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4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4篇

发布时间:2023-04-14 14:25:06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4篇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与交通阿克塞县小学马晓霞 一、说教材(一) 教材分析《相遇》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交通的第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4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4篇

篇一: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

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与交通阿克塞县小学马晓霞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相遇》 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与交通的第一课。

 相遇问题是今后学习 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及工程问题的基础。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习 了 一个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 时间、 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给本节课学习 两个物体运动的相遇问的数量关系, 给本节课学习 两个物体运动的相遇问题打下了 基础。

 教材重点编入了 两个物体(两人、 两车、 两个工程队等)相向运动的实际问题, 主要学习“相遇求时间” 的问题。

 教材内 容的安排不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而是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 路程、 速度等信息, 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3个问题。

 ( 二)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对两个物体运动的相遇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特征之前没有足够的经验去理解和认识, 在正确分析相遇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上也有困难。

 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 我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运用 知识的迁移规律问题情境, 运用 知识的迁移规律, 以旧引 新, 启动学生思维重现,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 新知的过程中来,展开大量的交流和探究活动, 让学生积极自 主的构建知识模型, 联系生活实际在演示与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题的教学目 标和教学重难点。以旧引 新启动学生思

 教学目 标:(1)

 使学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明确相遇问题的特征,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

 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中相遇求( 2)

 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中相遇求时间的问题, 学会用 方程解决, 提高用 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 3)

 培养学生的分析、 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 学会分析“相遇求时间” 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用 方程和算式解决“相遇求时间” 问题的方法, 并会运用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说教法、 学法( 一)

 说教法1、 多 媒体教学法《课标》 提出,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 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 容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 多 媒体教学课件引 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利用 多 媒体教学课件引 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新知的探究和学习 , 特别是在分析相遇问题的特点、 及相遇问题数量关系时, 通过课件的演示, 学生一目 了 然, 直观形象, 更好的突出了 教学重点、 突破了 教学难点。

 2、 启发式教学法, 当好学习 的组织者和引 导者《课标》 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 的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 的组织者与引 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 我扮演着一个引 路人的角 色, 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和学习行有序的思考和学习 , 对于重难点的突破上,则是将主动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 组织学生观察课件演示, 开展讨论探究。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 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 让学生自 主选择方程法或算式法。对于重难点的突破上

 3、 情境教学法情境是教学最好的敲门砖, 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 容, 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体现数学的生活性。

 创设生动而有效的情境, 对整节课的教学不但起到引 领的作用 , 而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既调动了 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也体现了 教学设计思路的完整性。

 ( 二)

 说学法( 1)

 自 主探究学习 法学生是学习 的主体, 只有当学生真正自 己主动、 积极的参与到学习 中时, 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 效果。

 本节课将引 导学生自 己观察线段图, 思考建立相遇求时间的问题模型, 逐步构建自 己的知识体系, 也有利于后面的巩固学习 。本节课

 ( 2)

 交流讨论学习 法本节课在学生的学习 活动中多 次采用同桌讨论和交流的方法。

 交流和讨论是两种相互结合的学习 方法, 交流可以提高学种相互结合的学习 方法, 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讨论的过程可以探讨新知, 交流想法, 提炼正确的思想。

 让教师少说, 学生多 说, 这样把课堂交给了 学生。

 ( 3)

 小组合作学习 法小组合作学习 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获取更多 的信息, 找到合适、 有效的解获取更多 的信息找到合适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在巩固练习 时,让小组合作创编应用 题, 就很好地整合了 学生分散的信息, 培养了 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的解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复习 旧知( 二)

 再续情境, 探讨新知( 二)

 再续情境, 探讨新知( 三)

 收集信息、 建立模型、 解决问题( 四)

 拓展巩固

 天桥天桥张叔叔家张叔叔家到单位共7 2 千米, 张叔叔乘出 租车, 每小时行6 0 千米, 问张叔叔多 长时间才可以取到文件?单位速度× 时间=路程路程÷ 时间=速度路程÷ 速度=时间李村

