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扶贫干部素材5篇

扶贫干部素材5篇

发布时间:2023-02-25 16:00:26

扶贫干部素材5篇扶贫干部素材 热点主题“扶贫攻坚”高分素材《山海情》(附:写作点拨) 《山海情》开播了,从9.1分涨到了9.4分。 这是一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扶贫干部素材5篇,供大家参考。

扶贫干部素材5篇

篇一:扶贫干部素材

主题“扶贫攻坚”高分素材《山海情》(附:写作点拨)

 《山海情》开播了,从 9.1 分涨到了 9.4 分。

  这是一部群星云集的“扶贫”剧,黄轩、黄觉、祖峰等明星同台飙戏,演技炸裂,不少网友直言:必须追!

 作为一部扶贫主题剧,它似乎没什么热搜潜质,却上了热搜,还让看过的人直呼真香:“我被西北方言疯狂洗脑!”“整天为扶贫操碎了心!”“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因为扶贫剧热泪盈眶。”

 落实到小人物的悲喜、大环境的变化,每一次哭泣和每一次欢呼,都那么真实,有带入感。“我人已经在宁夏了”这样的评价,是一部好剧带给你的,也是一篇优质作文带给阅卷老师的最高境界。

  精彩剧透 《山海情》讲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宁夏西海固涌泉村的村民从大山深处移民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的平原,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

 故事。

 这部剧剧本策划是高满堂,汇聚了黄轩、张嘉益、闫妮、黄觉、姚晨、陶红、王凯、黄尧、热依扎、尤勇智、胡明等一众演技派。

 在扶贫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寻根与断根等问题不断突显,对于上一辈的人们而言,挑战和转变也在不断发生着。从西海固走出的人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初心,他们没有断根,而是把根扎在了这片更肥沃的地方,互相扶持着走上了康庄大道。

 有网友说,看《山海情》,真实感受到扶贫、吊庄工作的不易。吊庄户们搂着娃、赶着羊、拉着全部家当往新家走,半路就遇见沙尘暴,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滚滚而来,几十秒就足够绝望。这些“细节”才是本剧最大的“看点”。

  01 黄轩:满脸尘土,却朴实可爱 黄轩在《山海情》里的出场,可以说是“土得掉渣”,一身皱巴巴的衣服,一脸灰蒙蒙的尘土,一口楞憨憨的方言,活脱脱一个山沟子里走出来的人。

  黄轩饰演的是村子里走出来的刚毕业的农校中专生,分配到移民办公室工作,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回到自己的村子里,把那些逃回来的村民劝回去。

 他恰如其分的演技和不顾形象的外表又契合了农村知识分子这一身份设定,以至于,一旦你接受了黄轩=马得福这一设定之后,你就再也不会从角色里跳出来。

  不管是角色身份,还是内心戏,从愣头青到成熟冷静,黄轩都表现得可圈可点,恰如其分。他把一个村干部的朴实,工作中的难,心中的苦,带村民奔富的内心,演得太像了。

  写作点拨 灰头土脸、眼神精准,这是黄轩在《山海情》里的表现,正是他的这种精准的表现,让我们体会到了“扶贫”的艰难,有谦卑、有失落、有丧气,怎一个“难”字了得。在“扶贫”的道路,正是这一个个像马得福一样不放弃、不抛弃的扶贫干部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不抛弃每一户贫困户,不放弃每一个贫困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终能走向小康之路。

 02 全员演技在线, 撑起了一部有血肉的“扶贫”剧 张嘉译,剧集一开始就把那种活灵活现给演了出来,活脱脱一个农村小老头,之前总是残存的张嘉译式表演痕迹彻底丢光了。

 尤勇智,他扮演的大有叔可以说是这部剧里的欢乐源泉、唱反调大师,比如放水危机那次小马在急着说自己和大家一样的时候他直接就来一句,“我没时间听你唱苦情戏”,狠准毒。

 热依扎饰演的水花这个角色出场惊艳,演员表演灵动、自然,一个水灵灵的苦命又上进的农村女孩形象立住了。水花本来喜欢马得福,却被自己好吃懒做的爹卖到邻村,换回一个窖、一头驴、两只羊、两笼鸡。为了父亲不被打死,逃婚的她又回来嫁人,导演给了她一个很长的眼含泪水望着马得福委屈、伤心到极致的复杂情绪交杂的镜头。这个怼脸拍的长镜头,真可以让各位大花、小花明星学一学。

  剧中开篇就逃跑的十几岁的孩子们,都被小演员们诠释得活灵活现,让观众想起《父母爱情》中江卫东、江卫国等小时候的群像戏,精彩又细腻,但这些大西北的孩子们更充满年轻人的活力和野草一样的生命力。

  写作点拨 都说好的演员是“演什么像什么”,好的写作者,也应该是“写什么像什么”。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特征,都应该与人物的身份、环境相符。粗糙而直率的农村人、笨拙而卖力的知识分子,在《山海情》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即便是孩子,也充满活力,自然生长,没有做作的痕迹。

 03 大题材剧,也可以如此淳朴可爱

 每天,村子里都“鸡飞狗跳”:干部到村子里动员扶贫,发现一批扶贫珍珠鸡被偷吃得还剩一只;儿子逃跑了,爹就在村广播喊:“你给我回来,回来腿给你打断”;一到村民开大会,吵来吵去就像菜市场……

  不少网友安利“一定要看方言版”,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黄土地就着质朴的西北话,无论是嘻嘻哈哈还是骂骂咧咧,好像一下子就有了灵魂。这部主旋律电视剧,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这与它精良的制作、演员的给力分不开。鲜活有趣的台词、朴实可爱的群像、扎实又接地气的剧情、显功底的快节奏叙事、不断闪现的诗意镜头语言等优点,都证明这部剧是精品大剧。不说教、不喊口号、不煽情,凭借真实有趣来打动人,找对了宏大题材创作的路子。

