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生态环境治理包括哪些方面3篇

生态环境治理包括哪些方面3篇

发布时间:2023-04-22 09:45:07

生态环境治理包括哪些方面3篇生态环境治理包括哪些方面 1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摘要: 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愈演愈烈,人类开始反思和调整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观。工业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环境治理包括哪些方面3篇,供大家参考。

生态环境治理包括哪些方面3篇

篇一:生态环境治理包括哪些方面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摘要:

 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愈演愈烈,人类开始反思和调整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观。工业文明作为一个曾经受到人类社会追捧的文明体系已经陷入到泥潭中不可自拔,它已经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相悖而驰,逐步从兴盛走向衰败。把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当成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部分,人类开始改革工业文明下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人们要以-种新的价值观,即生态价值观,以人与自然共同可持续发展,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一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种新的适应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文明体系取而代之,这就是生态文明。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也是人类的进步也是开启新文明时代的重要基础。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_上有所成就,我国面临着原有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建设道路导致的严重生态危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关键词:

 生态文明;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政策治理;机制政府责任

  2 1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当环境议题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第一次巨大飞跃而成为头等政治议题的时候,正 是全球性议题真正抓住了公众的注意力。涉及到的环境威胁包括由于污染造成的全球环境的退化,还有地球资源的枯竭,同时人口爆炸和经济增长造成了紧张的状态。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水平的指数式增长意味着已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因为人类正在以一种不断增加的速度走向极限,而抵达这些极限意味着全球性灾难和人类社会的危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自然资源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保护地球,保护自然显然不仅仅是单个国家的义务和责任,而且单靠一个或几个国家的努力根本无法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正如伯格特指出的:“相关整体论是我们在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共同演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因为自然和社会和谐的再生产过程必须建立在人类社会共同的生态准则和集体利用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之上。”1所以,“生态文明的价值主体是人类整体,而不是人类的一部分,更不是某个个人,它要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们都要以全球生态和人类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进行一元化的协调自身的行为”。2 当然全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中国这个重要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在全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具体展开。

 1 1.1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

 20 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状、况恶化、土壤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化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使人类遭遇了人与自然之间交往关系的全面紧张。以生态破坏、环境退化、人口爆炸、地球失衡为特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即“生态危机”,正把人类逼进史无前例的生存困境之中。据“我们家园的紧急报告”称,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寂静的春天”正悄悄降临,“炎热的地球”似乎还在升温,“濒临失衡的地球”正在导致“自然之死”,“逝去的伊甸园”向人类敲响了"21 世纪的警钟”:这是一场没有边界的危机!这种危机“较之人类任何时期所曾遇到的都更具有全球性、突然性、不可避免性和困惑不可知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哲学家预言: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虽然会在短期内消失,但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才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长期的最的敌人。为了解决这些人类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绿色社会 E 变革,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互动,西方的一些理论家从政治学的相关角度分有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案,形成了不同理论体系的生态政治学。

  3 生环境问题也是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据统计,目前中国1/3 的国土被酸雨侵蚀,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 41%,1/4 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 的城市人口呼吸着污染的空气,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不足 20%,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仅为 32%,全球污染最严重的 10 个城市中,中国占 5 个。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邓楠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形势依然严峻,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的总体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文章称,作为一个高度开放、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深受影响,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与此同时,尽管近年来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内部压力并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状况主要表现在:一是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继续恶化。近十几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逐年增加,但同期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却在下降;生态功能较好的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不足 30%;我国 90%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土地发展年速度由 80 年代中期的 2100 平方公里发展至 90 年代末的 3436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大,初步统计,我国累计丧失滨海湿地面积约219 万公顷,占滨海湿地总面积的 50%,江河断流、湖泊萎缩现象加剧,水生态环境仍继续在恶化。二是农业和农村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 2 倍,平均利用率仅 40%左右。我国污水灌溉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占污染面积的 20%。全国畜禽养殖污染物的产生量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 2 倍多,农业污染成为我国的污染大户。2010 年国家卫生蔬菜中心等部门相继披露了河北、山西、陕西、广东等 10 多个省市果蔬中农药严重超标,不仅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约 200 余种,全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都有外来物种入侵。联合国 5 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 6 列出的 740 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我国就占 189 种。同时野生水稻、大豆等遗传资源保护不力,70%以上的野生稻己被破坏。仅美国从中国引进植物资源已达 932 个种 20140 份,大豆资源就有 4452 份,其中一半以上未经我国政府批准。

  4 四是全国范围内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水源涵养功能退化。黄河上游 1990年-1996 年来水量比以前 34 年平均流量减少了 22.7%。洪水蓄水调水功能下降,水土流失造成黄河水资源物理性的污染,同时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残留物随水而流,导致黄河水资源污染进一步加剧。近年来,长江洪水灾害造成下游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亿元。草原防沙治沙功能减弱,沙尘暴危害严重。

