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失真6篇素质教育失真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核科学技术学院核工095班: 陈骥核科学技术学院核防091班: 王敏计算机学院软工091班: 朱子昂 摘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质教育失真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素质教育失真
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核科学技术学院核工 095 班:
陈骥 核科学技术学院核防 091 班:
王敏 计算机学院软工 091 班:
朱子昂
摘要:
我国大学现行的综合素质测评还是基于我国传统的学生评价:德、 智、 体、 美、 劳。
一般是以国家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等作为测评指标设计的依据。
对大学生在德、 智、 体诸方面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检测、 考核和评定。
以定量的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描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过目前, 各高校通常采用量化计算的方法来评价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
为建立更合理、 准确且计算便捷的评价体系, 论文建立了相关的四个模型。
第一, 建立平均分模型, 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占综合素质测评比重较大, 该模型设计学生课程学习成绩总评得分按该学生所有课程成绩的平均分计算。
第二, 由于平均分模型这种评价方法可能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难免出现偏差, 为减少这种偏差, 建立绩点模型。
第三, 将德育、 智育、 体育等各项素质全部量化后, 为权衡各项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比重, 建立贡献率模型。
第四, 为更加清晰地表述优化后的评价体系, 建立优化简约判断模型。
关键词: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平均分
绩点
贡献率 一, 问题的提出:
1.问题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快速发展, 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人才的一个主要来源, 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关系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学籍管理中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大学生管理部门通过综合素质测评, 掌握大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 惩罚、 激励、 引导, 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达到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多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2.实际现状:
目前, 各高校通常采用量化计算的方法来评价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 即将德育、 智育、 体育等各项素质全部量化, 然后加权计算得出每个大学生综合素质分值, 并根据分值来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
这种评价方法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偏差, 使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难以得到准确评价。
3.要解决的问题:
请给出你们认为更合理、 准确且计算便捷的评价体系。
二, 基本假设与符号约定:
基本假设:
1, 学分高的课程, 其重要性也相对突出;
2, 大学每门课程的总分均为 100 分;
3, 综合测评的结果是基本素质总评、 课程学习成绩总评、 综合能力总评之和 4,
评定奖学金时按照如下原则:
特等奖学金得主要从学习成绩前 3.5%人员中选出;
甲等奖学金得主要从学习成绩前 11.5%人员中选出;
乙等奖学金得主要从学习成绩前 36.5%人员中选出;
丙等奖学金对学习成绩无要求;
符号约定:
F:
学生综合测评的总得分 F1:
基本素质总评得分 (基本素质的测评, 采取个人自评、 班级评分、 综合测评工作小组评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由基础分、 奖励加分与惩罚扣分组成, 满分为100 分) F2:
课程学习成绩总评得分 (课程学习成绩包括政治理论课、 思想道德课、 专业课、 体育课、 设计课、 实习课等课程成绩。
成绩评定均采用百分制记分。
) F3:
综合能力总评得分 (综合能力包括科技竞赛, 科技发明; 学习与文体竞赛; 社会活动等方面) An:
学生第 n 门课所考的分数
Bn:
学生第 n 门课对应的学分 C1:
F1 对 F 的贡献率 C2:
F2 对 F 的贡献率 C3:
F3 对 F 的贡献率 D1 : 本学年的总学分 三、 问题的分析 本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合理、 准确, 并从多方面、 多角度科学的去衡量一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果仅从学习成绩这一方面去衡量, 那么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交际能力、 工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讲很难得到提高, 参与各项才能展示活动的机会也会随之大大减少。因此考虑从学生基本素质、 学习成绩以及综合能力三个方面科学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 即综合测评的结果是基本素质总评、 课程学习成绩总评、 综合能力总评之和。
1, 为建立更合理、 准确且计算便捷的评价体系, 收集相关数据, 首先建立模型一, 即本校现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平均分模型。
2, 考虑到本校现有平均分模型还不够合理、 不够科学, 没有考虑到学分比重的影响, 没有科学的计算出学生成绩的得分。
为了科学的引导学生注重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 以及必修课, 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所以建立第二个模型——绩点模型。
3, 考虑到基本素质总评得分、 课程学习成绩总评得分、 综合能力总评得分对学生综合测评的总得分的不同影响程度, 根据相关数据, 分
别计算出基本素质总评得分、 课程学习成绩总评得分、 综合能力总评得分对学生综合测评总得分的贡献率。
即模型三——贡献率模型。
4, 为充分考虑以上三个模型, 使评价体系更合理、 科学、 简约清晰,进而提出第四个模型——优化简约判断模型。
四, 模型重述 1, 本校现有的评价方法——平均分模型;
2, 充分考虑每门课程所占的学分, 进而提出的评价方法——绩点模型;
3, 为突出学习成绩的相对重要性, 避免本末倒置现象的出现而提出的评价方法——贡献率模型;
4, 为简单有效并清晰的了解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而提出的优化简约判断模型。
五,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根据本校现有评价体系, 有 F=15%*F1+70%*F2+15%*F3)
模型一:
平均分模型 F2(总)=∑An;
F2=F2(总) ÷n=(∑An)
÷n;
F=15%*F1+70%*F2+15%*F3. 随机抽取本班 30 位同学的综合测评相关数据, 并通过 Excel 处理相关数据得到以下图表:
截取后的数据(完整版数据见附录二)
学号 F1总分 F2总分 F2平均分 F3总分 F 总分数 20094530504 70. 0
1084 67. 75
18. 0
60. 6
20094530505 71. 0
1169 73. 06
26. 3
65. 7
20094530507 70. 0
1177 73. 56
15. 0
64. 2
20094530509 71. 0
1274 79. 63
42. 3
72. 7
20094530510 63. 0
1145 71. 56
28. 0
63. 7
20094530514 70. 0
1145 71. 56
26. 0
64. 5
20094530516 70. 0
1216 76. 00
18. 0
66. 4
20094530517 70. 0
1181 73. 81
24. 8
65. 9
20094530519 72. 0
1238 77. 38
29. 5
69. 4
20094530520 75. 0
1320 82. 50
33. 0
74. 0
20094530522 80. 5
1179 73. 69
36. 0
69. 1
20094530523 73. 5
1284 80. 25
33. 5
72. 2
20094530528 71. 0
1350 84. 38
30. 3
74. 3
20094530529 70. 0
1252 78. 25
31. 0
69. 9
20094530531 70. 0
1215 75. 94
28. 5
67. 9
20094530532 70. 0
1249 78. 06
34. 0
70. 2
20094530534 70. 0
1128 70. 50
30. 0
64. 4
20094530535 71. 0
1260 78. 75
45. 2
72. 6
20094530538 71. 0
1119 69. 94
34. 0
64. 7
20094530539 73. 0
1212 75. 75
48. 6
71. 3
20094530540 70. 0
1305 81. 56
32. 3
72. 4
20094530541 70. 0
1345 84. 06
28. 7
73. 6
20094530542 71. 0
1282 80. 13
30. 3
71. 3
20094530543 74. 0
1337 83. 56
28. 2
73. 8
20094530544 71. 0
1353 84. 56
32. 8
74. 8
20094530547 75. 0
1267 79. 19
39. 7
72. 6
20094530549 71. 0
1329 83. 06
51. 0
76. 4
20094530550 70. 0
1287 80. 44
25. 2
70. 6
20094530551 71. 0
1336 83. 50
31. 5
73. 8
20094530552 65. 0
1256 78. 50
15. 0
67. 0
平均分 71. 0
1243. 1
77. 7
30. 9
69. 7
2, 模型二:
绩点模型 F2(将绩点折合成百分制)
=∑[(An/100) *Bn*100/D]=∑(An*Bn/D1)
F=15%*F1+70%*F2+15%*F3. 随机抽取本班 30 位同学的综合测评相关数据, 并通过 Excel 处理相关数据得到以下图表:
截取后的数据(完整版数据见附录三)
科目 总绩点 F2分数(将绩点折合成百分制)
F1分数 F3分数 F 总分数 学号
20094530504 29. 41
65. 36
70. 00
18. 00
58. 95
