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整改报告 > 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8篇

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8篇

发布时间:2023-03-16 13:25:26

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8篇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 XXX中医院创农村中医先进县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XXX中医医院全体职工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8篇,供大家参考。

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8篇

篇一: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

X 中医院创农村中医先进县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各位专家: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 XXX 中医医院全体职工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同时, 我们将虚心接受你们的检查指导, 希望多提宝贵意见。现将我院开展创农村中医先进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医院基本情况 XXX 中医院始建于 XXX 年, 是一所集医疗、 急救、 康复、 科研及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甲等中医院, 是全县医保、 新农合、 城镇居民、 城镇职工合作医疗、 交通事故定点医院, 全县优抚对象及离退休老干部公费医疗定点医院, XXX120 急救、 产科急救中心。

 2007 年被省卫生厅评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 ; 2008年被XXX市卫生局评为“纠风工作先进单位” ,2009 年被 XXX 市工会评为“三星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 ,

 2009 年顺利通过二周期等级评审。

 医院占地 91 亩(包括待建的新区医院), 建筑面积 8800 多平方米。设置床位 120 张, 医院现有职工 247 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219 人, 医药人员 131 人, 中医药人员 95 人, 占全院医药人员 72. 5%, 中医人员中高级职称 11 人, 中级职称 18 人。

 医院设有急诊科、 内儿科、 外一科、 外二科、 外三(骨伤科)

 、 妇产科、 肛肠科、 康复理疗科等 8 个一级中医临床科室、 7 个病区、 16 个专病专科门诊。

 我院的妇产科、 内科、 外科、 针灸康复科、 骨伤科、 肛肠科、胃病科已在我县领域有明显的优势。

 设有放射、 检验、 超声、 内窥镜、 心

 电、 病理、 经颅多普勒、 红外线乳腺扫描、 阴道镜等 13 个医技科室。

 配有骨密度测试仪、 中药气蒸仪、 针灸仪等一大批先进的中医诊疗设备。

 设立院办公室、 中医指导科、 医务科、 护理部、 药剂科、 财务科、 总务科、保卫科、 器械科、 医院感染科、 预防保健科、 医保办、 信息科等 13 个行政业务管理科室。

 二、 创农村中医先进县工作开展情况 1、 全面深入开展“创农村中医先进县” 活动:

 结合医院二周期等级医院的创建及 “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

 , 我院把深入开展创农村中医先进县工作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

 广泛动员, 全面实施, 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巩固和提高基础医疗(护理)

 质量为重点, 努力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 下发了《XXX 中医院创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实施方案》 并制定了《XXX中医院创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任务分解表及检查实施细则》 。

 设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管理小组, 认真部署、 严格要求、 狠抓落实, 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进一步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重点加强核心制度的具体落实。

 为充分发挥医院中医特色制定下发了《XXX 中医院提高中医治疗率的几点要求》 及《XXX 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

 不断探索建立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在全面总结开展“中医院管理年活动” 及等级医院创建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 按照《XXX 中医院中医发展纲要(2007-2012 年)

 》的要求。

 突出了以进一步提高中医特色的医疗、 护理质量为重点, 完善临床科室、 医技检查科室和药剂科的质量控制方案, 制定了《XXX 中医院医

 疗质量考核评分细则》 。

 严格按照此标准, 每周进行督导检查, 并在院周会上通报, 责令存在问题的科室进行定期整改。

 2、 科室设置逐步规范, 人员配备日趋合理:

 增加法制观念,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 的有关规定,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准入管理, 把好“四关” , 把好医疗机构名称、 诊疗科目、 医师护士上岗准入关; 把好专科建设的准入关;把好大型设备准入关; 把好中医冶法等临床应用准入关。

 通过公开招聘、院内培训及在职教育等方式逐步培养中医、 中药人才, 目前我院中医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 70. 7%, 中药专业人员占药学专业人员的 80%。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医自身特点, 调整了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既加强了管理, 也便于中医医师依法开展执业活动。

 及时清理规范了临床诊疗科室的命名、 使科室命名更中医特色。

 由医务科组织编印出版《进贤县中医院中医疹疗常规》, 对规范我院的临床中医诊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坚持依法执业, 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我院严格按照上级核准科目和范围执业, 在岗人员均有执业资格, 符合率为 100%。

 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通过请院外、 院内专家举办卫生法律、 法规知识学术讲座等形式, 营造学术氛围, 培养职工学习卫生法律、 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良好风尚, 做到依法行医。

 3、 医疗安全、 生产安全保障有力。

 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

 我院通过周会、 业务工作会、 科早会、 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反复强调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临床医师的医疗安全意识, 教育临床医师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及时、 全面、 正确地书写病历及各种记录。

 为确保医疗安全, 防范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 制定了《医疗事故请示报告制度》 、 《医疗事故防范、 处理预案》 和《XXX 中医院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并严格执行。

 我院今年未发生重大医疗事故, 对于一些小的医疗纠纷, 均通过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定性、 县卫生局公证的基础上与患者达成经济补偿协议, 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事后对相关科室进行重点整改,对相关科室和责任人按照《XXX 中医院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给予一定比例的经济处罚。

 此外在生产安全方面, 本着联防联治的方针, 医院和各科室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 各科室主任、 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

 尤其对消毒供应室、 放射科、 药库、 易燃易爆物品保管仓库、 配电房等重点部位实行重点监控, 由保卫科定期进行检查。

 不断完善及加强护理工作, 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 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为别为 96%、 92%。

 未发生护理医疗事故。

 4、 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不断推进:

 中医特色是中医医院的立院之本, 也是中医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首位优势。

 突出中医特色是我院一直以来坚持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认真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专科专病评价细则》 和《XXX 省中医专科专病评价标准》 的基础上, 不断总结经验, 进一步完善中医专科专病的建设方案, 确定重点发展方向。

 在临床中不断总结改进中医特色病证诊疗规范, 保证中医药在临床实践各个环节最充分地发挥作用。

 通过专科带动, 进一步强化了我院的特色优势。

 坚持不懈抓好人才培养工作, 三年来我院共派出 33 名本科人才进修学习骨伤专科、 胃病专科、 肛肠科及康复理疗专科, 举办院内中医、 中药知识培训4 期, 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传道、 授业、 解惑,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

 多策并举, 群策群力, 全面提高了我院中医中药队伍的素质。

 加大对中医专科专病的投入力度, 2008-2010 年共计投入 120 余万元分别对骨伤专科、胃病专科、 康复理疗专科及肛肠科进行了更新改造。

 5、 抓好“四房” 建设, 严把药品质量;

 依据农村中医先进县建设标准, 结合我院基础设施实际, 积极筹集资金 40 万元, 改建了中药房、 中药库房、 中药煎药房、 中药炮制房, 增加了“四房” 建设面积, 达到设置规范、 布局合理; 增添了储药设备, 更新了药品标签, 做到规范、 有序。

 购置了炮制设施, 添置了炮制辅料, 药品炮制率达到 100%; 使中药房的设置更具合理, 服务更为人性化。

 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降低医疗成本, 从而使人民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

 医院坚持在正规中药材公司购药, 对购进药品实行药剂科主任、 库房保管、 会计三人验收入库, 有专业药学人员检验质量。

 该炮制的药品集中炮制, 做到饮片加工规范, 药品品种基本齐全, 基本能保证临床使用, 确保了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饮片达到 314 种, 中成药品种达到 86 种。

 6、 中医药文化建设彰显风采:

 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及相关文件要求, 制度了《XXX 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 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医疗卫生发展要求、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 符合医院发展战略、反映医院优势特色的文化体系。

 在价值观念、 行为规范、 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及医院自身特色, 使人民群众从就医环境、 诊疗方式、服务态度上能够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

 通过医院文化的创新和建

 设, 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 增强凝聚力, 提高竞争力, 实现医院文化与医院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 医院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统一, 医院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 为医院的改革、 发展、 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目前已完成了《XXX 中医院制度汇编》 的编印, 院训、 院徽及院旨已成了医院的象征, 院歌的征集活动也正紧锣密鼓进行,“治未病” 中心(健康体检中心)

