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镇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4篇

乡镇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4篇

发布时间:2023-05-04 13:40:05

乡镇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4篇乡镇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我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4篇,供大家参考。

乡镇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4篇

篇一:乡镇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工作对事故的处置显的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目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是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性自然灾害预测的科学研究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二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三是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未建立或健全;四是对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体系未建立或健全。

 (二)信息上报、发布与核实问题 现代社会中隐瞒信息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时上报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诸如,不同的部门对某一事件信息的掌握会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时间进行核实;媒体的抢先报道与政府正式的新闻发布有时也会存在出入。

 (三)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责划分的问题,诸如水利部门在防洪工作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在预防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协调,民政部门如何开展城市救灾以及全社会的减灾防灾工作等。二是资源整合问题,例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网络化有机结合等。三是程序规范问题,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应从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

 (四)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以及军队、武警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关系问题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了以基层政府为主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但是目前基层政府的处置权限和能力都非常有限,不仅不可能及时有效调动本地区的部队应急资源,甚至难以调动本地区的中央企业资源。需要研究紧急处置权,包括授权程序、情况判断、法律责任等。

 (五)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问题

 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事业单位所属的救援队伍(如矿山、危险品、医疗急救等),分布最广的当属政府所属的消防部队。新的消防法赋予消防队伍很多新的应急救援任务,但消防作为专业的救灭火队伍,在一些急救专业技能方面还不能适应,主要体现在队伍不够专业,凭经验、凭主观能动性开展应急工作。受兵役法服役期的制约,消防战士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难以完成一些专业训练和稳定专业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对消防队伍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二、对策建议 (一)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培训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以政府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为课题 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培训都是为了提高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因此,学科建设的选题和培训内容的选择都应该以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学科建设和培训一方面要从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实际问题中总结、梳理、提炼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该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二)要逐步深化对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认识 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问题是一个很新的课题,可以说,至少在国内各方面的研究者对应急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都还处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应急管理学科的发展,还有待于我

 们在对应急管理实践进行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深化认识。

 (三)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应急管理培训的目的是要提高学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培训的效果要能够经得起应急管理实践的检验。要提高应急管理培训的针对性:一是要对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具有透彻的了解;二是要对培训对象面临的问题具有深刻的把握;三是要选择好适合培训对象特点的培训方式。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 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 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是增强超前意识。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谋”才能参在点子上,“助手”才能助到关键处。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强化服务理念,做深、做透、做好服务工作;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做到服务不越位;要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切实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勤政为民

 办公室既是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执行部门,也是督促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监督部门。破除官僚主义,勤政为民应当做好“四件事”。

 一是善于走进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破解“官僚主义”,依靠的依然是人民群众。工作中,要力戒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老爷”做派,多与群众接触,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养成问计于民的好习惯。

 二是勇于解难事。务实从严,是每个党员干部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要把这种态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要戒除贪图淫逸、讲求舒适、怕吃苦、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的不良作风,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到为官一任,作为一方。

 三是简化办事程序。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尽最大可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办事速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勤俭从政,效率为先。

 四是接受监督。联系群众更要相信群众,加强民主更要多听民声。工作中时时处处应该考虑到群众利益,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工作开展得更有人气和活力。

 (三)艰苦奋斗

 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要结合“治治病”的要求,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边学边查边整改,对照镜子,深挖思想根源,净化心灵,摒弃享乐主义,坚持艰苦奋斗,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面貌赢取人民群众信任。

 (四)廉洁自律 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群众本色不能变,群众情怀不能淡。要自觉加强党

 性修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净化思想、洗涤灵魂、增强党性、明确航向。在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锻造健全和谐的心理状态、

篇二:乡镇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提升安全风险应对和治理水平,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XX 年工作安排,X 月中旬至 X 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由 XX 副主任带队,对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实地调研了 XX县,实地视察了部分街道、村、企业和社会救援组织的应急管理建设情况,暗访了瑞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和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情况,分别召开相关县(市、区)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座谈会听取了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并要求未实地调研到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上报自查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去年以来,按照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要求,坚持边组建、

 边应急,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XX 年全市火灾起数和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XX%和 X 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X%和 X%,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 X%。

