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10篇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说教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主要讲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处处埋忠骨一、 说教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主要讲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走进伟人的世界,了解伟人与常人有一样的情感,可又有着超于常人的胸怀。二是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 说 教学目标 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彭、拟”等生字,会写“拟定、参谋”等 13 个词语。
2.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毛主席的爱子之情,和为革命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
教学重点
1.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毛主席的爱子之情,和为革命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
三、 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几年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正确认知人物描写手法;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我会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我采用了“阅读——思考——交流——评议”的教学模式,所谓“阅读——思考”就是独立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读自悟;“交流”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
问题,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评议”就是对别人发言进行评价,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目标。
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反复品读欣赏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组织学生广泛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小结延伸,让课内外相结合。
五、 说教学流程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朝鲜战争的背景介绍,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导出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课文生字词。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由两个部分组成。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第一部分讲毛主席看到有关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
第二部分讲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遗骨归葬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
3.深入研读,感知人物形象 研读第一部分,体会人物内心 1. 让学生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再读一读。
2. 组织学生交流:说说见到电报时毛主席有怎样的表现?从这些表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预设:“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我能体会到毛主席特别伤心、悲痛。
我能体会到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内心巨大的悲痛。
教师小结:很好,同学们抓住了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细细品味出毛主席内心的悲痛。这个时候,毛主席其实就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一位因失去爱
子悲痛欲绝、食不下咽的父亲。
教师板书:(慈父情怀)
教师板书:(动作
语言
神态)
教师引导: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这几段话 研读第二部分,感受伟人胸怀 但是,这又不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还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在文中找出第二部分描写毛主席动作、神态的句子。
提出问题:从这些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预设:我体会到了毛主席在作出决定前内心巨大的悲痛和不舍。
我体会到他的悲伤是克制的,是放在心里的。
我体会到了毛主席决定让儿子葬在朝鲜时的伟大胸怀。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毛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儿子,他们聚少离多,如今却牺牲在战场上。人生最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生离死别的痛苦?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学生展示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交流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小组合作,分享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巡视点拨。启发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这句话结尾? 预设: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国牺牲的烈士们即使不能归葬家乡又有何妨,每一寸土地都是忠烈之士的埋骨之所。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最终也长眠在朝鲜,他的情况与这句诗的意思是一样的。
追问:毛主席最终做出的决定,和这句诗有什么关系? 预设:毛主席最终做出的决定,也正体现了这句诗的内涵。
让学生再次齐读课题,感受毛主席以国家为重的伟人胸怀。
教师板书:(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了身为一位父亲,同时也是国家领导人的毛主席的柔软与坚强,而最终决定“青山处处埋忠骨”更是其伟人胸怀的生动写照。
六 、 说作业设计 向学生推荐书籍《毛泽东传》、《毛泽东诗词鉴赏》和《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把学生由课内带向课外,让他们去感受毛主席的伟人精神,增加课外知识。
七 、 说 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了,既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直观而轻松地了解课文内容,又十分自然地突出了课文的写法,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慈父情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主席
语言、动作、神态
何须马革裹尸还
伟人胸怀
篇二: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说体系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认识本课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知毛主席的伟人胸怀和常人情怀。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三、说流程 (一)导入明标 借助多媒体视频导入课文。(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二)出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1.屏幕出示学习要求;
2.生齐读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三)自学质疑 自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或特别喜欢的部分画出来,多读几遍,并随笔记下自己的感受。
(四)小组交流、展示点拨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带着感情朗读。(学生能通过朗读能找到一些描写,体会出主席的悲痛心情,所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点拨。)
(五)训练拓展
小练笔: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体会到的情感,联想画面,运用文中的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小练笔,这既是情感的抒发,也是一个课堂反馈。
四、说效果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我把握住高年级略读课的教学要求,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讨论,引导学生着重感受毛主席的常人情怀和伟人胸怀,学生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比较理想,达到了一课一得的目的。
五、说反思
本课文章蕴含的情感饱满、深厚,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我主要采取以点覆盖的朗读方式,学生对于情感的细腻体会还是稍有欠缺 。
篇三: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同步作业】【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语,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作者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述,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感受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情怀。
二、 再读课文,深度研究
1、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用不同符号标注)反复朗读,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在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2、反馈交流
(1 1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a.从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
b.指导朗读,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他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c.了解毛岸英的成长经历。
