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展历程6篇武汉发展历程 702007(10)现代城市研究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发展历程与演化模式分析TheeEvolutionProcessandDevelopm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汉发展历程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武汉发展历程
2007( 10)现代城市研究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发展历程与演化模式分析The eEvolution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RoadTraffic Network in Wuhan City余瑞林 王新生 刘承良YU Rui- linWANG Xin- sheng
LIU Cheng- liang文章编号:
1009- 6000 (2007)
10- 0070- 07中图分类号:
U491. 1
文献标识码:
A基金项目: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LGISEM 0608) ; 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07089)
; 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 (06011,
07020)
。作者简介:
余瑞林 (1982—)
, 男, 湖北枝江人, 硕士, 助教。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学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王新生, 男,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刘承良, 男, 湖北大学商学院, 旅游管理系教授。武汉市地处湖北省东部, 是华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 也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 道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自古就有 “ 九省通衢” 的美誉。
同时, 武汉市被长江和汉江一分为三,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其道路交通网络形态极具特色。研究武汉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的发展历程、现状特征及演化模式, 对指导武汉市城市规划工作、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推动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发展历程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是一种空间上的互动过程[1],根据武汉市城市发展的沿革,同时参考道路交通网络的长度、 宽度、 密度以及连接度、发育程度等多方面的指标,将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1. 1 萌芽时期 (公元1300年以前)武汉市的历史沿革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 3500 年前商代的盘龙古城。
江北部分先后更名为沌阳 (公元25年)
、 石阳 (三国时期)
、 曲阳 (公元280年)
、曲陵(公元305年)
、汉津(公元597年)
、汉阳(公元606年)
,江南部分则历经沙羡(公元25年)
、汝南(公元378年)
、江夏(公元589年)等吏治。由于年代久远,很少留下相关的史料记载。本阶段内, 城市初现雏形, 城市道路也略有萌芽,但道路长度非常有限、 道路密度极低, 多为官道, 主要为王公贵族服务,此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道路交通网络。1. 2 初步发展时期 (明初~清末)明初(1371年)
,楚王朱桢在蛇山南麓武昌城内建楚王府,按王城型制布局:坐北朝南、 背依蛇山, 前临大朝街(今武昌复兴路)
,右侧为长街(今司门口解放路)
,左侧为阅[城市交通]
712007( 10)现代城市研究马场, 东西宽1000m, 南北长2000m,四周以砖石砌成城垣。占地面积相当于半个武昌城,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建筑群。楚王府虽于明末毁于战火,但它却奠定了武昌城的布局骨架,武昌城其他部分也遵循了传统的城垣方形、街巷棋盘式布局的规划原则。城内主干道均以通行马车为主要功能,人行、车行混杂,路幅宽度仅2~3个马车道,路面为石块砌筑。明中叶, 即15世纪70年代前后,汉水下游连年大水, 导致汉水改道,经龟山之北入江。紧靠汉阳龟山附近的高地被汉水新河道分割成南北两岸, 北岸即为汉口。
至此, 武汉城市空间三镇鼎立的特殊格局形态基本定型[2~3]。16 世纪以后,汉口作为漕粮储存、 转运中心, 迅速发展, 商业及转口贸易日益繁盛,人口剧增到 5 万人, 一跃而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
但汉口地势低洼,是三面环水的河湖沼泽地, 故自明以来, 一直呈半月形状发展 (图1)
。
清末张之洞修筑全长24km的张公堤,为汉口拓展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图2)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本阶段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各自的道路交通体系已经开始逐步扩展,但整个武汉市的陆路交通网络尚未成型。
其中, 武昌和汉口的局部交通网络已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但交通网络的长度和节点数目仍比较有限,网络发育水平较低。1. 3 稳步前进时期 (清末~1949年)近代以来, 武汉三镇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城市建成区急剧扩展, 城市空间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也随之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武昌道路交通网络的发展表现为向北往三层楼、 徐家棚方向, 向东往大东门、 街道口方向, 向南往武泰闸方向推进;汉阳的道路交通网络则表现为向鹦鹉洲和钟家村两面跳跃式扩展;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发展最快,道路交通网络日益密集,除了沿着长江和汉水分别往北往西延伸外,还对原有的网络进行了填充和完善(图3)
。1906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汉口市区设立了江岸、 大智门、 循礼门和玉带门四个车站,迅速发展成为汉口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核心,直接促使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围绕其集中分布,改变了汉口道路交通网络沿江河扩展的单一模式。总体而言, 本阶段武汉三镇的道路交通网络稳步发展, 或补充完善,或延伸扩展, 网络逐渐发育, 但各镇仍自成一局,总体结构较为松散零乱。1. 4 快速发展时期 (1949年~1990年)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 为配合武汉三镇分区成片建设不同性质的工业区如位于城市东北的青山重工业区,进行了规模巨大的交通网络建设,放射状道路交通网络逐步实施图1 武汉市明末交通网络( 根据罗琦,2003转绘)图2 武汉市清末交通网络( 根据刘义军, 2003转绘)图3 1933年武汉市交通网络
722007( 10)现代城市研究建设,放射型交通轴线周边区域的道路网络系统也不断得到完善。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的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武汉长江大桥和此前已于1956年建成的江汉一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真正实现了武汉市全市道路交通网络的连通。
此后, 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的总长度和密度迅速增长, 道路等级结构也日益完善, 城市主干道、 次干道、 一般道路相辅相成, 不断出现新的交通网络节点, 交通网络在城市发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 5 高速发展时期 (1990年至今)20世纪90年代以后,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城市内外部人流、 物流、 能量流和资金流的流量和频率呈几何级数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日益加大,加上武汉长江二桥、 白沙洲大桥、 天兴洲大桥陆续建成,武汉三镇的道路交通联系更为方便快捷,交通网络发育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城区内各主要节点的可达性也日渐优化。至2004年底,武汉市全市道路交通网总长度约7188km,道路总面积7900× 104m2,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12. 90% 和15. 47%,对内、对外联系通道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网总长度约2161. 04 km,比2003年增长13. 81%,其中主干道327. 69km,次干道417. 38km,支路1515. 97km,道路总面积3569×104m2, 人均道路面积约8. 50m2。
中心城区内路网密度达到了5. 46km/km2,道路交通网络系统比较发达(图4)
。图4 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图( 2004)
732007( 10)现代城市研究表1 武汉市中心城区现状路网等级结构指标与国家规范对照道路长度道路面积路网密度 (km/ km2)(km)(104m2)现状值327. 6911200. 80417. 3810140. 831515. 9713313. 832161. 0435655. 46资料来源:
根据武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年武汉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道路等级人均道路面积 (m2)现状值———8. 5规范值1. 2~1. 71. 2~1. 43. 0~4. 05. 3~7. 0规范值———7. 0~15. 0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合计(GB50220- 95)
整理。2 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现状特征选取武汉市交通图(2004)①为底图, 扫描后经过地图投影变换、 几何校正、 分等级②数字化等过程获得武汉市中心城区2004年的道路交通网络数据。从等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两个角度来考察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的现状特征。2. 1 等级结构分析运用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统计可得出武汉市中心城区及武汉三镇(汉口、汉阳、武昌)2004年道路网络的主要等级规模结构指标(表1、表 2)
。分析表1数据, 可以发现武汉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网络的等级结构失衡现象比较突出。网络中支路的长度和面积都是最高的,分别占到整个网络的70. 15% 和37. 34%。但主干道、 次干道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尤其是次干道,其各项指标远远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95)
的相关标准。
主干道、 次干道和支路的长度比例约为1:1:4. 5。
