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20225篇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2022 一要"知不足",做勤奋好学的年轻干部。初次走乡串户的我,让我深深地明白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用"泥巴裹满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2022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2022
"知不足",做勤奋好学的年轻干部。初次走乡串户的我,让我深深地明白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用"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道路的崎岖,村里面伯伯爷爷说的方言让我难以理解,只能求助村里面的干部,在一次次的下乡调研中线上鼓励大学生、返乡青年等大力发展微商、电商、直播带货等,线下由合作社牵头对接客商、超市按订单采摘,由农户单打独干、相互竞争转为组团发展、利益共享。强化典型引领,对镇街、市直部门总结的创新经验,挖掘的典型案例,打造的改革创新成果,获得的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文表彰或在国家、省级层面的经验推广,工作成效突出的,授予"勇于创新奖"二要"不知足",做超越自我的年轻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汇报人:某某某 时间:2022.03.11从收入情况到日常花销,从住房情况到儿童上学,习近平总书记总是问得很细、聊得很深。地区发展既需要核心产业作为"硬核"支撑,也需要其他功能业态参与共享联动,唯有全方位、多领域招引人才,才能为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充沛的要素和充足的空间。前天 18:00 上传文件里全是干货,只需要本人申请-组织审核-考察公示-集体研究-审批,一个人才的安居幸福梦就可以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基层干部是最接近人民群众的群体,也是最接近利益诱惑的群体,在面对诱惑时要敢于说"不",要有"不动如山"的定力,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不动于微利之诱,不眩于五色之惑,保持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前言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让内蒙古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Preface
没有一棵树在播下种子后瞬间长大,每一棵大树的年轮都记录了它一分一秒的时间积累,年年日日的岁月洗礼,它给予了自己充分的时间才从一棵风中摇曳的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在十八洞村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因为"总书记给我们当家当得好,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所以"如果总书记再到我们村里,我一定用双手、竖两个大拇指给总书记点赞",这是人民对总书记想念。严格奖优罚劣,对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及时兑现表彰奖励,反之进行通报批评,并记入干部执行力档案。,不畏艰难险阻诚如杨善洲同志所言:"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当盆景,要到群众中去做雪松"。目录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1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 2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3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4
正是这种敢为人先"当先锋"的闯劲、迎难而上"攀高峰"的干劲、久久为功"立雄峰"的韧劲,创造了"漫卷狂风蚀春色,迷梦黄沙掩碧空"到"风拂杨柳千顷绿,水润桃杏万园红"的柯柯牙奇迹。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柔性引才,明月何曾是两乡不易,也成为地地道道的"组工人"。有的部门热衷于组织网络投票,为了完成网络投票任务,基层干部不光自己要每天定时投票,而且还要动员自己的朋友圈来帮忙完成任务,变为典型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既增加基层负担,也带来了基层治理的内卷化。第一部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要眼睛向内看,脚步向内走,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充分挖掘本村本地在养殖技术、种植技术、手工技术等方面的"土专家",从乡村的实际出发,兴科技、抓农事、增收益,引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可报考对应层次的专技岗位。针对辖区患有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开办心血管疾病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衰心血管疾病的症状、预防、保健等知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通辽市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持续抓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积极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条件,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全力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通辽市委书记孟宪东代表说。总 书 记 强 调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这说到我们心坎里。维护好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牧民巴雅斯古楞说。总 书 记 说
,励志的名字振奋人心、感人的故事要时刻感悟历史,弘扬伟大精神,永葆"不忘来时路"的初心;要牢记法规法纪、常怀敬畏之心,树牢拒腐防变的底线;要严守纪律规矩,筑牢原则之墙,拧紧廉洁从政的螺丝,敢于拿起"手术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答好属于吾辈的"时代答卷"。生"的顽强和"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韧劲,攻克一个个困难、战胜一个个挑战,用实干擦亮青春底色,勇做奋进者、开拓者,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主动解难题。用无悔青春书写华美篇章,让青春之花在不畏艰险、踔厉奋发中绚丽绽放。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黄雅丽表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我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刘志彧说。“作为一名老师,我将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育教学中,以鲜活生动的例子,在孩子们心里从小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蒙古族小学教师娜仁图雅代表说。总 书 记 说
署;全区各单位按照工作职能,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际成效,围绕建设"一城两区"发展目标柔性引才,明月何曾是两乡力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连日来,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农业农村局将机关干部"四心"作风问题整顿活动与当前农业生产相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深入农田一线、基层一线,田间地头送技术,与时俱进解疑难,创新方式践行动第二部分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
"半岁失聪的你,对着镜子练口型,触摸喉咙来感受声带震动,在无数次重复后,你才读懂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才会看到希望,你用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努力和勤奋刻苦实施乡土人才"能力+学历"提升计划,与县党校建立专家定点服务机制,定期开展"乡村人才振兴培训班",为乡土人才提"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强化实绩意识,谨防"网络评比"滋生花活。村存在问题进行重点核实印证,确保情况真实明了。努 力 把 疫 情 耽 误 的 时 间 追 回 来2月中旬至今,疫情对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 呼和浩特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晓燕说,“我们一定抓好工业企业生产要素保供,延缓中小微企业缴纳部分税费、住房公积金和水费燃气费,减免一些行业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屋租金,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把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将做好金融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行长李峰说。• 呼和浩特海关关长李建伟表示:“总书记特别强调,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这个重点。这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海关的重要职责。我们将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毫不放松做好口岸地区疫情防控。”•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满洲里市将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这个重点,始终保持攻坚状态,全面筑牢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三道防线’,在守好疫情防控防线的同时加快推动口岸经济转型升级。”呼伦贝尔市委常委、满洲里市委书记于伟东说。