(2 2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缩的眉头,情不自禁的喃喃着。
a 这段话是对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的震惊,体会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的悲痛心情。
彭总司令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这是对烈士毛岸英的尊重,是对领袖毛主席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方面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 毛主席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 ......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
a.这段话是对毛主席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b.引导学生练习朗读,感受心理。
过渡:同学们,最后毛主席运回了遗骨吗?是的,他很快打消了。。。
(4 4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 ..... 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a. 这段话是对毛主席的语言和神态描写,从中我们感受到毛主席超人的胸怀。
b. 可他也有常人情感。
(5 5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
抓住神态和动作来指导朗读,毛主席矛盾的心理。
3、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毛主席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
4、谈谈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又有何妨。
三、 课 堂总结
1、出示课文内容 2、写法总结 3、补充抗美援朝资料 四、布置作业
(1)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毛主席先后失去了包括毛岸英在内的六位亲人,请你搜集有关资料,并展示给同学们。
(2)学习本课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心理。
同步作业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讲了毛泽东的爱子___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____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____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____的感情,____的胸怀。
2、课文通过对毛主席的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这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内心世界。
二、我是小小魔术师(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四、课文片段阅读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忠骨”的意思是______,在本文指_________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四: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说课稿【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 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 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 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 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 面对这两种抉择, 毛泽东的矛盾心理, 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 痛楚的决定; 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 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 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 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 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二、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 新课标教学要求, 结合学生思维情感、 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 我们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 确定了以下目标:
1 、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认识8 个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 等词语的意思。
⑵以学生自读、 自悟为主, 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 快速读、 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⑶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 、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 说、 写” 这些简单的方法, 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是平凡的, 更是伟大的。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 使传授知识, 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 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互相渗透, 共同完成。
由于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 为专题, 走近毛泽东, 让学生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
但是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 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所以“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也是教学的难点。
同时, 在感受的过程中, 要重点帮助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 、 以读为主, “读──议──悟” 结合: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促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2. 采用“情境教学法” , 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说学法】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
在本文的教学中, 我不越代庖, 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 划划、 议议、 写写等学习方法。
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 通过读、议、 写让学生理解内容, 体会出感情来, 掌握写人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
这样通过动脑、 动口、 动手等方式,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提高自学能力。
【说教学程序】
一、 披文入情, 领略伟人风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分成三步, 一步一步, 环环紧扣, 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1 、 从“巨大悲痛” 的细节描写中, 感受主席常人情怀:
⑴首先让学生了解毛岸英:
优秀的革命烈士中有无数普通百姓子女, 也有毛主席深爱的儿子──毛岸英。
出示毛岸英的遗照, 对于毛岸英你了解多少?
毛岸英是一个极其优秀的青年, 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
1 9 5 0 年1 1 月2 5 日, 年仅2 9岁的毛岸英壮烈牺牲了, 这封由彭德怀总司令亲手拟订的电报带着噩耗送到了主席的手上, 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 理解殉职。
通过收集交流毛岸英生平资料, 让学生感受毛岸英是个极其优秀的青年,老来丧子何其悲痛, 更何况这么优秀的儿子, 把学生带入悲伤之中。
⑵定向自学:
这个噩耗对主席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 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接到儿子牺牲的电报,毛泽东有什么样的表现, 自读课文, 画出有关句子, 在重点词句下加上小圈, 多读几遍,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⑶交流分享学习收获:
在学生充分自学后, 让学生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随机用引读的方式进行朗读指导,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①收到这封电报起, 主席悲伤得说不出话, 吃不下饭, 悲伤得借烟消愁, 读──
老来丧子, 人生一大痛, 已近6 0 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大儿子, 这是剜心刺骨的通, 读──
更何况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六个亲人了, 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 读──
②是呀, 这次怎么会回不来呢? 怎么会牺牲呢? 毛主席不敢相信, 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他的心在颤抖、 在流血。
读──
多么希望岸英会马上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情不自禁的呼喊着……
是呀, 课文就是这样通过主席的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活动来体现主席悲痛欲绝的心情的。
2 、 从“痛苦抉择” 的感人形象中, 感悟主席宽广的胸襟:
⑴定向自学:
就是在这样痛不欲生的情况下, 两封接踵而来的电报却使主席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 默读课文,想想主席面临的抉择是什么? 他最终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用笔画出来。
⑵引导学生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意思。
⑶感悟主席宽广的胸襟:
主席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呢?