在路网密度方面,主干道和支路的密度基本达到了国家标准。这说明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在等级层次上还不够完善,次干道与支路的比重悬殊过大, 干道网络还未完全成形, 交通流量被分散到支路上,从而给整个交通网络的通行效率带来影响和损失。分别考察武汉三镇的道路网络等级结构特征,发现其内部差异比较明显。借助于 GIS 平台,建立起400m× 400m格网, 与武汉市道路交(GB50220-通网络覆盖叠加,计算每一格网内的道路网络密度,生成武汉市路网密度格网图 (图5)
。
从图5中可以看出, 部分区域道路网络比较稀疏, 路网密度明显偏低,在一定意义上形成“ 道路交通网络盲区”,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基本需要。统计表明 (表2)
,汉口、 武昌、 汉阳三个局部道路交通网络系统中,武昌的道路网络总长度最大,达到703. 24km, 汉口略低, 汉阳最小, 仅为241. 27km。若剔除区域面积大小的影响来考察道路网络的密度,则汉口比武昌更大, 达到了4. 9257km/km2,武昌和汉阳相对较低,分别为3. 4054km/ km2和3. 0341km/ km2。
测算武汉三镇道路交通网络的等级规模结构, 结果表明, 三个局部道路交通网络系统的等级规模结构都不够表2 武汉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网络等级规模结构内部差异武昌密度结构长度( km/ km2)( km)0. 67101. 0073. 080. 60280. 90106. 083. 65195. 44524. 084. 9257—703. 24汉口汉阳长度( km)93. 1183. 65506. 74683. 50密度( km/ km2)0. 35390. 51372. 53783. 4054结构长度( km)24. 0028. 04189. 23241. 27密度( km/ km2)0. 30200. 35302. 38003. 034结构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合计1. 001. 457. 17—1. 001. 177. 88—
742007( 10)现代城市研究合理, 存在一定的缺陷。
汉口的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比例为 1. 00:0. 90:5. 44,支路比重过大;武昌和汉阳分别为1. 00:1. 45:7. 17和1. 00:1. 17:7. 88, 二者的主干道比例均略小而支路比例太大。这种等级规模结构的道路交通网络运转不稳定,效率相对低下,极易造成交通的塞堵, 同时大量低等级支路的存在, 是对有限交通路网资源的一种浪费。2. 2 空间结构分析(1)环状放射型结构的基本骨架。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自然条件及布局特点为基础, 汉口、 汉阳及武昌的道路交通网络自成体系,采取以放射路为主,环形和方格网相结合的方式, 由主干道、 次干道和支路三个交通功能级别构成。主干道由内环线、 中环线、 外环线以及向外连接各环线、 国道、 省道的若干条放射线路组成。
即由徐东大街、 中北路、 中南路、武珞路、 大桥路、武胜路、 解放大道、珞瑜路、雄楚大道、中山路、和平大道、 友谊大道、 沿江大道、 中山大道、 建设大道、 发展大道、 青年路、常青路、 新华路、黄埔大街、 汉阳大道、 鹦鹉大道、 龙阳大道等形成武汉市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骨架网络。(2)
多核心—边缘结构的圈层式分布。由于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因素,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图4)
, 呈现出多核心的圈层式结构。
在微观尺度上, 分别以武昌的首义、 汉阳的钟家村、 汉口的江汉路为核心,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向外作圈层式拓展;在宏观尺度上,则是多核心在内环线以内共同组成一个路网密集区,在市域范围内向外作圈层式扩展,其中又可以内环线为界,内环线附近及以内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均比较密集, 部分地段的路网密度极大, 如江汉区江汉路附近总的路网密度可达10. 00 km/ km2以上。
而内环线往外则主干道、 次干道都很稀疏, 路网密度迅速减小, 且多为外部通道, 呈现出放射状的结构体系。3 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的演化模式分析通过对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发展历程的系统分析,可以归纳出其空间形态呈现出由单核极化→多核相持→多核轴带引导→多核网络的发展演化模式。3. 1 单核极化模式阶段在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 城市内部的人口、 物质、 资金等的流动规模非常有限、 流动方向比较单一, 流动范围则相对较小, 在此背景下,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形态表现出单核发育和空间极化的特征,以城市最发达的政治经济中心或商业中心为核心,有限的道路网均围绕该中心布局,或呈棋盘状格网布局,或呈发散状射线布局。城市中心区在道路交通图5 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密度格网图
752007( 10)现代城市研究网络中的集聚和发散效用非常明显。武汉市的道路交通网络在明清时期以前即处于单核极化模式阶段,以武昌蛇山南麓(今司门口)为极核,主体部分呈棋盘状格局,边缘部分略有发散(如图6(a)所示)
。3. 2 多核相持模式阶段一般而言,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散和发展,城市内部空间形态上逐渐呈现出两个或多个中心,各中心在促进城市发展的众多要素上都可以相互整合、 补充和共享, 能有效地促进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完善与发展。
但相对于其他城市, 武汉市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形态的发展受到长江和汉江的影响较大,城市内部各中心不但无法实现资源整合, 相反,由于交通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了相持的状态。
在明清后期, 武汉市的道路交通网络就处于多核相持模式阶段, 即分别以武昌的司门口、 汉口的龙王庙和汉阳的古琴台 (今钟家村)为核心,各自独立地发展自己的道路交通网络(如图6(b)所示)
。这种模式各自为政、 效率低下, 会抑制道路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发展。3. 3 多核轴带引导模式阶段近代以来, 长期的多核相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武汉市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进一步...
篇二:武汉发展历程
学刊 2 0 0 7 年第 6 期WU NXU K N总 第 期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晚清张之洞督鄂, 推行洋务新政, 修筑铁路 , 兴建湖北炼铁厂 、 湖北枪炮厂 , 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之先河 ,创设纱、麻、布、丝四局, 支持、扶助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初步奠定了武汉近代工业的基础, 武汉 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工业基地。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 : “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 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连续不断的军阀混战, 武汉工业基础遭到严重破坏。抗战爆发后 , 在汉工厂大批内迁 , 残存的民营工 业又遭到日本侵略者的摧残 , 到解放前夕 , 武汉 职工人数在 30 人以上的工厂只有 260 家 , 且设备陈旧, 技术落后, 多数濒临破产, 生产陷于瘫痪。建国后 , 武汉工业获得新生 , 迅速发展 , 但在前进中也有起伏曲折 , 并留下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 。一、武汉市工业建设的历史进程与成就从 1949 年 5 月 到 1966 年 5 月 17 年 时 间里, 武汉市工业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 ( 1949 年 5 月至 1957 年 12 月 )为起步阶段。武汉解放后, 市委把发展工业作为城市一切工作的中心。1949 年 9 月 5 日至 9 日, 武汉市各界人士首届代表会议召开 , 会议强调了把武汉由消费性的城市变成生产性的城市, 由商业城市变成工业城市的重要意义。
10 月 5 日, 中共武汉市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会议根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 结合武汉的具体实际 , 提出了 “ 把武汉建设成为一个新的工业城市 ” 的奋斗目标 , 指出当前最迫切最中心的任务是恢复与发展经济事业, 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中心任务进行 , 要 “ 把武汉市从消费城市逐步变为工业城市 ”, 以此作为党的基本方针 。第一 ,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首先是恢复和发展工业经济, 这是解放初期党的工作的中心, 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特点。为此, 武汉市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建立国营工业经济 , 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
武汉解放后, 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采取“各按系统, 自上而下,原封不动, 先接后分”的接收方针, 将 31 个官僚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完整地接受下来, 并实行“原职 、 原薪 、 新制度 ” 的政策 , 安定了人心 , 稳定了生产秩序, 保证了工厂的迅速复工。二是恢复发展生产。
1949 年 6 月, 市委召开全市职工代表会, 号召工人群众 “ 团结工厂主和资本家 , 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 市政府对关系国计民生而又存在困难的企业 , 从经济上予以扶持 , 贷给原料 , 收购产品 , 发放贷款, 加工订货。到 1949 年底, 大部分公私企业恢复了生产 , 公营企业中的电力 、 钢铁 、 煤矿 、 水泥 、机械等重工业及织布 、 面粉等轻工业 14 个单位迅速复工, 产量日渐提高。纺织、碾米、肥皂等 230 家私营企业开工。其中一纱、申新、裕华、震寰 4 家纺织厂纱锭运转数达到 11.74 万枚, 比刚解放时增长 3.56 倍 。
三是贯彻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 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1949 年 9 月, 武汉市政府制定 《武汉工商业劳资双方商订集体合同暂行办法》和《武汉市关于私营企业劳资争议调处程序暂行办法 》, 12 月 , 又制定了 《 关于劳资关系暂行办法》。这三个《暂行办法》对于解决劳资纠纷, 调动劳资双方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起了重要作用。
1950 年 5 月, 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调整工商业与公私关系的指示 》、《 关于加强领导私营企业克服当前困难的决定 》 和 《 关于进一步调整工商业和改善公司关系的决定》, 把扩大加工订货作为调整公私关系的重大举措 , 并改善劳资关系 , 鼓励和引导私营企业改善生产管理 。
市委提出保障资本家财产支配权 、 生产管理权和人事雇佣权 , 承认私营企业由资本家当家作主; 要保障工人的批评学会课题选登武汉工业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建国后十七年武汉市中共党史学会课题组H A E A12947