满城"志愿红" 吹开"文明花""志不求易者进,事不避难者成",绝不"躺平""佛系",要保持"日日新"的进取精神,奋力摆脱"舒适圈",学一次当有一次收获,做一次当有一次进益。诚如"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人民好榜样雷锋,"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干部楷模焦裕禄,"一个疯子领着一群疯子在干"的忙人廖俊波,他们有着秋天成熟理性、沉淀踏实的高贵品格眼下正是油菜花开的时节,行走在四川省广元市虎星村的乡间小道上市法院志愿者接收市民法律咨询第三部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要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时刻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团结引领、组织动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夯实理论"基础桩"还需苦下"真功夫"常补担当之"铁",祛"气虚体弱"之困。依法治军当以"思想理论"为引领、以"实战演练"为指导、以"责任使命"为导向,从而不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强军"新篇章。为了带动全村人干事创业,他处处带头、事事带头,最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为内蒙古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牢记嘱托,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龚明珠代表说,“‘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将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独步幽篁碧海中,翩翩诗袖惹清风。年轻干部要像松树一样,不畏艰难险阻、敢于迎难而上,奋力成长为为群众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柯柯牙的""木林森"真经"集智聚力,选好头雁,择优"找血"带好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书记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于包头这样的工业城市来说,既是重大政治任务,更是重大历史机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包头市委书记孟凡利代表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全力做深做细做实新能源生产及消纳、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重点工作,努力把包头建设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先锋城市、模范城市。”“总书记强调,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组成部分,我们围绕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优化煤炭和新能源组合,提升煤炭清洁低碳高效开采水平,保障能源稳定可靠供应。”鄂尔多斯市委常委、伊金霍洛旗委书记华瑞锋说。
,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和认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更不会从天而降,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扎根于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沃土之中。以"振心"促进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需先行,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红色追忆课堂"变讲师"灌注式"为群众"互动式";变"一人讲"为"大家谈"。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我们将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依托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禀赋,持续完善以‘碳汇数据库’为基础的碳汇资源管理体系,加大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工作。”内蒙古森工集团碳中和办主任、碳汇公司总经理包国庆说。
选调生面对繁杂的基层工作,要时刻摆正自己的心态,提升自己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干事韧劲,不要过分在意结果,始终做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去享受奋斗的过程。从学校到社会,青年干部的身份有了很大的转变,但不断学习的状态却不能变,无论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学习,还是实践里的运用,都需要我们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状态,让学习永远在路上,充分汲取知识里的养分更要做好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等方面全面发展,筑牢乡村根基,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人人期待的地方。党员干部要经得住大浪淘沙,就要不断坚韧内心定力。,积极引导各类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在志愿服务中第四部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要规范"过程关",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高标准严要求落实5个阶段25个步骤的发展程序,选派专人审查发展党员档案,对发展党员程序材料一一核对,确保流程规范有效。到基层工作,第一件想的事不是如何干大事出成绩,而是如何正确转变心态、如何快速适应环境、如何坦然面对工作中的人来人往。这一字一句归根到底都汇聚成"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主动践行"三严三实",履行政治责任,守好政治生命线。解决人民群众关于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清洁取暖、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难点问题,推动各项民生举措落实落地;另一方面,改善人居环境。巩 固 拓 展 党 史 学 习 教 育 成 果总书记指出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兆刚表示,内蒙古坚持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推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全区广大党员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
篇二: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202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日期:202X-X-X 汇报人:XXX— — 党 员 干 部 学 习 教 育 专 题 党 课 — —前 言
目录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积极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精神力量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根基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第二部分
常态化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我们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艰辛历程,宣传我国民族团结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事迹,推动全社会形成爱护团结、维护团结、增进团结的生动局面。利用举办民族节日、民族庆典等重大活动,集中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形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第三部分
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充分利用好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生态环保产业、民族工艺品,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探索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品质的生活,促进共同富裕。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补齐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积极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精神力量第四部分
积极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精神力量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基层群众提供精神文化精准服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期待,增强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架起促进民心相通、加强民族团结的桥梁。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统筹好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移风易俗,提高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积极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精神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推出一部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民族文化精品力作。
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根基第五部分
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根基
积极引导各族群众正确认识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切实做到尊重差异性、增进共同性,持续推动各族人民平等交往、自主交流、深度交融。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协调联系机制,合理照顾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争先创优活动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争先创优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评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根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日期:202X-X-X 汇报人:XXX— — 党 员 干 部 学 习 教 育 专 题 党 课 — —
篇三: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202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的一个愿望,为进一步深化基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组织了一堂专题党课,大家共同来学习,党课主题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堂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族团结思想内涵、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和我们怎么做。
第一章、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族团结思想内涵 各民族紧密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之一。
毛泽东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阐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民族团结与反对民族主义的关系。1949 年 11 月作出指示:“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1957 年 2 月,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并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应该成为全党、全民族的主要任务。
1950 年 7 月,邓小平讲到:“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离的基础上,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是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阖,而今天我们
