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绿色评价6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绿色评价6篇

发布时间:2023-03-18 16:40:06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绿色评价6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绿色评价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学习与评价(一) 姓名 得分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第2题3分,第8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1.36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绿色评价6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绿色评价6篇

篇一: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绿色评价

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学习与评价(一)

  姓名

 得分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第 2 题 3 分,第 8 题 2 分,其余每空 1 分,共 26 分)

 1.36 的 4 倍是(

 ),64 是 8 的(

 )倍。

 2.口算 16×7 时,可以先算 7×10,再算 7×(

  ),最后算(

  )+(

  ),得(

  )。

 3.2 时=(

 )分

 8 分=(

 )秒 4.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

 );最大的三位数和 0 相乘的积是(

 )。

 5.200×5 的积的最高位在(

  )位上,250×8 的积的末尾有(

 )个 0. 6.6×402 的积是(

  )位数,大约是(

 );如果要使 402×□的积是三位数,□最大可以填(

  )。

 7.先估算,再在里○填上“>”“<”或“=”。

 68×4○280

  200○41×5

 5×120○120×5

 110×9○9×109

 8. □□×□=120

 □×□□□=1000 9. 2015 年有 52 个星期零 1 天,这一年有(

  )天。

 10.一条裤子 104 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 3 倍,买这样的一套衣服一共需要(

  )元。

 11.一根电线长 900 多米,施工队每天用 80~90 米,9 天能用完这根电线吗?(

  )(填“能”或“不能”)

 12.小兰有 6 本故事书,小丽比小兰多 36 本,小丽的故事书是小兰的(

  )倍。

 13.妈妈买来 7 个苹果和一些桃子,小米吃了 4 个桃子,剩下的桃子个数正好是苹果的 2 倍,剩下(

  )个桃子,妈妈买苹果和桃子一共(

  )个。

 二、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 分)

 1.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

  )

 2. 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几个 0。

 (

 )

 3.100×8=100×2×4.

 (

 )

 4. 一个数的 8 倍一定比这个数大.

 (

 )

 5. 用 0、2、3、5 这四个数字组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其中积最大的算式是350×5.

 (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 分)

 1.一辆卡车一次运走 63 袋水泥,运完 300 袋水泥,需要(

 )次。

 ①5

 ②6

 ③7 2.5□×8 的得数至少是(

 )。

 ①400

 ②480

  ③640 3.小面哪道算式的得数最接近 4000?(

 )

 ①795×5

 ②289×4

 ③704×3 4. 在 80×□﹥650,□里最小能填(

 )。

 ①7

  ②8

  ③9 5.实验小学三年级有 4 个班,其中三(1)班有 50 人,其余每班 49 人。要给没人发一支毛笔,大约要买(

  )支就够了。

 ①100

 ②150

 ③200 四、神机妙算。(26 分)

 1.直接写出得数。(8 分)

 600×9=

  2×42=

 5×90=

 200×6= 457×0=

  3×231=

  122×4=

  52×0×5= 2.用竖式计算。(18 分)

 662×4=

  723×9=

  106×5=

  504×2=

 450×6=

  725×8=

  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共 30 分)

 1.学校打算买 490 本字帖,每本字帖 9 元,带 5000 元够不够?(4 分)

  2.三年级兴趣小组中,书法小组有 45 人,葫芦丝小组有 9 人,国画小组的人数是葫芦丝的 6 倍。(6 分)

 (1)国画小组有多少人?

 (2)书法小组的人数是葫芦丝小组的几倍?

 3.鱼池里有黑金鱼 146 条,红金鱼的条数比黑金鱼的 4 倍少 60 条。鱼池里有红金鱼多少条?(5 分)

 4.明明星期天去果园摘苹果,每筐装 30 千克,装满了 6 筐后,还剩下 15 千克苹果。明明一共摘了多少千克苹果?(5 分)

 5.商店购进一批学习用品,其中钢笔 85 支,圆珠笔的支数比钢笔少 15 支,铅笔的支数是圆珠笔的 9 倍。购进铅笔多少支?(5 分)

  6.

