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10篇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乡村振兴工作经验交流五篇 【篇一】 近年来,xx市xx县宅吉乡针对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狭窄,思想观念落后等实际情况,抢抓农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振兴工作经验交流五篇【篇一】
近年来,xx 市 xx 县宅吉乡针对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狭窄,思想观念落后等实际情况,抢抓农村产业革命契机,通过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和转变工作作风,因地制宜引导农户从“不愿退、被动调”到“我要退、抢着调”的转变,助力乡村振兴。
宅吉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 转变思想观念,因地制宜选准优势产业。宅吉乡坚持“聚民智、凝民心,走出去、请进来”,与县农业农村局组成考察组,组织乡农业中心、乡扶贫站、村支两委、农业种植合作社有关负责人和群众代表先后到 xxxx、安顺、铜仁、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按照“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工作思路,对气候、土地等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因地制宜种植了 2 万余亩以桃为主的精品水果,同时在保星村、三联村、官庄村种植黄花菜 300 亩、食用菌 120000 棒、耙耙柑 500 亩、白岩中药材 600 亩、蜜蜂养殖 1000 余箱,在全乡发展种植红薯 5000 亩,并引进企业代建模式,在经果林下种植独头蒜、辣椒、蚕豆等矮秆农作物以短养长,补足
农民收益,解决群众了“不敢退、不愿退、不会退”的疑虑,激发了群众热情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
产业发展了,群众就近打工就能增收致富 转变生产方式,积极推行企业“代建模式”。按照乡政府负责统一规划,村委会统一土地管理,企业统一投资建设,农户统一用土地入股分红的模式,由企业垫资代建种植经果林,2 至 3 年挂果验收后,政府向企业支付代建费用。代建期结束后,基地交由村集体经营管理,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对低收入户、贫困户进行分红。代建生猪养殖则是,通过“公司+散养大户”的模式,由公司统一供种、供料、收购,农业部门统一防疫,财政统一投保,农户统一代养,生猪达到上市标准后,公司按 300 元/头标准支付农户代养费用,农户不承担养殖过程风险和市场风险即可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宅吉乡共有代建企业 7 家,已实施代建项目 7 个。转变工作作风,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党建+”新思维,实现党建抓经济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引领全域服务。挖掘培养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农业“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型人才进入村支两委,其中堰 xx、潘桐村、三联村吸收 3 名返乡创业青年到村委会工作,夯实基层组织政权。整顿后进村,选派优秀乡干部到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带出一支想干事创业的队伍,解决个别村党员干部难选、班子难建,
事业难发展的问题。截至目前,宅吉乡共发展桃子、蓝莓、蜂糖李、猕猴桃等经果林 2.21 万亩,辐射带动全乡 2700 余户 13870 人,年均增收 2000 元以上,其中贫困户 292 户 1150 人实现全覆盖。
【篇二】
针对“乡土人才”逐渐流失的问题,xxxx 县构建“选、育、用”机制,有效调动“乡土人才”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乡土人才”扎根家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多方联动“选”,使乡土人才“深巷生香”。开展优秀“乡土人才”信息普查,通过村级调查摸底、乡镇核实推荐、县审核认定,摸排 1080 名种植养殖大户、手工艺能人、致富带头人等乡土人才,并进行登记入库。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对接当地企业,举办“‘傻老大’人才杯创业大赛”“广汇杯乌伦古湖冷水鱼烹饪大赛”等技艺技能大赛,对排名前三的选手一并纳入“乡土人才”库。纳库人才按照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技能服务型、社会服务型五大类,分类造册。
丰富载体“育”,为乡土人才“增色添香”。选派 20 名发展潜力大、企业就业人数多、热心公益的本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内地同类型大企业观摩学习;邀请近 10 位国内外
知名企业家深入该县企业考察调研,为企业“把脉问诊”;每两个月召开一次“金山企业家”交流会,为大中小企业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协调 xx 旺源集团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师傅带+基地培+自己干”的模式,先后培养导游、旅游商品开发、民俗手工艺品制作、特色农产品加工、农牧特色种养殖等地区重点领域“乡土人才”127 人。
鼓励帮带“用”,让乡土人才“香誉四方”。拓展教育“组团式”援疆新途径,协调援建省、市选派 25 名援疆技术人才,组建“技术帮扶智囊团”,每名援疆骨干确定若干名“乡土人才”结成“1+n”包联对子,通过定期联系、技术指导等方式,解决“乡土人才”创业项目选取、技术难题 25 余项。按照专长对口、村域相近的原则,分别组建“乡土人才”服务队,编印服务联系卡,公布业务专长、联系方式,方便群众根据实际需要“自选”人才,目前已解决各类技术难题500 余个。
【篇三】
近年来,xx 省 xx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突出党建引领,聚焦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全力抓好领导班子、党员队伍、机关干部和农业人才四支队伍建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凝聚新动能。
抓领导班子建设,配备“强引擎”。建立党委中心组、党委会、中层以上干部会等学习制度,结合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带头上党课,带头指导基层党建工作,讲党课共计 30 余场次,研究指导党建工作 20 余次。定期开展高质量民主生活会,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强化了党内监督,增进了班子团结。每年印发全局党建工作要点,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班子及成员责任事项,并由专人建立落实台账,促进工作能力和实绩增强。将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对局属各单位年度考核和各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压紧压实责任。连续两年获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一等奖,今年“三农”工作也得到各级肯定,获得表彰奖励 33 项。
抓党员队伍建设,锻造“先锋队”。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利用中层干部会剖析典型案例,开展先进性和警示教育。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党员 e 家”等平台抓手,理论学习质量普遍提高。坚持重温入党誓词和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鞭策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奋发
有为。结合巡视巡察、干部考核、专项督查反馈的意见,经常性开展政治体检,及时查摆问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谈话提醒 10 人次,制发督查通报 7 期。实施“‘三农’党员先锋服务队”项目,以服务活动为载体,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累计开展活动上百次。在疫情防控中,全局党员干部按照“一亮”“三先”“六带头”要求,积极投身一线,排查涉农企业、下沉包点社区、做好肉品监管、稳定“菜篮子”供应、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及保障春耕生产,自愿捐款共 3.3 万余元,充分展现了党员的担当作为,其中 6 人受到市委表扬。
抓机关干部建设,树立“领头雁”。机关干部配备坚持结构服从功能,除公务员外,将局属单位的参公、事业干部选拔充实到机关,优化性别、年龄、专业、能力结构,中层干部配备不唯身份、唯资历,大胆重用年轻干部。局属单位新招录的人员必须先到机关跟班学习,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制定机关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利用工作例会、支部大会,开展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辅导等学习活动,每次安排 1 人领学,2~3 名干部交流发言,不断提升干部理论素养。不定期组织学习考察,走出去长见识,拓宽视野。推行机关干部轮岗交流制度,积极引导干部到吃劲岗位锻炼,增强队伍整体实力。持续深化干部作风整治,常态化开展“微腐败”和不作为及“懒散拖”治理,加强工作效能督
查,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请销假、首问责任、限时办结、考勤签到等人事管理制度,实行“红黄牌”预警、设立“蜗牛奖”“骏马奖”,深入推进转作风抓落实。切实发挥机关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增强机关干部归属感和凝聚力。
抓农业人才建设,打造“生力军”。根据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积极组织参加“蓉漂人才汇”等活动,赴省内外高校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 17 名。将刚入职的青年人才安排到重点项目、关键岗位进行锻炼,通过压担子、交任务,促其成长进步。建立高层次人才台账,掌握基本情况,定期组织人才座谈会,倾听人才呼声,落实人才发展、住房保障、补助津贴等政策。8 名人才入住人才公寓,发放人才津贴 26.6 万元。围绕现代农业前沿技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品牌打造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800 余人、农业职业经理人450 人。积极选派干部职工、基层农技人员、致富带头人等参加全国、省、市相关领域举办的能力提升培训,以农民夜校为载体,邀请专家授课,开展技术指导、点单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推行以实绩、贡献、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多元评定形式,既看理论技术,又考实际操作技能,突出评定质量,目前有高级职称以上农业专家 31人。
【篇四】
为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xx 省 xx 市围绕“一库一平台三制度”建设,吸纳有文化、有能力、有资本、有声望、有情怀的新乡贤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助推农村生活环境精致化、生产条件现代化、基层治理多元化、文化呈现可视化、集体经济规模化。
深挖乡贤“富矿”,建好乡贤数据库。xx 市积极组织动员全市 11 个乡镇(街道)190 个乡村,对户籍、原籍、祖籍、姻亲关系、工作关系在 xx,或曾在 xx 成长、生活、工作过,心系乡土、有公益心的社会贤达、成功人士、技能人才进行“大摸底”“大联系”,并根据乡贤籍贯、行业、专长、回报家乡意愿等进行分类,建档立卡,建立动态管理的乡贤数据库《xx 乡贤名录》。大力实施新乡贤“回归工程”、千名新乡贤助百村、新乡贤文化建设工程、新乡贤善治平安工程、乡村振兴新乡贤示范工程、新乡贤好故事宣传工程,全方位激活新乡贤资源,凝聚新乡贤智慧,汇聚新乡贤力量,充分发挥新乡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全面梳理、系统整合古贤服务家乡、造福家乡的嘉言懿行,加强思想观念、家风家训、优良传统、典型事迹等乡贤文化研究,推进乡贤馆、乡贤长廊、乡贤公园等场所建设,全力抓好乡贤文化传承。
精炼乡贤“富矿”,搭好乡贤工作平台。xx 市借鉴 xx 象山经验,及时出台《培育和发展村(社区)新乡贤理事会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并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新乡贤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市级主导、镇级主抓、村级主管,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形成全市工作一盘棋。全市190 个村全部成立新乡贤理事会,村级理事会一般由 7 名或9 名新乡贤成员组成,并设置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由全村新乡贤成员选举产生,聘请工作与村“两委”换届同步进行;村民小组新乡贤一般由 3 人组成,采取个人自荐、村民推荐、乡贤举荐等方式产生。新乡贤的推荐产生严格把握“正直守信、德高望重,文化深厚、传播文明,热心服务、乐善好施,不偏不倚、主持公道,事业有成、反哺家乡,移风移俗、摒弃陋习”六条“硬杠杠”,真正让新乡贤成为农村发展的领路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乡里乡亲的知心人,乡村文明的守护人。xx 党政主要领导为首批 11 个村级乡贤理事会进行集中授牌,并为 11 名乡贤代表发放聘书。
盘活乡贤“富矿”,营造干事创业制度环境。xx 市为确保新乡贤工作开展有阵地、有队伍、有机制、有活动、有品牌、有成效,及时研究出台新乡贤在回乡生活、投资兴业、社会治理中的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制度,全面激发新乡贤为家乡贡献出力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常态议事制度,各村建立新
乡贤议事手册,做到每月开展一次献计献策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村“两委”议事决策活动;镇(街道)党(工)委每半年听取一次新乡贤理事会工作情况报告;市“四大家”领导每年集中听取一次新乡贤理事会工作建议。探索建立协调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政法、宣传、统战、人社、民政、文化、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探索建立考核补贴奖励制度,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对每个理事会原则上按 3 万元标准给予补贴,对工作主动、成效明显的新乡贤理事会给予 2 万元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新乡贤依照程序予以解聘。
【篇五】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xx 省 xx 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筑牢乡村振兴党建基石。
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扎实开展“回头看”,对2019 年整顿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同时启动新一轮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整顿,共排查出软弱涣散党组织 200个。始终坚持“一村(社区)一策”,严格按照“四个一”(即 1 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联村,1 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
村,1 名第一书记驻村,1 个县以上机关单位结对)的措施开展集中整顿。常态化暗访抽查,并对全市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情况进行通报,切实压实各地整改责任。通过整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带动群众的能力不断增强。
扎实开展基层党建“三化”建设。2019 年 9 月以来,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四个方面定标准、六个方面立规范、一张网络联整体”的总体思路,以党支部为基本单元...
