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中医药大会3篇2022年全国中医药大会 在在2022年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庆祝第111个“5.12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范文在2022年全市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全国中医药大会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2022年全国中医药大会
在 2022 年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庆祝第111 个“5.12 国际护士节” 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在 2022 年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庆祝第 111 个 5.12 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范文同志们:
今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 5.12 护士节暨表彰大会,喜迎第 111 个国际护士节,表彰为全市广阔群众健康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护理工作者,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护士代表、向全市护理工作者致以真诚的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向受到表彰的个人表示热情的庆贺!向长期奋战在卫生健康战线的广阔干部职工和医务工作者表示诚心的感谢!
刚才,*宣读了《致全市广阔护理工作者的一封信》,大会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扎实的作风,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全体医务工作者向先进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素养和实力,真抓实
干、奋力拼搏,为建设东方圣城?华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毅领导下,全市卫健系统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维护全市疫情防控平稳形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主动贡献。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丰硕成果:一是荣誉多。先后荣获全国安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省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单位、全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市,创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第三轮全国艾滋病防控示范区、*省健康促进示范市、*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等荣誉称号。卫健综合成果实现*五连冠。二是品牌强。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第五届全国民间与基层中医药发展大会在*举办。《弘扬儒医思想,护佑百姓安康》在第三届全国医师公益大会阅历介绍。医护巡诊、居家医养阅历被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全国推广。连续两次参与全国孝亲敬老文化传承和创新大会,并做典型发言。此外还推出了残疾儿童康教医三医联动优生优育保健康等一批影响大、反响好的亮点举措。三是基础实。时庄新院区、息陬新院区、尼山公卫服务楼投入运用,精防院形成单独院区,防山病房楼完成主体建设。多家医疗机构与省、市重点医院建成医联体,建成专家工作室 38 处,老百姓足不出市就享受专家级医疗服务。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医院综合评审;中医院 9 个专
业纳入齐鲁中医药专科集群。14 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8 家单位创成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先进单位,基层卫生各项创建达标位居*第一。四是疫情稳。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省市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全市广阔医务工作者逆流而上、冲锋陷阵,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惫的优良作风,坚守岗位、静默奉献,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者仁心。正因为你们的忘我付出、艰苦努力,才确保了全市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展顺当,有效防止了疫情扩散和风险外溢,取得了大战大考的成功。
成果的取得,凝合着全市广阔卫生健康战线同志们善谋实干、坚韧拼搏的心血和汗水,凝合着全市上下的精诚团结和共同努力,值得充分确定。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再次向全市卫健系统广阔干部职工表示诚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看法:
一、坚持底线思维,提高相识,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防控进入常态化,要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推动平战结合、防治结合、条块结合,进一步形成联防联控、统一高效的疫情防控应对体系。要深化实行 5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心政治局常务委
员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刻、完整、全面相识党中心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决克服相识不足、打算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卫生健康系统要切实强化一稳皆稳、一失皆失的意识,坚持抓急、抓常、抓长相结合,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底线。
一要锲而不舍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①从严从实抓好技术指导和监测预警。紧盯市内外疫情形势,强化分析研判,因时因势提出疫情防控看法建议,指导各镇街、有关部门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②从严从实抓好常态化核酸轮检。仔细总结前 3 轮轮检阅历教训,根据工作日分批启动,周末集中敲门扫尾机制,进一步规范采样流程,提升检测效率。压实属地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完善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机制,协作基层网格员和下沉包保干部用好疫情防控一网通 APP,刚好比对并督促未采样人员,确保常态化轮检不漏一人。③从严从实抓好应检尽检。切实压实四方责任,确保10 大类 33 小类重点人群实现应检尽检,确保考核每个周期都达到 100%。④从严从实抓好医疗机构防控。以最严措施狠抓院感防控,各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决履行好第一责
任人责任,卫健局要组织督导组,每天沉入一线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十二条硬核防控措施,对不符合防疫要求特殊是私自接诊发热病人的民营医院、诊所、卫生室,发觉一个、关停一个、惩罚一个,形成强大震慑氛围。⑤从严从实抓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一步加大宣扬引导,持续为 3 岁以上人群供应基础免疫,将符合条件人群全部纳入加强免疫接种范围,实现应接尽接。
二要全力全速做好应急处置各项打算。疫情防控的关键在于抓早抓小抓基础,黄金时间就在疫情发生后的 24 小时,动作越快效果越好。①注意抓好六类风险人员的跟踪管控。要围绕外来人员闭环管理,切实抓好基层报备、随访检测、交通查验、日常摸排、隔离管控 5 个关键环节。加大流调溯源,对各地推送的密接、次密接,市疾控中心要提级管理,以最快速度查清传播链条。②注意加快平急转换。要进一步熟识业务,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指挥系统始终处于激活状态。③注意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流调溯源、采样检测、医疗救治等队伍培训,一旦发生紧急事务,确保第一时间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三要蹄疾步稳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体系。①主动推动疾控体制改革。公立医疗机构要全部设置公共卫生科,村居全面
