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福州资规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4篇

福州资规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4篇

发布时间:2023-03-18 14:40:24

福州资规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4篇福州资规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计划77篇 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计划11县政府办: 按照贵办《关于报送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的通知》(桐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福州资规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4篇,供大家参考。

福州资规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4篇

篇一:福州资规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

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计划7 7 篇

 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计划 1 1 县政府办:

 按照贵办《关于报送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的通知》(桐府办函〔2020〕229 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及 2021 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基本概况。

 到 20__年底,全县城镇化率达 53%以上,县城区建成区面积 18.58 平方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 4.7 平方公里),县城区常住人口 23.24 万人(比“十三五”末增加 5.58万人),基本建成高铁片区和蟠龙新区;实施棚改项目 33 个、涉及居民 3.2 万多户。“十三五”以来,建成骏逸天下、蟠龙首府、溱水半岛、龙城国际、国裕山园城、骏逸河畔、林达阳光城 A 区等一批功能配套完善居住小区;澜柏湾、临江苑、龙城香郡、龙城御景等重点社会投资项目有序推进;累计建成商品房3.2多万套,完成房地产投资220余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打通西门、北门城市交通赌点;老城片区、蟠龙片区、高铁片区路网建设基本形成,燎原南路、燎原北路、龙凤大道等市政骨干道路工程快速推进,城区道路全面提升;东山森林公园、天门河湿地公园基

 本建成;城区河道治理基本完成;官仓、新站、松坎、水坝塘、九坝等特色小城镇建设功能全面提升。

 (二)具体工作完成情况。

 1.农村住房保障情况 __年以来,我县共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9388 户,涉及补助资金 18252.1 亿元,其中:__年实施 2069 户、__年实施 7194 户、__年实施 125 户。__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农村住房保障工作,启动实施安居工程建设 5.2 万户,同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6.49 万户,累计完成投资 14.2 亿元;出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评定书 12694 份。

 2.城市棚户区改造情况 __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省、市下达我县棚户区改造任务数 32362 户。截止目前,我县共计实施棚户区改造 34362 户(包括__年 2000 户),总投资约为110.407 亿元,其中:__年任务数 6220 户、__年任务数17100 户、__年任务数 6542 户、2020 年任务数 2500户。现已完成房屋协议签订 34362 户,累计拆除房屋面积 145.5 万 O。

 3.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__年以来,我县共计建设保障性住房 9201 套,总投资约为 74181 万元,其中:__年―__年共计 8501 套,投资

 约为 59507 万元;__―2020 年( “十三五”)共计 900 套,投资约为 14674 万元。现已完成交付使用 7943 套,尚未交付 558 套,正在实施建设 700 套,入住率 86.28%。

 4.老旧小区改造情况 __年,省、市下达我县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数为 1620户,涉及楼栋数 164 栋,建筑面积 17.71 万平方米。按照改造要求,重点针对老旧小区内道路、强电、雨污管网、视频监控等设施进行改造,规范出行、修建停车场,打造智能化小区管理,全县率先启动教师新村、茶厂家属院、小康城等 3 个点改造,预计总投资为 6480 万元,计划在12 月底前全面完工。

 5.房地产市场开发情况 “十三五”以来我县陆续引进绿地集团、兴茂集团、林达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进驻__,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 57家,其中本土企业 26 家,全县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 125个,总建筑面积约 521.44 万 O,预售建筑面积 142.36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 156.43 亿元,成功打造了林达阳光城、骏逸天下、国裕山园城、龙城国际、龙城香郡、蟠龙首府等一系列精品楼盘,带动__城市发展,拉动__经济增长。

 6.城市基础配套建设情况

 按照“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原则,基本建成以蟠龙大道、迎宾大道、通站大道和桐楚大道为发展主轴的现代新城,蟠龙新区、老城片区、楚米片区、高铁片区路网 13.86O。建成市民健身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东山森林公园、__东站、__北站等一批公共服务场所。着力打造高铁片区酒店综合体、__记忆等核心商业圈。围绕县城周边山水,基本完成城区河道治理和景观绿化,建成滨河公园、东山公园、荣德山公园、堰塘湾公园、天门河湿地公园、蟠龙广场、高铁广场等一批市民休闲场所。

 7.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宜居,产城互动、以产兴城,统筹协调、多规合一”原则,重点打造新站、九坝、官仓、松坎、水坝塘、花秋等 12 个特色小城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元素,注重产业培育培植,创新投资融资方式,建设项目 293 个,累计投资 50 多亿元,集镇道路、广场、公厕、教育、医疗等设施配套完善。成功申报新站、九坝为省列示范小城镇,花秋、水坝塘、松坎为市列示范小城镇,九坝镇纳入全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和中英绿色低碳示范合作小城镇,官仓红旗村荣评“贵州十佳美丽乡村”。

