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9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9篇

发布时间:2023-03-30 19:15:0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9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2020-2021学年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020-2021学年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要先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9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9篇

篇一: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20-2021 学年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2020-2021 学年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要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那么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带来关于 20xx-20xx 学年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20xx 学年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

  一、本年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将继续承担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任务。经过上学期的管理,本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流程,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四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已有一定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欠狭窄,对于windows 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待继续加强。

  3、学生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知识还是很有兴趣的,所以能够自觉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授后,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4、班中优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很扎实,对于 windows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所以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比较快,这部分学生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在上机操作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班中后进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差,主要是由于上课爱讲话,不认真听课所致,这部分学生同时也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要耐心引导,以达到改掉不良习惯的目的。

  二、本学科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四年级下册,主要是"windows"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实用性非常强。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windows",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工具自主创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3、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本学科其他优秀老师

 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后进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首先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其次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xx-20xx 学年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二)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四年级,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指法,文本编辑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

 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编版:四年级下册,内容是全新的。内容全部都是 PowerPoint 可见 PowerPoint 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基本的操作和操作的技巧

  重难点:基本操作

  三、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下发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用 PowerPoint。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6、做一个作品。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2 20xx-20xx 学年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三)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四年级经过一年多计算机的操作学习,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上学年对 word 及网络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对于windows 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四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继续巩固和加深对网络浏览器的学习,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 IE,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的教学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住处素养,让信息

 技术成为学生终生学习与生活的工具。本册教材就是以网络为重点为,提高学生在网络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使用 IE 到网上冲浪,感受互联网带给我的便捷,利用网络中的优秀资料为自己的生活学习服务,如何从网上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三、重难点分析

  1、培养学生网络学习活动的意识,习惯,以及对信息的评价,理解和处理。

  2、通过多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三方面的实例介绍,旨在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从而感受计算机处理多媒体的魅力,学会一些常见的应用方法。

  3、让学生运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知识来研究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计算机的发展及种类 1

  第二周整理自己的文件和文件夹 1

  第三周用艺术字美化标题 1

  第四周奇妙灵活的文本框 1

  第五周设计贺卡 1

  第六周奇妙的 WORD 画图工具 1

 第七周用 WORD 制作月历 1

  第八周准备进入网络世界 1

  第九周初识互联网 1

  第十周巧用浏览器 1

  第十一周收藏自己喜欢的网站 1

  第十二周没有网址能查到需要的信息吗 1

  第十三周网页内容的获得和使用 1

  第十四周利用网络制作你的旅游行程路线图 1

  第十五周综合实践活动 1

  第十六周复习 1

  第十七周期末考试 1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2

篇二: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2017-2018 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和 2017-2018 年小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2)合集

 2017-2018 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 100 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2

 1、认知情况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三(2)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上学期三(3)、三(4)班优秀生比较突出.班级后进生与年段班级相比也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能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2、情感、态度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

 5、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6、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7、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8、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9、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10、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教学进度安排。

  4

 2017-2018 年小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本学期继续实行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树立责任意识。本学期实行班主任培训制,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开好每月两次的班主任例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开学第一个月,各班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少先队组织要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抓好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

  5

 1、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2、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升降旗制度,结合清明节、劳动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3、感恩教育。本学期继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恩就是要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各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学期要求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信自立的意识。

 五、加强班级建设。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年级、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

篇三: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八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3、能探索分析解决求平均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求平均数问题,并尝试解释方法的合理性。

 4、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经历整理描述读书人数和用计算器估算读书字数的过程,获得估算的活动经验。

  4、在用平均数和统计图分析、描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 教学建议

 1、注重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2、教学时注意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3、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 6 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 1 课时。

 课题

 课时

 认识平均数 1 计算平均数 1

 读图求平均数 1 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 读书调查 1 机动 1 总计 6

 8.1

  认识平均数

   教学内容

 教材第 85、86 页

 认识平均数  教学提示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均数,教材设置了三个活动。活动一,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就是一样多,设置了移动笔筒里的铅笔数量来理解“移多补少,达到同样多”这一数学活动。活动二,教材通过“比较哪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的成绩好”来学习平均数;活动三,通过“计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来学习如何利用统计表计算平均数。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鼓励学生理解“总数量”、“总份数”与“平均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会计算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数”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 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学习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笔筒 5 个、铅笔 15 支、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铅笔若干支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操作中体验“同样多”,引出平均数 (课件出示笔筒图)

 师: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一样多,可以怎样做?每个笔筒放几支?

  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想法,最后形成一致意见。

 (预设)

 生 1:把 5 个笔筒中的铅笔集中在一起是 15 支,3×5=15,所以平均每个笔筒放3 支,就同样多了。

  教师按上述方法完成操作。

 生 2:要想让每个笔筒里的铅笔的枝数同样多,可以尝试着把笔筒里多的笔放到

  少笔筒里,匀乎一下,最后发现,每个笔筒里放 3 枝时同样多。

 师:每个笔筒平均放 3 支,这样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数量就同样多了,这个数量3,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平均数。(板书:认识平均数)

 设计意图:

 通过“移多补少”活动体验“同样多”,在操作中将这些枯燥的数学语言,用活动来体现,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也加深了对枯燥数学概念“平均数”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 1 1 、认识平均数。

 师:四(一)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 10 个,投篮结果如下:

 (课件出示)

 师:你能读出哪组的成绩好?你是怎样知道的?

  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出现比总数情况,这样不公平,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怎样比较才是“公平”的方法。师生总结得出: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来比较最公平。(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预设)

 生 1:

  生 2:

 第一组:(8+7+6+7)÷4

  第二组:(9+8+5+3+5)÷5 =28÷4

  =30÷5 =7(个)

  =6(个)

 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并根据两个组的平均成绩说明哪个组的成绩好 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知道平均数是怎样计算得来的吗?

  师生总结得出: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 2 、求平均数。

 师: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如下表),你能计算出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吗?(课件出示)

 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预设)

 (1+3+2+3+2+6+4)÷7

 =21÷7

  =3(个)

 师:“3 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解求出的 3 个“不是实际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

 设计意图:

 在操作中、在讨论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避免了空洞的说和教。

 (三)巩固新知 1、教材 86 页“练一练”第 1、2 题。

 2、教材 86 页“问题讨论”。

 设计意图: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会利用平均数知识进行事件的预测。

 2、在“问题讨论”中借助实际问题,来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是反应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虚拟数。

 (四)达标反馈

  1、实验小学三年级 4 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天植树 18 棵,第二天植树 20 棵,第三天植树 22 棵。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2、小明和小刚练习 50 米蛙泳,每次的成绩如下。

  (1)他们两人的平均成绩各是多少?并填在表格里。

 (2)假如要选他们两个当中的一个去参加比赛,你认为应该选谁?为什么? 3、四年级同学捡拾垃圾,平均每个小组捡拾垃圾多少千克啊 ?