开展公共卫生平安社区(单位)建设,疾控中心上半年要完成搬迁和标准化建设。②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聚焦补齐人才短板,加大薪酬安排倾斜和保障力度,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水平。③健全公共卫生事务应急处置中西医协作机制。要加强中医协同,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提升中医院综合管理实力,改善传染病救治基础设施条件,通过三甲医院复审,创成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④抓好传染病和重点疾病综合防控。要加强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迎接好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同时完善传染病综合防控机制,确保全市疫情形势平稳。
二、发扬创新精神,勇于担当,全力加快健康*建设步伐
一要敢于创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①进一步强化三医联动。要学习推广三明阅历,仔细落实即将出台的《*市深化医改 2022 年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降低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②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要学习鱼台阅历,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八统一管理(统一行政、人事、财务、绩效考核、医疗业务、药械业务、信息系统、医保基金管理),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实力提升,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0%以上。③进一步深化公立医
院改革。要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协同推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薪酬制度、职称制度等重点环节改革。④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要持续推动区域全民健康信息一体化,强化医疗卫生数据融汇治理,提升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应用水平。⑤进一步深化基层综合改革。目前,*还有 6 个县市区(*、邹城、微山、金乡、嘉祥、汶上)基层医疗机构在编人员工资财政保障水平达不到 80%,我们仅为 56%,要尽快落实到位,切实减轻医疗机构压力。⑥进一步创新争优。要主动争创国家、省级荣誉,筹办好其次届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第三届全国孝亲敬老大会和全省中医药工作等会议,主动推广一批*阅历。
二要强化管理,提升健康*行动建设质量。近期,国家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 20212022 年考核方案》,明确了 19项预期性指标和 7 项约束性指标,共计 26 项指标。其中,市卫健局牵头 17 项,市教体局牵头 5 项,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2 项,市医保局、市住建局分别牵头 1 项。国家预料 5 月15 日起先采集数据,6 月底前完成对省级考核,*正在制定对县市考核指标,市直有关部门要比照考核指标,逐项梳理、仔细打算。①要强化工作力气。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推动体系,组建特地班子,攻坚推动,确保有人员管事、有机构承事、有职能理事。②要全力推动落实。市卫健局牵头,会同
相关部门抓紧对国家和省考核指标,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逐项查清短板弱项,一对一、点对点制定工作提升措施,确保根据考核标准按时完成任务。③要开展预评考核。省里对地市考核结果,将报送省委、省政府并向社会公布。*将参照省里做法,对县市区开展预评估考核,我们要层层压实责任,开展预评估考核,确保在省市考核中取得优异成果。
三要强化保障,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要切实把卫生健康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卫生健康工作支持和协作。①要关切爱惜医务队伍。组织走访慰问一线医务人员,深化调研了解思想动态、工作生活状况,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②要加大医务人员保障力度。完善医务人员薪酬待遇、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接着教化方面的提升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主动性。要加大卫生人才培育,主动推选优秀骨干外出学习深造,完善医务人员荣誉评比和表彰等制度。③要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加强以关切关爱医务人员为重点的文化建设,着力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条件,关注医务人员身心健康。严厉打击医疗卫生场所涉医违法犯罪行为。④要讲好医务人员感人故事。深化挖掘广阔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特殊是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优秀个人和团队,讲好坚守平凡岗位的榜样故事,在全社
会营造敬重、关切、理解、支持的尊医深厚氛围,激励广阔医务工作者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强化使命担当。
三、发扬奉献精神,精益求精,努力践行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全市上下尤其是广阔医务工作者都要向先进学习,进一步增加建设健康*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构建大卫生、大健康工作格局。
一要涵养医德。全市广阔医务工作者要努力增加自身道德品质修养,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向患者、群众充分展示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要自觉弘扬优秀医德文化,始终坚持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时刻牢记医者父母心的行业道德,把患者的生命平安放在第一位,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今年,群众看病就医满足度接着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要锚定进入全省前列,只进不退目标,建立提升满足度长效工作机制,大力改进医疗服务、宣扬惠民政策、搞好上门服务,系统化整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
二要淬炼医术。当前,在新病种、新问题不断出现的医
学领域,广阔医务工作者要勤于探讨,静心钻研,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的技能,增加能看病,看好病的实力,不断提升自身临床诊疗技能和科研水平。下半年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后,卫健局要常态化开展外地专家*行,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示教,传播新学问新技能,为医务工作者的学习提高创建条件,争取年内再建 1 个院士工作室、2 个国医大师工作室、3 个全国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引进 10 个重点专科,还要组织 300名医务人员到国家级 50 个好医院、好专科进修学习,定期开展大比武、大练兵,提升全市医疗系统整体水平。
三要端正医风。卫健系统要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落实党员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从严抓班子带队伍,以高质量党建带动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依法执业、廉洁行医,主动开展党旗飘扬一线,党徽点亮窗口行动,根据一医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要求,丰富圣城儒医先锋党建品牌。广阔医务工作者要弘扬白求恩精神和南丁格尔精神,坚守底线、守牢红线,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建设健康*而不断努力。
同志们,卫生就是民生,小康须要健康。加快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任务艰难、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四周,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以
