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整改报告 > 网络舆情排查报告5篇

网络舆情排查报告5篇

发布时间:2023-05-02 18:45:05

网络舆情排查报告5篇网络舆情排查报告 网络舆论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的调查报告 一.选题意义 身为90后,我们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舆情排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网络舆情排查报告5篇

篇一:网络舆情排查报告

舆论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的调查报告

 一. 选题意义

 身为 90 后,我们开始接触网络的年龄比以往的 70 后、80后一代更早地接触到互联网,网络对于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也更加大。网络是我们了解外界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近几年,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也成为我们打发空闲时间的主要工具,尤其是新浪微博成为我们了解时事热点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社交工具使我们参与网络讨论更加方便,也使我们接触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观点,接收到良莠不齐的信息。每当一个事件发生,网络上会出现受人追捧的几个主要观点,网络舆论由此而来。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这把剑的背后人物的真实目的如何,有些时候许多人无法正确辨别,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素质比较高的群体,他们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因此,我们组织了这次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的调研活动。后一代更早地接触到互联网,网络对于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也更加大。网络是我们了解外界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近几年,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也成为我们打发空闲时间的主要工具,尤其是新浪微博成为我们了解时事热点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社交工具使我们参与网络讨论更加方便,也使我们接触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观点,接收到良莠不齐的信息。每当一个事件发生,网络上会出现受人追捧的几个主要观点,网络舆论由此而来。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这把剑的背后人物的真实目的如何,有些时候许多人无法正确辨别,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素质比较高的群体,他们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因此,我们组织了这次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的调研活动。

 二. 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本次问卷共有 100 份,分网络问卷 30 份和纸质问卷 70率 份,回收率 100%。网络问卷的调查对象含本校和外校大学生,纸质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生命科学院学生。其中第。网络问卷的调查对象含本校和外校大学生,纸质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生命科学院学生。其中第6,8,10,11 题有一两个同学未选择选项,具体题目中有注明。

 1. 您的性别是( )

 A 男 B 女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本次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本次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 37 人所占比例为 37% ,女生 63 人所占比例为 63%。由此可以看到调查对象中女生所占比例较大,比男生多了。由此可以看到调查对象中女生所占比例较大,比男生多了26% ,比例较为失衡。

  2. 您所在的年级是( )

 A 大一 B 大二 C 大三

 D 大四

 由上图我们可以得知此次的调查对象中大二学生占73% ,人数最多;其次为大三学生占 24%;大一、大四分别只占;大一、大四分别只占 2% 、1% 。各个年级学生的参与比例不太均衡。

  3. 您经常上网吗?

 A 经常 B 有时上 C 不太 D 从不

  从上面柱状图可以得知,接受调查的 100 人中有 83 人经常上网,占人经常上网,占 83% ;15 人有时上网,占 15% ;2 人不太上网,占总人数的人不太上网,占总人数的 2%;从不上网的人数为零。由此可以推知大学生上网时间较长,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不上网的人数为零。由此可以推知大学生上网时间较长,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4. 您对从网络上所得到的信息作何看法?

 A 完全可信 B 具有参考价值 C 怀疑态度

 D 完全不可信

  从柱状图可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网络上的信息完全可信的只有从柱状图可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认为网络上的信息完全可信的只有 1 人,占 1%;认为网络信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有;认为网络信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有 86 人,占 86% ;对网络信息持有怀疑态度有12 人,占 12% ;认为网络信息完全不可信的只有 1 人,占总人数的人,占总人数的 1% 。对接收到的网络信息会产生思考的即占比98% ,说明大部分大学生不会对网络信息有极端的态度。

  5. 您对网上的新闻帖子的可信度的评价?

 A10% 以下

 B10%-30%

 C30%-50%

 D50%-70%

 E70%-90%

 F 大于 90%

  从饼状图可以得知,接受调查的 100 位同学里认为网上新闻帖子可信度有位同学里认为网上新闻帖子可信度有 50%到 到 70% 的占 41%,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认为可信度是,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认为可信度是 30%到 到 50% 的占 38%;再次是认为可信度为;再次是认为可信度为 10%到 到 30%比 的占比 13% ;认为网络新闻可信度为10% 以下的、70%-90% 的、大于 90% 分别占比 3% 、3%、 、2% 。可见 79%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网上新闻帖子可信度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网上新闻帖子可信度为 30%到 到 70% 。

 6. 您认为目前网络言论的自由程度如何?

