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教学设计8篇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化碳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
学会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1)
通过用浸过石蕊溶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只是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得持续兴趣。
二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对实验的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的化学性质时,当学生看到把喷有石蕊的小花放进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小花变红,同学们就会误认为是二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农夫,养了一只小狗和他相依为命。一天,老农夫带了小狗一起去田里劳作。他背着锄头,悠闲地叼着烟斗,带着活蹦乱跳的小狗上路了。途中经过一低洼地段时,原本活蹦乱跳的小狗是越走越没劲,最后把舌头吐的长长的,趴在地上走不动了。于是农夫弯腰去摸摸小狗,想拖它走,可是发现小狗喘得好厉害,这时农夫也觉得自己呼吸有点不顺畅,吸了一下烟,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烟灭了;等他抱起小狗直起身后,很快觉得没事了,小狗也慢慢恢复过来了。大家知道导致这想一事件的元凶是谁吗? 学生:
:想 老师:好,那么我们就通过今天这节课来看看究竟谁是屠杀狗的凶手?
板书:二氧化碳气体 老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相关知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实验室我们是用什么物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并写出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方程式。
老师:在学习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之后我们今天再来看看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哪些性质? [ [ 板书] ] 二氧化碳的 性质
老师:大家看一下,这是几瓶老师在上课之前制备好的几瓶二氧化碳气体,我们今天就用它们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有哪些性质?
[ [ 演示实验] ]
(1)老师拿出一瓶事先制备好的 CO 2 ,让同学观察 CO 2 状态,并请一名同学闻气味(指导动作)。
学生:无色气体,无味。
(2)
老师将收集好是我 CO 2 气体慢慢倒入盛有高低蜡烛的烧杯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
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老师 :a、烧杯内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体现出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学生相互交流从中获得结论:
CO 2
在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老师: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 1.977 克/升。比空气重。刚才故事中的低洼地段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密度大引起,因此,难于扩散。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 0.03%,如果超过 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所以在低洼处农夫和小狗才会感到呼吸困难,农夫抱起小狗直起身后,很快觉得没事了。
老师:在探究完二氧化碳气体的以上物理性质后,我们大家再看看 CO 2 溶解性如何? (3)
老师向一个收集满 CO 2 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瓶子变瘪了,发现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 老师:在通常情况下,1 体积的水约能溶解 1 体积的 CO 2 ,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 CO 2 的这一性质。
板书:
1 、CO 2 的物理性质 A、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B、密度比空气大; C、能溶于水 。
老师:
在学习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后,我们再来看看它有哪些化学性质? 其实在前面的探究实验中我们已经涉及到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那么大家现在想想,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的过程有化学反应存在吗? 同学:可能有 (4)老师取四朵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 CO 2 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 CO 2 的集气瓶中,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然后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记录现象。
提 问:
:四朵小花各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小花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第二朵小花喷上水,小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 CO 2 中,小花不变色,说明 CO 2 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 CO 2 中,小花变红色,说明 CO 2 与 H 2 O 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一种酸。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烘烤,又由红变紫,说明生成的酸受热又反应掉了。
老师: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 2 CO 3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师生共同分析实验得出②CO 2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 2 +H 2 O=H 2 CO 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 CO 2 和水 H 2 CO 3 =H 2 O + CO 2
提问:久盛石灰水容器内壁为什么出现白膜? 学生思考回答:
CO 2 使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 CO 2 与石灰水中 Ca(OH)
2 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 CaCO 3 沉淀的缘故。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4)将生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观察:有白色沉底生成 老师写出反应方程式
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老师: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板书:
CO 2 的化学性质
(1)CO 2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2)CO 2 能与水反应:CO 2 +H 2 O=H 2 CO 3 ; (3)CO 2 能与石灰水反应:CO 2 + Ca(OH)
2 =CaCO 3
+H 2 O 老师:在学习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它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运用?大家先分组讨论一下,看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有哪些应用。
学生讨论得:可用于人工降雨、做化学肥料、制取碳酸饮料、灭火器等 老师:那么二氧化碳气体既然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学生:不是,因为它会带来温室效应。
:
老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 学生讨论得措施:
人类应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等 板书:CO 2 的 用途 功:
可用于人工降雨、做化学肥料、制取碳酸饮料、灭火器等 过:CO 2 含量上升造成温室效应。
老师:引导学生再梳理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并强调应重点掌握的知识 老师:好,大家看看今天所学的知识还有不懂的地方没? 学生:没有 老师:好,那么现在请同学看下今天的作业是 P119
1、(4)(6)(7)
P120
4、5、7。下课!
[ 小结]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 1 、CO 2 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
2 、CO 2 的化学性质 (重点)
(1)CO 2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2)CO 2 能与水反应:CO 2 +H 2 O=H 2 CO 3 ;(重点) (3)CO 2 能与石灰水反应:CO 2 + Ca(OH)
2 =CaCO 3
+H 2 O;(重点) 3 、CO 2 的功与过 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 CO 2 ;干冰用于人降雨;CO 2 灭火等; 过:CO 2 含量上升造成温室效应。
作业布置:作业:P119
1、(4)(6)(7)
P120
4、5、7 课后反思 :
我的设计思路是:首先通过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节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性质,难点是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同学通过对实验的探究、现象的观察以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从而得出结论。并引导他们实现“六会”:会看、会猜、会想、会做、会说、会写。同时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培养了自己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本课教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教学设计。但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我在讲课的过程中对同学提问的较少,并且课中好像留给学生继续发展的空间不够充分,可互动的项目可有所增加,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不够紧密,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善。多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立足学生的主题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同学评价:
1、在说课过程中由于紧张,没有把布置作业这块儿没给说进去.