 (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市应急管理局于XX 年 1 月 3 日正式挂牌成立,先后整合了 X 个部门的 X 大类职责, 2 月底前完成人员转隶。紧接着,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也先后挂牌和完成“三定”。为做好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中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市应急管理局、市编办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优化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的通知》,要求完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健全预警制度,完善“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平台共享、规范发布”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强化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军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应急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建立了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联合会商,及时商议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防指工作导则印发实施,制定下达信息报送标准模板、救灾物资联动保供机制、高速应急通行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二)安全生产管控体系逐步建立。组织开展安全生产“5+5”专项整治行动,印发任务清单,出台专项行动方案和考

 核办法。消防工作纳入平安督查暗访和安全生产巡查。强化道路交通、火灾防控、危化品、加工制造、建筑施工、渔业船舶、城镇燃气、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城乡民房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治理。出台“厂中房”整治标准和《居住出租房管理办法》。印发市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整改单位(区域)名单的通知及 XX 年省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计划表的函,省市已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 X 处。全市成立 7 个安全生产巡查组,计划开展 4 轮安全生产巡查,第一轮安全生产巡查发现的 X 条问题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防灾减灾抢险救灾能力稳步提升。认真落实《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 50 条措施》,截至 X 月 X 日,全年度需要完成的 X 项,已完成 X 项,其中 X 月 X 日主汛期前需要完成的 X 项工作任务,已完成 X 项,完成率 XX%。全市已完成六大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成地质灾害、病险水库、屋顶山塘、低标准海塘和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等危险区风险图制定,初步确定人员转移阈值。完成 X 台卫星电话配备,储备和协议代储冲锋舟、挖掘机等大型抢险设备 X 台(套)。市县两级现有应急救灾物资合计 X 万件,物资储备库 X 个,总建筑面积 X 平方米。完成预案修编和 X 个村(社区)防汛防台形势图绘制。在全市 X 个易成为防台孤岛的区域全部建立一线防台指挥部。建成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 X 家,培育社会化救援队伍 X 支,XX 市代表队蝉联全省安全生产

 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构建起多层次多行业多领域的水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

 (四)科技措施推广应用逐步到位。防汛智慧大脑和“应急一张图”一期信息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应急一张图”被省应急管理厅确定为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消防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结合民生实事项目、“智慧用电”建设和电气火灾治理,先后在出租房和老旧小区安装“漏保”X 万套,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独立式烟感 X 万个,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全部接入远程监控。消防“秒响应”平台建设列为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渔业充分运用 AIS 和北斗功能,重点加强对恶劣天气生产、单船作业生产、渔船海上离线、超航区生产、敏感水域生产等事故易发多发渔船的动态干预和动态监管。住建开发完成全市智慧安监防汛防台信息动态更新系统,建立了危房地址、人员信息、转移责任人和避灾安置场所“四大要素”的危房人员清册,并一周一更新一汇总。“安监云”平台得到推广运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但还存在跨部门协调体系不健全、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一)统 一指挥、上下联动、跨部门的协调体系不健全。一是安全共享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应急响应启动机制不够顺畅,总指挥部和分指挥部之间存在职责重叠。二是要进一步处理好救与防的关系。虽然各部门职责明确,但各阶段要分工不分家。三是在消防工作上,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剥离后,基层消防监管和出租房管理力量力度要继续加强,进一步明确职责。四是市县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二)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一是我市各类安全隐患多。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隐患压力大。全市 X 万家居住出租房、X 万家合用场所、X 余万栋“通天房”、X 幢高层建筑、X 万辆电动自行车等火灾隐患量大面广。小微企业众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直接影响安全投入。我市现有各类海洋渔船 X 艘,渔船作业受海洋灾害性天气影响,事故险情常有。二是企业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执行不到位。今年因为疫情,部分企业急于复工复产而忽视安全,导致日常管理缺失。三是个别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人员调动频繁,工作缺乏积极性和针对性。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我市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

 大,且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对安全生产、消防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难以提升。

 (三)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一是各镇街在机构改革之后虽然设立了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或应急管理中心,但人员力量大部分还是保持原有的状态或增加不多,在承担更多职责的情况下力量相对弱化。二是乡镇(街道)存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存在大量转岗混岗现象,不利于奖罚措施落地。三是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空编较多,专业性和稳定性不足。惧怕安全生产追责压力,不少干部不愿考取执法证,存在着畏难情绪,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全市 X个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安监所)人员编制总数X 人,实际到位 X 人,到位率 X%,持有执法证的仅占 X%,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占比 XX%。

