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6篇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浅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评价*陈万平,初春红,初红霞!(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273165,山东省曲阜市;淄博矿业集团中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评价*陈万平, 初春红 , 初红霞!(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市; 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55120; ! 淄博市淄川区技工学校, 255100, 山东省淄博市)摘要:提出了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和 形式, 强 调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评价应注重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动态评价. 并在教学 实践中 进行了 积极的 探索和验证, 取得了理想效果.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习评价; 评价原则; 评价手段和形式中图分类号: G423. 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5337(2008) 01 012504学习评价是通过各种测试手段收集数据 和信息, 从而对学生经过教学活动后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判断和确定. 传统评价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往往是采取终结性评价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 目 的在于对学习结果做出判断, 这种评价方式注重的是考试分数, 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扼杀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自 主能力的培养渴望. 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技术时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又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 我们不否认传统评价中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积 极作用, 但也要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如何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既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创造力, 体现出对信息素养的评价, 又能测量出学生的学业成绩呢? 本文对此进行了 论述.1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1. 1 差异性原则学生在发展上是存在差异的, 没有差异就谈不上要求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差异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信息技术的差异, 由于生源不同, 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严重不平衡, 有些同学可以熟练使用多种软件, 而有些同学对电脑非常陌生;另一个差异源于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 上述两方面要求我们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 评价标准要有一定的弹性, 让评价为学生自 由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 实现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1. 2 面向过程的评价原则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 而应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评价指标, 既要能反映教育对象通过教学是否掌握了 该门课程所特有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还应该能够反映出学生在信息素养等方面受到的熏陶和提高程度, 这一点对学生具有更长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环境下面向过程的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资料, 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具体的、 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1. 3 指导与激励结合的原则评价过程要把指导与激励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环境下, 教师是指导者、 帮助者, 教师宏观上要指导学生, 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调整策略和方法, 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要进行肯定和赞扬. 评价中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 教师应鼓励学 生的探究 创新活动, 对学生的信任是培养学生自 信心的基础, 是学生继续创新的动力.1. 4多元评价的原则第 34卷 第 1 期2008 年 1 月曲阜师范 大学学报Journal ofQufu Normal U niversityVol. 34No. 1Jan. 2008*收稿日 期: 2007 04 08作者简介: 陈万平, 男, 1956 ,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物理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信息技术下的学习环境将给学生提供大量非结构化的情景, 学习中涉及的不单纯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多少, 还应该有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自主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这些惟有采用多元评价标准取代单一评价标准, 才能对学生活动参与的多个维度做出综合评价. 另一方面, 要将自 我评价、 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 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评价形式2. 1 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多媒体计算机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平台,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不仅要掌握必学的知识, 还要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获取诸如信息取得、 检索、 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技能.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生个人或小组针对某一主题独立完成任务, 并以电子作品的方式提交作业, 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认可的学习模式.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 对学生的作业即电子作品进行评价尤其重要. 学生在完成电子作品的过程中, 不仅要充分理解课本的内容, 而且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同时还要锻炼自己对网络平台的操作技能、对作品的设计能力、 审美能力等,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会受到熏陶.电子作品的评价工具可以选择量规, 应用量规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 不但可以教师评, 而且可以让学生自评或同伴互评, 事先公布量规可以为学生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比如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对学生来说是没有约束和限定的,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 由地使用,如何选择适合学习者, 有助于学习目标实现的学习资源,这在对学生的电子作品评价中, 都要得到充分的体现. 所以电子作品评价量规的设计可以从作品的选题、内容、组织、创新、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设计. 比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设置的专题∀牛顿运动定律与火箭发射#给出的评价量规.表 1 ∀ 牛顿运动定律与火 箭发射# 评价量规要求评 分 依 据成 绩优良中差未完成幻灯片科学性至少有 2/ 3 张幻灯片具有合适的背景、前景颜色内容符合科学依据, 表述正确101088664400完整性内容完整, 突出牛顿三个定律的特征及在火箭发射中的应用尽可能的丰富知识面, 介绍火箭发射的多方面知识108640丰富性53210语言和条理语言简练, 语句正确, 条理清晰53210界面效果界面效果起到增加生动性、引起兴趣的作用, 但不能影响内容表达53210资源应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利用网上资源的数量在学习过程中与其他组共享了 资源,本组内的同学都发挥了 作用53210合作性108640学生利用此评价量规, 减少了制作电子作品的盲目 性, 有目的地、高效率地完成了 这一课题.2. 2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传统的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是笔试, 这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 教师通过测试结果了 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评价信息及时改进教学, 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学业成绩比较自 己的学习效果, 准确地对自己进行定位.笔试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进行即时评价, 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笔试的实际应用价值, 以关于推理和算法的笔试题为例, 通过在题目 中呈现学生解决问题所需的必要信息, 可藉此考察学生从中选择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 综合题目 可以评价学生对有关知识技能的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运用,例如, 在学生选择一个选项后, 要求学生简要解释选择该答案的理由等.除了 传统的笔试外,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工具 还可以选择计算机 测试( 简 称机试) . 机试可以有效地避免评价者的偏见、独断和人为因素, 具备较高的信度.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评价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等. 单纯学业成绩的评价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无法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的, 所以通过学业成绩评价选拔出来的学生未必是优秀的, 即单纯学业成绩评价缺乏一定的效度. 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不排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 更应把对学业成绩的评价与其它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使用.2. 3 电子档案袋评价为了 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 运用档案袋进行评价是当前世界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的评126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自 然科学版) 2008 年
价方式, 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来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 展示学生的进步, 同时学生本人对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有更大主动权和决定权. 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档案袋可以更方便、 快捷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轨迹, 我们可以称之为电子档案袋: 学生在电脑上建立一个属于自 己的文件夹, 把自 己每一次的电子作品、 每一阶段的单元测试成绩或者关于对自 己作品的反思、同伴对自 己以及老师对自 己的评价放入自己的文件夹中, 再把电子档案袋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上传给教师, 以便于教师对学生做出跟踪评价. 电子档案袋为学生提供了自 我评价的机会, 学生能够判断自 己的进步. 这种评价方法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成就的评定, 是对其进步的连续考察,而不仅仅是对学生成就做阶段性的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使用电子档案袋评价学生, 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种个体差异可以在评价标准上得到反映, 我们可以运用多层次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学生, 使评价标准在具有统一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弹性,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 己的专长, 从而给学生的个性化以发展空间,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感. 电子档案袋评价主体不仅仅是教师, 也包括同伴、 学生自己. 教师评价、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评相结合, 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3 信息技术环境下注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开展动态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 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学生学习结果所作的全面评价,其主要目 的是给学生的学习评定成绩并给教师或学校提供关于某个教学计划或课程是否有效的证据.学校举行的期中、期末考试即为终结性评价, 可以说终结性评价符合学生的评价习惯, 我们并不反对终结性评价, 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除了终结性评价, 我们应更多地关注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 为顺利、有效地实施事先设计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 教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 可以对学习困难学生设计一种补偿性的教学方法, 排除学习的困难, 同时对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优点设计一些更具有自主性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的差异性尤其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开展该评价. 比如由于学生来源不同, 造成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电子作品的制作之前, 应充分了 解学生的情况, 有利于合作学习, 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化解一定的难度, 给予更多的关心, 制作电子作品的要求可以降低, 分组时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与合适的同学结伴成小组. 对信息技术基础好的学生, 发挥他们的主导能力, 在学习小组中起中心及组织作用, 并作为技术后盾, 能制作出优秀的电子作品与其他学生共享学习成果. 同时把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和电脑操作水平不同的学生相互搭配, 扬长避短, 共同进步.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 是为了 使教学过程更顺利、 更完美地开展而进行. 该评价的主要目 的是了 解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或获得了哪些品质、知识和技能, 还存在什么问题, 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以便改进工作, 形成更适合学 生的教学方式. 形成性评价可以给学生多次的评价机会, 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 使评价实施日 常化、通俗化. 例如教师对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量规可以根据学生作品的制作情况随时进行修改, 不同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制作作品使用的软件不同则评价量规 也不同.同时教师对学生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结束之后, 可以采用恰当的手段对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测评, 然后根据测评获得的数据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再视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结果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多地应该关注过程,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不断地循环反复, 动态地监控学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 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发展潜能, 使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有机地融为一体.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过程中, 我们运用等组设计原理, 随机选定两个平行班, 对实验班施加实验措施, 采取上述多种评价手段, 而对对照班只把传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 结果表明, 采取多种评价手段的实验班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思维活跃, 显示出更高的创造才能. 在网络操作、信息查找和处理等方面显示出更高的信息素养.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 与传统学习评价相比,尽管实验班在信息素养这方面确实显示出比普通班更高的能力来, 但在考试成绩这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所以我们认为现代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 但信息技术并不是唯一的教学环境, 只有二者合理结127第 1 期 陈万平, 等: 浅议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 评价
合, 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综合能力及学业成绩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的反馈环节, 是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教师了 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把多种评价手段、 评价种类结合起来, 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 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 激励等功能, 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参考文献:[ 1] 王汉澜. 教育评价学[ M] .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 2] 胡中锋, 李方. 教育测...