出示重点句子, 反复诵读, 引导探究感悟。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走进文本, 感悟文本。
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词句, 采用对话与交流的方式, 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碰撞、 相互启迪, 让学生采取多元的方式品读这些句子, 让句子中的内涵留在学生的心田, 使伟人形象屹立在学生心中
⑷反复吟咏, 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是出于对中华儿女的崇敬,主席不愿伤害朝鲜人民的情感, 他强忍悲痛, 顾全大局, 作出了这样的伟大的决定, 读……
这铮铮的言语下, 是主席那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读……
3 、 从“艰难抉择” 的矛盾心理中, 感悟主席伟人风采:
⑴定向自学:
然而这个抉择的过程对于主席来说, 是那么容易的吗? 自读7 ~1 0 自然段, 文章又是怎样刻画出主席的这种矛盾心理的呢?
⑵根据学生交流, 随机点拨感悟:
①他多么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呀!
多么想让儿子的遗体归来安葬!
这是人之常情。
②他犹豫不决, 因为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相见, 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 又怎能不黯然神伤本片段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并用自己的语言、 想象、 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形。
③透过这一句话, 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请你展开想像写一个片断, 抓住主席的动作、 神态等, 把那一个难眠之夜的情景, 具体描写出来。
毛泽东是平凡的, 有着与常人一样的情感, 但更是伟大的, 有着这么宽广的胸怀, 读……
文章又抓住主席的语言、 动作、 神态等把他当时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
篇五: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公开课精品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 9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泽、彭”等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难点
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了解毛主席。
2.简介毛泽东:
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 20 世纪最具影响 100 人之一。
4.谈话导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通过课文去了解毛泽东在长子牺牲后做出的惊人决定,感受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学生齐读读题。)
二、自主阅读,学习字词,了解内容。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学会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文中新的词语。
2.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文中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并随即说说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
程。)
(3)这篇课文用序号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①毛主席收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心忍受着巨大悲痛。②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做出了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的决定。)
三、体会悲痛,感受毛主席凡人的情感。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表达毛主席悲痛心情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到他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肝肠寸断 (2)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从毛主席的语言和神态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心如刀绞 (3)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从毛主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感受到他的悲痛心情。)肝胆欲裂 (4)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从毛主席的动作和神态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切肤之痛 (5)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从毛主席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情凄意切 (6)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从毛主席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悲不自胜 (7)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从毛主席的动作中体会到他的悲痛心情。)黯然销魂 (8)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用“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反衬毛主席的悲痛心情。)声泪俱下 4.你能从这些描写中找到表示“心情悲痛”的词语吗?(不能。)
5.整篇课文中并没有用我们平时阅读中见到的表示悲痛的词语,可是处处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毛主席那悲痛欲绝的心情,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呢!(动作描写、语言
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四、体会矛盾,感受毛主席的艰难抉择。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表现毛主席艰难抉择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主席想。(通过毛主席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了解到毛主席对儿子的愧疚以及希望儿子的遗体运回祖国安葬,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感受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
(2)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决定把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感受到毛主席超人的胸怀。)
(3)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从毛主席迟疑的神态、黯然的目光和动作中,感受到他巨大的悲痛和艰难的抉择。体会到毛主席是伟人,也是凡人。)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毛主席当时的矛盾心里。
五、了解抉择,感受毛主席伟人的胸怀。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文中毛主席做出的抉择,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4.指名朗读有关内容。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5.互相交流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
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最后的部分。
六、感情朗读,深化感悟。
1.谈话激趣:对于毛岸英来说,毛主席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在面临个人情感和民族大义的艰难抉择中,毛主席选择了国家。这是一个平凡的毛主席,这是一位伟大的主席。让我们带着对烈士毛岸英的赞颂,让我们带着失去毛岸英这位英雄的悲痛,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这位普通父亲的理解,让我们带着对着毛主席这位伟大领袖的钦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领悟写法,完成练笔。
1.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运用细节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服务。细节要尽量典型,富有表现力,能起到以一孕万、以小见大的作用。细节要真实。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真实的细节,是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的前提条件。典型环境、典型性格,必须建立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离开了真实的细节描写,就会失去感人的艺术力量。细节还要新颖独特、有生命力。
2.人物细节描写可以从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