 (四)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高。一是《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 50 条措施》中机制体制类项目尚未开展演练,物资储备、抢险救援类成果未逐一核查,未集成到智慧应急一张图。危险区风险图和人员转移指标还未经过演练和论证。二是针对道路塌方、山体滑坡、山洪灾害等突发情况,应急演练以单一部门自行组织多,涉及多部门综合演习组织不多、联动不够,军地应急救援协调机构不完善。三是救援力量有待加强。全市共有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志愿消防队员 X 人,

 其中工作满 2 年以上的仅 X 人,人员流动性大。个别专职队仍缺少独立的营房、车库,器材配备不达标,人员待遇保障落实不到位。

 (五)社会救援队伍需要规范提升。现在社会救援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社会救援组织缺乏必要的救援资质,不少资金场地缺乏,救援人员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

 三、意见和建议 要加快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向专业化、制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进一步健全应急跨部门协调体系。一是适应大部制改革要求,发挥应急管理局牵头作用,细化责任分工,完善相关责任制度,使应急工作流程常态化。二是进一步理顺转隶后部门职责分工,及时调整优化防汛防台抗旱等相关应急预案,从细从紧,理顺职能。三是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按照新修订的《消防法》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派出所要继续做好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等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层层压实每一个行业领域、每一个园区、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对企业的指导、检查,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落实专职管理人员,强化持证上岗,切实将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生产的每个环节。二是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鼓励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督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基础台账,加强标准化建设的评估、考核工作,健全企业基础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三是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进一步加强销号管理和执法。落实好《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 50 条措施》,督促指导各责任单位紧盯任务清单,落实任务销号管理。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及时发出预警,明确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对已经完成的任务,认真核实情况,做好及时上报,早销号。集中开展消防大排查大整治,大巡防大巡查,切实摸清隐患底数,逐一制定整改清单,实施隐患挂图销号。加强分级分类管理,积极开展道路运输行业的违法行为查处专项行动,不间断开展行业督查。市场监管部门和交警部门要严格执法、持续开展整治,坚决取缔非法改装电动车销售经销商,严厉打击违规载客。

 (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一是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考核的权重,引导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二要推进应急管理队伍专业化,增强稳定性。加强应急管理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在空编补员时,要选择与应急岗位要求匹配的专业人才,专编专用,规定从事应急管理岗位未满一定年限的干部不得转岗。三要加强基层社区、村(居)干部应急业务培训。四要加强队伍锤炼,不断充实救援力量。强化消防救援队伍综合性救援和社会救援队伍专业性救援训练。组织多部门协同作战应急演练,促进军民融合,通过共同救援模拟训练,提升实战处置突发事件协调联动能力。五要加强培育扶持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抢险救灾。推行政府购买应急救援社会服务,加大对社会救援队伍的资金投入,规范提升社会救援队伍。

 (五)进一步提升智能监管能力。一是强化安全应急信息及时共享,实现各单位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安监,积极推广运用高危作业场所视频监控、有害物质监测预警等技术手段,实现风险隐患防控的标准化、可视化、制度化。三是重点督促“两客一危”企业加强车辆动态监控,着力提升已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车辆的入网率、上线率和数据合格率,及时纠正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载等违法行为以及打电话、吸烟等不安全驾驶行为。四是依托“安居

 码”搭建出租房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出租房线上动态监管。将“两类场所”智能终端设备全部接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微型消防站纳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调度。

篇三:乡镇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xx 市 应急管理工作 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 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各级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市人大常委会 xx 主任率领由部分人大代表和相关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对市人民政府和 xx 县(市)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实地调查了六县(市)消防大队救援装备、民政救灾仓库及物资储备、避难场所和相关预案建设情况,分别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和六县(市)人民政府的工作汇报,听取了有关部门、人大代表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按照应急管理“一案三制”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基础,强化落实,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逐步健全,应急保

 障能力有效加强,全市公共安全形势保持总体平稳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强化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为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市、县(市)人民政府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应急委下设办公室,配备了相关设备,落实了值守人员,应急办机构运转正常。各有关部门成立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或明确了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职能科室,有专门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市抗震救灾、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公安等专业机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进一步强化,全市“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为确保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能快速高效、井然有序地组织应对,市人民政府重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各类预案体系,全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完成了《xx 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汇编》,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x 个,其他专项应急预案 x 个,各类部门预案 x 余个。

  (三)全面落实部门责任,应急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各级各部门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规

