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7篇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7篇

发布时间:2023-04-17 15:10:04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7篇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谈谈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 实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7篇,供大家参考。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7篇

篇一: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 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认识事物的本质。

 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

 实事求是中的“是” 有科学、 真理与理想的三重内涵。

 我们探索、 研究、 追求的“是”,

 一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是什么, 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这是科学的范畴; 二是客观事物的合理关系应该是什么, 公平、 正义、 合理指的究竟是什么。

 这是真理的范畴; 三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前途可能是什么, 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应该是什么。

 这是理想的范畴。

 大家知道, 自邓小平同志发出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伟大号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 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 为什么今天还特别强调“必须解放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呢?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就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 丰富和发展, 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是我们认识新事物、 适应新形势、 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是关系我们党的生死存亡的思想路线。

 我们党 80 年的历史证明:

 能否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关系到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成败。

 思想路线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劳永逸的, 必须经常讲、 反复讲, 始终不渝地坚持, 从而才能不断取得改革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问题是, 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呢?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

  一、 要实事求是, 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如何理解实事求是与创新精神的关系, 是人们在实践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概括革命实践经验时说过, 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这也就是说一切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在谈到什么叫理论联系实际时他还特别强调: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并且进一步地从中国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 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 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这里, 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理论性创造”, 不只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应有含义, 是实事求是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且是它的精义和真谛所在。毛泽东当年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 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 新观念、 新论断, 他所开辟的中国革命的道路;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科学分析, 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 新观念、 新论断, 他所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是实现一系列“理论性创造” 的结果。

 邓小平同志多次说过, 现在搞建设, 也要适合中国情况,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只有解放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随着客观过程的推移和实践的不断深入, 新事物层出不穷, 新情况、 新问题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

 因此, 坚持实事求是, 也必然是研究新矛盾、 概括新经验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开拓前进的过程。

 江泽民同志说:

 面向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形势, 我们必须加快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 开拓前进。他还明确指出: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的重要变革, 经济体制创新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把这两种变革都搞好, 我国经济就会更好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无论是体制变革还是社会、 经济的有序运行, 都是与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紧密相联的。

 坚持实事求是, 就要关注实践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 就不能没有创新精神。

 二、 要实事求是, 必须具有“当代意识”

 当今世界, 实际生活的变动迅速而深刻,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 知识与技术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被实际生活所一再证实, 而且在

 现实实践中的表现是愈来愈明显了。

 马克思一百多年前所说的“民族历史” 转变为“世界历史” 的进程在今天表现出一些新的时代特征。

 把握历史机遇的必要性, 发展的紧迫性, 时间和效率的重要性, 以及“不进则退” 的历史潮流, 等等, 都是不可以等闲视之的当代意识。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通常所说的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国内的 “实际”, 即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这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另一方面, 我们又是在2 1 世纪的条件下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 又不得不面对国际环境方面的“实际”。

 我们今天坚持实事求是,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面向世界, 立足于新的时代高度, 联系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的全局来思考我们面临的问题。

 譬如, 从当前世界发展的大局大势来审视我们自己, 中国同过去比确有很大的进步, 但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不了解我们发展别人也在发展, 而且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 就不能增强紧迫感, 就会因错过历史机遇而延误大事, 就不能真正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观念、 科教兴国观念、 历史机遇与更加紧迫的时间观念、 改革开放意识、 竞争意识、 效率意识, 等等, 所有这些属于当代意识范畴的东西, 归根到底不过是“地球村”、经济全球化、 科技进步的当代步伐、 市场经济的现代发展等客观现实的反映和回应。

 大开发、大开放、 大发展, 总揽全局, 面向世界, 面向新世纪等等, 都是历史发展进程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讲实事求是, 就要有全局观念和长远的战略思考, 就理应考虑世界发展的大局大势对我们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制约性, 就不能没有当代意识。

 既然国内问题同世界的大局大势是关联着的, 既然国内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现实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 那么研究和探寻其间的内在机制和条件, 揭示其运行规律并为我所用, 就是实事求是的题中应有之义了。

 三、 要实事求是, 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和各种浮夸作风 形式主义的特点是根据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判断事物和决定取舍, 这本来就是与研究事物内在规律的实事求是的要求相背离的。

 形式上的轰轰烈烈, 并不能触及事物的本质, 空话套话虽然可以使人得到形式上的满足, 并且可以免受风险,“不犯” 错误, 但却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离讲究实效、 开拓进取的精神相去甚远。

 至于弄虚作假、 有意浮夸等等更是与当事者的某种“利益” 紧密相联。

 作汇报、 述政绩、 讲经验, 无实事求是之意, 有哗众取宠之心。

 说假话、 编造数字、 搀水分, 搞浮夸, 这在我国历史上并不乏其例, 使我们吃了不少苦头。

 特别是当这种情况没有被上级所察觉和纠正, 反而在一定条件下受到赞许或鼓励的时候, 所造成的后果则更加严重:

 说老实话的人吃亏, 讲假话的人占了便宜。

 这种不利于我们的事业和干部成长的不健康环境和氛围, 是弄虚作假、 浮夸现象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实事求是精神难以得到真正贯彻的一个症结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由于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 由于邓小平同志的大力倡导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继续贯彻落实, 情况已有了很大改变, 实事求是意识日益深入人心, 成为大批干部的重要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但在某些地方、 某些部门和一些干部中, 弄虚作假和浮夸现象仍然存在, 而且有的地方还有泛滥之势。

 有的地方的一些领导在植树造林中, 造假现场、 搞假数字,不着边际地夸大绿化成绩, 居然还能受表扬、 得大奖, 有的甚至还被评为植树造林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这实在是对上级官僚主义作风的一个绝妙讽刺。

 看来, 种种弄虚作假、 浮夸现象等, 只靠宣传教育不行, 只靠舆论监督也不行, 还必须从体制和制度上作出一些相应的规定, 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使弄虚作假者受到应有的惩戒,使其无法占到便宜。

