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篇

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17:35:27

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篇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于环境保护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导语: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篇,供大家参考。

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篇

篇一: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环境保护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导语: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环境保护的意义,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环境保护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地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关于环境保护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

 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

 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据统计,2016 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比 2000年增长了 15%。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 413 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 2000 年下降%,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6 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比 2000 年的%下降%,*酸雨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2、生态恶化趋势加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 367 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 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 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 262 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 2460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森林面积 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 130 位,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 134 位,占国土面积%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

 率仅为%,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水生态系统失衡,2016 年,全国有 79 个城市缺水,有 2340 万人口,1300 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二、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分析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 1973 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2]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4]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

 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三、政策科学视角下的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是一项具体的政策,而是形成的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下面笔者将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做出具体分析。

 1、在政策目标取向上,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政策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在制定政策方案过程中的价值抉择。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仅考虑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注重环境对经济系统可能造成的负担。一般来说,我国环境政策的总体战略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的,而不是“环境优先型”的。这一特征与我国环境政策的政策背景相一致,我国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追求“环境优先”的政策取向是不现实的。

 2、在政策主体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政策主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

 的个人或组织。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制定主体也有所差异。我国在以政府为本位的现实状况下,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我国政府担当着环境治理的重任,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虽然也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但由于环境保护政策已把权力基本上都授予政府,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缺乏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为政府理性是有限的,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方面都有局限性,会面临决策失误和执行不力的困境。正是这些局限性为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空间。

 3、在政策作用点上,注重同时从根源上预防和从后果上治理。我国“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政策表明环境保护政策既要处理已经出现的后果,更要采取措施预防新的环境问题。预防新的污染源出现,可以把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则是一种补救式措施。所以,在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坚持把预防与治理二者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政策的作用,追求理想的政策效果。

 4、在政策的实施机制上,管制性手段和诱导性手段相结合。管制性手段是政府直接利用政策干预环境保护,而诱导性手段是政府借助市场机制诱使企业因符合自身利益而

 保护环境。目前,管制性手段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价格、税收等一些起到诱导性作用的经济手段使用得较少。而管制性手段因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自利行为会呈现“软化”现象,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从长远来看,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是一种必然趋势。

 四、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我国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一定遏制。这与各项政策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些政策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有效工具。以 2016 年为例,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全年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 80079 件,确定交纳排污费单位万个,共征收排污费亿元,当年办理环境设立项目 323264 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三同时”制度实际执行项目78907 个,合格项目 76038 个,执行合格率%,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 22649 项,关停并转企业 13338 个。*进入 2016年以来,又先后有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河南冶金研究所焦作东方金铝公司电解铝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项目因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被叫停,并责令限期整改。近期,因松花江污染事故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掀起了新的“环保风暴”。

 由上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是较大

 的。其中,这与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对政策做出相应调整,是环境保护政策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

 首先,有些政策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生成和发生作用的。如果政策的环境变化,政策也要随之改变。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就是我国公共政策的客观政策环境,所有的公共政策都要与这一转变相适应,环境保护也是如此。我国从开始实行环境保护以来,制定了大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客观法理依据,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原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如“三同时”制度原本是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但这些管制性措施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硬的预算约束机制使企业投资于治理污染设施缺乏利益上的激励,加上政府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企业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着眼于短期效益最大化,而尽可能减少环境方

 面的投资,从而使“三同时”制度逐步失去应有的效力。

 其次,有些政策未能充分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原有的目的。如排污收费标准应根据污染物的治理费用和社会损失费用确定,至少不能低于污染治理成本。但目前的排污收费标准偏低,仅为治理设施运转成本的50%左右,某些项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 10%,致使许多企业宁愿交纳排污费而不愿进行治理。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认同。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 1987 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从社会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公平分配,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公平分配,当代人和后代人资源的公平分配;从经济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在保护地球上自然系统的基础上经济持续增长;从自然观角度,可持续发展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它谋求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这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一个新的模式,它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彻底摆脱贫穷、人口、资源和环境困难的唯一选择。在 1992 年世界环发大...

