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8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8篇

发布时间:2023-04-02 10:20:08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8篇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一、课时:1课时 新授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8篇,供大家参考。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8篇

篇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 平均分》教学设计

 一、 课时:1 课时

 新授课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按份数分和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三、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学具小棒 四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 ,萌趣导入 师:春天来了,大森林里热闹极了,你们看小猴子正在邀请好朋友们去参加美食派对,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那就让我们赶快出发吧!

 (二):

 新知导学,合作探究 活动一:认识平均分

 出示情境图 师:美食派对准备了好多食物呀,还来了这么多小客人,我来请一位美食播报员帮我们播报一下美食节的活动? 生预设:2 2 只松鼠面前是 5 15 个松果,2 2 只小兔子面前是 4 24 个萝卜,3只小猴子面前是 2 12 个桃子,2 2 只熊猫面前是 6 6 个竹笋。

 师:小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们先来和它们交个朋友吧,这是熊猫哥哥团团,熊猫妹妹圆圆,不过它们好像遇到了难题:圆圆,这竹笋我们怎样分呢?圆圆:我也不知道,不如请热心肠的小朋友们帮一

  帮我们吧?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帮助团团和圆圆把竹笋分一分么? 师:好,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分享一下,分享完毕后请端坐。

 师:哪位同学想分享一下你的分法? 生预设:①团团 3 圆圆 3,来和大家说一下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师: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的分法:②团团 5 圆圆 1,和大家说一下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么:③团团 2 圆圆 4,和大家说一下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师: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位同学的方法呢? 生:xxx 师:为什么喜欢 xxx 的分法? 生:分的公平 师:为什么 xxx 的分法公平呢? 生:因为他分的一样多 师:同学们说因为他两份分的一样多,我们也可以说同样多(板书:同样多)每个熊猫同样多,都是 3 个,也就是每份(板书:

 每份分得),那同学们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什么吗? 生:

 平均分(板书)

 师:那刚才另外两位同学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生:不是

  师:为什么他们的不叫平均分? 生 2:因为他们分得不同样多 师:因为他们分得不一样多所以不能叫平均分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平均分(课件:

 平均分)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平均分的事情?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对于平均分都有一个自己的认识。熊猫兄妹得到大家的帮助后把分竹笋的问题给解决了,非常开心,这不小猴子看到后,也来邀请同学们帮忙分桃子。

 有 12 个桃子,不知道有几只小猴子,你们会怎么分呢?请同学们先自主思考,思考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桃子进行操作,帮助小猴子平均分一分,看看有几种分法,并将分得的结果在学案上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完后请出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生预设:

 师:刚才同学们把 12 个桃子平均分用了 5 种方法。

 分的份数不一样,为什么都是平均分? 生: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虽然分的份数不一样,但 每一份分得同样多,所以这些分法都叫平均分。

 活动二: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①按份数平均分 份数 1 2 3 4 6 每份个数 12 6 4 3 2

  师:同学们,看,来了 3 只可爱的小猴子,我们把 12 个桃子,平均分给他们,要怎么分呢? 生预设:把 12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小猴子,每只猴子分得 4个桃子。

 ②按几个一份平均分 师:如果是我不知道来几只猴子,我就想来一只猴子分给他 2 个桃子,直到分完为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预设:把 12 个桃子,每一只小猴子分 2 个,可以分给 6 只小猴子。

 师:第一次和分法和第二次的分法一样么?为什么不一样? 生预设:第一次是按份数分,第二次是按每份的个数分。

 (三):

 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同学们把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那么大家敢不敢来接受新挑战第一关√号给谁

 第三关:小试牛刀

 第四关:大展身手

  (1)每 3 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 摆(

  )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 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

  个木块。

  ( ( 四) ) :

 本课 总结,拓展提高

 时间过的真快,一节课的时间即将过去,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课下,同学们可以凭借自己的记忆把本课的主要知识内容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写一写,并完成本课新课堂的练习题。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又增长了关于数学的知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五、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了平均分,这节课是初步认识除法的一窗,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什么是平均分,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性下昂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平均分的含义,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时,叫做平均分

  按份数分:把 12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小猴子,每只猴子分得 4 个桃子。

 按几个一份分:把 12 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 2 个,可以分给 6 只小猴子。

  《除法的初步认识- - 平均分》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和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平均分”的感性认识,在知识结构上,通过二、四单元的内容,学习了表内乘法,这为学习除法的基础知识-平均分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学除法想乘法,可以较好的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结。

 《除法的初步认识- - 平均分》课堂效果分析

  一节课结束,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是制定教学计划和目的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平均分,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情境图请学生观察数学信息,通过动手操作,感知什么是平均分。这一

  环节的设计效果较好,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不同分法的操作,感知平均分的具体含义。其次,通过小组合作以木棒代替桃子进行平均分,自己归纳总结出份数可以不同,但是每份的个数都相同,也是平均分。自己得出结论比老师直接灌输更可以使学生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课堂效果预期都以达到。最后继续实操,通过教具,动手把指定的 12 个桃子平均分给三个小猴子;把 12 个桃子两个为一份,试出分给几个小猴子,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给学生以成就感。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情感交流融洽,合作探索,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除法的初步认识- - 平均分》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首次接触除法,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窗。学生在原有乘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除法学习,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特别重要。

