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9篇

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9篇

发布时间:2023-04-02 19:40:33

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9篇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贵州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贵州省教育厅2021年8月 贵州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

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9篇

篇一: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贵 州 省 教 育 厅2021 年 8 月

 贵州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贵州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 年)》,制定本规划。

 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要求..............................................................1第一节 发展基础..................................................................................1第二节 形势要求..................................................................................4第二章 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7第一节 总体要求..................................................................................7第二节 发展目标..................................................................................9第三章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2第一节 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工作体系................................... 12第二节 加强学校体育美育................................................................16第三节 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劳动实践能力........................... 17第四节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18第四章 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20第一节 积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20第二节 构建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6第三节 构建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9第四节 构建普惠便利的终身学习体系............................................33第 五 章 提升教育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35第一节 加快建设高校科研创新发展体系....................................... 35第二节 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37

 第三节 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40第四节 开创贵州特色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43第五节 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47第 六 章 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0第一节 优化公办教育资源配置........................................................50第二节 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52第三节 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54第四节 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56第五节 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59第七章 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63第一节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63第二节 启动实施“强师工程”........................................................64第三节 增强教师队伍活力................................................................66第八章 切实加强 党 对教育工作 的 全面领导...................................68第一节 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68第二节 加强宣传教育和安全稳定工作............................................69第 九 章 保障措施................................................................................71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71第二节 保障经费投入........................................................................72第三节 强化督导评估........................................................................73第四节 营造良好氛围........................................................................74

 1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要求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省委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印发《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特色教育强省建设步履坚实有力,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实现“五个大幅提升”。一、教育脱贫攻坚成色大幅提升。脱贫攻坚教育保障硬仗圆满收官,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学生实现历史性常态化动态清零,“控辍保学 20 条”经验在全国推广。全省累计投入资金 180 亿元,完成新建、改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 669 所,切实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 38 万人全覆盖、零门槛、无障碍顺利入园入学。率先在全国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持续实施三年免费中职教育,每年近 30 万毕业生就业带动家庭脱贫。农村中小学校医配置实现 100%全覆盖。

 2二、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提前 2 年实现 100%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3%、95%、90.7%、41.6%,与 2015 年相比,分别提高 10.3 个,7.4 个,4.6 个和 10.4 个百分点,国民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大班额比例逐年下降,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校农结合”和贵州大学“博士村长”扶贫案例入选教育部扶贫典型案例。三、教育支撑能力大幅提升。扎根贵州大地办教育,开展职业院校“十大”质量提升项目,获立项建设国家高水平高职院校 1 所、国家高水平专业群项目学校 2 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 3 所。新设立2 所本科、15 所高职(专科)学校。贵州大学入选部省合建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各 1 家,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 家、研究生培养单位达到 8 家,新增贵州省一流学科 53 个,遴选认定 23 个贵州高峰高原学科(群)。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 52 个、省级一流专业 154 个。全省 37 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直接服务农村产业革命,建设产学研基地 33 个。四、教育发展活力大幅提升。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法治保障更加全面。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健全办学和服务网络,学习型社会取得重要进展。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落实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推动数字校园建设。每年压缩 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投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3五、教育开放水平大幅提升。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持续推进。建成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及配套展馆,举办交流周活动 209 项,参会嘉宾 12600 余人,签署各类协议和备忘录 963 份。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9 个,实现我省普通本科高校及高职高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的突破。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大力支持和教育战线的不懈努力下,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为“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第二节 形势要求“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一、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绘就新蓝图。2020 年 12 月,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省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贵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大事抓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特色教育强省建设。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优化调整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基础教育办学力度,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推进普通高中示范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实施中职“强基”、高职“双高”和“黔匠”培养工程,实施高校提升行动。办好特殊教育、民族地区教育和继续教育。启动实施“强师工程”,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品德引领,加强教材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贵州建设特色教育强省新目标。2018 年 12 月全省教育大会印发《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 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 年)》,提出了教育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五项行动

 5计划,擘画了贵州未来 10 年教育发展的蓝图。“十四五”要进一步细化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决策部署。三、脱贫摘帽后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2020 年贵州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便捷的交通条件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持续腾飞,经济后发赶超之势迅猛,要求教育发展能够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国家战略带来更多政策红利,为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注入新的活力。四、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教育新变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推动教育形态模式变革并加剧教育国际竞争。在数字经济崛起的背景下,以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陈出新,新技术推动教育高速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大变革,必须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发展的一代新人,特别是培养集聚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五、群众对教育更高质量更具个性新需求。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等特点。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努力在破解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上出实招、硬招,加快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6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清醒认识到,贵州教育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基础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和贡献力释放还不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亟待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急需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待提高,城乡差距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期间必须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进行部署和设计,推动贵州教育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7第二章 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第一节 总体要求一、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提出的“四新”总体要求和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优化布局、促进公平、补齐短板、扩大开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为加快建设特色教育强省、2035 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好基、开好局,不断提升服务我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

 8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党的领导和服务...

篇二: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贵州省“十四五”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1.任务来源近年来贵州省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危险废物领域企业不断增多,危险废物产生量和类别日益增多。“十三五”以来,全省危险废物收集和经营能力有一定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增强,但处置能力富余的同时,部分类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短缺,工艺水平偏低,跨省转入量偏大,个别农村地区医疗废物按时收集转运处置的效率不够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结构与布局有待优化。2019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指导意见》(环固体〔2019〕92 号),明确提出要“科学制定并实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特委托贵州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制《“十四五”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 、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意义本次规划编制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十四五”期间贵州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结构和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水平,科学规划布局全省危险废物利用、

 处置设施,提高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率,推动建立“省域内能力总体匹配”的处置体系。3 、规划编制目标通过规划引导、规范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科学布局和建设,到 2025 年底建成与我省危险废物处置需求相匹配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体系,提高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培育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质利用处置企业,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监管效能。二、工作开展1 、编制原则本次规划编制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

 (2)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发挥我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引领作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当前、科学布局,加快建立与全省经济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体系。

 (3)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省危险废物产生、跨省转移和利用处置现状,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从统筹规划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布局、提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力、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完善危险废物监管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4)确定本次规划重点工程项目的基本原则是:对于工业源危险废物,新增利用能力仅针对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目前不具备利用能力的危

 险废物类别;通过在各地择优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适应垃圾焚烧飞灰的处置需求;本次规划阶段不新增其他类别工业源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医疗废物方面,仅将现阶段已列入中央基建投资计划的 23 个处置项目纳入。2 、工作过程编制的主要过程如下:2021 年 3 月初,成立《规划》编制工作组,确定《规划》编制思路及基本原则;2021年 3 月中旬~6 月,向各市(州)征集“十四五”危险废物处置设施项目建议清单,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和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咨询相关规划编制情况;2021年 5 月~7 月,依据前期编制完成的《贵州省重点工业行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与利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贵州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设施运行污染防治情况评估报告》相关数据及各市(州)提出的“‘十四五’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项目建议清单”,完成《规划》初稿。2021年 8 月~10 月,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与评估中心规划编制组就《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问题进行多次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规划》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的选取原则和保障措施等;规划编制组对文本进行了初步修改。2021年 11 月,印发了《关于征求<贵州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意见建议的函》,向各市(州)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建议;同时在厅网站发布了《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3 、技术路线成立规划编制工作组确定规划编制思路和基本原则向各市州征集项目建议清单、向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咨询相关规划数据编制完成《规划》初稿向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各市州生态环境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结果完善《规划》后报请厅长办公会研究根据办公会意见修改完善后提交报批稿《贵州省重点工业行业危险废物产生、贮存与利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贵州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设施运行污染防治情况评估报告》

 三、规划主要内容说明1 、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利用现状章节(1)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规划》从危险废物类别、产生区域和产生企业所属行业几个角度分析了全省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表 3-1~表 3-3为主要的统计分析结果:表 表 3-1

 产生量较大的危险废物类别及产生情况表排序 危险废物类别 产生量(吨)

 产生量占比(% )1 HW47 含钡废物 492790.66 52.82 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 201302.39 21.573 HW33 无机氰化物废物 99098.00 10.624 HW18 焚烧处置残渣 45164.19 4.845 HW48 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 25576.95 2.74表 表 3-2