 今天, 我国人民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赢得新胜利而奋斗。

 实事求是, 是我们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指导思想, 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客观进程的推移, 实事求是又是与新的实践紧密相联的。

 在我们迎接新挑战, 增创新优势, 赢得新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愈是把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与新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增强自觉性, 就愈能赢得主动, 不断取得新胜利。

篇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学与 审美 教育     1 82  《 改造我们的学习 》 实事求是思想解析杨  茜  实事求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

 思维方式是实践底蕴 ,是社会文化本质 ,把握世界方式 ,含思维方法习惯定势等因素的程序机制 。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古代传统辩证的思维方式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内在契合 。

 实事求是源于 《汉书 》,班固称汉景帝之子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

 毛泽东早年在湖南岳麓书院学习 ,课堂上的匾是实事求是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概念 ,共产党员是实事求是模范 。1940年在 《新民主主义论 》 中再次提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

 1941年 5月 ,毛泽东在 《改造我们的学习 》 一文中对实事求是做出了新的解释 : “ `实事 "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 是 "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 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 " 就是我们去研究 ”,认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

 这种态度是党性的表现 ,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

 1941年冬 ,当中央党校副校长彭真请示毛泽东党校应该有个什么样的校训的时候 ,毛泽东说实事求是不尚空谈 。

 之后他为中央党校题了 “实事求是 ” 四个大字 。

 1945年毛泽东又为七大纪念册做了“实事求是力戒空谈 ” 的题词 ,号召全党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

 邓小平强调只有解放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毛泽东思想才能顺利发展 ,实践标准 、 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是评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强有力保障 。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全面系统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 战略目标 、 战略步骤 、 战略布局 、 战略重点等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进行探索和回答 ,为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提出“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解决了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 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 。

 讲实事求是的制约我们能做到实事求是的因素 ,首先是人们对实事关键词是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

 不断使我们思想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 ,推动物质文明 、 政治文明 、 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求真务实地提出科学发展观 ,实事求是地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宝贵经验和借鉴国际发展理论研究有益成果 ,形成了 第一要义是发展 、 核心是以人为本 、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 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体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建设创新型国家 、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战略思想 ,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 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为我党理论创新增添了 富有时代精神和现实品格的崭新内容 。实事求是 ,包括了解掌握实事 ,从实事中去求去探索 ,探索到规律 ,即实事求是 。

 正确获取加工信息 ,实事求是要去探求是 ,信息加工要以发现规律为目标 。

 必须承认 ,掌握实事乃是求是的基础 ,没有基础无法探求是 。

 当想求是 ,却还没有实事 ,了解掌握实事最重要 。

 掌握实事 ,要求必须有实干精神 ,必须做到不辞辛苦地实践调查观察 。

 毛泽东历来主张通过亲身 实践调查了 解掌握实事 。

 世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 ,可以瞎说不根据实际 ,不受实际检验 。

 唯物论和辩证法要用力气 ,根据客观实际并受实际检验 ,不然就会变成唯心论和形而上学 。

 唯心主义者虽然凭主观臆断省力气 ,他们判断的实际上是不对的 ,最终会导致失误 。

 唯物主义者在掌握实事后并非完结 ,重要任务就是从实事中求是 。

 人们在谈论实事求是 ,经常把这两种工作放一起 ,从实际出发去了 解掌握实事 ,至于如何从实事中去求是 ,没有详细阐述 ,非常遗憾 。

 甚至有 人认为 ,只要做到深入实际了 解情况 ,就做到实事求是了 。

 调查了解客观情况之后 ,还必须对实事进行深入研究 ,以正确思想方法做指导 。

 只获得信息不等于加工信息 ,加工信息不等于认识本质和规律。

 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加工信息 ,真正认识发现本质规律,才是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 。

          183  的认识比较困难 。

 实事代表一种社会制度 、 客观国情 ,需践服务 。

 要判明主观同客观是否符合及符合程度 ,是把主要分析概括 。

 涉及人或社会都是复杂的 ,每个人的认识结论都不同 。

 介于客观事实本身 的复杂性 ,对客观事实性质思想符合客观规律。

 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才能实现对客观的认定和把握非常困难 ,加上具体认识过程比较复杂 ,受知识 、 经验 、 立场 、 观点 、 利益制约 ,导致对人事和社会的错误认知 。

 哲学家培根提出影响认识四假象说 。

 种族假到理性认识 ,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 ,改造主客观世界 。

 这象 ,由于人的本性而产生的错误看法 。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从主观出发 ,把个人意志感情灌输在对事物认识中 ,把它实事求是体现辩证唯物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思想 ,意识主们强加于客观世界 ,歪曲事物真相 。

 这种主观意识往往和人的成长环境紧密相关 ,所以培根把它和种族联系起来 ,就是局限于不同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狭隘立场看问题 ,在认求是 。识事物时 ,摘下有色眼镜 ,才能认识事物真相 。

 洞穴假象 ,因为个人偏见而形成的片面看法。

 不同的人在认识问题和求证 ,也不会得出科学合理结论 ,更谈不上积极有效对实分析问题时 ,会产生不同的主观片面性 。

 每个人都坐在他所特有的洞穴中坐井观天 ,受狭窄天地限制 ,常会一叶障目不识泰山 ,不能正确认识事物本来面貌 。

 市场假象 ,由盾分析方法就是辩证方法论的生动体现 。

 矛盾分析方法,语言滥用而引起的认识和思想混乱 。

 人们由于所使用的语义概念含混不清 ,导致认识错误 。

 本来有些东西明明不存究矛盾普遍性 ,具体分析不同矛盾各自特点 。

 马克思主义在 ,人们偏偏造出一些词汇名称来虚构其存在 ,使人的认识发生错觉和混乱 ,或是人们交往中使用的有些语词 ,意义不明确模棱两可 ,从而导致认识偏差 。

 剧场假象 ,因为方法 ,分析矛盾方面以及条件特点 ,综合比较得 出结论 ,盲目 迷信而产生的错误认识 ,由于人们盲目 迷信教条 ,常使思想受到束缚 ,认识出现僵化 。

