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8篇

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8篇

发布时间:2023-03-24 16:50:10

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8篇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工作重点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化解新时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8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8篇

篇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

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工作重点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化解新时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从发展实际观察,农业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农村是城乡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农业农村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 农村现代化,正是抓住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牛鼻子”。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三农”问题确定我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问题的高度重视,尤其将农村现代化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体现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把握,进一步体现了战略举措的精 准与务实。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我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发展指明了的道路。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涵盖了农业发展、农村治理和农民生活,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提档升级。按照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未来我国农村发展更加强调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同”的发展路径,更加强调宜居,使城乡融合发展不仅体现在收入差距的逐步缩小,居住环境、居住条件方面的落差也会减小,甚至农村优美的生态环 境会成为留住农民、吸引市民的突出优势。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 土地制

 度稳定以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这进一步构筑和巩固了我国城乡社会结构和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实现农村发展有新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时明确提出,要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出现了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生产发展变成了产业兴旺,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更高、更实,农村产业不仅要发展,还要达到兴旺的更高要求。二是村容整洁变成了生态宜居,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更高,需要建设的内容更丰富。三是管理民主 变成了治理有效,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更高、 更全,更注重结果导向。四是生活宽裕变成了生活富裕,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更高,农民生活水平要从过去的宽裕上升到富裕。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中乡风文明传统提法得以保留,既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对过去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继承性,又表明加强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仍是新时期农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

 推进“三农”工作有新思路。一是整体发展思路上,相对于传统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思路,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性地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在农业发展思路上,乡村振兴战略既一如既往地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又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

 新思路。三是在农民增收思路上,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 业,拓宽增收渠道。四是在农村发展思路上,乡村振兴战略提出,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深化农村改革有新方向。在深化农村改革问题上,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延续了十八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提法,另一方面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创新性提出了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 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等提法。

 这些新的改革方略既反映了近年我国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的最新成果,又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放在了更加显著位置,指明了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住人、地、钱 从“人”来看,就是要在继续推动农业人口转移进城、降低乡村人口占比的同时,注重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在城市长大的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创业。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 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

 从“地”来看,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是从“地”的角度,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十九大报告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颗“定心丸”让土地承包者和经营主体可以放心加大在土地上的投入,理清家底、廓清思路,实事求是地选产业、找路子,催生内生动力;让农民甩开膀子干下去,脱贫致

 富奔小康!同时,又给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再研究新的土地政策留出空间。对宅基地经营性和公益性的集体建设用地而言,要从长远考虑,根据未 来乡村振兴的需要,逐步盘活,用出效益来。

 从“钱”来看,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惠农强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使之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相适应。广辟来源、多措并举,按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配置公共资源优先向“三农”倾斜。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要放到农村,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的振兴。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逐步消除城乡间基础设施差异,补齐乡村发展短板,让城乡居民共建共 享美好生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5大着力点:

 一是着力完善乡村组织。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的新发展, 尤其是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等因素, 需要重塑乡村治理结构以适应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必须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展和壮大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二要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要转变管治思维,以全新的治理理念构建治理体系,真正把重心放到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上来。三要完善现行的村民委员会等群众组织,在近些年各地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提倡村党组织成员通过民主程序依 法进入村民选举委员会、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村党组织成员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农村法治建设和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四要鼓励和提高农民的组 织化程度,鼓励农民自愿结合组成各种社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服务的

 提供者、 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利益协调的当事人。

 二是着力壮大乡村产业。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一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 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二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三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 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三是着力复兴乡村文化。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片征用、第一产业从业比例迅速降低的现实境况下,亟待通过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一要完善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供给,为农民群众搭起展示自我的平台。二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把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强农村文化道德建设。三要大力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城市居民选择乡村居住,催生新型乡贤文化,激活传统乡村文化中的活性 因子。

 四是着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近些年来,农村环境问题日益

 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

 人居环境。一要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养殖,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改变乡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二要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建立乡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使乡村生态环境保 护走上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五是着力建设乡村振兴队伍。乡村振兴需要乡村人来实施,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态度的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一要培育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主体。二要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村组干部建设,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培养和选拔;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技术员等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三要发挥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动农村经济能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突出10个重点:

 1.

 农业产业要优化。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必须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坚持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路子。要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求链、完善利益链,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产业兴旺”的现代乡村。

 2.

 基础设施要先行。扎实推进农村补短板工作,农村影响乡 村

 振兴的真正短板是基础设施。必须着眼基本面、不撒胡椒面,深入推进农村补短板惠民生行动。将所有补短板的项目精准到每 一个村、每一个社。

 3.

 绿色发展要优先。要建立绿色发展稳定投入机制,农业项 目资金要由产业发展扶持向绿色清洁生产引导转变。全面贯彻“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对农业生产过程及投入品“来 路”进行全程监控,对农产品的“去路”进行密切跟踪。

 4.

 人居环境要改善。坚决打好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全覆盖配置农村生活垃圾收储设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 理。实施“天蓝、地绿、水净”工程,推进山、水、田、院绿化、 美化、净化,建设生产高效、生态宜居、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

 5.

 乡村治理要见效。乡村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探索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把法治、德治与自治有机贯通,打通关节、整合资源、建实防线,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

 6.

 农村文化要繁荣。繁荣农村文化,要切实解决事关农民的最切身利益的问题。要让农村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好学前教育,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切实解决好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大、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 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配套建好农村书屋、农村文化广场, 培养农村文化艺人,

 组建农村传统文化工作队,引导村民忙时从农,闲时从艺,丰富群众性文体活动。要把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村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引导村民预防重大疾病,养成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

 7.

 基层政权要牢固。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始终把农民群众置于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地位,立足于促进农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依靠农民群众促发展,发展成 果由农民群众分享。要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创新党组织的管理制度 , 创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管理制度 , 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管理的需要。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 , 协调好各方利益 , 维护好社会稳定。拓宽村干部力量的来源渠道,为农村基层组织源源不断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深化改革,革旧鼎新,实现通过村民自治来实现基层群众的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本职能。

 8.

 互联网要全覆盖。以建设“广覆盖、高速度、重服务、惠 三农”为目标,以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和提升农村地区网 络服务质量为重点,加快推进光纤网络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覆 盖。实施“互联网 + 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民生 产生活、农村公共服务...

