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4篇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备课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备课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备课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3 页例 4,做一做,练习三 1、2、题。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 草 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
犭 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 阝 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 薷 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 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 痘 除法算式等等。
学情分析 箕 :
除法的认识是在学生初 荫 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 惩 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 掐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 矣 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 淌 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 η 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 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 伙 ,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 芾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 鲳 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
机会 渠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 遴 识“平均分”,了解“每份 赍 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 蘧 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 枰 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 徼 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 瓠 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 餮 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奂 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 置 ,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 快 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 恒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标 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 竭 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 洙 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 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 湘 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让学 钋 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 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 撕 观: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 ュ 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 谷 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除 。
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 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难 娜 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 棒。
教学方法:
游戏参 跻 与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 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 戆 景
1.出示 12 个竹笋和 罐 4 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
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 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菔
提问:平均放在 4 个盘子 £ 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 毪 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 ǖ 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小结:把 12 个竹笋,放在 蝗 4 个盘子里,就是把 12 个 ひ 竹笋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 丬 3 个。
教师:像这样把 1 ’ 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 堪 里,或把15 个橘子平均分 至 成 5 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 溢 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 壤 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 - ,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 挖 方法——除法来表示。(板 书课题:除法) 二、探究 凌 新知 1.以前我们学过加 旄 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 白 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 拜 符号是“÷”。
指导书写 周 :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 亳 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 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 园 示教科书第 18 页的例题 4 。
教师:“把 12 个竹笋 赙 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 顺 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 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 菁 个?(12 个)把 12 写在 臧 除号的前面。
②把 12 平 均分成几份?(4 份)把 4 砍 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 是几?(是 3)把 3 写在等 镁 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 懋 边板书:12÷4=3 ④ 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 邴 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 遴 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 屺 师:12÷4=3 这个除法 帱 算式“表示把 12 平均分成 嵊 4份,每一份是 3。”这个 绢 算式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旁 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丸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 裁 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鳇 。
3.出示:15÷3= 哏 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 窕 读这个除法算式。(15 除 叽 以 3 等于 5) 请一个同学 跗 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 糯 么?(表示把 15平均分成 闺 3 份,每一份是 5) 这一 眯 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 租 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 快 13 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 硭 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 确 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 芎 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 栎 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 @ 题。
2.完成教科书第 1 类 5 页练习三的第 1、2 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 ∫ 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 箝 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 暨 “开火车”“接力赛”“抽 卡游戏”
不同形式组织练习 锭 ,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 浆 中掌握知识。
四、全课总 叫 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 鹊 15 页的第 3 题,先摆一摆 驶 。
板书设计:
除法 1 Ⅵ 2÷4=3 ↓ 除号 读 φ 作:12 除以 4 等于 3。
篇二: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 3 【核心知识点】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除法算式的含义。
【前置基础】已经认识了平均分,及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经历了加减乘三种运算的抽象过程。
【后继地位】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
【教学重点】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思想方法阐释】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思想核心体现在建模思想和抽象思想及符号化思想, 而本节课无疑重在建模思想。在本节课中,先学生通过动手圈圈分分画画,再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感受繁琐,想到像加减乘那样用算式表示,引出了除法算式,进而理解算式的含义,并与平均分过程中数量关系对应起来,经历这样的建模过程,从而抽象成算式表示,在学生的探究中渗透了符号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 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形成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2. 让学生经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符号化、模型等数学思想。
3. 体会数学符号的概括性和简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古代除法的发展,渗透爱国教育。
三、教具、学具
课件、实物投影、练习纸 四、教学程序
(一)唤醒经验,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关于平均分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2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师:谁还想说? 生:可以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也可以按份数进行平均分。
师:这位同学知道了平均分有两种情况。同学们学得真扎实,那我们继续研究。(出示课件)森林里发洪水了,快看,小鹿被困在了岛上,他们正在等狮子救援队来救援。请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8只小鹿,每条船能救2只小鹿;有6只狮子,平均分成3组…… 师:那同学们,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分别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救小鹿需要几条船?每组几只? 师: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 救小鹿需要几条船?(按每份个数平均分的问题)
(1 1 )明确题意,动手操作
师:我们先来帮帮小鹿。请大家将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遍。
师:救小鹿到底需要几条船呢,我们用圆片表示小鹿。请同学们拿出任务单完成第一个任务,圈一圈,完成后,把你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说给同桌听听。
(2 2 )独立思考,尝试探索
汇报。师:同学们研究得真认真!我们看这位同学的做法。
生:(边摆边说)把 8 只小鹿,每 2 只一份,可以分成 4 份,所以需要 4 条船。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描述真清晰,请把掌声送给他。你们的做法和他一样吗?把 8 只小鹿,每 2 只一条船,这是平均分的哪种情况?