篇二: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4 年第 9 期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 概念 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刘建伟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西安 710071) 摘要:

 文章界定了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概念, 阐述了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并 提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

 生 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 制度体 系; 治理 能力 中图分类号:

 X 17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4088(2014)09— 0060- 0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 态文明制度体系”。前者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 , 体现了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变革;

 后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体现了生态环境治理理念的重大创新。而国家生态环境治理 现代化则将二者统一起来, 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态维度关切。

 一、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概念 简单地说,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就是通过国家生态制度体系的构建、 完善和运作, 使制 度理性、 多元共治、 生态正义、 生态民主等理念渗透到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并引起整个社会思想 观念、 组织方式、 行为方式等的深刻变化 , 进而实现由传统国家生态环境监管向现代国家生态环 境治理转变的过程。它是对国家生态环境治理困境和危机的主动性回应, 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 功能的自我矫正, 是生态环境治理由人治 向法治 的转变。

 1、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生态环境 治理体系, 是指党领导人民治理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的系列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 也就 是一整套紧密相连、 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体系、 思想理念体系、 技术 收稿 日期 :

 2014- 07— 08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社科研究青年项目 《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经验 研 究》 (项 目 编号:

 11 YJC770030)、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 目《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和实 践探索》 (项 目 编号:

 13B028)、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 《 陕西省生态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 (项 目编号:

 2014Z09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刘建伟, 男, 博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中国研究所所长、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 思主 义中国化。

 ·6 0 ·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概念、 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支撑体系、 执行监督体系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等, 其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是核心。

 2、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目 标和保证。国家生态环境 治理能力 , 是指“运用国家制度治理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的能力, 包括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 均衡、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 预防和应对生态突发事件、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提高人民生态 幸福指数等各方面”【 1 】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即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化、 协同

 化、 高效化, 它体现在治理理念的合理性、 治理主体的多元性、 治理关系的交互性、 治理模式的复 合性、 治理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治理结果的高效性等方面。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生态环境治 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就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现代化。

 3、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是动态的过程和趋势。首先,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表现为 个过程。它是在社会推力、 拉力和压力综合作用下, 不断调适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手段的过程,

 是不断将生态环境治理的理念、 目 标、 制度等转化为现实的治理效能的过程 , 也是不断矫正、 反 馈并重构合法性的过程。其次,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表现为一种趋势。它只有进行时, 没有 完成时, 是一直进行着 的、 不断进步的过程。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格局的变迁、 中国生态 国情 的变化以及人民对生态问题关注度的提高, 生态环境治理的目 标不断调整, 治理的结构和功能不 断优化, 治理的手段不断丰富, 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时代进步和人民期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4、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是全方位的整体性变化。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并非生态环 境治理的某一领域、 某一方面的现代化, 而是包括治理理念、 治理结构、 治理功能、 治理体制在内

 的整体性、 协同性变革, 是对传统国家生态环境监管理念的扬弃。它强调生态环境治理的一揽 子、 全方位改革, 要求对工业点源、 农业面源、 交通移动源等全部污染源排放的所有污染物, 以及 大气、 土壤、 地表水、 地下水和海洋等所有纳污介质一体化管控 , 对各类 自然资源从生产、 消费的 源头、 过程和末端实行节约和保护。当然, 全方位变革不是同时变革, 也不是同步变革, 而是重点 突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 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整体性改善。

 一二、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1、 优化五位一体格局 , 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 标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五位一体的布局 , 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全面 深化改革的总目 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闭 ㈣, 并强调注重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和协调性。

 要实现这一目标, 既需要总布局、 总规划、 总 部署, 也需要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各方面的具体布局、 具体规划、 具体安排, 并互相支撑、

 相互配合 。因而 , 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既是推进国家治理整体现代化的重要 内容 , 也是优化五位 体格局 ,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民主政治 、 先进文化 、 和谐社会发展 的必然要求 , 关乎全面深 化改革总 目标实现 的速度和质量 。

 2、 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也是与人民群众生 活最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 受益不觉、 失之难存。生态环境的优良与否 , 关系民生福祉、 民心所 向。然而, 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工业化、 城市化、 城镇化的发展交织在一起, 受历史条件、