篇二: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乡村振兴战略经验做法总结 2 篇目录 第一篇 ....................................................................................................................................... 1
一、我县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经验做法 ............................................................... 1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3
三、下一步推进措施 ....................................................................................................... 3
第二篇 ....................................................................................................................................... 5
首先,坚持产业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 5
其次,坚持引培并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 6
最后,坚持以文化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 7
第一篇
一、我县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经验做法
(一)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1.健全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办法和监管机制。落实镇街村居和保洁公司责任,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兑现,将保洁经费直接与保洁效果挂钩,力求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真运转、见成效。连续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县美丽办联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相关县直单位成立了×个督导组进行了不间断督导,全县的农村环境面貌获得了稳步提升。
2.加快农村厕所改造。投入×亿元,全县×个镇街同时开工,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达标村、生态宜居村梯次推进。去年完成×户改厕任务,计划×月底基本完成改厕任务。
3.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村村亮建设方面,2019 年灯基础施
工已完成×%,已安装灯×盏。目前该工程正在顺利推进。
4.强化村庄绿化建设。全面推进城区、水系、道路、农田林网、镇村造林大绿化行动,打造多层次立体式绿化系统,确保创 成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重点打造了×个省级森林乡镇, 对×处镇街驻地进行了绿化提升,重点打造了×个森林村居,其中×个村庄申报了省级森林村庄。截至目前有×个镇街,×处镇街驻地,×个村庄已完成绿化建设,建立了×处镇街全民义务植树基地,镇街驻地绿化覆盖率达×%,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全县 累计种植乔木×万余株,灌木×万株,累计建设绿地×万平方米, 累计投入×万元。
5.大力实施坑塘治理。制定了美丽乡村坑塘整治任务包保分解表。按照坑塘整治要求,各包保组按照任务分工进行了坑塘现状调查。以镇街为单位建立了坑塘整治工程电子档案,做到一村一档,一坑一档,档案内容包括面积、位置、现状照片、治理责任人、管理责任人等。为推进工程进展,确保工程质量,采取半月一调度,各包保组按照任务分工进行了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
(二)示范镇村创建工作。我县从 201×年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 201×年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建设“美丽幸福金乡”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目前,全县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处,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完成美丽乡村达标村建
设×个,××小镇、××材料小镇被评为省级特色小镇,××镇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小镇,××镇××村荣获全国文明村。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瓶颈问题。乡村生态振兴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了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外,尤其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其余部分主要靠县财政投入,由于我县经济比较薄弱,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计划项目资金安排与基层和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由于规划定位较高,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基础配套等工程量大,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多,因为整治多、整治任务重,资金配套压力较大,只好“看菜吃饭”、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基层和群众要求加快建设的愿望又很迫切,由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大蒜质量下降和种植污染严重。大蒜种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品种问题,我县大蒜种植时间长,品种退化现象严重,缺乏知名大蒜品种。二是大蒜重茬病害严重。三是由于化肥、农药及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大量流失、板结、污染现象严重。以上原因造成大蒜产量及品质大幅下降,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到金乡大蒜的霸主地位。大蒜品牌利用不到位。
三、下一步推进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镇街、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领导协调机构,主要负责人亲
自抓,分管负责人靠上抓,科室、站、所负责人具体抓,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部门之间要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凝聚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创新农业各项补贴方式方法,大力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统筹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规模养殖粪便有机肥转化、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积极探索农业高效节约用水、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治理的长效支持政策。推进特色农业保险试 点工作,创新绿色生态农业保险品种。大力发展“财政惠农信贷通” 等产品,推进全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引导信贷政策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项目倾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将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和领导干部生态资源环境离任审计重要内容。研究制定具体可行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结合美丽乡村达标率覆盖考核工作,出台考核细则,对各镇街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对农业绿色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乡村生态振兴的理念、政策和成果,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工艺技术和设备应用,引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开展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从国民教育、新闻宣传、
科学普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抵制奢侈、低碳循环的良好风气,努力营造全民支持、全民参与乡村生态振兴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篇
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验做法
首先,坚持产业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乡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按照“一轴两带”(工业主轴、两侧农业产业带)发展布局,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一是持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开办 “企业+自管委+农户”的“家庭工厂”,将纺织产业生产作业流水线引进老百姓家中,优先在×、×聚居点试点后再总结推广,实现群众不出家门也能挣钱,探索出一条村企融合发展的路子。
二是持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乡初步形成了以芦溪-大同-仁加靠山一侧为主的左侧农业产业带,以同盟村为主的右侧农业产业带。通过土地流转、已征土地“以租代管”模式,形成以猕猴桃、茶叶、特色种植为主的近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带。从经济上看,这种千家万户“划田埂而种”,小块农田生产效率
低,规模化程度不够,收入水平不高,加之大量农民务工,造成土地经营分散、闲置,土地产出率难以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三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全乡村级集体经济存在来源单一、收入少、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因此,盘活现有房屋、厂房、土地、设施设备等资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实现“资源变资本、产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
其次,坚持引培并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一是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素质。现代农业发展关键在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农业的未来。我乡正在探索与×农业大学、辖区内纺织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办学方式,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纺织生产、特色果蔬种植培训,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二是引进专业化农村人才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鼓励高校专家学者、在校大学生、企业家等群体,以志愿者、创业就业等方式投身农业农村,夯实农村发展人才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突击队。要加大培育新型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力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和效率。
三是选优育强农村干部队伍。选派优秀年轻乡镇干部驻村工作,“把最能干的人派去打最硬的仗”。再则,乡村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在返乡回村的“能干人”、下乡创业的“实干家”中发展党员,用知识、能力充实党支部。
最后,坚持以文化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中央 1 号文件发布以来,我们认真组织学习相关内容,重点抓好措施的对照性细化,结合我×各项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搞好农村精神文明、文化生活,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涵养文明乡风,增强乡村“软实力”。
一方面在“关键小事”上勇于作为。在农村,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风气蔓延。农村是人情社会、熟人社会,要在红白喜事、结婚彩礼这些“关键小事”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不良习气蔓延。
另一方面在新村管理上找突破。×乡聚居点不同程度存在环境卫生差、私搭乱建多、乱堆乱放杂、群众意识淡薄等问题。通过探索和实施“四张清单”管理制度,从私搭乱建、菜园治理、卫生秩序、文明创建等方面治理出一些成效。
篇三: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振兴经验做法材料 5 5 篇【篇一】
农业兴,民族兴;农民富,国家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有较大比例,农业、农村、农民,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强、富、美,即: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广大农民的福祉,更承载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近年来,xx 镇党政班子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在龙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中,全面释放发展动能、激荡发展豪情,党群干群同心同向,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军号——
巧作扶贫文章让脱贫攻坚驱散贫穷阴霾
xx 镇距离市区 22 公里,社会总面积 165 平方公里,下辖 12个行政村,总人口 1.99 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受自然资源贫瘠、交通不便、土地环评等不利因素影响,支撑镇财源企业几乎为零,农户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天吃饭,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十分落后,日子过得令人心酸,有省市贫困村 8 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003 户 1856 人,脱贫致富成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xx 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讲话精神,反复咀嚼乡村振兴 20 字方针主旨,深刻领悟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决心把压力化作动力,坚决打赢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向小康路。在农村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农村事务繁杂,邻里不和、婆媳不睦、土地纠纷等等,堪称千头万绪,工作时间几乎没有一点空闲。于是,班子成员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进村入户了解致贫症结,倾听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所思所想所盼,得知当地因自然环境恶劣,不下雨闹灾,地下水位下降,下雨也闹灾,水土流失,道路损毁中断。村民大多以种植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为主,年景不好,几乎颗粒无收的窘境后,愈加坚定了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带领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抓好党建工作是打赢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xx 镇现有 732 名党员,镇党委把抓党建作为促发展、带脱贫、惠民生的重中之重,强化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帮扶实效,要求党员认真履行义务,人人争做心中有党的明白人和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帮贫困户甩“穷帽子”,党员干部风风火火张罗不辞劳苦;为“创业户”联系销路,党员干部跑前跑后绞尽脑汁献计出力;带村民念活“致富经”,党员干部加班加点费尽心机!有付出就有收获。村民们有呼必应、一呼百应,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提升,极大地提振了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要想富、先修路。镇领导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对西房申村5 公里土路进行了硬化,为 35 户 115 人解决了几代人的出行难题。“大炮线”8.22 公里乡级公路,既是龙城区实施乡村振兴“一园一基地”的交通要道,又是龙城区农业园区辐射区企业运输的必经之路,纵贯 xx 镇 4 个行政村,是全镇 1.9 万人的经济命脉。镇领导争取资金对这一路段进行了修缮,确保了道路通畅,百姓们高兴地称之为“致富路”!
无声的行动,是最优秀的答卷。为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步伐,xx 镇党委政府围绕各村无支柱产业、发展要素缺乏、村民思想
保守观念陈旧等阻碍发展的“拦路虎”,开始了破障之旅。全镇累计实施扶贫项目 43 个,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香菇产业,建设了 5 个香菇种植基地和 3 处乡村振兴香菇种植示范小区,年产香菇 6400 吨,实现产值近亿元。选对了路子,产业兴旺就势不可挡,xx 镇现拥有省科技特派团示范推广香菇优良菌种 4 个,国家发明专利 1 项,香菇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6 项,香菇栽培模式 3 个,自主品牌 2 个。如今,香菇产业在 xx 镇遍地开花,小香菇成了致富大能量,带动贫困户 801 户1492 人,使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巩固脱贫成果让乡村振兴扮靓百姓生活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产业有了规模,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了镇党政领导的“心结”。经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决定把香菇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建设了 60 栋食用菌冷棚、10 栋暖棚和可培养香菇 60 万棒的食用菌扶贫产业基地。同时,将产业扶贫作为工作主线,把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链条,形成了户用光伏、金融带动、行业扶贫等叠加覆盖的立体式扶贫模式,建设户用光伏电站 239 户,每户年均增收 1000 元,村级光伏电站 14 处,总容量 1581 千瓦,实现了对所有低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创办 3 个扶贫车间,通过按劳取酬的方式,使建档立
卡贫困人口户均增收 1000 元,实现了村集体收入与贫困户双赢。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最根本任务。为巩固产业成果,xx镇在朝阳军分区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把香菇产业作为主导农事产业,通过争取乡村振兴政策,进行了全面改造,整合土地1200 亩,12 个村实现了香菇产业全覆盖。目前,全镇有香菇菌业公司 7 个,香菇种植合作社 6 个,注册了 xx 九龙山和菇菇响两个香菇品牌,种植规模为 700 万棒,年产香菇 7000 多吨,实现产值超亿元,安置就业千余人,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801户。农户们仅土地租金就比往年收成多,大多剩余劳力在基地务工,月工资 2000 元左右,活计不累,收入稳定,在家门口成了十分光鲜的企业“蓝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享受到了阳光般幸福生活的温暖。2020 年,因新冠疫情影响,香菇销售曾一度低迷。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该镇通过各大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产品已远销省内外各大城市,先后参加了第 21 届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郑州食品博览会和大连农产品展销会,会展期间,所带产品销售一空,还先后和韩国、深圳等地几家公司,达成销售代理合作意向。
天道酬勤。为使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大项目顶天立地,让小项目遍地开花,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精气神更足。xx镇从优化营商环境着手,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服务力度,成
功引进了投资1.2亿的朝阳农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投资1.1亿的朝阳鹏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产业项目。高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投资 2 亿元的地面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 5000 万元的天然气公司、投资 5000 万元的硅石深加工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慕名纷至沓来,相继入驻 xx 镇,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三年来,xx 镇成功引进招商项目 22 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8 亿元,争取各类项目扶持资金 1200 万元。走出了一条以香菇创业为主导,果畜菜药协同发展的光明之路,发展特色杂粮种植 5000 亩,设施果蔬农业 1200 亩,中药 250 亩,实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 100 亩。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 50 家,党支部领建合作社 12 家,实现了合作社村级全覆盖。各村集体收入从空白全部超过 10 万元。2020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921万元,较 2017 年增长 27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447 元,同比增长 5%。增长幅度全区排名第一。
为使家园更美,在朝阳军分区的支持下,投资 120 万元,对哈达村村容村貌进行了专项整治。在省科技厅的帮助下,在北台子村种植文冠果树 1 万余棵。同时,在大三家村启动了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村运作工程。为改善生态环境,排查整治违建 42 处,清理垃圾 1 万多立方米,增置专职环境卫生保洁员 230 余人,配备垃圾清运车 5 辆,装载机一台,收集清扫车 15 辆,建设垃圾收集点 56 个,做到了生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近年来,xx 镇完
成道路硬化 106.5 公里、修桥 19 座,修建饮水维修工程 47 处,实现了贫困户危房全部清零。安装亮化路灯 750 盏、绿化面积1.1 万平方米,植树 70 万株。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在 xx 镇落地落实,极大地提升了农民朋友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乡亲们切实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镇,实现了完美蝶变!