篇二: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

海经济瞭望 │ 2021.7 169理论探讨一、前言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在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现代化初期,城市因生产要素的集聚程度高,劳动力的集中性高以及市场发展程度高等因素,而成为工业化的主阵地,优先开始现代化进程,并在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上明显高于农村。”[1]而作为城市快速发展的支撑,农村的现代化速度则明显滞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2] 。在当前特定环境影响下,党和人民克服各种困难,在 2020 年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真正实现了“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向着共同富裕更近了一步。完成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而且也是中国人民对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伟大贡献。在回顾取得的历史性成绩时,也不能忘记我国城乡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乡村的发展还明显滞后,尤其是在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领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3]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党和国家没有停下“三农”工作的脚步,继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农村能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努力追赶城乡发展的差距,实现农村农业持续健康成长。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缺少的一步,具有重要意义。二、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0 年我国已经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是脱贫摘帽不应该是我们工作的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乡村都具有自身的风俗习惯和特色,不能以一种发展模式套用全国不同地区的乡村。不可全国上下都搞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比如在大部分山区就不适合进行机械化作业,这就要求各个地方依照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在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农产品的供给水平都有很大的发展。与此相比,“人”的现代化以及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还稍显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把乡村的教育事业放在关键的位置上,使得农村人口的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要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多下功夫,以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也是广大农民心中所期。“产业兴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和条件,“生态宜居”反映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具体体现,“治理有效”是要提升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生活富裕”则是广大农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的现代化,也体现在农村的现代化,同时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也不是城乡两部分现代化机械地拼凑,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体,相互支撑发展是关键。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弥补农村现代化的短板,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通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城乡互动共享,一体推进国家的现代化体系。三、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发展当前,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时,产业进一步发展和提速是必要的,在发展乡村产业、助力雷

 鸣 ◆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对于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针对乡村发展的一大重要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重要一步。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发展;伟大复兴试论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DOI:10.16457/j.cnki.hbhjjlw.2021.07.079

 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21.7 170理论探讨乡村振兴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产业发展不能急于求成。追求高速的产业发展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应该注意产业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不按照规律进行发展,想要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就会出现相应的问题,例如发展后劲不足、只追求规模不注重质量等问题。乡村基础设施相较落后、人才缺乏,因此对于乡村产业的发展必须先补上这一门课。相关部门要在技术、设备、人才等关键方面提供政策性支持、精准施策,提高产业发展中的短板,让乡村产业科学持续的发展下去。第二,产业发展要让农民受益。农民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乡村产业发展要让广大农民受益。一方面,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参与到产业发展的决策之中,让农民感受到乡村产业发展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另一方面,根据产业的发展需要和发展阶段,完善入股分红等制度,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实实在在获益、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第三,产业发展要久久为功。乡村产业发展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是一个需要持续发力、不断发展的事业。为促进乡村振兴,必须要在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对于一些农村来说,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和产业链还不完善,因此导致市场竞争力表现弱。对于这些乡村,生产绿色高品质产品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在完成第一步工作后,第二步就要持续推动科技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不断完善相关产业链、推进深加工。第三步要将产业与电子商务、旅游和地方文化相融合。以不断的创新促进产业不断地发展,以打造出高水平的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当地乡村振兴。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今“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是战略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从顶层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思路,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我国“三农”工作做出的战略性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乡村发展的不充分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也体现了党对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乡村发展不等于城镇化停滞,城乡融合、互相支持是城乡关系的主线,城乡之间要产生良性相动,城镇化过程中可以吸收乡村中的部分劳动力,城市也可以向乡村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法以及消费渠道。以此汇聚全社会之力助推农业发展,增加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活力。其次是理论意义。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三农”问题的走向和如何发展这个重大命题,体现了问题导向、价值导向、实践导向与目标导向之间的相互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在“三农”思想上重要的发展与创新,是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对更高层次的目标和新的历史使命,对乡村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激活农业主体的发展潜力,激发乡村的发展活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发展滞后的问题。最后是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推动新型城乡关系的关键,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生活的富裕幸福、农村的美丽和谐,是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使得资本、技术和人才不断流向乡村,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解决广大农民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等问题,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使得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树立起了整体意识,不仅要关注乡村经济的发展,还要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文化的传承。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整体性,从各个方面促进乡村的繁荣和发展,使我国的乡村成为经济繁荣、环境美丽、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新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我国的农村进入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会激发乡村发展潜力,进一步拉近城乡发展间的距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性一步。我们已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造福广大农民、繁荣农村、振兴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必将促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也向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了乡村发展的中国方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会进一步促进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必然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参考文献[1] 李华胤 . 论现代化中后期的城乡关系与乡村振兴 [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0,33(06):75-83.[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N]. 人民日报 ,2021-03-23(001).[3] 习近平 .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 ,2021-02-26(002).[4] 顾仲阳 , 常钦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N]. 人民日报 ,2021-03-23(002).(作者单位: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篇三: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

农业科技 2018年第 3期 农村经济学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林留兴 (江苏省丹 阳市委党校 ,江苏丹阳 212300) 摘 要 基 于党的 十九 大提 出的实施 乡村 振兴 战略 ,分析 了我 国实施该 战略 的 重大 意 义 ,阐述 了 乡村 发展 的 总体要 求 ,并提 出 了我 国 实 施 乡村振 兴战 略 的举措 ,以期 为破 解 我 国城 镇化 进程 中的 乡村 问题 提供 借鉴 。

 关键 词 乡村振 兴 战略 ;意义 ;总体要 求 ;举措 ;中国 中图 分类 号 F323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0o7—5739(2018)03—0291—02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 中,如何破解 日益严峻 的乡 村问题成为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九大提 出 的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为进入新时代的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战 略 、指明了新思路 、绘出了新蓝图。

 党 的十九大对“三农”问题格外重视 ,指出“农业农村农 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必须始终把解 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 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的 实施 乡村振 兴战 略 位 列 我 国七 大发 展 战 略 的 第 4位 ,是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 ,为新 时代我 国农业农村农民 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1 乡村 振兴 战 略的重 大 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而城市和 乡村 就 是最大的不平衡之一 ,很 多乡村仍较 落后 ,发展不充分。

 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方位、多维度的有关农业 、农村 、农 民三位一体的重大发展战略 ,定位高远 ,为进入新时代 的乡 村建设提供了新战略 、指明了新思路 、绘出了新蓝 图,是对 当前“三农 ”问题开出的一个“好药方”。实施 乡村振 兴战略 是解决城 乡发展不平衡 、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重大 问题 的重 要途径 ,是补齐农业农村这块短板 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的必由之路 ,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 需要 ;同时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 在 自己手中的重要保障,可谓高瞻远瞩,意义重大。

 2 乡村发展 的总体 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 出了“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 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 ,对照十六 届五中全会提 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总要 求 ,发展要 求得到了显著升级。由抽象 的“生产发展 ”升级 为层次更高 的“产业兴旺 ”;由要求一般的“生活宽裕 、村容整洁”升级为 要求更高的“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由不作效果要求 的“管 理民主 ”升级为富有成效 的“治理有效”。现在的总要求赋予 了进入新时代 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高水平 、更高 需求的新涵义 ,是对新农村建设 的发展与超越 ,更符合广大 农民群众 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 l】。

 3 实施 乡村振 兴 战略 的举措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 中,如何破解 日益严峻 的乡 村问题成 为我 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九大明确 了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 的举措 ,抓住 了“三农 ”工作的“牛鼻 子 ”,找到 了破 解 “三 农 ”问题 的新 钥匙 [ 21。

