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师范教育类专业2篇民国时期的师范教育类专业 分类号学校代码10542学号2Q12Q垒!鱼Q!墨墨民国时期湖南师范音乐教育的历史沿革Duringtheperiodoftherepu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国时期的师范教育类专业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民国时期的师范教育类专业
号学校代码10 54 2学号2Q 12Q 垒!鱼Q !墨墨民国时期湖南师范音乐教育的历史沿革D u r in gth ep e r io do fth er e p u b lico fC h in ah u n a nn o r m a l m u sice d u ca tio nh isto r y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 职称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李鑫吴安宇博士学科教学( 音乐)中国音乐史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二零一四年五月摘要笔者通过查阅教育刊物、 档案资料、 地方文史资料、 地方志、 湘籍学人文集等原始资料, 并参阅今人研究成果, 对湖南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在教育制度、 师范学校的建立、 教学内容、 湘籍音乐教育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察; 同时, 通过比较分析, 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 为湖南近代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研究提供了个案, 也为湖南音乐史以及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份详实、 系统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本文分三章, 前有绪论, 后有总结。
绪论部分综述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探讨本文选题、 研究价值及自己的见解。
第一章是湖南师范音乐教育的初创期, 这一时期湖南师范音乐教育处于一个萌芽状态,作者将从师范音乐教育制度的萌芽、 师范学堂的相继建立、 音乐课程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一一论述, 以求对湖南师范教育初创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二章湖南师范音乐教育的确立期, 同样从教育制度、 学校的改革、 在湘任教的音乐教育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三章是湖南师范音乐教育的变迁期, 作者将对这一时期的教育制度、 师范学校的整合、 教学内容、 湖南音乐教育家等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关键词:
学堂乐歌; 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教育制度; 湖南
lI
A b str a c tT h ea u th o rth r o u g hth e d a ta a c c e ss e d u c a tio np u blica tio n s, a rch iv es,lo ca lh isto r y , lo c a l C h ro n icles, X ia n g Jie c o n o m ist a n th o lo g y , r a wm a ter ia ls, a n dr ef er to th ep r e se n tr e se a r c h a c h ie v e m e n ts, th eh u n a nn o r m a l sch o o l m u sice d u c a tio ninth e e d u c a tio nsy stem , th ee sta b lish m e n to fth e no rm a lsc h o o l, te a c h in g c o n te n t, X ia n g Jim u sice d u c a to r , e tc , h a sc a r r ie d o n th ec o m p r e h e n siv e stu d y ; A tth e sa m etim e , th r o u g hth ec o m p a r a tiv e a n a ly sis, su m m a r iz e sth e d if f eren t h isto r ica lp e r io dn o r m a lsch o o l m u siced u ca tio n , th e ch a r a cter istics o fh u n a nn o r m a l sc h o o l m u sice d u c a tio n r esea r chp r o v id e sth e c a se , a lso f o r th estu d yo f th e h u n a nm u sica n dm o d e mm u sice d u c a tio n in o u rco u n tr yp r o v id e sad e ta ile d a n dsy stem a ticlitera tu re r e v ie wa n dr e se a r c h resu lts.T h is a rticle is d iv id e din to th reec h a p te r s, th ef irstin tro d u ctio n , a f tersu m m a r y . T h ein tr o d u c tio np a r tr e v ie w s th isto p ic r e se a r ch , th is p a p e rd isc u sse sth ep a p e rse le c te dto p ic , r e se a r c hv a lu e a n dth eiro p in io n s. T h ef irstc h a p te ris h u n a nn o rm a l m u sice d u c a tio n in th ein itia l, th is p e r io do fh u n a n no rm a l m u sic e d u c a tio n in ab u d , th ea u th o r w ill f r o m no rm a lm u sic e d u c a tio nsy ste min th eb u d , th e n o r m a l sc h o o ls h a v e esta b lish ed ,m u sicc u r r ic u lu mse tu po n eb y o n e , toth e h u n a n no rm a l e d u c a tio n in itia lh a v e a b a sicu n d e r sta n d in go f . T h eestablishm ent o fth e se c o n dc h a p te rIII