 及国医堂建设 2011 年内将按中国传统特色设计装修。“大医精诚” 文化墙、《XXX 中医院情介绍》 纪录片、 医院中医文化长廊及《XXX中医院宣传册》 正逐步实施。

 通过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先进县工作的开展, 医院实现了 向管理要效益, 向经营要效益, 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与创建前相比, 门急诊量年均按 10%增加。

 出院病年均按约 30%增加。

 床位使用率 86. 6%。

 业务总收入年均按 20%增加。

 医院为社会提供了 30. 4%的门急诊服务量和36. 86%的住院服务量。

 门诊、 出院病人平均费用稳中有降, 中医药“简、便、 廉、 验” 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社会群众对我院服务的认可度明显提高。

 我院在创建省级农村中医先进县工作三年以来, 做了 扎实有效的工作, 推动了我县中医工作的不断发展。

 我们将一如既往、 更进一步做好中医药的发掘工作, 并加以提高, 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二 0 一 0 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公司规章制度 一、

 公司形象

  1 、

 员工必须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管理结构, 并能向客户及外界正确地介绍公司情况。

 2、

 在接待公司内外人员的垂询、 要求等任何场合, 应注视对方, 微笑应答, 切不可冒犯对方。

 3、

 在任何场合应用语规范, 语气温和, 音量适中, 严禁大声喧哗。

 4、

 遇有客人进入工作场地应礼貌劝阻, 上班时间(包括午餐时间)

 办公室内应保证有人接待。

 5、

 接听电话应及时, 一般铃响不应超过三声, 如受话人不能接听, 离之最近的职员应主动接听, 重要电话作好接听记录, 严禁占用公司电话时间太长。

 6、

 员工在接听电话、 洽谈业务、 发送电子邮件及招待来宾时, 必须时刻注重公司形象,按照具体规定使用公司统一的名片、 公司标识及落款。

 7、

 员工在工作时间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8、

 员工要注重个人仪态仪表, 工作时间的着装及修饰须大方得体。

 二、

 生活作息

  1 、

 员工应严格按照公司统一的工作作息时间规定上下班。

篇二: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

1 安徽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标准 序号 建设标准 分值评审细则

  区政府、 街道办事处 50

 查阅相关文件 未纳入年度计划扣 5 分,领导小组无中 医人员 扣 5分。

 查阅文件及帐簿 1 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中医药工作, 把其纳入区政府工作年度计划, 政府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有中医药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 参加。102 区政府设立创 建中 医药服务示范社区工作专项经费; 区政府在安排相关经费补助时,统筹考虑社区中医药服务, 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 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和人员 培训等投入。

 10未设立专项创建经费扣 5分, 统筹安排经费未考虑中医药服务投入扣 5 分。3 在城镇职工、 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 将符合条件的社区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支付范围; 参保人员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择中 医药服务项目 报销比例 较使用 其它诊疗方法高。

 10 查阅文件及帐簿 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扣 5 分, 未体现报销比例差别的扣 2 分。

 查看相关资料 4 街道(镇) 办事处要将中 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社区服务内容, 作为社区工作的目标考核 8 未纳入社区服务扣 4 分。未纳入工作目 标考核扣 4分。

 查看相关资料 5 组织开展全街道( 镇)

 面向社区居民的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每年不少于 2 次; 组织中医药专家开展中医药养身、 保健讲座和咨询, 每年不少于 3 次 12组织科普活动少 1 次扣 2分。

 讲座和咨询少 1 次扣 2分。

 区卫生局 50

 查阅实施规划、 年度计划、会议记录等 6 负责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实施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要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列入其重要工作内容, 配备专( 兼)

 职人员 , 制定实施规划、 年度计划, 按时召开会议(至少两次/年度) , 解决创建工作的实际问题 12未指定专(兼) 职人员 负 责扣 4 分。

 未制定年度计划扣 4 分。

 会议记录少 1 次扣 2 分, 未解决实际问题扣 4 分。

 查阅相关工作制度、 岗 位规范、 考核记录 未建立工作制度扣 2 分,未建立岗位职责扣 2 分。未建立考核细则扣 2 分。考核少 1 次扣 2 分 。

 7 负 责对中 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岗 位职责。

 对创建工作的进度、 质量进行考核, 每年不少于 2 次 12查看区卫生局相关资料 8 组织区域内医疗机构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积极推广简、 便、 验、 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计划, 并进行考核 10无计划不得分, 未按计划实施扣 2 分。

 未考核扣 2分, 考核不力扣 2 分。

 查看相关资料 9 依法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 、 技术、 设备实行准入制 8 发现 1 项内容未实行准入制扣 2 分。

 10 成立创 建有中 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的专家指导小组, 通过培训、 会议等途径对中 医药参与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8 查看相关资料

 未成立专家组不得分, 未开展指导活动的扣 5 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0

 查阅相关资料

  11 承担中 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实施任务。

 有 1 名 领导负责分管中医药工作, 配备专(兼) 职人员 , 明确职责。

 每年不少于 4次召开会议解决实际问题 5 无分管领导负责扣 2 分。未配备专( 兼)

 职人员 的扣 1 分。

 会议记录少 1 次扣 0. 5 分。

 实地查看 12 设置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 并设置中医诊室、 针灸室、 推拿室、 理疗室、 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作为中医科的临床科室; 中医临床科室以集中设置为主, 采取中式建筑装修, 营造传统医学氛围, 体现中医药文化 6 未设置中医科的扣 6 分,少 1 个临床科室扣 0. 5 分,设置不符合要求扣 2 分。实地查看 1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 4 无中药房的扣 3 分, 无煎药室的扣 1 分。

 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 14 配置必要的中 医临床诊疗设备和中 药房设备。

 配备针灸、 推拿、 牵引 床椅、 火罐、 刮痧、 熏蒸等中医诊疗器具设备不少于 15 件;配备中药储存、 调剂、 称量、 煎煮等设备不少于 10 件 6 无中医药设备分, 少 2 件扣 1 分。

 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 随机抽查 5 名工作人员

 15 从事中医药服务的技术人员 具有法定执业资格, 接受过区(县) 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中医药或社区中医护理等知识培训。

 中医、 中西医结合( 或经中医药知识系统学习培训, 具备中医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常用中医诊疗方法)的执业医师人数不少于20%

 6 发现无执业资格人员 上岗不得分。

 未经上岗 培训 1名 扣 0. 5 分, 依次类推。培训人数每低 5 个百分点扣 1 分。

 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 16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 10 项, 经常开展使用的中医药事宜技术不少于 5 项 5 无实施计划方案扣 1 分,使用项目 少 1 项扣 1 分。查阅有关资料 17 符合《国际基本药物目 录》 的中成药数不少于 50 种, 中药饮片数达到 250 种。

  4 中 药饮片每降低 10 种扣0. 1 分, 中成药每降低 10种扣 0. 2 分。

 出现伪劣药品加扣 1 分。

 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 18 开展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 运用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理论指导社区居民开展预防调摄、 养生保健, 增强社区居民健康意识,达到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病后调护、 瘥后防复; 在社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活动, 传授养生保健和健康生活方式, 推广普及扇舞运动、 五禽戏、 八段锦、 太极拳、 气功导引 等运动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 6 无中 医药预防养生保健计划方案不得分, 随机调查社区居民 10 人, 知晓率每降低 10 个百分点扣 1 分。随机抽查病历 30 份, 处方50 张 19 开展中医药参与社区常见病、 多发病治疗工作。

 住院或家庭病床中医药参与率≥ 50%,门诊中医药使用率≥ 30% 4 中医药使用率每低 1 个百分点扣 0. 1 分(按处方量、处置单计算) 。

 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 4 无方案不得分, 有方案未实施每少 1 项扣 1 分。

 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 20 运用中医药理论, 制定高血压、 冠心病、 脑卒中、 糖尿病等疾病的中医药预防及治疗方案并组织实施 21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运用针灸、 推拿、 拔罐、熏蒸和中药, 结合现代康复器械, 对社区内中风、 偏瘫、 颈肩 腰腿痛等患者和伤残、 智障者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 5 未开展中 医康复不得分,少开展 1 项扣 1 分。