武汉学刊 2 0 0 7 年第 6 期WU NXU K N总 第 期权 、 建议权 、 监督权和抗议权 ; 要求工会不直接出面代替资本家管理企业, 分给资本家的股息、红利由资本家支配, 增产节约不能降低工人的工资。要做到 “ 依靠职工 , 团结资方 , 增产节约 , 劳资两利 ”,兼顾国营和私营两方面的利益, 调动劳资两方的积极性, 维护和发展工业生产。当年国家对私营工业订 货总值 8277 万元 , 占 私营 工业 总产 值的41.65% , 几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加工订货总产值的比重大大增加 , 如面粉业占 69.62% , 棉织业 占 51.57% , 碾米 业占 56.59% , 印 染 业占100% 。同时, 调整生产关系, 有的行业走上了计划生产的轨道 , 克服了盲目竞争的现象 , 把私营资本开始引入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 。
四是组织商业资本转向工业, 并对部分私营企业进行改组改建。
1950 年 5 月 24 日, 棉商林厚周集资开设开明油厂 , 这是商业资本转产工业生产的第一家工厂 。不久 , 武汉建业投资公司成立 , 市长吴德峰亲致贺词: “它是武汉工商界进步的最具体的表现。私人资本应选择工业为其发展前途, 使武汉由商店林立到烟囱林立 , 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 。” 1952年 , 华中寿记机器厂等 36 家厂 ( 店 ) 集资联营 , 组成大同机器厂股份有限公司; 金同仁等近 200 家中药店联合组成中联制药厂; 冠昌、公记等 16 家小型机器厂联合改组成立开明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
通过这种方式 , 积累了资金 , 扩大了生产规模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商业的调整和劳资关系的改善, 调动了资本家的积极性 , 开业户增加 , 停业 、 歇业户减少 , 新批准的工业企业相继开业 , 工业企业不断增加 。
1952 年 ,全市工业总产值 5.52 亿元, 超过解放前历史最好水平, 比 1949 年增长 118.18% 。棉纱等主要工业产品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
以 1950 年为 100 , 1952 年电力为 113 , 棉纱为 159 , 棉布为 418 , 食油为 284 , 面粉为 204 , 肥皂为 193 , 火柴为 167 。短短 3 年, 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
1953 年 5 月,武汉市第三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指出 : 武汉市 “ 已由一个消费性城市逐步转变为生产性城市 。”第二, 积极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1952 年,国家着手编制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确定在武汉兴建武汉钢铁联合企业 、 武汉重型机床厂 、 武汉锅炉厂 、 武昌造船厂 、 武汉长江大桥 、 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和青山热电站等大型重点项目,旨在把武汉建成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与武汉工业城市建设目标密切相联, 直接关系到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委根据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国家 “ 一五 ” 计划的要求, 制定了《 1953 — 1957 年武汉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规定市属工业总产值由1952 年的 27437 万元, 增加到 1957 年的 54271万元 , 年均增长速度 14.6% ; 手工业由 1952 年的6540 万元 , 增加到 1957 年的 25029 万元 ; 5 年市属基建投资 18072 万 元, 其中工业为 8087.7 万元, 占 44.75% 。市委明确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积极支援国家在武汉的重点建设 。1953 年下半年 , 国家在汉的部分重点工程开始基建工作, 市委立即提出“基建第一”的口号, 把基本建设放在首位, 要求倾力支援国家重点工程的基本建设 。
1954 年 5 月 , 中共武汉市第一次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 “ 紧密团结起来 , 为把武汉建设成为新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而奋斗”的口号, 要求把全力保障 重点工程的完成作为全党的 中心任务 , 各项工作都要为它服务 , 全市党组织 、 人民和各行各业要像支援战争一样支援重点建设 , 全力以赴, 解决重点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强调各方面“尽先办理, 主动积极, 只许办好, 不许办坏”, 实行“ 国家优先 、 工程优先 、 基建优先 ” 的原则 。
1954 年9 月市第一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把重点放在工业上面, “必须保证各重点工程如期完成, 不能延误。”要“把重点工程放在前面, 首先满足这些重点工程的需要 , 使国家的 ‘ 命根子 ’ 不受影响 ”,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交给的光荣任务 。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市委号召, 迅速动员起来, 积极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第一, 加强城市建设 , 这是重点 。
市委明确提出 , 城市建设应根据新工业区的要求迎头赶上 , 要为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服务。为此, 武汉市采取发展新区与改造旧区相结合的城市建设方针, 投资 1.28 亿元, 占市属基建投资总额的 46.5% , 用于城市建设 , 主要是为重点工程服务 。
先后修建了连接青山工业区和武重 、 武锅的道路, 新建了青山水厂, 扩建了东湖水厂, 修建了供水管道、桥涵等。第二, 保障地方建筑材料的供应 、 地方工业的协作和劳动力的支援 。
重点工程所需砖 、 瓦 、 灰 、 沙 、 石 , 主要由武汉市根据工程进度, 保障供应。第三, 做好文化服务工作。市文化学会课题选登H A E A12948
武汉学刊 2 0 0 7 年第 6 期WU NXU K N总 第 期部门和文艺工作者为活跃重点建设工地的文化生活, 作了大量工作。
1956 年全市专业剧团 13 个单位到工地、工厂巡回演出 522 场, 观众 497000 人次 ; 电影工作着 为工地放电影 557 场次 , 观众1685903 人次。
1956 年秋, 著名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和著名汉剧演员陈伯华等到武钢工地作了精彩表演, 给建设者以极大的鼓舞。第三, 积累建设资金 , 大力发展地方工业 。
建国之初 , 武汉市就十分注意发展地方工业 。
1951 年 , 成立武汉织带厂 。1953 年, 市委在制定“一五”计划时明确指出, 在充分发挥现有设备能力的前提下, 扩建和新建一部分地方工业 。
同年 3 月 , 市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在市第三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指出 : “ 工业化是我们人民的最高利益, 因此, 我们必须要用最大的力量来发展我们的工业, 一切工作都要为着国家工业化而服务 ”。
1957 年 5 月 , 市委根据国家多建中小型工业企业的精神 , 按照 “ 多搞 ”、“ 小搞 ”、投资少、见效快的原则, 决定发展短小精干、品种多样、用途广泛的工业产品; 推进机电工业的技术改造 , 实行修理与制造并重的方针 , 增加产品品种 , 补国家工业之不足 ; 增加地方建筑材料生产品种, 以满足重点工程的需要; 适当发展若干新工业, 改变地方工业中的薄弱环节。按照这一指导思想 , 市委采取如下措施 。
一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改组 , 加强管理 。
1954 年 , 市工业局( 后成立建材局) 逐步接收原属中南区、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砖瓦灰石企业, 进行改组, 到 1957 年,全市公私建材企业经过改组 , 共组成 10 个砖瓦厂 , 4 个采石厂及炼灰厂 、 制材厂 、 油毡厂各 1 个 ,由市建材局统一管理。二是积累资金, 改建、扩建和新建一批工业企业, 如武汉机床厂、武汉机床附件厂等 。
到 1957 年 , 武汉市共改造和扩建了近160 个地方工业骨干企业 。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 到 1957 年底, 武汉市工业建设全面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
5年来 , 国家在汉投资 15 亿元 , 用于工业建设的投资 5.41 亿元 ; 新建工业企业 32 个 , 其中投入生产或部分投入生产的 29 个, 武汉开始建立钢铁冶炼、机器制造、船 舶制造、大型电力网等重工业。1957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 14.57 亿元 , 为 1952 年的 2.64 倍 , 年均递增 21.8% 。
重工业的发展更为迅速 , 5 年 生产 资料的 生产为 5 年的 5 5倍 , 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 1952 年的 18.32% 上升到 37.36% ; 机器制造业为 1952 年的 6.2 倍, 许多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第一座长江大桥和汉水铁路桥建成通车 , 把武汉三镇联成一 , 沟通我国南北交通, 大大增强了武汉的枢纽作用。武汉市地方工业也有很大发展, “一五”时期, 共生产新产品153 种, 到 1957 年, 已能生产成套的工业设备、小型动力设备 、 电器仪表以及农业机械 。
武汉工业经济的发展 , 极大地改变了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提升了武汉市在全国的战略地位。
1957年 11 月, 武汉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宣布 : “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武汉市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 已经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工业城市 ”。第二个阶段( 1958 年至 1962 年) 为全面发展阶段。1957 年武汉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 项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 , 全市工业建设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局。但 1958 年在“超英赶美”和总路线的影响下, 武汉市领导层急于求成的思想滋长起来。1958 年 7 月下旬 ,武汉市委在庐山召开全委( 扩大 ) 会议 , 讨论通过了 《 关于武汉市地方工业第二个五年计划( 草案) 的决议》, 规定国家重点工程的扩建提前完成, 加上各行业、各区围绕重点项目所办的各类中小工业建设的开展 , 将在武汉建成冶金 、 通用机械及冶金设备制造 、 汽车等 11 个工业生产专业体系。到 1962 年,武汉市地方工业总产值达到 106 亿元, 比 1957 年增长 12 倍, 年均增长 62% ;五年工业总投资 34.38 亿元 ( 武钢 、 武重 、 武锅 、 江岸车辆厂等不包括在内 ) , 其中重工业投资 25.57 亿元, 占 74.37% ;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 196 项( 通称“二百项”) 。
8 月 9 日,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 “ 二五 ” 工业计划 ( 草案 ) , 提出 “ 全市各...
