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9篇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和高等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充分彰显了我国教育服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和高等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充分彰显了我国教育服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巨大进步。但由于文化差异不同,这也给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带来严峻挑战,尤其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出现众多心理健康、思维方式及情感沟通等系列问题。因此,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策略研究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由刘继红编著、中西书局出版的《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一书,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高校健全优化跨文化背景下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策略,成为新时期众多高校留学生管理者和研究者备受青睐的书籍。《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共由七章组成。第一章主要讲解此书的研究背景、内容及相关概念和研究综述;第二章通过对汉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文化传播能力及隐性文化教学资源等内容阐述文化传播主体知识;第三章则对文化传播内容进行深入介绍;第四章强调课堂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关联性;第五章从留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角度说明了课外活动和文化传播的关系;第六章重点介绍了文化传播对象;第七章从学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和态度调查两方面对文化传播效果进行实证研究。该书内容翔实具体、案例经典全面、结构鲜明清晰,系统介绍了跨文化传播的对象、内容和具体路径,对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结合该书内容,在跨文化背景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要紧密结合来华留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现状进行教育策略调整,切实满足来华留学生的现实需求,以此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事业蓬勃发展。第一,高校要重视跨文化课堂教育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根据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和现实需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逐步提升其跨文化意识,使其逐步适应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氛围,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来华留学生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高校要健全和完善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管理制度,确保来华留学生能够享受基本的教育红利,使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方案有据可循。同时,高校要充分利用其中的激励机制,对于表现良好、成绩优异的留学生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提升来华留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证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第二,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离不开高素质、有文化、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一方面,高校要树立正确的跨文化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教育全球化的时代环境,努力提升高校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服务意识、职业素养,不断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体系健全与完善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要强化培训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壮大跨文化教育人才力量,提升教学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尤其要敦促相关教学管理者学习并掌握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宗教信仰、风土民情等知识储备,进而提升教学管理者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实现对来华留学生的趋同化教学管理。此外,高校要定期组织跨文化学术交流活动、专题教学讲座及跨文化环境教学模拟活动等,以有效提升教学管理队伍水平,实现高校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效果的最优化。第三,高校需重视趋同化教育管理,保障留学生跨文化交流顺畅。趋同化教学管理是指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向本国学生的教育方式靠拢,这种模式是在结合本国教育规律基础上针对留学生学习现状、不同语言及个性特点进行的趋同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跨文化交流顺畅进行。因此,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积极发现并及时解决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留学生提供更多教学便利,强化留学生的认同感,逐步缩短与来华留学生的沟通距离,构建尊重、民主、理解、平等的教育沟通方式,从而为推动高校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学策略至善至美奠定坚实基础。(牛莉,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评《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策略研究书名:《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作者:刘继红 出版社:中西书局ISBN:9787547517437出版时间:2020 年 12 月定价:80 元篇二: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留学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议题方略与实践路径卢 鹏(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摘 要]来华留学生既是中国故事的“听讲者”,也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借助来华留学生的“他方”视角,在来华留学生中培育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见领袖”,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有利于让中国故事“听得懂” “传得开” “融进去”。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民众的情感共鸣点、议题兴趣点与利益交汇点,引导来华留学生做好中国故事内容筛选,从而实现传播内容精准化和本土化。高校应围绕来华留学生“理解中国” “认同中国”与“传播中国”的 3 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创新国情教育模式以增进对中国的理解,搭建文化交流互鉴平台以促进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挖掘海外社会资源以提升传播影响力。[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中国故事;国际传播;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707(2022)2-0154-06习近平指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 “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1]213 。来华留学生是融通中外的桥梁纽带,是实现中国故事“别人讲”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2020 年,习近平在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中强调, “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讲你们所看到的中国,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2] 。2021年,在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中,习近平再次鼓励来华留学生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3] 。正确引导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在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已经成为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围绕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策略 3 个核心逻辑环节进行分析,通过回答“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3 个基本问题,探讨来华留学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一、来华留学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作为文化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和推动中外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纽带,来华留学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基础与民心基础,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在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世界理解互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 。来华留学生兼具对外传播对象和对外传播主体双重属性,既是中国故事的传播对象,也是中国故事的叙事主体。借助来华留学生的“他方”视角,在来华留学生中培育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见本文为福建省社科规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FJ2020C001)阶段成果2022 年 2 月第 2 期 总第 332 期思 想 教 育 研 究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实践与探索154领袖”,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有助于让中国故事“听得懂” “传得开” “融进去”。(一)“他方”视角:以“接地气”的方式,让中国故事“听得懂”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在对外传播方面已经取得诸多来之不易的成就,但是“西强我弱”的世界传播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许多西方媒体对中国往往采取选择性“放大”或者“失明”,散播“中国威胁论”、抹黑“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归根结底,当前对外传播的主要矛盾是我们“想讲的”和海外民众“想听的”存在着诸多错位,难以摆脱“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来华留学生的“他方”视角,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官方话语的局限,又精准匹配海外民众的重要关切,有利于展示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方面,来华留学生的“他方”视角,能够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消除文化隔阂、塑造真实立体的中国。来华留学生既通晓本国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又了解中华文化和现代中国发展现状,能够在人文交流中发挥融通中外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华学习期间,来华留学生近距离感知中华文化、聆听中国故事,可以更加客观、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在返回自己的国家以后,他们又成为中国故事的“他方”讲述者,能够向海外不同受众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的“他方”视角,能够以更加“接地气”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虽然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外传播具有覆盖面广、权威性强、传播速度快等优势,但是其针对性、亲和力方面的不足也影响了对外传播的效果。如何用外国民众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成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内容。相较于官方的对外传播,来华留学生的“他方”视角更具针对性和亲和力,有助于适应分众化传播的要求,实现精准化和本土化传播。(二)“意见领袖”:把握“关键少数”,让中国故事“传得开”“意见领袖”在人际传播中掌握一定话语权,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人格魅力,通晓相关的信息并且乐于传播 [5]209 。特别是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发展, “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被进一步拓展,他们可以通过发表议论、点评时事、制造话题等方式对特定群体的公众舆论产生影响。“意见领袖”在任何群体中都存在,他们是能左右某一群体态度和倾向的“关键少数”。“意见领袖”的社会影响力对于社会重大问题的走向与解决,从一定意义上产生着关键的影响 [6] 。来华留学生中也存在一部分影响力和号召力较大的“意见领袖”,他们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少来华留学生学成归国后成长为本国的社会精英和“意见领袖”,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从而对当地民众形成一定的辐射圈,如泰国公主诗琳通、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越南前副总理阮善仁等。这些杰出的来华留学生就是典型的“意见领袖”,他们对本国民众具有价值引领作用,在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增进理解互信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其中,泰国诗琳通公主在推动中泰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传统友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于 2019 年被中国政府授予“友谊勋章”。来华留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往往在人际传播或网络传播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媒介。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 “意见领袖”的作用被进一步放大。因此,要重点发挥来华留学生“意见领袖”的传播主体作用,为讲好中国故事培育民间力量,通过精英发声以达到“借筒传声”的效果。(三)全球胜任力:适应“本土化”传播的核心素养,让中国故事“融进去”全球胜任力是国际型人才融入世界的核心素养,也是来华留学生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作为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全球胜任力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2018 年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将“全球胜任力”纳入国际测评项目框架,主要从全球视野的分析能力、对不同世界观的理解、对文化多样性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社会责任感 4 个方面进行考察 [7] 。全球胜任力是适应文化多样性的能力,在不同民族、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中发挥作用。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要在尊重各国学生的国家、民族价值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全球责任意识教育、国家或民族价值的多元理解教育等教育方式,促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理解。根据教育部 2018 年颁布的《来华留2022 年 2 月第 2 期 总第 332 期实践与探索155
