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公共设施6篇

乡村振兴公共设施6篇

发布时间:2023-05-06 16:20:05

乡村振兴公共设施6篇乡村振兴公共设施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 (2021—2023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公共设施6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公共设施6篇

篇一:乡村振兴公共设施

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

  (2021—2023 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要求,结合《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精神,在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按照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区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乡村“形、实、魂”全面提升,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大板块,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改善乡村发展基础条件,有效增加乡村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城市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壮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坚持必要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科学合理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加强项目安排与相关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分类分年度分步骤推进项目建设。

  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合理制定项目建设内容和投入标准,集中力量补齐乡村振兴短板,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和动力。

  竞争择优,绩效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对前期工作扎实的项目,优先安排项目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坚持绩效导向,对项目实施效果好的市县,在资金与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

  多元投入,保障重点。积极争取国家资金补助,整合区各类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建管并重,确保质量。严格按照项目基建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进行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在项目设计、招标、施工等环节严格把关,提高效率,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三)行动目标。

  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专项,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力争 2021—2023年开工项目完成投资约 7480 亿元。到 2023 年,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及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取得阶

 段性成果。

  二、主要任务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大专项行动,计划实施项目 11000 个以上,总投资约 7480 亿元。

  (一)产业发展专项行动。

  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支持,以“产业兴旺”为主导,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产业发展专项行动五大工程,计划实施项目 2500 个以上,总投资 4200 亿元以上。

  1.粮食安全保障工程。到 2023 年,建成 3200 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 37 个高标准粮仓,完善 108 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计划实施项目 780 个,总投资约 163 亿元。

  (1)粮食安全应急设施。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进产粮大县、“城市香米”主产地高标准粮仓项目建设,完善粮食收储网点;建设完善粮食应急供应和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支持应急配送中心、粮油加工应急企业仓储、应急供应网点、救灾物资储备库等项目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2)高标准农田。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农田整治、农田灌排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整修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

 机化改造。加快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2.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工程。到 2023 年,新建 150 个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全区肉牛肉羊年产量达 21 万吨以上,生猪年产量达 242 万吨以上,渔业年产量达 372 万吨以上,力争培育和引进约 50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超过 1600家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 15 个骨干冷链物流中心、35个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 1.7以上。计划实施项目 1220 个,总投资约 3176 亿元。

  (1)特色农业产业。支持各市县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富民产业,发展糖料蔗、油茶、坚果、水果、蔬菜、茶叶、蚕桑、食用菌、中药材、优质牧草等特色种植业;推动肉牛肉羊、生猪、渔业等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等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优化农产品加工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快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3)现代农业流通体系。持续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县城冷链物流设施、地头冷库及“互联网+”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规范化示范项目。

  (4)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持续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田园综合体及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等建设。

 加强农业产业招商引资,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大型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业产业带动能力。

  (5)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实施现代种业创新工程,加强农业林业种质资源库、保种场、保护区、种质圃及原生境保护点建设,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强收获机械、生态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农用地安全利用以及重大病虫害防控、动物防疫等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

  3.乡村旅游和健康产业壮大工程。到 2023 年,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自驾游便捷性显著提高,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自驾车房车营地等设施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大健康产业进一步集聚、融合发展。计划实施项目 300 个,总投资 445 亿元以上。

  (1)旅游公共设施。推进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房车营地)、旅游厕所等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星级乡村旅游区、文化传承和特色旅游村寨配套基础设施项目。

  (2)健康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健康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

  4.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产业扶持工程。到 2023 年,力争全区 506 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产业实现100%覆盖。重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产业项目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后续扶持产业园区路网、标准

 厂房、给排水、污水处理、电网、燃气、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施项目 60 个,总投资 35 亿元。

  5.县域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推进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参与城市乡村振兴建设的“三企入桂”项目以及县域重点产业园区路网、给排水、污水处理、电网、信息网络、标准厂房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实施项目200 个,总投资 400 亿元。

  (二)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实施基础设施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九大工程,计划实施项目 5100 个以上,总投资 2300 亿元以上。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到 2023 年,实现垃圾收运处理体系覆盖行政村比例达 9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 88%以上。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实施农村垃圾、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计划实施项目 400 个,总投资约 166 亿元。

  2.乡村风貌提升工程。到 2023 年,打造 100 条以上特色鲜明的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取得初步成效。重点建设一批基本整治型村庄、设施完善型村庄、精品示范型村庄,保护发展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提升乡村绿化美化亮化质量;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计划实施项目 800 个,总投资 330 亿元。

  3.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到 2023 年,基本实现乡乡通二级(或三级)路,完成村(屯)道路硬化 2.13 万公里,道路路面拓宽 1.97 万公里,力争全区村(屯)通硬化道路率达 90%以上。加快县域路网攻坚工程项目建设,推进乡乡通二级(或三级)路等项目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推进自然村(屯)道路通畅工程、自然村(屯)道路提升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建设。计划实施项目 544 个,项目总投资 590 亿元。