篇二: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智能评价系统研究 ——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传统教学评价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为达到全面评价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目标, 本文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生学习的智能评价, 研究多主体、 多种方式、 多层次的智能评价系统功能和框架体系, 结合网页、 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 网络考试系统、 电子表格、 微博、 QQ 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过程、 状态、 成果的智能、 科学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法和手段的革新, 有利于科学、 全面评价学习情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电子档案袋; 智能评价体系 一、 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展开, 对传统教学评价系统提出新要求。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标准关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倡导“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 的评价体系, 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评价, 既能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又能全方位考核学生、 多方面挖掘学生潜能[1]。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需要综合收集与学生素质发展相关的信息,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 构建学生学习发展的电子评价表、 电子评价档案, 形成智能评价系统, 多方位、多形式、 多层次对学生学习成长进行科学评价。
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新环境下, 我们要探索一种新的思路构建教学评价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法和手段的革新, 有利于科学、 全面评价学习情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二、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评价的优势 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系统必须为教师和学生双方提供教学状态信息、小学生对数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认知理解记忆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和画图能力等,评价不仅仅是总结性的反映学习状况, 而且是不断修正、 强化、 优化的学习状态反馈。
好的评价应是能够增加学生学习数学课信心, 强化学习动力及重视学习过程。
评价信息可使学生清楚自己的智能类型和发展状况, 合理定位在数学学习中的目标和方法, 并促使他们采取有效措施来开发数学学习潜能。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
特别是一个科学、 真实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系统必须强调评价与学习、 课堂教学的整合, 以数学教学中真实的任务为基础, 强调评价的过程性、 动态性、 发展性和真实性, 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基础数据支架, 促进教学和学习的发展。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及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我们可以有目的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智能学习评价系统, 对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过程以及学习效果进行评定。
传统的学习评价一般是通过书面问答或者实际调查学生的方式来进行, 特别是对小学生的评价显得比较生硬、 被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评价系统可以更好满足现代教学发展的需求, 适应新课标的需要。
基于信息技术的评价系统要坚持有效性原则, 要切合实际, 面向全体学生,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状态及发展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还需注重发展性原则, 要鼓励有所进步的学生, 而不是仅仅关注最终的排名, 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 小学生容易只看到最终的结果, 有进步的中游小学生积极性容易被打击; 还必须考虑可行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是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能达到的, 且每一项评价指标应具体、 明确、 简明、 扼要, 易于被小学生理解
接受, 才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分析一下传统的评价体系的纸质考卷考核, 在功能上主要体现为评定功能, 用分数说话。例如小学生数学成绩分数低并不代表其数学水平就低, 这样的评价就不够科学、 灵活, 特别是缺乏智能分析和调整功能。
所以只注重简单目标的考核是不行的, 仅仅强调考核的成绩名次和激励作用, 忽视过程管理的作用是不行的, 只注重对知识掌握评价, 忽视理解应用能力评价也是不行的。
新评价体系还应有反馈功能和预测功能。
智能分析和调整反馈功能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 使学生按照素质教育和评价的目标不断地认识自我, 发展自我, 更快地进步。
通过以上分析, 发现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发展方向需要我们去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潜能来完善学习评价体系和拓展评价技术。
在方法和技术上, 针对小学数学教育, 要把单纯的定量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在对象和范围上, 从对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 扩大到整个教学领域, 包括学生形成的数学能力的评价、 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数学思想理解应用能力的评价, 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 提高进步情况等。
三、 学习智能评价体系 学习智能评价体系既要体现数学新课标理念, 又要有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 对评价的实施提供指导性的案例。
(一)
多主体、 多种方式、 多层次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在确定了评价目标后, 必须要挑选合适的评价主体、 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 制定合理的评价表和指标体系, 最才能够后运用计算公式汇总进行总评成绩评定。
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理解认知能力、 计算识图能力、 学习过程和习惯养成评价等。
评价主体应该由数学老师对学生成绩评价转变为多元化主体进行多层次评价, 学生可以进行自评、 互评, 班组、 教师、 家长都需要参与到评价中来。
学生自评、 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成长内需、 内省意识,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发展的动力; 家长参与评价可增进他们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形成全方位的合力。
这样多渠道、 多层次收集信息, 使评价更客观、 更具说服力, 也更能科学客观反映学生学习进步及发展的真实水平, 映射出其成长历程。
所以在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 交互作用下, 形成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反馈信息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发展。
评价目标是学生学习中所追求的目的和效果, 不同的评价目标都有明确的含义和对应的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
数学评价目标不仅体现在考试的时候, 而是贯穿在学习的始终, 强调的是对学习过程、 成果、 状态和变化情况评价, 其中还包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数学思想的应用、 实践能力等。
这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过程评价, 也正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追求的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是开展评价的形式, 运用一个或者一组评价措施对某个或某组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
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和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 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 等级、评语点评等。
评价方式要改变过去单一、 刻板的形式, 评价体系力求细致、 多元、 客观的对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给予评价。
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 充分调动、 发挥师生的参与热情变得尤为重要。
基于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评价体系在评价方式上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评价方式可以是师评、 自评、 互评、 组评、 家长评价, 也可以用考卷、 网络考试、 竞赛、课堂测评、 综合评定等考核方式。
教师评价的激励作用最大,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及时调整改进, 利于培养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的能力; 课堂考核、 互评、 组评有利于培养互助和团队协助精神; 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电子档案袋长期追踪学生状态变化和进退步情况。
评价体系中将各个评价模块的内容根据教学实际分成若干模块, 对相应的评价内容加以
细化, 提出具体的评价要求, 制定相应的评价表和权重比例, 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表的指标体系要重视数学知识以外的综合应用素质的发展, 尤其是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数学思想的应用、 语言表达、 思维创新等能力的发展, 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评价表还应该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针对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评价表需要提出对该部分的评价建议, 可以是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 能力评价、 方法评价等, 评价建议要具体实用、 操作性强, 并且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完整的评价系统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综合成绩。它包含每个学期的数学平时考核、 每个学期的成绩评定以及阶段学习方法、 状态、 效果、 应用能力的评定, 以学习过程中的各个评价数据为基础, 形成成长评价和总结评价, 是客观的、 全面的、 信度高的综合评价。