  小军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吃饭;小亮中午回家吃饭。每天上学和回家,两人各走多少米?(6 分)

篇二: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绿色评价

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预习汇总

  1、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12 个大格,60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钟,走 1 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 1 大格是 5 秒钟,走 1 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 1 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 1 圈是 60 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 1 圈,分针要走 12 圈。

 5、分针走 1 小格,秒针正好走 1 圈,秒针走 1 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 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 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 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 点整)、(9 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0)

 1 时=60 分

  1 分=60 秒

 半时=30 分

  9.求简单经过时间的方法:可以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依次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2)把两个两位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相加。

 注意: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一定丌要忘记向十位进 1。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注意: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如果个位上的数丌够减,要从十位退 1 再减。

 3. 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 1。

 4. 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上的数丌够减,就从百位退 1,在十位上加 10 再减。

 5. 用估算解决问题

 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不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把每个三位数都看成不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1. 毫米不分米

 (1)尺子上每 1 厘米长度之间都有 10 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表示为“mm”。1 厘米=10 毫米。

 (2)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分米可以用字母表示为“dm”。

 2. 千米

 (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表示为“km”,千米也叫作公里。

 (2)1 千米=1000 米

 (3)千米不米之间的换算:把千米换算成米,在千米数的末尾添上 3 个 0;把米换算成千米,在米数的末尾去掉 3 个 0。

 例:8 千米=8000 米

 9000 米=9 千米

 3. 吨

 (1)计量较重的戒者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字母表示为“t”。

 (2)1 吨=1000 千克

 (3)吨不千克的换算:把吨换算成千克,在吨数的末尾添上 3 个 0;把千克换算成吨,在千克数的末尾去掉 3 个 0。

 例:4 吨=4000 千克

  5000 千克=5 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1.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 1。

 (2)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丌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 1 当 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2. 加减法的估算

 把数看作不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戒几百几十数......再口算确定数的范围。

 注意:在遇到估算钱的实际问题时,要估大丌估小。

 3. 加减法的验算

 (1)加法的验算

  (2)减法的验算

 4. 解决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时,先分析清楚具体的情况,再进行解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要点

 倍的认识

 1. 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3.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香蕉的数量是苹果的 6 倍,香蕉有多少个?

 (2)桃有 15 个,桃的数量是苹果的数量的多少倍?

 解答:

 (1)5×6=30(个)

 答:香蕉有 30 个。

 (2)15÷5=3

 答:桃的数量是苹果的数量的 3 倍。

篇三: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绿色评价

一单元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分析

 及全部教案(共 9 19 课时)

 单元教材分析: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教学笔算乘法的开始,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 1 口算几十乘一位数,“试一试”口算几百乘一位数;例 2 估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想想做做”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例 3“倍”的概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 4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练习一;例 5 笔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试一试”笔算不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例6 笔算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试一试”笔算只有一次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例 7笔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试一试”笔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练习三;例 8, 0 乘任何数都得 0;例 9 笔算几百零几乘一位数;例 10 笔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练习四。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一些特点:1.重视口算,加强估算。2.形成计算法则,突出笔算的算理和算法。3.优化知识结构,分散教学难点。4.利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几十、几百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探索“倍”的概念,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熟练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加深对“倍”的数量关系的认识。

 3.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书写。

 4.探索并掌握“0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的规律;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 0 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探究乘数末尾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

 单元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探索“倍”的概念,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2.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算理; 2.探索并掌握“0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的规律。

  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1 课时 2.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5 课时 3.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0 课时 4.复习………………………………………………………………………………2 课时 5.综合练习……………………………………………………………………… 2 课时

  1 1- - 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总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五册第 1-3 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借助已有知识与经验主动有效地探索口算方法。

 3.使学生乐于与同学相互合作并积极交流。

 教学重点:

 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能估算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乘积的大致范围。

 导学单:

 1.学一学,我能懂。

 王阿姨在网站上订购了 3 箱黑玉米,每箱 20 根。一共有多少根? 你能先列式再算出得数吗?说说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2.试一试,我能行。

 每道算式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00×3=

 8×200=

 48×5≈

  62×5≈

 3.想一想,我能问。

 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时,你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主动探索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 (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 3 箱黑玉米,每箱 20 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1)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口头列式 教师板书 20×3=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4)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 个十乘 3 得 6 个十,6 个十是 60 C.2×3=6,20×3=60 (5)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 20×3 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 200×3 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 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口算的方法和其中的规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教学例 2 (1)出示例 2 情景图 (2)学生口头列式 教师板书:48×4 (3)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 (4)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5)完成“试一试” (6)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 6 题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2.想想做做第 4 题 3.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 5 题 (2)想想做做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 1 页 2.家庭作业:课课练第 2 页 3.思考:

 (1)2000×3

 5000×6 (2)一个游泳池的泳道长 100 米,小红游了 3 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20×3=60(根)

  4×50=200(元)

  或

 4×50=200(元)

 4×48<200(元)

 200 元够了 教学反思:

 本课是开学初的第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回顾本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基于旧知,铺路搭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掌握了表内乘法,这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复习导入,从表内乘法口算开始,唤醒旧知,勾连新知。

 2. 重视算理,优化算法 本课重点研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使他们在操作中明白口算的道理,并找到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教材第二种和第三种算法。这部分的内容就表面做题而言,难度不大,但学生在算理理解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将“20、200”理解成 2 个十、2 个百较容易,但是要理解 2 个十乘

  3,2 个百乘 3 就比较难。所以,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表达,个别示范、同桌交流、集体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外显的思维表达中理解算理。当然,对算理的理解一直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也并不急于求成,在今后的练习课中仍继续渗透,帮助部分学困生理解掌握。

 3. 探索估算方法,规范书写 估算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由现实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估算的方法。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思考“张大叔带 200 元,买 4 箱西瓜够不够”,在交流中认识到不算出 48×4 的精确值也能判断。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是如何估算的,再教师示范书写,我规定了“48≈50,50×4=200,48×4<200”这样的格式,并在书写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最后通过试一试,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估算方法。

 发现问题:

 1. 学生表内乘法口算能力较弱,经过了两个月的休息,部分学生口诀不熟练或混淆,导致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出错。虽然本课内容难度不大,建议后续还需多加练习。

 2. 学生对估算的理解和意识都较弱。这一块是难点,再后续的相关练习时,仍要不断加强巩固。

  1 1- - 2 倍的认识

 总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五册第 4、5 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够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样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借助学具操作感知的过程,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在有序的操作中提高活动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形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考过程。

 导学单:

 1.想一想,让你的头脑灵活起来。

  3 个 5 是(

 )

  2个4是(

  )

  8 里面有(

 )个2

  20里面有(

  )个 5

 2.探一探,让你的思维飞跃起来。

 你能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吗?

 3.练一练、你的思路清晰起来。

 红带子的长度是绿带子的(

  )倍。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答 3 个 5 是( )

  2 个 4 是( )

 8 里面有( )个 2

 20 里面有(

 )个 5

  2.看图说说有几个几 (1)☆☆☆

 ☆☆☆

 2 个 3 (2)○○

  ○○

  ○○

  3 个 2 (3)□

 □

 □

 □

 □

 □

 1 个 5 或者 5 个 1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例 3)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蓝花:2 朵 黄花:6 朵 红花:8 朵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 谁能把比较的结果说一说? 2.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1)圈一圈,再比较 师: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较 如果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么分?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 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 师:“你圈出了几个几?为什么把 2 个圈一份呢?(黄花的只数是 2)你知道黄花的朵