 各市(州)危险废物产生情况表市(州)

 产生量(吨)

 产生量占比(% )安顺市 261328.72 28.00毕节市 187124.58 20.05黔东南州 185274.71 19.85黔西南州 103134.62 11.05铜仁市 95310.61 10.21贵阳市 51995.81 5.57遵义市 39651.63 4.25黔南州 7011.8 0.75六盘水市 1715.8 0.18

 贵安新区 711.45 0.08表 表 3-3

 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的行业及产生情况表行业名称 产生量(吨)

 产生量占比(%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501877 53.7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84832 19.8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99404 10.6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46417.9 4.9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6544.1 2.84(2)工业源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截至 2020 年 12 月,全省共有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 53家,核准经营规模总计 258.3981 万吨/年,其中综合利用能力 224.8450 万吨/年、处置能力 33.5531 万吨/年;利用处置企业对工业源危险废物的实际利用处置量为 46.97 万吨。

 表 表 3-4

  贵州省各市(州)核准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情况(截至 2020 年 年 12 月底,单位:万吨/ 年)核准综合利用能力 核准综合处置能力市(州)核准企业数量(个)含汞以外有色金属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能力含汞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能力废矿物油和废乳化液综合利用能力其他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能力核准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力焚烧处置能力物化处置能力固化/ 稳定化/ 填埋处置能力核准其他处置能力(清洗)小计贵阳 816 0 8.2 4.215 10 0.3994 0.19095 3.26915042.2745六盘水 35.2 0 0 0 0 0 0 005.2遵义 45.5 0 1 0 0 0 0 02.34368.8436铜仁 118.25 11.05 0 4.7 0 0 0 0024毕节 57.1 0 4.28 0 0 0 0 0011.38安顺 10 0 3 0 0 0 0 003黔南 523.1 0 0 0.8 0 2.95 2 4032.85黔西南 430 0 3 0 8.4 0 0 0041.4黔东南 1286.6 0.15 2.7 0 0 0 0 0089.45

 合计 53181.75 11.2 22.18 9.715 18.4 3.3494 2.19095 7.269152.3436258.3981

 (3)医疗废物产生量与处置能力2020 年全省医疗废物产生总量为 3.31 万吨,排在前 3位的分别是贵阳市、遵义市与毕节市,产生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 25.06%、15.16%和12.04%;全省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为 100%。截至 2020 年 12 月,全省共有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企业 34 家,服务范围覆盖全省 88 个区县。核准处置能力 8.7348万吨/年,其中焚烧处置能力0.3105 万吨/年,高温蒸煮处置能力 7.2198 万吨/年,微波消毒处置能力1.2045 万吨/年。2 、主要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章节1)主要工作进展(1)利用处置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全省工业源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可利用处置的危险废物类别实现了除 HW15 爆炸性废物以外其他所有类别工业源危险废物全覆盖;全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总体富余,各市(州)均可对辖区内感染性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医疗废物自行处置。(2)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改善一是建立并不断改进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已逐步实现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经营单位经营记录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使其成为我省危险废物管理的有效抓手。

 二是发起并与川、滇、渝三省联合建立“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与“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资源整合,加强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环境管理。

 三是积极配合修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环境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废物转移环境管理办法》等配套办法,制定并发布《贵州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和《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十个一律》等,不断完善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体系。

 四是扎实推进危险废物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及时发现并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问题。

 2)存在问题(1)利用处置能力结构不合理工业源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方面,从总量上看,全省现有利用处置能力较为富余,但对于产生量大且产生区域集中的危险废物如 HW47含钡废物和 HW33 无机氰化物废物,对于全省普遍产生的危险废物如 HW06 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HW11 精(蒸)馏残渣、HW12染料涂料废物、HW17 表面处理废物、HW49 其他废物、HW50废催化剂以及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细化来源的二次铝灰(321-024-48)等,均存在利用能力缺口,具体见表 3-5。另外,目前全省各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飞灰的处置方式一般是将飞灰固化稳定化后运至附近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可进行豁免管理的处置方式。但因各地生活垃圾填埋场容量已接近饱和,有必要为下一步垃圾焚烧飞灰考虑可靠的处置去向。表 表 3-5

  各市(州)存在利用能力缺口的工业源危险废物情况表市(州)

 存在利用能力缺口的危险废物类别利用能力缺口总量(万吨)利用能力缺口总量(万吨)备注

 市(州)

 存在利用能力缺口的危险废物类别利用能力缺口总量(万吨)利用能力缺口总量(万吨)备注贵阳市HW02 医药废物 、HW03 废药物药品、HW04 农药废物、HW06 、 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HW07热处理含氰废物、HW10多氯(溴)联苯类废物、HW11 精(蒸)馏残渣、HW12 染料、涂料废物、HW13有机树脂类废物、HW16 感光材料废物、HW17 、 表面处理废物、HW18 、 焚烧处置残渣、HW22含铜废物、HW24含砷废物、HW29含汞废物、HW31含铅废物、HW35废碱、HW36 石棉废物、HW37有机磷化合物废物、HW48 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废物、HW49 其他废物、HW50 废催化剂3.04遵义市HW02 医药废物 、HW03 废药物药品、HW06 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HW09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HW11 精(蒸)馏残渣、HW12 、 染料涂料废物、HW16感光材料废物、HW17 表面处理废物、HW18 焚烧处置残渣、焚烧处置残渣、HW23含锌废物、 、HW29含汞废物、HW31含铅废物、HW34 废酸、HW49 其他废物、HW50废催化剂3.57安顺市HW04 农药废物、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HW09 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HW11 精(蒸)馏残渣、精(蒸)馏残渣、HW12 染料涂料废物、HW17 表面处理废物、HW18 焚烧处置残渣、HW29 含汞废物、HW34废酸、HW47 含钡废物、HW50 废催化剂26.01其中含钡废物占 92.66%六盘水市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HW09 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 、HW11 精(蒸)馏残渣、HW49其他废物、HW50 废催化剂0.12毕节市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HW11 精(蒸)馏残渣、精(蒸)馏残渣、HW31含铅废物、 、HW49 其他废物、HW50废催化剂5.56

 市(州)

 存在利用能力缺口的危险废物类别利用能力缺口总量(万吨)利用能力缺口总量(万吨)备注铜仁市HW03 废药物药品、HW06 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HW11精(蒸)馏残渣 、HW12 染料涂料废物 、HW13 有机树脂类废物、HW18 焚烧处置残渣、HW21 含铬废物、HW31 含铅废物、HW46 含镍废物、HW47含钡废物9.35其中含钡废物占 87.96%黔东南州HW06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HW11精(蒸)馏残渣、精(蒸)馏残渣、HW12 染料涂料废物、HW17 表面处理废物、HW18 焚烧处置残渣、HW22 含铜废物、HW37有机磷化合物废物、HW47 含钡废物、HW50 废催化剂废催化剂17.61其中含钡废物占 96.28%黔西南州HW18 、 焚烧处置残渣、HW16 感光材料废物、HW18焚烧处置残渣、HW21 含铬废物、HW29 含汞废物、HW33 无机氰化物废物、HW50 废催化剂9.93其中无机氰化物废物占99.81%黔南州HW02 医药废物 、HW08 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HW12、 、HW18 焚烧处置残渣、HW34 废酸、HW37有机磷化合物废物、HW50 废催化剂 0.13合计 75.31 ——*注:上表中加粗部分年产生量大于 100吨。(2)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率有待提高我省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虽已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全覆盖,但收到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限制,部分偏远乡(镇)、村医疗废物仍然难以实现及时收集、转运,还存在就地不规范处置的情况。(3)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工艺有待升级部分类别危险废物现有利用处置工艺水平较低。如废矿物油的回收利用工艺普遍存在资源回收率低、产品质量差、遗留或新增危险废物等问题,有必要升级为分子蒸馏、薄膜蒸发等先进技术方法;铅蓄电池利用工艺存

 在电池破碎分选自动化程度低、生产过程连续性差、污染物排放量高、能耗高等问题,应升级为自动化破碎分选装置、连续熔池熔炼炉等先进装置;医疗废物处置中目前占主...