  4.乡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到 2023 年,力争我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 87%以上。以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改造一批规范化供水工程,更新改造一批老旧管网。计划实施项目 1000 个,总投资 140 亿元。

  (1)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万人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至周边村镇,以及以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或行政村为中心,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

  (2)小型农村供水工程。通过以大并小、小小联合和达标改造等措施,建设改造一批规范化小型供水工程,更新改造一批老旧工程和管网,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做好水质监测。

  5.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到 2023 年,重点防洪工程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规模化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重点防洪工程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实施项目740 个,总投资约 367 亿元。

  (1)重点防洪工程。重点推进实施县域主要支流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堤防护岸、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水文基础设施等工程。

  (2)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五小水利”工程;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推进小型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型水源工程建设。

  6.乡镇污水垃圾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到 2023 年,力争我区镇级污水处理率达 50%以上。重点推进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新建和提标改扩建工程。计划实施项目 960 个,总投资 214 亿元以上。

  7.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提升工程。到 2023 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进一步发展。推进边境口岸、县城联通村镇道路、桥梁、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施项目 405 个,总投资 209 亿元以上。

  8.乡村电、气、网提升工程。到 2023 年,基本实现自然村村村通 4G 网络、通光纤网络,重点乡镇实现 5G 网络连续覆盖,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计划实施项目 270个,总投资约 274 亿元。

 (1)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有序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中低压网架结构,服务乡村清洁能源发展,推动农村电网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2)天然气管网。重点建设县级支线管道及输气站项目。

  (3)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重点实施自然村通 4G 网络、自然村通光纤网络等补短板项目;实施农村地区 5G 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工程;实施“智慧广电”乡村信息网络覆盖和升级工程。

  9.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到 2023 年,数字化支撑乡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乡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信息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农业农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重点推进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邮政农村电商一体化运营、数字农业平台和农业物联网等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实施项目70 个,总投资 51 亿元以上。

  (三)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进一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围绕公共服务提标扩面,优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退役军人服务、就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五大工程,计划实施项目3303 个,总投资约 920 亿元。

  1.基础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到 2023 年,推动全区 20%的县(市、区)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重点加强义务教

 育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边境市(县)学校、人口大县薄弱学校建设,统筹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多元普惠幼儿园)和普通高中建设,推进“云课堂”平台建设及应用。计划实施项目 1550 个,总投资约 442 亿元。

  2.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 2023 年,力争全区 95%的县级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达到国家标准,每个县至少建成1 所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水平的中心卫生院。重点实施县级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重点城镇中心卫生院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实施项目 72 个,总投资约 87 亿元。

  3.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到 2023 年,力争我区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 2 平方米,边境地区无线发射台实现100%覆盖,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并运转有效,村级群众公共文化设施得以进一步保障。计划实施项目1066 个,总投资 192 亿元以上。

  (1)基层文化场馆。推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等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2)应急广播及广播电视安全监测监管体系。推进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平台和村级应急广播终端建设。开展县级电视节目监听监看、乡镇级无线发射台站、乡镇级有线电视播出分前端、数字农家书屋等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运行支撑系...

篇二:乡村振兴公共设施

1 -

 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的决定》、《X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定》、《X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力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的决定》,创新乡村振兴开发工作机制,转变乡村振兴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振兴开发精确度,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攻坚,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特制定《X县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X五”期间,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水陆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境内的国省干线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提速,以福银高速公路为枢纽、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村公路为辅助的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34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车目标;水利设施得到较大改善,除险加固重点水库96座,新建和改扩建8个乡镇集镇供水工程,解决18个乡镇14.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改善及恢复灌溉面积7.69万亩,新建、维修及加固渠道491公里,新建拦水坝20座,完成城区防洪建设工程25.6千米,乡镇集镇防洪堤10.3千米;公共文体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农家书屋15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338个,村级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乡镇文化站实现了全覆盖,累积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活动室)2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39个,农民健身场89个,新建民俗博物馆1个;广播

  - 2 -

 电视和网络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村村响”建设整体完成268个行政村,“户户通”接收设备安装5000套,大尖山无线发射台基础设施改造正在实施;电网建设力度加大,供电能力得到提升,配套建设输变电工程30个,改造线路 1.5万千米;通讯网络建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新建大小移动、联通传输基站220座,网络覆盖率达99%以上;气象监测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乡镇、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自动雨量站达到48个,能够准确提供灾害性天气监测雨情资料。

 “X五”全县累计投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0亿元,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面貌明显改变,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6500元以上;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22.41万人减少到14.45万人,减少了7.91万人。

  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水、电、路、文化、通讯等基础设施脆弱,特别是地处高、远、边、少、偏的村、组和农户,交通运输条件差、安全饮水问题突出、生产生活用电保障不够、文化设施欠缺、广播、电视、信息不畅等,仍为致贫的主要原因,也是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乡村振兴、不落一人”为总要求,以乡村振兴开发工作重点乡镇和贫困村为主战场,把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尽快实现全面小康