 (三)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城建领导小组,下设城建(棚改)“一室四部”(即:综合督查室、

 政策法规部、规划建设部、拆迁安置部、资金保障部)和娄、燎、海、楚四大战区指挥部,四大战区指挥长全部由县级领导担任,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在服从指挥部和四大战区统一调度和指挥,全力配合、组织做好“拆、建、安、融”四大主体任务,确保城建(棚改)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2.强化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意见》、《关于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六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大对征地拆迁工作考核的通知》和县监察委《关于加大项目督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大力支持城镇建设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3.强化项目谋划。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市政道路、雨污管网、环境整治、强弱电入地等统筹谋划,形成改造一片、完善一片,同步加强医疗教育、公园广场等公共服务配套全覆盖,综合推动城镇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发展。

 4.强化招商引资。县委、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意见》,相继引进了绿地集团、林达集团、龙宽集团、兴茂集团等省内外知名企业进驻__,参与城市建设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统筹打造一批带动性强、收益性高的精品楼盘,标榜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

 5.强化营商环境。结合省市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要求,我县始终强化规范项目审批程序和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缩短项目审批时限,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跟进,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管理”要求,调动一切要素,服务项目、服务企业。

 (四)存在问题 一是城市功能配套不齐全。随着城市的开发和建设,居民区逐渐外延,城市居住圈不断向城市外围、郊区拓展,而城市综合农超市场的规划和建设远远滞后于住宅区的开发建设,造成了部分开发地段学校、幼儿园、农超市场等公共设施配置不足。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县城区生活污水管网较为落后老化,城乡基础设施短板较多,污水垃圾未能做到应收尽收,个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未完善,二、三级管网建设还存在差距,运行状况不容乐观。

 三是城市建设推进较缓慢。部分城市建设项目因资金短缺无法正常开工,涉及征拆项目因群众抱有依靠征拆想发家致富的侥幸心理,不理解、不支持政府工作,征拆难度较大,项目启动滞后,工程建设周期无限延长。

 四是房产市场乱象较突出。部分房开企业因自身资金实业较差,资金统筹和销售管理较为混乱,加之银行融资贷

 款政策收紧,个别开发建设的楼盘面临贷款难、融资难等资金链断裂情况,继而成为烂尾楼、问题房开。

 二、“十四五”工作打算 (一)总体打算 “十四五”期间,我局将围绕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和各乡镇总体规划总体要求,打造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县城以“十山环绕、七水汇城”的空间规划布局,集镇以 3 2 的总体功能要求,按照一镇一特打造小城镇,秉承“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城镇建设理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构建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副中心,建成遵义融入重庆经济圈的“桥头堡”,打造贵州最美北大门,围绕“撤县设市”目标,全县建成区面积达 36 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区面积 28 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达38 万人(其中县城区常住人口达 30 万人),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 16.8 平方米,城镇化率达 62%以上。

 (二)具体目标 1.拓展县城区面积。围绕“东连、南拓、西延、北接” 总体规划思路,拓展县城区规划空间布局,将官仓、九坝、马鬃、茅石纳入县城区组团,实现同城一体化发展。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高铁片区和蟠龙新区为城市倍增计划,着力推进蟠龙新区“三横七纵”城市路网建

 设,构建畅通无阻的城市道路系统。预计至 2025 年全县新增市政道路 58 公里,新建(改造)城市二、三级污水管网310.51 公里,实现龙凤大道、遵桐快线、桐茅快线、燎楚快线等市政道路全线贯通。

 3.完善功能配套服务。持续以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为主抓手,改善县城建成区居民居住环境、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预计至 2025 年完成棚户区改造 3000 户,老旧小区改造 8130 户,建成安置还房 7000 套,新建公租房1000 套,山体公园 1 个,停车场 3 个,综合农超市场 8个和地下人行通道 8 处。

 4.加快房地产市场开发。始终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原则,重点引进资质优越、财力雄厚、诚实可信的房地产知名企业,共同缔造城市精品,打造城市品牌,推动城市发展。预计至 2025 年完成房地产开发 300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 240 万平方米,商业面积 60 万平方米,全面建成蟠龙新区、高铁片区、南山片区、凤凰山居等一批中高端优质楼盘,带动县域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5.加快集镇区项目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因地制宜、产业建镇,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重点推进官仓、九坝、新站、松坎、花秋、水坝塘等 12 个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预计至 2025 年建成集镇道路 36 公里,改造集镇路网面积 24

