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汇总教师寄语: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汇总11篇,供大家参考。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汇总篇1
教师寄语: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4、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 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
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通过教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兴趣,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预习导航:
A:文学常识了解:吴均(469---520),南朝作家,字叔痒。曾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B: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 缥碧: (2)奔: (3) 负势竞上:
(4) 互相轩邈: (5) 息心: (6) 柯:
C1: 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C2:最后四句形容夹岸林木遮天蔽日,哪一句是关键句?
尚待解决的问题:
新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定目标:教师介绍背景,创设情境。生读目标,认定。
我国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 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 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
预习检查,感知文本:组内交流,订正预习导航中出现的错误。找学生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
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三、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 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或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4、在自学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5、课堂交流,翻译全文。
6、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
四、探讨
读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势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属于什么文体?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
达标测试:学生独立完成,小组 代表公布答案,老师订正。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 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2、 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一、 回顾旧知,集体背诵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若要对课文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还应怎样做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
1、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
3、 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4、文中描绘了哪些 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三、探究主旨,共谈感悟。
1、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返”的感慨呢?
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思想感情和人生观?
3、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怀。
四、课堂小结:
1、优美的`散文,写景必然要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希望同学 们能从中得到一点心得,以便在将来的写作中运用。
2、整理笔记(重点字词的解释、文章主旨)。
五、巩固提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风烟俱净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窥谷忘反
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
皆生寒树 有时见日
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
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 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7、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汇总篇2
教学目的
1、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 祖国 文字的感情,培健康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地培养对语文文字的感悟能力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
1、 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6为重点
2、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 来感受语文的 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骨所收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设计
1、 导入
我国有优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壮丽山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读
1、 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注音
2、 生自读,点人读,齐读。
3、 四人一组,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4、 师生互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解决
三、析
1、 指名一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文 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 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两句来写的?从文中找出句子说明。
3、 边读、边找、边背、边完成板书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异水 急 (激湍甚箭、急浪若奔)
山色之奇
奇山 山音之奇
4、 学生总结写景方法:抓景物特征
5、 出示幅图画,让学生用课文的句子概括
6、 联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与课文的句子一样的诗文
四:结
1、 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方法
2、 积累文言实词
课件教案试题论文图书中考高考新课标
提供中小学全科课件、教案、论文、中高考试题、新课标资源、电子图书搜索与下载服务。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汇总篇3
甲。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水平;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性课文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能力,并学习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3。进一步进行朗读训练,除表情达意外,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乙。重点难点
1。在总的教学要点中,以语言欣赏为要点,在语言欣赏中,以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为重点;
2。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文学与形象的转换,通过想象与联想,通过一些具体方法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丙。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丁。教学准备
1。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给学生分组,每组推选出以为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嘉宾。
戊。教学内容和步骤
(师)课前我们各族已经推选出今天的嘉宾,我相信大家一定不会辜负自己小组的希望,会有很好的表现,待会儿我会请听课的老师评价,那一组表现最好,那几个同学表现最出色。
一。导入
(多媒体)中国政区图
(师)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这儿是浙江,在浙江境内有一条河,叫富春江。
(多媒体)富春江地图
(师)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来过这儿,并写下了许多诗,后人于是把它叫做“唐诗之路”。那么,为什么吗么多的诗人会到这儿来呢?仅仅是因为这个地
方景物美吗?请大家迅速读课文,告诉我,这篇文章都写了些什么样的景物?
(多媒体)简单的景物结构图
(师)这并不是富春江一带独有的,咱们张家界也有。为什么这些诗人偏偏对这篇文章所描写的地方——富春江一带情有独钟呢?我想,这主要得益于这篇文章语言所具有的特点。
(多媒体)语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吧!