  写作点拨 如何写好宏大主题?这是不少同学烦恼的。其实,从《山海情》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场戏都特别有看头”,即有剧情冲突、有人物鲜活的语言,有趣的人+有趣的故事,从一个小场景、小事件入手,就能把宏大主题的缩影刻画出来。《山海情》让人感到一种热血,不是爽剧式的快意恩仇,也不是喊口号式的热情,而是在黄土大地上,

 人们拼命想要过上好生活的韧劲和生命力。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丑化、不刻板,贴近土地,用真实有趣、接地气的文字语言来打动阅卷老师,即可获取高分。

 04 精彩影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 沿着扶贫的道路,知识精英、青年群体的“返乡”,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性,可能从未如此之高,这要感谢“信息洪流”与“观念水位”带给贫困地区的巨大影响,更要感谢青年群体对乡村充满感情的注视。

  这注视,是热忱的,也是平等的。他们不以“牺牲者”或“奉献者”的身份自居,如此,才能真正博得贫困地区群众的信赖,才能真正激发贫困地区脱贫奋斗的巨大能量。扶贫剧制作与拍摄,不妨在这方面多去寻找与挖掘。(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浩月)

  05 精彩台词 01 人生交叉路口,走独木桥还是高速路, 独木桥能让人保持警觉,高速路一出事就是大事。

 ——《山海情》

  02 大男人说话就和放屁一样,风一吹就跑了。

 ——《山海情》

 03 事前拍断胸脯打保证,事后唾沫飞起找理由。

 ——杨县长 《山海情》

 04 这娃的词儿说得酸的,啥奋啊斗的,我奋不了、斗不了,谁能奋斗谁奋斗去,我就在这呆着,我还不相信,政府能把我饿死,到时候他还不是给我送救济粮,还得送到我屋来啊。

 ——李大有 《山海情》

 05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

 ——《山海情》

 06 你不知道他们多使劲地想把日子过下去。

 ——《山海情》

篇二:扶贫干部素材

日报任仲平重磅文章:气吞山河的壮阔行进( 扶贫总结表彰素材) 任仲平 01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2021 年 2 月 25 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图片

  这样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四川大凉山,阿土列尔村。悬崖峭壁上,17 条藤梯的痕迹还清晰可见。穿上节日才穿的衣裳,344 名村民走下新修的 2556 级钢梯,翻过了那座压在头上的贫困大山。

  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山沟两岔穷圪垯,每天红薯包谷粑”,这是孔铭英嫁到村里后学会的第一首苗歌。如今,家里创办了“巧媳妇”农家乐,她在厨房亲自掌勺,一天要招待好几拨客人。

  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一个深山峡谷里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在皑皑雪山和茫茫林海之中,渐渐有了第一条公路、第一座隧道、第一栋安居房„„独龙族实现了“一步千年”的跨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圆梦今朝。一个世纪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铸就不屈不挠之精神,传承生生不息之力量,书写了感天动地的脱贫史诗,完成了人类历史

 上亘古未有的壮举。

  征途漫漫,而今迈步从头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叮嘱:“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02

  伟大的事业,最困难的路往往在最后一程。

  2020 年 3 月 6 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胶着之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召开的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就是要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最后的胜利,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世界银行评估,受疫情影响,全球或将有 1 亿人重返极端贫困。然而,中国一边战“疫”,一边战“贫”,不仅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而且完成了彻底摆脱贫困的奇迹一跃。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望来时路,在脱贫攻坚战中,疫情只是一道“加试题”。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 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2012 年,中国这一比例已到 10.2%。

  “要看就要真看,看真贫,通过典型了解贫困地区真实情况,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有利于正确决策。”2012 年 12 月 30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来到河北阜平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他语重心长地嘱咐大家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高度,精心谋划中国脱贫事业,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打响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提、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精准扶贫方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明确“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强调“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

 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求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聚焦发力;坚持分类施策,“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习近平总书记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确立精准扶贫方略,推动扶贫开发进入“滴灌式”精准扶贫新阶段,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图片

  “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7 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连续 7 年在国家扶贫日期间出席重要活动或作出重要指示,连续 7 年在新年贺词中强调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在公、躬身实践 , 为的是让困难群众都能过上好日子。从“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到“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明确要求;从牢牢兜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底线,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部署谋划,一系列理念、行动推动减贫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迈上新台阶。

  在 2015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忆:“40 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大别山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50 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最关注的是脱贫攻坚,最牵挂的是困难群众——“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摸摸棉被暖不暖和,尝尝农民家里的水好不好喝,算算乡亲们的收支账„„这些温暖无数人的细节,诠释了什么是“时时放心不下”的牵念,什么是“扶一把老百姓”的情怀;昭示了什么叫“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什么叫“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8 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03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

 容。

  1996 年冬天,一名记者来到甘肃南部小城宕昌采访。层层叠叠的山岭犹如屏障,将这里与外界隔绝开来。然而令记者意外的是,在农户杨尕女家微弱的灯光下,竟然看到墙壁上清晰地画着一列火车。

  “什么时候我们能坐上火车去富足的地方?让日子过得好些,钱赚得多些。”被大山“锁住”的火车梦,何其沉重!2017 年,千里兰渝线从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走来,火车从杨尕女家的泥墙上驶出,在连绵不绝的大山中穿梭,不仅打通了出山之路,更打通了脱贫之路。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贫穷有多沉重,奇迹就有多震撼。只有读懂了中国的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反贫困斗争的艰巨;只有理解了跨越苦难辉煌的历史,才能真正理解这片土地摆脱贫困的意义。