 4、哪一组的投篮成绩好一些呢?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3 5 9 6 5 7 7

  答案:

 1、(18+20+22)÷4=15(棵)

 2、(1)

 小明的平均成绩:(110+102+112+100)÷4=106(秒); 小刚的平均成绩:(104+110+107)÷3=107(秒)。

 (2)选择小明参赛,因为练习 50 米蛙泳平均每次用的时间少,速度快。

 3、(10+17+9+20)÷4=14(千克)

 4、第一小组:(3+9+5+7)÷4=6(个)

  第二小组:(5+6+7)÷3=6(个)

 第二小组成绩较好。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你知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吗?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采取师生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还反思了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时,遇到的困惑与困难,起到了归纳总结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

  1、聪聪所在班级同学的身高是 145 厘米,亮亮所在班级同学的身高是 144 厘米,聪聪一定比亮亮高吗? 2、你能计算下面 5 名同学的平均体重吗?

 3、第二小组平均每人做多多少道题?

 4、你能算出这只母鸡平均每月产蛋多少只吗?

 5、红红刚发的期末成绩单,被同桌亮亮弄污了,你能帮红红算出她的数学成绩吗?

 答案:

 1、不一定。平均数所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不代表任何一个个体。

 2、(23+32+28+30+27)÷5=28(千克)

 3、(10+12+14)÷3=12(道)

  4、(20+23+26+28+30+29)÷6=26(个)

 5、94×3-92-95=95(分)

   板书设计

  8.1

  认识平均数

 平均数:移多补少----同样多 例 1:

  例 2:

 第一组:(8+7+6+7)÷4

 (1+3+2+3+2+6+4)÷7

 =28÷4

 =21÷7

  =7(个)

 =3(个)

 第二组:(9+8+5+3+5)÷5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30÷5

 =6(个)

 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做出解释”。《课标(2021 年版)》强调“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本课教学中,一上课就引导学生移动铅笔游戏活动,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设计的四个层次来进行教学,既有对平均数的理解,又有对平均数的应用;既有对平均数深化的认识,又有拓展练习。这样,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

 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片断

 一、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分小棒的游戏: 1、小组长把准备的 12 根小棒按要求摆在桌面上:第一排摆 2 根,第二排摆 3 根,第三排摆 7 根。

 2、小组观察:每排摆的小棒根数一样多吗?

  3、讨论操作:请你们商量一下,怎样移动小棒,使每排的根数一样多? 二、汇报交流求平均数的几种方法 1、说明:现在每排都有 4 根小棒,这个 4 就是原来 2、3、7 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2、设疑:老师很想知道,这个平均数 4,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选几个小组汇报演示分小棒的方法,师板书写相应的式子。

 (1)移多补少。

 从第三排小棒中拿出 2 根放在第一排,再拿出 1 根放在第二排,也就是"移多补少",使每排小棒的根数一样多。

 (2)汇总均分。

 先把 3 排小棒合?起来,求出总根数,然后再平均分成三份,平均每排摆 4 根。

 (2+3+7)÷3=4(根)

 分析各部分名称:2+3+7 表示什么?

 3 表示什么?4 呢? (3)假设调整。

 假设每排都有 2 根,也就是以最少的第一排的 2 根为准,先从多的第二排中取出 1 根,从第三排中取出 5 根。然后把取出的 6 根小棒再平均分成 3 份,每排又可以分 2 根,再与原来的 2 根合在一起是 4 根。

 3-2=1 7-2=5

  (1+5)÷3+2=4 分析各部分的意义

  3、小结:媒体演示三种求平均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

 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初步完善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创新教育要求。

 教学资源 平均数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的一个统计量。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平均数的两种计算方法

 1、直接求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是由“均分”思想产生的方法。

 2、基数求法: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总份数=平均数。这里是选设各数中

  最小者为基数,它是由“补差”思想产生的方法。

 说课设计 (1 1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必修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本课时的教学包含两部分,即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移多补少”得到的虚拟数,应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应该让学生首先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 2 )学情分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我们在课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学情设计教学,以学定教,使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取得进步和发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教学时教师应以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

  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 3 )教学目标

 1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作出解释。

 2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经历了解“平均数”意义的过程,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 3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平均数”在现实问题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4 )重点、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不同,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是教学的难点。

 (5 5 )教法、学法

 教法: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实际生活,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学法:使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数学,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6 6 )说教学过程

 1 1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让学生把现有笔筒里的笔通过“移动”达到同样多,从而揭示课题“认识平均数”。

 设计意图:

 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都参与体验、搜集、经历“移多补少”的过程,从中找到合理的“移动”方式,这样自...

篇四: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数学-上册-打印版《 倍数 》 教学设 计教学内容 :

 冀教版 《 数学 》 四年级 上册 49 、 50 页 。教学目 标 :1 、

 在自 主计 算 、 交流 、 判断等 数学活动中 , 经 历认 识 倍数的 过 程 。2 、

 知 道 倍数的 含义 ; 在 1 〜 100 的 自 然数中.能 找出 10 以内某个自 然数的 所有倍数 。3 、

 积 极参与数学活动 , 在用 已有知 识 和经 验 学习新知 识 的 过 程 中 , 获 得成功的 体验 。教学方案:教学环 节 设 计 意图 教学预 设一 、 认 识 倍数1 、 师生 谈 话 ,

 由 讨 论 哪些商品的

 价钱 是自 然数 , 引

 出帽子价钱 的 问

 题 C由 复习自 然数的

 概念导入新课 , 既明

 确 了倍数的 研 究 范

 围 , 又引出帽子价钱

 的 信息 。师 :

 上节 课 我们认 识 了自 然数 , 丫丫从

 衣 帽商店里 观 察到了一些商品的 价钱 , 清同

 学们判断 , 哪些商品的 价钱 是用 自 然数表 示

 的 ?出示 信息图 :布帽子 18 元 , 皮 帽子 90 元 。学生 判断 , 全班 交流 。2 、 提出 “ 皮 帽

 子的 价钱 是布帽子

 的 几倍 ?

