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8篇

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8篇

发布时间:2023-04-16 20:40:10

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8篇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8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8篇

篇一: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

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 7 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 13 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 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 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 4)

  2.学习会写字

  “暮、吟”(课件出示 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示 6)(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 7)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 8)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

 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课件出示 9)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课件出示 10)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

 月亮

 景色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板书:《题西林壁》)(课件出示 12)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课件出示 13)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缘、降、骚、逊、输”(课件出示 14)

  “降”和“逊”是翘舌音。

  2.学习生字

  “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

  (课件出示 15)

  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费”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3.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课件出示 16)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课件出示 17)(教师板书:横

 岭

 侧

 峰

 )(教师板书:变幻莫测)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课件出示 18)(教师板书:远

 近

 高

 低)(教师板书:千姿百态)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

  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课件出示 19)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四)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古诗《雪梅》

  (一)看图片、赏雪梅(课件出示 20)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

  来静静地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

  生答:梅花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课件出示 21)

  (二)读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 22)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当小老师领读。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12.背读。

  13.领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 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

 指名说。

  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 梅香(教师板书:雪白 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课件出示 23)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 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 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 诗。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 咏梅》 ,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24)

  4.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 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五、作业(课件出示 25)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篇二: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

2 020 《 雪梅 》 教研 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雪梅》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诗,它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这里的梅和雪对比,其意义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实际和认知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降、输、骚、逊”4 个生字(包括 1 个多音字),会写“降、输、须、费、逊”5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雪梅》。

  3.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古诗教学特点,我制定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感悟诗句蕴含的道理。

 三、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情景教学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法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此外,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法上,鼓励学生细致观察、自主探究,从字里行间、甚至一个角落去获取有用的信息,帮助自己学好古诗。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扎实做好古诗教学,让学生爱上中国传统文化、爱上古诗,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直接引入诗题,开门见山。

 二课前检测,扎实基础。小学语文课标要求中段学生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所以,我从认字、说词、书写几方面进行生字教学。其中,学生在书写完后的自评,是学生“明辨之”的体现,学会辨别、正确审美,更重要的是学会鼓励自己,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课堂发现、铺好道路。这个环节中,无论是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古诗,借用诗句讲究平仄而形成的长短音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除了节奏美,更有音韵美,体会古诗独特的语言魅力。还是解诗题、知诗人、抓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我都是把一些提示性的信息用红色标注出来,让学生主动发现、交流后再引导,培养学生从细节处观察、发现的能力,并借此体现单元要素“处处留心皆学问”。

 四课堂探究,理解诗意。本首古诗描写了一幅“梅雪争春图”,拟人的修辞手法和诗人用词的讲究让文字妙趣横生,所以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也参与到古诗所描述的画面当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诗意和蕴含的道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爱上古诗学习。

  《雪梅》其二,是对《雪梅》补充和升华,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人生哲理,所以我觉得在课堂最后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课堂检测部分是对本堂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所学知识要点。

篇三: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

三首 雪 梅

 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授课老师:智汇

 卢钺,字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走 进 作 者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幵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新 知 导 入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自 读 课 文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新 知 讲 解

 xiáng

  sāo

 xùn

  shū 降

  骚

  逊

  输 识 字 解 词 (1)根据拼音读一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降服 投降

  离骚

 骚人

  逊色

 略逊一筹

 认输

 输入

 (降)

 阜,盘山石阶

 夅 夅 ,倒写的“步”

 从山顶往山下走。

 古 文 识 字

 降 xiáng

 投降

 jiàng

 降落 表示投降、认输的意思 表示往下落的意思 多 音 字

 课 文 精 讲 《 雪梅 》 题目是什么意思?