  - 3 -

 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提升贫困村交通路网建设水平,加快贫困村“三路”(通组路、生产路、入户路)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和流域治理,优先支持贫困村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优先实施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提高贫困村用电安全和用电质量,全部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加快贫困村宽带网络、广播电视建设步伐,尽早实现贫困村宽带、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加强贫困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加大贫困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全县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基本原则

 1. 政府主导,合力攻坚。县乡村振兴攻坚指挥部基础设施部负总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乡村振兴政策,制定我县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组织实施好全县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

 2.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有保障为重点,突出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保障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不断提高贫困村贫困户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生存条件。

 3. 部门协作,合力建设。按照X发[X]8号文件的要求,各相关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充分履行乡村振兴工作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重点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努力构建大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形成乡村振兴开发合力。

  - 4 -

 4. 注重实效,遏制返贫。深入实施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村贫困户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改善贫困村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电力保障、文化体育设施、广播电视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竭力防止出现“乡村振兴快、返贫也快”的现象。

  三.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范围 (一)基本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乡村振兴开发总体思路及县委、县政府内修人文外修生态要求,认真贯彻县委全力打赢乡村振兴工作决定,以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整村推进重点村区域开发为主战场,强化机制保障,凝聚部门合力,加强基层基础,坚决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

 (二)总体目标

 1. 完善交通建设。按照“四化同步、城乡一体”的发展目标,推进县与周边地区高速公路和境内干线一、二级公路建设。探索建立奖扶机制,加快贫困村“三路”(通组路、生产路、入户路)建设,将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条件,具备较大集聚发展潜力的贫困村村组道路、自然村纳入通村路建设计划。加快断路、循环路、安保工程建设,提升交通水平,确保交通安全。巩固提升农村道路通畅通达率,全面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确保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

 2. 强化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和流域治理,

  - 5 -

 优先支持贫困村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创新贫困村水资源和水利项目管护机制,加大农村饮水管网延伸、工程管护、水质监测力度,确保X年前,全面解决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

 3. 加快电力信息网络建设。优先实施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提高贫困村用电安全和用电质量,全部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加快贫困村宽带网络、广播电视建设步伐,到X年底实现贫困村宽带、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

 4. 实施文化乡村振兴。加快贫困村文化室、农村书屋及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支持村民自主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经营活动。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村,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深入挖掘县内红色资源,促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三)实施范围

 本三年规划实施范围覆盖X县所有贫困村、偏远村以及深度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为84个贫困村涉及18个乡镇,覆盖人口14.45万人。

  四.工作任务和职责 1. 道路畅通到户。按照《X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村镇行政区调整和易地乡村振兴搬迁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危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汛抗灾能力。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提高技术等级,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2016年,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基本解决贫困地区路

  - 6 -

 不通、车难行等问题。到X年实现所有适宜通公路的建制村通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制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80%以上。

 2. 安全饮水到户。全力推进《X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规划”》的实施,确保做到“户户通自来水,人人饮放心水”。加大建设资金投入,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详细规划和统一部署安全饮水到户工程,优先安排重点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贫困户有可靠、安全、方便、达标的饮用水,基本解决贫困村中尚存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计划到X年末,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安全饮水,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建管并用,让贫困户喝上放心水。

 3. 农村电力保障到户。全面实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提高贫困村贫困户用电保障。X年农网升级改造工程550万;X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增第一批2552万;X年度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及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改项目2606万;X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增第四批2476万,共投资1.09亿元,其中已完成投资8418万元,剩余投资计划2016年6月份全面竣工。2016年,除35kV涧池、六斗与津关线3个续建项目外,还将新开工220kVX输变电工程、110kV马安上川输变电新建工程2个大项目。到X年末全部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4. 文化信息保障到人。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和数字信息建设。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物、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完成上津古城、河南馆古戏楼维修,杨泗庙复建,黄龙洞、白

  - 7 -

 龙洞古人类遗址公园建设。做好红色基地的保护,力争将县境内14个革命旧址全面修复。加快推进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推进天河流域文化旅游项目和七夕文化产业园开发建设。以全民健身和促进体育消费为抓手,城区建成“一场两馆”(标准公共体育(足球)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乡镇实现“三个一”(一个多功能健身场、一个室内健身房、一套大型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村、社区建有多功能健身场、体育场;建设一批户外运动基地,支持天河水文化公园、秦岭狩猎场等项目建设。促进文体事业和文体产业大发展。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加快电信、移动、联通、气象基础设施和信息数据提升工程建设,实现村无盲区、户无盲点、全覆盖,使贫困户都能享受均等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三年乡村振兴规划实施第一责任人,各成员单位为三年规划的责任主体。各成员单位要把三年乡村振兴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抓住重点,抓出成效。二是明确相关责任部门既是责任单位,更是落实单位。各单位要根据各自责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开发工作,明确分管领导,把三年乡村振兴规划明确的任务和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并加快实施。

 2. 严格考核奖惩制度。一是加大考核力度。制订《乡村振兴开发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大幅提高乡村振兴开发工作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的占比。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成员单位

  - 8 -

 综合绩效考核内容。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组织一次目标责任考核;县基础设施部办公室对各单位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和不定期抽查。