h u n a n n o r m a l m u sic e d u c a tio np e r io d , a lsof r o m th e e d u c a tio nsy stem ,th e r e f o r m o fth esc h o o l, m u sice d u ca to r inh u n a n , th e e ssa yd isc u sse sth r e ea sp e c ts. T h e c h a n g eo f th e th irdch a p teris h u n a n n o r m a l m u siced u ca tio n , th ea u th o r o f th ep er io d , th e in te g r a tio no f no rm a l sc h o o le d u c a tio nsy stem , tea ch in g c o n te n t, th eh u n a nm u sice d u c a to r , e tcto d oac o m p r e h e n siv ea n a ly sis.K e yw o r d s:
sc h o o l m u sic; N o rm a l sc h o o l m u sic ed u ca tio n ;E d u c a tio nsy ste m ; h u n a nIV
目录摘要……………………………………………………………………IA bstra 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1ll绪论…………………………………………………………………………………………. . 1一、 选题缘由………………………………………………………. . 1二、 文献综述………………………………………………………. . 4三、 自己的见解……………………………………………………. . 5第一章湖南师范音乐教育的初创期………………………………. . 7第一节学堂乐歌与清末湖南师范音乐教育………………………7一、 学堂乐歌的教育思想………………………………………8二、 学堂乐歌的意义及对湖南师范音乐教育的影响…………9第二节师范教育制度的萌芽……………………………………. . 11第三节师范学校的相继建立……………………………………. . 12第四节音乐课程的设置与目的…………………………………. . 13第二章湖南师范音乐教育的确立期………………………………16第一节师范教育制度的革新……………………………………16第二节师范学校的改革与建立…………………………………16第三节湘籍或在湘任教的音乐教育家…………………………18一、 黎锦晖的音乐教育思想…………………………………. . 18二、 邱望湘……………………………………………………. . 20三、 陈啸空……………………………………………………. . 20
四、 黄特辉……………………………………………………. . 20第三章湖南师范音乐教育的变迁期………………………………22第一节师范教育制度的嬗变……………………………………22第二节师范学校的整合与建立…………………………………23第三节音乐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目标……………………………25一、 音乐课程设置……………………………………………. . 25二、 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 26三、 音乐课程的学习内容……………………………………. . 26第四节湘籍或在湘任教的音乐教育家…………………………26一、 贺绿汀……………………………………………………. . 26二、 黄源洛……………………………………………………. . 27结汪I,Izl…………………………………………………………………………29…………………………………………………………………………………………・‘- /; 日参考文献………………………………………………………………. . 30后记………………………………………………………………………32
民国时期湖南师范音乐教育的历史沿革一、 选题缘由一、 达越z豕出绪论清朝末年, 中国已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帝国主义不仅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 还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 并且利用办学校、 报刊和传教等手段, 进行文化侵略。
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也认识到, 中国的经济、军事、 文化、 教育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列强。
他们进行“求富” 、 “自强”的活动, 后被称为“洋务运动” 。在洋务运动中教育活动是主要方面, 洋务派提倡“新教育” , 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新式学堂。
最初主要兴办的是外国语学校、 工业技术学校和军事学校, 这些学校都是不相关联的专门学校, 没有统一的学制, 也没有从初等到中等再到高等的完整的学校教育系统, 更没有师范学校系统。我国首次提倡办师范教育的是梁启超( 清末维新派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它在其所著的《变法通议》 中就专门有《师范》 一文, 认为师范学校的学习科目中应设音乐为必修科目。自兴办“西学” 以来, 全国各省学生日益增加, 随之带来的首要问题便是师资力量的缺乏, 湖南亦是如此, 为解决师资问题, 后来师范教育便成为培养师资力量的主要源泉。
