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提升教学质量方法7篇双减政策下的提升教学质量方法 “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摘要: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政策下的提升教学质量方法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双减政策下的提升教学质量方法
dquo;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摘要:当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减轻学生负担,缓解教育压力,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类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增强人际沟通、协同合作等方面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因此,在倡导“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提升教学效率,营造良好氛围。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是与人沟通交流的“桥梁”,从小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点在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在“双减”政策的催动下,课堂教学时间有明显的缩短,教师应着重思考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1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1.1 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作为母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语文知识,学生对语文容易产生喜爱感,在学龄前就能培养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语文课堂则是为其提供了系统学习语文课程的机会[1]。因此,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交流的能力,其次是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
1.2 认识和学习汉字 小学属于启蒙阶段,是增加汉字识别数量,熟记汉字写法的时期。这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结合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通过分解练习帮助学生牢记汉字写法和笔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汉字、积累识字量,在生活中学会使用汉字,在日常生活交流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会应用汉字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提升语文课堂质量,重点在于增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困境 2.1 小学语文教育缺乏趣味性 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学生从小就被升学的压力所困扰,要提高分数、打败竞争者、考上最好的学校,一些焦虑型家长大量出现,为孩子报补习班、挤压孩子休息时间、超前学习等现象层出不穷。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保障优质的生源,也会运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来为学生传授知识。
2.2 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绵延已久、根深蒂固,课堂教育缺乏新意,给学生思考空间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极少。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案和课件 PPT 为脉络解析课本内容,学生完全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虽然能对课本内容形成初步的理解,但难以深入理解教师所讲内容。由此,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后,课堂时间减少,教师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3“双减”政策下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 3.1 促进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明显看出,小学语文教育中,教育活动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不足,学生无法将课堂所学、老师所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质量起不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要培养教师传习的能力,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的实用性,改进教学内容,选择更多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文章和故事,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3.2 改变教育方式与培育自主能力结合 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小学生语文教育模式必将有所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将更为丰富。学会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会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融入“师生对话”的环节,既可以让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又能提升
其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灵感,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又能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3 灵活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教学 教师应认识到字形、词义、句子的解释,不只在于板书和口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人工智能工具,促进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灵活运用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深度学习,摒弃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将课本上的静态文字变以动态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以另一种方式向学生传达文字的美感,形象、直观、生动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更能调动学习气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4 强化教师职责担当,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端正功利心态,强化职责担当,坚持在课内布置作业,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并认真分析学情和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对于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对于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之外,去做一些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练习。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4 结语
小学阶段正处于意识发展的初期,对事物的认知和思维理解能力尚不足,应以价值观塑造、兴趣培养为主,以知识的传授为辅。教师要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看文章、读文章和写文章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二:双减政策下的提升教学质量方法
dquo;双减”之下小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之我见双减之下,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做?作为教师,又该怎样保证教学质量不减反增呢? 一、全面解读双减政策,领悟其精髓 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班主任最基本的职责。双减政策发布,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落实立德树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助推器。作为班主任,作为政策的实践者,要深入学习,全面深度解读,吃透政策精神,领悟其精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履行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职责,实现协同育人 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的相继发布,营造了家校合力,协同育人的氛围,使家校关系向教育命运共同体发展。作为班主任,紧紧围绕“以生为本”这一核心目标,切实履行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职责,通过召开线上家长会等渠道,或在微信群中发布双减政策解读,或推送一些优秀家长的应对办法。缓解家长担心“双减”之下,学生成绩会下降的焦虑情绪。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响应国家的号召,理解并支持双减政策,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听取家长的心声,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结合五项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三、组织召开班会,提高思想认识 组织召开班会,让学生了解双减及五项管理的政策内容。即减轻过重的家庭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睡眠管理、时间管理、阅读管理、作业管理、手机管理,提高思想认识。在感受国家对下一代的关心与爱护的幸福感的同时,要知道,双减不是没有作业,而是要高效学习,是减量不减质,减时不减效,不再是打时间战 ,题海战的高耗低效学习。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自主性,还要有自觉性和自律性。保证睡眠充足,合理运用手机,养成阅读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作为语文教师又该怎样保证双减之下教学质量不减反增呢? 一、从“透”字上下功夫,打造精品课堂 “双减”的实施,给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压缩时间,减少作业,教学质量不减反增。要实现这一目标,阅读学习永远是最有效的办法,学习教育专著,学习名家教育方法,紧跟教育脉搏,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提升个人能力,教学素养。并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走一条专业化育人之路。