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全球胜任力作为来华留学生培养的 4 个目标之一,要求“来华留学生应当具备包容、认知和适应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知识、态度和技能,能够在不同民族、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中发挥作用。”[8] 来华留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有助于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传播,不仅能够在中外人文交往中做好桥梁纽带,而且可以真正融通中外,实现本土化传播。二、来华留学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议题方略中国故事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包罗万象,包含了传统中国、现代中国与全球中国 [9] 。中国是世界上传统文化最为深厚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历经 5000 年而绵延不绝,积攒了丰富的传统中国故事;中国也是现代化探索最为曲折的国家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百年现代化曲折探索,凝聚了无数砥砺奋进的现代中国故事;中国还是全球化治理中最积极务实的国家之一, “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彰显了共建共享的全球中国故事。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故事,如何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地区海外民众做好中国故事的议题选择,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一环。由于地域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使得中国故事呈现出地域性与世界性之间的矛盾张力。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考虑“讲述者”的认知结构和话语建构能力,还需要考虑“听讲者”的文化背景、价值偏好与接受能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来华留学生作为中国故事“听讲者”和“讲述者”双重身份的优势,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民众的情感共鸣点、议题兴趣点与利益交汇点,做好中国故事的内容筛选,从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找准情感共鸣点,讲好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共鸣策略在广告创意和营销传播中被广泛采用,它强调的是“传播的信息能和目标受众先前的经验相吻合,借助信息的出现,将其重新唤起而产生反应”[10]274 。虽然世界各国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各有差异,但是人类的基本情感是共通的。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美德包含“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11] ,既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也能以其蕴含的哲学道理激发海外民众的共鸣。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必须抓住中外文化的共同情感基础,加强情感设计与人文情感元素表达,从而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要找准中外民众之间情感的共鸣点,着力挖掘中华传统美德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世界意义。中华传统美德所蕴含的“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等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观。例如,“仁爱”在中外民众中就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仁爱”是儒家哲学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家庭中“孝悌”观念为核心,强调将如何处理与父母、亲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出发点,既体现在对个人自身行为的要求中,也体现在与他人交往的规范中。一方面, “仁”是尽己之“忠”,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另一方面, “仁”也是推己之“恕”,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仁爱”思想与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等思想在“爱人”方面有着某种相似性与互通性 [12] 。这些共同的情感基础能够在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中发挥积极作用,更容易引发共鸣。因此,从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可以寻找到海外民众的情感共鸣点。来华留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对比本国的道德规范,挑选适合本国或本民族民众的中国故事进行讲述。(二)挖掘议题兴趣点,讲好当代中国发展的故事发展始终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关心的议题。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民众的议题兴趣点和关切点进行传播议题的选择,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来华留学生熟悉本国民众的迫切需求和兴趣偏好,可以更加精准地挖掘本国民众的议题兴趣点。来华留学生应结合在中国的亲身经历,着重讲好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一是要讲清楚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变化。改革开放 402022 年 2 月第 2 期 总第 332 期实践与探索156
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很多海外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相对滞后,造成对中国的误解。来华留学生可以通过深入中国社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向世界介绍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如中国高铁、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等。二是要讲清楚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与世界意义。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所共同面对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长达一个世纪的艰苦奋斗中,中国探索出一条速度与规模并驾齐驱的消除贫困的有效路径,为世界减贫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既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统筹谋划的故事,也是数百万扶贫干部埋头苦干与无私奉献的故事,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动诠释。把中国脱贫攻坚的贡献、经验和方法讲清楚,既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又能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治理提供经验借鉴。三是要讲清楚中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故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突破国界而引发“全球大流行”,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疫情防控中独善其身,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休戚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如何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前世界各国人民最为紧迫的议题兴趣点。中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各方力量支持疫情防控,在疫情常态化阶段采取“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总方针,形成了抗击疫情的“中国经验”,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瞩目成就,为世界提供了疫情防控的“中国方案”。(三)寻找利益交汇点,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全球大流行,逆全球化、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的思潮不断升温,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越来越突出。在这一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文化...
篇三: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17 卷 第 12 期2019 年 12 月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17 No.12Dec.2019DOI :
10.3969 / j.issn.2095-333X.2019.12.002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风险及其对策研究*王
巍(南京审计大学 党政办公室,江苏 南京
211815 )摘
要:高校是当今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战场,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客观理性看待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风险点,明确工作基本原则,做到宣传引导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线下教学与线上互动相结合、专业队伍与兼职人员相结合,明确学校办学价值导向,巩固学校思想舆论阵地,完成时代赋予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使命。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稳定;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
D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33X ( 2019 )
12-0005-04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1 ] 。国际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愈加激烈,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信仰的缺失极易导致社会混乱。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定义是:“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竖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综合,其根本特征是自觉或不自 觉 地 用 幻 想 的 联 系 来 取 代 并 掩 蔽 现 实 的 联系。”[ 2 ] 131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是社会思想与风气的风向标之一,历史与事实证明,高校局势稳定则社会局势稳定,高校风气清朗则社会风气清朗,高校有底线则社会有底线,高校有担当则社会有担当。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巩固党在高校执政基础、思想基础的一个重要保障,也决定了培养的人才能否具有正确政治方向和坚定政治立场,成为高校内涵建设和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指南针、稳定舵和加油站”,具有方向引导、价值认同、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已普遍进入内涵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工作成为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抵御和防范西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任务更加繁重,有效利用新型传播方式和传播平台守正创新,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责任更为艰巨。
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主要风险从全局上看,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向上向好,但也要清醒看到隐患、看到风险、看到危机。毕竟高校不是生活在真空,难免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高校中重科研轻政治、重个人轻集体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师生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松懈,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松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还不强,方式手段还不多,“用不着、顾不上、吃不透、下不去”的现象较为常见,还存在着以下风险隐患。(一)岗位责任风险伴随着意识形态复杂的局面,高校一些部门对意识形态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用老眼光、老习惯、老套路看待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隐患和出现的势头迹象,基层党组织未能很好地将意识形态工作融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环节,意识形态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同布置、同实施、同检查、同评比机制还要进一步强化。遇到突发意识形态事件时,基层组织还缺乏分析研判、协调处置机制,官方通报往往落后于舆情的发酵扩散。一些二级部门负责人承担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职”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党员干部和教师政治意识不够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不全面、不透彻;对意识形态领域有关问题的辨别力和政治敏感性还有待提高;对一些校园热点和敏感问题,反应缓慢而酿成事端,丧失了权威性和主动性。* 收稿日期:
2019-10-20 ;修订日期:
2019-11-19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018SJA0324 )作者简介:王巍( 1979- ),男,河南郸城人,南京审计大学党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万方数据
(二)阵地管理风险多元价值取向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强烈冲击,高校各部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联动长效合力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部门间对接协同不够及时,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考核评价不够严密;有些党员教师受实用主义和西方思想影响,未能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率先垂范作用,极个别教师还偶有不良言论出现。高校大学生特别是 00 后大学生价值多元,个性更加凸显,对待事物的辨识能力不强,意识形态的敏感性不强,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诱惑,在自身思想和行为等方面产生偏差,所以在张扬个性和理性抉择上还需要加强引导,师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不够及时和全面,他们真正的所思所想所为我们还不见得全然心中有数。此外,互联网对高校传统意识形态控制力形成挑战,一些学生社团和自媒体平台在管理上还存在漏洞,难以沉底盖边,学生负责人更迭频繁,审核管理难以细化,存在部分的风险。(三)制度机制风险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体系还未完全建立,意识形态责任制在落细落实方面还不够严密、细化,督查问责机制尚需落到实处,尚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安全隐患。在高校国际化和大量引进海归人才的背景下,对教师访学、师德师风建设、科研项目资金等方面建章立制还不够,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周期监管、全链条督查不够系统。一些高校加强了对关键人、关键事的监控,但对其引导转化的方式还需进一步探索。对于知识分子特别是海外归国的青年学者的团结、引导、服务工作机制还需不断完善。兼具意识形态理论水平和实务经验的专家型干部较为欠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还不够高。(四)外部环境风险高校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意识形态风险日益凸显,一些高校对于可料见可预判的意识形态风险被动应付而非主动化解,意识形态的着力点、风险点、关键点还不明晰,一味放任自流。由于没有迅速有效地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嘴巴不会讲,观念又跟不上”,给了一些以所谓的社会公共知识分子可乘之机,他们针对高校存在的一些问题,罔顾事实、肆意评论、牵强附会、混淆视听,有个别人甚至与西方势力勾结,以爱国者的面孔干着叛国者的勾当。除此之外,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压力日益严峻,意识形态工作形势日趋复杂。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原则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工作贯穿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和育人等各项工作之中,关系着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宗旨,在任何时候都绝对不能放松意识形态这根弦,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话语权。(一)引导舆论主流是关键坚持以立为本,建管并重,积极开展校园舆论引导,增强议题设置能力,增强舆论把控能力,主动发声、积极回应,敢于亮剑。“强化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力、主流意识形态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以主导地位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3 ]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导,强化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实现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重大问题、审议重要政策全覆盖,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加快形成意识形态工作高位运行态势。在涉及学校发展改革方向、师生关心关注的问题上能够立场坚定地告诉师生我们坚守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标准,及时通过工作会议、校园网络、官方新媒体平台等多种途径主动发声,表明立场、态度与意图。同时,定期通过召开教代会、座谈会、调研会等形式,把舆论引领到高校内涵建设中来,把师生注意力吸引到人才培养上来,把校园思潮牵引到高校内涵建设和一流学科发展上来,及时就涉及学校改革和师生关注的重大问题听取意见,也切实围绕大学宗旨、人才培养和价值主线做好引导工作,及时发布正面信息,传递社会正能量,做好解疑释惑。(二)舆情分析研判是基础要密切关注各种社会思潮和师生思想动态,实时准确掌握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注重定期调查研究,注重对重大事件、重点对象、重要动向的专题分析,做到全面系统、客观理性,及时发现不良趋势和迹象,为学校科学决策、稳妥处置提供准确客观信息,切实把握工作主动权。当前高校中,“市场逐利性思想入侵网络对抗高校主流价值观,网络舆论非理性传播误导高校学生,网络文化潜在的不良影响难以掌控,西方价值观念借助网络冲击高校主流意识形态”[ 4 ] ,我们要完善校园舆论监控体系,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完善校领导定期研判校园舆情制度,提高分析研判能力,有的放矢地采取防范措施,预防和消除负面影响。通过高校新媒体联盟加强联络,建立与校内自媒体平台的日常沟通和应急处置机制,将舆情监控位置前移,防微杜渐,及时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三)平台阵地管理是重点历史与现实已经告诉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阵6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年 12 月万方数据