  翻开中国史册,中华民族有让世人惊叹的繁华和盛世,但饥饿、灾荒却几乎在每一页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进入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胼手胝足、不懈奋斗,彻底改变了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从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地区”的宁夏西海固,到自嘲“每天要吃半斤土”的新疆和田;从“山高坡陡路难行”的贵州赫章,到“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今天的中国,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生机、积蓄着力量、充满了希望。

  纵观世界历史,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当前,全球仍有7亿左右极端贫困人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20年底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鉴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长期影响,到 2030 年这一数字或将突破 10 亿。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极端贫困人口曾一度占到世界极端贫困人口的 4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我国 7.7 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我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 70%以上。特别是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

  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一个民族的奋斗书写于此,一个政党的初心铭刻于此。浴血奋斗的革命岁月,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

 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发愤图强的建设时期,探索集体化道路,改善基础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大潮激荡的改革年代,包产到户解放生产力,实施“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计划,开展“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落实两个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立志翻越脱贫万里长征的最后一座高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判断,“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 04

  在脱贫攻坚一线,无数人持续战斗、默默奉献,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千家万户。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8 年来,全国累计选派 25.5 万个驻村工作队、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 200 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 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他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让宝贵的生命与伟大的事业紧紧相连,树立起新时代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黄文秀,广西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她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访遍贫困户,带领 88 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美好青春最终定格在了30 岁,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姜仕坤,贵州晴隆县委原书记。这名大山里成长起来的干部,扎根一线访贫问计,大力发展“羊、茶、果、蔬、薏”等特色产业,“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自己 46 年的短暂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图片 李保国在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向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 来源@新华社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他 35 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每年进山“务农”超过 200 天,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受益群众 10 万多人,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

  赤子其人,寸心如丹。他们把对脚下土地、身边人民的热爱,对肩上责任、心中信念

 的执着,书写在祖国大地,铭刻在人民心间。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把“脱贫困、奔小康”与当年“打土豪、分田地”并提,深刻凸显脱贫攻坚在我们党奋斗坐标中的重大历史地位;从“翻身得解放”到“过上好日子”,深刻彰显一个百年大党不变的价值坚守、永恒的初心使命,凝结着无数共产党人的坚守与付出、奉献与牺牲。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在理论上鲜明提出、在思想上明确要求、在实践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因为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把贫困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一起过上好日子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使命所系,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性质宗旨所在。

  一位扶贫干部说,要带领群众脱贫,党员干部自己必须先脱“三层皮”:“嘴要脱皮”,宣传解释好各项扶贫政策;“脚要脱皮”,走进每一户贫困户家里;“手要脱皮”,和他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才能在神州大地上书写下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05

  坚持全国一盘棋,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集全国之智、举全国之力打赢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这样一组数据,令人震撼:我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 960 多万贫困人口挪穷...

篇三:扶贫干部素材

扶贫干部先进事迹素材

  驻村扶贫干部先进事迹篇 1

  在元谋热坝春播繁忙的田间地头,在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人们总能看到两个熟悉而忙碌的身影,他们风里来,雨里去,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不辞劳苦地为驻地农户增收和村党支部建设出主意、想办法,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奉献着对农民群众真挚的爱。他们就是州委驻村入户助农增收工作队,驻元谋县能禹镇星火村委会的赵健强、李正平同志。

  2004 年 3 月 10 日,带着州委、州政府全力促进农民增收,组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探索解决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三大任务的重托,赵健强、李正平随州委驻村入户帮助农民增收工作队来到元谋,进驻到能禹镇星火村委会。初来乍到,情况不清,酷暑难耐,工作、生活条件差,难以开展工作。赵健强、李正平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半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星火村委会 XXX 个自然村,走访农户 XXX 户,清楚掌握了村情社貌。

  星火村委会下雷窝村是一个经济条件、生活环境都较好的自然村。工作队刚来,正赶上村两委班子换届,为了使下雷窝村得到稳步、快速的发展,赵健强、李正平积极深入农户进行宣传,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认真做好群众和村组干部思想工作,使村级班子和村组班子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稳步换届,为下雷窝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班子顺利换届后,赵建强、李正平积极配合新的领导班子,选择工作的着力点,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针对下雷窝村由于干早

 缺水,有 400 多亩土地常年撂荒,农户增收空间无法拓展的实际,赵建强和李正平积极主动联系水利部门进行论证、勘测设计,求得自己工作单位的支持,扶持水泥30吨,帮助购置抽水设备一套价值8000多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了一口深 24 米、直径 2 米的水井,有效解决了村民 200 多亩土地的灌溉问题,以每亩收入 1XX 元计算,每年可使村民实现增收 30 多万元。

  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是工作队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结合村委会实际,赵建强和李正平在深入宣传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运用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办法,把工作重点放在基础较好的下雷窝村,在该村创建了党员之家,帮助建立健全党支部学习、工作制度、外出党员管理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支部书记职责、党员管理目标量化责任书和群团组织管理活动等制度,使下雷窝村组织建设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按照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的要求,积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在下雷窝村发展新党员5名,入党积极份子5名,结束了该村几年来未发展一名党员,队伍建设停滞不前的历史。为有效改善下雷窝村的环境,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赵健强和李正平从原单位争取资金买来水泥和沙石,充分利用村边天然竹林,汇同村民小组投资 14000 多元,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开发竹林休闲娱乐园,修建水泥桌 6 个、三面光水沟 400 多米,并自费 100 多元,为村民购买扑克 20 多副,象棋4 副;向上级争取价值 7000 多元的玻璃钢篮球架一副。此外,为改善村容村貌,赵健强和李正平积极帮助村民小组,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三天拆除了各家各户影响环境卫生的XXX个土厕所,使村集体投资6万元在村里修建4个标准公厕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2004 年 6 月,赵健强在前往村民小组开会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导致髋关节骨折,住院期间,他仍念念不忘村委会及下雷窝村的各项工作,经常打电话询问工作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村委会的干部