2、在讲课的过程中用语不专业,应该是“按好”而不是“弄好”。
3、
做实验时,比较紧张,手在抖。
4、烘干小花的实验失败了,感觉很尴尬 。
5、声音洪亮,教态大方得体。
6、实验之间的衔接比较好。
学姐评价:
1、 准备很充分,说课与讲课很一致,讲的很成功,声音洪亮,教态自然大方,应变能力很好,整个课堂知识衔接很好,课堂互动也非常好,设计思路合理,时
间把握的得当 2、 板书设计应该分为三块写,看起来较美观 3、 在说课的过程中少了布置作业
篇二: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 2 2 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氧气性质的探究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组实验等方式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动手操作中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 2 课时,置于分子、原子、元素、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原理的学习之后,这些概念原理对二氧化碳的学习都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展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在二氧化碳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应用实验探究能力,特别是尝试设计实验探究方案,映证自己对二氧化碳的认识,是二氧化碳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二册中《酸、碱、盐》的学习。也就是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贯穿着化学学习的始终。在初中化学课程后期,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不会局限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的一两个反应中,可能发展到二氧化碳能与碱这一类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好的掌握二氧化碳,对于今后其它气体性质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应高度重视本节课教与学。
三、教学方法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本着体现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原则,我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景,观察实验,归纳气体性质。利用集体的智慧,寻求适合学生自己的记忆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联系生活,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体会实验室探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引 设
入 情
课 境
题
图片展示一种物质的常见用途并赞美:它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它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它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它带给大地勃勃生机……
猜测是哪种物质 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回 顾 思 考 结合氧气性质的探究过程,思考当我们要认识某种物质的性质时,应从哪两方面来入手?
思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主题
合
实 作
验 学
探 习
究 1.认识物理性质 (1)观察提前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找学生闻气味
(2)演示空气和二氧化碳杠杆实验
(3)分组操作:将水倒入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
(4)补充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观看干冰升华视频
演示阶梯蜡烛实验
得出: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观察杠杆倾斜,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观察塑料瓶变瘪,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认识干冰
学生描述现象,及对应性质
通过交流,训练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归纳总结学习的能力,并培养合作精神。
承上启下
2.认识化学性质 (1)蜡烛熄灭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试验
(3)联系生物学科,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
(4)分组操作:向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液体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拓展知识:加热变红液体,进一步认识碳酸
3.对应性质并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
回想所知道的化学性质
描述发生过程
学生思考发生变色现象的原因并作猜想
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方案并施行,从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观察现象,联想生活中碳酸饮料
描述用途
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知识
联系生活
首尾呼应 课
后
小 结
回顾整堂课内容 学生自我总结 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能力
六、作业:《同步练习》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
1 1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色、味、态
不可燃,不助燃
密度
与氢氧化钙反应
溶解性
光合作用
干冰
与水反应 2、用途
学情分析 1. 认知状态:对已进入八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本课题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实验室探究氧气性质的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为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打下了基础。
2. 技能状态:学生对二氧化碳有所熟悉,但还不能系统地了解二氧化碳的属性,另外,学生已经获得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 情感状态:学生前面学习了氧气、氢气的化学知识,对二氧化碳性质会有很强的探索求知的欲望。
我依据探究式课堂以及本班学生的接受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学法为注重指导学生实施“六字方针” :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动――动手实验、 议――学会交流、记――巧妙记忆、索――勇于探索
效果分析 本节课运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室探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这一节课的授课,设计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基本完成了教学预设。在提问时基本照顾到了 80%左右的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度超过 90%。学生在讨论交流及分组实验中绝大多数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本节课内容较多,课堂安排紧凑有序,会有些学生对于知识运用不够灵活,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提高。
教材分析
本节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 2课时,置于分子、原子、元素、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原理的学习之后,这些概念原理对二氧化碳的学习都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展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在二氧化碳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应用实验探究能力,特别是尝试设计实验探究方案,映证自己对二氧化碳的认识,是二氧化碳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学生掌握本节知
识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二册中《酸、碱、盐》的学习。也就是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贯穿着化学学习的始终。在初中化学课程后期,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不会局限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的一两个反应中,可能发展到二氧化碳能与碱这一类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好的掌握二氧化碳,对于今后其它气体性质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应高度重视本节课教与学。
评测练习
1、有关 CO 2 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于水,有毒,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难溶于水,比空气重,无毒 C、能溶于水,比空气重,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
D、因为它有毒,所以不能供呼吸
2、CO 2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
)
A、密度比空气大 B、可以溶解在水里 C、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 D、CO 2 分子可以与紫色石蕊直接反应
3、下列反应用作鉴定 CO 2 气体的是(
) A、CO 2 +H 2 O = H 2 CO 3
B、H 2 CO 3
= CO 2 ↑ +H 2 O C、CO 2 +C===2CO
D、CO 2 + Ca(OH) 2
= H 2 O +CaCO 3
↓
4、鉴别 CO 2 、O 2 、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达成了预期目标。课堂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以及归纳总结,一一认识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使学生再一次深刻体会了实验室探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自我感觉本节课的优点有:
1、授课时脉络清晰、节奏明快。
2、知识点讲解难度适宜,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要求。
