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9篇

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9篇

发布时间:2023-05-06 14:30:05

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9篇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M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9篇,供大家参考。

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9篇

篇一: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

科技大学 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THESISFORPROFESSIONALDEGREE

 “ ”

  201702120263

 彧

  分类号

 密级

  UDC注 1

  “ ”

 (题名和副题名)

  彧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姓名、职称、单位名称)

 申请学位级别

  专业学位类别

  提交论文日期 2020.3.20 论文答辩日期

 2020.5.13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2020 6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注 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的类号。

 A Case Study of “Common Prosperity” Boosting Village Revitalization in Zhanqi Village

 A Master Thesis Submittedto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Discipline: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uthor:

 Ren Yu

 Superviso:

 Xiaoning Zhu School: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nd Administration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2020 年 5 月 25 日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电子科技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2020

 年 5 月 25 日

 摘 要

 I 摘

 要 乡村振兴,作为十九大以来的一个农业农村社会发展高频词,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目标。基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家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有效落实,为乡村振兴这一进阶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当下,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主要是打破城乡二元差异化发展僵局,实现农村和城市发展从差异化到均衡化转变,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国家和集体智慧的高度凝聚,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具体要求,对改变当下的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困境,增强全国区域协调能力和经济增长活力具有科学性指导性作用。

 但是,面对乡村振兴这一全新的战略规划,全国许多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发展路径的选择性困惑。战旗村在实现发展的道路上,基层党组织敢为人先,变革战旗村土地经营方式,集中村集体土地资源,通过走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等方式,成功塑造了“战旗”品牌,带领全村一步步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战旗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持续深入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为有效解决我国现今城乡差距大的现存问题提前实践。坚持共同富裕理念,战旗村通过走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建立村集体合作社,畅通互联网+销售渠道,村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实现了经济振兴。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发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做好统一规划,发动村民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共同参与乡村社会发展治理全过程,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战旗村不断调整组织机构,优化管理模式,实施人才发展计划,村集体管理能力提升,乡村治理有效,实现了社会振兴。坚持文化提能,挖掘现有农村文化产业资源,持续深入传统文化融入,全面营造村域内“德治自治法治”相融合的乡村文化氛围,实现了文化振兴。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入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特殊时期,战旗村为实现乡村振兴,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现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典型经验。本案例的研究,就是通过对战旗村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总结,提炼出能够在全国进行普遍推广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引领示范。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集体主义,社会治理

 ABSTRACT

 II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a high-frequency term for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ully reflects the staged goals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for a long time in the past, the state"s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is advance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t present, the key task of rural rejuvenation is mainly to break the deadlock between the dua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from differential to balanced, an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The proposal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national and collective wisdom, and has complied with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China"s socialist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It has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changing the current rural and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plight, enhancing national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vitality effect.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is new strategic plan for rural rejuvenation, many regions of the country have encountered the selective confusion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n the road to development in Zhanqi Village, the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dared to be the first to change the land management method of Zhanqi Village, to concentrate the village"s land resources, and to successfully build the "Zhanqi" brand by taking the road of collec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ad the village step by step on the road to common prosperity. Driven by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nqi Village has continued to take the road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practiced it in advance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s urban-rural gap.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common prosperity, Zhanqi Village has achieved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by taking the path of collec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developing village-level collective enterprises, and establishing village collective cooperatives. Insist on co-construction, co-governance and shared develop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re leading role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 scientifically coordinate,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of villagers, jointly participate in the entire process of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improve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continue to adjust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Zhanqi Village.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mode,

 ABSTRACT

 III implementing the talent development plan, improving the collective management ability of the village, effective rural governance, and realizing social revitalization. Adhering to cultural empowerment, tapping the existing rural cultural industry resources, continuing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mprehensively creating a rural cultural atmosphere that combines "rule by virtue, rule by law, and rule by law" in the village, and realized cultural rejuvenation. In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in China, a special period of seizing a well-off society wa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achieve rural rejuvenation, Zhanqi Village adhered to the road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reached the goal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ypical success stories of the series. In this case study, through a detailed review and summary of the process of Zhanqi Village"s "common prosperity"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rural rejuvenation, we have extracted hint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that can be promoted regionally across the country.

 Keywords:Common Prosperity,Rural Revitalization,collectivism,Villager autonomy

 目 录

 IV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1

 1.1.1 选题依据 ................................................................................................ 1

 1.1.2 研究意义 ................................................................................................ 2

 1.1.3 研究问题 ................................................................................................ 3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3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3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4

 1.2.3 文献研究综述 ........................................................................................ 5

 1.3

 理论依据 ............................................................................................................ 6

 1.3.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6

 1.3.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7

 1.3.3 乡村振兴理论 ........................................................................................ 8

 1.3.4 共同富裕理论 ........................................................................................ 9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0

 1.4.1 研究方法 .............................................................................................. 10

 1.4.2 技术路线 ............................................................................................... 11

 第二章 “共同富裕”助推战旗村乡村振兴的典型性 ................................................... 12

 2.1

 “共同富裕”助推战旗村乡村振兴的代表性 ................................................... 12

 2.1.1 组建战旗大队,奠定乡村振兴组织基础 .......................................... 13

 2.1.2 集合民兵力量,奠定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 13

 2.1.3 发展集体经济,奠定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 13

 2.2

  “共同富裕”助推战旗村乡村振兴的先进性 ................................................ 14

 2.2.1 强化党建引领,建强乡村振兴堡垒 .................................................. 14

 2.2.2 坚持改革推进,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 14

 2.2.3 注入科技动能,打造乡村振兴品牌 .................................................. 15

 2.3

  “共同富裕”助推战旗村乡村振兴的影响性 ................................................ 15

 2.3.1 全国示范,走在前列 .......................................................................... 15

 2.3.2 治理有效,乡风...

篇二: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

期,国家推动空间规划改革,要求编制实用型村庄规划。本文以战旗乡村振兴示范片村庄规划实践为例,指出特大城市周边村庄具有现状发展水平较高、承接城镇功能动力强、但距乡村振兴要求仍有差距的特征,其规划应注重突破空间资源要素瓶颈,实现多村连片统筹发展;以乡村振兴五个要求为战略引领,探索村庄转型发展路径;以“多规合一、规建衔接”为方向,形成既战略引领又面向实施的新型村庄规划成果。一、引言2004年至2019年,国家连续十六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农民、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十九大以来,更是在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前提下,首次提出了对于新时代对乡村地区发展具有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指引作用的“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乡村地区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确定了产业、生态、文化、人才和组织等方面的协同振兴发展要求,相较过去的发展要求更加全面与系统。2018年3月,国家组建自然资源部,全面构建空间规划体系,提出建立全国、省、市、县、乡镇“五级”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三类”的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体系。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要整合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解决多头规划的问题。2019年5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进一步对于村庄规划的工作原则、目标、主要内容等都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乡村地区需要以乡村振兴为战略方向,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探索落实战略的规划举措,以空间资源用途管控为主要手段,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村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发展。二、新时期特大城市周边乡村发展特征特大城市周边乡村建设基础条件良好,产业发展动力较强,有强化建设管理与生态保护必要,亟待通过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是进行先行先试探索的良好载体。本研究以成都市战旗五村连片区域为例,通过对《战旗乡村振兴示范片五村连片规划》编制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探讨新时期特大城市村庄规划的工作经验。战旗乡村振兴示范片包括了战旗村、横山村、金星村、火花村、西北村五个村全域,总面积14.6平方公里。片区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距成都市老城区约30公里,距郫都区城区约18公里,属于特大城市近郊村庄。战旗村2008年按照“三个集中”的思路建设农村新型社区,2015年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敲响四川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第一槌,2018年以来全面开启“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工作新阶段,取得了丰厚的发展成果。2019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村时肯定了战旗村的发展,称赞“战旗飘飘,名副其实”,要求“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并提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要求。具体来看,以战旗五村连片区域为代表的特大城市周边乡村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现状发展水平较高,具备进一步探索提升发展新路径的基础。战旗五村连片区域新村居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民生保障类建设已基本完成,能够较好保障村刘欣新时期特大城市周边村庄规划探索Xin shi qi te da cheng shi zhou bian cun zhuanggui hua tan suo以战旗乡村振兴示范片村庄规划为例84J IAN SHEYAN JIU规划设计84

 民日常生活需求,2007、2015年分别建成战旗和横山社区,新型社区均已经按照“1+24”的标准完成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实现给排水、电力、燃气的集中供给和处理,村民对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农地流转比例较高,约达到50%,具备规模化种植、景观化打造的优势。二是城镇功能不断向乡村外溢,有系统谋划乡村产业与功能体系的必要。战旗五村连片区域现在已经有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花田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40万人次;现在已有两家农、林科研院所,具备农林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三是与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与要求相比,仍存在多样的问题与不足。包括:土地整理过程中对农田半自然生境保护不佳,川西林盘等特色生态资源不断减少,如战旗村的林盘已经灭失;全域国土开发强度偏高,现状已达到22.8%,人均村庄建设用地远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用地使用效率亟待提升;产业发展还存在雕塑厂、建材厂等不符合区域产业功能发展要求的低端低效企业。战旗五村连片区域具备特大城市周边村庄的典型特征,结合成都市、郫都区对其提出的全国乡村振兴多村连片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该片区应当在新时期的乡村地区发展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探索通过村庄规划中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践行空间规划新要求的技术路线与实践经验。三、新时期村庄规划工作思路新时期的村庄规划既需要谋划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方向的发展路径,又要能够直接指导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规划紧扣乡村振兴政策要求,构建“五大振兴”策略+“空间落实”+“保障支撑”的规划技术路线。一是做好基础分析工作。在“规划背景分析”工作中,重点梳理国家、省、市对于规划工作的要求,以便在具体规划中,通过目标、指标、发展策略、实施行动计划等落实相关要求。在“发展现状”分析工作中,从资源本底条件判断、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问题与差距解析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在“上位规划解析”工作中,从上位总体层面规划、区域乡村发展规划、其他专项规划三个层面进行,以便落实于规划中。二是强化战略路径谋划。新时期的村庄发展需要转型提升,战略路径的谋划是关键。在“五大振兴策略规划”工作中,按照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方面分别提出未来五村连片区域的转型发展方向和路径。三是做实“空间规划方案”。把各方面发展战略提出的空间优化、产业布局、设施提升等方面的要求落实于空间中,实现用地布局规划、国土规划、产业规划、形态规划的多规合一,成为统筹社会经济发展、村镇建设、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一体化规划。四、新时期村庄规划工作内容对于新时期的村庄规划,目前尚无规范、标准、导则可以参考。项目组在工作中为保障工作基础扎实,开展详实调研工作,对规划区发放了1000余份问卷,分两次对每个林盘、每个产业化项目、每条干渠以上河流渠系进行了实地摸查,与每个村委会进行了座谈,与镇政府、区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交流,并得到了省农委、市级相关部门规划设计85