20094530505 33. 46
74. 36
71. 00
26. 30
66. 64
20094530507 31. 98
71. 06
70. 00
15. 00
62. 49
20094530509 36. 12
80. 26
71. 00
42. 30
73. 17
20094530510 30. 25
67. 22
63. 00
28. 00
60. 71
20094530514 31. 44
69. 86
70. 00
26. 00
63. 30
20094530516 34. 19
75. 97
70. 00
18. 00
66. 38
20094530517 33. 77
75. 04
70. 00
24. 80
66. 75
20094530519 36. 36
80. 79
72. 00
29. 50
71. 78
20094530520 37. 82
84. 03
75. 00
33. 00
75. 02
20094530522 33. 19
73. 76
80. 50
36. 00
69. 10
20094530523 36. 67
81. 48
73. 50
33. 50
73. 08
20094530528 38. 69
85. 98
71. 00
30. 30
75. 38
20094530529 35. 32
78. 49
70. 00
31. 00
70. 09
20094530531 33. 88
75. 29
70. 00
28. 50
67. 48
20094530532 35. 48
78. 84
70. 00
34. 00
70. 79
20094530534 31. 30
69. 54
70. 00
30. 00
63. 68
20094530535 35. 13
78. 06
71. 00
45. 20
72. 07
20094530538 31. 37
69. 70
71. 00
34. 00
64. 54
20094530539 32. 56
72. 36
73. 00
48. 60
68. 89
20094530540 37. 19
82. 64
70. 00
32. 30
73. 20
20094530541 36. 62
81. 38
70. 00
28. 70
71. 77
20094530542 36. 80
81. 78
71. 00
30. 30
72. 44
20094530543 37. 79
83. 97
74. 00
28. 20
74. 11
20094530544 38. 89
86. 42
71. 00
32. 80
76. 07
20094530547 35. 61
79. 12
75. 00
39. 70
72. 59
20094530549 37. 72
83. 81
71. 00
51. 00
76. 97
20094530550 37. 05
82. 32
70. 00
25. 20
71. 91
20094530551 38. 38
85. 28
71. 00
31. 50
75. 07
20094530552 36. 50
81. 10
65. 00
15. 00
68. 77
平均分 35. 03
77. 84
71. 00
30. 89
69. 77
3、 模型三:
贡献率模型 C1=F1÷F;
C2=F2÷F;
C3=F3÷F. 随机抽取本班 30 位同学的综合测评相关数据, 并通过 Excel 处理相关数据得到以下图表:
学号
项目 F1 分数 F2 分数 F3 分数 F 总分 C1 贡献率 C2 贡献率 C3 贡献率 C1 和 C3 之和 20094530504 70. 00
65. 36
18. 00
58. 95
0. 18
0. 78
0. 05
0. 22
20094530505 71. 00
74. 36
26. 30
66. 64
0. 16
0. 78
0. 06
0. 22
20094530507 70. 00
71. 06
15. 00
62. 49
0. 17
0. 80
0. 04
0. 20
20094530509 71. 00
80. 26
42. 30
73. 17
0. 15
0. 77
0. 09
0. 23
20094530510 63. 00
67. 22
28. 00
60. 71
0. 16
0. 78
0. 07
0. 22
20094530514 70. 00
69. 86
26. 00
63. 30
0. 17
0. 77
0. 06
0. 23
20094530516 70. 00
75. 97
18. 00
66. 38
0. 16
0. 80
0. 04
0. 20
20094530517 70. 00
75. 04
24. 80
66. 75
0. 16
0. 79
0. 06
0. 21
20094530519 72. 00
80. 79
29. 50
71. 78
0. 15
0. 79
0. 06
0. 21
20094530520 75. 00
84. 03
33. 00
75. 02
0. 15
0. 78
0. 07
0. 22
20094530522 80. 50
73. 76
36. 00
69. 10
0. 17
0. 75
0. 08
0. 25
20094530523 73. 50
81. 48
33. 50
73. 08
0. 15
0. 78
0. 07
0. 22
20094530528 71. 00
85. 98
30. 30
75. 38
0. 14
0. 80
0. 06
0. 20
20094530529 70. 00
78. 49
31. 00
70. 09
0. 15
0. 78
0. 07
0. 22
20094530531 70. 00
75. 29
28. 50
67. 48
0. 16
0. 78
0. 06
0. 22
20094530532 70. 00
78. 84
34. 00
70. 79
0. 15
0. 78
0. 07
0. 22
20094530534 70. 00
69. 54
30. 00
63. 68
0. 16
0. 76
0. 07
0. 24
20094530535 71. 00
78. 06
45. 20
72. 07
0. 15
0. 76
0. 09
0. 24
20094530538 71. 00
69. 70
34. 00
64. 54
0. 17
0. 76
0. 08
0. 24
20094530539 73. 00
72. 36
48. 60
68. 89
0. 16
0. 74
0. 11
0. 26
20094530540 70. 00
82. 64
32. 30
73. 20
0. 14
0. 79
0. 07
0. 21
20094530541 70. 00
81. 38
28. 70
71. 77
0. 15
0. 79
0. 06
0. 21
20094530542 71. 00
81. 78
30. 30
72. 44
0. 15
0. 79
0. 06
0. 21
20094530543 74. 00
83. 97
28. 20
74. 11
0. 15
0. 79
0. 06
0. 21
20094530544 71. 00
86. 42
32. 80
76. 07
0. 14
0. 80
0. 06
0. 20
20094530547 75. 00
79. 12
39. 70
72. 59
0. 15
0. 76
0. 08
0. 24
20094530549 71. 00
83. 81
51. 00
76. 97
0. 14
0. 76
0. 10
0. 24
20094530550 70. 00
82. 32
25. 20
71. 91
0. 15
0. 80
0. 05
0. 20
20094530551 71. 00
85. 28
31. 50
75. 07
0. 14
0. 80
0. 06
0. 20
20094530552 65. 00
81. 10
15. 00
68. 77
0. 14
0. 83
0. 03
0. 17
平均分 71. 00
77. 84
30. 89
69. 77
0. 15
0. 78
0. 07
0. 22
C1和C3贡献率之和分布状况0. 000. 05...
篇二:素质教育失真
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及对策 【作 者】杨永厚 【作者简介】杨永厚 陕西户县庞光镇中学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国内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实践探索正呈方兴未艾之势并引起全社会的热切关注。本文拟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阻力及如何促进转轨机制的运行等问题作以粗浅的探究。 一、五难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素质教育是建筑在对过去教育的深刻透视和扬弃之上是对原有教育的一种切实的改良和完善相对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可行性等特点。但由于多年一直广有市场的应试教育盛行而造成的疾患特别是来自校内的阻力与外部的压力等的重要雾障使中小学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步履维艰阻碍重重。简而言之有五难。 1.思想观念难转变由于沿袭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特别是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制度所带来的压力依旧严重地束缚着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手脚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要求发生激烈碰撞不少领导、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核理解不深把握不准一时又找不到新的出路步入观念误区导致出现不少中小学以偏代全以课外活动、以所谓的办学特色代素质教育。不少人一提起素质教育不知所云竭力反对认为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热衷于升学教育思想观念、深层次的潜意识难以转变。 2.片追现象难以扭转由于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本身所带来的弊端特别是各级党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质量衡量标尺本身的严重错位与失真再加之广大等米下锅的中小学不得不依赖办学单位甚至乞求他们的资援把谋求高升学率作为讨要的借口、生存的条件等。制止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呼吁不知多少人喊了多少年非但未能扭转片追反而愈喊愈烈愈禁愈猖。作为广大中小学校的领导、教师深谙片追的危害但出于对现实的无奈不得不借波兴澜你追我赶升学大战市场日益扩大。天津市教科院课题组曾以教育转轨的制约症结是什么为题对百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90%的校长认为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正因为这一症结的顽固存在导致中小学教育摆脱不了应试教育模式的桎梏。 3. 教师素质难适应在制约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素质是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实施素质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心审美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和明显的改观但还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这在广大农村中小学表现尤为严重一些教师虽有献身教育之心但迫于生计不得不应付学生搪塞教学一些教师学历尽管不达标但无心继续学习不少农村教师玩命似地耕耘身心状况堪忧但无钱医疗。现时的环境令人难以满意的待遇导致我们难以造就和涌现基本功扎实敢于开拓创新的教师群而教师在本身素质低下而又因循保守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对素质教育有真正的理会并付诸实施的。 4. 评价系统难构建伴随应试教育而产生并逐渐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不仅为人们所掌握、接受而且正在无可争议地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强化功能考什么、怎么考可谓周全、严密得无漏可出。然而对素质教育这一人们普遍难以理会、实施阻力重重、要求较高的全新教育课题不仅我们广大教育行政领导、中小学校长、教师们显得手足无措手忙脚乱而且就连许多教育科研人员、学者们似乎对素质教育的内核、实施的手段、教育模式、评价方法也处于一种文字的争闹之中表现出令人失望的茫然之态更谈不上尽快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也正因为如此使广大基层中小学对实施素质教育不知所云无法操作。 5.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难合一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广大家长寄厚望于通过升学之道使自己的子女成才特别是他们对学校衡量只牢牢把握升学这把铁尺子别的什么不仅无兴趣而且