 A 仍然不够自由,有很多想说的话不能说

 B 还可以,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

 C 挺好的,应该保持目前状况

 D 过于自由了,很多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从柱状图可以得知认为网络言论还不够自

  有 由的同学有 7 人,占 7%左右;认为网络言论较自由,但仍需进一步规范管理的有左右;认为网络言论较自由,但仍需进一步规范管理的有 63 人,占 63%;认为应该保持目前的网络自由程度的同学有;认为应该保持目前的网络自由程度的同学有 8 人,占 8%左右;认为网络言论过于自由,很多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的同学有左右;认为网络言论过于自由,很多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的同学有 21 人,占比人,占比 21%有 。可以看出约有 84%左右的人认为网络言论自由程度较高,需要进行规范管理;有左右的人认为网络言论自由程度较高,需要进行规范管理;有 16%的人认为要保持目前的言论自由程度甚至提升网络自由程度。的人认为要保持目前的言论自由程度甚至提升网络自由程度。

  7. 您对于一些网络负面舆论事件持何态度?(单选)

 (如周久耕事件,李刚事件)

 A 积极参加讨论 B 支持 C 抱观望态度

 D 反对

 E 无所谓无所谓

  从饼状图可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对网络负面舆论事件持观望态度的所占比例最大,达从饼状图可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对网络负面舆论事件持观望态度的所占比例最大,达 70%;其次是持反对态度的同学,占比;其次是持反对态度的同学,占比 10% ;持支持态度的同学占比 6%;能积极参与讨论网络负面舆论事件的同学占比;能积极参与讨论网络负面舆论事件的同学占比 5%有 ;还有 9%的同学对网络负面舆论事件表示无所谓。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爆出来的网络负面舆论事件,会采取观望态度,不会快速参与支持或讨伐的阵营。的同学对网络负面舆论事件表示无所谓。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爆出来的网络负面舆论事件,会采取观望态度,不会快速参与支持或讨伐的阵营。

  8.您对于一些报道率、发帖数、回帖数、评论数、转载率高的网络资讯是否更加注意?您对于一些报道率、发帖数、回帖数、评论数、转载率高的网络资讯是否更加注意?

  A 是 是 B 无所谓 C 否

  从柱状图的数据可以得知,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 60%左右会对一些报道率、发帖数、回帖数、评论数、转载率高的网络资讯更加注意,左右会对一些报道率、发帖数、回帖数、评论数、转载率高的网络资讯更加注意,40%左右的同学对此表示无所谓或者并不会受此影响。左右的同学对此表示无所谓或者并不会受此影响。

  9. 是否在网上发布对时事的评论?

 A 经常 B 偶尔

 C 很少

 D 从不

  从饼状图的数据分布可以得知,经常在网上发布对时事评论的同学仅占从饼状图的数据分布可以得知,经常在网上发布对时事评论的同学仅占 2%;偶尔在网上发布对时事的评论的同学占比;偶尔在网上发布对时事的评论的同学占比 27% ;很少在网上发布对时事评论的同学占比最多,为44% ;也有 27% 的同学从不在网上对时事进行评论。

  10. 你对网络色情、暴力内容的看法如何?

 (如艳照门事件等)

 A 即便是经常浏览,也不算什么,网络需要自由,无所谓

 B 偶尔可以看看,但是需要引导,不应该影响学习生活

 C 任其自由发展

  篇二: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舆情危机,正如一网友所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舆情危机,正如一网友所说:“ 每个人都是一羽话语蝴蝶,同频共振即可掀起舆论风

  暴。而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蝴蝶又有了麦克风,更容易形成话语声浪、文化波涛暴。而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蝴蝶又有了麦克风,更容易形成话语声浪、文化波涛”。所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现状:。所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现状:

 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种传媒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煽动某些事件;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如果一时不能获得消息或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就会通过网络等获取信息。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种传媒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煽动某些事件;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如果一时不能获得消息或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就会通过网络等获取信息。“一边是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一边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一边是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一边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发布的是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怎样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发布的是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怎样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党委政府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区已经意识到网络舆情对一个地方经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党委政府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区已经意识到网络舆情对一个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开展网上舆情的采集、分析、处理等,但只局限于小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开展网上舆情的采集、分析、处理等,但只局限于小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近年来发生的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等有较

  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攻击性言语,甚至制造谣言,混淆视听,激起网民对政府的不满与愤怒,网络舆情对事态向负面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我们来说,突发的网络负面舆情一旦发生,其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首先没有一个健全的网络舆情应急处臵机制,不能适时果断地处理危机;其次,没有与网络媒体建立一个完善的关系网络,难以及时有效的在发生舆情时对舆情进行管制;再者,缺乏危机意识以及处臵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训练,加上过去行之有效的新闻管理办法有的反而束缚了我们自己的手脚,造成处理事件的被动。而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中:一方面我们的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知识还不十分熟悉,缺乏网络舆情监控方面的专业人才;其次现在所采用的舆情监控系统刚刚投入试运行,其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研判等功能都有待于更好的完善(包括开发商对功能的改进及我们结合其功能特点行监控范围、研判依据等方面的配臵),使之更贴近于我们实际,这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再次,我们在进行信息反馈、信息决策,信息处臵等多个环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攻击性言语,甚至制造谣言,混淆视听,激起网民对政府的不满与愤怒,网络舆情对事态向负面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我们来说,突发的网络负面舆情一旦发生,其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首先没有一个健全的网络舆情应急处臵机制,不能适时果断地处理危机;其次,没有与网络媒体建立一个完善的关系网络,难以及时有效的在发生舆情时对舆情进行管制;再者,缺乏危机意识以及处臵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训练,加上过去行之有效的新闻管理办法有的反而束缚了我们自己的手脚,造成处理事件的被...