 收稿 日期 2017一l1—03 3.1 明确 城 乡 融合发 展 明确城乡融合发展是 乡村振兴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 、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 , 取 得了举 世瞩 目的成就 ,城镇化率从 1978年 的 17.92%上 升到 2016年的 57.35%,已经逼近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 事长仇保兴测算 的 65%~70%的城镇化顶峰 。我国人 均耕 地只有 1 013.33 m ,不及 世界人均水平 的 1/2,其 中还 有 431.4万 hm 耕地位于 25。以上陡坡 ,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因 此 ,农业现代化 不可能走美国式单一的大规模高度机械化 的农庄模式 .而必须走多样化 、适度规模 、精耕细作之路 。因 此 ,乡村 必须保证适度人 口。而 随着大 多数青壮年 离开 乡 村来到城 市,农村老龄化 日趋严重 ,活力减弱 ,出现了不同 程度 的衰落。同时 ,由于人口过快 、大量集中至城市 ,越来越 多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而城市与乡村是鱼水关系、血脉 相融 它们之间在食品保障、人口流动 、就业互补 、生态协调 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 ,只有两者均衡 、可持续发展 ,

 才 能 相 互 支 撑 。因此 ,农 村 不 能 成 为 荒 芜 、萧 条 、留 守 的 乡 村 。为此 ,党 的十九大报告指 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 展”“建立健全城 乡融合发展体制机 制和政策体 系 ,加快推 进农业农村现 代化 ”。转变以往“以城统 乡”的思路 ,更强调 农业农村 的优先位置 ,让广大乡村能与整个国家的发展 同 频共振 ,形成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 动的新 局面 ,让 乡村 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

 3.2 明确 土地 承 包期 限 明确土地承包期限是 乡村振 兴的基础 。第 2轮土地承 包最迟将于 2028年到期,而农业投资周期长 、回报慢 ,如果 承包期限不明确 ,部分农业企业不敢加大投资。党的十九大 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年”。这一利好 政策如给广大农民和农业投资人吃了“定心丸”,有力提振 了农民的信心 ,使其放心地甩开膀子加油干 ,更有底气加大 投入 、扩大生产 ,改善农田设施条件 ,做好长远规划 ,对中国 农业 的专业化 、规模化提升意义重大。此外 ,志在 乡村 的青 年不需要进城市 同样 可以解决就业 、创业 问题而过上体面 生活。

 3.3 明确 一 二 三产 业融 合发 展 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当前 ,传 统 的农业理念 、经营方式和种养模式 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进入新时代 的农业被赋予 了生态、休闲、养生、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 ,通过渗透 融合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 291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 3期 道德风 尚。

 3.5 明确 “三农 ”工 作 队伍 要 求 明确“三农”工作队伍要求是 乡村振兴的核心。当前 ,乡 村人 口出现空心化 ,呈现“386199”的特点 ,发展农业急需的 专业人才在农村留不住的现象比较普遍 ,较多涉农专 业的 大学生不愿意 去农村 ,三农 工作队伍 人才缺乏 。党 的十九 大报告提出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 、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 农 ’工作队伍”的明确要求 。把 “懂农业 ”放在第一位 ,切 中 “三农 ”工作队伍视野不宽、本领恐慌的要害 ;同时 ,只有爱 农村 、爱农民才能在乡村扎下根,做给农民看 、带 着农民干、 实现农民富。要弓1导种养能手的农民工返 乡,鼓励大学生和 涉农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开创新天地 。

 4 参 考文献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和鼓励农 民就 业创业 .拓 宽增收渠道”,农村产业要兴旺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 。实现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发展农产品产 地初加工 、深加工 ;深化农 业多功能拓展 ,发展多种形 式的 农家乐,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 、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 融合 。通过多种形式的三产融合让农村成为人们 向往的创 业乐土 。同时 ,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 系,开展代耕代种 代收 、大 田托管 、统防统治 、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 务,解决普通农户一家一户办不了 、办 不好 、办起来 不合算 的事情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3.4 明确 乡村治 理体 系 明确乡村治理体系是 乡村振兴的保障。当前 ,部分 乡村 社会治理主体 的治理能力严重弱化 ,农村基层“苍蝇式 ”腐 败 问题严重,成为 乡村衰落的重要原 因之一。为此 ,党 的十 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健全 自治 、法治 、 德治相结合 的乡村治理体 系”的举措 。在 “自治”上 ,要创新 村民议事方 式,充分尊重和保障村民的知情权 、表达权 、参 与权和监督权 ;在“法治”上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培育 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冶观念和规则意识 ,引导其自觉守法、遇 事找法 、解决 问题靠法 ;在 “德治”上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 动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 庭美德 、个人 品德教育 ,使村民树立崇德 向善 、礼让 宽容 的 [1】报 告 中 的这 些 话 ,说 进 了农 民 的 心 坎里 『EB/OL].(2017一l0—19) 『2017—11一O1].中国青 年 网 .http:#pinglun.youth.crdwztt/201710/t201— 71019— 10—893562.htm. 【2]十九大时光 :振兴 乡村 ,建设融合发 展新家[ ~[EB/OL].(2017—10—23) 『2017一l1一O1].人民 网 ,http:#epe. people. con.en/19th/n1/2017/1023/e一 414305—29603647.htm1. [3]第二 次全 国土地 调查 主要数 据成 果[EB/OL].(2013—12—30)『2017— 1 1—01].http:#www. mlr.gov. en/tdzt/tdgl/decde/.

 [4]奋勇迈 上城 镇化新 阶段[EB/OL].(2016—2—27)[2017—11-01].http:// ww .gov.cn/xinwen/2016—02/27/content. 一 5046823.htm . [5]《自然》:全 球城市化 进程 中要重视 乡村振 兴[EB/OL].(2017—8—21) 【2017-11-01].http:Hnews.sciencenet.en/htmlnews/2017/8/385694. shtm.

 (上接 第281页) 蚕农提供方便 ,有关部门应该建立柞蚕专业技术人员联络平 台,通过平台公开专业技术人员的办公电话、电子邮箱等 ,以 方面柞蚕农联系咨询 。

 3.3 建 立柞 蚕农 和柞 蚕 专业技 术 人员 的互 动机 制 建立上述柞蚕农联络平 台和柞蚕专业技术人员联络平 台后,双方应该再建立互动机制 ,通过及时的互动机制柞蚕 农 及 时 向专 业 技 术 人 员 反映 所 遇 到 的难 题 ,柞 蚕专 业技 术 人 员也应及时 反馈信 息 ,如 果是不能及时解 决的大 问题. 可以申报课题研究 ,使课题的研究结果能用到实处 。这样的 互动机制可以增强柞蚕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保持稳定的可 持续 发 展 。

 4 结语 现 代通讯技术 的发展提 高了柞蚕农 接受培 训的便捷 性 ,同时增强了与柞蚕专业技 术人员之间的互动性 。有效 利用现代通讯技术 ,可在降低柞蚕农培训费用 的同时提高 整个柞蚕业的标准化 生产水平 ,同时提高柞蚕农的经济收 入水平 。

 5 参考 文献 【1]崔洪月.中央一号 文件视 角下的云 南新 型职业 农民培育【JJ.安徽农业 科学 ,2017(28):251.