 的指导,最终形成了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村庄规划成果。总体来看,规划较传统的村庄规划有较多创新探索,包括探索多村连片的统筹规划、探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探索“多规合一、规建衔接”的实施型村庄规划成果体例等。1.突破空间资源要素瓶颈,实现多村连片统筹发展 传统村庄规划是按照单个村庄的行政区划范围或者是对单个集中居住社区进行编制的。但在新时期,特大城市周边单个村庄空间资源极为有限,以单个村庄的行政区划范围编制村规划存在难以避免的弊端。一是难以整合特色资源。战旗村受到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基本农田保护及其他限制性要素约束,单个村庄内的资源腾挪空间有限,难以实现布局的统筹优化,而其他四个村庄项目动力不足。二是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功能体系,无论规模化景观化农业还是农业游憩景区的打造均需要较大的空间规模,而形成多个功能点位联动的功能体系也难以在一村内实现。三是不利于设施共享共建,以战旗村为例,大城市乡村的居住与就业关系是居住于村内的人口一半村内工作、一半在镇区或城区工作。若按照居住人口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会有较大的闲置资源问题。因此,应以多村为单元,根据实际服务需求的人口配置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效能,减小社会投入开销,提高服务品质。规划打破村组行政空间界限,结合现状作物、资源、空间距离等要素特征统筹谋划五村的发展建设,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建设:生态格局上的统筹划定与保护,包括统一划定林地、水源、道路防护等管控范围线,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统一构建;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包括道路对接、绿道和游线的整体化布局、旅游服务等特色配套的统筹配置、市政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的共享建设等;产业项目的一体谋划与功能联动,包括作物景观上统一打造、主题功能上的统筹谋划与布局;居住空间的统筹安排,在充分考虑村民作业半径的前提下,在五村范围内对村民安置进行统筹安排,进行功能置换;机制的协同建设,按照多村连片,形成五个村制度化的议事与协调机制。2.以五大振兴为规划引领,探索村庄转型发展路径按照产业、生态、人才、文化和组织五大振兴方面,规划在深入分析片区本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乡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转型发展路径。(1)整田护林织水成网,全面提升环境品质,实现生态振兴。首先需要保护水林田自然生态基底,整体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要求;其次,应对其余范围内开展评估,针对问题进行生态修复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2)强化功能植入,构建“农业+”的产业生态圈发展体系,实现产业振兴。首先基于农业规模化种植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景观上整小成大,实现乡村大地景观再造;其次,以现代农业为延伸,结合区域特色资源,形成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产业延伸;最后,为抓好农业农村改革,推动村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明确了相关的政策制度建设要求。

 (3)传承发扬文化,树立现代精神风貌,实现文化振兴。乡村的文化既在于传承,也在于发扬和创新。规划在系统梳理五村连片区域蕴含的传统天府农耕文化、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化以及民间艺术创新文化基础上,提出培育多元文化交流与传播职能,成为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节点,构建了文化考察路线,规划乡村振兴学院,并谋划多样化的文化展示、传播载体。(4)汇聚多元人才,保障人才活动空间,实现人才振兴。结合区域城镇化规律,在合理预测规划区的规划人口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居民进城及集中安置意愿调查,提出人口迁移的引导措施和手段;其次,按照“农业+”产业体系,实施“绿领兴乡、能人回乡、市民下乡”的人才振兴策略,并规划了为农业科技领衔人、新型职业农民、工艺大师等人才服务的空间载体,包括乡村振兴讲习所、人才公寓、科研办公林盘等;最后,聚焦人才吸引与培育,提出了构建“战旗需求” 专业人才资源匹配平台, 建立良好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形成一系列人才振兴的配套政策。(5)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组织振兴。成立战旗乡村振兴专业合作社,建立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业产业组织长效发展机制。3.以“多规合一、规建衔接”为方向,形成既战略引86J IAN SHEYAN JIU规划设计86

 领又面向实施的新型村庄规划成果体例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村庄规划要成为实用型规划,应能兼顾指引发展和建设。战旗乡村振兴示范片村庄规划探索形成集多规合一的用地布局(见图1)和空间营造的建设方案(见图2)于一体的空间规划。首先,规划将五大振兴发展战略提出的空间优化、产业布局、设施提升等方面的要求落实于空间中,实现用地布局规划、国土规划、产业规划、形态规划的多规合一,形成兼顾保护与发展、统筹水林田湖村全要素用途管制的“一张图”。规划内容既涵盖过去城乡规划中村庄规划的建设用地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置等内容,也包括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关于农用地布局、基本农田保护、开发建设管控等内容。其次,规划在厘清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空间资源的风貌和形态特色,开展了设计工作。既包括对于大田农业景观和重要开敞空间节点的景观设计,也包括对于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修缮提升林盘的建筑组合、风貌、形态的城市设计内容。最终,形成了从战略、规划到实施一竿子到底的“一张蓝图”。图1 多规合一用地布局规划图图2 详细设计图总体而言,在战旗五村连片区域村庄规划工作中,对于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技术方法做了系统性地转变(见图3)。与传统村庄规划相比,主要体现为“提升五方面目标的认识,转变十个规划做法”的乡村振兴规划认知与工作方法体系。图3 村庄规划工作认识与做法转变五、结语在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以编制实用型规划为导向的特大城市周边村庄规划应注重突破空间资源要素瓶颈,实现多村连片统筹发展;以乡村振兴五个要求为战略引领,探索村庄转型发展路径;以“多规合一、规建衔接”为方向,形成既战略引领又面向实施的新型村庄规划成果。新时期,国家、省、市都在不断探索空间规划改革,空间规划的传导体系、村庄规划的理念与技术方法都在逐渐完善。面对愈发明晰与全面的工作要求,特大城市村庄规划仍需不断探索。(作者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87

篇三: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

  ︱才智︱ 2021.03 上︱党建理论Ability And Wisdom党建引领土地改革

 助推乡村振兴——以四川省郫都区战旗村为例赵祎甜摘要:四川省郫都区战旗村按照党中央对振兴乡村提出的二十字总要求,以党建引领土改,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设置,将党建嵌入村庄发展各项工作,促进党群关系、创新基层党员管理方式、提升基层党员服务能力助推战旗村乡村振兴。关键词:乡村振兴;党建土改;战旗村作者简介:赵祎甜(1994—),女,河南禹州人,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党史,工作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定,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领导核心,乡村振兴和土地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强地方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未来发展的基础,土地类型的多样性和权力集群的分布所衍生出的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使得土地制度改革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集体行动,这样才能从整体的视角有效地促进土地改革。这就需要沟通对话,理清思路,制定规则,打消群众的疑虑和不信任的心态,引导利益,团结人民,进而调和全体人民的需要,将当下需要与未来潜力的考量结合起来。实现这一目标最可靠的组织保障,就是基层党组织。一、战旗村土改探路的成效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战旗村构建了以基层党建为保障、集体经济为基础、土地制度改革为抓手、村级治理体制为支撑、三自精神为灵魂的这一改革战略。2015年,战旗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成功实现了 13 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并利用所得收益,建造极具特色的“第五季香境”旅游商业街区等,不仅“盘活”了村集体资产,带动产业升级发展,而且通过土地净利润分配,百姓收入由单一的传统农业种植收入变得更加多样化。在土地改革试点取得成功后,战旗村党支部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创新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方式,走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以及乡村旅游结合振兴路子,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合力。战旗村从一个川西普通的小村发展成为中央最高领导人关注的“明星村”,从建村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前列。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党组织在管理上具有突出的能力,能够强有力地带领村民走上适宜的发展道路。二、“党建引领土改”振兴乡村的实践经验(一)党建引领土地制度改革促进郫都区生态宜居土地是村集体和农民最大的资源,不能仅仅把土地作为生产工具,还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借土改的东风为村民营造更为宜居的现代化便捷舒适的乡村生活。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在党组织带领下,该区以绿色健康的环保理念实施了多项措施,如积极开展“厕所革命”以及实现生活垃圾的集中无害化处理等等 ; 大力治水,以综合措施促进该地成为历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宝地,推动农区变景区、景区变公园;积极以多种渠道宣传环保低碳的绿色生活和出行方式,引导村民主动将绿色环保刻入脑海等,曾先后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和“成都最美田园村庄”。严格保护生态空间,促进规划转型。郫都区科学划定发展新空间格局,通过对相关生态保护区和生活区域的科学划定,全面推进“优生态、美环境”行动,例如,响应美丽中国建设号召,以自然、环保、效益为指导方针的关键词,推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建设并行,以