(1)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一般包括神态描写与肖像描写两部分。
(2)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
例如:爸爸长着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闪着严厉的目光。可能是因为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原因,额头上那深深的皱纹和他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很不相称
(3)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 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例如: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4)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她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本来筋脉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细细地品尝着。
(5)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忽然,门外跑来一位中年妇女。她焦急地说:“红红,你家有扁担吗?”“有。”小红爽快地答应:“婶婶,您要扁担干什么?”那位中年妇女叹了一口气,说:“哎,真倒霉,才挑了几担稻谷,扁担就断了。”话音刚落,小红像一阵风似的跑进屋里,拿了一根新扁担说:“给。”中年妇女一看,是一条新扁担,就故意问:“断了要赔吗?”“不要赔!”小红干脆地说道。
(6)心理活动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表明人物的品质或情感。
例如:我心头不由一颤,忙伸出双手,牢牢捧住了那娇小的身躯。这小小的花蕾,还没来得及绽放生命中的灿烂,就这样过早地凋零了。
3.《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通过描写毛主席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把他痛失爱子的悲痛和矛盾的内心写得生动感人,我们也学着本课的方法,通过写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表现做某一件事时踌躇的心理。如考试时遇到了难题,课本就在抽屉里;
小明生病了落下了功课,班长建议轮流给小明补课,我应该…… 八、延伸交流,拓展知识。
1.抗美援朝战争: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27 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对此,中共中央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于 10 月 19 日跨过鸭绿江,开赴前线,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
篇六: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ldquo;青山处处埋忠骨” 说课稿【说教材】
一、 教材简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上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 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 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 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 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 面对这两种抉择, 毛泽东的矛盾心理, 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 痛楚的决定; 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 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 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 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 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二、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 新课标教学要求, 结合学生思维情感、 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 我们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 确定了以下目标:
1 、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认识8 个生字,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 等词语的意思。
⑵以学生自读、 自悟为主, 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 快速读、 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⑶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 、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 说、 写” 这些简单的方法, 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是平凡的, 更是伟大的。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 使传授知识, 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 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互相渗透, 共同完成。
由于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 为专题, 走近毛泽东, 让学生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
但是由于受到年龄和经历的限制, 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所以“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也是教学的难点。
同时, 在感受的过程中, 要重点帮助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 、 以读为主, “读──议──悟” 结合: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促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2 、 采用“情境教学法”, 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说学法】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
在本文的教学中, 我不越代庖, 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 划划、 议议、 写写等学习方法。
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 通过读、议、 写让学生理解内容, 体会出感情来, 掌握写人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
这样通过动脑、 动口、 动手等方式,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提高自学能力。
【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我设计四个环节:
一、 身临其境, 走入那个年代
一上课, 我就给同学们放映了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音像资料, 看了问:
你有什么感受? 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
通过课件, 把形象直观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录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有声有色, 让学生的情感随着画面的变化起伏而推进, 与此共鸣, 不但使学生充分了解写
作背景, 而且渲染了与文本相符的悲伤氛围,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奠定基础, 并为帮助学生理解毛岸英烈士死得其所, 堪称“忠骨” 埋下伏笔。
接着, 用饱含深情的导语揭示课题:
在这历时三年的战争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歼灭1 0 9 万多人, 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在这三年里, 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比海还深的情谊; 在这三年里, 中华无数的优秀儿女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永远长眠在了朝鲜。
出示课题, 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 披文入情, 领略伟人风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 分成三步, 一步一步, 环环紧扣, 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1 、 从“巨大悲痛” 的细节描写中, 感受主席常人情怀:
⑴首先让学生了解毛岸英:
这些优秀的革命烈士中有无数普通百姓子女, 也有毛主席深爱的儿子──毛岸英。
出示毛岸英的遗照, 对于毛岸英你了解多少?