 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 22 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特色健康教育, 向社区居民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

 制定社区妇女、 儿童、 老年人、 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中医药服务健康处方。

 健康教育形式不少于 4 种, 处方不少于 10 种 5 每少开展 1 种形式健康教育扣 1 分。

 每少 1 种健康教育处方扣 0. 5 分。

 社区卫生服务站 40

 查阅相关资料 23 落实专人具体承担中 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落实相关制度和岗位职责 6 未落实岗位职责扣 3 分,未落实工作制度扣 3 分。查阅相关证件 24 配备 1 名 以上中医、 中西医结合或接受中医药知识系统学习培训的执业医生 5 无执业资格不得分。

 未配备中 医、 中 西医结合或经中 医药知识培训 的执业医生不得分。

 现场查看 25 设置中医诊室、 康复室、 养生保健室等, 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 或上级统一配送)

 5 无中 医诊室的不得分, 无中药房扣 2 分, 中医诊室无中医文化的扣 1 分。

 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

 26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 配置中成药数不少于 30 种 5 无相关药品管理制度扣 2分。

 药品管理未按制度执行扣 1 分。

 中成药少 1 种扣 0. 2 分。

 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 27 开展不少于 3 种慢性疾病的中医药预防及治疗工作, 中医药参与率≥ 50%, 中药使用率≥ 30% 5 少开展 1 项扣 2 分。

 中医参与率每低 1 个百分点扣0. 1 分, 中药使用率每低 1个百分点扣 0. 1 分。

 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 28 运用针灸、 推拿、 火罐、 敷贴、 熏洗、 穴位注射等中医药技术为病人进行康复治疗, 不少于 4 种 4 每少 1 项扣 1. 5 分。

 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 29 开展不少于 5 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和养生保健咨询指导服务 5 每少 1 项扣 2 分。

 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 30 开展形式不少于 5 种的中医药特色健康教育宣传和预防、 养生保健活动 5 每少 1 项扣 1 分。

 附件 2 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一、 贯彻落实社区中医药工作的政策措施 ( 一)

 将中医药工作纳入本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区政府年度工作目 标, 注重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制定本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出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

 ( 二)

 区政府成立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定期研究工作, 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并组织实施。

 ( 三)

 区政府在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时, 统筹考虑社区中医药服务, 保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和人员 培训等中医药服务工作的投入;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经费中落实一定比例用于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

 ( 四)

 将符合条件的社区中医药服务项目 纳入城镇职工、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参保人员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时应用中医药诊疗方法的自 付比例低于其他诊疗方法。

 ( 五)

 严格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严格中药饮片、 中成药的使用管理, 严格执行中医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中医药相关标准规范。

 ( 六)

 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开展中医药服务、 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发挥中医药作用情况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年度工作考核目 标。

 二、 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 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科室设置。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

 2. 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须设立 1 个以上中医诊室和 1 个以上其他中医临床诊室( 包括针灸、 推拿、 理疗、 康复、 养生保健室等),并集中设置, 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3. 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包括针灸治疗床、 推拿治疗床、 推拿治疗凳、 针灸器具、 火罐、 TDP 神灯、 中药雾化吸入设备、 刮痧板、 电针仪、 艾灸仪、 智能通络治疗仪、 颈腰椎牵引 设备、 中药熏蒸设备等。

 4. 设置中药房, 配备中药饮片柜( 药斗)、 药架( 药品柜)、 调剂台、 药戥、 电子秤、 消毒锅、 标准筛等, 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 300种; 提供煎药服务。

 ( 八)

 不低于 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 中医药物处方和非药物疗法人次数占总处方数比例不低于 51%, 下同),设置中医诊室和其他中医临床诊室( 包括针灸、 推拿、 理疗、 康复、养生保健室等)等, 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 设备种类同上)。

 设置中药房, 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 200 种, 提供煎药服务, 或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或上级单位)

 统一配送中药饮片和提供煎药服务。

 ( 九)发挥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的指导作用, 推动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联合与协作, 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

 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的地区, 与公立中医医院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少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的 40%。

 与公立综合医院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中医药应作为对口 帮扶的重要内容。

 三、 加强社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 十)

 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中医类别医师( 包括执业注册或执业地点备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在职和退休中医人员 , 下同)

 占医师总数不低于 25% , 其中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 2 名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

 ( 十一)不低于 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 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根据中医临床诊室设置情况配备中医类别医师, 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 1 名 临床类别医师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 十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类别医师接受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

 ( 十三)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类别医师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培训, 制定实施鼓励临床类别医师参加中医类学历教育、 西学中班等政策措施。

 四、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 十四)

 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 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指导, 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

 ( 十五)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 情志调摄、 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

 1. 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资料, 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 6 种有中医药内容的文字资料, 播放不少于 3 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每年不少于 4 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每年不少于 2 次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开展不少于 2 次公众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

 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举办不少于 4 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举办不少于 2 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引 导社区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药养生方法。

 ( 十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 包括饮食起居、 ...

篇三: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

3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 地市级及以上)

 实地考察重点指标

 一、 制定扶持和促进中 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包括将中医药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目 标, 在城镇职工、 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 加大中医药经费投入等;

 二、 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 ( 一)

 申请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地区:

 所辖县( 市)

 和以农村居民为主的区均设置县级中医医院,且均达到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要求, 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

 100%乡 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 90%以上设立相对独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100%村卫生室配备电针仪、 TDP 神灯等中医诊疗设备, 4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药饮片服务;

 ( 二)

 申请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地区:

 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科中药房, 90%以上设立相对独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4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

 三、 基层中医药人员 队伍 ( 一)

 申请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地区:

 乡 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 占医药人员 总数比例 20%以上;

 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 1 名 以中医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 村医生。

 ( 二)

 申请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地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中医类别医师 ( 包括执业注册或执业地点备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大中 型医疗机构在职和退休中医人员 )

 占医师总数不低于 25% ;

 不低于 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中医类别医师, 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 1 名 临床类别医师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四、 中医药服务能力 ( 一)

 申请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地区:

 县级中医医院:

 门诊处方中中药( 中药饮片、 中成药、 中药制剂)

 处方比例不低于 60%, 中药饮片处方比例不低于 30%; 常年应用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不少于 10 种, 三级中医医院不少于30 种。

 乡 镇卫生院:

 门诊中医处方( 包括中药饮片、 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

 数占全院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 30%。

 村卫生室:

 中医处方( 包括中药饮片、 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

 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 30%。

 ( 二)

 申请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地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中医处方( 包括中药饮片、 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处方)

 数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 30%。

 批注 [雨林木风1]: 是否删除

 五、 开展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 一)

 在孕产妇、 老年人、 儿童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 2 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 大力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 运用中医体质辨识开展养生保健的人群范围逐步扩大。

 ( 二)将中医药内容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考核的重要内容, 占有一定分值。

 ★申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的地区, 上述重点指标均需达到。

篇四: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

中医药十三五行动计划督查 整改计划 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工作任务的落实,我市以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大力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全面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现将督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市共有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有乡镇卫生院17家,其中15家已完成中医馆建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现已全部完成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有村卫生室110所,其中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村卫生室共91所,纯中医诊所4所,中医备案诊所2家。

 二、工作落实情况 (一)加快完成市中医医院项目建设任务。按照二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市中医医院的规划设计,完成市中医医院对外诊疗区、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项目建设。同时加大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力度,做好科技项目申报、项目管理、结题验收等项工作,2017年市中医医院成功申报人参等药食同源食品药膳的课题研究。

 (二)突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了郭成林名老中医工作室,通过现场授课、微信授课及实地考察周边中药资源等多种形式,向工作室的8名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极大的调动了跟师人员的学习热情,截至目前,工作室现场授课5次,微信授课17次,外出考察中药资源2次。与此同时,做好中

  2 医师承人员和确有专长人员的备案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已公证师承人员14人,确有专长考核备案登记16人。

 (三)积极开展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项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临床实践、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医优势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等培训。积极参加省市中医经典大赛系列活动和市第二届中药知识技能大赛,建立中药人员培训长效机制,传承中医文化,培育中医思维。