篇三: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贵 贵 州 州 省 省 能 能 源 源 局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 年 年 4 月

 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I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3第一节 国内现状.......................................................................3第二节 贵州省“十三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4第三节 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8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1第一节 指导思想.....................................................................11第二节 基本原则.....................................................................11第三章 发展目标...........................................................................13第一节 总体目标.....................................................................13第二节 分项目标.....................................................................13第三节 远景目标.....................................................................14第四章 重点任务...........................................................................15第一节 积极拓展光伏发电多元化产业布局........................ 15第二节 稳步推进风电协调发展.............................................16第三节 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17第四节 加快发展地热能产业.................................................18第五节 推进核能开发进度.....................................................20第六节 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纳.................................20第七节 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直接利用........................ 21

 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1前 言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同年 12 月,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进一步提出,到 203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的发展目标,彰显了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政治导向。2021 年 3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明确指出其核心特征是新能源正在加速成为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贵州省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要求,在“十四五”及未来中长期将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积极贯彻绿色低碳发展新理念及推动贵州省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结合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贵州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制定《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编制及深入实施,将为全省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施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推进乡村振兴、大数据、

 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3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第一节 国内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能源行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大力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强大支撑发电装机实现快速增长,截至 2020 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 9.34 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 42.5%。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20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达到 6.8 亿吨标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 13.6%。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 2.2 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1%,主要流域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分别达到 97%、97%、98%,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量约 5000 万吨标煤。二、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体系。水电领域具备全球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机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特高坝和大型地下洞室设计施工能力均居世界领先水平。低风速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国内风电装机 90%以上采用国产风机,

 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5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 15%以上;全省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 5%以上。截至 2020 年底,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占比 17.6%,较 2015 年增长 4.1 个百分点;非水可再生发电量占比 7.8%,较 2015 年增长 4.2 个百分点,两个约束性指标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二、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总量到 2020 年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 2904万吨标煤,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 2400 万吨标煤的目标任务。(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光伏发电 :截至 2020 年底,全省光伏发电累计建成装机规模达到 1057 万千瓦,超额完成“十三五”200 万千瓦规划目标。我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2019 年、2020 年连续两年取得的建设规模位居全国第一。风电 :截至 2020 年底,我省风电装机达到 580 万千瓦,完成规划目标的 97%。“十三五”期间部分风电项目停建、缓建,主要受生态红线、林地、征地等因素影响。水电:截至 2020 年底,全省水电累计装机 2281 万千瓦,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 2175 万千瓦的装机目标。“十三五”期间我省科学合理建设了一批中小水电,促进了我省水能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发电:截至 2020 年底,全省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

 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7表 表 1 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十三五” 规划目标完成情况指标2015 年实际2020 年规划2016 年实际2017 年实际2018 年实际2019 年实际2020 年实际评估结论约束性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13.5% 15% 16.3% 15.6% 16.5% 16.3% 17.60% 提前完成非水可再生发电量占比(%)

 3.60% 5% 4.20% 5.40% 5.90% 6.00% 7.80% 提前完成预期性一、发电1、水电(万千瓦)

 2056 2175 2079.18 2119.23 2212.22 2223.11 2281 好于预期2、风电(万千瓦)

 322.6 600 361.58 368.88 386.36 456.5 580 未达预期3、光伏发电(万千瓦)

 3 200 46 155.18 177.54 509.6 1057 好于预期4、各类生物质发电(万千瓦)

 8.4 40 8.4 14.5 21.1 26.4 35.4 未达预期二、非电1、生物天然气(亿立方米)

 / 2 / / / 0.11 0.11 未达预期2、地热(万平方米)

 150 2800 230 368 425 450 500 未达预期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万吨标煤/年) 2121 2400 2269 2357 2476 2638 2904 好于预期非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万吨标煤/年)

 207 600 245 294 322 474 704 好于预期

 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9《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 号)明确表示,将贵州建设成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实现贵州省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与全国同步实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见提出贵州要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新能源,扩大新能源在交通运输、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为贵州新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四)技术进步促进设备效率不断提升。随着风机制造产业技术升级,陆上风电主流机型已发展到效率更高的 3MW 及以上的风电机组。风机由中小容量向大型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低风速风机、大叶片、高塔筒等新技术将为风电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开发空间。太阳能发电方面,近十年来光伏系统成本大幅下降,随着单晶 PERC 电池得到大规模应用,双面、半片、MBB、叠片等组件技术取得快速发展,光伏发电成本在未来仍有一定下降空间。技术进步带来的建设及运维成本降低将使得风电和光伏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其他新能源领域,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也日趋成熟,为我省新能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11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为总遵循、总纲领、总方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四新” 主攻“四化”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目标,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全方位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我省建设国家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能源安全战略原则。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能源安全作为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使用安全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能源的供应量必须能确保我省经济社会运行的总需求;另一方面,能源消费过程应坚持绿色低碳。坚持清洁高效能源转型原则。坚持以能源技术变革推动能源革命,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其他能源之间的融合发展,

 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13第三章 发展目标第一节 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我省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扩大化石能源利用替代进程,积极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占比。预计到 2025 年,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折合标煤约 4048 万吨,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 21.6%。第二节 分项目标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到 2025 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 6546 万千瓦;非水电可再生能源装机 4265 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 2281 万千瓦,风电装机 1080 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 3100 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 85 万千瓦。二、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到 2025 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 2500 万平方米以上,折合替代化石能源 232.2 万吨标煤。三、生物天然气到 2025 年,全省生物天然气产能达到 2 亿立方米。

 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15第四章 重点任务第一节 积极拓展光伏发电多元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光伏基地建设。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在太阳能资源较好的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市(州)打造百万千瓦级大型光伏基地,引领新能源基地化、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规模化开发优势,降低建设成本,加强送出通道规划和建设,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和送出通道利用水平。积极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以大型水电基地及现有(规划)火电厂为依托,统筹本地消纳和外送,建设乌江、北盘江、南盘江、清水江流域四个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基地以及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充分利用水电及火电的调节能力,合理布局新型储能或抽水蓄能,优化调度、联合运行、高效利用,建设水(火)风光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降低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成本,提高水电或火电送出通道利用率。积极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加快负荷中心及周边地区分布式光伏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屋顶光伏利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在开阳县、播州区、关岭县、镇宁县、盘州市、钟山区、镇远县、长顺县、兴义市、望谟县、威宁县、黔西市、松桃县等 13 个试点县(市、

 贵州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17鼓励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鼓励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风电项目,充分利用电网现有变电站和线路,综合考虑资源、土地、交通、电网送出消纳以及自然环境等建设条件,开发建设就近接入、就地消纳的分散式风电项目。鼓励风光互补项目建设。根据光伏白天发电,风电大风时段多集中于夜间的特性,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互补发电,实现全天候发电功能,提高送出通道利用效率,向电网提供更加稳定的电能,实现资源最大程度的整合,降低风光送出成本。专栏一 贵州省“ 十四五” 光伏、风电项目建设重点——水风光一体化基地:乌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北盘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南盘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清水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五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毕节市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六盘水市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安顺市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黔西南州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黔南州百万千瓦...