篇三:武汉发展历程
2卷第5期2017年10月测绘地理信息Journal of GeoraaticsV01.42 NO.5Oct.2017文章编号:2095—6045(2017)05—011 6一06地图见证武汉城市发展变化肖剑平1 刘美春1 尹雅婧1 尹言军11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22Maps Record the Development of Wuhan CityXIAOJianpinglLIUMeichun、YIN Yajin91 YIN Ynnj乩n11 Wuhan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Wuhan 430022,China摘要:城市地图是记录城市环境、交通、资源等最直观的写照。通过20多幅不同时期反映武汉城市发展变化的城市地图,从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建成区、城市交通、行政区划等几个方面的对比变化,理顺武汉近500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谱写武汉城市发展历程,让读者全方位了解武汉。关键词:城市地图;城市发展;建成区;城市交通中图法分类号:P283文献标志码:AAbstract:Urban maps record the environment along with thetraffic network and the resources of city.Through compari—son of more than 20 different timely maps which reflects Wu—han’S typical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city size,ur—ban built—up area,urban transportation andurba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this paper describes Wuhan’S nearly 500-year development process,which help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Wuhan for the readers.Key words:urban map;urban development;built—up area;ur—ban transportation地图是最早记录人们生产、生活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但地图产品本身具有的科学性、严谨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是文字和图片等取代不了的,其中的内涵比文字更丰富,更有考证意义和历史价值。从不同时期的城市地图可以分析当时城市的发展状态,了解市情、市史、市貌,了解人文历史,同时还可以对不同时期的地图进行对比和分析。1图证武汉城市发展史1.1明代以前建城史m2 3武汉三镇在历史上形成的时序为汉阳、武昌和汉口,也就是说汉阳最早,而汉口最后。我们所能看到的历史资料中,汉阳在西汉便是江夏郡沙羡县的县治所在地,东汉末年在今汉阳龟山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武昌始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嘹望塔,取名黄鹤楼。在明代以前,所谓“武汉”,只是武昌、汉阳两地的合称,汉水改道之前汉口一直是汉阳的一部分。其中,《湖广图经志图》嘲(图1)和《湖广通志图》[33(图2)是保存下来的体现当时城市状况的最直接的写照。一j-、:‘··,‘?。?⋯.。、v7、_ 、}‘⋯‘。、。1≯善鬟、泛毒、~o,.;一:善|。F≥+、i::“一誊j篓≥、i:’4;,簟≯’≮薯;..誓j.,:.0 f。.:’1一:’萋+。j..:-~;‘一一“‘.:~。..、I。.。‘≮;.,~ s·i一.‘’:‘:+ .≯∥a:一t:.-.‘’,≯“.‘1、、‘ .。一⋯’. j、’_.√‘0一’‘~≮-.:一·r:’j,。■。叠o。、,,■.一⋯+二一i、7,’。,~一、、’’,+,.一⋯+.‘图l 湖广图经志图(1521年汉阳及江夏)Fig.1Annals Maps of Huguang(Hanyang an(Jiangxia Maps in 1 521).猡理雾遂}鞣多鹫图2湖广通志图(1733年)Fig.2Annals Maps of Huguang(Part Maps in 1733)湖广图经志图:《江夏县图》中管家套、夏口驿、金沙洲等地是当时商业集中地,可以看出当时江夏万方数据第42卷第5期肖剑平等:地图见证武汉城市发展变化117县(今武昌)水陆交通发达,是临江的城市。湖广通志图共9幅木刻版地图。其中,《湖广全图》《湖广八府全图》《武昌府图》《汉阳府图》《江汉合流图》表示武昌白沙洲、汉阳鹦鹉洲两洲在江中对峙(鹦鹉洲此时实际不存在),3幅名胜图《黄鹤楼》《晴川I阁》《洪山》为绘画鸟瞰图。《武昌府城图》细列城内官衙寺庙所在地。1.2 汉水改道和三镇形成u’纠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使汉口在地理位置上与汉阳分离,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汉口只是一片芦苇荒洲,归属汉阳府管理。1861年,武汉开埠是一个历史的契机,汉口逐步发展起来;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汉口建制为夏口厅,汉口在行政上与汉阳分离,始有武汉三镇之名。清光绪二年(1876年),海云垒画馆绘制的彩色《湖北武汉全图》[31(见图3)可鸟瞰三城(武昌城、汉阳城、汉口城)鼎足之势,而汉口的半殖民地色彩亦可略见一斑,图3湖北武汉全图(1876年武汉三镇)Fig.3Full Map of Wuhan(Three Towns ofWuhan in 1876)1.3张之洞与武汉1889年,张之洞督鄂,被视为武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界标[4],他施行洋务“新政”,兴办工厂和学校,发展民族工业,编练新军,武汉一跃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地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和最重要的大都会之一[5]。从图4[31可以解读当时武汉的历史。清光绪初年,汉口一跃成为名冠全楚的商业都会、对外通商口岸,西欧等国家的先进科技传人武汉,武汉略图就是第一镇工兵营采用欧美测绘技术测绘的,是长江流域及武汉地区最早的实测图。汉口京汉铁路、城市街道、武昌城内外街市、沙洲、山丘地势、湖泊河道,历历在目。图中标注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要素如庙宇、佛阁、牧场等,所有要素都可用数学计算,是研究武汉城市发展最有价值的地图。图4武汉略图(1899年)Fig.4Outline Map of Wuhan(1899)1.4国民政府在武汉时期(辛亥革命时期)Ⅲ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建立湖北军政府,进而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占武汉,国民政府于12月由广州迁都于此,1927年1月合三镇划为京兆区,定名武汉。图5、图6是辛亥时期武汉三镇发展变化对比图。1.5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前m21解放初期(20世纪50年代),全国上下百废待兴,武汉亦是如此,教育和经济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两大支柱产业,其中经济建设以重工业为发展龙头,武钢、武船、武重、武锅都是解放初期兴建起来的几大骨干企业。1949年《武汉街道详图》(图7)中武汉三镇仅是汉口沿江、汉阳龟山附近、武昌旧城区及沿江一带,武汉建成区主要在沿江、沿河一带,建成区呈纵向分布;1969年《武汉市街道图》(图8)中武汉大学、武钢、古田、江岸车站等已进入建成区,城市不仅沿江河发展,同时沿着铁路、城区主干道发展与扩大,逐步从纵向发展为横向。1.6改革开放以后到90年代‘13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抛在了身后。从1981年(图9)和1992年城区图(图10)情况来看,在长达20年时间里,除了城中村分布密集、人IS]越来越多之外,武汉市容市貌、市政建设等几乎没有太多的变化。万方数据
118测绘地理信息 201 7年10月—————————————————————————————————————————————————————————————一图5 1912年武汉三镇Fig.5Three Towns ofWuhan in 1912图8武汉市街道图(1969年)Fig.8Streets Map ofWuhan in 19691.790年代以后至今‘21图6 1926年武汉三镇详图Fig.6Detail Map of ThreeTowns of Wuhan in 1926图7 1949年武汉街道详图Fig.7Detail Map of Streetsof Wuhan in 19491k攫}置逞葬、激固,÷落.二爹■‘,专≤≯奢图9武汉市交通图(1981年) 图10武汉市交通旅游图(1992年)Fig.9Traffic Map ofWuhan in 198120世纪90年代,武汉经济加速发展,在汉阳、武昌和汉口先后建立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台商投资区以及一批省市级开发区。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武汉进入大建设、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大光谷、大车都、大临港与大临空板块综合一起,构成武汉都市发展区空间格局(图11、图12)。图11 2010年武汉市区图Fig.11 Map of Wuhan Urban in 2010Fig.10Tourist Map ofWuhan in 1992图12 2014年武汉都市发展区图Fig.1 2 Map of Wuhan Urban DevelopmentArea in 20J42图证武汉城市发展变化‘6’7]2.1 建成区发展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概念中的武汉即为武汉中心城区,武汉城市居民活动范围仅局限于内环范围,内环到三环之间都是大大小小的城中村,挈糠≯万方数据