 郭庄天桥李村遗址公园有几种办法可以让王阿姨拿到材料呢?两人同时出 发, 在中途相遇后张叔叔把材料送给王阿姨王阿姨到天桥去取材料张叔叔把材料送给王阿姨

 郭庄天桥李村遗址公园

 天桥郭郭庄遗址公公园天桥与遗址公园相距50千米。发。

 经过几时相遇?两车同时出郭郭庄天桥桥遗址址公园天桥遗址址公园面包车行的路程小轿车行的路程估计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李村李村郭庄李村遗址公园天桥50千米

 面包车的路程+ 小轿车的路程= 总路程面包车的速度× 时间小轿车的速度× 时间50千米时间是个未知数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说明了 什么?“两人约定同时坐车出 发”同学们你们现在会做了 吗?面包车用 的时间= 小轿车用 的时间

 方法一:解:设x小时相遇.40x+60x=501 00 x=50x=0.540× 0 5 20(千米)40× 0.5=20(千米)答:他们出发后0.5小时相遇,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20千米远.

 方法二:60+40=100(千米)路程÷ 速度(和) =时间50÷ 100=0. 5(时)40× 0. 5=20 (千米)两人1小时行的路程, 即两人的速度和答: 他们出发后0. 5小时相遇, 相遇地点距遗址公园20千米远.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 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

 思维拓展、 举一反三、 课外延伸。

 多 形式的练习 ,不仅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 兴趣不仅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 兴趣, 也反馈了 对此类问题结构、 解法的掌握,防止了 思维定势, 还培养了 学生细心审题, 认真分析的良好学习 习 惯。也反

 思维拓展小组合作, 联系实际, 创编一道相遇问题。抓住特征抓住特征:

 1、 确定两个物体( 人、 车、 船等)1确定两个物体( 人车船等)2、 确定相对的路线和相应的量3、 提出 问题

 通过创编活动可以让学生对相遇问题的关键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设定求相遇时间的相关信息条件,充分发挥了 学生学习 的自 主性充分发挥了 学生学习 的自 主性, 鼓励学生探究创新, 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 加强合作学习 的实效性。鼓

 挖一条长165米的隧道, 由甲、 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

 甲队每天向前挖6米, 乙队每天向前挖5米, 挖通这条隧道要用 多 少天?用 方程解:算术方法:举一反三解:

 挖通这条隧道要用 χ 天。6χ +5χ =16511χ =165χ =15165÷ ( 6+5)=15 ( 天)答:

 挖通这条隧道要用 15天

 在900米的环行跑道上, 小丽和小刚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 小丽平均每分跑200米,小刚平均每分跑250米,

 经过几分他们会相遇?解:

 设经过χ 分相遇。200χ

 +250χ = 900课外延伸( 200+250)

 χ = 900450χ = 900χ = 2答:

 再经过2分后两人相遇。

 这道题目 表面容易迷惑学生, 看似与相遇问题无关, 老师引 导学生讨论与相遇问题有无相似性, 将跑道从出发点拉直后演变成相遇问题来解决直后, 演变成相遇问题来解决。

 这种题型的训练有利于打破学生思维定式,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 知识的能力。这种题

 本节课, 我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教材编排意图, 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并加以解决, 进一步激发了 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 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应用 所学的知识。

 这样, 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 也培养了 学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学

篇二: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

录 第一章

 小数乘法

 ................................................................................................................................................. 3 第 1 课时

 小数乘整数 ................................................................................................................ 3 第 2 课时

 小数乘小数 ................................................................................................................ 6 第 3 课时

 积的近似数 .............................................................................................................. 11 第 4 课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 13 第 5 课时

 解决问题 .................................................................................................................. 16 第二章

 位置

 ........................................................................................................................................................ 19 第三章

 小数除法

 ............................................................................................................................................... 22 第 1 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 22 第 2 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 ...................................................................................................... 26 第 3 课时

 商的近似数 .............................................................................................................. 29 第 4 课时