 培根的四假象说 ,从理律。

 还有许多实验 、 归纳 、 假设 、 演绎法,解决从经验事论意义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唯物主义认识论 ,关于如何求得真知 、 如何得到真理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 。

 它告诉人们 ,合起来 ,运用到实践中 ,以便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

 怎样从要想真正求得真知 ,获得真理 ,就必须努力消除妨碍认识的四种假象 ,因为这些假象蒙蔽了 人们理智 ,使思想狭隘 ,囿于成见 ,受感情左右 ,偏见支配 ,主观意愿操纵着客观泽东说 ,我们要从国内外 、 省内外 、 县内外 、 区内外的实事实 ,人们很容易以假乱真 ,难以把握事物的真相 ,只有自觉破除这些假象屏障 ,人们的认识才能真正走向真理。要这样做 ,就须不凭主观想象 ,不凭一时的热情 ,不凭死主客观相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首要观点 。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 中 ,批判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 ,提出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彻底唯物主义观点 。

 哲结论 。

 分析事物矛盾 ,从矛盾各方面研究了 解总体 。

 研究学基本问题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唯物论基础 。

 世界物质性的唯物论观点 ,的包含什么矛盾 ,具体研究这些矛盾加以综合 ,清楚分辨说明主观依赖客观 ,主观符合客观 。

 能动反映论基础 ,说明主观能够反映客观 ,为主客观统一提供彻底辩证法原则 。主客观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世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着希望方向发展 。

 通过实践发现具体联系 ,得出对于事物一 ,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人的认识也不会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

 主客体相互作用 ,不断解决主客观矛盾运须坚持实践观点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动过程。

 而主客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常以主客观分离为代价 ,以主客观统一为环节 ,经历着由低水平统一到高水平的螺旋上升发展过程 。

 毛泽东说过干事情就怕认真强调主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调查研究是二字 。

 认真寻找遵循运用规律,按规律办事 ,真抓实干积极进取 。

 实践中证明思维正确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须对实际情况总和有较全面深入了 解 。

 而深入实际调查研标准 。

 理论对实践依赖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 ,转过来为实究 ,是获得全面情况的基础 ,是基本途径方法。

 没有调查客观联系起来的社会实践 。

 要想得到预想结果 ,一定要使世界正确有效的改造 ,对认识发展总过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

 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证实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发展要求我们思想行动符合实际 ,减少或避免付出更大代价 。观反映着物质 ,从客观情况出发 ,按世界本来面貌反映世界 ,思想观念符合 客观实际 ,坚持一切 从实际 出发实事还有的是规律自 身不好求得 。

 没有科学方法 ,再努力践进行科学指导 。

 坚持实事求是要掌握辩证法,抓住矛盾规律理解实质 ,这是认识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 。

 矛提供了按照客观世界本性 ,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研本质活的灵魂 ,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

 所以矛盾分析方法是观察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毛泽东用分析与综合用归纳与概括方法,概括实践发现联系 ,揭示事物运动规实中求是的问题 。

 我们应当学习 掌握这些方法,把它们结实事中求是 ,具有普遍性的联系 ,就是具有必然性 、 稳定性的联系 ,也就是必然联系 。

 在 《改造我们的学习 》 中毛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而的书本 ,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 ,详细地占有材料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 ,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矛盾及其方面 ,能够获得规律 ,通过认真分析了 解所研究主次矛盾 。

 通过分析矛盾各方面 ,知道矛盾及矛盾各方面优缺点 ,通过综合对运动结果做出准确判断 ,采取措施朝运动规律性的认识 。

 坚持实事求是和主客观相统一 ,就必论 ,具有科学实践性 。

 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哲学 ,全面论证实践 ,将实践看做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 ,实事求是的基础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就必

 文 学与 审美 教育     1 84  就没有发言权 。

 只有对周围情况周密系统调查研究 ,才能何根据中国实际 ,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克服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 ,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克服想当然 ,做到明了情况方法有效 ,把工作热情与科学态度从而不断地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

 要学习 全国各地的先进结合起来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使思想僵化 ,不断发现新问题 、 回答新问题 ,使自己思想行动适应不断变化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的客观情况 。

 我们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都是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成果 。

 通过调查研究 ,深刻了解国情 ,实效 。

 我们要学到精髓掌握方法 ,进而在改造主观世界和仍然是重大任务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随着客观形势变化及新情况出现 ,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更为重要 。

 必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 ,勇于回答现实生活作用的 ,最重要根本性的学习 研究方法,能够增强人民的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

 现存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 ,了解这个事物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这个事物与的全面建设 ,迅速提高国家综合水平 ,使党的执政具有坚其他事物的联系 ,认识 、 把握 、 掌握这个事物具体系统完备的材料。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 ,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前进 ,调查研究才能制定适时的对策 。

 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是调查的继续和升华 。

 调查使实事动态材料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数据化 ,研究整理 材料抽出“是 ” ,深入实 际全面细 致 ,准确可靠明晰透彻 ,使认识主体形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改造学习 方法,注重研究现状 ,注重马列主义应用 ,以便事求是的品格意志与能力 。

 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条件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保证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健全信息收集反馈环节 ,使信息手段逐步现代化 ,和工作方法 ,自 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才能防促进认识主体形成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而提高主体素质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主观条件 。

 认识能力是有效认识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 。

 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 ,不是直观反映论 ,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

 主体要充分发代化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挥自 觉能动性 ,才能在认识实践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 。

