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在中学《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学习培训会议上讲话【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在中学《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学习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一、教育评价改革时代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系到个人成长,民族兴衰,是重大的民心工程和国家富强之根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评价方案》),明确了5各方面22项重点改革任务。五方面是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这份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指挥棒”的作用。群众关切,社会关注,有“破”有“立”,必将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长期以来,“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为论文、唯帽子”是不少学生、教育工作者和用人单位极其看重的标准,广大学生将其视为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把金钥匙。《评价方案》一个主要目的就在于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社会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历来重视教育,早在1300多年前,就开启了科举制度,延续到1905年清政府才结束。我们平常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这说明中国人尊崇教育,也正是这样执着中国教育才蓬勃发展。以高等教育为例,1978年全国高校598所,现在3005所,中国高校年招收学生占世界高校学生总数约五分之一。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至今,从规模上达到了世界水平,未来必然在质量上下功夫。《评价方案》通过改革评价,力促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评价方案》的出台,标致着“指挥棒”的转向。将造就更多的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物。
二、改革任务及内容
重点任务
(一)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
1.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
2.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3.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
(二)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5.完善幼儿园评价。
6.改进中小学校评价。
7.健全职业学校评价。
8.改进高等学校评价。
(三)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9.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10.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幼儿园教师评价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幼儿教师职后培训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落实教授上课制度,高校应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支持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完善教材质量×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每四年评选一次,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规定进行表彰奖励。完善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制度,优化获奖种类和入选名额分配。
11.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要把上思政课、联系学生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高校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
12.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
13.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
(四)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4.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15.完善德育评价。
16.强化体育评价。
17.改进美育评价。
18.加强劳动教育评价。
19.严格学业标准。
20.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
(五)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21.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22.促进人岗相适。
三、关于教师的评价:
改革教师评价,要义是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当前,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违背师德师风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中小学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评价教师的问题还比较严重,高校主要以科研论文评价教师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改革教师评价,就是要着力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倾向,确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履行育人职责。为此,《总体方案》提出5项改革任务: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师德师风事关“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为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评价方案》提出改革举措: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到一线中去、到学生中去,关心学生成长,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为引导学校党政干部、教师深入一线了解和关爱学生,落实育人职责,《评价方案》提出改革举措: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对教师“五唯”的评价是一种偏离实际能力和实际贡献的评价。在“五唯”评价的视域中,凡是论文发表期刊的级别高,就一定是高水平的论文。凡是职称级别高,就一定是高水平的教师,高职称教师水平一定比中级、初级职称教师水平高。凡是高学历的,其教学与科研水平就一定高,研究生比本科生水平高,本科生比大专生水平高。获得高级别奖项的教师水平一定就比获得奖项底的教师水平高。这“五唯”之间有是互相促进的。教师“五唯”的评价,忽视了教师的成果内容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关联的评价,忽视了教师的实际能力和实际贡献,只看历史不看未来。
辩证认识教师评价“五唯”现象:破“五唯”不是不要论文、“帽子”、奖项,而是要破“唯”。在我国教育发展中,论文、“帽子”、奖项在激励教师攀登高峰,精心育人,激发高层次人才努力进取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破“五唯”也不是不进行定量评价,而是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更加深入评价数量所指代的教师成果评价。
优化教师的评价机制:加速实现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破“五唯”,要立什么?如何通过改革教师结果评价,强调过程评价,探索教师增值评价。健全教师的综合评价,尊重教师的差异,充分考量教师的能力和贡献,并为其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提高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充分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这就需要改进教师的结果评价,也就是“立”:
1.要充实教师结果评价的维度,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
2.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育人”的倾向。
3.强调教师教研能力评价,提高课堂的育人效果。
4.对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是能力、实绩、贡献、潜力。
四、如何理解“三不得一严禁”:
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评价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正确的正确的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五、如何贯彻落实《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关系到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评价方案》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我们要深刻领会《评价方案》的思想精髓,准确把握改革的核心要义,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在学习中提高认识,真正把行动和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培养为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改革目标上,《评价方案》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着眼于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总体进程相适应,分两个阶段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第一阶段: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第二阶段: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具体步骤:要抓好学习研讨;
要抓好培训辅导;
要抓好宣传引导;
要鼓励基层探索。各级各类学校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更多好经验好做法。各相关部门、各地区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学校和基层单位进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各校要及时总结、宣传、推广教育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扩大辐射面,提高影响力。
最后打好“升级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