3、探究式课堂生动有趣,每一个实验都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环环相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练结合。教学中注重对学法的指导,能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值得反思的地方是:
1、课堂容量较大,对于知识练习不够充分。
2、应该把课堂看作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现在的学生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他们需要理解,需要宣泄,需要沟通。因此要和学生一起融入课堂,用自己良好丰富的情感去感染、触动学生,消除与学生间的距离,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这样的课堂也就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
3、精彩的课堂缘于“动态”,缘于“生成”。这样的课堂才能对学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才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智慧,生成越来越多的“引领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在互动交流中实现共同发展,从而就能更有效地去实施动态生成性教学,使课堂成为孩子自由翱翔的天空。
4、要关注所有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尽可能地设
计符合学生实际、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各种课堂活动,创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课标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中的内容,教材就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 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站在比生活经验更高的层次上,更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去制定教学目标,据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其性质及自身生活经验,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学生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篇三: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化学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 这一课题属于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的课题三,是教材第一次较全面介绍的化合物。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这一由简到繁的顺序, CO2作为氧化物, 是其中联系的纽带, 学习 CO2的性质可为第八章学习酸碱盐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和初中生物课中对 CO2的知识已有接触。
《二氧化碳的性质》 处在化学科和生物科的一个知识结合点上。
教材分别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及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系统的介绍, 本节教材实验多、 联系实际多, 又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如一分为二, 量变引起质变等观点)
, 对于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这一知识点上, 设计了探究实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 学生分析 本节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学生比较熟悉, 也很感兴趣。
如学生已学过植物光合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 知道 CO2不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CO2跟石灰水的反应,则已多次见到。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 社会、 生态环境中的种种现象, 使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的乐趣, 提高他们观察、 分析和解释社会和实际生活中化学现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 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
教 学 目 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 CO2的物理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掌握 CO2的化学性质。
3、 能将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4、 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探究能力, 思维能力及创造意识。
(二)
过程与方法:
1、
思考、 交流、 合作, 训练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2、
有一定的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及综合、 概括能力。
3、 通过相互交流、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3、 培养科学的态度。
4、 通过对 CO2在自然界的循环、 二氧化碳两重性的分析, 对学生进行一分为二、 由量变引起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 关心他人的情感。
四、 设 计 意 图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激发兴趣, 调动思维。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 生活当中。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同时, 还设计了训练学生自主探究 CO2性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透过现象、 探究本质的能力, 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
五、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CO2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CO2跟水的反应。
六、 教学准备 制二氧化碳的装置(集气瓶 20 个、 大试管和锥形瓶共 10 个、 长颈漏斗若干、带导管的橡皮塞 10 个、 20 个玻璃片)
、 软塑料瓶、 白醋、 喷壶 2 个、 酒精灯、烧杯、 火柴、 蜡烛、 澄清石灰水 10 瓶、 紫色石蕊试液 10 瓶, 试管 30 支、 40 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干燥小花、 一袋虾条、 大注射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
师讲述一个关于关于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
在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上有一个神秘的山谷, 那里风景优美, 许多游客带着他们的爱犬去那里游玩, 可是途中他们的爱犬都莫名地死亡了。
为了揭开山谷神秘的面纱我们今天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设计意图]
“死狗洞” 的故事, 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 为学习 CO2的性质制造了 悬念, 营造了 求知氛围, 引导学生进入了 “愤” 、 “徘” 的情境。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做[实验 6~3] 制取并收集两瓶二氧化碳。
观察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向纸筒里倾倒二氧化碳。
倒入 CO2的纸筒的一端向下倾倒。
教师补充演示:
分别将一瓶汽水和一瓶啤酒振荡, 迅速打开瓶盖后, 观察有大量气泡冒出。
[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
[小结] ①无色无味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能溶于水, 其溶解性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④CO2(气)
CO2(液)
CO2(固)
俗称干冰 有关物理性质的实验较为直观单一, 可引导学生观察后, 由他们自 己直接得出结论, 再启发学生与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比较, 并指导学生学习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 全面观察描述, 与其它物质比较异同, 概括其特点。
[探究一]
还可以设计哪些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二]
你还能用生活中的事实或设计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吗?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先猜测实验可能会有的现象, 观察实验, 分析原因, 得出结论, 讨论、交流得出用二氧化碳充气球、 二氧化碳灭火、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等都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猜测,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通过观察实验、 分析原因, 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感受实验探究的方法。
化学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做[实验 5~6] 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
现象:
下层蜡烛火焰先熄, 上层的后熄。
[结论 1] CO2既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又:
密度比空气大(属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 利用这一点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学生讨论并回答] 可以用来来灭火。
[教师演示实验]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的实验。
说明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教师补充演示实验]
二只小白鼠分别放在盛有 CO2和空气的两个标本瓶中。
现象:
盛 CO2标本瓶中的小白鼠死亡。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 并很快回到课的开头“死狗洞” 的故事, 提问谁能解释死狗洞的原因?