  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 指名回答 预测提示:因为蓝花的朵数是 2,所以把 2 看成一份,6 就可以分成 3 份,也就是 3 个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因为 6 里面 3 个 2,所以 6 是 2 的 3 倍,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3 倍。

 随机板书:

 求:6 是 2 的几倍 想:6 里面有几个 2

 (3 个 2)

  所以:6 是 2 的 3 倍 3.体会加深“倍”的意义 (1)比较红花和蓝花的朵数 (2)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3)学生汇报:

 师:“你把每几朵圈成一份?(2 朵)为什么?(蓝花的朵数是 2 朵)。那么把红花圈成了几个 2(4 个 2)

 因为 8 里面有 4 个 2,所以 8 是 2 的 4 倍。所以红花是蓝花的 4 倍 随机板书:

 求:8 是 8 的几倍 想:8 里面有几个 2(4 个 2)

  所以:8 是 2 的 4 倍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板书课题)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那么这个4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出来呢?” 指名回答,8÷2=4 (3)小结:“说的非常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一般用除法来计算。”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2 倍,这个 2 如何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2.想想做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想想做做第 3 题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是如何列出来的 4.想想做做第 4 题 让学生尝试直接列算式解答,然后说一说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5.寻找生活中的倍数问题 小明今年 9 岁,妈妈 36 岁,你知道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几倍吗? 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同学们回去可以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问题告诉爸爸、妈妈或者是老师听,好不好?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黄花有 3 个 2 朵

  红花有 4 个 2 朵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3 倍

  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4 倍

  6÷2=3

  8÷2=4

 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1. 由比开始,找准知识生长点 倍的认识实际上是除法意义的拓展,就像“比多少”是减法意义的拓展一样。也就是说,在方法模型上,“倍”和“比多少”类似,表示的都是两个量之间的相比关系,只不过比的结果一个是比率,一个是相差的具体量。在知识模型上,倍是除法意义的延伸,建立除法与倍的联系,使得除法不仅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还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你打算怎样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由差比引出倍比。

 2.重视直观与操作,建立倍的表象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使学生的

  学习得到有效地发展。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先来认识“份”,份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较多,由份引出新概念倍。在大量的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中巩固这个概念。接着理解用除法表达这个倍数关系,求“8 是 2 的几倍”,意思是求 8 里面有几个 2,也就是把 8 按每 2 个分一份,有这样的几份。最后在大量的对比练习中,得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这个结论。

 3.有效练习,充实课堂 练习既是检验又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一个过程,因此我在倍的认识中结合教材,由直观到抽象,特别是练习第 4 题,没有要求学生圈圈画画,而是结合倍的认识抽象出倍的模型,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解...

篇四: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绿色评价

年级数学第 一、二 单元作业评 价 分析报告

 一 、单元作业总体评价 本次作业题从卷面总体来看,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化,知识面广,接近生活。作业题抓住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第一单元的知识认识时、分、秒,及结合生活实际历来是学生认识上的难点。虽然作业分析上的题型在平时的练习中都已经大量练习过。但是结果应该说还不是很理想。下面是作业分析各题的分数比例:

  二 、单元作业内容体系分析 1、第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的基础上安排的关于时间的新内容,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秒”、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经过时间的计算。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判断题5% 选择题5%填空题30%计算题30%解决问题30%各题分数比例

 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就是练习中右边入了一系列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知道 1 分=60 秒,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下是本单元的提纲: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作业题中及时查漏补缺。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材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加、减法计算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

 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以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根据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有讨论交流的要求或画面,以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除了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外,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开放题,以提高学习的兴趣。理清竖式计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分析知识归纳点及测试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大题:判断题,有 5 小题,本题主要考察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答题,第 2 小题,钟面上分针从“1”走到“2”,秒针正好走一圈。这道题大部分学生理解错误,所以失分。

 第二大题,选择题,填序号。有 5 小题,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应变能力。第 5 小题秒针从数字 6 走到 9,经过了(