 循环小数 .................................................................................................................. 31 第 5 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 34 第 6 课时

 解决问题 .................................................................................................................. 36 第四章

 可能性

 ................................................................................................................................................... 39 第五章

 简易方程

 ............................................................................................................................................... 42 1. 用字母表示数 ......................................................................................................................... 42 第 1 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 42 第 2 课时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的数量关系 .............................................................. 46 2. 解简易方程 ............................................................................................................................. 48 第 1 课时

 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 ...................................................................................... 48 第 2 课时

 解方程 ...................................................................................................................... 52 第 3 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一)

 .......................................................................................... 57 第 4 课时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

 .......................................................................................... 60 第六章

 多边形的面积

 ...................................................................................................................................... 64 第 1 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64

 第 2 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 .......................................................................................................... 67 第 3 课时

 梯形的面积 .............................................................................................................. 70 第 4 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 ...................................................................................................... 73 第七章

 植树问题

 ............................................................................................................................................... 76 第八章

 总复习

 ................................................................................................................................................... 79 专题一

  数与代数..................................................................................................................... 79 专题二

  空间与图形................................................................................................................. 82

 第一章

 小数乘法 第 第 1 课时

 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重点)

 2.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难点)

 3. 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点 1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重点)

 问题呈现:

 归纳总结: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为以角或分为单位的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跟踪训练

 1. 填一填。

 (1)3.2+3.2+3.2+3.2=(

 )×(

 )=(

 )

 (2)4.3 元×4=(

 )角×4=(

 )元(

 )角

  2. 我国约有 13 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 1 分钱,那么每天能节约(

  )。

 A. 1.3 亿元

 B. 13 亿元

 C. 130 万

  D. 1300 万

  3. 一箱君乐宝牛奶的价钱是 28.5 元,买 5 箱应付多少钱?

 知识点 2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

 问题呈现:

 0.72×5=_______

 归纳总结: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最的 后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 0可以去掉。

 跟踪训练 4. 填空。

 在计算 1.78×5 时,先将 1.78 扩大到它的(

 )倍,再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

  ),由于因数 1.78 的扩大引起了积的扩大,所以要使积不变,必须把积缩小到它的 (

  )

 ,是(

  ),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

 5. 计算 。

 6. 判断对错,说明原因并改错。

 (1)7.3×5=365

 (2)8.4×5=4.2

  (3)1.27×3=38.1

 培优闯关演练

 7. 一袋面粉,第一次用去全部的一半,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半,最后还剩 10.5kg,这袋面粉原来有多少千克?

 8 +×

 3

 0. 8 +×

  3

 32 +×

 5

 3. 2 +×

  5

 7. 3 +×

  5

 3 6 5 (

 )

 8. 4 +×

  5

 4.2 0 (

 )

 1. 27 +×

 3

  38. 1 (

 )

 第 第 2 课时

 小数乘小 数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和验算。(重点)

 2.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知道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以及积的大小与因数的关系。(难点)

 3. 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点 1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重点)

 问题呈现 1 :

  给一个长 2.4 米,宽 0.8 米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问题呈现 2 :

  0.56 ×0.04=_______

  归纳总结: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 )将小数转化成整数; (2 )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3 )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 )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添 0 补足,再点小数点; (5 )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 0 的要把 0 去掉。

 跟踪训练

  1. 下面的算式中,积等于 10 的是(

  )

 A.

 12.5×0.8

  B.

 1.25×0.8

  C.

 2.4×5

  D.