2 政协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解决这种困境,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
1990 年 2 月 15 日,江泽民同志在听取全国民委主任会议汇报时指出:民族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大问题,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必须高度重视。1990 年 9 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这个观点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992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2009 年,胡锦涛在考察中讲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各族群众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放得更加艳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中国与世界利益和命运深度交融交汇的大势,多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遵循,这是我们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开启了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实践。
3 2015 年 8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五个认同”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想基础,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力支撑。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深刻认识“五个认同”对开展好民族工作至关重要。
第二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 56 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有: 一、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4 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十三条规定了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义务。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卫生事业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方面,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如:重点培养、培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扶植提高传统科技,提高经济效益等。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中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5 (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宗教信仰自由,即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一种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二、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注重民族工作。上至党中央,下至八路军战士,对待民族问题向来是慎之又慎的。尤其是在红军长征的过程当中,我党得到了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帮助,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能够对新时期的民族工作进行规划部署,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几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改革开放以来,每当民族工作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党中央总会及时的召开工作会议,对这些情况和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我们通过对党中央历次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行回顾总结,能够更好的认清新时期开着民族工作的重要性,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方向。
1992 年,党中央召开了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工作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拨乱反正,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会议还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动员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要努力。
1999 年,党中央召开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恰逢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会议的主题就是贯彻西部
6 大开发战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2005 年,党中央召开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研究的课题是如何推动民族地区实现科学发展,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此次会议上,国务院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2014 年,党中央召开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不仅是对以往民族工作的总结和检阅,更是对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同时,会议还对当前各民族干部群众十分关心、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明确回答。
2021 年,党中央召开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并对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此次会议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了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下面我们来详细学习一下历次民族会议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和影响。
2 1992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开先河 —— 通过中央会议促进民族工作 。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民族工作回到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同时,民族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民族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召开民族工作
7 会议,研究形势解决问题,并正式将会议的名称定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1992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1 月 14 日至 18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会议在肯定成就、总结经验的同时,分析了当前民族工作的形势,并最终确定了 90 年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也同时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这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对民族问题内涵的认识。
1992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关键时刻从全局和战略上对民族工作进行了部署,开创了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方式,来确立改革开放各个阶段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指导性原则与最重大的战略主张的先例,对我国民族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此次会议后,民族地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92 年开始实行沿边开发战略,确立多个对外开放城市和一类开放口岸,设立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其中绝大多数在民族自治地方。
9 1999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吹号角 ——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
临近世纪之交,新中国成立 50 周年前夕,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引和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了较好成绩。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此际召开,能更充分地展示我国各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团结共跨世纪的风貌。
8 会议于 1999 年 9 月 29 日至 10 月 3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会上指出,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主要有两大历史任务: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号角。从 2001 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再次把民族地区确定为重点扶持对象。同时,西藏整体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范围。2003 年,国家对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 5 个自治区卫生专项投入资金,主要覆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专科医院建设、农村合作医疗、重大疾病控制等方面。
5 2005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促和谐 —— 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2005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也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于 2005 年 5 月 27 在北京召开,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重点研究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9 会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指针。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会报告在“平等、团结、互助”后加上了“和谐”二字。这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关系与时俱进的深刻把握。