地不能丢、不能乱。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不断增强阵地意识,要做到守土有责、寸步不让、寸土必争。抓好课堂主阵地管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教学基本要求,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好“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发表有要求”的明确要求。严格落实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管理制度,实行论坛讲坛、学术讲座网上审批系统,由相关部门联合审查把关,落实好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杜绝各类错误言论在校园内鼓吹散布的渠道和平台。制定督查制度,完善考评体制,努力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任务、硬标准、硬约束”。完善高校互联网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规范管理流程,明确部门职责,做好统一指导。依法加强对境外资金和非政府组织资助管理,坚决防范和抵制境外非政府组织利用讲学、邀请访问、合作交流等名目开展各类渗透危害行为。(四)落实责任管理是根本“党要管党,理所当然要管宣传、管意识形态。”高校党委是学校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实现了思想领导才是真正的领导,放弃思想领导就等于放弃了领导权。高校党委要强化政治站位和领导担当,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压实压紧意识形态常规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列入高校党委常委会讨论事项,及时加强指导,理直气壮地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完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改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体制;发挥部门联动效应,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运行机制,实现信息汇集,集中研判,多元联动;强化分工负责,夯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明晰责任主体,细化工作流程,强化监督检查。从意识形态安全角度把握好政策制定和执行,制定并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责任落实。明确各级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各级党组织一把手要亲自落实、主动担责,在年终考核中突出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敏感性,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向好。
三、进一步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一切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在学校的中心地位,一切有利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一切有利于学校育人工作的提升作为立足点。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和领导权,具体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做到宣传引导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将基本要求落实到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方向正确、立场坚定,态度坚决。习总书记强调,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5 ] ,不断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对传播方式的改变,我们要主动把握先机、抢占先机,有效引导热点、化解矛盾,坚持把上级指示传达好,把改革成就宣扬好,把师生意愿反映好,壮大学校主流思想舆论,弘扬新风正气,增强师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二)做到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是两种不同的治学办校方式,两者刚柔相济、互为补充。只有依法治校,高校运行才能有条不紊;只有以德治校,高校师生才能和谐共生。针对青年教师群体、海归教师群体、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外国留学生群体开展定向调研活动,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关注每个师生的思想动态,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让师生都有存在感、满足感、归属感、获得感、价值感、重要感。事实证明,大多数高校舆情事件都与学校规矩意识服务意识不够、不按程序决策办事有关,各级部门还需要根据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各级组织治校办学的能力。(三)做到线下教学与线上互动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新媒体适应能力,有效结合传统教学和网络互动优势,建立立体全面、沉底盖边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将课堂教学作为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重要举措,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教学过程监督,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话语体系,善用师生熟悉、接地气的形式和风格宣讲理论、传递思想。与此同时,高校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要时刻保持意识形态工作斗争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增强阵地守卫意识,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挑战要敢于亮剑”。[ 6 ] 把握媒体传播规律,秉承“开放、共建、共享”的理念,将新媒体建成为新青年的聚集地和育人的大工场,用积极正面、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领互联网空间,加强对重点人和重点事的教育转化工作,形成五彩缤纷、师生互动、和谐清朗的网络思政工作新格局。(四)做到专业队伍与兼职人员相结合制定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长远规划,选优配强学校专兼职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形象好”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对意...
篇四: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州委宣传部关于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及《中共县委宣传部关于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自查的通知》文件要求,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阵地管理实施方案。一、强化阵地日常管理 (一)阵地管理措施 守住思想阵地。抓好中心组理论学习宣传,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加强防范意识形态渗透,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守住网络阵地。利用微信、QQ 群,加大权威信息发布和敏感热点问题分析研判,做好意识形态类突发事件和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的引导处置,坚决抵制和批驳错误思潮和观点。
守住文化阵地。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村村响”、 “户户通”工作,加强乡文化站设施建设。结合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阵地管理原则 1.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落实新闻工作通气会制度、新闻稿件“三审”制度。(责任单位:乡文化站)
2.加强网吧、茶楼、酒吧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出版物,封堵境外政治性有害出版物向我县渗透。(责任单位:乡文化站)
3.加强辖区内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及宗教教职人员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反邪教工作,防范邪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责任单位:乡统战部门)
4.加强辖区内各类演艺场所、文化馆、图书馆、活动阵地等文化阵地管理,
确保开展活动积极健康向上。(责任单位:乡文化站)
5.加强乡域中心校、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做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责任单位:乡中心校)
二、完善阵地管理实施办法 (一)把阵地建设同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结合起来。我们所说的阵地建设,不是别的条件、环境下的阵地,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阵地建设,因此这一阵地建设必须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水平和这一阶段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相结合。比如,在初级阶段,文盲半文盲人口仍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很落后,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影响还较大。我们就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去追求思想上的纯而又纯。但同时,这个初级阶段又不同于别的阶段,它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就必然要适应这种社会制度,不能迁就各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不能听任各种错误的东西、毒害人民的东西侵袭阵地而置之不理。
(二)坚持把阵地掌握在代表人民利益的先进政党手里。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的一个重要观点、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就把阵地建设与人的问题结合起来,明确指出,“宣传舆论阵地必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要把那些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事业心和责任感、遵守政治纪律、熟悉业务的同志选进领导班子。
(三)最大限度扩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非常广泛,就现在而言,不少我们还未占领。因此,扩大覆盖面,尽可能多地占领阵地就非常必要了。比如在理论阵地中,传媒和课堂,就是值得特别重视的。再如舆论阵地中,网络的阵地我们远未占领。又如文化阵地中,某些群众性文体场所的阵地,我们也未占领。要面对这些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有效解决。
一是拓展新的阵地,随着新的科技进步,新的传播媒体不断出现,要随时加以占领。这种占领,不但是量的含义,更是质的含义,即把它真正掌握在我们手里。
二是注意抓住关键性阵地,关键性阵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不同环节、不同活动有不同的所指。就一般情况讲,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就是我们所指的关键性阵地。这些阵地影响大、覆盖广、传播快、生动、形象、直观,对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突出的作用。在这些传媒中,中央级大报、大刊、大台,又是关键。这些工具,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沟通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是落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办好这些传媒,意义十分重大。
X 学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 xx 省委教育工委、中共 xx 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切实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通知》(x 教党„20xx‟x 号)精神,为落实中央第 x 巡视组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反馈意见和省委的整改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进一步提升认识,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领导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高校“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才”。因此,高校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一)切实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按照“党政同责”原则,校长负重要责任。党委书记和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各基层党组织书记是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院长负重要责任。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分管工作领域中的意识形态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二)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要落实定期研究和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在重大敏感时点、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需要注意问题进行前瞻性专题分析研判,对特定领域和群体重要
情况要随时分析研判,及时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对师生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做出工作安排,确保高校成为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
二、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
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校各部门和各单位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严格课堂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育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对课堂教育教学内容负直接责任。教师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的原则,自觉遵守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规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课堂教育教学管理“红线”,建立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和管理体系,划定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学过程督导制度。
各教学单位要加强教学管理,决不允许出现任何利用课堂公然散布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的现象出现,把课堂建设成为传播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坚强阵地。
牵头部门: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二)认真做好引进教材的内容审查。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其他课程使用教材要优先在国家公布的目录中选用。对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新闻学、社会学、法学等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学科教材的编写、选用要严把政治关。认真做好引进
教材的内容审查。同时,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等网络课堂管理,严格意识形态审查。
牵头部门:教务处
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三)严格讲座、论坛等审查把关。按照《xx 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和接受境外基金资助等管理的实施意见(修订)》(xx„20xx‟x 号)、《xx 大学学术活动管理办法》(x 发„20x‟x 号)、《xx 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管理办法》(x 发[20x]x号)等有关规定,依据“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实行哲学社会科学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一会一报”制,由学校党委统一管理,党委宣传部、学科与科研工作处、校园安全与管理处、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教育事务办公室)、研究生处、学生处、校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审批,强化督查机制,对场地、人员、内容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未经审批,任何个人、单位、学术团体、学生社团不得擅自举办。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对发现问题的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要依法依纪及时上报处理。严格执行国际会议报批程序。
牵头部门:宣传部、学科与科研工作处、国际交流合作处、校团委
配合部门:校园安全与管理处、学生处、研究生处、各基层单位
(四)加强涉外办学、交流合作、接受境外基金资助等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xx 大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管理办法》(x 发[20xx]x 号)等有关规定,强化对中外合作办学、对外文化交流、学术交流合作等的管理。加强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和各种基金会活动的管理。加强对接受境外资金资助的管理,明确接受资助的范围,规范审批程序。依法规范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在华宗教活动,加强外籍教师的政治审查和课堂教学活动管理。规范师生接受国外媒体采访,从严管控师生参加外国驻华使领馆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加强对选送境外高校“交换生”和访问学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牵头部门:国际交流合作处