提升。
师:哦,我听明白了,你们是按每份个数平均分的,(板贴)。要几条船?(4 条),你是从哪看出是 4 条船的?(有 4 个圈),谁快上来指指?你数了 4 个圈。一个圈就是 1 个 2,2 个圈就是 2 个 2,4 个圈就是 4 个 2,看来 8 里面有 4 个 2,所以需要 4 条船。
师:你们的意思是需要几条船就是求……(8 里面有几个 2?)板贴,谁还听懂了,需要几条船就是求什么? 你们太会思考!太棒了!
③引出除法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把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3 生:2×4=8
师:(板书算式),2×4 表示什么意思?
(4 个 2 相加的总数是多少?)现在我们是把 8 每 2 个一份平均分,(有的学生摇头)看来乘法算式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算式吗? 生:8÷2=4 师:(板书算式)你快写到黑板上,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算式。
生:…… 师:你知道的真多!在他的这个算式中有一个新的符号,你们认识吗?(板书除号),拿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一道直直的横线,上下有两个圆圆的点,它就是除号。
师:在这里除号就表示平均分。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叫除法算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板书)
师:这个算式你们会读吗?它读作:8 除以 2 等于 4,注意这两个字的读法画△,跟老师一起读,再读一遍。
(3 3 )理清算式的含义
师:同学们,那你知道在这个算式里面,每一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指着学生的算式)谁能一边指着图,一边介绍一下每个数字的含义(指着圆片)。
生:8 是 8 只小鹿,2 是每 2 只小鹿一份,4 是分成了 4 份。
师:你说的真清晰,8 是平均分的 8 只小鹿,2 是每 2 只小鹿一份,4 是分的结果需要 4 条船(手势)。
师:就像同学们所说的一样,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含义,我们把8 只小鹿平均分,所以把总数 8 写在算式的最前面;然后,是按每 2 只一份,所以就要把怎么分的这个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最后,需要 4 条船,就把分的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
师:刚刚我们说了数字的含义,那谁能结合题意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 生:把 8 只小鹿,每 2 只一份,分了 4 份,需要 4 条船。
师:咱班同学真厉害,能用简单的除法算式表示出这个按每份个数平均分的过程。
4 (4 4 )深入理解
师:(课件出示)这是你们自己设计的按每份个数平均分的问题。这是谁设计的问题,给大家读一读。
师:求……,也就是求……(指着图)(板书:12 里面有几个 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板书 12÷3=4)结合题意说说这个算式求什么呀?
我们看第二位同学设计的问题,同上。
师:小眼睛看这里(指板书),在这三个除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板贴醒目)
师:对了,按每份个数平均分,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表示,就是用总数÷每份个数=份数。(板书)
2. 解决“按份数平均分”的问题
(1 1 )明确题意,动手操作 师:我们帮小鹿解决了需要几条船的问题,现在我们看看救援队的情况。我们齐读信息和问题。
师:每组几只?快去完成第二个任务,先分一分,再尝试列出除法算式,完成后,同桌互相说说所列算式含义。
(2 2 )小组汇报,相互质疑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的做法。
生:(展示摆一摆)把十只狮子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2 只,我们的算式是10÷5=2(只)。
师:谁有问题要问问他们? 生:10、5、2 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意思?10÷5=2 表示什么意思?…… 生:10 是平均分的 10 只狮子,5 是平均分成 5 组,2 是分的结果每组 2 只 师:看来同学们都没有问题了,请把掌声送给这位了不起的小老师。
(3 3 )理清算式的含义
师:这是按什么平均分的?生:…… 师:哦,这是按份数平均分的,把 10 只狮子平均分成几份,求什么呀?求每组几只,求每组几只,就是把 10 平均分成 5 份求每份是多少,每份有几只(板书),2 只(手势)。
5 师总结:我们要平均分 10 只狮子,所以就把总数 10 写在算式的最前面,然后平均分成 5 组,所以把怎么分的这个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最后 10 除以 5 等于几?每组分了 2 只,所以把分得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我们把按份数平均分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太了不起了!