 ” 的 问

 题 , 学生 独 立 完成

 后交流 。提出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几倍的 问 题 ,

 让 学生 经 历利用 已有

 知 识 经 验 探索 倍数的

 过 程 。师 :

 布帽子的 价钱 是 18 元 , 皮 帽子的

 价钱 是 90 元 , 18 和 90 都 是自 然数 。

 今天我

 们继 续 研 究 自 然数中的 有关问 题 。

 皮 帽子的

 价钱 是布帽子的 几倍呢 ? 请 同学们自 己算 一

 算 。学生 算 完后全班 交流 :90 :

 18=5答 :

 皮 帽子的 价钱 是布帽子的 5 倍 。3 、 教师总结 ,并介绍 倍数的 概念 。在学生 计 算 的 基

 础 上 , 教师介绍 倍数

 的 概念 , 让 学生 初步

 建立 倍数的 概念 。师:

 皮 帽子的 价钱 90 元正好是布帽子

 价钱 18 元的 5 倍 。

 我们可以说 90 是 18 的 5

 倍 。

 在数学上 , 90^-18 没有余数 , 我们就说

 90 是 18 的 倍数 。二 、 判断倍数1 、 出示 例 2 两

 组 算 式让 学生 自 己

 计 算 , 并提示 注意让 学生 在自 主计

 算 的 过 程 中 , 感受倍

 数的 含义 。师 :

 这 里 有两组 除 法算 式 , 请 你认 真 计

 算 , 看 一看 能 发现 什么 。学生 计 算 , 教师巡视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发现 了什么 。2 、 交流学生 计 算 的 结 果 , 说 说 发

 现 了什么 ? 井总结

 判断倍数的 方法.

 使学生 知 道 第 一组

 都 没有余数 , 被 除

 数是除 数的 倍数 :

 第 二组 都 有余数 ,

 被 除 数都 不是除 数

 的 倍数 。在观 察 、 交流 、

 讨 论 的 过 程 中 , 进 一

 步认 识 倍数的 含义 ,

 总结 判断倍数的 方

 法 , 培养学生 总结 归

 纳 能 力 。师 :

 汇报一下你计 算 的 结 果 。

 说 一说 通

 过 计 算 你发现 了什么 ?学生 的 发现 可能 有 :•第 一组 题 的 计 算 结 果都 没有余数 , 第

 二组 题 的 计 算 结 果都 有余数 。•第 一组 题 的 计 算 结 果都 没有余数 , 被

 除 数都 是除 数的 倍数 :

 第 二蛆 题 的 计 算 结 果

 都 有余数 , 被 除 数都 不是除 数的 倍数 。如果学生 说 出第 二种 发现 , 教师要 给 予

 表 扬 。师 :

 如果给 出两个自 然数 , 怎样判断它

 们是否是倍数关系 呢 ?生 :

 用 大数除 以小数 , 如果没有余数 ,

 这 两个数就是倍数关系师:

 第 一组 算 式中 , 谁 是谁 的 倍数呢 ?

 同桌互相 交流 。教师巡视 , 了解 学生 情况 。3 、 提出 “ 说 一

 说 ” 的 问 题 , 让 学

 生 选 择算 式用 自 己

 的 语 言 描述 两个数

 的 倍数关系 。给 每个学生 提供

 认 识 、 描述 两个数倍

 数关系 的 机会 , 加深

 对倍数含义的 理 解 。师 :

 谁 来从第 一组 算 式中选 一个算 式 ,

 说 一说 谁 是谁 的 倍数 ?学生 可能 出现 :•

 12 除 以 3 没有余数 , 12 是 3 的 倍

 数 , 12 是 3 的 4 倍.•

 40 除 以 8 没有余数 , 40 是 8 的 倍

 数, 40 是 8 的 5 倍 。•

 315 除 以 15 没有余数.我们就说 315

 是 15 的 倍数. 315 是 15 的 21 倍 。三 、 尝试 应用1, 出示 “ 试 一

 试 ” 的 要 求.让 学

 生 自 己完成 , 井填

 在相 应的 圈中.让 学生 灵活运 用

 所学知 识 解 决问 题 ,

 自 主探索 找倍数的 方

 法.师 :

 刚才我们知 道 了一个数除 以另一个

 数没有余数 , 这 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 倍数 。

 怎样找一个数的 倍数昵 ? ( 出示 试 一试 )

 在

 1 — 50 的 自 然数中 , 分别找出 4 和 6 的 倍

 数 。

 先想一想怎样找不容易遗 漏 , 再自 己试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着 找一找 。2 、 全班 交流找 4 和 6 倍数的 方法和

 结 果 。

 使学生 掌握

 找倍数的 方法 。使学生 在交流的

 过 程 中 , 优化自 己找

 倍数的 方法 , 培养学

 生 有条理 的 数学思维

 方法 。学生 自 主尝试 , 教师巡视 , 。师 :

 谁 来说 一说 1 一 50 中 4 的 倍数有哪些 ?

 6 的 倍数有哪些 ? 你是怎样找的 ?学生 找的 方法可能 有 :用 4 分别乘 1 、 2 、 3 、 4 、 5 …… 12, 得

 出 4 、 8 、 12 、 16 、 20 … … 48 等 4 的 倍数 。用 6 分别乘 1 、 2,

 3.

 4 、 5 … … 8, 得出

 6 、 12 、 18 、 24 、 30 … … 48 等 6 的 倍数.如果学生 没有按顺 序找倍数 , 教师可以

 让 学生 把自 己的 方法和上面 方法比较 .四 、课 堂练 习1 、 练 一练 第 1

 题 , 提出要 求 , 让

 学生 自 主判断 。

 然

 后全班 交流判断的

 结 果 。

 鼓 励学生 用

 自 己的 语 言 表 达 自

 己的 判断方法和结

 果 。

 重 点说 一说 判

 断的 依据 。学生 在自 主汁

 算 、 判断的 探索 活动

 中 , 进 一步理 解 倍数

 的 概念 。师 :

 卜血 我们来做一些练 习 。

 这 儿有四

 道 题 , 请 你判断一卜 , 下面 哪道 题 的 被 除 数

 是除 数的 倍数 ? 自 己试 着 做在练 习本上 。教师巡视 , 进 行 个别指导 。师 :

