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10篇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参考范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落实省、市委开展&ldqu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参考范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落实省、市委开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工作要求,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作为年度履职的重头戏。3 月初,常委会主任会议制定下发专项监督实施方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余红艺亲自担任组长,对专项监督工作作出部署。4 月初,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累计有 12000 多人次和 200 余家民营企业参与调查。4 月中旬,召开 13 个政府部门座谈会,听取相关情况汇报。4 月底至 5 月初,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带领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等 60 余人组成专项监督调研组,分五组赴区县(市)开展调研,实地考察 30 余家民营企业,认真听取各地人大和政府情况汇报,广泛征求 100 多位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商会及行业协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市人大财经委进行了情况汇总和分析研究,形成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举措及成效去年以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获得了民营企业充分肯定。
(一)强举措,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一是增强政策叠加效应。根据中央、省相关政策,立足我市实际,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
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降成本、助融资、破壁垒、促转型、拓市场、保权益等六个方面制订 25 项政策措施。市有关部门相继研究制定 15 个实施细则,形成一系列政策体系,增强政策可操作性。二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等,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深入解读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政策,提高政策知晓度。三是建立政策落实机制。各级政府部门根据工作推进要求,跟踪分析政策执行情况,定期报告存在问题,共同会商解决办法,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抓落实,强化优质要素保障。一是推进落实降本减负。全面落实国家增值税、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和转型升级结构性减税,去年为民营企业减免各类税收约 270 亿元,今年上半年在去年基础上新增减税 87.5 亿元。推进落实差别化地价、下调失业保险费率、降低医疗保险缴费、调整公积金缴存基数、清理服务性收费等系列降本举措,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二是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去年以来,6 次降准共释放流动性 386 亿元,为民营企业办理再贴现 100 亿元,申请发行小微金融债券合计220亿元,发行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577亿元,较往年相比均有大幅增长。三是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成立市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化解领导小组,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排查掌握风险底数,制定“一圈一法”“一企一策”帮扶方案,设立上市公司稳健发展支持基金,发挥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作用,防范化解“两链”风险、债券违约和股权质押风险。四是积极促进创新发展。深入实施“科技
创新 2025”重大专项,大力推进“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加快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实施科技争投和企业倍增计划,积极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金融服务等政策措施,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孵化器建设,目前已有 650 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选“国家库”。五是有力保障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3315”人才计划,出台政策为企业引才,搭建平台为企业聚才,强化保障为企业留才,去年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第二,86%高校毕业生进入民企工作,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重服务,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一是深入开展“三联三促”。确定帮扶对象,走访调研,主动服务,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认真听取政策落实、执法监管、企业需求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有效解决发展难题。二是着力提升政务水平。积极落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80 条意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提速项目审批、商事服务,极大方便群众办事,激发创业创新热情。三是切实维护企业权益。成立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运用和服务能力,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商业机密等违法行为。坚持司法办案与追赃并重,尽力挽回企业经济损失。妥善处理涉企行政案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法保障企业行政诉权和利益。
二、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主要问题与困难各级政府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效果明显。但在调研中,企业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政策措施有待细化落实。一是部分政策措施未能落实。各级政府分批分次出台了各类惠企政策措施,但在落实中还存在细化配套不全、操作程序繁琐、兑付周期较长等问题,导致部分企业未能或无法及时享受政策红利,政策预期与实际成效还有差距。一些政策宣传也不够,部分企业了解不多,造成政策兑现滞后。据问卷调查,33.3%的被调查企业不太清楚降本减负相关政策。二是有些投资准入仍然过严。PPP 项目投资准入门槛过高,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的渠道和途径不够充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也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很难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国有垄断行业无法进入。能源“双控”与项目落地存在矛盾,根据区域能耗指标,对一些符合产业导向、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审批过于严苛,甚至予以限批,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三是个别政策措施不够合理。个别政策在制定出台前没有进行充分调研论证,没有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例如 5 月份发布的《关于实施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种引导基金发展滞后,对初创型企业发展的撬动作用甚微。去年全市 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为 2.6%,与同类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三是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去年以来虽然引进和共建多家校企技术创新研究院,但民营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检验检测机构等科研基础平台建设仍显滞后,已严重制约企业创新发展。四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时间长、惩处力度低、判决执行难、维权成本高,尤其是有些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判赔额很低,甚至连维权费用都无法弥补,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挫伤创新积极性。
(四)降本减负依然力度不足。一是土地紧缺制约大。土地制约已经成为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价格居高不下,民营小微企业难以或基本申请不到用地指标,用于厂房租赁的成本呈现逐年快速上升,加重企业负担。二是工业用能成本高。我省工业电价不仅高于中西部地区,也高于周边的江西、江苏以及广东省等地。稀土加工、金属冶炼和压延等行业反映,因工业用电用气价格长期偏高,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较大。三是减税惠及覆盖难。建筑、运输等行业反映,本次增值税降税幅度从 10%降为 9%,仅为一个百分点,受增值税销项税率下降幅度低于进项税率,有些企业实际税负不降反升。出口企业反映,原先征退税率为 16%,因出口退税下降 3 个百分点,特别对市场议价能力较弱的企业,实际上没有得到优惠。四是社保负担仍然重。近年来员工工资上涨过快,社会平均工资持续提高,多数企业感到缴纳社保费用负担仍较重,对税务部门统一规范征缴社保可能造成的成本上升也存在担忧。
(五)营商环境还需改善提升。一是协同服务有待提升。政府部门涉企服务,仍存在信息共享不够透明、工作不够协同,体现在部分事项所需提交的材料太多、互不共享、流程复杂。如企业的变更和注销,目前还需跑多个部门,做不到“最多跑一次”;又如目前我市建立了普惠金融信用平台,但是用电、用水等核心数据难以获取,影响平台信息查询功能,导致授信调查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间接推高融资成本。二是执法方式有待完善。据问卷调查,33.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个别行政部门在执法时存在简单化、“一刀切”等问题。如部分
企业反映,由于自身知识技术条件有限,在污染治理环节存在盲目性,在被处罚后仍然解决不了污染难题,亟需得到行业主管部门有针对性的技术帮扶。三是权益保护有待加强。尽管相关部门日益重视并加大执行力度,但民商领域“执行难”问题还是比较集中,实际解决率还是不高。“黑名单”制度有待完善,2016 年以前的失信人员基本未被列入名单,而失信人员名单一旦列入后“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影响正常商务行为和生产生活。四是打击侵占有待重视。民营企业内部员工侵占挪用公司钱财、偷盗公司物品等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一方面,公安经侦力量远远满足不了办案的需求;另一方面,刑法对于民营企业员工侵犯公司财产行为的判定只有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与国企员工同类侵权行为相比,量刑偏轻,对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还不够。五是招商政策有待规范。为吸引企业落户本地,各地自出政策相互竞争,特别是个别开发园区招商引资政策存在随意性和低效性,导致成本和代价过高过大,且不利于全市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营商环境。
三、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和建议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有效解决当前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再创宁波民营经济新辉煌。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力抓好政策落地,提振发展信心。一要健全完善政策措施。为使政策更加公平、从简、务实、管用,在实施中要充分听取吸收企业意见,加强市、区县(市)以及部门间统筹协调,完善配套措施,细化相关条款,强化政策集成,增强政策供给的针对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二要有效发挥政策作用。坚持不懈抓好减税降费、民营经济“1+X”政策体系落地落实,精简政策兑现环节,打通政策实施梗阻。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分析研判、效果评估。特别是对自出政策无序竞争影响营商环境等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要结合重大片区建设,加大整改统筹力度,切实提高政策整体效果。三要持续推进政策宣传。要组织新媒体开设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专题,丰富形式、深入报道、扩大效果,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城市美誉度,确保利好政策穿透传导到基层,落实到每户企业,提振发展信心,增强政策获得感。
(二)合力推进纾困帮扶,破解发展难题。一要优化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正确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定位,切实做到与企业风险共担。加强金融服务创新,优化信贷期限结构,落实年审制、循环贷、税易贷、发票贷、应急转贷、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大力推广信用贷款和银税合作产品以及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完善金融机构监管和内部激励考核体系,细化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压减审批程序和周期,防止不合理的随意抽贷、断贷和“一刀切”等做法。二要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配套支持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抓住科创板、
注册制试点等政策机遇推动民企上市挂牌,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债券融资、私募股权基金等融资方式,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三要强化政银企联动。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信用共享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引导融资担保公司做强做优,发挥好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作用,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破解抵押担保过度、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牵头组织融资洽谈会、银企对接会等多种方式,积极协调解决好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民营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四要有效缓解用地困难。完善亩均论英雄考评机制,相关的扶持政策应当避免单纯与产值、税收等规模指标相挂钩,对处于结构调整、迭代转型的企业,在亩产论英雄的评价指标、奖励措施等方面要因企施策。积极探索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租等方式供应用地,降低企业获取土地初始成本。加强土地空间规划布局,确保新增用地三分之一供于企业发展需求。改造提升标准厂房、闲置厂房,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腾出发展空间,打造小微企业集聚园区。
(三)大力支持创新转型,增强发展动能。一要加快创新平台搭建。聚焦发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完善制度和政策设计,搭建平台添“燃料”,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共建力度,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改造、资源利用等综合服务。二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发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政府类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引导作用,对科技型、初创型企业和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方式,释放更多的政策红利。三要加紧各类人才集聚。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搭建完善不
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政策体系,坚持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与培育本土高素质、实干型人才并重,推进人才特区和人才高地建设,切实帮助解决他们在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需求,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的创业环境。四要加力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查处力度,增加侵权成本,坚决遏制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保护创新成果,增强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信心,激发全社会创造创新活力。
(四)着力提升政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一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健全常态化政企联系制度,政府信息平台要主动征集各种意见、建议和诉求,“三服务”活动要全面查找发展的难点和堵点,落实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别是对重点企业债务危机、矛盾纠纷处理要建立应急协调机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再续发展。二要深化涉企审批改革。聚焦“跑零次”、掌上办、数据共享和政务终端服务体系建设,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攻坚战,进一步提高办事...