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民族工作的第一个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和第一个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政法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并审议通过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会后,国家民委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和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
4 2014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促团结 —— 凝聚民族团结力量,共同奋斗实现伟大中国梦。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于9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 主要任务是: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民族问题、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
会议指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阐明多民族是我国的特色,要准确把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
二是阐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要坚定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三是强调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四是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
10 远性工作来做。
五是阐明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要做好“四个方面、八个重点”的工作。
六是在民族工作中要解决好物质方面问题和精神方面问题的关系,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七是强调我国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活跃期的历史趋势,要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八是阐明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强调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
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篇四: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2022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了党章,成为全党共同意志和共同遵循。2021 年 8 月 27 日至 28 日,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2022 年 3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把这条主线始终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一、为什么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维护国家统一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缺乏统一的身份意识,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千百年来,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终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
第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上的交流交融,融洽的民族情感的形成,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的
根本原因。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才能使 56 个民族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使我国各民族永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华民族的每一位成员都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进对新时代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的认同,需要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
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赋予的国家禀赋。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这是中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起点和归宿。在我国辽阔的疆域内,让14 亿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秉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消除发展起点不一致及自然、社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影响,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平等。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走中国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理解其深刻的历史逻辑和深厚的现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强调多民族的大一线各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客观事实,历史本来的面目就是这样,历史演进的特点也是这样。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
许多民族登上过历史舞台,这些民族经过诞育、分化、交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 56 个民族。毛泽东主席曾讲过:“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这条长河中,中华民族发展“合”是主流、是大势,“分”只是浪花。习近平总书记就此讲了“四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
以内蒙古为例,各民族发展同样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自古以来就有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契丹、蒙古、女人真、汉等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早在战国时期,燕、赵、秦等图的领土就已拓展到这里,中原的华夏民族开始在内蒙古南部定居;秦朝修筑万里长城,云中郡等都是边防重镇;汉朝设立了五原等郡县,在整个汉朝及其后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南匈奴人和东胡人逐渐和华夏民族融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内蒙古地区既有北方民族政权全面开拓治理的时候,也有中原王朝全面管辖治理的时候;既有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清朝全面管辖治理的时候,也有中原王朝和北方民族政权分别或交叉管辖治理的时候,无论哪个政权都把这里视作中国的组成部分,无论哪个民族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正统,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1840 年鸦片战争
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整个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内忧外患和共同抗争把各民族命运空前团结在一起,使各民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党作为“两个先锋队”,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此讲得十分深刻: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这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就是说,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在也只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才得以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
系。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但要看到各民族差异性逐步缩小、共同性不断增多的历史趋势,同时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也是客观现实。一方面,不能笼统地把“同”和“异”放到一个层面看待,“同”是方向、是前提、是根本,共同性是统领差异性的,没有共同性就谈不上共同体意识,不能本末倒置。“异”是历史的、具体的,是丰富多彩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用差异性取代共同性,也不能用一个民族的独特性取代其他民族的多样性。增进共同性,不是要取消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更不是要清灭哪个民族,不是“汉化”也不是“同化”,而是要共同走向现代化。尊重差异性,是要包容多样,但不能强化固化差异、不能人为添加扩大差异,不能用差异性消减共同性,不能把差异性变成“隔离墙”,更不能让差异性成为阻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绊脚石。
中华文化是备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去粗存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坚持“同”的基础上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另一方面,要理清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认同,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也不能有差异。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专题学习格等方面,不同民族可以有