第42卷第5期 肖剑平等:地图见证武汉城市发展变化1950年,武汉建成区仅28 km2。到1980年,城区扩大至二环线以内和堤角、古田、关山、青山等地,面积177 km2,30年扩大6.3倍。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规划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及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从内环到三环逐步扩大到各城郊结2.2交通变化‘2·71合部,2000年末,建成区面积为209.99 km2,到2013年末,建成区面积为534.28 km2,建成区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3倍。城市总体规划从中心城区逐步扩大到包含外环范围的都市发展区3 261 km2范围,在中心城区的外围形成多个新城区(图13)。b)2012{t-武汉城区建成I基(c)2002年与2012年建成区范闱示意图 范围对比图/~+\1瓣?H^一 I-I".3十。弋氏。/壤图13 2002年与2012年建成区对比图Fig.13 Comparison of Wuhan Urban Built—up Area in 2002 and 2012武汉城市交通的发展变化主要集中在铁路、环线与高速、桥梁、轨道交通等几个方面。同时,武汉交通空前发展主要体现在张之洞督鄂期间及“十五”以来的三个五年规划时期。早在张之洞督鄂期间,武汉交通运输业空前发展,1905年修建张公堤及汉口港成为国际港,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奠定了武汉现代交通运输的基础,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誉。自1956年江汉一桥及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以来,武汉三镇的距离拉近了,但并没有彻底解决三镇畅通出行的难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一批桥隧陆陆续续飞架南北东西,2000—2015年期间,跨长江的桥梁与隧道建成了8座,在建和规划3座,跨汉江的有7座,穿越市内大湖面的桥隧达10多座,共同串起四大环线(图1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区内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频繁,在有限的地理空间上为缓解越来越大的交通压力,立体交通的需求迫在眉睫,高架和地下交通应运而生。2007年环抱武汉2 251 km2国土面积的外环线全程通车,2010年武汉三环线全线贯通,此后在三环线内内插内环和二环。与此同时,紧锣密鼓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自2006年以来建成4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建11条。轨道交通1、2、3号线及4号线串起武汉、汉口、武昌三大火车站,武汉(三镇)真正进入地铁时代(图15)。在发展市内交通的同时加大对外交通的建设力度,在简短的十几年时间内,改建、扩建、新建三大火车站和天河国际机场,建成了武汉4条环线和15条!◆至◆≤!一放射性出口高速,建成两条高铁和3条城际铁路。武汉外环线共有24个互通立交连接武汉始发通向其他地区的15个高速(图16)。南北向的京广高铁客运及东西向的沪汉蓉高铁客运专线全线贯通,标..渊一 蕊㈣ 添嬲万方数据
120测绘地理信息 2017年lO月志着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基本形成,实现武汉与中国主要大中城市间客运高速化出行,武汉与郑州、长沙、南昌、合肥等中部省会城市形成2 h交通圈,与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形成4~5 h交通圈,与重庆、宁波、青岛、厦门等城市形成8 h左右交通圈(图17)。漱 隧黝’、、_⋯2002城区路网图 ≥◆图16 2002年与2012年城区交通对比图Fig.1 6 Comparison of Wuhan Urban TrafficBetween 2002 and 201 25 h城11丁圈3 h城市圈叁1 h城市圈图17 武汉“米”字型高铁交通示意图(2014年)Fig.1 7 Map of WLlllan High—speed Rail 7IYaffic(2f)14)2.3行政区划变化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省一级)的治所。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三镇鼎立,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1926年,改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夏口县与汉阳县城区并为汉口市。此后,武汉市行政区域时分时合。1949年5月16日,武汉三镇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图18为1952年武汉市区全图,图19为1952年武汉市扩展市界图。1959年,原孝感专区所属孝感、通城、应山、蒲圻、大悟(驻二郎店)、嘉鱼、黄陂、汉阳(驻蔡甸镇)、武昌、汉川、咸宁、应城、通山、云梦、崇阳、安陆等16县划归武汉市。1960年分别将通城县、嘉鱼县、蒲圻县、云梦县并入崇阳县、武昌县、咸宁县、安陆县,辖12县。1961年将孝感、应山、大悟、黄陂、汉阳、武昌、汉川、咸宁、应城、通山、崇阳、安陆等12县划归孝感专区。1975年12月,原属孝感专区的武昌、汉阳两县划归武汉市管辖。图20为1978年武汉市区图。图18武汉市区全图(1952年)图19武汉市扩展市界图(1952年)图20武汉市区图(1978年)Fig.18Full Map of Wuhan in 1952Fig.19 Map of Wuhan Expansion in 1952 Fig.20 Map of Wuhan in 19781983年,孝感地区的黄陂县、黄冈地区的新洲县划归武汉市。1984年,设立武汉市汉南区。1992年、1995年、1998年,分别撤销汉阳县、武昌县及黄陂县、新洲县建制,分别成立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及新洲区。1996年,全市辖江岸、江汉、斫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1l区和黄陂、新洲2县;1998年武汉全市辖江岸、江汉、斫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东西湖、汉南、江夏、蔡甸、黄陂、新洲13个行政区,至今武汉市辖区的建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图21)。图21 2012年武汉市行政区划图Fig.21Administrative Map of Wuhan in 20122013年以来,全市辖以上13个行政区和武汉一~蒸 懑 ‘t审...
篇四:武汉发展历程
、粼:户e / ./武 汉 的 发 展 历 程 及 今 后 发 展 方 向周兆 锐武 汉三镇的兴起长 河中从最 初 的军事堡垒心以 及华中地区的 经济中心可以 说是一个久盛不 衰的 特大城市自然 条件在全 国历史名城 中形成自己 的特色,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逐步成为湖北省的政治。在这漫长的历史经济,,,、、文化巾,.巨在全 国经济活 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它成长和发 展 的过程中长期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现实,。,根 据武 汉独具的地理位 置和,。,又将成为今后发展 的起点和 基础一个 中心城市的 形成件济发展生产力水 平相适应南到广 州北到北京过长江 和 汉江及其支流。,它 的性质自然 条件又在不同的社会发展 阶段起着不 同的作用武汉在地理位 置 和物质基 础方面是得天独厚的东到 上海西 到重庆均在12 0 0公里 距离之内西可 以 联系川有廉价 的天然 航道提供 了水路 交通的农产资源和矿产资源在位 置交通运输 及资源 等方面提供 了发展 条件是在所有社会发 展 阶 段发展生产所必须的不衰当然在不同 的社 会经 济发展 阶段也有很大的差 异内容不 断深化、规 模 和作用,主 要受 两种因素的制 约,一 是 自 然 条而且和社会经它的位置适中它 位 于长江中游南可联系湘又有江 汉平原作为腹 地,二一是社会经济条件。,。。,、,、,,,通,、黔,东可以 联系 皖、苏,、赣,西北和北具有丰富面 可联 系 陕、豫,,,,,、。而这些条件,都。武汉具备这些 优势,所以才能不断发展,历久、。,,由于生 产关 系和生产力水 平 的不同面貌不断更新因之武 汉城市的性 质和 特点,所发挥 的作在每个用,。,。,历 史 时期,既有相对稳定的一面每一中心城市生产 和交 换就必 须有 便 利的 交通条件和 周 围的 地 区联系上 取决于 交 通在过去以水路交通为主 的时代才发展 起 来 的提供 工业产品过去是手工制 品熟练 的技术工人生产物 美价廉的产 品这样生产和生活 的需要是多方面 的中有些主要是 为本地区服务的部门地服务的产 品这些为外地 服务的生产部门个性,又有不断发展 的一面。,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 要,都 必须具有多方 面的综合职能而联系范围的大小武 汉 就是 通过长江 和汉 江 及其支流一个中心城市往 往是 一个生产 中心现代是机制产 品这就需要有在当时是 比较先进 的 技术和所 以 工业 生产 就成为城市的主体所以中心城市的职能也是综 合 性 的有些则 是根据地区的资源优势或技术优势就是所谓 专业化部门。首先,要进行,,,在 很大程度。,,,形 戍“九省通 衡 严的水道网,。,,为周围 地区,,,,,,现代城市尤其是在 这 些职 能生产为外构成这个城市的特点和,,,。,,,,,,。一56 一1、。、、、式尽城声性质 的历 史演变古代城镇最 早在东汉末年山 上 的鲁 山城的性质主要是军事堡垒斗的激烈形此后而且是重要的水师基地水东下都要经过武汉典》 中强调中古时 期中商人和手工业者 增加南迁长江两 岸经济的发展陵楚都纪南城鄂 州成为州一级 的政治中心防御金人 和元 人南侵由于地理位 置 和 地理 条件的优越品集散地从川江下行的有木材木从 江西 西运的有茶叶荣的水运中心游在 《入 蜀记》中说 武 昌南市安建康要元 明时代龟山南麓转移到龟L力北麓业城镇清初口成为系范围大量的物 资集散,主要是政治和 军事中心在现在 的武 汉市区内蛇 山临江北坡 的 夏口城建安十三年有人认为却月城在汉口由于 武汉三镇地跨大江不论是 从 巴 蜀顺 江而下武 汉成为举足 轻重 的军事要地必争之地也武 汉 已成 为湖北地区东部政治中心逐渐成为湖北东部的商业中心当时武汉地区侨置 州郡使武 汉成 为商业 贸 易中心就是长江 流域 最大的经济都会而在同时把 江 陵地区代之而起药材都集中武汉中转或就地销售唐代大诗 人李白在诗中形容说。