篇四: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年)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 1 第二章 挑战与机遇 ........................................ 2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 ...................... 2 第二节

 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3 第三节

 发展机遇 ...................................... 5 第三章 总体思路 .......................................... 6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6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7 第三节

 主要目标 ...................................... 8 第四章

 健康产业总体布局 ................................. 9 第五章

 重点领域 ........................................ 10 第一节

 持续推进健康医药制造业转型发展 ............... 10 第二节

 重点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 ............... 14 第三节

 深度推进健康运动业高效发展 ................... 18 第四节

 积极推进健康管理业创新发展 ................... 21 第五节

 快速推进健康旅游业提质发展 ................... 24 第六节

 加强推进健康药食材业培育发展 ................. 27 第六章

 产业要素 ........................................ 30 第一节

 增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 30 第二节

 提升教育培训服务能力 ......................... 31 第三节

 创新金融保险服务能力 ......................... 33 第四节

 提高市场开拓服务能力 ......................... 34 第七章

 政策实施保障 .................................... 35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 35 第二节

 突出政策引导 ................................. 35 第三节

 加大对外宣传 ................................. 36 第四节

 健全统计监测 ................................. 37 第五节

 加强监管督导 ................................. 37

  第 1 页 共 36 页 第一章

 前言

  健康产业是全社会从事健康服务提供、相关产品生产经营等活动的集合,涉及面广、产业链长、融合度高。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一项重要任务,既是改善民生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省委省政府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全方位、全周期、全人群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深入实施健康贵州建设,全面提升健康产业服务能力和人均预期寿命水平,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壮大贵州大健康产业,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特编制《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本规划依据《“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省委省政府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及卫生健康、养老、体育、

  第 2 页 共 36 页 林业等规划文件精神编制,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是指导未来一段时期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二章

 挑战与机遇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 发展机制逐步健全。大健康产业发展政策和支持措施相继出台,大健康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健全,大健康产业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逐步构建,大健康产业立体融合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得到有效探索,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企业主力、市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态势稳步上升。2018 年,贵州大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1382.79亿元,年均增长15%;有19家上市企业,其中年产值超1 亿元的企业 83 家,超 10 亿元的企业 6 家,超 20 亿元的企业 2家,超 30 亿的企业 1 家;总体上呈现出发展提速、供给提质、贡献提高、带动提升的发展态势。

 跨界融合成效初显。依托独特的生态、康养与旅游资源,推进大健康与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深度融合,推动康复疗养、运动健身、健康管理、山地旅游、养生养老与大健康产业深度对接,初步形成医养、康养、康旅、体医等多元融合发展新路径。成功申报并全力推进遵义桃花江国家级健康旅游发展示范基地。

  第 3 页 共 36 页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大健康产业、健康医药发展相关规划,以及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实施意见,成立了以省长任组长、相关省领导任副组长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领导小组,推进大健康、养老、旅游等服务规划和政策措施,从体制机制上不断释放大健康产业市场活力,全方位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持续提升。省内外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和企业跨界联合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工程、建成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国药、泰康等一批国内医药制造业百强企业和大健康产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机构);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政策,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二节

 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省际发展竞争压力加大 。在广阔市场前景的激励下,国内不少省份先后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以北京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侧重于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地区聚焦于全球化资源整合,以成都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产业政策发布频繁,西北部地区政府引导基金快速发力,长三角、环渤海和粤港澳三大集聚区人才流动各成形态,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起步晚、基础弱、政策不集中,发展大健康市场

  第 4 页 共 36 页 前景光明但竞争日益激烈。

 事业产业融合 亟待 加快。

 。大健康产业涉及三次产业,健康产业覆盖面广、产业构成复杂、涉及部门和主体众多,我省健康产业配套政策出现“断层”“分散”,缺乏系统性的设计,没有形成相辅相成的合力,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必须科学界定、清晰把握健康产业的范围与边界,处理好健康产业与医疗卫生、养老托育、体育运动、文化教育、基础设施保障等事业发展关系,以发展健康事业筑牢健康产业发展根基,以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健康事业质效。

 科技人才 金融。

 支撑不足。健康产业技术基础薄弱,高新技术缺乏,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投入不够; 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三者间产学研合作不紧密,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效率低;严重缺乏产业项目规划、营销、服务等产业人才和各类科技人才,育人育才环境缺乏系统性和科学规划。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合作不够深入,符合健康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社会资本引进和利用不合理。

 市场主体培育相对滞后。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满足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健康需求的健康养老、健康运动、健康旅游、健康管理、健康食品、健康医药及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和“托幼”的婴幼儿照护等相关产业发展短板逐渐暴露,以“散小弱”为主,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活力未得到激发,产业跨界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不足,

  第 5 页 共 36 页 为我省健康产业满足健康需求升级带来巨大挑战,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新考验。

 第三节

 发展机遇 战略机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对健康产业发展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更加凸显了国家对维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东西部协作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必将为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注入强大动力。

 政策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一系列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贵州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以及“四新”“四化”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改革、创新、开放、政策等叠加优势,有利于聚集大健康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为加快发展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医药制造业、养生养老业、旅游产业、运动休闲、健康管理服务、中医康养、森林康养等产业,深入推动城乡融合

  第 6 页 共 36 页 发展等带来基础保障和强劲动力,将为我省大健康产业发展释放更大服务需求和广阔发展空间。

 。

 市场机遇。随着经济发展质效和群众对美好生活愿望的不断提升,全国、全省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在后疫情时代,公众健康观念显著增强,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个性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理念将成为生活主流。“消费升级”与“生命健康”正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人民的核心关注领域,大健康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将为贵州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环境机遇,有助于全省以大健康产业为引领,培育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高效协调发展。

 第三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准确把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趋势和新需求,大力实施健康贵州战略,以满足

  第 7 页 共 36 页 全方位保障、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打造万亿级支柱产业为目标,以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引领,以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培育一批做强企业为抓手,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创新驱动、突出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持续推动医药、养老、运动、医疗、旅游、食品及种养殖业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注入新的源动力。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强化政府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责任,发挥政府政策制定、标准建设、行业监管等方面作用,形成覆盖更全面的现代化大健康产业新体系。

 坚持服务优先、业态 融合。在深化改革上持续发力,加快“放管服”改革,加速推进大健康产业全产业链集群建设,形成空间互补、产业融合、协作共进的集聚发展新格局。

 坚持特色发展、 创新突破。改革创新发展机制;内外联动实现关键技术、重大产品研发创新突破,激发创新贵州健康产业内生动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坚持 开放带动、 区域协同。借鉴省外发展经验,共建创新研发合作、人才共享的跨区域交流平台;立足各市州优势资源,深挖产品和服务的特色亮点。

  第 8 页 共 36 页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健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健康产业体系,谋划一批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努力打造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积极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圈。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高质量高水平全方位健康服务,提高人均预期寿命。

 项目建设扩规模。培育或引进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 30 个重大项目,建设具有行业示范性的 30 个示范基地,扶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30个重点龙头企业。到2025年,全省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超过 15%。

 产业融合增效益。推动大健康产业前延后伸、高位嫁接、跨界发展,与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大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产业竞争力、影响力、渗透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产业增加值突破 3900 亿元。

 品牌塑造拓市场。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健康产业各市场主体争创中国驰名商标、贵州名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申报认证,以优势品牌为依托,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科技支撑添动力。加大健康领域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企业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间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大力扶持和培

  第 9 页 共 36 页 育健康领域高尖新科技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推广新科技新成果新模式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示范。

 数字互联赋新能。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与智能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加强健康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广“智慧+”健康平台的应用,以数字互联经济赋能传统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专业人才促创新。加快产业发展领军型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一批本地专家型、学者型、领军型人才,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培训学校,建立全省大健康产业专家人才库。

 第四章

 健康产业 总体 布局

 充分利用贵州省医疗医药、自然资源、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产...

篇五: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市农业农村局“十四五”规划体 系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贵阳市“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筑府办函〔2020〕16 号)及《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征求贵阳市涉及空间利用市级相关专项规划名称意见的函》(筑资源规划函〔2020〕377 号)要求,我局将按照要求编制 1 个《贵阳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市级专项子规划,3 个贵阳市国土空间利用规划(2020-2035)》市级专项规划,为保障相关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五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顶层设计,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相关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以规划引领乡村振兴,持续增加农村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主要任务

 (一)完成《贵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规划( 2020- - 2025 )》编制

 《贵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是支撑《贵阳市“十四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市级专项规划,是引领“十四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二)完成《贵阳市城乡融合发展规划( 2020- - 2035年)》 (已建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删除,结果待定局)编制

 《贵阳市城乡融合发展规划(2020-2035 年)》是《贵阳市国土空间利用规划(2020-2035 年)》市级专项规划,是指导全市城镇和乡村融合发展及发展布局的战略性规划。

 (三)完成《贵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 2020- -5 2035 年)》编制

 《贵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2020-2035 年)》是《贵阳市国土空间利用规划(2020-2035 年)》市级专项规划,是指导全市高标准农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布局空间规划。

 (四)完成《贵阳市农业产业布局专项规划( 2020- -5 2035 年)》编制

 《贵阳市农业产业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 年)》是《贵阳市国土空间利用规划(2020-2035 年)》市级专项规划,是指导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空间规划。

