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反思9篇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反思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 上一周,我带领学生学习了《少年中国说》,学完之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反思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反思
年中国说》教学反思上一周,我带领学生学习了《少年中国说》,学完之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和一个オ华横溢的学者,在风雨飘摇的 1900 年,以他的有力之笔饱蘸激情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热血之歌一一《少年中国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让当代少年感受到那种振奋人心的力量,是学习《少年中国说》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让学生重温康、梁等人探求救国之路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而在品读中慢慢地领悟文字间所流淌的爱国 之情比教师死板灌输给学生要好很多。多读多悟,可以很全面地让学生体会到朗读给理解文章所带来的益处。
在品读课文环节,我让学生借助注释,展开想象,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出来,以此来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感情。同时,体会文章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的理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在畅谈当代少年的理想时,学生能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
但教师在朗读的辅导时间上有些长,用了一课时,在以后的教学中可适当加以调整,以便课堂时间被利用得更充分。
反思过去,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在教学上,这一点尤显重要。在日后的教学中,借鉴以往,改正不足,才能日臻完善,给学生一个
活泼有效的课堂。
篇二: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反思
级上第 3 13 课《少年中国说( ( 节选) )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1.认识“泻、鳞、惶、胎、履、哉”6 个生字并会写“泻、潜、试、胎、皇、履、疆”等 7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6.诵读课文,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及四字短语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7.在诵读中,从句式的整齐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 [ 教学重点] ]
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3.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 [ 教学难点] ]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3.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 [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少年中国说》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感受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少年中国说》感受少年中国的蓬勃的生命力。
出示课题:少年中国说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 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写作背景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 年。当时清王朝处于被列强瓜分的惨境,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时仅 27 岁的梁启超对于外国称中国为“老大帝国”深感耻辱,于是
创作《少年中国说》。文中激励青年发愤图强,变革现实,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的爱国之心。
3.读准字音 Xie 11n hu6ng tai 10 zai 泻、鳞、惶、胎、履、哉 4.朗读词语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裔商皇皇 鳞爪飞扬 百兽震惶 奇花初胎 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与国无疆 美哉. 5.多音字:爪:鹰爪(zhǎo)
猫爪子(zhuǎ)
(爪:“动物的有尖甲的脚”时读“zhuǎ”; 表示“动物的脚趾甲”或“爪和牙是猛兽、猛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时读“zhǎo”) 少:多少 (shǎo) 少(shào) 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shào) 年。
有多少(shǎo)少(shào) 年儿童向往加入少(shào) 年先锋队。
6.词语释义 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当。
渊:深水,潭。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隼,一种凶猛的鸟。
吸张,收缩与扩张。
雄鹰隼鸟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干将,古代宝剑名,常和莫邪并说,泛指
宝剑。硎,磨刀石。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来,发出耀眼的光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青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现用来暗示事情还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7.感悟课文的意思。
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曾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像海一-般宽广, 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三、我会写 1.请同学们试着看拼音读一下 本课的生字。
泻、潜、试、胎、皇、履、疆 2.随文识字:
(1)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字的读音、 结构、部首、组词、笔顺、造句等)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潜:笔画多、要写紧凑,第一个夫字稍小、捺变为一一点,下边日字要窄小。
履:尸字上边没点,里面是彳,复字中间是日字,又字左边有- -撇不能丢掉。
3.教师指导书写汉字。
四、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 1900 年,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八、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 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课文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认为中国富强的责任在谁的身上? 作者希望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 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课文,完成本课的学习。
出示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 1 自然段 1.课文的第 1 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总分的结构方式 2.“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开篇强调了少年的重要责任。“全”字写出少年的责任之大。
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一个智慧、富有、 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一个排比句把少年和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少年理所当然地感到重任在肩。这几个分句,由轻到重,由短到长,一 气呵成, 表达了少年与国家命运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4.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怎样的? 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二)学习第 2 自然段 1.这一段描写了哪些事物? 红日、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2.这些事物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前途无量。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 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就是少年 4.文中“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风尘吸张、奇花初胎,香香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各有