深冬时节,寒意浓浓。然而,记者在 xx 镇采访时,却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暖意,乡村振兴的春风让这块热土处处热流涌动,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令人眼界大开。“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真是好啊,现在吃的好、住的暖,要啥有啥,花钱再也不用掰着手指头算计了,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康生活吗!”一位 60 多岁的老大娘十分高兴地对记者说。言语间,饱含了深深的敬意和感动,令人心甜甜的暖暖的。
【篇二】
xx 市 xx 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力推进“红色三乡工程”。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建引领
区委坚持把“红色三乡工程”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凝神聚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一是压实政治引领责任。区委确立“红色三乡、绿色发展”发展战略,把“红色三乡工程”纳入区委重点工作,构建区、街乡、村三级党组织上下联动的党建责任体系,建立区、街乡、村三级推进“红色三乡工程”的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严格检查落实,严肃考核问责。
二是明晰“红色三乡”路径
。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摸底,组织“红色三乡”大调研,针对性地提出全区推进“红色三乡工程”引领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推进路径、保障措施等。按照市委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要求,以省级“企业兴乡、能人回乡、市民下乡”典范花博汇和全国文明村、全省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星光村为样板,大力探索、推进“红色三乡工程”。积极引导街乡村探索新路径、摸索新经验,为全区整体推进“红色三乡”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板。
三是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建立清单全程管。对照“红色三乡工程”项目清单,重点抓项目管理、抓过程管控、抓全程督办上,指导村书记对照清单抓推进,整合资源抓试点,强化责任抓落实,有效推动“红色三乡工程”重点任务落地生根。“一定双评”全程考。将“红色三乡工程”推进情况纳入“一定双评”考核范畴,纳入村书记履职承诺,每月普查、每季抽查、半年严考、年终严评,考评结果与绩效发放、评先激励挂钩,把“抓书记”变成“书记抓”,倒逼履行“第一责任”。创先争优全程评。结合“星级争创”,把“红色三乡工程”推进情况纳入全域开展的农村党建“四互”(互评互比互学互促)评比活动,每季度对 314 个农村基层支部进行交叉互查、排名通报,强化“政治体检”。纳入村“支部主题党日”讨论和议事内容,纳入党员群众监督评议范畴,把支部推向前沿,把书记推向前台,传导工作压力,倒逼创先争优。
二、凝聚三股力量,助推企业兴乡
以党建为统领,汇聚区、街、村三级力量,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引进企业兴乡,助推产村融合发展。
一是发挥区街联动“合力”。区委建立区领导“五个一”联系制度,明确每名区领导联系一个街乡、一个“红色三乡”示范
村和一个党员示范户,帮助村里引进一个产业项目,引进一名回乡能人。截至目前,全区“红色三乡工程”共引进民宿、文创、网红、电商、旅游等新型经营主体 100 余家,吸纳社会总投资达15.6 亿元,带动农民就业 5000 多人。
二是发挥村企联建“动力”。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指导成立 3 家农业产业园区域综合党委,由街党工委班子成员为书记、所属各村党组织书记、企业负责人兼任副书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功能与协调作用,整合政策、人才、项目、资金、土地、科技等各项资源,推动党组织和企业优势互补,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互利双赢。全面推进“第一书记工程”,选配 408 名党员干部、企业家作为“能人助手”,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发展顾问”,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信息、人脉和资金优势,帮助建立村级主导产业 327 个,有力推动强村富民,有效激活发展潜力。
三是发挥部门联结“推力”。树立“痛点思维”方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供“红色代办”服务。坚持“有困难找党员、有需求找干部”,围绕下乡企业发展需求,相关部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开辟党员责任区、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方式,为企业办理各项注册、行政审批“跑腿引路”。将政务服务体系延伸到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农村“三乡工
程服务站”,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行政审批代办服务。落实“三个直通车”制度。做到党群干群“信息直通、诉求直通、服务直通”,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三、畅通三个渠道,集聚人力资源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通过组织培养、政策吸引、乡情感召等渠道,选优、配强、管严村支部书记,吸引、集聚、用好带头人,激发能人头雁示范效应。
一是组织培养头雁。以村“两委”换届契机,推荐能人为村“两委”人选。全区先后召回 408 名回乡“能人”担任村干部,全区能人头雁的比例已达 40%。注重在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回乡能人、下乡市民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农村党员结构。组织 176 名红色三乡示范村支部书记赴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学习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生态发展先进经验,开拓视野;组织 288 名村书记到“红旗渠”现地教学,实现培训全覆盖;立足本土“传帮带”,组织 4 个革命老区街乡的 76 名村书记,到星光村代...
篇四: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振兴经验材料 5 篇 【篇一】近年来,xx 市积极推进组织联建促连片振兴,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基层政权建设、乡村组织建设,使党组织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定盘星”“稳定器”和“助推器”。
优化顶层设计全域谋划组织联建。出台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建设的具体方案措施,按照“党建引领、组织联建、片区融合、集群发展”的思路,成立党建联合体(行政村)91 个,设置联合党委,更加有效统筹人、财、物各类资源,推动区域各村由“形合”向“心合”蜕变。全面深化“县抓镇管、抓镇促村”工作机制。细化基层党建“6621”攻坚行动 15 类 32 项措施,明确工作方向和措施。开展全覆盖解剖调研,坚持一竿子插到底,列出详尽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压实镇(街道)党(工)委和党(工)委书记责任,研究细化改进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制定《关于完善镇(街道)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通知》,将考核等次与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和干部提拔使用挂钩,有效激发干事活力。全力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xx市 2019—2022 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和“头雁领航”“归雁助力”“雏鹰计划”“党性锤炼”等一整套制度,出台《关于在全市实施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的工作方案》《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试行)》,对党建标准进行规范,为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画出“标准像”。搭建“xx 市组织力提升应用平台”,以
信息管理数字化保障党支部建设水平提升。
激发队伍活力加强班子建设。按照“学历升、年龄降”的要求,动态调整村党组织书记 70 人,储备后备力量 1530 人,积蓄发展力量。建强联合党委班子,选出优秀人员带动村级发展,广泛吸纳机关党员干部、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学校等党组织负责人和辖区内村党组织书记进入联合党委班子。深入开展村级绩效亮相评优,对村级党组织进行“大排名”“大比武”,开展党组织书记“分类排队”,以精准的考核“指挥棒”提升党支部建设水平。提升干部素质。举办 xx 市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暨形势政策报告会,培训农村干部 800 余人。依托“灯塔—党建在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对基层党员轮训一遍,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连续两年录取率 100%。坚持在引领发展工作实践中锤炼干部,出台《关于推进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了 5 种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模式,全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达到 262 个。激励干事创业。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头雁领航”工程的意见》,明确村干部工资为“基础补贴+日常绩效补贴+领办创办合作社绩效补贴”,让参与经营的村干部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个人也获得经济收益方面的激励。
锤炼党员队伍提升基层党员素质。建设 13 处党性锤炼基地,实施小班制、封闭式、规范化运行的管理模式,分期分批对基层党员进行集中轮训,推动实现党员理论坚定、信仰坚定、行动坚
定,2020 年开展基层党员培训 95 期,培训党员 4922 名。发挥16 个群团党支部作用,推荐、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88 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设党代表工作室 24 处,与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红旗驿站”“红色代办点”形成联动机制,构建“1+5+N”(1处工作室、5 项基础制度,N 项为民服务)工作体系,1091 名党代表结对联系党员群众 2475 人、贫困村 94 个、贫困群众 1088户,吸纳志愿者 268 人,打造专业服务队伍 33 支。制作播出《党建故事会》专题栏目 130 期,用身边事教育、带动身边人。优化为民服务方式。设立 77 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零距离”贴心服务,建立“三一四办”服务机制,实现进一扇门、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坚持马上就办、帮办代办、容缺办理、办结评价,真正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推广“我有红邻居”“红色代办”“红蓝马甲”等等群众自发参与乡村治理新方式,凝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篇二】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xx 省 xx 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xx 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举措,大力推进“人才兴县”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营造拴心留才的良好环境,吸引域外人才,激活内生动力,吹响时代号角。
吹响人才振兴的集结号:调研产业发展需求,立足区域经济优势,建立靶向引才机制,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一方面,抓住引
才内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制定“专人专责”制度,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以“小分队,大调研”的模式,定期研判,动态管理,掌握已有人才情况,明确未来人才需求,制定合理引才规划,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拓宽引才渠道。依据“因需设岗,人岗相适”原则,建立柔性引进政府顾问专家人才,开展事业单位岗位招聘,高端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大学生岗位开发计划,挖掘本土乡贤等诸多引才渠道。2020 年,又引进政府顾问专家人才 3 人,具有实践经验和成果的高层次人才 58 人,“人才+项目”企业团队人才4 人,挖掘本土示范人才 231 名,着实有效地提升了 xx 人才资源池的深度与广度。
吹响产业振兴冲锋号:出台招引激励政策,帮扶人才创新创业,引进企业投资发展,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帮扶返乡创业青年人才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西兰花,每年用工量 20000 人次,帮助 22 户家庭脱贫致富;特邀丹东“草莓大王”于维盛指导的草莓种植,谋划发展特色水果种植产业园;引入生态农业技术开发企业,形成中草药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极大地促进了本土乡村产业振兴,提升了乡村就业吸纳能力。目前,已经形成了 5 个“特色产业之村”,发展了数十家创新创业基地和外来投资企业。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现有产业链条,拓展新兴产业领域,加大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力度,走好产业振兴之路,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形成“促农业,富农村,惠农民”的新发展局
面。
吹响乡村振兴奋进号:形成唯才是举新导向,营造拴心留才新环境,激励人才工作新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2020 年,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从县、乡、村三个层次,农、工、医、教四个领域,评估选拔 36 名“县管优秀专家”,27 名“乡村发展带头人”,5 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以全县最高规格表彰会进行表彰,肯定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的付出,勉励他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继续奋进,形成了全县里敬重人才、鼓励人才的导向。在奋进“十四五”的新征程中,将继续推进人才新政落地,优化人才层次结构,最大程度满足人才需求。坚持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让各类人才各尽其能,让各位高贤大展所长,共同吹响乡村振兴奋进号,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篇三】
驱车从 xxxx 开往 xx 山的路上,一定会路过这样一个饱含神韵、缔造传奇的小村落,一幅幅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产业兴旺、文明和谐的乡村画卷在道路旁徐徐铺开。近年来,xx 省和 xxxx镇 xx 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村内考察时“一定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探索中杨帆,在创新中奋进,竭尽全力推进村域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谱写着一篇篇真情为民的华美乐章,先后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
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聚焦有效提升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xx 村积极探索新途径和新举措,扎实推动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先后培养 3 名 35 岁左右返乡创业人员、本村村民、大学生“村务岗”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探索推行精准服务“一线工作法”,采取无职党员每周入网收集民意,实现“农事交办”;农村干部每日轮流坐班值班,实现“农事村办”;包村干部每周三驻村办公,实现“农事代办”;站办所定期入村入户高效服务,实现“农事跟办”;涉农部门巡回精准服务,实现“农事约办”的“农事五办”模式,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村民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全村党员每月进行集中学习,通过书记讲党课、专人领学、重温红色经典等方式,让党性教育成为常态化。创新实行党员管理“十二分制”,根据每名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守规矩底线等情况进行赋分,通过全村公示和年末奖惩,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提升。
绘制美丽乡村路线,改善民生促进就业 按照“党委统领、政府带动、整合资源、社会参与、金融支持”的工作思路,xx 村党支部以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为牵引,助推村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先后实施水稻加工、养羊、精
准增收、民宿改造、共享稻田等项目,人均分红 6500 元。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兜底保障等政策,符合条件的 110 人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纳入“一张网”兜底 75 人,参加城乡养老保险 35 人。安排 22 名村民担任护林员、河道保洁员、农村保洁员等岗位。投入 5 万元,推行“爱心超市”激励机制,通过以工作换积分,用积分换生活用品,受到村民的广泛欢迎,自主脱贫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率先开展“厕所革命”试点工作,对全村 234 户农户完成室内卫生间改造,所有家庭全都用上水冲卫生间,并安装了热水器。投入 1600 余万元,铺设污水管道、新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配备 17 名保洁员,定期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村民满意度、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集体经济作为农村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既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政治问题。在市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引领下,xx 村成立“中心村”党委,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带动周边 3 个村着力发展共享稻田、民俗旅游等优势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投入 2500 万元,实施朝鲜族水上人家项目,建设 8 栋高端木屋,1 栋游客服务中心;投入 1000 万元,实施特色民宿项目,发展 60 个不同主题风格的朝鲜族民宿,同时容纳 300 人住宿就餐,目前,已有多家旅行社把 xx 村纳入到行程中,通过项目带动,可承载旅游转型升级后
的高层次市场需求,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 100 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 1500 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障村民安居乐业 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为目标,xx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焕发出乡村文明的新气象。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按照“无缝隙、全覆盖”原则划分网格,设立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使得组织体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管理方式张弛有度、活力彰显,网格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定三诺两评”等工作运行制度,确保村级组织各项事业在阳光下运行,将群众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权利落到实处,消除基层群众与“村两委”的隔阂,密切了村干部与群众间的关系,营造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治理新风尚。
【篇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xxxx 侗族自治县坚持选拔、培育、管理、激励并重,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领头雁”队伍,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助力乡村振兴。
广纳贤才,选优配强“领头雁”。在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贤、党组织动员把关相结合,重点从现任优秀村干部中“留”一批,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和村级
党建组织员中“选”一批,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中“引”一批,选优配强“领头雁”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目前,当选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中留任村干 928 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 98 人、退役军人 54 人、致富带头人 197 人、村级党建组织员 9 人。
精心培育,增强履职“硬本领”。实施“领头雁”“素质提升工程”,以“党性教育、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集中培训学、田间地头学、云端互动学、结对帮扶带”等多种方式,从乡村组织振兴“四项重点”任务、“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四议两公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等方面对村(社区)“两委”干部开展常态化培训。截至目前,全县开展村(社区)“两委”集中培训 15 场次,覆盖全县 1403 名村干部。
严格管理,锤炼为民“精钢骨”。强化村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坐班值班、学习培训、民主测评、便民服务、村务公开、廉洁自律、责任追究”七项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履职行为;每半年开展一次村干部述职评议活动,对村干部量化赋分、等次评定,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村干部任用导向。按照“县乡两级联审、联审范围从广、政策把握从严、清退处理从快”的原则,从政治、廉洁、能力等方面,全覆盖对全县 170个村(社区)干部开展“全面体检”,清理不合格村干部 3 名,并及时补齐配强,锻造一批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硬
核”农村带头人。
正向激励,激发工作“新干劲”。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定期体检制度;推行“暖心”谈心谈话、“一对一”结对帮扶、民政定期慰问救济等关爱制度。今年以来,共与村干部开展“暖心”谈话 243 人次,慰问 136 人,发放慰问物资共计2.7 万元。加大村干部定向考录力度,近三年来,从村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 5 名、事业编制人员 2 名,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内生动力和干事创业...