篇三:乡村振兴公共设施

1 -

 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2022- - 2026 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的决定》、《XX区委关于全力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的决定》,创新乡村振兴开发工作机制,转变乡村振兴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振兴开发精确度,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攻坚,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特制定《XX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十四五”期间,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水陆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境内的国省干线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提速,以福银高速公路为枢纽、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区乡村公路为辅助的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232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车目标;水利设施得到较大改善,除险加固重点水库96座,新建和改扩建8个乡镇集镇供水工程,解决10个乡镇14.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改善及恢复灌溉面积7.69万亩,新建、维修及加固渠道491公里,新建拦水坝20座,完成城区防洪建设工程25.6千米,乡镇集镇防洪堤10.3千米;公共文体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农家书屋15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232个,村级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乡镇文化站实现了全覆盖,累积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活动室)2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39个,农民健身场89个,新建民俗博物馆1个;广播电视和网络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村村响”建设整体完成268个行

  - 2 -

 政村,“户户通”接收设备安装5000套,大尖山无线发射台基础设施改造正在实施;电网建设力度加大,供电能力得到提升,配套建设输变电工程30个,改造线路 1.5万千米;通讯网络建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新建大小移动、联通传输基站220座,网络覆盖率达99%以上;气象监测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乡镇、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自动雨量站达到48个,能够准确提供灾害性天气监测雨情资料。

 “十四五”全区累计投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0亿元,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面貌明显改变,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6500元以上;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22.41万人减少到14.45万人,减少了7.91万人。

  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水、电、路、文化、通讯等基础设施脆弱,特别是地处高、远、边、少、偏的村、组和农户,交通运输条件差、安全饮水问题突出、生产生活用电保障不够、文化设施欠缺、广播、电视、信息不畅等,仍为致贫的主要原因,也是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乡村振兴、不落一人”为总要求,以乡村振兴开发工作重点乡镇和贫困村为主战场,把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尽快实现全面小康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提升贫困村交通路网建设水平,加快贫困村“三路”(通组路、生产路、入户路)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和流域治理,优先支持贫困村完善小型农田水利

  - 3 -

 设施建设,优先实施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提高贫困村用电安全和用电质量,全部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加快贫困村宽带网络、广播电视建设步伐,尽早实现贫困村宽带、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加强贫困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加大贫困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和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全区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基本原则

 1. 政府主导,合力攻坚。区乡村振兴攻坚指挥部基础设施部负总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乡村振兴政策,制定我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组织实施好全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

 2.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有保障为重点,突出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保障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生产、生活需求,不断提高贫困村贫困户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生存条件。

 3. 部门协作,合力建设。各相关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充分履行乡村振兴工作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重点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努力构建大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形成乡村振兴开发合力。

 4. 注重实效,遏制返贫。深入实施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村贫困户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改善贫困村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电力保障、文化体育设施、广播电视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竭力防止出现“乡村振兴

  - 4 -

 快、返贫也快”的现象。

  三.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范围 (一)基本思路。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乡村振兴开发总体思路及区委、区政府要求,认真贯彻区委全力打赢乡村振兴工作决定,以贫困区“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整村推进重点村区域开发为主战场,强化机制保障,凝聚部门合力,加强基层基础,坚决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

 (二)总体 目标

 1. 完善交通建设。按照“四化同步、城乡一体”的发展目标,推进区与周边地区高速公路和境内干线一、二级公路建设。探索建立奖扶机制,加快贫困村“三路”(通组路、生产路、入户路)建设,将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和条件,具备较大集聚发展潜力的贫困村村组道路、自然村纳入通村路建设计划。加快断路、循环路、安保工程建设,提升交通水平,确保交通安全。巩固提升农村道路通畅通达率,全面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确保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

 2. 强化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和流域治理,优先支持贫困村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创新贫困村水资源和水利项目管护机制,加大农村饮水管网延伸、工程管护、水质监测力度,确保2026年前,全面解决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

 3. 加快电力信息网络建设。优先实施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提高贫困村用电安全和用电质量,全部解决贫困村

  - 5 -

 和贫困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加快贫困村宽带网络、广播电视建设步伐,到2026年底实现贫困村宽带、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

 4. 实施文化乡村振兴。加快贫困村文化室、农村书屋及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支持村民自主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经营活动。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村,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深入挖掘区内红色资源,促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三)实施范围

 本五年规划实施范围覆盖XX区所有贫困村、偏远村以及深度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为84个贫困村涉及10个乡镇,覆盖人口14.45万人。

  四.工作任务和职责 1. 道路畅通到户。按照《XX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村镇行政区调整和易地乡村振兴搬迁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危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汛抗灾能力。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提高技术等级,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2023年,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基本解决贫困地区路不通、车难行等问题。到2026年实现所有适宜通公路的建制村通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制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80%以上。

 2. 安全饮水到户。全力推进《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规划”》的实施,确保做到“户户通自来水,人人饮放心

  - 6 -

 水”。加大建设资金投入,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详细规划和统一部署安全饮水到户工程,优先安排重点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贫困户有可靠、安全、方便、达标的饮用水,基本解决贫困村中尚存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计划到2026年末,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安全饮水,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建管并用,让贫困户喝上放心水。

