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塘约经验”调研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塘约经验”调研报告
省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关于总结推广“塘约经验”的部署,遵照省委书记陈敏尔指 示,按照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再勇4月21日专题会要求,由省委政研室牵头,省农委、安顺市委、 平坝区委有关同志参与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多次赴塘约村调研、对相关资料进行研判的基础上,于4 月 22 日—25日赴塘约村再次集中蹲点调研,同有关领导、乡村干部、农民群众进行了交流座谈, 深入了解塘约村改革发展情况。
塘约村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81亩,辖11个村民组,总人口921户3393人。2013年 塘约村还是全省最贫困的村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只有3786元,只占全省 平均水平的70%,有贫困户138户600人。“三留守”现象突出,空心化比较严重,最多时候有1100多人外出打工,其中70%以上是年轻人。二是生存环境较差。由于种地不赚钱,30%以上耕地撂荒, “破石板、烂石墙、泥巴路、水凼凼”是其真实写照,2014 年 6月一场洪水冲毁了房屋和道路,让 塘约村雪上加霜。三是村级组织较弱。村级经济基本无积累,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跟,没人愿当村干部。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人人争当低保户、户户争要救济粮。乱办酒席敛财现象严重,村民人情支出不堪重负。
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化解面临的现实问题?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组织全村党员和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讨论。塘约村党支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坚持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把准群众“拔穷根”的心愿,于2014年7月成立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做好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2016 年与 2013 年相比,经过 3年的努力,全村经济社会、 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了贫困地区追赶跨越、全面小康的奇迹。一是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转变。农民收入10030元,增加了6000多元,80%的农户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50%的农户建起了新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成了村文化广场、林荫小道、健康步道、自行车车道等基础设施,被评为贵州首届“十佳美丽乡村”。二是实现了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转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02.45 万元,增加了 198.53万元,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社会风气变好了,人 心变齐了。如今的塘约村被誉为“精神焕发的村庄”,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三是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初具规模,在合作社内部组建的运输公司、旅游公司、建筑公司等经营实体,保障了全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外出务工人员从860人减少到50余人,农村“三留守” 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通过调研,我们总的感受是:“塘约经验”的核心要义是改革创新、艰苦创业,关键在于抓住了 农村改革这个牛鼻子,根本在于有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目前看,“塘约经验”的基本要义有三个方面:一是狠抓农村产权制度这个基础性改革。围绕“地”的问题开展七权同确,让分散的资源聚集化、模糊的产权清晰化、集体的资产市场化,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二是狠抓农业经营这个关键性改革。围绕“钱”的问题开展合股联营,丰富和完善双层经营“统”的功能,推进农民由“分”到更高层次的“合”,让农民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三是狠抓乡村治理这个保障性改革。围绕“人”的问题推进抱团发展,优化党总支+支部+党小组的乡村治理结构,组织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艰苦奋斗,抱团致富、抱团发展。塘约村与时俱进深化农村改革,结合实际念好了“改革经”,归纳起来就是“三改三提三起来”,即:通过统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市场化水平,让资源活起来;
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提高产业化规模,让钱包鼓起来;
推进村级治理制度改革,提高组织化程度,让力量聚起来。
一 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提高市场化水平,让资源活起来