 ︱才智︱ 2021.03 上︱ 25

  党建理论Ability And Wisdom双管齐下的方式兼顾持续与发展。优化乡村建设管理,促进乡村转型。以村民的需求为自己的需求,以百姓的追求为组织的目标,完善公建配套、改善乡村生态、打造美丽田园、创新乡村治理,努力构建绿色化生态新区。建设“三新”现代乡村,打造“三融”生态乡村,塑造“三最”田园形态。仔细考察该村的自然特色和民俗风情,积极创造适宜本村发展的经济态势,以此来支持新农村建设,以田园综合体概念打造受游客欢迎、受村民认可的小镇式文化名村。(二)党建引领土地制度改革促进战旗村治理有效加强民主自治,提高村民参与度。战旗村党支部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 ,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将农村基层治理机制进行创新,提高民主管理水平。例如:健全重置民主管理机构进行。创立“四维模式”,从多角度推行村组织的机构改革和服务改革,以崭新的服务性质突出的基层治理模式,也就是法治与党政保障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治理方式把握改革发展方向。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战旗村将自治法治德治相融互动推进基层治理。战旗村党支部从村民、组织、服务者多维度出发,充分发挥村民在自治中的自治作用。通过服务权力监管措施的改革、制定与推行,该区域的执法部门和法务部门与基层组织一起,以自身的完善的法治服务推进了基层的法治建设。通过三治结合推进治理有效和土地改革的发展。(三)党建引领土地制度改革促进战旗村生活富裕土地在任何时代都是农民的立身之本,因此需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盘活土地资源,将农民和村集体的土地资源变成有效资产,形成保护农民的核心利益和安身立命的核心财产。增加农民现金分红,增厚农民所得股金。农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土地收益后,除去成本所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民个人和集体之间分配,农民获得相应的土地财产性收益;村集体所获的土地增值收益归入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进而追加增厚了农民的股金。例如,建立合作社,利用政策优势和改革成果,用资金支持的方式,引导村民加入土地资源承包活动,让村民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和实际利益,让资源和资金汇聚到村民致富的大局之中。完善社会保障。通过土地改革,战旗村获得了巨额收益,之后在扣除了部分必要性的相关费用之后,再依据相关比例进行再分配。其中,包含了部分用于全村居民缴纳社保的公益保障金和相关保险,至此,城市、乡村公平性改革措施已经惠及全体村民,使其收获幸福感和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四)党建引领土地制度改革促进战旗村产业兴旺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点,也是组织制定政策的着力点。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为乡村经济汇聚人才,为村民切实地谋取福利,进而促进乡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特色产业、新业态结合发展。该村以创新创业的精神指导经济振兴。结合当地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特色,培育、传承、发扬民间传统技艺,发展乡村旅游业和与乡村旅游业结合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了当地农业产业附加值。例如,通过该村的特色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打造了一条龙式的旅游产业和旅游服务。当地产业发展迅猛,战旗村党支部进一步引导外出村民返乡创业就业,引导基层扶持创业活动,依托农民夜校等载体,逐渐走上创业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潮流。(五)党建引领土地制度改革促进战旗村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和软实力。党中央多次强调必须要加强农村乡风文明的建设,土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土地资源的盘活以及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打造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重要措施。土地改革奠定经济基础,完善设施,丰富娱乐生活。村组织用来实施建设的大笔资金来源于土地改革,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用这笔资金,完善了基础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并优化了村社区的各项服务。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享受到了以往没有的便捷服务和设施,日常生活中的业务办理也随着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而方便起来;筹资 80 余万元改建成了占地 20 余亩的集电子阅览室、排练厅等一体化的村级文化阵地——文化大院;组建文体队,定期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益共同体,提高村民的凝聚力。郫都区在进行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建立了各种基层治理机制以及社会组织,强化党建工作,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郫都区村民凝聚力,形成了乡村共同体。例如,战旗村创新村级民主治理方式,严格规范服务规则,合理制定资金使用的用途及未来效能,用以保障村民自主。三、战旗村“党建引领土改”振兴乡村的实践启示战旗村“党建引领土改”助推乡村振兴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对于其他具有类似资源的村庄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也可提供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26

  ︱才智︱ 2021.03 上︱党建理论Ability And Wisdom战旗村的基本经验表明:顺应时代发展,将求新求变的精神融入到组织建设之中,进而巩固基层组织的办事能力,将党建嵌入村庄发展各项工作,促进党群关系、将党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摆在基层建设的优先地位。一是将党建嵌入村庄发展各项工作。将党组织的存在深入到村民和企业,合作社、资产管理公司、村企等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外来的龙头企业心中,从而将党建工作嵌入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延伸到村民生产生活及各类经济组织的运营发展第一线。坚持党引领的原则,积极以政策富民、以改革振兴,主动担当人民群众的坚强后盾,成为公众信赖的担当者和奋斗者,坚持以产业为中心的思想,使村民形成依靠组织、信任组织、团结协作、携手共赢的良好心态和社会风气。二是抓好党组织建设,构筑基层党建的“桥头堡”。深入分析基层党组织在村庄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按照村社单位资源优势及村集体的共同需求,健全信息共享集成机制,做到全村、全民、全产业互通互利,以崭新的手段和工具推进党建工作和村庄发展各项工作的有机衔接。三是搭建党建平台,丰富党建形式,促进党群关系,让群众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具有主人翁意识,进而得到获得感和成就感。战旗村按照“双强六好”的要求,开展“五星支部”的创建,丰富党建形式,对组织内部人员对事业的根本认识要时刻关注,并积极开展培训强化服务意识,鼓励相关服务人员创造技术交流与互相学习的能力和机会,提高改革过程中工作人员和基层代表的职业水平,以优良的服务赢得基层百姓和企业负责人的心,深化组织与民众的紧密联系,增强党员和群众认同感,在相关改革中凸显组织的政策能力和技术优势,促进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地位与口碑的稳定。第四,抓好党员教育,疏通基层发展的“源头水”。通过多种教育培训手段开展教育,在相关节点加入重温誓词的活动和仪式,提高基层组织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从内心深处认同自身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五是提升村干部组织动员能力。无论是土地制度改革,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涉及到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分配,涉及到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涉及到村民群众的当前生产生活和长期利益,因此能否获得村民的支持,决定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开展。此外,土地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关于“三农”的重大决策,其成效如何关乎村干部在当地的声誉和权威以及政治前景,这倒逼村两委干部和基层党员转变工作方式,加强组织动员能力。例如,为了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宅改腾退,以及修建集中居住社区,包括战旗村在内的各试点村在镇领导的带领下成立了由村干部、各社社长及党员的工作组,对村民进行多次动员,并且针对具体问题入户听取村民意见,积极做通思想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村干部逐渐转变了工作作风,从原来按照自己对于农民需求的理解安排提供公共服务的做法,转变成由村民主动提意见提需求,村委会根据这些意见和需求进行调查,如果确定属于普遍性的意见和需求,则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户代表大会议决方案的细节。总之,战旗村土改发展之路之所以能够持续稳健发展,能够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关键在于各个发展时期都有一批励精图治,真抓实干的党员干部,他们不仅有情怀、懂经营、善管理,并且坚持如一的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体现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力量。参考文献[1]陈晓宏. “党建引领文创”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探索——以福建省屏南县龙潭村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福建行政学院) 学报 ,2020(06):63-70.[2]肖江 .乡村振兴理论指导与实践的四川启示——评《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四川实践》[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1):182+198.[3] 河南省光山县:牢记深情嘱托党建引领发展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幸福画卷 [J].党建 ,2020(10):18-20.[4] 侯 亚 景 . 战 旗 飘 飘 促 振 兴 党 建引 领 结 硕果——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乡村振兴调研 [J]. 红旗文稿 ,2019(15):17-18.

篇四: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

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社会科学

 2019 年 2 月

 47 乡村产业化推动乡村振兴须注意的问题 —— 以战旗村为例

 张 伟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酝酿已久为振兴“三农”而采取的必要之举,而乡村产业化是基于我国国情和农村社会实际而做出的积极探索。目前不少农村地区将乡村产业化作为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本文以战旗村为例,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分析运用乡村产业化方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注意的问题,使乡村产业化方式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产业化;乡村振兴;关系;战旗村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乡村产业化是党和政府依据现阶段我国的乡村的整体情况而提出的发展思路。因此,不少农村地区将乡村产业化作为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战旗村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仅以战旗村为例,既从乡村产业化与乡村振兴的内涵本身出发,又立足于实践,去认识探讨运用乡村产业化方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注意的问题,使乡村产业化方式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

 1 乡村产业化与乡村振兴的 内涵认识

 关于“乡村产业化”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是对“农村产业化”作了一些解释。农业产业化是将市场作为发展的导向,中心任务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村生产效益,支点为科技创新,纽带为当地龙头企业或者农业专业合作社,利用市场的价格机制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最终实现农业的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而要想进行农业产业化,最根本思路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对农业进行现代化生产和经营,最终为了实现我国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农业的目标。要是我们单从上述描述来看,战旗村的发展思路显然已经超越了这一规定。据调查,战旗村在 2018 年春已经建成集特色购物、餐饮娱乐、酒店住宿、文化体验、创意体验为一体的完整特色商业发展链。下一步进行自主经营方式开发,建设集生产、经营、体验、旅游、娱乐为一体“乡村十八坊”传统工艺作坊街区,丰富景区内涵,展示乡村味道。以川菜“非遗”原点坐标和非遗博物馆、蜀酱历史馆建设为引领,打造川内首个以“味”为核心的主体体验园,形成复合型、创新型的农村产业综合体,并开始计划开展社区旅游产业。从战旗村的发展规划来看,战旗村的发展已经不再单纯地推行农业的现代化,而是在以农业为基础开始发展二、三产业,尤其是商业和旅游业,最终形成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农村产业综合体,实现农村产业的协同性发展。那么战旗村的实践经验来看,可以给“乡村产业化”或者说是“农村产业化”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即在利用现代企业与市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产和经营,同时因地制宜,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积极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村产业综合体。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7 年 10 月 18 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在 2017 年 12 月 29 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国家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乡村振兴20 字方针,将其作为振兴的总要求,为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基本内涵。随着各地方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开展,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入了新的内容。正如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的彭玮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可以从六个角度去把握:第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地位确立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第二,要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确立为乡村振兴的新要求。第三,乡村振兴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第四,要将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作为新方法。第五,要将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作为振兴的新动能。最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要靠基层工作人员具体去落实,因此还必须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彭玮所提出的六个新内涵实际上是对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的特点上升到理论上的高度,是对最初提出的 20 字方针的拓展和升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举措、动能、保障等提出了恰如其分的见解,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上的充实。