 因此需要对认识主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篇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徐 世 杰毛泽 东 是 我 国 伟 大 的 无产阶 级 革 命家 和思 想 家,也是一位 卓越 的马 克 思 主义文风的 倡 导 者 和 实 践 家。究 竟应 如 何 概括 毛 泽 东 的 文 风 特色 呢 ? 笔者认 为 应 从 旗 帜 鲜 明、一 针 见血 的 无 产 阶 级 战 斗 精神,理论 联系 实 际、实事求 是的 科 学 态度.古 为 今 用、推陈 出 新 的 继承 传统方式,深人 浅 出.生动活 泼 的 语 言 运 用 风 格 四 个方 面,来分析 毛泽 东 文风 特色,其 中 理论 联 系实 际、实事求 是 的 科 学态 度,是众 多 论 家 没 有 涉 及 到( 或 没 有 将其归纳为 毛 泽 东 文风 特色 ) 的,但 笔 者认 为是十分重 要的。一、写作活动 与 实 际 斗争派密 结 合毛 泽 东 历 来 主 张写文 章 要 密切 配 合 现 实 斗 争,坚 决 反 对脱离现 实、脱离实 际的 腐 朽 文 风。他在 《 反 对 党 八 股 》 一 文 中,对那种言之无物、空 话连 篇、只 讲 形 式、不 重 实 际 的恶 劣 文风 进 行 了 尖锐 而 无 情 的批 判,并给 它 列出了八 大 罪 状,指 出 其 反 马 克 思主 义 的 本质 和 危害 全党、危 害革 命 的 恶 果。毛泽 东 在 自 己 的写 作 活 动中,则 处处 体 现 了 密切 联 系实 际斗 争 的风格。又 如1 9 5 7年发表 的《 关 于 正 确 处 理 人 民 内 部 矛盾 的 问题 》( 以 下 简称 《 正处 ”,就是针对我国 当 时 的 斗 争 形 势 的。1956年,正 当 我 党 领 导 全国 人 民 进行 轰 轰 烈烈 的杜 会 主 义 建设时,国 际、国 内出现 了一 系列新的变化 和 新 的 情 况。帝 国 主 义 利 用苏共2 0 大 和 波匈事 件,一再掀 起 反 共 反 社会 主 义 的 浪 潮。一些 资本 主 义 国家 的 共 产 党内则 出现 了 退党 的 风 潮.受其 影响,从19 5 6年 下 半 年 到195 7年 春,我 国 少数地 区 先 后有 一万 多 名 工人 罢 工、万 余 学生 罢 课请愿,还 有部 分地 区 农 民 闹退 社分社。此外,在 工 商 业 者、知 识分 子 和 少数 民 族中,也存在 着 诸 如 就 业、教 育、粮 食、灾 荒 等 问 题。对 于 这 些新出 现 的 情 况 和问 题,许多党 员 和 干 部 缺 乏 正 确 的 认 识。如何 正 确认 识 和处 理 上 述 问 题,就 成为 当 时迫 切需要解 决 的 问 题。正 是 在 这种情 况 下,19 5 7年 2 月 2 7日,毛 泽 东 在 最 高 国 务 会议 第 1 1 次 ( 扩 大 ) 会议 上 发表了 《 正处 》 的 讲 话,《 正处 》 科 学 地 总结 了 我 国 社 会 主义 革 命 和社 会 主义 建 设 的经 验,从 理论 上 提 出 并解决 了 社会 主 义 在经 济战线 上 的 革 命取得胜 利 后 一 系 列 的新 问 题,系统地 阐 明 了 社 会主 义 社会的 基 本 矛盾及 其特点,提 出 了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中 正 确 区 分 和 处 理 两 类 不 同 性质 的矛盾的 理 论.明 确提 出 应把 正 确 处理 人 民 内 部 矛 盾 作 为 国 家政治 生 活 的主 题,提 出 了 一 系 列 正 确 的 方 针、政策,指出 了 意识形态 领 域 阶级斗 争的 长 期 性 和 艰 巨 性。这些 思 想 无 论在 当 时,还是 在 那 以 后,甚 至 在 今 天,都 具有重 要 的理 论意 义 和 现 实 指导 意 义。二、注 重 调 查 研 究,一 切从 实 际 出 发注重调查 研究,一 切 从实 际 出 发 不 但 是 毛 泽 东 思 想的重 要 内容,也是 毛泽 东 的文 风 特点。在 毛 泽 东 的 全 部著 作 中,有许多专 门 论 及 调 查 研究 的文 章 或 调 查报告。《 毛 泽 东 农 村 调 查文集 》 就 收 有 1 7 篇著 作,其中1 1 篇 是调查 报告,6 篇是专 门 研 究 和 介 绍 农村 调 查 的 理 论 和 方 法 的。《 毛泽 东 选 集 》 1 一 5 卷,也 有 许 多 这样 的 著作。例 如 像《 中 国社 会 各 阶级 分 析 》、《 湖 南农 民 运 动 考 察 报 告 》、《 中 国 的 红 色政权为什 么 能 够存在 ? 》、《 井 冈山 的 斗 争 》、《 关 于 纠 正 党 内 的 错 误思想 》、《 星 星 之火 可 以实际实 事 求 是 的 文 风 特 色毛 泽 东 著 作 理 论 联 系长白刊 学一 九四年 第六期8 6

 燎 原 》、《 反 对 本本 主义 》 (原 名 《 调 查 工 作 》)、《 寻 部 调查 》、《 兴 国 调 查 》、《(农村 调 查》序 言 和跋 》、《 关 于 农 村 调 查 》等等。所 以 邓 小平曾 说:“毛 泽东 同 志 从参加革 命 运 动、缔 造我 们 党的最初 年代 开 始,就一 直 提倡 和 实行 对 于 社会客观情况的调 查 研 究,就 一 直 同理 论 脱离实 际、一 切 从主 观愿望 出 发、一 切 只 从本 本和 上级 指 示 出发 而不 联 系具体实 际的 错 误 倾 向 作 坚 决 的 斗争”。