更加饱满的热忱、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努力推动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东方圣城·华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成功召开!
最终,诚心祝福全市广阔护理工作者节日欢乐,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当、阖家华蜜!
篇二:2022年全国中医药大会
1 -天津市推进中医药强市行动计划
( 2022-2025 年)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天津市中医药条例》、全国和天津市中医药大会精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建设中医药强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全国和天津市中医药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天津市中医药条例》,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医药强市。
(二)主要目标。到2025 年,全面建成与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中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中医医疗高地、传承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文化高地。走出一条符合规律、引领方向、体现特点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医药产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强化。
二、主要内容 (一)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计划 全面建设国家中医(针灸)医学中心。以针灸技术传承创新和推广应用为方向,提升中医药科研平台设施和装备水平,开展
- 2 - 核心技术攻关,解决“临门一脚”问题。通过国家中医(针灸)医学中心建设,建设高水准、国际化、开放性的临床科研转化平台、创新技术孵化基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数据汇集平台和中医药产业集群。放宽国家中医(针灸)医学中心创新应用政策,鼓励国家中医(针灸)医学中心开展临床试验。支持国家中医(针灸)医学中心在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人事薪酬制度、利益分配等方面先行先试。
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点提升中医药基础研究、优势病种诊疗、科技成果转化等能力,打造“产学研医用”紧密结合的中医药传承创新高地。加强中医药研究型门诊和病房建设,形成一批高级别专家共识、诊疗方案以及标准指南。支持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申请开展职称自主评审权。
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加强中医肺病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及疫病防治队伍能力建设,搭建中医药疫病防治科研支持平台提高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参与救治能力和危急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能力。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基地在派出专家、技术方案制定等方面的作用。
建设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大力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建立科室间、院间和医联体内部中西医协作机制。支持组建区域中西医协同医联体,将中西医协同医疗实践和效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绩效考核工作,在各主要临床科室配备中医医师,打造中西医协同团队。
建设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围绕中医优势病种,加强中医优势
- 3 - 专科建设,加强中医综合治疗区(室)、治未病和康复服务区建设,提供融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中医药服务,提升中医特色诊疗能力和临床疗效。支持开展“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提高中医特色医疗资源可及性和整体效率。
实施天津名医堂工程。以“优质化”“品牌化”“规范化”“智慧化”为原则,激发机制活力,试点建设一批名医堂,推动名医团队入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性,力争社会办名医堂占总量40%左右。各区政府要将名医堂建设纳入全局工作谋划推进,在规划、服务、医保、人才、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计划 打造天津市中医医疗集群。在中医医疗集群内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推进医疗集群内医疗质量同质化发展,建立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推动中医药专家在中医医疗集群内合理流动。建立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医疗集群内上级医院的医师参与签约服务的,按照有关规定由签约服务费进行补偿。
强化中医治未病和康复能力建设。建设中医治未病中心,制定并优化治未病服务标准。大力推广膏方、中医健康体检等中医治未病服务,加大中医适宜技术在妇女儿童保健领域的推广应用。建设中医康复中心、推广中医康复服务模式,针对心脑血管、呼吸、肿瘤、糖尿病、骨伤等重病、慢病和伤残人群,提供高水平中医康复服务。
(三)中医药应急能力提升计划
完善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防控和应急救治体系,
- 4 - 建立中西医协同救治和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组建市、区两级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提升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应急救治能力,加强感染性疾病科、肺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应急体系建设,推进发热门诊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 落实《天津市人民政府 教育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共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意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中医药大学。支持天津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将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纳入天津市顶尖学科培育计划,探索在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平台、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津沽中医药人才系统培育工程,建立中医药杰出人才、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基层人才四级人才培养体系。落实我市中医药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按规定开展天津市名中医、青年名中医评选。发挥“总部经济”效应,积极争取并推进国家中医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海外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建设。
(五)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计划 推动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工信部现代中药创新中心建设。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室、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发挥平台支撑作用,辐射带动区域中医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构建“产学研医用”协同创新模式。在中医标准化、医史文献、肿瘤等领域布局建设10 个左右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研究所,完善市级科研平台布局。支持天津市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建设,提升我市中医药循证研究、基础研究和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能力。