光绪三十年( 19 0 4 年1月 )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 中规定师范教育自成系统, 办不了《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 和《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 。
清末的师范教育就这样分为初、 优二级, 初级即由各州县设立的师范学堂, 优级先是由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设置, 各省后来也先后开办了优级师范学堂。在《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 ∞中的学习科目分为十二中, 虽然没有音乐课程,19 0 7 年, 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 ②我国开始了女子师范教育,在这之前, 是少有女子入学的, 一般人认为女子受点家庭教育就足够了。
学生修业年限四年, 课程中设置音乐等13中学习科目, 这是我国关于师范学校的首次。
舒新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 中册[ M 】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1第67 3页。。
李友芝等编《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史资料》 , 第67 页。
硕士学位论文规定设置音乐课程。
这个章程中的规定考虑到音乐这门学科的特殊性, 要求学校“察有实在学习困难者, 可不课之” 。
这体现了学校教育应当因材施教。
从上述中可以略知清末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19 13年3月 , 教育部公布了《师范学校课程标准》 ①, 其中规定了乐歌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时。
这一课程标准时是我国首次颁布的师范学校的课程标准, 虽然比较简略, 但它为后来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五四运动"以后, 中国的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我国出现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新高潮, 它是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发展的。
19 22年,提出了一个学制改革方案。
经教育部采纳并以《学校系统改革令》 ④的名义颁布,后来被称为新学制。
新学制规定师范学校修业年限为六年。
师范学校学制中还可单设后二年师范或后三年师范, 招收初级中学毕业生。
为补充初级小学教员知不足, 设相当年限之师范学校或师范讲习科。
在新学制中, 师范教育的这只有较大的变动, 最突出的一点, 就是突破师范学校分区设立的框框, 规定高级中学可设师范科, 甚至根据需要, 高级中学亦可设师范专修科。19 28 年5月 , 国民政府大学院召开全国教育会议, 会上通过了整顿师范教育案。
其中提出:
“为促成义务教育起见, 应于高中师范科外, 由各省多设师范学校或师范讲习科, 特别训练小学师资” 。
④19 32年, 教育部公布了《师范学校法》 , 19 33年又公布了《师范学校规程》 ,1934年又公布了《修正师范学校课程标准》 , 1935年又公布了《修正师范学规程》 ,这连续几年对师范教育的规定, 使我国师范教育制度大致完备了。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 从最先音乐课作为师范学校的随意课程, 经过一系列改革规程, 音乐课最终扎根于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当中。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局面,湖南教育体制也在前清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到30 年代中期, 我国大城市师范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模式已基本确立。
如:这时对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概要等都做了明确、 具体、 详细的规定。湖南各地师范学校纷纷按照部颁标准实施教学, 音乐成为课程设置的必修课之一, 教学内容也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更改内容。
师范教育的出现为往后的学校教。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 师范教育》 , 第7 91—. 7 96页。。
伍雍谊. 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f f ( 1840—1949)[ M 】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第156页。。
同上。
民国时期湖南师范音乐教育的历史沿革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光绪三十年( 19 0 4 年1月 )清政府颁布的《癸卵学制》 中规定师范教育自成系统, 颁布了《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 和《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 。
至此湖南各地区的陆续创办或设立师范教育。首先是设立了中路师范学堂、 西路师范学堂、 南路师范学堂, 主要培养师资力量, 从初级到高级形成了体系。
其次是官立、 公立、 私立和教会都办有许多中小学堂,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小学办学体系。
私立中学中, 最有特色的是明德、周南、 长郡等学校, 不仅在省内是首屈一指, 而且在全国也很有影响。
当时, 湖南的学堂教育在全国是属前列的。
至今这些学校依然对我省的学校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
19 0 8 年长沙周南女子学堂开设体操、 音乐专修科。
黎锦晖曾任该校音乐课兼任教师。