 三、完成时限及责任分工

 (一)《贵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规划( 2020- - 2025 )》

 2020 年 4 月底完成规划编制工作调研,8 月底形成规划初步成果,2021 年 2 月底全面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形成规划成果。

 牵头领导:彭玉荣副局长;牵头部门:秘书处、发展规划处;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农业农村局,贵安新区四乡(镇)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业务处(站、室、所)。

 (二)《贵阳市城乡融合发展规划( 2020- -5 2035 年)》

 2020 年 4 月底前完成规划调研,6 月底形成规划初步成果,2020 年 10 月底全面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形成规划成果。

 牵头领导:彭玉荣副局长; 牵头部门:秘书处、发展规划处;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农业农村局,贵安新区四乡(镇)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业务处(站、室、所)。

 (三)《贵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 2020- - 2035年)》

 2020 年 9 月中旬前完成规划编制政府采购及调研,11月中旬前形成规划初步成果,2020 年 12 月底全面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形成规划成果。

 牵头领导:陈先睦副局长;牵头单位:农田建设处;责任单位:

 各区(市、县)农业农村局,贵安新区四乡(镇)政府 。

 (四)《贵阳市农业产业布局专项规划( 2020- - 2035年)》

 2020 年 9 月中旬前完成规划编制政府采购及调研,11月中旬前形成规划初步成果,2020 年 12 月底全面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形成规划成果。

 牵头领导:彭玉荣副局长;牵头单位:发展规划处;责任单位:

 各区(市、县)农业农

 村局,贵安新区四乡(镇)政府,种植业管理处、畜牧渔业发展处、乡村产业发展处及相关事业站(室、所)

 )。

 四、经费预算及来源

 《贵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及《贵阳市城乡融合发展规划(2020-2035 年)》编制按照市农业农村局与是创新设计研究院合作协议由市创新设计研究院承担,所需编制经费按照相关协议履行,不在另外安排经费预算。《贵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2020-2035 年)》及《贵阳市农业产业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 年)》编制涉及空间设计布局,将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组织有空间设计布局资质的单位承担规划编制具体工作,规划编制具体经费以政府采购最终结果为准。规划编制经费来源为 2020 年我局 100 万元规划编制财政预算经费。

 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

 切实编制好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十四五”有关规划,将为市委、市政府指导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审核农业农村发展建设用地和农业农村建设发展财政预算提供科学依据。各规划编制牵头部门及责任单位要在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十四五”规划体系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高度重视各规划编制工作,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编制规划任务。

 (二)要统筹谋划

 一是各专项规划要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二是要重点突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公共服

 务及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产业规划布局科学合理、产业振兴效果显著、建设宜居农村生态环境,科学合理规划农业农村建设发展用地,突出规划发展导向性。三是要做好规划上下衔接工作,既将全市各区(市、县)农业农村发展纳入市级专项规划盘子,又积极争取将全市农业农村主要工作、重点工程项目、重大举措纳入国家、省、市规划纲要。

 (三)要加强调研 要深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基层及涉农企业,广泛开展各市级专项规划编制调研工作,充分听取、收集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科学总结“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矛盾,正确分析发展现状、面临挑战及机遇,强化顶层设计工作,提炼出科学、清晰、合理规划目标、发展布局、切实可行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及重大改革举措,有力的保障措施,突出各相关规划科学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

 (四)要集智聚力

 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平台,广开言路,问计于民,广泛听取老同志、专家意见,充分发挥规划编制工作组专家智慧,真正做到汇聚民智,聚力于民,提高编制规划质量。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十四五”规划体系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成立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十四五”规划体系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各规划编制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组

 长:田胜松(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彭玉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潘

 剑(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李宏清(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陈先睦(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代中尧(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何道德(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张林俊(千村整治办专职副主任)

 成

 员:各区(市、县)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贵安新区四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中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市农业农村局各有关业务处(站、室、所)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规划编制工作组,由彭玉荣副局长兼任组长,成员为:陈辉、曾杰、邓艳、刘毅、肖康、罗斌、宋家玲、李卿、王安菊、刘丽、龚文涛、谢启洪、汤晋、马运祥、张志坤、邵斌、甘昭辉、张瑞文、陈德军、冉隆勋、陈永波、王珂、罗川、刘大卫及市创新驱动战略研究院相关人员,组织规划的编写、修改、完善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

 1 1 、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处

 一是负责拟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及规划编制的日常工作,协调编制单位和各有关部门工作衔接,组织规划成果评审论证,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并将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的规划中期成果报请市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二是协同中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席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做好《贵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及

 《贵阳市城乡融合发展规划(2020-2035 年)》编制牵头组织工作。三是牵头做好《贵阳市农业产业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 年)》编制牵头组织工作。

 2 2 、中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

 一是协调规划编制中需相关市直部门提供的规划编制基础材料、规划成果及修改意见资料收集,并报规划编制工作组。二是牵头做好《贵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及《贵阳市城乡融合发展规划(2020-2035 年)》编制牵头组织工作。

 3. 农田建设管理处

 按照规划体系编制方案要求做好《贵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2020-2035 年)》牵头组织工作,及时完成规划编制政府采购、调研,督促编制单位按进度要求推进规划编制,组织规划文本评审论证、意见征求及修改完善,按时高质量完成《贵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2020-2035 年)》编制工作。

 4. 市农业农村局财务审计处

 做好“十四五”规划体系编制经费保障及规划编制经费使用监督,保障经费安全。

 5. 市农业农村局其他有关业务口成员单位

 按照处联系相关事业站、室、所的原则,由各行政处室成员单位组织相关事业站、室、所,收集本行业“十三五”时期发展情况,开展相关工作调研,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行业发展目标,拟定“十四五”发展思路及行业规划布局,提出行业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扶持政策及改革举措,按要求报送《规划》编制相关材料。

 6. 各区(市、县)农业农村局及贵安新区四乡(镇)政府

 收集本区域“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拟定本区域“十四五”规划思路,谋划“十四五”规划时期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及重大改革举措,按要求报送各规划编制相关材料。

 7. 市创新 驱动战略 研究院

 根据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创新设计研究院合作协议,承担《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规划(2020-2025)》及《贵阳市城乡融合发展规划(2020-2035 年)》具体编制工作,按照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收集不同编制阶段资料,完成规划编制、修改、完善工作,直至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核通过。

 2020 年 8 月 25 日

篇六: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州省贵阳市“十四五”交通建设专项规划( 2021- -5 2025 年)

 贵州省贵阳市“十四五”交通建设专项规划( 2021- -5 2025 年)

 序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抢抓党中央坚决推进“交通强国”和省委、省政府坚决推进“强省会”发展战略契机,紧紧围绕交通“先行官”定位,坚持高标准要求、加快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用好政策、全面用足政策、全力争取政策,准确、科学、主动赢得新征程、新机遇,加快推动一批“强基、提质、展翼”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落地,继续发挥省会城市交通枢纽龙头引领带动作用,切实把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进一步为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贡献“交通”力量。

 “十四五”时期,贵阳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交通强国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战略机遇,落实“乡村振

 兴、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展望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战略前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为引领,以提高交通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共享化为突破口,强化省会担当,适度超前,形成全方位智能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动交通发展向区域联动、无缝衔接和质量效益转变,奋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内陆重要交通口岸,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文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贵阳贵安做大城市规模、做优城市形态、做强城市经济,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战略高地。“十四五”先行实施一批航空、高铁、轨道、口岸、物流等“两新一重”“交通强国示范”“国家物流枢纽”等基础设施项目,畅通大通道、建设大枢纽,联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大集散、支撑大贸易,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加快建设贵阳贵安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奠定“交通”基础。

 一、“十三五”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取得成就 “十三五”时期,贵阳市交通行业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十三五”规划既定部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交通基础设

