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讲话【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卫生与健康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加快推进健康佳木斯建设。刚才,五个县(市)分别作了发言,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本地卫生与健康工作的相关经验,很有代表性,希望大家相互认真学习借鉴。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学军同志作了讲话,对我市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市委书记林宽海高度重视全市卫生与健康工作,由于工作原因未能参加本次会议,特做出重要批示。批示全文如下: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全市上下立足于保障群众健康、增进群众福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我谨向为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卫生与健康工作的决策安排,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大健康”发展理念,切实把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贯彻好、落实好。要紧密结合市情实际开展工作,坚持绿色发展,让青山绿水真正融入群众健康生活;
坚持生态优先,全面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清除不利于健康公平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要聚焦优化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健康产业等重点工作,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公共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精准发力,合力攻坚,创新突破,全面加快健康佳木斯建设,努力开创我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强市富民的伟大事业中再立新功!
下面,受林宽海同志委托,就加快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健康佳木斯建设,我讲四点意见。
一、坚持凝聚共识,树立健康理念,增强推进健康佳木斯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党历来关心卫生与健康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刻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对卫生与健康工作高度重视,在2016年11月召开的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王宪魁书记深入阐述了推进健康龙江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就全面提高卫生与健康服务质量水平、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大健康”新格局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陆昊省长也对推进健康龙江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这些都是我们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全面加快新形势下的健康佳木斯建设。
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把卫生与健康事业作为重大民生工作来抓,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加大卫生与健康投入,不断提高新农合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努力提升健康服务水平,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我市作为省东北部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夯实。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奋战在卫生与健康战线的干部职工和医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比如,医疗供给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基层服务能力薄弱,体制机制矛盾仍然存在;
服务主体单一,健康产业发展滞后,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要还不相适应;
群众健康知识普及率低,高盐、多油、喜肉、不锻炼等现象仍比较普遍,心脑血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等疾病死亡人口比例还比较高,占88.93%;
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难度还比较大,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8.2%,制约着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等等。这些短板,严重影响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的质量水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我市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工作方针,突出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优化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健康产业,加快推进健康佳木斯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推动我市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强市富民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二、坚持预防为主,优化健康服务,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1.聚焦重大疾病,着力加强疾病防控能力建设。做好重大疾病防控,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一环。要坚持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加快建立完善医疗卫生联动机制,把好防控关口,守住健康“红线”,加强全国性多发重大传染病的提前预防,有力控制传播渠道,确保疫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从源头上消除影响健康的各种隐患。要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引导居民实施自主健康管理,改善生活饮食习惯,显著降低慢性病患者发病率,在现有1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基础上,再创建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示范区。要加大重大疫病防控力度,坚持因病施策,加强流行性强的重大疫病防控,特别是对输入性新发急性传染病,要严把检疫关,完善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减少控制疫病输入和蔓延。
2.聚焦重点人群,着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是政府保基本职能的重要体现。要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切实做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健康,积极推进中小学生“增进健康行动”,加强健康教育,加强阳光体育运动,把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纳入到学校日常作息,增强少年儿童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要切实关注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深化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构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推进家庭医生优先同老年家庭签约服务,开通诊疗、住院等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增强残疾预防意识,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解决好全市5万多名残疾人健康难题,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3.聚焦健康素养,着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健康国民的基本特征除了良好体魄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较高的健康素养。要加强健康知识普及,积极构建涵盖医院和其他卫生计生单位、机关、学校、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体系,利用好广播、电视、报纸和新媒体宣传平台加大健康公益宣传,使每名群众都牢固树立起健康意识。要广泛开展健康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健康社区”“健康乡村”创建活动,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建设,有计划地培养健康指导员,深入开展全民减盐、减油、减糖行动,加大控烟限酒力度,努力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健康行动主体、受益主体。要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对外开放,开展科学健身知识“六进”活动,全面推广“快乐舞步”健身操,让全民动起来,让佳木斯动起来。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加强县级综合医院精神科建设,普及大众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居民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引导群众保持健康心理。
4.聚焦能力提升,着力发挥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重要作用。中医药是我国传统优势,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发挥现有中医专科、医疗机构“头雁”作用,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使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融入人民日常生活。要加强中医药机构建设,着力建设好市、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使中医药成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重要力量。要强化中医药健康服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将更多成本合理、效果确切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切实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5.聚焦生态建设,着力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生存和健康的基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快东区污水一期深度改造、高新区污水集中处理等工程建设,加强内河水体综合整治,促进松花江水质持续改善;
加强水源地选址和水源地保护,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保障饮水安全。要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扩大至整个建成区,推进堆场扬尘达标治理,严查焚烧秸秆行为,对雾霾影响健康情况进行预测、预警,提高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城市环境卫生薄弱地段和农村垃圾处理、改厕为重点,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不断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管理机制。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结合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完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健全食品安全考核体系,加强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同时,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