 乡村产业化和乡村振兴的内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闭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二者必然会呈现出新的特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二者都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是如何使乡村发展得更好。乡村产业化的着力点是经济层面,乡村振兴战略则是站在发展的全局。基于二者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动态中认识把握乡村产业化推动乡村振兴需要注意的问题。

 2 乡村产业化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注意的问题

 2.1 乡村产业化是乡村振兴的可行性之路

 战旗村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是按照乡村产业化的基本框架展开的。在国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以前,战旗村已经在进行乡村产业化的探索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以后,战旗村继续沿着乡村产业化的道路进一步推进,在 2018 年相继建成集购物、餐饮、娱乐、酒店、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商业综合体、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作坊“乡村十八坊” 。这些发展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战旗村的发展吸引了不少地方村干部到战旗村学习取经,战旗村为此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学校,战旗村的乡村产业化发展模式极有可能作为试点在不少地方农村推行。

 单从战旗村这些年经过不懈追求取得的成绩来看,乡村产业化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实际上并不代表这种发展思路可以完全适用于有些地方乡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农村的情况东西南北中都各有各的特点,即使我们只站在资源禀赋这个角度分析问题,农村与农村之间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都存在差距。战旗村所享受的资源是许多乡村难以比拟的,尤其是一些偏远城镇的乡村。战旗村坐落于成都平原地区,加之郫都区在整个大成都发展中被定位为农业开发区,农业发展优势十分明显。战旗村具体位置为郫都区唐昌街道西部,这里毗邻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和成都市区的直线距离不足 40 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战旗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目前成都已跃升为新一线城市,居民消费水平高,高校、科研机构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多,这就为战旗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另外,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西部农村与东部、中部农村存在差异,中心城市周围的农村与偏远城镇的农村存在差异等。战旗村在 2015 年就被确立为四川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点,开始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前农村建设便取得极大的发展,已经与周围乡村拉开差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后,战旗村便可凭借着之前奠定的基础和有利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化的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模板、典例。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的乡村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资源条件的限制以及农村空心化现象、“能人外迁和弱者沉淀”的影响,这些乡村想要进行乡村产业化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对于这些地区的乡村,要想实现自身的振兴,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照搬他地经验。

 2.2 乡村产业化不能脱离乡村振兴的制约

 社科论坛

 48

 2019 年 2 月 乡村产业化的目标追求要始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追求保持高度一致,乡村产业化的发展不能脱离乡村振兴 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制约,不能让乡村产业化的发展轨迹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设想背道而驰。

 2.2.1 乡村产业化的发展要以农业兴旺为主导 乡村产业化的发展是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为主导,产业化发展必须坚持农业兴旺为主导。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求乡村产业化必须坚持以农业兴旺为主导不单单是农村经济的问题,也是国民经济的问题,长远看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战旗村在进行农村集体建设经营时要求进行改革发展时体现出底线思维的思想,具体说就是坚守住不能改变土地公有制性质、不能突破耕地红线、不能使粮食生产能力减弱、不能让农民利益受损这四条基本底线。战旗村确立的最终愿景是构建地方特色农村产业综合体,在构建时也强调必须遵循这四条底线。

 市场经济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变迁的原动力,但是整体上看农村市场经济的三大要素(市场主体、市场体系、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仍然是不够完善的,表现为农村市场主体(主要是指农户、个体户)的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低,农村市场体系(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政府宏观调控须更加切实有效。农村产业化需要利用市场经济的原则,但是不得不考虑农村市场经济的基本现状。产业化发展需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同时也需要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既要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同时也要避免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战旗村在进行乡村产业化时该村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市场经济三大要素。第一,战旗村集体股东、公司制的形式有效提高了单个农户、个体户等市场主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该村注册成立郫县唐昌镇战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 2011 年锁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1704 人为股东,注册资金 1704 万,每人 1 万元,占股0.05868%,以村议事会成员 35 人作为公司发起人,其他成员的股份由公司董事长代表,村民代表大会授权该公司对村集体资产和资源进行统一经营管理。乡村产业化的发展要以生态发展为理念。第二,战旗村农产品市场渠道多元化,旅游市场、商业发展领域富有潜力,要素市场相对具有活力。该村不仅具备传统的线下农产品市场以外,通过引进“京东云创新空间”,采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了线上市场。加之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其地方乡村特色旅游和特色商业正在兴起。第三,战旗村农村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到位。战旗村从确立为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改革试点以后,一直受到从省政府到唐昌镇的政策支持与鼓励。战旗村只是一个典型,并不能代表所有农村,战旗村所具备的乡村市场经济要素对于许多乡村是无法具备的。对于这些乡村不能过早、过度的进行乡村产业化,切不可通过行政手段或是鼓励下乡资本主观造成农业的消亡,在推进乡村产业化的同时,务必要给农业留以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2.2 乡村产业化的发展须构建生态宜居的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8 年 2 月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和乡村产业的振兴,也应是乡村生态文明的振兴。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探寻符合乡村实际的路径,务必根据各地的优势与特色,积极寻找问题的关键或者突破口,以点带面并把握好工作节奏、稳步推进。”文件精神已经明确地说明乡村振兴既要重视产业发展,也要重视生态保护,这条是乡村产业化发展不可逾越的生态底线。乡村产业化的发展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绿水青山论”,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落实生态发展理念,为村民构建生态宜居的环境,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论,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多多的留下一些“乡愁”。战旗村在进行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时,便积极地落实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理念。大力治理面源污染,关闭5 家污染企业,搬迁规模养殖场 4 户,实施土壤有机转化和高标准农田整治 1000 亩,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等等。与此同时,妈妈农庄生态田园村、近三百亩薰衣草基地相继建成,全球民宿预订品牌“途家”签约入驻战旗村特色美食街区。当前,战旗村的乡村产业化已经形成了一条以绿色生态农业为核心,观光、住宿、娱乐、旅游等为特色的发展道路,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构建了生态宜居的环境,实现了乡村建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2.3 乡村产业化的发展要致力于乡风文明的提升与维护 乡村产业化的手段和发展成果应该有利于提升与维护乡风文明,而不是破坏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中的“乡风文明”建设的目的是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不仅包括乡村物质文化的振兴,更包括乡村精神文化的振兴。中央 1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乡村产业化发展需要借助市场和资本的力量,资本具有逐利性,往往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要防止商品化思维和现代化生活方式和现代化生活方式对农村生活方式和乡风、民风的过度破坏。

 战旗村在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就注重乡村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形式多样的致力于乡风文明建设。该村建设集生产、经营、体验、旅游、娱乐为一体“乡村十八坊”传统工艺作坊街区和以川菜“非遗”原点坐标和非遗博物馆、蜀酱历史馆建设为引领,打造川内首个以“味”为核心的主体体验园,通过商业模式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村在利用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打造泛战旗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和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分配”的原则,一部分用于公共积累满足再生产,一部分用于组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例如开办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的农民夜校,开展以党员牵头的院落自治管理,建立老有所养、幼有所学战旗养老中心与幼儿园等。这些措施切实反映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思维。

 2.2.4 乡村产业化的发展应充分保证农民的收益与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农民的振兴,尤其是要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尽...

篇五: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

VIRONMENT&ECOLOGY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工作。尤其新世纪以来,连续 18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新年度一号文件均聚焦于“三农”。2015 年 11 月 29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发布,要求确保到 2020 年农村人口实现脱贫。由此,脱贫攻坚成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 2020 年 12 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经过 8 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 1 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至此,中国农村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在农村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党中央为农村工作确立了新的战略目标,即乡村振兴。实际上,在脱贫攻坚工作的后期,乡村振兴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在 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这一战略;2018 年 3月李克强在 《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 9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为具体计划。2020 年 12 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战略由此上升到“三农”工作的核心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农业从业人口多众多,因此“三农”工作始终是国家工作的重要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播共治与村民政治参与1 )—— — 以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为例田烨摘要 我国提出乡村振兴的农村发展战略, 而乡村振兴依赖于良好的乡村基层治理。

 在提高乡村基层治理水平中, 媒介可以发挥何种作用? 本文通过对成都郫都区战旗村的观察和对村民的访谈, 描绘出媒介参与基层治理的现状, 尤其认为在乡村基层媒介存在 “结构性匮乏” 的问题, 即在媒介和信息高度过剩的 “媒介化社会” 里, 基层却面临主流性、 主体性、 主动性媒介缺乏的状况, 制约了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可能性。

 文章提出了改变这种情况的建议。关键词 结构性匮乏; 战旗村; 乡村振兴; 传播共治; 村民政治参与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作者 田烨,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陕西西安 710049 ; 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陕西西安 710068传播与社会《新闻界》 ISSN1007-2438 2021年第 9 期1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风险社会’视域下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公信力提升研究“( 2019n015 )。58DOI: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1.09.002

 我国的媒体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媒体,它们承担着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进行舆论引导的职责。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媒体在基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是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在乡村治理中,村民作为主体之一,他们的参与对治理绩效有重要意义,那么进一步地,乡村传播是如何影响村民的政治参与,进而影响到乡村治理绩效的呢?二、文献回顾在现代政治学中,治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与“统治”和“管理”等概念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强调的重点显著不同。在“统治”或“管理”概念下,更多地包含了强制力量的成分,但是治理一般不涉及强制力量,而是强调协同的机制。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给出的定义即是:“私人和公共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法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们和机构同意的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各种非正式制度安排。” [1] 比较明显地,治理更强调后者即非正式制度安排,也就是非强制力量,各参与方在目标协同下合作共治。治理理论的重要创立者罗西瑙就认为,治理是“由共同的目标所支持” [2]的。尽管有研究者指出,我国早在 《荀子·君道》中已经出现“治理”一词,不过其意义仍然是“统治、管理” [3] ,随着西方治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治理概念才进入到国内。俞可平指出,全球化的一个结果是治理概念的推广,即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从统治走向治理,从善政走向善治,从政府的统治走向没有政府的治理,从民族国家的统治走向全球治理。