 和驻点群众深受感动。

  解决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工作队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帮助村委会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赵健强和李正平深入思考,努力为村委会发展经济选择项目,经过深入调研论证,他们决定利用星火村委会相树村民小组集体两个坝塘为基地,投资 XXX万元发展水产养殖,采取联合经营的方式解决村委会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思路确定后, 赵健强和李正平积极上下奔走,多方协调,千方百计争取列项支持。最后,项目经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给予了资金支持。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两人始终坚守工地,实行跟班作业,严格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并积极帮助协调资金、物资。一次,由于项目资金未能及时到位,施工单位思想产生了顾虑,工程进度被延缓,赵健强、李正平积极找有关部门协调,并向施工负责人保证,如资金不到位愿用两人工资垫付,解除了施工方的后顾之忧。协调的物资运到后,赵健强和李正平又亲自组织指挥村民卸车,并指定专人管理,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养殖工程的建成,每年可为星火村委会及相树村民小组带来 2 万余元的经济收入,切实解决了星火村委会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同时也为当地村民发展水产养殖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农民增收卡》制度,是确保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围绕每个队员确保XXX 户农户增收 XX%的目标,在深入群众访谈,熟悉掌握村情社貌的基础上,赵健强和李正平把生产条件差、经济收入处于中下水平的自然村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确定为落实《农民增收卡》制度的示范户,并深入农户家中,详细了解农户上一年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收入情况,根据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状况,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调整产业和种植品种结构,制定并帮助落实增收措施,共确定了 XXX 户示范户,发放《农民增收卡》XXX 户。为帮助农村困难户增收,赵

 健强和李正平还亲自下地帮助他们犁田、栽菜,并出资 150 多元为困难户购买化肥、种子。一次,星火村委会永乐村一农户家不幸发生火灾,他们又拿出 100 多元钱,并购买了一床棉被前去看望。广大示范户在他们的帮助下,增收有了保障,大部分示范户已提前完成了增收 XX%的目标。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星火村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集体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下雷窝村,一条条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面、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如今,下雷窝村已成为全县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一面旗帜,先后被列为县委组织部、能禹镇党委“云岭先锋”工程联系点,目前正在申报州级文明村。取得这些成绩,州委工作队员赵健强、李正平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和汗水。

 驻村扶贫干部先进事迹篇 2

  一说起4000米长5米宽的出村路,xx村村民zz就会乐不拢嘴,他动情地说:“谁也没有想到教体局驻村工作队的领导一个个看似文质彬彬,做起事来却是说一不二、雷厉风行。4 月 20 号,县委的领导现场办公给俺们修出村路,第二天教体局的领导们就开始行动了,他们一边做群众工作,一边亲自上阵勘界、撒灰、清除障碍,不到一个月一条宽阔的出村路就有模有样了!”在和当地群众交谈中,教体局驻xx村工作队始终被他们挂在嘴边。村支书xx说:“自从工作队来了,他们不但给我们村带来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工作作风,而且还帮村里争取了资金、项目,理清了发展思路,我们村现在一天一个样,他们可是我们村的大功臣!”

  2 月 15 日,带着组织的嘱托、群众的期盼,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成安县教体局驻xx村工作队满腔热情地奔赴帮扶村——道东堡乡xx村。初来乍到,情况不清,

 工作、生活条件差,难以开展工作。工作队队员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不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干真事,干实事,干成事,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深入全村 XXX 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工作队就基本摸清了 xx 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此基础上,工作队和“村两委”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五大目标、六大任务”,勇于探索破解制约 xx 村发展的难题,确定了在完成省委“十项重点任务”和市委的“五个攻坚战”的基础上,结合村情社貌,决定“开展一项活动、制定两个制度,干好三件实事”,即:加强村风建设,开展首届“孝顺儿媳”评选活动;制定定期慰问贫困户制度,制定定期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制度;干好 4000 米出村路硬化工程,干好 1300 平米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组织致富能手到发达地区考察取经。

  xx 村全村有 XXX 户 1556 口人,自古民风淳朴,乡邻和睦。为使这一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和继承,进一步深化厚德成安的内涵,工作队围绕“促进生产发展、提升生活水平、保持村容整洁、引领乡风文明、推进基层民主”五个方面的宗旨,帮扶出台了村规民约 12 条,提交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印刷装框,然后分发到户,广泛宣传。村规民约的出台,保障村民语言文明,行为规范,为村级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作队和村两委还及时开展了首届“孝顺儿媳“评选活动,全面巩固提高了村风民风建设成果和全村妇女的道德水平。

  工作队在民情调研过程中,还了解到 xx 村目前有 9 户贫困户和 XXX 户因子女或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家庭。工作队便立即和村两委制定了定期慰问贫困户制度和定期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制度,决定对 9 户贫困户每季度慰问一次,XX 元慰问金从工作经费中支出。对 XXX 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每月走访一次,并留下电话号码,方便及时解决难题。王巧娥老人告诉