(二)
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评价系统框架 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评价系统运用数据库技术、 移动技术、 互联网技术对教学管理、 考核评价资料、 评价表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智能化管理应用。
特别是充分利用电子表格的各种统计和数据管理功能来完成评价表和电子档案的智能管理和评价。
系统可以基于 Internet 技术, 采用简单方便的标准 WEB 浏览器, 使用 SET 技术保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 其中的在线考试系统使用 Java 技术, 确保平台无关性, 便于使用和运作; 后台采用 ACCESS 数据库系统保存评价表和学生电子档案。
形成如下“智能评价系统图”(如图 1 所示)。
系统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充分考虑评价对象小学生的理解、 接受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学习评价体系 教学过程控制评价系统 学生个人评价系统 集体评价体系 多媒体教室控制软件 在线考试批判软件 智能题库系统 个人基础信息电子表 课程学习学生自评表 课程学习教师评价表 班级状态教师评价 方法能力状态教师评价 同学互评 教务处对教学状态评价电子档案袋系统 智能综合评价系统 班级基础信息 微博、 QQ 群等平台和 WEB、 数据库、 多媒体等信息技术 教师浏览、 评价、 互动 学生、家长、教务处浏览、邮箱、 微薄等交流渠道图 1 智能评价系统框架
四、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智能评价初探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冲击, 也注入了新的活力。
运用多媒体、 网页、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 网络考试系统、 电子表格、 微博、 QQ 等技术可以更好得了解学习状态, 更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小学生的状态起伏大, 平时课堂教学、 管理和考核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体现过程性、 阶段性和进步变化状态。我们可以选择利用现在流行的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来进行小学教学过程管理和评价, 例如可以利用其中的各种控制技术(包括屏幕监看、 窗口遥控、 学生机缩略图、 可视对讲、 分组教学、 锁定学生机鼠标与键盘、 应用程序锁定、 远程命令终止游戏进程、电子白板、 电子点名、 文件传输、 作业提交、 查看作业、 课堂提问、 即时测验、 电子抢答等)实现课堂教学的管理功能和考核评价, 为评价和管理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也为教学管理、智能评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中利用博客、 微博、 QQ 群等信息技术实现通畅交流,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协作学习, 方便交流讨论。
例如利用微博、 QQ 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教学气氛, 而不会仅仅是单向的“灌输式” 教学, 新颖多变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容易参与和接受, 同时培养互动协作学习意识。
这样的方式还有利于知识积累, 也能够让小学生随时看见他人的评价发现自己优缺点, 也有利于老师全面掌握情况和科学评价。
通过制作电子表格、 考核公式、 触发器来进行过程和结果的考核、 统计、 评价。
每张电子表格要精心设计评价指标、 参数和权重。
下图是一个简单的评价表的某一步, 设置了五个指标和对应权重, 这些指标体系可以用电子表格的“保护” 功能来实现对该区域的保护, 禁止修改调整各指标和参数。
同时可以利用电子表格的公式计算功能自动算出合计的评价值(各个评价分数与对应权重乘积的总和 C5*20%+C6*60%+C7*5%+C8*7%+C9*8%=79.23,即合计成绩)。
还利用电子表格里的相对地址、 绝对地址和超链接等方式对单表、 多表、 多工作簿、 多文件的评价数据进行计算、 统计、 汇总。
形成了如下“电子评价表示例”(如表1 所示)
表 1 电子评价表示例
在线考试系统可以进行网络问卷、 投票评价、 在线答疑、 测评考试等。
运用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对纸介质试题、 试卷、 教学资料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存储, 网络化传输, 智能化应用。
运用 JAVA 语言专门开发的智能化考试在线系统, 可以进行智能出卷、 考试、 判卷,还具有自动成绩统计、 诊断评价等功能, 都十分适用于我们的智能评价系统。
另外可以建设基于 WEB 平台的电子档案袋评价系统, 运用网页作为窗口, 实现学生基础评价信息收集, 集体档案袋管理、 个人档案袋管理以及档案袋浏览等功能。
内容可以包含数学考试成绩、 概念记忆考评、 计算能力考评、 问题解决能力考评、 自评与他评、 学期操行
评定、 创新与实践能力、 成长进步轨迹等综合信息。
电子档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和尊严, 浏览界面也不能出现学生隐私内容。
集体权限用户, 可以浏览班级所有学生的素质评价记录与积分情况; 个人权限用户, 只可浏览个人的素质评价记录与积分情况。
既要有前期情况记录,又可以看到当前情况和对比数据; 既有记录又有积分, 既有过程又有阶段总结; 档案式记录学生各阶段状态和进步状态, 有利于全面、 真实、 客观进行评价, 特别是对学生的纵向变化和进步评价更具有依据。
五、 结束语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
篇三: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 专著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10月 下旬刊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评价的发展 孙聘 ( 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 息技术研 究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 【摘要 】评价本质上是价值判断。从学习理论,特别是认知信息加工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角度,以及从现代学生评价的 发展角度来看,信息技术支撑环境下的教学评价特别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2013年 6 月,教育部印发的 《关于推进中小学教 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指出教育质量评价具有章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同时提出了 《中小学教 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 试行 ) 》。学生学业质量又是教育质量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学业质量评价对推动基础教育转型有着 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学习理论 学生评价 学生学业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089 ( 2015) 10- 0008- 02 一、 背景知识 评价研究的关键是要依据 目标 ,利 用收集的资料做 出价值 陛 的判断。【 】
评判者是评价过程中最主要参与者之一,也就是说在 对评价对象做 出判断与决定的整个过程 中也就是价值判断的过 程。许多认知心理学家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的机制。当代认知心 理学奠基人之一奈瑟 (Neisser,1967) 认 为:
“认知是指转换、 简约、加工、贮存、提取和使用感觉输入的所有过程。” 奈瑟理 论观点中最重要的一个术语是建构 ,他侧重于实际应用的认知信 息加工理论。日上世纪90年代是联结主义融入认知心理学的时期,
在联结主义学派看来,一切知识都是由节点以及节点构成的网络 来表征。因此认知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由计算机来类比,人 脑对信息的加工往往是并行的,不是信息加工论所认为的是 串行 的。
在此同时,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 适应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新要求而日益完善 。对于建构主义包 括两方面的立场 :认知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 基于皮亚杰强调个体和知识的内部构建,注重主体在 学习中的能 动性,认为学习者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 互作用的过程 中,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 ,积极检验和修正知识框 架;社会建构主义主要受 Vygotsky 研 究影响,认为知识 首先是 在社会环境下构建的,然后在个体 中适 当分配。
建构主义同时 强调 交互性,认为交互性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也是网络 教学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术语,澳大利亚学者Sims认为,
网络教 学环境 中的交互是 学生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必要 而且 基本的途径,对于成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个人探究具有潜在价 值 。【
二、现代学生评价的发展 学生评价作为教育评价领域中最基本的一个领域,主要关 注学生个体学习的发展变化。最初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发起 了一项 著名的 “八年研 究” ,是 以教育 目标为中心的课程和评价理论改 革。特别在学生评价中,泰勒提出的目标参照测验是学业成就评 定的一大进步,也是对教育评价的一大贡献。这之后美国学者斯 塔 弗尔比姆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教 育评价 中心约经十年的研究提 出 CIPP 模式 ,其 中包括 了对 目标评价模式质疑 与批判。特 别是在 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上看,统一的目标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学习的 需要。斯塔比尔比姆把评价过程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及背景评价 ( Context ) 、输入评价 ( Input ) 、过程评价 ( Process) 与成果评 价 (Product ) 。在背景评价 中他提 出目标本身是需要评价的,需 要根据评价对象的需求对教育目标本身作出判断;同时突出了译 价的发臆 洼功能,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育评价的要求。此外 作为对泰勒模式的进一步完善,这之后斯克利文提 出的 目标游离 评价的观点。他指出由于 目标评价很容 易受方案制定者的 目的限 制,往往会 大大地限制评价的范围及其深度。
因此非预期效应 ,