 [4]在治理理念下,媒介被作为治理的工具被提出,即所谓媒介治理。媒介治理不能被理解为“对媒介”的“治理”,而是“运用媒介”对政治和社会等进行“治理”,促使后者实现“善治”的目标。媒介治理这一概念最先由肖恩和吉拉德提出,肖恩认为“媒介的善治存在于三个层面:媒介对于公民社会的自我治理和完善;媒介对于国家权力机关 (政府)

 的监督与共治;媒介对于超国家机构或组织的跨文化治理”[5] 。德弗勒强调了传播的社会治理功能,即传播行为是“一个表达团体规范的手段,通过这个手段使社会控制、分配各种角色、实现对各种努力的协调,表明对未来的期望,使整个社会进程持续下去……要是没有这种产生影响的交流,人类社会就会崩溃” [6] 。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大众媒介从诞生开始就参与了社会治理。不过,依靠舆论影响仅仅是媒介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之一。媒介参与社会治理更有力的途径,是直接影响社会的政治与权力结构。比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推特治国”,就是直接运用媒介进行政治活动的典型。媒介实现这些目标依靠的不是强制力量,事实上它也没有强制力量,而是依靠媒体自身的影响力使共识得以形成,因此,媒介治理也被称为“传播的共治”(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Pattern),这一提法似乎更能体现传播治理的本质,也与治理的概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互联网的兴起使传播共治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互联网的传播赋权不但使公民意识增强,也使公民运用媒介的机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大量公民记者和自媒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格局。这些因素使得原来僵化的“统治”或“管理”手段难以适应,容纳包括媒介在内力量参与的“共治”模式成为更有效率的途径。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我国乡村振兴的规划不断完善。2021 年 4 月 29 日,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乡村振兴包括“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任务,其中第 31 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完善乡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和服务运行机制,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性文化体育、节日民俗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视听网络和书籍报刊,拓展乡村文化服务渠道,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这里提出了媒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媒体天然地具有主流舆论引导职责,因此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并未提及,而是强调了“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由于我国最基层的媒体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因此参传播与社会59

 ENVIRONMENT&ECOLOGY与乡村治理最直接的媒体也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在 2018 年 8 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建设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以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其中的“服务群众”并非仅仅指向群众提供新闻或信息方面的服务,而更是指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强调的是融媒体中心参与基层治理的职责。2018 年 9 月,中宣部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召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把准功能定位,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努力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2019 年 1 月,中宣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要求将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开展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等业务的融合媒体平台”,明确地赋予其基层治理的职责。因此,一般认为,与中央或省市级媒体比较,“县级融媒体中心不单是地方性媒体或媒介机构,也不仅仅是各级政策的在地传播者,它应被视作为在国家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参与者” [7] 。因此,本文将考察村民运用包括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内的各类媒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作者利用假期两次到成都市战旗村进行观察和访谈,了解村民运用媒介参与基层治理的情况,主要是了解村民通过媒介获得本村乡村振兴工作方面的情况,以及如何通过媒介影响本村乡村振兴工作决策。战旗村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距离成都市区 40 公里。战旗村原名集凤大队,在 1965 年兴修水利、改土改田中成为一片战斗的旗帜,改名为战旗大队,1986 年改为战旗村。2020 年 6 月,战旗村与邻近的金星村合并成立新的战旗村,面积 5.36 平方公里,下辖 16 个村民小组,有 1445户 4493 人。2020 年,村集体资产 8120 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653 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2万元。2018 年 2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村,高度肯定了该村的工作,指出“战旗飘飘,名副其实”,并希望战旗村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2020 年 4 月,战旗村获得四川省2019 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荣誉称号。因此,在这样一个工作比较先进 (基层治理比较规范),乡村振兴工作也比较先进的村庄观察媒介运用对基层治理影响和乡村振兴影响是有典型性的。在观察中,作者主要了解战旗村的媒介种类、分布情况等。在访谈中,笔者主要了解村民如何参与基层治理,如何运用媒介实现治理目标,经常运用哪种媒介等。访谈对象的获取方式采用目标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即根据该村人员组成情况,抽样对象分为一般村民、大学生、企业家、务工人员等 4 个类别。一般村民指拥有村民身份,在村里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员;大学生指拥有村民身份而在外地上大学的人员 (笔者运用假期进行访谈,因此部分大学生已经返回家乡);企业家指在该村从事企业管理等经营工作的村民;务工人员指具有村民身份而在外地从事工作的人员。其中务工人员是选择短暂回村里的村民进行访谈。访谈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进入该村访谈了 10 人,第二次进村补充访谈了 5 人,年龄均为 18 岁以上。(表 1)

 访谈均为开放式,即不设置固定的问题,但是围绕如何运用媒体获得本村乡村振兴信息和参与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四、研究发现战旗村同中国的众多都市城郊一样,已经被现代传播的网络所覆盖。在机构媒体中,从中央编号 C1 C2 C3 C4 C5 C6 C7 C8 C9 C10 C11 C12 C13 C14 C15年龄 38 42 18 66 23 29 22 35 61 56 49 32 49 56 52性别 女 女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女 男 女 女 男 男 女类别 村民 村民 村民 村民 村民 村民 大学生 村民 村民 村民 村民 务工人员 务工人员 企业家 村民户籍 本村 本村 本村 本村 本村 本村 本村 本村 本村 本村 本村 非本村 非本村 非本村 本村表 1 访谈对象列表传播与社会《新闻界》 ISSN1007-2438 2021年第 9 期60

 媒体道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影响力均在发挥作用。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及,受访者全部使用智能手机,并全部能够运用它来上网和购物支付等。除了村民所使用的手机媒体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两类媒体。第一类是户外媒体,进入村口后,左右两个停车场周围有国家电网等公司的广告牌,村中心广场和公路边上则是对战旗村进行介绍的展示牌;第二类是村中心广场上一个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反复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村时在广场上讲话的场景。这些公共媒介叙述着战旗村的光荣历史和成绩,也为该村的基层治理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基调。(一)

 议题类别与共识形成村民如何了解乡村振兴的信息,又是如何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整体上年龄较大的村民会提到电视、广播和手机媒体,而年轻的村民基本上只提到手机媒体,这反映出乡村媒介消费习惯的一个侧面。尽管新媒体和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年龄较大的村民还保留着看电视和听广播的习惯,比如一位村民告诉道:“我喜欢听收音机,我每天早上 6 点半左右开始,沿着门前的公路散步时就听收音机,里面有时候有乡村振兴的新闻。”(C4)

 更多的年长的村民则从电视中知道乡村振兴,这表明电视依然是农村较为主流的大众媒体。同时,不少村民从战旗村党建馆、精彩战旗馆和广场展板上获得了乡村振兴的信息,这些展馆和展板不但供外来的游客阅看,也给村民提供了信息渠道。战旗村中心广场既是全村的政务活动中心,也是村民的休闲中心,还是媒介和信息的汇聚中心。村里主要的展馆围绕着广场,众多的展板也围绕着广场,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新闻,使广场成为最富有现代媒介气息的场所。而这些媒介信息中,最主要的议题是乡村振兴,其次是战旗村史、发展成就、产业规划等议题。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村民对乡村振兴可谓熟稔在心。值得提出的是,村中心广场上的电子显示屏对乡村振兴新闻的普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提到这一点,这可能与显示屏长期以来持续不断地滚动播放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战旗村的新闻有关。一位村民说道:乡村振兴? 我当然是最先从广场电视上知道的。

 我因为工作, 每天平均要路过广场不下 5 次吧, 大多数时候电视上都在播放总书记视察我们战旗村的新闻。

 里面总书记说的内容, 好些我都能背下来了。

 我就是从这里知道的。

 其它的? 也有, 比如手机新闻里也有, 但是哪里有这个天天重复的让人记得住呢。

 (C6)媒体的功能之一在于推动社会共识的形成,而社会共识正是参与式治理的精髓所在。在战旗村,媒介的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共识的形成,受访者对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表现出一致性的赞同。但是,这种媒介“制造”的共识还必须考虑到其他的因素在背后的...

篇六: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

1 页 共 3 页 四川日报/2019 年/2 月/14 日/第 006 版 理论创新·关注

 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土地制度改革经验与启示

 省委政研室调研组

 调查研究

  2018 年 2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考察时强调,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破解当前农村发展难题的关键环节,在深化农村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战旗村从参与国家部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到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准确把握住了中央政策要求,结合实际,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改革之路。

  坚守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得出去也拿得回来”,为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储备了集体资产,改革的取向始终瞄准集体经济壮大与农户增收

  农村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它的基础是土地归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完善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体制机制的重要切入点。国家 2015 年 3 月部署试点时,对就地入市的土地,明确要求是依法取得、符合规划的工矿仓储、商服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像成都市这样的大城市郊区,许多具备如此条件的土地,早就被一些业主长期占用,产权关系错综复杂,村集体经济组织事实上已难以将其收回。

  2015 年 9 月,战旗村拿出一宗面积为 13.447 亩的土地,在全川敲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拍卖的第一槌。该宗土地大部分是原属村集体所办复合肥厂、预制厂的用地,这些村办集体企业历经改制,被承包出去,但土地等集体资产一直掌握在村集体手中,产权十分清晰,村集体“做得了主,拿得出手”。

  农村改革,不能把集体所有权改虚了,不能把集体资产改没了,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垮了。战旗村从改革开放初期办砖瓦厂,到现在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或联合经营,无论相关企业或实体如何改制,经营权如何变化,对所涉及的集体所有土地,都是实行使用权出租。即使是全省“第一槌入市”的这宗土地,也不是“一卖了事”。除了土地入市本身只是出让一定年限的使用权而非转让所有权,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还与投资者充分合作,对开发形成的商铺等物业承担管理和服务职责,从中取得相关收益,促进农户就业。