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向 40 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打造精品课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教师要读深吃透教材,从整本书、到每一单元、每一课,从单元导语、到单元要素、
课后习题,从教材内容、到学生学情、从课堂问题、到课堂生成,做到胸中有书,脑中有法,手中有技,心中有学生。课堂教学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思维空间,提升思维品质。加强小组合作、注重课堂评价反馈。做到全员参与,让学习真实发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兴趣 双减之下,作业要有针对性,趣味性,灵活性,才能让学生会做、乐做,善做。尊重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差生能完成,中等生得发展,优等生敢创新,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把作业转化成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其争胜心,让班级更加灵动,充满勃勃生机,让学生更加快乐。
学习第三单元,我设计了“跟着名家观察”系列作业,观景物、观植物、观动物,把这作业放入情境之中,早上、中午,晚上观察三叶草的不同,晴天、雨天带学生观察灯笼树不一样的美,有风无风时观察静态动态之美,时间不长,收获不小,乐此不疲。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连续细致的观察”。学习神话单元,开展神奇故事我来讲,争当故事小达人活动,落实快乐读书吧,把学生引进神话故事之旅,培养阅读习惯。
高尔基说: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学习。走专业化的
教育之路,是每一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对的问题。“双减”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篇三:双减政策下的提升教学质量方法
政策背景下 对 课堂教学 提质减负增效 思考 策略实现“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减负提质”“减负增效”是当下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过去,学生的学习效益通常建立在反复刷题和大量的课外补习之上,这种学习方式和常态,正是“双减”政策旨在破解的“顽疾”。实现“双减”政策下的“减负提质”“减负增效”,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提质发展。教师作为“双减”政策实施的核心推动力量和主要践行者,在“双减”政策落实和课堂“减负提质”上起着重要作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教师应从五方面下功夫: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塑;学科育人内涵的理解;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2021 年 7 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整治“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顽疾”打出了重拳,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减负”的坚定决心,也为我国基础教育未来的发展开出了一剂“良药”。探索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途径,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学足学好,“吃够吃饱”,如何实现“双减”政策下的减负提质,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面临的重大课题。
教师作为“双减”政策实施的核心推动力量和主要践行者,如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乎政策能否得到落实。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我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塑上下功夫 教育是点燃不是灌输,是给人的一生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提高分数,这是教育赋予人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是指引我们在教育道路上前行的明灯。这些本是每个教育者的基本常识和初心使命,然而,曾几何时,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教育逐渐演变成“分数军备竞赛”“唯分数论”甚嚣尘上。当下的许多课堂教学以“大容量、快节奏”“疾风暴雨”为追求,把“多、快、好、省”的课堂模式奉为圭臬,教育那种无声润物、潜移默化之感淡出了人们的思想,教育也离人愈来愈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代的教育目标。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对广大教师提出做“四有好老师”、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新要求。这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是新时代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的指南。在“双减”政策下,每位教师都应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学习领会“双减”政策重大意义,明确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自觉转变教育观念,把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的教学自觉行为。切实从“育分”转变为“育人”,切实提高自身在新课程下教学的自觉性和课程实施能力。
《静悄悄的革命》中有一句话,“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学生
核心素养提升的落脚点在课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提质增效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从教育观念的转变到教学行为的落实,再到科学的教学评价。“双减”政策是以“减负提质、减负增效”为前提的,过去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取得通常建立在反复刷题和大量的课外补习之上,“双减”政策之下,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既有的常态是不允许继续存在的。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学足学好、“吃够吃饱”,如何实现“双减”政策下的“减负提质”“减负增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通过课堂寻变,向课堂要质量。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教师教育理念的重塑,做新时代学生发展成长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积极提问,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二、在理解学科育人的内涵上下功夫 2018 年,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帷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18 个基本要点。
作为学科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其中,教师对学科育人内涵的理解最为关键。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离不开教师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对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对学科育人价值与核心
素养关系的把握。当教师能够准确把握理解学科内涵,进而认识到学科育人价值时,实施新课程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才会变成教学活动中的自觉行为。
以数学学科为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数学是什么?数学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数学教育如何真正发生?或者说数学教育会给学生一生的发展带来什么?等问题。如果我们这些都没有思考过,那我们教的就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数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就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课标组组长说过:“教师要真正理解数学教育价值是什么,这是根本性的问题。”建立在对这些根本问题的理解上,教师的备课、上课才有“源头活水”,教学才会变得生动而有意义。否则,数学课堂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会认为,数学只是一些习题组成的令人生厌的学科,学生的作业负担不会真正减轻,“双减”政策的目标达成也会成为一纸空文。