- 5 - (六)中医药产业促进计划 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链。推动中医药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锻造产业链“长板”,提升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申报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支持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支持静海区建设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区,支持北辰区规划建设北辰京津医药谷。支持在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内设立京津冀中医药产业示范基地。
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实施天津中药制剂工程,筛选优质中药制剂在本市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满足临床需求。加强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管理,加强中药制剂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与本市医疗机构联合研发,做好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和名老中医经验方新药转化工作。医疗机构配制的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医保部门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和临床需要,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本地医保支付范围,科学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我市中药配方颗粒管理,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备案、使用和医保支付等工作,制定我市中医配方颗粒品种备案管理细则。鼓励中成药二次开发,开展质量标准、增加新适应症、制剂传承创新、珍稀药材替代、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等研究。
支持中药企业参与集中带量采购。加强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解读,支持中药企业参与集中带量采购,依托京津冀“3+N”采购联盟,开展中成药带量采购,促进中成药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扩大影响力和产品覆盖面。开展天津市中成药带量采购,促进中成药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
- 6 - 支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支持 1-3 个优质中药材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基地建设,建立天津市酸枣等中药材野生抚育、拟境栽培技术规范及标准。推动中药材种植、炮制、加工、流通、应用等各环节的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制定我市优质中药材种植、炮制、加工、应用管理规范。鼓励医疗机构优先使用优质中药饮片,推广无硫磺加工、无黄曲霉素超标、无公害及全过程可追溯的“三无一全”优质中药材品种。
支持中药工业标准化发展。建设结构化、模块化的中药生产设备标准体系,构建中药制造关键技术环节自动化装备单元模块,推进中药智能化生产线示范工作,提高中药制造业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加强中成药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管理,建立中成药监测、预警、应急、撤市、淘汰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七)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促进计划 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和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深化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内涵建设,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 4-6 种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将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纳入旅游线路。
推进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探索中医药服务贸易新模式,支持天津中医药大学招收海外留学生和在海外设立孔子课堂;支持我市企业和医疗机构在国外设立中医医疗机构或提供中医药服务。
(八)中医药科普与文化传播计划 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梳理“津沽”中医药文化传承脉络,加大对张锡纯等津沽名医名家的学术思想研究。建设天津市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提升中医药古籍保护利用条件与能力。扶
- 7 - 持“津沽”中医药文化项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力弘扬中医文化,提升“津沽”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建设天津市中医药博物馆。挖掘中医药文化精华精髓,推出一批针对不同受众中医药文化科普产品。通过主流媒体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和养生知识,营造中医药文化科普良好氛围。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大力普及中医健康文化,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生活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推动医疗机构、健康服务机构、高等院校、医药企业、文化、旅游等共同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和推广,营造全行业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发挥中医药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营造加快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密切协作,根据任务分工制订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中医药强市政策研究和数据分析。
(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责任,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统筹安排用于支持中医医疗、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带动和政府引导作用,激发社会资本参与中医药事
- 8 - 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深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动中医药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制定新增医疗服务价格。
(四)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落实中医医保支付倾斜政策,鼓励群众使用中医药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创新性中医诊疗项目,“互联网+”中医项目按相关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探索对国家和我市发布的中医优势病种开展按病种付费。
篇三:2022年全国中医药大会
阳市、贵安新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及贵州省中医药大会精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把贵阳市建设成为中医药强市,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贵阳市、贵安新区中医药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中医药的重大战略及省委、省政府加快中医药发展和“强省会”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中西医并重、深化改革、统筹协同、依法治理等基本原则,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以建成中医药强市为目标,以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抓手,以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为重点,强化人才及科技支撑,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健康贵阳-贵安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到 2025 年,基本建成稳定适效型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制度体系,打造“中医药政策创新、中医药标准化、中医治未