大加指责。在农村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早日脱农皮跳农门升中专、考大学已成为家长们的最大政治。有的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走无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之办学正道常常遭到家长的非议和责难。加之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奖励大都看升学这些来自家庭、社会的外部强大攻势和压力迫使学校不得不集中力量抓升学。本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形成正向合力建成教育同盟但由于现实的压力和阻力使三者很难形成合力在这种氛围中素质教育岂能不流产、落空 二、对策启动教育转轨运行机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在新形势下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本身的一次重大转型升级。要促使教育转轨机制的尽快启动。以外部而言必须有相应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更重要的是需要教育内部教育者和决策者对外在推动力所产生的感应能力和现代教育观念意识需要我们排除一切阻力克服转轨之道上的重重障碍通过综合整体配套改革尽可能减少无必要的震荡和无序启动教育转轨的运行机制。 1. 彻底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观念。目前造成教育疾患的应试教育模式的根源最主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不端正
所致。因此中小学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医治应试教育模式片追顽症。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最重要的是从领导做起特别是各级党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学校的领导和决策者做起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转变。从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的战略高度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教育质量观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明确全面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排除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障碍。 2. 围绕核心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改革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课程改革作为突破口教材编写、课程设置要扩大视野着眼于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着眼于学生的终生着眼于未来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克服现行教材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现象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应在优化学科课程加强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上下功夫使教材及课程设置能反映中国和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及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发展又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多样化并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的体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快编写活动课程指导要点充分发挥课程设置和教材在素质教育中纲、本和强制、规约之作用。
3. 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当前中小学教师有相当部分的素质低下不仅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而且已成为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瓶颈。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1政治道德素质即教师必须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心理性格、行为情操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2知识能力素质现代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宽厚、广博、精深的基础专业知识和组织表达、教研创新等能力素质3身心审美素质教师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审美情操。依据上述素质标准尽快建设一支达标加特长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通力协作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通过各种形式力争在35年内使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第二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反复讨论使它们加深对素质教育和学生素质所包含内容的全面理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第三扎扎实实抓好教学基本功达标训练特别要抓好青年教师的三字一话训练开展说课活动提高授课质量。全面实施以培养青年教师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造就一大批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群体。 4. 加快多种素质教育模式探索的步伐
我国目前各地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实验正处于亢奋状态并已初步探索出各有特色的实践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以把学校改造成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乐园为主旨的乐学教学承认学生发展的丰富性关注他们多方面的发展动向要求教师给每一位学生指出最适应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以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成功教育以主张素质教育首先是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先决条件下针对个体差异实施教育的差异教育以及希望教育等等。这些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有的尽管不够完善在实验、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究但必定为我们全面实素质教育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目前我们应动员教育科研人员、实际教育工作者联手合作依据中小学生学习心态发展所表现出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点依据素质教育目标的层次要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不同地区的素质教育模式。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采取措施排除阻力创造条件加快素质教育模式探求的步伐及时推广成功经验。对在素质教育探索、改革方面有突出贡献者国家、省、市政府要予以重奖。 5.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目前中小学素质教育之所以举步艰难缺乏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及未能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而尽快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要在认真总结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实施素质教育
评价过程中所初步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大胆引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实践经验洋为我用。鉴于目前中小学素质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评价体系的构建不要过于求全、求高、求细应是粗线条的最基本的要实现两点一是制定教师评价系统包括教师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身心审美等方面二是制定学生评价系统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评价。除上述措施之外还必须营造良好、宽松的、有利实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制定切实可行的、系列配套保障性、激励性政策以促进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健康运作改革中小学教育结构避免过多摆动和震荡改革现行考试制度选拔培养一批改革型、创新型、学者专家型的中小学领导也是不容忽视的。