  本窗包括“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两种方法”两部分内容。教材在编写上是从大森林动物分食物引入的,通过分东西使学生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 1 是通过小熊猫分竹笋的活动引出“平均分”,使学生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 2、3 则是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把 12 个桃子平均分

  给 3 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桃子?24 个萝卜,每只兔子分 6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建立起“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教材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在趣味中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动的具体情境中认识除法。

 评测练习 【一】

 把(

 )个

 平均分给(

 )只

 每只

 分得(

 )个

  评测练习 【二】

 第三关:小试牛刀

 第四关:大展身手

  (1)每 3 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 摆(

  )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 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

 个木块。

 《除法的初步认识- - 平均分》课后反思

  《平均分》是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一)第一窗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除法的内容,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学习除法的关键点是要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

 本窗以森林里的小动物分食物导入,2 只小熊猫分 6 个竹笋可以怎么分,通过三种方法放在一起比较,引导同学得出怎样分才公平,从而得出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平均分”的趣味性学习,更让孩子们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在学习新知时,请学生用小木棒代替要分的食物,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小组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不同的分法,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以后的每份的个数是相同的,使同学们掌握虽然分的份数不一样,但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发现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在教学环节上,出现预想之外的答案时,处理不够灵活。

 对于随堂练习,应加强看图题的讲解和练习,注意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解答,还可以多设计一些“平均分”与“不平均分”相对比的题,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整个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整堂课完成得较为顺利,学生对有自主权的分配操作很感兴趣,通过实践操作理解了“平均分”,也对今后的除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操作方面,时间节点的把握,第二个是在课上出现了教学设计中没有的预设的情况,应对的灵活度较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争取能够对课堂会发生的状况机智应对,为成为优秀的教师不断努力。

 《除法的初步认识- - 平均分》课标分析

  本学段学生初步学习表内除法,通过最新版数学课程标准内容确定,二年级学习涉及除法的学习内容有: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学生可以熟练地进行除数是一

  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一课,是本学段学生首次接触除法,学生较好的认识和理解平均分,将会为学习除法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学段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本窗口学习内容,确定本课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两种方法,按指定份数分和按每份的个数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以上三个学习目标,学生将会较好的开启除法知识的学习之旅。

篇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

 学

 教

 案

 ( 2019 —

 0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

 ) )

  学

 校:

 年

 级:

 任

 课

 教

 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 XX 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2 页 共 42 页 表内除法( ( 教案) )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一)

 课本 P13~36 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3 页 共 42 页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 课时左右

  除法„„„„„„„„„„„„„„„„„„„3 课时左右

  2、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7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 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 P13~14 页,例 1、例 2 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4 页 共 42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5 页 共 42 页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 2:把 15 个橘子平均分成 5 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6 页 共 42 页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 8 根小棒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 14 页的做一做,把 12 瓶矿泉水平均分成 3 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 2 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 3 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7 页 共 42 页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 P13 页,例 3 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8 页 共 42 页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 3。出示例 3 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 24 里面有几个 4,24 里面有 6 个 4,就需要 6 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9 页 共 42 页 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 4 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 人分成这样的 6 组,就要租 6 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 15 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 4、5 题。

  (1)、第 4 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 5 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10 页 共 42 页

  把 18 支香蕉平均分给 6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 18 支香蕉平均分给 9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 15 个方木块摆 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 3 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11 页 共 42 页

  五、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 P18 页,例 4,练习四第 1、2、3 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12 页 共 42 页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 12 支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 12 支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13 页 共 42 页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 12 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 18 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14 页 共 42 页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 1 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 6 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 2 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 3 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 15 页 共 42 页

  课本 P19 页例 5,练习四第 4、5、6 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

篇三: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法的初步认识 》 教学设计

 一 、 教材分析:

 【核心知识点】除法运算的意义 【前置基础】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后继地位】本节课是后面学习除法计算及除法解决问题等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从平均分的方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两种情况的具体过程。

 【思想方法阐释】本节课主要思想方法体现在两个方面:

 1. 符号化思想:利用学生平均分经验逐渐抽象出数学符号(除法算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

 2. 模型思想:通过例题及生活实例等丰富的素材明确两种平均分方法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观察对比中把复杂的情景简化,确定必要的数据,理解“求份数”,实际就是“求一个数中有几个几”,像这样的问题就用“总数÷每份数=份数”,而按份数平均分的问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就可以用“总数÷份数=每份数”。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形成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比较、模型等数学思想。

 3.体会数学符号的概括性和简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具、学具

 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纸、学具磁力板 四、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动物们快乐的在森林里生活,突然有一天森林里发洪水了,小鹿和小熊被困在小岛上急需救援!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信息 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提问题 师:我们快帮狮子救援队解决一下这两个重要的问题吧!

 (二)合作探究,感受意义

 1. 解决“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 感受除法第一种意义

 (1 1 )谈话。

 师:12 只小鹿,每条船 4 只小鹿,救小鹿需要几条船呢?先想一想需要几条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学具纸上圈一圈得出答案。

 (2 2 )学生动手圈一圈。同位互相说一说怎么圈的?