 万平方米,建成停车场 21 个,活动广场 15 个,完成 1673个村组人居环境整治。

 三、2021 年工作打算 始终围绕“十山环绕、七水汇城”县城总体空间布局和特色小城镇以及老旧小区打造建设要求,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社会投资、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推进高铁片区、蟠龙新区和老城片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强化公共配套服务,不断完善路网、污水管网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载体,改善老旧小区住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形象;三是依托路网经济带动,结合 G210、G352 国道外移改造,将官仓、九坝、茅石、马鬃与县城区统筹谋划、一体经营,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四是新增建筑面积 86 万O,其中房地产项目新增建筑面积 51 万 O,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增建筑面积 35 万 O;四是完成城建(棚改)产值 53.5亿元,其中:房地产产值 25 亿元,棚户区改造产值 15.5亿元,市政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产值 13 亿元;五是提供就业岗位 11000 人;六是实现城镇化率 55.6%以上。

 四、下步工作措施 __作为遵义市“一核、两区、三组团”总体框架的北部组团,在“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始终以融入大遵义城市圈为引领,围绕打造 30 万人、30 平方公里的城市构架,

 按照“十山环绕,七水汇城”空间布局,坚定不移推进特色城镇化,确保 2025 年城镇化率达 62%以上。

 (一)强化项目建设。始终把补短板、惠民生作为城市建设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社会投资和特色城镇建设方面,精心谋划精品项目。

 (二)统筹城乡发展。以特色小城镇“3 2”工程为统领,重点推进新站、九坝、水坝塘、花秋、松坎、狮溪、官仓、尧龙山等一批集旅游、商贸、文化特色于一体的特色小城镇,努力提升集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

 (三)盘活社会资本。始终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原则,充分利用森航、林达、隆宽、鑫洋、彩阳等现有社会资源,整合社会资本要素,统筹打造__记忆等一批带动性强、收益性高的精品楼盘,标榜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

 (四)优化营商环境。紧紧围绕“十四五”城建工作目标任务和省市县营商环境建设要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通过“简”流程、“优”服务、“增”效能,把简政放权落到实处,实现审批提速、服务提标、效能提质,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新活力最强的营商环境,服务项目、服务企业。

 (五)促进市场发展。按照促消费,调结构,扩投资,防风险的要求,结合省市文件,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促进城市规划、出让土地、房地产发展相互联动,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平稳发展。

 (六)强化城市管理。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狠抓市场摊点、背街小巷整治,下大力解决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问题,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突出整治问题房开,坚决打击违法违章建设,理顺物业管理体制,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六)推动乡村振兴。严格按照村庄总体规划布局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实施乡村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污水等收运系统,打造新时代新生态村容村貌,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计划 2 2 根据相关要求,现将区人社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十四五”重点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完成情况及所取得的成绩 (一)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1、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推...

篇二:福州资规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

dquo;十三五”工作总结暨“十四五”工作规划( 二 篇)

 (篇一)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我局紧抓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信访工作的安排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中心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为核心,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着力打造“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持续打好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战,下大气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整体信访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维护全市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三五”工作亮点 1.着力规范信访秩序。近几年来,我市信访整体形势持续向好。一是信访总量逐年下降。**年,我市群众信访总量为 1777 批 2462 人(件)次,其中来访 231 批 656 人次。近几年来,信访总量每年批次下降近 6 个百分点,人次下降近10 个百分点。二是办理质量大幅提高。从**年下半年实行网上信访后,所有信访事项办理均通过网上流转,经过几年的

 运行,基本实现了件件有结果,件件可查询。责任单位办理信访的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信访事项办理率达到了 99%。三是信访秩序明显好转。这几年,基本上杜绝了堵门、堵路事件的发生,圆满完成了重要时间节点信访保障工作,特护期均实现了“四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群众依法上访、网上信访的意识有了大幅度提高,网信占比均达到 50%以上。四是工作形象不断提升。近几年来,我市多项工作走在岳阳市前列,连续五年进入岳阳市信访工作先进行列,局党组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领导班子。特别是**年,不仅我市获得岳阳市信访工作优胜县市区荣誉;而且局机关获得全市综合绩效考核优胜单位、优秀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先进单位、扫黑除恶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创建先进集体等 5 项荣誉。群众对信访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信访工作整体形象不断提升。

 2.着力提高政治站位。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动市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信访工作,书记、市长批阅群众来信,重要时间节点亲自部署矛盾纠纷排查、调度突出问题。二是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以联席会议为核心,调度、指导、协调全市的信访维稳工作,定期召开信访联席会议,研究处理信访问题。烟花爆竹企业关停、粘土砖厂退出、残摩群体等一大批复杂疑难问题通过信访联席会议得到有效处理。三是坚决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制度。不断完善党政领导接访包案制度。特护期间全体市委常委、副市