 2.5×0.4

 2. 下面各式的积有几位小数,就在括号里写几。

 0.47×14(

  )

  6.18×0.76(

  )

  0.46×1.4(

  )

 1.67×0.3(

  )

 1.23×0.07(

  )

 2.41×1.8(

  )

 3. 列竖式计算。

 18.5×2.3=

  0.04×4.6=

 0.024×0.126=

 知识点 2

  积的大小与因数的关 系 (难点)

 问题呈现:

  2.4 ×

 =

 1.2 ×

 =

 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归纳总结:

 积的大小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跟踪训练

  4. 在○里填上“>”或“<”

  3.27×0.7 ○ 3.27

  6.96×2.3 ○ 6.96

 2.46×0.99 ○ 2.46

  1.01×0.9 ○ 1.01

  6.96×2.3 ○ 2.3

  2.46×0.99 ○ 0.99

  65.1×0.58 ○ 65.1

 8.76×1 ○ 8.76×0.99

 9.37 ○ 1.02×9.37

  3 5 1.5 1.1

 0.4 0.11 0.35 0.9

 知识点 3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

 问题呈现:

  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 1.3 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归纳总结:

 1.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用这个数乘小数倍数。

 2. 小数乘法常用的验算方法:

 (1 )交换因数的位置,重新计算; (2 )根据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检验; (3 )根据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检验; (4 )用计算器来验算。

 跟踪训练

  5. 一块长方形菜地宽 6.8 米,长是宽的 1.2 倍,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6. 一只鸵鸟的身高是 2.75 米,一只长颈鹿的身高是鸵鸟的 2.2 倍,这只长颈鹿能吃到高度为五米的树上的叶子吗?

 培优闯关演练

 7. 根据 87×15=1305,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

 (

  )×(

  )=13.05

  (

  )×(

  )=0.1305

 (

  )×(

  )=13050

  (

  )×(

  )=1.305

 第 第 3 课时

 积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 会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的近似数。(重点)

 2. 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求积的近似数的必要性,能根据实际生活求积是小数的近似数。(难点)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知识 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重点)

 问题呈现: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 0.049 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 45 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归纳总结: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 数位的下一位上的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结果。

 跟踪训练

  1. 我会选。

 (1)2.7992×2.5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A. 7

 B. 7.00

 C. 6.99 (2)9.99 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A. 10.0

 B. 11.0

 C. 10.9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三位小数的近似数是 1.763,准确数可能是(

 )。

 A. 1.7638

 B. 1.7621

 C. 1.7626 2. 判断 0.6×0.8≈0.48 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 一列动车从甲地到乙地二等座的票价是每张 219 元,一等座的票价约是二等座的 1.6 倍。一等座的票价约是每张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培优闯关演练

 4. 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约是 1.65,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第 第 4 课时

 整数 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重点)

 2. 能够根据算式特点灵活应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难点)

 3. 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知识点 点 1

  整 数乘法运算定律 在 小数乘法 中的推广 (重点)

 问题呈现:

 观察下面每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 ○

 1.2×0.7 (0.8×0.5)×0.4 ○ 0.8×(0.5×0.4) (2.4+3.6)×0.5 ○ 2.4×0.5+3.6×0.5

 归纳总结:

 1.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2.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

篇三: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

教育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 “ 小数乘法 ” 教材介绍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

 3.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解决问题。

 和原实验教材相比,变化有:一是,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 3 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给出不完整的计算法则文本。二是, 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例题,直接迁移应用到小数四则运算。三是,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4. 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5.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吨、千克、克”“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的计量单位。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刷油漆”(与米、分米和千克、克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背景,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常见的计量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教材在例 3 的“做一做”后,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学例 3 和“做一做”之后,在让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有序地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以记录讨论结果的形式,呈现不完全的计算法则的文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叙述或填写法则的关键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法则的来源,理解其含义,防止死记硬背法则条文,又起到促进学生对具体计算案例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的作用,获得对小数乘法的意义的体会和理解,教给学生探索、总结规律的数学学习方法。

 ④突破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例4教学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所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具体内容 (一)小数乘整数 1.例 1:结合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

 为什么要结合具体量呢?一方面,因为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可以利用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另一方面,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教材这里呈现来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要说明的是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是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来计算。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然后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

 2.例 2:脱离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 有了例 1 的感性经验,这里脱离具体量,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