二。初读课文
配乐配画面朗读
三。语言鉴赏
(师)景色真是美极了!可是,唐朝的那些诗人可没有看到这些画面。在去富春江之前,他们看到的只是吴均的文章。可是我想,他们看到吴均的这篇文章时,一定就象看到真的景物一样,读到“风烟俱静,天山共色”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想象到眼前广阔的视野、明净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阔大的胸襟以及从容出游的舒畅心情。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对富春江如此的神往啊!那么,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否也有象看到真的景物一样的感觉呢?读到哪些地方的时候特别有这种感觉?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自由读课文,然后大家发言,看哪一组说的最多,说的最好。
(一)体会其“描写生动”的美
学生讨论发言
(师)引导小结:吴均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描写生动。
(多媒体)描写生动
(师)听了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我真的感叹:吴均这个作家水平高,同学门这些读者水平也高!刚才我们说了这篇文章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描写生动。下面,我想大家一起看看这段文字:
(多媒体)我家门口有一条小溪,小时候我常在那里玩,多么有趣呀。哪儿的景色真美:溪岸上是非常好看的柳树;柳树下,是非常好听的流水声……
(师)把这段文字和课文比较一下,说说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语言空洞抽象,不生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象吴均那样,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把这段话改写得更具体、更生动些?看谁先改好,念一念。
学生念,教师点评。
(二)体会其“音韵和谐”的美
(师)我们讲了这篇文章词语用得好,描写得生动,那么它的句子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先齐声把这篇文章朗读一遍,然后我请同学们说说。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这样的特点是骈文独具的,所以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到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多媒体)音韵和谐
(三)体会其“感情真挚”的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吴均把这个地方写得这样的美好,说明他喜不喜欢这个地方?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
(多媒体)感情真挚
(师)这又反映了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四,。总结评价
(师)这篇文章的语言多美啊!既然这篇文章的语言如此优美动人,我们不妨来读一读,首先我们推荐一个同学配合着音乐和画面朗读,同学们可要认真听啊。
学生评价
全班齐读
(师)吴均的文章正因为做到了这三点,读了他的文章之后,那些唐代的诗人才那样的对富春江神往不已,这篇文章也才能历经时间的挑选而流传千古,那么,我们以后在。写作文,特别是写游记类的文章时,也要注意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具体,注意适当的运用整齐的句式,注意在。写作中倾注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大家也能写出和吴均的这篇文章一样优美动人的作文。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汇总篇4
[思路综述]
美文需要美读。《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生动细腻地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秀美风光,语言凝炼传神。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称得上是一篇山水小品,一篇美文。
本设计尝试从朗读放手,以朗读来构建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朗读来感受课文,理解课文,进而品味,赏析课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品味、审美的能力。
[教学设想]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课前预习布置
⑴复习《三峡》、《小石潭记》
⑵收集有关描写山水方面的`诗句及散文精彩片断
⑶以导游员,讲解员身份去构想设计
⑷创新写作
——以课内外阅读中涉及到的描写山水方面的文题灵活串编一段话。
[教学互动平台展示]
一、开课揭题,直入情境(点击,出示课题、作者)
二、朗读感知,疏通文意。
(一)生自愿朗读,师作朗读指导(点击)正音(点击)
(二)师范读,要求生闭眼想象画面
(三)生互译、互问、互答(点击)
(四)师点拨
1、作者自富阳到桐庐时的天气怎样?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2、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第二、三段的内容分别照应第一段的哪个词?
三、品读、赏析
(一)品、赏“异水”
1、采取四遍读背法
大声读、轻声读、快速读,融情入景慢慢赏读。
2、情景再现,导游解说。
(二)品、赏“奇山”
1、读读、想想
请几位女生齐诵,其余学生进入想象画面。
2、画画,说说
请一生上台画,其余在下面准备画或说
可以用“这里的山真奇啊,奇在……”开头去说
3、比比、背背
与《三峡》文中描写山的片断比
男女生竞争背诵(听觉、视觉)
4、议议,悟悟
点拨:面对如此胜景,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叹呢?当年吴均先生的感概呢?