 长等市级党政领导每天轮流到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坐班接访,并下到联点镇街调度、督导重点信访问题化解和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做到件件有包案领导,件件有责任单位处理。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全市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信访工作格局。

 3.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以“三无”单位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一是不断完善来访接待场所建设。指导所有镇街按照“布局合理、设备齐全、环境友好、安全有序”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和布置了群众来访接待场所。对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进行了简单改造,实行了功能分区,优化了信访工作环境。二是不断加强基层信访工作队伍建设。在全市各镇街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为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委专职副书记为信访联席会议第一召集人、党政班子成员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机制。各镇街配备了专门的信访协调员、电脑操作员,专门负责信访业务工作。每年组织这些人员专业培训 2 至 3 次。三是不断打造信访信息化网络。按照“网上流转、网下办理”的要求,在全市 14 个镇街、31个市直单位联通了信访信息系统。开通了政府网站网上信访通道及市长信箱、微信公众号等投诉平台,形成了“信、访、网、电”的立体信访模式。**年,全市 14 个镇街有 6 个创建成岳阳市“三无”镇街,**年,有 10 个创建成岳阳市“三无”镇街,创建率在岳阳六县市排名第一。

 4.着力开展信访源头治理。一是坚持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年以来,我们坚持逐月对矛盾纠纷排查情况纳入月考核,规定每月 25 日前,必须将本单位排查情况由一把手签字后上报。这已形成了一项惯例工作。二是积极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我们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相继开展了“千案攻坚”、“积案清零”、“四重攻坚”等专项行动,特别是**年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重点信访问题联点包案化解活动,一些多年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处理。**年我市化解突出信访问题的经验做法在岳阳市推广。三是切实加强初信初访处理。注重从源头预防减少信访问题,大力推广“最多访一次”,严格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制,加强初信初访办理,着力抓好登记受理、调查处理、反馈回复等工作环节,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理质量,提升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切实做到最大限度让群众满意,尽量不引发信转访、重复信访或越级走访。近几年来,我市每年初信初访化解率均在 80%以上。

 5.着力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一是严格实行诉访分离制度。按照中央的精神,进一步强化诉访分离制度,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引导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处理,理顺了诉访关系。二是严格贯彻法定救济规则。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轨道,进一步推动厘清信访与其他法定途径之间的受理范围,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优先通过相关法规规定的“申请行政

 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等法定途径进行处理,信访部门不再受理。三是严格复查复核程序。对信访人提出的信访复查事项,聘请法律专业人士,会同法制部门严格把关,确保复查程序规范有序。四是严格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坚持依法依规协调和处理群众诉求,树立合理合法诉求得到妥善解决、不合理不合法诉求得不到支持、违法上访受到追究的工作导向。我们除生活困难的积极协调救助外,对涉及要求经济补偿、赔偿的信访诉求,一律引导信访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坚决杜绝以访谋利益,以闹得实惠的现象。

 6.着力强化信访工作责任。一是压实了信访工作责任。按照中央《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湖南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精神,不断强化镇街和市直单位等主要领导对信访工作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分管、谁负责”的总原则交办、督办群众信访事项。在全市上下形成了“谁家的孩子谁抱“的信访事项处理氛围。同时,还明确了接访劝返工作责任,建立了部门联动接访劝返工作机制,对涉及多部门的信访问题,由市联席办统一调度,包案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联合接访劝返。二是严格了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在全市树立了“有权必有责、权责相一致,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导向,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失职、渎职的或不作为、慢作为的,一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问责追责。三年来,

 我市先后对 10 个单位 15 名责任人进行了问责追责处理。通过责任追究进一步落实了信访工作责任,促进了工作落实。

 二、“十四五”工作目标 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不断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建设更高水平的“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

 一是全力打造“阳光信访”。以“信访信息系统”为基础,进一步开通国家、省、市、县四级网上信访投诉平台以及手机信访 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信访方式,进一步拓宽了网上信访渠道,形成了“信访网上投、事项网上办、结果网上评、问题网上督、形势网上判”的“阳光信访”新模式。

 二是全面建设“法制信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信访局《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程》和《湖南省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全面推进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建立了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配套机制。同时,按照中央的精神,进一步强化诉访分离制度,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信访部门引导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处理,理顺诉访关系。三是真正落实“责任信访”。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主管部门和属地的信访工作责任,并推行首接首办责任制,实行接访、处理、督办“一条龙”。同时,按照省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谁引发、谁担责”的原则,实行责任倒查,加强源头问责。