 [2]杨波 ,刘成玉.现代远程 教育技术与农民职 业教育培~J F I[J].农村经济 , 2013(1):111.

 [3】周应恒 . 新型职业农民现状及培育途径[J].农民科技培训 ,2012(5):15.

 [ 4]吴宏耀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提升农业吸引力[J].农民科技培训 ,2012 (5):9. (上接 第 290页) 此外,浙江省有些地区也存在着把农村社区建设看作让 农民“上楼”,从而忽略农村社 区配套措施和设施建设 的现 象。楼房 虽然建得 富丽堂皇 ,但后续 的产业 、公共服 务没能 跟上,社区成了新 的“空心村”。农村社区说到底还是人的社 区 ,社区建什么 、怎么建 ,须以民为本、立足民意、维护民利 、 保障民权 、解放民力。同时 ,农村社区建设不是“独奏 曲”而 是“大合唱”,需要社会各种力量 的汇聚ll

 3l,只有这样 才能形 成农村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5 参 考文 献 [I]斐迪南 ·滕 尼斯.共 同体 与社会[M].林荣远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出版 社 .1999.

 [2]吴桂英 .浙江 省农 村社 区建设 研究 与实践 【M】.杭州 :浙 江人民 出版 社 ,2010.

 [3]吴 素雄 ,何长 缨 ,毛丹.农村社 区 治理 的结构转 型 :温州模 式【M】.北 292 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

 【4】浙江农村社 区建设成绩单[EB/OL].(2017~01—10)[2017—10—031. http:

 #news.xinhuanet.com/local/2017一O1/lO/c_129438520.htm. [5】任强 ,毛丹.中国农村社区建设 中的五种实践逻辑 :基于对浙 江省 的 政策与实践观察『J1.山东社会科学 ,2015(9):63—71. [6]毛丹.谁 的社 区?谁 的治理 ?清 华社会 学评论 :第七辑 【M].北京 :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7]刘海燕 .农村社 区建设中 的基层政府介 入 :以金华 市 F镇 为例『D1.金 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8]胡芳芳.政府 主导下 的农村社 区融合发展研 究[D].上海 :华 东理工大 学 .、 2013.

 f91 ALVIN Y S.Peasant conf lict and the local predatory state in the Chinese countr yside[ J].Joumal ofPeasant Studies,2007,34(3-4):560—581.

 【1O]彭兵.政府主导的 乡村社区发展 :以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为例『D1.杭 州 :浙 江大学 。2010.

 [11]滕玉成 ,牟维伟.我 国农村社区建 设的主要模式及 其完善 的基本方 向Ⅲ.中国行政管理 ,2010(12):95—98.

 [12]袁方成.治理集体产权 :农 村社 区建设 中的政府 与农民[J】_华中师范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52(2):1-17.

 [13】丁朋. 农村社区建设 :深入推进正当时[J】

 .中国民政 ,2015(14):13—22.

篇四: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

语40 中国农村科技

 CHINA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RURAL REVITALIZATION | 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清晰表明,在农业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推动下,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了革命性的提升。在我国,2017 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7.5%,科技创新广泛应用到了农业各个领域,实现了富民增收的效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清晰表明,在农业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推动下,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了革命性的提升。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世界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发挥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局。

 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科技如何贯穿其中?有哪些抓手?各地如何落实?由《中国农村科技》杂志和《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共同策划打造“关注·乡村振兴”栏目,该栏目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外,希望为我国振兴乡村提供借鉴。凝聚科技要素

 助力乡村振兴文 \ 本刊记者

 王雯慧万方数据

 412018 年 08 月总第 279 期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 | RURAL REVITALIZATION | 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意义文 / 张红宇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经营管理司〉 张红宇在会上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三农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的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怎么样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怎么样深入认识作为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重大部署的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历 40 年,一方面,中国已经进入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历史征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大的不平衡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表现在农村发展不充分。怎么样解决这个不平衡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总抓手,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农业、心系农村、心系农民。早在 1982 年到 1985 年 5 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担当县委书记时就开始了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系统思考。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福建、浙江工作期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他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且是不断探索、不断深度思考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不断地丰富、完善,提出很多关于“三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这些一以贯之的思想和实践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建立了坚实的基础。2013 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工作的时特别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万方数据

 42 中国农村科技

 CHINA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RURAL REVITALIZATION | 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淡漠农村。在 2016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视察工作的时候,又提出了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的强、富、美,三个“不能”和三个“坚定不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理念提出在理论上做好了储备。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 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系统地从七个方面诠释了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七条道路”: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2018 年 3 月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进行座谈时又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从“七条道路”到“五个振兴”,全面准确地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思想的构成,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乡村振兴战略深刻反映了实现强国梦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2017 年,中国GDP 总量已达 82.71 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提高到 1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 30% 左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国家。更重要的是,我们已开始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由投资、进出口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然而,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2017 年,农产品贸易额 2014亿美元,进口为 1259 亿美元,出口为 755 亿美元,逆差达 504 亿美元,反映了中国农业大而不强的基本现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2.71,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方面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在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欠账太多,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任务艰巨。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农村强短腿、补短板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是彻底化解城乡二元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强国梦的必然选择。农业要成为强势农业。要秉承以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以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的理念:坚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塑造中国农业产业多元化、产品多元化格局,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农产品需求;坚持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重点在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农业方面做文章,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坚持加强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全要素生产效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强势农业道路。农业从业者素质要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最重要的路径还是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2017 年第一产业产值占 GDP 比重已下降到 7.9%,但从业人员占比仍高达 27%,这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巨大的根本原因。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力争在2020 年和 2035 年将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减少到 25% 和 10% 左右,大幅提升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势农业既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需要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职业农民。农村让生活更美好。农村不仅是生产场所,更是生活场所。要在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使农村的进步跟上城市的节拍,让农村成为城里人都羡慕的好地方。既要通过城镇化继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要通过逆城镇化,让愿意从事农业、尊重自然、向往乡村生活的新农人回归农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发展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风貌,让美丽乡村成为美丽中国的靓丽底色。城市没有的景观,农村无处不在。把中国的乡村打造成为风光独好的“大公园”,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万方数据

篇五: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

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时代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战略目标提档升级的内在要求,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破解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它勾勒了我国农村发展更加美好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国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创新发展了农村产业发展思路,确立了新型城乡互动关系,夯实了我国乡村治理的根基。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时代;战略高度;时代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提出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说

 明我国的发展已经从过往的“如何更快发展”转变为“如何更好发展”。因此,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目前的任务不再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发展质量的问题。而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乡村和城市之间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更多表现为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发展质量问题更多表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和公平问题等方面。为此,在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后,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性地位的判断和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在新发展理念框架下,对“三农”工作的整体性、全面性部署,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切不可将其局限于仅仅是村庄的发展或某些局部性问题的解决上。