 施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行业管理服务持续提升,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基本建成西南地区交通枢纽体系。“十三五”时期,建成沪昆高铁、渝黔铁路、成贵高铁等高(快)速铁路,启动建设贵南客专,从贵阳可直达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昆明、深圳等中心城市;贵遵复线、花安高速、贵黔高速建成通车,新增高速里程 117 公里,形成“一环一横十射”高速路网结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 612 公里;建成投用 500吨级货运码头 1 座、便民码头 11 座,完成乌江渡库区航运建设工程,整治四级航道 113 公里;加快建设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等现代化物流场站。2019 年贵阳航空旅客吞吐量达 2191 万人次,较 2015 年年均增长 13.4%,贵阳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千万级机场第 20 位;2019 年贵阳铁路枢纽共完成客运量 4320 万人次,较 2015 年(2019.4万人次)年均增长 21.6%,完成货运量 2910 万吨,较 2015年(1263.6 万吨)年均增长 31.6%。初步构建至周边省会城市 2-4 小时高铁圈,至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2-3小时航空圈。(受疫情影响,2020 年数据不具代表性,采用 2019 年数据)

 城市骨架路网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贵阳市积极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建成人民大道、花冠路、中环路、同城大道等骨干道路,推进数博大道南北延伸段、延安东

 路延伸段、贵黄路市政化改造、贵遵路市政化改造、太金线、观潭大道等重要跨区域道路的规划建设工作。贵阳市城市路网格局从“三环十六射”到“五环十八射”“一轴五环九横十纵”再到“三横六纵三环多联”,贵阳贵安城市路网循环通达能力大幅提升,城市道路总长突破 2200 公里,路网体系不断充实完善,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市经济活力持续增强。

 公共交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时期,贵阳市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基本形成了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较好实现轨道网、公交网、慢行网“三网合一”。贵阳步入“轨道交通时代”,2018 年12 月 1 日,轨道 1 号线全线运营;2021 年 4 月 28 日,轨道 2 号线全线运营;轨道 3 号线一期、S1 线一期有序推进建设。

 农村公路进一步通达通畅。“十三五”期间,贵阳市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完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 2980 条,共计 6467.1 公里,实现 30 户以上村民组通畅率 100%,完成普通国省道改造 63.8 公里,完成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项目建设 90.2 公里,完成窄路面拓宽改造项目 378.1 公里,完成县乡道改造项目 160.8 公里,完成

 23 座危桥改造,实施安保工程 3482.3 公里,农村公路均等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行业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提升公共交通行业服务质量,建立公共交通行业常态化培训机制,设立服务质量奖励基金,激发从业人员提升服务质量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引领作用。二是加大交通违规打击整治力度,对非法营运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强化对各类违规行为查处力度,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整治成效,2016 年至 2020 年,全市共查扣涉嫌非法营运车 2 万余辆,查处出租汽车、班线车、旅游包车、货车等各类违规行为 4万余起,交通运输秩序持续好转。三是推动网络预约出租车改革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网络预约出租车运营试点,制定《贵阳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向神州专车、滴滴出行、神马专车等 6 家公司颁发经营许可证,注册加盟车辆 16 万余辆,日平均活跃车约 1 万辆。四是标本兼治推进市区堵点治理,将交通堵点治理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累计完成吸引源类、人车冲突类、公交瓶颈类、施工类交通堵点 治理 122 个,城区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实现交通流向外疏解,绿色高效交通出行比例逐步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与国家级交通枢纽定位尚有较大差距。贵阳是《“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确定的 63 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也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的 19 个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之一。“十三五”期间,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周边区域,例如成都、重庆、昆明等交通枢纽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西南地区干线机场中吞吐量仅高于南宁。以贵阳为中心形成了“米”字型高铁交汇,但是贵广高铁、渝黔铁路时速分别只有 250 公里/小时、200 公里/小时。

 交通承载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需求快速增长,机动车年均增长 10.2%,交通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十四五”期间城市空间将进一步拓展,交通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一是快速路建设不成体系,跨区域快速化通行成为瓶颈。太金线、观潭大道等贵阳贵安互联互通路网尚未建成,延安东路、林城路等一批“断头路”尚未打通,部分快速路既承担过境交通功能,又承担服务地块功能。二是路网结构不尽完善,次、支路网所占比例偏低,道路循环功能不畅,城市路网密度严重不足,贵阳市中心城区路网密度仅为 6.1 公里/平方公里,低于国家规范8 公里/平方公里。三是 2020 年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全方式出行分担率仅为 20.7%(受疫情影响),公交运营较为困难,公交接驳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缺乏公交换乘

 枢纽和停保养场。四是城市停车设施供需矛盾突出,老旧小区、学校、医院、景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停车矛盾较为明显。五是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不成体系,慢行系统未形成一个系统性交通网络,无法满足市民绿色出行需求。

 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综合运输效率较低。物流场站规模小、布局分散、缺乏有效整合,物流配套设施老化,未能形成“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多式联运网络体系,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

 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供给能力仍然不足。高速公路主通道运能不足,网络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兰海、沪昆等早期建成高速公路主通道运能饱和,交通拥堵现象进一步加剧。部分高速公路出入口数量较少,对沿线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强,路网服务范围、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普通国道发展基础相对较好,但部分城镇过境路段街道化现象严重,通行效率较低。

 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公路通畅性不高,贵阳市 75 个乡镇中 31 个乡镇未通二级路,27 个乡镇未通三级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村公路存在道路等级和质量不高、安保设施不足、部分通村公路抗灾害能力弱、保通畅条件差、联网程度低、“断头路”多、桥涵不足、停车场配套不足、养护资金缺乏等问题。乡镇

 公路与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线标准不高,通达深度不足,通畅水平还有待提升。

 智慧交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智慧交通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创新引领能力。行业数据规模仍然不足,尚未形成动态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数据资源共享仍需加强。应用系统建设需进一步统筹,行业内分散、独立信息系统仍需进一步整合。

 二、发展战略 (一)国家战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交通通达深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拓展区际互动合作。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交通工作提出新指引,至 2035年,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 123

 出行交通圈”和“全球 123 快货物流圈”。贵州成为首批试点地区,掀开贵阳贵安新时代交通运输工作新篇章。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至 2035 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 123 出行交通圈”和“全球 123 快货物流圈”。

 贵阳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重要枢纽节点城市,并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西部陆海新通道为贵阳市物流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以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建设为重点,建设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物流运输网络,打造西南智慧物流枢纽,构建海陆空邮立体化、东西南北互通的多式联运开放发展新体系。

 (二)省级战略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我省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结合我省实际,提出贵州省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至 2025 年,高质量完成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主干网、干线网、基础网和枢纽,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密度居西部前列,基本建成一

 体化便捷高效的客货运输服务体系,交通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全面起步。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确定《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不移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全会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城镇体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镇化提升行动,加快走出一条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做大做强城镇经济,全面提升城镇品质,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加快构建以黔中城市群为主体,贵阳贵安为龙头,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和遵义都市圈为核心增长极,其他市(州)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特色小城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

 《贵州省“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总体目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省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以“五新”发展总目标努力实现交通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综合交通发展达到新水平、运输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交旅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三)“强省会”战略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贵阳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加快推进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全力提升省会城市辐射带动力。

 2020 年 12 月 30 日至 31 日,中共贵阳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召开,总结了“十三五”时期贵阳贵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审议通过了《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制定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篇七: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 O O 三五远景目标建议

 目录

 一、“十三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 3 二、全面准确把握贵州新时代面临的形势任务 ...................... 6 三、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 .......... 10 四、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城镇体系 .............. 12 五、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体系 .......... 14 六、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 ........ 17 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 18 八、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 21 九、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高质量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 ......... 23 十、加大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 ...... 25 十一、加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凝聚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 28 十二、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 30 十三、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确保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 32 十四、加大统筹发展和安全力度,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 35 十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 37

 中共贵州省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贵州实际, 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十三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的复杂局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 全省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三大战略行动,建设三大国家级试验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贵州发展取得的成绩,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这五年,我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干成了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三件大事。一是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66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五年减少贫困人口 507 万,易地扶贫搬迁近 200 万人,减贫人数、搬迁人

  口全国最多,全面解决 741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农村“组组通” 硬化路 7.87 万公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四年综合评价为“好”, 在贵州大地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二是战胜近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坚决落实“四早”“四集中”等措施,率先实现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全覆盖,率先放开省内交通管制,率先复工复产复学,我省成为疫情防控好、经济恢复好的省份之一。三是保持近十年全国领先的经济增速。经济增速连续九年位居全国前 3、近三年连续位居第 1,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从 2015 年的第 25 位上升到 2019 年的第 22 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第 29 位上升到第 25 位,实现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