什么象征意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少年中国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潜龙腾渊...风尘吸张]其巨大声威和冲天气势,象征我少年中国的勃勃英姿; [奇花初胎,兩香皇皇]象征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磨砺过的锋利宝剑象征着将为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5.中华民族的振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者为什么把这一重任让中国少年来肩 负? 少年敢于破格,富有创新精神,能改造世界; 少年是初升的太阳,来到这世界上,应该担负起这样的使命。
6.作者希望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 作者希望少年中国是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是一- 个像“红日”“大河”“潜龙”“乳虎"“鹰隼”等事物-一样, 刚刚开始,前途无限,有灿烂的前程,幸福美好的中国。
7.课文诉说了中国人的强国梦想。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地质学家李四光、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数学家华罗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等等。
(三)学习第 3 自然段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这一段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是抒情,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密切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2.课文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文蕴含着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3.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在语言上高度凝练,气势宏大,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这样写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朗朗上口。
4.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景,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旧中国的战斗中去。
三、拓展延伸 搜集与少年有关的诗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唐] 《金缕衣》 少年易老学难成,- .寸光阴不可轻。一一[宋] 朱熹《劝学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一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戍戌变法失败后的 1900 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 1.以“我为祖国做贡献”写- -段话 。
2.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
3.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在语言上高度凝练,气势宏大,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这样写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朗朗上口。
4.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本文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景,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旧中国的战斗中去。
七、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节选) 少年和国家紧紧相连 前程灿烂的少年中国
讴歌祖国未来 寄予少年希望 少年和国家的美好未来
篇三: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反思
五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版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快速阅读在新时代条件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接受了快速阅读教育的学生,逐渐掌握适用于自己的读书方法,培养了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阅读的能力。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主题编排的。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有两个。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学习本单元用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2. 单元(或主题)
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件突出人物特点的。用事件来体现人物特点,能使人物特点更鲜明。如《将相和》一文中,通过“渑池之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三件事,体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搭石》则通过搭石,赞美了朴素的民风。《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则通过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突出了这些事物“快”的特点。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带着问题读,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对于不懂的词语先不管它,一口气读下去;边读边想,捕捉有用的信息;不断练习。这样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才能提高效率。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5 搭石
1.快速阅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
2 课时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
6 将相和
1.能用简洁的话讲述三个故事,感受蔺相如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2.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2 课时
从具体事件中,把握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楚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7 什么比猎豹 的 速 度更快
1.快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中应用的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明白这些说明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2 课时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本课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8 冀 中 的地道战
《冀中的地道战》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一种独特战斗方式——地道战,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慧及对侵略者的反抗。
2 课时
了解地道的布局、作用,体会冀中人民反抗侵略者时所展现出来的智慧。
习作
会写题为“‘漫画’老师”的文章,重点是抓住老师的特点,并通过具体事件展现老师的特点。
1 课时
首先介绍老师外形的特点,然后通过介绍具体事件来突出老师的特点。
语文园地
1.学习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把握人物特点的写法。
2.用多种方式扩大积累。
3.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掌握文章内容。
1 课时
通过把握重点词语来把握句子的意思,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描述成语的方法;积累珍惜时间的名句。