” ①在这样的前提下, 以乐歌为主的所谓新制音乐教育, 从群众自发的行动逐渐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成为一种新的体制, 并在湖南的各式学堂, 首先是在师范学校和蒙养院中得到逐步实施。由于客观条件及本人对史料的掌握本文的研究时间跨度限定在19 0 2至19 4 9年, 上限为19 0 2年, 在帝国主义与国内进步人士的双重影响下, 清政府颁布的《壬寅学制》 拉开了中国教育制度现代化的序幕, 全国上下兴起新学热潮, 新学热潮在音乐教育的领域中表现为“学堂乐歌” , 以19 0 2年为上限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近代湖南第一所师范学校出现于这一年。
下限为19 4 9 年, 这时的师范音乐教育制度更加完善、 教育目的趋于明确、 音乐课程得到了发展。本文以民国时期为背景对湖南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为研究对象, 通过仔细地查阅这些音乐教育史料和近代音乐教育专著、 师范音乐教育论文、 地方志等文献资料后, 最终笔者决定以民国时期为背景, 从湖南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料出发, 对民国时期湖南师范学校音乐教育进行分析研究。
目前对民国时期湖南师范学校音乐教育的研究屈指可数, 对于其音乐方面的史料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文对学堂乐歌时期湖南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料的研究, 丰富了湖南音乐教育的研究, 也能为近代音乐教育的研究提供一批新的史料。①伍雍谊冲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 1840—1949)[ M 】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硕士学位论文二、 文献综述关于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制度及目的改革的史料整理成果较为丰富,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 要重点提到三部权威著作:
伍雍谊主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 18 4 0 一19 4 9 )》 ; 马达著《20 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 ; 孙继南编著《中国近现代( 18 4 0 —20 0 0 )音乐教育史纪年( 增订本))》 。
以上三步著作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史研究的领地, 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这一历史阶段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但需指出的是, 由于历史时间跨度较大, 讨论的内容较多, 上述专著不可能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也就对后来的研究留下了较大的研究空间。
另外还需一并提及的是, 张静蔚编《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 18 4 0 —19 19 )》 、 俞玉姿主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 18 4 0 —19 4 9 )》 。
这些著作是有关音乐教育的资料汇编, 书中选用的资料多是一手资料, 且经过编者的精心选编、 细心校对而成的, 因而具有较强的准确性,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思想、 经验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关于“近现代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的研究, 目前已有的成果有:
李强硕士论文《清末师范学堂的音乐教育研究》 , 张艳艳硕...
篇二:民国时期的师范教育类专业
教育新干线【摘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游戏课程离不开教师的设置与开展。历史的事件往往具有重要的启发性,因此对幼儿师范院校游戏课程设置的研究对当今幼师课程设置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三所本土幼稚师范幼儿师范院校游戏课程的分析,得出古代陈旧的教育观、儿童观;冲突不断、动荡不安的社会大背景以及游戏理论初步形成尚未产生广泛影响等原因导致游戏课程不被重视。最后提出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学前教育的特征、要具有前瞻性、要加强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课程的实施等策略。【关键词】幼稚师范课程
儿童游戏
课程设置一、幼儿师范课程的设置——以三所本土幼师学校为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清末至今,我国的幼稚教育和幼稚师范教育从无到有,从仿照日本、照搬欧美、学习苏联到现在的与自身国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教育模式,经历了一段相当曲折的历程。民国时期是我国幼稚教育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段,这段时间,我国幼儿教育从清末的萌芽逐渐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一段“小高潮”。研究民国时期幼稚师范院校课程的开展,对当今幼儿师范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一)福建厦门集美幼稚师范学校1927年,在我国幼稚园创办已久,但幼稚师范却十分匮乏的背景下,为了坚持幼稚教育不能照搬国外,坚持时代性与地方性,研究本土闽南地方的幼稚教育的原则,著名爱国慈善教育家陈嘉庚先生创办了集美幼稚师范学校。为达到培养良好的幼稚园与小学低年级教师,以及适合时代的社会女子这个目的,学校设置了四年的课程,分别包括:国语、社会、教育、自然、艺术、体育、选修以及实习。本科的第二学年上学期学生全部参加校外实习,实习占去36个学时,除去这一学期,上述八个学科在四个学年中均全部涉及,只是课时多少略不同。其中艺术包括图画、手工、音乐;选修包括英语、数学、理化、工艺、社会等科;实习包括家事、校务、幼稚园、小学等工作。