(4 4 )深入理解
师:(课件出示)这是你们自己设计的按每份个数平均分的问题。这是谁设计的问题,给大家读一读。
师:求……,就是把……(指着图)(板书:把……平均分),你能用算式表示吗?(板书 12÷3=4)这个算式求什么呀?每份的个数。
我们看第二位同学设计的问题,同上。
师:小眼睛看这里(指板书),在这三个除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板贴醒目)
师:对了,按份数平均分,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怎么求呢,就是用总数÷份数=每份个数(板书)。
3. 对比提升理解含义
同学们,你们太厉害了!这节课我们用除法算式分别解决按每份个数平均分和按份数平均分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组 4 人快速交流交流。
生:除法解决平均分 生:按每份个数平均分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按份数平均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多少 生:除号前面的是总数,除号后面的是怎么分的,等号后面是结果 师:你们真善于思考!无论是按每份个数平均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还是按份数平均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多少,只要是平均分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师:在数学上,除法算式的每一部分都有个名称。我们把要分的总数叫被除数,怎么分的数叫除数,把分得的结果叫商。
4. 了解除法演变过程
师:同学们,你知道除法的演变过程吗?让我们来听一听。我国的古代人民是非常有智慧的,为除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运用知识,巩固拓展
6 师:最后小鹿被救了,它要拿出水果感谢动物们。
1.圈一圈,填一填,列一列。
16 个桃子,每只猴子分 8 个,可以分(
)只猴子。
师:谁来介绍你是怎么列的算式?为什么用除法? 2.找一找,分一分,列一列。
8 个西红柿,平均分给 4 只最勇敢的狮子,每只分(
)个。
师:
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把谁平均分啊?谁能介绍算式的含义? 3.谁能用 6÷2=3 编个数学故事。
师:比一比谁会用这个除法算式编数学故事,先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你们太棒了!
(四)课堂回顾,总结梳理
1.畅谈收获师:今天,通过狮子救援小动物学习了除法初步认识。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 1:我认识了除号,还会读写除法算式了。
生 2:我知道两种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师:大家都说的太好了,相信你们能够应用今天学到的除法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2.梳理知识 (课件)同学们,解决合起来的问题时我们用加法,解决去掉拿走的问题我们用减法,解决几个几相加的问题时我们用乘法,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时用除法,这就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四种运算加减乘除。
7 《除法 的初步认识 》的学情 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加减乘三种运算,经历了从具体情境抽象出算式的过程,感受了用符号化表示数学的方法。本知识点的前两节,已经认识了平均分及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学生已经可以通过动手圈一圈、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及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除法是四种运算中比较难的运算。
二年级的学生会独立思考问题,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已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除法 的初步认识 》的效果 分析
自我感觉本节课的亮点有以下方面:
1.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构建除法的运算模型。
结合“救小鹿需要几条船?”“平均每组分成几只狮子?”这两个问题情境,经历研究单圈一圈、分一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构建除法的模型。“你能把刚才平均分的过程用个算式表示出来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产生新的算式,感受乘法算式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而我们要把一个数平均分,感受到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初步体会除法产生的必然性。
2.以关键问题为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你能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结合情境说说整个算式的含义吗?”让学生结合一定的故事情境充分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加深对除法的认识。“解决求‘按每份个数’平均分和‘按份数’平均分的问题时,实际是让我们求什么?”在解决大量除法的素材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小结,总结出这两种平均分方法的问题本质。“用除法解决了按每份个数平均分和份数平均分的问题,你有什么想
8 说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提炼出重要知识点,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除法的含义,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素养。
3.以大量的素材为支撑,让学生的学习可视化、真实化。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课上展示学生的作品,真实呈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大量的素材让学生充分理解除法和两种平均分的关系,从而抽象出除法算式的数学模型。
4.渗透数学学科德育,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在建构除法算式模型的环节中渗透了思维严谨和理性的精神;在把平均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抽象出来的环节中渗透数学的审美,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在介绍古代除法产生的过程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除法 的初步认识 》的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 3 【核心知识点】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除法算式的含义。
【前置基础】已经认识了平均分,及平均分的两种情况,经历了加减乘三种运算的抽象过程。
【后继地位】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
【教学重点】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思想方法阐释】
《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思想核心体现在建模思想和抽象思想及符号化思想,
9 而本节课无疑重在建模思想。在本节课中,先学生通过动手圈圈分分画画,再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感受繁琐,想到像加减乘那样用算式表示,引出了除法算式,进而理解算式的含义,并与平均分过程中数量关系对应起来,经历这样的建模过程,从而抽象成算式表示,在学生的探究中渗透了符号意识的培养。
《除法 的初步认识 》的评测练习
1.圈一圈,填一填,列一列。
16 个桃子,每只猴子分 8 个,可以分(
)只猴子。
2.找一找,分一分,列一列。
8 个西红柿,平均分给 4 只最勇敢的狮子,每只分(
)个。
3.谁能用 12÷4=3 编个数学故事。
比一比谁会用这个除法算式编数学故事。
《除法的初步认识》课后反思
本节课除法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初步认识的信息窗 3,在知识线上,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和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和表内乘法,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在方法线,已经学习了加减乘三种运算,经历了从具体情境抽象到算式的建模过程。本节课重点要让学生经历除法产生的过程,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用除法算式表示
10 平均分意义,感受符号化的简洁美。在这节课中,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比较高,气氛活跃,学生语言概括比较到位,之前在试讲时语言表达是我比较担心的一点,但这节课非常好。自我感觉本节课的亮点有以下方面:
1.经历...