 国际资本转移、 经济结构、 国民素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呈现出结构型、 压缩型、 复合型特征, 治 理的难度前所未有。

 有学者尖锐地指出:

 “ 目 前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的形 势依然十分严峻, 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矛盾、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障碍、

 一·61 ·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4 年第 9 期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隐患, 生态产品成为当今中国最短缺的产品, 生态差距成为我国最大 的发展差距。”啊 ∞

 9 9 一方面 ,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

 另一方面, 人民群众要 求改善生态环境、 保障生态安全的愿望愈加强烈, 并在意愿得不到满足、 正常渠道难以解决的情 况下, 诉诸“上访” 、 请愿甚至暴力等非正常的意见表达方式 , 导致社会秩序不稳定甚至引发冲 突。另外 , 国际社会上“ 中国环境威胁论 ”“ 中国环境责任论”不时叫嚣 , 参与全球治理 、 承担大 国 责任的使命与防止、 抵制发达国家污染产业转移的压力并存, 增加了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风险 和困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必须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转型。

 3、 突破生态环境治理困境 , 走出治理危机的需要 。目前生态环境治理遭遇“制度失范” 的困 境, 体制性障碍长期存在, 现行的生态管理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够, 职能交叉、 权责脱节、 重复 建设情况严重, 分权化、 部门化和碎片化监管现象突出。比如, 污染防治职能分散在海洋、 渔政、

 公安、 交通等部门, 资源保护职能分散在矿产、 林业、 农业、 水利等部门, 综合调控管理职能分散 在发改委、 财政、 国土等部门。

 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多个部门、 多个方面的配合, 然而实际上受部 门利益、 局部利益、 当下利益的影响, 多头治理、 推诿扯皮、 争功避责现象时有发生, 治理效率低 下。流域性的环境问题之所以久治不下, 根本原因在于受部门和地区利益本位思想的影响, 有利 于自己的事情大家蜂拥而上 ,有损 自己利益或者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大家消极对抗甚至互相扯 皮、 推诿。而另一方面, 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尚不健全、 不系统,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尚未 建立, 严密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尚未形成, 严厉的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尚未出台。另外, 生态环 境治理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市场经济体制、 反映资源成本的价格机制、 有 利于生态环境治理的宏观调控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弱化、 治理绩效差。

 要统筹各方形成治理合力、 并将环 保引导和倒逼机制有效传导到经济转型上来, 也必须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现代化。

 4、 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贡献中国智慧的需要。生态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中国的生态环 境治理是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外学者如 Ma rtin iarucke( 1982) 的生态现代化理 论、 Forster Ndubisi(2005)的生态规划理论、 Arthur Mo1(2008)的生态监管理论等都对生态环境 治理有所阐释。Robyn Eckeea ley、 Da vid Pepper、 Dobson Andrew、 Martin lanicke等的生态政治 思想蕴含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主张, 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理论逻辑和话语体系统。要提高中

 国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水平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必须适应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推动生态环 境治理的现代化, 创造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话语 , 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 - - )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说 , 马克思 、 恩格斯尽管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所关注 , 并且深刻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人与 自 然异化的现象, 提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实现 了的 自然主义”和“ 自然界 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嗍

 8 7 )的有机统一 , 真正消解人与 自然 、 人与人之 间的矛盾, 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治理生态环境, 他们并没有做出具体的专门论述。后来列 宁及其后继者在探索社会主义国家治理道路的过程中,受国际形势和国内社会矛盾的影响, 他 们并没有对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建国后,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 政党, 在建设国家的道路上曲折前进, 有成功的经验 , 也有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建国初提出的优 先发展重工业、 以粮为纲、 “除四害” 、 “大跃进”等战略, 除了造成经济结构畸形、 经济效率低下的 不良后果之外, 最大的危害是浪费了资源、 污染了环境、 破坏了生态。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共产党 逐渐认识到生态问题的重要性, 陆续提出了提高经济效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 发展绿色经济、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及实现社会主 ·62 ·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概念 、 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义生态文明等战略思想, 并将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固定下来, 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治 理,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尚未形成比较系统而完整的、 具有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态环境治 理理论。因而 , 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和建设 , 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保护思想和我 国的生态保护理论体系, 深化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国家治理规律的认识, 为全球生态环 境治理增添中国智慧。同时, 它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 执政方略和执政方法的重大跃升, 是 治国理政理念的丰富和升华。