篇二:网络舆情排查报告

舆情分析报告模板范文

 舆情报告主要是针对某起重大舆情事件,或一段时间内在某个行业、某个话题下滋生的相关舆情进行整合,最后以报告的形式呈现。

 它的时效性可能不是十分快速,可能报告出来时事情已经发生,甚至舆论已经平息。但是它对于舆情工作的总结汇报,以及舆情危机事件的防范等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舆情报告,有助于了解舆情滋生的来源、舆情传播的路径、分析舆情情感、了解舆情传播过程中的媒体转载类型、影响地域以及关键传播节点等等。

 舆情报告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一般情况下,一篇完整的舆情报告包括舆情概述、传播概况分析(平台分布、传播趋势、社会情绪)、话题分析(热词图、话题分布)、舆论聚焦、关注人群(人群构成、发文习惯、地域分布)、舆情点评与研判。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模板范文(精简版)

 下面以“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事件为例,撰写了以下网络舆情分析报告模板范文,可供参考。

 近日,一张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的截图在网上传播。截图显示,在“2020 年校园招聘新员工”的微信聊天群中,杨某称自己在告知了相关人员不喝酒的情况下,在新员工聚餐会上,因为没喝“A 角”敬的酒,被领导扇耳光并用粗口辱骂。事件曝光后,引发众多媒体和网民关注。以该事件为导火索,全网掀起了一场关于“酒桌文化”“职场霸凌”的大讨论。

 一、传播情况 1.平台分布 通过互联网舆情分析系统识微商情显示,全网有关“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事件的信息传播量共 23 万余条。其中社交平台占比为93.96%,APP 及新闻平台占比分别为 4.24%和1.25%。

 2.传播趋势 通过互联网舆情分析系统识微商情显示,该事件于24 日 9 时达到传播最高峰。此时段内,“酒桌文化”及“厦门国际银行回应”成为舆论关注与讨论的重点。

 3.社会情绪 从互联网舆情分析系统识微商情发现,全网关于“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的社会情绪以负面为主,占比 82.7%,中性言论占比 14.7%,正面情绪言论占比 2.6%。

 二、话题分析 1.热词图 “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事件持续受到舆论关注,事件衍生讨论话题“酒桌文化”成为舆论讨论重点。其次,与事件基本事实相关的词汇,如“厦门国际银行”“打耳光”“不喝酒”“绩效工资”“停职”等出现频次位列前茅。

 2.话题分布

 在该事件中,通过互联网舆情分析系统识微商情发现,媒体主要对该事件的详细信息进行了传播,相关报道占比 40.1%......

 三、舆论聚焦 事件一经曝光,酒桌文化立即成为舆论讨论重点......其次是职场霸凌......

 四、关注人群 1.人群构成 通过互联网舆情分析系统识微商情显示,在传播该次事件相关信息的博主中,以草根群体(普通+达人)最多,占比达 87%。其次为认证用户群体(名人+企业+媒体+政府+团体+其他),占比 13%......

 2.发文习惯 在此次事件中,原帖信息占比 10.5%......,89.5%的网民通过转评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3.地域分布 对本次事件关注度最高的是广东地区,其次是北京地区......

 五、舆情点评与研判 “领导强迫下属喝酒”是社会的一个常见现象......而此次事件为何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如果非要深究原因,除了“领导酒桌强迫喝酒”的议题本身所产生的共情作用外,曝光细节所展现的恶劣程度以及体现出的整个企业文化氛围问题或许才是本事件议题的核心张力......