 雪中的梅花

 降:

 服输。

 课 文 精 讲 句意: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梅雪争春未肯 降,

 骚人阁笔费评 章。

 骚人:

 诗人。因诗人屈原代表作名 《 离骚 》 而借称。

 阁:

 同 “搁

 ”,放下。

 评章:

 评议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课 文 精 讲 逊:不及,比不上。

 句意:

  梅花不及雪花的三分晶莹洁白。

 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课 文 精 讲 梅雪争春未肯 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学习第一、二句

 梅雪不肯“降”是因为“争春”,即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

 拟人修辞手法。使梅、雪具有了人的特性,将梅、雪的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出来。

 课 文 精 讲 学习第一、二句

 梅雪争春未肯 降 , 骚人 阁笔费评章。

 战国诗人屈原创作了 《 离骚 》 ,故后人称屈原为“骚人”,后来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

 想象:你认为“骚人”应如何评议梅、雪?

 梅须逊雪三分白 , 雪却输梅一段香 。

 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指出梅、雪各有什么长处、短处?

 梅含清香,但比之雪的白则逊色三分;

 雪晶莹洁白,却少了梅的清香。

 课 文 精 讲 学习 第三、四句

 课 文 精 讲 学习 第三、四句

 诗人将梅、雪的长处、短处对照着写,客观地进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种评价方式?

 诗人没有单纯地赞美梅或雪的独特优点,而是综合分析其优缺点,说明它们各有长短,这种评价显得十分中肯、公允。

 课 文 精 讲 费 - 贝 +

 氵 = 沸 熟字加偏旁

 熟字换偏旁

 车 + 俞 = 输

 门 + 各 = 阁

 课 堂 练 习

  1 1 、 《 雪梅 》 的作者是(

 ),作者通过描写(

 )与(

 )争春,让诗人思考后评价二者皆有特色,雪更(

 ),梅花更(

 )。

 卢钺 雪 梅花 白 香

 2 2 、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A 《 暮江吟 》 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

 B

 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 C 《 雪梅 》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B B 课 堂 练 习

 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希望我们像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

 课 堂 总 结

 1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整首古诗。

 2 2 、借助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

 作 业 布 置

 课 程 结 束

 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授课老师:智汇

篇四: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

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暮、吟、瑟”等 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 13个字。2.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3.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4.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教学重点1.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 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1.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2. 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2.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3. 背诵古诗。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

 (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课件出示 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课件出示 3)(出示课件 ——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古诗的语言美。】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暮、吟” (课件出示 4)2. 学习会写字“暮、吟” (课件出示 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3. 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3. 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4. 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课件出示 7)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诗句的意思)5. 指导朗读一、二两句。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6. 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课件出示 8)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板书:露水月亮)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板书:景色美丽)7. 指导朗读三、四两句。8. 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设计意图: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篇五: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

 卢钺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南宋诗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卒年不详。代表作:《雪梅》、《吴兴舟中》、《投壶》等。作者简介

 雪梅卢 钺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读古诗

 雪 雪 梅诗题 :

 题目交代了诗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白雪和梅花高下的评议。赞美梅的美好品质。解诗题雪梅:

 白雪和梅花。亦指雪中的梅花。

 读准字音未肯 降yuè必 必 须xūxiáng费fèi卢 卢 钺gē阁 阁 笔 骚 骚 人sāo逊 逊 雪xùn输 输 梅shū

 fèi须xū费shū输xùn逊阁ɡé xiánɡ降规范书写(投降)

 (阁楼)(必须)

 (浪费)(逊色)

 (认输)

 梅雪争春未肯降,词语解释:争春:

 争占春天的先机。降:

 服输。诗句大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古诗赏析

 词语解释:骚人:

 指诗人。阁:

 同“搁”,放下,这里读【 gē 】。评章:

 评议,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诗句大意:这下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骚人阁笔费评章。

 词语解释:须:

 必得,应当。逊:

 不及,比不上。诗句大意:说句公道话,梅花应当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梅须逊雪三分白,

 词语解释:却:

 这里的 “ 却 ”表示转折。输:

 败给,负。诗句大意: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雪却输梅一段香。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雪梅卢 钺梅雪/ / 争春/ / 未肯/ / 降,骚人/ / 阁笔/ / 费/ / 评章 。梅须/ / 逊雪/ / 三分/ / 白,雪却/ / 输梅/ / 一段/ / 香。小小竞赛

 学多音字降Jiàng(降落)Xiáng(投降)

 “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有何妙处?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梅雪在初春尽现的热闹景象。这种写法新颖别致,出人意料。1.思考交流

 诗人对梅和雪的评语是什么?“梅须逊雪三分白”这是从颜色的角度来写,梅花比不上雪花晶莹洁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是从气味的角度来写,雪花不及梅花清香。2.

 这首诗蕴含的生活哲理是什么?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劣势,学会取长补短。3.

 梅雪争春诗人难评雪梅梅香雪白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骚人阁笔费评章层次梳理梅须逊雪三分白梅雪争春未肯降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借雪和梅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劣势,学会取长补短的道理。主题概括

 梅须逊雪三分白给划横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随堂练习再想想!棒棒哒!A.谦虚B.不及;比不上C.弱小D.骄傲

 1 1 、雪和梅历来是古今诗人吟咏的对象,我们能够至少各 背诵 一首吗?2 2 、写梅花的诗,如: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雪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拓展提升3 3 、我们毛泽东主席也写了一首赞颂梅花的词,课后自己查一查,积累下来。

篇六: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

三首之 《 雪梅 》 说课稿 (一)

 一、说教材

 这首《雪梅》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新审定的部编版的一首哲理诗。诗中描写了大雪飘飞,梅花绽放,多么美的景致。可是有一天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诗人正是捕捉住了这小小的争执瞬间,发出令人深思的议论。诗人通过雪、梅的争执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快随老师品读诗句,一探究竟吧!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诗题。教师板书诗题,并同步讲解。

 :

 明确:“雪梅”即雪中的梅花,这是诗人评论的两个对象。

 2、了解介绍诗人,简介背景。

 卢钺

 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以两首《雪梅》留名千古。

 创作背景

 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书上记录不详,推测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三、教学过程

 1.初读古诗,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古诗及生字,引导学生自读,在读中识记生字新词。

 会写的字:阁ɡé

 费 fèi

 须 xū

 逊 xùn

 输 shū

 会认的字:

 骚 sāo 人 (2)教师进行生字书写示范,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书写指导:

 [阁]半包围结构。“门”阔、大,从左、上、右包围“各”。

 [须]左右结构。左部“彡”三撇的撇尖上下对齐;右部“页”的竖撇从横中线的上方起笔,向左下撇出,末笔长点顿笔有力。

 [输]左右结构。左部“车”末横变提,书写时先竖后提;右上部撇、捺舒展,罩住下部。阁须输 ◆易错提示:

 [费]下边是“贝”,不要写成“见”。

 [降]右下部是“”,不要写成“干”。

 [输]右部下边是“”,不要漏写短横。

 (3)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2.出示阅读要求。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主旨。

 (2)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各具有怎样的品质? (3)同桌之间交流有问题的地方。

 3.教师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赏析古诗。

 (1)理解“梅雪争春未肯降”的意思。“降”是什么意思?梅雪为什么不肯“降”?这句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降”是“服输”的意思。出示梅花雪中绽放的图片,再结合诗句使学生明白梅雪不肯“降”是因为“争春”,即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这里把梅、雪拟人化,运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使梅、雪具有了人的特性,将梅、雪的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出来。

 过渡:梅、雪争春,到底谁更能代表春天呢?正在欣赏梅、雪的诗人该如何评判呢? (2)理解“骚人阁笔费评章”的诗意。“骚人”是什么意思?“费评章”的原因何在?你认为“骚人”应如何评议梅、雪? 预设:课件出示“骚人”的意思及其来历。因为战国诗人屈原创作了《离骚》,故后人称屈原为“骚人”,后来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费评章”指难以评议。为什么呢?这里就要引导学生结合上句诗来思考。至于“骚人”应如何评议梅、雪,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表达合理即可。