 这五年,我们群策群力、奋力赶超,推动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一是产业发展大踏步前进。农村产业革命深入推进,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快速发展,“双千工程”和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农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位居全国前列。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协同发力,旅游业井喷式增长。二是基础设施大踏步前进。入选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高铁通车里程 1550 公里,贵阳成为全国十大高铁枢纽。高 速公路通车里程 7600 公里,全国排名第 4。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 3000 万人次。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 1000 公里。建成和新开工一批大中型水库, 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发电装机容量突破 7000 万千瓦,提前一年完成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60 个县通天然气。三是大数据发展大踏步前进。推动“四个强化”“四个融合”,实施“六个重大突破”,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五年全国第 1、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全国第 1。一批国家部委、

  行业和标志性企业大数据中心落户贵州,建成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行政村实现 4G 网络和光纤宽带全覆盖,5G 正式启动商用,贵阳成为国家互联网重要枢纽。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从 2015 年的第 22 位上升到 2019 年的第 16 位。四是生态建设大踏步前进。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 98.3%,森林覆盖率达 60%,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 100%。

 “双十工程”强力推进,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位居全国前列。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 1,生态文明公众满意度全国第 2,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国际性平台。五是改革开放大踏步前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司法体制、生态文明制度和“放管服”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成效明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积极成效,“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数博会、酒博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重大国际开放活动成效明显。六是民生福祉和社会治理水平大踏步前进。持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健康贵州行动深入实施,在全国率先建成统一的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和覆盖全省的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实现乡镇和行政村体育工程全覆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双拥共建工作卓有成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平安贵州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这五年,我们保持定力、正风肃纪,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全面落实新 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成为新时代贵州最强音。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满意度连年上升,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拓展,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 坚定不移落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工作总纲,坚定不移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对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新征程上再创贵州新辉煌。

 二、全面准确把握贵州新时代面临的形势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 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认真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抢抓发展机

  遇,积极应对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1.

 机遇和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发展仍然 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经济长期向好, 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总的来看,国内外大环境对我省发展总体有利,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为我省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央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动共同富裕, 为我省后发赶超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央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 为我省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我省特色产业、基础设施、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凸显,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创新能力较弱,人才支撑不足,产业链条不健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滞后,县域经济不强,改革开放任务仍然艰巨,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还有短板弱项。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巩固提升全省良好的发展势头。

  2.

 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不移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3.

 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我们必须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奋力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占比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8%左右,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巩固,森林质量显著提高,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地位更加牢固,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力争教育现代化程度走在西部地区前列,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基本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开放水平迈上新台阶。力争对外开放水平走在西部地区前列,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招商引资取得重大进展, 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全面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 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

 ——社会文明程度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不断传承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新时代贵州精神不断弘扬。

  ——社会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类风险总体可控,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努力把贵州建成全国最平安的省份之一。

 展望 2035 年,我省将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多彩贵州。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实现赶超跨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

篇八: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章 战略背景

  “十三五”时期,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省经济创造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作出了积极贡献。“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知识产权顶层设计日臻完善。《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先后发布,《贵州省支持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及运用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贵州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促进资助办法》《贵州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施方案》《贵州老字号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政策陆续出台,为贵州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十三五”期间,顺利完成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机构改革任务,实现商标、专利、

 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强化了知识产权的统一监管,有效提高了管理效能。为适应新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职能,及时调整了贵州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成员单位,印发了《贵州省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工作规则》,完善了知识产权办公会议议事协调机制。

 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大幅提升。持续开展“双打”“铁拳”“云端”“昆仑”“龙腾”“剑网”“商标溯源”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有效震慑了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印发《贵州省行政执法机关与刑事司法机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工作案件移送制度》,升级改造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平台,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机制和跨部门、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强知识产权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多层面保护。

 知识产权创造数量质量稳步提高。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十二五”末的 1.56 件增长到“十三五”末的 3.47 件;商标申请量、注册量、累计有效量增长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效商标注册总量由全国第 26 位上升至第 22 位;地理标志获批量为 222 件,居全国第 8 名;累计植物新品种权授权量同比增长 19.05%;省内累计著作权登记量较“十二五”时期增长 160 倍。

 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成果丰硕。聚焦脱贫攻坚,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惠农政策。在 12 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十大工业产业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中涌现出贵州茅台、老干妈等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贵州品牌”,有力推动“黔货出山”。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以专利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计额达 55.14 亿元。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整合优化知识产权政务服务资源,探索“互联网+知识产权”“放管服”改革模式,推动知识产权“一窗通办”,全省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大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力度,引导知识产权服务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培育形成一批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知识产权人才文化基础不断夯实。通过奖励、资助、提高知识产权人才待遇、人才引进等方式,完善知识产权人才激励模式,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贵州省知识产权人才资源库,注重引进知识产权价值分析、预警、评议和运营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推动全省知识产权专业化、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各成员单位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为契机,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

 厚植知识产权文化理念,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成效明显。

 “十三五”时期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对知识产权重要性认识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社会期待仍有差距;二是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有待提高,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偏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知识产权支撑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还有差距,支撑知识产权运用转化的市场欠发达,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动力不足,知识产权区域间、产业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依然存在;四是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有待加强,市场主体应对知识产权纠纷能力尚待提高;五是知识产权基层建设亟待加强,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第二节 全力抢抓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政治经济形式错综复杂,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相互角力,知识产权全球化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对比优势持续演化,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规则体系面临多重挑战,知识产权对于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持续上升。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

 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创新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高效能知识产权运用、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高效率知识产权管理、高标准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强,知识产权制度对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不断提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导、提出了具体实践要求,成为知识产权事业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与全国同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一是国内外大环境对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总体有利。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贵州发展、情系贵州人民,提出了“四新”总体要求,为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二是“十四五”时期,我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实施大数据、大生态、乡村振兴三大战略,强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都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有力支撑,也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质效带来了全新机遇。全省上下

 必须科学研判形势,积极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补齐发展短板,奋力开创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四新”总体要求和“一二三四”工作思路,以全力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主线,深度聚焦三大战略行动和“四化”建设,坚持知识产权开放发展、系统发展、安全发展,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提升知识产权综合绩效,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增强系统保护能力。不断推进我省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为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坚实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强化党领导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和完善符合我省地方特色的知识产权领域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各方协同。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强化政府组织协调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发挥中介机构服务作用,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效能。

 坚持量质并重。坚持知识产权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持续提升,促进我省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助力转变发展方式,为黔中城市圈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新动能,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竞争力提升。

 坚持聚焦重点。从全局高度出发谋划知识产权事业整体发展,推动知识产权在地区间、行业间协调发展。同时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实施分级分类指导,促进全省知识产权事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优化知识产权高质量供给。以高效率高价值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为主线,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基本形成知识产权保护严格、运用高效、服务优质、开放深入的制度体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机制健全,各级各类资源充分整合,有效赋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健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优势有效发挥,侵权易发多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维权难赔偿低局面明显改观,基层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明显增强,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步健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依法平等保护,中小企业、专业市场、展会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知识产权发展质量全面提高。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标准化、产业化深度融合,布局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和自主商标品牌。知识产权评议在重大经济、科技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专利导航融入各类主体创新决策过程,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不断丰富。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持续增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和标准更加健全,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

 形成机制优、渠道通、流程顺、效益高的知识产权转化运营交易服务机制。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更加优化。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充分整合,公共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公共服务领域更加拓展,知识产权代理质量不断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水平更好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

 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更加深入。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长江经济带”等知识产权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展望 2035 年,我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更加完备,知识产权制度运行更加顺畅,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保障作用更加凸显。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更加完善,大保护格局更加有效。知识产权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深层次融合,关键核心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大幅提高,知识产权市场机制更加健全,知识产权运用成效和知识产权服务创新更加显著,知识产权省际国际交流更加深入,知识产权支撑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第三章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第一节 全面落实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发挥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依法审判和裁判各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严格落实知识产权案件上诉机制、审判标准、案例指导机制和重大案件公开审理机制,严格执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入罪标准。按照恶意侵权和重复侵权的认定标准,科学有效执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规制恶意诉讼和恶意投诉行为,加大损害赔偿力度,依法制止不诚信诉讼行为。不断强化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和行为执行。准确适用电子取证认证规则,降低权利人的维权成本。综合运用公证执业手段,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设立、运用流转、权利救济和境外保护等方面发挥公证证明效力。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公证悬赏、电子存证服务规范、电子存证技术应用等制度和规范。

 严格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聚焦重点市场、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加大侵权假冒行为的查处力度。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销毁侵权假冒商品,从重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开展海关“龙腾”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强化版权保护,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专项行动,对软件使用情况进行年度核查。加大文化市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网络表演、网络音乐、网络动漫市场规范整治行动,严查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加大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植物新品种侵权行为。加强酒类市场“全链条”“五化”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茅

 台酒等名优白酒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商业标识混淆等违法行为。落实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开展侵权、假冒伪劣药品执法行动,依法从重打击侵权、假冒伪劣药品违法行为。

 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打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昆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犯罪。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对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形成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的高压态势。发挥全国首个打击假酒犯罪情报(遵义)监测点作用,推动数据化打假情报导侦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批捕、起诉工作集中管辖制度。强化知识产权犯罪线索研判和集约打击,持续发起“云端”集群战役,实现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全链条打击。

 推进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和知识产权民事、...