第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搭石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要求: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本板块正是据此设置的阅读策略单元。《搭石》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作家刘章的一篇散文。写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情形,赞扬了家乡人互相谦让有秩序的淳朴民风。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快速读文,完成练习。教师采用“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以寻找“美”作为这节课的主线,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体会字里行间的人性美,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捕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习者分析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五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 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 10 个字,会写“汛期、山洪”
等 17 个词语。
2、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3. 学习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 学习评价设计
6. 学习活动设计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 ,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 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 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 搭石。)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 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
B.舒缓柔美
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白雪(
)明月(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 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 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
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7. 板书设计
8. 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0.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
篇四: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反思
版五年级上册 《1 13 3. .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惶、胎、履、哉”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词语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4、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泻、鳞、惶、胎、履、哉”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第一行成语描述的是社会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第二行成语表现的是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
二、导入 1.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在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太平盛世,人们安居乐业,但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的掠夺、毁坏、放火的罪恶行径,要牢记我们国家曾经遭受外国侵略者入侵的屈辱历史,发愤图强,振兴中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13 课《少年中国说》,板书:
2.读懂课文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从题目上看,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一:少年中国就是像少年一样朝气蓬勃的中国,就是充满希望的中国。
预设二: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将来我们会学《爱莲说》《马说》。
预设三:节选就是原文很长,课文是从原文中选一段来学习。
3.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古文,我们称它为文言文(板书)。学习文言文和古诗方法差不多,可以——看注释,可以——看插图,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查找资料。
4.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找了一些资料,对于作者梁启超,你了解多少?同学们准备的真充分!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我们班有一部分同学曾经参加过集体诗朗诵,但是受人员限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加。没参加过的学生请举手示意,好,我想请其中三位分段朗读课文。
2.检查认读,指导朗读。
出示“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1)“河”指的什么河?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想象黄河奔流的样子,再读这句话。
(2)观察“潜”和“渊”字,猜一猜什么意思。
预设:龙在河底游来游去。
(3)这条龙要从水里跃出了,想象当时的场面。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很有气势。)
出示:天戴其仓,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1)这个“履”,有个成语叫“郑人买履”,在这个成语中,“履”是鞋子的意思。在今天的课文里,是“踩踏”的意思。
(2)
(3)这些句子,适合男女生对读。(齐读句子)
三、读懂文章,感情朗读 (一)学习第一节。
1.理解内容 (1)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句子的? 预设一:因为少年富,所以国家富。因为……所以……
(2)你用关联词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理解角度。我们一起跟他说。
(生齐读)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预设二:我用“只要……就”。只要少年富,国家就富。
师:我们一起跟他说。(生齐读)
预设三:只有……才(学生一起读句子)
预设四:如果……就…… (3)课文用一个字就把前后的句子连起来,一个字更简洁。找出来,是哪个字?对,是“则”。什么意思?“就”。
我们一起读。(生齐读)
2.理清内在联系。
(1)这些句子如果要背的话,有同学总会颠倒。(出示颠倒的句子)
我们想个办法,怎么背才不会颠倒呢? 预设一:这三个句子是有前后联系的,先有智,才能富,然后才能强。
(2)我们用朗读,把前后顺序读出来。(比第一遍好很多)这样读,把书的意思也读出来了。
(PPT 出示后两组)
(3)这些句子怎么背呢? 生发言,理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预设:少年独立了,才能自由,然后就会进步。(请你读这样的感觉)
(4)大家也很厉害。这样背,就不乱了。有两个字肯定换不了,快找一找,是哪两个字? 预设:胜、雄。不光世界大于欧洲,而且雄比胜更厉害。
(5)(齐读)评价:读得流利,但缺少层次。再给大家一次机会。(生再齐读)
(二)学习二、三段。
1.自读注释,理解句子。
2.作者写了哪些不同的事物,圈出来。(师巡视,能圈正确,说明理解了)
3.交流汇总:红日、河、潜龙、鹰隼、干将、奇花、乳虎。
4.请轻轻读一读。读完这些就会发现,这些东西跟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挨
不上边呀。
预设:把少年中国比作这些事物。
5.听明白了吗?我们齐读,读得时候要想着少年中国。(生齐读)
6. 练习说话:在作者眼里,少年中国就像____________。
预设:在作者眼里,少年中国就像红日。
7.像红日,什么样的红日呢?生补充句子。
8.带着这样的感觉,请再读一读这句话。(生练习朗读)
9.继续说。(重复上面的方法)
10.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七种事物呢? 预设:因为他们象征着少年中国。这七种事物都是朝气蓬勃,年轻的,少年中国也是这样的。
11.作者在第三段中告诉我们少年中国什么样,找出来。
(“壮、美”。)我们一起读这句话。读出层次。把 2、3 段连起来,再读一读。
四、补充资料,深化主题 1. 出示八国列强侵占中国的地图图片,师介绍当时中国的状况。(配乐)在这种形势下,梁启超先生拿起笔,写下这篇文章,就是想唤起全体中国人的斗志、号召大家自强起来,赶走列强。(可是在 120 年前,梁启超这样畅想中国,那个时候是这样的情景,英法美等八个国家想一瓜分中国,这幅漫画形象地展示了当时的情形,当时的城市是弥漫的硝烟,当时人们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悲观,甚至感到绝望,这个时候,梁启超拿起笔,洋洋洒洒写下了少年中国说,让大家要有信心,要一起努力,振奋国家。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站起来。挺起你的胸,而且抬起你的头,我们一起来读,点燃大家的信心!《少年中国说》起!)