在商品经济发达以后先后出现了三座城三 座城都建在 依山傍水孙权破黄祖鲁山城在 汉阳龟蛇对 峙 的地理形势还是从扬州溯流而上,才逐渐形成商业中心龟山北面 的却月城便于防御的位置掳男女数万口就是古代武汉三镇的雏长期成为长江中游的军事重镇或者是从襄樊沿 汉多次成为古战 场。武汉筑城,,,:,龟,,,,说 明它。,、屠却月城夏口城在武昌,,可见当时 战。,,,。,、,,。,,。、,,唐 杜 佑 在 《 通“三国南北之际,”。,。是地区一级行政机构所 在 地东晋南北朝促进 了农业生产技术从北方传入上古时 期湖北省的政治南朝刘宋于武昌置 郑州江 陵一带屡 经 战乱变为泽 国淹没村落发展成为全省 的经济中心从扬州 上行的有淮盐长江成为繁忙 的水道,人口集,,。.黄河流域汉族多次,,安置 流 民,。山林的 开 垦,,。,、经济中心在江唐代于武昌置,,。,,,。,,,特别是南 宋 时 代生产 衰落华中地区 的农副产从湘江北运的有粮食,为 了,,,,田园荒 芜,,而武汉 则,。、。、,,、竹、,,,,武汉成 为繁南宋诗人陆并且把鄂州 和临地位的重汉水改道从。,“万柯此中来,连帆过扬州”。”“贾 船客舫,不可胜计可见唐宋时期,衔尾不绝者数里”,(杭 州)(南京)武汉商业中心合 称为当时 三大都会北移至汉 阳南纪 门至 铁 门关一带;北岸 的 汉口逐渐 兴起。,武汉商业的繁荣到明代中叶发展成 为居民数 千 人 的 商汉 阳在经济上都远远落后于 汉口便利的水道交 通,。,,,,,,明代来年,。,已发展成 为全 国 四大 名镇之一这时成为华中地 区的 商业 中心。武昌、。汉“楚中第一繁华处”。,武 汉以 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广大的联,,。二、鸡片战争以 后武汉城市性质鸦片战争以后对 中国大肆侵略因位于 长江 中游,中国沦为半封建在 中国 的沿海也在帝 国主 义、半殖民地社会沿江地区,帝 国主义国家依仗他们 的船坚炮利兴起了一批拥有现代工业 的工商业城市压力下对外开放武 汉城市的性质,,、,。武汉发生了,“炮舰政策”,。,517
很大变化,增加 了新 的内容帝 国主义 国家通过 武汉倾销商品武 汉变成为他们对 长江 流 域进行 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据点土布轮船 战胜 帆 吟进口煤 油重要河 港大最出口棉 花桐 油仅次于 上海廉价原料廉价劳 功 力就地取材相继建立了制茶打包兴办从出口加工业开始的清政府洋务派 张 之洞等人。主要 的 变化有两点:一 是现代工业 的诞 生并且垄断航运出现 了洋货占领市场占据城 乡市场 的 时代茶叶等农副产 品出口量同上海居 全 国第二位帝国主义 资本家为了 谋取超额利润就地 加工在武汉兴办工厂榨油皮革等工 厂外资在武汉 的近代工业中占主 要位置为了,二是对外贸 易的发控制海关开办洋行展。、掠 夺原料,、、,把。,洋布代替,,、火柴鲜蛋、卷烟,。武 汉成为对外贸 易的天津,、、、,、、青岛利用 当地、广州等港口比较,,。,,,、,,对掠夺来 的原料进行初步武 汉首批近代工厂是由外国资本加 工,、.面 粉、、。,。。,“师夷 人之长”、“挽回利权”,以政府名义筹资建立汉 阳兵工厂等了官办性质以 及官商合办性质 的钢 铁工业 汉冶萍公司很有名同时 兴办纱布都是从 国外引进新 式设拓差以 失败告终第一次世 界大战 期 间子机器 厂既济水电公 司不久帝国 主义卷土 重来、汉 阳铁 厂、,在当日大都这些工厂竞争力。、、丝、麻等纺织工业聘用外国技 师和 工人。两种工业 的设备均占全 国第二位后来都由于资本不足。,。,管理不善,,。,民族资本工 业火柴厂 以及纱广这 些 民办工业因无力竞争而相 继破产,一度曾有较大的发展,相继兴建了现代工业如扮lp费米厂制茶 厂等、、、面 粉厂、制烟厂、、。但为时,,。落三、武汉城市性质的现状建国三 十五年来要的变化是已经建成为一个轻重 工业综 合发展 的工业基地城市 中占第 四位工业 固定 资产原值也 占第四 位期根 据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原则业的模 式大力发展重工业重工业 比重从1 9 4 9年的6降为1 9 7 8年的4 4纺织 工业在原有的基 础上换代有了很大的增长冶金武钢是中国南方 的重 要钢 铁 工业基地轧钢耐火材料等工厂合企业在一米七轧 机投产后武 汉建 设 了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炉通用机械电机电器第三位纺织工 业在解放后上海在全 国中心城市中居第二位,武汉继 续保持交通运 输枢 绍,商业 贸易中心,港口城市的性质在 全 国十九个中心,最重。工业总 产值,,,,是华中地 区的一个工业 基 地。解 放 初,,把武 汉确定为工业建设的重点尤 以冶金工业 和机械工业发展 最快上升到1 9 7 8年的5 5,而且按照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在全市工业生产总值中轻 工业 比重 从1 9 4 9年的93有很大的发展轻工业 产品 经过不断更新纺织成为武汉 工业 的三大支柱1 9 82年全 公司建成 采矿钢产量占全 国的8 %居 全国第三 位具有年产铁45 0 万吨钢40 0 万吨,,。..3%,.2%,.7%,下.8%,,;,。、机械、。。、选矿是仅次于鞍钢 的大型联轧 制钢材50 0机床汽车大连纺织机械厂棉布产量天津居全 国第三 位J产 品行销发展起来的优 势 工 业 部、焦化、烧结、炼铁、、,,,,,,、万吨的生产农机居 全 国能 力。建 国后,,逐 步形 成 了船 舶、、、、锅、、、、仪 表等多种机械工业新建国棉一厂棉纱产量,其中造船业仅次于上海印染厂低 于 上海、,。,、二厂、、,,低 于,,,、,华中、西南 各省。这些都是在地区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 的基础上,门。51 8
.武汉在历史上是华中地区的商品流通中心体制上实行单一的商业管理体制的联系范围比较过去有明显的削弱路的修建公路的建筑有些产品技术不 够先进射作用如江西安徽离武汉转 向上海了当前看外地购进额当地采购额占5 4 %7 14%调销外地占2 8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说明武汉市工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正在加强大除中南地区外还有部分商品销往西南占有重要地位建国后由于管理体 制的变化有些减少原来以农副产品为主现在则以工业产品为主仅 占6 %纺织品占出口商品的首位解放后武汉的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长江的中枢和南北向的京广铁路纵横相交向鄂东新建东南—年铁路货物吞吐量 达37 85万吨武汉港货物吞吐量 达1 9 5 1万吨里长江武汉段长达6 0 公里江岸建有码头48 5 座运中心公路线以武汉为中心向外辐射个兼具铁路水运公路和航空运输的交通枢纽陆城市所赶不上的武汉据有长江水系的枢纽位置长期 以来就是一个着长江航运的开展武汉港的客货吞吐量增长很快输或者沿长江东西向运输的货物经武汉转铁路改为南北向运输过武汉这个货流中转个占地面 积达 湘。多公顷为全市仓库总面积 的三分之二作是武汉 当前的一 项重要职能。而商业则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统购 包销影响了商品的正常流通特别是过去以水道运输为主的货流路线所 占地位和 比重均有很大 的降低。在首理传统,19 58年以后,,,,,。,由于新的 铁又由于,,,。武汉本身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原来在传统上是武汉 的联系范围武汉的经济联系范 围占4 5从商品销售情况看1 982年当地销售额 占“,竞争力差,打不出去,也影响了武汉在经 济 上 的 辐但随着形势的转 移对 内对外都正在扩大占54在商品销售总额 中调销外地 占3 4 %。、,,,他 们 就 脱从商 品 货 源 来外含 地 调 进 额当地销售 占外调外销量均联系范围武汉 的对外贸易但产品结构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其 中工业产品约占9 5 %,。,,。,19 78年,,.3%,当地采购 额,.7%,198 2年,,占46%,,,,19 75年,,.,.6%,,%,。。,,有所扩在历史上。,、西北和东北地区。,,,。。出口商品,,。,农副产品,。这也反映了武汉经济结构的变化长江被称为中国 的黄金水道构成武 汉的 交通骨架西北 向的汉丹路通往鄂 西北。,。,武汉则位于,,。新建 东西向的武黄路通,,使武汉成为华中地区 的铁路枢纽汉江武 汉 段 长 达 5 0 公拥有客货轮二千余艘航空线通向京广这个交通运输的枢纽位置。198 2,,。,,,,是华中地区的水。,遍及全省,、、沪、渝各大城市是全 国其他内,是、、。,。,是全国 的重要河港城市之一的港口。长江上通巴蜀、下联宁、沪,,“以水陆码头起家”,而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中转港口多种货物经过武 汉转长江水路东西向运水转陆或陆转水成为武 汉主要职能之一当前加强水陆 联 运。随,。,,,都要通“中间站”,,。,武汉中转仓库有12 0多,,。、发展 中 转工,。四、武汉今后的发展方 向现在的武汉后应该怎样发展呢? 根据扬长避短须从实际出发研究武汉所特有的自然优势腹地广大长江中枢,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城市,按照 新的历史时期所赋与它的 任 务发挥优势的原则研究武汉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以为有十六个字可以概括前三个 优势是在发展过程中,武 汉 今首先、,,,必,。,即“位 置适中,,,直接通海”。,,长期起作用的优势,而一6一19
岁直接通海”些 自然条件系腹 地广大海则有利于对外联 系作用武 汉才能久盛不衰大的作 用这个优势在不 同的 历史时期有广阔,则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发生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开埠通商,对外贸易地处 内地和乙是廉价 的运输道 路有了这些条件善于发挥这些优势,才发挥作用有利于和四方联而并且发挥 了必然会发生更,而且这,‘,。,,,.为消费市场和 原料资源扩水运便利凡此,,’点接 通,。,挪是武 汉今后发展的有利条件毁而复兴;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武汉现有的经济基 础汉建成为实力强大题我对...