四、学生齐读课文,设计简明板书
要求:
朗读——把心放进去
板书——除课题、作者外,不超过10个字
五、练习巩固
抢答填空
六、趣味活动
1、说出既含有山又含有水的诗句
2、“走进山水,共享阅读”创新练笔交流
七、欣赏风光片(机动)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汇总篇5
【教学要点】
1、掌握以下词语:
行旅 桐庐 悠然 领略 鸢飞戾天 经纶 亟思 遁世 缥碧 轩邈 泠泠 窥谷忘反 见日
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
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教学设想】
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
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
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一段:
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⑴ 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
⑵ 分析各句:
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4、学习第二段:
⑴ 翻译本段;
⑵ 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
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 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
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5、学习第三段:
⑴ 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
⑵ 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6、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
⑴ 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⑵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7、作业:
⑴ 完成练习一,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
⑵ 完成练习二,区别“许”、“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⑶ 完成同步练习各题。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汇总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掌握文言词句,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文章的内容;品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培养语感,辨析文中写景的方法,在朗读品析中感悟情感。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探讨作者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学习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媒体设计: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也有助于学生想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
诗文展示。展示风光课件。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
师归纳:本文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本文的文体是什么?骈体文。(课件展示)
三、朗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1、指导朗读。(轻重点缓急)
2、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等形式。
3、字音障碍。
四、疏通文义
分段理解句子与词语的意思。
课件展示。
要求学生理解记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想象文中的句子。
二、合作讨论
(一)理解“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1.总括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结合有关语句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4、“鸢飞戾天者……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归纳: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
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
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设计问题:作者运用了哪些句子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景的?
三、
比较阅读
对比《三峡》《小石潭记》,找出表现水清、水急和猿啼的句子。
四、品悟作者的情感
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2、读了本文,你有怎样的心灵感悟?(学生谈感受)
五、写作手法的探究
1、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景?
比喻、夸张。
2、借景抒情。
六、拓展
现在,全国兴起旅游热。“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前,为了把这个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丽的景点推介出去,富春江旅游开发公司决定派一些推介员,到各地作宣传。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员,该如何作宣传,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过去旅游呢?
(让大家推荐二至三名同学到前面作宣传介绍,同时,可以播放风光片作背景)
七、背诵课文。
八、课堂检测:
1、按原文字形填空
风烟( )净 直视无( ) 急湍甚()
负势( )上互相轩( ) 嘤嘤成( )
( )飞( )天 经纶( )
窥谷忘( ) 横柯上( )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九、布置作业
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汇总篇7
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生学习活动概要:
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互助学习,理解文意----学习提问,理清思路----自由朗读,感受语言----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学 生 学 习 活 动
一。了解作者,诵读全文
过程及要求:激兴入课----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课下注解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 (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
①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②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集体交流学习情况。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
1、分四人小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2、检查解疑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
l、依次探讨以下问题
(若前整体感知②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
(1)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先探讨此问)
(2)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 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
(4)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5)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6)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
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准备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3、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
(教 师 帮 助 活 动)
----激兴导入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范读时注意停顿、语感,读出层次,读出画面;齐读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不要求划一。
----用小黑出示问题
----问①不难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即可。(若需要,可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第一段内容)
板书奇山异水
----问②可能会出现争论。若如此,可暂置讨论,提示待后理解 (以激发深入学习),自然过度到下一学习环节。
----说明:将课文内容分成四份(第三段分两份),指明各组重点理解的部分。
----要求: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小组发言完毕,其它组同学自由补充,教师时适引导评价(学生的理解意对句顺即可)。
----析读结合。
----通过上面的理解,学生会明白本文所写为秋景。
----由秋景过度到本文写景顺序的探讨,以引起学生进入课文内容及行文思路的探讨。
----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本文写景的基本格局是先总后分;并明确先分写异水,再分写奇山。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
----快速讨论(2)(6)题,教师引导、点拨;析读结合。形成板书(参考):
清碧(缓慢处)
奇
山 湍急(急流处)
异 水、鸟、蟑、猿 (听觉)
水 挺拔高峻 人----- 息心忘返
(视觉) 树------茂密 感悟
总写 分述
----对鸢飞句的理解要灵活,同时以此句的理解为契机,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趣。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师示范要求:进入角色,感情投入;吟咏描绘,生动情切;用语丰富,追求意境。
----学生自荐复述,要求学生给优秀复述者以掌声鼓励。
----结课语: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这段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汇总篇8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多层次的景物描写。
3.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想象,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2.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
3.感受骈体文的声韵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对比法、联想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
1.介绍作者及文体特点。
2.疏解生字词。
3.熟读课文。
4.学生自主疏通文意。
第二课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对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骈体文名作《与朱元思书》进行了初步的阅读。让我们重温一遍那“奇山异水”的美景。
学生齐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
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提出朗读要求:①语速舒缓。②注意停顿。③注意重音。
三.品析美文(分四个环节进行)
1.似曾相识何处来?