教师只有加深对自身学科的理解,明确学科育人价值,才能把握学科育人的内涵,并自觉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在学科的理解基础上,学科教学会变得生动饱满、富有意义,也才能体现出学科应有的价值和地位。有个著名数学家谈到中学数学教育问题时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数学学科知识,还应该懂得其他方面的学科知识,作为数学老师,不能只讲知识,不讲文化,不能只讲做题,不讲思想。” 三、在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下功夫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提质增效”伴随着教师对自身传统教学的反思和创新。“大水漫灌”的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渴求,也不符合当下倡导“提质增效”的“双减”政策要求。有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学业负担产生的原因是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不好。唯有教师课堂“增效”,学生学业才能“减负”,教师的课堂时效性越好解决问题越充分,课下学生温故知新的负担就越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应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知识是建立在个人主动思考的前提下的,学习可以是接受式的学习,也可以是自主合作的学习。教师要在课堂上“提质增效”就需要在教与学的方式上下功夫,精心备课,改进、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教学设计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要精选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加强教材、教学的研究,科学精心的备课,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精选最优的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才能善于主动思考,善于深刻学习。“学贵有疑”,学习过程中多鼓励学生质疑,才能促进知识有效迁移。教师的讲授要精炼,给学生留够思考、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多想精练,保证课堂教学的高容量、时效性。
其次,要善于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式。以数学为例,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考虑以直观为前提,理解为基础。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
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应用迁移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使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强有力手段。课堂教学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手段支持教学诊断与改进,基于互联网技术强化优质教学资源运用,通过智慧课堂开展线上拓展学习和深度学习。以信息技术助力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无疑会有效促进课堂“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
四、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中国古代教育就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思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大是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大因素,也是学生课业负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内学不好指望在课外补课学习,本身就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需要把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摆在重要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这是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教学能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紧密相关,有兴趣就可以学得快、记得牢;无兴趣就学得慢、忘得快。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源于需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要及需要的强烈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及兴趣的强弱程度。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
素,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把学习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形式。比如,创设现实情境、组织游戏活动、开展小组合作等。
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科特点,发掘具有学科特点和学习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基于问题解决开展教学,以问题解决为牵引,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热情。充满挑战问题的数学课堂有助于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些学生不喜欢数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学习数学感觉没意义,感觉学习数学就是记一堆的公式法则定理,就是一味地模仿解题,哪里还有兴趣可言?师生通过问题解决尤其是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并逐步树立起学习和信心。
五、在课堂学习评价的有效性上下功夫 “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还需要依赖于教学评价的改革。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精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价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包括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学习习惯等。“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只是以满足考试检测,不能只是简单的课堂语言激励,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客观的、多方参与的。课堂教学要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
其次,以多元、多维评价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展生生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评价其他学生的同时进行反思,也能让学生在互评中收获成长带来的快乐和自信,在生生互评中共同进步。教师在实时性评价环节要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既要有对学习的评价,也要有情感意志的鼓励,让他
们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与关爱,这有助于学生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畏难情绪和放弃心理。
总而言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话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考验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也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探索“双减”政策下课堂高质量的发展,我们永远在路上。
篇四:双减政策下的提升教学质量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双减”背景下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从国家大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总体要求工作原则(一)作业题必须经过精选才能布置给学生,题目要贴近学生实际,教师个人要先行收集资料并认真做题,再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二)坚持有效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兼顾自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三)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作业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严格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四)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性、责任心、创新精神。避免因作业过多或难度过大而出现的敷衍、抄袭等问题。
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进一步提高作业布置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复习再作业,作业必须限时。同时备课组要集体研讨作业布置,杜绝无效作业,分层布置作业,课后服务巩固时能精准练习,潜能生做到面批面改,学生就不会感到作业难、作业久了。作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律、高效的意识。
当前课堂教学的症结及诊断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精编家庭作业,构筑反馈体系 指导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学目录CO N T E N T
观念决定行动一、当前课堂教学的症结及诊断
(一)课堂教学的症结1 1 、穿新鞋走老路一.无限加课二.滥做习题三.机械灌输
让教育焕发活力让教育焕发活力特困生!