 律的研究,加大装备建设投入,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二是健全了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机制。各部门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坚持 24 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按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规定,规范报送程序,强化报送纪律。近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信息迟报、瞒报、漏报等问题。三是形成了部门联动机制。各级政府和部门把日常值班和应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和武警部队的联系,建立了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应急联动机制。四是完善了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各有关单位每年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类隐患点、隐患区域进行调查、监控,制定整改措施。

  (四)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目前,市人民政府依托市消防支队组建了 1 支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各县(市)人民政府依托当地公安消防大队组建了 x 支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全市共组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 x 支,其中:常备应急队伍 x 支、专业应急队伍 x 支,志愿者及临时应急队伍 x 支,应急救援队伍人数达 x 人。二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意见》,明确全市各县市的救灾物资储备量,保障灾害应急应对所需。目前,市、县(市)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各县(市)

 建成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总投资 x 万元,占地面积 x 万平方米,仓储面积 x 万平方米。三是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市共规划避难场所 x 个,面积达 x 万平方米,可容纳 x 多万人进行紧急避难。截止 2019 年底,全市已挂牌避难场所标识 x块。

  (五)宣传教育有效开展,全民公共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各级各部门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依托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采取媒体宣传、街头宣传、板报、培训和演练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形式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防灾减灾技能,有效增强了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

 二、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虽然得到加强,基本适应需要,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一)突发公共事件隐患较多,应急 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随着我市全力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批电子科技、石油化工企业相继落户 xx,冶金、烟草等传统行业发展迅速,人流物流加快,道路交通状况复杂,公共安

 全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二是全市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广。目前,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x 处,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 x 处,防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全市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不容乐观。三是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多,影响社会稳定潜在因素也在剧增。

  (二)应急保障能力相对薄弱,应急管理基础亟待夯实。一是消防装备设施落后。受经济下行压力、财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市、县(市)对救援装备建设投入不足,应急保障水平处在较低层次。全市公安消防部队综合应急保障能力不强,战勤应急保障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救援器材装备、灭火药剂等物资储备不足,能够随警出动的战勤应急保障物资短缺,不适应长时间、大规模、跨区域、连续作战的需求。全市仅有 1 辆 40 米云梯消防车和 7 辆 32 米举高消防车,只能开展 10 层以下高楼的应急救援工作。县、乡镇、社区三级应急救援队伍器材装备建设相对滞后,其种类、数量均达不到配备标准。二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薄弱。部分乡镇和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不高,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较为滞后,队伍弱、装备少、基础差,“重救轻防”问题普遍存在。

 (三)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预案建设尚需健全和完善。在已制定的各种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中,仍存在着与应急实践脱节的问题,预案与实战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职能部门之间协作应急响应机制的衔接、应急资源的调整、抢险救援力量的整合上尚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的单位对不同层次的预案概念不清,特别是对专项预案、部门预案,有的没有及时补充修订,有的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有的编制完成却没有及时提交政府审议并发布实施。

  (四)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应急演练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由于跨区域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导致县(市)与县(市)之间开展联合演练、合作交流少,跨区域应急管理合作联动体制机制尚未健全,一旦发生跨区域、大范围自然灾害或突发性事件,应急响应及救援速度将受到极大影响。有的县(市)各应急救援队伍虽已初步形成,但由于不同种类的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分属不同职能部门,导致应急力量处在分散状态,各自为阵,各负其责,联动响应乏力。加之缺乏专业的训练设施和场地,综合训练没有制定统一的计划,各种应用训练、模拟训练和战术训练没能有效开展,应急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应急队伍专业技能亟待提高。

 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 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能否迅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要充分认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把应急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二)夯实基础,健全机构,进一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的关键所在。工作重心要向基

 层下沉,关口要向基层前移。要采取有力措施,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保障应急工作经费,进一步强化应急责任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县(市)、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三级应急组织网络建设,明确主体责任,建立更加有效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三)加大投入力度,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全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要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应急救援实战需要和装备器材配备标准,逐年配置登高、破拆装备,有针对性的补充 50米以上举高消防车、防暴水炮消防车、远程供水系统等一批现代化“高精尖”消防车辆装备,切实解决应急救援装备老化、短缺的问题,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性消防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格局。要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升应急队伍专业化技能和处置水平;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

  ( 四)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应急知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要坚持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应急措施和常规管理的关系,合理把握非常措施的运用范围和实施力度,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要加