篇五: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村振兴战略经验做法汇编(7 篇)目录
1、“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助力人才振兴工作 ....... 2 2、“人才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 7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验做法 .......................................... 10 4、“人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13 5、坚持人才引领推动乡村振兴 .......................................... 15 6、实施“四雁工程”凝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 ............... 18 7、探索“三突破”“三立足”经验做法做实镇(街)“人才强基工程” ...................................................................................... 24
“ 一把手” 抓“ 第一资源” 助力人才振兴工作
聚焦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xx 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摆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去谋划、去推动,形成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良好工作格局。
各级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不断加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体质机制改革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引进各类人才资源向乡村一线集聚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大力培养农村“当家人”、培养村级电商“领头人”等 xx项具体举措,切实创优乡村人才发展环境。
各地拿出真金白银,加大对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财政投入,近年来乡村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持续增加,仅扶持“一村多”学员回乡创业,市财政就统筹扶持资金 xx 万元。支持帮助农业科研人才争取科技项目资金 xx 多万元,落实科研团队研发费用优惠政策 xx 亿元,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近亿元。
聚焦本土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发掘内生动力。xx 市各级党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培育用好本土人才,为新农村发展
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动力。
一是全面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乡土培育计划。为解决本土村才队伍存量小、整体素质偏低,乡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从 xx 年起创新实施了“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计划用 xx 年时间,培养 xx 名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大学生,并出台了“一村多”学员回乡创业扶持意见,促进学员主动回乡干事创业、传播先进技术、兴办致富产业。目前,全市共招录“一村多”学员三批次 xx 人,其中党员 xx 名,村干部 xx 人,创业人员xx 人,培养了一批助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农村优秀人才。
二是深入推进基层人才“百人计划”。结合乡村现有人才资源实际,创新提出实施基层人才“百人计划”,打通乡村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思路,有效激活乡村发展细胞。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乡村教育、乡村卫生计生等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每年重点面向全市基层学校特别是偏远乡村学校选拔 xx 名教师开展非脱产学习,通过轮岗交流、“联校协作发展”交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交流教师人才 xx 余人次;采取“县乡审核、免费培养、认定学历、回村服务”订单培养的模式,培养基层全科医生 xx 多名、基层村医 xx 名,打造了一支留得下、用得上的乡村教育、卫计人才队伍。
三是推进乡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近 xx 万元,开展生产经营
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xx 余人次。大力开展贫困村实用人才培训,依托 xx 生态经济带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各县市区农广校,集中培训 xx 人次、送教下乡 xx 人次,一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常发杰、张瑞等 xx 人获得国家、省级“最美农技员”称号。
聚焦人才合作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xx 市以柔性招才引才为抓手,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补足乡村人才紧缺短板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一是强化院士专家产业支撑发展作用。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布局和乡村人才需求情况,坚持高端引领,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 xx 家,先后与以钟志华为代表的 xx 名院士,及近百名专家教授签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来,合作项目 xx 余项,开发新产品 xx余个,获授权专利 xx 项,破解技术难题 xx 余项。打造了 xx县 xx 食品、xx 九方魔芋、xx 市 xx 水产等十多个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区,其中 xx 动物药业院士工作站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带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开展人才共建致力乡村建设。
充分借助 xx 公司和省内外高校人才资源发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市企共建”“校企共建”“校县共建”等人才工作合作,探索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引才借智为目的”的引才模式。近年来,xx 大学、xx 工业大学、xx 市教育局等与 xx、xx、xx 等建立了人才共建项目。
驻市高校和 xx 公司共建研发平台为县乡培训主导产业所需各类人才 xx 余人次。实施农业领军人才产业团队扶持计划。
为弥补乡村领军人才不足,全市整合各类农业专家及农业领军人才资源,组建茶叶、特色粮油、中药材、食用菌等xx 个专家服务团队,制订专家服务团队分片服务、包村联系、巡回指导制度,帮助贫困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政策及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等方面服务,下基层开展专场服务 xx 多次。实施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领军人才评选,分三批次共遴选出特色基地 xx 个、领军人才 xx 名,通过示范基地和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动,全市近 xx 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聚焦人才引才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动能。xx 市不断畅通引才渠道、创新聚才模式,通过搭建各类引才平台,让更多的社会人才加入乡村振兴队伍,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扎实推进“我选 xx·圆梦车城”计划。各地依托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搭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吸引更多省内外优秀大学生来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实习实训、就业创业。近年来,全市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总数达到xx 个,累计接纳大学生就业创业 xx 人。大力实施农村电商扶贫工程。发展农村电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乡镇电商综合服务站和物流网点、村级电商服务点“三级服务平台”为契机,
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多次举办“互联网+”论坛、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电商就业等培训,培育了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民”,受益 xx 万余人次,为全市 xx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培养了 xx 名以上电子商务实用人才,推动各地尤其是贫困村利用淘宝·特色中国·xx 馆、京东·xx 特产馆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网络营销渠道优势推销优势产业、名优特产品,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积极搭建能人回归创业平台。针对乡村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xx 各地积极牵线搭台,鼓励和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的能人返乡创办实业、带领致富、参与治理,涌现出了一批成功典型。
“ 人才引擎”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xx 市 xx 县立足农业大县实际,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通过联手 xx 土地发展集团、xx 集团,积极打造乡村振兴 xx 样板示范区项目——xx 示范区,采取“引进一名专家、带来一个团队,对接一个院所、推动一个产业”的方式,不断强化人才引进培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走出了一条乡村人才振兴的新路径。
“ 项目+ 活动”。
打包引进产业精英。xxxx 集团是 xx 街道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用 x 万亩耕地吸引去的“财团”,它带来十几名农业博士、硕士到 xx 种地,全面规划了 xx 示范区项目,实现了园区“一条龙”产业链,真正实现三产融合。该项目建立了包括 x 名农学博士、x 名农学硕士在内的 xx 人创业团队,建设高标准农田,这帮“农学专家”种出来的地平均亩产xxx 斤,同样的地块,附近合作社种出来的地亩均 xxx 斤,总体亩均收益比普通老百姓亩均高 xxx~xxx 元左右,通过实践农业绿色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绿色农业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以鲁望集团深耕 xx 为“样板田”,以农村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抓手,成功举办“携手‘强企名校’开发
共建百万亩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研讨洽谈会”,xx 所高校、xx名专家博士为 xx 农业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推进“百万亩绿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将百万亩良田作为全国科研单位、优秀人才聚集的“梧桐树”。
“ 高校+ 平台” 搭建田间“ 实验室” 。高校拥有前沿的科研成果,但成果只有到一线才能开花结果。xx 县依托 xx 示范区项目,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xx 农业大学等xx 余家高校院所合作,建成集人才培育、技术支持、农产品研发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产业科研体系。与青岛农业大学建立的“两院一基地”,已吸引 xx 名农业科技人才到 xx 研发合作;在 xx 街道建立“科技小院”,x 名博士、xx 名硕士长期在 xx 工作,打通了 xx 农业与中国农大的“直通车”。
“ 服务+ 政策”。
构建发展环境好生态。xx县在“人才新政xx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返乡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在融资贷款、生活补助、创业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xx 岁的 xxx 是 xx大学的农学硕士,成千上万亩的流转土地,让他看到了现代农业的未来、大展身手的天地,还有良好的待遇,每月 xxxx元的工资,县里还给予 xxxx 元的人才补贴。随后他的妻子xx 来去了,农学硕士 xxx、xxx 也去了,一批批高学历农学人才在 xx 扎根工作,在 xx 当起了“田把式”。人才引得来更要留得住,xx 县在示范区项目驻地按照“拎包入住”标准,建
设了集公寓、健身、办公、餐饮于一体的乡村人才公寓,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验做法
首先,坚持产业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xx 乡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按照“一轴两带”(工业主轴、两侧农业产业带)发展布局,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一是持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开办“企业+自管委+农户”的“家庭工厂”,将纺织产业生产作业流水线引进老百姓家中,优先在大同、横溪聚居点试点后再总结推广,实现群众不出家门也能挣钱,探索出一条村企融合发展的路子。
。
二是持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xx 乡初步形成了以芦溪-大同-仁加靠山一侧为主的左侧农业产业带,以同盟村为主的右侧农业产业带。通过土地流转、已征土地“以租代管”模式,形成以猕猴桃、茶叶、特色种植为主的近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带。从经济上看,这种千家万户“划田埂而种”,小块农田生产效率低,规模化程度不够,收入水平不高,加之大量农民务工,造成土地经营分散、闲置,土地产出率难以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三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全乡村级集体经济存在来源单一、收入少、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因此,盘活现有房屋、厂房、土地、设施设备等资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实现“资源变资本、产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
其次,坚持引培并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一是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素质。现代农业发展关键在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 xx 农业的未来。我乡正在探索与四川农业大学、辖区内纺织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办学方式,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纺织生产、特色果蔬种植培训,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二是引进专业化农村人才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鼓励高校专家学者、在校大学生、企业家等群体,以志愿者、创业就业等方式投身农业农村,夯实农村发展人才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突击队。要加大培育新型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力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和效率。
三是选优育强农村干部队伍。选派优秀年轻乡镇干部驻村工作,“把最能干的人派去打最硬的仗”。再则,乡村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在返乡回村的“能干人”、下乡创业的“实干家”中发展党员,用知识、能力充实党支部。
最后,坚持以文化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现在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村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也要搞好,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涵养文明乡风,增强乡村“软实力”。
一是在“关键小事”上勇于作为。在农村,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风气蔓延。农村是人情社会、熟人社会,要在红白喜事、结婚彩礼这些“关键小事”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不良习气蔓延。
。
二是在新村管理上找突破。xx 乡聚居点不同程度存在环境卫生差、私搭乱建多、乱堆乱放杂、群众意识淡薄等问题。通过探索和实施“四张清单”管理制度,从私搭乱建、菜园治理、卫生秩序、文明创建等方面治理出一些成效。
“人才+ ”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xxxx 年以来,昌邑市推出“人才+”模式,通过党建引领、产才融合、科技助力,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党建+。
人才”,培育乡村振兴“主力军”。昌邑市坚持以“配强队伍、提升能力、优化结构”为目标,建设乡村振兴头雁队伍,安排 xx 名“xx 后”年轻干部参与镇街后备干部蹲苗培养。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全覆盖建立一村一大学生名单 xxxx 名,逐人造册、逐村建档,形成镇、社区、村三级人才库。依托镇区党校和党群服务中心加强对村干部的轮训,每年对村干部开展不少于 xx 天的集中培训。积极推动村干部...