在课程和课时安排上,前二年注重师范生的基本训练和习惯与态度的养成;后二年注重师范生的专业训练,课程注重优质教育及实际技能方面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师范生的研究精神和研究能力。从集美幼师的课程设置上来看,并没有“游戏”二字,与其相关的也只有“体育”这一门课,贯穿学生四年学习生活,学分共35分,占了总学分293逾十分之一。然而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最主要是为了让师范生通过体育训练拥有健康的体魄,基本上没有教授儿童游戏的课程。这与当时动乱的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多更好的献身于幼稚教育事业。(二)北平幼稚师范学校为实现全民幼稚教育,必须从培养师资入手。本着这个目的,北平幼稚师范学校于1931年正式创办,其前身为香山慈幼院幼稚师范科。北平幼稚师范对学制年限没有严格的要求,而是把学生在校三年的时间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内开设的课程科目和学时做了详细的计划和安排。第一个阶段,一共开课12门,包括国文、英语、人生哲学、家政学、音乐、儿童学、儿童游戏、儿童文学、手工、社会、自然等,每周30学时,其中幼稚园实习3学时。学完一年级的课程即相当于幼师速成科的水平,受教育者基本上可任幼稚园助理教师;第二个阶段,一共开课民国时期三所幼师学校师范课程的缺失与启示江苏师范大学
穆晓敏12门,包括国文、英语、教育史、教育心理、幼稚园教育概论、幼稚园组织法、幼稚园课程、手工、音乐、党义、儿童卫生等,一每周42学时,其中幼稚园实习15学时。学完二年级的课程即达到幼稚师范科的水平,可任幼稚园教师或主任;第三个阶段,一共开课9门,包括英语、教育学、心理学、幼稚园与小学低年级课程、小学教学法、幼儿保育法、小学教材研究、音乐等,每周36学时,其中实习18学时。以上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有着与其他学校一个明显的不同,它的整个文化知识课程的安排贯穿每个学年,而且都有着具体的阶段标准,受教育者学完一个学年的课程,获得了实际经验,就被视为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就可以去从事相关的工作。游戏在课程安排上有很明显的体现,不仅在第一阶段以“儿童游戏”这门课出现,在其实习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需要将实习中自己的游戏进行文字记录最后编撰为学校教材。游戏实习在资料选中的记载:凡幼稚园必需的游戏,学生每实习一次,即记录一次付印,现已达一百二十则,为本校丛书之一。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已经认识到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意义,将其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并且在幼儿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注重游戏理论以及具体的游戏实践训练,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三)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幼师的创立肩负着培养幼稚教育人才、研究适合我国的幼稚教育体系的使命,同时,她也是“活教育”的实验基地。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学制为三年,按照二十六年教育部颁定的三年制幼师课程标准,做了一些改变,这也体现了课程的“活”。第一学年开课:公民、体育、卫生、国语、数学、社会、自然、弄工艺及实习、家事、看护、美术、音乐、儿童心理、——以游戏课程的设置为例新探索万方数据
17教育新干线幼稚教育,每周教学总学时为36;第二年期开课:公民、体育、国语、数学、社会、自然、弄工艺及实习、家事、美术、音乐、幼稚教育、教学实习、家庭教育、教育心理、人生心理,每周教学总学时为36;第三学年开课:公民、体育、国语、社会、自然、弄工艺及实习、音乐、教育通论、教学实习、教育心理、测验与统计,每周教学总学时36。从课程内容看,可分为精神训练、基本训练、和专业训练三项。从课程安排上虽然我们没有看到“游戏”二字,但实际上体育、音乐皆列入儿童歌曲和歌唱游戏教材。二、民国时期幼稚师范学校游戏课程设置缺失的归因(一)古代陈旧的教育观、儿童观对游戏的忽视我国自古对儿童游戏持否定态度,游戏一直被当做消磨时间和妨碍学业的活动,在这样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指导下,游戏本身的价值必然被忽视掉。然而,人们并不会禁止儿童参与游戏,在正式的教育机构出现之前,游戏是古人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利用游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技能训练、智力开发。然而当学校教育出现之后,游戏与学习活动必须分离,退出教育领域。观念的形成或许不易,但是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清末民初幼稚教育从无到有,慢慢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这种传统的儿童游戏观却一时之间很难改变。从幼稚园,到师范学校对游戏的忽视不可避免,因此在游戏很难出现在当时的幼稚师范学校的课程上。(二)冲突不断、动荡不安的社会大背景华爱华认为“游戏的确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任何一种儿童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总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幼稚师范学校课程设置中游戏的缺失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清末民初,国家动荡、积贫积弱,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救国,就必须发展教育。他们重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是基于国家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合适的人才,因此很少会考虑到个人发展的需要。强健的体魄的获得可以通过劳动和体育锻炼等方式获得,并不需要游戏来“浪费”课堂资源。因此,游戏在师范课程的安排上异常鲜见。