 (四)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中医药服务“六进”活动。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领域,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立有中医药健康知识展板、阅读蓝、宣传墙,加大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力度。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2次,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2次。

 (五)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大力发展融中医医疗、养生、康复、文化传播等与旅游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在至公路沿线,以及市各景区内推广种植具有观赏性的中药材,如百合、芍药、返魂草等,现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亩。

 (六)积极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市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卫生院、镇卫生院和榆林中心卫生院建立了全面的对口支援合作关系,市中医医院医生每月确保在基层单位坐诊3-4天,各基层单位定期将医务人员送到市中医医院进修学习,队伍建设得到持续加强。

 (七)肃清中医医疗机构行风建设。以现代医院管理带动行风建设,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定理想信念、恪守服务宗旨、强化行业自律。深入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活动。严格落实“九不准”规定,大力弘扬“大

  3 医精诚“美德,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行业“七五”普法规划,落实中医药监督工作规范,加强对中医药违法事件的监测和查处,以良好的行业作风保障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

 三、存在问题 1.中医人才匮乏。目前我市从事中医药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不能及时补员。且基层医疗机构地处偏远,很难招聘到优秀人才,即便短时间招聘到,人才流失也极为严重。村级医疗机构只有个别村卫生负责人能开展简单中医诊疗工作。

 2.中医服务有待提高。中医名医、名家效应比较强,但是过程是缓慢的。目前,基本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的影响力还不够,中医就诊人次不高,需要加大力度宣传、创新培养人才等有力措施。

 3.中医药使用导向还不明显。报销比例、范围在政策方面急需突破,群众用药习惯也有待改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充分利用中医医院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素质水平。通过函授学习、临床进修、参加专题讲座、定向培养、对口支援,不断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水平和法律法规意识。

 2.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鉴于目前大中专院校医学类毕业生不愿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切实解决乡村医生后继无人的问题。采取委托办学,定向培养的方式从本地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室。积极争取“大学生村医”到村卫生室开展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退休

  4 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室工作,积极做好乡村医生后备力量的储备工作。

 3.积极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充实市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中医药人才的综合业务素质。

篇五: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

教育与管理・南江县农 村中 医药事业 发 展面临 的 问 题与 对策张继伟1,岳代锐2[ 关键词]  中医药发展;农村[ 中图分类号]   R19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1681唱2476(2009)05唱0312唱03    在全国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联系南江卫生工作实际和现状, 按照科学、可持续、协调、统筹发展的目标。

 在抓好全县卫生系统以灾后重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方案为中心的基本医疗服务; 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预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为切入点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以改革医院职工收入分配制度为激励机制,促进医疗卫生单位内涵建设;以方便参合农民门诊报费为主题, 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契机,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

 因此, 我们对全县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分析,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南江县地处四川东北部,北临陕西汉中市,西接广元市旺苍县, 南连巴中, 东抵通江县, 辖 48 个乡镇,522 个行政村, 幅员 3 383 km其中农业人口 55 万人, 占总人口 的 84畅 6% , 属国家重点扶持老、边、山、穷贫困县。

 全县共有县、乡、村三级和民营医疗机构 594 个,其中县级中医院 1 个,县级综合医院 1 个, 县级卫生单位 6 个, 乡 镇( 中心)

 卫生院 48 个,个体民营医疗机构 47 个, 其中中医个体医疗机构 31 个, 占 66% 。

 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 2 210 人,其中中医药人员 627 人, 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28畅 37% , 其中具有执业助理以上资格的 中 医药人员 211 人, 占 中 医药人员 总数的33畅 65% 。

 全县共有乡村医生 1 120 人,其中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450 人, 占乡 村医生总数的 40畅 2% 。2008 年全县医疗业务总收入 8 000 万元, 其中中医药服务收入 1 600 万元,占医疗业务总收入的 20% 。2, 总人口 65 万人,作者单位:

 1 636600  四川, 南江县人民医院2 四川, 南江县卫生局中医股全县 48 个乡镇医疗机构能开展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的有 40 个, 占 83畅 3% , 全县 522 个村卫生室, 能开展中医药基本服务的 450 个, 占 86畅 2% ; 全县 48个乡镇( 中心)

 卫生院中, 建有中医专科的 6 个, 占12畅 5% ;县中医院开设有中医专科 3 个,其中中医骨伤、康复理疗科达市级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并已通过评审验收。

 开设有中医专病诊室 5 个。

 即肝病、肾病、糖尿病、风湿病、妇科病等。

 县人民医院开设有中医康复理疗专科。

 2008 年县人民政府组织评选表彰全县名老中医 5 人, 名中医 10 人, 优秀中医骨干 20 人。

 全县具有山区特产的中药材三百余种, 常用的中药材金银花、大力子、杜仲、黄柏、厚朴、天麻、冬花、沙参、当归、党参、柴胡、薄荷、荆芥等, 年总产量达万吨以上,其中金银花年产量达 2 500 吨以上,被列为全省金银花生产基地县。2 主要问题2畅 1 中医药队伍人才匮乏,工作严重滞后  前些年由于经济浪潮的冲击, 卫生事业一段时期被推向市场化,致使乡、村卫生机构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 多数乡、 村医疗卫生人员分散经营、承包经营,特别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乡办乡管的过程中,存在着有些乡政府没有管,有些乡镇无能管的状况,造成卫生技术队伍人才流失,该留的人留不住,该进的人进不来, 人员结构不合理, 专业技术骨干缺乏,全县有少数乡镇卫生院只有 1 ~ 2 人, 有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就没有从事基本医疗服务的;有当院长的,就没有职工的现象;有少数行政村长期以来无乡 村医生从事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工作,致使人民群众“看病难”, 无地方看病。

 据此情况,而中医药人员更是如此; 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有8 所乡镇卫生院无中医药人员, 也未开展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 占全县乡 镇卫生院总数的 16畅 2% ; 还有一些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才老化,青黄不接,无中・ 21 3・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9 年第 5 卷 第 5 期

 青年中医药骨干,而全县很多中医药人员还不具备执业助理和执业医师资格, 全县 627 名中医药人员只有 211 名中医药人员具备执业助理和执业医师资格,占中医药人员总数 33畅 65% , 大部分还处于不合法从业状态,亟待培训、培养和提高。2畅 2  中医药基础设施设备简陋缺乏  据调查统计全县有 5 所乡镇卫生院无中药房( 无房子)

 、无中药橱柜、无中药库房,所有的乡卫生院无中药煎药室和煎药设备,全县有 50% 的村卫生室无中药橱柜, 均是用布袋或塑料袋装存中药, 严重影响中药库存和保管质量以及中医药医疗效果。

 全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简易设施如针刺银针、火罐、艾条、刮痧板、电磁疗设备、牵引设备等均未进行装备,不能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作用。2畅 3  中医药事业经费投入不足,中医药人才培养严重滞后  近十年来, 地方财政基本没有专项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

 而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只能保单位职工吃饭、基本运转和稳定,根本无力投资培训中医药人才,致使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人员知识老化,技术不能更新,业务水平不能提高。

 而且不少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中医药人员, 由于设备缺乏、环境上的限制、经费不足,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

 据调查统计,全县乡镇医疗机构只有稍微经济基础好一点的大河中心卫生院、正直中心卫生院培养了中医专科特色人才,开展了中医专科专病治疗工作,其余乡镇医疗机构均因人才匮乏而困扰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专科特色的建设。2畅 4  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继承有待加强  中医药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应当努力的发掘和继承,并加以提高,我县早在 20 世纪 60至 70 年代,就有南江中医的四大名医, 他们分别是何天炳、岳琴阳、杨建忠、余治均。