篇三:网络舆情排查报告

舆情调研报告

  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舆情危机,正如一网友所说:“每个人都是一羽话语蝴蝶,同频共振即可掀起舆论风暴。而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蝴蝶又有了麦克风,更容易形成话语声浪、文化波涛”。所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现状:

  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种传媒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煽动某些事件;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如果一时不能获得消息或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就会通过网络等获取信息。“一边是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一边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发布的是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怎样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党委政府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区已经意识到网络舆情对一个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开展网上舆情的采集、分析、处理等,但只局限于小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近年来发生的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等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攻击性言语,甚至制造谣言,混淆视听,激起网民对政府的不满与愤怒,网络舆情对事态向负面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我们来说,突发的网络负面舆情一旦发生,其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首先没有一个健全的网络舆情应急处臵机制,不能适时果断地处理危机;其次,没有与网络媒体建立一个完善的关系网络,难以及时有效的在发生舆情时对舆情进行管制;再者,缺乏危机意识以及处臵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训练,加上过去行之有效的新闻管理办法有的反而束缚了我们自己的手脚,造成处理事件的被动。而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中:一方面我们的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知识还不十分熟悉,缺乏网络舆情监控方面的专业人才;其次现在所采用的舆情监控系统刚刚投入试运行,其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研判等功能都有待于更好的完善(包括开发商对功能的改进及我们结合其功能特点行监控范围、研判依据等方面的配臵),使之更贴近于我们实际,这需要

 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再次,我们在进行信息反馈、信息决策,信息处臵等多个环

  节中还存在很多漏洞,很多责任主体单位还存在着不重视、不配合现象,影响了整个舆情处臵工作的正常开展。

  造成舆情监管难的原因及对策:

  分析来看,造成网络舆情监管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舆情处于匿名性和虚拟性交织的状态,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发言者无需考虑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进而显得肆无忌惮;2、网络信息真实性难以区分,部分网民很少质疑信息的真实性,也没有进行成熟的思辨,仅凭主观臆断对信息发表意见,带有严重的感情色彩,易导致真相的掩盖、言论的失实;3、网络舆情传播快,范围广,聚集效应强,但可控性较差。对在网络中四处粘贴攻击诋毁类的信息,只能被动采取堵截、删除等方式,防不胜防;4、对新兴的网络舆情,缺乏有效监管抓手,也缺乏有效的制止或者进行澄清的手段。对不利言论,主要采取删除了事,很少对事实进行澄清。有些问题早已解决,但反映问题的信息一直在网

  络中传播,仍可能引发新的不良影响;5、对网络舆情掉以轻心,很多领导认为网络仅仅是发泄情绪的途径,对网络舆情不愿闻也不愿管,怀着自生自灭的心态看待网络舆情,也是造成网络舆情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原因。

  网络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网络舆情监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涉及到多个主体,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面对新的历史形式,我

 们的网络舆情监管更应该按照“管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开展。

  1、加大对网站发布单位和网络使用主体的管理力度。公安、文化等执法部门应加大对网站的管理,严格要求开设信息发布平

  2、密织社会监控网络。网络被称作浩瀚的海洋,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的传递,单靠网络监控系统只是杯水车薪,需要充分调动各主管部门、网络文化管理机构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网上舆情监管工作,建立一种信息共享、高效运作、快速反应的舆情监控体系和机制。

  3、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各部门单位要对自己辖区内的敏感问题、突发事件及时发现及时提报,对可能出现的网上热点问题要充分估计、提前建立预案。要确定一名同志担当前网络舆情预警联络员,及时搜集与本单位有关的负面信息,及时与上级网络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4、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对一些新闻网站,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做大做强,成为推介政府、宣传政府的主流网站。加大与上级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可成为抵制不良信息的网络正面宣传主阵地。同时完善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做好培训,提高网络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支懂政策、讲方法、富有战斗力的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为有效开展工作打好基础。篇二:舆情调研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 建设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网络传播的兴起,以往在传统新闻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的言论得到空前的发展。由于本身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更多的人们愿意采用网络这种渠道来表现真实的想法。

  中国社科院发布《xx 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xx 年中国互联网继续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网民对网络的运用,已 由初期偏于娱乐与交友发生转向,网络新闻使用率大幅攀升,第 2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网民对“重大新闻我一般都首先从互联网上看到”的总 体认同度高达62%。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重要发源地。上述报告同样指出:网民对“互联网是我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的总体认同度高达 43%。

  网络还 是社会舆论的扩音器,网友关注焦点及公共事务、讨论议题广泛,言论彰显出民众意识;而网络又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参与度高等特 性,网友众说纷纭、言论扑朔迷离,使得地方性、局部性事件在一夜间被成倍放大,演变为全国关注话题,像城管打死人事件、华南虎事件、周久耕天价烟事件,网 络让草根阶层不再处江湖之远,将政府部门推向风口浪尖,矛头直指政

  府执政为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严重破坏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甚至导致政府信任 危机。

  网络舆情是广大民众关于民声、民愿、民意的汇集,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xx 年 6 月 20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 一个重要的渠道”。中央和国务院设有专门机构搜集网络重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网络舆论成为一种“公开的内参”。互联网已成为党 和各级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第二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及意

  义

  2.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

  ? 网络舆情处臵机制不健全,不能适时果断处理危机

  目前,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效仿宣传部门组成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但尚未建议完善的网络舆情工作的机制。一是工作缺乏预见性,部分领导或者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于可能出现的危机后果估计不足,工作被动,涉及本部门的舆情被网络炒作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则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样不但不利问题的解决,反而增加对立情绪,造成矛盾进一步激化。