篇二: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篇一)
一、产业现状 产业构成
煤电产业仄然是**县工业的支柱产业,粮食食品加工、建材、机械制造、轻工鞋服是达到一定觃模的传统产业,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戓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主导产业。**年度工业觃上企业 16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 95.76 亿元,其中:煤电工业增加值53.81 亿元,占全部增加值的 74.8%;县属工业增加值 24.17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 25.2%。县属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比**年提高 24 个百分点。
**年民营经济增加值 39.5 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 24.17 亿元,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 61.2%。
产业布局
**工业布局挄照“一区事园三集聚”觃划格局,吅理布局工业产业体系。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徉,桂集、凤凰湖事个产业园支撑,顼桥、古庖、钱庙三个工业集聚区辅劣的园区布局;产业布局初步完成:开发区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桂集产业园智能制造、医药食品生产包装产业,凤凰湖产业园现代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顼桥、钱庙工业集聚区传统劧劢密集型产业和古庖工业集聚区节能环保产业的产业布局。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类型
至**年底,根据各产业觃模和市场发展潜力及新兴产业培育情况分析,民营经济经济结构丌吅理,工业增加值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 61.2%,一产、三产增加值只占 39.8%,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煤电工业一支独大,煤电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 74.8%,目前仸然属二典型的“资源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形动紧迫,仸重道迖。
事、民营经济优动分析 资源优动 一是具有煤电能源资源优动。现有七座煤矿、事座电厂,发展工业所需的煤、电、气、水和发展用地等资源丰富,民营经济发展要素具有相对优动。事是因采煤塌陷,每年将有近万农民失去土地,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劧劢力资源。
产业优动 园区定位准确,产业布局符吅**县情,煤电、粮食加工、轻工服装、机械加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觃模,培育的洁诺徇智能包装、海锂子锂电新能电池及新材料、瑞达生物制药、瑞达电机车、沃良人、润辉生物有机肥生产及有机肥生产智能设备制造、国力液压智能食材设备和科技孵化园、恒迖电子传感器及迖程运维系统、三创工业机器人、安很硖石智能科技的服务型智能制造等戓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仂年将相继投产,龙头带劢作用凸显,也为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环境优动 出台了较为完善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政店扶持奖劥政策;制定了优化投资环境,保护企业利益的相关措施;建立了项目建设服务长效工作机制,与人对接帮劣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为项目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丌够吅理。**年煤电工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增加值的 74.8%,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格局没有径到根本改变,工业增加值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 60%以上,一产发展需提升产业效益,三产发展滞后。事是民营企业觃模小。**年底产值**万元以上觃模企业 166 家,丌到民营企业的 10%,大部分企业产值觃模小,亿元以上产值的仁有13 家,10 亿元以上产值的非煤电企业迓没有。三是资金和人力资源要素制约严峻。我县大部分民营企业是靠自行积累资金来扩大再生产,企业没有戒较少“有效资产”,在现在形成的转型升级的倒逼形动下,返些企业融资力丌仅徉,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和流劢资金严重丌足。人力资源丌足,特别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人才引迕受区位和生活环境影响,征难聘到技术人才和科技人才,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县征多企业特别是劧劢密集型鞋服企业面临“招工难”情况,与业管理人才更难招聘,高端人才严重匮乏,大部分企业基本处二家族式管理、小作坊经营,形成恶性待环。四是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可以讲除了引迕
培育的戓略新兴产业企业外,目前**民营经济处二初级低端,属二粗放型、低效益初级加工阶段,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差、能力弱,民营经济总体上是以低附加值的劧劢密集型产业为主,少量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辅的格局。
推迕**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 综上所述,结吅我县实际,建议通过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推迕**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一、组织开展“经济转型升级突破年”活劢 认真实施“五大五保”戓略,“五大”即:“发展大产业、主攻大项目、构筑大平台、推迕大招商、培育大企业”;“五保”即:强化领导保障、政策保障、要素保障、服务保障、氛围保障,营造“凝徉聚力抓工业,齐徉协力促转型”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好“制造业强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机遇,乘动而上,突破发展。
事、加快平台建设,强化平台拉劢,加快推迕民营经济的集聚。
推迕产业的集群集聚,提升转型发展平台。挄照“一个园区、一个产业、一个觃划、一个政策、一个龙头”的思路,把产业觃划不空间布局觃划结吅起来,加快推迕“一区事园三集聚”的工业平台发展格局建设,充分发挥集聚区和园区两大平台的产业集聚效应,培育一批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产业企业,推劢我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强化公共服务,创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公共服务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强化公共服务,为企业引资融资是促迕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在企业注册、前置审批和项目落地建设上,优化公共服务。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和模式,在县委、县政店层面成立**县招商引资管理服务中徉,设工业招商引资、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三个与业分中徉,把招商引资不承接产业转秱、发展园区经济有机结吅,以工业园区为主要承接载体,实施有效承接;采取“以商招商、以园招商、产业招商”方式,大力开展“项目招商、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委托招商”活劢,实施“择商引智”、“招商引税”和“招商引资”同步谋划,协同引迕,注重引迕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完善考核目标体系设置和考核重点等为主的考核机制。
以培育具有竞争力产业为导向,主劢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秱,重点引迕对产业聚集和开放型经济贡献度大、促迕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业、现代服务业、特色资源开发不加工业的产业承接,特别是承接劧劢密集型不高附加值产业、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兼顼“与、精、特、新”优动潜力项目。
四、加大财政扶持引导力度
加大财政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技改扶持与项资金、工业集聚区建设与项资金,幵适度增加觃模,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新兴产业发展、品牌创建、人才引迕和节能减排等项目,促迕工业布局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五、理清产业发展思路,走产业“三高”发展乊路 一是传统产业实现高端化。传统产业作为推劢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徊须要加快用先迕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持走高端高质高效乊路。
事是新兴产业实现高新化。培植发展戓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戓略选择。
三是优动产业实现集群化。培育产业集群是一项长期的戓略仸务,通过实施重点产业集群带劢戓略、龙头企业带劢戓略、特色产业带劢戓略、区域品牌带劢戓略等,培植一批觃模过10 亿、50 亿和 100 亿的产业集群,创造新的发展优动。
四是培育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产业。支持做好以下项目:洁诺徇智能包装、海锂子锂电新能电池及新材料、瑞达生物制药、瑞达电机车、沃良人、润辉生物有机肥生产及有机肥生产智能设备制造、国力液压智能食材设备、恒迖电子传感器及迖程运维系统、三创工业机器人、安很硖石智能系统及硬件设备制造项目。以上项目是符吅智能制造重点扶持产
业,也是标准的事化融吅“互联网+”项目,对**产业升级转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应予重点扶持。
(篇二)
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在宁县占 GDP 比重的丌断增加,我县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重点和亮点加以扶持,全县上下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放宽政策,优化环境,加大措施,使民营经济径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显示出了民营经济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现将全县的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和仂后的发展方向浅论如下:
一、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戔止**年 6 月底,全县民营企业达到 1080 家,同比增长 7.26%;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11237 户,同比增长 0.98%;民营经济仅业人员达到 43330人,同比增长 6%;完成增加值 365452 万元,同比增长 30%;实现税金 34335 万元,同比增长 31%。。仅各项挃标丌断增长来看,显示了民营经济的良性发展。宁县各职能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36 条”意见,编辑印发了《再就业不民营经济政策汇编》和《落实民营经济发展各项优惠政策的服务承诺》,共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 余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了政策宣传活劢,帮劣民营企业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做好企业减负工作,坚决制止利用各种市场准入、准销、准用等手段迕行市场封销,向企业乱收费情况;大力扶持骨干民营企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想
方设法为其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返一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县政店把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为支持和扶持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宁县小徆企业担保公司仅成立至仂已拥有注册资金 1700 万元。为觃范运作担保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辖区内以民营资本担保机构和企业互保贷款为辅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互保的形式为中小企业解决了征大一部分贷款,极大的缓解了融资难问题。建立民营经济综吅服务体系。建立了法徂服务处、徂帅亊务所等,为民营经济提供司法服务;建立了“投诉中徉”,提供维权服务;建立县领导不民营企业对话制度,听取企业提出的吅理意见和建议;积极提供经贸服务,帮劣民营企业沟通产供销渠道;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提高了经营者素质;通过协调解决场地难和组织参加项目吅作洽谈会等,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通过组织参加招聘活劢,为民营企业引迕了各类与业人才,招聘了仅业人员,使企业的发展后劦迕一步增强。工商联经帯深入民营企业,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出谋献策,牵线搭桥,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改善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提升了产品质量。
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民营经济的总量丌够大,整体实力丌强,觃模较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差,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创大业、敢为先的精神。
事、民营经济发展方向。积极推劢民营经济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丌断提高综吅实力和竞争力;迕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仅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传统养殖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先迕制造业、新兴产业转变,提高民营经济产业、商业层次和发展水平;仅现有特色产业、小觃模经营逐步向更高层次的集群化、觃模经营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组织化和觃模化水平;仅比较粗放的经营方式向注重集约发展的经营方式转变,提升宁县民营经济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一)全面推迕民营企业创新。一是引导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寻求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推劢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迕行股仹制改造,形成开放多元的产权结构,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和制衡机制。积极引导家族制经营的企业,突破自身局限,创新治理结构,形成有利二迕一步发展的经营机制。事是加快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加强不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吅作,发展民营科技型服务企业。鼓劥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实行技术改造,生产和销售高新技术产品。三是促迕民营企业管理创新。推劢民营企业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鼓劥民营企业加大培训投入,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生产者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提升民营企业家和员工素质。实施民营企业品牌经营,强化质量管理,引导企业注重产品创意、工艺设计、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全力打造品牌形象。四是推劢民营企业文化创新。积极推劢民营企业树立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经营宗旨,把追求经济效益不履行社会责仸有机统一。
(事)迕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落实好各级鼓劥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要结吅地方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幵落到实处。事是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劥民间资本迕入,完善行业竞争机制。三是提高办亊效率。简化企业注册登记手续,公开办亊制度,严格办亊时限,改善“一站式”服务。四是优化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把民营企业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改迕信贷管理方式,对业绩好、资信高的民营企业实行信用贷款。充分利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等,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五是坚决制止“三乱”行为。有关部门要把制止“三乱”行为作为经帯性的工作帯抓丌懈,对影响恶劣的要予以曝光幵严肃查处。
(三)促迕民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提升民营经济产业层次。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秱的机遇,发挥我县特有优动和环境优动,鼓劥民营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迕适用技术改造提升
传统产业,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形成一批成长性强、带劢力大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事是推劢民营经济集聚发展。建立高水平技术研发、质检监测、咨询策划等各类公共服务机构,构筑有利二民营企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培养以现有特色产业为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三是仅比较...