  )。①3 秒

 ②15秒

  ③15 分

  全班 50%的学生粗心理解错误都选择①,所以严重失分。

  第三大题,填空题。有 8 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第 5 小题(下面 A、B 两道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从学生的作业分析来看,A 题,学校上午 7:50 上课,小丽从家里到学校要走 25 分钟,为了保证不迟到,她最晚(

 )从家里出发。部分学生写成 7:35 或 7:15,正确的答案是 7:25。B 题张华晚上7:30 开始写作业,作业用了 40 分钟,张华做完作业的时间是(

 )。部分学生都写成 7:70 没有把 7:70 换成 8:10,还有些学生写成 7:10。第 6 小题育才小学三年级有 282 人,四年级有 349 人,两个年级大约有(

 )人。很多学生都没有注意到大约这两个字,大约就要估算,所以都用精确计算,粗心。第 8 题,是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和经过的时间,还有大部分学生不能算出经过的时间,所以失分。从作业分析中可看出学生对时间的换算和运用这部分知识内容掌握的不好。

  第四题,计算题。有 3 小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第 1 小题,直接写出得数。第 2 题计算。这两小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完成。第 3 小题,笔算下面各题,还有部分学生粗心,计算过程错误。计算能力不过关。

 第五题,解决问题。有 5 小题,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思考能力,第 1、2 题是有关时间问题,中等生和基础差的学生不能正确答题,第 3 和第 4 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完成,第 5 题,(下面 A、B 两道题中选其中一题完成)其中 B 题,小月家、小芳家和学校在中山路的一旁,小月每天上学要走 360 米,小芳每天要走 540,小月家

 和小芳家最近相距多少米? 部分学生都不理解最近相距这个词,所以失分。

 4、单元设计特色 这份单元设计重点考察了,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理清竖式计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单元作业测试情况分析 1、考查情况 2、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我们班学生,在本次单元作业题中,优秀的人数不算多,只有 50 人,说明这些学生做题还是比较细心的。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 80 分至 90 分层的人数最多,本次作业较贴书,作参考人数 优秀 良好 中等 待提高 68 人 50 人 8 人 4 人 6 人

 业成绩分布较合理,这份作业除了能检测课本的知识之外。还能较好地检测出学生的答题规范性及答题的灵活性。60 分至 70 分成,这部分学生说明课本内容能基本掌握,但是灵活性不够,答题不够细心,不能通过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学习的内容联系到生活实际中,不能学以致用。在比较灵活和综合性较高的作业题中,失分较多,不及格的这部分学生说明课本内容掌握不牢固。写题时不够细心,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全都不会做,所以本人觉得本次单元作业。可较好地检测出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可为以后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方向指导。

 四、单元作业评价 综合以上分析,我觉得这次作业题基本上难度不大,以基础知识为主,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而有些题的变化,又考查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为主,不仅仅是以一个或几个学生为主,而应该放眼在一切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针对 本次作业分析 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教学工作要改进的地方:

 1、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解放学生的思维,多做一些开放性的题。

 2、发散学生的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从书本中的数学走向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做到学用结合,高分儿不低能。

 3、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书

 写、表达上的习惯,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做题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并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问题,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节课,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

 4、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切实加强对差生的辅导。从本次考试中可看出本班的学困生还是比较多的,对学困生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分析学生落后的原因,采用多种形式、方法帮助学困生,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让每个学习好的学生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努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

  6、自我要求,作为三年级的老师,任务十分艰巨,今后我将会在这方面多下工夫,精心钻研,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争取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篇五: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绿色评价

/p>

 元

 目

 标 第一单元《时、分、秒》

 学情分析:

 时分秒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都要用到的知识,平时学生可能都能说出一些有关时间的概念,但他们并没有把这些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为时、分、秒之间的进率不是以前经常使用的一进位制,而是 60 进位制。学生可能不适应。所以在教学中重点设计一些与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课

  题 秒的认识

  课

  时 1 1

 课

  型 新

 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 1 分=60 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 1 分、1 秒的时间观念,体验一分、一秒有多长。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 1 分=60 秒。

