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会议讲话专辑(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会议讲话专辑
市委书记在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19
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34
在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50
在全县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59
在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会上的讲话···········································72
侯旭同志在滦南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会议上的讲话····················83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高质量(评论3篇)······································85
姚晓东同志在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召开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主要是根据省委统一部署安排,动员全市上下迅速兴起解放思想热潮,扎实推进学习新思想、改革再出发、开放迈新步、发展高质量,为谱写新时代崛起江淮精彩篇章凝聚广泛思想共识、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下面,我就贯彻落实省委要求,抓好大讨论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与时俱进,更大力度推进思想大解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纵观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持续不断的思想解放史。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强调,“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向我们发出了新形势下解放思想再深化的动员令,为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省委娄书记履职江苏半年来多次指出要进一步推进解放思想,并在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对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专门作了动员部署,为全省上下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提出了明确方向。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统一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思想,深刻掌握精髓要义,自觉运用这一有力思想武器,坚定不移将思想解放推进下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一要对标新思想,着力解决“坐地自划”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着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浩瀚深邃的思想宝库,是解放思想的集大成,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破解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难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当前经济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果我们“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在过去时”,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能打破惯性思维,还是一味地靠拼资源、拼投入、拼消耗的粗放型发展路径模式,不仅与新发展理念要求格格不入,还会坐失转型发展良机,经济发展也就难有出路,更不要谈跨越赶超。全市上下要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灵魂深处,从这一思想理论宝库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找动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提升站位、凝聚共识,真正通过思想大解放推动生产力大飞跃。
二要对标新任务,着力解决“坐井观天”问题。眼界决定境界,思维决定思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打好决胜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办法和答案,必须依靠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摸索中前行。但面对复杂的新形势、繁重的新任务,我们很多同志感到自身素养能力适应的一面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在上升,出现了本领恐慌的困惑。如我们的干部在与苏南发达地区干部交流时,不少人的体会是,苏南的干部普遍对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非常熟悉、侃侃而谈,而自己却开不了口、插不上话,这说明我们的干部眼界不宽、知识储备不足、能力水平欠缺。这就要求我们绝不能在“小天地”里自我陶醉,在“小格局”中自我封闭,而要善于学习思考,更新知识储备,拓展宏观视野,全面掌握发展理念、产业体系、产品结构、改革开放等多个方面发生的深刻变革,放眼全球全国思考谋划淮安发展,用创新的思路解决好实践探索中的问题,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要对标新机遇,着力解决“坐而论道”问题。迈入新时代,淮安发展迎来了诸多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迎来了实现崛起江淮、重现辉煌的攻坚期、爆发期、圆梦期。特别是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一区两带”建设在淮安叠加交汇,省委娄书记多次强调支持苏北地区发展,前不久提出“淮安可以考虑建设东部沿海货运机场”,并批示省发改委、省交通厅抓紧论证、系统推进,这些都为淮安新一轮发展带来了澎湃春风。机遇从来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如果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实现跨
越式发展;
如果抓不住,就会丧失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留下历史性的遗憾。“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我们要进一步打开思想解放“总开关”,打破等待观望、“坐等幸福来敲门”的思维惯性,摒弃“评头论足”“小进即满”等错误行为,不当“看热闹、说闲话”的“吃瓜群众”,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机遇,积极地催生和创造机遇,务实地抢抓和用好机遇,在有效转化机遇中把我们的优势和潜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奋力推动淮安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四要对标新挑战,着力解决“坐观其变”问题。在当前新常态下,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转型期,大量过去不曾遇到的难题和多方面的严峻挑战接踵而至,甚至叠加碰头。在这一阶段,要素的配置、市场的竞争、资源的开发、环境的约束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模式的创新、风险的暴露等都将进一步加速。特别是对于淮安来说,内生动力不强、产业层次不高、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成长中的烦恼”相互交织,既是我们必须应对的压力,也是我们负重奋进的动力。全市上下必须克服畏难情绪,认清问题、直面挑战,始终保持攻坚克难、奋斗拼搏的主动性和进取心,形势再紧、工作再难、压力再大都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想方设法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千方百计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全力闯出一条发展新路子,开辟一片发展新天地。