篇三:素质教育失真
学与管理》2015 年 3 月 20 日* 该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个性化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2013SJDFDY131)的部分研究成果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社会对能够符合其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求日益加大。因此, 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变得尤为紧迫。但现实却是, 我国素质教育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政策目标的失真现象。本文从当前素质教育执行的现状出发, 分析素质教育执行失真的主要表现, 从而提出相应的矫正对策, 以期能够真正将素质教育政策落实到位。素质教育 政策执行 失真 对策摘要关键词一、 教育政策失真的概念教育政策失真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政策失真是指在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偏离政策目标、 与政策内容不符以及违背政策精神的所有现象。例如, 在教育政策执行前方案失真, 执行中方式、 行为、 目标失真, 执行后评估失真等。狭义的教育政策失真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离政策目标和与政策内容不相符的现象[1]。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在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失真现象,而不包括政策执行前和执行后的失真现象。二、 素质教育执行失真的主要表现1.完全照搬式的政策执行方式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不能结合地方教育实际情况, 将党和国家制定的素质教育政策完全照搬到地方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党和国家制定的政策往往是针对整个国家而言制定的高等级的宏观政策, 只能制定总体目标和原则, 因此, 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政策贯彻实施之初就应根据地方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但实际情况却是, 我国部分地方政府、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为避免出错或受地区环境限制照抄照搬政策, 从而造成政策无法有效落实, 缺乏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可操作性。2.象征式的政策执行方式象征式的政策执行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 部分地方政府、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虽然能够根据党和国家的素质教育政策制定出相应的地方政策法规、 实施措施等, 但却没有切实有效的执行, 政策、 规定全部成为了摆设。例如, 虽然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了具体的基础教育减负措施, 以期切实减轻中小学的课业负担[2]。但在实际学校教育教学中,为了能够提高所谓的升学率, 学校和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远远超出规定的作业量, 而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并没有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责,使得政策执行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二是, 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空喊口号, 而无实际行动。地方政府或学校在执行政策时,无法摆脱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 仅仅将政策视为文件上的文字, 而没有将政策转化成实际措施加以实施。3.截留式的政策执行方式截留式的政策执行方式是指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党和国家制定的素质教育政策采取截留的执行方式, 具体表现为不向下级组织或政策实施对象传达和部署政策或措施。这种截留的执行方式会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 不仅使得下级组织和政策实施对象无法及时了解教育政策, 而且会从根本上动摇党和国家的权威性, 从而无法贯彻落实政策。4.选择式的政策执行方式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地方利益,往往会对国家政策进行有选择的执行, 这会破坏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整体性和最终执行效果。素质教育政策要求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失真现象及矫正对策*周 鼎(徐州工程学院学生处, 江苏徐州, 221000)17··
智、 体、 美多方面。但学校、 教育工作者为了政绩, 一味追求升学率,选择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 即考试成绩, 从而造成学生发展不全面, 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改善地方办学条件、 减轻财政负担, 国家鼓励地方发展社会力量办学, 地方政府、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经济利益, 枉顾社会力量办学的相关政策, 通过将乱收费合法化、 索取高额学费等手段, 获取经济利益。5.对策式的政策执行方式地方政府、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政策过程中, 为了地方利益, 往往会出台一些与党和国家相悖的政策,以抵消国家政策的影响。这样最终会导致政策的目标无法达成, 并且会破坏国家制定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例如, 部分中小学校为了升学率和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 往往制定两种教学课时计划。一种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各项检查,这类计划会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制定;另一种是减少技能课程而加大语数外的课时量, 供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执行, 这根本无益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三、 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失真的矫正对策1.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对素质教育政策执行效果产生最直接影响的群体就是政策执行人员, 因此, 我们要根据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对其专业执行能力的要求, 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 不断开展教育培训, 提高其执行能力, 以满足素质教育政策执行的需要。(1)
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政治思想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政策执行者最为重要的思想堡垒, 如果没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就无法坚持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地方政府、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就很有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 大搞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的选择式政策执行方式。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要通过培训和学习,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不能为了一时的政绩而追求应试教育的短期效果, 而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更要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教育责任, 认识到只有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才能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2)
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作为最基层的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者,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自身就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而在现阶段, 许多教师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 所以,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提高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3)