[学生解释] 山洞中的狗像小白鼠一样, 因为有大量 CO2, 窒息而死。
[结论 2] CO2不供给呼吸。
[教师作补充演示实验] 向一 500 毫升的烧杯中倒入 250 毫升 CO2气体, 将燃着的蜡烛在烧杯中部上下移动。
位置:
上部
中部
底部 火焰:
明亮
变暗
熄灭 分析:
O2浓度大,
O2浓度小,
O2浓度小到一定程度。
CO2浓度小,
CO2浓度大,
CO2浓度大到一定程度。
[结论 1] 进一步证明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量变引起质变。
[讨论] 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 干涸的深井之前应做什么试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两组分别向蒸馏水和澄清石灰水中吹入 CO2气体。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蒸馏水无明显现象。
[结论 2] CO2+Ca(OH)[学生分组实验]
[创设问题情境]
师:
(再提问)
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 下面让我们开始新的征程: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 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师(提供信息)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
①在石蕊试液中滴入硫酸; ②CO2通入石蕊试液; ③CO2与固体石蕊接触; ④盛石蕊试液的试管作对比用。
2=CaCO3 ↓ +H2O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假设, 验证假设, 比较分析探索求知:
CO2与固体石蕊无反应现象, 在有水条件下, 却能使石蕊变红色, 稀硫酸能使石蕊显红色, 这说明CO2与水作用产生了一种酸, 与硫酸相似能使石蕊显红色, 碳酸与硫酸相似, 能使石蕊显红色, 碳酸与硫酸是否有不同, 可进一步分析两种溶液受热时的不同现象。
滴入了硫酸的石蕊试液
红色不变↓
通入了 CO2的石蕊试液
红色变紫色 可知碳酸与硫酸不同, 在溶液(稀)
中受热较易分解。
[结论 3] CO2+H2O=H2C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H2CO3=CO2+H2O(碳酸很不稳定)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产生疑问, 激起思维, 教师及时的思维导向和点拨又不断诱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探索,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头脑中便可形成对CO2性质的整体印象, 同时根据 CO2的性质又可推出其用途。
用途(略)
[巩固拓展]
[阅读理解反思] :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回忆、 复述、 查补知识漏缺, 进行补偿矫正。
练习运用拓思:
布置思考题拓展学生思维:
1、 教材 P. 88 讨论题。
2、 你能用几种方法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现有四瓶无色气体分别是 H2、 O2、 CO2和空气, 请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区别开。
布置作业:
P. 92 习题 3、 4、 6。
二、
课堂实录 师:
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占 0. 03%, 假如把空气中 0. 03%的二氧化碳从空气中除去, 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
师投影自然界 CO2循环图, 学生讲述 CO2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师:
空气中没有 CO2不行, 反过来空气中 CO2含量过高, 达到 1%, 5%甚至 10%,自然界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 死狗洞的故事。
生:
二氧化碳!
师:
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不行, 可是含量太多又有害, 这就叫量变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做[实验 5~5] 观察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向纸筒里倾倒二氧化碳。
倒入 CO2的纸筒的一端向下倾倒。
教师补充演示:
分别将一瓶汽水和一瓶啤酒振荡, 迅速打开瓶盖后, 观察有大量气泡冒出。
师:
你能总结出关于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
生:
①无色无味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能溶于水,
师补充:
④CO2(气)
CO2(液)
CO2(固)
俗称干冰, 干冰升华吸热, 可以作致冷剂, 人工降雨, 保存易腐败的食品等。
师:
还可以设计哪些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生:
在一个软塑料瓶子里装入一定量的蒸馏水,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并迅速盖好瓶盖, 振荡。
塑料瓶变瘪,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师:
你还能用生活中的事实或设计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吗?
生:
用二氧化碳充气球, 气球落下来。
生:
二氧化碳灭火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生: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做[实验 5~6] 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
现象:
下层蜡烛火焰先熄, 上层的后熄。
师:
蜡烛熄灭说明什么?
生:
CO2既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师:
下层蜡烛火焰先熄, 上层的后熄。
说明什么?
生:
密度比空气大(属物理性质)
师:
利用这一点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生:
可以用来来灭火。
[教师演示实验] 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的实验。
师:
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教师补充演示实验]
二只小白鼠分别放在盛有 CO2和空气的两个标本瓶中。
现象:
盛 CO2标本瓶中的小白鼠死亡。
师:
为什么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死狗洞” 的故事, 提问谁能解释死狗洞的原因?
生:
山洞中的狗像小白鼠一样, 因为有大量 CO2, 窒息而死。
师:
说明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生:
CO2不供给呼吸。
[教师作补充演示实验] 向一 500 毫升的烧杯中倒入 250 毫升 CO2气体, 将燃着的蜡烛在烧杯中部上下移动。
位置:
上部
中部
底部 火焰:
明亮
变暗
熄灭 生分析:
O2浓度大,
O2浓度小,
O2浓度小到一定程度。
CO2浓度小,
CO2浓度大,
CO2浓度大到一定程度。
师:
说明了什么?
生:
进一步证明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生:
量变引起质变。
师:
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 干涸的深井之前应做什么试验?
生:
灯火试验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两组分别向蒸馏水和澄清石灰水中吹入 CO2气体。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蒸馏水无明显现象。
师:
CO2+Ca(OH)师:
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 下面让我们开始新的征程:
二氧化碳溶于水后, 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
师(提供信息)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
①在石蕊试液中滴入硫酸; ②CO2通入石蕊试液; ③CO2与固体石蕊接触; ④盛石蕊试液的试管作对比用。
师:
下面找同学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并解释原因。
生:
CO2与固体石蕊无反应现象, 在有水条件下, 却能使石蕊变红色, 稀硫酸能使石蕊显红色, 这说明 CO2与水作用产生了一种酸, 与硫酸相似能使石蕊显红色, 碳酸与硫酸相似, 能使石蕊显红色。
师:
碳酸与硫酸是否有不同, 下面我们将两种溶液分别加热, 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生:
滴入了硫酸的石蕊试液
红色不变 通入了 CO2的石蕊试液
红色变紫色 师:
那么碳酸与硫酸相同吗?
生:
碳酸与硫酸不同, 在溶液(稀)
中受热较易分解。
师:
CO2+H2O=H2C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H2CO3=CO2+H2O(碳酸很不稳定)
师:
二氧化碳的其他用途请大家自学。
2=CaCO3 ↓ +H2O 师:
好, 非常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又知道了 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哪些用途? 能分类谈谈吗? 给二分钟时间。
生: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二氧化碳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固体叫干冰;
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在一般情况下, 二氧化碳本身 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
2、 不供给呼吸;
3、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4、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师:
好, 总结得很到位, 很全面, 继续努力, 今天就上到这。
课后思考题是: “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 你有什么改善措施吗? ”
师:
好, 下课, 同学们再见!