 大《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要加强全社会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组织编写应急知识手册,发放给社区、农村等基层组织和群众;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介绍普及应急知识,宣传应急预案,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加强对各级干部应急管理知识能力的教育培训。制定培训规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进行应急管理轮训,开展应急管理人员综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

  ( 五)加强信息报告,掌控社会舆情,进一步健全信息报送工作责任体系。信息报告工作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信息报告渠道畅通与否和传递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各级部门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善后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要夯实基础,落实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深化对应急管理信息报送工作的认识,健全信息报送工作责任体系,明确相关分管领导和信息员,完善县、乡镇、村、社区重大紧急信息报送工作全覆盖,确保应急管理信息报送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严格规范,提高效能。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

 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六)健全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保障水平。要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筑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时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根据演练结果,及时修订预案。要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推行城市统一接警、分级分类处置工作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军地之间、中央派出单位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动员和发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联动处置应急管理机制。

篇四:乡镇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应急管理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董 恒 春应急管理 「作是一项新的事业 ,任务繁 重, 意 义重 大。现 阶段 , 我 国的应急管理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 但地市级以下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 值得 引起重视 。四是要构建统一指挥 、反应灵敏 、协调有序 、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完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 实现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 , 协调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 尤其是跨行业 、跨地区的特别重大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应 急 管 理 所 涉及 的部 门 与部 门之间分割 明显 , 各有关部 门相互间协调不足 , 处理突发公共事件难度加 大 。对策 一是 明确部门职责和责任主体 , 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 整合各方面应急资源和力量 , 形成统一的信息 、 指挥 、救援队伍和物 资储备队伍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 挖掘潜力 , 提高效率 , 实现各地 区和各行业信息 、 队伍 、装备 、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 , 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二是正确处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 。防范 、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 需要社会各方面 、各行业 、各部 门的支持和配合 。形成共同的协调和组织框架 , 避免来 自不同职权范围 、管辖地域或不同层次的部门出现扯皮 、重复工作和效率低下等现象 。三是各有关部门都要顾全大局 , 既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 又要做到分工协作 、密切配合 , 形成合力 。真正高效发挥联动机制作用 , 更加科学地积极应对 , 解决综合减灾问题 。条块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楚 ,有待 于 理 顺 。相 互之 间街 接 不够 紧密 , 多方协 同处 置突发公共 事件 的能力有待提高。对策 一是基层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 全面负责行政 区域 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的预防应对工作 , 要充分整合行政区域内的各种应急资源 , 建立起配合有力 、运转高效 的应急联动机制 , 实现预案联动 、队伍联动 、信息联动 、物资联动 , 形成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合力。同时 , 基层政府 、组织和单位要在落实责任制上下更大的功夫 , 建立科学有效 的奖惩机制 , 做到责权利结合 , 使责任区分到人 、区分到事。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 做到快速反应 , 协同应对 。二是协 同应对 、快速反应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 , 是一项涉及各部 门 、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 必须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和严格的组织体系。各级各部门不仅要加强本地区 、本部门的应急管理 ,还要做好协同配合工作 , 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 , 能够有效组织 , 快速反应 , 高效运转 , 临事不乱。三是加强基层 、全民参与 。加强基层的应急能力建设 , 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 是应急管理的基础 , 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坚持依靠群众 , 充分发动群众 , 特别重视城乡基一层和各项基础工作, 加强应急知识的教一育培训 , 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处置能力 。… 暇应 急 管 理 工作 还 没 全 面 推 开 ,体 制 、 机 制 、 法 制 尚 不 完 善 ,综合性风险评估比较薄弱。如何进行一突发公共事件调查评估 , 认识还不够一 到 位 。一 对策 一是加快建立高效适用的一应急平台 ,便于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协调和组织指挥 。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机制 , 加强应 急专业救援队伍建设 , 不断增强救援能力。加大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装备的经费投人和对应急保障物资的储备力度 , 做到需要时能够拿得 出 、拉得动 、用得上 , 防患于未然 。二是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体系 。这是落实预防为主 、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原则的重大举措 , 是实现群防群控 、源头治理的有效途径。要对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 、危险一区域进行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 , 建立综一一合灾害风险数据库和防灾减灾区划体`卜 `应急怜理