 20 世纪 80 年代又有南江中医事业新的四大名医, 他们分别是余以成、岳崇林、岳定昌、康吉安。

 2008 年县人民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又评选了 5 位名 老中医, 10 名 名 中医,20 名优秀中医中青年骨干, 他们在南江中医药事业中创立了不可忽视的绩效,我们应当广泛宣传,认真总结他们的学术思想, 在南江广泛宣传应用于中医事业。2畅 5  县中医院的龙头建设和全县中医药的医、教、研中心作用应很好地发挥和加强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加之建院的时间短、底子薄、政策落实不到位,致使存在规划不科学、设置不合理、条件简陋等诸多问题,目前县中医院近 200 名医务人员, 承担着全县 65 万多人口 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全县中医药事业的龙头及医、教、研中心的作用, 但只在占地面积 1 500 平方米的土地建有 6 000 余平方米的医疗业务、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综合用房, 无任何环境绿化区域和医务人员及患者活动场所, 远远不能适应全县人民的健康和中医药的服务需求。2畅 6 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滞后,中医药服务体系的网底建设急需加强  因受贫困边远山区环境的限制和影响,加之地方财政无力投入,全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按卫生部的标准要求,差之甚远。

 据调查统计表明:目前全县 522 个村卫生室,能达到标准化建设 标 准 的 只 有 58 个, 占 村 卫 生 室 总 数 的11畅 17% ,这就需要我们科学规划,花大力气,加大投入,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速度,确保中医药体系建设的网底作用的发挥。3 对策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 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卫生事业各项工作的核心,均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而中医药事业又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医药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对此,根据全县调查的基本情况和现状,提出如下对策。3畅 1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全县卫生系统深入扎实的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础上,树立科学、协调、可持续、统筹发展的观念, 认真落实枟南江县卫生局关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划枠, 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激励机制,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过的硬的中医药适用人才,把今年新招聘的 25 名中医药人员通过岗前培训后,尽快充实到乡 镇医疗机构中去, 充分发挥其作用,卫生局将对全县所有的乡村医生进行一次系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培训。

 充实卫生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

 广泛招聘一批中医执业医师( 或助理医师)

 充实到乡镇卫生院,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3畅 2 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加强乡镇( 中心)

 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省中医药管理局补助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经费,为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配备中医常用的针刺银针、火罐、艾条、脉枕、刮痧板和电磁疗、牵引设备等。

 并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 添置更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药橱柜, 有力地改变中医药基础・ 31 3・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9 年第 5 卷 第 5 期

 设施条件和环境,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长。3畅 3  多方争取政策,扩大中医药经费投入的力度 以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契机, 积极争取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 给予中医药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力争县财政将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工作经费列为财政预算,并落实兑现,以满足中医工作的开展。

 在医保和新农合报账中提高中医药报费比例。3畅 4  努力继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加大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  积极鼓励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南江县名老中医带徒,传承创造有利条件,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 予以总结、推广和应用。卫生局将安排一定专项经费, 印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的教材和宣传资料。大力宣传和普及中医药预防、治疗疾病的科普知识,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

 组织和激励全县中医药人员撰写中医学术文章, 召开学术研讨会,活跃中医药学术气氛。

 并在有条件的乡 镇( 中心)

 卫生院, 打造具有中医文化氛围的、突出中医特色的“中医馆”。

 并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名 老中医带徒。3畅 5  加强县中医院的龙头和全县中医药医、教、研中心的建设力度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 科学规划县中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县中医院选址搬迁,改变县中医院业务用房严重紧缺、无绿化活动场所的现状,并加强县中医院的内涵建设和内部改革,力争县中医院年内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的标准, 真正把县中医院建设成全县中医药 “医、教、研中心”,充分发挥其全县中医药龙头作用。3畅 6 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步伐,完善村卫生室的规范化管理和经营  按卫生部规定的村卫生室建设标准,以灾后重建和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为动力,科学规划、分期分步骤实施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力争全县在三年内做到人员、房屋、设施三配套。抓好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科普宣传工作四落实, 并积极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

 真正解决人民群众“ 有地方看病、 有人看病、 看得好病”的实际问题。总之,中医药在我国历史悠久,深受人民群众之喜爱,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内涵, 是祖国之瑰宝,应当努力继承和发掘。

 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以科学的态度、扎实的作风, 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目前的现状和我们提出的对策,努力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使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在短期内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评审验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编辑:李倩倩)切实 搞好医学院校非中 医专业中 医学教育 探析孙大志[ 关键词]  中医学教育;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   R -4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1681唱2476(2009)05唱0314唱03    医学教育中无论是中医药院校还是西医学院校,皆实施中医学课程教育,中医院校中医学教育毋庸置疑课程设置多, 整个学习过程能够保证学生对中医学知识的全面系统学习, 但对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多数只是学习集中医学基础理论、方剂、经络腧穴、辨证、诊法、内科于一体的枟中医学基础枠, 在教作者单位:

 20000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科授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学生对中医学感兴趣, 并提议是否能够多教授些知识。

 但限于课堂时间短, 中医药内涵博大精深,因此仅凭课堂传授肯定无法达到深入了解中医学的目 的, 特别是对那些想更加深入了解掌握中医学知识的西医院校学生。1 学习中医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医药是我们民族的自 豪, 是我们民族对世界人民的贡献,这也是世界公认的事实。

 整个中医的・ 41 3・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9 年第 5 卷 第 5 期

篇六: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

县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人类疾病谱发生的重大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当前人们所面临的全球性健康威胁已转变为非传染性的慢性病,而中医药是具有整体论的生命科学理论,其辨证论治和以“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在现代医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推动中医药的振兴就势在必行。今年政协将其作为年度议题,于 3月 27 日至 4 月 28 日对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县卫计局、县农林科技局、县中医院、县医院有关情况汇报,并深入到 XX 等镇,对卫生院中医药科室建设、中医药综合效益及中药材资源现状、种植和加工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

 医疗机构情况:全县现有医疗机构 X 个(中医医疗机构 X 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X 个,镇卫生院 X个,村卫生室 X 个,个体诊所 X 个。全县在岗医护人员 X人,其中从事中医药技术人员 X 人,占医护人员总数的 X%。XX 县中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 X 个,占医院总科室 X%,省市级中医药特色专科 X 个(针灸科、烧伤科),占临床科室X%。全院中医医师(执业医师)X 人,占全院临床、医药人员的 X%。中医药设备价值 X 万元,占医院设备总价值X%,XX 年总收入 X 万元,其中中药收入占全部药品收入的 X%;年中医门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 X%;中医药服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 X%。县人民医院共设置 X 个中医门诊,中医科现有医务人员 X 人,中药房现有中药师 X 人,XX 年中医门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的 X%,中药饮片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 X%,中医药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 X%。全县有 X 个镇卫生院启动了中医馆建设,已建成 X 个,在建 X 个。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工作,国务院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XX 年7 月 1 日,《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我县以创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不断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使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在医疗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得到了较

 好的落实。将符合规定的中医非药物诊疗项目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报销范围,扶持社会举办中医医疗机构X 所。二是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等级评审,不断加强医院内涵质量、信息化等软件建设。创建了针灸理疗、烧伤等市级特色专科,XX 年,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X 个镇卫生院完成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及“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

 (二):

 中药材种植情况:据《XX 县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报告》显示:我县中药材品种达 X 余种,属于《药典》规范的正式药材有 X 种,其中属于全国统一管理的 4 种中药材中,我县有杜仲、厚朴两种,属于国家重点经营的 20 种中药材中,有黄连、茯苓、山茱萸等 17 种。我县药用植物花草类多集中于低山区,树皮果实类多集中于中半山,根茎类多集中于高山,海拔 1000 米以上的 X 坐大山多是林地、荒地和草地,是适宜药材生产的天然基地,海拔 900 米以上可划为南暖、温带两类,具备了北亚热带气候优势和相兼南暖温带气候特点,土壤呈微酸性,有机质含量高,对于喜潮润多雾气候的厚朴、黄柏、黄芪、当归、五味子、黄连、党参、大黄等药物生长最为适宜。由于我县地形、气候呈垂直分布,高中低山有明显差异,从而又导致了药材种植品种多样化,野生药材自生自繁,经久不绝,足以说明本县的土壤、气候对多数药用植物有较普遍的适宜性,因此,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的生