 (3 3 )集体交流。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吗? 学生介绍圈的过程和方法 师:你怎么知道是 3 条船的? 学生汇报想法 预设:因为每 4 只小鹿圈一圈,一共圈了 3 个圈 师:哦,大家的意思是 12 里面有 3 个这样的 4,所以需要 3 条船。

 师提升:看来,求救小鹿需要几条船,实际上就是求 12 里面到底有几个这样的 4,有几个 4就需要几条船。(板贴:12 里面有()个 4)

 师引领回顾: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哪种平均分的方法? 预设:按每份数平均分。(板书:每份数)

 (4 4 )引出除法,理解算式意义。

 a. 初识除法算式

 师:这个按每份数平均分的过程还能用一个简洁的算式表示出来呢!接下来比比谁看的最认真! (板书:12÷4=3(条))

 b. 明确算式意义

 师:这个算式跟刚才说的意思是一样的,谁能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预设:12 表示有 12 只小鹿,4 表示每条船 4 只小鹿,3 表示需要 3 条船。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把 12 只小鹿按每条船 4 只小鹿平均分,需要 3 条船。

 学生交流算式意思,同位交流

 师:除法算式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含义。

 c. 感受算式的简洁

 师:看,一个除法算式就能把刚才平均分的过程表示出来了,你觉得这个算式怎么样?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师:数学算式很简洁、方便,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5 5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读法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那关于除法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a. “÷” :写法及表示的意思

 b. 除法算式的读法

 师:你会读这个除法算式吗?(板书读法 12 除以 4 等于 3)

  指生读,结合学生读的情况点评、纠正。

 c. 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6 6 )小结:

 通过解决小鹿的问题,我们知道了按每份数平均分的问题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 解决“平均每组有几只狮子”的问题,感受除法第二种意义

 (1) 谈话。

 师:我们再来解决狮子救援队的问题吧!

 明确信息和问题:10 只狮子,平均分成 5 组,平均每组()只狮子。

 先想一想,再借助手中的学具先分一分得出答案。

 (2 2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 3 )全班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预设:把 10 个圆片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2 个,所以每组有 2 只狮子。

 师:求每组几只狮子,其实就是把 10 平均分成 5 份,求每份是多少?

 那分小狮子的过程是按什么方法平均分的? 生:按份数平均分的。(板书:份数)

 (4 4 )体会除法算式的另一种意义。

 a.师:像这样按份数平均分的过程你能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b.学生写算式 c.生汇报算式及算式的意思。

 预设:除法算式是 10÷5=2。其中 10 表示 10 只狮子,5 表示平均分成 5 组,2 表示每

 组 2 只狮子。整个算式表示把 10 只狮子平均分成 5 组,每组 2 只狮子。

  d. 师:2 为什么写在等号后面?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师:对,我们把知道的信息写在等号的前面,要求的问题的答案写在等号后面,所以 2写在等号后面,你写对了吗? e.师小结:通过解决狮子救援队的问题,我们知道了按份数平均分的问题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3. 对比提升,感受除法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观察刚才我们所做的这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一下。

 预设: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师提升:对,不管是按每份数平均分还是按份数平均分,这两种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三)深化 意义,建立模型

 1 1 、根据生活中的例子列除法算式,建立模型

 (1 1 )展示学生按每数平均分的例子:

 a.通过图,理解求几份,其实就是在求总数里面有几个几 b.出除法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思。

 C.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并列出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

 d.通过刚才这些例子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师:这些按每份数平均分的问题其实都是在求一个数中有几个几。要求一个数中有几个几就可以用除法,用总数除以每份数等于份数来解决。

 (2 2 )展示学生按份数平均分的例子:

 a.先读一遍题,理解这一类问题其实都是把()分成()份,求每份是多少? b.列出除法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思。

 c.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并列出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

 d.总结:看看这一组算式你又想说点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师:对,像这样求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我们也可以用除法解决,用总数

 除以份数等于每份数。

 (3 3 )对比观察两组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引导

 师提升:平均分的方法不一样,要求的问题也不一样的,对应的除法算式的意义就不一样。所以除法算式就表示这两种意义。

 2 2 、8 8 ÷ 4=2 你能用这个算式编一个数学故事吗?画一画,用图表达出你的故事。

 学生展示图,并介绍自己的故事,加深理解一个除法算式可以表示两种意义。

 (五)回顾反思

 回顾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今天学习的除法算式既清楚又简洁的表示出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我们孩子知道了除法算式表示的两种意义,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除法的知识。

  《除法的 初步认识 》学情分析

  1、本节课学生的前置基础是:充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已经掌握了两种平均分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平均分经验,通过圈一圈、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逐渐抽象出数学符号(除法算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

 2、生活中学生对平均分的实例了解的比较多,因此课堂上把课本例题及生活实例等丰富的素材用活、用实,通过一次次的观察对比,明确两种平均分方法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把复杂的情景简化,理解“求份数”,实际就是“求总数里面有几个几”,像这样的问题就用“总数÷每份数=份数”,而按份数平均分的问题都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就可以用“总数÷份数=每份数”,抽取数学模型。