毛岸英是一个极其优秀的青年, 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
1 9 5 0 年1 1 月2 5 日, 年仅2 9岁的毛岸英壮烈牺牲了, 这封由彭德怀总司令亲手拟订的电报带着噩耗送到了主席的手上, 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 理解殉职。
课前布置收集, 注重课内展示,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查找、 筛选、 整合、 表达)的形成和发展。
并通过收集交流毛岸英生平资料, 让学生感受毛岸英是个极其优秀的青年, 老来丧子何其悲痛, 更何况这么优秀的儿子, 把学生带入悲伤之中。
⑵定向自学:
这个噩耗对主席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晴天霹雳), 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接到儿子牺牲的电报,毛泽东有什么样的表现, 自读课文, 画出有关句子, 在重点词句下加上小圈, 多读几遍,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心理学表明, 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 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 无目的读的效果, 只是游牧的读的效果的1 / 3 。
所以给每一次读书提出一个要求, 构建好阅读话题,
再加以建构解构, 是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好方法。“接到儿子牺牲的电报, 毛泽东的心情怎样” 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中心话题。
⑶交流分享学习收获:
在学生充分自学后, 让学生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随机用引读的方式进行朗读指导,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 我也有一个苹果, 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 倘若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 那么, 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 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 交流思想的机会。
实践证明, 讨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 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互相启发、 活跃思维、 认识升华的过程。
重点指导品读以下语言:
①收到这封电报起, 主席悲伤得说不出话, 吃不下饭, 悲伤得借烟消愁, 读──
老来丧子, 人生一大痛, 已近6 0 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大儿子, 这是剜心刺骨的通, 读──
更何况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而牺牲的第六个亲人了, 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 读──
②是呀, 这次怎么会回不来呢? 怎么会牺牲呢? 毛主席不敢相信, 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他的心在颤抖、 在流血。
读──
③他多么希望岸英会马上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情不自禁的呼喊着……
是呀, 课文就是这样通过主席的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活动来体现主席悲痛欲绝的心情的。
2 、 从“痛苦抉择” 的感人形象中, 感悟主席宽广的胸襟:
⑴定向自学:
就是在这样痛不欲生的情况下, 两封接踵而来的电报却使主席面临一次重大的抉择, 默读课文,想想主席面临的抉择是什么? 他最终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用笔画出来。
⑵引导学生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意思。
⑶感悟主席宽广的胸襟:
主席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呢?
出示重点句子, 反复诵读, 引导探究感悟。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走进文本, 感悟文本。
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词句, 采用对话与交流的方式, 通过师生的互相交流碰撞、 相互启迪, 让学生采取多元的方式品读这些句子, 让句子中的内涵留在学生的心田, 使伟人形象屹立在学生心中
⑷反复吟咏, 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是出于对中华儿女的崇敬,主席不愿伤害朝鲜人民的情感, 他强忍悲痛, 顾全大局, 作出了这样的伟大的决定, 读……
这铮铮的言语下, 是主席那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读……
3 、 从“艰难抉择” 的矛盾心理中, 感悟主席伟人风采:
⑴定向自学:
然而这个抉择的过程对于主席来说, 是那么容易的吗? 自读7 ~1 0 自然段, 文章又是怎样刻画出主席的这种矛盾心理的呢?
⑵根据学生交流, 随机点拨感悟:
①他多么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呀!
多么想让儿子的遗体归来安葬!
这是人之常情。
②他犹豫不决, 因为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相见, 想到无法再见儿子最后一面, 又怎能不黯然神伤? (小学教学设计网-www. xxjxsj. cn)
本片段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 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形。
③透过这一句话, 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请你展开想像写一个片断, 抓住主席的动作、 神态等, 把那一个难眠之夜的情景, 具体描写出来。
在课文留白处设计一个写作练习, 促使学生把本课的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应用起来。
学以致用, 而非“纸上谈兵”, 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 而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主席当时的矛盾、 痛苦的心理。
⑶说话练习:
作为父亲, 毛主席多么想(), 多么想(), 但是, 作为主席, 他不能(), 不能()。
毛泽东是(), 更是()
的!