 谁 来说 说 你判断的 结 果 ? 你是怎样

 判断的 ?学生 会有不同的 表 述 , 只要 说 的 意思对

 就可以 。•

 156 除 以 39 得 4, 所以 156 是 39 的

 倍数 。•

 156 除 以 39 没有余数 , 所以 156 是

 39 的 倍数.•92 除 以 27 有余数, 所以 92 和 27 不

 是倍数关系•92 除 以 27 商 3 余 11. 所以 92 和 27

 不是倍数关系2 、 练 一练 第 2

 题 , 让 学生 独 立 完

 成 , 教师巡视 , 集

 体订 正 。巩固倍数的 概念

 和找倍数的 方法 , 让

 学生 应用 所学倍数的

 概念获 得成功的 学习师 :

 我们来看 练 一练 第 2 题 .任 1 〜

 100 的 自 然数中 , 找出 7 、 8 、 9 、 10 的 倍

 数 , 注意不要 遗 漏哦 。让 学生 独 立 完成 , 教师巡视 , 集 体订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体验 。

 正.3 、 练 一练 第 3

 题 , 让 学生 自 己找

 一找并写出来 。

 交

 流时重 点说 一说 是

 怎样想的 , 并用 厝 言 描述 两个数的 关

 系 。变换题 日形式巩

 周倍数的 概念 , 在交

 流想法的 过 程 中提高

 数学表 达 能 力 。

 并用

 “ 看 谁 找的 多 ” 的 鼓

 励性的 语 言 激发学生

 的 学习热情.培养学

 生 的 发散思维 。师:

 同学们己经 会判断两个数是不是倍

 数关系 。

 这 有几个数字卡片 , ( 边 说 边 贴 在

 黑 板上 )

 我们一起 来做一个给 数找朋友的 题

 目 .在这 些数中 , 有倍数关系 的 两个数是一

 对好朋友 , 清你把他们找出来 , 并写出相 应

 的 除 法算 式 , 看 谁 找得名 。注意观 察学生 的 学习活动 , 进 行 必要 的

 指导和提示 。师 :

 谁 来把你写的 算 式给 大家交流一

 下 ? 说 一说 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 说 一说 谁 是谁 的 倍数.对找的

 多的 同学给 予表 扬 。比如 :

 72 既是 9 的 倍数 , 又是 4 的 倍

 数,同时还 是 24 的 倍数 。五 、 猜 数游戏1 、 老 师和一个

 学生 示 范 让 学生 们

 明白 游戏的 玩 法 ,

 然后让 四人小组 的

 同学一起 来玩 。

 即

 一人先说 出自 己想

 了什么数的 倍数 ,

 让 另外的 同学猜 一

 猪 是什么数 , 猜 对

 后 , 换下一个同学

 出题 … … 以此类

 推 C让 学生 在做游戏

 的 过 程 中巩固倍数的

 有关知 识 。

 培养学习

 数学的 兴趣 , 获 得积

 极的 学习体验 。师 :

 谁 愿意和老 师一起 来玩 一个猜 数游

 戏 ?师:

 老 师想了一个 7 的 倍数 。

 你猜 一猜

 这 个数是多少 ?学生 可能 回答 :

 14 、 21 、 … …师根据学生 的 回答 告诉 学生 这 个数在那

 两个数之间 , 或者 大了还 是小了 , 让 学生 接

 着 猜 到对为止 。师 :

 请 四人小组 玩 这 个游戏 。2 、 全班 交流猜

 数的 经 验 , 精 得快

 的 同学介绍 一下猜

 数的 思考 过 程 和方

 法 。在交流猜 数经 验

 的 过 程 中上 , 提高 猜

 数策 略 .发展数学思

 维 .师 :

 谁 来说 一说 ,在刚才做猜 数游戏的

 过 程 中.你有什么好的 方法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篇五: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 四 年 级 数 学 教 案

 1 中心小学 四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2014 版)第一单元 P3 例 1 第 第 1 1 课时

 《 亿以内数的认识 》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万级)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

 三、 教学目标 :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2、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

 4、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

 五、 教学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六、课时安排:1 课时 七、 教具 准备 :

 多媒体课件

  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2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 330 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 25000000 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 2000000 平方米。据统计,我国 13 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 2.2 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 1500 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 5 年,可节约 5280000 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 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 吨纯净水、6335000 万吨煤、1584000 万吨化工原料。

 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 25000000和 2000000 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 和2000000 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十万” (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本第 2 和第3 页,边看边思考;100000 元它表示什么?1000000 元呢?你还看懂了什么?

  (2)教师巡视。走近那些自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适时、适度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及时地了解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并把他们的看法进行分类,作出如何引导的策略。

 (3)100000 元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是他们的描述有一定的理由,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

 (4)如果 10000 可以在计数器上这样拨(如下图),那么 100000 怎么拨呢?你能继续拨下去吗?(学生可能会在万位上拨 10 个珠子,也有的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数学思想并在十万位上拨 1 个珠子,此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很有效的。)

 3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 个一万就是“十万”。

 (5)师出示相关数据资料:

 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 2000 个班级。

 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 3 层楼高。

 十万步大约在 400 米的跑道上走 130 圈。

 十万天大约是 274 年。

 2、认识“百万、千万、亿” (1)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师:1 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 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2)师提问:10 个十万是多少?10 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 个一千万呢? 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在计数器上拨珠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3)最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三)、方法应用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我应该怎样记?)

 (2)师:是啊!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整理数位顺序表吧!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3)生可能会从中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4)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完成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4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你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

 九、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一万一万地数,10 个一万是十万

  10 个十万是一百万

  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前、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笏石 第一中心小学 四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2014 版)第一单元 P5 例 2、3 第 第 2 2 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万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亿以上读法重

 要基础。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自己发现含两级的数如何读,自己总结出只要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即可。对照数位,出现 4 个不同的数。第一个是个级的数,让学生自己读;第二个是万级的数,给出读法;第三个是中间有 0 的万级的数,让学生自己试读;第三个也是万级的数,但中间和末尾都有 0,给出读法。这样在教师引导和自主探索中,使学生学会读亿以内的数。呈现一个学生讨论交流“含两级的数怎么读?”的情境,突出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的不同地方。每级中间或未尾有 0 的数的读法仍是难点,教材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呈现“由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便于学生合作、讨论探究。

 二、 学情分析:

 5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点:

 教学读万级的数。

 五、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 0 的数的读法。

 六、课时安排:1 课时 七、教具准备:计数器。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 4 条:一般数、中间有 0 的数,末尾有 0 的数、中间、末尾都有 0 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如: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10 个一百一千,10 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 8030 是由 8 个千和 3 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6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