篇六: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振兴经验做法材料 0 10 篇【篇一】
近年来,xx 市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干部群众辛勤耕耘,农业农村发展硕果累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画卷全面展开。
2020 年的最后一天,时值隆冬,清晨分外严寒,可 xx 市黄铺镇陈桥村丰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米加工车间里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种粮大户陈哲元和老乡们开动铲车,将今秋收获的一堆堆稻谷铲进“排队”装粮的卡车里。
农业现代化绘新篇 “国家粮库开仓收粮咯!”陈哲元十分喜悦。这两年,合作社不断推广水稻新品种,运用侧深施肥、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有了这些优势,我们合作社积极为其他粮食种植户提供代种、代收、代加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了粮食稳产增效。”陈哲元说。
近年来,xx 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 31.32万亩,建成专用品牌水稻生产基地 10 万亩,打造 2 个 5000 亩优质专用水稻单品种种植示范片。今年,该市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全年粮食作物总产 20.62万吨。
碧绿的茶叶,金黄的瓜蒌,鲜嫩的食用菌、肥美的牛羊肉„„丰富的土特产品增添了人们舌尖上的幸福感。
这个季节,走进 xx 有余跨越瓜蒌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定会有一阵阵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粒粒饱满的瓜蒌子经过烘干、调味、分装、打包后,变成了一份份傲人的销售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我们一年能卖出 200 万斤的瓜蒌子。”有余跨越瓜蒌公司常务副总李华介绍。作为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余瓜蒌公司通过优质种苗培育、瓜蒌籽原料收购等方式带动当地 60 余户瓜蒌种植户脱贫增收。该企业正积极推动瓜蒌全产业链发展。
xx 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19 年农业总产值 45.18 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 23.38%。截至目前,该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 110 家。数字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蓬勃发展。
美丽乡村展新颜 平坦干净的村道、错落有致的砖房、整洁宽敞的广场„„环境整治后,xx 市梅城镇潘铺村焕然一新。
“潘铺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绿化率,开展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潘铺村党总支书记王友庭介绍。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xx 市以“环境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庄清洁行动,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农村旱厕改造 4.1 万户,建设 14 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工程,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全覆盖。
村庄干净了,变美了,村民们的精气神也有了改变。
“现在大家伙儿开始在房前屋后种点树、养点花花草草,美化居家环境。”郭南松说,乡亲们把村规民约牢记于心,体育和文化活动多起来了,文明的行为多起来了,好人好事多起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田野中吹拂。
这些年,xx 市以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为载体,制定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以争创最美人物扮靓最美乡村。
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中全会精神让乡村干部群众感到无比振奋。王友庭说,村里将进一步注重美丽经济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借势天柱山旅游,把潘铺建设成为 xx 的后花园。
“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工作要起好步、开好局。”xx 市农业农村局金泉水表示,xx 将谋深谋细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规划、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等,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篇二】
近年来,xx 省 xx 市 xx 县 xx 镇 xx 社区坚持把党建引领融入新农村建设,围绕党建品牌化建设,开展“党建领航”行动,促进乡村振兴。社区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抓特色促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础设施改造、乐器制作产业发展和民俗文化旅游的科学定位,走出了一条党建聚力引领、特色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之路。
党建领航,凝心发力筑牢基建精魂。投资 700 余万元,提升改造党员活动场所,建强党组织服务阵地,高标准建设总面积 4500 平方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党史纪念馆、“第一书记”纪念馆等场所,逐步成为集“党群、政务、商贸、社区、文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党群服务体系,成为社区服务民生、凝聚民心的坚强阵地。配齐配强基层党建工作力量,配社区副书记 1 名,党性教育活动常态化,实行党员分类管理和党员积分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固定活动日、“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扎实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的日常化、规范化、常态化,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开展“党员做榜样,献礼十九大”等专题活动,党员开展“亮身份、戴党徽、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每名党员公开进行“一句话承诺”,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愈加凸显。研究制定首问负责、限时办理、办结反馈等规定,规范了服务流程,改进了干部作风,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度提升。
文化搭台,产业融合催生经济热点。xx 社区是“中国民族乐器之乡”“江北乐器第一村”“全市 30 个旅游特色村”,主要生产二胡等民族乐器,二胡产销量占全国销售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近年来,社区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抓住全省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的有利时机,依托 xx 村作为“全市 30 个旅游特色村”、二胡制作专业村的平台,制定了“弘扬民乐文化,打造古韵二胡小镇”的发展规划。一期投资 1000 多万元,建设了二胡文化广场、二胡展厅、二胡博物馆等场所,举办中国(xx)首届二胡文化节暨第三届二胡制作工艺大赛,开设网店 30 余家,“xx”“鲁杰”等两大乐器制作品牌名声远扬,乐器远销山西、陕西、河南等近 20 个省市。项
目二期室外二胡产业综合体,占地 150 亩,计划投资 1000 万元,近期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室外演奏、培训、生产作坊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项目三期专业艺术体验综合体,计划投资 1000 万元,重点打造高品质的二胡家庭作坊和音乐民宿,用特色文化产业打响“特色旅游小镇”名片,积极创建“省级特色旅游示范村”。
民生攻坚,项目改造创建美丽 xx。整合各类资金 2200 余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农田水利、文化惠民、爱心助学等 21 项民心工程。社区先后硬化村内道路 7.2 万平方米,其中沥青路 2.7 公里,栽植绿化苗木 3.8 万株,安装路灯 326 盏,架设供电线路 4300 米,改厕 225 套,疏通下水道 2.8 万米,新建党群服务中心 1 处,改造村级办公场所 6 处,建文化广场 6 处,改造汪塘 3 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 个,修桥 1 座、蓄水坝 1 处,新建多媒体教室 1 处,图书室 2 处,社区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在加强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注重扶贫扶志,累计开展文化惠民、爱心助学、健康义诊等活动 20 余次。
此外,xx 社区精准引入扶贫产业,通过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拱棚,带动老百姓种植蔬果、菌菇,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陈邵村、前海沿村、xx 村等均有不同规模的大棚和拱棚,共计 300 余亩,种植的西红柿、辣椒、西瓜、香菇、蘑菇等新鲜蔬菜瓜果深受市场欢迎,“绿色无公害、订单式种植”不仅打响了品牌,更是富了百姓腰包。
【篇三】
xx 省 xx 县聚焦国漆产业文化示范区建设,探索推行“循环党建”模式,以党建循环推动发展循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质量效率最优化,有效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水平。
坚持组织共建、循环运行,构建区域化引领格局。统筹 5 个村和 2 个企业党支部、196 名党员,组建国漆产业文化示范区党总支,纵向建立组织建设、政策宣讲、产业发展等 6 个功能党支部和 10 支党员攻坚服务队,形成纵横结合的党组织格局。党总支统筹党的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利益联结、文明创建 5 项任务,适时组织功能党支部、攻坚服务队深入 7 个党支部,循环开展服务活动、解决存在问题,推动资源要素在示范区循环流动。
坚持队伍共育、循环配备,锻造联动化引领队伍。实施“头雁”计划,按照现任与后备 1:3 比例,采取集中培训、结对帮带、外出考察“三合一”模式,培育各类干部 196 名;村(企业)党支部和功能党支部同步,发展 23 名优秀人才入党,全覆盖轮训党员 960 余人次;依托 2 个企业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43 人,“1+N”帮带培育“土专家”“田秀才”192 名。党总支统筹配备人员队伍,根据工作任务需要,推动各类人才在示范区循环流动,提升人才综合利用水平。
坚持活动共抓、循环开展,健全协同化引领机制。建立活动联抓机制,每月开展 1 次主题党日、每季 1 次政策宣讲、半年 1 次述职评议、每年 1 次党建拉练,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严实起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党组织协调抓总、农户土地入股、企业提供种苗、协会培训技术”模式,发展漆树 5000 余亩,种植黄精 4000亩,成立专合社 5 个、产业协会 6 个,村集体年收入 20 余万元,村民年增收 240 余万元。建立服务发展机制,村(企业)整体联动,循环到各党支部开展阳光党建、廉政窗口、农技科普等服务。
坚持和谐共治、循环推进,实现最大化引领效益。深化文明创建,组建乡贤队伍、文艺队伍、志愿队伍,循环开展孝老爱亲、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移风易俗活动,5 个村和 2 个企业成功创建市县文明单位。深化基层治理,引导完善《村规民约》、制定治理章程,健全议事决策、纠纷调处等机制,成立“卫生维护队”“治安联防队”等自治组织 10 余个,循环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治理格局。深化成果共享,建设 300 亩文化主题公园,修建漆彩缤纷、茶马古道、等景观 8 组,整治微田园 560 处、绿化庭院 8600 平方米。
【篇四】
xx 省 xx 市 xx 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为,着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乡村振兴“主心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兴村担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扎实推进支部核心工程。深化“星级评价”达标创建机制,将乡村振兴纳入评价重要内容,2017 年共评选出“五星级”村党组织 44 个、“四星级”129 个、“三星
级”98 个,营造了“学比赶超”氛围。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职”,设置矛盾调整、政策宣传、公共卫生、文明倡导等 8 各岗位,全区 1.8 万名农村无职党员实现了“有岗有位、有位有为”。去年以来,共投入 900 多万元大力推进 32 个村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党务、政务、社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大力实施“头雁”引领工程。以省定贫困村、红色村、软弱涣散村为重点,调整撤换了 11 名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建立挂职锻炼制度,实施“村官大学生”工程,累计有 212 名村干部完成了大专学历提升。强化第一书记选派和管理,派选了 122 名优秀区直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推行“候任村(社区)干部”制度,共选拔配备了 412 名,其中 35 条贫困村配备了 36 名,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任务注入了源头活水。
全力培育兴村人才。深入实施人才驱动工程,开展科技下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 9 期 635 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 850 份。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和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吸收“人才回乡、青年回村、乡贤回归”。去年以来,选聘了 54 名“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131 名大专以上学历“候任村干部”到镇村任职。结合临海经济、山区特色等产业需求,注力滨海渔业人才孵化、沉香产业人才培养。目前,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40 人,其中现代青年农场主 9 人,经营主体带头人131 人;推去年以来累计举办“三农”专题培训 1540 多场次,参与党员干部群众 3.6万多人次。
【篇五】
近年来,xx 省 xx 县 xx 镇紧紧围绕“优化提升特色产业、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发展”的理念,推动各项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创新党建+新模式,厚植农村发展基础。助推乡村振兴,精心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做强“党建+产业”,提升带动力。依托村级党组织,结合各村特色优势资源,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成立合作社,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充分激活产业发展
潜力。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规划发展思路,坚持“长短结合、短期优先”的原则,着力形成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推行“党支部+企业+电商+农户”的新模式,不断释放产业红利,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产业,用美丽乡村托起美丽经济,为农村改革提供了可学可复制的样板,通过“党委示范引领、基地辐射带动”,进一步促进群众致富增收,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做优“党建+治理”,提升引领力。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完善村规民约和自治组织。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传播、环境卫生整治评比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和成绩赢得群众拥护,着力打造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大入户、大走访”活动排查涉黑涉恶线索,鼓励群...