师:读完本文,你发现文中的一些句子与以前所学的那些课文有相似之处?
生:《三峡》、《答谢中书书》二篇文章中有许多句子的意思和本文相同。
师:请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这些意思或意境相同的句子。
生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和“自三峡七百里中”句式相同,都在说地理环境。
生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和“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写水之清。
生3:“急湍胜箭,猛浪若奔”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都写了水之急。
生4:“猿则百叫无绝”和“猿鸟乱鸣”“高猿长啸”三句都写猿啼之声。
生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都写山峦重叠,树林茂密,遮天蔽日。
…………
2.且品且看游一回
师:文章的开头别具一格,让人仿佛即将开始一次旅行。这次的旅行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开始的?用诗化的语音说出来。
生:在一片高爽明净的天空下,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流而下。诗人站在船头,饱览满目风光。
师: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生:奇山异水
师:水之异体现在那里?
生:“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说明水清见底,水急甚箭。
师:前文“风烟俱净“说明没有风浪,后文又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为什么?
生:山高岭连,水的落差极大,故成滔滔之势。
师:诗人看到了怎样的“奇山”
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藐。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师:“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怎样理解“寒”的意思?
生:因为山高,林密,无阳光照射,所以树显得很阴暗,使人看了有寒意。
师:山给水增加了气势,水给山增添了灵气,而声音则给山水增添了无限生机。闭上眼,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师:游览江山,重岩叠嶂,奇壁陡峭,眼看水石相击,耳闻泠泠之声,谐婉动听。鸟之鸣,晶莹润畅,蝉猿之声,空谷传响,袅袅不绝。有奇山异水,有奇声异音,必有人之真情感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生1:表达了诗人“遁迹山林,不做凡夫俗子”的感情。
生2: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生3:还表达了诗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不拘一格评一句
请用“我喜欢句,因为这句写出了”的句式说一说你读文后的感受:喜则赞之,美则赏之。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派代表回报。(此环节可训练学生对句子的品析能力)
生1:我喜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一句,因为这一句写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和无拘无束的洒脱。
生2:我喜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一句,因为这一句写出了水的清和静,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
生3:我喜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一句,因为它写出了波浪翻滚的壮观情景,描慕出了震耳发聩的声音,极有气势。
生4:我喜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一句,因为这一句即写了鸟禽的声音,又反衬了山林的寂静,达到了以静写动的目的。
生5:我喜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这一句,因为它给人无限的启示和想象空间。
4.文言一隅“酸”一回
让我们当一回古代的书生,也来“酸”一回。试用文言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说一句话。(学生兴趣很高)
生1: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争与人乐,美哉!乐哉!
生2:急湍猛浪,不亦险乎?
生3:此山此水,天下独绝!
生4:返璞归真,不慕名利,真君子者也!
生5:此文此情,亦天下独绝!