 三、2021 年工作重点 1.继续高度重视信访。一是继续压实党委(党组)书记对信访工作的主体责任,紧紧抓住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支部书记,以及市直单位党组织书记,继续巩固“抓一把手、一把手抓”的工作格局;二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分管领导牵头处理信访问题的责任,健全信访突出问题由职能部门专项工作组办理工作模式,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三是根据省、市要求,探索建立领导接访项目化运行机制,建议两办将领导约访下访纳入每月工作日程安排,实现常态化。

 2.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一是深入推进信访工作“三无”创建,努力争创“三无”县市、“三无”镇街,并继续开展“三无”村(社区)活动;二是开展源头治理活动,按照省信访工作会议提出的“谁引发、谁担责”精神,推动源头预防、前端治理工作;三是努力提升基层业务水平,积极推广“最多访一次”,提高办理效率;四是推进信访平台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打造现代化的信访工作模式。

 3.推动突出问题化解。一是继续完善市级领导牵头负责联系镇街和分管领域信访工作制度,实现接访、处理、督办“一条龙”;二是继续实行突出信访问题包案办理制度,由市级领导、责任单位、相关责任人形成“五个一”(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三是根

 据省、岳阳市安排,结合我市实际,继续开展重点问题、重点领域专项治理行动;四是建立“重复信访回头看”制度,重点督查督办久访不结和程序办结、久访不息的信访问题,推动责任单位多元化解。

 4.治理进京赴省上访。一是落实属地负责、主管负责的工作责任,就地化解信访矛盾,确保不进京非接待场所登记,不赴省到岳阳市集访闹访;二是成立信访处置政法工作专班,对缠访、闹访、群访等非访行为,固定证据,依法处理;三是对“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的信访保障工作形成常规化的制度机制。

 (篇二)

 **年以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乡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富民产业,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十三五”期间全乡已

 流转土地 13169 亩,坚持把特色种养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大棚蔬菜 40 亩, 种植中药材 610 亩,大棚西瓜种植 320 多亩,水稻小麦良种繁育 6800 多亩,稻虾养殖 1500 亩。成立专业农业合作社共计 27 家。全乡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格局日趋完善。

 二、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乡经济发展。五年来,博美奥奇公司、天时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粮食种植合作社、利源新型建材、精诚米业粮食烘干厂、绿谷超市和善策农业种植合作社等项目,均实现了常态化生产。**年瓦埠湖大桥及连接线正式开工;**年陶店回族乡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开始谋划,**年开工建设;**年 2400 亩的未利用地项目通过验收。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我乡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乡**年建档立卡贫困户 1105 户 3148 人,贫困发生率为 22.1%,截止**年年底,完成脱贫任务 1019 户,3041 人,剩余 14 户,28 人未脱贫(脱贫人口动态调整),贫困发生率降至 0.19%。两个贫困村(马店村、湖滨村)分别于**年、**年出列。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发展。全面落实 33乡民生工程,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

 卫生健康工作成绩显著:卫生计生工作扎实开展,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90%以上,加大投入、改善就医条件,对全乡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全面落实适龄儿童计划免疫,提升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服务。**年出生人口 150 人,出生登记率 99.28%,累计健康体检 400 人次,兑现多类计生家庭奖励资金 30 余万元。投资 502 万元新建卫生院综合业务大楼一栋。城乡居民医疗参保 13026 人,参缴 246.7 万元,参保率 92.5%。

 养老保险缴费率达 100%,全民参保任务达 100%,就业脱贫全部实现百分之百帮扶,百分之百就业。完成每年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任务。

 民政工作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各类社会兜底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使扶贫户、困难户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保障,每年认真开展参保人员清理整顿,严把审核程序关,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目前我乡农村低保户 329 户,591 人,城市低保 12 户,13 人,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年建成陶店汉族敬老院及回族敬老院。**年高标准完成乡残疾人之家和三个村的残疾人工作站建设任务,保障我乡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坚持育人为本,不断优化教育结构,致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

篇三:福州资规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

五总结及十四五规划(综合)五篇

 十三五总结及十四五规划(综合)五篇

 【篇一】

 “十三五”期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 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国际化高水平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

 **年,学校充分总结建校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的办学经验,科学研判外语类院校发展趋势,战略性地提出“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办学愿景和“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年 9 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年,学校推出《“双一流”建设整体方案》,将“双一流”建设作为统领全局的发展战略。学校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特色发展、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时期。