篇七: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乡村振兴典型经验材料 5 篇 【篇一】为破解 xx 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制约,培育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xx 县找准能人事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大力发展能人经济,培育发挥本土人才在创业致富、推动发展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引导各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能人带动战略,推动发展 xx 县实施《发展“能人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意见》,在要素保障、融资担保、技能培训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引进能人激活一批、拓宽渠道充实一批、强化源头储备一批等措施,鼓励大众创业、草根创业、能人引领创业、精英返乡创业。结合集镇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 个新经济产业园、3 个众创空间、14 个乡镇返乡创业园等平台,保障“外才”落地生根。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打好“乡情”“战友”“同学”组合拳;以市级“回创之星”张彬为代表的 764 名“致富带富先锋”,先后带动群众转移就业 6030 人次,逐步实现“一家富”到“乡村兴”的转变。
培优新型职业农民,带动致富 持续挖掘本土人才资源,打通乡村人才振兴“最后一公里”。培育特色产业“田秀才”。借助县农村党员培训基地、农广校、田间学校等阵地,以报告交流、现场观摩、技术指导等方式,全
年新培育食用菌、藤编、苗木花卉、荷花莲藕、艾草等特色产业的本地实用人才 562 人。打造乡村发展“带头人”。在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举办“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围绕创新创业、金融保险、涉农政策等,定向培训创业有潜力、带富有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带头人 220 人,特别优秀的被评为 xx县十佳农村实用人才。
育强玉雕技能人才,带强产业 出台《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三年规划》,按照“初级+骨干+领军”的人才体系精准育才。以实用为导向,育强科班技能人才。建立龙山玉雕、育人玉雕和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等多层次育才平台,与企业合办“玉神班”“文同班”,通过“职业教育+师徒传承+产学研一体”订单式培育雕刻设计、线上营销、玉文化传承等玉雕基础型人才 3000 余人。以创意为支点,孵化新型骨干人才。依托 xx 省醒石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当代学院玉雕服务中心等孵化平台,以 10 余个企业培训基地为实践点,常态化举办“玉雕创意新星评选”等活动,开拓思维空间,更新创作理念,先后培育创新型雕刻人才 200 余人。以学术为媒介,精琢行业领军人才。在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组建玉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在玉之魂珠宝等龙头企业内设立玉文化科研所,不断拓展玉文化研究的深度、广度和维度;与全国八大美术学院合作,首批开办“天津美院·xx 玉雕创新人才高级研修班”,培养玉石雕刻行业青年领军人才 30 余人。目前,该县共培育国家级工美、玉雕大师 32 人,省级工美、玉雕大师 450 余人,省技术能手 3
人,高级技师 66 人,全县玉雕产业年销售额达 170 亿元。
扶持农村电商人才,带动就业 抓牢“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机遇,先后培育淘宝村12 个,电商带头人 100 多人,线上商户 2.2 万家。专业化培训,变人力资源为人才资源。统筹南阳师范电商学院、洛阳闪讯、杭州一扇门等专业培训机构,针对大学生、乡村青年、贫困户等群体,分层分类开展电商创业培训 8000 余人次;筹建 YY、抖音直播孵化中心、梧桐树产业园等电商园区,以实操为核心,为 3000余名初创者提供“一站式”创业指导,以创业带动就业。多元化交流,变单打独斗为智慧交融。举办电商发展论坛等活动,邀请国内知名电商专家、行业大咖及本土专家进行授课指导;举办云上玉雕节、“双十一”电商大赛等竞赛活动,进一步激活电商人才创新创业潜能。平台化培育,变口语达人为销售达人。与阿里巴巴、苏宁易购、京东帮等 30 余家电商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建成十佳农特产品、同富小康、老家 xx 等一批短视频、直播策划惠民平台,带动 578 家直播商户发展成为“网红”,不断以订单端倒逼生产端调结构、优产品,全县线上年销售额达 206 亿元。
xx 县委书记李显庆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围绕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分层次、分类别建立人才库,抓实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同时,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篇二】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职业教育不仅是精准扶贫的“快车道”,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加速器”。xx 省 xx 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教学效率为前提,办学能力为关键,就业安置为导向,精准脱贫为目的,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发掘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动力。新建虚拟现实技术(VR)实训室、智慧录播教室、电子阅览室、超星“一平三端”网络教学平台、智慧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变“重复乏味”教学为“生动有趣”实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新媒体平台由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会话交流、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更有弹性、更具创意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内部学习动力,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专业设置,提升办学能力。xx 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因时应势,依据企业岗位标准,结合本土资源,校企联合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和企业学徒方案,联合开发“学校课程+企业课程”双线交织的课程体系,以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农艺、电子技术应用3 个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口”,地方特色专业为“切入点”,充分考虑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机构对人才的需求,分层次分类别设置专业,现有 8 类 11 个专业,促进了专业规范化建设和集群化发展,实现产业链与专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
程与生产过程三个“有效衔接”。
加强校企融合,搞好就业安置。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认定。坚持德技并修、产教融合、育训结合的办学方向,“引企入教、引教入企”,构建深入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注重发挥企业优势、参与管理企业项目,用企业化的标准共建实训性的生产基地和教学中心,建成了建筑技术、电子电工、机械制造等专业实训基地,实现企业与学校在风险和利益的共担共赢,抢抓改革发展机遇,大力弘扬“耕读、坚韧、进取”的 xx 精神,打造“技能 xx”的招牌,为学生积极搭建安置就业与企业用工“直通车”。
开展技能培训,助力脱贫攻坚。2020 年学校承担各类社会培训共计 3000 多人次,派出 252 名学生完成东西协作顶岗培训工作。积极对接部分企业,为企业 167 名员工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走出了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新模式,有效整合校企教育资源,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在“干中学、学中干”,拓展了校企的合作内涵,使中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培养形成“捆绑”发展模式,增强了贫困家庭的自我“造血”功能,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全县精准脱贫,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篇三】
基层党建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动力系统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
层党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xx 省 xx 县坚持把党的力量挺在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把加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深度融合,通过树立“党建+”理念,把引领作用发挥在一线、把战斗堡垒筑牢在一线、把最强力量汇聚在一线,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党建+“头雁”,建强乡村振兴“指挥所”。“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立足把素质能力过硬的干部选优配强到扶贫一线,着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新时代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通过及时研判分析乡镇班子运行情况,对乡镇脱贫攻坚情况进行动态掌握,每月对乡镇党政正职抓脱贫攻坚情况进行排名。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村党组织换届后,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 4.7 岁,其中 35 岁以下村书记占到 43.9%,大专以上学历村书记占到 61.7%,较换届前提高 11.8 个百分点,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村党组织班子整体功能得到提升,为乡村振兴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
党建+“扶贫”,补齐乡村振兴“最短板”。“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坚持党支部领办、村集体所有、合作社运营、贫困户分红,形成“党支部+电商+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如平襄镇孟河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创建“陇上孟河”电商品牌,注册成立村办集体企业,把粉丝、苦荞茶、燕麦、藜麦、小黄米、土蜂蜜、苹果、土豆等 10 余种名优产品和特色产品纳入了电商产品,将产品远
销北京、上海、xx 等 20 多个省市,年销售额超 150 万元,每年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分红 20 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与贫困群众“双增收”的目标。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 192 个,实现年电商交易额 1.6 亿元。
党建+“产业”,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服务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中的能力引领作用,不断为实施乡村振兴助力赋能。先后印发《xx 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xx 县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实施方案》,深化党建“三建四联三带”产业发展模式,在引领创办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干部教育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成立产业党支部 53 个,鼓励支部负责人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 281 家;协调争取中央和省市财政资金 600 余万元,探索发展“支部领办型、入股带动型”的集体经济 12 个;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需求为导向,先后举办基层一线干部培训班 9 期 3500 余人次,全面提升在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政策执行力和能力水平。
党建+“平台”,奏好乡村振兴“变奏曲”。建立人才挂职交流机制,通过定期了解需求,制定年度计划,积极开展人才挂职交流,先后 3 批次选派 6 名党政干部到 xx 市挂职,选派 6 名优秀乡镇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赴 xx 市乡镇进行为期 3 个月的挂职锻炼,xx 市先后 2 批次选派 5 名党政干部到 xx 县挂职、2 批次选派 5 名专业技术人才到 xx 挂任县直部门副职。建立互访交流机制,先后邀请 xx 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经济等领域专家
50 余名来 xx 传经送宝,选派 xx 县专业技术骨干 690 名赴 xx 进修学习,进一步增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建立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实地调研、双向沟通,与 xx 市 18 个镇街、10 个村集体经济示范村、12 家企业、6 个医疗机构、26 所学校分别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深化资源共享,实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合作,结牢“人才纽带”。
【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近年来,xx 省 xx 县牢牢把握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主心骨”地位,筑牢基层治理“基石”,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注重核心引领,下活“一盘棋”。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融合发展,以“党建+”模式,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深入推进“四抓两整治”工作,结合村级“两委”换届选举,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选进村班子,并结合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对不适宜继续任职的村干部进行了撤换,实现村级班子从“有人干事”向“有能力、有动力、有压力干事”转型,使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全面增强,引领脱贫攻坚的能力显著提升。
统筹整合资源,夯实“大后方”。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
导向,着眼强功能、抓基本、补短板,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通过“一选两聘”模式,招考专职村党组织书记 82 名、村文书 11 人,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0人,建立村级后备力量1354人;加强阵地建设,筹资 2130.57 万元新建和改造提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67 个;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按照应纳尽纳、应整尽整的原则,排摸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27 个,县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一支部一方案”精准提升;加强基础保障工作,制定印发《xx 县村干部报酬管理办法》,将绩效报酬与作用发挥、群众认可等情况直接挂钩,形成村干部履职尽责的长效机制。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主心骨”。坚持把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作为建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创新“党组织+”“党员+”等模式,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相结合,有效推进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双促进、双提升。xx 镇党委深化“三建四联三带”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成立 3 个产业片区联合党总支,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互动双赢;xx 镇党委探索“一引(引进龙头企业)两建(建支部、建基地)三促进(促产业提升、促集体经济发展、促群众增收)”模式,加快发展党组织引领下的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了党建和产业培育互促共进;李店乡党委探索“党
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并规范运行金银花产业党支部,带动全乡 1700 余农户实现产业增收。
【篇五】
为充分激发党员先锋活力,xx 省 xx 县以“先锋创绩”为抓手,以“立足本职岗位”为方向途径,以“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为标准要求,强化“四个聚焦”,喜迎建党百年华诞,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聚焦“责任落实”,强化严管厚爱。聚焦支部班子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加...
篇八: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振兴经验做法合集 5 5 篇【篇一】
xx 省 xx 县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建强组织”“发展产业”“聚拢人才”展开乡村振兴美丽和谐的“新画卷”。
建强组织,启动乡村振兴“强引擎”。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依托专业合作社、产业龙头、产业基地,通过采取“社社 xx、企社 xx、村社 xx”的方式组建党组织,走出一条围绕产业建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双向发展新路径。xx县立足让党组织撑起产业发展主心骨,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组建、方便管理原则,把 20049 名农村无职党员编入产业党小组,共成立 8 个产业党总支、87个产业党支部、1500 多个产业党小组,夯实基层组织“桥头堡”,打造产业发展“强引擎”。该县瓦屋镇成立食用菌产业党支部,下辖 11 个党小组 62 名党员,覆盖全镇11 个食用菌基地,充分发挥出党建引领作用,增强了党建带动力。该县马楼乡成立蛋鸡养殖产业党支部、蔬菜种植产业党支部、香菇种植产业党支部等党支部,形成“三驾马车”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动乡村振兴强大马力。
发展产业,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适地发展特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实现乡村蝶变。xx 县围绕村村上产业、户户有项目,对资源丰富的村,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对产业突出的村,引导成立产业合作社;对经济基础好的村,鼓励入股分红,发展加工、经营、服务等产业,目前,血桃、葡萄、蓝莓、软籽石榴、香菇及农家乐等一大批产业蓬勃发展。该县张官营镇深挖产业潜能,助推食用菌产业园集约发展,实现辖区内包装、团购、冷库共用,在废物利用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食用菌年产突破 1000 吨,年产值 800 多万元。该县董周乡投资 2500 万元建设五里岭林果产业园区,培育了“xx 硒梨”品牌,建成了林果农贸市场,涵盖产业带贫基地 5 个。覆盖董周、观音寺、仓头、库区四个乡 36 个行政村、2800 多户参与林果种植,林果种植面积达 5 万余亩,年产果品10 万吨,产值达 2.65 亿元。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 2 万人次,稳定就业 1 万余人。让
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聚拢人才,注入乡村振兴“永动力”。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立足人才链,打造技术链,汇聚发展“永动力”。xx 县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批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外出农民工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组织县域 105 名“田秀才”“土专家”,抽调 58 名科技人才,组建县农业科技服务团。遴选 234 名第一书记,选派 518 支驻村工作队,让“人才杠杆”撬开乡村振兴的大门。该县库区乡吸引了 9 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种植蓝莓,使全乡蓝莓种植面积增加了近 1000 亩,为 3000 余名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该县瓦屋镇在县科技特派员张杰的指导下,采用国内领先的液体制种技术,研发出优质食用菌品种“庆丰五号”,目前全镇年种植香菇 1037 万袋,产量突破 1 万吨,突显技术创新“动力源泉”。
【篇二】
再过 2 个月,xx 县 xx 镇 xx 村党支部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将迎来成立后的第二轮分红。这个有 390 名社员参加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就实现群众受益、集体增收。该村村民杨新安,去年秋季全家 6 口人土地收入比上年增加了 1800元。
目前,全市已有 798 个村成立合作社,入社农民 4.05 万户,集中经营土地 24.06万亩,村集体年均增收 3 万元,户年均增收 2000 元,探索出农业大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破解农业规模化经营难题 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比例较低,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效益不高;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增多,“谁来种地”问题凸显。同时,农村党组织服务群众没有抓手,全市还有许多村庄集体经济收入不足 3 万元。
思路决定出路,能不能由党支部牵头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蹚出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市委决定采用“先试点、然后逐步推开”的办法进行积极探索。2016年 4 月,宁津县保店镇陶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成为全市第一家由党支部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实施“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化、集约化运营
模式,被称为“陶庄模式”。“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就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推进和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耕、种、管、收、售全程统一服务,形成‘村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乡镇为农服务中心’的模式,实现富民强村互融并进。”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2017 年,这一创新办法在全市推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相较于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单打独斗”,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带来极大便利。在县乡各级党委支持下,每个乡镇都建起为农服务中心,合作社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等“统购”,耕种、灌溉、防治、收割等“统管”和农产品“统销”,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合作社采取租赁等方式,解决农机具缺乏的问题,又通过农机农艺配套,实现了耕、种、收集约经营。因为用量大,能够以批发价购买农资,肥料每袋至少便宜 10 元,再加上种子、农药、机械等费用,亩均可节约开支 50 元。同时,规模化种植有效开发出田埂、多余道路和边角未利用土地,增加了土地实际利用面积,实现了土地增潜和集体增收。”xx 县xx 镇 xx 村党支部书记、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郑传蓬分析说。
产业链求突破,规模农业加速转型升级 “合作社的利润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通过以批发价团购农资产品,实行大型机械连片作业,每亩每年生产成本能降低 100 元左右。二是提高亩产收益,通过统一种植高产优质品种,避免不同品种混杂影响,每亩每年增收 100 多元。”宁津县陶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负责人宋成槐说。他介绍,去年全村通过统一耕种,每股累计分红 1000 元,农户的亩均收入比过去提高 200 多元。同时,群众的更多收益还在账目之外。
据测算,由于土地规模经营,各村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员农忙时不用赶回来,每人每年能节省误工费和路费 1000 元左右。留守老人、妇女腾出了时间,有的搞起了养殖、加工项目,有的直接到合作社打工挣“双份钱”。对于村集体而言,有了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平台更大。一年多来,众多村集体通过整理沟、渠、埂、路等边角土地,盘活农机设施设备等存量资产,以集体资产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齐河县胡官屯镇沙张村通过土地整理新增集体耕地 130 亩,仅此一项每年集体增收
10 万元。
各地党组织还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链做文章,一方面,在结构调整上采取“两步走”,合作社刚成立时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综合考虑人才、技术、基础等条件,逐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另一方面,在经营方式上“两结合”,就是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化经营深度结合,积极搭建社企合作平台,在发挥农业合作社自身经营优势的基础上,引入成熟市场主体共同做大做强。
xx 县桃园街道西杨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 3 个合作社和农业公司合作,专门种植糯玉米,县乡农业专家全程跟踪指导,效益比普通玉米高一倍。在临邑县,林子镇苗甫庵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主动对接“农字号”龙头企业,以每亩 3 吨、每吨 280元的价格销售青储玉米,当季亩均收益 840 元。“目前全市已有 134 个土地股份合作社与 51 个农业公司开展合作,合作项目从传统粮棉种植到青储玉米、杞柳种植等,种类越来越多。”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