篇四: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教案: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 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 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 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 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 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 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多媒体为主, 引导学生观察, 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 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学生并不陌生。
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 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 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
故事
【板书】
第三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 、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
一瓶二氧化碳的气体。
【演示】
如图:
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 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 观察现象。
【讲解】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 密度是1.977 克/ 升。
比空气重。
刚才我们介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 引起密度大, 因此, 难于扩散。
【提问】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举例说明。
【小结】
通常状况下, 1 体积水中能溶解 1 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 如:
汽水、 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
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8.5℃(101 千帕)
, 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 俗称“干冰”, 其含义是“外形似冰, 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
二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演示】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 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
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 老师归纳)
【板书】
1.一般情况下,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不支持燃烧, 不供给呼吸。
(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
【讲解】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 干涸的深井等处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
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学生讨论后归纳)
【讲解】
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实验, 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 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 人不要进去。
【现象】
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 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
【讲解】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
,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 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
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观察现象。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
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 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讲解】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
三
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不能燃烧, 且比空气重, 可用它来灭火。
(简介灭火器原理)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 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结】
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重要化合物, 掌握它的性质后合理利用它。
教学设计方案 2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既二氧化碳与水、 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引入】
找有关温室效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录像放 1~2 分钟。
提出问题:
1、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
2、 多些行否?
3、 没有行否?
4、 二氧化碳有什么重要性质?
实验 2:
溶解性实验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一半的水, 立即旋紧瓶盖, 振荡, 观察。
实验 3:
灭火实验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观察
实验 4:
密度实验
在自制杠杆天平的两端挂上质量相同的两个纸盒或一次性水杯。
杠杆平衡后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象倒水一样倒入其中一个纸盒或杯子里。
观察。
实验 5:
与水反应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滴入 2 滴紫色试蕊试液,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
一段时间, 观察。
加热试管, 使试管内液体沸腾, 观察水溶液颜色。
实验 6:
与石灰水的反应
试管中取少量石灰水,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
一段时间, 观察石灰水变化。
与水反应实验
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不支持燃烧, 不供给呼吸。
(灯火试验)
2.
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H2CO3====CO2+H2O
(碳酸饮料)
3.
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抹墙)
三、 二氧化碳的用途
1.
灭火:
Na2CO3+2HCl===2NaCl+H2O+CO2
2.
化工产品的原料
3.
制冷剂
4.
植物光合作用
结束:
讨论:
为了使用石灰浆(氢氧化钙)
抹的墙壁快点干燥, 为什么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 为什么开始时, 墙壁反而潮湿?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生炭火盆是为了生成 CO2
C+O2==== CO2
CO2+Ca(OH)2===CaCO3¯+H2O
生成的 CaCO3 会比较坚硬。
但引有水生成, 反而开始墙壁会潮湿。
探究活动
1. 试设计家庭化学实验证明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存在。
2.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 0.03%, 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 4%。
怎样用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
3. 调查报告:
结合生活经验, 查阅资料, 试写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报告。
4. 讨论:
二氧化碳是如何造成温室效应的?
篇五: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化碳教学设计鸡东县第一中学
隋唱 教设计思路 教学理念 1、亲手实验与认真观察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 5 个实验,列举了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趣中启发思维、探求规律。
2、教学“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和“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时,以“提出问题──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亲自操作自己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升华,在课后的实践创造性活动中,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程设计 问题引入──实验探究──自学交流──梳理归纳──实践创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制法、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会全面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2、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教法:采用自主探究、分析、讨论、归纳的方法。
仪器
药品
完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大试管、小试管 2 个、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125mL)3 个、玻璃片、阶梯蜡烛、长颈漏斗、其中气体发生装置已经检验,其气密性良好]碳酸钙(大理石或石灰石、块状)、稀盐酸(1:2)、酒精灯、木条、火柴、镊子,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
教学过程:
实验步骤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实验注意事项
1. 检查仪器、药品。
2.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药品,并制取二氧化碳。
3.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 把燃烧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5、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将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
6、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7、观察实验现象,作出判断,得出实验结果。
8、向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 蒸馏水,再分别滴加2-3 滴石蕊试液,振荡。
9、向一只试管加入 1~2 mL 稀盐酸,另一只试管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10 将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至沸腾。
11、观察现象,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12、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1、有气泡产生; 2、 CaCO 3 +2HCl = CaCl 2 +H 2 O+CO 2 ↑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燃着的火柴熄灭;
火焰较低的蜡烛先熄灭,火焰较高的蜡烛后熄灭。
证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溶液是紫色的。(中性)
溶液均变红(颜色变浅)。(酸性)
1、长颈漏斗的作用是添加液体药品,所以长颈漏斗必须液封;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2、导管伸入锥形瓶不能太长,应略过胶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 3、伸入集气瓶的导管必须至底,便于把瓶中空气排出,得到纯净气体。
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5、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6、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7、二氧化碳从低的蜡烛对应的烧杯边缘缓慢进行倾倒。