 3. 农村电力保障到户。全面实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提高贫困村贫困户用电保障。2022年农网升级改造工程550万;2022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增第一批2552万;2022年度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及配网低电压治理技改项目2606万;2022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增第四批2476万,共投资1.09亿元,其中已完成投资8418万元,剩余投资计划2023年6月份全面竣工。2023年还将新开工220kV输变电工程,到2026年末全部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4. 文化信息保障到人。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和数字信息建设。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物、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以全民健身和促进体育消费为抓手,城区建成“一场两馆”(标准公共体育(足球)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乡镇实现“三个一”(一个多功能健身场、一个室内健身房、一套大型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村、社区建有多功能健身场、体育场;建设一批户外运动基地。促进文体事业和文体产业大发展。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加快电信、移动、联通、气象基础设施

  - 7 -

 和信息数据提升工程建设,实现村无盲区、户无盲点、全覆盖,使贫困户都能享受均等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五年乡村振兴规划实施第一责任人,各成员单位为五年规划的责任主体。各成员单位要把五年乡村振兴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抓住重点,抓出成效。二是明确相关责任部门既是责任单位,更是落实单位。各单位要根据各自责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开发工作,明确分管领导,把五年乡村振兴规划明确的任务和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并加快实施。

 2. 严格考核奖惩制度。一是加大考核力度。制订《乡村振兴开发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大幅提高乡村振兴开发工作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的占比。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成员单位综合绩效考核内容。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组织一次目标责任考核;区基础设施部办公室对各单位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和不定期抽查。

篇四:乡村振兴公共设施

3178 | 2019 | 01 城市营造图 1 六龙镇空间发展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起伏不定——停滞不前——快速发展”的曲折过程[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然而中国农村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不高,城乡差距依旧很大。小城镇作为连接城乡区域的纽带,可以带动乡村的发展。事实也证明了乡村与小城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小城镇的支持,也离不开小城镇提供的各种服务。六龙镇位于大方县东部,中心城区距大方县城约 12 公里。东邻黄牛塘镇和百里杜鹃花管理区,南与杨昌镇接壤,西与大方镇和东莞镇接壤,与凤山彝族蒙古乡、安乐傣族彝族乡相连。本规划区由黔大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连接线贯通,交通区位十分优越。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六龙镇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下,为全镇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为其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通过研究小城镇公共服务配置的优化策略,对于六龙镇未来的生产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 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1.1 政策方面小城镇发展建设会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国家相关改革举措会引起小城镇内部各个层面的波动和不同程度的调整[2] 。这些政策既会促进小城镇的发展,也会阻碍其发展进程,小城镇的公服设施的配置也必定会受到政策的影响。1.2 服务对象与服务程度服务对象决定服务程度,所以服务程度也会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旅游型小城镇面向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双重服务对象,在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求的要求的同时,也要为外地游客服务。因此,服务对象的不同,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水平也是高低各异的。1.3 交通条件交通也是影响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一个因素。良好的通达性可以增加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也可使其服务方式多样化。交通工具的高度发达,可以使更大范围内的人群享受到服务,同时也会拓展与更新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3] 。2 优化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策略六龙镇目前镇区建设用地约 70 公顷。由于城镇规模小,综合辐射能力差。发展空间有限,且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设施配套相对匮乏,对周边村镇的吸引集聚能力明显不足,难以对乡村地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2.1 合理确定服务半径由于小城镇的空间较为分散,根据相应的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可以使其效益最大化[4] 。比如,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应相应地缩短服务半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人口相对分散的地方,应扩大其服务半径,并通过提高交通通达性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利用。2.2 构建小城镇发展结构一些自然村过于偏远,服务半径不可达,经济水平有限,服务人口太少,无法满足公共服务布置的要求,因此,需要优化村镇发展结构。六龙镇小城镇规划构建“两轴三心两带三片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如图 1)。(1)两轴——综合发展轴、次级发展轴东西向轴线通过商业街的形式与东边古镇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探究Research on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Small Towns under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Country文/林小凤 杨 柳  Lin Xiaofeng Yang Liu作者简介林小凤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硕士研究生杨 柳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通讯作者)党的十九大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具有许多功能性特征,对乡村振兴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文章以六龙镇为例分析了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和影响因素,提出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策略,从而为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提供理论依据。ABSTRACTThe nineteen Party"s strategy for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jor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our country.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small towns have many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takes Liulong Tow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nd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the allocation strategy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small towns, 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small towns.乡村振兴;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rural revitalization;small towns;public services;facilities allocationKEY