配合部门: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各基层单位
(五)加强网络意 识形态管理。加强学校门户网站、二级单位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建设与管理,严格信息发布管理和审核。建立网络舆情常态监测和预警机制,网络舆情联合应对处置机制,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舆论斗争。健全网站信息内容更新的保障机制,及时排查校园各级网站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牵头部门:网络信息中心
配合部门:宣传统战部、各基层单位
(六)加强各类学生社团管理。按照按照《xx 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x 团发【20x】x 号)、《xx 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x 发【20xx】16 号)、《x 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绩效评估实施办法》(x 发【20xx】x 号)
《xx 大学学生组织意识形态工作制度》(x 发【20xx】x 号)等有关规定,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坚持社团成立和年检制度,依据各学生社团的性质、特点、发展方向及活动领域,对学生社团实行分类管理、绩效评估机制。配备得力的专业指导教师,强化社团活动的思想政治导向,加强对社团活动的监管,深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牵头部门:校团委
配合部门:各基层单位
(七)加强校园新闻媒体宣传阵地管理。加强对校园新闻网、校报、广播、电视、官方微信微博、宣传橱窗和路灯旗的建设和管理,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坚持正面宣传报道,弘扬正能量。加强对校内出版刊物的监督审查,加大对刊登内容的把关力度,严格执行“三审三校”。
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是本单位宣传阵地管理第一责任人,要严格管理,加强把关和审查。
牵头部门:宣传统战部
配合部门:学报编辑部、基教中心、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戏剧艺术学院、各基层单位
(八)加强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原则,严禁在学校传播宗教、发展信徒,严禁在学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举行宗教活动、散发宗教类出版物及宣传品。对于有信仰宗教的师生要建档立案,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适时加以教育与引导。
牵头部门:宣传统战部
配合部门:校园安全与管理处、国际交流合作处、各基层单位
(九)加强重点人教育管理。认真落实教育部党组《高校重点人工作基本规程》的有关要求,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先;依法依规,综合管控;一人一组,一人一策;属地管理,形成合力”的基本原则,突出抓好教育引导、管理约束和依法处理三个关键环节,充分运用法律法规、党纪党规、校纪校规等综合手段,加强教育引导,做好转化工作。对坚持错误思想,在境内外各类媒体、互联网、出版物及讲坛论坛等公开场合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言论,妄议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的党员干部和师生,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牵头部门:宣传统战部
配合部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学生处、校园安全与管理处、各基层单位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维护校园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按照“讲政治、守纪律、有担当”的要求,选优配强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工作队伍。切实解决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部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基本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200 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350 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4000 的比例设置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发挥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党员教师在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建立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制度。继续贯彻落实《x 大学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制度》(x【20xx】x 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明确检查考核的内容、方法、程序。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各基层单位党组织和干部的考核,作为干部评价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未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按照...
篇五: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识形态专题会议记录集合 6 篇意识形态专题会议记录集合 6 篇
会议记录是指会议期间记录会议组织和具体内容的记录人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意识形态专题会议记录的文章 6 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意识形态专题会议记录
7 月 8 日下午,宣传部组织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学习会议,全体在家干部参加会议,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文武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日喀则市委员会常委会议纪要》1 届第 185 号, 《日喀则市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的若干举措》。
会议强调:仲巴县处在意识形态最前沿,县委宣传部作为负责意识形态工作职能部门责任重大,宣传部上下必须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以扎实有效的工作筑牢全县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确保全县意识形态安全。
会议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政治站位。要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摆上工作日程,深刻认识新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特征,深入分析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二要加强学习,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要深入学习理解十九大报告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论述,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上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切实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抓好文化文艺工作。更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力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四要继续深化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对活动开展三年多来的成效进行认真评估,找出差距、丰富内容,有的放矢、精准施教,深耕细作、讲求效果,使四讲四爱真正成为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群众日常行为的基本遵循和判断是非的价值标尺。
第二篇: 意识形态专题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主体:时间:地点:主讲人:会议内容: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
学习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 03 月大会议室姚成贵校长
会议记录主体:时间:地点:主讲人:会议内容: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我为教育添光彩 04 月大会议室姚成贵校长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
会议记录主体:时间:地点:主讲人:会议内容:作为一所普通中学学校老师,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不因为家庭条件的差异和学校条件的差距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新《义务教育法》的最大受益者。
农村蕴含着大量的人才,还有待开发的人力资源,从法律的角度给他们一个平等就学的机会,未来,国家和民族也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以人为本,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这是我读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条到最后一条最深刻的感受之一。
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
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学习教育法 03 月大会议室姚成贵校长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
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
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
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
在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
: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
《教师法》告诉我们: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和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会议记录主体:时间:地点:主讲人:会议内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自纠自查 05 月大会议室姚成贵校长
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杨彦庄(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具有素质教育能力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会议记录主体:时间:地点:主讲人:会议内容:会议内容主要提及三个方面: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成立了师德教育实践活动走基层专题活动专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再向下细分多个工作小组,保证工作指导到位。
务求实效避免形式师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体学校领导开展走基层活动,进一步关注学生,认真做好各项记录,研究改进措施方案,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加大宣传落实责任常营二中师德委员会成员要定好位,明确责任,务必做到耐心听取家长诉求,热心关怀困难群众,细心做好稳定工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方向,找好方法,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教育走访 07 月大会议室姚成贵校长
会议记录主体:时间:地点:主讲人:会议内容:教学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检验教学效果;2.诊断教学问题;3.提供反馈信息;4.引导教学方向;5.调控教学进程。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实践性、参与性,要求课程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基本知识和简单操作技能的简单测试上。
可以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其目的不在于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凝固化,而在于分析与判断现存的问题与不足,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是在信息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最终要落实在教师对学生的适时预防、关怀或引导,要避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简单量化或脱离实际单纯打分。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包括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一个学期、学年、学段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效果进行的评价。评价教师的作用 07 月大会议室姚成贵校长
会议记录主体:时间:地点:主讲人:会议内容: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意思就是说,没有规则(即制度)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这样一个朴素而重要的思想,可能没有人会认为它不正确,但它却一直在生活中被人们不应该地忽视了。
何以有如此一说?比如我们历来反对腐败,可是为什么这些年来腐败没能有效遏止?社会学家可能把它归结到官员们的道德水平下降。但是,这只是表象的,真正的原因还是只能到制度里面去找(其实道德本身也是由一系列不成文的制度构成的,道德水平下降即意味着道德作为制度安排对人们的约束能力下降了)。当一个社会中腐败现象蔚然成风,只能说这个社会的制度对腐败行为缺乏约束,仅仅批判腐败官员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不探求制度本身的缺陷是不可能有明显成效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有一句名言:你要放一个妖艳的女子在我的卧室,又要我对她没有非份之想是不可能的;要我对她没有非份之想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她离开我的卧室。同样,在一个有利于腐败滋生的制度安排下,要官员们操守道德何其难也!制定各种师德制度的作用 08 月大会议室姚成贵校长
会议记录主体:时间:地点:主讲人:会议内容:开展深入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举措,是切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
当前,全国高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大学呈现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竞争态势。
我们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从内部看,进入新世纪这十年的大发展,为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加快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外部看,我们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发展态势。我们等不起、慢不得!全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基层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活动中去。
以查找和解决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广大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以转变领导干部和机关部处工作作风为着力点,以提高师生员工满意度为标准,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广泛了解校情民意,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齐心协力推进十二五期间学校各项事业走访调研报告的作用 07 月大会议室姚成贵校长
再上新台阶,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会议记录主体:时间:地点:主讲人:会议内容:纵观当前各类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大多数教师都能敬业爱岗,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但也有个别教师缺失道德修养,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一个教师能否成为好教师,学历和专业知识也许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有没有职业道德。当今社会,教师必须自觉守住道德底线,校园这片净土才不会被污染。学为人师,德为世范这句话,体现了教师的榜样作用。老师的品德、修养对未成年人影响很大。一个散发着人格魅力的老师,会给学生带来终生受益的影响。
重塑教师道德形象,呼唤教师职业宣誓制度。
第三篇: 意识形态专题会议记录
时间:20XX 年*月*日
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党委班子全体成员、各总支负责人、有关部门负责人
记录:****
议题: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
党委书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提高认识、强化自觉,研判意识形态态势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高度警觉与高度自觉;其次要重视制度建设、责任到位,谁来抓?如何抓?如何追责要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常规动作和程序化动作;第三,要关注初始、控制苗
头,对意识形态出状况的初期要有高度警觉,做好舆情管控。
党委副书记***:必须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4 个方面的理论研究,并用于指导实践:怎样推进思想动态研判、怎样甄别信教学生并采取能被他们所接受的引导措施、怎样进一步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怎样分别加强研究生和留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他强调同时要做好工作品牌的培育、适度宣传、管好台账。
党委委员、宣传部长**...