五要对标新要求,着力解决“坐享其成”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有效解决了一些干部乱作为问题,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有少数干部对待工作不是跑着办、赛着干,而是坐着看,心里想着“谁有本事谁去干”,留下的是无人履责;
有的抱着“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错误思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实施的项目不积极实施,能争取的政策资金不主动争取,甚至有了政策资金支持也不去利用,贻误的是发展良机;
有的习惯当“二传手”“耍太极”,拈轻怕重,避重就轻,能推的事情一推了之,能拖的事情一拖再拖,最终丧失的是广大群众的信任。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干部作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同时也说明存在激励机制缺乏、宽容创新不够的问题。经济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试错成本”,就是容许试错。我们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既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又消除不愿担当、不敢作为的思想“枷锁”、心理“沼泽”,健全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旗帜鲜明地为创新者、担当者、实干者鼓劲撑腰,为改革创新、冒险担责的干部解决后顾之忧,让干部更加心无旁骛地干事业,更加一往无前地抓改革。省里将对各设区市、各县区进行统一考核,相关考核办法已发各地征求意见,我们要结合省里考核意见,进一步完善科学跨越发展考核办法,真正用考核指挥棒推动思想大解放,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让淮安发展的一池春水充分涌动起来。二、坚持知行合一,更加扎实推动发展高质量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放思想不是抽象的口号,更不能纸上谈兵,关键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破解难题上。推进思想大解放,我们要牢固树立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真正弄清问题背后的症结所在,切实采取最管用、最有效的措施,集中力量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制度藩篱,努力实现思想大解放和发展高质量同频共振,以改革发展新成果检验思想解放新成效。
一要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求突破。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着眼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战略目标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我们要搞清楚现代产业体系的“现代”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认为,关键在“四看”:一看产业竞争力强不强。这种竞争力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体系中的单个产业、单个企业甚至是单个产品有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产业分工中是否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对体系中的关联产业是否具有明显凝聚力和领导力,是否具备话语权和影响力,就像通过这次中美贸易冲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美国“芯片”产业的绝对竞争力。二看产业发燕尾服前景好不好。一个现代的产业,一定要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并能够紧跟科技发展和变革步伐,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更
新和升级换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吸引先进要素,不断做大做强,始终引领朝代潮流。三看产业动能新不新。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很显然,一个现代产业体系应该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我们看一个产业体系是不是现代的,还要看支撑这个产业体系的动能是什么,是要素驱动还是创新驱动。四看产业集群效应显不显,少数企业的龙头地位、少数行业的领先性,都不能代表现代产业体系,只有将优质或高附加值的产品普遍化,才能称得上是现代产业体系,对照这四条标准,淮安的产业发展无论是在“量”“态”,还是在“质”“效”上都有一定差距,许多行业还处在生产与制造环节,也就是中低端,真正研发类、销售类的高端产业、领军型企业寥寥无几,总而言之就是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既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又要不急不躁、稳扎稳打,从传统产业发展的思维里跳出来,更加聚焦工业“4+2”、服务业“4+3”、现代农业“4+1”,确立更为清晰的现代产业发展路径,在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创新引领力上狠下功夫,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打造一批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发展平台,全面提升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力推动淮安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二要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求突破。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之末,微观经济之首,是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节点,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县域强则市域强,改革开放以来“苏南模式"形式的活力和实力,近年来南通、徐州规模经济的崛起与扩张,都得益于县域经济的不断壮大。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就是县域经济,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质量都相对落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固然有所处地域、历史欠账等客观因素影响,但根源还是在人,在于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在于党员干部缺乏紧迫感、危机感。淮安要在全省新一轮发展中实现跨越赶超、争先进位,县区必须挑大梁、担重任、当主力。我们要把推动县区跨越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思路,不断推动全市县域经济实现新的更大突破。尤其要消除以下两种现象:一方面,要消除“就在市内比一比”的小格局。有的县区满足于在淮安不落后,只在市内比高低,不去市外争高下,导致在全省县区排名中越落越远。有差距不可怕,怕就怕在看不到差距、不去看差距,甚至看到差距还自甘落后、不思进取。要勇于打破思维围墙,勇于跳出淮安谋发展,在更高的参照系中确立发展坐标,对照先进地区找差距、补短板,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找准自己发展模式,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要突破“就在县内看一看”的小视野。县域经济虽然是“以县为名”,但决不是画在为牢、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县域的产业层次不一定就比省、市低,资源配置和辐射带动的范围不一定就要局限在县域本身,完全可以因地因势而变。比如以纺织服装闻名的常熟市,集聚了诸多高端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实现了从千亿服装城到千亿汽车城的“华丽转型”,体现了他们发展视野和格局。在战略谋划上,各县区一定要从县域这个层级跳出来,坚持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背景下审视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同时,县域经济发展还是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要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县域之间、城乡之间互动联动,加快产业集群化、生产链条化、要素集聚化,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能级提升。