篇三: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 重 难点 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想知道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来吗?现在我们一起去美丽的大森林看看,好吗? 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动画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它们会遇到什么问题?老师把学生提出的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 1、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发现我了小动物可能会遇到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帮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你们想先来帮帮谁? 师引导:猜猜看这两只熊猫会怎样分这 10 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分(学生提到“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并板书:同样多)师总结:同学们能找到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来研究其中的一种方法——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二)师:怎样才能把 10 个竹笋平均分给两只熊猫呢?你能用学具来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
1、把你的分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好吗? 2、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指名展示)
3、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4、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在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吗?学生运用手中学具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5、谁能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分的? 6、我们通过分一分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其他小动物
分一分它们喜欢的食物吗?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森林里小动物联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你们想参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小动物联欢情景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大屏出示:12 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 16 只松鼠分组做游戏,每组只数相等。——每组几只?分成了几组? 师:屏幕上既有信息窗提出的问题,也有同学们自己的疑问,你们有信心找到这些问题的案例吗? 二、探索新知 (一)按份数平均分 12 只小熊怎样分组? 1、师:12 只小熊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你想用什么方法去寻找答案呢?(引导学生自觉地使用学具,发现动手摆一摆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你能用你的巧手摆出答案吗? 2、学生独立动手,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成果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看哪位同学说得明白。
3、师: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组的? (学生回答分法及分的过程,教师按一定的顺序板书各种平均分的结果。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平均的结果和过程)可能出现:
平均分 2 组,每组 6 只;○○○○○○○○○○○○ 平均分 3 组,每组 4 只;○○○○○○○○○○○○ 平均分 4 组,每组 3 只;○○○○○○○○○○○○ 平均分 6 组,每组 2 只;○○○○○○○○○○○○ 4、师:我们刚才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分法用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会发现:其相同点都是把 12 只小熊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 (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1、师:刚才我们帮小熊分好了组,16 只小松鼠也着急了。那 16 只松鼠分组做游戏,要求每组只数都相等,你想几只分一组?能分成几组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方法 16 只松鼠,若每组 2 只,可以分成 8 组,若每组 4 只,可以分成 4 组;若每组 8 只,则可以分成 2 组。2、师:谁愿意把你的分组方法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可用课件展示学生分法,并训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三、巩固练习 1、第一题: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 1,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第二题:圈一圈,填一填。
(1)与同位说说怎样分 (2)说说你的想法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从平均分的角度理解除法的意义,明确除法各部分名称。
教学 难点 建立平均分与除法的联系,初步认识除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信息图,学生看图讲故事,了解图中信息 2、将相关的信息进行重整,并提出问题。
有 15 只小鹿,每只船最多能救 3 只,救小鹿需要多少只船?有 8 只小熊,每只船最多能救 2 只,救小熊需要多少只船?有 10 只救生员,平均分成 5 组,每组几只救生员? 二、探究新知 (一)救小鹿需要多少只船? 1、先用学具摆一摆,再汇报 2、汇报,引导:要求救小鹿需要多少只船?就是求:把 15 每 3 个每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既 15 里面有几个 3? 3、师:前面求几个几是多少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那现在的平均分能不能也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呢? (学生思考,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平均分的过程明确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板书:15÷3=5(只)读作:15 除以 3 等于 5。
(二)每组几只救生员? 1、学具摆,交流结果。就是:把 10 平均分成 5 份,求每份是多少? 2、算式:10÷2=5(组)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3、教学除法各部份名称。(可让知道的学生讲解)学生每个练写一遍。
三、巩固练习 1、解决救小熊的问题就是求什么?列式及各部分的意义及名称。