 2.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操作、演示、体验、讲解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 课件、各种钟表、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 3 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走 1 大格就是 5 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 1 秒钟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①、师:1 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 1 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 1 秒,数一个数也是用 1 秒。1 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在这短短的 1 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 1 秒钟的价值)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 12 走到数字 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 10 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 1 圈,就是 60 秒,这时分针走 1 小格,也就是 1 分钟,所以 1 分=60 秒。

 (三)、练习:体验 1 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 分钟的长短。

 2、师:1 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 1 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 1 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应用巩固——拓展延伸总结 1.计量非常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是(

 )。

 2.钟面上时针走 1 大格,分针走(

 )圈,走 1 大格是(

  ),

 课

 后

 反

 思

 秒针走一大格是(

  )。

  3.秒针走 1 小格是(

 )秒,也就是(

 )分。

 4.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二、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一节课需 40(

 )。

  2.李敏刷牙用了 3(

  )。

 3.小强从家到学校走了 15(

 )。4.爸爸每天工作 8(

  )。

 5.用微波炉加热米饭大约用 35(

 )。

 6.小红每天晚上 9(

  )睡觉。

 三、数学门诊。

 1.钟面上秒针走 1 大格,是 5 秒。(

  )

 2.小李叔叔从一楼走到二楼用了 1 秒钟。(

 )

 3.小红跑 100 米用了 16 分钟。(

 )

 4.现在是 10 时 59 分 48 秒,再过 12 秒就是 11 时了。(

 )

 板书设计:

 秒 的 认 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作为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秒”经常会出现在“倒计时”中。

 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 1 分=60 秒

 课

  题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课

  时 2 2

 课

  型 新

 授 教学目标 1 1 、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 2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 3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会进行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法与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 时等于多少分”?“1 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 时,3时 20 分,6 时,9 时 50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 1:2 时=(

  )分 (1)、教师:1 时等于„„?(学生答)那 2 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 分 b、2 时就是 2 个 60 分,即 60×2=120 分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 4 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 秒=1 分 60 分=1 时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 5 页“做一做”。

 2、填空:

  (1)、50 分比 1 时少(

  )分,1 时比 45 分多(

  )分。

  (2)、

 3 时=(

 )分

 4 分=(

 )秒

 180 秒=(

  )分

 240 分=(

  )时

 1 分 40 秒=(

 )秒

  150 分=(

  )分(

 )秒 四、全课总结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 9 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 经过了几分?一节课 40 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课

 后

 反

 思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时间单位的换算:2 时=(120)分

 课

  题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课

  时 3 3

 课

  型 新

  授 教学目标 1 1、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 24 时计时法的认识。

 2 2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3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 24 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教法与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 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小明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操作演示)分针从 6 走到 9。走了 3 大格,是 15 分钟。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2)、还可以用小明到校的时间减去他从家出发的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7:45-7:30=15 分钟 4、检验结果,回顾反思。

 教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回忆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计算经过时间时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三 、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 84 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方法。

 2、练习十八第 4 题。

 3、填一填。

 (1)、两个剧场上午共放映(

  )场,下午共放映(

  )场。

 (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

 (3)、小龙下午 3 时买当天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 4、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从上午 9 时开始,预计需要 1 小时 45 分钟。带队老师决定 11 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为什么? 四 、 课堂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五、 作业:

 一、填空:

 1、 1 分=(

 )秒

  4 时=(

 )分

  9 分○9 秒

  36 分○2 时 5 分=(

 )秒

  150 秒○2 分

  400 分○4 时

  10 分○1 时

 2、50 分比 1 时少(

 )分,1 时比 45 分多(

 )分。

 3、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 1 时。

 二、走进生活 1、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 15 分钟。他每天早晨要在 7:35 到学校,小明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拓展题 :* 儿童游泳队测试 100 米蛙泳成绩。小强用 2 分 28 秒,小刚用分 5 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课