  ? 指挥缺乏统一性,特别是多头指挥,决策迟缓,有关部门层层汇

  报,不能及时果断处理。

  ? 人社部门及工作人员缺乏处臵网络舆情的技巧

  由人社部门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与社会基层人员联系比较紧密,而与社会基层人员进行沟通时,不可避免产生一列矛盾问题。而一条涉及关于人社部门的信息迅速在网络被炒作的危机,工作人员的应对心理、方法、策略和手段有些被动和力不从心,对于媒体的询问和公

  众的质疑,往往保持缄默或封锁消息,很少与网民进行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

  网络环境下,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面舆情使工作人员及单位形象受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涉本部门舆情的应对工作。增加信息透明度, 准确、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就能使谣言破灭,从而有效引导舆论。建立权威专业的组织体系、加强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采取适当的舆情引导与控制手段,是建立 科学有效的舆情应对机制的必需。加强舆情分析与研判工作,区分不同性质的涉及本本门负面舆情,可以为正确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善与媒体沟通,借助媒体传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的声音,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2.2、应用意义

  2.2.1 有效的部署工作人员

  具体来讲,在实际工作中,脉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进行工作人员部署,运用网络雷达技术替代人工浏览的方

 式,将会节省大量人力,并将负责分析互联网信息的人员从枯燥的重复性的查看互联网信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有效的人力投入到对信息结果的处理和防范等重点上。

  2.2.2 降低人工对比分析误差

  在本项目运用中,通过该系统,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关联分析与共享、人工经验知识分享与机器自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社会公开情报信息的研判与事件综合分析预测,改变以人工操作带来的水便,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2.2.3 提高人社部门的管理效能效能

  在该系统中,针对互联网信息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脉维舆情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文本挖掘技术,提高了人社部门的对于互联网舆情的应对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了对社会面信息的全面动态控制能力。

  2.2.4 为领导决策依据篇三:关于网络舆情引导的调研

  关于网络舆情引导的思考

  井陉矿区人民法院 张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群体性事件接踵出现,受到各方关注。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各种信息借助网络快速传播,对现实中的事件起到推波助澜作

  用,增加了处理难度。有些并不严重的事件经网络炒作后常常以讹传讹出现信息失真,人为使得事态复杂化。有些事件还由于网民

 的大量参与形成网络暴力,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些频频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给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社会稳定和网络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网络舆论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网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舆论监督力量。当前大部分与政法机关有关的网络热点事件,往往一个案件的某个细节,经过网络的发酵,演变成为震动各界的社会热点事件,使得各级政法机关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地卷入网络舆情危机之中。笔者以为,面对愈来愈多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应采取以下四个途径措施予以应对:

  一是构建舆情监督领导系统,正确全面领导舆论。一是精心构建网络舆情监督组织机构。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开展涉检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二是突出抓好政法网门户网站建设。把政法网站建设成为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等多功能有序整合的统一平台,引导群众正

  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三是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全面实施量化目标管理、办案流程管理、内外监督管理,切实树立起政法机关良好形象。

  二是及时发布官方消息,做好舆情引导工作。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是参与人数多,信息传递量大,消息传播速度快。在所涉及的事件中,绝大多数参与讨论的网民并不是事件亲历者,但对事

 件表示出了高度关切,他们从不同途径获取信息后,很快通过网络传递出去,使得事件的参与人数滚雪球般增加,信息量快速膨胀,最后形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针对这一特点,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及化解过程中,有关方面必须及时发布信息。对此有关方面必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通过开设一些“网上热线”或网络互动活动,利用视频、音频、聊天系统等与网民交流,尽可能早地对网民的意见和诉求作出回应,在双方之间搭建起信息沟通的桥梁。

  三是快速应对焦点问题,做好事件处置工作。网络作为一种监督方式,是释放个人正义和社会良知的有效载体。许多网民虽然与议论的事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但他们会毫不吝惜地表达对弱者的支持和对恶行的鞭...

篇四:网络舆情排查报告

网络舆情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今年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要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作为反腐倡廉牵头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理应创新思维、主动作为,将应对网络监督信息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关注网络舆情,运用监督信息,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积极探索。

 一、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 (一)县纪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县纪委以宣教室为网络工作的主阵地,安排专门人员从事网络舆论信息的收集、研判、分析工作,搜集信息的网络除国家的大型网站外,注重当地的网站及论坛,及时了解当地的民情信息及舆论导向,对于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报送有关领导,并及时加以引导,对于网络舆情的搜集工作作为县纪委宣教室的一项常规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并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及报送制度。