(三)游戏理论初步形成尚未产生广泛影响任何一门课程的制定都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撑,游戏课程也不例外。我国的传统游戏观注定了游戏无法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在师范的课堂里,这就需要东西方思想的碰撞来产生进步的火花。西方经典游戏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自其在西方产生并传入我国,与我国传统的游戏观产生冲突,并使教育观发生改变,这经历了一段非常漫长的岁月。在民国时期,西方游戏理论传入不久,虽然很多教育家渐渐发现游戏对幼儿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全社会并不能掀起巨大的课程改革浪潮。从意识到游戏的作用,到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首次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与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以条款的形式做出规定,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因此在幼稚教育以及幼稚师范教育刚刚兴起的清末民初,游戏的重要作用还很难在课程中体现出来。三、民国时期幼儿师范课程中游戏的缺失对当今幼儿师范课程设置的启示(一)要形成正确的儿童游戏观人们对儿童游戏的看法也是经历了从无意识到初浅认识再到逐步深化进而科学化的历程。游戏对儿童来说,和吃、喝、拉、撒、睡一样是儿童的一种基本需要,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可以玩起来,玩得很高兴,而且通常是自然发生的;游戏除了是一种自发的、自然的活动之外,还能给儿童带来快乐,游戏通常是在愉悦的情绪下进行并且这种愉悦情绪会一直伴随游戏进程的展 ,这也就是为什么儿童在游戏时如此全身心投入,不知疲倦,因为游戏的有趣、好玩;此外,从游戏的附产品看,游戏虽然没有任何外在目的,但儿童游戏在客观上却会带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结果,这种附带产品是纯粹游戏的必然结果。可见,游戏不光是儿童的本能需要,而且还具有娱乐和发展双重功效,树立科学的儿童游戏观就是要让整个社会的民众都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二)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学前教育的特征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立足于学前教育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方面有了巨大的革新。新时期的学前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的文化知识、多维的兴趣爱好,还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素养;不仅要能开展教育、保育工作,指导儿童的活动,而且要能够胜任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指导这一“活动”的能力,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必须在职前对师范生进行儿童游戏的理论与技能培养,体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三)课程设置要具有前瞻性幼儿师范教育的适当超前性,幼儿师范教育不能跟在幼儿教育身后,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要引导和指引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而不是去迎合幼儿园的教育。上述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落后的传统教育理念和认知偏差,认为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师范学校就该怎么去培养适合幼儿园的幼师。民国时期幼稚师范课程的设置在当时来说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教育意义。但是只是针对当时社会需要而言培养人才,并没有考虑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需要。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学前教育理念日新月异。学前教育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新形势,使学生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受用终身,因此在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应当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宽厚而坚实的专业基础教育,使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注释:社会上对民国时期这个概念有不同解释,大陆通常指的是中华民国建国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而台湾地区至今仍然沿用中华民国称号。本文的民国时期指的是1912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时间段,在此说明,以下不做赘述。【参考文献】【1】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代晓.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幼稚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7【3】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新探索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民国时期的师范教育类专业 师范教育 类专业 民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