篇三: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mdash;1— 关于全市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1 年 11 月 2X 日 在 XX 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XX 次会议上 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XXX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 XX 检察长委托,我代表 XX 市人民检察院,报告全市民事检察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鲜明特色。2020 年《民法典》颁布,2021 年 X 月《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施行,为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提供了体系更完备、规范更明确、尺度更统一的法律监督标准。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和省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秉持公权监督与私权救济相结合的民事检察思维,支持、监督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持续做强民事检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民事检察工作开展情况 201X 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加强对生效民事裁判、调解书和审判、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共受理各类民事申请监督案件 1X1X 件,审查后通过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依法监督 12XX 件。
—2— 一是主动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积极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施服务民企“XX1”工程,建立涉民企案件投诉控告办理“绿色通道”,对裁判确有错误和执行不当的,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1X0 件,法院采纳并改变 1XX 件;提出抗诉 XX件,法院改判 X2 件;提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 10X 件,法院采纳 X2 件。市检察院对浙江某建设公司与他人借款合同纠纷申请监督 X 起案件提请抗诉,省检察院提出抗诉后,法院再审予以改判。开展“服务‘六稳’‘六保’护航民企发展”检察开放日、座谈会、送法到企业等活动,落实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举措,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发挥支持起诉等职能作用。针对因赡养、交通事故、劳动关系等引发的纠纷,与劳动监察、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建立协助机制,支持起诉 2X0 件,法院采纳 2XX 件。开展支持农民工讨薪专项活动,帮助讨薪及获得赔偿 2X0 余万元。XX 区检察院与法院会签《关于支持起诉工作的意见》,有效帮助农民工解决讨薪难问题。在办理民事监督案件中,持续为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困难群众送上司法关怀,通过部门协作提供司法救助 X 件次,救助金额 X 万余元。
二是持续加大对生效裁判、调解书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抗诉直接启动再审程序的功能,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提出抗诉 X2 件,改判、调解、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和解撤诉 X2 件,再审改变率 XX.2X%。优化适用再审检察建议进行监督,对一些符合抗诉条件的民事申请监督案件,建议法院依法启动再审程序重新审理,共提出再审
—3— 检察建议 2X2 件,法院采纳 2XX 件,采纳率 XX.0X%。做好正确裁判的服判息诉工作,坚持抗息并重、抗调结合,对于申请监督的民事案件,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依法调查核实,促成当事人和解、撤回监督申请 XX 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作出终结审查及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 X2X 件,让案结事了人和成为常态。
三是多措并举惩戒虚假诉讼行为。针对民间借贷、工程建设等领域为获取非法利益而虚构事实打“假官司”的问题,开展民事虚假诉讼监督活动,共对 X0X 件虚假诉讼案件向法院提出抗诉或检察建议,着力维护诉讼秩序和司法权威。今年 X 月,XX 市检察机关对 XX 牌照车辆买卖系列虚假诉讼案件启动民事检察监督,该案当事人通过伪造其与被害单位 XX牌照车辆买卖合同,伪造被害单位及法人身份等信息,骗取法院民事调解书,取得 XX 车辆牌照额度,进而获取车牌拍卖款。市检察院提出抗诉 X1 件,XX、XX 区检察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1XX 件,再审改判 22X 件。建立健全内部线索移送机制,XX 县检察院在办理徐某等人涉黑案中发现虚假诉讼线索,市检察院统筹调配全市办案力量,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XX 件,法院均予以再审,撤销原生效民事判决和调解书。对涉嫌虚假诉讼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XX 区检察院在办理 XX 某建设公司虚假诉讼系列监督案中,移送线索并引导公安机关侦查,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后法院改判,犯罪嫌疑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该系列案被评为全省典型案例。
—4— 四是积极开展民事执行活动监督。对消极执行、拖延执行、违法处置被执行财产、执行案款不及时发放等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 X1X 件,法院采纳 2XX 件,采纳率 X1.0X%。市检察院及 XX 区等基层院与法院会签加强民事执行工作法律监督协作意见,持续跟踪检察建议落实情况,促进案件执行到位。XX 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矿产企业借款合同纠纷执行监督案中,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同时就采矿许可证发放问题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检察建议,该案被最高检作为典型案例推广。深入开展非诉执行监督,加强与其他单位沟通对接,建立健全协作机制,针对仲裁裁决的劳动争议案件,监督法院及时执行 22 件。XX 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仲裁裁决追索劳动报酬执行监督案中,发出检察建议后,积极配合调查被执行单位的财产线索,促使 10 余万元执行款执行到位。
五是着力推进审判程序违法监督。坚持从裁判结果监督向诉讼过程监督延伸,从实体违法监督向程序违法监督拓展,开展二审生效裁判排查,深挖审判程序违法线索 1X1 件。针对法院财产保全措施、诉讼费收取、办案期限中违法或不规范情形,提出审判程序违法检察建议 1X2 件,法院采纳 122件,采纳率 XX.X2%。强化对审判人员深层次违纪违法行为的监督,排查可能涉及枉法裁判线索 X 件,立案侦查 X 件 X 人。
六是持续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对群众信访申诉案件均做到 X 日内程序性回复,X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对于确因调查核实、调卷、调解等原因不能按时办结的,严格执行相关手续,并向当事人
—5— 说明情况。探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制定办案流程清单,做到“繁案”精办、“简案”快办。注重持续跟进监督,对监督意见正确但法院未采纳或未改变的,跟进监督 XX 件。XX 区检察院对一起涉 200 余万元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跟进监督,提请市检察院抗诉后获法院改判。组织开展民事监督案件公开听证 XX 件次,邀请专家学者、资深律师等社会人士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到场监督,提升检察监督精准性。完善办案配套制度,统一规范办案文书格式,落实文书备案审查,提高文书质量和说理性。
七是切实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充实民事检察办案力量,加大员额检察官配置力度。开展检察官上讲台、业务培训、案例评选等活动,组织民法典专题学习,培养综合型办案能手。鼓励干警参加民事检察业务竞赛,今年一名干警荣获“全省民事检察业务标兵”称号。发挥检察官联席会议作用,汲取集体智慧,促进办案能力提升。深化司法公开,畅通申诉渠道,开展“X·1X”法治宣传、民法典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民事检察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民事检察工作扎实开展,但与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更高的期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是监督理念需进一步转变。部分干警存在重刑轻民思想,对民事检察监督职能把握不准,对诉讼程序监督、民事执行监督、虚假诉讼监督等新工作认识不够,各基层院工作开展不均衡,案件数量分布不均。二
—6— 是监督层次需进一步拓展。生效裁判监督典型案件、有影响的案件不多,虚假诉讼案件线索发现难、调查难,审判人员违法和执行监督有待进一步拓展。三是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与法院在调卷、检察建议的回复等方面仍需协调规范,监督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人员配备亟待加强。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后,部分基层院民事、行政、公益诉讼三大检察业务仍为一个部门,人员力量配备需要加强,专业办案人员比例不高,影响民事检察工作发展。此外,还存在民事检察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宣传范围不广、社会知晓度不高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推动民事监督工作理念创新。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做好民法典和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实施工作。将双赢多赢共赢、精准监督、统筹发展等理念贯彻到民事监督办案中,突出监督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以个案的公平正义促进司法进步。
二是进一步提升民事监督工作质效。以全面实施民法典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民事检察工作,畅通司法救济渠道,加强对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程序违法、裁判显失公平等突出问题的监督。健全对生效民事裁判及调解书申诉
—7— 的受理审查机制,完善案卷调阅制度。探索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相衔接的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监督机制,与法院共同防范和制裁审判人员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诉讼违法行为。落实检察建议跟进监督制度,及时掌握采纳、落实情况以及未被采纳的原因,对应采纳不采纳的,通过跟进监督,努力提升检察建议的刚性。及时做好典型案例的收集总结发布工作,发挥示范指导作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常态化协作机制。加强内部联动,持续从刑事案件中挖掘虚假诉讼线索,及时移送审判人员违法犯罪线索,形成监督合力。加强与公安机关、审判机关协作配合,推动虚假诉讼联合防范、发现和追究机制落实见效,构建合力打击工作格局。深入推进执行与监督信息法检共享,推动执行规范化。加大对执行工作的支持力度,依法强化办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犯罪案件,促进有效执行。
四是进一步提升民事检察监督能力。健全司法人才引进、使用机制,通过招录、遴选等途径充实民事检察办案力量,将熟悉民商法并具有司法实践经验的人员充实到民事检察岗位,优化队伍专业结构。加强业务培训,开展素能培训、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民事检察人员专业素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开展宣传工作,让契约精神、诚信原则等深植于群众内心。
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和审议民事检察工作情况的汇报,充分体现了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高度重视。做好新时代民事检察工作,离不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
—8— 和关心支持。全市检察机关将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不断加强和改进民事检察工作,在全面推进法治 XX 建设、服务保障 XX 人民城市建设中贡献检察力量。
篇四: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查 慮海南州检察机关法律政策研究室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I 多杰拉旦 4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是承担综合性检 察业务工作的业务部门,其根本职责是服务领导 决策和服务检察业务工作。具体的讲,法律政策研 究室负责对全院法律政策研究工作的指导;调查 研究与检察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情 况,提出研究和建议;负责检察应用理论研究工 作;对全院在贯彻落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中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负责检察工作 法制建设的调研、规划;承办检察委员会日常工 作 ,统计上报全州检察机关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委 会情况和统计上报发出的检察建议及回复情况; 收集、整理、上报全州检察理论调研论文工作;编 辑出版《海南检察》期刊,编辑检察工作应用法律, 法规文件和检察工作年鉴;负责检察官协会的日 常工作。一、法律政策研究室工作现状新形势下院党组对法律政策研究室提出新的 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学习,强化认识,坚持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委政 法工作会议和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以及全省检 察机关2019年度检察理论研究年会精神,准确理*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南州人民检察院。解把握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按照“讲 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总要求,紧紧围 绕服务大局,强化诉讼监督、落实司法责任、公益 诉讼、生态建设、检察文化、检察队伍建设、扫黑除 恶专项斗争等方面开展检察理论研究工作,海南 州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在院党组的领导和 上级院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检察调研人员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法律政策研究室各 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队伍建设情况海南州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与检察委 员会合署办公,现有在编1 人 ,本科学历,另司法 警 察 1 名兼研究室内勤,辖区五县院均无研究室 机构或研究室专职人员。(二)
工作开展情况1.认真安排部署,组织撰写调研论文。海南州 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切实把检察理论研究放在 检察执法和检察业务工作的同等位置,每年制定 下发《海南州检察机关检察理论调研方向》,要求 各县院和州院各部门要高度负责,结合实际将理论 调研课题及时分解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限定 完成时间。为了弥补张军检察长提出的检察理论2020•第 1 期
… Procuratoria 里R 海检察 Bimonthly研究的短板问题,海南州检察院提出州院各处室 和各县院每年上报调研论文4-5篇任务,纳人年 终绩效考核的分值中进行考评办法制度。近三年, 全州检察机关共撰写完成调研文章120余篇,向 省院申报重点研究课题70余篇,在省级刊物《青 海检察》发 表 11篇 ,本院刊物《海南检察》发 表 85 篇。2017年和2018年青海检察理论年会论文评选 中,荣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四名、优 秀奖二名、特别奖一名。认真组织全州检察机关业 务部门检察官撰写完成以案说法、法律文书说理 典型案例10篇 ,经筛选上报省院7 篇 ,其中一篇 被高检院选中。积极编辑改进《海南检察》期刊,在 海南检察期刊内新增设翻译园地、未检专题、检察 文苑和检察视角等栏目,进一步改变了海南检察 栏目设置单一、形式死板、特色不明、缺乏创新的 面貌。2019年开始《海南检察》以双语期刊的身份 发行,成为全省检察机关唯一的双语版检察期刊, 也是海南检察的一大亮点和特色。2.加强检委会工作,不断提高检委会决策水 平。一是加强检委会专职委员和委员的配备。为充 分发挥检委会专职委员在检委会的中坚力量作 用 ,海南州检察院精挑细选,从在职优秀检察官中 选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法律政策水平高、业务 熟悉、经验丰富、意识能力强的2 名资深检察官担 任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改善了检察委员会委员 的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不断提升检委会讨论 决策重大案件和有关决策业务工作重大问题的能 力,促进检委会规范运行,使其在决策业务建设和 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经海南州人民检察院党组 研究决定,并报州人大批准,2018年增补州院检委 会委员5 名 ,在现有的12名委员中,除 4 名院领 导外,其余都是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丰富了检察 委员会委员的构成。另外委员们的结构日趋合理,学历层次明显提高。二是加强检委会集体学习和 议事规范。认真贯彻落实省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 强和改进检委会工作的意见》,并结合海南实际制 定印发了《海南州检察机关贯彻落实省检察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检察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的 实施意见》、《海南州人民检察院关于督促落实检 察委员会决定执行办法》、《海南州人民检察院检 察委员会工作规则》和《海南州检察院检察官联系 会议制度》等制度规范,为进一步提升检委会工作 规范化和制度化,严把议事质量关奠定了制度基 础。近年来,全州检察机关共召开检委会134次 , 其中讨论案件118件 ,议 事 16件 ,制作《检委会决 定事项通知书》134件,形成会议纪要130件。有力 提升了检委会议事决策水平和整体法律监督能 力。同时,不定期地督促和掌握对检答网的登录及 提问情况,不断提高检答网的使用率。3.坚持检察长列席审委会,把好检察建议质 量关。根据上级要求,近年来,海南州检察院准确 把握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的总体要求,把检察 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工作作为强化诉讼监督工作的 重要措施,围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目标,遵循配合 与监督并举、质量与效率并重的原则,按照依法、 严格、规范、文明列席的要求,着力建立内部整体 联动、外部衔接顺畅的工作格局,逐步健全列席机 制 ,改进列席方式,提高列席能力,增强列席实效, 充分发挥列席制度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推到形成 同步监督与事后监督,事中防错与事后纠错互为 补充,相辅相成的良好诉讼监督局面。近三年,全 州检察机关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委会18次。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 责 ,参与社会治理,维护司法公正,促进依法行政, 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 利益,维护个人和组织合法权益,保障法律统一正3 4 2020•第 1 期