 WORDS

 134衔接,从而引导东边古镇的向西边连续发展,打造联系新旧镇区的综合发展轴。(2)三心——文化行政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沿次级发展轴主要布置各类文化设施和其他公服设施,在新镇区中部片区设置文化行政中心,同时也是综合发展轴和次级发展轴相交之处;此外,在新镇区东部和西部各设置一个商业服务中心,方便为新镇区及旧镇区的居民和游客提供服务。(3)两带——风情商业带、湿地公园绿带在新镇区西部片区沿高速下道口布置文化特色街和风情商业街;在新镇区东部片区与旧区古镇相接处布置一条“带状”湿地公园,作为新旧两区的区分和联系。(4)三片区依据不同地块的地形地貌特征、建筑风格以及功能分区情况,分别布置“西部、中部、东部”三个片区。采用这种十字交叉轴的方式,使六龙镇从中心向四周发展,沿线布置公共服务设施,达到功夫设施覆盖化。在基地中部,规划一横路沿线设置政府、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卫生院等公共服务作为节点,由中心带动四周发展。2.3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小城镇地区人口规模相对较少,人员分散,为了使有限的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有效的、最大化的利用,需要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分级配置。根据六龙镇的基本情况,配套服务设施结合新镇片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城镇级主中心—邻里中心”的两级公共中心服务体系。各级公共中心的设施内容设置如表 1 所示。在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采用“8+X”项目的模式,设置有完整的路网、行政中心、商务中心、运动场、学校、幼儿园、保健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疗养院、 留守儿童之家、农贸市场、配送中心、公安局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2.4 根据现状合理选择设施项目公共服务设施不仅是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乡镇综合实力的重要起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应由政府强制执行,非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应以市场调节为主。在乡镇一级,要突出乡镇的核心地位,丰富和增强居民的生活;在地区层面,应该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社区层面应保证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5] 。六龙镇中心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按照“8+X”项目内容设置(如图 2)。2.5 公共服务落实生态化开展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结合周边景观绿化创造宜人条件。六龙镇力求打造特色旅游小城镇,设置了与旅游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乡镇公共建筑,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公共服务设施与绿地和步行系统相结合,从而提高绿地系统的利用率,改善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同时挖掘环境增殖效益,为人群创造宜人的步行环境提供条件,区域性市政设施按总体规划要求保留和控制用地位置与规模。2.6 公共服务体现乡风文明当今我国小城镇多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旅游休闲的产业形式为主,人口组成以学龄前儿童和中老年人居多。针对这些特征,在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时应以满足老人和儿童的文化、休闲等需求为主要目标,使得公共服务体现特色化的乡土风貌。目前,文明乡风程度总体不高,一方面在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陈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较少且服务内容单一,大多还停留在刷标语、挂横幅、提口号等方式上,把打麻将作为主要的娱乐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水平落后导致农民精神文化匮乏。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依然盛行。同时,大部分乡民集体意识薄弱,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公共设施,乡村道路“脏乱差”。这就要求公共服务既要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设立农村书屋、农村戏台、乡村广场等一批文体设施,整合资金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硬化美化乡村道路,重建或翻修农村住宅,修建上下水管道,建立垃圾转运中心,也要通过文化下乡、电子政务平台等网络化手段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弘扬优秀乡村文化,摒弃陋习,提升服务效能。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点。小结小城镇公共设施对提升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至关重要。通过不断更新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大发展力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从乡村振兴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探索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和策略,希望可以为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参考文献:[1] 彭震伟 . 小城镇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J]. 城乡规划 ,2018(01):11-16.[2] 张忠国 , 夏川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研究——以安徽省坛城镇为例 [J]. 小城镇建设 ,2016(12):38-44.[3] 同 [2].[4] 王珺 . 小城镇配套设施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河北省涿州市小城镇的实证分析 [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1,36(01):25-30.[5] 耿虹 , 宋子龙 . 资源型旅游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探究 [J]. 城市规划 ,2013,37(03):54-58.图2 “8+X”项目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表 1 各级公共中心设施内容设置一览表(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篇五:乡村振兴公共设施