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执行和管理水平在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 虽然政策执行者会严格按照政策的规定执行, 但仍会出现执行失真的情况, 究其原因是政策执行者的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不高。一方面, 政策执行者知识理论有限,不能正确把握政策精神, 不能充分利用政策资源, 就很难保证执行效果。另一方面, 如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管理水平不够高, 在调动地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方面缺乏经验, 不能将各方资源有效利用, 从而影响贯彻和执行素质教育政策的效果。2.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增强对政策的认同感一方面, 通过对素质教育政策的宣传, 政策执行者可以更好解读和把握政策精神, 明确政策执行目标, 避免对内容领会偏差的情况出现, 从而减少政策执行失真的可能性。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既可以提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也可以让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反过来会更加配合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工作。因此, 素质教育政策执行是需要整个教育界各方面力量共同协调、 配合完成的。另一方面, 国家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学校的素质教育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宣传, 给予适当的通报表扬或批评。以此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便于大家学习先进经验和吸取教训, 最大限度地激发政策执行的积极性和责任感。3.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评价体系预防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失真, 首先就要保证政策本身要制定得科学合理, 这是杜绝政策执行失真的根本措施。(1)
明确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虽然很多地方政府在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中, 都会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关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往往目标规定不够细致。各地方政府、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各自发展情况, 按照各年龄段具体制定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以便于教育工作者在政策执行中, 能够有具体的量化目标遵循。(2)
结合地方客观现实制定素质教育政策我国幅员辽阔, 地域间差异较大, 尤其是各地间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因此, 在素质教育政周 鼎:
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失真现象及矫正对策18··
策执行过程中, 不能够一概而论, 搞 “一刀切” , 而是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地方经济、教育教学发展状况、 政策执行目标群体等情况, 为各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执行目标和标准, 以确保各地方能够顺利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政策。(3)
改善教育评价体系一方面,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考试评价不仅包括文化考试, 也要包括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测试, 做到对学生进行全面、 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 改革教师资格制度和职称评价制度。我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从今年开始已经在各省实施, 改革后的考试内容有所增加, 难度加大, 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要参加考试, 这样不仅能保证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 也能激发教师主动提高自身能力的积极性, 从而保证素质教育政策有效执行[4]。4.加强监督力度, 确保政策执行到位目前, 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失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执行不力,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强监督力度, 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避免政策执行失真。(1)
保证素质教育政策执行监督机构的独立性采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革现行的监督机制, 改变由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兼任教育监督机构主要领导的现状,使得监督机构的人员、工资、 财政支出、 管理等能够独立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才能从根本上建立一个独立的、 不受外界干扰影响的监督机制, 从而有效的监督保障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2)
全程监督政策执行过程对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改变以往只重视政策执行结果的现状, 将政策执行前目标制定、 执行中整个过程、 执行后的结果评价纳入到整个监督体系中,便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以及调控。(3)
确保监督主体多元化政策执行的监督机构不仅是下级对上级的监督, 也包括下级对上级以及平级之间的监督, 因此,要加强不同政策执行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互相监督体制。同时要将各类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向社会公众公开, 便于社会大众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督。5.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加强法治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 但依然还是存在监督不力的问题, 因此, 当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时,就要适当加强惩罚力度,启用责任追究机制, 有效遏制政策执行失真问题。(1)
规范素质教育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是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切必须以法律作为唯一标准。要想保障素质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 就要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一方面, 通过法律法规对政策执行过程、 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 以便能够在出现违规违法现象时及时进行监督和处理。另一方面, 法律的强制性与权威性对违法者有一定的震慑作用, 可以有效预防和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使得政策执行者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贯彻执行。(2)
确立素质教育政策执行的结果评估标准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对政策执行评估的科学研究, 不断加强政策执行评估机制的建设, 以便能够建立起一个科学、 合理的评估机制, 为政策执行者提供明确的执行评价标准, 这样才能在出现政策执行失真时及时明确责任,找出执行失真原因, 避免评估停留在单纯定性阶段。除了在政策执行部门建立评估机制外,还可以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 从而保证评估结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3)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明确在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所要承担的责任。如政策执行者由于工作失误造成执行失真, 就要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对其进行纪律处罚; 对于有意造成素质教育政策执行失真的行为, 还要对执行人员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 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 保证对政策执行监督的权威性,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素质教育政策能够得到贯彻和落实。总之, 进入 21 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必须对我国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切实有效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政策, 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1] 茹阳.试论我国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失真及其矫正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
.[2] 陈学军, 邬志辉.教育政策执行:
问题、 成因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 2004 (9)
.[3] 李江源.教育政策失真的因素分板[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11)
.[4] 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作者:
周鼎 (1974-)
, 男, 江苏南通人, 徐州工程学院学生处助理研究员, 硕士。]【责任编辑 杨 子】周 鼎:
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失真现象及矫正对策19··
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失真现象及矫正对策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失真现象及矫正对策作者:周鼎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学生处,江苏徐州,221000刊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英文刊名:Teaching & Adimistration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周鼎 我国素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失真现象及矫正对策[期刊论文]-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3)2015(3)