 (一)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表现 乡村振兴战略具体表现在:(1)理论上,要改变城市偏向的发展思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2)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效、生活富裕。(3)农业方面,既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又要努力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此,需要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方面加强社会化服务和政策支持。(4)农村方面,要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尤其强调加强农村基层的基础性工作,强调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5)农民方面,要实现农民生活的富裕,尤其强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并保障农民财产权益。(6)农地方面,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7)人员方面,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对于如何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总体理论框架和战略部署。以下几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1)农业方面,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规模经营看作是农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其实,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小农在很多地方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且为农民家庭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因此,切不可通过行政手段加速小农生产方式的消亡,应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给小农生产方式留以足够的发

 展空间。(2)农村方面,长期以来,学校的撤并以及年轻人外出务工等因素,导致了农村在一定程度上的空心化以及农村文化与治理在一定程度上的空虚化。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环境治理和社会工作等来恢复乡村魅力和乡村活力,将是振兴乡村的重要行动。(3)农地方面,在“三权分置”和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尊重农民意愿,避免通过行政手段加速农民承包地的流转,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特别重视的方面。(4)农民方面,继续探索适合贫困小农户脱贫增收的长效措施,对老弱病残人口、留守人口等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障服务,是让国家发展成果惠及农村弱势人口的重要手段。(5)人员方面,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轻视从事“三农”工作人员的社会风气,应该从政策导向、媒体导向和具体措施方面,宣传投身于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科技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鼓励更多有志之士投身振兴我国乡村的伟大事业。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意义 第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乡土性的农业国,农业国其文化的根基就在于乡土,而村落则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振兴乡村的本质,

 便是回归乡土中国,同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超越乡土中国。

 第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身是对近代以来充满爱国情怀仁人志士们理想的再实践、再创造。20 世纪 30 年代,兴起了由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等人为代表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虽然他们的实践在抗战烽火中被中断,即使不被中断,实践也必然会失败。因为不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没有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国,爱国知识分子们的满腔热血最终只会化为一盆冰水。但是他们提出的发展乡村教育以开民智,发展实业以振兴乡村经济,弘扬传统文化以建立乡村治理体系等思想,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尝试,对于我们今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然有着启示作用。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通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协调,促进农业、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的“三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村变样、农民受惠,最终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第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文化,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我们常说乡土、乡景、乡情、乡音、乡邻、乡德等等,构成中国乡土文化,也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就是重构中国乡土文化的重大举措,也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是符合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而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实现小康,中国社会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小康;乡土文化得不到重构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扬。所以振兴乡村对于振兴中华、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张元铮(1993―),男,汉族,山西省吕梁市人,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篇六: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

振兴战略(建设行动)的重大意义 5 篇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行动)的历史意义和内涵

  凉山喜德脱贫观感——兼论脱贫攻坚成功的原因与乡村振兴的前景

  2020 年*月 25—*日,我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参加由中央网信办、中国经济网组织的对当地脱贫攻坚的考察活动。以下是活动期间的见闻以及感想。

  一、出租车司机与两姐妹

  *日下午,我从北京飞抵凉山青山机场后,叫了一辆出租车,便出发了。

  跟我同车的还有两个姑娘,因为从机场去喜德,有八十公里,单拉一个客人,回来跑空,司机不划算,愿意多拉几个人。我一上车,向司机与两个姑娘问好后,便接着问他们是不是当地彝族的?叫什么名字?司机说,他是喜德彝族的,名叫吉觉克坡。两个姑娘说,她们是姐妹俩,姐姐叫果机尼古木,二十一二岁,妹妹叫果机尔的木,刚十八九。

  他们问我从哪里来?去喜德做什么?我说,我从北京来的,要参观你们喜德的扶贫成果,两个具体的参观点是县城的思源实验小学与光明镇的阿吼村。很快,没谈上几句,吉觉克坡与两姐妹便放松起来,对我展示出“善待异乡人”的热情,积极回答我的各种问询。

  果机尼古木姐妹俩说,她们现在广东惠州的一家电子厂打工,每人每月工资四五千,一年下来有六万多块,刨除各种开销,能攒下三万块。现在从广东回家,是为了过*月*日开始的彝历新年 。

  姐妹俩家原来不在喜德,是越西县古二乡洛木村的。洛木村非常偏远,在大山最深处。过去村里没有硬面公路,只有土路,上学要去很远的地方。路太远,

 又不好走,因此,姐姐尼古木从小就没去上学,妹妹尔的木也只是上了小学。等年龄稍大些,俩人就都去广东打工了。

  姐妹俩说,现在比他们小时候好多了,不光路修好了,家远的孩子,还可以上寄宿学校,因此她们的弟弟与妹妹就没有再辍学。她们现在在喜德的学校上学,父母也把家从越西搬到了喜德。

 司机吉觉克坡呢,与两姐妹相比,单看表情他似乎“冷”一些,不过话并不少,对我有问必答,而且跟两姐妹一样,同意我给他拍照片、视频并发到网上。

  正聊着,我突然接到一起来喜德参观的@锅盖头司令 的电话,想跟我一起去喜德,原来他与我一个航班,只是坐在飞机后排,比我晚一会儿出了机场。我对吉觉克坡说,我的朋友刚到机场,您返回去接上他吧,我给您加钱。吉觉克坡没说什么,便掉头返回接上了锅盖头司令。

  驶离机场四十多公里后,车子下了雅西高速公路,驶进了历史名城泸沽镇。当年红军就是从泸沽镇出发,先进占冕宁,再从冕宁行军至拖乌,与彝族果基部落进行了“彝海结盟”。随后从拖乌秘密出击,出其不意攻取了安顺场,接着又飞夺了泸定桥。

  在泸沽镇,我渴了,让车停下去路边的超市买水。我没想到的是,吉觉克坡竟然抢着替我付水钱,还要给我买当地产的桔子与苹果吃。我赶忙拦住他说,谢谢您的好意,不过我们住宿的宾馆里什么水果都有,您若再买了,我吃不了那么多,就浪费了。吉觉克坡这才作罢。

  吉觉克坡边开车边说,他有三个孩子,没在喜德本地上学,都送到了西昌,因为那里的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好。在喜德上学,几乎不花钱,到西昌上学,因为不是户口所在地,钱花的就多了,因此他压力就比较大,得努力工作。

 大概是工作不轻松的缘故,吉觉克坡看起来已略显沧桑,但是,他的底子还是不错的,仍旧保留着年少时的英俊。

  西昌青山机场到喜德,共八十公里,转眼间就到了。到宾馆下车后,我问吉觉克坡:您又返回机场接了我的朋友,需要再给您加多少钱?吉觉克坡说,不用了。我与锅盖头司令继续要求加钱,吉觉克坡很坚决地拒绝了,于是,我们便接受了他的热情与好意,随后与他在宾馆前合了影,挥手道别。