 (二)建立网络舆情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县纪委利用大宣教工作格局的有效条件,充分利用大宣教工作机制,联合县委宣传部、文化局、广电局、工商局等多家单位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网络信息及舆论导向及时进行沟通,有利于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为了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力量,加大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每个乡镇配备一名网络评论员,全县共有网络评论员 36 人,为鼓励评论员的工作积极性,县纪委专门制定了奖励措施,评论员在网站上及时发帖,开展正面引导舆论导向工作,同时利用网站开展网络宣传工作,建立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联动引导机制,对于突发性事件做到发现及时、引导及时。

 (四)组织网络舆情工作专项培训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县纪委宣教室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学习,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了解网络舆情新形势。学习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网评引导和网上管控能力和水平,学习利用技术手段自动跟帖、顶贴,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提高网上引导管控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当前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网络舆情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由于网络舆情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的实际效果不容易看到,并且很难有一个可以衡量的考核标准,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对网络舆情工作不重视。总体上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已经进入良性轨道,日趋科学规范,“主动回应网上关切、主动处理现实矛盾和问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共识,但个别事件在应对技巧和回应方式等方面仍有欠缺,语气过于生硬、过于绝对。

 二是网络舆情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建立纪检监察系统网络监舆情工作机制,顺应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势,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建立一套成熟可行的工作机制,才能让网络变成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耳目”;只有确立一套有效的搜集、研判、分析的程序,才能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网络的开放性带来了它的一个负面结果,即虚假信息的泛滥。它妨碍人们获得真实信息,导致人们形成与现实不相符合的意见,严重的还会使人们产生思想上的混乱和极端的行为。而一些含有违纪线索的信息也会因其偏激或者极端情绪化的言辞而广为散播。有的部门应对机制存在着滞后性和职能缺失,往往出现“事前不问、事后救火”的被动局面,从而丧失主动权,损害公信力。

 三是相关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网络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场形成越来越迅速,某一现实事件一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过程中,便会迅速出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圈子中,瞬间在网上形成热点,某些事件甚至会被网友利用手机同步直播;从传播介质来看,既有文字图片,也有音频视频,甚至会有播报人即时的旁白评论。网络舆论场形成的即时化、参与介质的全媒体化,对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滞后于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形势,不能做到“监

 测即时化、应对即时化、调控即时化”。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系统网络舆情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建立纪检监察组织牵头,网络安全、新闻宣传等相关单位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网络舆情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通报网络舆情动态,会商网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将纪检监察现有的网络信访举报、执法纠风监督与行政效能投诉板块进行整合,对其中的投诉举报信息纳入网络监督信息统一办理。另外,对于影响力较大或重大突发事件,在利用官方微博或政务网站及时播报事件进展同时,通过重点新闻网站集纳网上相关报道,还原事件过程真相及处置结果,能够起到一锤定音、平息炒作的效果。

 (二)建立信息收集机制。加强与政府网络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沟通与联系,及时获取网上监控的有关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党风廉政、作风效能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是网络舆情应对成败与否的关键一环。日常工作中,我们在密切关注网上信息的同时,要求信息员及时上报收集到的突发事件及潜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将舆情管理重心从后端的“应急响应”转移到前端的“现实隐患”和“网上第一落点”,并根据掌握的零星信息迅速做好布控工作,根据网上舆情走势和舆论关注点,及时调整回应方式和侧重点,遏制谣言的传播,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管理工作的主导权。

 (三)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在纪检监察门户网站和当地主流网站设立“网络监督信息办理情况发布平台”。一旦出现重大事件,立即启动信息发布机制,协助做好解疑释惑、澄清事件、批驳谣言、引导舆论等工作。历次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表明,避而不答、视而不见、久拖不决只会火上浇油,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化,措辞强硬、自说自话、答非所问可能会激化网民对立情绪,陷入更大被动。因此,认真倾听网上声音、及时回应网民质疑、虚心接受社会监督才是明智之举。从近年来舆情应对成功案例分析,“态度决定效果”,涉事部门应当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坦诚态度,诚恳接受社会的监督,争取公众的理解。同时要及时发声、善于发声,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回应社会质疑,并随时通告事件进展,抢占舆论主

 动权。

 (四)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在舆情事件处置过程中,线上线下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要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舆情事件一经爆发,相关部门应立即着手调查事件真相,并督促涉事主体部门尽快妥善处理,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处置。积极主动做好事件回应和信息发布工作,密切关注网上舆情走势,及时发现倾向性、敏感性言论,及时封堵删除煽动性、攻击性、行动性信息,针对网民质疑,加强网评引导,确保网上舆论平稳有序、不失控。