篇六: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教眷 与 职业第 17 期( 总 第 801 期 ) 美 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特点 及其对我 国的启示 周素勤 [摘要]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与时俱进、 方法灵活多样、 载体多元化、 阵地网络化的特点, 启示我国突出政治性, 理直 气壮地开展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与时俱进, 不断优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 以学生为本, 加强受教育者的参与性; 加强渗透 性, 注重运用隐性教育方法; 坚持系统性, 打造“五位一体” 的教育网络。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特点 [作者简介]周素勤(1
977一), 女, 河南漯河人, 重庆三峡学院政法学院, 副教授, 博士, 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重庆 4041 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 新形势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项 目批准号:
12YJC71
0087) 、 重庆三峡学院2Ol1年度第一批教授 (博士) 科研资助计 划项 目“中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比较研 究” (项 目编号:
11ZZ- 01
9)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 中图分类号]G40- 059. 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04— 3985(2 014)1
7— 011 6- 02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 即通过教化或教育把占社会统治地位 的意识形态转化为人们所接受的思想观念, 从而唤起人们强烈 的聚合心理 , 并将这种聚合心理上升为共同信念和奋斗目标。
对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当今世界各 国整合社会各方力量 、 提高国民向心力的重要手段。虽然中美 两国的社会制度存在根本差异 ,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本质也大 相径庭 , 但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对于优 化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 意义 。
一、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特点 1. 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以人文主 义思想为基础 、 以确保个性发展和个体利益为核心价值的资本 主义意识形态是美国人普遍认同并内化为价值判断和为人处世 的标准 , 这也正是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美 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丰富, 并能够根据美国政治、 经 济、 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独立战争到南北 战争期间, 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致力于培养大学生 的“美国意识”以及进行广泛的废奴宣传工作。两次世界大战期 间, 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则主要是激起大学生对美国参 战的支持以及鼓舞士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冷战期间 ,
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是进行反共教育和宣传资本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冷战结束后 , 随着国内外局势的不断演变, 美 国继续适时地调整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 , 以最大限度地为 国家 、 社会服务 。
2. 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灵活多样。美国高校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倡导并遵循个性化原则, 在尊重个性、 促进学 养高职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也通过特别训练 , 提升他们在承担一 定时期的操作工作以后往更高职务升迁的能力和机会。
3. 加强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 提升项 目式课程的质量。麻省 理工学院工程领导力计划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校企合作 。企业 与院校共同制订培养方案, 许多来 自计算机 、 网络、 建筑、 医疗仪 器、 材料 、 能源等领域的资深工程师和企业家具有丰富的实践 经验 , 并通过真实项 目或产品设计与生产 , 为学生带来全真的 学习经验。
目前 , 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在大力推行项 目式课程,
但由于重视不够 , 项 目式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 学科教学模式更接近于理论教学或简单的技能培训 , 理论知识 和实践训练严重脱节。这也是 目前一些职业院校项 目教学流于 形式的真正原因。因此 , 应借鉴麻省理工学院工程领导力计划,
投入充裕的资金 , 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 吸引企业参与, 尤其是 招聘企业工程师作为项 目式教学的兼任教师, 使学生获得知识 和专业技能, 形成以专业技能为核心、 以项 目管理为 目标的教学 固 z ⋯兰 !月 中
模式。圃 [ 注释] ①郭森, 支希哲 中美高等工程教育比较研究[J ].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 , 2OLO( 3):
54.
②雷庆, 巩翔. 本科阶段工程领导型人才培养方案特点分析——以戈登一 麻省 理¨ T:
学院工 程领导计 划为例 [J I. 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 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2010 (1) :
l O9 .
③雷环, (美)爱德华·克劳利. 培养工程领导力引领世界发展——麻省理]
学院Gordon工程领导力计划概述[J ll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1) :
82.
④翟海魂. 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M]. 上海 :
上海教 育出版社 ,
2 00 8 :
20 3 ⑤( 日)金子元久 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学[M] 刘文君,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07:
146.
◎ 教袖职业
第1
7期(总第801期) 生个性发展的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引导。这样的教育 理念贯穿于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全过程 , 同时也决定 了其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一方面, 美国始终坚持使用公开的、
直接的教育方法, 通过公民教育、 历史教育 、 政治法律教育等课 程向学生灌输资产阶级人生观 、 价值观、 世界观等。另一方面,
美国开始侧重采用隐蔽性、 渗透性极强的感染启发法 、 心理咨询 法 、 参观考察法等, 引导学生 自我感知 、 自我意识 、 自我教育。此 外, 美国高校从“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出发 , 针 对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思想、 道德问题设置情境, 让学生 “设身处地”进行情感体验、 获得经验认知, 并在生动的情景与平 等的交流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 增强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的能力 。
3. 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多元化。第一 , 利用 总统竞选等政治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第 二, 借助宗教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美国 政府十分注重实现宗教与政治的结合 、 宗教与教育的结合, 其密 布全国的宗教组织通过开展各类宗教活动进行国家意识与民族 精神的教育, 巧妙而隐蔽地把国民的宗教信仰转化为对国家的 热爱和对政府的顺从。在美国, 有的大学还设有教士、 牧师办公 室, 随时接待学生, 还有专职牧师负责向外国留学生传教。
第 三, 通过参加唱国歌、 向国旗和纪念碑敬礼等 日常公民教育活动 灌输爱 国主义思想。第 四, 通过参观各种各样的纪念馆 、 博物 馆、 国家公园、 展览馆、 历史遗迹 、 名人故居等场所 , 增强大学生 的爱国情与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第五, 通过创造机会 让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 慈善工作等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阵地网络化。美国高校主 流意识形态教育非常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 不仅着力抓好学校 这一主阵地的建设工作 , 还努力调动政府、 家庭、 社会 、 大众传媒 以及各种政党、 宗教团体积极参与 , 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配合 、
相互协调的教育网络。政府着力将报纸、 书籍、 电影、 电视 、 互联 网等大众传媒打造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力工具, 通过它们宣 传官方的政治道德信息以影响公民的政治倾 向、 价值取向与生 活方式等 , 从而强化了受教育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内化。
二、 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 突出政治性, 理直气壮地开展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是我国高等 教育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 态教育的主阵地。然而 , 目前仍有一些人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 课颇有微词, 认为这是无聊的、 无用的、 无需学习的课程。之所 以如此 , 除了受社会转型期大环境的影响以及把思想政治理论 课看作纯粹的政治课而否认其科学性外 , 经常被人挂在嘴边的 理由就是认为美国大学没有思想政治课 , 但美国却是当今综合 实力最强的国家。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美国虽然标榜和鼓吹 思想多元化, 事实上却固守资产阶级思想一元化且意识形态化 趋势 日益凸显。因此, 我国高校也必须理直气壮地开展主流意 识形态教育, 旗帜鲜明地反对“ 意识形态终结论” “意识形态淡化 论”等思想。
2. 与时俱进, 不断优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美国高 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丰富且不断根据形势变化和社会需 要进行调整和更新 , 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也应在掌握意 识形态发展、 传播规律的前提下 , 与时俱进, 不断优化主流意识 形态教育的内容。这是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对高校学生吸引力的 关键所在。这既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元指导地 位 , 提高其同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较量的能力 , 也需要我们解放 思想、 实事求是 , 立足于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 充分考虑大 学生的个性、 特点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 , 积极借 鉴其他意识形态中的合理因素 , 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足够 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3. 以学生为本, 加强受教育者的参与性。与美国高校主流 意识形态教育肯定个性、 尊重个性发展, 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能 动性相比, 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更偏重于教育的系统性 和知识的传播性 , 教学方法仍以灌输为主。其结果是, 课堂教学 往往沦为教师单方发送信息的“独角戏” , 学生则只是信息的“接 收器” 而已。因此 , 应当在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 以学生 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过程和校内外实践活动并为其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 更好地了解国情 、 社情, 感受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魅力并提高认 同度。
4. 加强渗透性, 注重运用隐性教育方法。相比较而言, 美国 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偏重于隐性教育手段, 我国则主要采用 显性教育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采用直 白式的灌输 , 媒体上 也是铺天盖地的宣传说教 , 而让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 动去体验、 提高的隐性教育却非常薄弱, 教育效果自然是难如人 意。这就需要我们花大力气改进教育方法 , 加强渗透性。思想 政治理论课在继续采用灌输式理论教育方法的同时, 积极采用 心理暗示 、 感染启发、 参观调研等隐性教育方法; 要将主流意识 形态教育目标渗透到专业课教学 、 教学管理和日常服务中, 渗透 到媒体宣传和社会环境中。
5. 坚持 系统性, 打造“五位一体” 的教育网络。引导大学生 认同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并成为其行动向导是高校意识形态教 育的主要任务。这一 目标的实现, 单靠高校 自身的努力根本无 法完成, 还需要政府、 家庭、 社会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就当前 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来说 , 家庭、 社区和大众传媒等 社会力量还未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美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 育阵地网络化的经验启示我们 , 党和政府必须加强领导, 充分调 动各方积极性 , 构建包括政府 、 家庭、 学校、 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在 内的综合性立体化教育网络, 形成合力, 提高高校主流意识形态 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圃 [注释] ①李飒. 中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比较研究[DB/ OL ]. http:
/ / www. cnki. net/ KC- M S/ detail/ detail . aspx?QuerylD=2&C urR ec= 1
db n ame= C M F D 99 0 8 & db cod e= C M F D & pr= - & urlid= & yx = & v = M D gOO T J U M 3 F U cld —
NM U Z yQ1V S T DZ mWS tadE Z pRG hWY nZ CV j E y NOZ y T zZ G dGZ G cDV —
FY 1BJ Uj hlWDFMdX hZU zdE aDE= . 200 7— 05一 O1.