差异,在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绽放光彩。总的来讲就是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也要正视共性、增进一体,既不能持消极论、无所作为,也不能犯急躁病、胡乱作为,必须把握好界限、拿捏好分寸。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深植于历史,更要着眼于发展,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在共同团结奋斗中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一是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厚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表现为维护国家主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尊重民族历史文化、骨肉同胞相惜等真挚情感的流露。因为爱自己的祖国,56 个民族始终并肩捍卫着祖国统一,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就要深刻认识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要时刻胸怀祖国,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尊严,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行为作斗争。要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实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为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功立业。二是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打牢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三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突出精神内核。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会巩固。中华文化认同是建设各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
篇五: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202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研讨材料)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深刻总结了西藏过去五年的宝贵工作经验,提出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下面,我围绕此次会议主题,同大家几点个人学习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从民族利益来看,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从民族复兴来看,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从民族关系来看,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从民族工作来看,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靠说,又要靠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应在思想上教育引导,讲清讲明中华民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共同体;也应在实践中步步推进,积极营造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
各民族更好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更好交往交流交融。只有既说又做,既说得好又做得实,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既要面向少数民族,也要面向汉族。少数民族如果只认同本民族而不认同中华民族是危害,汉族如果只认同汉族是中华民族而忽视其他民族也是中华民族同样是危害。因此,我们在落实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广泛性,既包括少数民族,也包括汉族,引导各族群众都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大局,坚决反对任何把本民族自外于中华民族或是将兄弟民族疏隔于中华民族之外的言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工作主题主线,也是其他各项工作都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到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未来,绝非民宗部门一家的事。如同全面依法治国不仅限于政法部门的工作一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需要全县各单位共同努力,各个领域、各项工作都应体现这一点,而不能与此相背离。比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各乡镇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确保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发展长期失衡,就容易造成民族关系失衡,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
三、积极落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目标任务。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擘画了“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要求,明确要在五年内把所有县(区)建成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区),区地县创建本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占比要达到 80%以上。下步工作中,我将带领县纪委监委始终坚持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纳入纪委常委会工作重点,同业务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是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选派精干力量负责日常工作,做到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人管、有人抓。二是始终坚持把履行监督专责的过程作为维护
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严肃查处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全力维护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纪检监察工作同频共振。
我的发言结束,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践行”两个维护”,不仅要在思想上对标对表,更要在行动上看齐追随,身份变了,岗位变了,职责变了,但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不变。要结合新岗位尽快找准位置、进入角色,抓住关键和重点打开新局面、创造新业绩。要聚焦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把理论学习同观照现实、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清晰了解公司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科学谋划工作思路,研究工作措施,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动力。我们工作存在许多风险矛盾,都是由小到大、逐步积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从政治角度认识政治和业务之间关系,善于从一些表象中去发现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培养自己科学研判预警潜在风险,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在保质保量完成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奋勇争先,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把先机掌握在开局之初。
大家到了新岗位,肯定会遇到不少矛盾和困难,有些可能还是多年积累的老大难、棘手事。这要求你们必须始终充满激情,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气神,主动创新的思维,运用青年的智慧和才干,迎难而上。组织既然把担子交到了你们手上,就是对大家的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第十七、十八条明确规定不予问责或免予问责、从轻或减轻问责等情形,是各级党组织规范精准问责、依规容错纠错的重要遵循。”三个区分开来”依规依纪容错免错,只要坚守底线、不碰红线,对出于公心的、敢于触碰复杂矛盾、勇于打破僵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着眼推动发展、主动揽责担责的,处分将科学区分为公为私、无禁有禁、无意有意的界限,充分考虑主客观因素,全面辩证地
看待出现的失误,不简单”扣帽子”,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希望党员干部打消思想顾虑,把握好机遇,全力以赴、放手去干,公司纪委绝不让大家受了累又受委屈,坚定为你们鼓劲撑腰,做你们的坚实后盾。
要守纪律、讲规矩,廉洁行权用权。
级别的提升、职务的升迁,意味着手中开始握有一定的管理权限、领导权力,和之前相比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同样从严要求自己的标准也要再提一个档次。要增强主动接受监督的胸怀,适应监督已成常态的形势要求,自觉接受监督,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接受批评,不断完善自我、激励自我,通过自律和他律,时刻保持廉洁意识,确保个人事业不断发展、健康成长。我们从参加工作到成长为科级干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非常不容易。要主动给自己穿上”防弹衣”、设置”防火墙”,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做到”慎初”,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集团”五条禁令”、抵制”四风”,做到不越雷池一步,不存侥幸之心;做到”慎微”,正确对待手中权力,严把小事、守好小节、防微杜渐,不以”小节无碍”放纵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不以”别人不知”麻痹自己,在管好小事小节中守住大行大德;做到”慎行”自觉净化朋友圈、管好生活圈,管好自己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履职待遇规定,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财,不为名利诱惑所动,远离”圈子”、防止”围猎”。
要守初心、担使命,为群众办实事。
要时刻牢记权为民所附,为民所用。你们拥有高学历,高眼见,高能力,应该将这些好的优势发挥到服务职工群众的小事上,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多了解职工的急难愁盼,为他们解决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凡是有利于增进群众福祉的事,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坚决地干,再小也绝不放过,再难也绝不退缩,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最突出的问题抓起、
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全力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明确目标任务,拿出具体举措,限时对账销号,能当下解决的绝不拖延,不能即时完成的也要在一定期限内见到成效,一锤定音一抓到底,确保干则必成、彻底清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一桩桩基层困难事、一件件群众烦心事,为党组织和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推荐访问: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2022 党课 共同体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