2、自主练习 1、2 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再填空。有学生会用口诀做。交流时都让其说明白算式的意义。注意引导学生分清算式里已知信息与所求问题,以防学生列式出现错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自我评价一下。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有关 0 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关 0 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 0 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会用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除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提出问题: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3、学生说自己的做法,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0÷5。
4、小组讨论学习: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讨论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0 除以任何一个不是 0 的数都得 0。
三、自主练习 1、先让学生看图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套用规律进行计算。
2、计算练习。
3、分橡皮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小组合作,记录所有可能的结果。
5、独立完成交流。
6、涂一涂。
先思考一下,确定结果,再涂色四、你学会了吗?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篇四: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的初步认识 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算式的两种意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熟悉并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对比出除法的两种意义,经历除法算式的形成过程,掌握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合作分的过程,培养注意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2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学习了“平均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认识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理解除法的两种表示意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并会准确读写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并会准确读写除法算式。
教学措施:创设情景,灵活处理教材。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课件出示(大熊猫抱竹笋)
师:同学们,大熊猫今天可开心了!看,他收获还真不少,他想和家人一起分享这些好吃的竹笋。瞧!它拿来了 4 个盘子,怎么分呢?(课件出示大熊猫挠头的图片)大家能帮帮它吗?(学生探究:当遇到平均分的时候,可以用除法解决。)
2、同桌为一小组合作拿出你们准备好的盘子动手分一分。用小棒代替竹笋分完后请举手。
3、学生汇报,老师用磁扣代替竹笋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
4、根据学生刚才已分的经验填空。【黑板上提前板书好的:例 4、把(
)竹笋,(
)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
5、现在请同学们把 100 根小棒平均放在 20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动手分一分。
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小棒。
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盘子。
师:如果每次遇到平均分的时候,我们都要去动手,你们觉得麻烦不麻烦。生:麻烦。师:数字小还可以,数字大了那就要分很长时间,分得晕头转向,说不好还分错了,有没有好一点的方法呢?
6、教师引出:像刚才这样把“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的问题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也就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表示——除法(除法)。(设计意图:
情境演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一是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为后面讲到包含除,两者区分做准备。二是通过动手实践引出学习除法的必要性。
再次让学生体会分的过程,加深“平均分成几份”分法及思路。
突出重点,为列除法算式做铺垫。
制造学生的认知矛盾,激起学生学习“除法”的欲望。
准确叙述除法的表示意义,让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有一个初步认识。
活动 2【讲授】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 4
1、我们先来认识除法的符号(师边说边板书):先画一横,再上下个一点,书写横时注意,短、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同学们,请拿出你的右手在空中写一写。(学生探就:动手操作除号的书写方法。自主探究“÷”这个符号的读法)(设计意图:
先示范再让学生自己在空中用手写一写,激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起到了巩固作用。
学生自己起名字,有种自豪感,记忆比较深刻。
师:给它起个名字吧!
生:除号。因为加法有加号,减法有减号,乘法有乘号,除法当然要有除号了。
2、师:下面就和老师一起列除法算式吧!(边讲边板书)把需要分的总数 12 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 4 写在除号的后面,每盘放几个?也就是分得的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
(学生探究:探究列除法算式的方法。)(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准确列除法算式。
3、这个算式我们也就写完了,试着读一读。师板书:(读作:12
4
3)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再把板书补充完整,12 除以 4 等于 3。
4、谁能说一说“12”在这个除法算式里叫什么呢?“4”呢?“3”呢?师板书:12 是被除数,4 是除数,3 是商。
5、谁能说一说在什么时候我们要用“除法”呢?
6、“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把 12 平均分成 4 分,每份是 3。
同学们,你们还想分一分吗?
生:想。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大多数同学都会读错,把“除以”读成“除”,这是常见错误,通过我讲解纠正再结合分层次板书,突出正确读法,加深学生印象。
这不是难点,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我的引导自学完成,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强化除法的意义。
把除法的意义具体到实际问题中,再次强化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教学改编过的例 5。
师:把 12 个竹笋,每 3 个放一盘子里,可以放( )盘。
师:“每 3 个放在一个盘子里”怎么理解? 师:“1”个能不能放在一个盘子里?“2”个呢?“4”个呢?生:不能。
师:也就是说只要有 3 个竹笋就能放一盘,我们只要知道 12 里面有几个 3 就知道能放几盘? 请同学们把刚才分好的放在上面一排,把现在分的放在下面一排,对比一下两次分的结果,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分的过程。“1 个 3,2 个 3,3 个 3,4 个 3”,最后把它们分别圈出来。同学们,发现了什们?