 从实践层面来说,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向

 度, 是社会整体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强化国家生态环境治 理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 有利于克服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观念障碍、 制度障碍和体制障碍,

 尽快解决攸关人民利益、 危害人民健康、 人民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 , 缓解因治理能力不足引

 起的脱节、 失序乃至冲突, 推动人口、 经济、 社会、 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早 日实现生态文明 建设的目标和美丽中国梦。同时, 通过系统而非零碎的改革, 在不断增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的过程中重塑合法性基础, 可以更好地解决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合法性危机。

 三、 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治理是指一套价值、 政策和制度的系统 , 在这套系统中, 一个社会通过国家、 市民社会和私 人部门之间、 或者各个主体内部的互动来管理其经济 、 政治和社会事务。”嘲 由是可观 , 治理涉及 多元主体、 多样手段和复杂机制, 具有综合性、 复杂性特征。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因为 治理本身的特点变得更加艰巨, 甚至可以说是一项具有全局性、 系统性、 联动性和动态性的社会 工程, 需要多方面共同推进。具体而言, 包括:

 (一)确立科学的生态环境治理理念 该理念应该植根于我国的历史传承、 文化传统、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国情 , 反映人民的

 期盼 、 国家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 的规律 , 与社会主义生态文 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 与市场经济、 民 主政治、 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相协调, 与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相同步。它应 该注重顶层设计和全盘规划, 突出制度伦理和制度理性。

 它的思...

篇三: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环境保护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导语: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的环境保护的意义,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环境保护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浦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人  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刚 ,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如果没有地球这个 坊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随着人口 针 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 降 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地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 特 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 ,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 蓠 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 ,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 济 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关于环境保护的目的、意义和重 湘 要性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 彭 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

 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 吨 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 噬 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 厄 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 文 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 薷 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 孳 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  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 哼 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诲 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 О 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  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 博 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 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 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  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 妮 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 憝 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阱 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问题是人类 廒 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 黛 物。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

 加剧的趋势基本 ㄠ 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据统计, 唉 2016 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比 2000年增 ≥ 长了 15%。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 413 个水质监测  断面记录,只有%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 2 觎 000 年下降%,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  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 6 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6 年城市空气质量%达 窬 到二级标准,比 2000 年的%下降%,*酸雨污染问题 塄 严重。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 帱 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 ┉ 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 Σ 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2、生态恶  化趋势加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 弪 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 耽 或少的影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 坂 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  积达 367 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 38%,平均每 垤 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 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 蜻 262 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 2460 平方公里的速 嘲 度扩展。全国森林面积 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寺 ,居世界第 130 位,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 134 位, 嗄 占国土面积%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

 率仅为%, 樯 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 か 达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 岔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水生态系统失衡,2016 年 济 ,全国有 79 个城市缺水,有 2340 万人口,1300 蒡 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生物多样性锐减,野 桄 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 栎 屡禁不止。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 辗 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二、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 舴 策的主要内容与分析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 森 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 晖 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 醣 代价。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 1973 年成立了 赧 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 淘 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 20 多年的 怨 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妍 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2]即“预防为主,防 睢 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 崛 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 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忧 ”,“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 急 控制”等八项制度。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环 砜 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 画 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 锑 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 躇 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 拳 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 祆 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筷 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 崴 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 钗 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  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  。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 襁 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 虻 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 ジ 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 靳 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 蠓 环境管理政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 抒 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4]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 鲆 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 唠 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砝 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 孰 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 称 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

 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 惊 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 E 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 磔 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三、政策科学视角下的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我国的  环境保护政策不是一项具体的政策,而是形成的一个完善 讼 的政策体系。下面笔者将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 昨 环境保护政策做出具体分析。