篇五:武汉发展历程
武汉的近代史论文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武汉的近代史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 1912 年 2 月清帝被迫退位,结束...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 1912 年 2 月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中国近代史中国共合作在武汉抗战史中的重要性》
【摘要】中国近代史抗战时期中,国共的关系融洽并有着合作关系,也在历史上了营造了少有的融洽期,文章具体从五点显著的特点当中做出了总结,并对于今天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重要性
前言
从 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失陷、17 日蒋介石发表《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到 1938 年 10 月 25 日武汉撤退,即为武汉抗战时期,周恩来称之
为第二个武汉时期。此阶段,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迁入武汉,中共中央代表团来汉,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爱国人士,文化界、宗教界、科技界等的知名人士也都云集武汉。武汉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心和实际的战时首都。迎来了国共合作、全民协力的辉煌抗战局面。以保卫大武汉为战略指导思想的武汉会战,成为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实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转折。国民党与共产党作为当时中国社会最大的两个政党。各自都有军队与政权,其合作抗战,对于保卫大武汉战略的实现、相持阶段的到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是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造就了武汉抗战时期的辉煌。而这一时期过后。两党的亲密合作就不复存在了,抗战也随之变得更为艰难。应当承认,武汉抗战时期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关系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重温这一段历史,回味期间两党默契相处、同舟共济的点点滴滴,在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的今天,是极为必要的。本文试就武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特点作一番考查。
1.中国近代史国共合作诚意倍显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欲迅速实现其速战速决的计划,其在占领东北、华北、华东等大片国土后,借着南京战役的胜利,进犯中原,并狂言道:"只要攻占汉口――就能支配中国。"面对日军的步步进逼,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虽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还是节节败退,溃不成军。整个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此种严峻情势下,国共双方为挽救民族危亡合作抗战的愿望较前一阶段更为强烈。
此前,因两党的长期对立与仇恨一时难于消解。虽两党开始尝试合作,
但彼此间信任不足。自国共双方谈判开始,蒋介石就担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其造成威胁。到全面抗战爆发,蒋介石仍一度坚持不给共产党以军事指挥权,并怀疑"共党思乘对外战争之机会,发动其阴谋"。因而,中共虽坚持"拥蒋抗日"的统战政策,但不能不对蒋介石的抗战决心有所担心,并对国民党在民主民生等问题、特别是在动员民众方面的政策,始终持批评态度。
而步入武汉抗战时期,基于民族救亡的共同任务,国共双方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就共产党而言,为使国民党方面大开合作之门,中共捐弃前嫌,"与国民党坐在谈判席上共商抗日大计"。在政治方面,中共确立了国共两党"共同负责、共同领导、互相帮助、互相发展"的统一战线总方针。对于具体的政治统战工作,毛泽东于 1937 年底,也明确指出,对国民党要"切实的具体的帮助,多采取建议的方法","依照他们觉悟的程度与迫切的需要,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口号,不要太高太左"。按照这些方针,中共对以前的一些做法做了改变,对国民党的要求也做出了让步。在军事上,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军队要力争团结国民党共同作战,减少摩擦。1937 年 12 月,毛泽东致电前方领导人,提出:"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对华北支军尤其对阎及各县地方政权、地方绅士,必须保持好的友好关系,一切须求合法与统一,减少摩擦,团结对敌。"
2.中国近代史国共合作方式更为灵活
国共双方的合作诚意推动着两党的合作抗战紧锣密鼓地展开。这就对国共到底该采取何种合作形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双方进行了长时期的努
力,打破了往日关于这一问题的僵局,最终形成了遇事协商、随时约见的合作方式。由于三青团无法协调好两党的关系,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讨论了国共合作的形式问题。毛泽东提出了国共长期合作的三种形式:其一,把国民党本身变为民族联盟,各党派加入国民党而又保存其独立性;其二,各党共同组织民族联盟,拥蒋为最高领袖,实现党外联盟;其三,没有成文,形式不固定,遇事协商,解决两党有关问题。按决议精神,中共派出代表多次与国民党磋商。最终两党基本上采取了中共提出的第三种形式。至此,无统战组织、遇事协商、随时约见的合作方式正式确立。这意味着国共双方在合作中处于较为平等的地位,彼此谁也不吃掉谁,两党在密切联合的同时各自又保持着独立性。
这一合作方式的形成,是有其深刻历史根据与现实原因的。就历史根源看,从 1924 年持续到 1927 年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因蒋介石残酷屠杀革命人民而最终以失败告终。深刻的历史教训使中共认识到:没有国共合作,没有统一战线,革命无法取得成功;但有了国共合作,有了统一战线,如果党不善于在统战中保持独立性,革命仍然会失败。因而国民党没有接受跨党合作也就使得双方只能采取遇事协商、随时约见的方式。就现实情况看,战事的危急使国共两党的主要精力一直都投入到激烈的对日作战中,其它的事情无暇顾及。而遇事协商、随时约见,具有较多的灵活性。这使国共双方在处理两党共同事务,尤其是处理突发事件时,无须经过层层的统战组织和繁琐的工作程序,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更有利于双方的合作抗战。
3.中国近代史国共合作内容更趋实际
军事上,国共两党在军事战略上相互探讨,国民党方面在周恩来向其讲解《论持久战》的基本精神后深为赞赏,并据此制定了自己的战略指导思想;在具体的军事行动上,国共也是相互配合并取得了一些成功,对于台儿庄大捷,陈诚就承认了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八路军在华北的游击战争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政治上,两党也展开了密切有效的合作,中国共产党促成国民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并积极帮助国民党实施其纲领,且在部分地区国共出现了地区性的共同纲领,如山西,国共两党就成功制定了,民族革命十大纲领>;国共双方还通过多次的政治磋商与谈判,就两党关系、具体合作任务等一系列问题达成一致,较之此前处于僵持状态的谈判局面有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外交上,中共帮助国民党加强了与苏联的合作,蒋介石通过中共获得了许多关于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对国共关系的看法、对英美的政策等的信息;同时,为援助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共与国民党协调一致,组织了"国际纵队"中的"中国支队"赴西班牙参战;此外国共两党还相互配合,积极对外宣传呼吁世界人民共同反对法西斯,包括争取日本反战力量的支持。
正是由于国共两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富有成效的合作,才使武汉抗战时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4.中国近代史国共合作的国际环境更有利
武汉抗战时期,正值法西斯势力在世界范围内活动猖獗之时。随着法西斯全球战略的展开,国际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客观上也使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得以加强。中国的国共合作抗战,作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获得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极大支持。
一方面,国共的合作抗战得到了各盟国政府的支持。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与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严重威胁到英美等国的在华利益,英美等与日本法西斯的矛盾日趋尖锐,因而此时英美等从纵容日本侵略中国转而采取支持中国抗战的立场。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于此时号召全国募捐 100 万美元支援中国的抗战。而此时的苏联已完成了工业化和农业的集体 化,实力大大增强,加紧了对中国抗战的援助,"1938 年两次贷款给国民政府,总计 1 亿美元。此外,还向中国提供飞机 565 架、坦克 82 辆、火炮 817门、汽车 700 辆、机关枪 6325 挺、子弹 645 万发、炮弹 140 万发。"同时,同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如西班牙,其军事领导人此时期曾致电朱德,赞赏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
在这样有利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共产党积极地抓住时机,发展扩大国际统一战线,努力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获得各国人民的同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对于此时期日、德法西斯对国民党政府进行的多次劝降活动,中共及时地予以坚决揭露、严厉谴责,与国际消极方面进行斗争,从而维持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5.中国近代史国共合作作用巨大,影响深远
政治上,国共两党的密切合作、融洽关系为相持阶段两党如何处理相互关系、维持国共两党的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两党的合作,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进步,保证了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相持阶段的展开,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济上,
国共协力完成沿海工业的内迁,保证了民族经济免受日军的掠夺与摧毁,为相持阶段中国抗战的继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化上,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团结一切爱国人士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汉抗战文化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整个抗战文化运动所掀起的第一个巨大浪头,推动着抗日洪流在相持阶段的继续前进。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有着巨大的功劳。
武汉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抗战,也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一方面,国共两党的军队此时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有力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使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宣告破产,从而使得德意日法西斯的"全球战略"中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即攻占苏联与中国,难以迅速变为现实,进而使得德意日三国无法很快进入第二步战略行动,即决战美国,统治世界。这样也就挫减了德意日法西斯的进攻锋芒,打乱了法西斯同盟的全球部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赢得了有利的时机。另一方面,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融洽关系,为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抗击法西斯侵略树立了好的榜样。此时期,西班牙政府外交部长台尔戈育,在国联行政院讨论制裁日本侵华的会议上,就曾表示:"对于中国民族之英勇精神,表示敬意。"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战,有力地声援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为最后战胜法西斯势力作出了贡献。
6.结束语
总体而言,中国近代史中武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虽有分歧,但相处融洽、合作密切。中国共产党正确地认识了这些特点,抓住时机,制定了一系列
正确的合作方针与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在此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 2 卷(1 分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日]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M]。台北:台湾中央日报社,1977。
[4]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中共党时参考资料:第八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法记者雷那向世界广播望积极援助我国抗战[N].武汉日报,.