 《除法的 初步认识 》效果分析

 1 1 、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研究。为了有素材的支撑,在原本的设计中在感受完每一种意义之后紧跟上学生的例子,从众多素材中分别抽取出两种意义,经过多次试讲后发现孩子对除法还没有整体的感知好就开始深入思考,孩子脑中的这个弯还没转过来,效果不好。而且第一种意义所用时间太多,第二种意义匆匆而过,大多数孩子学习效果都比较差。因此团队对课的环节进行了调整,先通过情景中的两个例题整体感知不管是哪种平均分的方法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在充分认识了除法算式,并能结合例题把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说透彻后再通过学生课前举的例子练习列除法算式,通过这些素材抽取除法两种不同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模型。这样环节的调整让整个课分成两大板块“整体感知”“深入研究”,在第一大板块中分两个例题分别进行除法算式读写及各部分名称的学习、除法算式中每个数所在的位置的不可调换性,而始终贯穿两个例题的就是写除法算式,结合例子说除法算式每个数的意思及整个算式的意思,在圈一圈,分一分,说一说中充分认识除法算式,知道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表示。第二大板块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例子列算式,观察、对比知道求份数,其实就是看总数中有几个几。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

 2 2 、从具体到抽象。

 这节课我们在设计时采用了课本例题,主要考虑以下几点:课本例题是结合情景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两种意义,具体的情景更有助于学生思考和感知两种意义的不同,在课堂中让学生真切的圈一圈,原来求几条船就是看 12 里面有几个 3,分一分,原来求每组几只狮子,其实就是把 10 平均分成 5 份,求每份多少。在圈,分两个操作活动中感受两个问题虽然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分法,那么算式就表示完全不同的意思。

 课上在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及整个算式的意思时也是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意思,始终没有脱离例子,学生在例子的帮助下通过听、说感知到被除数其实就是表示的总数,除数在两个例子中分别表示每份数和份数,所得的商分别表示求出来的份数和每份数。尽管课堂上第一大板块没有让孩子说出这么抽象的词,但孩子是能明确的。当然这节课也少不了抽象,在众多素材支撑下再观察、对比找每一组例子的共同点和两组间的不同点,抓出本质,抽取除法的两种不同的意义,建立除法的模型水到渠成。

 《除法的 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1 1 、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单元显得尤为重要。

 2 2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初学关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关于平均分的题目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如何列除法算式。这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3 3 、教材的编写特点

 (1)内容安排依据《课程标准》,素材选取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本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学段教学内容为依据。既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以及认知发展水平,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呈现方式注意丰富多彩,创设情境生动有趣。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本册教材在编写时除了注意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外,还注意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创设情境生动有趣。教材除了文字呈 3、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除了教师讲解示范、模仿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册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一、

 按每份数平均分,求可以分成 几份?并写出 除法算式。

 1、要求:圈一圈,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

 (1)

 (2)

  除法算式:

 (

 )

  除法算式:(

 )

 (3)

  除法算式:(

 )

 二、

 按 份数平均分,求每份是多少 ?并写出除法 算式。

 1、要求:用线表示出分的过程,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

 (1)

  (2)

 除法算式:

 (

 )

 除法算式:

 (

 )

 (3)

 14 支 支 铅笔,平均成 分成 2 份 份, , 每份(

 )

 )

 支 铅笔。

  除法算式:

 (

 )

 《除法的 初步认识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利用学生平均分经验,通过圈一圈、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逐渐抽象出数学符号(除法算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

 二、遵循概念课的特点,用丰富的素材作为支撑,逐渐抽取出数学本质,充分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

 三、把课本例题及生活实例等丰富的素材用活、用实,通过一次次的观察对比,明确两种平均分方法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把复杂的情景简化,理解“求份数”,实际就是“求总数里面有几个几”,像这样的问题就用“总数÷每份数=份数”,而按份数平均分的问题都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就可以用“总数÷份数=每份数”,抽取数学模

 型。

 四、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研究。先通过情景中的两个例题整体感知不管是哪种平均分的方法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在充分认识了除法算式,并能结合例题把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说透彻后再通过学生课前举的例子练习列除法算式,通过这些素材抽取除法两种不同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模型。整个课...

篇四: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 3 【核心知识点】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除法算式的含义。

 【前置基础】已经认识了平均分,及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经历了加减乘三种运算的抽象过程。

 【后继地位】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

 【教学重点】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思想方法阐释】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思想核心体现在建模思想和抽象思想及符号化思想, 而本节课无疑重在建模思想。在本节课中,先学生通过动手圈圈分分画画,再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感受繁琐,想到像加减乘那样用算式表示,引出了除法算式,进而理解算式的含义,并与平均分过程中数量关系对应起来,经历这样的建模过程,从而抽象成算式表示,在学生的探究中渗透了符号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 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形成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2. 让学生经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符号化、模型等数学思想。

 3. 体会数学符号的概括性和简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古代除法的发展,渗透爱国教育。

 三、教具、学具

 课件、实物投影、练习纸 四、教学程序

 (一)唤醒经验,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关于平均分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2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师:谁还想说? 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也可以按份数进行平均分。

 师:这位同学知道了平均分有两种情况。同学们学得真扎实,那我们继续研究。(出示课件)森林里发洪水了,快看,小鹿被困在了岛上,他们正在等狮子救援队来救援。请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8只小鹿,每条船能救2只小鹿;有6只狮子,平均分成3组…… 师:那同学们,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分别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救小鹿需要几条船?每组几只? 师: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 救小鹿需要几条船?(按每份个数平均分的问题)

 (1 1 )明确题意,动手操作

 师:我们先来帮帮小鹿。请大家将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

 师:救小鹿到底需要几条船呢,我们用圆片表示小鹿。请同学们拿出任务单完成第一个任务,圈一圈,完成后,把你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说给同桌听听。

 (2 2 )独立思考,尝试探索

 汇报。师:同学们研究得真认真!我们看这位同学的做法。

 生:(边摆边说)把 8 只小鹿,每 2 只一份,可以分成 4 份,所以需要 4 条船。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描述真清晰,请把掌声送给他。你们的做法和他一样吗?把 8 只小鹿,每 2 只一条船,这是平均分的哪种情况?