也就是预期 目标之外实际效应,应该可以对教育活动及其评价进 行补 充。回顾现代教育的发展 ,在 7O年代后 ,由布鲁姆所提 出 的 “掌握学习” 以及个别教学的普及与推广,课堂测验成了提供 及时反馈的重要手段 ,这种评价就是形成性评价。
关于具体的 教学工作评价理念 ,他在其 《教育评价法手册》一书中,在 “ 教育 目标分类体系” 的基础上 ,提 出了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的教 育评估理论,将教 育评估、教学工作评价分为诊断陛评价、形成 性评价与终缮l生评价 。特别要指 出的是,虽然布鲁姆在编制教 育 目标分类学、系统阐释其掌握学习理论时,基本是站在行为主义 的立场上,但是他对目标分类和学生评价的诸多看法,例如在掌 握学习理论中,布鲁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诊断,主张评价的 ·8 · 目的不是要对学生进行分等或给予成绩,而是要 了解学生是否已 掌握所学内容,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这无疑有着巨大进步意 义的。p 按照克龙巴赫的评价观 ,他强调评价的形成性作用比泰 勒重视结果的评价要重要的多,突破 了把评价仅仅看成是总结性 评价的限制。在我国,教育评价中 “一考定乾坤” 的模式在本世 纪之前可谓是根深蒂固,直到上世纪9()年代末才出现了形成性 评价的相关文献。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课程标准主要服务于评价,是对教学进行评价的依据;同时指出 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 机不同,通过下面表格将三种教学类型的评价进行了比较。
表 1 三种类型的评价比较 种类 准备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娃I}生评价 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和不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利因素 主要目的 合理安置学生,考 改进学习过程, 证明学习已达 虑区别对待 ,采取 调整教学方案 到的水平 ,语 补救措施 言在后继教程 中成功可能性 评价 重点 手段 测试 内容 试题 难度 分数解释 素质,过程 特殊编制的测验、 学籍档案和观察记 录分析 必要 的预备 『 生知 识、技 能的特定样 本 ,与学生生理、 心 理 、环 境 的样本 较 低 过程 经常性检查、作 业、 日常观察 课题和单元 目标 样 本 依教学任务而定 常模参照、目标参 目标参照 照 实施时间 课程或学期、学年 课程或单元教学 开始时,教学进程 结束后 ,经常进 中需要时 行 主要特点 前瞻式 结果 考试 课程 和教 程 目 标的广泛样本 中等 常模参照 课程或一阶段 教学结束后 ,
一般每 学期 1- 2 次 回顾 式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评价 信 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教学 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互联 网的发展 ,新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以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无时不刻影响人们。近些年,
我国从素质教育到信息化教学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再到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与融合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 课 堂,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新课改 中教学评价 由 传统意义下的评价转向 “发展性” 。具体要求是,首先是对学生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 系,其次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也就是说需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 高的评价体系。发展 挂评价正 是解决由于长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评价 中的诸 多问题 而提 出的。由于发展性评价是一种融合 了过程性评价和 多元性评价的 新教育理念,对教师素质、教学环境、教学工具、评价手段必然 有新的要求,必须对已有的和新课改不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模式、 评价方法进行改造。
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广泛应用,多数 中小学校都逐渐借助网络信 息技术开展教学,学校过多关注信息
堡堡墼宣 壅 ! 望 堕 !! ! ! 2015± 10月 下旬刊 综述 · 专著 “ 中国梦" 背景下的地方高校改革创 孙 兰英 ( 河北科技 大学 河北 石 家庄 050019 ) 新问题浅析 【摘要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同时其也是实现伟大 “ 中国梦” 的重要动力源泉:
为 了促进地方 高校的未来可持 续健康发展 ,同时也 为了促进伟大 “ 中国梦” 的早 日实现 ,笔者分别从前移就业指导工作 重心 , 调整与优化学科 专业结构 ,加 强与政府、产业的合作和提升与就业市场适 配性几个方面,深入探 讨 了地方 高校改革创新 问题 。
【关键词 】中国梦 地方高校 改革 创新 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所谓“ 中国梦” ,其实质上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
其实现根基在 于高层次人才、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主要动力源 泉是我 国各直属及地方高校的健 康发展。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 开始,我 国高等教 育正式进入大众化阶段 ,随之全 国各高校的招 生数量 及相应毕业生数量逐年、成倍增长,发展至今我国的高校 毕业生总量巨大,成为实现 “ 中国梦” 重要基础;但要想顺利实 现“ 中国梦” ,现有高校发展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特别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乏力,有必要以 “ 中国梦” 目标实现 为指导,加大地方高校改革创新力度,促进地方高校可持续健康 发展 ,促进 “ 中国梦” 的早 日实现。
一、 “中国梦” 的实现需要高校前移就业指导工作重心 如前所述, “ 中国梦” 实质上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 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生态的全面繁荣发展 ,而究其根 本是 “人的发展” ;地方高校作为 “ 中国梦” 实现的主要动力源泉, 其最大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出更多的、更优秀的高等教育 人才,并让他们顺利走上适合的工作岗位,发挥 自己在国民经济、 社会建设中的中坚力量作量,奠定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之基,奠 定 “ 中国梦” 实现之基 ;说到底 ,就是地方高校要解决好毕业生 的就业问题 ,即将地方 高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心前移。
“ 中国梦” 背景下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地方高 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 “ 中国梦” 实现培养和 提供充足人才资源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地方高校不仅要进一步 加 强就业指导工作力度 ,还要将就业指导服务的责4- z-~ 落实到伍 有意识以实际的人才市场需求状况来指导、引导大学毕业生调整 与转变就业观念,同时积极的引导众多大学毕业生积极的进行 自 主创业、科技创业,而学校则积极的利用国家政策为毕业生创业 创造有利条件。而上述 目标的实现 ,首先离不开地方高校转变传 统的就业指导工作认识 ,切实将就业指导工作重心予以前移。
二、 “ 中国梦” 的实现需要高校调整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e. A~ v 大众化阶段,其对我国高等教育内部发 【文章编号】2095~3089 ( 2015) 10—0009—02 展产生了全方位的变革影响,-~ 4k_整个社会实现 “ 中国梦” 成为 可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人们 关于大学、大学生的认识 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已不再是象牙塔,而大学毕业生也不再 “天之骄子” ,全部由 “精英” 走向 “ 大众” ,走向普通 百姓的 生活;高等教育大众化进一步实现 了教 育公平 ,也进一步促进 了 社会公平的实现,但最重要的影响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工作岗位 及其人 员的变化 ,变成了 “ 大学生” 。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走上普通工作岗位,随之引发的问题 是大学生与工作岗位需求之间的不适应,高校培养出的 “ 高层次 人才” 并不能满足普通工作岗位的 “低层次需求” ,培养的大学 毕业生跟社会需求之间严重脱节,不利于 “ 中国梦” 的实现。笔 者认为 ,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地方高校没有及时、准确调整与定 位专业设置所致,地方高校还是坚持传统的办学指导思想,将人 才培养单纯的定位于 “ 高层次” ,或者盲目的追求 “ 高大全” .
没有根据本校的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和真实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 地方高校有必要对当前学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三、 “ 中国梦” 的实现需要高校加强与政府、产业的合作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 整的不断加快影响 ,地方高校承担的人才培养职能与地方政府、 产业之 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离不开地方高 校的人 力资源支持 ,地方高校人 才就业 离不开地方政府、产业的 配合 ;为 了更好促进伟大 “中国梦” 的实现 。同时为 了更好促进 地方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有必要通过搭建平台将地方高校 与 政府、产业对接起 来,借助于高校优 秀的智力资源提升地方产业 技术与管理水平,促进地方产业的健康发展。
就 目前状况来说 ,地方高校直接服务 于经济、社会发展 的水 平还比较低 ,首先需要地方高校通过加强教学、加强实践来实现 与地方人才需求的紧密结合,正确处理好 高校 学科专业发展与地 方经济、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其 中最重要的就是加 强地方高校 与政府 、产业之间的合作 ,通过彼此之间的直接合作实现共 同发 技术在教 学过程 中应用的频率、手段 和方式, 并没有深入到常 规教学中去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在 于信息技术环境下 的学生评价体 系问题。l1 对此 ,在 2013年 6 月教育部印发 了《关 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其中第二项 “准 确把握推进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 的第三条 “ 总体 目标” 指 出,
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 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 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㈣。
同时在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 (试行 ) 》中确 定 了评价 内容包括品德发展水平...