病、中医健康服务、中医药产业化”五个体系,构建“互联网+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数智科技、中医药产业创新”三大类平台,初步形成名中医集聚、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和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的发展格局,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和“六位一体”作用充分发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
二、主要工作与重点任务
(一)做大做强中医药健康产业 1. 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及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繁育研究,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林下种植,强化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水平。鼓励中药材种植企业、销售企业及加工企业紧密合作,引导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加工及发展药旅融合新业态,以企业+基地+科研+农户的方式“定单式”设立“定制药园”,构建中药材产销对接新型发展模式,畅通中药产销渠道,提升“黔药”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助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排在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 打造“贵阳- - 贵安国际中医药港”。争取先行先试中医药跨境流通、审批认证等绿色通道。支持乌当区、南明区、贵安新区等区域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我省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医药龙头企业和研
发平台。5 年内,引进和培育一批 100 亿市值以上知名中医药企业,争取建成“贵阳-贵安国际中医药港”雏形,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 市投资促进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3. 支持中医药产业园建设。支持乌当区建设贵州中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充分发挥贵州省中药材特色优势,整合全省中药产业发展资源,汇聚国际国内和全省中药生产、加工、科研等知名企业,以资源化、集群化、融合化、国际化为导向,打造形成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构建中药精深加工、研发孵化、检测认证、文化交流、康养旅游的全产业链条,促进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辐射带动全省中药种植加工流通交易产业迅速壮大,振兴贵州民族药业,全面提高全省中医药发展水平。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4. 加强中医药示范单位建设。支持南明区积极创建“贵州省中医药服务综合示范区”,打造专业化、智慧化、系统化的全国“道地黔药”集散市场和中医药商贸集散交割中心,依托贵州中药材(大健康)电商交易平台,建成服务于全产业链智慧贸易的“云上药市”。鼓励中医药企业充分发挥贵阳市、贵安新区生态、气候、旅游优势资源,发展山地康养
旅游,打造贵阳市、贵安新区中医药产业特色项目,争创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示范项目,推动中医药与大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到 2025 年,争取建成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核心区。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化旅游局、市林业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5. 推动中医药新药创制及制剂发展。支持中药企业探索适合中药特点的新药开发模式,推动重大新药创制。发展中药院内传统制剂,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部门支持贵阳先行先试中药院内制剂跨区域共享使用,鼓励各中医医疗机构研发院内中药制剂、开展特色临方炮制;促进中医药非遗和学术流派保护和发展,做好名老中医验方药剂保护传承,加大院内制剂研发;支持医疗机构与第三方制剂室、药企加工配制中药制剂,促进中医药科研成果、院内制剂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转化。允许城市基层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的中医执业医师或确有专长人员,在执业活动中根据临床需要依法自制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到 2025 年力争建成市级标准化中医药制剂中心 1-2 个。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6. 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完善中药安全监测体系,加大对中药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查处。严厉打击中成药非法添加化学品违法行为。鼓励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参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建设。着力推进中药企业
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二)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 7. 健全中医药管理 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各地要明确承担中医药管理职能的机构,合理配置人员力量。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8.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各区(市、县)中医医院为骨干、非中医类医院中医药服务为枢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为网底、社会办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到 2022 年,按照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基本建成市级中医医院;基本实现每个区(市、县)建成 1 所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力争把息烽县中医医院、清镇市中医医院和开阳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升级为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花溪区中医院升级为二级甲等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 1 名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到 2025 年,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参与公共卫生应急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 “三个 100%”(100%的家庭医生团队可提供