 提升。

 师:哦,我听明白了,你们是按每份个数平均分的,(板贴)。要几条船?(4 条),你是从哪看出是 4 条船的?(有 4 个圈),谁快上来指指?你数了 4 个圈。一个圈就是 1 个 2,2 个圈就是 2 个 2,4 个圈就是 4 个 2,看来 8 里面有 4 个 2,所以需要 4 条船。

 师:你们的意思是需要几条船就是求……(8 里面有几个 2?)板贴,谁还听懂了,需要几条船就是求什么? 你们太会思考!太棒了!

 ③引出除法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把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3 生:2×4=8

  师:(板书算式),2×4 表示什么意思?

 (4 个 2 相加的总数是多少?)现在我们是把 8 每 2 个一份平均分,(有的学生摇头)看来乘法算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算式吗? 生:8÷2=4 师:(板书算式)你快写到黑板上,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算式。

 生:…… 师:你知道的真多!在他的这个算式中有一个新的符号,你们认识吗?(板书除号),拿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一道直直的横线,上下有两个圆圆的点,它就是除号。

 师:在这里除号就表示平均分。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叫除法算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板书)

 师:这个算式你们会读吗?它读作:8 除以 2 等于 4,注意这两个字的读法画△,跟老师一起读,再读一遍。

 (3 3 )理清算式的含义

 师:同学们,那你知道在这个算式里面,每一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指着学生的算式)谁能一边指着图,一边介绍一下每个数字的含义(指着圆片)。

 生:8 是 8 只小鹿,2 是每 2 只小鹿一份,4 是分成了 4 份。

 师:你说的真清晰,8 是平均分的 8 只小鹿,2 是每 2 只小鹿一份,4 是分的结果需要 4 条船(手势)。

 师:就像同学们所说的一样,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含义,我们把8 只小鹿平均分,所以把总数 8 写在算式的最前面;然后,是按每 2 只一份,所以就要把怎么分的这个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最后,需要 4 条船,就把分的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

 师:刚刚我们说了数字的含义,那谁能结合题意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 生:把 8 只小鹿,每 2 只一份,分了 4 份,需要 4 条船。

 师:咱班同学真厉害,能用简单的除法算式表示出这个按每份个数平均分的过程。

 4 (4 4 )深入理解

 师:(课件出示)这是你们自己设计的按每份个数平均分的问题。这是谁设计的问题,给大家读一读。

 师:求……,也就是求……(指着图)(板书:12 里面有几个 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板书 12÷3=4)结合题意说说这个算式求什么呀?

 我们看第二位同学设计的问题,同上。

 师:小眼睛看这里(指板书),在这三个除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板贴醒目)

 师:对了,按每份个数平均分,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表示,就是用总数÷每份个数=份数。(板书)

 2. 解决“按份数平均分”的问题

 (1 1 )明确题意,动手操作 师:我们帮小鹿解决了需要几条船的问题,现在我们看看救援队的情况。我们齐读信息和问题。

 师:每组几只?快去完成第二个任务,先分一分,再尝试列出除法算式,完成后,同桌互相说说所列算式含义。

 (2 2 )小组汇报,相互质疑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的做法。

 生:(展示摆一摆)把十只狮子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2 只,我们的算式是10÷5=2(只)。

 师:谁有问题要问问他们? 生:10、5、2 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10÷5=2 表示什么意思?…… 生:10 是平均分的 10 只狮子,5 是平均分成 5 组,2 是分的结果每组 2 只 师:看来同学们都没有问题了,请把掌声送给这位了不起的小老师。

 (3 3 )理清算式的含义

 师:这是按什么平均分的?生:…… 师:哦,这是按份数平均分的,把 10 只狮子平均分成几份,求什么呀?求每组几只,求每组几只,就是把 10 平均分成 5 份求每份是多少,每份有几只(板书),2 只(手势)。

 5 师总结:我们要平均分 10 只狮子,所以就把总数 10 写在算式的最前面,然后平均分成 5 组,所以把怎么分的这个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最后 10 除以 5 等于几?每组分了 2 只,所以把分得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我们把按份数平均分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太了不起了!