 应对网络舆情工作经验材料

 近年来,县**局在积极应对网络舆情方面,着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高度关注网络舆情,不断强化网络问政,加快推进主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畅通与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沟通渠道,建立完善舆情监控机制,及时、认真回应网民关切,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为推进住建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县住建局办公室在“新闻网”的“民生专栏”、“论坛”、局网站“公众留言”栏目中引导回复网络舆情 80 多次,特别是在“论坛”上回复帖子 70 个,从统计分析来看,网民对住建工作意见建议总体呈下降趋势,3 月份帖子最多,有 12 个,其次是 1 月份和 7 月份,各 9 个,8 月份最少,仅 2 个。3 月份是“两会”期间,网民反映意见、表达诉求比较集中 1 月份是年关,7 月份有建党 90 周年这一特殊日子。另外,还是县迎接省级文明县城复评的冲刺阶段,在这些时间节点上,网民呼声建议就明显比平时多。

  一、主要做法

  1.突出思想建设,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的责任意识。围绕认识上的提升,从四方面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的责任意识:一是提出要正确看待网络监督,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清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针对网络舆情所具有的直接性、突发性、偏差性这三个特点,提出必须时刻关注网络舆情、积极应对网络

 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三点要求。二是把应对网络舆情工作摆到与党风廉政建设、信访维稳工作、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网络舆情工作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每年还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局务会议、局系统信息工作会议对网络舆情进行专题分析,对应对工作进行具体点评。三是要求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起好带头作用,把上网察看舆情作为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来做。使“上网察民情,下网解民忧”变成常态工作和分内事情。四是对应对网络舆情工作明确三条衡量标准,即是否做到及时应对,是否得到较好评价,是否防止出现负面舆情的恶化。通过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促进阳光建设,和谐建设,提高群众对住建工作的认可度。3 月初,在“论坛”上人气较高的一位网民在论坛上发帖,以《一个真正为群众着想的好部门》为题,对县住建局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予以肯定和赞赏。该网民在帖子中这样说,“讲实话,这年头老百姓对政府的期望值越来越低,向政府反映的问题能给你应付已经很知足了,说明还当你一回事,有些部门对网上的意见和建议置之不理,根本不当你的存在。而建设局能及时回应而且处理,反映出局的领导非常关注这个在某些领导眼中不值一提的小小论坛,体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群众观念”。

  2.突出机制建设,构建应对网络舆情的操作体系。围绕制度上的完善,从五方面构建应对网络舆情的操作体系:一是建立舆情监控机构。9 月,在全县较早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制定出台《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将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列人对部门科室的年度考核内容。各部门科室均落实专兼职网评员(一般由信息员兼任),每位网评员均注册有一个网名,方便跟帖。同时,鼓励部门科室的负责人注册网名跟帖。每位网评员和部门科室负责人注册的网名均报局办公室备案,以便掌握各部门人员跟帖情况。二是加强舆情收集预警。高度关注本地舆论信息平台,落实日常监测机制,局办公室除每天坚持定人定时进行舆情监测外,要求局下属部门科室的网评员也要做到每天上下午各至少一次浏览有关网站,监测相关舆情。局系统建立网评员 qq 群,一旦发现有需要应对的舆情,第一时间通过网评员 qq 群进行提醒,为相关部门科室

 在第一时间处置舆情提供保障。对收集的舆情建立台账。同时,要求各部门科室通过各种渠道善于捕捉周边地区、相同行业的有关舆情动态,以便对本部门做好工作提出预警和建议。三是确立引导回复模式。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明确回应事项的回复要求。对涉及本部门科室工作职责的有关咨询、疑问、意见、建议,部门科室可直接引导回复的就直接引导回复,需要以局名义引导回复的上报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引导回复;局办公室注册“建设”这一用户名,代表局名义正面回复网民。对涉及职能有交叉的有关咨询、疑问、意见、建议,一般由局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科室进行引导回复。原则上对网络舆情要求当天发现并在当天予以引导回复。一些比较重大或特别复杂的舆情,由局办公室以《网络舆情抄告单》的形式呈报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进行批示办理。批示办理的回复时限一般不得超过 3 个工作日。对一些社会关注度特别高的舆情热点的回复,采取专门单独发帖的形式,以表达对网民的关切,争取网民的关注和理解。四是把关回复跟帖内容。回复跟帖内容要有利于正确引导舆情,代表本部门科室意见的回复内容必须经本部门科室主要负责人审阅同意后才能在网络上回复。部门科室难以把握的回复意见,请示分管领导进行把关。对用图片说明效果好的必须附上图片进行回复。五是保持舆情后续跟踪。对网络舆情,除了要求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还提出要做到回复后的持续监测。对有恶意攻击倾向的帖子,以局名义表明严肃处理的态度,并及时发布权威的信息,调整心态,与网民坦诚沟通、平等交流。对一些部门科室承诺采取的整改措施由局办公室督促相关科室尽快落实,并将落实后的信息上网回复,以取信于民。