 2. 外语学科为主干的学科群逐渐形成,学科协同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优势主干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以外语学科为核心,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群逐渐形成,全校各学科协同意识和协同能力显著增强;有针对性地布局和发展交叉学科,实现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与语言类学科的交叉融合,开辟了外语院校文理交叉、文工交叉学科拓展新路径。学科建设模式进一步优化,大力加强一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外语学科在五大领域上跨院系跨语种发展,推动文文交叉、文理交叉的平台建设。学科专业点稳步拓展,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一级学科博士点增至 3 个,本科专业数增至 50 个,授课语种数量达 46 种。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并进入 I 类高峰学科第二阶段建设。

 3. 思政教育体系逐步完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卓有成效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立足人才培养全局工作,构建了“党建+”育人体系,建立了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形成了“五位一体”大思政工作格局,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三个关键环节入手,系统推进思政

 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融合。在课程建设方面,不断丰富思政课程内容与形式,实现了课程思政所有专业全覆盖,建成了以“听说读写译”为特色的外语院校课程思政体系,以“课程链”建设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纵深发展。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成立了多语种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团队,举办“课程思政与课程育人”系列工作坊,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思政育人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在平台建设方面,以各级智库、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学生海外党小组等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十三五”期间,外语院校特色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年获央视焦点访谈报道,6 项改革成果获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年学校入选**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年连续三年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 **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高校第三批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行列, **年英语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4. “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彰显特色,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

 **年,学校在外语类院校中率先提出“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十三五”期间,学校以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以本科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一流本科建设持续有效推进,**年 12 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校依托卓越学院为平台,开设 4 个人才培养实验班。“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外语人才培养的瓶颈,推进了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有效解决了新形势下社会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需求问题,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上外特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入选首批**高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

 5. 一流研究生培养体系不断健全,研究生培养能力有效提升

 “十三五”期间,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学科前沿,在研究生培养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从管理模式、学科专业点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学校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由一级管理向两级管理模式的转变。试点推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赋予院系更大招生自主权。增设 1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 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撤销 1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 个学科点进行了更名,设置了“国别与区域研究”“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等二级交叉学科。完善了博导遴选机制,强化了博士生导师资格审查和招生资格管理,导师队伍质量不断加强。启动区域国别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培养高层次区域国别研究拔尖人才,入选**市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推出导师学术引领计划,有效提升了

 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管控力度,建立了优秀学位论文培育与自主奖励体系。

 6. 多措并举,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学校在一级学科层面推动基础研究,实施外语学科五大领域引领计划,推动语言学等基础研究对标世界一流水平。立足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队伍优势和学术积淀,依托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开展交叉学科研究,通过进一步加强学术平台建设,促进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成立语料库研究院,推进基于语料库的跨学科研究;成立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推进区域国别交叉学科研究,聚焦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开展中外交流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启动脑与认知科学应用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应用实验室,为传统人文社科研究的科学化转型提供平台支撑。重视面向产学研融合的应用研究,与科大讯飞联合成立口笔译实验室,在机器翻译、人机耦合的同声传译、翻译辅助训练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促进人工智能翻译技术发展。“十三五”期间,科研成果数量和高水平论文数量持续增加,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不断提升,**-**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 12 项,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7 项。

 7.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智库建设与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8. 师资队伍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学校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培育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师资队伍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学校实施战略语言人才特区方案,引进 14 名战略语言人才,涉及斯瓦希里语等多个“一带一路”语种。实施“志远学者”计划,激励教师围绕重点领域产出高水平成果,引进的志远学者已获 4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实施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培育计划,培育出一批科研能力突出、学科梯队合理、整体优势明显的青年骨干学术带头人。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3 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1 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1 名、**市领军人才 2 名、**市“东方学者”2 名、**市青年拔尖人才 1名。国际彰显度不断提高,18 名教师在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或担任国际期刊编委。结构不断优化,拥有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从 63.5%提升到 75.8%,拥有海外研修经历的专任教师占比从 80%提升到 90%以上。

 9. 高层次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学生国际交流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学校积极拓展高层次国际合作,扎实推进国际化办学,在全球知识领域主动发挥作用,海外声誉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国际合作伙伴已覆盖 62 个国家和地区的 429 所高校与机构。与西班牙皇家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参与全球语言体系学术研究。加入联合国语文大会、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亚非研究国际联盟等重要国际机构,致力于构建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深入参与中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高层次外籍专家队伍不断扩大,从**年的 216 人增至**年的 340 余人。获批 2 个“111 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汇聚世界一流人才构建高端平台。学生国际交流体系不断完善,形成国内培养与国际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历生比例持续提高,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从**年的 221 人提升至**年的 437 人。