 (4 4 )深入理解

 师:(课件出示)这是你们自己设计的按每份个数平均分的问题。这是谁设计的问题,给大家读一读。

 师:求……,就是把……(指着图)(板书:把……平均分),你能用算式表示吗?(板书 12÷3=4)这个算式求什么呀?每份的个数。

 我们看第二位同学设计的问题,同上。

 师:小眼睛看这里(指板书),在这三个除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板贴醒目)

 师:对了,按份数平均分,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怎么求呢,就是用总数÷份数=每份个数(板书)。

 3. 对比提升理解含义

 同学们,你们太厉害了!这节课我们用除法算式分别解决按每份个数平均分和按份数平均分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组 4 人快速交流交流。

 生:除法解决平均分 生:按每份个数平均分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按份数平均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多少 生:除号前面的是总数,除号后面的是怎么分的,等号后面是结果 师:你们真善于思考!无论是按每份个数平均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还是按份数平均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多少,只要是平均分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师:在数学上,除法算式的每一部分都有个名称。我们把要分的总数叫被除数,怎么分的数叫除数,把分得的结果叫商。

 4. 了解除法演变过程

 师:同学们,你知道除法的演变过程吗?让我们来听一听。我国的古代人民是非常有智慧的,为除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运用知识,巩固拓展

 6 师:最后小鹿被救了,它要拿出水果感谢动物们。

 1.圈一圈,填一填,列一列。

 16 个桃子,每只猴子分 8 个,可以分(

 )只猴子。

 师:谁来介绍你是怎么列的算式?为什么用除法? 2.找一找,分一分,列一列。

 8 个西红柿,平均分给 4 只最勇敢的狮子,每只分(

 )个。

 师:

 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把谁平均分啊?谁能介绍算式的含义? 3.谁能用 6÷2=3 编个数学故事。

 师:比一比谁会用这个除法算式编数学故事,先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你们太棒了!

 (四)课堂回顾,总结梳理

 1.畅谈收获师:今天,通过狮子救援小动物学习了除法初步认识。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 1:我认识了除号,还会读写除法算式了。

 生 2:我知道两种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师:大家都说的太好了,相信你们能够应用今天学到的除法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2.梳理知识 (课件)同学们,解决合起来的问题时我们用加法,解决去掉拿走的问题我们用减法,解决几个几相加的问题时我们用乘法,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时用除法,这就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四种运算加减乘除。

 7 《除法 的初步认识 》的学情 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加减乘三种运算,经历了从具体情境抽象出算式的过程,感受了用符号化表示数学的方法。本知识点的前两节,已经认识了平均分及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学生已经可以通过动手圈一圈、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及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除法是四种运算中比较难的运算。

 二年级的学生会独立思考问题,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已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除法 的初步认识 》的效果 分析

 自我感觉本节课的亮点有以下方面:

 1.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构建除法的运算模型。

 结合“救小鹿需要几条船?”“平均每组分成几只狮子?”这两个问题情境,经历研究单圈一圈、分一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构建除法的模型。“你能把刚才平均分的过程用个算式表示出来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产生新的算式,感受乘法算式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而我们要把一个数平均分,感受到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初步体会除法产生的必然性。

 2.以关键问题为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你能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结合情境说说整个算式的含义吗?”让学生结合一定的故事情境充分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加深对除法的认识。“解决求‘按每份个数’平均分和‘按份数’平均分的问题时,实际是让我们求什么?”在解决大量除法的素材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小结,总结出这两种平均分方法的问题本质。“用除法解决了按每份个数平均分和份数平均分的问题,你有什么想

 8 说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提炼出重要知识点,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除法的含义,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素养。

 3.以大量的素材为支撑,让学生的学习可视化、真实化。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课上展示学生的作品,真实呈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大量的素材让学生充分理解除法和两种平均分的关系,从而抽象出除法算式的数学模型。

 4.渗透数学学科德育,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在建构除法算式模型的环节中渗透了思维严谨和理性的精神;在把平均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抽象出来的环节中渗透数学的审美,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在介绍古代除法产生的过程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除法 的初步认识 》的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 3 【核心知识点】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除法算式的含义。

 【前置基础】已经认识了平均分,及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经历了加减乘三种运算的抽象过程。

 【后继地位】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

 【教学重点】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思想方法阐释】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思想核心体现在建模思想和抽象思想及符号化思想,

 9 而本节课无疑重在建模思想。在本节课中,先学生通过动手圈圈分分画画,再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感受繁琐,想到像加减乘那样用算式表示,引出了除法算式,进而理解算式的含义,并与平均分过程中数量关系对应起来,经历这样的建模过程,从而抽象成算式表示,在学生的探究中渗透了符号意识的培养。

 《除法 的初步认识 》的评测练习

 1.圈一圈,填一填,列一列。

 16 个桃子,每只猴子分 8 个,可以分(

 )只猴子。

 2.找一找,分一分,列一列。

 8 个西红柿,平均分给 4 只最勇敢的狮子,每只分(

 )个。

  3.谁能用 12÷4=3 编个数学故事。

 比一比谁会用这个除法算式编数学故事。

 《除法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本节课除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初步认识的信息窗 3,在知识线上,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和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和表内乘法,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在方法线,已经学习了加减乘三种运算,经历了从具体情境抽象到算式的建模过程。本节课重点要让学生经历除法产生的过程,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用除法算式表示

 10 平均分意义,感受符号化的简洁美。在这节课中,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比较高,气氛活跃,学生语言概括比较到位,之前在试讲时语言表达是我比较担心的一点,但这节课非常好。自我感觉本节课的亮点有以下方面:

 1.经历...