立足产业促党建,产业、组织同步振兴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合作社要持续健康发展,选好“当家人”至关重要。目前,全市已成立的 798 个土地股份合作社中,751 名村党支部书记依法兼任理事长,2245 名村“两委”成员依法进入管理层,各地再由村民投票推选出信任的种地能手参与合作社日常管理,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过去,很多基层党员反映,组织生活无事可议,党员参与度不高。自从有了合作社,这些村党支部的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从此有了鲜活生动的内容,党员们都踊跃参与,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xx 县桃园街道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杨春安说。“成立合作社,不仅是把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来,更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搭建基层组织帮民致富、为民服务的新平台,群众把个人奔小康和集体发展捆绑在一起,心与党组织贴得更紧,集体事情大家参与、重要问题大家商量,这才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根本性举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廷国表示。
目前,全市有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村,仅占到全市农业村的 10%。“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就明确支部主导、群众自愿、风险共担、集体增收四个原则,在具备
条件的地方先行推开,成熟一批,推行一批,不搞一刀切,不设时间表,同时继续支持、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陈廷国说。
【篇三】
近年来,xx 省 xx 县着眼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突出制度创新,健全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人难选、干不着、干不好、干不了”等突出问题,为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领头雁”队伍。
健全选拔使用机制。围绕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综合能力偏弱,大批优秀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村党组织书记“人难选”问题,畅通选任渠道,让更多优秀人才走上乡村振兴舞台。打破以往“就地取材”模式,采取“内挖、外引、择优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考察选人、考选用人、择优选派等形式,扩大选任范围,先后从机关干部、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等优秀群体中选配村党组织书记 277 名。注重培养青年党员、青年干部、青年人才,建设 18 所“头雁孵化”学校,成立 17 个农村“三青党支部”,实行集中授课和实践锻炼方式,培养后备干部 1680 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住、顶得上”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聚焦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报酬偏低、岗位吸引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等“干不着”问题,建立健全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有荣誉、政治上有前途的激励保障机制。大幅提高经济待遇,2019 年以来,县财政累计列支 2.1 亿元用于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报酬,村党组织书记平均每人每月报酬达到 4500 元,最高的可以达到 6900 元。大力提升政治待遇, “时代楷模”、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挂职县委常委,20 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挂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考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2 名,考录招聘乡镇公务员、事业人员 6 名。
健全帮扶培养机制。为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资金、政策等问题,多领域多层次加大扶持力度。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扶上马、送一程”,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育培训。选拔 361 名村党组织书记到浙江大学、xx 农业大学等高校参加专题培训,对全县 1006 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 4 期集中轮训,帮助提
升素质能力。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整合涉农资金、明确土地出让金的 30%用于乡村振兴等措施,支持村党组织书记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设立 2 亿元乡村振兴重大专项基金,将“头雁工程”专项资金列入预算,设立 1000 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实施产业项目。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为解决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存在的上台前“热情高涨”、上台后“原地不动”等问题,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压实乡镇党委责任,每季度开展乡镇党委书记抓“头雁工程”述职考核,全年考核末位的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引导党委书记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每月开展基层党建“四不两直”督导调研,重点抓“四议两公开”落实等村级规范化运行,定期曝光亮丑,倒逼规范履职。2019 年以来,284 名村党组织书记因工作被动被取消绩效奖励,6 人被免职。建立健全村级班子定期分析研判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利清单制度,广泛推行村干部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确保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篇四】
近年来,xx 省 xx 市 xx 区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致力破解基层治理新问题,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以“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带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双进双促”模式,通过“四个双向”措施,助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迈入“快车道”。
“双向进入”搭平台,拉响乡村治理“主引擎”。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鼓励村“两委”成员带头领办合作社或者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新型经营主体,为基层党组织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管理运行搭建了平台。大力吸收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及参与乡村治理撑起了“后台”。近年来,全区共有 144 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有 277 名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初步构建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了共建共治的新格局。
“双向组建”强核心,筑牢乡村治理“火车头”。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
心地位,采取“产业带上建党委、产业链上建支部”的方式,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成立产业园党委 2 个、合作社党支部 39 个,合并调整合作社党支部59 个,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采取在农村党员干部中选派一批、在新毕业大学生党员中选拔一批、在复转军人党员中选聘一批等“三个一批”措施,选派合作社党建指导员 150 ...
篇九: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1 网络 安进秋经验 乡村振兴 市级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无论什么季节,各地游 客来到×,都对美丽和谐的×村寨连连赞叹,流连忘返。近年来,
×大力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 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使广大农村面貌 焕然一新,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借 鉴。
引领乡村振兴“新航向”。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当前, 我国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需要通过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向乡村延伸。要下好乡村振兴战略这盘大棋,关键还是要坚持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突出抓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团结带领农村党员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
锻造高素质基层党组织“领头羊”。常言道:“村看村,户看
户,群众看着村干部。”振兴乡村,需要一大批信念坚定、政治过硬、勇于担当、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干部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必须把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推进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中, 坚持党建引领,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从组织体系、干部队伍、基础保障等方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先后安排数十万名党员干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驻村入户、结对帮扶,成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注重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引导广大农村干部认清自己肩负的职责,为乡村建设和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创新推广屯级“一 组两会”(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协商自治模式,在×万个自然 村建立了“一组两会”制度,通过户主会拓宽村民议事平台,通过理事会强化村民民主自治,实现村民自治与村庄管理的有机统一。群众参与村民自治更主动、更积极。
奏响乡村治理变革“新号角”。乡村治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大部分行政村建立了“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 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实施村规民约完善提升计划,
针对脱贫攻坚中的“等靠要”、懒汉行为等问题,完善奖惩机制, 形成“我脱贫、我光荣”的良好氛围。同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从而对推动
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醇化良好乡风、改善农民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分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和幸福乡村四个阶 段,目前正在推进幸福乡村建设,集中开展“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三个专项活动。不仅整治了乡村环境,有效释放了农村公共空间,拓展了乡村集体收入,而且还弘扬了公序良俗、 强化道德约束,提升了乡风民俗文明程度,使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群众幸福感高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乡村是国家政权的“神经末梢”和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 治理构成整个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也是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实现乡村善治的基石。乡村治理的效果不仅决定着乡村 振兴的质量与水平,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与稳定,而且折 射出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因此,要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 富的乡村振兴目标,就必须从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双重角度,前 瞻性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消除那种简单的“要人要钱要物” 思维,强化治理思维,在乡村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与融合发展中把 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
市级: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 2 网络 张本波
经验 乡村振兴 市级
一、乡村振兴离不开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并不是逆城镇化过程,而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整体而言,×的城镇化已经走过了快速发展阶段,初步进入城乡融合的稳定发展阶段。2019年×城镇人口比重约为× ,其中×、 ×、×、×城镇化率分别达到× 、× 、× 和× 。随着城镇化 的推进,城镇人口及其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 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协同发展,关键是要实现城乡资源的 双向流动。首先需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发挥城镇对乡村发展的 支持和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其次要防止农村的空心化,引导城镇的资本、人才、先进技术等 生产要素流入乡村,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
二、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产业融 合的路径也不一样。×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因地制宜,打造“一村
一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其中既有第一产业主导型,如××的盆景、××村和××村的草坪、××村的苗木等, 这些地方都是从不起眼的农产品入手,做成了兴农富农的大产业; 也有第三产业主导型,如××村、××村等依托田园风光和丰厚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业;还有第二产业主导型,如××村以家具制造为起点,逐步发展起集大小民营企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亿的富民工业园,并进一步以职教特色小镇建设推动“职教+” 的复合型产业体系。
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是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开发 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其次要 重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拓展,实现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乡 村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乡村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农村产业发展需 要依托资源,但不能依赖资源。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这些成功 的乡村,并非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反而是把一些常见的自然 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特色改造和深度开发,就可以成为致富的 宝藏。
三、乡村振兴离不开人力资源支撑 人才是振兴乡村的关键,但乡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能根 据每个村庄的情况量体裁衣。在×的调研中,我们既看到×庄、
×村等乡村依靠本乡本土人才的自我更新,成功走出了创新发展 的致富之路;也看到×、×村等乡村,在自身发展理念滞后、改
革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把出走的能人请回来,引领大家走上创新 发展之路;还有更多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人,看到乡村振兴 带来的创业机会,投身乡村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如××村 一群年轻的创业者,通过创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代理品牌网 络进行销售,当年销售额即达到×万元。
破解乡村发展人力资源瓶颈,关键是要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 市单向流动的局面。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来看,乡村发展的空 间相较有限,更多的人、财、物向城市集聚是大趋势,即使在发 展相对较好的×乡村,离乡进城也是多数年轻人的选择。因而乡 村人力资本开发应立足乡村振兴需求,明确目标人群,以新型职 业农民、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管理人才为重点,实施精准 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为有意愿在乡村发展的各类人才能够大 施所能创设良好发展环境。另外,应把整体乡村人口作为战略资 源,促进全员素质稳步提升,让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基 石。
四、乡村振兴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 制度创新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乡村发展向前迈出的每一 步,都伴随着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聚 焦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积极探索人才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 策改革创新,如××区率先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 颁发农村宅基地不动产权证,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在全国
首推“投资债券贷款”模式,支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解决 农业发展的融资难题。
破除阻碍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弊端,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 动、平等交换。加快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进 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 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 省域调剂机制。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 需求。
县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验做法 1 网络
经验 乡村振兴 县级
一、我县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经验做法
(一)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1.
健全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办法和监管机制。落实镇街 村居和保洁公司责任,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兑现,将保洁经费直 接与保洁效果挂钩,力求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真运转、见成 效。连续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县美丽办联合县委县政府 督查室和相关县直单位成立了×个督导组进行了不间断督导,全 县的农村环境面貌获得了稳步提升。
2.
加快农村厕所改造。投入×亿元,全县×个镇街同时开工, 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达标村、生态宜居村梯次推进。去年完成×户改厕任务,计划×月底基本完成改厕任务。
3.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村村亮建设方面,2019年灯基础施工 已完成× ,已安装灯×盏。目前该工程正在顺利推进。
4.
强化村庄绿化建设。全面推进城区、水系、道路、农田林 网、镇村造林大绿化行动,打造多层次立体式绿化系统,确保创
成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重点打造了×个省级森林乡镇, 对×处镇街驻地进行了绿化提升,重点打造了×个森林村居,其中×个村庄申报了省级森林村庄。截至目前有×个镇街,×处镇街驻地,×个村庄已完成绿化建设,建立了×处镇街全民义务植 树基地,镇街驻地绿化覆盖率达×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全县 累计种植乔木×万余株,灌木×万株,累计建设绿地×万平方米, 累计投入×万元。
5.
大力实施坑塘治理。制定了美丽乡村坑塘整治任务包保分 解表。按照坑塘整治要求,各包保组按照任务分工进行了坑塘现 状调查。以镇街为单位建立了坑塘整治工程电子档案,做到一村 一档,一坑一档,档案内容包括面积、位置、现状照片、治理责 任人、管理责任人等。为推进工程进展,确保工程质量,采取半 月一调度,各包保组按照任务分工进行了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
(二)示范镇村创建工作。我县从 201×年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 201×年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把美丽乡 村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建设“美丽幸福金乡”的重要基 础和保障,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目前,全 县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处,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 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完成美丽乡村达标村建设×个,×× 小镇、××材料小镇被评为省级特色小镇,××镇被评为省级美 丽宜居小镇,××镇××村荣获全国文明村。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瓶颈问题。乡村生态振兴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了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外,尤其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其余部分主要靠县财政投入,由于我县经济比较薄弱,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计划项目资金安排与基层和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由于规划定位较高,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基础配套等工程量大,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多,因为整治多、整治任 务重,资金配套压力较大,只好“看菜吃饭”、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而基层和群众要求加快建设的愿望又很迫切,由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大蒜质量下降和种植污染严重。大蒜种植存在很多问 题:一是品种问题,我县大蒜种植时间长,品种退化现象严重, 缺乏知名大蒜品种。二是大蒜重茬病害严重。三是由于化肥、农 药及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大量流失、板结、污 染现象严重。以上原因造成大蒜产量及品质大幅下降,如不及时 解决,将会影响到金乡大蒜的霸主地位。大蒜品牌利用不到位。
三、下一步推进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镇街、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 导,健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领导协调机构,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 管负责人靠上抓,科室、站、所负责人具体抓,建立齐抓共管的工
作机制。各部门之间要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凝聚所有人 力、物力、财力全面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创新农业各项补贴方式方法,大力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统筹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规模养殖粪便有机肥转化、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积极探索农业高效节约用水、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治理的长效支持政策。推进特色农业保险试 点工作,创新绿色生态农业保险品种。大力发展“财政惠农信贷通” 等产品,推进全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引导信贷政策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项目倾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将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和领 导干部生态资源环境离任审计重要内容。研究制定具体可行方案, 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推进机 制。结合美丽乡村达标率覆盖考核工作,出台考核细则,对各镇街 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对农业绿色发 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落实 不力的进行问责。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 传媒体,大力宣传乡村生态振兴的理念、政策和成果,大力推行绿 色生产方式、工艺技术和设备应用,引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开
展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从国民教育、新闻宣传、科...