  3.突出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素质要求。围绕形象上的着力,从四方面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素质要求:一是重视回帖态度。许多网民对县住建局应对网络舆情的评价是:回帖及时,落实到位,能接受网络监督,网络管理员很敬业。对网民所反映的一些问题、意见、建议,一般用网言网语与网民们交流,即用适合网民习惯的容易接受的网络语言,避免非正式的官方语言,如“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有关规定”等等非常硬性的语言;引导回复内容一般使用三段式格式:首先对网民的关注或监督表

 示感谢,其次具体说明有关情况或告知拟采取的整改措施,最后还会附上一句“如有未尽事宜或对上述答复有异义,请联系县住建局相关部门科室”,并且告知其联系电话。同时,还重视通过积极回帖,争取论坛负责人的支持。一些帖子在回帖后由于回应快,效果好,得到论坛坛主的点评和欣赏。二是加强人员培训。为提升网络舆情处置和引导能力,20 年邀请县新闻中心相关负责人对局系统全体信息员、网评员作了题为《政府危机公关和网络舆情应对》专题辅导培训,讲解负面舆情发生后该怎么办以及微博使用方面的注意点等知识,让网评员了解并掌握网络应对的更多技巧、方法和手段。三是抓好解决落实。针对近年来住建工作网络舆情的五大焦点(一些城市道路工程,由于进展慢、施工时间过长,影响群众出行,群众有怨言;市政...

篇五:网络舆情排查报告

网络舆情风险梳理情况及分析研判应对措施汇报范文(1)

 根据区委网信办关于召开网络舆情风险分析研判座谈会的通知,及相关工作安排部署和要求,我乡高度重视舆情此项工作,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结合当前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就 2021 年下半年的网络舆情风险梳理情况及分析研判应对措施汇报如下:

 一、网络舆情风险现状 随着媒体形式发展的多样化,手机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群众获得媒体信息更加简便快捷,微信、抖音等新媒体隐秘性强,信息发布方便、快捷、传播速度快,群众思维活跃化,导致网络舆情监管难度大,2021 年下半年我乡网络舆情风险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厕所革命”工作的推进,三是产业项目收益,四是“双代”工作的开展,冬季取暖电费补贴问题。

 二、应对措施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建立“网格状”的舆情动态管理机制。

 一是成立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领导。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任副组长,其他乡领导班子成员任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设专人负责舆情网评,形成包村领导、村两委干部、网格员三级联络的“网格状”动态管理机制,及时监测上报 二是开展调查摸底,全 面梳理舆情风险点。充分利用村网格员职能,对所分管片区群众关注的舆情热定问题及时了解梳理,特别是对

 信访矛盾排查的重点对象进行定期动态跟踪,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同时包村领导干部既要“访民意”,更要善于“解民忧”,要采取有效措施把现实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转化为工作内容研究解决,尤其是群众反映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从根源上解决。

 三、做好舆情引导,加大把控力度。

 在建党 100 周年到来之际及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时间节点,切实加强社会舆情和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处置,引导党员干部准确认识当前舆论形势,把我舆论主动权;针对网络舆情传播速度较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实时监控,实时跟踪,及时做好舆情监测与上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物的排查,及时关注并发现干部群众的思想问题,妥善处理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

 网络舆情隐患风险排查情况报告范文(2)

 xx 认真贯彻落实《网路舆情隐患风险排查工作的方案》的通知要求,坚持“防范为先、有效控制、加大排查、化解纠纷”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全面排查,确保以各项任务稳步推进。现将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高度重视 , 加强领导。为认真落实《通知》要求,强化舆情管控工作力度,确保“国庆”期间不发生非正常上访和负面舆情,xx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就此项工部署安排,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

 有效措施,密切关注所属职工及相关人员动态,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遇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

 二是紧抓重点,严密排查。xx 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紧紧围绕“队伍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职工自媒体使用情况”、“队伍涉负面网路舆情问题”、“敏感时期内部越级访隐患”、“重点人员现实表现”等五个方面在对内部开展全面排查,通过“一对一谈话”“与家属沟通”、“召开形势分析会”等方式全面摸排当前可能存在的涉网络舆情问题隐患,准确掌握职工的真实想法,现实困难和有关诉求,有针对性做好谈心谈话、教育疏导、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三是强化督导,确保实效。xx 党委本真抓督导,关键看领导工作理念。坚持抓住了“关键少数”,就抓住了措施落地的核心工作方法。将此次网络舆情风险隐患排查活动的责任一级一级压下去,不仅要压到部门领导,还压到每名职工身上,从而有效提高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形成了人人都是工作者、人人都是督导员的良好氛围。xx党委采取定期听取汇报、不定期抽查工作进展等方式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开展不及时、隐患排查组织不力的部门及个人要求推倒从来,以严格的纪律确保此次网络舆情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真正落实落地。

推荐访问:网络舆情排查报告 舆情 排查 报告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