 后

 反

 思

  板书设计:

 计算经过的时间 例2: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数格子)

 b、45-30=15,是15分钟。(列式计算)

 课

  题

 时、分、秒的练

  课

  时 4 4

 课

  型 练

  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 秒的实际意义。

 2、 、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 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 3 题-第 9 题 二、补充题目。

 1、1 分=( )秒

  4 时=( )分

  9 分○9 秒

  36 分○2 时 5 分=( )秒

  150 秒○2 分

  400 分○4 时

 10 分○1 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 2:05 开始,到 2:50 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 10、11 题。

篇六: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绿色评价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

 准备

 (含

 资料

 辑录

 或

 图表

 绘制)

  课件,口算题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板

  书

  设

  计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课 外)作 业 设 计 一、口算 6×70=

 3×80=

 50×3 =

 72×0 =

  8×200= 300×5=

  800×7=

  900×2=

 5×200=

  800×6= 200×9=

  3×900=

  300×6=

 6×900=

  500×7= 二、在圆圈里面填上“>”、“<”或者“=”

 24×3○ 60

  31×3○90

  105×6○600

  4×180 ○800

 三☆ 在(

  )里填上不同的数,使每组数的乘积都等于 1800。

 (

  )×(

  )

  (

  )×(

  )

 教

  后

  记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1.谈话过渡: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板书课题)

 2.出示情境图。

  (2)提问: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预设: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

  (6)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预设:)

 A、20+20+20=60 B、2 个十乘 3 得 6 个十,6 个十是 60。

 C、2×3=6,20×3=60 (7)谈话:你觉得这几种算法哪一种最简单?你是怎么想的?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3)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5.总结规律。

  2×3=

 20×3=

  200×3=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

 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一星学员回答,其他学生评价

 (1)一星学员说一说得到了哪些信息

  (4)口头列式 (5)先小组交流算法,再全班汇报。

  (2)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1)观察算式,说说其中的规律。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星学员回答,一星学员评价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三、综合练习。

 四、全课小结。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1.教学例 2 (1)出示例 2 情景图。

 (2)根据回答板书:48×4≈

  (4)根据回答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预设:)

  48×4≈200(元)

 50

  提问:你是怎样估算的?

  (6)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 6 题。

 1.想想做做第 3、4 题。

  2.想想做做第 5、7 题。

  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四人小组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点名列出算式(3)小组讨论估算方法,组员汇报

 (5)独立完成“试一试”。

 一星学员回答,三星学员补充。

 独立完成,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找出错误的原因。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会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

 准备

 (含

 资料

 辑录

 或

 图表

 绘制)

 课件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板

  书

  设

  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

 (课 外)作 业 设 计 1、王大伯家养了 25 只鸭,鸡养了 5 只,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倍?

  2、☆ 黄花有 35 朵,紫花有 20 朵,红花有 5 朵。选择两个或者三个合适的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

  教

  后

  记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今天大家的上课的精神都特别棒,下面的一些抢答题,你的举手动作是不是最快的呢?” 口答。

 3 个 5 是(

 )

 2 个 4 是(

 )

 8 里面有(

  )个 2

 20 里面有(

  )个 5

 2.看图说说有几个几 (1)☆☆☆

 ☆☆☆

  2 个 3 (2)○○

  ○○

  ○○

 3 个 2 (3)□□□□□□

  1 个 5 或者 5 个 1

 师:“前面的知识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老师现在还想考考大家。” 1.出示情境图(例 3)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蓝花:2 朵

  黄花:6 朵

  红花:8 朵 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谁能把比较的结果说一说?