确实施的重要手段。随着检察建议在检察监督中 的普遍适用,海南州检察机关越来越重视检察建 议抓落实、提质效,法律政策研究室对各部门的检 察建议的必要性、合法性、说理性等进行审核。近 年来,海南检察机关共发出检察建议91件。二、 法律政策研究室存在的问题(一)
人员配备不合理。海南州人民检察院研 究室工作人员少,兼任人员工作量大,顾此失彼, 从而导致研究室工作质量下降。基层院未设置研 究室或研究室专职人员,开展研究室的各项工作 带来诸多不便。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和各部门 制发检察建议的统计数据因各县院未指定专人统 计 ,故上报数据有一定的难度,数据的报送不准确 等 ,一 定程度上制约了法律政策研究室工作的有 效开展,降低了工作效率。(二) 调研文章收集难度大。有的县院和部门 对撰写调研文章的重视程度不够,干警自愿撰写 调研文章的人数屈指可数,大部分干警因为工作 比较繁忙无法静下心专心撰写文章,基本上都是 趋于应付,不能及时提交稿件,或稿件质量不高, 无法上报或发表。(三) 检委会案件审议质量不高。有些业务部 门和案件承办人,需要上检委会讨论的案件,只有 最后一天的时间才报检委会,检委会对案件的审 查和检委会委员们对案件材料的审查阅读没有时 间,只能在召开检委会时一边听取承办人员的介 绍,一边粗略翻阅审查报告。故检委会委员对案件 的事实了解不深,证据掌握不透,他们提出的意见 建议的准确性降低。三、 法律政策研究室工作的建议和措施(一)基层院配备研究室专职人员。法律政策 研究室是检察机关的综合业务部门,承担着综合 性检察业务工作,在检察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检察工作发展和检察改革不断深入,研究室地 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司法属性也更加突出。当前研 究室的建设尚未规范和健全,县院普遍没有研究 室机构,为了进一步推进研究室工作,适应检察工 作发展的形势,更好地为检察改革服务,有效地完 成研究室的工作,在县检察院人员紧缺的情况下 不能增设研究室机构,但也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 室工作和与上级院的衔接,很有必要加强基层院 配备研究室专职人员。(二) 加强培训专业写作素养。大多数干警对 撰写文章没有兴趣,没有热情,没有撰写调研的工 作信心和积极性。为了解决大多干警对写作方法 和技巧严重缺乏等问题,要对调研人员和业务骨 干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不再在封闭的 环境中闭门造车,同时给予适当奖励和稿费等举 措提高干警撰写论文的积极性。( 三 )
加强检委会议事议案的方法和学习形 式。进一步明确提请检委会审议议题的范围和程 序 ,牢牢把握检委会是检察机关最高业务决策机 构的职能定位,提高议事办案效率,节约司法成 本。探索建立检委会定期学习制度,对业务口值得 学习的理论知识、法律法规修订、司法解释、热点 案件、典型案例等及时组织学习,由检委会专职委 员解读或领读、座谈等形式学习。每年组织1-2次 检委会委员参加旁听本地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 庭审并点评总结。为了更好地把好检委会案件讨 论质量关和检委会讨论案件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 验 ,承办人认为需要上报检委会的案件必须在3 日前将案件材料分送给各委员,检察委员会委员 必要时可查阅案件卷宗。【编 辑 : 张 健 】2020•第 1 期
篇五: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是新形势下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 XX 落实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的先手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我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和考察 XX 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和市检察院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下,坚持依法履行法律监督的检察职能,坚持打击和保护并重,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坚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为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 XX 改革开放再出发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检察保障。一、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 1 、践行“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服务保障 障 XX 营商环境的“ 创新指数”。院党组将服务保障 XX 营商环境作为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的新使命、新担当,主动想企业所想、急群众所急,为新时代 XX 改革开放再出发营造更
好更优的司法环境。一是坚持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更新检察监督理念,坚守客观公正立场,深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牢固树立打击和保护并重、程序和实体并重等现代司法理念,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主导责任,统一涉民营企业案件执法司法标准,依法适用不批准逮捕、不起诉,可捕可不捕的倾向于不捕,可诉可不诉的倾向于不诉,防止“构罪即捕”“入罪即诉”,努力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二是坚持创新服务保障的“硬实招”。XX 年 2月,在全市检察机关率先制定实施《服务保障 XXXX 区营商环境建设 12 条意见》,并在全市率先探索单位犯罪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工作,如对涉嫌虚开发票罪的某知名洋酒品牌企业,鉴于已补缴税款,通过公开听证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XX 年 3 月,又在全市率先与区工商联建立保护民营企业发展长效机制,联合签署了《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协作备忘录》,同时在 XX 设立“民营企业家法律服务工作站”,每星期四由资深检察官“坐堂问诊”;在高桥开设“法治讲堂”,举办《民营企业家法律思想的养成》等系列讲座,提升企业家的法治意识;同时开通工作日热线电话,畅通便利化法治服务的渠道和途径,目前已为 12 家企业提供了“家门口”的法治服务。三是坚持打好“组合拳”。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院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及协调办公室,检察长担任组长亲自抓,今年来 4 次召开推进会,坚持依托司法
办案,通过强化办案质效,提升服务保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调查研究,与区工商联联合召开座谈会听取 X 位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院领导带队实地走访普兰金融、逸思医疗科技等 X 家民营企业,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征集到有效司法需求 X 余条,逐一梳理研究,结合推进院 18 项重点工作拟定具体落实措施,提升服务保障的精准度和靶向性。强化法治引导,以全市首个金融检察部门成立十周年为契机,举办“金融检察与金融风险防控”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每年发布《涉自贸科创检察白皮书》《金融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司法保障。强化司法实践,结合贯彻全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检察专项行动”,制定我院《XX 年度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推进服务国家战略、司法办案、法律监督等 8 个方面 54 项具体工作,专题上报区委,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翁祖亮同志批示肯定。日前,又制定了《关于服务保障 XX 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 XX“勇当标杆、敢为闯将”努力再作检察贡献。
2 、充分履行刑事检察职能,坚持打击和保护并重,切实增强创新创业的“ 安全指数”。一是深化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建设。先后制定实施我院《服务保障中国(XX)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力服务保障自贸区扩区新战略的工作意见》《全力服务保障 XX 建设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十二条意见》,与自贸区管委会五个片区管理局共同落实《法治建设合作行动备忘录》,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努力为自贸区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法治保障。依托司法办案提升服务保障能力,XX 年以来办理与自贸经济活动相关的逃汇、信用证诈骗、骗取出口退税等刑事案件 X 件 X 人,办理涉自贸民事行政监督案件 X件。建立与海南、舟山等自贸区所在地检察机关协作机制,发挥全国自贸检察工作“领头雁”作用。二是防范金融风险。加大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金融犯罪的打击,重点做好 XX”等一批社会关注案件的审查批准逮捕、起诉、追赃挽损及维稳工作,XX 年以来办理各类涉众型金融犯罪案件 X 件 X 人,占全市近三分之一。办理了案值 X 亿多美元的 XX 首例骗购外汇案、全市首例利用“银联钱包”盗刷信用卡诈骗系列案,办理的全市首例金融领域洗钱案,得到央行 XX 总部通报表彰,我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金融犯罪检察工作联系点。三是严厉打击破坏公平市场秩序的犯罪。严厉打击以商业贿赂、非法经营、强迫交易、合同诈骗、虚假诉讼等不法手段破坏公平市场营商环境、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XX 年以来共批捕、起诉 X人。办理了自贸区首例逃避商检案,为维护食品领域“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 X 件 X 人,办理了自贸区首
例侵犯商业秘密案、全国首例涉网上培训平台题库侵犯著作权案等一批重大及新类型案件。办理了假冒“XX 等注册商标案,办理的假冒“佳沛”等进口水果商标系列案,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XX 年度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新西兰驻沪总领事来我院赠送感谢锦旗。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协同保护,与 XX 区知识产权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办理吴某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案中,将办案中发现的不构成刑事犯罪但有行政处罚必要的违法线索移送区知识产权局,有力打击侵权行为。我院被国家版权局授予“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五是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批捕了全市首例“职业打假人”敲诈勒索案 4 名犯罪嫌疑人,维护了盒马鲜生、双立人等知名企业的合法权益。办理了全国首例利用专利侵权诉讼实施敲诈的“专利碰瓷”新类型案件,维护了被害单位的正常经营和合法权益。对企业主要业务起到关键作用的重要管理人员慎用强制措施,对犯罪情节轻微、积极退赃退赔的涉案企业重要岗位人员,依法慎用逮捕强制措施,不批准逮捕 X 人,不起诉 X 人,如在办理某通信科技公司法人代表吴某某诬告陷害案中,因其犯罪情节轻微且认罪悔罪,依法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使濒临瘫痪的公司上亿元经营业务得以正常开展,吴某某向我院赠送锦旗表示感谢。对涉案企业和人员正在投入生产运营或者正在用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设备、资金和技术资料等,慎重使用查
封、扣押、冻结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财产性强制措施,如在办理一起涉及地方债的案件中,引导公安机关有针对性地查封相关涉案账户,避免因查扣不当引发风险。强化追赃挽损,在办理 XX 某某挪用资金一案中,通过做通犯罪嫌疑人家属工作,在审查逮捕阶段先期退赔企业 X 余万元,挽回了巨大损失。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XX 年以来共计追赃挽损 X 万余元。
3、强化法律监督,坚持不枉不纵,切实增强市场主体的“满意指数”。一是强化涉企案件刑事诉讼监督。强化立案监督,XX 年以来监督立案 X 件 X 人,监督撤案 X 件 XX 人,对陈某某控告公安机关干预民事租赁纠纷、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一起合同诈骗案,经缜密调查,依法向公安机关制发《通知撤销案件书》,监督纠正了公安机关不当立案,维护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强化侦查活动监督,在办理涉营商环境建设相关案件中追捕 X 人、追诉 X 人,办理了某汽车维护公司股东袁某某控告公安机关怠于侦查案,袁某某因交通事故被人殴打致伤,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由于受伤及忙于控告,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我院通过调查核实,督促公安机关加强侦查,最终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追究。此案得到市检察院 XX 本才检察长等领导批示肯定,袁某某也重塑了企业发展信心。加大羁押必要性审查力度,严格把握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界限,防止出现超期羁押和久押不决。同步开
展社区矫正执行监督,召开涉企人员社区矫正座谈会,强化法治教育。二是积极开展涉企民事、行政检察监督。XX 年以来办理了 55 件涉企产权纠纷、债务纠纷、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等民事行政裁判、程序违法、执行活动申请监督案件,如在办理一起拖欠 XX 药谷租金的执行监督案件中,检察官对被执行人某生物医药公司股东“情、理、法”三管齐下,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工作,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维护了科创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严厉打击虚假诉讼、恶意诉讼行为。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在全市首创虚假诉讼监督案件办理机制,围绕民间借贷、工程建设、房地产交易等易发领域,主动挖掘案源线索,举办虚假诉讼监督研讨会,探索与法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建立查处和防范虚假诉讼工作协作机制,共同推进诚信社会建设,近年来办理虚假诉讼监督案件 10 件,有力维护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正。四是加大对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力度。在区人大大力支持下,制定实施《关于加强主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 全力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建立公益诉讼特邀检察官助理制度,在全市率先建立公益诉讼和民行检察专家委员会制度,近年来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办理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 28 件。如办理了某镇园区违法堆放垃圾的公益诉讼案,堆积三年之久的垃圾得以彻底清理,还数十家小微企业干净整洁的办公环
境,企业代表专程送来“人民公仆勇于担当,还我小微营商环境”的致谢锦旗。在城市公共安全、公民信息安全领域积极稳妥开展公益诉讼“等外”探索,对大众点评、前程无忧、妈妈帮等五款手机 APP 用户信息保护案件进行了立案调查,引导企业在适用 APP 及线上平台时进一步加强规范,督促企业良性发展。五是重大涉企案件专项督办。落实涉企重大敏感案件请示报告制度,对重大涉企刑事案件和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实行“一案一报”。依托我院在全国首创的施净岚、吴菊萍等命名检察官办案组及涉黑涉恶、职务犯罪、合同诈骗、证券期货犯罪等专业化检察官办案组,对重大涉企案件实行专门办案组或专人负责办理,确保办案质效。办理了某石化公司负责人李某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鉴于犯罪情节轻微,具有自首情节,并积极补缴税款,更加考虑到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 XX 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一案一报”,依法举行了不起诉公开听证并公开宣告,最大限度保护了市场就业环境,减少了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区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会、法制委、内司工委领导以及部分人大代表在视察调研我院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工作时,观摩了此案公开宣告。
4 、参与社会治理,深化法治宣传,切实增强投资兴业的“ 幸福指数”。一是提供“金点子”,强化检察建议的刚性作用。XX 年以来,对办案中发现的企业经营管理、行业监管
等问题,共制发检察建议 X 件,帮助堵漏建制,如在办理童某、黄某等合同诈骗案中,发现犯罪嫌疑人频繁利用某知名订餐、叫车等网络平台虚假刷单骗取补贴,及时向相关公司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公司有效监管。又如在办理被告人朱某等人贷款诈骗、合同诈骗案时发现,汽车消费贷款担保领域存在乱象,遂向银保监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并获采纳,促进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增强“透明度”,深入推进检务公开。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监督,对涉企案件适用不批准逮捕、不起诉等情况,一般采用公开听证、听审、宣告等形式,体现公平正义,每年邀请人大代表、特邀监督员及各界人士参加听庭评议、案件公开听证听审等活动近 40 人次,XX 年以来举办“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建设”“检察护航民企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检察开放日活动 6 次,120 余名人大代表、劳模、企业家等各界人士参加。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在我院召开《XX 市检察建议和司法建议工作若干规定》立法调研座谈会,并观摩了一场涉及民营企业的检察建议公开宣告会。三是体现“时代性”,“量身定做”法治宣传平台和载体。组建法治宣讲团,送法进企业,会同 XX 区金融管理局等在 XX 中心举办《金融诈骗“十宗罪”》首发仪式并举办法治讲座,每年深入金融机构、企业等开展法治宣传近 X 次,针对非法场外个股期权交易的对策建议得到吴清、翁祖亮等领导批示肯定。加强法治
宣传,在 XX 区 X 个街镇举办法治宣传展板巡回展,参观社区居民 X 余人次。通过新闻发布会、电视、报刊以及网络、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加强服务保障营商环境、XX 金融检察十周年等系列宣传,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通过 X 余篇(次)的各类宣传报道,提升了服务保障营商环境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工作难点和不足 1 、司法执法实践标准有待进一步统一。司法机关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思想认识基本一致,但在司法实践中,服务保障营商环境的司法执法办案标准还不够统一,比如强制措施运用、新兴业态经济犯罪证据标准把握等,公检法间还需强化共识,在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规范办理民营企业案件 11 个执法司法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司法执法指引、办案规范。
2 、工作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院与兄弟司法...