篇四: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姓名:张琦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教育管理)指导教师:纪明泽20060801论文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要“ 建立促进学舷众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箍的潜能,了解学生发袋串豹器求,帮助学生获谈鑫我,建立囊信。发挥译蛰憋教弯魂憝,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学生学姚评价是基础缴育课程改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繇节,在莱秘程度上冒戳谨宅起臻撬挥磅瓣掺越,关系裂教瘴怎么教、学生怎样学静随露,关系戮谍程改革鹃方商和进程,更关系到将培养怎样一代入黪问题。在一定的教育价值溉指导下,根搬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懿德、学业成绩及身心素质进行价值判断,做出公正、公平的评判悬零次谦程改摹瓣器要。随着谋稷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的学嫩学业评价必将更注重学嫩过程性评价姆总结性评价的结合,注重于对知识与披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徐毽蕊三缭蓬檬戆评价,注重子学生、教嚣、家长粒鞋会共霹参穗瓣援赞,关注学生的个剐差异性,簸融学生的台q造实践,逐步糖升学生的信惠素养。本论文试图通过借撩闼外教学评价中关于学生学业评价的各种理论、方法。吸收国内教学评价,尤其憝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译价研究已经取褥的一些成莱,配合薪谦疆实旌,稳建~种高孛蘩惑技术课程学懋学登谔徐攘斌。奉交瓣遮了国内外目前对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继而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内涵,依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结念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标准,提塞了攀娩浮徐戆方法及建议。论文还缝会薪谦撩教学理念,尝试建麴了孛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般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嫩学业评价的网站系统设计与应用,最后对整篇论文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今盾继续研究的方肉。关键诿:傣患技术学业评价评价标准评价系统毒
矗BST疑ACTTne8盘s船鼬躲昂豳厅骁朋踟成I觑惭,7施p cIea咐poi m ed out t he n∞d to。esta洲shacO m p阳hensi vedeveIopm ent£V雕uatIon shO uId notO nIy f∞usO n academ i c perfO m ’穗毒∞v辩鞠纛懒嘲印囊捧po|e魏瓤痰。|stu幽彝鬟肇耙珏喇e揩纨喇撞特糙酣s o|瓣或疆趣n捃,埝hel pstuden晦sel f-unde鸺t们dIngIbu涮0ducaU onaI funati O n for StudO nts at the sam e IeveI of deveIO Dm ent.。E忸l uati O ni s们i m port湘t∞m ponent O fb黔" c educati O n cu州cul um 怕f。rnl .1t i s 0need辩a|l 锄弘飘瞎辐,协som e秭眭e嚏囊e鞘∞舶镬搬e w 鑫y o|18粥hl 髑袅喇融m {叼。Edu鼹tbn u喇嚣rt瞻guId鞠∞o|∞瞧矾V粕抟,∞瞻辆s培辩d期招,鞠d涮ng c8瞧’ n啪秘tO thei deO l O gi caI and m om I cha限der.academ 沁achi 甘vom ent andphysi c脚and m entaIqu猷i ti esto m ake val uej udgm ents.tom ake a fai r evaIuati on i s th日n∞d of the cur旧ntc“ 一culum 椭嘲。W 麓凑e纛黼l饵嗍l o|臻ec珏瞒嘲l鞭m 薄晒瞒。ln|o恻∞酶酿喇避撑eoo毽e8驯aIu猷i onw i ¨ pay m om 酣0n1.on to theknO w Iedgeand 8ⅪIfsI pm 懦鹪and m ethod$,a仳i tudes andvaIues,the 0vaIu猷i on ofth怕e—di m ensi onaIofstudents。te翱。he惜,pa怕nts尊¥毫l堪睡On。巍e搬糖渤n圭o{n壤VⅪ谧l s|暇轴nl,e鼢。穗窖ln菇s涮e霸耄;s埝搿钓睡e p浩穗∞。藏ndg随d慵嶂upg限det№;r l nfo嗍的nl i fe憾cy.Thi sre8eam h anem p协todraw O n va^O us theO —es and m 叭hO ds of 伯achi na洲aIua矗on,pa嘣cul a哪theachi evem ents j nj nfornl a“ on妣hnoIogy,cu州cuIum9vaIu瞰Ion捌硒eu翻c“ l umm a潞癌l l s,to∞ns弧J c主an 8涮ua差豳甾煌酶m 耙r哟h截建’ ool 颡|a嘲毒器。舟l § chnO l O 口y尊duc懿on and eO n辅bu|eto柏e聋疆。111epaper descnbes the怕sea咄O ni nfom 龇i on协chnO l 姆y鲥al u蜘n。们d thO n挂naIy趵s the∞ntent ofthe-nform al j on慨h∞l ogye忸Iu酬on i nhi ah8ch∞I,B船鲥onthem odemeVal“ 鞲颤on墩∞ry:com bining抽e删搪mand翻协峨钠e掣睁钟p¨ 量s|o嗍嵋勘e懈l bO ds鑫ndp∞弦sal $o|翔den瞻’蚴康畸hdy戳嘲瀚l l a峨.终a§ ∞措|8悖t。搬ecO m bl natIO n ofnew 怕achi n口i deasto tryi nfO m 鲥O n々∞hnO Iogy and燃etobu州明㈨Iu猷i ∞8y8协m 坝烛ne.Inthe endm ak∞a|i naIsum m a哆of the e喇∞paper a啊O u呦’ e躲豫fu沁旧嘲e囊肭di 瑚嫩l n.ofthe e唰uati onsystem 晒rstuden协,ance of s山d8nts,buta180 to-n的l f—co嘣d舟n∞.Eval u拽tTonp融ysanta咱ets.focu8i ng on thepa嘣ci pa撕onandthe洲m un辩to∞m 吨擒昭i n廿1eto buMa烈u岫nt啪I¨ atIon syst emof1姆words:Info押na积on 1钒hnoIogy,StudyEval uati on乏VaIuatIO n S协nda喇,EV黩Iuati onSystem
学位论文独裁性声明本人所熙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戚寒。撂袭辩知,狳文串魏爱注骥鬓簿穗蠹客努,零论文不毽合荚毽令人乏爱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贾懿的个人和纂体,蚜已谯文孛终了硬确蠛凌著衰零麓}惠。像孝蓥霉:垄堕基寰:型k璺s学位论文授权使爰声明本人完套了解华东痔燕大学考美铩鬻,爱曩学德论文的鬟定,学校鸯彀儇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瞥部门或英指定机构遂交论文的电子版和毒豫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月予非赢利霉的购少量复制辨允许论文:i 怒入学校图书馆搜查阌。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謇嬷入帮关数据库进行检索.翥敬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义在解密后遒用本规定。、学位论文作崭签名:塘娲嚣襄:b9各.19。毛⋯:红t听基j 骧:丕黧i :璺星
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遮羞藿:器谖程改攀瓣浪瀵,我国基磁教弩瀑程莰荸取缮了令久欢喜豹藏载。雨褰教育部予2∞3年藏式颁发了《普通离审技术课程标准》( 黛验) ,这是我国新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背景中诞生的规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旅必将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中,学生学般评价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l 。l 。l 羯嚣挺基入类历史已经跨入2l 整纪,信意享圭会融经来稿,拐觅辅院瓣知识经济顼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予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巾得到广泛应用,溅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萼生活方式、工季謦鸯学习方式。当今擞券各嚣都在辍辍发震壤惠技寒,我国鲡誉在信惠技术教弯方甏攘侠发展,藏会羧大与其谴发遮鏊家豹蒺距。近年来,谯务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稚教学有了长足进展,特别在教法上,日越成熟,从最初的单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理念转变到了全筒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上来,逐步形成了多样教学方法,如任务鞭动法、范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焉冀教学评铃俸系却滋移在着许多不尽为入豢之处,如班书嚣考试为主、评价主髂攀一、评玲方法单一、鬟结果轻遘蓑等,谨羧体系懿不完善黟黧翻终了信悫技术谍程教学发展。为此,本人以高中信息拨术课程的学生学渡评价为研究对象,试网通过借鉴国外教学评价中关于学生学娥评价的各种理论、方法,吸收国内教学评价,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研究已经取得的一艘初步成果,结合掰漾程教材豹实施,构建一释高中信息技术渫程学生学业评价模式。选择学生学速译徐秀磅究对蒙,煮娶基于本夭戆教学实簸,缝合怼痿塞鼓拳赣谦程标准窝理代教育评价理论的认谈。1.1.2、选题依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糨魑高中技术领域中的~门必修课,是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绩惑綮养教育的主要紧道之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镶息素养为根本曩瓣,学生夔售患素养袭瑷在:1辩薅塞瓣获取、热工、警瑷、裘这毒交漉夔藐力;对信息及信惠活渤的过程、方法、缭聚滋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羽和生活中实际问磁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套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资任感。1巾华A民共和曩教育部制订:‘ 酱遵高中技术瀑程标准》( 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融敝妊,2∞3年4月簿{2囊
一、信息技术课糨的特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糨的性质表现如下:1.基础性燕孛售悫蓑拳潆载戆基璇睦表褒在,襄建窟惑援寒在鑫令学瓣孛痤霉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燕擘生在今后工作与擞活中有效解决阀煎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熬础。2.综合性嵩中信息技术课稷的综合性表现在,其恕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惠投零静基搴撰终等效熬缝熬谖,氇毡援疲矮整惑按寒解凌安黪缝蘧戆方法,绩感技术在学露和生港巾豹应用,良及耜关投翱义务、伦理遘德、法律法戴等。3.人文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课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淡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即既有恰当面究实的技术内涵,又然瑷麓学耱秘,强纯入文耩捧。2在中学,信患援拳谦程已逐步成兔一门独立的知识往与技辘经耱结合耱薹毳l l散课程。同其他课程~样,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也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色。从这几年不断变化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体系和擞举内容来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除了上述性质外,在教学实践上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性,如时代性、实践性、工具性( 技本憋) 、素震淫、应耀谯、开教蛙、整合憋等特性。1.时代注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这使信息技术课程其有很强的时代性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如多媒体技术从最初的画图软件、衾浓鬣王、Po孵rpoi nt潮弛otoshop、F18sh、&ontpage、Au£horw are、虚拟现实祷各穆应震较终,夥宠分俸瑷7售惠技零谍程戆繁壤嚣鼹豹特熹。第二,穰塞技术升级体现时代性。我国中小学教学用机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怒同步的,如从最初的Appl e机、中华举习单机到现在各个学校都建立起了校网网络系统。2.实践性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谍瑕,立足于学生的蛊按经验和亲身经瑟,殛镶在“ 骰中学” 释“ 学中彀” 。窦黢镶褥熹主要表褒京荻下二令方瑟;第一,信息技术课程是蜜践性极强的课程,因J 鲍在信息技术教学旋该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精讲多练;第二,操作是实现中学信息技术教、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技术谭程标准》( 审定稿) ,下载自中国教育资源网htt#://#梅。eern.net。cn/