②袁银传 中美大学政治课教学之比较分析[J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02 ( 11) :
43.
( 栏 目 编 辑 :
孙 苹 ) 兰 !里 ! 囫
篇七: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5卷 第3期 红河学院学报 Vol.15 No.32017年6月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Jun.2017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对境外意识形态渗透的对策研究黎仕勇(昆明理工大学,昆明 650500) 摘 要:意识形态安全在我国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涉及到少数民族公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执行地位、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云南省由于处于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也比较复杂、敏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民族性特征。文章探讨了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境外反华势力进行宗教渗透的渠道、内容、方法和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危害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7)03-0105-04收稿日期:2016-12-05作者简介:黎仕勇(1962-),男,云南昆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 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特点 (一)严峻性在国际上,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非常严峻,西方国家对我国是“亡我之心不死”(毛泽东语),新时期西方国家主要依靠网络传播、宗教传播、思想意识形态传播、边民的民族认同感、非政府组织交流、人员学术交流等方式对我国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渗透。前几年西方国家发动的名为“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命”已经使得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南斯拉夫、也门、乌克兰、缅甸、泰国等国家处于内乱之中。西方国家还把“魔手”伸进了香港,发动学生进行“占中运动”,企图把“颜色革命”引向中国,有学者认为这是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颜色革命”的一次实验。(二)隐秘性西方国家的学者普遍认为,在武力和经济手段都无法动摇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情况下,依靠“和平演变”“颜色革命”是低成本的选择。目前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颜色革命”还是比较低调和隐秘的,例如美国政府的表态是: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是为了“遏制中国”“不是围堵中国”“一个繁荣的中国对美国有利”等等,但是实际上西方国家说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例如2011年2月在北京王府井发生了由几个中国人发起闹事、引来100多个外国记者报道、当时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亲临现场指导的“王府井事件”。当时有人认出了洪博培,人们问他“你是不是希望中国动乱”,他回答说“不是”“我是打酱油的,碰巧路过这里”。可是,后来洪博培又说“要用互联网来扳倒中国”“要把希望寄托在中国的下一代”。显然西方国家尽管不希望中国强大,但是目前至少也不敢公开对抗中国,因此西方国家采用“和平演变”“颜色革命”“意识形态渗透”,像搞垮苏联一样搞垮中国,应该是其低成本的理想选择。(三)没有硝烟的战争俗话说“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亡其民族,必先亡其文化;欲亡其文化,必先亡其思想”。“阿拉伯之春”的教训告诉我们,西方国家采用“和平演变”“颜色革命”“意识形态渗透”是一场“无声的较量”“没有硝烟的战争”,是软刀子杀人。(四)意识形态安全在我国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意识形态安全属于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属于国家的软实力之一,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都是控制人大脑的工程,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一旦深入人的头脑,就会影响和控制人的行为;意识形态是政治体制的灵魂所在,它影响着政府和公民政治行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意识形态安全本质上是国家政权的安全,核心是共产党的执行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安全,在民族地区实质上是民族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意识形态安全已经引起中央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19”讲话中提出“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思想。
[1](五)事实证明境外反华势力对我国的宗教渗透是导致新疆和拉萨动乱的根源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使得苏联解体。大量事实证明前几年的拉萨和新疆动乱与境DOI:10.13963/j.cnki.hhuxb.2017.03.027
106红河学院学报 2017.3/教育学研究外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宗教渗透和意识形态渗透有关,正是流亡境外的达赖分裂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对我新疆、西藏进行宗教渗透引发了新疆和拉萨的动乱。二 境外反华势力不断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宗教、意识形态的渗透,形势严峻(一)云南省的民族和宗教问题比较复杂,为境外反华势力进行宗教和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方便1.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有26个民族,民族众多,错综复杂。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都是跨境而居,例如壮族、傣族、佤族、基诺族、藏族、瑶族等,分别与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和缅甸等国家接壤而跨境而居,有些地方出现“一寨两国”的现象。2.云南的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叉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云南许多少数民族是全民信教,例如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傣族是全民信仰佛教;在滇西北,你可以看到原始宗教的巫师击鼓做法事、喇嘛教喇嘛敲钟念经、天主教牧师祈祷祝福、基督教的唱诗班唱赞美诗、佛教寺庙的香火旺盛、信男善女祈祷幸福的和谐相处的景象;在旅游胜地丽江你还可以看到同一个寺庙里面同时供奉着观音、龙王和本民族的祖师爷多神教的景象;怒江州内的少数民族怒族、傈粟族、藏族、独龙族、白族、纳西族等,你可以看到原始宗教和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平共处的景象;云南的民族和宗教派系多元,比如云南的基督教就有10多个派系:内地会、循道公会、神召会、安息日会、浸礼会、浸信会、圣公会、长老会、中华基督教会、基督会、滇中伯利特教会、青年会、路德会、信义会等,各个民族和各个宗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情况使得境外反华势力对我云南民族地区进行宗教渗透提供了便利条件。3.云南具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因此自古以来就是与东南亚、南亚交往的重要桥梁;由于云南的边境线长,进出国境管理宽松,随着云南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增加,进出国境者增多,改革开放了,国门打开了,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会进来,这就给境外反华势力对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庸俗腐败的生活方式等进行渗透和影响提供了方便。(二)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分析1.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信仰宗教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民族性的特征这里所谓的“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泛指在云南省民族地区读书的大学生和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据全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南昌工学院(2013)的调查数据表明,该院有1.4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其中来自西部地区(包括云南)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宗教信仰的比例达到40.7%,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是虔诚的信徒,他们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据昆明理工大学(2015)“学生社会实践调查”表明,在昆明地区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不是普遍现象,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主要是来自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云南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宗教比较多,来自内地或者汉族的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不多,所以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民族性的特征。但是大学生信仰宗教有上升趋势,而且境外组织通过网络、人员交流、NGO传播等途径进行宗教传播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对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2.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比较复杂大学生信仰宗教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受到家庭和全民族信仰宗教的影响而信教,例如傣族是全民信仰佛教,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有些山区的苗族和彝族全民信仰基督教等;有的是因为失恋、考试失败、家庭遇到灾难等人生挫折,为寻求精神寄托而信教;有的是因为宗教的神秘教义和宗教的力量而信教;有的是受到境外宗教渗透影响而信教;有的是因为大学的“两课”教育死板乏味或缺乏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和好奇心理而信教等等。根据我们最近几年的现场观察,发现大学生对于西方宗教节日的兴趣逐年增加,比如每年的圣诞节、平安夜、万圣节、感恩节等西方宗教节日到来时,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热情度、参与度非常高,甚至达到疯狂的程度,这说明西方宗教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3.如何看待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从法律上来说大学生信仰宗教并不违法;但是国家法律规定:“不允许利用宗教来干预政治,不允许利用宗教进行犯罪活动”;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校园传播宗教和进行宗教活动”,同时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可见大学生信仰宗教受到某些限制。(三)境外反华势力进行宗教和意识形态渗透的内容、途径分析云南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对象是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贫困落后、民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复杂,而且又临近世界著名的鸦片生产地和集散地金三角地区。因此在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中,境外的意识形态、宗教思想、腐败的
107黎仕勇: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对境外意识形态渗透的对策研究生活方式等可能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到云南来。1.境外反华势力的宗教和意识形态渗透的内容主要有:以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为名进行价值观渗透;以宗教信仰自由为名进行宗教渗透;以学术文化交流为名进行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以同宗、同祖、同根、同言、同俗为由进行民族认同感渗透;传播民族对立思想进行恐怖主义渗透;其他还有:煽动边民闹事、制造民族矛盾、煽动民族动乱、挑拨中国和境外国家的民族冲突,以及传播小道消息、政治谣言、传播邪教内容、教唆僧侣自焚等等。2.境外反华势力进行宗教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途径有:利用寺庙、教堂等宗教场所进行宗教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影视文学作品、动漫作品进行西方价值观渗透;利用留学生、人员学术交流平台进行思想意识形态渗透;利用NGO组织和商业投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利用大众媒体、网络媒体(例如QQ群、微信、微博等)进行宗教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此外可能利用黑客程序进行军事、经济、政治、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的间谍活动。3.境外反华势力对云南民族地区高校进行宗教和意识形态渗透的特点预测由于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性、隐秘性、复杂性和长远性,我们判断今后境外反华势力可能有针对性的对云南民族地区高校进行宗教和意识形态渗透,其特点有:(1)针对高层进行渗透,例如决策阶层、著名教授、网络大V等,针对这个群体主要进行重大利益的输送、人心的收买、意识形态渗透等。(2)针对中层进行渗透,例如精英阶层、中层管理者、知识分子、大学生等,主要进行利益输送、思想意识形态、价值观渗透。(3)针对下层进行渗透,例如普通大众、一般员工等,主要进行宗教渗透、非政府组织渗透、职业培训、资金帮助和行动指导等。(4)未来在思想意识形态斗争上,我国和西方国家可能要进行“四场战争”:一是传统媒体的“舆论战”,西方国家继续利用“美国之音”“自由亚洲之音”、BBC、CNN等进行文化冷战,“妖魔化中国”,利用文化霸权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二是宗教信仰的“信仰战”,利用所谓的“宗教信仰自由”为名进行宗教渗透,大力发展宗教成员,扩大宗教组织;三是意识形态的“洗脑战”,例如利用西方国家的“普世价值观”来对抗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西方的“宪政思想”对抗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以及灭偶像、灭历史等;四是网络传播的“渗透战”,特别是利用新媒体(微信、QQ、微博、BBS等)进行思想意识形态的渗透。(四)境外反华势力的渗透活动对我国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影响与危害大学生信仰宗教对高校“两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很大,会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可能造成传统民族文化的丧失,引起云南民族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认识混乱,动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党的执政地位合法性的认同,严重的可能引发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甚至出现民族分裂活动等,这些现象将严重威胁到我国云南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边境地区的稳定。三 抵御和防范境外宗教、意识形态渗透的对策与建议根据以上的研究,我们提出下面的对策与建议:1.加强理论与对策研究。建议理论工作者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传播学、民族学理论,结合宗教传播、意识形态传播和民族地区大学生信仰的特点进行规律性和对策性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2.占领思想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控制思想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渠道。云南省高校部门要加强“两课”的重视与建设,要牢牢占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控制思想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渠道,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要掌握意识形态、宗教文化传播的话语权,要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政治言论的正确引导。3.要建立我国的反宗教渗透、反意识形态渗透的安全预警制度。建议政府的民族宗教部门和高校部门联合建立“宗教信仰登记”摸底排查与预警的制度,对于外国人来华传教或者组织宗教活动要进行登记管理,对于外国留学生在中国进行宗教活动要及时跟踪监督,建立宗教渗透的黑名单制度;要随时了解、掌握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和宗教传播的特点,结合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以社会主义宗教观、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抓手进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