 我们说:“我的孩子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就自己一个老人,自从工作队进村后,我这里就开始变的热闹起来,有什么困难事儿,只要打个电话,说一声,工作队很快就能给解决,我这心里现在踏实多了”。

  xx 村位于道东堡乡东北,与肥乡县临界。全村只有一条出村路,而且因为路基年久失修,破坏严重,村民出村时常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车辆进出村更是颠簸不堪,人们编了一条顺口溜说:xx 村,真难进,爆轮胎,坏减震,车辆出入要小心!大路难走,严重阻碍了村经济的发展。4 月 20 日,县委、县委办主任李志强在教体局局长王兆林等同志的陪同下,深入到 xx 村开展调研活动。当xx 同志听取了驻村工作队的情况汇报后,现场办公,当即决定拨付资金硬化村里4000 米长 5 米宽的出村路。驻村工作队队员在李主任走后,片刻都没有休息,立即和村两委商量修路事宜。考虑到麦收很快就要到来,必须迅速启动工程,为此,工作队决定白天到修路现场勘路界、清障碍、撒灰道,晚上到相关群众家里做工作。目前该工程已经完成工程进度的 XX%,预计在麦收前正式投入使用。困扰了多少年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将彻底解决,为 xx 村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和出村路同时进行的还有一项工程便是村文化广场建设。xx 村文化广场占地1300 平方米,是村民休闲、健身等开展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预计投资 XXX 万元。因为建设资金不到位,建设工程迟迟不能开工,这可急坏了工作队队长祝海成。工期紧,任务重,不能等,不能靠,他想尽办法,多方联系,最终拿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计划从村“一事一议资金”中拨出XXX万元,村民以工代资3万元,教体局支持3万元,使事情引刃而解。目前,在教体局垫付5万元资金的基础上,工程已于 4 月 23 日破土动工,预计 5 月中下旬完工。届时,村民们在劳作了一天以后,便可以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了。

  在队长 xx 的驻村工作日记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农村的经济发展,群众的

 共同致富,必须有一个或者一批有眼光、有胆识、懂经营的致富带头人。”他要求队员在调查村情民情过程中,格外注意这些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当工作队发现xx 村 xx、xx、xx 等十几个村民视野开阔,有很强的开拓意识,能够很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时,他们便经常走进这些村民家里,和他们促膝长谈,探讨发家致富的途径。当得知这些村民为见识较浅烦恼,想出去到发达地区看看的时候,祝海成队长当即决定带领他们“走出去”,先后奔赴山东寿昌、河北衡水等地参观考察养殖业、林业开发等项目,让他们真正“学回来”,学成村民致富的“领头雁”。其中,xx 等三名同志还光荣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工作队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获得了 xx 村村民的一致好评。工作队队员住宿的党建活动室门前,经常会有村民放下刚从地里采摘的蔬菜就走。党建活动室里,一到晚上总会有村里年长的人来唠家常,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小都愿意来和工作队商量商量。队长祝海成感慨地说:“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通过驻村这几个月工作经历,我看只要心里始终揣着群众,“忧”“喜”关乎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那无论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不成的啊!”

  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xx 村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集体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村里,一条条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面、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3 月下旬,邯郸市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 XXX 个督导组对全市各驻村帮扶工作组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督导活动,成安县教体局工作队更是在全市被评为了“工作情况好的工作组”。

 驻村扶贫干部先进事迹篇 3

 20XX 年,在乐清市乐成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下派我驻 xx 村做农村工作,至今我密切联系xx村的实际,充分发挥个人优势,致力于加强xx村村级班子的建设,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真帮实扶,务求实效。通过一年的努力,xx 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村容村貌也有较大改善,各项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定点包村工作成效显著。现我总结如下:

  一、调查摸底,确保了包村工作有序进行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包村工作的前提。为详细掌握 xx 村的实际...

篇四:扶贫干部素材

作文专题人物素材:11 位助力脱贫攻坚的模范人物-- 把初心写在祖国大地上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百年拼搏。新中国成立以来,已让 8 亿多人脱贫;2012 年末至 2019 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从 9899 万人减少至 551 万人;2020 年 11 月 23 日,随着贵州省宣布最后 9 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 832 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如今,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即将实现,一个有着 14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将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实际上,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第一书记沉下身、扎下根,落实扶贫政策,谋划脱贫门路;驻村干部坚守一线、日夜奋战,与贫困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致富带头人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脱贫增收路更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祖国的大好河山浸润着他们的满腔热血。

  精选了 11 位助力脱贫攻坚的模范人物,他们中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第一书记,有的是乡镇干部,有的是致富带头人……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美好品质——大爱无私、乐于奉献、坚忍执着、锐意进取、吃苦耐劳等,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以忘我的奋斗带领大家追逐着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梦想,他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嘹亮的音符,把初心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他们的事迹不仅是绝佳的写作素材,相信也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新的启发。

 黄诗燕:脱贫功成,务必在我 人物速写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 290 万扶贫干部奔赴一线,黄诗燕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这场战役中,有至少 700 人倒在了冲锋路上,黄诗燕也是其中之一。注视黄诗燕的人生年轮,眼前会跃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大情大义,耳边会萦绕“脱贫功成,务必在我”的誓言。“一夜惊怜丝吐尽,三乡切盼燕归来”,这幅挽联便是炎陵百姓对这位扶贫书记最深的怀念。

 2011 年黄诗燕担任县委书记之初,湖南省炎陵县顶着深度贫困县、经济薄弱县、产业滞后县等一堆“落后帽子”。上任伊始,黄诗燕便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搞“大走访”——自带食材进村入户,与群众一起生火做饭,同桌吃饭,同干农活,

 倾听群众掏心窝子的话;跑无电村,钻土坯房,进“杉皮屋”,访贫问苦……一番调查后,黄诗燕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梳理群众最难、最忧、最盼的事,解决一项销一个号。