来,大家请起立,抬起头来,一起读,点燃大家的信心。(生非常投入地读文)
2. 出示新中国的图片,介绍祖国建设取得成绩。(配乐:我爱你中国)
(非常棒,请坐。今天的中国,上,能九天揽月;下,能五洋捉鳖。中国的发展就好像乘上了高铁。人民安居乐业,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构成了中国美丽的版图。在我们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他们是
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袁隆平……还有一个个知名或者不知名的,正是这一代代的人不懈地努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才让中国强大起来。所以,梁启超先生说——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今日之责任,读——全在我少年!再读!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同学们回去之后,可以读一读,这些为祖国奋斗的人物故事,做一份手抄报。今年,我们刚刚迎来我们祖国的 70 华诞,我们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我们能有今天的辉煌,不能忘记一个个闪亮的名字。(PPT 出示革命先驱、伟人的照片,师逐个念名字)还有一个个知名或不知名的英雄。正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青春与生命换来新中国的今天。所以,梁启超先生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齐读)
3. 作业:查找为祖国奋斗的人物故事,做一份手抄报。
【教学反思】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 1900 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
号召“中国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大量引用典故。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一、教学效果 1、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梁启超的名言以及《少年中国说》原文(试着读一读)。一开课,便让学生交流名言,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初步从名言中认识梁启超,既拉近与作者的距离,也为学习本文及感受人物品质作好铺垫。
2、批文入境,感知内容。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环节用时比较长,学生不会读的字音比较多,足够的练习时间才能保证流利的朗读。还创设了生帮生朗读和听录音的环节,充分营造读书氛围,落实诵读目标;接着引导读出本文的停顿、韵律美,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言美。紧接着思考课后问题: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
少年中国?在思考中再次走进文本,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3、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探究性的问题一抛出,孩子们便进入了情绪高涨的辩论理解之中,情感立刻在思维碰撞中得到感染和升华。再次激发学生: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为中华之兴盛而努力的志向扎根心中,使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4、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积淀。
“腹有诗书气自华!”不错的,学生积累越多,感受会越深,表达会更得心应手。在指导背诵时先引导观察写作特点,再以补充填空的形式呈现,学生背得兴味盎然,而且速度非常快,准确率也很高。今天的积累,也为明天的语言交流夯实了基础。
二、成功之处 文章虽然不长,但读起来有难度,理解起来更有难度。但是,整堂课却在我的预设中一步一个台阶稳步上升,由不会读到会读,不理解到感悟深刻,为国之兴亡立下远大志向可谓是水到渠成!抑扬顿挫的诵读环节更是让课堂熠熠生辉!
三、不足之处 这堂课上下来,优秀的孩子一展自己的风采,也有了自己更高的目标,但是有部分学生因自学能力和读书能力不强做了看客,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不均衡,课堂容量也略显臃肿,不够合理。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重视创设更适合中等生发展的教学环节,补充原文内容,在对比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使我的教学效果趋于更圆满!
类文阅读- -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任公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选自《民国文化名家经典书馆 梁启超经典》当代世界出版社)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盖:原来是。
B.既往:往事。
C.破格:破纪录。
D.乳虎:初生的虎。
2.翻译下列句子。
(1)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2)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
3.说一说文章画线的句子的言外之意。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少年人和老年人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C
2.(1)老年人常常多忧多虑,年轻人常常喜欢游戏娱乐。
(2)正因为精神旺盛,所以豪迈雄壮;正因为胆怯懦弱,所以得过且过。
3.日本人认为中国已经老了。
4.老年人经常怀念往事,思想保守,年青人常常思索未来,敢于冒险,勇于进取,打破常规
龙的传人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
虽不曾听过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
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
多少年炮声仍隆隆,多少年又是多少年。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选自《爱国主义教育歌词集》远方出版社)
1.解释词语。
前夕:
汹涌澎湃:
2.“巨龙”指的是
。“龙的传人”指的是
。中国人的外貌特点是
3.唱这首歌时,语气应该是(
)
A.平淡
B.豪迈
C.欣喜
D.悲伤
4.在这首歌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5.你知道还有哪些爱国的故事。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参考答案】
1.(1)指某一特殊事件即将发生的时期,比喻事情即将发生的时刻。
(2)常用来形容声势浩大 2.中国
中国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3.B 4.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的自豪与骄傲。
5.华罗庚: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 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1 13 3. .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 教学目标】
】
: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 教学重点】
】
: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 教学准备】
】
: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资料;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
【 教学过程】
】
: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2、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 1、播放本课的朗读视频。要求学生注意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
3、学生汇报朗...