6.聚焦因病致贫,着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贫困人口负担重、生活苦,致富奔小康难上加难,这已经成为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的明显短板。这块短板能否及时补齐,决定着我市建成全面小康总体任务的完成进度和质量。要加大医疗保障基础投入力度,重点推进82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健康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因病致贫发生。要开辟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贫困人口参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贴,实现门诊统筹贫困地区全覆盖。要积极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的原则,组织专家对贫困人口大病患者进行集中筛查和治疗,对10种重特大疾病的因病致贫患者,采取新农合兜底保障的方式实施免费治疗。要加强健康扶贫服务,推动乡村医生与因病致贫家庭签约服务全覆盖,真正把健康扶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决不能让贫困群众因健康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三、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群众满意度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我们必须以公平可及和群众受益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医改红利更多更好惠及全市百姓。
1.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解决当前市级公立医院人满为患、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萎缩的状况,关键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设施和设备的保障投入,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起功能完善合理、能力过硬、服务优质、群众方便的基层基本医疗服务网络,为分级诊疗打好基础。要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大力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端人才派出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的医疗人才,为分级诊疗提供人才保障。要整合医疗资源,继续深化医疗机构联合体建设,着力推进医联体内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的纵向流动,提高运行效率,增强群众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信心。要转变服务模式,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探索居民“1+1+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二级医院+1个三级医院)组合签约服务,构建全科、专科协同服务模式,调动群众基层首诊的积极性。要强化政策引导,充分运用基本医保政策和价格调控机制,引导居民转变就医观念,真正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
2.加快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在于体制机制,关键点在于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政府职能向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行业监管等宏观管理转变,将内部分配、人员聘用、岗位设置等权力下放给公立医疗机构,形成政府举办、部门监管、医院依法自主管理的格局。要理顺服务价格。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完善取消药品加成后的补偿机制,落实政府兜底保障政策,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合理的比价关系,确保群众就医负担不增加。同时,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稳步提升医务人员收入水平,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加快推进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建设。医疗是最现实的民生,体现得最直接的就是医疗保障。要积极推进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六统一”,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进一步完善我市居民大病保险操作流程,实现辖区内大病保险即时结报,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报销服务。要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要推动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服务,做好多种保障制度的衔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不断提高保障水平。特别要统筹好人社、卫计、民政、工会、红十字会等部门的医疗救助政策,建立多层次、广覆盖、高水平的医疗救助体系。
4.加快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群众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可及性直接关系自身健康,大意不得。要强化供应保障,积极完善药品储备和应急供应制度,加强对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保障,不断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药品配送能力,确保药品供应及时充足。要完善采购制度,加强对药品采购过程的监管,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压缩中间环节,减少层层加价,减轻群众用药负担。要加强应用管理,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严肃查处“大处方”等不合理用药行为,切实减轻患者用药负担。同时,加强药事管理监督,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
5.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相关制度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是提高医疗服务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效率的必然要求。要在激发市场活力上下功夫,放宽政策限制,引导更多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健康服务,着力推进高端紧缺型医疗机构建设,力争到2020年,社会办医床位数达到每千人1.5张。要在创新办医模式上下功夫,依托现有公立医院品牌、技术和人才等优势资源,加强与社会办医的合作交流,有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要在加强行业监管上下功夫,健全行业监管机制,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盈利率管控,促进各类医疗机构严格自律、诚信服务、规范发展,切实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四、坚持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健康产业,满足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
推进健康佳木斯建设,不仅要发展健康事业,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还要发展健康产业,促进健康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健康产业链条,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和个性化健康需求。
1.发展健康养老产业。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健康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引导人们更新养老理念,推动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向家庭、政府、市场“三结合”转变,促进医疗与养老融合对接,实现“老有所养”向“老有健康”跨越。要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推进有条件的医院探索开办养老服务。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社会资本盘活闲置楼房资产,建设集慢性病防治、养生保健、饮食起居、临床诊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
2.发展健康旅游产业。健康旅游是人们对健康和休闲需求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模式。我们必须从市情实际出发,打好健康与旅游结合这张牌。要发展资源型健康旅游,依托森林、温泉等资源,积极开发具有医疗、养生、康体等功能的保健产品和休憩产品,推动发展森林健康游和温泉健康游。要发展康复型健康旅游,依托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国医馆等特色医疗品牌,将“南病北治,北药南用”理念融入医疗旅游的吃、住、行、娱环节,开展适宜南方目标人群的服务项目,促进“候鸟式”养生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发展。
3.发展健康食品产业。健康食品产业是传统食品产业的延伸和升级,也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作为农业大市,有发展健康食品产业的良好资源禀赋和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优势,推动健康食品产业加快发展。要严把健康食品原材料生产,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优质食用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为消费者提供健康食品原料。要积极推动健康食品研发,提高传统食品营养健康化。要大力发展健康食品配套服务,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鲜食品冷链配送率,确保健康食品的高品质。同时,加快探索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构建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监管链条,促进健康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发展医药产业。医药产业是支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基础。要大力扶持医药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多多药业、葵花佳制药、葵花佳中药等医药企业做大做强。要积极开发“北药”资源,推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大学药学院与药品生产企业合作,加快新药开发步伐,叫响一批知名药品品牌。要扩大无害化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大力发展北方特色药材种植,着力打造省东北部重要的中草药种植基地。要提高流通市场集中度,促进传统药品商业模式向现代流通模式转变,鼓励流通企业开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打造大型药品流通企业。
5.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健身休闲产业与旅游、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发展潜力巨大。要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推广适合公众广泛参与的足球、篮球、排球、游泳、广场舞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日常健身运动项目,支持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等户外运动发展。要培育健身休闲市场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建设网羽场馆、游泳馆、篮球馆等消费类群众体育设施,形成小区健身、专业健身、场馆建设的完整产业链条。要加强健身休闲设施建设,适当增加健身休闲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社区健身休闲设施,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卫生与健康工作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各级党委要围绕即将出台的《“健康佳木斯2030”规划纲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健康佳木斯建设取得实效。各级党政一把手对卫生与健康工作要亲自抓、负总责,对重大问题、重要环节、重点任务要亲自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安排、亲自督促落实。要加强部门联动和政策协调,完善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政策上支持、工作上配合、信息上共享的强大合力。要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督查考核机制,对工作不力、发展滞后的严肃问责。要重视并做好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健康佳木斯建设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卫生与健康事业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戮力同心,奋发进取,全面加快健康佳木斯建设,努力开创我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强市富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会上 讲话 卫生 在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