这个练习帮助学生把上下文融会贯通, 充分理解主席当时矛盾的心理, 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由衷地发出赞叹:
毛主席是平凡的, 更是伟大的……
⑷反复吟咏诗句:
尽管不舍, 尽管悲痛, 最终主席克制了自己的情感, 以大局为重, 做出了常人难以作出的抉择,读……
毛泽东是平凡的, 有着与常人一样的情感, 但更是伟大的, 有着这么宽广的胸怀, 读……
⑸小结:
文章又抓住主席的语言、 动作、 神态等把他当时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
三、 感情朗读, 提升敬仰之情
毛主席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新中国, 奉献给中国的劳苦大众。
他的亲人也为了革命事业相继献出了生命, 失去爱子, 这是多么悲痛呀!
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 ,他的胸怀比天地宽广。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再次体会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
四、 拓展延伸, 活化伟人形象
搜集歌颂毛主席的歌曲。
阅读链接:
《毛泽东传》。
“语文即生活”, 在生活中学语文、 用语文, 让学生到生活中搜集歌颂毛主席的歌曲, 阅读写毛主席的作品, 在班中交流, 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搜集、 阅读中, 毛主席的伟人形象将更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
【说板书】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 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我设计的板书左边数着写课题, 右边分成两块:
悲痛欲绝常人情怀和不搞特殊顾全大局伟人胸怀。
这样既简洁明了, 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 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毛主席是平凡的, 更是伟大的!
篇七: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1 页 共 8 页 名师展示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拟”“踌”等九个生字,重点书写“锻”“锻”两个字,结合语境理解“锻炼”“情不自禁”的意思。
2.默读课文,依据电报内容,提炼关键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通过联系上下文、资料,感情朗读等方式,体会毛主席丧子之痛。
教学重难点:
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通过联系上下文、资料,感情朗读等方式,体会毛主席丧子之痛。
教学过程:
同学,你好!欢迎你来到安吉县小学语文空中课堂,我是安吉县第三小学的麻老师!请准备好学习用品,学习过程中如果需要思考或做练习,可以按暂停键。让我们一起走进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10 课。
一、走近伟人,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教师简介:认识这位老人吗,对,他就是毛主席。
(1)出示图:毛主席是一位军事家,他领导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争的胜利。
(2)出示图:他是新中国的主席。
2.揭示课题。
(1)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他的故事。(出示课题)
第 2 页 共 8 页 (2)生读课题:跟老师一齐来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1)都读完了吧,我们来看看,这些新词你会读吗?(出示新词)
(2)先跟着老师读一遍。
(3)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学生读)
教师评价:字正腔圆 3.了解内容。
(1)提问:我们来看,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请同学们先默读第一部分,想象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第一部分在讲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向毛主席发来电报,电报内容是岸英牺牲了。
(3)引导:岸英牺牲(出示),好,用一个短语概括了第一份电报的内容,其实在课文的第二部分也藏着两份电报,你们能不能也用短语概括出它们的内容?请大家默读第二部分,按下暂停键,试着完成作业本第三题。(出示)
(4)引导交流:都读完了,我们来交流另外两份电报内容。
预设:
示例:第二份电报是“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概括的说就是——请示是否运回遗体
第 3 页 共 8 页 示例:第三份电报是“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概括的说就是——要求葬在朝鲜。
示例:面对这两份电报,毛主席抉择艰难。
评价:概括地准确、简洁,其他同学都写对了吗?有错的,可以马上订正一下。
(5)引导概括主要内容:现在,请你根据这张图来说说课文两部分的内容。按下暂停键,先试着说一说。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
示例::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电报,毛主席惊闻噩耗,岸英在战场牺牲。志愿军又来电请示是否将岸英遗体运回国,同时朝鲜来电,要求将遗体葬在朝鲜。毛主席经过艰难抉择后,最终批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评价:概括得既简洁又完整。
(6)小结:这篇课文,依据电报内容,就能帮助我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了解背景,过渡。
孩子们,你们来看这张照片(出示),照片中的青年就是毛岸英。从毛主席和毛岸英的眼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父子在一起是多么快乐啊!可是 1950 年 6 月,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一年之际,美国入侵朝鲜,(看地图)我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所以中央做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毛岸英也加入了志愿
第 4 页 共 8 页 军奔赴朝鲜的战场。
三.抓住细节,感悟主席凡人情怀
1.直击电报,初步体会内心。
(1)引出电报:11 月的一天,中南海,毛主席收到这样一封电报。(出示)
(2)交流感受:收到这样一封电报,主席的当时是怎样的心情?你能用四字词语说一说吗? 示例:我觉得毛主席收到这封电报时已经痛彻心扉。
评价:丧子之痛,那真是痛彻心扉!