 教材通过图示呈现转化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原来转化的过程中是说扩大到它的多少倍,缩小到它的多少分之一。本次教材修订在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中,是利用乘几除以几进行说明,到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中说明:乘几就是扩大到它的几倍,除以几就是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因此,教材这里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转化时,采用的是用乘几除以几的方式。当然老师教学中也可以用扩大缩小来说明。)

 最后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 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这里的“0”可去掉。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习例 2。先提出 0.72 元×5 你会计算吗?再去掉元,提出 0.72×5 该怎么计算。然后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最后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1)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2)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3)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二)小数乘小数 1.例 3:小数乘小数。

 有了例 2 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在“做一做”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总结计算法则作准备。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4×0.8,再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它的竖式算法及算理。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2.4×0.8”的算理。

 2.总结计算法则。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概括总结出计算法则。

 这是教材新的变化,在提示让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以记录讨论结果的形式呈现不完全的计算法则文本,让学生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算法。

 3.例 4:难点问题。

 教学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难点问题。利用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要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小数点。

 这样,通过循序渐近的方式让学生扎实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算法。

 例 1,结合具体量,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感受其转化的合理性。

 例 2,脱离具体量,引导学生根据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转化为整数乘法。

 例 3,教学小数乘小数,同样是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结合做一做的练习观察,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例 4,突破小数乘法的难点问题。

 层层递进,各有重点,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4.例 5:小数倍。

 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有趣情境引出,使学生知道利用小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并且领会有时 “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然后再计算。

 接下来,由检验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对于验算方法不作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三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三是观察法,借助前面的学习经验,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 1,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 7.28 是错的。这里学生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

 教学时,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 1.3 倍”中“1.3 倍”的含义。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教材对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

 (三)积的近似值 1.例 6:取积的近似值。

 创设一个“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本例教学前,可组织学生做适当的练习,让他们回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为自主求积的近似数作好准备。

 (四)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推广。

 原来安排有例题专门教学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来说明运算顺序。事实上,运算顺序跟数域无关,不管是整数也好,小数也好,包括后面学习的分数,运算顺序都是一样的。所以,教材这里直接说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一样,让学生直接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推。

 教材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分两个层次编排:

 ①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

 ②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2.例 7: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材通过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一方面,让学生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体会运算的简便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加深对运算定律的理解。

 教学中,注意在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因为整数计算中学生已有了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础,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类推。同时注意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因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有正方两个方面,学生容易出错。如,练习第 4 题“1.5×105”和“1.2×2.5+0.8×2.5”都要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1.5×105”是乘法分配律正向应用,而在“1.2×2.5+0.8×2.5”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

 (五)解决问题 教材新增两个解决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另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例 8:估算。

 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通过适合的问题背景,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学中注意两点:一是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当信息和数据比较多时,借助表格来整理,可以使信息和数据更清晰、直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数量关系。二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体会估算的不同策略。让学生根据数据和问题灵活选择算法,像这类够不够的问题,可以用估算解决。估算时,要根据实际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比如,第一个问题,是通过把钱数估大,发现都不超过 100 元来判断够的。第二个问题,是通过把钱数估小,发现都已经超过 100 元来判断不够的。

 2.例 9: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这里要解决“要付多少钱”,就必须知道行驶里程和收费标准。而收费标准重点要让学生理解两点:一是分段计费;一是 3 千米以上,不足 1 千米按 1 千米计算(也就是按“进一法”取整数)。教学时,可以采用摘录条件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分段计费的问题就是分段函数的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一一对应思想和函数思想。如填好价格表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行驶里程与出租车费之间的联系及它的变化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图示进一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特点。需要注意地是,画图时不能直接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因为行驶的里程数要取整数来计算。

  五、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例 2 教学“0.72×5”时,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积与因数的关系出发,强调转化的思想、方法。如,例 3 教学“2.4×0.8”时,应引导学生说出将因数 2.4 和0.8 转化成整数,因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相应的积 192 就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所以要缩小到原来的,也就是 1.9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会正确表述,能正确计算。

 3.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教材重视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自主总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时,要特别突出两点。一是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算;二是小数点的处理,也就是利用因数和积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第二单元 “ 位置 ” 教材介绍