(一)课堂教学的症结2、穿新鞋走错路﹒教学缺乏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无法落实。课堂活而无度、闹而无序﹒教师不作为,主导作用没有体现学生乱作为,主体作用被异化﹒自主学习≠自己学习≠自由学习﹒问题缺乏有效性,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评价缺乏针对性,检测效果难以保证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知识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技能(二)症结的根源分析1 1 、对新课标、新教材理解不透
(二)症结的根源分析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不足○ 有效教学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第三个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第四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 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问题)
(二)症结的根源分析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不足○ 有效教学的三维目标:效果、效率、效益○ 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效率: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提高。
(二)症结的根源分析• 对新课改下的考试认识不够生活化 情景化新课改考试:能力化 问题化B BA A
研究课程标准研究课堂教学研究考试说明研究中高考题研究学生学习研究备考策略备考程序教师要做好“六个研究”:
(二)症结的根源分析4 4 、师生角色不当 教师们并不真的了解自己○ ——教师是什么?○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不了解学生○ ——我的学生是什么状态? 学生角色处理不当○ ——责任不明确○ ——没有充分知情○ ——没有激活强烈愿望
好大一场“雪”• 读书人对书本的轻蔑是教育的失败
(三)课堂教学改革之道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制定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多学一点! !我要奋斗, ,要努力!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一)聚焦课堂教学课堂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如果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流,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不会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提不上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学习少;二是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三是关注形式多,实质落实少;四是重复作业多,有针对性的作业少。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聚焦课堂,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乐。要结合实际,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着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二)高效课堂实践案例: : 最牛的毕业典礼在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 16 分钟的题为 《 记忆 》 演讲,被掌声打断 30次。全场 7700 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三、精编家庭作业,构筑反馈体系• 课后作业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加速知识内化,形成系统知识结构的有效手段。要因材施教,就要布置有针对性和分层次性的作业。教师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或同时提供两种以上的作业方案,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利,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真正达到课后巩固的目标。• 教师还要注重构筑作业反馈体系,采用合适的方式检查、评价作业完成情况,使教师对教学效果心中有数,对学习成果印象深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指导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学• 笛卡尔说过 :“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教师不是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学生的学法直接得益于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学习,自觉地去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双减”背景下落实“双减”要求,其本质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学生彻底抛开学业的负担。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切实履行职责,成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执行者和监督者。
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灯火阑珊处 ---- 结束语
谢谢大家!
篇五:双减政策下的提升教学质量方法
“双减”工作计划 1 ..................................................... 2 “双减”工作计划 2 ..................................................... 4 “双减”工作计划 3 ....................................................... 6 “双减”工作计划 4 ................................................... 12“双减”工作计划 1
一、作业编写
1、制定计划
每学期初,备课组全体教师应该开展作业专题研究活动,在集体备课时对校本作业的编排进行具体研究,备课组长分配好组内教师的编写任务,确定学期内作业范围、作业要求等基本内容,每位老师必须提前一周将下周要用的校本作业编写完成。两人一组合作,便于撰稿及审核。以上一届校本作业为范本,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届学生实际学情作精准修改,鼓励题目原创,定稿后存档,供下一届借鉴改进。
2、明确题量
(1)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每一课时一份校本作业,每一章(单元)一份综合性练习,提倡语文以布置拓展视野、提升素养的课外阅读作业为主。
(2)每一课时版面为 16K 正反一面,其中英语学科为 8k 一面,上下左右各空出 2cm,字体为五号宋体,行间距不得低于 16 磅,标题写在页眉上,并编号,在标题旁边注明撰稿人和审核人。综合性练习 8K 双面,每两周一份。
(3)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初三社会每一课时的习题量为:七、八年级中等生完成作业合计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九年级中等生数学、科学不超过 25 分钟,语文、英语、社会不超过20 分钟。双休日作业以日常两次校本作业的量编写。七、八年级社会、思品平时不布置回家作业,双休日可以适当布置(不超过 25 分钟)。
3.各班主任要协调好本班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各任课老师要服从班主任的协调。
4.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可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较为开放性的作业。寒暑假全校布置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创新创意作业,积极争取国家级的创造发明专利。