(一)摸清家底。一是同步推进、精准丈量。在平坝区和乐平镇国土、住建、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指导下,成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确权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等“七权”确权工作,采用GPS、航拍等高科技手段对全村土地精准测量。二是收集民意、化解矛盾。成立“确权议事会”,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对于有地无证、有证无地、一地多证、一证多地和无证无地,以及实际测量面积偏大等问题进行汇总,梳理积累下来的问题共有 17种。积极推进村民小组、村调解 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三级调解”制度,有效化解了矛盾纷争。三是厘清权责、确保公平。在确 权过程中,对于占用集体资产的,由村干部、党员带动全村群众,采取交还或购买的方式处理,经过指 界、退出、村民按手印三个程序确认。村民耕种的集体坡地、占用的公房,完全归还集体;
村民占 用集体坡地建房的,村集体按每平方米50元收费,把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给当事人。这样既维护了农 户权益,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分清了集体和个人产权,促进产权管理公平有序。
(二)确权颁证。一是公示认可。公示结果无异议的,由农户签字认可;
有异议的重新核查,核查结果再次张榜公示,直至绝大部分农户签字认可。二是产权建档。为每块土地的面积、形状、位置等信息建立档案,建立“七权”同确数据库,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对确权成果进行动态管理和使用。三是颁发证件。目前,全村耕地经过精准测量确权后从 1572 亩增加到 4881亩,入库林地确权面积2616 亩、颁发林权证60本,房屋957宗,集体所有水利工程19宗、颁发水权证32 本。集体建设用地(含宅基地)使用权实测数 957 宗;
集体土地所有权实测面积 8251亩;
集体财产权(学校、村办 公室、卫生室等)共计7处。通过确权颁证,明确了权利归属,稳定了土地承包关系,确保“三权分置” 得以实施。
(三)盘活资产。一是折价入股。开展土地入股,全村4881亩土地全部入股,募集股东921 户,股权总数5230股。开展水权入股,全村28处小型水利工程评估1542万元,作价入股到塘约村水务公 司,该公司通过经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农田灌溉工程获取水费,所获收益与村集体分享。二是抵押贷款。按照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金土地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共同构建“3+X”(“3”指农村信用社、村委会、金土地合作社,“X”指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等主体)支农扶农信贷新模式,提供抵押贷款。405.8亩林地抵押贷款200万元,3处小型水利工程抵押贷款305万元。
三是担保贷款。由村集体提供担保贷款,经营主体申请贷款时授信额度最高可达缴纳担保基金的10 倍,利率在同期同档次基础上下浮10%。目前,全村累计从平坝区农信社获得“金土地贷”等贷款307 笔1725 万元,“沉睡资源”变成了“鲜活资产”。
二 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提高产业化规模,让钱包鼓起来
(一)股份合作。一是带股入社。成立以党支部为引领、村集体所有的“金土地合作社”,村支两委与合作社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对全村土地资源进行统计,以田每亩700元、地每亩500元、坡耕地每亩 300 元计算,按 500元一股入股,实现户户入社、户户带股。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 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集体资产,平均量化到成员,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载在成员个人账户中,通过带股入社打造股份农民。二是设立机构。成立成员大会,由全体成员组成,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选举和罢免理事长、执行监事,每年召开一次成员大会,决定重大事项。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初步建立起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建立制度。初步建立股权管理制度,建立股东个人档案,发放股权证书。股东所持有的股权可依法、自愿实行转让、继承。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入社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不向本集体经济组织外流转。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严格核定成本与费用,由执行监事对合作社资产运行、财务管理、收益分配实行监督,有效保障社员收益。建立利润分红制度,土地收益由合作社、村集体、村民按照3:3:4的比例进行分成。2016年,村集体及合作 社分红121.47万元,社员分红80.98万元、最高分红达8960元,最低也有1840元。水务公司所获收益由村集体和村水务公司按6:4进行分红,村集体收益的50%再量化给全体村民,20%用于贫困户 帮扶,30%用作村水利发展基金。
(二)集体经营。一是建经营服务平台。合作社下设土地流转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营销信息中心、综合培训中心、权益保障中心,形成“1+6”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农村土地零散低效、贫困户资金难以筹集、市场风险难以抵御、村民权益难以保障等问题。二是建创业就业平台。在合作社内部组建运输公司、劳动输出公司、妇女创业联合会和建筑公司等经营实体,加强对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了 200 多名驾驶员、800多名其他技术人员,大都在村合作社下设公司就业。三是建“七统一”发展机制。全村实行资金统一核算、土地统一规划、村干部统一使用、财务村务统一核算、农产品统一销售、美丽乡村统一建设、红白喜事统一操办“七统一”,更好配置资源,提高发展效率。