师小结:《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春江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画,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游了一番,评了一句,酸了一回。收获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有诗人高洁飘逸的志趣熏陶。
教学反思:
如何使文言文的教学生动有效,是许多教师探讨的话题。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力求有所突破。首先,我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文的学习过程分为:似曾相识何处来、且品且看游一回、不拘一格评一句、文言一隅“酸”一回,共4.个环节。形式新颖,思路清晰,且很好的整合了新旧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收获打。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一段段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的画面。学生即愿意学又能够由联想的画面去学,且轻松愉快。最后,我大胆给学生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鼓励学生多说,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并尝试性的采用了“说文言”的课堂教学活动。总之,教无定法,但只要不放弃对课堂教学日益创新的追求,就会“教有新法”。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汇总篇9
一、简析教材:
本单元为古诗文单元。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相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诵背全文,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通译全文,把握主旨,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美,领会作者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美文美读,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深刻
领悟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时效。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释全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
2、反复诵读,背默全文。
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字词,疏通全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好多同学都写过信,或给亲朋好友或给同学,我想同学们写信的内容大都是日常生活的叙述。今天,我们来学习南朝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他写给友人的这封书信与一般书信不同,他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的叙述,而是一篇由倩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
二、研读课文
1、诵读课文,订正字音。(教师黑板板书生字词)
(1) 学生自读: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注解决。
重点生字词:
猛浪若奔(bēn) 干转(zhuàn)不穷 轩邈(xuān)(mio)
泠泠(líng)(líng) 缥(pio)碧 鸢(yuān)飞戾(lì)天
横柯(kē)上蔽 有时见(xiàn)目 窥(kuī)谷忘反
(2) 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语调。(反复读课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
(3) 学生竞读,教师点拨。
朗读注意:第一,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第二,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第三,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汇总篇10
一、简析教材:
本单元为古诗文单元。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相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诵背全文,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通译全文,把握主旨,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美,领会作者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美文美读,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深刻
领悟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时效。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释全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
2、反复诵读,背默全文。
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字词,疏通全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好多同学都写过信,或给亲朋好友或给同学,我想同学们写信的内容大都是日常生活的叙述。今天,我们来学习南朝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他写给友人的这封书信与一般书信不同,他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的叙述,而是一篇由倩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
二、研读课文
1、诵读课文,订正字音。(教师黑板板书生字词)
(1) 学生自读: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注解决。
重点生字词:
猛浪若奔(bēn) 干转(zhuàn)不穷 轩邈(xuān)(mio)
泠泠(líng)(líng) 缥(pio)碧 鸢(yuān)飞戾(lì)天
横柯(kē)上蔽 有时见(xiàn)目 窥(kuī)谷忘反
(2) 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语调。(反复读课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
(3) 学生竞读,教师点拨。
朗读注意:第一,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第二,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第三,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汇总篇11
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渎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5、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学习方法:
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例如:(多媒体显示)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清·刘嗣绾)
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二、读文字,反复朗读,疏通文义,沟通古今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2、反复朗读,要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
3、做古今沟通的练习。(学生互相测试)
A、请查找工具书,找出和下列加点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应俱全 百废俱兴 面面俱到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荒谬绝伦 聪颖绝伦 绝代佳人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自强不息 息事宁人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虽死犹生 过犹不及
B、给出译文,能快速背出原文。
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飘西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枝叶尽力往高远展伸。──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4、再次熟读课文,基本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句的程度,鼓励在课堂上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文章的声韵美
1、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3、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二、探究文章主旨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提示: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三、拓展探究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理解。
提示:这句话中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奇峰。聆听“泠泠作响,嘤嘤成韵”的美声,不禁心旷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泊了功名利禄之心。
四、课堂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五、布置作业
请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提示:不必局限于课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译那样字字落实,可以加入一些有关富春江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关于富春江的诗文,最好能将风物介绍和风景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设想: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了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
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我们是这样考虑的:相对于现代文,文言文要在疏通文意、熟读甚至背诵文章的基础上去赏析,并进而达到积累优秀古诗文的目的。因此,我们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语的设计。以吟咏富春江的古诗导入,如:吴桓赞的“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韦庄钱的“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苏东坡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等。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积累优秀古诗,又能让学生对富春江的美景有初步的认识,为学习文章做好铺垫。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重点安排的是疏通文意,反复朗读,达到基本成诵的程度。这一环节我们认为是学习文言文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很好的理解文意,才能深入文章内部,体会文章蕴含的深情。
第二课时,在课文基本成诵的基础上,首先让学生感受文章的声韵美。这一环节之所以放在第二课时,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自己的理解上自主发挥感情,体会文章的语言韵律的美感,并借以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
其次是探究文章主旨。这是理解的升华,在此环节,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陶冶。
在备课之前,我们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了读、思、品这几点上,并结合这几点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了要发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
推荐访问:教案 汇总 优秀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备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逐字稿 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