  二、脱贫攻坚帮助改善当地人的心理健康

  自 2015 年起,我先后赴十几个中西部省区参观,早已对脱贫攻坚的意义有了了解,这次在喜德的参观让我产生了一个新的感受,那就是脱贫攻坚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心理上也让贫困地区的人民获益良多。

  我们在喜德参观的第一站是思源实验学校。思源学校是一所小学,校舍一看就漂亮、大气。学生教室、宿舍、录播教室、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操场等,质量也都很好。马海克启校长介绍说,全校 2***名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近一半是贫困户子弟;一至六年级学费全免;一至三年级走读,在校午餐免费;四至六年级全部实行寄宿制,食宿费全免。偏远地区却有硬件设施这样好的学校,对此我一点也不感到惊喜或意外,因为这些年我去过很多省区参观,如西藏、青海、贵州等,其教育投入都很大,学校建设得都很好,这种现象很普遍而非特例。

  马海校长说,这些年国家投入这么大,学校的硬件条件已经非常好了,不亚于东部地区的学校,现在的不足是软件,即缺乏高水平的教师。硬件设施的改善可以通过一次性投入来完成,好教师的培养就没这么简单、迅速了。让落后地区的教学质量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不光教育领域,在医疗领域也有类似的现象。脱贫攻坚中,国家在医疗上的投入也是很大的,现在贫困地区的医院、卫生室系统,都完善起来了,不过,有

 了新医院新设备,却缺乏好医生。2018 年底在西藏拉萨达孜区邦堆乡林阿村参观时,达孜区组织部长格西斯满曾对我说,现在西藏的医院,硬件已经赶上东部发达地区了,但是,医生的水平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补齐这块短板。

  介绍完学校的基本情况后,马海校长对我们说,除了保证教学质量、让孩子们能取得比过去更好的学习成绩之外,当前思源学校以及整个凉山地区的学校,还面临着一个额外的紧迫任务,那就是帮助孩子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心态。马海校长说,由于经济与生活水平的长期落后,导致凉山彝族的孩子们普遍过于内向、腼腆,甚至自卑,尤其在面对外地人时,这一现象格外显著。他作为当地人,对此有深刻的体验与感触,因此,他努力要让孩子们自信起来、快乐起来。

  一方面,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是心理改善的基础;另一方面,专门的直接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与熏陶,也是必要的。两者结合,将大大促进落后地区孩子们心理健康的改善。

  在带领我们参观学生宿舍楼的浴室时,马海校长停留了格外长的时间。马海校长说,不要小看这个浴室,它对凉山彝族人民的生活与文明程度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马海校长说,现在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卫生条件,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洗澡的好习惯。学生宿舍楼每一层都配有浴室,每个浴室里有***个封闭的淋浴位,全楼共有***个淋浴位,可以充分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我们在思源学校参观时见到的学生,虽然多数是贫困户的孩子,但是一个个都整洁漂亮、开朗大方。既摆脱了物质上的绝对贫困、又获得了心理健康的一代,正在成长起来。

  三、为什么长期处于贫困?

  离开思源学校后,我们前往光明镇阿吼村参观。深山中的阿吼村,过去只有

 一条土路,直到 2015 年才由国家投资,修通了硬面公路。我们乘车从县城出发,沿着崎岖的山间公路,用了一多小时才到了村子,可想而知,在过去没有修通硬面公路之前,从村里去一趟县城得有多辛苦。

  阿吼村说是叫村,但过去村民并没能实现集中聚居,而是分散在周围的谷地与山腰上,最低处在海拔2500米,最偏最高的村民的房子,则在2800米处。从最高的 2800,到最低的 2500,光这段距离就够走上小半天的。海拔高,温度不充足,过去只能种植玉米、土豆与荞麦,产量也不高。

 交通不便,导致孩子们上学也很难,让适龄的孩子们都能每天翻山越岭几十里路去上学,这本身就不太现实。凉山地区适龄儿童辍学率很高,对此现象,过去我简单地以为这是由于当地家庭不重视教育的传统所致,等实地走一趟后,才发现这其实更多地是客观障碍造成的。在那种穷困与交通极度不便的条件下,辍学而非上学才是正常现象。

  贫穷与交通隔绝导致接受教育的成本过高,辍学率高则又导致村民文化落后的延续,无法通过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提高来减轻贫困,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凉山地区长期陷入贫困。

  当地干部讲,像阿吼村的自然条件,你们外人可能觉得很差,但是,在我们当地人眼里,这在凉山地区属于很平常的。像布拖、昭觉、美姑等县,好多地方的自然条件比喜德要糟得多,因此脱贫的难度更大。

  凉山地区是贫困地区里的贫困地区,脱贫难度非常之大,只有到了现场实地观察之后,才会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像凉山这样的贫困地区,非常普遍。贵州的“天眼”FAST 望远镜,现在鼎鼎大名。FAST 建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在此选址,

 首先是因为该地极其偏僻,其次是因为有一片四周被高山环绕的很大很深的洼地,即大窝凼。按常理说,过去大窝凼应该人迹罕至才是,可是,2016 年底我参观FAST 时,得知就在这洼地的最底部,过去竟然还有一个村子,共***户人家。地少而瘠,出行极度不便,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国家出手帮助这十几户人家迁移出来并予以安置,他们自己在大窝凼里又如何能摆脱贫困呢?

  四、为什么需要脱贫攻坚?

  如阿吼村显示的,当地自然环境差,交通不便,村民文化落后,生产技能低下,在这种条件下,很难让当地村民凭借自身的努力来迅速地提高自己的生产与生活水平,从而彻底摆脱贫困。既然如此,要想彻底脱贫,就得需要外界的强力干预或推动,这就是脱贫攻坚的背景与前提。

  从流行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是完美的、万能的,市场或“看不见的手”会自动解决一切问题,包括农村贫困问题。这不无道理,比如,近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化、工业化高速推进,将大量农村、农业人口吸纳进来,让他们在城市就业、经商、安家,或者将打工经商收入带回农村,从而实现了脱贫。可以说,借助自发的力量,通过大规模的农业人口向城市与工业区转移,中国已经解决了数亿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

  不过,市场或自发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中国太大,人口太多,平原以及适合人类生产活动的地区相对较少,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太多,工业化城市化难以在短期内吸纳所有的农业贫困人口。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尤其是偏远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的农村人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依旧未能摆脱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造成的富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好多经济学家说,只要产权明晰了,让农民自己决定种什么,不用外来干预,就万事大吉了,农民很快就会富裕起来。问题是,如前所述,像阿吼村这样的凉

 山贫困地区不光自然生存环境恶劣,而且村民接受教育难度大成本高,无法大幅度提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比文盲强不了多少,他们除了种传统的土豆玉米荞麦外,很少知道还可以种什么附加值更高的作物,很少知道还有其它致富的渠道路径。很明显,上述自然条件差与人的知识技能差等客观问题,是不能靠“产权”与“自发”来解决的。如果迷信自发,实际上是放任当地人民陷在恶性循环里。

  靠外来资本的投资来解决贫困问题可行吗?但资本是追求回报的,在贫困山区农村投资,风险大,回报率低,外来资本难以产生兴趣。除非有人把先期基础夯实了,外来资本才会尝试投资。

  所以,要想真正解决问题,那就不能受经济学教条的束缚,就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走出新路。

  在市场与自发力量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彻底脱贫失灵的情况下,政府的主动担责、积极干预有为、敢于“攻坚”,就是必需的了。这就是脱贫攻坚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所在。

  不过,干预说来容易做来难,要想成功,还需要同时具备很多条件。

  五、脱贫攻坚为什么能成功?