  2017 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到 4600 万元,包括资金、房产、土地、无形资产、债权等,一草一木都已经纳入 2015 年成立的战旗资产管理公司,股份由该村当时在册的 1704 名村民共同持有。通过土地入股、经营权流转、资产出租等方式,村集体每年可取得 462 万元的收入。目前,参与经营的主体既有本村成立的专业合作社,也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

  党支部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集体经济组织对全村土地实行最大化统筹,真正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创造条件

  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必须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入市的地有了,方向明确了,改革靠谁推动,当然要靠村党支部这个农村基层组织的核心。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每项实践,无论是从发动群众到制定规则、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还是完成土地确权颁证、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等各项工作,都离不开村党支部强有力的领导。战旗村党支部在改革开放中一直都发挥着很好的“头雁作用”。新时代,战旗村党支部在党员中

  第 2 页 共 3 页 开展了“三问三亮”活动,一问自己入党为了什么,二问自己作为党员做了什么,三问自己作为合格党员示范带动了什么,党员要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战斗旗帜更加高扬,战斗堡垒作用更加彰显。

  战旗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调地中,全村土地都是由党支部领导下的村集体来统筹。近十年,开展土地整理、承包地流转、集体资产确权到户,特别是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战旗村土地调整很大,围绕土地数量多少、位置远近、质量优劣,处理不好,群众之间都会产生矛盾。由村集体在全村范围进行统筹,才使调地有了最大的平衡空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公平公正。

  村集体对全村土地实行有力有效的统筹,使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真正得到落实,为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奠定了基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给集体经济组织带来了丰厚的土地增值收益,能否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关系着这项改革的成败和改革方向是否走偏。

  战旗村党支部带领村集体在推动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探索创造了在国家征收调节金后集体与个人按照 8:2 分配的办法,集体主义得到弘扬。村集体分得的“80%”是提取的公益金(30%)、风险金(10%)和公积金(40%),公益金用于为村民统缴社保和公共基础设施维护等,公积金则用于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为全村农民共同富裕打牢基础、做好保障。

  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找准定位,用好区位,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凸显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体资产效应不断放大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城乡共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城市与乡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命共同体,发展中要有各自的定位,彼此融合而保留差异,互促互进,共生共存,才能形成平等互利的良性互动。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就可以成为聚宝盆。

  战旗村属于城郊型农村,距离成都市中心城区通达度高,村内按照新川西民居加徽派建筑风格,统一规划和建设了农民居住小区,建筑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设施配套完整,田间地头农作物生机盎然,呈现出美丽的现代田园风光和乡村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战旗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先行,关闭了 5 家污染企业,实施土壤有机转化和高标准农田整治 1000 亩,建成柏条河生态湿地,持续保持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景观,乡村自然资本不断升值。

  进入新时代,乡村价值更需要重新审视。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还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功能、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适应城乡居民需求新变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已然蓬勃兴起。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其中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可以重点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业做出“大文章”。

  战旗村拍卖的第一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开发建成独具川西民居风格的“第五季香境”旅游商业街区,为该村在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设施条件基础上又增添一道风景线。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的推进,该村推出“乡村十八坊”“满江红豆瓣初加工”“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学院”等项目,这些项目与发展蓝莓草莓种植、有机蔬菜种植和薰衣草、玫瑰园等特色花卉观光农业结合在一起,将不断丰富和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为农村创新就业开辟新天地。

  完善和落实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增强推动改革的凝聚力;坚决依靠群众,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推进这项改革既要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要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必须强化党领导下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以扩大有序参与、推动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真正

  第 3 页 共 3 页 做到“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

  在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中,战旗村党支部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把牢政治方向,以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组织形式,以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带领群众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发展基层民主,必须适应基层实际,顺应群众需要,切实把协商民主落实到基层决策管理的各个方面,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应当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使人民群众的权利不再停留在形式上。战旗村对于试点改革中涉及村里的重大事务,真正坚持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集体资产如何处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否入市、怎样经营管理,这些都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入市的方式、途径、底价,都由村民代表民主协商;入市后土地收益的分配和使用,都按照全体村民同意的分红方案执行。村里建立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村里的大小事项都在这里及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党支部和村委会随时做好反馈和解释工作。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改革的动力来自群众,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推动改革。改革创新从实践中来,特别是群众在实践中自身得到锻炼,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就会源源不断地爆发出来,在改革中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战旗村采取开办乡村振兴学院、村民讲习所等形式,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集中对村干部、广大村民进行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干部群众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大力实施村民艺术素养提升行动,推进战旗飘飘等文化综合体建设,提振农村精气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培育挖掘新乡贤人才。与此同时,持续开展“我为战旗增光彩、大学生进农家”活动,推行“村+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模式,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努力汇聚各方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篇七: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

学 170

 2018 年 8 月 0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生产要素整合模式分析 —— 以成都市战旗村为例

 刘姿含

 刘佩儒

 陈莉英

 李翔宇

 杜佳琳

 吴秋霞

 曹哲梦

 赵永勤 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成都市郫县战旗村的生产要素整合模式,融合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产业的融合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只专注于经济建设,要全方位、多层次着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除基础设施、农业发展外,还要大力推动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生产要素整合模式,吸纳农村普遍缺少的技术、资本等要素,减少外出就业率,为乡村留住人才,从而形成地区主导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战旗村生产要素整合的发展模式,可以作为现代化农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优秀范例予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产要素整合;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农业;土地股份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6X(2018)08-0170-02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四个部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劳动力向城市流失严重、农村资金缺乏等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规模的生产形式现如今难以适应当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大规模的生产需要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整合以获得更大效益。战旗村利用土地、劳动力要素引导资本、技术要素下乡。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成都市战旗村的生产要素整合模式进行分析。

 战旗村位于都江堰市、郫都区、彭州市三地交界处,全村面积 2.06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930 亩,辖 9 个村民小组,529 户共 1704 人;村党总支下设 4 个党支部,党员 83 人;耕地面积 2163 亩;劳动力约 980 人。全村着重引进企业投资,有各类企业 12 家,集体资产 1280 万元。

 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我国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摆到国家战略的位置进行决策部署。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下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新思路,是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加强三农工作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保护农民集体资产权益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的总目标,根本上来说,是要解决三农问题。我国的三农工作仍面临生产方式落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产业化经营优势不足、产业管理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增长动力不足、区域收入差异仍然存在等问题[1] 。

 杨寰、陈涛等对山东东平县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要发挥土地在要素整合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从而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同步发展[2] 。张扬提出,现代农业的建设,需要增强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协调性,科学配置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3] 。孙中华等人认为,要通过整合生产要素的形式,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4] 。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5] 。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就是要打通城市与乡村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限制,让要素资源能够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最终达到动态均衡[6] 。战旗村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些年来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中国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该村通过推广现代农业,开展土地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充分利用了土地、劳动力的要素优势,整合资本、技术要素下乡,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现代化。

 2 生产要素整合模式的实践

 2.1 战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严瑞珍提出,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7] 。战旗村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经历了“公司-农户”型、“村-企”型、“村-企-社”型三个发展阶段。村指村两委,主要负责战旗村的招商引资等工作。社指战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企指集体企业与个人企业。战旗村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农民手中的土地,土地或者自行经营,或者向生产大户租赁,或者向龙头企业租赁,村民入股,年底分红。战旗村通过选举产生了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出资人选举产生成都市集凤实业总公司。村中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主持农民入股工作,并对企业的资产实施审计,股份量化,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农业股份合作社。

 村两委和成都市集凤实业总公司招商引资,吸引小型企业入驻,村两委可结合企业情况,调整产业布局。农民不再像以前一样“自产自销”或是把农作物进行出售,而是被当地企业返聘,这种方式为农民获得持续收益提供了保证。与此同时,战旗村村委还十分重视提升村民的知识水平,打造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民。战旗村坚持以“人”(即生产力要素)为中心的原则,坚持通过人才培育路径引领乡村振兴的战略路径,加强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开办农民夜校,了解群众关心,引导群众思想,引领当地发展的创新平台。当国家领导人来川讲话后,战旗村又开始发展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建设有特色的农村文化。领导层面,战旗村组建了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战旗村村干部深化“两学一做”,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联系群众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等制度,全面提高组织能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战旗村村委带领全村深化改革、发展产业、整治环境、淳化乡风,带领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村委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截止 2017 年底,战旗村的土地流转率已达 99%,合作社方面引进 16 家种植大户,土地流转面积达 460 亩,引进“榕珍菌业”等龙头企业流转土地达 900 亩,发展科技农业,有机蔬菜,休闲农业等高端项目,为持股村民持续获利提供保证,该企业解决战旗村及邻近乡村就业岗位 400 多个,吸引了村民就地就业,大幅度降低了年轻人外出打工的比例。战旗村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思路,做强做优绿色产品品牌,建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800 余亩。同时,战旗村两委不断优化经营体系,组建 2 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入京东云创平台、“人人耘”智慧农业,培育省市著名商标品牌 3 个。现如今,战旗村已建成 AAA 级景区,年接待游客 40余万人次,实现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截止 2017 年底,村集体资产达 4600 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462 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053 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 1993 元。

 2.2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的特征主要包括科技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等,集约化生产作为现代农业的特征,需要使用大量的土地作为生产基地。战旗村通过土地要素的流转吸引大型企业的资本、技术要素下乡。战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将土地流转给外来企业,外来企业吸纳当地村民就业,实现村民就地就业。战旗村产业园区吸纳 1100 余人成为产业工人,占村民总数 64.55%。以“成都榕珍菌业公司”为例,该企业是一家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已经建成标准化、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占地面积300余亩,该企业注重自身创新技术建设,截止2017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社会科学 2018 年 8 月 01

 171 年底,企业申请专利 30 余项,销售总额达 9200 余万,日产量达 40 余吨,榕珍菌业公司的产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面向全国进行销售。