 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

 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5.数的组成:在 13819000 中 8 在十万位,表示 8 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7.练一练: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四)、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1.学生试读。

 7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

 569000

  24600

  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 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

 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五)、巩固联系 1.课本第 9 页的第 5 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 2 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 8 页的第 2 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 0 的数。)

 (六)、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九、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先读万级 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读后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 0 不读,其他数位有 1 个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8

  笏石 第一中心小学 四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2014 版)第一单元 P7 例 4 第 第 3 3 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后,学又有了分级的意识,因此,教材给出个级、万级八个数位,让学生对着数位写数,但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在计数器上拨数,再写数,让学生在尝试中不断反思、小结写数的方法,理解“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 0 占位。” 二、学情分析:

  三、 教学目 标 :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 0 的数的写法。

 五、 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六、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9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 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 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 0 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 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

篇六: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认识

 一、教材概述 《线的认识》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知道角的两边是直直的线,但还不知道叫射线。同时对生活中的线,如电线、斑马线、射灯射出的光线、笔直的铁路线等也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出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对学生理解概念和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会用字母正确标示线段。

 2、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难点: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直线、射线与线段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于是,在设计学案时,我利用了两段西游记里金箍棒变化的视频,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中探究三线的特点,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感悟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平行线、垂线及三角形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学情分析:这是第二单元的一节起始课,所以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线有了一定的生活印象,激起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探究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学生在表述这些线的区别和联系时可能会出现困难,教学中就想利用观察、操作、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它们的区别表达清楚。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西游记大家都知道吗?里面的孙悟空有个特别厉害的武器是什么?(金箍棒)厉害在什么地方? 1:变大变小 (你来比划比划)2:变粗变细 (比划 是不是这样?)

 可以打死妖怪 3:变长变短 (注意动作)

 师:今天咱们就来好好研究研究这个金箍棒 师:

 (拿出金箍棒)老师这里有个金箍棒,它有多长呢?谁来比划一下它的长度?(生上台)

 师:哦,你们比划的它的长度是由这头到这头(强调动作)这么长。

 二、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初步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1、认识线段 师:比划了半天,这和咱们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别着急,今天咱们就通过金箍棒来认识线。老师呀把它画在黑板上。(边画边强调:它是从这头(画点)到这头(画点))。那,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种线——“线段”(板书)

 师:课前你们都预习了,谁来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 1:直直的

 (评价:恩,没错)

 生 2:是直线的一部分(评价:哦,对,你还知道直线,咱们等会再说直线。)

 生 3:有两个端点(评价:恩,那你能告诉大家哪是他的两个端点吗?)

 师:我们可别小看这两个端点,有了这两个端点,这条线就有了固定的长度。谁来测量一下这条线的长度呢?(找生上台测量 说说是怎么测量的)

 师:老师现在隆重的介绍一下这条线段(标示)我们把这个端点标作 A 这个端点标作 B。这条线段就可以记作 AB=----厘米 师:那咱们从周围找一找有没有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的? (铅笔 一支笔 尺子 课桌的一条边

 拉直的鞋带 长方形的长或者宽)

 师:老师这里呀,也找了一些例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展示课件)

 2、认识直线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能变得金箍棒(想)那注意看啊!这金箍棒是怎么变得。(播放视频)注意到没有,它是怎么变得?来,你上来比一比()

 这样就产生一条新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直线(板书)我们可以看到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是由线段怎么得到的呢?(向两端无限延伸)那么直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 1:直直的(评价:恩 对)

 生 2:没有端点(评价:很棒

 )

 生 3:不能测量长度(评价:

 为什么呢?)

 3、认识射线 师:孩子们,金箍棒除了刚才这样的变化还能怎么变?(师把金箍棒竖直放在地上向上看并播放视频) 那如果我想把这个变化画下来,怎么画呢?(找生)

 由于黑板限制我把金箍棒横着画可不可以?这条线叫做什么呢?(射线)

 师:射线有什么特点? 生 1:也是直的

 生 2:有一个端点 (端点在哪里呢?)

 生 3: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大家同意吗)

 师:生活中有没有可以近似的看做射线的呢? (手电筒射出的光线 汽车灯射出的光线

 太阳光线 )

 你们现在能区分开这三种线了吗?咱们一起来看一看,线段、直线和射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四、练习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出示课件)

 师:我看同学们的眼神就知道你们肯定觉得这题太简单了,那这样,我来指,你们来抢答,怎么样? 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还学会了如何标示线段,那你会不会画线段呢?现在在你的练习本上画一条线段,并规范的标示出它的长度。

 生自己画 师:每个同学都画的很认真,那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画的? 说说画线段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种线,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的学习线与线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篇七: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版 四 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 含教学反思 )

 1

 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 第 1 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目标导航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材第 2~3 页例 1)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

 3.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重点:理解数位顺序表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难点:正确理解计数单位。

 教师准备:课件 PPT、计数器。

 学生准备:调查、收集生活中用到的大数。

 一、情景引入 观察教材第 2 页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这些数据你们会读吗? (学生试着认一认这些数,会觉得这些数据较大) 教师引导:以前我们学习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要用到比万更大的数。像 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这些数是怎么数出来的,又该怎样读、写呢?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认识这些大数。

 (教师板书: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复习准备。

 10 个一是_____,10 个十是_____,10 个一百是______,10 个一千是______。

 2.出示教材例 1。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如北京市人口:19612368 人,你知道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3.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引导:类比万以内数的每个数字的含义,要认识这样大的数就要先认识计数单位。

 教师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数:

 (1)先在计数器上拨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拨到九万。

 提问:再拨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怎么办? 回答: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10 个一万就是十万。

 (2)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数出: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百万是一千万,10 个千万是一亿。

 (3)1 亿是个很大的数,我们每秒在纸上画 1 个点,一刻也不停地画,要画 3 年 2 个多月;1 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 3 圈半…… 教师归纳:像以前学过的一(个)、十、百、千、万一样,今天学的十万、百万、千万、亿也都是计数单位。

 (4)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做汇报,教师总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4.认识数位顺序表及数级。

 (1)数位。

 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一(个)、十、百、千、万……亿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个位、十位……亿位。

 (2)数位顺序表。

 ①把数位按照从小到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起来,可制成数位顺序表。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如下表:

 ②分级时一定要注意,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也就是从低位到高位进行分级。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表示几个一,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表示几个万,是“万级”;亿位表示几个亿,属于“亿级”。“个级”“万级”“亿级”都叫做数级。