篇四:素质教育失真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摘要: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的一大改革, 是教育的一大进步。然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却不容乐观, 我们应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研究, 不断改进完善, 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教育领域成为一项正常工作, 也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学生; 综合素质; 评价
当前, “素质教育” 已经成了 一个热名词, 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也得到了学生、 教师、 家长、 学校、 社会的共同关注。
尤其是中高考改革方案中, 已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毕业与升学的重要标准和依据。然而,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实施的情况如何呢? 我作为一名亲自参与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教师, 就所见所感, 现简述如下。
一、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浅析
(一)
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无奈表现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我们并不反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身, 因为这毕竟是教学方面的一大进步, 但是教师既要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 还要接受各种学习、 培训, 已经十分忙碌。
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观察记录, 而且还对学生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交流与合作、 创新与发展、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这些都需要教师付出时间和精力, 让教师
在教学工作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双重重压之下工作, 难免让评价流于形式,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在为学生“减负” 的同时, 却无形中给教师施加了 更大的压力。
再加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这样不但造成评价失真, 而且还严重影响教学工作。
既要教学, 又要跟踪记录学生, 让教师“两手都抓”, 其结果可想而知。
(二)
家长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片面认识
在中考、 高考这个大指挥棒下, 家长们最为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 对综合素质关注明显不足, 甚至有的家长就认为“高分就是高素质”。
当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之一, 与升学挂钩时, 家长会非常关心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结果, 他们并不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 什么样的发展, 只关心教师的评价是不是影响了 学生的升学。
于是, 家长们会动用一切社会关系为孩子想方设法讨要高评价。“人情” 现象、“走后门” 现象势必不能完全杜绝, 因为教师也是社会中的一员。
做到真正的公平、 公正很难。
家长的介入, 致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也会存在很大水分。
(三)
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被动之举
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但对教师的评价却仍旧以各班的平均分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正应了那句“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实实在在的应试教育”。
平时喊口号, 关键时刻还是分数说了 算。
教育教学依然围绕中考、 高考, 学校为追求较高的升学率, 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向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
再加上, 许多学校因为师资的缘故, 即使设置了课程, 也没有专业的教师教。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综合素质评价也就成了片面评价。
二、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建议
针对诸如此类的情况, 我个人认为, 要想让综合素质评价真正地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 要从根本上解决, 教育机构要出台一些新的政策, 构建新的学校管理机制, 形成一套完善、 合理的评价体系及办法。
学校作为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 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
要培养一支素质良好的评价队伍, 要有严格的评价流程、 规范的评价制度, 并且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同时, 学校评价教师的标准也极大地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考评制度、 奖励制度应该调整, 应该通过评价教师来促进教师更好地评价学生。
其次, 综合素质评价说到底是一种评价, 它更应该是一种教育过程,而不是盖棺定论式的结论。
尤其是对十四五岁的未成年人, 未来的发展变化谁都无法预测, 像那些名人, 如:
爱迪生、 牛顿等没有一个是教师评价出来的。
所以, 我个人认为,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该谨慎再谨慎, 多一些鼓励与建议, 少一些负面评价, 或许我们的评价也会出现南辕北辙,但应力求做到让孩子、 家长、 社会满意。
另外, 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角度来说, 各地、 各校的设施、 环境、 氛围、 办学水平、 师资力量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这种教育的不公平, 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强校优秀生数不胜数, 弱校优秀生凤毛麟角。
在我们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衡量学生素质过程中, 难免使弱校受到不公正待遇, 强校部分优秀生难以评上优秀等级。
这样, 学生及家长对我们的评价会产生怀疑和抵触, 造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性受到质疑。
如果不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
标准, 势必会造成评价的不公平。
所以, 各地、 各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多方面条件合理制定评价制度, 保证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相对公平。
总之, 综合素质评价是教育的一大改革, 是教育的一大进步, 注重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和多向、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评价对象的自尊和自信, 同时,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综合评价给课改带来的变化。但它尚处于探索阶段, 教师、 家长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和经验的积累,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我们应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研究, 不断改进、 完善,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教育领域成为一项正常工作, 也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篇五:素质教育失真
节 教育政策失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任小爱 20080401035一、教育政策失真的表现 1象征性政策执行 指只有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在组织人员、资金上都没有到位的执行活动。 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是被宣传一通,做了表面文章,而未被转化为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即政策并未真正落到实处,成了空架子。典型的例子是“领导搞素质教育,老师搞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这些情况实质上是按照运动的方式推广素质教育,没有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是形式主义、行政主义、官僚主义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体现。
2、附加性政策执行 主要指政策执行过程中附加了不恰当的要求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出了政策原定要求。 “土政策”是附加式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指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实际的旗号而自行附加额外目标的政策。
比如将改善教育工作的物质条件说成是实施素质教育;说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还有提高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等流行说法,这种被人们称为“素质教育是个筐、什麽都往里面装”的现象导致素质教育外延无限扩大,实质上淡化了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其实,上述这些是教育中的常规工作,以前也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只是没有解决好而已,难道提出素质教育这个名词就能解决长久解决不了的难题?