 同时,战旗村注重“三个结合”的建设:即产业与乡镇相结合、产业与农民职业技能相结合、产业与政策和信贷融资相结合,乡村经济持续稳步前进。

 战旗村的“第五季妈妈农庄”作为战旗村的另一龙头企业,“以企带村”壮大当地经济,“妈妈农庄”占地 23.8 亩,大规模化种植薰衣草等经济作物,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形成了第一、三产业互动的综合示范效应。战旗村注重当地文化建设,将产业与当地文化结合起来,古朴的唐昌布鞋、战旗酥饼均作为战旗村的名片予以宣传。近年来,战旗村坚持生态先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治理面源污染,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清运,关闭 5 家污染企业,迁移规模养殖场 4 户,全面禁止焚烧秸秆,实现污水统一收集、达标排放,实施土壤有机转化和高标准农田整治 66.6 公顷。

 3 战旗村生产要素整合模式的反思

 战旗村的一系列成就,既来源于村中制度的改革,更来源于村民艰苦卓绝、自强不息的顽强奋斗精神。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战旗村积极引入企业融资,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扩大销路实现“产业振兴”,同时对农民进行专业化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水平实现“人才振兴”,截污减排,关闭污染企业实现“生态振兴”、战旗村村委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实现“组织振兴”、发展战旗特色文化,兴建三 A 级景区实现“文化振兴”。

 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只专注于经济建设,要全方位、多层次着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除基础设施、农业发展外,还要大力推动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生产要素整合模式,吸纳农村普遍缺少的技术、资本等要素,减少外出就业率,为乡村留住人才,从而形成地区主导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战旗村生产要素整合的发展模式,可以作为现代化农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优秀范例予以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阴映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探讨[J].现代化农业,2018(4). [2]杨嬛,陈涛.生产要素整合视角下资本下乡的路径转变——基于山东东平县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证研究[J].中州学刊,2015,No.218(2):50-55. [3]张扬.基于生产要素集聚视角探索现代农业建设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5):435-440. [4]农业部经管司调研组.整合生产要素促进规模经营——关于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2(9):42-44. [5]王健.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3,28(13):43-44. [6]袁静.城乡一体化下对生产要素流动的思考[J].现代城市,2014(3):33-35. [7]严瑞珍.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经济研究,1997(10):74-79. (上接第 169 页)

 游品牌,激活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3.3 拓宽宣传渠道,推广旅游文化。

 在宣传方面,湟源县应改变传统的单一渠道,通过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例如,吸引相关题材的影视剧在丹噶尔古城拍摄,在剧中以形象的方式进行嵌入式宣传;通过举办推介会、驴友交流会等方式来拉近与游客的距离,面对面的宣传湟源县的旅游特色;通过摄影比赛等方式来吸引文化界名人参与到旅游景区文化宣传中,凸显湟源县的文化内涵。

 3.4 实行差异化营销,打造独特旅游品牌。

 差异化营销能够应对当前旅游行业中旅游产品雷同的现象,利用景区的文化资源进行营销,形成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以突显与其他旅游产品的差异性。例如,湟源县曾经举办以“品味茶马商都,观赏排灯异彩,走进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湟源丹噶尔”为主题的丹噶尔春节民俗文化旅游节,使湟源县的文化特色得到凸显,充分展示了湟源县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大力打造丝绸之路南线重镇、茶马商都的独特旅游品牌,通过差异化营销取胜。

 4 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主要依托当地极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像湟源县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县,其文化特色就是发展旅游行业的一张王牌,打造丝绸之路南线重镇、茶马商都的独特旅游品牌。因此,湟源县旅游部门应积极开展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凸显当地的文化特色,加强旅游文化营销,以促进湟源县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宁怡,欧阳晓波,王莉娟.旅游文化营销研究[J].商业经济,2010(02):111-112. [2]艾华.谈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7(34):26. [3]张玉香.新形势下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探究[J].前沿,2012(06):124-125. [4]韩晓莉.旅游文化营销策略探讨[J].中国商贸,2011(29):173-174. [5]李剑.议旅游文化营销[J].企业家天地,2012(01):104-105. [6]杨莉.基于数据分析的辽宁旅游文化营销策略浅谈[J].法制与社会,2011(08):175-176. 作者简介:刘永邦,男,藏族,中共湟源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建县域经济。

篇八: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

省情战旗村土地制度改革何以成功 ?文/唐文金 陈晓军“土地者,民之本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破解当前农村发展中各种难题的关键环节,在深化农村改革中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从参与国家部署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化,准确把握住了中央政策要求和改革方向,结合实际,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改革之路。农村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形式,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它的基础是土地归集体所有。2015年9月,战旗村拿出了一宗面积为13.447亩的土地交易,在全川敲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拍卖的第一槌。该宗土地大部分是原属村集体所办复合肥厂、预制厂的用地,这些村办集体企业历经改制,被承包出去,但土地等集体资产一直掌握在村集体手中,产权十分清晰,村集体“做得了主,拿得出手”。农村改革,不能把集体所有权改虚了,不能把集体资产改没了,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垮了。战旗村从改革开放初期办砖瓦厂,到现在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或联合经营,无论相关企业或实体如何改制,经营权如何变化,对所涉及的集体所有土地,都是实行使用权出租。即使是全省“第一槌入市”的这宗土地,也不是“一卖了事”。除了土地入市本身只是出让一定年期的使用权而非转让所有权,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还与投资者充分合作,对开发形成的商铺等物业承担管理和服务职责,从中取得相关收益和促进农户就业。2017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到4600万,包括资金、房产、土地、无形资产、债权等,一草一木都已经纳入2015年成立的战旗资产管理公司,股份由该村当时在册的1704名村民共同持有。通过土地入股、经营权流转、资产出租等方式,村集体每年可取得462万元的收入。目前,参与经营的主体既有本村成立的专业合作社,也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在战旗村流转土地生产杏鲍菇的中延榕珍菌业有限公司、租用土地生产郫县豆瓣等调味品的满江红食品加工厂,带动当地500余人就业。京东云创新空间、人人耘“互联网+共享农业”等电商已链接战旗村优质农产品,开展精准营销。村里种的圆根萝卜已卖到北京,单价10多元一斤。坚守土地集体所有热点透视 FOCUS38

 四川省情火车跑得快 全凭车头带战旗村属于城郊型农村,距离成都市中心城区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交通便利,通达度高,又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是一个望得见乡愁的地方。村内按照新川西民居加徽派建筑风格,统一规划和建设了农民居住小区,建筑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设施配套完整,田间地头农作物生机盎然,呈现出美丽的现代田园风光和乡村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战旗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先行,关闭了5家污染企业,实施土壤有机转化和高标准农田整治1000亩,建成柏条河生态湿地,持续保持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景观,乡村自然资本不断升值。进入新时代,乡村价值更需要重新审视。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还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功能、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战旗村拍卖的第一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其用途是开发建成独具川西民居风格的“第五季香境”旅游商业街区。这无疑是在该村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设施条件上,又增添一道风景线。不仅如此,战旗村还将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的推进,推出“乡村十八坊”“满江红豆瓣初加工”“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学院”等项目,这些项目与发展蓝莓草莓种植、有机蔬菜种植和薰衣草、玫瑰园等特色花卉观光农业结合在一起,为农村创新就业开辟新天地,为农民就业增收打开新空间,集体资产的效应也在不断放大。乡村与城市良性互动战旗村通过土地改革的成功实现了乡村振兴的蝶变。入市的地有了,方向明确了,改革靠谁推动,当然要靠村党支部这个农村基层组织的核心。战旗村党支部在改革开放中一直都发挥着很好的“头雁作用”。战旗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调地中,全村土地都是由党支部领导下的村集体来统筹,没有在各个村民小组的范围内进行。近十年,开展土地整理、承包地流转、集体资产确权到户,特别是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战旗村土地调整很大,围绕土地数量多少、位置远近、质量优劣,处理不好,群众之间都会产生矛盾。由村集体在全村范围进行统筹,才使调地有了最大的平衡空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公平公正,将矛盾化为最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给集体经济组织带来了丰厚的土地增值收益,能否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关系着这项改革的成败和改革方向是否走偏。对此,战旗村党支部带领村集体探索创造了在国家征收调节金后集体与个人按照8∶2分配的办法:村集体分得的“80%”是提取的公益金(30%)、风险金 (10%)

 和公积金(40%),公益金用于为村民统缴社保和公共基础设施维护等,公积金则用于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这样的分配,实际上是在为全村农民共同富裕打牢基础,做好保障。39

 四川省情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进这项改革既要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要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战旗村党支部在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中,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把牢政治方向,以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组织形式,以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带领群众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战旗村对于试点改革中涉及村里的重大事务,真正坚持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集体资产如何处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否入市、怎样经营管理,这些都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入市的方式、途径、底价,都由村民代表民主协商;入市后土地收益的分配和使用,都按照全体村民同意的分红方案执行。村里建立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村里的大小事项都在这里及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党支部和村委会随时做好反馈和解释工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如何在改革中充分发挥出人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战旗村采取开办乡村振兴学院、村民讲习所等形式,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集中对村干部、广大村民进行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了干部群众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大力实施村民艺术素养提升行动,推进战旗飘飘等文化综合体建设,提振农村精气神。推行乡风文明“十树十破”,培育挖掘新乡贤人才。与此同时,持续开展“我为战旗增光彩、大学生进农家”活动,推行“村+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模式,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努力汇聚各方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土地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领域,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其中涉及的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影响因素多样叠加,改革任务十分艰巨。战旗村所在的成都市郫都区,在推进改革试点的过程中,对土地制度改革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十分充分,坚持“改革联动、政策叠加、集成运用、精准施策”的理念,将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户籍、财税、社保、金融等相关领域改革紧密衔接起来,把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者相互关联起来,统筹协调推进,使改革形成了合力,释放出最大限度的综合效应。土地制度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地,需要对试点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郫都区针对乡村新业态发展空间优化配置机制缺失,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布局分散、利用低效等问题,着力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相互之间有机衔接,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一调剂使用各类土地指标,统筹城乡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特别是编制了包括战旗村在内 105 个村的土地利用规划,形成土地利用、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一个规划、一张蓝图”,规划管控得到强化,为改革落地预留出空间。土地制度改革关乎重大利益调整,涉及相关法律修改,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的完善。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改革试点,主要目标就是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为科学立法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支撑。郫都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入市改革试点,围绕“基础管理、入市管理、配套管理”,制定出台了21项制度;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制定了土地征收联合调查、民主协商、补偿安置纠纷协调等7 个配套办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已拟订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有偿使用、有偿退出等方面的5个配套办法。这些制度或办法,不仅提供了经验借鉴,而且还确保试点改革有章可循、稳步推进。改革需要协同思维热点透视 FOCUS40