(三)调优结构。一是做精品农业。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村种植芹菜600亩、韭黄700亩、辣椒150亩、香葱200亩、浅水莲藕300亩、晚熟脆红李520亩、核桃500亩、羊肚菌 160亩,农业效益大幅提升。围绕“水果上山、苗木下田、科技进园”,建设青岛—安顺农业产业示范园,建成后将带动蔬菜种植3万亩,带动周边5000户农户增收。二是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山东寿光市龙耀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对口帮扶塘约村,为村里无偿提供700 万元帮扶资金建设农业产业园,并以470万元作为技术入股。目前,占地300多亩的农业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新建成的育苗中心区、高科技展示区、采摘体验区和示范种植高产高效区,每年可产生近600万元的经济效益。
组建荷塘月色旅游发展公司,以农耕文化为基础,打造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体验、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三是加强产业风险防范。村集体从每年的利润分红中抽取20%作为 村级金融担保基金,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所有权等抵押提供担保贷款。借款人违约时,先从村级金融担保基金扣还金融机构,再由合作社及村委会对借款人事先抵押的产权进行处置,有效化解了抵押物处置难、贷款人逃贷、银行“惜贷”的难题。
三 改革村级治理制度,提高组织化程度,让力量聚起来
(一)“网格化”服务。一是完善网格。由乐平镇党委批准塘约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村党总支将11个村民小组划分为4个网格,在网格建立党支部,在村民小组建立党小组,形成党总支领导下的网格化管理格局。二是强化服务。党总支定期交流沟通、定题研判,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党小组负责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将党的声音和力量传递至村组农户,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建立离任村干部、现任村干部、各机构负责人、入党积极分子和致富能人“四个梯队”,确保不因为人的因素导致管理和服务脱节。近年来,全村无一起上访事件发生。三是加强监督。推选3名老党员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村纪委”职责,全程监督村务党务,重点审核账务,确保群众明白、干部清白。
(二)“驾照式”考评。一是强化党员考核。党员每月满分10分,全年120分,记分内容涵盖学习教育、组织生活、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等5类40多项,由村民小组议事会每月进行测评打分。年终对超过80分的党员比照组长报酬给予奖励,低于60 分的为不合格。连续3 年考评不合格者,劝其退党。二是强化村干部考核。对村干部实行日常考评和年终考评相结合,满分100分。每周工作完成情况占50%权重,年底村民组长和全体农户的测评分别占30%和20%的权重,综 合得分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依据,少1分扣300元。2016年,有个别村干部就被扣了1万多元。
(三)“条约式”治村。一是“红九条”规范行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滥办酒席、不孝敬父母、不诚实守信等陋习,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商议,颁布了九条村规,简称“红九条”,涵盖了公义、诚信、守法、忠孝等内容,主要是“不参加公共事业建设者、不交卫生管理费者、滥办酒席铺张浪费者、贷款不守信用者、不按规划乱建房屋者、配合组委会工作不积极者、不执行村支两委重大决策者、不孝敬不奉养父母者、不管教未成年子女者”,作为村民行为规范的红线。二是“黑名单”管理村民。对于违反“红九条”的村民,给予 3个月考察期,考察期内不能享受任何惠民政策,考察期满经村民代表会议测评合格后,才能恢复有关权利。村民邱明祥儿子结婚,多加了一个凉拌菜,违反“八菜一汤”规定,被处罚1000元,且纳入黑名单管理3个月。由于干部带头、党员带动,重塑了 农村的社会秩序。
我们认为,“塘约经验”是我省农村“三变”改革的成功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总结推广“塘约经验”,对于全省上下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探索符合时代特征、贵州特点的农村改革新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要积极稳妥、审慎推进。目前,村级组织的政治资源、社会资 源和经济资源少,配置资源能力低,这种现象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推广“塘约经验”要在农民愿意、农民得益、农民支持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改革的持续发展、权益保障、 监管到位、政策配套等多方面的问题,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能操之过急,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更不搞运动式一哄而上。二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塘约村取得成功的关键是靠改革,靠有一个好的支部和好的带头人。全省村级像左文学同志这样有头脑、有能力、有见识的村干部 并不多。推广“塘约经验”要掌握其精髓,不能一味照搬照抄、简单复制,更不能邯郸学步、把经念歪。要优先在条件成熟的村试点后再逐步推开,对不具备条件的不能强行硬推。各地情况不同,很难“放之四海而皆准”,要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实现差异化、多元化发展。三要严守底线、防控风险。当前,农村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出现颠覆性的错误。推广“塘约经验”要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 完善政策性保险、信用担保、财政补贴等防范体系,建立收益分配、风险监管、审查审计等防控措 施,严防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社会风险等各种风险,让“塘约经验”培育出来的“创新种子”,在更大范围播种扩散、开花结果。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经验 “塘约经验”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