篇五: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反思
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基于口语交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的第二篇课文,学情分析如下:
(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书写姿势和美观度还需要提高。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课文中要求的 7 个生字都可以自主学习。
(2)基于阅读:本文有许多生僻字,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需要花功夫练习,对于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感情,需要教师指导。
(3)基于口语交际:学生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但要做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还有难度,还需要提高能力。
3.教材分析
课文选自梁启超先生原作《少年中国说》,并根据内容层次重新分为了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论述了少年对于创造新兴中国的重要性。第二自然段采用象征手法抒写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第三自然段运用对偶的表现手法抒发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本文的学习要继续鼓励学生根据需要,积极主动的熟练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资料做批注、促理解。另外要鼓励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积极练习书写。本文语言高度凝练概括且气势宏大,感情饱满,课堂上要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和体验。
教学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段落大意。
评价任务
1.通过词组认识“鳞、惶”等 6 个生字,借助形声字的构字特点以及借助词语的意思理解、识记、会写“泻、潜”等 7 个生字,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2. 借助教师范读、配乐朗读、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5 分钟)
活动一(3 分钟)
1.激趣导入。
2.介绍作者及背景。
环节二
整体感知
(15 分钟)
活动一(10 分钟)
1 初读课文
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检查自读情况,相机学习生字“皇、履、疆”
(完成目标一)
活动二(5 分钟)
1.细读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完成目标三)
1、借助拼音,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2、通过自读自悟,借助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过检测,指导,正确读写生字。
(评价任务一)
环节三
朗读体会
(15 分钟)
活动一(5 分钟)
1、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6)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活动二(10 分钟)
练习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读、小组合作读。
(完成目标二)
能够总结每一段的段落大意。能读出本文磅礴的气势。
(评价任务二、三)
环节四
课堂小结
(5 分钟)
活动一(5 分钟)
1.教师小结
2.作业:1、练写本课生字词,2 背诵课文。
(完成目标一、二)
通过不同的形式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评价任务一、二)
篇六: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反思
年中国说(节选)》教学方案教材解析《少年中国说》 是部编版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文章写于 “百日维新” 失败后的 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 国家命运岌岌可危, 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 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 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号召“中国少年” 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大量引用典故。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泻、鳞”等 6 个生字,“泻、潜”等 7 个会写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做到朗读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3. 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 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 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少年中国说》及梁启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师: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100 多年前,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 ----- 《少年中国说》。这告诉我们,告诉全世
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板书2. 齐读课题。师:读完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回答。师:“少年中国” 是未来的中国。
那“说” 又指什么呢? “说” 是一种文体, 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说”是用于议论的,这篇文章写于 1900 年,是一篇议论文。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个 “少年中国” 是中国少年的责任, 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即“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二、简介背景,认识作者1. 关于作者:梁启超( 1873 年 2 月 23 日— 1929 年 1 月 19 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 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子、 哀时客、 中国之新民、 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2. 了解背景:八国联军侵华,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 “老大帝国” ,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 “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 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 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三、读文识字,整体感知1. 字词学习。(1)学生认读(2)教师教读2. 初读感知(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3)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3. 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1)生总结、汇报:(2)教师总结:第一自然段: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4.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时代,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请用我们现代青年的声音来传情达意。学生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课,深入了解梁启超心中的“少年中国”。2. 作业布置:(1)继续读通、读懂课文。(2)找出全文,读熟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内容,导入新课1. 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听写词语,订正。2. 讲述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 试着说说“少年中国说”的意思。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 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师引导,生总结。明确:
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师引导,生总结。明确: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
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2. 朗读课文第 2 自然段,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
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这段话讲了什么?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②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朗读要求:
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生读课文,并总结、汇报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 就是告诉我们, 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 最有发展前途的。3. 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师:我们的少年中国,她同苍天一样不会衰老;多么壮丽啊,我们的中国少年,他们同少年中国一样万寿无疆,永远发光。三、总结课文,体悟感情师:作者通过描述少年与国家的关系, 讴歌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 表达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想法。四、布置作业1. 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任务故事,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2. 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用背读法尝试着读一读。五、拓展延伸1.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 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 603名举人联名上书朝廷、 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的事件。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 提倡科学文化, 改革政治、 教育
