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分管工作,采取走访调查、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就我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尤其是×年以来,县城建设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城镇体系更加完善,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第×批智慧城市创建试点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省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
(一)科学定位,在规划引领上求突破。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总目标,全面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生态健康”的现代化城市。聘请×大学编修了城乡总体规划,完成优化提升,确定了“一河、三区”的城市发展格局,构建起×平方公里、×万人口的城市框架。在总规指导下,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科学指导城市建设。
(二)提质扩容,在新区开发上求突破。围绕打造“行政服务区、文化教育区、生态居住区、休闲旅游区”,组织实施了×大街等道路工程、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及×、×等房地产开发项目,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产业、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完善功能,在增强保障上求突破。坚持公共设施补短板,×年以来投资×亿元,实施道路、供水、公共场馆、卫生服务机构、公园绿化、公交站点、老旧小区改造、内涝防治等重点项目×个,建成区道路达到×公里,新增供水供热供气各类管网×公里,绿地面积达到×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和×%,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四)破解瓶颈,在创新举措上求突破。一是整合挖掘土地资源。通过科学组织征收搬迁,×年以来完成×个区域、×户拆迁,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为城市发展腾出建设用地×亩;
创造性地实施“一步进城”、“单户进城”模式,引导农民进城,将原有宅基地交回统一调剂使用,×年内腾出土地×亩。二是拓宽融资渠道。有效利用棚户区改造等国家和省市支持政策,争取上级资金和银行贷款支持,积极谋划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
采取PPP等形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城市建设,实现了财政投资主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创新城市管理。对照“洁净城市”创建标准,全面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和日常“双巡查”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监督作用,实现了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容貌秩序、园林绿化、违法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动态监管。
(五)加强管理,在提升城市品位上求突破。完成所有机关单位和临街建筑夜景亮化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加大清理非法小广告,严厉查处建筑垃圾乱倒乱放,规范各类户外广告牌匾,不断提升清扫保洁质量,加强垃圾清运处置,查处车辆泄露、飘洒,市容市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加强非机动车的管理,依法取缔非法营运三轮车,行动果断,措施有力,落实到位。同时完成车位划线,规范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开通城市公交,交通秩序得到了规范。
二、城镇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涉及领域广、目标要求高、需要解决的问题多。虽然县委、县政府在城市建设上下足了功夫,但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与发展更快成效更好的城市相比,在城市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城市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城市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由于职能交叉,加上体制和法律规定上的不统一,部门职责不清,推诿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工作合力的形成。如户外广告管理、修车洗车等需要涉及市场监督、交通运输、住建、城管等部门。交通秩序维护、车辆乱停乱放、乱营运等问题涉及交通、交警和住建等部门。上述工作如相关部门不能协调配合,就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形成死角死面。
(二)城市管理薄弱环节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占道经营屡禁难绝。×、×等主干道存在流动摊、店外摊及占道经营现象。二是交通秩序整治存在死角。机动车乱停乱放、随意上人行道;
电动车、三轮车在主干道、人行道上任意停靠行驶,非法客运现象比较普遍;
非机动车和行人不按道行进,不遵守交规,横穿马路等现象普遍存在。三是环境卫生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居民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特别是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存在卫生死角。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需进一步加强。我县在中心城区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财政经费紧张,城市建设经费缺口大,资金筹集比较困难,导致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硬件设施不健全,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现有部分住宅小区没有物业、没有垃圾中转站,一些广场、主路两侧、批发市场、大型商场旁缺少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给居民居住和出行带来不便。
(四)市民的文明素质需进一步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急速增长,这部分人群中既有城中村群众,又有外来农民工,还有下岗职工和相当部分弱势群体,个别群体由于没有固定收入,靠摆摊设点来维持生活,以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城市文明往往抛在一边,市民素质与文明城市所必备的社会公德、卫生意识、环境意识差距较大。
三、对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
进入“十四五”,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必须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借鉴先进城市工作经验,变压力为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集约节约、生态宜居,智慧人文的“美好家园”,使×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议县政府牵头,建立集公安、住建、城管、市场监督、环保、卫健和交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合执法队伍,负责全县城市管理宏观决策和组织指挥。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统一规范管理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在集中整治中做到上下联动。同时要增强各部门责任意识,树立主动管理、主动协调、相互配合意识,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二)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建设宜居城市。一是整治占道经营。切实按照“退街进巷、退摊进店、引市入场”的原则,逐步整治规范占道经营秩序。对于流动摊点,由于涉及弱势群体利益,关系民生,群众关注。可借鉴其他城市做法,选择适当地段,通过采取定点、定位、定时的办法,设立临时疏导点,实施规范管理,解决占道经营问题。二是整治交通秩序。加大公共场所车位管理,增设公共停车场,增设路边标志牌,及时更新完善标线,定期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减少车辆乱停乱放。三是加大社区整治力度。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大力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同时抓好城中村、背街小巷的“脏乱差”“牛皮癣”等问题的整治,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环境的根本性转变。
(三)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县政府要进一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重视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尽快完善一批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的公用设施和市政设施,加快城区路网、地下排水管网、农贸市场、停车场、环卫设施建设,有计划推进旧城区主干道改造,不断完善园林设施,提高公园、道路绿化管护水平。通过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建议政府出台专门文件,确立城市管理配套基础设施优先建设制度,改变基础设施事后补课的被动局面。在新建城市道路、住宅小区、大型场馆、商业街区时,同步规划并优先建设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相关配套设施。
(四)进一步鼓励农民进城,加快城区扩容。按照“南改北扩”总体要求,全面加快×新区开发建设。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如×路、×路、×大街西延等道路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新区基础设施水平。要进一步健全功能布局。加快文化广场项目建设速度,推动×民俗文化园项目。要加快人口向×新区聚集,推进×、×等精品小区建设,加快推进×商业综合体项目。谋划实施×湖周边连片开发等项目,不断提升房产品质。要发展适合不同阶层需求的商住小区,既要有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的高档住宅,又要有物美价廉、居住便利的小户型;
既要有特色商贸街,又要有大型批发市场,充分释放城镇化内需潜力,聚商气、提人气。
(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加强城市管理,政府和相关部门责无旁贷,全体市民也义不容辞。要紧紧围绕文明城创建这一主题,切实加强市容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强正面引导,潜移默化提高市民的市容环境卫生法制意识和文明素质。要建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机制,加大城市管理违法曝光力度,提高市民的参与意识,使广大市民自觉养成关心市容市貌、维护城市形象的良好习惯,努力增强自我维护、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意识,为城市建设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落实好“门前三包”,落实好沿街单位门前市容环境责任制,形成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社会风尚。
推荐访问:城市建设 管理工作 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