[6]余克礼,朱显龙.中国国民党全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7]毛磊,刘继增,袁继成等.武汉抗战史要[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篇二
《探讨武昌起义》
摘要: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 1911 年(农历辛亥年)10 月 10 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胜利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 1912 年 2 月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
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其次是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关键词:革命、起义、反封建、胜利
正文:
1.武昌起义背景和导火事件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 1905 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亦正是这一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由于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 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 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 3 岁的宣统皇帝溥仪...
篇六:武汉发展历程
iddot;3·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7年 11月 20日Nov.20 2017第 37卷第 11期Vo1.37
No.11一、武汉铁路局的创立背景(一)创立的政治背景武汉铁路局主要起源于 1893 年张之洞在湖北省修建的大冶铁路,这条特殊的铁路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由兴盛走向衰败、由衰败再到新生的时代变迁。国内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抗击后,整个清政府在当时陷入十分危险的处境,面对这一内忧外患的现状,一些封建官僚开始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洋务运动由此开始,而大冶铁路正是诞生于洋务运动的蓬勃发展时期,它反映了当时民众自强求富的强烈呼声和愿望。而此时在国际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说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已经悄然产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已初步形成,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此时的中国迫切需要融入世界,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二)创立的经济背景洋务运动时期,开始建立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民用工业,主要包括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左宗棠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等,这些企业为中国民用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冶铁路和汉阳铁厂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正是由于大冶铁路的运输高效便捷,使从铁矿开采区到汉阳铁厂的距离大大缩短,成本也相对降低,运输量更是大幅提升,而汉阳铁厂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大冶铁路的发展运营,为后来武汉铁路局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三)创立的文化背景大冶铁路产生的时期,正是洋务运动思想观念盛行之时。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前期的口号为“自强”,后期的口号为“求富”,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并注重在学习、引用西方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同时,保留中国特有的民族特色,紧密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以实际行动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二、武汉铁路局的发展纪实(一)第一次设局从总体上来看,武汉铁路局源于洋务运动时期繁荣的大冶铁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获得直接收益而疯狂掠夺铁矿,从而直接占领了大冶铁路;民国时期,当时的民国政府把长江北边的武汉铁路归属为汉口铁路分局管辖,而长江南边的武汉铁路归属为武昌铁路分局管辖,此次重要的划分为武汉铁路局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大冶铁路改造为国营铁路,又重新焕发出生机,而武昌铁路分局也并入了汉口铁路分局,统一名称改为汉口铁路运输分局,全部都属于郑州铁路管理局管辖。直到 1958 年,政府批准了武汉组建铁路局,至此,武汉在中国铁路运输的历史上第一次设局,这对于武汉铁路事业的发展,乃至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建立没多久,由于当时中国铁路管辖范围的规划调整,使武汉铁路管理局开始接手管辖长沙铁路管理局,后来鉴于武汉铁路管理局管辖范围较广,不能高效率发挥武汉铁路管理局的作用,又在 1963 年撤销了武汉铁路管理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武汉铁路分局,仍然归郑州铁路管理局管辖,其主要作用就是管理本地区的铁路网,使该地区铁路的调度管理更加高效合理。(二)第二次设局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国,在铁路事业上有了巨大进步,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成昆铁路,这条铁路是当时武汉铁路局的发展历史管媛媛(武汉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摘 要:中国铁路事业的建设始于晚清时期的吴淞铁路,在经过一百多年的飞速发展后,如今的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目前,中国是一名副其实的铁路大国,而武汉铁路局的发展正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将从创立背景、发展纪实、机构设置、发展背景、管辖范围等方面充分展现武汉铁路局的发展历史。关键词:武汉铁路局;发展历史;未来展望中图分类号:U2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7)11-0003-02收稿日期:2017-11-05作者简介:管媛媛(1984—),女,蒙古族,辽宁丹东人,武汉工商学院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7.11.200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11月正文-20171219.indd
3 2017/12/19
18:34:04万方数据
·4·全国铁路事业建设的重点工程,工程耗时之久,难度之大,规模之大,举世罕见。铁路穿越多个隧道,包括海拔最高的沙木拉达隧道,这条铁路的建设成功,极大鼓舞了当时中国铁路事业建设人,同时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技术封闭。而此时,武汉铁路局的改革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1971 年,由于湖北省铁路事业发展较迅速,并且其在中国铁路网中的地理位置越来越重要,是东西南北的重要铁路过渡点,再加上当时领导人的鼓励支持,此时的武汉铁路管理机构需要重新规划调整,以更好地管辖湖北省境内的铁路,由此,武汉铁路局第二次设局,并包括武汉和襄樊两个地方的分局。此次设局持续了十二年,到1983年,由于郑州铁路局的发展趋势及规划协调,又将武汉和襄樊两个地方分局重新纳入郑州铁路局管理,而武汉铁路局再次撤销,建立武汉铁路分局。(三)第三次设局京广线是连接我国南北的重要铁路运输线,其途经五省一市,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我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它在运送物资、人员、矿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在湖北省境内,京广线设立了光水站、花园站、孝感站、横店站、丹水池站、江岸西站、汉口站、汉西站、汉阳站、武昌站等,而武汉铁路分局正是抓住了此次机遇,使京广线中的孟庙东篁店段和孟宝支线划归武汉铁路分局管辖。2005 年,铁道部正式撤销了武汉和襄樊两个地方的铁路分局,这对于武汉铁路分局的员工来说是跨时代的举措,从此,武汉铁路局正式作为一个整体参与该地区铁路线路管理,并且抛弃了以往铁路局只管理本站或本地区线路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铁路局直接管理铁路线站段的新管理模式。此次改革,更直观地提升了铁路局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中间地区范围的管理权限,使管理力度加大,责任也加大。不仅如此,武汉铁路局还管理着 20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铁路工程之一的京九线中的麻城车务段,它是京九线上最大的车务段。至此,武汉铁路局又迎来了新的发展辉煌期。三、武汉铁路局的主要线路机构及发展前景(一)主要线路机构武汉铁路局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机构,即武汉铁路办事处和襄阳铁路办事处,它们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地方部门的铁路管理、线路调度,以及对铁路部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但其只作为派出机构行使职能。从武汉铁路局的具体分支机构来看,主要包括车务单位、机务单位、工务单位、机务单位、车辆单位,还包括合资铁路公司、工程指挥部、公安和法院的相关单位。而其主要线路包括京广线、京九线、武九线、孟宝线、宁西线、襄渝线、焦柳线、鸦宜线,重要的直属车站包括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襄阳站、平顶山站、漯河站、信阳站、平顶山东站、襄阳北站、武汉北站。(二)发展前景展望武汉铁路局的未来,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铁路人奋发向上、脚踏实地、勇于拼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开创武汉铁路局的辉煌前景。第一,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对重要铁路实现提速。从安全的角度来看,要形成责任追究制度,追究到具体单位、具体个人,建立自上而下高效率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一些生产或者运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要组织人员进行检查监督。从提速的角度来看,要通过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力量来推动提速进程,不仅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还要不断提升国内的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扎实研究、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第二,在不断完善铁路系统的基础上提升运输质量。通过日益完善调度系统、控制系统,推动铁路整体技术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进而提升运输能力,加快运载速度,促进货物运输更加高效率。第三,在保证客运安全高效的基础上满足乘客需求。注重乘车环境,改造重要的车站,加强与互联网的无缝对接,大力推进绿色环保、低碳低耗。第四,提升员工素质及生活水平。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提供更多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机会;开展技能比拼,促使员工学习技能知识、安全知识;改善员工待遇条件,对员工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对于下岗铁路职工或困难家庭给予政策上的照顾,以充分展现人性化的武汉铁路局。武汉铁路局的发展虽然只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中的一小部分,但其也是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它由兴盛到衰败、再由衰败到新生的曲折坎坷经历,让武汉铁路局的发展更加辉煌,让一代代的武汉铁路人更加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在当代,面对武汉铁路局的发展前景,更要时刻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参考文献[1]张岄 . 铁路货运量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2]唐志强 . 提高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力的对策与分析[J]. 铁道运营技术,2015,(4):53-55.[3]秦涛,杨文 . 武汉铁路局襄阳车辆段正式成立[EB/OL].(2015-08-11)[2017-10-11].http://www.whrailway.cn/html/2015/lujuxinwen_0811/42906.html.[4]许杰.LC合资铁路公司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重点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责任编辑 :陆水东)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11月正文-20171219.indd
4 2017/12/19
18:34:04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