(3)借助词语感受: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出示)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4)过渡:哀莫大于老年丧子,此时四字词语也显得这样苍白无力,课文是怎样写出主席的悲痛心情的呢? 2.自主学习。
(1)明确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提示的要求,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按下暂停键,边读边思考、批注。(出示)
出示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受到主席悲痛的句子; (2)圈出句子中给你印象最深的那个词,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这个词的边上;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
第 5 页 共 8 页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内心。
好,都读完了,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主席的悲痛,我们现在进行交流。
预设一: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1)读句子,谈感受。
示例:我找到的句子是“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热了几次”说明毛主席已经深深地沉浸在巨大的丧子悲痛之中,无心再吃饭了。
(2)指导朗读:是啊,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是多大的悲痛啊!请大家带着这种理解,跟着老师来读读这句话。
预设二: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1)读句子,谈感受。
示例:我找到的句子是“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毛主席“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是因为想借烟掩盖内心的悲痛。
评价:通过动作描写,他体会到主席深埋在内心的悲痛。大家找到这句话了吗?对于这句话,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示例:我从“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说明时间长,毛主席一直沉浸在这种悲痛中。我能带着感受读好这句话:“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评价:通过神态描写,他体会到主席的悲痛。
(2)揣摩内心,体会情感。
第 6 页 共 8 页 是啊,儿子牺牲,作为父亲,当然悲痛,悲痛到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直接着吸着烟。毛主席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大家看,毛主席心里想的内容,书上都有,(出示心理活动,“毛主席”变红)我们把“毛主席”改成“我”字,跟老师一起来读读主席的心理。
岸英是我最心爱的长子,我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我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我又亲子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3)小结:你看,通过课文中动作、神态的描写,我们体会到了毛主席的悲痛。
预设三:“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读句子,谈感受。
示例:我找到的句子是“‘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我从毛主席“按着紧锁的眉头”的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到他内心极度的悲痛。
示例:我从“岸英!岸英!”,毛主席反复叫着儿子的名字这个细节中中,体会到他是多么想念自己的孩子。我能读好这个句子“‘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评价:通过语言描写,我们也能感受到主席内心的悲痛。
示例:我从“情不自禁地喃喃”中读出了主席还是控制不住内心的悲痛,轻声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
第 7 页 共 8 页 评价:生离死别,儿子牺牲,作为父亲,怎么会不悲痛,我们也来看这一处神态描写。(课件显示)
(2)揣摩内心,想象写话。
①引发思考:毛主席此时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他可能在想些什么?你也可以写在课文空白处,按下暂停健,写一写。
②出示两位学生示例,教师读。
我们先来看看一位同学写的。
示例 1: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他心想:每一次分离,岸英不都回到自己身边了吗?这次让毛岸英去参加战争,想让获得更多的经验,早日凯旋归来。盼啊盼啊,如今收到的却是这样的噩耗。
评价:你看,此时毛主席还是不敢相信儿子就这样离他而去。再来看另一位同学写的。
示例 2: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他心想:平时因为工作繁忙,难得见上一面,这次将岸英送上战场,谁知竟成了永别!多么怀念与岸英在一起的日子!
评价:从这位同学写的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父亲深深的自责。与岸英在一起的日子,又是多么令人难忘啊。
(3)观看视频,直观感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视频播放)
第 8 页 共 8 页 (4)出示资料,深入感受:毛主席心底里多么渴望见见儿子啊,但,再也见不到了。(出示)
毛主席逝世后,中央警卫局在清理他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主席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
从毛岸英牺牲到毛主席逝世隔了 26 年,26 年啊,主席至少搬了5 次家,我们不知道他是怎样瞒过所有的工作人员,把儿子的遗物珍藏。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到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挚情感。
2.布置作业:老师给大家布置两项作业。(出示)
(1)把课文的第一部分有感情地读给同学或家长听一听; (2)摘录文中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各位的观看。同学们再见!