篇十:乡村振兴的主要经验
振兴工作经验做法我们按照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强根基。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筑牢乡村振兴坚强保障。一是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三农’”工作要求,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成立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配齐班子、明确定位,具体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推动。聘请专家学者,组建智库团队,联合知名国企、金融机构、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共建战略联盟,强化农业农村政策研究、指导培训,项目策划、金融服务,着力培养一大批产业人才、本土人才、干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二是充分发挥乡镇“龙头”作用,选优配强镇街班子,持续抓乡促村。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质量推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三是着眼换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分类分层分批集中轮训;组织经验丰富、实绩突出的优秀村书记,开展强弱结对,帮带提升。全市确定增收项目 xxx 个。四是着力构建以基层组织为引领,群众自治组织、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提振农民精气神,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农村、入人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推动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一是出台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概念规划,巩固提升高产粮、有机菜、设施果树等特色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功能布局,推动区域集中,形成规模优势。推进有机农业区域化集群发展。二是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大力引进工商资本,培强壮大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合作社、家庭农场,增强联农带农能力。三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创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四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高位衔接,提高综合效益。加快构建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开拓多个产品营销渠道,在大中城市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店和大型商超营销专柜。
三、数字赋能驱动发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编制《数字化规划建设方案》,选聘知名专家学者,组建数字化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培训指导。二是成立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基站,加快向村级延伸。三是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对农业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现代农业“数字底座”,集中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动主导产业率先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便捷化。四是建设综治理信息化平台,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开发乡村旅游服务全程数字化服务,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开创乡村建设新局面。坚持项目带动,创新多元投入,为乡村建设注入资金活水。一是及时掌握项目动态,及时化解堵点难点。二是抓住上级扩大“三农”支持力度的政策机遇,强化资本运营,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方式,为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引得源头活水来”。
五、全面落实民生优先硬任务。积极回应诉求,兴办民生实事,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一是严格对照“四不摘”标准,持续跟踪收入支出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跟进帮扶。二是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在外人才、大学生、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三是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开展“一卡通”试点,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四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抓好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生态旅游搭高台 乡村振兴唱大戏
一、 基本概况 **镇全镇国土面积 168 平方公里,其中湖面 40 平方公里,辖 28 个行政村,2 个社区,总人口 8 万余人,其中镇区人口达 4万人。是中华诗词楹联之乡、中国石雕艺术之乡,也是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中国绿色古镇、全国生态特色旅游镇。
**是一座千年古镇。**因湖而生、因湖而兴,已有 1233 年的建镇史,是大冶三大古镇之一,境内有三元阁、荆王坟、黄巢囤兵遗址,冯京旧宅遗址、唐末古民窑等古迹遗址。千百年来,**先民在**湖上荡桨划舟、撒网捕鱼,造就了“日有千名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繁华,古镇商贸盛极一时,素有“金汉口,银**”的美誉。
**是一座区域新城。**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地处武汉、黄石、鄂州三市接壤之中心,处于 239、314 省道,106、107、316 国道等主干公路组成的方格之中,大(冶)广(州)、武(汉)黄(石)高速侧翼而过,锦冶大道、武棋路、鄂(州)咸(宁)高速,武(汉)阳(新)高速穿镇而过,距武汉仅半小时车程。
**是一座诗意水乡。**湖是浅草型淡水湖和国家级湿地公园,湖岸曲折,港汊密布,周围三百里,渔户数千,由桥墩湖、扁担塘、小泗海、余山湾、宝莲湾等水面组成,承雨面积 500 平方公里,涨水时有 99 个港汊,增添迷人的湖光山色,境内“沼山叠翠、樊湖夕照、天狮望月、三元毓秀、二龙戏珠、古桥流水、金竹幽谷、石壁雕魂、世外桃源、荷田莲乡”等**十景,沼山乡村公园被评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
二、**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一)平面推进,用“拼图”的办法构建全域旅游。
一是农旅结合。构建“湖上舟船蟹、民垸鱼莲藕、大畈粮油菜、山间桃
李茶、路边樟桂杨、庭院花草果”全领域生态格局,初步建成了万亩林果、万亩花卉、万亩蔬菜、万亩粮油、万亩湘莲、万亩水产等六个“万亩基地”。
二是湖旅结合。全面对接**湖生态新区建设规划,切实加强“五水共治”,通过东西两港,大力实施“退田还湖、引湖入城”计划,着力打造“城在湖边、湖在城中”的梦里水乡。
三是工旅结合。积极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厂区”创建,广顺石雕将废弃的采石区规划建成“石雕博物馆”,熊成石雕计划引进现代化生产线,运用三 D 技术生产石雕产品,引导游客参与生产体验,把今天的工厂变成明天的公园。将利用境内的1.2 亿年的“火山弹”和近 3 亿年的大型波痕地质遗迹,打造集科普、观光于一体的地质公园。
四是文旅结合。冯京连中三元,创造了古代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我们将三元阁打造成青少年励志成才的摇篮。茶山村刘煌庄是中华诗词协会授予的唯一一家诗词楹联之庄,男女老少都能吟诗作对,我们将利用这一品牌建设诗词楹联学校。依托万亩湘莲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挖掘历史资源,红星半岛古窑址群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我们将结合生态旅游项目,打造“唐瓷小镇”。
五是城旅结合。对旅游村申报宅基地的农户,镇政府免费提供风格各异的设计施工图纸。镇区内所有公益项目、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在规划设计上都要突出古建风格,已建成**老街步行街、石雕元素景观长廊,汉唐风情商贸街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大力实施“森林进镇、公园下村”计划,初步建成了沼山乡村公园、农科荷田公园、秀水湾生态园、枫彩四季生态园、石雕文化产业园和古镇商贸文化街等六大文化休闲板块。
(二)纵深发展,用“揉面”的办法促进产业融合。
一是点点融合。实行全域招商,全民招商,按照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渔则渔的原则,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引进能人、大户、企业、团体等多种力量,拓展“独资、合资、融资”多种渠道,促进乡村旅游项目点多生根、遍地开花。
二是点线融合。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商贸业、服务业、加工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使农村由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沼山桃花节,带动了农家乐的蓬勃发展,农副产品被抢购一空。沼山十里休闲农业示范带,吸附鱼菜共生、采摘体验、草莓甘蔗、千亩水芹菜原产地等十多个项目在这里共生共荣。。
三是点面融合。以渔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气息为底蕴,以沼山乡村公园、荷田公园为支点,以“梦里水乡”、“人文乡愁”为特色,促进“湖、城、山、水、田、林、村”一体化发展,打造集滨湖度假、乡村旅游、生态养生养老、文化休闲、康体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之都,逐步把乡村田园变成景区景点,民居农舍变成旅馆客栈,乡村道路变成景观走廊,乡村劳作变成旅游体验,农副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村民农户变成旅游经营者。四是线网融合。坚持“田间地间抓生产,手握鼠标闯市场”,把无公害种植与原生态体验结合起来,吸引游客上门采摘;把传统制作工艺与“互联网+”等现代营销模式结合起来,引导农副产品生产企业用传统工艺生产,用现代销售模式,把传统的好品牌做好叫得响的大品牌,把提篮小卖的土特产变成养生时髦的抢手货,由沼山村委组建的德嘉合作社将 328 家农户组织起来,以“种管一条线、服务一条龙、电商一网通”的方式,将地理商标产品狗血桃销往广州、北京等地。
(三)立体构建,用“发 酵”的办法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绿色引领嬗变。坚持把创建森林城镇与美化家园相统一,把造林与造福相统一,持续开展的“绿满**”行动,变成荒山荒地造林8000 多亩,公路绿化里程近 200 多公里,村庄绿化植树 29 万株;初步建成镇区、林区、园区三者融合,乡村、村庄、院落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三网合一,生态林、产业林和景观林三林共建的镇村绿化生态体系,使现在栽下去的树,成为十年后的“生态林”,二十年后的“绿色银行”,三十年后的“生态环境”。二是品牌引领裂变。**是中国石雕艺术之乡,我们正在创建“特
色小镇”,建设集“石雕产业园、石雕商贸街、石雕展览馆、石雕石村落、石雕景观带”等为一体的石雕文化产业园。引导石雕企业采取“网上订单+送货上门”,“线下生产+线上销售”、“微拍群+客户群”等方式,促进“工艺走出去,石材引进来”与“大师请进来,产品走出去”双向互动,使之成为石雕大师的摇篮、展示石雕艺术精品的窗口、引导石雕技艺趋势的平台。
三是产业引领核变。利用桃荷资源,实施“桃荷+”战略,厚植“桃荷+农业+生态+旅游+胜地+养生”五大优势,利用荷桃景观,集中山、水、田、桃、寺、乡村六大资源,构建“桃荷生态、桃荷文化、桃荷思想、桃荷生活、桃荷神话、桃荷爱情”六大系列景观区。沼山村植入“女儿红”风俗,生产制造的“桃花酿”系列酒饮品,农科村正在研发生产荷叶系列产品,以“保健、养颜”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四是党建引领聚变。丰富“党建引领聚变。丰富“党建引领.活力村庄”载体,深化“活力田园、活力园区”路径。促进党建带动产业发展、村庄治理、乡风文明,促进无职党员“有梦、有岗、有责、有为、有威”。刘煌庄老党员的诗词楹联文化梦、民间协会党员的石雕梦、沼山村、大垅村党员的公园梦……一个个梦想在**的山水间争相绽放,一个个身影活跃在桃林李下,一面面党旗映红了山村。
三、**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取得的基本成效 (一)乡村旅游助推产业发展越来越旺。
一是“变卖石头为卖生态”。我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先后整顿关闭五小企业 13 家,20 多座小土窑,关停煤矿 3 家,铁矿 2 家、砖瓦厂和造纸厂 3 家。另一方面,我镇积极打造“春有花、夏有果、秋有景、冬有乐”的四季美景,既卖瓜果,又卖生态。
二是“变卖资源为卖资本”。我镇与武汉大学合作搭建的生态金融工程平台,已有 7 家企业签订了股权托管交易协议,湖北天造农林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新四板牌上市。
三是“变卖面粉为卖面包”。坚持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国嘎子”、
“保香连康”、**豆折等农副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良,产品包装成为**特色的品牌;**湘莲、**螃蟹、“水芹菜”、“狗血桃”成为**地标产品的品牌。
(二)乡村旅游助推生活环境越来越美。
一是变田园为公园。我镇投资近 5 亿元,完成了**老街道、**街门楼,沼山乡村公园门楼、沼山乡村公园、农科荷田公园、秀水湾生态园,三元路家长伴读休憩园建设,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了滨湖路、旅游路、樊湖大道,建成了石雕元素景观带,吸引居民在这里漫步健身,成为家门口的公园。
二是变家园为公园。切实做好村庄整治、新建和改造房屋 620 栋,改厕 350 个,新建公厕 35 个,安装路灯 600多盏,硬化绿化乡村公路 38 公里,对景区内的房屋刷白披绿、做文化墙,在渠道、堤坝上栽花种草,引导农户对房前屋后按“农味”立体美化,做到“春有花草迎风开放,夏有葡萄绕藤而生,秋有菊花朵朵金黄,冬有松柏长青常绿”,让一山一水都有旅游气息,一墙一瓦都有旅游风情。
三是变果园为 金园。玉桃基地利用山坡种桃子,林下养土难,林中办农家乐,多种经营、立体发展。沼山村还把村里的石碾、石磨、风车、水车等传统工具集中起来,供游客参观,参与糍粑、豆折的制作过程,举办采莲船、排字锣等民俗表演活动,将村内空闲的农舍集中管理,向各旅行社招租,吸引市民周末到农村住农家院、摘农家菜、吃农家饭。
(三)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治理越来越好。
一是变“被人管”为“我来治”。村文化礼堂、医务室、小卖部,是村民喜欢集中的地方,农闲时节和茶余饭后,老百姓大多在此聚集,我们把这里的负责人变成“社情民意寻访员”,在这里搜集舆情,征集民意,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及时向村里反馈,便于“两委班子”与群众沟通,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让农村家家联系紧起来、守望相助兴起来、干群关系亲起来。
二是变“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