 . . . . . . . . . . . . . . .系 , 健全灾害风险动态监管机制 , 加强检查监控。三是加强综合风险评估 , 提高抵御综合灾害的应对能力 。灾害往往是综合性的灾害 , 风险评估就要包含各种类 的灾害 , 比如发生了地震 , 发生了暴雨 , 洪水也来了, 滑坡也出现了, 四五种灾害是在同一时间过程发生的。这个灾害是多种灾害集中在一起的, 是多灾种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链条 , 这个链条是同时间过程 、 同地区过程发生的 , 把这些综合在一起考虑 , 找出这样一个风险图 , 对于综合思考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直接 。四是积极推进对突发事件 的调查评估 , 尽快建立起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机制 。不进行调查评估 , 就很难及时有效地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吸取经验教训 , 耽误改进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的最佳时机 。同时 , 通过评估发现应急预案法制 、体制和机制中存在的弊端 , 从而改进和完善应急处置工作 。五是评估过程中 , 要注重客观性 、独立性和发展性 。通过评估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存在的广泛争议的问题给出清晰的事实和明确的结论 。通过评估 , 可对事件的阶段性特征和处理工作带来经验教训 , 为之后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提供借鉴 , 并为 日后应急机构改革 、完善预案提供参考 。信 息 沟 通 共 享 不 足 。各 类 紧急接报平台并存 , 信息报告和发布不够 统一 , 还 不能 实现 信 息 互联 互通 、指挥灵敏高效、应急响应迅速 。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监测 、预测 、预报 、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 , 及时有效处置 、控制事态发展 , 掌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 。基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及时调配力量 , 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急调度汇总 , 确保指挥畅通 。各级气象 、环测等部门, 密切监视和监测各种突发事件可能影响的范围及动态 , 及时将预测 、预警信息向当地政府 、有关部门等, 进行通报 , 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 , 做到家喻户晓 , 人人皆知 , 进而避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是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做到又快又准 。特别重大或重大 突发事件发生一后 , 按照规定 , 省级政府 、国务院有关一部门要在 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 不得一迟报 、缓报 、 瞒报和漏报 。基层各级政一府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 制定出突发信息报告的工作程序 , 落实本辖区 、本部一 门相应的信息报告制度 , 把责任落实到一 岗位 、落实到人员 。一 二是要正确发布信,。。各类接,平一台应将接到的正确信息向社会有一个一正式的信息发布,特另。

 是气象和环境方一面的事鼠牵涉面大,更需要注意。发布假信息和故意拖延信息发布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 四是建立综合性的应急指挥中心 ,, 实施信息的统一发布 。要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 将各类接报平 台接到的信息和有关部门上报的信息及时汇总一和研判 , 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正式发布 ,一避免重发、乱发和因信息发布不及日寸,舆论引导不得力导致处置工作的被动。五是拓宽信息报送 渠道。充分利一用主流媒体和掌握的情况 , 建立开放的一信息报告平台, 接受公众举报和情况反映 , 并注意从互联网上获取有关重要信息 , 同时积极探索在企业 、社区 、农村 、一学校等基层单位设立信息报告员,构建社会信息网络体系 。溉社会参与不足 , 公众的社会公共危 机 意识 不 强 , 普 遍缺 乏安大人民群众参加到应急管理工作 中。现阶段 民众防范意识较差 , 需要加大宣传 ,逐步强化民众的应急意识和防范灾害意识 。全面动员 , 全员参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 就是在政府 主导 、引导下 ,通过民间组织 、非政府组织等形式 , 来组织和动员群众 , 让群众更好地 、有序地参与到应急管理中来 。民间组织 、非政府组织可以在普及推广应急知识 、宣传 自救互救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帮助政府做许多有益的工作 。二是紧紧依靠群众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群众是各类突发事件 的直接受害主体 , 也是战胜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力军 。千方百计调动 、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的自觉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 提高他们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 引入市场机制 , 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 的积极性 , 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 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四是广泛开展预防灾害的知识普及和教育 。普及和提高群众救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减灾宣传的重要内容 ,救生知识和技能在灾害来临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要把普及应急知识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 推动应急知识进课堂 ,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 自救逃生演练 ,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和互救能力 。五是要加强对高危行业和领域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操作 和应急处理技能培训 , 把应急预案落实到生产环节 , 切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现和应对处置的能力。暇全 防 范意 识 和 自救 互救 知 识 , 应 急 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大。对策 一是推进全面动员 , 全员参与 。全面动员 , 全员参与 , 就是要使广董 恒春 , 河 南省 商 丘 市人 民 政府 办公室主任科 员。

推荐访问:乡镇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应急 乡镇 管理工作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