篇八: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CHINA ADULT EDUCATIONCHINA ADULT EDUCATIONCHINA ADULT EDUCATIONCHINA ADULT EDUCATION工作研究GONGZUO YA NJI U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当代大学生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 稳固与强化作用,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1]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相互渗透、相互碰撞、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中外合作办学中方对管理控制权的掌控力变弱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管理控制权决定了合作办学的成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条例》第 21条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理事会、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中方组成人员不得少于 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 进一步明确,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办学者应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 合作协议包括各方投入数额、方式及资金缴纳期限等方面的内容 (第 5条)
; 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学者应当参照该第 5条的规定签订合作协议 (第 30条)
。[2 ]以上可以看出, 我国的高等教育主导思想中是要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保证中方教育机构的掌控力的,按照现有的法律框架执行,可以保障中方的主导地位。
但是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实施过程中, 有些地方为了更多地引进外资,有些普通院校自身竞争力不够,选择外方合作对象的能力较弱,对国外高校的品牌和高学费收入的依赖性强等,便会主动提出很多优惠条件, 甚至放弃多方面的控制权。
尽管全国各地在法律执行要求上是统一的,但地方政府或者教育机构在操作上是灵活的,它们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免费提供土地使用等一系列措施给外方提供优惠措施, 使外方获取更多的控制权。同时,在具体的项目 运作中, 由于各中方教育机构自身情况的特殊性、中美双方利益分配谈判的技巧性和中方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参差性等多种因声的影响,都可能造成中方教育机构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具体办学过程中掌控力变弱。(二)中外合作办学中西方意识形态的隐形渗透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国外高校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嵌入在西方文化中,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带有很大的隐蔽性, 从表面上看, 我们引进的是外方学校的核心课程技术、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与意识形态的渗透无关, 但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可能完全避开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在和外教的学习和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受西方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的影响。
很多时候这种隐形的渗透带有迷惑性,我们的中方管理人员如果没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很可能会被这种无害的假象迷惑, 失去对这种意识形态渗透的抵抗力。这些都可能造成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无意识地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化。(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大学精神”的缺失“大学精神”是大学自 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主要表现为自觉的学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和敏锐的时代精神。但目前一些中外合作办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赵伟孙秀成[摘要]本文从强化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方管理控制权;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锤炼民族精神,打造特色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指导地位与承认西方多 元文化意识形态并存;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方法四个方面来探讨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赵伟 (1981-),女,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孙秀成 (1976-), 男 , 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 研究员 ,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与 哲学研究。
(江苏南京210046)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 编号:2010SJD880101)。[关键词][作者简介][课题来源]49
中国成人教育CHINA ADULT EDUCATIONCHINA ADULT EDUCATIONCHINA ADULT EDUCATIONCHINA ADULT EDUCATION中国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学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时一味强调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校园文化活动中追求真知、探求真理、寻求创新的精神缺失, “功利性” “工具性”取向甚浓。
而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中又往往因为经费的投入、人力的缺失和领导者的认识不到位等多种因素造成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困难,反而让外籍教师占据主动权,引领校园文化活动的走向。二、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具有隐蔽性西方国家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包装后,夹杂在错综复杂难以分清的文化系统中对中国进行渗透,从而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内容、名称、方式和过[ 3 ]在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程上带有很大的隐蔽性。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多种手段,向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输出、渗透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 4 ]中国加入 WT O后,承诺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形式,国外高校进入中国教育市场除了将教育作为产业化发展谋求经济利益外,对中国的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是其文化渗透的重要措施。且通过教育领域的渗透更具隐蔽性和技术性,往往令广大青年学生失去辨别能力, 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二 )西方国家选择青年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意识形态的确立具有强烈的建构性和渐进性,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性的形成和巩固过程,也是一个耗资巨大、耗时众多、需要动员国家机器、舆论媒体和全体共同参与的建构过程。
需要通过灌输、教育、转化、渗透等方式,凭借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载体, 影响人的日常生活,进而影响、改变和占据人的头脑,指导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最终按照既定目标来形成或改变人的实际行为。[5 ]因此,作为最有效、最直接、也最节约成本的考虑,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不可避免地要从年轻人抓起,把青年学生作为其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渗透手段之中,文化教育渗透作为表象最无害、隐蔽性最强的一种形式,将成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手段。
作为西方国家最便利接触到的青年学生群体,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大学生将成为他们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对象。三、加强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一)强化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方管理控制权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管理控制权决定了合作办学的成败, 也决定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成败。因此,中方教育机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中方的管控权。
可以在资本控制上,保证中方的资本投入和董事会成员的比例;在非资本控制方面, 加强招生渠道的监管;在知识资源控制方面, 增强自 身的管理能力和保证中国文化的基本影响; 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尽可能扩大合作伙伴自由选择权;在合作办学实施的过程中,重视股权之外的管理控制权; 针对合作具体情况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管理控制方式。
总之,利用一切方法强化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方的管理控制权。(二)
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锤炼民族精神,打造特色文化民族传统是各民族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性格的特征,是本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华夏五千年悠久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思想精粹,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校园文化要从中华传统文化和华夏民族精神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和动力,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华夏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和优势, 融合中西文化精髓,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理念的碰撞,整合和挖掘学校的文化资源, 根据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营建与合作办学特色相匹配的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借用民族文化艺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营造具有自身特色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三)
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指导地位与 承认西方多元文化意识形态并存树立 “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观念, “一元”即马克思主义, “多元”即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其他的意识形态。
我们要坚持 “一元主导”,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6 ]我们要坚持 “多元并存”, 因为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正视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其他意识形态存在的现实, 承认 “多元并存”的现状,尤其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不可消极的自 欺欺人,一味强调 “一元主导”, 而故意忽视外教给学生带来的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
应积极引导,敢于面对学生的质疑和疑问, 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吸取其他意识形态中积极的因素,将其消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雍容的气度和坚定的自信,相信大学生自身的判断能力和我工作研究GONGZUO YA NJI U50
中国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CHINA ADULT EDUCATIONCHINA ADULT EDUCATIONCHINA ADULT EDUCATIONCHINA ADULT EDUCATION们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命力。
通过开放的姿态,而不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迫学生接受单一的价值取向导向, 既灌输和传播社会主义政治信念和意识形态理念,又让大学生自 主选择, 自 觉认识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取向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四)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接受的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培养, 其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培养模式下大学生的一些特点,他们思维更加活跃,见识更为广博、他们面对更多的选择也更具批判精神、他们面对一个更加开放民族的环境也更加审慎清明。因此,在面对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时,我们必须创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方法,树立 “民主开放”的理念, 真正将既定价值观本身视为一种开放的系统,不以僵硬的、教条的态度,而以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来待这一系统的合理性,允许大学生通过自己真实的生活来理解和判断这一系统,通过自己的体验对既定的价值取向予以鲜活的说明、 具体的充实或必要的改造。
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不固步自封,不孤芳自赏,既要时刻注意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为我所用,又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尤其注意开发新媒体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如 Q Q等即时网络通信工具、人人网、微博等交互式网络交际工具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引导青年学生的舆论导向,尤其注意对网络上的青年 “意见领袖”的引导。参考文献:[1]曹士东.论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J].教育与职业,2010, (23).[2]唐静,朱智广.中外合作办学中的管理控制权问题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11, (18).[3]孙百亮.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J].学术论坛,2009, (7).[4]黄红发,陈王琼.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手段和特征 [J].学术论坛,2011, (4).[5]石国亮.西方国家选择青年作为意识形态渗透重点的原因透视 [J].中国青年研究,2008, (2).[6]陈赐军.多 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探究 [J].传承,2011, (8).责任编辑:冯琳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举世瞩目。与中国进行贸易,到中国就业,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这一切都离不开汉语学习。
20 11年,有来自 19 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华留学,人数突破 29万人,同比增长 10 .38 %。