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3. 诗歌阅读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篇七: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反思
语文年级 五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版五年级第四单元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第四单元 1. 单元(或主题)
以爱国情怀为主题
2. 单元(或主题)学习 结合材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 课文四篇,平均每课两课时
第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少年中国说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1. 认识“ 鳞、惶”等 等 6 个生字,会写“ 泻、潜”等 等 7 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3. 学习目标确定 1. 认识“ 鳞、惶”等 等 6 个生字,会写“ 泻、潜”等 等 7 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 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5. 学习评价设计
能熟练背诵,能体会作者情感。
6.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教师活动 1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 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 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背景简介 件 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2 )
梁启超(1873 年 年 2 月 月 23 日 日—1929 年 年 1 月 月 19 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 老大帝国” ,是“ 东亚病夫” ,是“ 一盘散沙” ,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 中国不亡是无天理”“ 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 ,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 自暴自弃、学生活动 1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下同)
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了解作者,走近作者,了解时代背景 环节二:
教师 件 三、读文识字。(出示课件 4)
)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 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
组讨论解决。
3. 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
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
四、整体感知。
1. 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件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5 )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 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件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 6 )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 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板书: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力
赞美之情 活动 2
学生活动 2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内容
环节三:
教的活动 3 3. 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 件 7 )
层层深入:智—— 富—— 强——独立—— 自由—— 进步—— 胜于欧洲—— 雄于地球 4. 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 件 8 )
红日
(黄)河
潜龙
乳 乳虎 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5. 小组活动『puXuewang .co om 』 重 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学的活动 3 活动意图说明扫清字词障碍
7. 板书设计 智—— 富—— 强—— 独立—— 自由—— 进步—— 胜于欧洲—— 雄于地球
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课件展示
10. 教学反思与改进 必须在学习本文之前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这样才能理解课文内容,才能体会作者情感。
篇八: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反思
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泻、鳞”等 6 个生字,“泻、潜”等 7 个会写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
3.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2.难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三、教法学法:
1.教法:朗读法、背景点拨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课前准备:
搜集本课的背景资料以及实现强国梦强杰出人物事迹,教师进行汇
总整理 五、学习效果评测工具与方法: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听课老师根据课堂评价表进行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
首先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同学们题目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而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那谁能说说你对“少年中国”的理解。
学生证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课题大家理解得很好,读懂了课题,那这些词语你认识么?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出示课件:重难字词)
书写指导“疆”(学生先说注意事项)
教师补充:左右结构,左边“弓”字窄长,竖折折钩窄而挺拔,“土”字写小,下横变提,右边上横短斜,“田”字写扁,横折收紧,间距匀称,中横舒展,“田”字写扁,横折收紧,间距匀称,下横平稳,整个字左窄右宽,字下齐平,右边上下对称。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书写视频,请大家在学习任务单上写三遍遍。
(学生写完后交流评价)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3 分钟)
下面请大家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放声朗读,教师巡视)
同学们读得太好了。
(三)品读课文。
1.了解写作背景 梁启超为什么写下这篇文章呢?课前老师将大家搜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哪位同学来读一下?(学生代表读)
读了这些资料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谈)
在这样的背景这下,梁启超先生心中充满愤慨,于是他说: ( 出示课件)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梁启超想要振兴中华,少年中国是他的一个“梦”(板书:梦)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在梁启超先生的心里,振兴中国的这个梦需要中国少年去完成。文中也有一句,和这句话的意思相同,你知道是哪一句?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学生回答,齐读)
2. 理解文章内容
(1)品读第 1 自然段 那他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大家找出相关语句,用横线勾画下来,并
回答。(学生代表回答)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 (学生回答)
(2)这句话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大家仔细琢磨琢磨。
预设:
生 1:这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这就是排比。
师:是的,但是同学们,我们学习某种修辞手法,重要的不是识别,而是体会它对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你可知道排比句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要求? 预设:读出节奏感,要有气势,要读出感情。
在这里应读出什么感情?(中国少年充满信任与希望)那你能试着读一读么? 生 2:我觉得这些句子的意思是逐层递进的。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才能“雄于地球”,意思是逐层加深的。
师:既然意思是逐层加深的,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气势也要逐渐增强。谁来试一下? 现在我们分小组再把这组句子读一遍,注意读好停顿,读出节奏感,语调逐渐拔高,读出气势,读出对中国少年的信心。
大家读得都很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了。
(2)品读第 2 自然段 面对我国大好河山遭到践踏,百姓处于极端痛苦之中,他痛心!他希望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能够壮大,能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前程。让我们一起去看文章第二自然段。
那这组句子又有什么特点? 预设: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押韵、比喻和排比手法。
让我们分男生,女生一起来读一下,注意女生读红色部分,男生女黑色部分。
通过读课文,我们发现这一段没有进行写实的描绘,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少年中国未来的光辉前景。请将这些事物圈画出来。
那这些事物与少年中国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透过文字,想象画面,去体会一下吧。