 5.解决问题。

 19612368 是一个八位数,最高位是千万位。依照数位顺序表,哪个数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相应的计数单位。如下表: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 4 页“做一做”。

 第 1 题:(1)九十六万、九十七万、九十八万、九十九万、一百万、一百零一万、一百零二万、一百零三万。

 (2)七十万、八十万、九十万、一百万。

 (3)八千万、九千万、一亿。

 第 2 题:填表如下:

 亿 级 万 级 个 级 ……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1)从低位到高位,个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

 (3)万位的右面一位是千位,左面一位是十万位。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亿以内数的认识 1.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百万是一千万,10 个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2.数位顺序表。

 数级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在前面所学的 100 以内数的认识、1000 以内数的认识、10000 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2.通过情境教学,进一步建立数感。

 大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大数的这种联系,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使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 第 2 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 课时目标导航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材第 5 页例 2、例 3)

  1.理解读数的规则,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2.培养良好的读数习惯。

 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难点:数级中间或末尾有 0 的数的读法。

 一、情景引入 1.读出下面各数。

 2308 5600 7009 1567

 2.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例 2。

 (1)让学生尝试读出 2496 和 24960000。

 (2)比较 2496 和 24960000 在数位上的区别。

 2496 是个级上的数;24960000 含两级的数,其中“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

 (3)启发:引导 24960000 的读法。

 ①说说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6 表示 6 个万

 9 表示 90 个万 4 表示 400 个万

 2 表示 2000 个万 ②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并显示这个数的读法。

 (4)讨论:2496 和 24960000 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二千四百九十六┆ 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联系:“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一”,读数时就不读这个一。

 (5)试着读出剩下的两个数。

 3080000 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 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归纳: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但是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0。

 2.出示教材例 3。

 读出下面各数。

 (1)学生尝试在小组内交流读数,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

 54621 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 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3)提问:结合自己刚才读数的经验,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 归纳:亿以内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把数据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0。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 6 页“做一做”。

 第 1 题:三十四和三十四万 三千零四和三千零四万 三百四十和三百四十万 三千零四十和三千零四十万 第 2 题:五十六万九千二百 三百七十万六千 四千零八万零五百零一 第 3 题:可以先分级再读,也可以把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再读。先分级再读比较方便。

 三万二千六百八十 五百二十万五千 一百二十万零六百零五 十万七千零七十 四十七万零五十 三百零七万零八百 三千零六十万零九百 一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谈谈怎么读含有两级的数吗?

 亿以内数的读法 1.把数据从右边起,每四位一级进行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0。

 例 2:249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3080000 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 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例 3:54621 读作: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 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1.不分级易出错。

 因为本单元学习的大都是万以上的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读数。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但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时刻提醒学生碰到大数要先分级,再逐级往下读。可是在做练习时,少部分学生不分级就进行读数,

 这样就容易读错。

 2.读数时夹杂阿拉伯数字的现象。

 这个问题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一直存在着,每次都会重点强调,可往往就会有学生在书写时出状况。究其原因,有的是学生习惯性地写成了阿拉伯数字,有的是学生做题时心不在焉,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3.读数时漏读 0 的现象。

 对于中间或末尾有 0 的数的读法,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万级末尾有 0 或个级高位有 0 的数,学生出错最多。他们容易犯迷糊,这个 0 要读还是不读。

 4.读数时丢掉计数单位。

 学生在口头读数时都会读,但在书写时往往容易丢掉计数单位,虽然教学时一再强调了,但在检查作业时还有此类现象的发生。

 第 第 3 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课时目标导航

  亿以内数的写法。(教材第 7 页例 4)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难点:掌握每级中间或末尾有 0 的数的写法。

 一、情景引入 1.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九

 五十六 九百零三 2.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万以内数的写法:

 (1)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3)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例 4。

 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

 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 (1)学生尝试写数,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写数。

 先写万级“23”,再写个级“0184”,所以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写作:230184。

 (3)归纳小结。

 写含有两级的数时,要抓住“万”这个关键字,从高位到低位一一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并且一定要保证个级是四位数。

 (4)练习。

 根据上面数的写法,写出下面几个数。

 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三百零二万六千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然后投影展示。

 2.亿以内数的写法。

 含有两级的数怎么写?万级上的数怎样写?什么时候写 0? 归纳:含有两级的数,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 占位。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 7 页“做一做”。

 三百二十六万七千五百写作:3267500 四万零九十写作:40090

 九千零二十万零三百写作:90200300 一百万写作:100000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写法吗,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亿以内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0 占位。

 例 4: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写作:230184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写作:102345 三百零二万六千写作:3026000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20400700

 1.写数在每一部分都要比读数难,只有先把读数掌握好了才能写数。

 2.让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出亿以内数的写法,尤其是分级写数的方法大家都掌握得不错。与对照着数位顺序表写相比,出错较少。

 第 第 4 课时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目标导航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材第 11 页例 5)

  1.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难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一、情景引入 比一比下面各组数的大小,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435 453

 1089 989 8901 891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教材例 5。

 下面是 2011 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单位:人)

 你会比较每两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吗? (1)读出例 5 中各数。

 (2)合作交流,比较大小。

 A.从中任意挑选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B.两名同学一组,一人从中挑选两个数,让另一名同学比较大小,再共同交流检查。一轮后两人的角色交换。

 2.拓展延伸。

 (1)如果要将这六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应怎样比较呢? 学生讨论,小组合作讨论比较的方法。

 (2)学生汇报。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会采取不同的比较方法。如:按数据的顺序逐个比较等,教师对正确的比较方法都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采用简便方法比较。

 A.将这六个数据按位数分成两组:

 六位数:608000、606500 七位数:2116100、3658200、2536300、4185400 B.将这两组数分别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08000>606500 4185400>3658200>2536300>2116100 C.再将它们连接起来:

 4185400>3658200>2536300>2116100>608000>606500 3.归纳小结。

 怎样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归纳: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个

 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 11 页“做一做”。

 第 1 题:< < > >

 第 2 题:40005<50500<55000<5005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上的数,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例 5:4185400>3658200>2536300>2116100>608000>606500

 1.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学生在学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迁移到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上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归...