 长习性,选择其不同的最佳适应环境,确定出最佳环境种植物谱,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可行方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物价政策的调整,商品药材得到了重视,国家对 60 余种中药材作了不同程度的调高收购价格,其中以杜仲、吴芋、黄柏、黄连、当归等品种最为显著,而这些品种正好又是我县的大宗品种。目前双桥镇六河村、界岭镇金狮村建立了 20万亩厚朴、10 万亩杜仲和 1 万亩云木香三个中药材基地,洄水镇今年在联沟村新发展种植蒲公英 500 亩、五味子 50 亩,其他各镇也分别有种植不同种类的药材,我县的有机硒药材资源及中药研发潜力巨大。

 二、主要问题

 (一)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千百年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西学东渐,中医药这一“国粹”受到了冲击和质疑,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弱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传承乏人、专业人才匮乏;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西化、中药西管问题突出,在卫生资源配置上未能充分体现“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1、。

 财政保障投入不足。近年来,县政府克服财政困难,加大了对医改的投入,但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投入较少,依据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要求“中医事业经费应占卫生事业经费的 10%以上”,目前尚有差距,没有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基金,中医药工作所需经费一般靠省级项目维持。

 2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依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通知》精神,要求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中药师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均应在 60%以上,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比例 20%以上,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 1 名“能中会西”的村医。目前我县在职中医药技术人员缺额较大。从中医药人员职称结构看,高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低。从学历结构看,中医药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多以中专、大专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少。从年龄结构来看,现有中医从业人员多以中老年医生为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中医医生较少,由于中医人才培养周期长,导致传统中医后继乏人。县中医院新址搬迁后床位将增加,中医药人才紧缺的情况将进一步凸显。

 3、 医保政策不健全。中医理疗不但是某些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适宜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目前我县仅有 12种疾病纳入中医理疗医保范围,对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等高发慢性病且通过理疗治疗效果最佳的病

 种没有纳入报销范围,群众普遍反映中医理疗报销病种太少,加重了经济负担,抑制了对中医理疗的需求。

 4、 服务能力体系建设需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县中医院作为我县中医龙头单位在服务功能、特色品牌等方面仍比较薄弱,特色专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的适宜技术引进推广缓慢,中药制剂的研发基本缺如。16 个镇虽然建立了中医馆,但目前开展诊疗项目不多,镇卫生院医疗运转困难。

 5、。

 中医药文化宣传不够。中医药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目前,我县对《中医药法》《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和《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的宣传还不够,少数部门和单位对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缺乏热情,医疗机构“重西轻中”现象普遍,群众对中医认知度仅局限在有限的专科医疗方面,对中医的独特优势了解不足,全县中医药文化熏陶的环境不浓厚。

 (二)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制约因素 我县的中药材产业由于投资少、规模小,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民间力量自我发展。产业基础薄弱,市场定位模糊,科研技术滞后,生产经营无序,产业化尚未形成。

 1、 思想认识不明确。我县药材资源丰富,发展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干部群众对发展中药材的认识不足,认为中药材产业项目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有畏难情绪,不敢开发,不愿开发。加上本地没有营销企业,没有生产技术,种植大户少,缺乏示范引导,政策支持不系统,群众不敢大量种植,加之工作职能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交叉,出现看似都在管实则无人管的现状。

 2、 政策扶持不到位。目前我县还没有把中药材作为一项产业来定位,没有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没有建立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政策扶持体系,中药材种植专项资金少,农民收入有限,无力筹集更多的资金来发展中药材。

 3、 规模发展未形成。全县中药材种植品种混杂,种植无序,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农户都是利用边角地和一些旱地、山坡来种植。尽管近年来通过省级中药材旅游基地项目建设的带动了一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的典型,但整体连片种植不多,缺少上千亩成片的基地,规模化程度低。同时,一些地道中药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农民对中药材 GAP 还没有概念,种植、管理、施肥、施药、采收都比较随意。

 4、 科技人才还不足。全县农技人员中,懂中药材种植的奇缺,没有技术服务机构,中药材从选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到深加工都处于低水平,导致生产中的科技和有效含量低,难以参与市场化竞争与合作,难以抵御和承受市场风险,药农常陷入“有药无市”的怪圈,产品效益不明显。

 5、龙头带动未彰显。中药材属特殊商品,其生产、加工、销售取决于市场需求,目前我县中药材生产企业有两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三家,对中药材种植的拉动作用有限。现有的药材企业也只限于对于药材的简单烘干、清洗等初加工,产业链短,影响了中药材的发展。同时,我县没有中药材交易市场,由于种植户信息闭塞,药农都是自产自销或被零散收购,压级压价情况普遍,挫伤了药农的积极性。

 三、建议意见

 1。

 、加强对中医药事业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好中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及《XX 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卫计局、农林科技局、计划局、财政局、水利局、扶贫局、人社局、县编办、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XX 县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中医药建设及中药材

 产业发展的领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卫计局局长兼任,副组长由农林科技局局长兼任,负责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组织实施。

 2 、加大财政保障投入。一是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政府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比重。除基础建设投入外,对县镇医院购置的中医药诊疗设备给于一定的财政补助。同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和优秀人才奖励。

 二是实施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推进行动。依据《XX 省人民政府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精神,出台切实可行的中药材产业化配套政策,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金融、税收、科技、技术等方面给于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快现有中药材发展企业的改造与扩建,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和推广,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建立中药自主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设立专利申请和维持专项资金,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纳入规范化合作社建设予以重点扶持。

 3 、完善合疗医保政策。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服务项目和中药品种的报销范围,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中,中药饮片费用和适宜中医诊疗项目的费用在原报销基础上提高比例,在重大

 疾病及慢性病门诊费用补助中,中药饮片费用和中医诊疗项目费用报销比例予以提高。

 4、 加强人才队伍建 设。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全县中医药技术人才专业分布情况进行宏观调控,依据《XX 省人民政府关于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意见》,通过落实完善中医药人员编制备案管理、职称评聘、收入分配和发展空间等措施,招聘引进专业人才,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培训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药专家、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到基层服务,推动人才资源下沉。

 5 、加快服务能力建设。加强 XX 县中医院建设,充分发挥县中医院的龙头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及专病建设,推广实施 30 个以上中医病种诊疗方案,抓住与上级名院名医结对帮扶的机遇,将县中医院具有特色的针灸理疗、推拿、烧伤科三个传统医疗学科进行整合,组建为 XX 县传统医疗中心,形成特色专科品牌。

 6 、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工作。要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教育,推进中医药文化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挖掘收集整理民间验方,培育中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建设以中医方歌为主题制作护栏“一条街”、传统名医实木雕刻、中医特色装修装饰等,借助公众媒体平台搭建中

 医药文化大舞台,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

 7 、明确产业定位,科 学合理规划。以生态水源涵养地建设为切入点,以打造 XX”道地药材“品牌为目标,将中药材基地建设规划纳入我县农业生产重点规划,尽快对中药材资源现状进行全面普查核实,根据国家、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文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按照“地区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原则,对短线高产值药材品种,突出区域特色,选准品种,合理布局,采取定点生产。对临床运用广泛而持久,有发展前途的品种,无论是家种或野生,都要立足稳定其资源的蕴藏量和年产量,以便持久稳定供应市场。同时,根据我县的具体产品及市场需求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高标准编制《XX 县中药材发展规划方案》,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实施执行。

 8、 、 加快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发展。

 一是企业自建基地。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在权洄沿线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重点放在党参、黄芪、当归三种药材基地建设上,实施规范化管理,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采取分批种植、分批采收,以稳定其资源...