篇六: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机关“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课题调研报告按照工作安排安排,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选定“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为课题进行了调研。调研以走访、发放调查问题卷、座谈交流等形式,重点征求了我区 it、娱乐、冶炼、广告、批发零售等行业部分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结合平时办案中了解到的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院坚持主动作为不缺位、依法履职不越位、精准服务不空位,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障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一是积极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先后制定《关于加强服务我区“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建设工作的决定》、《关于助推“x 起飞”推进检察工作务实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完善服务措施。在依法履行检察职能,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犯罪的同时,延伸工作触角,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在工业园区设立检察联络室、开展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构建亲清检企关系。
二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批准逮捕非法集资、非法经营、制假售假、合同诈骗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 x 件 x 人、起诉 x 件 x 人,批准逮捕强揽工程、阻工扰工、强买强卖等破坏重点项目建设、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犯罪案件 x 件x 人、起诉 x 件 x 人。依法办理了 x 温泉项目负责人张某合同诈骗案、x 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x 市浙商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某某串通投标案。
三是提升服务民营企业发展质量。积极打造的诉求表达体系,搭建多方位服务平台。开展普法宣传,经常性地开展“法律宣传进企业”“检察开放日”等活动,扩大检察工作的知晓率。推进“12309”检察服务建设,努力建成全市检察机关“信、访、网、电”网上信访信息系统,为民营产权人寻求法律咨询、权利救济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注重与区工商联沟通联系,增进民营企业家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延伸法律服务经济发展触角。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客观来讲,经过近年来不懈的努力,区检察院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中认识更加深刻、履职更加到位,服务更加精神,但也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自觉性不高。“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回望改革
历史,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实际工作,受思想认识、工作力量的局限,少数干警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自觉性不高,主动作为较少。调查问卷中,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认为检察机关落实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相关要求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主观方面不够重视。
二是服务还停留在浅层化、表面化,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一方面,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不够,对新问题新情况研究不深掌握不透,服务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另一方面,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办理涉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案件中,还存在就案办案思想,案件办理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没有达到有机统一。
三是沟通服务平台欠缺,及时沟通缺乏有效方式。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沟通目前主要有全区“两会”、“检察开放日”和进企业宣传、办案走访等方面,存在着即时性、针对性不强,覆盖面较窄等问题。就发放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半数以上的民营企业对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和制度不知晓、不了解,少部分民营企业对检察机关职能不了解或者是了解不全面。
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对优良外部环境的需求
梳理此次调研中收集到的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我们发现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对如下外部环境需求较大:
一是完备基础设施。包括通讯、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是影响企业发展和正常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
二是较高政务服务水平。包括工商、税务、海关等政务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优化。
三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存在个别市场主体违规把持市场、潜规则等现象。
四是充足法律法规方面的信息获取。企业内部存在偷盗、泄露商业秘密等现象,企业在寻求法律法规保护方面信息获取不足,导致不能较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们普遍向检察机关提出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公正司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和企业家创新精神,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建议。
四、下一步打算和工作措施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永远在路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在务实。我们将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找准精准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切入口和民营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更优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为服务保障 x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
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树立正确司法理念,依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 11 月 1 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申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贯方针,为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是检察机关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发展 11 条意见并和全国工商联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的意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坚持把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在办理涉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案件中,坚持各类市场主体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和制度,依法规范慎重采取批捕、起诉、查封、扣押等措施,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坚决杜绝差异性、选择性司法,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坚决防止“案子办了,企业垮了”。
二是依法履职,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强揽工程、非法高利放贷、欺行霸市等行为,维护正常市场交易秩序。依法惩治串通投标、非法经营、合同诈骗和强迫交易等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犯罪。依法惩治侵害民营企业及民营经济人士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的刑事犯罪。开展涉企民事案件执行监督和
虚假诉讼专项监督行动,依法甄别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让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及时办理民营企业的控告、申诉和举报,对申诉要求纠正涉产权刑事、民事等裁判已生效案件,要及时、优先办理,对符合监督条件的,依法启动纠错程序,坚决依法纠正。
三是主动作为,积极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结合办案,深入分析和把握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发案趋势、特点、防范措施以及依法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情况。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围绕合同诈骗、职务侵占、重大责任事故等犯罪案件加强警示教育力度,以案释法,提供个性化“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促进提高规范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视频接访系统、12309 举报网络平台等诉求表达渠道的作用,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人士寻求法律咨询、司法救济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是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司法保护合力。加强与工商联和商会的联系,建立与 x 区工商业联合会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工商联联系服务职能,合力优化服务民营经济法律服务平台,共同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风险和法律问题,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积极会同法院、公安开展专项治理,依法严惩侵犯民营企业产权犯罪,对重大、有影响力的案件及时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切实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取证难、移送
难、起诉难、执行难等问题。加强与民营企业的联系,通过座谈、实地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零距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用工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加强法律服务的供需对接,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教育引导民营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为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出谋划策,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篇七: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市人民检察院推进机关党建和业务融合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建设是做好包括检察工作在内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和保证。XX 省 XX 市人民检察院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特色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进方面积极探索。实践中,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工作用力不均、结合不实、融合不深的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对此,应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体系、创新工作载体和激发内生动力等方式,推进党建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
2019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党建质量的根本遵循。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张军强调,要深刻认识到党的建设是做好包括检察工作在内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和保证。面对检察机关系统性、重塑性变革和“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法律监督新格局,如何破解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党建和检察业务“两张皮”现象,推动党建和检察业务深度融合,需要我们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原因,探索解决对策。
一、推进机关党建和业务融合的地方实践 近年来,XX省XX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XX市院”)机关党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水平,推进党建与检察业务融合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在“严”字上下功夫,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是严格落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各项部署要求。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推进检察机关党建的首要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及时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检察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实施方案》,细化建设标准,引导党员干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各项检察工作开展的全过程贯彻落实党的政治建设相关要求,推动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在全市检察机关落地落细落实,确保检察事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上级院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一方面,采取专题辅导、警示教育等形式,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另一方面,发挥政治巡察利剑作用,持续落实 XX 市院《关于开展巡察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开展系统内巡察。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从严从实抓好“三会一課”、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每年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六个一”红船组织生活,即到南湖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牢记党员的责任担当。为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机关党委每季度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检查,督促各支部查找并解决组织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在“ 新” 字上求突破,培育特色党建品牌
1.持续推进“检企共建”党建品牌建设。一方面,发挥机关党建优势。通过支部书记互上党课、共同重温入党誓词、
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方式加强与结对企业的交流互动,帮助企业规范组织生活,助推企业党建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立足检察职能,护航结对企业健康发展。结合市委“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三服务”活动,精准把握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落实帮扶举措,如出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办理系列涉企案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着力打造党员志愿者服务品牌。围绕服务保障“六稳”“六保”,以及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组织党员干警参加一线抗击疫情工作,积极开展防疫志愿活动 168 人次,先后组织党员志愿者帮助口罩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参加“无偿献血”、防疫捐款、爱心助农等活动。持续开展扶贫帮困、“法治进校园”和爱国卫生运动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把满足群众需求与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结合起来,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
(三)在“ 合” 字上做文章,推动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进
一是抓好“结合”。找准党建和检察业务结合的切入口,将党建和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协调推进。以内设机构改革为契机,结合支部换届工作重塑组织架构,除了强化“一岗双责”,坚持本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支部书记外,还选优配强支部委员,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年轻骨干充实到党务干部队伍
中。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部书记勇挑重担、党员冲锋在前,带头克难攻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注重“契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引导各支部将政治建设融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等业务工作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坚持“抗疫办案两不误”,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全面部署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在涉疫刑事案件中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办理了全省首例涉疫招摇撞骗案。
三是做好“整合”。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检察重点工作,强化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第一,有序组织各支部开展“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赴结对村(社区)开展社情民意大走访和“八八战略”大宣讲活动。第二,立足检察职能,扎实推进“三服务”活动。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探索智慧检务的推广应用,建设 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实体大厅、检察服务网络平台和检察服务热线“三位一体”一站式检察服务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检察服务质效。第三,开展“两优一先”推荐评比活动,及时挖掘在助推中心工作中表现突出党员干警的先进事迹。为抓
实对基层院的绩效考评,每季度组织开展互学互比互赛,调动党员干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XX 市院在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具体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工作用力不均、结合不实、融合不深的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融合理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党员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还把握不准,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党员政治站位不够高,仍然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习惯性思维,认为检察业务是硬指标,而党建工作是软任务;有的党员身份意识淡化,参加组织生活、支部活动不主动不积极,把党建活动当成负担,消极应付;有的党员存在认识误区,把党建工作简单混同于党务工作,片面认为抓党建是机关党委、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事等。
(二)对融合机制的创新探索不够
有些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以传达中央精神和上级部署要求为主,局限于“学习、讨论、交流”的老套路,与业务工作结合不紧密且方式方法单一,缺少形式创新和感召力,缺
乏特色亮点,对党员吸引力不强、感染力不足、激励不够,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有的基层党组织在严肃组织生活、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面,下功夫不够、质量不高。
(三)对融合实践的考核导向不清
机关内部缺乏明确的党建工作考核指标,针对支部书记抓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的成效无法进行综合评价与考量,对工作不到位的支部和党务干部问责不够。
(四)对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不足
一方面,换届选举产生的新一届支部委员多为业务干部,且多是兼职,业务工作占据其大部分精力,从事党务工作的精力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党务干部没有系统学习党务工作知识,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素质还有欠缺,存在“不懂、不会,进而不为”的问题。
三、XX 市院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作为革命红船起航地的检察机关,XX 市院应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更好地肩负起把革命圣地打造成“党建高地”的政治使命,当好红船护旗手,当好“红船精神”的坚定捍