8、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 1/3 处;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9、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
CO 2
+H 2 O=H 2 CO 3
溶液由红变紫。(中性)
H 2 CO 3 == CO 2 ↑+
H 2 O
染 10、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住距试管约 1/3 处。②试管的规格有大有小。不加热时,试管内盛放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2,加热时不超过 1/3。③加热前外壁应无水滴;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止试管破裂。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1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12、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13、(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倒掉,重复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用试管刷刷洗时需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损坏试管。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分析、讨论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
【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CO 2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O 2 密度比空气大,CO 2 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CO 2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CO 2 +H 2 O==H 2 CO 3
H 2 CO 3 == CO 2 ↑+
H 2 O CO 2 +Ca(OH) 2 ==CaCO 3 ↓+H 2 O(常用此反应来检验 CO 2 )
篇六: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化碳教学设计和反思一、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和氧气是对学生来说都很熟悉, 它们是人类重要的二种物质,人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呼出氧气,这二种物质在自然界中进行着循环。
二氧化碳是现今环境热门问题之一温室效应的一种重要物质。
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题是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中最重要的的一个课题, 是教材第一次较全面介绍的化合物。
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这一由简到繁的顺序, CO2作为氧化物, 是其中联系的纽带, 学习 CO2的性质可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材分别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及 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系统的介绍, 本课题实验多、 联系实际多, 又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如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量变引起质变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对于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这一知识点上, 设计了探究实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 学生分析 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 学生对些也很感兴趣。
如学生已在生物中学过植物光合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 知道 CO2不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CO2跟石灰水的反应, 前面的学习中则已多次见到、 用到。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 社会、 生态环境中的种种现象, 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乐趣, 提高他们观察、 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 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 CO2的物理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掌握 CO2的化学性质。
3、 能将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4、 通过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探究能力, 思维能力及创造意识。(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思考、 交流和合作学习, 训练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及综合、 概括能力。
3、 通过相互交流、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3、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4、 通过对 CO2在自然界的循环、 二氧化碳两重性的分析, 对学生进行一分为二、 由量变引起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 关心他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CO2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CO2跟水的反应。
五、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 生活当中。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同时, 还设计了训练学生自主探究 CO2性质的教学过程,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透过现象、 探究本质的能力, 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
六、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引发 提问 故事 激趣 2、 讲述死狗洞的故事。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什么气体、 放出什么气体? 人呼叫作用吸入什么气体、 呼出什么气体?
设 疑 激趣、 引 出新课题
新
课
探
究
(演示实验):
P113【实验 6-3】
教师:
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状况下的色态如何?
学生:
回答。
(演示实验)
P113【实验 6-4】
教师: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死狗洞是怎么回事?
学生:
思考, 回答。
教师:
归纳总结。
(演示实验):
P114【实验 6-5】
教师:
这个实验又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
思考, 回答。
教师:
归纳总结。
(实验):
从塑料瓶中取出倒出一些液体到试管中, 然后向期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磊试液, 观察现象。
教师:
到底是什么使紫色的石磊试液变红的呢?
学生:
思考、 讨论、 回答。
教师:
提醒学生, 如果二氧化碳只是简单地溶于水中, 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那么瓶中只有二种物质, 即:
水和二氧化碳。
那么要判断到底是水还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磊试液变红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学生:
思考、 讨论、 回答。
教师:
就要分别实验水和二氧化碳能否使紫色的石磊试液变红。
(演示实验):
P115【实验 6-56】
总结归纳:
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色的石磊试液变红。
通过实 验探究 、 思考、 讨论、分析、 总结, 使学生掌握实验探究 的一 般 方法, 培养学 生实 验探 究 能力 、 分析问 题和 解决问 题的能力。
新
课
探
究 (实验):
然后又把变红的试液加热。
教师:
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
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碳酸不稳定, 受热容易分解。
教师:
我们前面是用什么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
学生:
是用澄清的石灰水。
(归纳总结):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学生阅读):
P115-116 (归纳总结):
2、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课堂练习):
P120 第 4 题和第 5 题
培养学 生的 自 学 能力 和 看问题要一分为 二、 量变引 起质变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小结 作业 一、 二氧化碳 1、 二氧化碳的性质 2、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布置作业:
P120 第 7、 8 题
教学反思:
CO2是学生较熟悉的物质, 因此教学时从学生身边较熟悉的物质或现象入手, 通过实验探究、 思考、 讨论、 交流, 使学生在学习了二氧化碳性质的同时也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从特殊到一般的” 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实验探究能力, 收到了良好教学的效果。
篇七: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时是在学生已具备氧气、 水、 碳等知识的基础上, 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关于二氧化碳, 学生已在小学阶段及中学的《生物》 课程中有所认识, 本教材第一单元课题 2“人体呼出的气体探究”中也有所介绍; 此外, 在生活中, 学生也经常接触到二氧化碳。
因此, 本课应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 在教学过程中, 应用活动元教学设计原理, 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
如实验与探究、 分析与归纳、 讨论与交流等方法, 使学生对二氧化碳有较系统的认识,从而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力求突破重难点; 通过课前学生收集有关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等材料, 课堂播放“干冰”、 “温室效应”等影音资料, 增加课时容量,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二、 教案
课题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 进一步培养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整理的能力;
(2)
通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设计与观察, 了解控制条件的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通过二氧化碳用途的归纳, 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 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以及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 形成正确认识化学物质的观念, 培养热爱地球, 保护家园的环境意识;
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分析
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多媒体辅助下, 通过实验探究, 分析归纳, 联系实际, 讨论交流,形成方案等环节, 促成知识、 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仪器、 药品
教师准备:
雪碧一瓶、 澄清的石灰水、 二氧化碳两瓶、 石蕊试液; 用软塑料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一瓶
酒精灯、 试管若干、 试管夹、 带导管的橡皮塞、 白铁皮架(有
两个阶梯)
、 蜡烛、 火柴、 烧杯。
学生分组准备: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一套、 集气瓶 2 只,火柴、 染上石蕊的小花(4 朵)
、 镊子, 滴管、 表面皿;
石灰石、 稀盐酸、 水、 醋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其检验
1、 【创设情境】
教师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气体:
(1)
让学生通过观察、 讨论等方法, 获得该气体的物理性质;(2)
引导探究:
大家猜想此气体可能为什么气体? 如何验证?