5.严禁教师将书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减少机械性的抄写作业。
6、作业公示。每个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在校网中公示,实际作业与公示必须保持一致,严禁弄虚作假。
7、不允许使用除了与教材配套的练习之外的教辅资料,禁止集体购买或暗示学生购买各种样式的教辅资料。
二、作业批改
1、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鼓励个性化批改,可在批改中书面表扬、批评或指出存在的问题。批改时,要根据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如:是否做完、是否认真等)和准确度进行多维度评价,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2.对学生作业中错误,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并对学生订正的情况进行检查,禁止把作业批改等任务转交给家长或学生。
3、建议教师对学困生面批作业,通过面批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对作业进行有效订正。
三、作业检查
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学校教学处对教师校本撰稿、作业布置、批改、反馈等方面组织检查并进行评比,根据校本作业质量划定 A、B、C 三个等级,与教师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每学期不定期开展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作业调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作业量是否适当;
2、作业内容是否太难或太易(即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大纲要求);
3、作业题型是否体现多样性,是否布置了分层作业;
4、作业格式是否规范,基础知识、巩固练习、能力拓展内容比例是否合理;
5、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
6、有无布置惩罚性作业;
7、是否允许学生以自己思考问题的研究痕迹代替作业;
8、有否违规购买教辅资料,
9、有否抄袭现象,如何处理。
10、有否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或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
对作业调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学校将以通报形式提出严肃批评,以教学事故按《实验中学绩效考核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严重的将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双减”工作计划 2
一、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1~2 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年级不超过 30 分钟,四年级不超45 分钟,五六年级作业量不超过 1 小时。
二、禁止留午间作业。节假日适当增加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倡导开展每周一天无作业日,让学生自行调整放松,鼓励学生利用好时间,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或体育锻炼。
三、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教师设计作业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在布置作业前及时沟通,确保学生完成作业不超时,朗诵、背诵、默写等作业统一纳入家庭作业总量时间,不得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家庭作业。学科教师可在基础作业以外,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布置微量的进阶类型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不得强制所有学生完成。学校要定期检查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和批改情况。
四、禁止教师利用手机布置作业,禁止教师布置需要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手机和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五、要求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及时批改、全批全改,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帮助学生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不得要求家长代批,也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
六、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争取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帮助中小学生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教师可在完成书面作业之余,安排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严禁将课后服务作业指导变为集体教学或集体补课。
七、要提高作业批改的质量,教师的批语书写要工整、规范、准确,对学生有示范性和指导性。
八、提倡作业批改都写评语,语气要和蔼,对学生所存在的错误要用委婉的语言表达出来,多用表扬、激励的语言。
九、要培养学生自我找差距,自我完善的能力,要求学生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检查学生纠正作业的情况。
十、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独立、整洁地完成作业。教师要及时检查,对无故缺作业的学生应及时加以教育,对学生重做、改错的作业要认真及时批阅,对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表扬。
十一、每月的 30 日前后将作业本收齐,接受教研组长和教导处的查阅。学期结束将学生的全部作业本交教导处查阅后,归还学生保存。
十二、每学期,语、数教研组各产生 2 名优秀作业班级,经教导处认定,报校长室批准,表彰相关批阅教师。
“双减”工作计划 3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列次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局“三创建一打造”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如东教体局及掘港街道教育联络组“十四五”发展目标,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提升学校软实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切实做好双减工作,坚持“让每一位师生得到充分发展”为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南通“立学课堂”和如东课堂教学“六真”要求,加强校本研究,突出学校特色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 工作目标
学校工作的总目标是:创建南通市智慧校园和新优质学校,确保如东县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综合评估银奖单位。
1、 名师带动发展。对于学校的发展,建设一支以校长为灵魂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关键,建设一支名师队伍是根本,学校将实行名师建设发展战略,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并根据实际采取措施鼓励教师们成长为有思想、有文化、善科研、有成果的名师,并要形成群体,形成气候。