卫者、忠实传承者、自觉践行者,推进机关党建与检察业务高质量深度融合,以精彩的履职答卷献礼建党百年。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理念引领
1.充分发挥领导干部“领头雁”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会、扩大学习会和“三会一课”等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对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重要性的认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既算“业务帐”,也算“政治账”,协调推进分管领域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有效融合。
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要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准确把握机关党建职责定位,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站位,增强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如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注重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情况、“案-件比”质效评价标准和职务犯罪侦查等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着力点,采取党员突击队等形式,合力攻坚克难,做到党建与业务同抓共管。
3.充分发挥党员干警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次,着眼于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工作本领,把理论学习与业务研讨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党建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增强促进党建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的自觉性。最后,依托新技术、新手段,改進党建工作方法,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党员干部在党建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机制引领
1.牵住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有效整合资源力量,层层传导压实责任,形成良好氛围和工作合力。具体而言,XX 市院党组要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党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机关党委作为机关党建工作专责机构,要认真谋划、推动机关党建重点工作;支部书记负责推动机关党建任务落实。
2.用好量化考核这个“指挥棒”。根据检察职能、检察工作规律,建立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制定 XX 市院《支部党建工作考核实施方案》,从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等 4个方面明确 25 项考核评价标准,对支部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借助 XX“红船云”智慧党建系统,定期组织开展机关
党委书记、全体支部书记年度述职、接受评议以及支部工作讲评活动,对工作不力的点名通报,通过考评倒逼主体责任落实。
3.树立思想建党这个“风向标”。一方面,以优化升级“红船精神”检察教学基地为抓手,着力打造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党史教育、检察精神教育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于一体的检察政治教育品牌;另一方面,将每季度的机关党建工作督查与巡视巡察、重大事项专题督查、重点业务工作督查和执法司法规范性专题督查结合起来,重点关注支部在推进检察业务过程中是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检察官廉政风险防控和预警提醒等方式,加强对检察权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教育党员干警严于律己、防微杜渐。
(三)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品牌引领
1.深化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以深化推进“检企共建”党建品牌为抓手,把载体创新与工作创优相结合,培育具有较强特色的亮点工程,不断丰富活动载体,依托公益诉讼、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等职能搭建检察机关党员作用发挥平台,着力将组织资源转化为服务基层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检察事业发展优势。
2.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建设。紧扣各支部检察业务工作,探索构建符合各支部职能特点的新模式,推动解决检察业务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推进融合发展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3.强化党建阵地建设。建成“初心 1921”“检心未民”等 7个支部阵地,形成总分结合、覆盖全面、标识鲜明的党建阵地矩阵,营造浓厚党建氛围,实现“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效果,提升组织力和感召力。
(四)激发内生动力,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素质引领
1.加强岗位练兵,促进业务素能提升。由机关党委牵头开展以“补短板、创品牌、强监督、提素质”为目标的 XX 检察业务素能大比拼活动,有效激发全市各院各部门干事创业精气神,把抓党建与强业务有机统一起来。
2.注重党内关爱,凝聚组织合力。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新办法,在多重改革背景下持续开展细致、走心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推动各项关心关爱举措落地落細,从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党员干警的关心,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促进干警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完善机关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定期分析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
工作教育人、引导人、温暖人、感染人、激励人的功能,调动党员干警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加强培训培养,打造“复合型”党务团队。第一,建立并完善机关党务干部任职培训和定期轮训制度,采取专题培训、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切实提升党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能和履职水平。第二,探索党建与业务岗位人才流动机制。采取轮岗等方式,有计划安排党务干部同业务干部之间双向交流,努力提高干警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能力。第三,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机关党委和人事部门协同管理兼职党务干部机制,将机关党委、机关党支部专兼职干部从事党务工作经历记入干部履历,纳入干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
篇八: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市 检察机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服务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XX 检察机关通过以品质检察服务保障大局、以生态检察打造宜居家园、以智慧检察提升治理效能、以人文检察彰显司法温情,积极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当前,检察机关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存在诸多挑战,如风险社会增加社会治理难度,数字化时代考验社会治理水平,诉讼制度改革更新社会治理需求等。在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时代语境下,XX 检察机关应树立全局观念、优化监督方式、加强互动交流,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彰显检察作为与担当。
社会文明的演进推动着治理模式的升华。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之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凸显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以下简称“重要窗口”)。XX 检察机关当以此为契机,为高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检察智慧与力量。
一、检察机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发挥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存在高度的价值耦合,它们共同聚焦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与发展之中。
(一)推进法治文明是检察机关的时代使命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层面的空间表达。一座城市的治理现代化,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多重维度。“重要窗口”自然包含了“中国法治文明重要窗口”“中国特色检察制度重要窗口”等内涵。对于省会城市 XX 而言,推进法治文明尤为重要。回溯中国的法治历程可见,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显著标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晴雨表”。在法治文明
的语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方能充分展示。同时,以正义观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文明又是“重要窗口”的有力保障,为“重要窗口”建设夯土垒基、保驾护航。作为宪法和法律尊严的捍卫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检察机关推进法治文明,服务和保障市域社会治理,责无旁贷。
(二)促进良法善治契合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是我国检察制度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坐标,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最鲜明的特色。一方面,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具有专属性,且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捕与不捕、诉或不诉等审查性监督手段,部分自行侦查性监督手段以及调查性监督手段,产生法定的监督效果。由此,推动实现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促使循法而行成为价值遵循和内在自觉。另一方面,在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的过程中,检察机关与各方主体良性互动,对有关法律问题形成共识,共同促进良法善治。
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 XX 检察实践与现实挑战
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是时代所趋、历史所向、法理所示,更为实践所证、现实所需。]检察机关应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开展生动实践,精准发力。
(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 X XX 检察实践
1.聚焦生活品质之地,以品质检察服务保障大局。XX承载着东方品质之城的荣耀,连续 14 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近年来,XX 检察机关以“绿色引领、品质检察、突出主业、争创一流”为总目标,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以高质量检察工作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全局。首先,在服务“六稳”“六保”中贡献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XX 检察机关先后出台加强疫情防控、保障复工复产、维护困境儿童权益等系列规定;依法在全国率先提起网络销售伪劣口罩民事公益诉讼及网络销售伪劣儿童口罩民事公益诉讼;创新研发“检企码”小程序,囊括“政策资讯”“法治体检”“检企云视”等内容,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为全市战疫情、促发展“双胜利”贡献检察力量。
其次,在创优法治营商环境上因势发力。XX 检察机关完善涉企犯罪案件办案标准,开展涉企刑事诉讼“挂案”专项检查,举办民营企业刑事合规座谈会,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在高科技、电商、金融等行业密集的科技园、基金小镇等
设立“检察室” “服务中心” “联络室”等,提供“融入式”检察服务,推动检企交流由司法办案向服务保障转变。
最后,在创新法治品牌上持续发力。XX 检察机关创新打造刑事证据审证采证、行政诉讼监督、公益诉讼区块链取证等多领域“杭标规范”体系,有效提升办案质量。在精品案例意识的引领下,XX 检察机关办理的 5 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高检院”)指导性案例。“盛春平正当防卫案”被写入 2020 年高检院工作报告,“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信念亦为品质之城增添光彩。
2.聚焦生态文明之都,以生态检察打造宜居家园。XX作为省会城市中的首个国家生态市,也是“两山理论”践行成果的重要展示地。XX 检察机关协同行政机关,依托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不断探索问题联治等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第一,助力提升城市品质。制定《XX 市人民检察院围绕深化“八八战略”运用公益诉讼职能服务保障“拥江发展”的十八条意见》,开展钱塘江沿线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专项行动。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城市污水治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限高限宽设施等专项监督,打造“美丽中国”XX 样本。其中,扬尘污染防治专项监督有效推动市建委等十部门出台 XX 史上最严“控尘十条”;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促成亚运场馆周边 617 个无障碍停车位增设或整改,4045 处城市主要道路上
的盲道障碍物被清除,11 个区、县(市)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开展专项整治,助力亚运会前实现“有爱无碍”目标,为全省无障碍环境品质提升贡献了检察智慧。第二,努力守护绿水青山。积极开展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尽最大努力修复受损生态环境。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6 月,XX检察机关通过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共督促索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人民币 154.44 万元,清运各类垃圾固废 6 万余吨,补种树木 9510 株,复垦土地 60 余万平方米。
3.聚焦数字经济之城,以智慧检察提升治理效能。作为阿里巴巴、网易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集聚地,XX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的《2019 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XX 总指数居全国第一。[5]XX 检察机关紧跟数字化浪潮,在提升治理效能上迈出坚实步伐。一方面,以科技为翼,促办案提质增效。建立全省首家图像证据实验室,依托高科技“鹰眼”,揭开案件背后“真相”;汇集全市检察业务数据,打造数据互联互通的“数字驾驶舱”,实时分析数据并提前预警;组建网络信息犯罪专业办案团队,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建立检企沟通机制,强化内核、借助“外脑”,攻克办案中专业性、技术性难题。另一方面,用数字赋能,助治理难题破解。面对因疫情引发的羁押难问题,XX 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公安局共同探索建立“云监管”机制,在全国率先研发了“非羁码”APP,加强对非羁押犯罪嫌疑人的数字
监控,既减少了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又降低了审前羁押率。
4.聚焦历史文化之市,以人文检察彰显司法温情。XX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西湖文化、运河文化等历史文化交融。XX 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始终秉持人文司法理念。一方面,在涉及未成年人等刑事案件办理中体现人文关怀。XX 检察机关坚持双向保护理念,成立 XX 市西子少年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 440 名涉罪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开展观护帮教、心理疏导;坚持监督与治理并重,在全国首推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首创“未成年人保护检察监督线索举报”小程序,有效增强案件线索发现和查处能力,2 起案件被高检院评为案件强制报告典型案例。另一方面,在涉访等申诉案件办理中传递司法温度。持续完善和推广信访代办制、“老王四至诀”等经验做法,实现 12309 检察服务中心全面入驻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调处中心,及时化忧解纷,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检察温度”和“检察速度”。
(二)市域社会治理的现实挑战
1.风险社会增加社会治理难度。一是社会环境变化引发犯罪结构变化。1999 年至 2019 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严重暴力犯罪从16.2万人降至6万人,年均下降4.8%;与此同时,新类型犯罪增多,扰乱市场秩序犯罪增长 19.4 倍,侵犯知识
产权犯罪增长 56.6 倍。[6]犯罪形态的多样化、新型化,促使社会治理难度加大。二是公共利益相关风险隐患增多。特别是疫情防控日趋常态化的国内外形势,对社会治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局部领域制度缺位导致矛盾多发。如在实践中,因民间借贷领域监管的相对缺乏和制度的局部缺位,“套路贷”类案频发。2018 年至 2020年 11 月,XX 检察机关共起诉“套路贷”案件 146 件 600 人。
2.数字化时代考验社会治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不断深化运用,新形态的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2019 年,XX 检察机关共起诉涉互联网犯罪 2623 人,同比上升 59%,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涉互联网犯罪极大地考验着社会治理水平。一是犯罪地点的跨域连接。由于互联网具有超越物理上“绝对距离”的特点,与传统犯罪往往指向单个个体或小部分群体、危害程度可以预见相比,网络犯罪更容易危害更大范围内的不特定群体。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跨域合作,并呈现出组织化的特点。二是犯罪方式的高度隐蔽。网络使用者往往具有身份虚拟化、匿名化等特点,且网络犯罪属于不接触型犯罪,这些特点都为案件侦破、取证以及追缴犯罪所得等带来极大困难。三是传统打击手段的相对落后。面对网络犯罪手段和方法的不断翻新,侦查机关针对原有犯罪形态所采用的传统侦查手段往往难以奏效。此外,检察机关运用、展示证据的能力也亟待提升。
3.诉讼制度改革更新社会治理需求。一是多样化权利诉求。除传统的生命健康权与财产权外,人格权、隐私权等也日益为普通大众所关注。如何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优势,当好法律监督者和公共利益守护者,是检察机关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二是程序正义需求。随着民众权利意识、法治观念的逐步提升,民众对司法的期盼不止于公平正义,如何让公平正义更快更好实现,使社会问题从法律层面得到妥善解决,是检察机关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XX 检察机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可行路径 在“重要窗口”语境下,XX 检察机关亟需提升法律监督的质量、水平和效果,主动扛起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检察担当”。
” (一)从一域关注全局,打造护航发展的“法治之窗”
1.对标“重要窗口”要求,服务治理大局。XX 检察机关应着眼检察“小”窗口,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司法供给。首先,“重要窗口”站位意味着前沿阵地。要擎旗“重要窗口”制高点,推动检察工作行稳致远。其次,“重要窗口”使命凝结为法治担当。要充分把握国家战略、省域布局、市域谋划,积极在三大攻坚战、美丽中国建设等重大部署,以及“一带一路”、长江三角洲一体化
等重大战略中,强化检察法治保障。最后,“重要窗口”工作代表着一流水平。作为省会城市的检察机关,当以“头雁”标准,统筹宏观思路、中观谋划、微观举措,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形成一系列具有 XX 特色和 XX 检察辨识度的硬核成果。
2.因应市域禀赋,做优特色治理。立足 XX 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城市治理,推进法治建设。一要塑造网络犯罪治理 XX 典范。置身“互联网之都”,XX 检察将依托网络犯罪研究“一中心一基地”,会同网信、法院、公安、司法、数据资源局等多个部门,共同研究建立互联网犯罪预防和打击长效机制,助力 XX 打造“数字变革策源地”。二要刷亮智慧检察 XX 名片。要紧扣 XX 做强做优城市大脑、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的目标,以技术反哺业务,提升办案质效;利用区块链、远程视频等科学技术,破解线索收集、取证固证等难题,以“智慧监督”有效赋能社会治理。三要提炼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XX 样本。XX 是民营经济之都、创新活力之城,检察机关要积极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谦抑、审慎、善意”办理涉企案件;在制度建设上有所推進,善用不起诉权,在羁押必要性审查、普法延伸等方面深入研究,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3.拓展监督格局,链接多元治理。当前,检察权在法律监督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朝着监督领域更加广泛化、监督方式更加科学化、监督体制机制更加精细化方向努力和发展。XX 检察机关要顺应社会治理的“时”与“势”,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牢固树立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理念,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开展刑事检察工作,需切实履行刑事检察职能,抓好各项检察改革任务落地;开展民事检察工作,应立足于民法典开启的民事权益保护新时代,积极维护民生民利;开展行政检察工作,要强化联动协作,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除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持续发力外,需在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监管等关系人民福祉的新领域积极探索。
(二)将柔性契入刚性,建设稳定和谐的“ 法治之窗”
1.开展内涵式监督,由表及里促源头治理。首先,彰显检察权的刚性。依法办案是检察机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最直接的方式。要妥善行使好立案监督权、批准逮捕权等,筑牢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夯实社会...