三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求突破。改革开放推进力度强度本身就体现解放思想深度广度。习总书记鲜明提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并郑重宣示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总体来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还不够“全"、不够“深”,体制机制还不够“活’’、不够“新’’,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还不够“强”、不够“显’’,整体联动效应还没有完全凸现出来。下一步,我们要下力气破除碎片化思维,强化系统化思维,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既在面上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又在点上力争做出更多成功案例,进一步打响淮安改革品牌,形成淮安改革的集成效应。特别是在“放管服"改革方面,我们自身的感受和广大客商的感受还不完全一致,很多部门和干部觉得自我革命已经比较到位了,该放的权放了,该简的流程简了,但仍有不少客商认为我们的服务还不够优化,办事还不够便捷,甚至还有中梗阻现象,这说明我们解放思想的力度、简政放权的力度还不够。各级各部门要切实从自我感觉良好中走出来,全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坚决“把该放的权放掉”,使政府从“越位点”退出、把“缺位点”补上、将“错位点”纠正,打破制约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最大限度激发和保障市场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融合统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引擎。改革与开放向来如影随形,是中国基本国策中的一对孪生姐妹。近年来,我市一直把扩大开放作为重要战略之一,在集聚资源要素、建设台资高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对外开放水平总体还不够高,引进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够多,利用外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主动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和形势变化,深刻把握“厚植开放”新理念和“双向开放”,新要求,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争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方面,我们要在国家政策许可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尝试,进一步优化调整政策,全面造浓项目招引、资本招引、人才招引、技术招引的大热潮。
四要在抢抓重大战略机遇上求突破。机遇是流动的资源,来之不易、稍纵即逝,用好了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加速器”,用不好就会导致地方在竞争中退场的“过滤器’’。从各国各地的发展历程来看,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胜利的关键所在。过去我们一直讲,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发展主要是在三个重要阶段抓住了三大机遇,第一个是80年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闯”出来的乡镇企业发展机遇,第二个是90年代借助浦东开发开放“抢’’出来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机遇,第三个是新世纪以来加快转型发展“创”出来的创新驱动发展机遇。正如我在前面所讲的那样,当前淮安也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包括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带两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加速形成以及正在论证实施的东部沿海航空货运枢纽,这些都将为淮安崛起插上腾飞的翅膀,淮安的生态功能效应、文化价值效应、交通枢纽效应、中心城市集聚辐射效应将越来越明显,发展的纵深空间将越来越广阔。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不是有了翅膀就能飞,还要靠自身奋力展翅才能高翔。当前,有不数干部认为淮安是革命老区、落后地区,不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争取,上级就会给我们送政策、送项目、送资金,机遇就会“从天而降”,这种不思进取的观念和作派往往会让我们坐失良机。希望全市上下能够充分意识到,能否牢牢把握这些重大机遇、成就新时代“崛起江淮”梦想,关键取决于我们思想解放和程度,取决于我们工作落实的力度,取决于我们改革发展的气度。要切实增强争的意识、抢的冲劲、拼的决心、博的气魄,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以一刻也不能放松懈怠、一刻也不能笔待观望、一刻也不能延误迟疑的紧迫感主动作为,想尽一切办法、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去找机遇、创机遇、抢机遇、用机遇,切实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发展实效,确保淮安在竞争和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五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求突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内在新时代下的一盘“大棋”,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去年底和今年4月初,中央和省里分别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对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专题部署,市里也将于近期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对乡村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安排。应该说,乡村振兴工作大的方向已经确定,但在具体的路径选择和落实上,各地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工作切实点和落脚点,既不能“教条化”,千篇一律、搞一切切;
也不能“碎片化”,各自为政、切割操作。要在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的基础上,放大自身优势、形成自身特色,走出一条“和而不同”的乡村振兴之路。当前,重点要破解三大要素制约:
一要破解“人”的要素制约。乡村要振兴,关键在得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年农民持续向外转移,不少农村出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现象,常住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农田里干农活的基本上是60岁以上的老人,村干部队伍老龄化现象也比较严重。如何留住人、吸引人,特别是有专长、有热情,懂农村、受农村的年轻人,是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各地要把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通过政策的、人文的、情感的支持和关怀,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二要破解“地”的要素制约。现在不管城区还是农村,土地都越来越金贵。在农村有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土地紧张”导致有的项目无法落户,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空宅、闲田无人问津。对此,各地要对症下药,重点突破,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尤其要在推动乡镇布局优化、农村土地整治、农民集中居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上做文章,鼓励和支持农民或农村经济组织以多种形式参与土地开发经营,促进农村土地要素优化配置、合理流动,当然,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优先考虑农民利益,确保农民权益不受损。三要破解“钱”的要素制约。资金缺乏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缺钱,村干部腰杆子就硬不起来,工作的主动性就提不起来,在群众中的威望、威信也就树立不起来。要善于用经营农村的理念去谋划“三农”工作,尤其要在增强乡村自身“造血”功能上求突破,千方百计去“生钱’,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总而言之,推动乡村振兴,根本要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只有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及体制机制弊端,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农民的创新创业活力,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点燃乡村振兴的熊熊之火。
六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求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共识。作为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淮安风光旖旎、水系发达、生态优良,如何将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的新空间、跨越崛起的新动能,是考验淮安干部群众的永续答卷。我们要主动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大趋势,准确把握绿色发展新要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要义,避免认知偏差。尤其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去认识和把握:一方面,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单选题。有人认为,发展经济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当前部分地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生态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禀赋、环壤承载能力失衡、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展必然带来生态环境破坏,只有当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低质量发展模式和粗放增长方式增长环境负担、超出环境承载能力时,才会对生态环境形成破坏性影响。我们要坚决纠正这种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认识偏差,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让绿水青山也能“金光闪闪’’。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和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是不可割裂的。习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几年在地方考察时,总书记多次强调绿色发展对提升百姓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质量在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如果生态环境搞不好,群众生活水平再高,也不是高水平小康生活。我们必须坚持绿色惠民导向,聚焦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努力为群众提供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让群众在绿色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坚持全面发动,更加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将其摆上重要日程,严格按照省市委部署要求,紧扣活动主题,把握正确方向,注重融入结合,彰显淮安特色,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要学思结合,筑牢解放思想之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化制度化相结合,与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相结合,与深入开展“践行周恩来精神、建好周总理家乡”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搞好学习研讨、交流互动,抓好集中学习、自我教育,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准确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决策新部署新方法,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知行合一,推动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相互激荡、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相互促进。
二要以上率下,擎起解放思想之旗。领导干部是解放思想的“新领雁”,领导干部解放思想的尺度直接决定一地一域的发展效果。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切实当好解放思想的组织者和推动者,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认真履行“一把手’’责任,把大讨论活动紧紧抓在手上,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全市形成思想大解放的生动局面;
切实当好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和工作摆进去,带头革故鼎新,带头转变作风,特别是对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对影响发展的制约瓶颈,对历史遗留的难点问题,认认真真研究,仔仔细细“开方”,切实找准突破点,毫不犹豫地去干,坚定不移地去闯,真正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高质量。
三要全员参与,形成解放思想之效。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党员干部为重点,面向全市干部群众,分四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方案已经印发,各地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实施,搞好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实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组织开展。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共同营造不解放不行、非解放不可的浓厚氛围。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不是违背规律的乱想,要注重围绕学习贯彻新思想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排查还有哪些学的不深、想的不透、做的不实问题,认真把脉问诊,做到实事求是。
同志们,实践发展不止步,解放思想无止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实践大突破、事业大发燕尾服,为谱写新时代崛起江淮精神彩篇章而不懈奋斗。
推荐访问:解放思想 大讨论 动员 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会议讲话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