 2.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1)圈一圈,再比较:

 师: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较。如果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么分?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3)师:“你圈出了几个几?为什么把 2 个圈一份呢?(蓝花的只数是 2)你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因为 6 里面有 3 个 2,所以 6 是 2 的 3 倍。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3倍。” 随机板书:

 求:6 是 2 的几倍 想:6 里面有几个 2

 (3 个 2)

  所以:6 是 2 的 3 倍。

  尽量让一星学员回答,二星学员评价

  二星学员回答

 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点名说一说。

 (2)学生操作并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星学员回答,三星学院补充评价。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三、尝试练习,加深理解。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五、全课总结

 3.体会加深“倍”的意义 (1)比较红花和蓝花的朵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板书课题)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4 倍,那么这个 4 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出来呢?” 根据回答板书,8÷2=4 (3)小结:说的非常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一般用除法来计算。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2 倍,这个 2 如何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 1、2、3 题。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1.想想做做第 4 题。

 2.寻找生活中的倍数问题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同学们回去可以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问题告诉爸爸、妈妈或者是老师听,好不好?

 你知道怎么求一个数是另个一数的几倍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解决。)

 (2)先在练习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组内说一说。集体汇报。

  二星学员回答

  独立完成后汇报。

 尝试直接列算式解答,并说一说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课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练习和思考,更加明确“几倍”和“几个几”之间联系,进一步认识倍。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本质含义。

 教学

 准备

 (含

 资料

 辑录

 或

 图表

 绘制)

 课件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板

  书

  设

  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练习课 (课 外)作 业 设 计 1、口算 500×4=

 700×7=

 500×5=

 8×500=

  6×900= 600×2=

 9×500=

 600×3=

 6×700=

  600×5= 2☆把乘积大于 1000 的算式圈出来。

 206×5

  498×2

 3×317

  2×515 8×89

 319×5

 51×75

  213×4 教

  后

  记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口算训练。(想想做做第 5题)

 二、激趣导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小结 20×6=

 4×80=

  600×9=

 5×700=

  50×6=

  3×800=

  1.拍一拍 学生拍拍表示一倍的次数,老师有节奏地拍出表示几倍的次数。

 ①生 1 拍:××。老师拍 4 个 2 下。问:老师拍的次数是你们的几倍? ②生 2 拍: ×××。老师拍 3 个 3 下。问:老师拍的次数是你们的几倍? 2.谈话:大家表现得真棒,说明大家学习地非常努力。敢不敢迎接更大的挑战?

 1.完成想想做做第 6、7 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 8 题。

 (1)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2)如何解答第一个问题?选择哪两个条件列式?怎么求出几倍的? (3)选择哪两个条件解答第二个问题?怎么求出几倍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 9 题。

 (1)自行车的辆数是电动车的多少倍?你会列式吗? (2)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独立完成,一星学员汇报,其他学生评价

  (课前告知 2 个学生拍几次)

 一星学员回答问题,二星学员评价。

  先默读题目,然后说一说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要注意什么?最后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

  二星学员选择条件,一星学员解答。

 独立列式,集体校对。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教

  案

 年

 月

 日 课

 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 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3.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教学

 准备

 (含

 资料

 辑录

 或

 图表

 绘制)

  课件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板

  书

  设

  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问题 (课 外)作 业 设 计 1、小云有 28 张画片,小娟的画片比小云多 13 张,小芳的画片比小娟少 16 张。小芳的画片有多少张?

 2、校园里有水杉树 20 棵,松树的棵数是水杉树的 3 倍。水杉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水杉树比松树少多少棵?

 3☆一根绳子用去 10 米,剩下的是用去的 5 倍。这根绳子一共多少米? 教

  后

  记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

  教

  和

  学

  的

  过

  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操作导入

 二 合作探究

 三、巩固练习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 2 根小棒,第二行摆 4 个 2 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

 (2)第一行摆 4 个圆片。

 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 2 倍。

 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 3 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谈话:生活中有好多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1.教学例题。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

 5.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棵?(3 个 5 棵),这样看来,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 3 个 5 棵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7.提问: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提问:列式的时候你是怎样思考的? 2.做“想想做做”第 2 ...

推荐访问: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绿色评价 上册 单元 评价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