篇九: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

66-区域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20期(总第472期)党的十九大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壮大集体经济。按照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村均 76. 2 万元、支出 50. 1 万元,55. 9 万个村中没有经营收益或经营收益在 5 万元以 下 的“空 壳 村”有 41. 8 万 个,占 村 总 数 的 74. 9%。战旗村作为集体经济示范村,起到了带头作用。2018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郫县战旗村工作,充分肯定了战旗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工作,也为新时代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1  战旗村概况唐昌镇战旗村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位于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市县交界处。全村有耕地 1903 亩,幅员面积 2.06平方公里。9 个农业合作社,506 户农户,1704 人。村党支部下设 9 个党小组,有党员 67 人。全村有 8 个集体企业(全部实行租赁经营),5 个私人企业。地区生产总值 1.347 亿元。村集体自有资金 1280 万元(固定资产 820 万元,货币资金 460 万元)。2  战旗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及成效2.1  战旗村集体发展历程根据笔者实际调查和访谈,了解到 1950 年—1965 年,战旗村名为集凤大队,主要发展农业。在第一任书记的带领下实行条田改土,规划水利、公路、土地等。1966 年更名为战旗大队,1978 年—2000 年是土地联产承包时期,开始发展工业,建立全村第一个砖厂,村民集体出钱,并办了肥料厂、面粉厂等。2001年以后,进行产权治理与开发土地资源,2006 年,村委会引导村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了战旗村农业股份合作社。2008 年汶川大地震后,重新修建了文化大院。2010 年战旗村投资建设了妈妈农庄项目,2015 年,抓住政策机遇,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公司合作,每亩使用权为 52 万元,期限为 40 年,对战旗村进行一次性付款。目前战旗村实行一、三产业联动发展,以旅助农的方式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形成了村 - 企 - 社农业产业模式。目前战旗村 1704 人,人均收入达到 2.8 万元。2.2  战旗村振兴路径及成效根据笔者对战旗村的实地调研,了解到战旗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具体的经验做法的,主要从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这五个内容展开分析。(1)战旗村产业振兴。通过调查,战旗村的产业振兴的重点主要集中于抓好农村改革、发展集体经济、解决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多项措施共同实行。以对农户进行思想引导教育、奖励模仿农户为主,提高农户思想认识。目前,战旗村已经实行农商文旅结合的模式,推进产业的融合发展。(2)战旗村生态振兴。在生态方面,战旗村早在 2001 年后就开始产业转型,关闭了五家污染企业并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的方式,大力治理战旗村面源污染,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清运的方式处理垃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定期对农民进行生态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全面实现生态旅游的品质,营造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2.3  战旗村文化振兴在文化振兴方面,战旗村构建“高校 + 支部 + 农户”机制,连续 11 年开展大学生进村入户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更新了农民的思想观念,起到了带动作用。目前村民每户门前都有关于国学经典的标语。同时,战旗村开展了“农民夜校”培训,自发组建老年歌舞队、腰鼓队,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开办乡村振兴学院,修建了战旗村文化大院,一天可对 2000 人进行培训。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还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的文化振兴。2.4  战旗村人才振兴目前,战旗村已经揭牌成立起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在乡村十八坊等旅游和产业项目的打造中围绕教育下功夫,为当地乡村振兴教育理论培训 + 实践基地的打造提供支撑。在产业发展的同时,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战旗村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战旗村针对自己特有的产业和品牌,引进一批适合战旗村发展的人才,为吸引人才也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对外来人才的生活提供保障。2.5  战旗村组织振兴战旗村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了村级组织先进的带头性作用,并且有一套自己的村支部人才培养模式,选举有高超治理能力的人来担任村支书,充分显示了乡村振兴中治理有效的要求。战旗村实行五权分立的模式,由村党支部提出,全村村民同意,村委会执行,由乡贤成立的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最后确定实施。战旗村的领头人善于抓住政策机遇,外出借鉴学习,不断开拓创新,吸收先进的理念和发展经验,找到适合战旗村的发展模式,带领战旗村村民共同富裕。3  战旗村振兴发展的经验及启示3.1  领导班子带头,创新基层治理战旗村之所以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是因为领导班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旗村八任书记都把自己的本职工(下转 167 页) 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马浩淼(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我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成都郫都区战旗村改革开放后一直致力于集体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当下更是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其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主要在于党委领导班子的建设、政策机遇的把握以及群众路线的坚持。[关键词]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经验[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07-20[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编号:CX2019SP104)。

 -167-区域经济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20期(总第472期)1  新宁脐橙产业简述新宁脐橙栽培历史悠久,为农业部和外贸部确定的中国四大出口脐橙生产基地县之一。自 1989 年获农业部优质农副产品评比金奖后,1997 年至 1999 年又连续三年荣获湖南省优质水果评比金奖,2000 年注册“崀山牌”商标,2002 年和 2006 年崀山牌脐橙被评为“湖南名牌农产品”。2007 年 2.05 万亩脐橙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有 12 个脐橙基地和 4 个包装厂获得出境水果注册登记,崀山牌脐橙已于 2008 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09 年,农业部又批准新宁为绿色食品(脐橙)原材料基地县。2017 年 5 月,湖南爱匹匹科技公司接到国家商标局正式颁布的“崀橙”商标注册证书。“崀橙”商标统筹了新宁脐橙的品牌推广,让新宁脐橙在果农原本一盘散沙的自然售卖的原始状态走向集约化、系统化、立体化、品牌化的现代产业经济“四化”新时代。石湾村脐橙作为新宁脐橙的组成部分,也是石湾村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及特色产业。据调研,脐橙每逢 11 月 -3 月就会收获,分为 952、2904、883 等品种,年产量大致为一万到两万斤。石湾脐橙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 C,甜度适中多汁,具有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 ;能够预防坏血病、降低胆固醇和血脂,降低患者心脏病的可能,预防胆囊疾病 ;外形美观、色泽鲜艳、肉质脆嫩、风味香甜 ;果实 11 月中下旬成熟,较耐储,可以储存在第二年的 6 月份仍然肉质脆弱 ;个头大、没有核,大大提高了石湾脐橙的口感。石湾脐橙具有如上优越性,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故而对其进行的研究,是我们对石湾村建设美丽乡村调研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上接 166 页)作落到实处。第一任支书将大兴最先带领村民进行村庄建设,第二任书记罗会金,首先带领村民进行土地规划,成立了农机站、提高了文化生活、试图实行农户集中居住的模式,受到了县政府的重视和表彰。第三任书记李世炳,鼓励村民建设新村,让家家户户都住上舒适的新房子。第四任书记杨正忠,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了集体企业。第五任书记易奉先,跟随中央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创办企业,直到第八任书记,一直延续引领党中央号召的宗旨,为战旗村村民谋福利。习总书记在视察时也提出,任何地方搞得好都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集体的发展不仅需要一个公平公正的基层治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3.2  抓住政策机遇,促进乡村振兴战旗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一直注重三农问题,中央、省、市、县都出台了相应的惠农政策。抓住政策机遇来发展农村经济,是战旗村的一大亮点。战旗村通过实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资产股份制度改革等,让战旗村 1704 人,都成为了村集体资产股东,实现了共同富裕。战旗村及时抓住政策机遇,敲响四川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第一槌”。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其内涵相当广泛及丰富,政策支持力度也将更大。所以,应该紧跟国家政策,把握政策机遇,促进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3.3  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坚持走群众路线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但许多地区农民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同时也是思想上的贫困,战旗村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构建“高校 + 支部 + 农户”机制,通过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带动农户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对政策的了解,从精神上有一些新的转变。坚持党的领导,更有利于发展集体经济,以战旗村村民为中心,抓住惠农政策机遇,确保工作的深度落实。[ 参考文献 ][1] 宋绍繁 , 杜锁平 , 曾浪 . 与时代同频共振 走改革兴村之路——战旗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9(02).[2] 龚天婴 . 由表及里——多视角探索战旗村背后的成功因素 [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9(01).[3] 章继刚 . 发展创意农业建设幸福家园——中国创意农业第一村的发展之路 [J]. 企业研究 ,2018(12).[4] 蒋筱青 . 战旗村 : 发展 , 不停歇 [J]. 四川党的建设 ,2018(21).[5] 黄晓芳.用土地制度改革撬动农村经济[J].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8(09).[6] 李友民 . 乡村振兴 : 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的成效与启示 [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8(04).[7] 车文斌 . 党旗引领成都战旗村探路乡村振兴 [J]. 当代县域经济 ,2018(04).[8] 王奇珅 . 落实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党要管党——基于郫都区战旗村的基层治理实践 [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7(06).新宁县石湾村脐橙特色产业发展报告肖雨辰(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摘 要]石湾村比起其他村落,有着得天独厚的适应脐橙生长的环境优势,故而当地以脐橙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在搜集了大量新宁脐橙的相关资料后,通过观察石湾村脐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走访当地的老果农,总结出石湾村脐橙产业的发展特色。通过对特色产业的研究,可以以小见大,发掘其产业总体结构布局的现状。故而本篇论文是石湾村美丽乡村产业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关键词]新宁脐橙;石湾村;特色产业[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07-17[作者简介]肖雨辰(2000—),男,安徽淮南人,邵阳学院 2017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古代韵文学。

推荐访问:战旗村乡村振兴经验 战旗 振兴 乡村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