  今天,对脱贫攻坚的成就,几乎没有人质疑了。

  那么,为什么中国能够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呢?在我看来,这是由以下五个因素共同促成的。下面逐一分析。

  第一,首先是自上而下的因素,即中国政府自己对解决落后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强烈的意愿,主动担责,“打响脱贫攻坚战”,要求“一个人、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

  第二,除了中央政府层面的意志与决心,还得需要基层的执行力。中央有了想法,发出一个号令后,下面的干部得真正服从号令,予以贯彻落实,这样才能

 把事情做成,否则就是形式主义走过场。具体对于脱贫攻坚来说,执行力的突出体现就是动员了大量的干部,进行“驻村”。脱贫攻坚中,负责干部不是泛泛地下基层,不是隔一段时间来一次,来一次呆几天就走,而是长期呆在农村,当“驻村书记”,一任至少就是两年,甚至更多时间。这才是关键,只有实行驻村制度,干部们才能深入了解、融入农村,找到具体的帮扶措施与道路,然后予以贯彻落实。不一鼓作气持续不断地干上几年,攻坚效果不会明显。

  第三,除了良好的愿望,除了干部真正下到了基层,还得要求这些干部具有足够的知识、本领与技能。这一点是很关键的,毕竟光靠愿望与热情而没有能力,是难以把事情做好的,理想、毅力、技能或能力,缺一不可。

  第四个因素,那就是脱贫攻坚得到了千百万帮扶对象即广大贫困户的积极响应与配合。

  六、展望“乡村振兴”

  我们在阿吼村海拔 2700 米处的水泥公路的尽头下了车,顺小路徒步登上 2900米处的丽火公司川贝母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远处的山上还有没被拆除的低矮的黄泥墙房子,那就是阿吼村村民的旧居。过去生活的艰难一望便知。

  现在村民都已经从高山上搬迁到 2500 米处的村委会所在地,这里除了海拔低,地势也比较平坦,可以集中居住。村里条件好的家庭,很多都自己离开村子,搬到海拔更低的县城或其周边居住去了。

 王小兵回答说,这就多虑了,一看他们就是对农村的发展变化缺乏了解。农民居住集中,离地头远了,这看似很麻烦,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首先,农民并不需要天天去地里种植庄稼或作物,都有农时,节气到了,长势到期了,才需要去地里干活,在此即农忙之外的时间,其实都是农闲。其次,现在农民不缺

 交通工具,家家至少都有摩托车、三轮车,好多家庭还买了私家车,骑车或开车去地头干活,方便容易得很,比过去快...

篇七: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

“ 乡村振兴战略 ” 的重要意义

 及路径建议思考

  作为全国农业大区,XX 要和全国同步推进乡村振兴。该文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及这一战略的新亮点和总要求,并针对 XX 农业农村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建议:向供给侧发力,提高农业效益;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小城镇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等。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被庄严地写入了党章,成为新时代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它的提出,顺应了新时代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反映了新时代,对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1 1 、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来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按照木桶理论的解释,一个国家的富裕和强大,取决于最弱的那个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短板就在农村,难点就是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短板也在农村,难点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十三亿多人口,八亿农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国,农村依然占据着中国一半以上的土地,农民依然是群众中最大的集体。在这样一个农村幅员辽阔,半数以上的国民是农民的国家,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自然避不开“三农”问题。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强,农业就必须得强,所以农业农村不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我们现在虽然有六千多万贫困人口已经稳定脱贫,但我们还必须要看到,现在农村依然有大概四千万的贫困人口,而且这四千万贫困人口,大部分是集中在深度贫困的农村地

 区。脱贫攻坚成了振兴乡村的关键节点。如果贫困地区脱不了贫,乡村振兴就成功不了。

 2 2 、從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需要来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三农”发展的不充分。

 而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有待得到满足的最大群体。这个群体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他们在教育、收入、医疗卫生服务、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稳定的工作等方面的需求更迫切的想要得到满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被写入党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总抓手,是指一切工作的总依托。这个战略定位意味着,今后‘三农工作将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统领。所以说,要从根本上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繁荣,使农民增收,我们就必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有助于促进

 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生活才能过得富裕,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村和谐美丽。

 3 3 、从聚焦 X XX 工作总目标的需要来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XX 的贫困多集中在南疆地区。不仅贫困人口多,而且贫困程度深。从全国情况看,南疆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这几年来,虽然 XX 农业农村发展上了一个新水平,但城乡之间、南疆与北疆、农区与牧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很突出,“三农”内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也很明显。

 所以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提高农牧民收入,让广大农牧民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我们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为XX 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二、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概念提法的新亮点新变化和总要求 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既是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定下的方向和目标,又是乡村振兴应达到的具体标准。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20 字总要求相比,五句话就有四句不同,而且顺序也作了调整。由“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体现的是层次和要求上的升级。从“村容整洁”提高到“生态宜居”,静态升级到动态,强调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从村庄面貌干净整洁、拓展到整个农村的生态环境,而且还要注重人的获得感,达到“宜居”状态。乡风文明则是要求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充分地认识乡村的文化价值。治理有效就是要注重治理的效果,形成集融合乡村的民主自治、法治和德治为一体的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更加富足。体现的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的特征出发,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的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可以说内涵更加丰富,目标更加高远。与前二十字总要求相比,后二十字的总要求,是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升华。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对“三农”发展到新的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对新时代“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三农”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

 三、对 XX 推进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XX 的发展要聚焦在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和增进团结上。要全力提高农牧民的收入,使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巨大的飞跃。

 1 1 、向供给侧发力,提高农业效益

 XX 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条件。近年来,XX 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农产品健康、绿色的品牌形象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与需求不平衡,供给质量不高、农业生产布局不够合理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从供给侧发力,解决好类似于:什么样的小麦能打出最好的馕等群众切身需求问题,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提升 XX 大宗农作物供给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生产从追求“增产”到追求“提质”的转变。

 2 2 、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现 代化,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还比较低。所以,必须要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完善供应链,拓展农业增值空间,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得到更多经济利益。同时,还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像我们所说的,要善于让鸡蛋从里面打破,因为那是新生命,而如果从外面被打破,那它就仅仅只是食物而已,所以要激发农业农村的内生动力。