 ①毛泽东十 分 注 重亲 自 向 下 作 调 查。他 的 著作往 往 事实 和 材料非常 多,且 具体、翔 实,颇具 说服力,都 得益 于 他 的 调 查 研 究。毛泽 东192 7 年所写的 《 湖南 农 民运 动考察报告 》 就 是 一 篇 重要的带 有调 查性质 的 著作。时 值湖南农 民 运 动 高 涨之时。一 些 人议论 纷纷。国 民 党右派 对 此大 加 责 难,说农 民 运 动“过 分”了,是“痞 子 运 动”、 “惰 农运 动” 、 “糟 得 很”等等,要 求 限 制农 民运 动,向共产党施加压 力。党 内右 倾 机会 主义 者害 怕影 响国 共 两 党 合 作,也主张限 制农 民 运 动。正 如 毛泽东 文 中 所 云: “即 使 是很 革命 的人 吧,受 了 那班`糟 得很’派的满城 风雨 的 议 论 的 压 迫,他 闭 眼 一想 乡村 的 情 况,也就 气 馁 起 来,没 有法 子 否 认` 糟 ’字” 。

 ②为 了 了 解 农 民 运 动 的 实 际 情 况,澄 清各 种 错误 议 论,毛 泽 东 到 湖 南 农 村 进 行 实 地 考察。毛 泽 东 亲 眼 目 睹 了 农 村革 命 的 热 潮,了 解 了农 民 革命 的 情 况。从 湖南 回 来,他 立 即 写 报告 给中 央,提 出 了 1 3 个 问 题, “主张在农 民 运 动 中 采取 新 的 路 线。岖毛泽 东 的注重 调 查 研 究,一 切从 实 际 出 发,而 不 是 从 书本 或 上 级 指 示 出发 的 思 想 在 今 天 也仍 然 具有 重 要 的 指 导意义。三、理 论 联 系实 际,反 对主观主 义 和 教 条主义毛泽 东曾 多次 指出,对 待 马 克 思 主 义,有 两种 对 立 的 态度:第 一 种 是主观 主 义、教 条 主义的态 度,就 是理论 脱离 实 际 的 态 度,第 二 种是 马 克思 主 义的态 度,就 是 有 的 放 矢、实事求 是的态 度,就是理 论与实 际 相结 合 的态 度;我 们应 取 后 者。把 马 克 思 主义的 普 遍 真 理 与中 国革 命 的具 体 实践相 结合,理论 联系 实 际,实事 求 是,是 毛泽 东的一 贯 主张.他 留 给我 们 的 许 多 著 作,都 生 动 地体 现 了 这一 主 张。1 93 0 年 5 月,毛 泽 东在 《 反对 本 本 主 义 》 一文 中 集 中 地 表 现 了 理论 联 系 实 际、反 对主观主义和 教 条 主义的思 想。在 这 篇 文献 里,毛泽 东提 出了 三 个重 要 观 点:( 1 ) 马 克 思 主义的“本本”还是 要 学 的,但 必 须 同 我 国 的 实 际 情 况 相 结 合。( 2 )学 习 马 克 思 主义 不 是 专 门从 书本 上 讨 生 活,而 是 为 了 指 导 我 们 进 行改 造 主观 世 界 和 客观世界的 实 际 斗 争。( 3 )学 习 马 克 思 主 义 不 能 唯 上唯书,而 要唯 实。毛 泽 东说: “以 为 上 了 书 的 就是对的,文化 落 后 的 中 国 农 民 至 今还 存在着 这 种心理。

 ” “我 们说 上级 领 导机 关 的指 示 是 正 确 的,决不 单 是 因 为 它 出 于`上 级 领导机 关’,而 是 因 为它的 内容 是适 合 于 斗 争 中 客观 和 主 观情势 的。

 ”并深 刻 地指出,唯 书 唯上的 做 法 实 际上是“反对上级 指 示 或者 对上级指 示 怠 工 的最 妙 方法。呛另外,毛泽 东 在 《 改 造我 们 的 学 习 》 ( 19 们 年5 月 ) 和 《 整 顿 党 的 作 风 》中,也 比 较 集 中 地 批 评了 主 观 主 义 和 教 条 主义 的思 想作风,强调 了 要 树立 理论 联 系 实 际 和 实事求 是 的 作 风。他 指 出:“我们 党 内 的主观 主 义 有 两 种:一 种是教 条主 义,一种 是 经 验主义。他 们都 是 只 看到片 面,没有 看 到全 面。

 ”并 指出“教 条 主 义 更为危险” , “因 为教条主义 容 易 装 出马 克 思 主 义的面 孔’ , ③。他主张“要有 目 的地去研 究 马 克 思 列 宁主 义的 理 论,要 使 马克 思 列 宁 主义 的理论 和 中 国 革 命 的 实 际 运 动结合 起 来,是 为 着 解 决 中 国 革 命 的理 论 问 题 和 策略问 题 而 去 从 它 找 立 场、找 观 点、找 方法的”。并 说“这种态 度,就是有 的 放 矢 的 态 度” , “就 是 实事求是 的 态 度 毗。毛 泽 东 留 给 我 们许 多 著作,是我 们 学 习 和 发扬 马克 思 主 义 文 风 的 恢 弘 的 理 论 宝 库,我 们应 该努 力 地挖掘 和 继承这 份丰厚 的 精 神遗 产,用 以 扫荡 那种大 而 空 的、长 而 套话连篇的、理 论脱离实际 的、枯 燥 陈 旧 不 讲 文法 修 辟 的不 良 文 风,从 而把 马 克 思主义的 优 良文风 恢 复 起 来,光大 下 去。注 释:①《 邓小平 文选 )第1 0 9 一 1 1 0页。② ④ 《 毛泽 东 选 集 》 第 1 卷第 1 5、1 1。页.③ 见 斯 诺《 西 行 漫 记 》。⑤ ⑥《 毛 泽东著 作 》第3 卷,第8 1 9、8 0 1 页.(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 党 校 )8 7