2、 【引入】
二氧化碳是碳的氧化物之一, 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今天, 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性质。3、 【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一瓶雪碧, 问:
(1)
捏一下瓶身有何感觉?(2)
打开瓶盖看到什么现象?
(3)
将逸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活动一:
1-(1)
观察讨论, 得出该气体的部分物理性质;
1-(2)
同学进行猜想, 并设计相应的检验气体的方法。
1-(3)
请一同学上台验证该气体。
(此气体为二氧化碳)
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
3-(1)
很硬, 说明瓶内压强很大;
3-(2)
有大量气泡逸出。
说明压强减小, 原先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释放出来。
3-(3)
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活动一:
(1)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后, 进行假设或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
通过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的探究, 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4、 (1)
【问题与思考】
以上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
(2)
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它具有此性质?
(3)
【演示】
(4)
【讲解说明】
事实上,1 体积的水能溶解 1 体积的二氧化碳, 增大压强还会溶解的更多。活动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 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4-(2)
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试验,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4-(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现象进行解释。
现象:
塑料瓶瘪了。
分析:
二氧化碳溶于水, 使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
小结与归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能溶于水。
活动二:
【观察】
学生观察实验, 描述实验现象, 并分析原因, 讨论与交流老师的质疑。
1-(1)
现象: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解释: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1-(2)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靠近地面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高。
这说明了二氧化
(4)
培养观察与分析、对实验的设计与解释能力
(5)
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活动二:
(1)
利用实验引路, 激发学生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 【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课本实验 6--4 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
【设问】
(1)
、 实验 6--4 看到什么现象? 得出什么结论?
(2)
播放影音文件“杀狗洞”的故事, 并质疑:
解释狗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的原因。
这个故事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3)
寒冷的冬天, 我们教室门窗紧闭, 同学们就容易感到疲劳, 为什么?
碳不供给呼吸。
1-(3)空气不流通, 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
2、 【设问】
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引导分析实验 6--6 【设疑】
(1)
实验Ⅰ 看到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2)
实验Ⅱ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3)
实验Ⅲ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4)
实验Ⅳ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5)
实验Ⅱ和实验Ⅲ在整个实验中有什么作用?
【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小组交流与讨论, 分析原因。
(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5)
在讨论中,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了解控制条件的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6)
通过取实验, 进一步说明二氧化
【引导分析】
在Ⅳ中, 有水、二氧化碳、 石蕊等物质, 由Ⅱ 、Ⅲ推知, 水与二氧化碳生成了酸性物质。
这种物质是碳酸。
【小结】
引导分析, 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 取软塑料瓶内溶有二氧化碳的溶液少量于一试管中, 滴入石蕊试液, 显色后, 再加热。
【学生讨论分析】
:
由Ⅰ 知, 酸性物质能使石蕊变红;
由Ⅱ 知, 水不显酸性,
由Ⅲ知, 二氧化碳不显酸性,不能使使石蕊变色;
由Ⅳ知, 有酸性物质生成。3-(1)
【学生观察】
观察现象, 并描述:
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加热后, 由红色褪为紫色。
结论:
碳酸不稳定。
碳能溶于水,受热后, 溶液褪色, 直观说明碳酸不稳定。
(7)通过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事物辩证的二方面, 达到知识在情感上的升华。
活动三:
阅读与归纳----二氧化碳性质
引导学生通读教材, 归纳和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2、 对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活动三
1-(1)
【阅读课本】
在阅读教材和回忆前面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1-(2)
与同学交流和讨论,将自己归纳的情况与同学相互分享与评价。
(1)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3)
培养
质进行小结并板书(见板书设计)
;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了解二氧化碳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课后拓展与实践】
作业:
课本习题 3、 4、 6。
课后完成一篇关于“温室效应”的小论文或者搜集有关“温室效应”的图片、 报道等, 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
3、 完成课后家庭小实验。
2-(1)针对板书, 进行反思。
3-(1)
与同学交流讨论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
【反思与小结】
组内同学交流学习本课题的感受:
我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
;我学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有:
;
我的不足有:
热爱地球, 保护家园的环境意识。
(4)
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习惯, 寻找优点, 反思不足, 有利于进步。
【板书设计】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无色、 无味、 气体, 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能溶于水。
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
化学性质:
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可利用该反应检验二氧化碳;
CO2+Ca(OH)
2====CaCO3↓+H2O 能于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不稳定, 易分解;
CO2+H2O=====H2CO3
H2CO3=====CO2↑+H2O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用途:
灭火、 化工原料、 气体肥料、 光合作用、 干冰可做致冷剂、 人工降雨等。
温室效应:
成因: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
后果:
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土地沙漠化等;
减缓措施:
植树造林、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开发清洁能源等。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简单用途。
②培养学生猜测、 观察、 分析、 交流、 合作等探究能力, 总结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探究前对结论的猜想的方案的设计, 实验中的观察、 思考, 实验后的分析、交流、 总结。
情感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宽松、 愉悦中学习, 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和激情; 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科学知识生活。
2、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合作交流、 分析的能力。
4、 教学方法:
师生协作互动、 分组实验讨论、 多媒体辅助 仪器:
二氧化碳发生装置 1 套、 导管、 集气瓶(3 只)
、 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 小烧杯2 只、小喷雾器二只、 镊子 4 把、 软塑料瓶3 只、 石蕊染成紫色的小花数朵、 酒精灯等。
药品:
大理石、 稀盐酸、 稀醋酸、 澄清石灰水、 石蕊、 蒸馏水、 3 个塑料瓶盛满二氧化碳的等。
教 学 过 程 激趣: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我们应该保护她!