 小农户分散经营,阻碍了 XX 现代化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大型农机装备的应用,所以我们要以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的、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更多形式多样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全面化,服务环节全程化。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3 3 、加快小城镇建设

 要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把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和实施,把解决“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水电气、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

 4 4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 工作队伍

 现在“‘70 后不想种地,‘80 后不会种地,‘90 后不谈种地”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要推进乡村振兴,就必须要强基础,就要锻造一支信念坚定、勇担使命、本领高强的乡村治理队伍、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和农业经营队伍。要注重增强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从而使其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发展的要求。以积极地、有效的、开放的政策吸引更多有知识、有

 能力又热爱农村这片土地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把他们的创造力和能力智慧发挥出来,更好地为“三农”工作服务。

 XX 作为农业大省,我们更要以实施乡村振興战略为契机和抓手,进一步推进 XX“三农”工作更好发展,为 XX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基础 。

篇八: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

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闫

  坤党的十九大宣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征程的行动总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目标和途径。习近平历来高度重视 “三农”工作,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入思考中国农村发展问题。他关于农村工作的历次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 “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五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 “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追溯习近平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的理论渊源和时代意义,从学理上研究其主要内容和重大创新,理解和把握思想实质,将利于更好地指导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实践。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渊源与时代意义习近平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乡村发展和城乡融合经典论述的基本理论,针对中国具体国情,创造性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同时借鉴人类关于农村发展的有益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认为,农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① “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全部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

 ② 农业劳动生产率制约农业和工业之间社会分工的发展程度,决定城市和乡村的分离,以及农·9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①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张海鹏、郜亮亮对本文主要思路和观点的形成以及资料整理方面有所贡献,在此表示感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第 1 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第 28 — 29 页。《资本论》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888 页。

 业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

 ①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最初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局限于狭隘的物质生产方式,不存在城乡差别,一旦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社会分工就会发展,引起城市与乡村的分离。他们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② 人类文明的这一进步,推动了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造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冲突。他们分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产业革命的胜利,如何彻底颠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乡村对城市的统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最后的对抗形式,“向城市集中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

 ③ “随着以前的自耕农的被剥夺以及他们与自己的生产资料的分离,农村副业被消灭了,工场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过程发生了。只有消灭农村家庭手工业,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获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范围和稳固性。” ④ “在农业领域内,就消灭旧社会的堡垒——— ‘农民’,并代之以雇佣工人来说,大工业起了最革命的作用。这样,农村中社会变革的需要和社会对立,就和城市相同了。”资本主义现代农业的发展 “同时表现为生产者的殉难史”,“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量的增大是以劳动力本身的破坏和衰退为代价的”,“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综合,即农业和工业在它们对立发展的形态的基础上的联合,创造了物质前提。” ⑤ 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造成了这样的社会结果, “城市已经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这个事实;而在乡村则是完全相反的情况:隔绝和分散”。

 ⑥ “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城乡之间的对立是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的最鲜明的反映,这种屈从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每天都重新产生二者利益之间的对立。” ⑦ 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人类社会城乡对立的根源,一方面是生产力有所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谈到最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后应当立即采取的十项措施时指出, “9. 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0 5·中国社会科学

 2018 年第 9 期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见何增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述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年第 5 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第 184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第 683 页。《资本论》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857 页。以上引语见 《资本论》第 1 卷,第 578 、 579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184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184 — 185 页。

 步消灭。” ① 恩格斯写道,作为废除私有制的结果,未来新社会将 “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② “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 ③ 它在落后国家最慢最困难,在先进国家最快最容易。对于像法国这样小农仍占人口多数的落后国家,当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组织和发展合作社是农业农村向新社会过渡的主要社会形式。“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④ 生产资料的 “用益权,至少在过渡时期难以无偿地转让给个人或团体”, “由劳动人民实际占有全部劳动工具,决不排除保存租赁关系”。

 ⑤ 例如丹麦有许多大的个体农户,“应当把自己的土地结合为一个大田庄,共同出力耕种,并按入股土地、预付资金和所出劳力的比例分配收入”。

 ⑥ 规模经营不但会使现代科学技术得以在农业农村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农村的部分劳动力将会多余,有两种办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或将邻近村庄土地拨给农民合作社支配,“或是给这些农民以资金和机会去从事工业性的副业,尽可能并且主要是供自己使用。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的经济地位都会有所改善”。为了逐渐把农民合作社转变为更高级的形式, “使整个合作社及其社员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跟整个社会其他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处于平等的地位”,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那时将有能力给这些合作社提供更多的便利”,包括低利率的抵押债务贷款和社会资金抽拨贷款。

 ⑦ 恩格斯同时告诫:“试图预先面面俱到地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制造空想,这种事情我留给别人去做。” ⑧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未来新社会城乡融合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农业现代化和技术化;二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历史先导作用和文明辐射扩散功能;三是合理布局城乡生产力和产业结构,包括工农生产的有机结合、生产力的计划利用和平衡分布、人口的平·1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422 页,并见该页注释 2 : “在 1888 年英文版中这一条是:‘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通过把人口更平均地分布于全国的办法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共产党宣言》是在恩格斯的 《共产主义原理》基础上撰写的,恩格斯当时在写第九条措施时还提道:“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05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08 — 309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06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第 370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267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370 页。以上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176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370 — 371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267 页。

 均分布,以及城乡之间文化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接近。

 ①发展经济学关于乡村发展和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及其所反映的现实,也基本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城乡对立的经典论述。按照刘易斯等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农业和农村的主要功能是被动地向工业和城市转移过剩劳动力;舒尔茨则认为,需大幅提高传统农业部门的生产率,释放部分劳动力,使其流向工资较高的工业部门。

 ② 舒尔茨优先发展农业的主张得到张培刚 ③ 等许多发展经济学家的支持,他们提出了工农、城乡一体发展的思想。从世界范围来看,离开了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的发展,乡村衰落成为现代化及城镇化的普遍现象。面对这一挑战,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应对手段。相反,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落后和实行私有制,只能任凭乡村衰落不断加剧, ④ 纷纷落入 “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 超过 2000 美元、农业占 GDP 比重降到 15% 以及城镇化水平达到 50% 以上,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利时机。

 ⑤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时代意义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划清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界限。习近平指出,“发达国家大多数走的是剥夺农民土地,通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来带动农村市场化发展,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如果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不仅会进一步扩大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使现代化建设成为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还会出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沦为城市贫民的问题。” ⑥ “尤其是要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粗放扩张、人地失衡、举债度日、破坏环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 ⑦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设起来的,农民问题始·2 5·中国社会科学

 2018 年第 9 期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见周志山:《从分离与对立到统筹与融合———马克思的城乡观及其现实意义》,《哲学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叶昌友、张量: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 《求索》 2009年第 12 期。W A Lewis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意义 振兴 乡村 意义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