 一、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内容由原六年级上册移来。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能用数对(正整数)表示物体的位置。

 2. 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让学生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存在对应关系。

 三、编排特点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实际情境出发,帮助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找到物体的位置,如教室里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初步具有用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教材充分利用并及时提升了学生的这些已有经验。例 1 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并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

篇四: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

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人教版)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第 1 课时 小数乘整数 )(

  教材第 2~3 页的内容。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地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课件。

  师:秋高气爽的假日是放风筝的好时机。天空中飘扬着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风筝。课件出示“放风筝”的情境。

 师:大家想放风筝吗?那我们先到风筝店去看看。

 课件出示“买风筝”的情境。(教材第 2 页例 1 的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 3 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3.5×3=。)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1.教学例 1。

 (1)师:怎样计算 3.5×3 呢?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计算思路。

 指名同学上台展示不同计算思路。

 生 1:3.5+3.5+3.5=10.5(元)。

 生 2:3.5 元=35 角,35×3=105(角),105 角=10.5 元。

 生 3:3.5 元=3 元 5 角,3 元×3=9 元,5 角×3=15 角,9 元+15 角=10.5 元。

 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和评价。

 (2)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这种算法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 3.5 元转化为 35 角,再计算 35×3,最后将结果 105 角转化成 10.5 元。

 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

 3. 5 元 ×

 3

 1 0. 5 元 ――→把3.5元看作35角

 ――→把3.5元看作35角。

  3 5 角 ×

 3

 1 0 5 角

 (3)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 3 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4)练习:教材第 2 页“做一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演板。重点评价“把 4.6 元看作 46 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2.教学例 2。

 课件出示教材第 3 页例 2。

 (1)师:0.72 不是钱数,怎样计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2)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3)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或课件演示)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因数 0.72 转化成整数,乘得的积应如何处理,积末尾的 0 如何处理。) 由于因数 0.72 化成整数 72 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 360 应“÷100”。

  0. 7 2 ×

  5

 3. 6 0 ――→×100――→÷100

 7 2 ×

 5 3 6 0

 (4)师:3.60 是最简小数吗?(不是)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 0 去掉。

 回顾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 3.5×3 和 0.72×5 的计算过程。

 (2)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最后做什么?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然后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最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末尾有 0,末尾的 0 可以去掉。)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对比。(教材第 3 页“做一做”第 1 题。) )(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整数乘整数中两个因数都是整数;小数乘整数的积中,若小数末尾有 0,这个 0 可以去掉,但整数乘整数的积末尾的 0 不能去掉。

 2.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教材第 3 页“做一做”第 2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积末尾的 0 是怎样处理的? 3.教材第 4 页“练习一”第 4 题。

 (1)第 4 题是根据第一列的积,写出其他各列的积。

 (2)本题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列写出积的过程中,自觉地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并打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质疑问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疑问吗?

 教学时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地解决问题。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其他合理方法之后,着重分析和评价化“元”为“角”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了解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进行计算。同时,让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第 2 课时 小数乘小数

  教材第 5~6 页的内容。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与归纳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乘法的算理。

 课件。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的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课件出示教材第 5 页例 3 主题图。) 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板书(或课件演示):2.4×0.8=________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该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1.教学例 3。

 (1)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 2.4×0.8 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演示)学生的思考结果。

 2. 4 ×

 0. 8

 1. 9. 2 ――→

 ×10

  ――→

 ×10

  ――→

 ÷100

 2 4

 ×

 8

 1 9 2

  (2)师: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板书(或课件演示):1.92×0.9=________ 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中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讲。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5 页的“做一做”。

 师:观察例 3 及“做一做”的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4)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2.教学例 4。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板书(或课件演示):0.56×0.04=________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 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 6 页“做一做”第 1 题。

 (其中既有一般的小数乘法,也有积的小数末尾有 0 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类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 3.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师:同学们,请大家独立完成教材第 6 页“做一做”第 2 题,并分别将每组题中计算的结果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