2、 科研兴校。教育科研是学校大发展的生命力,是提高质量,形成特色,落实办学理念,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将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尝试“农耕特色课程研究”、“微德育系列活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等,努力探索出农耕特色教育、微德育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3、 特色强校。历年来,我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我们要在此基础上,科学全面地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农耕课程”特色项目和“七色花”德育课程的创建,提升学校知名度,努力实现办学目标。
4、创新管理。在学校以前注重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并重的管理基础上,优化各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加强自觉教育,融合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种传统精华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
学校文化,从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事业观、教学观,使师生们产生一种归属感和依附感,升华师生们的灵魂,升华学校的管理。
5、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善于博采众长,完善自我;积极的参与意识,主动工作的精神,向上的工作热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胸怀,亲善的沟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6、优化校园建设。校园全面出新后加强学校绿化布局调整、进一步营造人文环境,使学校环境与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互相融合,发挥更大育人效果,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和谐校园。
二、 工作及措施
(一)坚持科学管理,不断完善学校良性运行机制
1、 管理实行六坚持。即:坚持分层管理,坚持目标管理,坚持质量管理,坚持制度管理,坚持民主管理,坚持人本管理。工作中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成长。力争创造一个平台,让教师尽显才华;搭建一个阶梯,让教师登高望远;激活一个机制,让教师自我完善。使学校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继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力度,为教师进行体格检查,教师节开展庆祝活动,保证教师身心健康。
2、重视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和考评竞赛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纯净思想,升华理想,坚定信念。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紧紧围绕作风建设主线,不断压实“两个责任”,真正将党建工作放在首位,努力提高“三会一课”、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政治生活质量。创造性开展党建活动,务求一校一品。深入推进党员先锋队建设,全面落实党员教师“双向培养”结对活动,鼓励党员教师在党建工作中“比学赶超”,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参与教育总支 5 月组织的“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现场推进活动。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以支部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师德教育为核心,进一步深化、细化“珍惜岗位、关爱学生、热情工作、提高质量、团结协作、容纳他人”工程,进一步激发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真情塑造未来”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展“坚守教育初心,践行育人使命”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建设好自己的三个精神乐园:
一是建设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园。爱岗敬业,心灵宁静,信念坚定,就会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会得到工作的快乐。
二是建设热爱学生的精神乐园。只要带着爱心,走进学生心灵,就会学亦无穷,乐亦无穷。只要建立热爱学生的精神乐园,就会不仅爱优秀学生,也会更爱有缺点的学生,以德报怨,也感觉问心无愧,这是教师的境界。
三是守住依法治教的精神乐园。依法执教要落实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分钟,落实到可感知、可操作,可细化的行动上。培养有个性的教师,使教师懂得在法制的范畴内创新。
2、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为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确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教导处与教研组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从本校实际出发,制订确实可行的学习研修制度,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组织教师参加经常性的学习研讨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创设良好的骨干教师成长环境。继续高度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要为骨干教师的成才搭建舞台,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学、学术研讨活动。
4、全面实施县局、联络组提出“新措施”,重新制定绩效考核方案,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坚持德育为首,有效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一个根本和三个原则。一个根本是坚持以礼育德为根本,加强礼仪养成教育,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微笑待人,主动打招呼,每日做件家务事的良好习惯,养成按规则办事,不乱扔垃圾,不乱花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等公共礼仪。努力实现德育社会化、生活化、常规化、基础化、课程化,从基础抓起,追求实效。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儿童,降低重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寓教于活动之中;二是坚持“三结合原则”。要有大德育观念,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三是坚持“三全育人”的原则。把德育工作贯彻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学科、每一项活动,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2、进一步强化优秀班集体建设,在队伍建设上花力气。一是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通过案例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思想教育水平;二是制定班级与校级学生小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建立“红领巾”监督岗,继续办好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貌;三是各班制定优秀班集体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功能和班主任的创造才能,开展优秀班队课展评、优秀班队活动设计竞赛等...