篇五: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数学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第 81、82 页的内容。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整数除法的教学内容分三个阶段进行学习:第一阶段是二年级下学期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会用表内乘法求商;第二阶段是三年级上学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和下学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让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第三阶段在四年级上学期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除法运算的进一步学习,这部分的内容的安排呈螺旋式上升。

 《除数是两位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学好这部分内容也为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第一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例一的教学,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知识是学生后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将是设计本节课教与学的一条思维主线。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掌握了除法计算的笔算方法和基本的试商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观察、归纳、迁移、类推、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认知体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迁移、类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中,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为了保证底线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算理,既可以借助教材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直观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在计算中进行思考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孩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建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3、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书写位置。

 学具准备:小棒、方格图、反馈卡。

 四、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中我力求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笔算的过程,掌握除数是整十数

 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我们万达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力争让浓浓书香充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书香浸染同学们美丽的童年,今天是我们学校的读书日,黄老师带领大家到图书室看看。

 (出示 81 页主题图)

 2、观察画面,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①、92本连环画,每班 30 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②、140 本故事书,每班30 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4、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2÷30=

  140÷30=

 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呢?

 5、这两道题你准备怎样计算?

 6、除了口算和估算以外,我们还可以笔算。(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7、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计算的作用”是新课程的课程理念之一。我创设了“读书日分书”活动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选择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让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①、借助你手中的学具或阅读课本第 81 页、82 页的内容

 进行学习,尝试用竖式计算 92÷30=,140÷30=,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②、商是几?余数是几?

 ③、商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3 要商在个位?

  ④、先独立学习,再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学习的核心问题,通过自学提示这一教学设计把核心问题分解成具有指向性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

  2、全班交流

 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种不同的竖式写法,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写在那里?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分析讨论,这样不但会活跃课堂气氛,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处理教学,把判断对错和辩论的权利交给学生,准确的把握火候,进行必要的引导,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三)计算与思考,内化新知

 1、出示题卡:64÷30=

  280÷50=

 2、计算并思考: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①、应该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②、商要写在什么位置? ③、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3、汇报交流,梳理新知。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内化新知的过程中进行数学的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有感性认识到模仿学习,再到有思

 考的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学习,不再是机械的、单调的、枯燥的练习,而是充满思维挑战的学习过程,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知识反馈,运用新知,每个学生练习题单一份

 1、计算下面各题:

  30÷10

 102÷30

  364÷40

 2、 足球 30 元一个,75 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元钱?

  3、有 500 吨货物,每节车厢限 60 吨,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设计意图:检测反馈既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检测,也是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检测,同时又是下一步教学的前测,以便于进一步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五、小结

 本节课从现实生活的情景引入新知的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或自主阅读中,感性认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中进行数学的思考,通过讨论交流,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应用新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在笔算除法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六、说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 ——除数是整十数

 (1)92÷30=3(个)„„2(本)

  (2)140÷30=4(个)„„20(本)

 答:可以分给 3 个班,还剩 2 本。

 答:可以分给 4 个班,还剩 20 本

篇六: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课时 共 9 课时 第 4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除法的含义。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从平均分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认识理解除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学具 教 学 过 程 修注栏 一、初步认识除法 1、例题 5:

  (1)师:前几天国庆假,小明和他们的假日小队外出爬山,他们还坐缆车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面可藏着数学问题,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6 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辆车能坐 2 人,要坐( )辆。)

 (2)出示图下文字 提问:要坐几辆车呢?你是怎么想到要3辆车的? 师:你能用6个圆片代替6个小朋友,按每2个一份动手分一分吗? 看谁分得又对又快!(学生动手操作)

 提问:6个圆片每2个一份,分成几份。那么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就要几辆车。

 (3)教学除法算式 讲述:6 个小朋友,每辆车坐 2 人,要坐几辆车。我们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除法”(板书 课题)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他们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除法也有,除法的符号叫“除号”.(出示除号)

 师:写除号时,从上往下,先写一点,再画横线,要画平直,指名读一读。

 允许学生多种方法。

 指名学生回答。

 边写边讲述。

 多让几名学生回答。

 学生动手用小棒分一分。

 学生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后校对,再读一读算式。

 指明演示分一分,说一说。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再写下面的一点,两点要对齐.(学生书空写除号)

 师:那么怎样来列除法算式呢?(板书:6÷2=3)

 读作:“6 除以 2 等于 3” (齐读)

 提问: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 2 3各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究,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包含除的活动,再联系包含除的过程引出除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2、教学“试一试” 完成例题空格填写. 观察场景图,读一读图下的文字,把算式填写完整. 独立完成。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可以分给4只小熊的? “12÷3=4”表示什么? 小结: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教学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教学例题 6 出示场景图,学生读题。

 提问:从这道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老师这里也有 6 支铅笔,我请 3 位同学上来。

 要把 6 支铅笔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怎么分?(学生演示)

  师:这道题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除法算式呢?(板书:6÷3=2)

 师:我们称 6 为“被除数”,3 为“除数”,2 是“商” 出示:被除数 除数 商 指名读一读:6 除以 3 等于 2 提问: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们称 6 为“被除数”,3 为“除数”,2 是“商” 出示:被除数 除数 商 指名读一读:6 除以 3 等于 2 提问: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 设计意图: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放手先让学生直接填出答案,再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突出除法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

 2、“想想做做”第 4 题 8÷4=2 15÷3=5 24÷6=4 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商各是什么? 3、试一试 完成例题空格填写。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每组有4人的? 师:8 表示什么?它是什么数? 2 表示什么?它是什么数? 4表示什么?它是什么?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 1、 第1,2题 可用小棒分一分,也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分的过程. 提问:怎样想到“需要5人才能搬完”的? 怎样想到“每筐放3个”的? 2、游戏——“分南瓜” 请12个小朋友扮演12个南瓜,要求平均分成2份 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平均分变的更加直观现实,同时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强调数学的有序性。)

 3 、第3题 提问:谁有答案?你是怎么想的? 提问:这里的6÷3=2表示什么意思?6÷2=3呢? 读一读,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各是多少?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在头脑中想象平均分的过程,通过场景图中的平均分理解每道算式的含义,进一步体会除法与平均份的内在联系。)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做 。

 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做。

 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6÷2=3 6 ÷ 3 = 2 读作:6 除以 2 被除数 除数 商

篇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2 认识除法 浙教版

 二年级上

 新知导入 小组合作:借助画圆点的办法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有24只兔子住宿,每个房间住的兔子要一样多。有哪些平均分配的方法?