篇八: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青山处处埋忠骨语文 五年级 下册10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德怀péng nǐ móushū文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彭 拟 定 谋 参殊 特u chóu chú踌躇àn黯 然gé革 马我会认fù赴 奔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课后第一题)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 关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电报,以及毛主席看到电报后 的 _________ 。第二 部分主要写了 毛主席面临______________ 问题 ,艰难抉择,最终作出 ___________________ 的 决定。毛岸英同志牺牲消息悲痛之状儿子遗体的安葬将儿子安葬在朝鲜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互动课堂( 课后 第二题 )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整整 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 支 接着 一支 地吸着烟 。动作描写“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写出了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语言描写深情呼唤从“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深切思念。动作描写“ 岸英!岸英!
”毛主席 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席不由自主地 站了 起来, 仰起 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动作描写神态描写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毛主席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地下党找到毛岸英 去苏联留学学成回国去农村锻炼去抗美援朝聚少离多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语言描写 说明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毛岸英应该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宽广豁达的胸怀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历史上 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 ,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 你对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的理解。( 课后 第三题 )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 马革裹尸还。句意:
革命者 既然把整个身心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 又有何妨。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接到电报 失去爱子,极度悲痛常人情感伟人胸怀青山处处埋忠骨青山处处埋忠骨艰难抉择忍痛批示结构梳理司令部 请示 回国安葬朝鲜方面 要求葬在朝鲜何须马革裹尸还
篇九: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说课稿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来池阳小学的景文馨,今天我想借此宝贵机会和大家分享的说课内容是:以写导读习刻画人物之技法,以读促写,构人情交融之蓝图。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我将从多维镜头析教材、多方考量定目标、多元视角习方法、多项归纳理板书 4 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多维镜头析教材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主席在极度痛苦时依旧选择尊重朝鲜人民意愿,将毛岸英的遗体留在了朝鲜的事情,表现了毛主席超乎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这篇课文中有细致起伏的心理描写,通过这些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并不难,但是要深度理解毛主席的超人胸怀,还需要对课文有更多的了解。本篇课文紧扣单元主题,文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都能体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学习表达方式有着启发的作用。
二、多方考量定目标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教学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考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彭、拟”等 9 个生字,会写“彭、拟”等 14 个字。正
确读写“拟定、参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二)说教学重难点
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
2.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感受毛主席的情感世界和伟人的博大胸怀。(难点)
三、多元视角习方法 根据新课标教学指导思想,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本节课我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法、讲解点拨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根据学生情况和素质教育要求我拟设计的学法包括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等。
本课以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接下来我将对第一课时的说课展开介绍。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走进本课主人公--毛岸英,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首先,请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眷、尊等字。这样
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补充相关资料:1.介绍作者晓年的人物背景及写作背景 2.介绍文章的写作意图 3.介绍作品的社会影响 4.播放有关音像资料。
接着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它学生边听边圈划每段的关键词语,根据段义理清文章脉络。在此基础上,学生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感知毛主席内心情感。
(三)研读赏析(组内讨论、交流、合作) 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交流找出主席面对选择的矛盾心理和做出选择的句子,再请学生讨论,然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给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教师启发:这篇课文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待学生提出问题后,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四)巩固提高环节 利用小练笔请学生用上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结合本文内容创设文章情境,写一写毛主席回复记录稿时的情景。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小练笔以及教师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 系统化,以强化学生记忆。
(六)布置作业:
办一张关于毛主席的小报,设立“普通的伟人”板块。
四、多项归纳理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丧子之痛
(不说
不吃
吸烟
皱眉)
普通父亲
超人抉择(艰难、忍痛决定安葬在朝鲜)
伟人心胸
慈父情怀
在课的板书中,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中由浅到深体会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即应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发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一直努力实践的语文教学信条。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想象朗读和体悟。从认识方法到体会表达特色,并创设情境迁移运用,力求以写导读,以读促写。以上便是我对《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的介绍。关于更多的内容,我将留到下节课再分享探讨,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
推荐访问: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等奖部编版 忠骨 青山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