篇八: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

 教材内容安排 四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 涉及到“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活动” 等四个领域的内容, 安排如下:

 (一)

 数与代数(共 4 个单元)

 ●第二单元——除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 连除、 乘除混合和解决简单问题。

 ●

 第四单元——计算器 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认识计算器, 会用计算器计算及探索简 单的数学规律。

 ●

 第五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结合具体事例, 认识比万大的数, 会用万、 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了解 十进制计数法, 会用数表示事物。

 ●第七单元——倍数和因数 了解自然数, 知道奇数、 偶数、 质数、 合数, 知道 2、 3、 5 倍数的特征。

 (二)

 空间与图形(共 3 个单元)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认识升和毫升, 在“玩水” 实验的过程中, 了解 1 升=1000 毫升。

 ●第三单元——线和角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例子, 认识直线、 线段和射线, 知道平角、 周角, 会用量角器测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和用三角板画 30º 、 45º 、 60º 、 90º 角。

 ●第六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和画图, 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会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三)

 统计与概率(1 个单元)

 ●第八单元——统计 认识众数,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和众数两个统计量的不同意义,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读条形统计图。

 (四)

 综合应用(共 4 个活动)

 ●参观植物园——结合“除法” 单元设计 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 感兴趣的“参观植物园” 的事情,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参观植物园这个活动中租车和设计参观线路的问题。

 ●体验大数目——结合“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设计 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心跳 100 万次大约多长时间, 100 万小时相当于多少年以及 100 万张复印纸摞在一起有多高等, 感受大数目。

 ●全家的休息日——结合“倍数和因数” 单元设计 结合聪聪家三口人不同的休息时间, 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读书调查——结合“统计” 单元设计 通过读课外书调查, 经历数据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估算读书的字数, 并对读课外书进行指导。

 最后安排了“整理与自评” , 为师生对本册的学习进行系统整理和目标评价提供素材。

 二、 单元教材分析 (一)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 了解容积的意义, 认识“升” 和“毫升”, 知道 1 升=1000 毫升, 会

 用字母表示“升” 和“毫升”。

 2、 通过实验操作等, 感受“升” 和“毫升” 的实际意义, 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 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 挑战性,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升” 和“毫升”, 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共安排 2 课时:

 第 1课时, 认识“升” 和“毫升”, 第 2 课时, 了解“升” 和“毫升” 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重点、 难点:

 1、 认识“升” 和“毫升”。

 2、 形成 1 升和 1 毫升的容积观念。

 3、 借助有关实物, 直观认识各种容器的容量。

 四、 课时分析:

 第一课时:

 认识“升” 和“毫升”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 一是比较两个杯子哪个装水多, 使学生了解容量的概念。

 活动二是比较两瓶饮料的多少。

 教师在教学中, 对于教材的所呈现的比较的方法, 不要急于介绍, 一定要让学生在讨论、 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动手操作, 在汇报、 展示的环节中还要注意学生的表达是否清晰、 有条理, 另外, 如果学生说出了课本以外的方法, 只要合理, 也要给予肯定,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会比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 介绍用量杯和量筒可以测量液体的多少并认识量杯和量筒, 然后说明, 计量液体用“升” 和“毫升” 作单位, 并认识字母 L 和 mL,这里要注意让学生区分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两个概念, 以免混淆。

 在课后练一练的习题中,注意第 3 题要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 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另外, 教师还可以课前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品, 让学生练习认读液体的净含量。

 本课在学生“玩水” 时,提醒学生注意, 节约用水, 不要弄湿其它物品, 并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本课教学重点:

 1、 理解容量的含义。

 2、 区分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3、 学生学会看量杯和量筒上的刻度。

 第二课时:

 了 解“升” 和“毫升” 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在实验的环节上可以由教师演示, 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 但是一定要注意每次往量筒中装水 100 毫升要准确, 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另外要让学生观察 1 毫升水和 1 升水的多少, 在练习中可以增加一些填单位的习题, 以巩固对“升” 和“毫升” 的理解。

 本课教学重点:

 1、 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2、 注重教学与生活中的物品相结合。

 第二单元:

 除法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会口算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会笔算两、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 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 会进行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 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能说明结果的合理性。

 4、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情具有好奇心,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二、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 结合单元内容安排了“探索乐园”, 单元最后设计了“参观植物园” 的综合应用。

 三、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及连乘(三年级)

 四、 后续知识:

 小数除法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 教学重点、 难点:

 1、 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掌握“四舍五入” 试商的方法。

 2、 运用“四舍五入” 法试商, 理解除数大小变化与商的关系。

 六、 课时分析:

 本单元除法部分安排了 7 课时

  第一课时:

 口算 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数学信息和问题, 学生能很容易地列出除法算式, 对于计算方法, 要让学生在自己试算的基础上进行展示, 如果没有出现列表法, 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这种方法, 同时要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 让学生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提炼出最佳的算法, 学会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

 在完成练一练的习题时, 也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思路。

 本课教学重点:

 1、 要以整十数除法为基础。

 2、 注重学生口算的方法和思路。

 第二课时: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教材采用文字叙述加表格的形式呈现出相关数学信息, 教学时要重视估算的教学,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教材上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 说出估算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竖式计算时, 要注意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 理解商和余数的意义及所占的位置。

 练习中的问题讨论是一道典型的解决问题, 要教给学生方法同时可进行扩展, 如可补充在封闭的图形边缘植树的题目, 与这道题加以区别。

 本课教学重点:

 明确估算与笔算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不调商)

 商一位数的除法

 本课教学有两个活动, 学习两位数除以两位数、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除数接近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 要先让学生估算, 利用估算的经验, 理解怎样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经历试商的过程, 体验试商的方法, 完成竖式计算。

 本课教学重点; 1、 注重让学生将计算的过程表述清楚。

 2、 正确判断商是多少, 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第四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

 商一位数的除法

 本课教学中出现了三个除法算式:

 196÷20、 196÷22、 196÷28, 后两道题在计算时需要调商,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试算,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自己试商, 调商, 体会为什么要调商, 学会怎样调商, 掌握调商的方法。

 本课在新授前的复习引入环节可以练习一些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以便在试商时更快、 更准。

 本课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会分辨调商的两种情况。

 第五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商两位数的除法

 在计算前提出了“先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 的要求, 不要忽视了 这个环节, 急于教给学生计算方法, 通过估计学生会对题目进行分析, 从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用竖式计算时,要重点让学生理解“2” 为什么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 把怎样确定商的最高位这个问题弄明白,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讨论, 自主探究,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

 另外练习中的第四题要让学生理解题意, 可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本课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明确商的书写位置。

 第六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商两位数, 且商的个位是 0 的除法

 本课所呈现的这道题特点就是商的个位是 0, 所以这节课重点就是要理解商的个位上为什么写 0, 教学中如果学生遇到了这个问题自己无法解决, 那么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 如果学生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那么也