 10.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学校继续贯彻落实《**外国语大学章程》,**年制定实施《**外国语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年)》,有序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学校坚持和完善以大学章程为基础、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形成了党委总揽全局、各方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全面梳理了学校规章制度,发布《**外国语大学规范性文件汇编》,并出台“立法法”以规范制度制定,**年入选**市第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以学术委员会建设为重点推进学术治理体系健全完善,修订《**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成立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落实学术委员会例会制度,出台了《**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外国语大学院(系、所、部)学术委员会规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建设任务+绩效目标+资源配置”有机结合的“双一流”建设机制,持续推进综合预算改革,进一步明晰了校院两级责权关系,扩大了院系办学自主权,激发了院系办学活力,形成了全校层面各单位两级联动、协同推进建设的高效运作机制。

 “十三五”期间,学校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战略规划的引领布局作用,充分发扬全校师生干事创业的精神,学校发展态势良好,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展。总结建设经验,一是保持办学的战略定力,坚持外语学科的优势主干地位,坚持面向前沿的学科交叉融合,开拓了外语类院校建设新路径;二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实践外语人才培养理念再塑;三是牢记使命,始终聚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勇担高等教育“国家队”的使命与责任;四是注重创新,大力推进综合改革,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发展、亟需突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科整体实力距离世界一流学科还存在较大差距;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数量较少,科研组织模式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质量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这些是“十四五”期间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篇二】

 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部署,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扛起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硬、两战嬴”的人社担当,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为目标,闻令而动、积极作为,全力以赴、共克时艰,交出了一份战疫情、助发展的高分答卷。

 一、**年工作总结

 (一)各项主要业务指标完成情况(数据预测到 12 月底)

 城镇新增就业 26050 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116%),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6700 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4160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1.9%(要求控制在 3.5%以内);安置公益性岗位 191 人;新增创业实体 22000 家,创业带动就业 1120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3000 万元;引进高校毕业生 13948 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7.3%),接收大学生实践 1007 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117.1%)。本市户籍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8.67%。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31374 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74.3%),培训高技能人才 6085 人(完成目标任务的 110.6%)。受理劳动监察案件 1902 件,办结 1902 件,办结率 100%,为 2772 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克扣的工资 1533.06 万元;受理劳动仲裁案件 1208 件,结案 1241 件(包括上年未结案件 110 件),结案率 94.1%,调解成功率 86%。

 (二)**年重点工作

 1.聚焦“稳就业”,切实守好民生底线

 一是帮助企业复工复产。面对疫情突发、企业春节后用工紧缺的实际情况,周密部署、迅速行动,采取“五个一”工作法,通过开展“不见面求职服务”、搭建“用工信息发布平台”、派出“复工工作小分队”、开通“省际返工快车道”、推出“返姚复工求助码”等举措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截至 3 月底,共开通专列 4 列、包车 436 辆、包机 1 架,分两批向“6 省 12 城”和“5 省 10 城”派出

 小分队 14 支,安全有序组织 1.3 万余名务工人员返姚;举办“不见面求职服务”活动 18 场,发布用工信息 25 期、工作岗位 5 万余个,为企业解决用工缺口 1.6万人;全市返岗总人数达到 65.16 万人,返岗率 95.1%。

 二是全力稳定就业大局。适时将工作重心转向稳就业促和谐,牵头成立 11 个部门组成的就业专班,建立定期例会信息报告、部门会商等五项制度,明确“前瞻预判形势变化、精准了解人在哪里、快速落实人去哪里、稳妥处理劳资矛盾、尽力提供政策服务”的五步工作法,出台包括 26 条具体措施的工作方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举办公共就业服务和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推出“人社局长直播带岗高校毕业生专场”,做好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引导企业吸纳就业,扶持重点群体就业,全年共举办招聘会 139 场,提供岗位 39200...