 1、在政策目标取向上, 缰 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 沆 结果或完成的任务。政策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在制定政策方 砹 案过程中的价值抉择。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罡 一个具体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掣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仅考虑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同时 胳 也注重环境对经济系统可能造成的负担。一般来说,我国 啤 环境政策的总体战略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的,而不是 剧 “环境优先型”的。这一特征与我国环境政策的政策背景  相一致,我国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 遏 级阶段,在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追求“环境优先 觥 ”的政策取向是不现实的。

 2、在政策主体上,政府是 涔 政策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政策主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 ラ 接地参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个人或组织。由于各国的 瓿 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

 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 周 各国的政策制定主体也有所差异。我国在以政府为本位的 痛 现实状况下,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我国政府 ┬ 担当着环境治理的重任,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虽然也参与 恕 环境保护事业,但由于环境保护政策已把权力基本上都授 榱 予政府,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缺乏多元参与的治  理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 。因为政府理性是有限的,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  策方面都有局限性,会面临决策失误和执行不力的困境。

 韬 正是这些局限性为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提供 笪 了空间。

 3、在政策作用点上,注重同时从根源上预防 划 和从后果上治理。我国“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政策表 芪 明环境保护政策既要处理已经出现的后果,更要采取措施  预防新的环境问题。预防新的污染源出现,可以把环境污  染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则是 篼 一种补救式措施。所以,在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坚持  把预防与治理二者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政策的 槭 作用,追求理想的政策效果。

 4、在政策的实施机制上 显 ,管制性手段和诱导性手段相结合。管制性手段是政府直 髅 接利用政策干预环境保护,而诱导性手段是政府借助市场 筅 机制诱使企业因符合自身利益而保护环境。目前,管制性 脶 手段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价格、

 税收等一些起到诱导性 钻 作用的经济手段使用得较少。而管制性手段因政府部门和 禧 官员的自利行为会呈现“软化”现象,无法起到应有的作 莸 用。所以,从长远来看,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 ぴ 化进程是一种必然趋势。

 四、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  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我国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在实际工作 浇 中得以落实,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已基 该 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一定遏制。这与 扛 各项政策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些政策成为国家环境保护  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有效工具。以 2016 年为例,据国 蚣 家环保总局统计,全年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 800  79 件,确定交纳排污费单位万个,共征收排污费亿元,  当年办理环境设立项目 323264 个,环境影响评价制 и 度执行率%,“三同时”制度实际执行项目78907 个 良 ,合格项目 76038 个,执行合格率%,当年完成限期 ㄦ治理项目数 22649 项,关停并转企业 13338 个。

 卦 *进入 2016年以来,又先后有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 い 河南冶金研究所焦作东方金铝公司电解铝技术改造项目等 傩 一批项目因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被叫停,并责令限期整  改。近期,因松花江污染事故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 臆 咎辞职,掀起了新的“环保风暴”。

 由上可以看出,我  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是较大的。其中,这与党和 泗 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

 社会各界环保意识 ㄕ 的提高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政策在执 虑 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对政  策做出相应调整,是环境保护政策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

 首先,有些政策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耗 已经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在一定社会环 瞩 境中生成和发生作用的。如果政策的环境变化,政策也要 与随之改变。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  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就是我国公共政策的客观政 垃 策环境,所有的公共政策都要与这一转变相适应,环境保 舂 护也是如此。我国从开始实行环境保护以来,制定了大量  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客观法 尸 理依据,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乜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岗 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 ゴ 转变,原有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 』 需要。如“三同时”制度原本是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的 鹩 重要措施。但这些管制性措施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 芡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硬的预算约束机制使企业投资 啸 于治理污染设施缺乏利益上的激励,加上政府企业信息不 琏 对称的影响,企业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着眼于短期效益 骱 最大化,而尽可能减少环境方面的投资,从而使“三同时 劐 ”制度逐步失去应有的效力。

 其次,有些政策未能充分 身 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原有的目的。

 甾 如排污收费标准应根据污染物的治理费用和社会损失费用 萸 确定,至少不能低于污染治理成本。但目前的排污收费标 洁 准偏低,仅为治理设施运转成本的50%左右,某些项目 佃 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 10%,致使许多企业宁愿交纳 荀 排污费而不愿进行治理。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为国际社 典 会广泛接受、认同。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 1...

推荐访问: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 重要性 环境治理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