 要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再提炼出算理。

 对于“剩下的 20 吨” 也要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

 本课教学重点:

 1、 强调商末尾的 0 不要去掉。

 2、 强调书写规范, 相同数位要对齐。

 第七课时:

 除数接近 25, 商两位数的除法

 教材通过一幅美丽的夜景图巧妙地把自然常识与数学问题融合在一起,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试商, 体会到把除数 24 看作 25 来试商比较简便。

 为了计算过程更加顺利, 可以提前组织学生整理一下 25 的倍数, 做一些练习, 使计算更快捷。

 另外在教学中不要盲目扩展除数, 因为 25 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 让学生掌握它的计算就可以了。

 本课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试商的方法, 准确确定商。

 乘除混合部分安排了 3 课时 第一课时:

 连除

 本课要解决两个问题, 问题一可以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 在交流个性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启发学生列成综合算式, 理解运算顺序。

 问题二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其中先算一共有多少个公文包的算法, 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 要充分利用学生以有的关于小括号的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分步计算与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算式的关系和运算顺序。

 本课教学重点:

 1、 通过解决问题, 掌握两种解法。

 2、 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讲清解题思路。

 3、 关注学生所列的综合算式是否符合解题思路。

 第二课时:

 乘除混合

 对于“几天才能看完” 这个问题, 学生能自主完成, 通过列综合算式, 了 解分步计算与乘除混合运算的关系, 理解运算顺序。

 对课后练习中的题目, 难度不大, 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 计算要细心, 提高准确率。

 本课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养成做混合运算前先明确运算顺序的习惯。

 2、 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第三课时:

 乘除混合

 本课的例题是典型的归一应用题, 教学中要将两个问题加以对比, 让学生对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进行充分的交流, 理解数量关系和运算顺序, 特别是问题(2)

 在列综合算式时要进一步明确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本课教学重点:

 1、 列综合算式时注意小括号的作用。

 2、 重点理解两个问题解题思路的不同。

 “探索乐园” 1 课时

 共设计了 5 个问题, 用来探索典型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 第 1、 2 个问题是同一类型的移多补少的问题, 第 3、 4 个问题是同一类型的已知部分和、 求单一量的问题, 第5 个问题要用“等量代换” 的数学思想来解决。

 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对第 3、 4 个问题的思路不够理解, 我们采取按数量对应关系排列, 画图帮助理解, 有利于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在本节课, 学生会比较活跃, 各抒己见, 我们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时间,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参观植物园” 1 课时

 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

 设计租车方案, 活动二:

 设计参观路线。

 教学时, 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把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评价每种方案的优缺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是突出题材的现实性, 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

 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 不论是除法的计算, 还是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材都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提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平台。

 在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计算的方法 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其宗旨是承认学生思维策略的差异, 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它是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促使学生不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

 在本单元的各个活动中,创设各种条件, 让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逐步归纳计算的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提供现成的计算方法, 可以在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总结各种方法的优劣,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2.

 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的安排都与计算同步。

 在解决问...

篇九: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冀教版小学英语是根据“新课程标准”中一级要求进行编写,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使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四个方面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中紧密联系,融为一体;本教材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 6 课,共 24 课。

 二、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可能会开始减退。因此,这个学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扎扎实实地从每个学生抓起。教师在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任务性教学的优化使用,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任务。同时注意到学生中存在的两极分化,教学内容注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在知识的复现中做好及时补差工作。充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要加强识读,拼写的能力。重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培养。重视英语作为语言的交际功能。

 三、培养的学习目标 1、能按要求掌握所学的单词和句型。

 2、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所用话语与场合符合。

 3、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与录音。

 4、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5、培养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习惯,能自觉的模仿语音、语调,逐步培养语感。

 6、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某项任务,并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

 7、能演唱以学过的英语歌曲,朗诵已学过的歌谣。

 8、能渗透给学生良好的自学英语的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做到持之以恒,由少积多,以助于创造英语气氛,养成学生听英语,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根据学生的特征,可将每个单元,该单元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科学合理的把单词教学,对话操练,复习巩固融为一体。

 3.多以图片、手势呈现英语单词及对话情景,图片呈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将该单元所学的内容柔和在一起进行综合操练。如师生快速问候和介绍、学生间连续的相互问候和介绍,创设情景进行表演等,让学生将所学的对话用于不同的情景。采用先听说,后读写,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教学。

 4.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学,活跃气氛提

 高兴趣和学习效率。

 5.词汇教学上,尽量利用实物和图片,增加复现次数,反复循环,循序渐进,注重师生操练、生生操练。

 6.逐步渗透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活用英语,用英语完成任务的本领。

 7.适当增加教学内容量,以滚动式教学,以反复渗透巩固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8.语音教学中采用“分散出现,集中归纳,经常接触”的方法。

 9、初步渗透任务型教学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Lesson1 第二周 Lesson2-3 第三周 Lesson4-5 第四周 Lesson6 Again, please! 第五周 Lesson7-8 第六周 Lesson9 第七周 Lesson10 第八周 Lesson11-12 第九周 Again, please! 第十周 Review and exam 第十一周 Lesson13-14

 第十二周 Lesson15-16 第十三周 Lesson17-18 第十四周 Again, please!

  Lesson19 第十五周 Lesson20-21 第十六周 Lesson22-23 第十七周

 Lesson24 Again, please! 第十八周 Review 第十九周 Review 第二十周 Exam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教学计划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英语 教师

 具体内容 基 本 情 况 本班级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对英语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能运用英语进行初步的交际。本班学生大多基础知识掌握良好,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学风较正。但有少数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不扎实,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困难。

 现 状 分 析

 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会随之减弱。尤其从这学期开始,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所以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 导 思 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遵循四个“有利于”思想,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具体内容

 方 法 措 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Lesson1 第二周 Lesson2-3 第三周 Lesson4-5 第四周 Lesson6

 Again, please! 第五周 Lesson7-8 第六周 Lesson9

 第七周 Lesson10 第八周 Lesson11-12 第九周 Again, please! 第十周 Review and exam 第十一周 Lesson13-14 第十二周 Lesson15-16 第十三周 Lesson17-18 第十四周 Again, please!

  Lesson19 第十五周 Lesson20-21 第十六周 Lesson22-23 第十七周 Lesson24

 Again, please! 第十八周 Review 第十九周 Review 第二十周 Exam

推荐访问: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教学计划 上册 四年级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