先来看第一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请借助课本上的插图和课下注释说说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生:“红红的太阳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 师:你想象力真丰富,“太阳”、黄河和“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 生:作者把“少年中国”比喻成初升的太阳和奔腾不息的黄河,说少年中国有希望,有气势,前途一片光明。
师:理解得非常好,这就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象征意义。其实这一段的每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有象征意义蕴含其中。请大家默读剩下的部分,先借助课下注释理
解字面意思,再想揣摩一下他的象征意义,做好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学习成果? 预设(2 至 3 个)
PPT:“
”(原文),我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
,象征了
。
师评价:大家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前途似锦的少年中国。
PPT 展示图片加文字汇总 体会作者情感
PPT 再出现第二自然段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事物来描绘少年中国的美好前程? 预设:能够体现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而选取的这些事物都是新生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体现了少年中国前途无量,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烈赞颂和无限向往。
师:是的,这一自然段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当我们的眼前呈现出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时,自然会感觉到少年中国是那样地朝气蓬勃,富于青春的活力!让我们用声音将这份灿烂的前程表达出来吧,请大家齐读(出师第二段,配乐)
(3)品读第 3 自然段 当时的梁启超先生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昂扬奋发的朝气,所以作者由衷地赞叹,齐读第三段。
课件: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
疆!(板书:美
壮)
(4)理清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 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应该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那么,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预设: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少年强才能中国强,比如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富强的中国也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感悟升华 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物,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同学也很用心,课下搜集了一些在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杰出代表的典型事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学生分享谈感受。并写一个“我为祖国做贡献”的片段)
(五)总结 本文表现出了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鼓励中国少年奋发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作者理想中的少年中国,他没有见到。但是现在已经实现了,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请看,(播放中国强大的视频)
最后齐读结尾两遍,再次升华 七、作业设计
1.以“强国梦,我的梦”为主题设计图文并茂的小报。
八、板书设计 13.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篇九: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反思
1 页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202 年 月 日【授课内容】第四单元 第 13 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授课教师】【教材 分析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 1900 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在国内,一些昏職无知的卖国求荣者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了这篇《少年中国说》,全文逻辑严密,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课文第 1 自然段阐明了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第 2 自然段运用了象征等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第 3 自然段直抒胸臆,感情饱满地赞颂了少年中国“与 天不老”,讴歌了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通过层层阐述,说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 少年”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课文的突出特点是感情炽热,感情的抒发首先依托于整齐的句式。课文第 1 自然段从 “智、富、强”到“独立、自由、进步”,再到“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句式整齐中富有 变化,层层递进,推动情感,读来铿第 2 页锵有力,振聋发聯,中国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课文第 2 自然段均为四字句,逢双句押韵,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明快,使人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了对少年中国的美好希冀。感情的抒发还依托于排比、象征、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第 1 自然段八句排比,一气呵成,论述了强国富民的责任全在中华少年。第 2 自然段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意思是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意思是黄河潜藏的水流爆发出来,势不可挡,浩浩荡荡,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潜龙腾渊,鳞爪飞扬”意思是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象征着少年中国突然崛起;“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意思是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鹰隼 试翼,风尘吸张”意思是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奇花初胎,茜茜皇皇”意思是奇花刚开始孕育舊蕾,华美瑰丽,富丽堂皇,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干将发删,有作其芒”意思是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象征着少年中国奋发有为;“天戴其苍,地履其黄”意思是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 象征着少年中国顶天立地。第 3 自然段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与天齐寿的祝福,以及对中国少年与国家共命运的呼唤,两个感叹句用了对偶的修辞,增强了感染力, 读后使人心潮澎湃。课文插图上方是日出东方,云海奔腾,下方是江河奔涌,激流澎湃。天地雄浑一体, 呈现出一幅气象宏伟、波澜壮阔的壮丽景象。插图与选文内容
第 3 页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在朗读第 2 自然段时想象画面,体会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中年级已经学过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所以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资料大致理解文意大致可以做到。但课文中出现的象征手法,以及少年中国于中国少年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情景,联系全文合作探究,体会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理解少年中国于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学目标】1.认识“泻、鳞”等 6 个生字,会写“泻、潜”等 7 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4.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搜集、整理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教学课时】2 课时
第 4 页【 教学过程 】第 第 1 1 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泻、鳞”等 6 个生字,会写“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3.结合插图和想象体会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的象征义。【教学过程】( 一 )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配乐诵读,导入新课。(1)播放配乐朗诵,思考:你听后有什么感受?(2)激情导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一百多年前,有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就是梁启超。课件出示:梁启超(1873—1929),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代表作有《饮冰室合集》。(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教师介绍:说,是一种文体,可叙事,可议论,可说明。本文指议论。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对读不准或不理解的词语作上批注。(2)检查初读情况,共同正音。①提示:“履”读 lǚ;“鳞爪飞扬”中“爪”读 zhǎo;“干将发硎”