 过渡:梅、雪各有特色,诗人一时也难以评议,但是梅、雪仍然争执不下,究竟该如何是好呢?读读下面两句诗,也许我们能找到答案。

 (3)理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意。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指出梅、雪各有什么长处、短处?诗人将梅、雪的长处、短处对照着写,客观地进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种评价方式?结

 合自身实际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

 预设:讲解这两句诗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自身的长处和短处,然后再将目光移至这两句诗上。这两句诗说的是如何评判梅、雪的问题,梅含清香,但比之雪的白则逊色三分;雪晶莹洁白,却少了梅的清香。诗人没有单纯地赞美梅或雪的独特优点,而是综合分析其优缺点,说明它们各有长短,这种评价显得十分中肯、公允。将诗人对梅、雪的评价引到自身实际,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紧扣“人各有长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谈即可。

 4 4 、 小结

 梅花雪中绽放,清香幽幽,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为之写下赞美的诗篇。而本诗作者却另辟蹊径,赞美梅,也不落下雪,在评议它们各自的特色时更是由物即理,告诉人们正确看待他人、自己的方法,使人颇受教益。同学们,“罔谈彼短,靡恃己长”,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处世之道,希望你们能行之于身,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7.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过渡:同学们,这是一首流传久远的佳作,尤其是后两句,多次被人们引用。其实,卢钺当初创作《雪梅》时,共写了两首,本文是第一首。你们知道第二首是什么吗?同学们在课下可以搜集一下,并尝试将它背诵下来。

 雪梅(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诗意: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和,也会非常俗气。在冬天的傍晚夕阳西下时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赏析:这也是一首说理的诗。课文所选的第一首诗主要写梅与雪的特点,这首诗则主要写梅与雪以及它们与诗之间的关系。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对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及其高雅的审美情趣。

 5 5 、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1.分析比较,整体阅读。

 过渡:同学们,这首古诗中有精彩的写景内容,景中寓理。对景物的生动描摹得益于诗人认真、仔细的观察,情的抒发、理的阐释则有赖于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1)学生齐声朗读这首古诗。

 (2)出示表格课件,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诗名 作者 朝代 所写景物(事物)

 诗人的情感(揭示的哲理)

 《雪梅》 卢钺 南宋 梅、雪 说明任何事物

 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 2.课外拓展,增加积累。

 过渡:同学们,对那些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人们给它们取了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齐答:哲理诗)对了,就是哲理诗,也叫说理诗,我们这节课上所学的两首诗就属于这一类诗。哲理诗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你们还知道哪些哲理诗呢?请同学们于课外搜集,并简单说明它们揭示的道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诗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使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万山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而陶醉。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那方塘里的水为什么会这

 样清澈,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哲理: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四 、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古诗三首之 《 雪梅 》 说课稿 ( 二 )

 一、 说教材:

 《雪梅》是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上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为诗人卢梅坡所作,作者用拟人化的方式把雪、梅为争春而发生摩擦生动的描绘出来,二者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互不相让。不同于古今其他诗人把雪、梅并写报春的写法,让人觉的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 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 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三、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赏雪梅

 1.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史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放图片)

 师:美吗?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生回答。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2. 板书课题。“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

  1. 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诗读正确。

  评: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 认读标拼音的字。

 3. 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 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5. 去掉拼音指名读。

 6. 当小老师领读。

 7. 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 自己读,读出节奏。

 评: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 男女生接读。

  10.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 齐读。

 12. 背读。

 13. 领背。

 14. 同桌互背。

 15. 齐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 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 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 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 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 悟道理。指名说。

  师: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板书)。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 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梅坡,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梅坡”应该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因为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所以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原名是什么。虽然不知道他的原名,但是他的作品却流传千古,成为不朽诗篇,来看他的第二首《雪梅》诗。