篇七: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

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存在问题及 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按照区委主要领导指示精神,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国家、省、市中医药大会精神,8 月中下旬,区政协由 XX 副主席、XX 副主席带队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赴 XX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XX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XX 市中医院、XX 新华社区医院、XX 卫生院等地进行调研,通过专题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梳理汇总来自政协委员、区卫生健康局、镇街卫生院、专科医生和专家、医院患者的各类意见建议百余条,分析问题、寻找差距、学习经验,积极探索 XX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新路径、新举措,现形成调研报告,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一、XX 中医药事业发展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及其配套文件颁布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的推动下,XX 区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三甲医院引领作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分级诊疗措施落实,形成以 XX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以综合性医院中医科室、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中医医疗机构为网底的立体式中医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一)中医药行业地位全国名列前茅 XX 中医药服务模式得到了国家、省及市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全国农村中医先进工作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 镇卫生院获评“XX 市中医药特色镇街”建设单位。XX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我区唯一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获评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首批“XX 省中医名院”,并在XX、XX 年连续两年在全国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年度绩效考评中名列全国第十三位、省内前十位,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中医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中药处方比例、中药饮片使用

 率、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等多项核心指标均高于国家考核标准,中医特色疗法得到广泛应用。

 ( 二)打造中医特色专科优势平台 一是 中医特色专科“ 特” 而“ 专”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被评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脑病科、肾内科为省中医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针灸康复科为省中医名科和市中医重点专科,治未病中心为 XX 市中医治未病中西医协作指导中心。

 二是名医工作室和师承项目壮大发展。全区有 4个省级名医师承项目、X 个省级(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X 个市级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

 三是建立中医急诊医学中心。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省内唯一一家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中医系统胸痛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能力。该院还正式挂牌“中国卒中中心”,建立了区内 1 小时卒中急救圈。

 (三)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我区既注重从全国省级医院中选调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中医药人才的基础上,也重视本土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引进专项优惠政策,增强中医药发展后劲,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医全科医生培训,建立了 6 个国家级和省级中医医师药师、师承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基地,形成具有 XX 特

 色的中医药人才梯队。截止 XX年底,我区有省名中医 X名,区名医 X 名,学科带头人 X 名,中医的中、高级职称人数共X 人。

 二、XX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用房紧张“ 住院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现有床位X 张,实际开放 X 张,新住院大楼由于验收问题未能如期启用,使得近 500 张拟新增床位和中央监控系统等先进设备空置,门诊用房、科研用房、住宿用房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求,床位紧张问题日益加剧。此外,该院临时建筑拆除、门诊大楼改造维修、旧住院楼加装电梯等更新工程推进缓慢,医院自有楼房不能用,不得不临时租用场地,将职能部门、健康人群项目和“治未病”中心外移。

 (二)吸引留住人才难。由于区级医院基础设施缺乏优势,工资待遇、编制岗位、晋升渠道等条件缺少吸引力,难以吸引和留住临床专业和管理人才,本院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也在流向省内排名前四位的著名医院。

 (三)医疗保障“ 报销难” 。我区中医药医保目录少于省市医保目录范围,中医保健类和“治未病”服务均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只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其本院的饮品类、颗粒类、中成药类三类中药制剂纳入了医保范围,同种中药的其他剂

 型属于自费,增加了居民的中医医疗负担,极大消减了居民对中医药的“接受度”。

 (四)中医药姓“ 中” 难。强调中医药姓“中”,是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方向的基本把握,但目前的医疗评价体系仍以西方医学思维方式和逻辑标准来构建,西医专家评审中医课题成为常态,缺少基于中医药学理论的评价体系,忽略了中医药的宏观思想和学科范式,中医药的宏观思想和学科范式处于弱势地位。

 (五)社会宣传推广难。受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和熏习,中西医三甲医院龙头实力与社会影响力不完全对等,中医药学科普教育活动效果不理想,对省、市、区级名中医宣传不充分,居民“信西不信中”的现象依旧比较普遍,很少主动选择区内的中医药服务。

 (六)中医药产业发展难。

 一是中医药事业发展布局不均衡,我区西部和北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各街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虽有布局,但因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不均衡。是 二是 XX 中医药事业的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较低,特别是民间资本的投资潜能尚未充分释放。

 三、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研究制定“ 中医强区” 战略规划,扎实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省、市高度重视中医中药的大环境下,建议区委、区政府按照“建高地、育名医、补短板、强基层、推创新、兴产业、扬文化、保健康”的发展思路,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要有新举措”为抓手,以抓龙头、抓品牌、抓链条、抓创新、抓人才为突破口,研究制定中医中药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逐步构建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制度体系,培养“中医临床思维”,激发 XX 中医药的潜力活力,在推动 XX 从中医药大市向中医药强市跃升中贡献 XX 力量。

 1. 硬设施和软环境“ 一起推” ,完善中医药现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统筹谋划全区医疗资源布局,落实我区西部汽车城区域和北部山前旅游大道区域的中医医疗规划,通过新建分院或利用原武警医院等现有建筑,设立 500 至 800 张病床的西部院区,重点将骨伤科扩大为骨伤科大专科、以老年骨质疏松为主的老年病科,形成“大专科小综合”的办院模式;在 XX 北部建设一家 200 至 300 张床位的康复医院,以区“中西医结合脑病研究所”为基础,以脑病后神经康复为主要项目,在山前旅游大道相关节点设立中医药服务点,主动承接 XX 国际大都市高端人口的医疗需求。

 二是改善中医医院办院条件,加快新住院大楼的验收审批进度,积极解决业

 务用房不足的问题;选择具备条件的镇级医院作为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二级医院,完善医院三级结构;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区残联开展深度合作,盘活用好区残联两个存量康复点;借公有资产改革之机,提前盘活医院周边的历史建筑存量。

 三是改革中医药医保支付政策,落实《中医药法》第 49条规定,有关部门积极出台实施医疗、医保、医药的“三医联动”相关配套政策,扩大中医药医保支付范围,完善医保和中医药价格政策,将“治未病”项目纳入医保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医保支付政策向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倾斜。

 2. 品牌塑造和链条打造“ 两手抓”出 ,突出 XX 中医药优势。一是加强胸痛、骨伤、脑病等特色专科建设。通过建设骨伤科大专科、老年病科新院区、中西医结合脑病研究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学科。支持知名中医药院(校)来区办医办学,与省中医院或广中医一附院开展合作共建,借鉴其紧密型医联体和医疗团队先进管理模式经验,聘请国医大师、顶级专家院士、国家和省级名医以“软调动”的形式前来坐诊、查房、带教。通过引进省名中医符文彬针灸工作室、开设博士(后)工作站、建设针灸产学研基地等措施,加强 XX 特色中医针灸学科体系发展,并适当给予政策扶持和经费补贴。

 二是支持开设纯中医门诊。鼓励高级以上中医师或中医学博士运用纯中医药技术开展诊疗活动,探索制定中医医师诊疗规范,满足居民中医诊疗需求。

 三是扩大特色中药传统制剂适用范

 围。鼓励医院研发院内中药制剂、开展特色临方炮制。通过医联体、医疗联盟集团渠道使院内制剂逐步走向市场。发掘XX 本土中医药材和药方资源,促进中医药非遗和学术流派的保护和发展,保护传承名老中医验方药剂。

 四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中医标准化建设。提升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医药的能力,支持“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相关成果的研发、转化与应用;依托数据服务,推出中医电子病历系统、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中医慢病管理等一批中医药特色业务系统,推广“网络中医院”“智慧中药房”“互联网中医医院”等中医药信息新业态。

 3.“ 中医+ 康养+ 文体旅” 三融合,构建中医药现代康养产。

 业园。结合《XX 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文件精神,“推动文化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岭南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一是持续推动“ 中医+ 康养+ 文体旅”。

 新业态发展。鼓励打造一批以康体养生为主体的文化体育旅游综合体。发挥 XX 位于国际大都市周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结合XX“一轴四带、一核多组团”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北部生态旅游发展带、中部 XX 北站商务产业带和城市主轴融创文旅城建设布局,逐步打造涵盖中医中药膳食、保健养生养老、文体旅休闲娱乐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二是着力促进医养深度融

 合发展。鼓励中医医院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挖掘梯面镇康寿乐苑、芙蓉敬老院、玄阳养生基地等健康疗养产业资源潜力,支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梯面镇合作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以中西医结合“治未病”为亮点、以脑病后神经中医药康复治疗为优势构建国家级康养基地,为幸福美丽 XX 增添健康色彩。

 三是强化中医“ 治未病”, 主导作用,将三级医院“治未病”适宜技术推广到社区医院,建立市、区、基层一体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化体系,普及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平台和养生管理系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中医“治未病”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让中医药服务成为社会办康养机构的特色之一。建议参照市政府做法,在区委区政府大楼 B 层小礼堂西出口空置区设立医务室,为区机关干部职工提供医疗服务(见附件)。