中医治未病服务,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00%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支持探索中医慢性病管理“防—控—管—治—护”五位一体新模式创新。各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设置标准化的中医药科室,深化中西医协作。全面提升贵阳市、贵安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9. 构建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建立市级中医治未病培训中心,打造市级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示范点,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治未病服务网络。丰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涵,将治未病服务融入基层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内容,推动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民政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10. . 构建中医医养结合新模式 。发挥中医在养老和安宁疗护中的优势,利用 PPP 等模式推动中医药医疗、中医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探索建立中医医养结合新模式。
(责任)
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民政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1. 实施中医药人才黔医雁翔工 程。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及中医药临床科研领军人才培养,选派优秀中医药青年到省内外知名度高、服务能力强的中医医疗机构交流学习,重点
培育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支持开办中医药高等职业院校,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中医药学及相关专业,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鼓励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大力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充实中医药人才队伍。大力推进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工程,5 年内培养不少于 200 名本土优秀中医药骨干人才,补助经费纳入市卫生健康局年度部门预算。
(责任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12. 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加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新进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医临床医师全部接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严格管理和考核,提高培训质量。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类全科医生(含助理)培养。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理论及技能培训,依托贵阳市、贵安新区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分批次集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及中医骨干人才培训,5年内培训 10000 人次。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各区〈市 、县〉人民政府)
13. 加强中医师承人才培养。加强贵阳贵安中医师承标准化建设,建立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的高年资中医师带徒制度。搭建市、县两级数字化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平台,5 年内建设 10 个市级名老中医工作室,20 个县级名老中医工作室,补助经费纳入市卫生健康局年度部门预算。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14. 实施中医全科医师 成长 计划。按照国家和省开展中医全科医师的培训计划,给予贵阳贵安培训人员经费补助,补助标准按 1:1 配比,力争到 2025 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 1 名中医全科医师执业。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四)强化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15. 推动中医药学科建设上水平。创建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加强市县两级中医类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引进中医“三名(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团队,建立一批市级中医质控中心,相关工作经费纳入市卫生健康局年度部门预算,由市卫生健康局实行规模总控下的竞争性分配。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
16. 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落实基层中医药服 务能力提升计划,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优选建设一批基层中医药服务示范点,组建一批中医药专科联盟,带动基层中医药资源共享和均衡化发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17. 促进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健康发展。落实“放管服”
各项政策,进一步放宽相关审批准入,建立部门间联动机制,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中医专科医疗服务领域,优先举办儿科、妇科、外科、骨伤、肿瘤、肛肠等非营利中医专科医院。鼓励中医医师多点执业及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间流动。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18. 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利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优势,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医疗健康”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贵阳贵安一体化中医医疗服务平台,实现面向全市中医医疗机构中医专项医疗服务数据的汇聚和共享。依托市人口健康信息云,建设中医药综合管理平台,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推进 5G 中医药健康基础信息大数据库建设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发应用,推进智慧中医院、互联网中医院、智慧共享中药房和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中医临床优质资源共享和远程服务。支持智慧医疗健康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培育医疗服务及健康产业发展引擎。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五)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19. 加强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中医类医院中医治未病、康复、针灸、推拿、骨伤、肛肠、老年病、妇科、儿科等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为重点,推动重点专科(专病)
建设,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及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重大疾病、新发传染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提高中医类医院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服务能力。5 年内力争创建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 1-2 个,新增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 10 个。
(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财政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20. 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应急体系建设。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
推荐访问:2022年全国中医药大会 中医药 大会 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