 2.师读诗,简介诗意。

 3.生齐读。

 4.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5.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

 6.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

 板书设计

  雪

 梅

  雪白梅香

  各有所长

篇七: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

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古诗三首之《雪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雪”与“梅”的评论,在比较中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古诗,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学习。

 教学建议

 教学这一课时,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的情景,感悟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2.感悟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取长补短的道理。

 重 点难点

 重点: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

 难点:感悟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大雪纷飞的严寒里,梅花傲然开放。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白雪映衬下的梅花,是不是格外美丽?可是有一天,梅花和雪花谁也不服谁,它们都认为自己美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赶紧读一读《雪梅》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

 1.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告诉他。

  2.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

  3.去掉拼音指名读。

 4.当小老师领读。

  5.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6.自己读,读出节奏。

 7.男女生接读。男女生合作读。

 三、品诗句, , 悟道理。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指名说。

  师: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板书)。这首诗借雪梅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

  四、布置作业。

 1.背写三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雪梅

 卢钺

 雪白——梅香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篇八: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 【朝代】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 篱:篱笆。②疏疏:稀疏。③径:小路。④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⑤急走:奔跑。

 2、游园不值 【朝代】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1.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2.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3.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4.小扣:轻轻地敲门。

 5.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3、题都城南庄 【朝代】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4、石灰吟 【朝代】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5.人间:人世间。

 5、墨梅 【朝代】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2)、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3)、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4)、池头:池边。头 :边上。(5)、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6)、痕:痕迹。(7)、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8)、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6、出塞 【朝代】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但使:只要。(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 129 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3.)不教:不叫,不让。教,让。(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5).度:越过。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 年修葺。(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3).之:去、到。(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6).辞:辞别。

  (7).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8).下:顺流向下而行。

 (9).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10).唯见:只看见。(11).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8、乡村四月【朝代】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3).子规:鸟名,杜鹃鸟。

 (4).才了:刚刚结束。

 (5).蚕桑:种桑养蚕。

 (6).插田:插秧。

 9、冬夜读书示子聿【朝代】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10、观书有感 【朝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2)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3)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

 (4)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11、金缕衣【作者】无名氏【朝代】唐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⑵须惜:珍惜。⑶堪:可以,能够。⑷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⑸莫待:不要等到。

 12、望洞庭【朝代】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1.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2.湖光:湖面的波光。3.两:指湖光和秋月。4.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5.潭面:指湖面。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7.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8.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13、不第后赋菊(赋菊)【朝代】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⑴不第:科举落第。⑵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⑶杀:草木枯萎。《吕氏春秋·应同》:“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⑷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朝代】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

  (1)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2)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3)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4)思:想着,想到。(5)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6)夜阑(lán):夜深。

 (7)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8)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9)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15、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朝代】唐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1)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2)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16、雪梅·其一【朝代】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②降(xiáng),服输。③骚人:诗人。④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17、晚春 二首·其一【朝代】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1)不久归:将结束。(2)

 杨花:指柳絮(3)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4)才思:才华和能力。(5)解(jie):知道。

 18、偶见 清。袁枚。

 柳絮风吹上树枝,桃花风送落清池。升沉好像春风意,及问春风风不知。

  19、乞巧【朝代】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②碧霄(xiāo):指浩瀚无际的青天。③几万条:比喻多。

 20、秋日湖上【朝代】唐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沈浮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译文】

 落日的时候,我在太湖上游船,烟波迷漫下模模糊糊的景色使人产生了忧愁。千古而来历史不正如这浩渺烟波笼罩下的水浪一样在浮浮沉沉中远逝了吗,谁会关心那些繁冗沉寂的事情呢?

  【注释】

 ①五湖:指江苏的太湖。②浮沉:指国家的兴亡治乱。

推荐访问:四年级上册雪梅古诗的意思 上册 古诗 四年级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