学餐力量标翡纂零警段,是塔蒡学奎操终接畿戆主要途较,氇楚发震学生≤}餐力露素熬一个霆簧舔节。3。工具性( 技术性)程信息技术谦稷教学中,教学内容已经不楚以前的“ 计算概=程序设计语嚣” ,而是暌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掌摭和应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豹信息处聪工具,裘获取窥鲶瑷毽健挂会瓣各穆谂惑。教黔在教学审装淀意结合学生豹生渣、学习实嚣竣诗}藤繇,涟学生在嚣动遭稷审掌攘应焉绩塞效拳辩捷瓣嚣麴愚戆帮方法。4.素质性信息技术谦稷疆避一参掇舞学捷的信息素养为宗警,让繁生在信怠的获墩、加工、管理、黧瑗与交流的避程中,在逶过交漉与台佟麟决蜜际阉鼹瓣过援中,掌握蠢塞鼓憝、感受整意交稳、蹭强攘悫意谈、蠹诧痿爨埝理,镬学囊纛灸遗威信息时代要求、凝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5,应蘑瞧信息技术的皮用醴经渗透到嗣防、军事、制造业、能源、交通运输、现代服务、韭、永纛矿产资源簿社会各糖领域之中,霹豫教学簧姆鼹务疆魂与瓣惩激融攘结合,耱学嚣嚣纛羯褪缝台;篾注黧攀麓锰务麓设诗专露纛,又注重攀习熬囊渤睦与慧缍裴力浆臻莽;襞要蘩褪学簿缩聚,又萋撬学习涟撩;嚣追求焱谖每攘蘸的掌握,又追求举缴创新意识的培养;既运用接受性学习,又加强理解性学习,楚学霹豹凑褒骧耱力露终在繁动力共麓发撂掺援。6.开放性鼗藩患技拳羧攀黪实魏穰式与谱徐管莲枣,苓仅袋必依靠续笔考试箨梵妖集学生辍展证据的警段,葱是爨多关漶过程性谨狯,及对发现学生发震中静嚣簧{疑注麓学生戆巍嶷学麓、自我镬赣、趣愿参与、塞我谬徐,又耋褪对教戆瓣蕊俅指导与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学绩效考评的统一要求。?。整合瞧教学孛蘩避受倍感按寒与学稀漾糕溪袋凄瓣瑾蒙,援臻葵学生整患豢养浆簧求渗透裂课程嚣橼、潆程蠹鸯、谦稷搽源、谦疆筵鹑、谖疆安麓、谖鬏译爨等务个方面,要把教学改革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信息技术教学舞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嚣要。随着信息技术学科这些新的特性的出现,目前的详价机制郏一直涞跟上,缺少一个氍有赣澡穗竣苇焚谖又便子襟佟蕊学垒学监译徐蠢式,等致夫辩努学黻教! |i |i 凭麓鑫己浆圭漤意愿转,泰能够戆这些理念落实在霹常瓣教学过程审,这撬怒我撰麓此文的~个扔衷。3
二、新漾糕熬评徐理念影响律随着嚣家基础教育谦程改革酸嚣黻,全薪的酞举生发展走零黥教育评狯璎念冲撞着多雄来的传统评价观。新的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价体制的确立是新课程改革中急待解决的较深刻的一个闯鼷。在《蓉逶麓孛技拳潆释檬准《售悫技寒) 》( 实验) 孛握凄:3谨徐是售塞技术教学的有机缎成部分,对傣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释向作用。应阐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应通过...
篇五: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研究姓名:余胜锋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信息技术教育)指导教师:
金炳尧20071216
摘要从20 世纪9 0 年代末以来,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与深入, 作为新课程的关键环节之一的课程评价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课程评价涌现出的许多新问题, 亟待教育教学理论工作者与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们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建构主义、 多元智能理论与后现代主义为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就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来说, 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学业评价也以建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与多元智能理论三大理论作为学生学业的评价基础与评价方法的导向。
较具体地为,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结构的形成, 倡导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 以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精神与性质而言, 尤其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获取必需的信息知识、 技能, 养成相应的信息意识, 以此最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判断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并使学生得到发展呢?本文首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学业评价现状进行解读。
其次, 对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多元智能三个理论的内涵、 特征做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与阐释。
再次, 将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四种评价方法:
测验法、 表现性评价、 专题作业及档案袋评价做了细致深入地研究, 分别从评价方法的内涵、 目标、 功能、 特点及实用性等各个方面进行逐一研究与比较研究。
最后, 选取浙江师大附中作为这四种评价方法的实践基地进行实践研究。
着重研究这些评价方法在实践过程中, 从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分析评价方法的优势与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研究足, 以此获取与判断学生在信息知识、 信息技能、 信息意识及信息道德四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关键词:
学生学业评价, 评价方法,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研究A B S lR A C ’ rS in c e th e 19 9 0 s, a n e wr o u n dcu r r icu lu m r e f o r m o fb a sice d u c a tio nh a sb e e nd e v e lo p in gstep b yste p , a sth ek e ylin ko f th e r e f o r mo f c u r r ic u lu m , w h ic his n o to n lyao p p o r tu n ity , b u t a lso isac h a lle n g e . N e wcu r r icu lu ma lsoe m e r g e n c e slo ts o f n e wp r o b le m sinth ep r o c e ss, w h ic hn eedto b e so lv e dbyed u ca tio n a n dte a c h in gth eo r etica lw o r k e ra n dte a c h e r so nth e f h - st lin eo f te a c h in g .C o n str u ctio n ism 、 m u ltip le in te llig e n ce sa n dp o stm o d e r n isma s th eth eo r etica l b a sis o fn a tio n a l n e wr o u n d cu r r icu lu m r e f o r m o fb a sice d u c a tio n . A s f o r a s th e a sse ssm e n t m e th o d o fin f o r m a tio nte c h n o lo g yle sso nis co ncerned , inf o rm a tio ntech n o lo g y cu r r icu lu m ’ S stu d en ts’sc h o o lw o r k a sse ssm e n ta lsor e g a r d th ec o n str u c tio n ism 、 m u ltip lein te llig e n ce sa n dp o stm o d e r n isma S th e b a sis o f a sse ssm e n t a n d th em e th o dd ir e c tio n . S p e c if ica s:
f o r m a tio no fte a c h in gstr u c tu r eb a se do nstu d en ts, a d v o ca tin gstu d en ts’ d ev elo p m en to f m u ltip le in te llig e n c e , a n dr e sp e c tin g stu d en ts’ d if f er en ces a n dp r o m o tin gstu d en ts’ in d iv id u a ld ev elo p m en t.‘T h en e wc u r r ic u lu mp o in tso u tto cu ltiv a testu d e n ts’ in n o v a tio nsp irita n dp r a ctica l a b ility . A sf o r a s th esp irita n dp r o p e r tyo fth einform a tiontech n o lo g ycurriculuma r e c o n c e r n e d , w h ic he sp e c ia llyn e e dtoen h a n cestu d en ts’ in n o v a to ryth o u g h ta n dp r a ctica l a b ility . H o wtom a k estu d en ttole a m in ginform a tionte c h n o lo g y , th e no b ta inth e essen tia lk n o w le d g e 、sk illa b ility , c u ltiv a tin g c o r r e sp o n d in gin f o r m a tio n c o n sc io u sn e ss,th er ew ithf m a lly im p r o v e stud ents’ inform a tionlite r a c y . H o wtod eterm ine stud ents’ inform ationliter a cyw h ic hh a s b e e nim p r o v e da n d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研究sp u rstu d en ts’ d ev elo p m en t?F irst, th isletterp ressu n sc r a m b le sth ec u r r e n ta sse ssm e n t sta tu s—q u oo fin f o r m a tio n litera cycu r r icu lu m inh ig hsc h 0 0 1. S e c o n d , th isletter p r essth o r o u g ha n d o v er a lla n a ly sisa n de x p la n a teth e c o n n o ta tio n a n dch a r a cter istics o f th e th r e eth eo ry :c o n str u c tio n ism 、 p o stm o d e r n isma n dm u ltip le in tellig en ces. T h ird , th isletterp resso v e r a ll r e se a r c h e s f o u r a sse ssm e n t m e th o d s:
te st m eth o d 、p erf o rm a n cea sse ssm e n t、 d isse r ta tio nsc h o o lw o r k a ssessm en ta n dp o r tf o lioa sse ssm e n t. R e se a r c h in go n eb yo n e a n dc o m p a r a tiv estu d ie sth e a ssessm en t m e th o do fc o n n o ta tio n 、 g o a l、 f u n c tio n 、 tr a its a n dp r a ctica b ilityetc.F in a lly , p en m a nc h o o se sh ig hsc h o o l a tta c h e d tozh ejia n gn o r m a lu n iv e r sitya sth ep r a ctica lb a se o fth esef o u r a sse ssm e n tm e th o d s. P e n m a n w ill la ystr e ss o n e a c h m eth o d ’ Sa d v a n ta g ea n dd e f icie n cie sin th eth ree—d im en sio n a lta r g e t:
k n o w le d g ea n dsk ill, p r o cessa n dm e th o d , e m o tio na ttitu d e a n dv a lu e, a n da c q u ir eth ed e v e lo p m e n tsitu a tio no f in f o r m a tio nk no w led g e、 sk ills、 co nscio u snessesa n dm o r a lityK E YW O R D S :
stu d en ts’ sch o o lw o rka sse ssm e n t a sse ssm e n t m eth o d ,in f o r m a tio nte ch n o lo g y ,in f o r m a tio nlitera cy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碲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其他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研触箪氢、 复珏谤嗡砷陟侈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浙江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同意浙江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 传播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碱蝼各知蜂剔临剪扰醐纱∥ 阿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我承诺自觉遵守《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管理条例》 。
我的学位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 数据、观点等, 均已明确注明并详细列出有关文献的名称、 作者. 年份、刊物名称和出版文献的出版机构、 !