篇九: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dash; 1 —贵州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 2 —目 录一、发展基础.....................................................................................5二、机遇与挑战.................................................................................7(一)发展机遇.................................................................................8(二)面临挑战.................................................................................9三、总体思路.....................................................................................9(一)指导思想.................................................................................9(二)发展原则...............................................................................10(三)发展目标...............................................................................11(四)发展布局...............................................................................13四、主要任务...................................................................................14(一)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14(二)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融合创新示范新高地..............24(三)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数据算力服务新高地..............28(四)创新数字治理模式,打造数字治理示范新高地..............33(五)深化数据价值探索,激发数据要素流通新活力..............39(六)深化数字创新驱动,提升数字经济新发展动能..............39(七)积极推进合作交流,加快大数据区域协同发展..............45(八)强化人才引进培育,构建数字人才培养新体系..............48(九)强化数据安全保障,提升大数据安全服务能力..............50五、保障措施...................................................................................53

 — 3 —(一)加强组织协调.......................................................................53(二)强化政策支持.......................................................................53(三)优化营商环境.......................................................................53(四)深化督促考核.......................................................................54

 — 4 —前 言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新时期,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要求愈加迫切,亟需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重要指示和贵州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的重要实践,是贵州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前瞻性谋篇布局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对助力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决策部署,以及《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 2021-2025 年,展望至 2035 年。

 — 5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贵州省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推动“四个强化”,做实“四个融合”,扎实推进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贵阳大数据技术创新试验区建设,获批建设 45 项国家级大数据相关试点示范,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六年领跑全国。大数据成为引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与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数字产业化发展迈上新阶。2020 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 818.05 亿元,较 2015 年增长 1.86 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267.4 亿元,较 2015 年增长 1.4 倍。电信业务总量实现 5077.7 亿元,较 2015 年增长 9.6 倍。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重要先导性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形成中国南部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集聚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万企融合”大行动深入实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持续提升。2020 年,全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为 41.1,较 2017 年提升 7.3,整体融合进程已初步进入中级阶段。《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指南》贯标深入实施,贵州成为数据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全国首批 9 个贯标试点地区之一。——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幅跃升。建设“一云一网一平台”,构建数字化治理体系。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汇聚、共享、开放的“云上贵州”平台,实现所有系统网络通、应用通、数据

 — 6 —通。夯实数据共享“大基础”,形成“一云统揽”新体系,建成一批跨部门“大系统”与部门通用“大中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互通共享。电子政务服务网实现五级政府全覆盖,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 100%。——数据价值化探索持续推进。数据共享交换开放效果显著,建成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并率先接入国家平台,贵州省级政府数据开放数林指数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列。数据开发利用先行先试,获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设立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围绕数据价值发现与价值变现开展系列实践探索。——信息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4G 网络实现 30 户以上自然村全覆盖,建设开通 5G 基站 2.1 万个,建成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根服务器镜像节点和国家顶级域名节点、贵阳·贵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汇聚腾讯、华为、苹果及三大运营商等一批国家级、行业级数据中心,形成以贵阳贵安为核心,黔西南为补充的“两地三中心”数据中心布局,获批“贵州·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大数据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大数据立法探索走在全国前列,率先颁布《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等 6 部地方性法规,逐渐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大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大数据标准规范加快突破,建成全国首个大数据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贵州大数据),

 — 7 —立项研制并发布系列国际、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大数据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人才保障不断强化,在全国率先开展大数据职称评审,形成本土大数据人才培育体系。大数据安全保障不断强化,建立首个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并连续五年开展大数据及网络安全实网攻防演练活动,贵阳获批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示范试点城市。贵州数字经济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问题。一是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较小。我省市场主体既少且弱、产业产品结构不优,数字产业化规模占数字经济规模比重仍远低于全国平均值,产业集群发育程度不高,产业链条较短。二是大数据融合赋能尚待深化。企业信息化水平低、数字化转型投入不足,大数据与三次产业融合水平仍然较低,融合效益不高。三是数字经济发展配套支撑亟待提升。产业政策支撑不足、场景开放带动不够、行业监管还需加强;数字经济人才总量匮乏和结构性短缺依旧明显。二、机遇与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贵州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贵州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 8 —(一)发展机遇1.党和国家寄予殷切期望,迎来发展新机遇“十四五”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作出“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重要指示,要求贵州着眼于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贵州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贵州作为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要认清机遇、用好机遇,全力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国家重点区域战略融合,创造发展新格局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持续推进,扩大内需、加强区域协作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贵州数字经济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产业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3.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拓展发展新空间关于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数据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明显提升。贵州发展数据中心,汇集了海量数据,建有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率先开展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探索。紧抓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机遇,发挥贵州数据

 — 9 —资源集聚优势,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数据要素集聚开发基地及数据流通市场,将进一步拓展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空间。(二)面临挑战1.数字经济全面提速,重塑资源配置格局贵州牢牢把握首个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先发优势,实现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但沿海发达区域及相邻省市加速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其产业基础、市场空间、资本、人才等累积优势正加速转化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动力。广东、浙江、重庆、四川等区域分别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对数字经济发展资源要素的虹吸效应进一步加强,贵州大数据先发优势及对优质资源的吸引力或将弱化。2.数据安全形势严峻,带来安全防护挑战新技术、新业务对数据安全带来的风险及影响不断渗透和扩散,数据安全防护难度不断提升。随着数据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数据安全影响范围更加广泛,新形势下的数据安全防护工作更加艰巨。贵州数据中心汇聚海量数据资源,随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深入推进,贵州数据中心将汇聚全国更多数据资源,承受更大数据安全防护压力。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

 — 10 —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贯彻落实贵州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将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抢抓国家实施数字经济战略新机遇,大力推动数据汇聚转向产业集聚、增速领先转向质量突破、治理创新转向应用示范、基础夯实转向能力释放,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开启贵州数字经济发展新篇章。(二)发展原则系统布局,统筹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贯彻落实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部署,系统推进贵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率先突破。将创新驱动贯穿数字经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持续深化大数据改革创新,着力破除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新路径。抢抓新机,加快发展。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机遇、战略机遇、市场机遇、产业机遇、发展机遇,强化数据赋能,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释放数据资源价值,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强化数字经济政策导向,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市场在数字经

 — 11 —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优化数据、技术、资本等要素资源配置,激发产业新活力新潜力。(三)发展目标实施数字经济万亿倍增计划,数字经济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建成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数据融合创新示范高地、数据算力服务高地、数据治理高地。到 2025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 3500 亿元;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在 GDP 中的占比达到 50%左右;三次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构筑特色引领的数字经济新优势。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特色产业生态加速发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 2025 年,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指数分别达到 47、45、46,建成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数据融合创新示范高地。——树立全国领先的数字化治理标杆。打造全国数据治理高地,数字社会、数字政府高效智能,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持续创新,新型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社区治理、交通、安防、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全面深化,数字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到 2025 年,实现服务事项 100%网上可办、政务事项 100%省内通办、高频事项 100%跨省通办。——打造国家数据生产要素...

推荐访问:贵州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贵州省 工作方案 规划编制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