3、选择性政策执行 主要指一个完整的政策执行时,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遗弃,使政策内容残损不全,不能有效完整的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
4、替代性政策执行 这主要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换上与原政策表面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挑选其中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贯彻实施,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则抛之脑后、置之不理。比如用素质教育的名简单更换传统教育措施的行为;再比如将素质教育理解为简单的技术教育、简单的生活教育和简单的社会适应教育,等等,这些均是各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将素质教育单纯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提高等等都属各取所需的情况。
5、观望性政策执行 这主要指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总是被动坐观,观上面的招数,等新政策出台,观上面的态度,看是否来硬的,观左右行动,看是否动真的。如“软拖”。
6、照搬式政策执行 这主要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执行主体机械的照搬照抄,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
二、. 教育政策失真的主要原因 主要与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关 1教育政策问题的特性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待规范的目标团体的行为种类1.目标团体的人数目标团体的人数目标团体的调适量的大小(渐进式改革)
2 教育政策本身的因素教育政策的正确性教育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教育政策资源的充足性
3 、教育政策以外的因素(1)目标团体对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如他们的态度。(2)政策执行者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如:政策执行主体的认知状况;利益需要;政策执行主体的意志力和领导技能(3)政策执行组织对政策执行的影响(4)主要从以下各方面影响政策执行: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执行机构内部或执行机构之间的融合程度;执行机构的执行规则
4 、教育政策环境 任何政策的执行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影响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政治文化环境,体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国际环境等。
三、减少教育政策失真的对策 完善管理体制 提高执行人员素质 科学诊断问题 政策执行公共化 及时跟踪评估 强化监督监控(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明确职责,制定必要执行法规和制度) 加强舆论宣传加强舆论宣传
篇六:素质教育失真
0 6 年第1期( 总第17 5期)教盲埠圣E D U C A T lO NE X P L O R A T I O NN o . 1, 20 0 6G e n e r a l, N o . 17 5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 原因及矫正措施石火学( 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福州350 0 0 2)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政策贯彻执行实践中存在着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现象, 教育政策执行上偏差的产生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
剖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并从教育政策质量、 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 执行资源和监督评估机制四个方面矫正教育政策执行偏差. 对于准确、 全面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 促进党的教育方针、 政策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
教育政策; 执行偏差; 原因; 矫正措施中图分类号:
G 4 0—001. 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 0 2—0 8 4 5( 20 0 6)0 1—0 0 51—0 3教育政策执行是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实践环节. 教育政策方案变成现实。
有赖于有效的教育政策执行。
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认为. “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 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 而其余9 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
然而. 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 由于主客观上的原因, 其行为效果偏离了政策目标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不但不能实现政策目标. 解决教育政策问题, 而且产生了不良的后果,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出现。一、 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1. 象征性执行即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 执行主体只做表面文章,或只做宣传而不见诸具体的操作性行动. 也就是说教育政策并未落到实处. 其结果使政策成为一纸空文。
成为空架子。
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方面, 有关素质教育的宣传轰轰烈烈, 有关部门领导、 教师言必谈素质教育:
而另一方面, 应试却在踏踏实实地进行。
以往普遍认为是禁锢教师、 学生枷锁的“应试教育” 表面上被打碎. 但却被冠以“素质教育” 名义实施新的“应试教育” ,结果使得有关素质教育的政策停留在文字上、 文件上. 无法落到实处. 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2. 附加式执行主要指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被附加了另外的内容.使原政策的外延扩大. 调整的范围、 力度、 目标和政策对象超出了原政策的要求。
农村中小学的收费. 多是教育收费政策附加式执行的表现形式. 突出体现在收费的范围和力度超出了原政策的范畴. 出现乱收费、 多收费的现象。3. 残损式执行即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无视政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收稿日期:
20 0 5—0 6—28作者简介:
石火学( 19 6 8 一), 男, 安徽安庆人, 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教育学博士. 从事g x - f f - 商c策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一51一断章取义. 为我所用. 有利的就执行, 不利的或与自己利益价值相矛盾的就放弃执行。
如一些地方执行机构在执行教育政策时. 只强调政策赋予的权利. 而放弃义务、 无视政策责任. 谋求使政策成为自己谋取权力或利益的工具。4 . 替代式执行即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 从表面看与原政策相一致. 而实际上背离了原政策的精神内容, 挂羊头, 卖狗肉. 用地方的土政策取代国家的教育政策. 使执行的内容完全背离了原政策的要求. 如许多城市学校实施的农民工子弟的借读政策、 异地就学政策等. 就是一种教育政策的替代式执行的典型形式。
教育政策的替代式执行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执行偏差. 它严重地伤害了教育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5. 机械式执行主要指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 过分夸大教育政策的原则性. 无视教育政策的灵活性, 不因地制宜, 而是机械地教条式执行。教育政策的执行应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以上五种教育政策执偏差中. 前四种是无视教育政策的原则性.最后一种是无视教育政策的灵活性。
共同的结果是不仅导致教育政策的执行偏差.“好政策” 不能有好的结果. 而且会带来消极的后果. 浪费了有限的政策资源, 损害了党和国家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 教育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既然教育政策存在上述种种的执行偏差. 因此有必要找出纠正偏差的措施. 否则. 教育政策要么是装饰的“花瓶” . 浪费了有限的政策资源. 要么成了损害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的“利器” 。
为了使措施对症下药. 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以上执行偏差的表现中. 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1. 教育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 1)转型期政策环境的复杂性政策环境一般包括经济环境、 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万方数据
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主要是经济领域的市场化和我国加入W T O 后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对于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
体现在教育政策目标和执行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教育政策资源的确定性上。
在计划经济时代. 教育目标主要是政治功能. 教育执行资源完全通过计划和行政的方式配置:
而现在教育目标主要是经济功能。
教育执行资源除了完全通过计划和行政的方式配置外. 主要通过市场的方式配置资源。
政治环境的复杂性主要是政治领域的民主化。
在纵向上. 教育的决策权部分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转移. 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既可以是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 也可以是教育政策的执行机构:
在横向上. 教育的决策权由体制内部向体制外部转移。
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主要是社会领域的自治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是办学主体由一元转变为多元. 出现了以政府为主. 社会团体、 公民个人并存的局面, 与之相适应, 政策的执行也由一元转变为多元:
二是增强了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在这种背景下, 如果缺乏监督, 灵活性和自主性就意味着随意性。
主体的多元化和执行自主性的增强. 无疑增加了执行的复杂性和难度。教育政策的制定环境和执行环境明显是两个不同的环境。
尽管在教育政策的制定时对执行环境作了相应的预测。
但毕竟是一种对未来的推测和判断, 再科学的预测,一定还会有差异。
转型期无疑增加了差异的程度. 这不仅给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增加了难度. 而且也给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增加了难度. 从而产生执行的偏差。( 2)教育政策执行资源的不足教育政策执行资源主要包括人力、 财力、 信息和权威资源. 是实施教育政策必备的物质基础。
教育政策执行资源的不足. 集中体现在教育政策执行经费的不足上。
教育政策执行经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政策执行经费专指执行机关为执行政策而花费的行政管理费用. 具体包括:
执行机关人员的工资、 薪金和奖金支出, 执行机构办公用具和设备的支出. 执行机构为执行政策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所支出的费用等。
广义的教育政策执行经费还包括因实施政策的其他配套支出。
教育政策执行经费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政策执行配套支出的不足。
如果存在上述不足. 本来经济状况就不太好的教育组织和部门就不得不放弃对政策的贯彻. 即使迫于某种压力和威胁而执行. 也必然会降低或偏离政策目标. 导致执行偏差. 要么象征性地执行。
要么残损式地执行, 甚至替代式地执行。
如在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小学. 由于办学经费紧张. 教师的工资得不到保证. 致使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实施土政策. 提高收费标准. 或变相扩大收费范围. 使义务教育政策成为一纸空文。( 3)教育政策质量不高教育政策质量不高包括下列几种情况:
其一. 教育政策目标不切实际, 太高或太低。
如19 8 0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 就指出,“在20世纪8 0 年代. 全国应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的历史任务” .而实际上. 根据19 9 1年的教育统计年鉴. 在降低验收标准的情况下, 全国也只有7 6 %的县普及了小学教育。
其二,一52一教育政策目标模糊。
政策目标是政策的指南, 如政策目标模糊不清. 不同的政策执行者基于不同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会对政策目标产生不同的理解. 甚至会相互矛盾。
进而导致执行偏差。
许多学者指出, 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策目标不具体、 不明确。
其三, 教育政策的内容太具体。
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 各地的教育政策环境不尽相同. 有时会相差很大. 如果教育政策的内容太具体. 没有灵活性, 很可能和具体情况不相吻合。
执行者在政策的要求和具体情况之间左右为难. 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执行偏差。( 4 )监督、 评估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 评估是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性活动. 是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其机制的运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最后的政策效果。尽管我国的政治制度已建立了相应的行政和司法监督机制. 然而. 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 监督、 评估机制还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
其一, 政策的执行机构同时也是政策的监督、 评估机构, 导致政策的监督、 评估机构实际缺位. 缺乏社会多元监督、 评估的机制. 容易导致监督、 评估“走过场” 等各种造假现象。
其二, 监督、 评估机构权力过小。
有些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 尽管设立了独立的政策监督、 评估机构, 但由于其权力过小, 无法起到监督的作用。
其三, 缺乏监督、 评估的环节。
政策执行的监督、 评估是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避免政策执行偏差的一个基本途径。
如果缺乏监督、 评估的环节, 那么教育政策的执行就犹如脚踩西瓜皮。
滑到那儿算到那儿. 执行偏差必然得不到及时的纠正。
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监督、 评估机制不健全, 不仅会丧失纠正偏差的机会.而且会降低惩罚的风险. 相应地增加了政策执行者出于自身的利益的考虑而变相执行政策的可能性. 使政策执行不可避免地陷入执行偏差的恶性循环。2. 主观上的原因( 1)利益主体上的矛盾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利益主体单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有时甚至相互矛盾. 影响政策的执行。就教育政策而言. 这种矛盾首先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利益矛盾。
教育政策和其他公共政策一样.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
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是国家或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 执行者是各级基层的执行部门以及学校管理层和教师。
尽管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都是政策的主体. 但在很多情况下. 他们的利益是有差别的. 甚至会有冲突。其次是执行者之间的利益矛盾。
教育政策执行者是有层次的. 不同层次的利益追求是有差别的. 如同是教育政策的执行者. 学校领导和管理层在乎的是权力的最大化和对下属的控制. 而普通教师更在意福利的提高和工作环境的改善。
当政策的执行者和制定者以及不同层次制定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的时候. 执行者为了维护自己或自己所代表阶层的利益和价值偏好. 就有可能背离政策的基本精神. 歪曲执行政策. 导致执行偏差。 万方数据
再次. 是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的利益矛盾。
尤其是当执行人员同时又是政策对象的时候. 由于政策直接威胁到自己的利益. 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执行人员可以利用自己的合法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 执行偏差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最后. 是部门利益矛盾。
教育政策问题往往又是一个社会问题. 既然是社会问题. 那么问题的解决就不限于教育部门. 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 但由于部门利益的差异,教育政策的执行难以得到相关部门的有力配合。
在我国的教育法规制定和执行中. 因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出于本位利益而相互掣肘. 导致延误教育政策出台、 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的现象不乏其例。( 2)政策执行者素质上的缺陷政策要靠政策执行者去实施. 政策效果不仅取决于政策质量等因素. 而且也取决于执行者自身的素质。
执行者自身的素质是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
政策执行作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环节. 客观上要求政策执行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而且还应有基本的教育科学和政策科学相关的知识。
比照上述要求. 我们的政策执行人员还存在诸多的缺陷。
其一。
政策执行者文化素质不高. 知识结构欠缺。
尤其是缺乏相应的教育科学和政策科学相关的知识. 无法理解政策的基本精神和实质内涵. 其所执行的政策必定是曲解后的政策。
例如, 素质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希望教育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要求. 这样理解无疑把握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然而, 在素质教育政策执行的实践中. 政策执行者按照日常生活的涵义进行理解和执行. 结果无疑是千差万别. 甚至与原政策精神南辕北辙。
其二. 政策执行者道德品质上也不尽人意. 把自己的价值作为公共价值或政策价值的指南. 政策的价值取向如果与政策执行者不一致. 得不到执行者的认同. 执行政策则会消极抵触。
产生不满情绪, 从而影响执行者的行动。产生政策执行偏差。
如果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评估的机制,执行偏差就会呈现扩大的趋势。f 3)执行机构的缺陷政策执行机构是政策执行的载体. 有效的政策执行有赖于科学的组织体系。
由于长期人治的影响. 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官本位严重、 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或有章不循. 把教育政策的执行建立在个别领导的学识和判断上。而不是建立在健全的组织机构上。
除了人治的问题外, 由于执行机构层级过多. 导致信息传递失真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尤其是中央级的教育政策, 一般要经过省、 市、 县三级传递后. 才能传递到具体的执行机构和人员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 即使不发生人为扭曲的现象. 也难以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被扭曲。
而事实上. 由于各层级及其人员的知识背景等差异. 对政策的理解总会有差异. 信息扭曲的情况大量存在. 甚至可能是面目全菲。三、 矫正教育政策执行偏差的措施根据以上原因分析, 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矫正教育政策的执行偏差. 使教育政策真正成为推动教育发一53一展的有力工具. 成为实现教育政策目标、 解决教育政策问题的根本途径。1. 提高教育政策质量为避免教育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