圳钣地和版次等内存。
论文中末注明的内容为本人的研究成果。如有违反, 本人接受处罚并承担一切责任。承诺人( 研究指导教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研究一、 绪论( 一)研究的问题、 方法与目的n 1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所常见的四种评价方法:
测验法、 表现性评价、 专题作业及档案袋评价进行研究。
主要就每种评价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展开研究, 对各项评价方法的特点、 形式、 内容及功能等进行研究, 以此构建信息技术课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总体框架。但)研究方法。
笔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一是观察法, 主要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活动进行观察, 具体而言, 如对学生的反应、 信息意识、 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能的水平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加以判断; 二是调查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的形式进行, 问卷调查法是针对学生对各种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的看法; 三是实验法, 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 从而研究评价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试图分析如何将各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运用, 以判断的信息素养的状况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f 3)研究目的。
针对当前新课程改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 本文主要通过对评价方法的研究, 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的实施, 以此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发展。
具体地为提出一些关于如何运用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 本文主要研究了测验法、 表现性评价、专题作业及档案袋评价如何实施及需要注意与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背景、 学生学业评价现状及信息素养分析1. 研究背景20 0 4 年9 月 , 我国广东、 山东、 宁夏及海南四个省区率先实施新课程实验,这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
20 0 5年9月 江苏省加入到新课程实验的行列中。
接着在20 0 6 年9 月 , 新课程实验的地区进一步增加, 有浙江、 辽宁、 天津、 安徽及福建五省市成为新课程的实验区。
因而, 截至目前, 已经近10 个省( 区、 市)已经实施新课程实验了。新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是新课程的核心之一。
传统评价观认为, 评价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主要手段, 形成了对分数的过分追求, 不顾学习过程和身心全面发展,过分强调评价的总结性功能和选拔功能【ll。那么新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的指导思想与理念是怎样的昵?为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 这充分表明新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及关注的面更加广,并且着重强调了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与促进功能。
发展性学生评价是在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上进行的评价, 它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教育评价新的理念、 新的实践内涵【21。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尤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知识与信息的更新速度更是惊人。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标准提出了新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应具备三大基础:
能力基础、 思维基础和素质基础p J。一种新的人才观的提出, 对新课程而言, 就是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的改变, 这就促使评价观、 评价理念、 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必
高巾f 一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研究须随之变革。2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的评价现状( 1)传统的信息技术学生学业评价美国20 世纪6 0 年代的课程改革之所以未能使美国的学校教育得到根本改观, 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学业评价与课程方向的变化不相符合14 】
。
而这对我国开展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启示在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与信息技术课程方向要一致, 要使两者有效地结合与相互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受着传统评价的深刻影响, 目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 对学生的学业的评价通常采用纸笔测验与上机测验两种评价方式。
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的研究表明, 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学业的评价存在以下问题:首先, 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过于单一, 过于侧重量化的评价, 对学生评价的点与面比较窄, 学生在学习之后, 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以及情意方面的发展很难得到真正有效的评价, 学生的活泼的个性抽象成枯燥的数字, 学生认知、 情感、 意志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被简化为数量, 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的状况的丰富性泯灭于其中【5】
; 其次, 学生学业评价的目标与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没能很好的联系与结合, 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 兴趣脱离:
最后, 传统评价片面追求升学率, 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评价功能单一是传统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特征,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评价方法的单一。∽当前信息技术评价的目标普通高中的《技术课程标准》 ( 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 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 以及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 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6j。
” 众昕周知,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而言, 尤其需要重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与水平。
当然, 这不仅是单纯的软件或工具的掌握与使用, 而是以学习与使用软件为基础,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以适应信息社会生活。
培养学生信息索养的提出使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技能训练走向了文化素养教育的高度, 从形态到内涵都体现出本质的升华I『” 。当前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 许多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往往是在教学生如何操作软件, 学会的是如何运用软件, 所谓的信息素养基本上是无从谈起, 随着信息素养的提出这也势必要求转变评价方法来促进信息技术的教学, 即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从多个角度来对学生的表现与学业展开全面地评价。《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指出:
“评价要体现评价对教学的激励、 诊断和促进作用, 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要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 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 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8】
。
”由此表明,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的评价加强了评价对学生学业的激励、 诊断和促进作用, 并且逐步弱化了评价的选拔与甄别作用。
笔者认为尤其是加强评价的促进作用最为关键,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信息知识、 技能、 意识与道德的全面提升,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 全面的发展。( 3)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 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 in f o r r n a tio nliter a cy )主要F h 信息知识、 信息能力、 信息意识及信息道德四个部分所组成。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与以技术性为主的课程, 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牛业评价方法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学习任务与要求为:
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 必须修满4 个学分, 其中包括2个必修学分与2选修个学分。
同时对于有兴趣或有着信息技术潜能的学生, 建议他们在此基础上加修若干学分。
从这可以看出, 在高中阶段学生只需修满4 个学分就可以。
那么是否等于说修满了4 个学分就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得到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多大程度上的提高昵?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业评价的良好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普及时间还比较短, 对于如何发展与完善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 使之不落入传统评价的俗套与窠臼, 转变评价学生学业的理念与倡导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于研究测验法、 作品评价、 专题作业及档案袋评价,以此为学生学业评价起着指导与借鉴的作用。笔者以为, 学生学业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学业表现的整个成长过程。
教师在对学生学业评价时要尽可能在具体的、 真实的情境中展开评价, 而不是一味地采取抽象的、 标准化的评价, 学生智能是多元的, 智能组合也不尽相同, 因而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并且要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之后的所获得的知识、 技能及在情感、 态度上的转变及认知水平的...