 新知导入 (1)每8只一间,,需要3间;

 (2)每6只一间,,需要4间;

 (3)每4只一间,,需要6间;

  (4)每3只一间,,需要8间; 小组汇报:

 新知讲解 请说一说这些分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相同点都是把24只小兔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

 想一想,如果我们用算式该怎样表示每8只小兔一间,需要3间呢?

 新知讲解 每组8只,分成3组。可以用除法计算。

 24

 ÷

 8

 =

 3(间)

 ··· 除号 读做24除以8等于3。

 新知讲解 用除法计算:如果有6间,平均每间住几只?

 新知讲解 平均分成6组,每组4只。

 24

 ÷

 6

 =

 4(只)

 ··· 被除数 ··· ··· 除数 商

 新知讲解 每组3只,分成8组。如何列式呢? 24

 ÷

 3

 =

 8(间)

 读做24除以3等于8。

 平均分成4组,每组6只。如何列式呢? 24

 ÷

 4

 =

 6(间)

 读做24除以6等于4。

 练一练。

 新知讲解 每间兔子只数 间数 4 3 8 6 6 4 3 8 ②如果有4间,平均每间住几只? 24 ÷ 4 = 6(只)

 ①如果有3间,平每间住几只? 24 ÷ 3 = 8(只)

 ④如果有8间,平均每间住几只? 24 ÷ 8 = 3(只)

 ③如果有6间,平均每间住几只? 24 ÷ 6 = 4(只)

 新知讲解 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

 牛刀小试 12个苹果平均分,每份(

  )个,分成(

  )份。

 3 12 ÷ (

  ) = (

  )(袋)

 4 每3个苹果装到一个袋子里,直到把苹果全部装到袋子里,数一数一共装了多少袋? 从图中看出如何分了吗?

 12颗草莓平均分,分成(

 )份,每份(

 )颗。

 4 12 ÷ (

  ) = (

  )(袋)

 3 把12颗草莓,分到4个盘子里,每4颗草莓分一次,直到分完为止。看每个盘子分到几颗草莓? 从图中看出如何分了吗? 牛刀小试

 课堂练习 填一填。

 算式:32÷8=4,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

 32除以8等于4 8 读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2

 课堂练习 圈一圈,再列式。

 12枝花,平均放到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放(

 )枝。

 算式:________________ 12÷3=4(枝)

 4

 课堂练习 圈一圈,再列式。

 16颗樱桃,每4颗分给一个小朋友,能分给(

 )个小朋友。

 算式:_________________ 16÷4=4(个)

 4

 课堂练习 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2 3 6 6 3 2 6 3 2

 拓展提高 筐里有18个球,每次取出的个数一样多,每次取几个,几次可以取完? 18÷2=9 18÷3=6 18÷6=3 18÷9=2 每次取2个,9次可以取完;

 每次取3个,6次可以取完; 每次取6个,3次可以取完; 每次取9个,2次可以取完。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的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4

 ÷

 6

 =

 4(只)

 ··· 被除数 ··· ··· 除数 商 24

 ÷

 8

 =

 3(间)

 ··· 除号 读做24除以8等于3。

 课堂总结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的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小结

 板书设计 1.2 认识除法 24

 ÷

 8

 =

 3(间)

 ··· 除号 24

 ÷

 6

 =

 4(只)

 ··· 被除数 ··· ··· 除数 商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的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作业布置 作业 课本第10页练习1、2、3题。

篇八: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除法的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学具:卡片若干、胶布、小棒若干 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 8 张卡片随便分成 2 份,也就是 2 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 4 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 8 张卡片分成 4 份,也就是 4 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 8 卡片分成 4 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卡片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 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猴妈妈赶集买东西,猴妈妈想给自己的孩子带点东西,可不知道买什么,东看看西看看,后来猴妈妈想水果补充维生素,于是猴妈妈买了 8 个桃子,可是如果分得不公平孩子们会觉得妈妈不公平。所以猴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 8 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 4 份时,教师出示4 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小精灵儿 (3)、PPT 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猴妈妈也在分,下面看看猴妈妈是怎样分的。(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猴妈妈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猴妈妈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卡片代替演示并用胶布粘住)

 (6)、教师归纳小结:把 8 个桃子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 8 个桃子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 2 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 8 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 4 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 2 个,2 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8 除以 4 等于 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 8 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 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三>、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 12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求每份几根该用 12 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 3?

  算式中的 12 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 表示什么?4 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 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 3,而第二小题除以 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 10 本作业本平均分给 2 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略)

推荐访问: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除法 课时 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