第 5 页中“干将”读ɡān jiānɡ;“哉”读 zāi。②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课件出示:xiè lín huánɡ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 百兽震惶.sǔn tāi yù ɡān jiānɡ xínɡ鹰隼.试翼 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 将 .发 硎.lǚ地履.其黄 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 与国无疆(3)练习朗读,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4)全班齐读。【设计意图】此文生僻字较多,文意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伊始,先充分让学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朗读中完成识字任务。( 二 )
借助资料,理解文意1.读中促悟,理解第 1 自然段,体会中国少年的责任。(1)初梳理:默读第 1 自然段,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预设:主要讲了中国少年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2)理重点:作者心中的中国是怎样的?(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3)明写法: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这一段用一系列排比句,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层层递进)(4)学表达:仿照“少年……则国……”的句式,你也说一说。(5)练朗读:指导朗读,读时应由轻到重,由短到长,一气呵成,读得声音响亮,语调铿锵。(6)悟情感:结合背景资料,你体会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第 6 页戊戌变法后,国内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并借机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八国联军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不能自立,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下了《少年中国说》。(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 1 自然段。(8)齐背诵:背一背这一自然段,注意做到连贯而有气势。2.过渡:变法失败逃亡日本的梁启超,眼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遭到践踏,目睹着广大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痛心疾首,但他仍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坚信中国少年一定能让祖国重焕光彩,迎来灿烂的前景。那么他眼中的中国会是怎样的呢?3.展开想象,理解第 2 自然段,感受中国少年的前景。(1)自由朗读,熟读文段。(2)分组合作,疏通文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相关资料)(3)反馈汇报,共同探讨。①读中圈点:轻声读文段,一边读一边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事物,画上记号。(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②讨论写法:借助课文插图,启发思考这些事物都有什么特点,它们与少年中国有什么共同点。理解象征的写法,感受少年中国的形象。课件出示:
第 7 页指导点拨:“乳虎”指“小老虎”,象征少年中国;“百兽”象征帝国主义列强。③小组交流赞美少年中国的其他事物,说说它们都象征了什么。④小结特点:小组再读一读,边读边找出这组句子的特点。(四言韵文,双句押韵,有很多比喻句)(4)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出作者的情感?(语调铿锵有力,读出气势)①练习朗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师生合作读,体会不同事物的不同样子。②指名朗读:指名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评议。③齐读文段:全班齐读,共同感受文中蕴含的活力十足,气势磅礴,前途无量的情感。④熟读背诵。4.读背感悟,理解第 3 自然段,探究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1)教师范读,提问: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预设:主要讲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2)默读全文,想一想: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3)激情引读: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他深情祝福——(学生齐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强壮的生命和强劲的力量,英姿勃发,前途无量——(学生齐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4)提问:你从“美哉”“壮哉”和两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5)随文学写“疆”。提示:“疆”左半部分的“土”不超出“弓”,最后一笔变成提,右半
第 8 页部分的三横中第一横最短,中间一横最长。5.想象画面,练习背诵。(1)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2)练习背诵全篇课文。【设计意图】理解文意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明确文中描写事物与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学习象征的写法,然后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第 第 2 2 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泻、潜”等 6 个字,背诵课文。2.学习课文,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3.借助资料,了解在实现强国梦想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并制作手抄报。【教学过程】( 一 )
温故知新,体会要点1.复习巩固。(1)集体背诵课文,教师点评。(2)回顾课文内容:课文中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2.理清联系。(1)说一说:你认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中国少年指中国的少年人。少年中国由无数中国少年共同努力,从而创立。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 9 页【设计意图】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作为一个少年,感受未来的美好和应该肩负的责任,树立爱国之心,时刻准备为祖国的发展而贡献力量。( 二 )
联系资料,情感延伸1.结合实际,畅谈强国梦。(1)联系现实,说一说梁启超期望的强国梦实现了没有。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预设:祖国摆脱了贫穷,人民过上了安定、富裕的生活;祖国的科技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交流资料。引导:百年来中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杰出的优秀代表,你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了解了哪些杰出的优秀代表?说一说他们的事例。2.激发情感,立志强国。说一说:学了这一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3.补充资料,深化情感。(1)梁启超写《少年中国说》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课件出示: 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 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 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节选自《少年中国说》(2)指名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帝国主义霸道野蛮,清政府腐败无能,梁启超为中华民族呐喊。(3)分小组展示背诵课文。(4)小结:“少年强则国强”,这是梁启超的呐喊,这呐喊激励着一代
第 10 页又一代中国少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设计意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搜集的为强国梦而付出努力的杰出人物事迹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从而再次坚定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 三 )
练习写字,拓展练习1.书写练习。(1)师示范指导。①“泻、潜、试、胎”都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②“试”右边是“式”,不是“”。③“潜”第一个“夫”捺笔变为点。(2)学生认真练习书写。(3)评比展示。2.制作手抄报。小组合作,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手抄报,在班级墙报栏展示。3.课后搜集《少年中国说》全文,并尝试背诵。【设计意图】写字练习本着识写分开、逐步落实的原则,夯实书写能力。制作手抄报可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奋斗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树立学生们的爱国之心。【作业设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板书设计】13 少年中国说(节选)中国少年 建设 少年中国寄托期望 展望未来【教学反思】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第 11 页这篇文章生僻字较多,文意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之初,我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然后结合注释和资料,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象征中国少年的美好事物进行理解和想象;进而理清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关系,感受到作为中国少年的美好未来以及肩负的责任。最后从搜集的优秀人物的事迹中感受他们为强国梦所做的努力,也再次坚定自己的爱国之心,立下报国之志。2.想象画面,体会表达。《少年中国说》对中国少年的启迪,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展望,都给少年们很大的影响。所以引导学生多读多悟,在读中去理解,在读中去反思,在读中去体会,在读中学会阅读。这篇文章慷慨激昂,振奋人心,让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到责任,在诵读中情...
推荐访问: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反思 节选 教学设计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