  2012 年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了一棵每年能结果 400 多斤、收入近7000 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黄诗燕抱着“脱贫功成,务必在我”的信念,积极推动黄桃产业。2020年,炎陵县全县黄桃种植面积 8.9 万亩,产业链综合产值 20.6 亿元,3.42 万名桃农人均增收 2976 元。如今,炎陵县累计脱贫 7224 户 24056 人,贫困发生率从 19.5%下降到 0.45%,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2019 年 11 月 29 日,完成又一次脱贫攻坚部署后,回到宿舍的黄诗燕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时年 56 岁。时光流逝,可“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最美扶贫书记”等对黄诗燕的赞许却一直在民间广为流傳。2020 年 11 月 18 日,黄诗燕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毛相林:敢向绝壁要“天路” 人物速写 锄头,坚韧有力,凿石碎土之物。在毛相林身上,也有这么一股子劲:不畏艰难,敢跟坚石斗硬;扎根群众,把自己深深嵌在泥土里。在脱贫攻坚收官这个打硬仗、啃硬骨头的战场,完成硬任务,就需要毛相林这种“硬锄头”。在新的起点上,挑战依然严峻,发展未有穷期,我们呼唤更多的“毛相林”,需要更多的“硬锄头”。

 1997 年,38 岁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修公路。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被四面千米高山绝壁合围,犹如坐在一口井中,修路难如登天。当时唯一的出村路是一条“108 道拐”的古道,去县城一来一回至少要 4天。住在“井底”的近 400 名下庄村民,近一半的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咱不能一直当穷汉,就算再难,我也要带头冲一冲。”毛相林在村民大会上给大家鼓劲,“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虽然先后有 6 名村民为修路献出了生命,但下庄人没有退缩。2004 年,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下庄村人用了整整 7 年时间,终于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 8 公里长、两米宽的机耕道。

  虽然出山公路通了,但在当时,大多数下庄村民还生活在贫困线下。毛相林趁热打铁,

 带领村民种植柑橘。2015 年,下庄村整村脱贫;到 2019 年底,全村累计 64 户 269 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 0.29%,人均年收入达 1.2 万元。毛相林还有更大的梦想:不单下庄人要走出去,还要让外面的人走进来。近年来,巫山县发展乡村旅游,下庄村人把 19 栋农房改造成了民宿,开始接待山外来的游客。“再过两三年,旅游搞起来,我们的收入还会翻番。”毛相林信心满满。2020 年 11 月 18 日,毛相林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赵昌芳:从贫困大学生变为“扶贫人” 人物速写 在赵昌芳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饮水思源不忘本的赤子之心和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贫穷的成长经历没有压垮她,反而让她体味更多、理解更多、感受更多。她收获了成长,更将自己的经历化为动力,带动他人齐心协力共同走向富裕之路。她就是扶贫土壤里开出的最美丽的花。

 赵昌芳是重庆市彭水县走马乡金银村的一名基层扶贫干部。1997 年 1 月 10 日,赵昌芳的养父赵寿全—— 一个患有间歇性癫痫的男人把被遗弃在路边的赵昌芳捡回家。从此,赵昌芳与养父赵寿全、二伯赵寿文相依为命。

 2016 年,赵昌芳顺利考上大学,也就是这一年,走马乡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赵昌芳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赵昌芳靠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顺利完成了学业。她说:“如果没有教育扶贫政策,我的求学路会更加坎坷,甚至有可能辍学。”因此,在大学期间,赵昌芳每逢假期都会到重庆的偏远乡镇做帮扶志愿者。帮扶期间,跋山涉水挨户走访,与贫苦户一起下田、做家务等,对赵昌芳来说都是常事。最让她自豪的是成功协助自己帮扶的贫困户申请到国家助学金,及时阻止了该户子女辍学。此外,她还以实际行动去改变贫困户们的“等靠要”思想,让他们的精神面貌脱胎换骨。

 2019 年,赵昌芳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彭水县人社局通过驻村扶贫工作队给她提供了一个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从事扶贫工作。赵昌芳说:“贫穷的成长经历使我更能够感受到所做工作的意义,那就是时刻不忘尽心尽力帮助别人。” 龙慧:扶贫路上的群众贴心人 人物速写 走进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只有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意识和发展愿望,脱贫攻坚才能取得最终胜利。龙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对症下药”,制定一系列脱贫措施,一步一个脚印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了脱贫攻坚的目标。

 2020 年 10 月 17 日,龙慧作为获奖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自

 2018年初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驻第三师五十一团九连“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连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她带领工作队和连队党支部,通过抓基层组织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使连队顺利实现了全面脱贫。

  初到九连,龙慧结合九连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土地利用率低的特点,为九连制定了“就业为主、养殖为辅、社保兜底”的脱贫措施,形成了“一户多措”的增收途径。2018 年 3月底,五十一团首家劳务公司在九连正式挂牌。公司成立第一年就输出劳务 422 人次,获得劳务收入 383 万余元,人均收入 9000 多元。与此同时,龙慧发现九连大量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现象。为了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每周一的连队升国旗仪式上,龙慧都会安排当地群众中的“脱贫之星”现身说法,以身边事带动身边人;同时,组织贫困户召开座谈会,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帮助群众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龙慧的带领下,九连于 2019 年实现了全面脱贫,贫困户人均年收入 1.2 万元以上。如今,龙慧已回到原工作岗位,但当地群众依然经常联系她,跟她拉拉家常、聊聊增收…… 谢睿:铺在扶贫路上的“沙砾” 人物速写 全心全意地投入扶贫工作,谢睿就如同一粒沙砾,铺就在扶贫路上。他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足下的土地和心中的同胞。宝贵的生命虽永远定格,脱贫的信念却就此生根,福泽四方。