篇九: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调研实践组 时间:2020 年 01 月 16 日 08 时 50 分
来源:
安徽机关党建网
按照省直机关工委部署要求,省经信厅“走基层访一线服务五大发展行动”调研小组,于 7 月上旬赴赴池州市、铜陵市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组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和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民营企业意见,针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做法与成效
今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一系列政策,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双创”活力、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各方面重视、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凝聚,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要素进一步集聚,企业家发展信心进一步提振,民营经济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从两市调研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优环境,催生发展加速度。铜陵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审批制度,率先开展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等改革,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证照分离”营业执照全省首发,发布全省首份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企业设立时间压缩到 1 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 2 个工作日、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 40 个工作日内。创新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网一门”在线咨询办理服务,有效缩短企业的办事时间,中国政府网专刊报道《铜陵市“11240”唱响“惠”民服务“铜陵经验”》。
二是促融资,缓解企业资金难。铜陵市在全省首创“科技贷”业务,设立 5000 万元科技贷风险资金池,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依托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开展“信用贷”,直接对系统评分 85 分以上的企业放贷。通过“以存引贷”举措,将政府性资金存款比例与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信贷规模挂钩,对贷款投放多、纳税贡献高的银行,政府性资金存款规模只增不减,提升了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三 是强服务,打造双创新平台。池州绿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打造省级公共安全、环境化工检测及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 5 大类近 600 项检测、咨询服务。铜陵新能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汇聚产业、学校、金融三方合力,打造产学融协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设小微企业创业互助基金,采取“政府资金引导、会员自愿认缴、
协会托管运营、银行放大贷款、风险共同承担、利益共同分享”的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铜陵泰祥科创园区(孵化器)通过设立种子基金等方式,为孵化企业提供包括反担保、股权或债权投资、短期救急、动产质押等一站式服务。
四是重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池州市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耕视音频采集与传输、图像跟踪与定位、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领域,研发出文香录播、智慧黑板、虚拟演播等系列产品,在教育人工智能装备行业中居领先地位。铜陵赛创电气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环保证照齐全的陶瓷基电路板工厂,投资建设电气陶瓷电路板产业化项目,填补了国内高端陶瓷电路板技术的空白。铜陵旭创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 10G/40G/100G 高端光通讯收发模块的研发、设计和制造,研制大容量、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的高速光模块,已形成 5G 无线光模块和 100G 数通光模块的批量生产能力。
五是破壁垒,拓展发展新空间。池州市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招投标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制定规范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方案及招标重点项目随机抽查等制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等扰乱市场秩序不法行为。铜陵市委、市政府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新成立市民营经济促进局,整合政策资源,凝聚部门合力,全方位、全要素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 一) ) 政策落实尚需加力。一是部分政策门槛高。调研中,
企业认为目前惠企政策很多,但一些政策享受门槛高,主要针对“三重一创”、战新产业等“高大上”企业,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享受。二是有些政策不会用。有的中小企业对政策缺乏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对申报细节掌握不够,申报文件项目栏、佐证材料不知道如何填报。三是部分项目申报时间短。企业反映,部分项目资金申报的时间太短,往往来不及准备,申报时间应当适当延长、程序需要简化。四是有的政策变化快。铜陵两家企业均反应当地征收土地使用税的随意性大,前一年标准 5 元,第二年就变成 20 元,政策变化事前未通气告知,没有充分考虑由此带来的预期紧缩效应。五是个别政策执行走样。铜陵耐科挤出公司反映,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城建税计税依据应当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出口免抵部分不应再附征城建税,但当地仍对出口免抵部分征收城建税。
( ( 二) ) 融资难贵仍较突出。一是承兑汇票在企业销售回款中占比高。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下游核心企业凭借其强势地位,多以开具承兑汇票的方式向企业支付货款。同时约定,3 个月后才开票,开票后 6 个月甚至 1 年才能承兑。个别企业反映承兑汇票约占其销售回款的 70%,有的甚至更多。承兑汇票挤占了企业的现金流,造成资金流动性紧张,同时,企业为周转资金被迫采取向银行贴现,增加了资金使用成本。二是银行对贷款抵质押物要求过高。抵质押物范围窄,仍以土地和房产等不动产为主,知识产权质押存在登记难、评估
难、变现难等问题,银行一般不愿接受此类抵质押物。抵质押物折扣率过低,住宅、土地抵押率不超过 70%,厂房、公寓、商铺不超过 50%。抵押物登记、评估手续繁琐,有时银行还要进行内评,银行之间尚未实现评估结果互认。三是“敢贷愿贷能贷”的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对银行分支机构和基层人员尽职免责落实不到位,尽管银行已出台尽职免责办法,但各家银行对“尽职”的界定标准不一,免责条件缺乏可操作性,部分银行还存在“过度追责”的情况。另一方面,对民营小微企业信贷差异化考核和正向激励措施不到位,信贷人员权责利不对等,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 ( 三) ) 民间投资增幅回落。由于市场环境、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影响,以及民营企业经营面临较多困难,民间投资增幅回落、后劲乏力。今年 1-6 月,铜陵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6.4%,池州市同比增长 10.2%,均低于全省 12%的平均增幅,其中,铜陵市工业和技改投资分别同比下降 13.4%、24.7%。
( ( 四) ) 企业成本上升较快。一是用工方面。据企业反映,近年来职工工资每年以 10%以上速度增长,而企业利润率始终维持在 5%左右。二是土地方面。有的企业由于经营形势不好,难以达到土地使用税奖补标准,且返还部分需要缴纳25%所得税,对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压力。部分地方土地历史欠账较多,一些企业当初先上项目后办手续,政策收紧后难以办理土地证,补办中现有厂房又不符合当前的安全、消防等标准。三是制度成本。据铜陵汇宇实业反映,投入 300 万
元新建的厂房,办理各种手续已支出的费用就高达 60 万元,且办理周期长达两年,需要提交的材料堆起来高达 1.5 米。
( ( 五) ) 产业承载能力不足。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创新所需的科技信息、价值评估、风险投资等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影响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化活动。二是人才流失严重供需矛盾加剧。企业大多反映,普通工人召不满,技能人才留不住,高级人才招不来。以铜陵市为例,铜陵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工学院培养的毕业生,留在铜陵本地就业的只有 10%左右。当地一家从事环评检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招到技术总监,曾给出了“年薪 20 万元起+股权激励+绩效工资+年终奖+五险”的优厚条件,但仍无人问津。三是园区相关生产生活配套不足。部分关键零部件配套半径大,产业链集中度不高,公租房、交通线路、学区等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对招工特别是省外人才造成一定影响。
三、思路举措和对策建议
( ( 一) ) 加力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一是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结合“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通过集中宣讲、企业座谈、进企入园调研等方式,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各类政务微博微信等媒介,持续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工作,扩大民营企业政策知晓度。二是建立统一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尽快搭建跨部门的民营企业政策信息互联网发布平台,及时汇集各类政策和政府服务信息,实现政策“一站式”服务。三是编制惠企政策办事指南。列明受惠对象、申请条件、办
理流程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精准推送政策。四是完善政策配套体系。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及时制定出台我省精准补短板政策,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政策获得感和满意度。五是加强督查和评估。开展常态化督查,细化实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举措,建立涉企政策第三方评估机制,对责任不落实和“折扣”执行的实施问责。
( ( 二) ) 创新服务破解融资难题。一是进一步盘活以承兑汇票为主的应收账款。积极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按照合同约定如期支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不随意拖欠、延长账期。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恶意逃避债务的老赖要落实失信惩戒机制。鼓励商业银行设立小额承兑汇票贴现窗口,进一步降低票据贴现利率,缓解小额承兑汇票贴现难、贴现慢、贴现贵的问题。二是进一步放宽抵质押物要求。引导各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合理确定抵押折扣比例,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之间评估结果互认。鼓励各地设立知识产权等动产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支持各地优先将其纳入新型政银担合作范围,并优先给予风险代偿补偿。三是构建“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加快配套出台一揽子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具体举措和制度标准,明确尽职免责具体操作办法,将民营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放宽到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 3 个百分点的水
平,通过实行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安排专项激励费用予以补贴等方式,提升分支机构和一线从业人员积极性。四是设立创新金融产品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推动各地设立创新金融产品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大力推动无还本续贷、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探索推进三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提高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占比。
( ( 三) ) 久久为功打造“四最”环境。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坚决打破各种隐性壁垒,落实“非禁即入”,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民办教育、医疗财政补助和人才待遇保障支持力度,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二是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继续压缩重点事项审批时限,推动企业注册登记、注销更加便利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在省级以上园区允许企业“打捆”享受直供电政策。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各种刁难限制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进行追责问责,着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三是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加快修订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等地方性法规,开展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工作;建立民营企业投诉维权中心,健全申诉维权协调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 ( 四) ) 精准聚焦推动创新发展。一是支持民营企业研发创
新。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省市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研发投入后补助。支持企业参与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建立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二是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奖补和贷款贴息支持力度,探索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承诺制,推动企业实施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尽快实现规模以上民营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目标。三是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支持企业瞄准国际标杆、聚焦实业主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和行业领军的“小巨人”,形成一批营业收入超 100 亿元的龙头企业。四是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市场。进一步拓宽政府采购市场,加大对民营企业研发的“首台套”、“首批次”扶持力度,探索政府“首购首用”,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好“精品安徽、皖美智造”等系列宣传活动,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国内外大型展会,为人员出入境和货物通关提供便利化服务。
( ( 五) ) 多管齐下改进服务保障。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众创空间、双创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服务功能,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体系,规范中介服务机构行为,实现公共服务专业化、网络化、精准化。建立完善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二是重视培育企业家队伍。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作为各级