篇四: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党的最根本的作风,也是党风中的第一个重要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有两层含义:

 一是,它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任何 实践都将是盲目的实践。

 二是,它要求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正确地指导革命实践,以及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也只有这佯,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最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把这两层含义统一起来埋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作风。这实质上是坚持什么样的思想路线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什么是实事求是呢?毛泽东同志指出:“实事”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759 页)这就是说,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从中摸清事物所固有的规律,使我们主观认识和客观规律相一致,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从主观主义出发,就会造成主客观相脱离,就要在实践中碰壁,给革命和建设造成损害。因此,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的作风也就成为党的优良作风。

  我觉得我们大学生最易犯的一个思想认识错误就是容易自满、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在有时候有一种古代文人的清高,好高骛远,没有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反省自己、认识自己。当然包括我自己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而且我也看到我们有很多同学都犯有这样的类似错误。另外,在生活中及学习科研中,很多人也没有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做,有的人篡改实验数据以求满足优秀的实验结果,有的为了结果符合自己的意愿,删掉负面数据只留正的数据等等。这样都死违背了 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是搞科研的研究生,在科研学术上应该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搞虚假之风。正确的思想认识能指引我、激励我们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反之,则只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甚至还会扭曲对待人生的态度。如果我们能正确定位自己,时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那么我们将距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再遥远。

  我认为“实事求是”对我们大学生来讲主要就是脚踏实地、谦虚谨慎、刻苦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切忌好高骛远、骄傲自满。注意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改进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用事实来说话,做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

  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自己,脚踏实地的来促进自己,实事求是的从自身出发来生活学习。

篇五: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李少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 100871)

  摘要

 本文从历史角度论述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以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重新确立。

 认为在新时期新阶段, 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形势,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意义重大, 并从五个方面论述怎样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这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哲学总结, 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

 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实践充分说明,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 它关系中国革命的成败、关系中国建设的成败。在新时期新阶段,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情势, 牢牢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确立

 1921 年 7 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 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 就自觉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实践。

 到 1941 年, 在二十年的革命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两次革命的失败,开创了三次革命的新局面。

 此时,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妥协、 动摇、 投降之风在国统区曼延, 为了战胜黑暗, 迎接光明, 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从思想上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 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他于 1941 年 5 月19 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 的报告, 对“实事求是” 这个中国古语作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辟阐述。

 他说: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 省内外、 县内外、 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既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 就须不凭主观想象, 不凭一时的热情, 不凭死的书本, 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 详细地占有材料,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 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结论, 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 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 而是科学的结论。

 这种态度, 有实事求是之意, 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 就是党性的表现, 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第 801 页,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实事求是这一古语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

 据记载, 汉景帝的儿子刘德被封为河间王, 谥号献, 他博览群书, 勤学好问, 经常阅读并收集很多先秦时代的古书。

 刘德探讨学问, 注重学术研究和历史考证工作, 在阅读和收集书籍时, 认真地考证其真伪。

 因此, 班固称赞刘德是“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后来, 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注《汉书》 时, 把“实事求是” 批注为“务得事实, 每得真是也。” 意思是说, 做学问务必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 然后从事实中找出真

 实的结论。近代梁启超在京师大学堂的章程中提出:

 “本大学堂以实事求是为主。”1917 年创立的, 毛泽东青年时代曾在此处活动的湖南长沙工业专科学校, 在讲堂匾书上也有“实事求是” 的字样。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人们从朴素唯物主义的角度, 把实事求是理解为一种治学的态度或办学的方针。

 毛泽东从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 对实事求是作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阐释, 从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这是对中国古代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成果。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不仅是对中国古代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成果。

 更为重要的是, 实事求是是对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和升华。

 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年的革命实践中之所以犯错误, 从思想根源上看, 是因为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在党内占主导地位, 起支配作用。

 尤其是王明的“左” 倾路线, 给中国革命造成了重大损失,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从而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毛泽东开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 他指出:

 “而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 (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 第 311—312 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8 年。)

 早在 1930 年春, 毛泽东就写了《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

 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问题, 指出“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第 106, 116 页,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1935 年, 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结束后给党的活动分子作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报告, 报告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了全面的分析, 系统地论述了党的政治路线, 毛泽东的论述处处以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客观事实为出发点, 反对那种不顾事实的、 凝固僵化的教条主义思想,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

 在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后, 毛泽东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军事路线上来。

 1936 年, 他在陕北的红军大学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的报告, 这个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规律, 处处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

 1937 年 7、 8 月, 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向学员讲授唯物论和辩证法。

 其中的《实践论》 和《矛盾论》 是他对中国革命经验所作的又一次更深刻、 更系统的哲学总结, 对长期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主观主义的思想作了有力的批判, 是他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毛泽东通过对中国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 在 1941 年的《改造我们的学习》 中把主观主义和实事求是的两种思想方法、 两种态度、 两种作风、 两条思想路线作了鲜明对比, 系统论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他认为“实事求是” 是一种态度、 是一种作风、 是一种方法、 是共产党员的党性。

 随后, 在 1942 年毛泽东领导了整风运动, 经过三年时间, 到党的七大, 在全党范围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前进, 取得了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的胜利, 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后, 通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 到 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 13 册, 第 143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版)

  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重新确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走过了一段曲折而艰难的道路, 那种脱离实际, 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的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在党内逐渐滋长起来, 加之林彪、“四人帮” 大搞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严重的破坏, 主观主义在党内逐渐取得了支配地位和起主导作用。

 在这一历史时期, 发生了“反右” 扩大化、“大跃进” 的失误和“文化大革命” 的悲剧, 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1976 年10 月, 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 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现了新的转机。