 “沙砾”是湖北省咸丰县清坪镇纪委书记谢睿的微信昵称。作为该镇多个重点贫困村的扶贫联系人,在 2020 年 9 月的一次走村入户中,谢睿察看民居改造工程时意外坠楼,抢救无效殉职,年仅 39 岁。扶贫 5 年,谢睿的 16 本工作笔记里记满了老乡的需求,也见证着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第一本笔记开始于清坪镇脱贫攻坚任务最为吃紧的 2016 年,刚刚任职纪委书记的谢睿主动请缨,申请联系小河村、鱼塘湾村等 5 个全镇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子。这些村庄都在武陵山深处,分布在不同的山头。每次走访都是风尘仆仆,但谢睿从无抱怨。“产业立起来,才能实现脱贫不返贫!”谢睿的笔记里大写加粗地记着这句话。为了小河村 104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够如期脱贫,他和扶贫队员们一起上门入户劝说村民调整产业结构,规模化种植白茶,走上了产业脱贫之路。从购买茶苗到技术培训再到茶叶销售、引进茶厂,每个环节都是谢睿带着大伙儿一起走。4 年时间里,小河村人均年收入翻了两番,达到 6000 元,全

 村已脱贫出列。

 张东堂:患癌 10 年坚守脱贫一线的村支书 人物速写 青葱少年时,他成为一名军人,为国尽忠;脱下军装,他反哺家乡,助力脱贫。张东堂与时间赛跑、与病魔竞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扶贫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也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退役军人的家国情怀。

 人称“七沟八疙瘩”的四龙庙村,地处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段村乡。全村 10 个村民小组、18 个自然村,1364 口人散居在 27 平方公里的大山深处。张东堂除了是四龙庙村的党支部书记外,还是一名晚期膀胱癌患者。

  2009 年,张东堂高票当选四龙庙村党支部书记,正当他想带领村民大干一场时,却被查出患有膀胱癌。“查出来以后,我就跟家人交代了后事。但是我也说了,在我死之前,工作不放手,我必须看到大家脱贫。”张东堂回忆道。

 彼时,张东堂通过考察调研,决定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牛心柿、花椒和连翘来脱贫致富。开始村民们都持观望态度,他就自己带头种,在流转的荒山上种下了 5 亩牛心柿、100 亩连翘和 100 亩花椒。很快,村民们纷纷跟进。如今,村里 3000 亩经济作物长势喜人,万亩采摘园瓜果飘香,四龙庙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张东堂说,这些年来,他把每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因为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让四龙庙的鄉亲们脱贫。张东堂小时候家里穷,8 口人 4 件衣服,谁出门谁穿。后来他有机会去当兵,但是自己犹豫不定,一位乡亲极力劝他去,“他说当兵就有好衣服穿了。我走的时候,乡亲们敲锣打鼓给我送行。那一天我就立下志向,我要回来,带领大家脱贫”。

 黄宗策:贫困山村的“电商突围者” 人物速写 网络工程师与贫困村第一书记,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身份在黄宗策身上结合,便碰撞出令人惊艳的火花。许多像黄宗策一样的年轻人都在用电商助推中国农村地区全面发展,他们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是当之无愧的脱贫先锋军。

 一直以来,光秃秃的石头山阻断了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笃山镇坡老村与外界的联系。由于地处喀斯特地貌及其石漠化的深度结合区,这个村子一直在石头缝里寻找土地,村民们靠种植生姜、玉米等农作物为生。这里的生姜品质极高,被当地百姓

 称为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但生姜的销路一度让村民们犯愁。

 让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成为全体村民共同的愿望。改变从共青团贵州省委驻安龙县笃山镇同步小康工作队员黄宗策,以第一书记身份进驻坡老村开始。2016 年 5 月,从小在城里长大的黄宗策顶着驻村第一书记的头衔踏上了坡老村的土地。通过不断走访调研,他发现信息闭塞是制约坡老村发展的关键所在。利用电商平台让坡老村脱贫的想法,很快便在这个网络工程师出身的干部脑海中产生。

 确定好销售方案后,黄宗策以每斤 1.3 元的价格收购村民手中的小黄姜,而在之前,村民只能以每斤 7 角钱的价格卖给贩子。通过电商平台,小黄姜每斤能卖到 4.9 元。除去包装、中间环节的成本后,通过电商赚到的利润又重新纳入精准扶贫资金池,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2019 年,坡老村贫困户成功清零,贫困户人均年总收入从过去的不到 1000元,增加到 11287 元。

 林占熺:拳拳寸草心,浓浓报国情 人物速写 菌草帮助世界上的许多人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林占熺自己却没有用它去赚大钱。对于他来说,用技术帮助老百姓脱贫,才是生命最大的价值。在福建农林大学的国家菌草技术中心,一块大理石上镌刻着“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这也是林占熺心中无声的誓言。拳拳寸草心,浓浓报国情,我们在林占熺身上看到了小草的坚韧,也看到了大树的巍峨。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的手机备忘录上有一个倒计时——今天距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多少天,距建党 100 周年还有多少天。“时间很紧迫,备忘录里定下倒计时,为的是提醒自己加油干。”林占熺说。他心中有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希望菌草产业帮助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为 2020 年全国扶贫攻坚战取得最后胜利献礼;希望用菌草在黄河沿岸建起千里生态屏障,为 2021 年党的百年华诞献...