篇四:福州资规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

福州市委关于制定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新征程

 1.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市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贯彻落实“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加快建设有福之州、幸福之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全市经济总量连跨 4 个千亿元台阶,2020 年预计突破万亿元,人均 GDP 突破 12.5 万元;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结构更加优化,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壮大,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 45%,海洋经济总产值接近三千亿元;新一轮城市升级有力推进,福州新区稳步发展,滨海新城蓄势崛起,长乐撤市设区,滨海城市格局加快形成;省会中心城市地位巩固提升,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城市交通迈入地铁时代,综合通道、空港枢纽功能更加凸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行政审批办理时限压缩比例全国第一,城市信用综合排名跃升全国前列,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速;“一带一路”合作持续拓展,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榕台融合交流持续深化,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有效落实,对台工作创造多个全国第一;民生事业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保持高于经济增速,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基本公共服务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提前实现摘帽退出,对口协作成效显著;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平安福州、法治福州建设持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不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挑战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前所未有;国内经济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全国区域发展分化态势明显,新一轮城市竞逐日趋激烈;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发展水平还不高、重点领域改革仍需突破、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还不够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尚不均衡等短板亟待提升。从机遇看,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色更加凸显;多区叠加政策赋予福州广阔舞台,发展机遇明显增多,省会城市综合优势更加突出,在闽东北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更加明显;随着台海形势变化,我市对台前沿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我市经济基础不断夯实,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发展韧性增强,社会和谐稳定;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具备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清醒认识、科学把握发展形势,深刻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新变化新要求,深刻认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使命新责任,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征程新方向,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发扬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集中精力办好福州的事。

 3.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我市将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展现崭新面貌,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届时福州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上新的大台阶,人均 GDP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创新动能全面迸发,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建成具有福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三个如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法治福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健康福州,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生态优势持续巩固,广泛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建成更高水平美丽福州;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上走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平安福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的发展更加全面,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二、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贯彻落实“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探索榕台融合发展新路,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全力打造新时代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经济发展取得新实效。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内需潜力充分发挥,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争先进位。农业发展更为高效、更有质量,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驱动成效显现,成为创新型省会城市。数字经济产值占 GDP 比重进一步提高,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程度达到新高度,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稳步提升,市场主体更具活力。多区叠加优势全面凸显,海丝战略支点城市作用充分发挥,形成东南沿海国际门户。打响海上福州、数字福州、新型材料、海港空港、闽都文化等五大国际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榕台各领域融合持续深化,对台先行示范作用更加凸显,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先行城市。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新时代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闽都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体系更加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大气、水、土壤、海洋等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河湖水系综合治理走在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低收入群体稳步增收,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备,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共同富裕步伐切实加快,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市域治理再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社会治理结构持续完善,基层自治能力不断增强,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更加健全,平安福州、法治福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更加完善,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省会能级实现新提升。构建老城新城协同发展格局,城市能级、人口规模、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空港、海港、铁路、信息港等设施加快完善,福州滨海新城、福州大学城、东南汽车城、丝路海港城(江阴港城、罗源湾港城)、福州(长乐)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省会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显著提升,引领闽东北区域协作全方位多层次深入开展,形成与闽西南协同区联动发展、衔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国家级都市圈,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会城市

 6.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建设,推动形成“一区引领、多园共兴”的创新创造示范基地。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新型研发机构、重大科创平台布局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省光电信息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积极筹建柔性电子创新实验室等,争取更多重大科技项目落地福州。优化创新资源布局,串联高新区、软件园、“三创园”及各类开发区,打造环城科创走廊。聚焦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前沿领域,强化政府引导,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作用,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同发展,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实施“名校+”带动战略,支持在榕高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院所、实验室等合作,引进优质资源、加快创新发展。坚持生态环境、功能配套、服务管理、办学水平、校园环境、共建共享“六个一流”目标,全力打造全国一流、有影响力的福州大学城。谋划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

 7.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创新型企业蓬勃发展。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领军企业、行业冠军。完善各类基金投资体系,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政策,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协同创新。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推广“以企业家培养企业家”模式,打造优秀企业家队伍,引领带动企业创新发展。

  8.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政策落实机制,构建更具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强化“榕博汇”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百人计划”、“闽都英才”等引才育才行动,引进一批高端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等,抓好“侨二代”优秀人才回归。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对接融合,深化校地人才交流合作,强化重大人才工程与重大科技计划相衔接、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智相协同。构建以创新能力、业绩、贡献为重点的多元化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人才流动及服务管理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健全支持各类人才来榕创新创业举措。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9.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革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健全科技重大专项攻关等制度。健全科技评价、科技开放合作等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开展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提升领航计划,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培养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完善从研发到落地的全链条转化机制。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财政扶持资金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强度大的企业,完善对高校、科研院所等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调动更多创投基金、民间资本等投向创新领域。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0.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推动产业基础高标准再造,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强力引擎。完善园区规划布局,按照分类施策、全面提升原则,强化试点示范,探索不同类型园区建设模式,构建福州特色的园区建设标准体系。开展园区投资质量和集约用地评价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园区转型升级用地需求。提升园区“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水平,完善科研、产业服务、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打造产城融合的都市型园区。促进“银园对接”、“银企对接”,创新园区建设投融资模式,争取更多金融支持。优化园区管理机制,...

推荐访问:福州资规局十三五总结和十四五规划 福州 规划 资规局十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