 学生交流、总结自己发现的规律: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1.教材第 8 页“练习二”第 1 题(基本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组织学生交流和订正。

 2.教材第 8 页“练习二”第 2 题(基本应用)。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看懂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2)引导学生回顾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3.拓展练习。

 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0.48=(

 )×(

 )=(

 )×(

 )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放弃大量训练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设计从更高的层次上触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教学中还特别关注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畅所欲言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 3 课时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 7 页的内容。

 1.使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会正确解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会正确解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合理选择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课件、计算器。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物世界》吗?你们知道哪些动物跑得快吗?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鸵鸟和非洲野狗,看看它们的速度有多快!(课件出示教材第 7 页情景图。)

 1.收集、整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适时强调、突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 56 千米/时; (2)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 1.3 倍; (3)要求的问题是“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列式并解答。教师巡视,收集个案,并指名板演。(指名答案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 生 1:56×1.3=72.8(千米/时)

  生 2:56×1.3=7.28(千米/时)

  5 6

 ×

 .1. 3

  1 6 8

  5 6

 7 .2. 8

  5 6

 ×

 .1. 3

  1 6 8

  5 6

 .7. 2 8

 3.验算。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结果不同,谁算得对呢? 学生交流汇报,明确验算方法。(教师巡视。)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乘一遍,看对不对。(课件演示验算过程。) (2)用计算器来验算。(课件演示。)

 (3)根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来验算。(由于 56 乘 1.3 的积应该比 56 大,而 7.28 比 56 小,所以 7.28肯定是计算错了。) 师:同学们,在计算时我们往往先入为主,如果再算一遍,不一定能检查出计算中的错误,所以我们可以从刚才同学们使用的各种验算方法中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检查。

 师: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除了要检查计算是否正确以外,还要检查横式的得数写了没有,写对了没有?得数的单位名称是否正确?同学们,再检查一下,除了计算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相互督促改正。

 1.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6 题(第二排的 3 道小题)。

 (1)先计算,再验算。

 (2)展示汇报,集体订正。

 (3)订正时,注意 0.072×0.15 的计算过程与验算方法。(按照整数乘法算出 72 乘 15 的积是 1080,由于两个因数中一共有五位小数,而积的小数位数只有四位,所以先要在前面补一个 0,再点上小数点,最后将积的小数末尾的 0 去掉,得 0.0108。) 2.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第 8 题。

 (1)独立思考,自主解题。

 (2)如果直接求“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吗?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用了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在小数乘法的教学后,本节课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用数学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实际上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准确地来说是前两节课小数乘法的补充和发展,是将小数乘法知识的生活化。本节课的两个教学重点分别是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乘法验算的方法。乘法的验算是对小数乘法的逆向思维,加强了计算的严谨性和正确性,弥补了学生在小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的毛病,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第 4 课时 积的近似数

  教材第 11 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时的近似数。

 难点:根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数。

  课件。

  1.计算下面各题。

 1.5×24

 0.37×2.6

 4.02×8.3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说一说小数乘法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2.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3.12;5.549;0.3814。

 保留两位小数:4.036;7.7963;8.42378。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7.7963 保留两位小数为什么是 7.80? (3)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用这种方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

 1.分析题意。

 课件出示教材第 11 页例 6 情境图。

 师: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师: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怎样解答? 师:题目中对解答这个问题有什么特殊要求? 师:这里的“得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要求出积的近似数,那么条件中的“0.049 亿”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呢?为什么不用准确数? 2.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尝试,指两名学生板演。

 (1)组织学生观察、评价黑板上两名板演同学的解答过程。

 (2)组织学生交流、反馈自己的解答过程。(教师适时演示课件。) 3.汇报交流。

 (1)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3)你是怎样将得数保留一位小数的? (4)写横式的得数时要注意什么?

 1.教材第 11 页“做一做”第 1 题。

 (1)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

 2.教材第 11 页“做一做”第 2 题。

 (1)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

推荐访问: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 上册 课本 五年级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