 然而,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 的思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两个凡是”是一种主观主义, 坚持“两个凡是” 的思想, 等于“四人帮” 没有被粉碎, 按照“两个凡是” 去做, 那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针对“两个凡是” 的错误思想, 党内的健康力量开始着手纠正这一错误和恢复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977 年 5 月 12 日, 还未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同志就说:“实事求是是毛主席讲的, 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懂得这一条就有希望。”( 《邓小平年谱》 上卷, 第 158 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

 5 月 24 日, 他又说:“ ‘两个凡是’ 不行。”“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应该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对待这个问题。”(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 第 38-39 页。)

 1977 年 7 月 21 日, 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 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作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的讲话, 他说:“我为什么说实事求是在目前重要呢? 要搞好我们的党风、 军风、 民风, 关键是要搞好党风。

 现在,‘四人帮’ 确实把我们的风气搞坏了。‘四人帮’ 的破坏实际上是十年, 或者说是十年以上, 开始是同林彪结合在一起。

 他们弄得我们党内同志不敢讲话, 尤其是不敢讲老实话, 弄虚作假。

 甚至于我们有些老同志也沾染了这些坏习气, 这是不应该原谅的啊!

 我们只要充分信任群众, 实事求是、 发扬民主, 把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和党的一整套作风恢复起来, 发扬起来, 那么, 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就一定会达到。”(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第 47 页。)

 1 9 7 7 年9 月 20 日, 陈云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 一文, 他说:

 “实事求是,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坚持毛泽东思想, 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离开了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 那么, 我们就离开了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而成为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者, 那么, 我们的革命工作就要陷于失败。

 所以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 实际上是区别真假马列主义、 真假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标志之一。” 1978 年 5 月 30 日, 邓小平同志指出:

 “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很容易被一些同志忘记、 抛弃, 天天讲毛泽东思想, 就是忘记这个根本观点、 根本方法。”“第一个问题, 就是要讲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态度、 根本观点、 根本方法。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哲学的概括,是马列主义理论、 马列主义方法的概括。

 它同各种机会主义思想是完全对立的,包括教条主义、 经验主义、‘左’ 的右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

 要把这个意思写进讲话稿中, 这是毛主席经常讲的道理, 也是他讲得最多的道理, 列宁也讲得很多。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培育的优良传统, 第一个就是实事求是。

 归根到底, 这是涉及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 《邓小平年谱》 上卷, 第 319-320 页,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

 6 月 2 日, 邓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郑重地在更大范围内讲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在邓小平、 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努力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 胡跃邦同志领导并主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文的写作, 1 9 7 8 年5 月1 0 日, 中央党校《理论动态》 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文章,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 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这篇文章。5 月 12 日,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同时转载了这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文的公开发表, 揭开了“真理标准” 大讨论的序幕, 由此, 在全党、 全国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经过讨论,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入人心。1978 年 12 月 13 日, 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重要讲话, 再次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他说:

 “一个党、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思想僵化, 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前进, 它的生机就要停止, 就要亡党亡国。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

 只有解放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我们党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 是个政治问题, 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 是靠实事求是; 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不但中央、 省委、 地委、 县委、 公社党委、 就是一个工厂、 一个机关、 一个学校、 一个商店、 一个生产队, 也都要实事求是, 都要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想问题、 办事情。”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 第 143 页。)

 同年 12 月 18 日, 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报告成了全会的主题报告。

 这次会议对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即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 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会议一致认为, 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 解放思想, 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这次会议还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 端正思想路线,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了 恢复和重新确立。

 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

篇六: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2、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和形成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

 1930 年 5 月, 毛泽东在《调查工作》

 (1961 年, 毛泽东将题目改为《关于调查工作》; 1964 年出《毛泽东著作选读》 时, 毛泽东将题目又改为《反对本本主义》)

 中提出:

 “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 《毛泽东选集》 第 1 卷第 116 页)

  1937 年, 毛泽东在《实践论》 和《矛盾论》 中更加深刻地论述了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批评了 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 进一步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 理论上的论证。

  毛泽东最先是 1938 年 10 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 的报告中使用了“实事求是” 这个概念。

 他说: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 《毛泽东选集》 第 3 卷第 522 页)

 1941 年 5 月 19 日,

 在延安干部会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 的报告。

 “实事求是” 作为一个命题, 最早出现在班固写的《汉书 · 河间献王传》 中。

 “实事求是”词源

  实事求是这个词原本是中国的民族语言。

 它出于《汉书》 卷五十三, 汉书作者班固评论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 从民得善书, 必为好写, 与之留其真”。

 唐朝学者颜师古注释“实事求是”是“务得事实, 每求真是”, “留其真”是“留其正本”。

 意思是, 刘得读书喜欢搜寻较古的版本, 因为越古的版本由于后人辗转传抄出现讹误的可能性越小。

 本意是指严谨好学, 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治学的态度。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 省内外、 县内外、 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

 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945 年,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同时也在全党

 确立了 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同志用中国的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

 “党的这条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确立的, 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

 ”

 邓小平:《坚持党的路线, 改进工作方法》(1980 年 2 月 29 日)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我们党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

 但是在 1958 年以后, 却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这条思想路线, 使我们党的工作出现了 曲折。

 是邓小平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领导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反复强调:

  “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实事求是, 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 根本点” ;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二)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凡实践证明错误的或不符合实际的东西, 就应当改变, 不应再坚持。

 文章最后指出, 躺在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 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 宰割、 裁减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 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5 月 11日, 《光明日报》 将此文作为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公开发表。

 当天, 新华社全文转发此文, 5 月 12 日, 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 和其他十多家报纸转载, 随后, 各报广泛转载。

 这场讨论逐步展开。

 胡耀邦是这场大讨论的发动者和组织者。

  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回答了 中国历史前进迫切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 得到广大干部、 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拥护, 但遭到坚持“两个凡是”的人的反对。