篇五:扶贫干部素材

2022 年高考作文最新 脱贫攻坚 类素材 ---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目录:

 1 01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2 02 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3 03 云南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

 4 04 草果离离,我心所系

 5 05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正文:

 1 01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作者:韩保江《光明日报》( 2021 年 11 月 01 日 16 版)

  【光明论坛·共同富裕系列谈③】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完成的重要的战略任务。它既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关乎民心向背和能否筑牢我们党长期执政基础的政治问题。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狭义上的物质财富的富裕,而是广义上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它既包括表现在收入、财产及物质生活条件上“看得见”的显性富裕,又包括表现在社会公平正义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均等化、生态环境改善和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上“容易忽视”或“看不见”的隐性富裕。因此,要实现这样的全体人民“全面富裕”,并不只是先“做蛋糕”后“分蛋糕”那样简单,而必须坚持系统观念,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再依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从本质上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因此,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是必须用好创新发展这个第一动力。共同富裕是收入分配问题,但根本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保持中高速增长,继续做大经济规模和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础。因此,一方面必须彻底改变我们更多依靠资源、环境、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进而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以更少的投入实现最大化的产出。尤其要通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和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增强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和不断升级的美好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必须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各类社会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从而让人民群众勤劳创新致富,使绝大多数人步入中等收入人群行列。

  二是必须依靠协调发展这个内生特点。协调发展解决的是我国存在的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只有协调和平衡好这些关系,才能做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要找出区域发展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全域人民共同富裕,在鼓励东部发达地区发挥先富示范作用的同时,更要强调东部地区带动未富的中西部尤其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刚刚脱贫的落后地区,并形成长效机制。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承认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既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

 富,又要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用制度保障城乡人民共同富裕。推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就是要突出解决“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的问题,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就是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三是必须借助绿色发展这个普遍形态。绿色发展既是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手段,也是实现一些欠发达地区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欠发达地区大多是限制开发区、生态涵养区和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工业化水平低,故而碳排放程度低。推动绿色发展,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碳汇交易市场,促使生态受益区和高碳排放的发达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财政补偿和购买碳排放权付费,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居民增收和实现共同富裕。

  四是必须依托开放发展这条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旨在解决内外联动和双向开放的问题。欠发达地区发展落后以及居民增收缓慢,除了自然条件原因,大多是因为对外开放程度低,不能充分分享开放红利。因此,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落下”,必须加大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对外对内双向开放,让更多产业、资本、技术、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流向这些地区,不断增强它们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

  五是必须用好共享发展这个关键一招。共享发展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一招。一方面,要明确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提高低收入群众子女受教育水平。要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城市与农村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要完善兜底救助体系,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另一方面,要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资本性所得管理,在依法保护合法收入的同时,要防止两极分化、消除分配不公。

  (作者:韩保江,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2 02 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新时代的关键抉择)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述评

 《 人民日报 》( 2021 年 11 月 03 日

  第 01 版)

  村道笔直绿树成荫,农家小院青砖灰瓦。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村民唐宗秀喜上心头:“我和老伴在村旅游公司干保洁,俩人一个月有 4000 多元,加上土地流转金、光伏收入,这日子过得美!”

  骆驼湾村脱贫了,千千万万个贫困村换了新颜。

  今年 2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 9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念兹在兹:“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彰显着人民领袖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放眼今日神州大地,从华北平原到西南边陲,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曾经的贫困县、贫困村里,产业兴了,出行易了,房子新了,环境美了,人气旺了……一个个山乡巨变,汇聚成脱贫攻坚的亮丽答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

  “我要向总书记报喜,现在家里的日子,就像黄粑一样甜!”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赵玉学,在自家的农家乐里边忙活边说,“现在一个月能挣一万块,比之前在外打工强多了。”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和憧憬。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 年 11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话语掷地有声。

  这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担当。

  2012 年 12 月底,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2018 年 2 月,四川省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村民节列俄阿木家的火塘边。听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脱贫心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50 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 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访贫问苦的脚步走得越远,总书记同人民的心就贴得越近。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脱贫攻坚的每个重要节点和重大关头,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召开 7 次脱贫攻坚座谈会,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直指难点、把脉开方。

  这是举世瞩目的国家行动。

  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宁肯自己多受累,也要让群众快脱贫,宁肯自己掉上几斤肉,也要让群众走上致富路”。

  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必须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

 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全面小康,决胜在合力。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促攻坚。省市县乡村层层立下军令状,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得以强化,扶贫脱贫的责任层层压实。全国累计选派 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 200 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天津老师”“北京医生”“广东专家”“浙江工程师”……一支支来自东部地区的帮扶力量,奔忙在中西部脱贫一线。东部 343 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中西部 573 个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东西部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扶贫协作,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直播带货,带火了村里的蜂蜜、腊肉、猕猴桃;乡村旅游,带旺了村里的饭店、民宿、农家乐……这些日子,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好消息不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激发了乡村发展潜力,带来了今天的好日子。”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说,因地制宜,村集体依靠政策帮扶发展起乡村旅游等产业;分类帮扶,扶贫工作队引导年轻人搞旅游、留守妇女做苗绣。精准施策,村民腰包鼓起来,2020 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 18369 元。

  十八洞村的变化,充分印证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科学性、真理性。

  时间回溯到 2012 年底,全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尚有 9899 万,贫困发生率为10.2%。到 2020 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场硬仗怎么打?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看真贫、察实情,和贫困户一起细算收支账,把脉贫困症结:“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精准”二字,是新时代脱贫攻坚最显著的特征,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策。

  扶贫先识贫。2014 年,全国贫困地区 80 万基层干部进村入户,12.8 万个贫困村、8962 万贫困人口被识别出来,建档立卡、录入信息。2015 年,对建档立卡“回头看”,补录贫困人口 807 万,剔除识别不准人口 929 万,脱贫攻坚的扶持对象被精准锁定。有了这本“账”,扶贫开发进入了“滴灌式”精准扶贫新阶段。

  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随后,总书记又多次强调:“攻坚战就要用攻坚战的办法打,关键在准、实两个字。”“要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扶真贫、真脱贫,各地区各部门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将第三方评估方式纳入脱贫成效考核评估体系,启动大型专项普查……评估方法越来越完善,制度体系越来越严密,切实把好贫困退出这“最后一关”。

  精准扶贫找到“贫根”,...

推荐访问:扶贫干部素材 扶贫 素材 干部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