篇六:双减政策下的提升教学质量方法
最受关注的教育政策非“双减”莫属,自政策落地以来,教育领域的一场变革已启幕,新格局、新生态也随之出现。义务教育摁下“去资本化”按钮,校外培训持续降温,学校的“教育主阵地”得以强化。“双减”做的是“减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做“加法”,要扛起“双减”工作的重任,减负提质,让学习回归校园,学生学足学好,教师应教尽教,减少家庭的教育支出,减轻家长的精力负担,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一、提高备课实效,系统设计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要从教学起点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首先要抓备课,备课质量决定上课质量。如果不能保证备课实效,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备课质量不高,课堂效果不好,学生问题较多,师生关系紧张、负担较重,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倦怠。所以,教师要重视备课,在备课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情、备学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不是复制粘贴教案,修修补补课件。通过备课,系统地设计作业,合理安排每一学时的书面作业,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在学科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二、实施课堂创新,减轻课后负担创新是教育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永恒的主题。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宜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勤反馈、善矫正的方式,尽量把学生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课堂上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师生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教师要改变课堂组织形式,不要“一言堂”,更不能“满堂灌”,要多组织同伴互助、小组共学,让每个学生都“在场”。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授课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那种“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现象将一去不返。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课时中开展创新课程。随着学生回摘 要:“双减”政策就是全局性、系统性的规范性治理动作,瞄准的就是对“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乱象的治理,着眼的就是让教育回归以人为本,回到符合教育规律的轨道上。双减做的是“减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做“加法”,要提高备课实效,实施课堂创新,提高作业质量,实施多元评价,参与课后服务,实施家校共育,加强自我调适,朝着打造高质量教育的方向迈进。关键词:“双减”;课堂创新;多元评价作者简介:韩方廷,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科研教研员,“深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联盟”理事,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指导专家,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校外专家导师;李铭勇,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研究方向为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 深圳 518000)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21)31-0013-02“双减”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韩方廷 李铭勇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专题策划- - 13新课程研究 2021.31归校园,学生在校时间增多,教师只有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性,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让学生愿意待在学校。“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互助合作学习。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的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 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效益意识。课堂学习效益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三、提升作业质量,减量而不降质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重视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型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作业及惩罚性作业等。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还要在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不妨尝试每天安排一个学科主作业日,其他学科少布置或不布置作业,或每周安排一个“无作业日”“实践性作业日”,也可以每月安排一个“零作业周末”,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不要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的“常态”。布置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教师既要在质、量、形等方面做好作业的布置,又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发挥作业诊断、学情分析等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作业对常规性考试的替代作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做到减量不降标、减时不降效、减负不降质。四、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教师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订科学的评价方案,注重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特别是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教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学生“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五、参与课后服务,提升教学质量开展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教师最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课后服务也使教育更有针对性。随着课后与学生的接触的增多,教师也能对本班学生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六、实施家校共育,解除家长顾虑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果说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家长信任老师的前提,那么优秀的“共情”体验则是获得家长信任的重要条件。通过引导家长的教育思想,统一教育理念,教师可以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助攻”。通过家校共育,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和家长能够统一思想、(下转第20页)- - 14
新课程研究 2021.31末等。每个学生可能看法都不一致,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及根据,在试图说服和自己看法不一致的同学时,就是他们思想碰撞的时候。学生一起深度阅读,寻找更多的佐证信息,这些环节的设置有弹性、有空白,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也得以发展。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抛砖引玉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通过举例展示其他作品的文章结构示意图,并说明作图根据,再引导学生围绕孙少安和孙少平两个人的故事线来绘制示意图。每个学生的看法不同,绘制的示意图自然也不尽相同,这时教师再加以点拨,促使学生在多边互动中走进文本。整本书阅读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阅读能力,是通往终身成长、终身学习的必经之路。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整本书阅读”,分析“整本书阅读”的社会地位及现状,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初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参考文献:[1] 刘瑛琪 .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2] 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其他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12,(2).[3] 钟启泉.核心素养十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4] 朱慧,蒋云兵.运用阅读策略,架构整本书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0,(26).责任编辑 秦俊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学生发展。随着“双减”工作的落实,部分家长必有很多顾虑,为了解除家长的顾虑,抚平家长的焦虑,顺利推进“双减”工作的落实,教师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和时间。七、加强自我调适,确保“双减”落地课后服务的落地与推广,无形中拉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冲突将会更加突出。这对教师的工作状态、积极性以及职业预期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既要保证本职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减少教师的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给予教师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总之,在“双减”政策下,我们要用更好的态度履行职责,承接社会的期许,跟时代共振,与“双减”同行。我们要弱化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要求,将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切换到“多元评价”模式,教学要创新,课堂需高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分层分类地帮助学生固优补短,加强家校沟通,让家校共育更高效。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已处于新方位,站在了新起点,开启了新局面,我们要拥抱新变化,以新观念审视自身在新教育格局下的责任内涵,找到自己的点位,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Z].2021.[2] 郑邦山.系统发力 加快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9).[3] 李景. “双减”背后的政策导向与实践探索[J].中国民族教育,2021,(9).责任编辑 秦俊嫄(上接第14页)
推荐访问:双减政策下的提升教学质量方法 教学质量 提升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