 他们给这篇文章扣了 “砍旗”的政治帽子, 并利用掌握的权力, 采取各种方式加以压制, 从讨论一开始就出现了尖锐的争论。

  (2)

 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1978 年 12 月,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重要讲话。

 “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 是靠实事求是; 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同样靠实事求是。

 ”

 邓小平:《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 年 12 月13 日)

  邓小平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于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意义。

 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和“两个凡是”的争论, 已经比较明确地解决了 我们的思想路线问题, 重新恢复和发展了 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第 190 页)

  目 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只有解放思想, 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才能顺利进行, 我们党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 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 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 是个政治问题, 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第 143 ( 3)实现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1980 年 2 月,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谈了 思想路线问题。

 他指出:

 三中全会确立了 , 准确地说是重申了 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说把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恢复起来。

 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时间被抛开了, 给党和国家的形象带来很大的损害。( 《邓小平文选》 第 2卷第 278 页)

  2. 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意义

  邓小平 1987 年 10 月 13 日在一次谈话中说:

 粉碎“四人帮” 以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确定了 以发展生产力为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 改革才重新发动了。

 ( 《邓小平文选》 3 卷第 255 页)

  二、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 理论联系实际。

 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

 就是要有目 的的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使理论切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第三,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

 首先,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 这是确定的绝对的。

 但它又有不确定性、 相对性。

  2、

 科学阐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

 1)

 是因为十多年来, 林彪、 “四人帮”大搞禁区、 禁令, 制造迷信, 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 不准越雷池一步。

 否则, 就要追查, 就要扣帽子、 打棍子。

 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人就只好不去开动脑筋,不去想问题了 。

  邓小平指出:

 不打破思想僵化, 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 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我们讲解放思想, 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使我们的思想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中国实际、 不合乎时代进步、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

  (邓小平)

  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方面的意义:

  一、 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

 这其中又包括对原先的认识中正确部分的坚持和对错误部分的纠正两种情况。

 二、 是在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新的认识。

 邓小平指出:

 解放思想, 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使主观符合客观,就是实事求是。

 ( 《邓小平文选》 第 2 卷第 364 页)

  (2)

 解放思想的基本要求 思想解放的三个关键

  袁伟时

 检验是否真正解放思想要做到以下四点:

 阻碍思想解放的四种心态

  (3)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第一、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重在破, 破旧思想, 破落后于实际的或与实际不符的思想。)

 第二、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所要达到的目 标

 (重在立, 立新思想, 立与实际一致、 与客观规律一致的思想。)

 胡锦涛的讲话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为了 实事求是;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2.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在党的方针政策中的体现

 •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始终与时俱进, 始终经历着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从诞生之日起, 我们党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1945 年党的七大明确指出, “中国共产党,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1992 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1997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 第一次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 作出了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决策。

 2002 年党的十六大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三、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 求真务实

 1.

 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江泽民把党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概

 括为: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的基本内涵

  “与时俱进”一词, 源于《周易》 的“与时偕行”、 “与时消息”。

  《周易》 讲:

 “君子进德修业, 欲及时也”, “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

 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时止则止, 时行则行, 动静不失其时, 其道光明”, “变通者, 趣时者也”, “日中则昃, 月盈则食。

 天地盈虚, 与时消息”, 要求人们“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做到“穷则变, 通则久”, “引重致远, 以利天下”。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

 的, 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 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 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十六大提出的“三个解放出来”)

 破除“满、 旧、 浮、 难”等思想倾向, 部分干部群众身上存在的 “固步自封、 小成即满”,

 “因循守旧、 不思进取”,

 “工作浮躁、 不抓落实”,

 “畏难发愁、 思想困惑”等思想障碍,

 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 解放思想无止境, 实事求是要一贯, 它们结合在一起就是要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的本质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结合和统一。

 体现时代性

 第二、

 把握规律性, 就是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

 富于创造性, 就是要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富于创造性是与时俱进的鲜明体现, 就是要坚持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 是关键 。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实践没有止境, 创新也没有止境。

  2、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

  (二)

 胡锦涛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胡锦涛同志于 2004 年 1 月 12 日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提出“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重要论断。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统筹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

  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如何在更大范围、 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如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等。

  “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 “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

  “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 "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不求真务实的十种表现

篇七: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二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1三、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 什么是思想路线?思想路线, 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 途径、 原则和方法。方向、 途径、 原则和方法。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有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与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思想路线之分。2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1929年6月 , 毛泽东在分析红四军党内 存在的种分析红四军党内 存在的种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3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 第一次使用了 “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1938年, 在六届六中全会上, 毛泽东以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 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 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4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5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 确立。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6

 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二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7批评“两个凡是” , 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978年12月 , 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特别强调作会议上, 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8

 4、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一个党,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如果一切从本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9本出发, 思想僵化, 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前进, 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就要亡党亡国。

 ”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 实际,4、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 0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4、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1

 2004年1月 , 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

 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这样, 求神真真务实被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 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 进一步深化了 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4、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一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1 2样

 二、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是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联系实际1 3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中国共产党章程》

 1、 一切从实际出发今天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 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 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并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想问题,半事情, 作决策, 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这个实际。二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 4

 理论联系 实际, 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 又重视实践对导实践, 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尊重实际与尊重群众具有内 在统一性。2、 理论联系实际二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 5

 3、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内 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 实际、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 容。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 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时间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 的。是实事求是二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 6

 实事求是内 在地包含着解放包含着解放思想、 与想与3、 实事求是二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 7时俱进、 求真务实等内 容。

 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我3、 实事求是二、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 8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 ,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4、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当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同 新的实践产生矛盾的时候产生矛盾的时候, 就不能以原有理论中某些结论来裁剪新的实践,而应该由实践来赋予原有理论以新的内 容, 敢于抛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 以实践的发展来推进理论的发展。就不能以原有二 、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 9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20

 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〇二〇年的奋斗目标,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1

推荐访问: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