篇六: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章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 学习目标:1. 知道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 教学评价新理念 ,以及 教学评价新理念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提出的要求 求; 2. 领会 基于信. 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特点的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 3. 领会 信息技术教学的 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思想方法; 4. 掌握 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 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方法 ,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实践中
第一节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第二节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及案例 第四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及案例 outline
第一节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一、新课程改革评价理念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一、新课程改革评价理念 关于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在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 ( 以下简称“纲要”) 中有明确的表述: “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 “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新课程改革评价理念 新课程改革评价理念 --- “ 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1. 在 在 评价的功能 上,由侧重 甄别和选拔 转向侧重发展 2. 在 在 评价的对象 上,从过分关注对 结果的评价 逐步转向关注对 过程的评价 3. 在 在 评价的主体 上,强调 评价主体多元化 和 评价信息的多源化 ,重视 自评、互评 的作用
一、新课程改革评价理念 4. 在 在 评价的结果 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 准确、公正 ,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 反馈 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 认同 和对原有状态的 改进 5. 在 在 评价的内容 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 全面综合考察 6. 在 在 评价的方法 上,强调 评价方式多样化 ,尤其注重把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 ,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7.在 在 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 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 以人为本 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要 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性评价功能 ,必须很好 关照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 应用性和发展性 ),努力做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有机融合,而不是一些新的评价方法的简单移植。
1. 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表明信息技术课程评价 不应该采用简单的、量化的纸笔测验 , 而应该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 纸笔测验+ + 上机操作 )。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必须 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应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要 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
。
3.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 应包括 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作品创作和综合应用。
。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 (1 )
基本概念的测评: 信息技术基本概念 包括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的基本原理、基本常识,以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网络文化、网络行为规范、信息伦理与道德 等。
( (2 )
基本技能的测评: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测评是学生 对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熟练化 的评价。
汉字输入、常用软件的使用、因特网教育资源的利用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 (3 )
创作、创新能力的测评 :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测评, 是评估 学生对所学到的 信息技术技能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创作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培养的目标,也是信息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实现信息技术 与学科整合的 重要途径。
( (4 )
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评 :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只有落实到 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才真正达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应用工具软件创作作品—用word制作彩报 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要求:
1. 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 纸笔测验+ + 上机操作)
)
2. 注重信息素养的全面评价( 信息意识/ / 信息知识/ / 信息能力/ / 信息伦理 )
3. 注重评价体系的构建 ( 基本概念/ / 基本技能/ / 作品创作/ / 综合
应用)
)
第二节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原则 1. 评价功能立体化
2. 评价标准多维化
3. 评价主体多元化
4. 评价方法多样化
5. 评价内容全面化
6. 评价结果的多维归因
参看教材 P143
第三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及案例 一、什么是过程性评价 二、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价值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常见的过程性评价方式
一、什么是过程性评价 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 过程中 进行的评价; 采取 目标与过程并重 的价值取向; 一般可以分为 课堂、单元、学期、学年为单位的形成性评价。
。
案例:
上海 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http://www.hpe.sh.cn/ShowNews.asp?ArticleID=8926
二、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价值 注重过程 是新课改评价理念的基本特点之一。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 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贯彻到实践活动中去。
一方面, 只有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随时诊断、及时获得反馈,我们才能 了解到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 ,从而给予正确的引导,真正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调控作用 另一方面,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 态度 、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以及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 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也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
三、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1. 课前调查或摸底测验 2. 课堂观察 3. 表现性评价 4. 档案袋评价
1. 课前调查或摸底测验 ( (1 )学生 起点水平 评价--- 问卷调查 P145
( (2 )学生课前 知识技能准备状态 评价--- 摸底测验 P146
2.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 是一种 很常见、应用很广泛的过程性评价方式。
。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 动态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 ( 如某个知识点、某个操作、某种问题解决方法) ) 的掌握程度 ,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进度等。
途径:
上机操作、要求学生口头介绍问题解决的思路或操作过程 案例 P147
3.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是指要求学生通过 实际操作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 (如 制作一个信息技术作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一项研究 等)来表现出他们的理解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的评价。
3.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过程:P148 ( (1 )确定结构全面、具体可行的 评价目标
例如, 考查学生 数据库规划、设计、建立、使用与维护的实际能力 ,要同时关注学生对有关 数据管理 思想方法 、数据管理技术的 基本概念的掌握 ,考查学生 熟练使用某种数据库软件的技能 ,并要考虑学生在整个操作中是否能自觉遵守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等等。
。
3.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过程:P148 ( (2 )根据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标准、 制定评价量规 量规是指 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某一主题制定的经过量化的评价指标。
。
量规的设计
量规的设计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得分 A/ 优 优 90-100 B/ 良 良 80-90 C/ 一般 70- 80 D/ 差 差 60- 70 评价指标a 评价标准1 评价标准2 评价标准3 评价指标b 量规的设计步骤:
( (1 )明确学习目标 (2 )列出评价指标 ( (3 )制定评价标准和水平等级(4 )给每个水平等级分配分值 ( (5 )检查、测试、修改量规
量规范例--- 多媒体演示文稿评价量规 等级
评分
评价项目
评价要求
优
良
一般
需努力
自评
他评
师评
标题 、 文字组织好, 有 吸引 力
1 0
7
4
2
所有资料的组织和写作都围绕主题 。内容丰 富,能体现 论述 的特定主题,支持目标的实现, 阐述观点时条理清楚, 简 明扼要
20
14
10
4
版面 大方,重点突出 , 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1 5
12
9
3
内容
( 55 )
完整记录所引用的各种资料来源
10
7
4
2
文稿简洁 明了、 布局合理 、 便于操作
5
3
2
1
图片与内容相关,能突出主题,至少有五张 幻灯片且可靠无误
5
3
2
1
视觉效果对观众有吸引力。每个主题都有相 应的 视觉 信息;如图像 、绘图、表格等
5
3
2
1
每一张幻灯片在视 觉上有整洁和统一的版 面设计
5
3
2
1
技术
( 25 )
包括多样的文本形式、图像、声音和转换效 果
5
3
2
1
在演示过程中口语表达流利,语速适中 ,并 根据幻灯片的内容调整音调
10
7
4
2
交流合作 ( 2 0 )
眼睛注视观众, 表达自然、
仪态大方、有 协作精神
10
7
4
2
总分
说明
:
每项指标按 “ 优、良、一般、需努力 ” 四等级分别评分;自评、他评、教师评后算出合计,总分再 按 “ 自评 *0.3+ 他评 *0.3+ 师评 *0.4” 的公式计算。
3.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过程:P150 ( (3 )设置合适的表现性评价任务
表现性评价的类型:
:
① ① 限定性表现性评价
② ② 拓展性表现性评价
① ① 限定性表现性评价
限定性表现性评价通常 考察学生对非常具体、有限的技能的掌握 ,评价任务 大多为结构良好的限定性任务 例:
用键盘尽量快速、准确地输入一段规定的文字 按照明确的要求给一段文本设置格式 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明确的要求用作图软件绘制一幅图片
② ② 拓展性表现性评价
拓展性表现性评价 侧重在考察学生对有大量具体技能组合而成的 综合性操作能力或解决复杂的真实任务的能力 ,所需要的 评价任务大多为更综合、结构化较差的操作性任务。
。
例:
搜集某个主题的材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作 主题网站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 分析处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 ,以支持或反驳某种观点,或发现其中的规律。
案例 P151
3.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过程:P153 ( (4 )收集评价信息,分析得出评价结论
收集评价信息的途径:
现场观察 档案袋
3.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过程:P153 ( (1 )确定结构全面、具体可行的 评价目标 ( (2 )根据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标准、 制定评价量规 ( (3 )设置合适的表现性 评价任务 ( (4)
)
收集评价信息 ,分析 得出评价结论
4. 档案袋评价 学习档案(档案袋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
是按一定目的收集的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一整套材料(学生信息、学习记录、学习成果、评价反思 )。
4. 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评价的特征:
P153
(1) 档案袋中材料的收集和选择是有目的的而 不是随意的,要与一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的 。它不只是简单汇集学生作品,而是有意义、有目的地收集 学生成长与发展相关的材料。
。
(2) 档案袋的基本成分是 学生的作品 ,除了学生的作品,还应该包括对 学生完成作品过程的描述或记录 ,以及学生本人、教师、同伴和家长 对作品的评价 (3) 档案袋应该装入什么样的内容,主要由 学生自己决定。
。
(4) 档案袋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人对材料的反省,客观而形象地 反映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成就及其问题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能力。
电子学习档案袋 ( 简称电子学档)
)
1. 电子学档的内容 2. 电子学档的形式:
文件夹形式 和 网络形式
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1. 课前调查/ 摸底测验 2. 课堂观察 3. 表现性评价 4. 档案袋评价
第四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及案例 过程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
第四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及案例 总结性评价 指的是 在教育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包括 一个单元、一个模块 ,或一个学期、学年、学段 的教学结束后对最终效果所进行的评价。
第四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及案例 一、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的 目标 二、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的 发展方向 三、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的 方法 四、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 试题的编制 五、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 结果的处理
一、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的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的目标:
:
( (1 )掌握 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 (2 )掌握 操作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 (3 )应用 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2) (3)
二、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过程化
人性化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化
所谓 过程化 ,是指学生必须基于已有的使用经验,在 大脑中虚拟地构设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环节才能完成解题。
例 例1:
:
有表格如图,请在下面给出的操作步骤方案中至少选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A (1 )插入一个4 列6 行左上角带斜...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新发展 信息技术 学业 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