播放温室效应视频。
导入二氧化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感受研究二氧化碳的必要性。
师:
二氧化碳虽然含量少, 但却对人类的生存却具有重要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近神奇的二氧化碳世界吧!
板书:
课题 3
二氧化碳的性质 已有知识过渡:
你们知道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么? (小组讨论并回答)
探究一:
请同学们按操作要领讨论的方法利用桌子上的条件完成好探究一活动(注意观察、分工协作并完成学案内容)
要求:
从生活走向课堂, 教师参与并指导。
活动 A:
把二氧化碳倾倒进放有燃烧之阶梯蜡烛的烧杯中。
要求:
观察倾倒方法和蜡烛熄灭现象及顺序, 想到了什么?
活动 B:
在装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加入 1/2 的水, 振荡。
要求:
观察饮料瓶的变化情况, 思考说明什么?
师:
活动完成, 展开小组汇报, 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小组推荐一个同学当众发言展示自己的所得。
板书:
1、 物理性质:
无色、 无味气体, 密度大于空气, 能溶于水 2、 化学性质: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不供给呼吸。
物理性质视频补充: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师:
刚才我们了解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二氧化碳真是很奇妙啊!
有趣还在后面呢!
现在大家和我一起玩一个魔术, 把桌子了一种叫做石蕊的溶液滴入刚才变形了的饮料瓶, 向其中滴入紫色石蕊。
石蕊是一种什么物质呢? 解释并演示石蕊遇醋酸变红实验,
趁势发挥引导学生猜测:
是什么物质使色素石蕊变红了? (小组讨论活动)
学生:
展开小组汇报, 瓶中存在的物质由学生争论得出:
是水、 二氧化碳、 或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某种物质? 并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所猜测的物质呢? (组内思考, 提出办法)
探究二:
是什么物质让石蕊变了色?
请每组出一名同学, 分别阐述采用对比实验探究的方法分别对探究紫色石蕊花遇到水、 二氧化碳、 潮湿石蕊花在二氧化碳中的方法与现象, 大家注意分析, 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学生讨论活动:
到底为什么? 会不会也是一种什么酸啊!
小组相互合推荐组员积极回答。
醋酸与石蕊 水与石蕊 CO2与石蕊 水和 CO2遇石蕊 现象
解释
结论
探究方法
(小组代表发言, 同时投影完成上表)
教师:
到底为什么? 会不会也是一种什么酸啊!
请大家阅读教材 P115 页, 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有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智慧与大家分享吗?
可见:
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投影解释紫色石蕊花变成红色原因, 说明:
CO2
+ H2O = H2CO3
探究三:
碳酸的不稳定性 师:
再来一个魔术, 将已变色的红花用酒精灯烘, 花从红色又变成紫色, 为什么? 引导思考,同时指导阅读教材 P115, 学生自主寻找答案。
学生:
因为碳酸不稳定, 分解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没有了碳酸, 以石蕊花恢复成了本来的紫色。
投影:
展示图形和化学方程式, 说明碳酸不稳定, 会分解。
H2CO3= H2O + CO2↑
师: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 我们如何鉴别它呢?
学生:
联系小学自然课, 大家知道些什么方法吗? (展开学生讨论)
探究四:
如何鉴别二氧化碳?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这是 CO2的一条重要性质, 可用于检验 CO2气体。
CO2
+ Ca(OH) 2=CaCO3↓ + H2O 即时应用:
如何证明一瓶可乐或雪碧是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呢? (讨论探究方法, 选学生来配合教师完成)
五、 总结:
⒈ CO2物理性质:
⑴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⑵干冰是 CO2固体,能升华, 吸收大量的热。
⒉ CO2化学性质:
⑴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CO2不能供呼吸。
⑵能与水反应 CO2
+ H2O=H2CO3 , ⑶能与碱液反应。
可用于检验 CO2气体。
CO2
+ Ca(OH) 2=CaCO3↓ + H2O 3、 ...
篇八: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化碳的性质一、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氧气的性质学习,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化学思维能力,已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已经具备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同时学习化学兴趣也很农。所以学习本节课已具备实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问题探究法、推理法的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① 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② ② 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程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① ① 通过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归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的培养。
②通过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①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 ② , 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开拓创新的学习精神。
三、 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②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 教学过程
引入:课件展示:放映碳酸饮料生产图片引入新课
【回忆】前面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方法,今天我们用同样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
展示一瓶 CO 2 2 ,让学生观察 CO 2 2 的颜色、状态、气味
【分组实验 1 1 】
把二氧化碳倒入装有两支燃着蜡烛的烧杯,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追问】你还可以用什么实验或事实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分组实验 2 2 】在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倒入约 3 1/3 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现象】
【结论】
【追问】请你们再例举出一些事实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归纳整合】:请学生通过以上实验归纳 CO 2 2 的物理性质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分组实验 3 3 】用试管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
【 结 论 】
二 氧 化 碳 能 与 水 反 应 , 生 成 碳 酸
CO 2 2 +H 2 2 O=H 2 2 CO 3 3
在加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分组实验 4 4 】如何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请同学们做一做实验,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CO 2 2 +Ca(OH) 2 2 =CaCO 3 3 ↓
+ H 2 2 O O
课后探究:百事可乐打开瓶盖后冒出大量气泡,课后设计实验检验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小结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
CO 2 2 的物理性质
二、 CO 2 2 的 化学 性质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