其中,学历生占来华生总人数的 4 0 .6 1%,同比增长 10 .62%, 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增长速度;其中的专科生和本科生占学历生总数的 7 4 .4 4 %,硕士研究生占 19 .7 4 %,博士研究生占 5.8 3%。
所学专业覆盖面广泛,涉及汉语言、经济、管理、法律、会计、金融等各学科,几乎涵盖了高校的所有专业。
留学生的需求从单一的语言学习向综合性发展,加之文化背景多元化,层次呈上升趋势, 这些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最具创新色彩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 身的层次,力争成为创新型教师,具备创新型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一、创新型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笔者作为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认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立体化的能力构成是创新型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影响教师知识与能力实施的就是他的职业意识,所以跨文化教学的意识是对外汉语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论创新型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素质○李秀丽[摘要]为适应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需求,本文认为创新型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素质应包括跨文化教学的意识、多 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立体化的能力构成,指出了 现有教师职业素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提出了 建议。[关键词]创新;对外汉语;职业素质李秀丽 (1970-),女,博士,东北财经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对外汉语教学。116025)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 W2012171)。[作者简介](辽宁大连[课题来源]工作研究GONGZUO YA NJI U51
篇九:留学生意识形态工作
eory Research学 论 理★ ★ ★ ★摘 要: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随着中国海上实力的不断增强,世界各国的海事学者纷纷来华研习,我国海事类院校留学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我们对待海事院校来华留学生日常学习和管理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存大同,求小异”。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帮助他们融入校园环境、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与综合素养、完善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真正实现对海事院校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关键词:海事院校;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11-0252-02收稿日期:2018-06-21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2016 年大连海事大学发展战略与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海事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作者简介:邵广(1981-),男,辽宁大连人,讲师,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外事管理研究。海事院校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策略研究邵 广(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新时代情况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多元思想并存、局部的冲突和动荡不断发生,意识形态斗争暗流涌动。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坚定意识形态对育人的重要作用,严格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在2016 年 12 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来华留学生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对保障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促进留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权威认同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一、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内涵意识形态(ideology)是一种观点的学说。
“意识形态”一词由法国哲学家、政治家特拉西提出,起初界定为“中立的为一切观念的产生提供真正科学的哲学基础的观念科学。”随后,各国各界学者关注到意识形态相关问题,并演绎出意识形态的不同观念。如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主导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理论和代表系统”,肯定其具有贯穿历史的现实性。马克思认为“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党派来说,把握好意识形态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乎国家安全、关乎政党命运。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建立在留学生所在国家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涉及法律、政治、宗教、哲学等多方面的观念,对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做好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稳定,提高留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促进留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二、海事院校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一)有利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灵魂。”[1]在高校中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在大学的传播,也有利于整体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我们不否认意识形态存在多元形态,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必须要坚定道路自信,肯定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和主流作用,坚定中国意识。在来华留学生中进行相关指导时,必须将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灌注到课堂之中,使我国意识形态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上升到自觉接纳的高度,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多文化多民族与我国的思想融合,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繁荣健康发展的局面。(二)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加强海事院校中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对促进国际间交流合作有着重大的意义。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意识形态教育,不仅可以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教育的认同感,还可以让留学生从客观角度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中国。在海事院校中实现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不仅仅可以让国内外海事学子熟悉双方国家文化,更有利于海洋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这对推动世界海事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三)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众多来华留学的学生除了学业上的晋升需求外,还渴求“求同存异”,接纳更多的文化成分。所以,大多数留学生自我认同都属于融合性,即在适应留学国家文化的同时,
又保持祖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思想意识。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留学生看到我国现存意识形态的优势,对我国现存意识形态有更深的认同。当我国意识形态与其原所在国家的意识形态发生冲突时,也可以理性的思考、辩证地看待,从现实角度为出发点,实事求是,找寻属于自己的合适的个人认同。(四)有利于留学生较好完成学业实现全面发展留学生选择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国度学习,其必然是对学业的完成和个人全面发展的达成具有较高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海洋事业不断高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前往中国海事类院校进行深造学习。在来华留学生中做好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留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沟通,有利于留学生更多参与相关的活动提高能力与自信,为实现来华留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三、海事院校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海事院校对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度不足马克思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资料的生产”[3] 。为传播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不被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侵蚀,我们在注意不受资本主义观念影响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对来华留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各高校尤其是海事类院校没有针对来华留学生配备思政教师,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也不够充分。一些负责来华留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相关领导应对意识形态挑战的能力薄弱。一方面,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无法针对留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做出正确的解答和引导。另一方面,负责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老师对马克思主义著作或对意识形态的含义一知半解,并没有真正在头脑中生根,更没有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能力。所以,当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与宣传时,只唯书不唯实,缺乏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不愿做” “做不好”都会对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产生巨大影响。(二)海事院校对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管理力度不够很多留学生管理人员和专业课教师片面地认为来华留学生只需要学习海事类的相关专业知识,意识形态工作不太适合这个群体,故而很多院校在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对专业职能人员的配备明显不足。对于刚入学的来华留学生新生,只配备了班主任管理留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这些班主任工作强度大、管理事物杂,由于个人精力和能力的限制,很难对留学生意识形态进行教育和管理。(三)海事院校对来华留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缺乏院校特色在针对我国海事院校学生的教学中,对我国航海文化的文化介绍较少,以我国海事实力为基础的海洋文化课程比重远远不足,忽略了海事文化建设在留学生意识形态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海事院校对来华留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应当结合专业特色,以课程教育和实践活动为载体,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留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意识形态培养。如果在教学中留学生不能将中国海洋事业文化和航海知识相结合,就不能加深对中国海洋事业的理解和认同,在学习时就可能产生困惑和矛盾。因此,结合海事院校特色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四、加强海事院校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在《留学中国计划》中指出, “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加强中国法律法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帮助来华留学人员客观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4] 加强海事院校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最重要的是让留学生受到的管理与服务与其他学生趋同,在日常学习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一)注重人文关怀,关注留学生思想动态发展开展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不能灌输、填鸭式地组织进行,以防适得其反,使得来华留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产生反感心态。要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谈话谈心、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来华留学生进行沟通,时刻注重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把来华留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做到细致入微,融入日常的学业教育和管理中。(二)增加管理力度,加强对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要实行班主任与辅导员配合工作的留学生管理制度,对留学生意识形态加强管理。同时,各位海事类专业课教师也应当担任学生的兼职指导员和信息员,肩负起对留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责任。在管理时,要坚定方向,把握方法,时刻提高重视。(三)依托隐性课堂进行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隐性课堂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还包括专业课中对我国政策法规、组织制度等等问题的强调。隐性课堂的重要意义在于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比直接的说教和强硬的管理对来华留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提升更有效。可以多多开展切合中国国情的实际活动、文体项目和中外学生交流会,组织学生参观展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文化历程的展馆,春风化雨、点滴入心,使来华留学生自觉自愿地了解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历史和海洋事业发展情况。(四)将留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渗透进海事实践海事类院校不仅要将我国大学生培育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还肩负着把来华留学生培育成为会汉语、熟知中华民族文化、对我国和平友好的使者的重任。因此,亟须重视并增强对来华留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在来华留学生上船实习时,应当安排与我国大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教师也要着重留学生思想工作的培育,在实际的海事实践当中培养来华留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参考文献:[1]徐成芳,罗家锋.试论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J].政治学研究,2012(6):19-29[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4]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Z].教外来[2010]68 号.(责任编辑:宋 佳)SiXiangZhengZhiJiaoYuYanJiu☆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