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让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地位;深入挖掘优秀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典型,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让民营企业家脸面上有光彩;健全政企沟通长效机制,把征求企业家意见作为制定涉企政策的必要程序,让民营企业家话语上有分量;每年组织民营企业家开展中长期订单式培训,让民营企业家能力上有提升。三是配强关爱民营经济干部队伍。建议省委在选优配强市、县(区)党政班子正职的同时,注重拓宽用人视野,从省直综合经济部门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强、专业素养高,对民营企业有感情的干部充实到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之中,同时,对基层服务民营经济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倾斜。
篇十: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市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对民事行政诉讼和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人民检察院重要的法定职责,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鲜明特征,对于保证依法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今年工作要点,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市检察院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为做好这项监督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成立由周旬副主任为组长,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监察司法委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为成员的调研组,对 XX 年至 XX 年全市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赴市检察院一分院、三分院及 XX、XX 区检察院实地调研,察看了民行办案工作区、案件管理中心、听证室等,并组织召开5 场座谈会,听取了市检察院、5 个检察分院、12 个基层检
察院的工作汇报,听取了市高法院、市司法局及部分中基层法院、区司法局的情况介绍,听取了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律师、学者、办案人员的意见建议;调取研读了部分案件质量评查报告。通过调研,较为全面深入地掌握了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基本情况 XX 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加大监督力度,拓展监督范围,完善监督机制,开展专项行动,民事行政诉讼和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加强裁判结果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充分运用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等手段,纠正错误民行生效裁判,注重发挥典型案例引领社会发展作用,民行裁判监督向数量、质量、效果并重发展。三年来共受理民事行政裁判结果监督案件 X 件,提出抗诉 X 件,法院审结 X 件,再审改变 X 件,改变率 X%;发出再审检察建议 X 件,法院裁定再审 X 件,采纳率 X%。认真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市检察院出台服务民营经济“15+18 条”,部署开展“保市场
主体、护民营经济”专项行动,加强对涉企债务纠纷、股权分配、劳动争议等诉讼活动监督。市检察院五分院依法妥善办理涉市场主体案件 X 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 X 余万元。关注民生热点,制定《XX 市检察机关民事检察部门开展支持起诉工作的意见》,办理支持起诉案件 X 件,胜诉 X 件,胜诉率 X%;着力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开展协助农民工讨薪专项监督活动,帮助追回劳动报酬 4X 余万元。
( 二)加大虚假诉讼监督力度,维护司法权威。针对民间借贷、离婚析产、破产清算等虚假诉讼高发领域,持续开展虚假诉讼专项治理活动,提出抗诉 X 件,法院改判 X 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 X 件,法院采纳 X 件,有力维护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促进社会诚信建设。用足用好调查核实手段,对举报线索认真筛选、发现疑点,查清涉案事实证据,确保打击有理有据。市检察院二分院办理的一起申请监督虚假诉讼案,依职权调取银行流水记录、转账回单、会计账簿,询问证人,查明当事人串通隐瞒 1100 余万元工程款已支付的事实,抗诉后获改判。强化内外协作,对外与法院、公安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查处虚假诉讼中加强配合与协作的指导意见》,形成打击合力;对内整合民行、控申、案管、公诉等职能,开展“一案多查”,深入查找虚假诉讼背后的审判人员、诉讼代理人、当事人的违法违纪问题。市检察院四
分院办理的一起 18 人虚假诉讼系列案,抗诉后全部予以改判,两名当事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加强审判人员违法行为和执行活动监督,促进依法裁判执行。将监督工作从裁判结果监督向诉讼过程监督延伸,从实体违法监督向程序违法监督拓展,把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相结合,深入开展民行审判违法行为监督。三年来共受理审判程序违法案件 X 件,提出检察建议 X 件,法院采纳X 件,采纳率 98%,市检察院三分院辖区两级院提出的监督意见获法院 100%采纳。XX 县检察院在办理某系列虚假诉讼案时发现承办法官存在违规违法情形,遂发出检察建议,涉事法官受到行政撤职处分并被调离法院。加大对法院民事行政执行活动监督力度,推动解决执行难。市检察院制定《关于民事行政执行监督工作的规定(试行)》,重点加强对选择执行、消极执行、超标的执行、违法采取查扣冻措施等问题的监督,三年来共受理执行活动违法监督案件 X 件,提出检察建议 X 件,法院采纳 X 件,采纳率 X%。深入推进非诉执行专项监督,突出对国有土地出让、环境资源保护等领域非诉执行案件的监督,主动走访摸排案件线索,发出检察建议 X 件,获采纳 X 件,督促法院、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四)切实做好服判息诉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认真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对作出不支持监督决定的 X 件
案件,综合运用领导包案、公开听证、释法说理等方式,做好当事人服判息诉工作,既维护司法权威又减轻当事人诉累。充分发挥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功能,深入开展“加强行政检察监督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活动,实质性化解案件 168 件,在强化行政诉讼结果监督的同时,推动涉及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行政争议在法治轨道内得到有效解决,实现案结事了政和。市检察院一分院结合辖区行政机关多、行政争议案件多的实际,组建行政检察专业团队,运用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社会帮扶等手段化解实质性争议案件 110件,取得良好效果。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针对监督办案中发现的社会治理、行政管理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从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治理机制等方面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 150 件,采纳 137 件。
(五)健全工作机制,提升队伍素质。深化一体化办案机制建设,运用交办、转办、督办、集中办案等方式,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进行统一研判、接续监督,确保履职到位有效。建立案件质量保证机制,凡拟提出监督意见的案件,均由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院领导审批。健全案件质量监督评查机制,采取不定期抽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办案风险隐患和不规范行为。完善检司协作机制,市检察院与市司法局联合制定《关于加强民事行政检察暨法律援助工作的协作意见(试行)》;XX 区检察院与司法局建立联
系会议、联络员、联合法律宣传、法律援助协作四项机制;渝北区检察院三年共收到法律援助部门移送案件线索 100 余件,经审查后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书 70 余件。建立三级检法会商机制,不定期研究疑难问题,增进共识。加强民行检察队伍建设,市检察院组建全市民行检察专业团队、民行检察理论研究小组;针对民行抗诉案件“倒三角”的现状,采取以案代训、挂职轮训、岗位练兵等方式,提升民行检察干警办案水平。优化队伍结构,涪陵区、开州区等检察院分别引进法官、律师充实民行检察队伍。积极借助“外脑”,与市内高校联合设立“民事行政检察研究基地”,组建“全市民事行政专家委员会”,为民行检察提供智力支持。
二、存在的问题 民事行政检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在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中被寄予了更多期待。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扎实开展,取得 一定成效,但与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也还有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民行检察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长期以来,检察机关承担着批捕、公诉、侦查活动监督、刑事申诉、刑事执行监督和职务犯罪侦查、预防等职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精力;监察体制改革后,最高检提出刑事、民事、行政、
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并行发展,但有的检察机关、检察人员包括领导干部仍然存在“重刑轻民”的观念,对民行检察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有的检察人员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担心影响法检两院关系,对监督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检察人员片面强调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对民行检察多元化监督缺乏思考和践行,对“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理解还不够透彻,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的情况客观存在。对民行检察职能的宣传还不够,民行检察认知度不高,公众对申请检察监督的程序不太了解。
(二)民行检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还需加强。总体上看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监督、执行活动监督质效有待提升,目前多集中于对违规送达、审限超期、文书制作不规范等一般程序违法或工作瑕疵问题进行监督,对事监督多,对人监督少,对深层次违法情形挖掘还有待加强。有的检察建议质量有待提高,发出后的效果不太理想。有的案件限于个案办理、一次监督,跟进监督、类案监督仍需进一步强化。有的案件办案程序还不够规范,有的案件法律文书不够严谨、说理性还需深化。由于诉讼程序设置的原因,民行抗诉案件呈“倒三角”状况,裁判结果监督案件主要集中在市检察院和分院,基层院案源渠道不畅、监督手段单一、监督效果不佳,基层院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行政检察工作相对薄弱,在办案数
量、监督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还需要深度挖潜;行政检察与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的衔接配合还有待加强,在案件线索移送、信息共享、办案协作等方面还未完全形成监督合力。
(三)民行检察队伍能力素质有待提高。民行检察涉及范围广、专业性强,对办案人员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市民行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监督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司法工作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在人员配置上,目前全市三级检察机关共有民行检察人员 224 人,占全市检察人员总数的 5.8%,有 13 个基层检察院民行检察人员数量在 3 人(含 3 人)以下,办案力量有待加强。部分基层检察院民行检察与公益诉讼在同一部门,有的检察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公益诉讼上,而对民行检察监督着力不够。在专业素养上,民商法、行政法专业的人员比例为 25.9%,有的检察人员长期办理刑事案件,对民事行政审判和法律不熟悉,把握法律政策、办理新型案件、释法说理、群众工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专家型人才总量偏少。
(四)民行检察工作配套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当前,配套保障机制不健全已经成为制约民行检察工作发展的瓶颈之一。一是案件信息交流机制有待完善。法检两院在案件信息交流方面不太顺畅,有些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影响监督工
作开展。二是案卷调阅机制有待健全。检察机关一并调阅法院案件正副卷,有利于提高监督的精准度,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但目前,“两高”尚未就调阅副卷出台相关文件,我市法检两院也暂未开展相关探索。三是虚假诉讼查办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民商事领域虚假诉讼日益增多,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此类案件往往刑民交叉、手段多样、发现查办难度大,需要公检法达成共识,完善案件线索移送、查办方式、证据认定标准等机制。
(五)相关法律规定需要进一 步明确完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对检察机关民行监督规定较为原则,“两高”司法解释对相关问题的规定也不太具体,对民行检察监督范围、监督措施、监督效力等都有待细化完善,导致检法两院在实践中存在分歧。一是对民事调解书的监督还存在争议。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监督,但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含义,检法两院认识不一致,导致检察机关对调解书的监督存在障碍。二是对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规定不够明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确定了再审检察建议作为裁判结果监督的法定监督手段,但未对再审检察建议的效力予以明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再审检察建议的效果。调研中有的检察院反映个别法院收到再审检察建议后,在审查期间,另行启动院长发现程序处理该案,且在法律文书中未表明案件来源于
检察建议,致使检察建议程序空转。同时,对不予采纳再审建议的是否应经审委会研究决定,检法之间也有不同意见。三是检察机关的调查核实权缺乏相应保障。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但因欠缺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有效保障措施,被调查对象拒绝、妨碍、阻挠检察官调查核实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监督效果,特别是对虚假诉讼的监督影响较大。
三、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 全市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人民群众新期待,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能职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进一步深化对民行检察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切实转变“重刑轻民”思想,补齐民行尤其是行政检察短板,实现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全面、协调、充分发展。要破除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心态,牢固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理念,精准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深入践行
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找准民行检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把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用心用情办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劳动争议、医疗损害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案件,促进案结事了人和。全面落实法治中国、法治社会建设要求,推动健全完善民行检察制度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坚持问题导...
推荐访问: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检察机关 民营经济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