iddot;15·15 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主要是过年或特定节日时,由村民共同出资,外聘文化艺术团体进入村庄进行演出,这种演出也只是暂时性的,只是在节日里营造一种热闹的氛围。节日一过,农村又恢复寂静,农民的娱乐生活也只是夏日乘凉,树底下象棋,聚众打牌,娱乐形式单一且无趣,农民没有追求更高层次文娱生活的动力。如今,文化下乡,农村的公共文娱设施逐渐发展与完善起来,有体育健身器材、文化广场、赏花亭等。人们的文娱生活不再是季节性的,而且娱乐方式渐渐多样,不再单一依赖传统的麻将、棋牌类游戏,出现通过跳广场舞愉悦身心,通过文化墙宣传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体育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等各种娱乐方式。但是,目前农村公共文娱设施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1. 农村公共文娱设施建概述1.1 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是一种为了保证农村生产和生活正常运转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农村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包括水利设施、绿化、交通、科学技术、教育、卫生等。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保障。它具有先行性和基础性、不可贸易性、整体不可分性、准公共物品性。1.2 农村公共文娱设施公共文娱设施是指由政府部门出资修建的,为了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娱需求,免费提供给公众学习、交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的建筑物、设施设备等。主要包括藏书楼、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广场、文化公园、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场所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消费效用的不可分性、公益性、效用的外部性。2. 农村公共文娱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2.1 公共文娱设施建形式单一公共文娱设施形式单一是目前农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农村公共文生活需求逐渐多样化,但是公共文娱设施形式仍然比较单一。通过笔者实地调查发现,公共文娱设施的建设多集中于体育健身器材,文化广场、文化亭数量较少。在农村中,年长的人大多离退休或者丧失了劳动力,比较喜欢打麻将和棋牌;中年人由于工作或农忙,时间较少,比较喜欢刷手机看新闻或者闲聊;年轻人的文化娱乐方式虽然多样,但也仅限于电子游戏、看剧或者社交。以往的文娱生活方式影响了公共文娱设施建设形式,农村中仍集中于体育健身器材的建设。受新冠疫情影响,村民更倾向于积极健康的文娱活动,然而公共文娱设施形式仍显得较为单一。2.2 公共文娱设施建维护不当首先,农村公共文娱设施由于政府、村干部、村民等各主体职责模糊,互相推诿,公共文娱设施缺乏维护。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邢台市有些农村由于街道维修原因,原有的体育器材需要拆除,但是,在街道维修之后,体育健身器材却没有重新安装,一堆健身器材被放置在广场的角落里。其次,村民中老年人口居多,文化水平低,对于设施的使用以及维护缺乏必要常识,公共文娱设施使用过后,往往出现设施损坏、维护不及时等情况。由于缺少维护、维修不当,导致村民摔倒甚至骨折。公共文娱设施的使用涉及到村民的人身安全,在修建与维修时不得马虎、敷衍行事。公共文娱设施维护不当问题值得各机关单位反思。2.3 公共文娱设施建使用率低农村文娱设施建设时,没有因地制宜详细考察村子的公共文娱现状,导致公共文娱设施存在分布不合理、使用类型集中、其余的公共文娱设施使用率较低的状况出现。一些高层次的农村文娱设施多处于空置、半空置状态,大多建设在空旷的宅基地上面,只考虑到用地的影响,忽视了人流量的变化,导致文娱设施使用率低,没有物尽其用。笔者发现农村文娱设施整体使用率偏低,村民使用的文娱设施较为固定,难以接受新形式的文娱设施。例如新修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娱设施建设对策探讨赵彦喜  李幸原  祁延超  武士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摘 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的经济生活有所改善,与此同时,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受到农民重视,要想丰富农民的文娱生活,农村公共文娱设施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本文作者通过对农村公共文娱设施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丰富农村文娱生活内容与形式、完善文娱基础设施及其维护机制、不断提高农村文娱设施的使用率、吸取村民意见和提高农民参与度等有效对策,以促进农村公共文娱设施建设的发展。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公共文娱设施;建设;探讨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21-03-0015万方数据

 ·16·16 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文化庭院使用率偏低它主要目的是供人们练字、读书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了小孩子们玩耍、大人乘凉的地方,没有举办文化活动,没有发挥出本身的文化价值。另外,近年来提倡电影下乡,但是,电影素材多是几十年前的影片,重复播放,没有新意,缺乏时代精神内涵,所以,出门口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也难以提升村民的精神层次,用电影改变文娱生活方式的效率比较低。2.4 村民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在文娱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以及村干部主要是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建设,忽视村子里的实际需要,没有从村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村民中以农民为主,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低,没有意识去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文娱设施建设中;另外,再加上政府的宣传力度不足,文娱知识宣传不到位,过于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忽视了村民责任感意识的培养,导致村民对于文娱建设的参与感比较低,因此,制约了农村文娱设施的发展。3. 邢台市农村公共文娱设施建设对策探讨3.1 丰富农村文娱生活内容与形式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课程,吸收新颖的文娱活动,发展村民喜爱的文娱活动。改变以往人们庸俗、落后、迷信的低级文化审美。组织村民利用网络学习舞蹈、古诗词、农业知识,并定期举办竞赛活动,对成绩优秀者颁发精神文明奖或物质奖励,重视村民文娱需求的基础上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素养,改变以往单一的文娱内容与形式,加快图书馆、艺术广场、健身中心等的修建并利用网络进行教育以及使用说明介绍,让村民尽快熟悉网络,促进文娱设施建设。3.2 完善文娱基础设施及其维护机制第一,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到城市规划和公建配套建设管理中,主要是做到城市和乡村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同步。第二,要开辟新的文娱活动场地,增加相应的设施,根据各村子条件与现状,设置室内或室外的活动中心;或者建立新的供村民使用的活动场地,做到资源共有与共享。第三,要严格落实文娱设施维护的分级负责制,镇政府负责整个农村文娱基础设施维护的日常监督指导,各个村子作为维护工作的主要责任体,要做到有专门的人员去负责具体工作,可以通过制订相应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的作用,形成村民参与农村文娱基础设施工作的齐抓共管机制。3.3 不断提高农村文娱设施的使用率首先要提高农村居民的健身锻炼意识,通过搜集多种常见的因不锻炼造成的疾病,在请教专门的医生的基础上,制作各相应病症的危害和发展趋势的小册子,利用座谈等方式进行讲解,从思想上使农村居民重视起来;其次使大力普及文娱设施使用常识,可以制作操作流程更好的发挥文娱设施的使用作用;最后增加农村居民业余活动组织力度,各个村子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娱活动竞赛,如乒乓球比赛、太极拳比赛、田间知识竞赛等,增加文娱设施的使用频率。3.4 吸取村民意见和提高农民参与度农村文娱设施为村民所用,归根到底服务于村民。因此,文娱设施建设要坚持服务于民、提高村民参与热情。施工前期,对于建设的计划、式样以及经费使用情况通过网络、张贴公告的形式公开,增加信息透明度,让村民参与其中,充分吸取村民的意见。在提高农民参与意愿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想法,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比如青少年更趋向于建设健身中心、电子娱乐场所;中年人更倾向于建设图书馆、艺术广场:老年人更倾向于建设剧院、棋牌类游戏中心类的文娱设施。既鼓励农民参与到文娱设施建设中,又可以鼓励村民自建文娱设施,自行举办文娱活动,发挥村民的创新能力,让村民乐于参与、乐在其中。结语乡村文明程度是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文娱生活是乡村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娱设施是多姿多彩文娱生活的物质基础。本文面对农村文娱设施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多方面提出有效对策,集中反应农村中村民对于提高文娱生活质量的呼声,提高农村的文娱设施数量与质量,改变人们对农村文娱生活固有的低俗、封闭、落后看法。通过文娱设施的建设,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建设文明、繁荣、富裕的新农村。参考文献:[1]苗秀杰,沈笑宇.基于钻石理论的农村公共文化创新服务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9[2]孙义鹏.山东省J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8[3]王彩霞,任国华.关于新时期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思考[J].山西农经,2019[4]徐向峰.四川省农村文化设施现状与满意度调查研究[J].商,2015[5]张普及.良好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J].环境教育,2019通讯作者:武士勋(1963—),男,汉族,教授,硕士,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万方数据