生:两道不同的题,最后分得的结果是相同的。
师小结:相同:都在分 12 个竹笋,都是 4 个盘子,每个盘子里都有 3 个。不同是:例 4 告诉我们了份数,求一份数,也就是把 12 平均分成 4 分,每份是 3 个。例 5 告诉我们一份数求份数,也就是求 12 里面有几个 3。两种不同的思路,相同的方法,这就是除法的两种表示意义。
请同学们自己在本子上列一列除法算式,说一说是怎样列除法算式的。(师板书)。
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写在本子上,并说一说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大熊猫说:“你们真棒,谢谢啦!考考你们吧!
(学生探究:
通过动手合作使学生自主探究“每 3 个放在一个盘子里”怎么理解?
对比探究两次分的结果,使学生发现例 4 和例 5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引出除法的两种表示意义。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平均分成几份”或“按每几个分一分”虽然分的结果一样,但是过程不
(设计意图:
通过对数字的改编,在讲解除法的两种表示方法是可以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学生的思维跨度没有那么大,本来这就是难点。
在这里帮助学生转换思维。
明确思维的方向,引出除法的第二种意义。
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自主发现“平均分成几份”或“按每几个分一分”虽然分的结果一样,但是过程不同,通过对比的方式强化学生理解记忆除法的两种表示意义。
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清认知思路,有针对的明确“两种不同的思路,相同的方法”这句话的含义。
通过例 4 的学习,结合刚才的分析,自主列出除法算式,一、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二、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活动 3【练习】巩固拓展,提升发展
课件出示:
把 6 个苹果平均分在 3 个盘子里,怎么分? 分一分,填一填。读一读,说一说。
把 10 根小棒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根。
10÷(
)=(
)
(2 )把 10 根小棒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根。
10÷(
)=(
)
圈一圈,填一填。
20 里面有( )个 4。
( )÷(
)=(
)
4、写出除法算式。
1. 6 除以 3 等于 2.
2. 28 位同学,每 4 人一组,分成了 7 组.
3. 把 20 个饺子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4 个。
4. 被除数是 12,除数是 3,商是 4.
(学生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练习,巩固这节课的新)(设计意图:
“随堂练习”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拓展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注重训练学生对除法的两种表示意义的理解,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彰显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新课程理念,不但加深了学生会读、写除法算式,熟悉并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而且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活动 4【测试】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的收获。1、知道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也就是平均分,用除法。2、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3、会列除法算式了。4、知道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5、会读除法算式了。6、知道除法的两种表示意义。
活动 5【作业】作业设计
教材练习题。
数学书 13 页第 1、2 题。
数学书 14 页第 1、2 题。
活动 6【导入】板书设计
除法
例 4:把( 12)个竹笋,(平均
)放在
例 5:把 12 个竹笋,每 3 个放在一个盘子,可
4 个盘子里,每盘放( 3 )个
。
以放(4 )盘。
12÷3=4(盘)
表示:12 里面有 4 个 3。
12
÷
4
=
3(个)
被除数
除数
商
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
表示:把 12 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 3。
活动 7【讲授】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考虑以学生熟悉的“平均分”知识引入到“除法”的含义来认识除法,环环紧扣,由简到难,特意设置了“把 100 根小棒平均放在 20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动手分一分”的环节,因为我知道他们只准备了 24 根小棒和 8 个盘子,目的是激起他们学习除法的兴趣,看着孩子们迷茫的眼神,我的目的达到了。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解“平均分成几份”或“按每几个分一分”虽然分的结果一样,但是过程不同,为了突出对比的效果,我特意对例 5 的数字进行了改编,并在黑板上演示了两次分的过程及结果,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的两种意义的区分及理解,并让学生感受“两种不同的思路,同一种方法”这句话的意思,突破重难点。在最后课堂小结时,我用课件把这节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了展示,并重新梳理了这节课的知识点,从而让学生心里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对比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引导他们养成从小总结及反思的习惯,对他们将来学习及生活上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板书的设计上,我把不太重要的提前板书,一为节约上课时间,二是突出强调重难点及学生必须通过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点。通过板书,让学生理清思路,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设置帮助大熊猫分竹笋情境,凸显孩子们善良的本性,及时进行德育渗透。
推荐访问: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除法 二年级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