 四是以中医药事业助推乡村振兴。将中医药材种植业与我区乡村振兴和对口扶贫工作相联系,以梯面艾草种植基地等为基础,发展一批以中药材种植为特色的林下经济产品。依托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对XX、贵州等六个县中医院的对口帮扶,在气候适宜的帮扶点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提升贫困地区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助力贫困地区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

 施 (二)实施 XX 中医药人才战略,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1. 配合省卫健委启动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贯彻落实 XX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同步推进中医药职称评审改革和人才区招区管镇用等改革,加快“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落地,切实提高中医药医务人员待遇的保障,调动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内生动力。

 2. 丰富中医药人才队伍培育模式,推进做好专项公开招聘、全科医生培养、全科医生特岗、医学生订单定向培养、医科毕业生下基层等项目,积极落实中医药人才招聘和培养计划,建立学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有机结合的学习制度;抓住省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的机遇,建设 XX 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和基层人才培养基地,推进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规范化。

 3. 重视培养中医药人才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中医药科研教育水平,参照 XX 省第二中医院及南京等地做法,将医院纳入高校体系直属附属医院或者与 XX 市卫生健康委合作共建,享受市级医院科研、教学待遇,提升医院科研、教育品质。

 4. 优化中医药特色绩效考核体系。优化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健全师承教育项目与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工作挂钩具体政策,激励政策向基层一线中医药人才适当倾斜。充

 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根据中医药治疗特点增设新的考核指标和“治未病”分级管理评审附加条款,提高医院内涵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三)加强中医药的传承和传播,营造中医文化普及氛围 围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重塑中医思维。

 1. 加强社会面的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和自媒体等多种渠道,灵活运用中医药科普教育基地、中医药开放日、节庆会展、健康讲座、知识竞赛、科令营、义诊等形式形成立体宣传网络,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

 2. 推动“ 中医药进校园” 。推荐中医师担任学校健康副校长,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知识学习活动,组织中医药学课外兴趣小...

篇八: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

021 年菏泽市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规划(2021-2023 年)及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43 号)、《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鲁发〔2020〕15 号)精神,扎实做好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以下简称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和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中医治未病示范区建设,全力创建先进单位,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中

  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到 2023 年,以市、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为合理,管理更加规范,建成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较好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实现人人享有优质中医药服务。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鼓励社会力量规范举办中医医疗机构,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2021 年底前,各县区全部完成政府办中医医院设置并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2021 年-2023 年,符合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县级中医医院比例依次达到 30%、45%、60%以上。到 2022 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或国医堂),配备相应诊疗设备,规范设置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不少于 300 种,能够提供煎药或代煎代送服务;80%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40%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中成药不少于 50 种、中药饮片不少于 100 种。

  (二)优化基层中医医疗服务。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到 2022 年,县级和重大传染病医院全部具备中西医协同救治能力,县级中医医院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设置全部达到标准;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科室、中医病床,配备中药房;政府办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到 2023 年,45%以上政府办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乙等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并在适宜人群中推广应用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 20 个;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中心能够规范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35 项以上。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能力,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能力,扩大中医药服务规模,所有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 6 类 10 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方法。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医疗服务,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 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规范操作 4 类 6 项以上中医药技术。

 加强基层中医药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由市县中医医院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市县中医医院全部设置中医药基层指导科,具体负责对下级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帮扶,并由基层指导科牵头,采取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等多种形式,提高受援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基层群众中医药需求供给,发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作用,在组建

  家庭医生团队时至少配备 1 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比例,0-36 个月儿童和 65 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均达到 65%以上。

  (三)拓展基层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全面参与医养结合工作,快速发展医养健康产业。支持更多县区创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区、更多乡镇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乡镇(街道)、更多医养结合单位创建省级医养健康示范单位。将中医药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治未病服务和疾病治疗康复融为一体,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加快推进国家中医治未病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通过宣传栏、公众健康咨询、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常识,在有条件的基层单位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

 (四)强化中医药工作服务保障。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兴办中医药事业的积极性,建立中医药事业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并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符合中医医院发展规律的投入机制,对符合规划的政府办中医医院基础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符合国家规定的政府办中医医院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等,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深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动态调整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重点调整体现中医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加

  快新增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受理审核,即时受理填补重大疾病诊疗手段或诊疗项目空白的新增中医医疗服务项目。

 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医保总额控制指标向中医医疗机构适当倾斜,对因重大政策调整、服务量增加等导致的医药费用增长,医保基金给予合理补偿。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优先使用中医药服务,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方法,将中药饮片、治疗性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优势项目和耳穴综合疗法、脉图诊断、中医体质辨识等适宜新技术按规定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在定点中医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住院起付标准在现行基础上降低 20%;住院期间,中药饮片、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报销比例在原报销比例基础上再提高 10%。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参与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政策、药物政策等相关医药卫生政策。

 (五)加快基层中医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推进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建设。到 2022 年,10 家政府办中医医院全部接入省、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依托市县中医医院发展一批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建设一批智慧中药房,实现中药饮片采购储存、处方流转、调配煎煮、集中配送和质量监管一体化;运用大数据对中医医院运营、质量安全、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和中医药特色等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进行监控,三级

  中医医院达到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 4 级以上,二级中医医院达到 3 级以上。对接基层中医药服务大数据中心,逐步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远程医疗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体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内信息互通和管理信息共享。

 (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各项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等,鼓励西医学习中医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加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人才的引进培养,加强对现有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提高学历水平、岗位技能和服务能力。加强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 25%以上,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 80%以上村卫生室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至少有1 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的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服务,以师承模式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并在绩效考核中适当向中医药人员倾斜。

 (七)加强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和管理。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市县两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市委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

  小组作用,成立市创建先进单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各县区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卫生健康部门分管领导及专职干部要熟悉中医药相关政策。

 (八)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监督和考核。建立县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工作考核机制,将中医药内容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中医处方量占比、中药饮片处方量占比、中药饮片种类配备等内容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中医药内容分值占比不低于 15%。加强对中医药服务的监督检查,规范中医医院及中医医师医疗服务范围,严查超范围执业等不合规行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严厉查处虚假广告宣传,坚决打击以敛财为目的危害人民群众健康、损害中医药声誉的违法犯罪行为。

 (九)提升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收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服务,让群众享受到规范、便捷、有效的中医药服务。通过手机 APP、短信、广播电视等媒介广泛宣传中医药常识及服务内容,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等义诊宣传活动,提高城乡居民对中

  医药常识、中医药服务内容的知晓率。强化中医药从业人员业务知识、政策培训,提高中医药人员业务知识和中医药政策的知晓率。

 三、工作步骤 (一)复核申报阶段。(2021 年 3 月-5 月)

 对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完成的县区进行复核并形成复核报告,向省中医药管理局申报创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同意后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申报创建。

 (二)动员部署阶段。(2021 年 6 月-7 月)

 成立菏泽市先进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先进单位创建动员会,部署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推进实施阶段。(2021 年 8 月—2023 年 6 月)

 举办全市先进单位创建业务骨干培训班。各县区、各有关单位按标准完成中医药服务项目建设,配备必需的诊疗设备,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中医人才,使中医药人员配置符合创建要求。

 对各县区创建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县区先进单位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适时迎接国家级评审,全面做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实地评审验收准

  备。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建立健全中医药工作协同推进机制,结合工作实际对规划中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严格落实。编制部门要及时核定审批中医药人员用编计划;发展改革部门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中医药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全面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政府投入保障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评聘、岗位设置及中医药人才引进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落实措施,抓好中医药建设任务落实;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中药质量监督管理;医保部门要全面落实各项中医药倾斜扶持政策。

 (二)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先进单位创建宣传工作力度,使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城乡居民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意义,调动各方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基层中医药人员主力军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督导考核。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将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将重点指标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范围。市先进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开展督导检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对工作进展缓慢、落实不力的县区和部门(单位)予以约谈。

  附件:菏泽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领导小组

推荐访问: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整改 整改 中医药 先进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