篇六:乡村振兴公共设施

0大众体育《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03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其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1 1 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发展可视化分析以“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发展”作为关键词共检索78篇文章,2006 — 2010 年开始被人们认识并开始初步性的研究,2010 —2012年出现一个波动并在2011年出现一个高峰。在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随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计划》中明确指出在五年内,推行全民健身的重点确定为建设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举措下,我国先后出台了《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全民建设计划纲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这些政策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体育事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做好城乡社会体育的相互协调统筹发展,实现缩小我国城乡社会体育资源配置的差距。从总体趋势得知,乡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调查可得:主题词以体育运动、均等化、公共体育服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刊登的文章最多,由此看来乡村体育设施的发展在这些领域存在着很大研究空间。其他领域主要表现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等等。通过研究主题的分布和文献量可以得知人们对于乡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揭示了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同时也看出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评价体系并没有涉及,而这一领域在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决心。2 2 乡村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布局通过知网检索关于乡村公共体育规划布局,多数学者将研究的主体放在了“城乡一体化”领域。钟华、吴扬《江苏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融合发展成果述要》,葛新《河南省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等结合当地的发展情况从不同角度对乡村体育设施规划布局。李媛《均等化视角下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李星星《人口收缩背景下湖南省县域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等对公共体育设施发展规划布局的每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人口收缩、老龄化、留守儿童等社会发展问题都极大地影响着城乡规划布局。3 3 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贺飞《浙江城乡体育均等化发展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发展研究朱

 慧(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国内公共体育设施发展的相关文章,对我国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进行研究,揭示我国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布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评价体系等为研究主线。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公共体育设施中图分类号 :G8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475(2019)03-110-01境影响因素分析》,张华平《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等从农村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差异程度先降后升的趋势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研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以上学者对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研究得出:城乡公共体育建设需要健全公共体育建设的规章制度、完善财政体制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政府均等化统筹与规划城市与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和社会体育组织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建设。4 4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评价体系客观、量化评估我国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状况,是促进城乡群众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前提与依据。然而,目前我国群众体育的体育观念、体育组织、体育场地、参与比例等方面在城乡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张大超、苏妍欣、李敏《我国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依据公共资源是“公共资源”,遵循客观性与目的性详解等原则,运用特尔非专家调查法,构建了我国城乡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组织、信息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为我国城乡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公平性提供了参考依据。但从公共体育设施发展水平的评价角度出发尚未有研究。5 5 小结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整,意味着我国农村发展带来的矛盾发生了转变,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体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公共体育资源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享有体育文化的重要基础条件,因此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此科学规划布局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化城乡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出台行之有效的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管理办法、构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等,进而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健康工作50年。参考文献 :[1]钟华,吴扬.江苏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融合发展成果述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11):125-127.[2]葛新.河南省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J].运动,2016(14):1-2.[3]李媛.均等化视角下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J].低碳世界,2017(32):208-209.[4]李星星.人口收缩背景下湖南省县域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D].湖南大学,2017.作者简介 :朱慧(1994.2 —),女,河南焦作,在读硕士,上海体育学院,200438,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公共设施 振兴 公共设施 乡村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