 2 1.2 环境政治

 前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约恩.隆伯格(BjornLomborg)

 在 2001 年发表《怀疑的环境主义者》引起了轰动,文中指出:“环境在地球上处于贫瘠的状态。我们的资源正在耗尽。人口在不断地增加,从而使可以食用的食品越来越少。空气和水正在被日益严重地污染。星球上的物种正在大量灭绝.... 森林正在消失,而鱼类资源正在崩溃?我们正在践踏我们的地球,肥沃的表层土正在消失,我们正在征服自然、摧毁荒野、蹂躏生物圈并且将以在这一过程中杀死我们自己来结束。”世界的生态系统正在毁掉。我们正在快速地接近生存的绝对极限,而且增长的极限正在变得显而易见这种极限与生存的话语主要是由罗马俱乐部推动的,该俱乐部是一个由工业家、政治家和学者组成的国际性组织。俱乐部最著名的成果 1972 年在其国际性畅销书《增长的极限》中由计算机生成的对地球未来的一系列预测。这些预测用图表的方式表明,人类持续的肆意挥霍将会导致最多还有一个世纪就会发生的一场灾难性袭击。很多人依次呼吁采取激进行动来制止这种径直奔向毁灭的冲刺,然而生存主义的政治建议最终是由以制度改进为出发点的实践做法(特别是强有力的政府控制)组成的。

 环境政治的研究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主要集中在生态政治理论、环境运动团体和绿色政党三个层面,但从更一般意义上说,环境政治还可以包括更为广泛的内容,比如民族国家政府的环境管治及其政策决策、环境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组织的跨国管治合作及其全球政治参与,等等。因此,从总体上说,环境政治学或生态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还远未成熟,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都需要做出深入的研究。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治理的研究是基于当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时政府的行政行为,这是一种政治学视野下思考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新视角。政府生态环境治理属于环境政治学的范畴,但笔者并不急于对环境政治学做出看似明确,实际上很可能制约其发展的界定,原因如下:其一,环境政治学可以大致地界定于政治学与生态学

  5 之间的一门交叉性的新型学科。我们不必像对待传统学科那样过分在意它的学科独立性或名分,而是给予其充分的自由扩展与深化空间,这样反而更有利于它的学科的发展与成熟。其二,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明显是一个具有超出了单一传统学科研究对象归属的“超普遍性”和影响到人类基本价值认知的深层次问题,因而,只有以一种超越传统哲学与政治学框架的视野与开放性,才有可能突破原有认知与思维模式的局限。中国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的切入点或突破口应该着眼于: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和体系;同时坚持研究方法上的比较政治学观点或方法,包括不同学科视野下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比较,也包括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的比较。在探索本国生态环境治理时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环境治理模式和方法,当然我们也不认为欧美等西方国家掌握着人类通往绿色未来的真理,中国作为一个当今世界最大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不能回避自己的历史责任与创造潜力,但是对国外有效的、先进的经验进行分析和转化为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借鉴确实是任何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的现实起点。

 在实践层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如果我们只是从生态的、经济的、技术的或者经验的层面进行研究和分析,那结果肯定是处处碰壁。生态危机的频发及其导致的对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已把生态环境问题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而生态政治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则为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而根本的途径。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其政治的根源,与执政党与政府的政治理念、政治路线、政治决策以及政治行为等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生态环境问题也需纳入到政治学视阈中才能得以最终解决。在我国党和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在近些年是在不断加强的,工作是在不断推进的。然而,即便如此,我国的环境资源总体状况却没有趋于好转迹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还是出自政治和政府身上。为什么旨在保护环境及扭转环境灾害的林林总总的努力均告失败,其中涉及政府管理机制、政策制订及法规执行的许多项目最终落败尤其值得注意。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生态环境治理中政治和政府的种种问题,对其进行政治学角度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本文立足于探索在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系统性、整体性研究我国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管理机制和政府责任等。这对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环境治理和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2 2 相关研究领域文献综述

  6 从政治学的视阈对生态环境治理进行研究,如前所述,是属于广义上的生态政治研究:郇庆治教授将生态政治(也可称为环境政治或绿色政治)的研究划分为内容上密切关联的三个部分,即生态政治理论、环境运动组织或团体、绿色政党研究;如果按照政治激进程度或颜色深浅,生态政治也可被区分为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两种类型。"当然,除了以上内容,生态政治的研究从广义上还包括环境治理的机制、政府环境治理的政策和决策研究等。生态政治的研究内容繁多,笔者只撷取和本课题相关的生态政治理论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内容加以概述。在西方,生态政治的研究是为了应对并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而展开的。

 从蕾切尔 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开始,西方的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逐步兴起,研究人员不断增多,致力于生态政治研究的相关机构也大量涌现,其中尤以罗马俱乐部最为著名。罗马俱乐部于 1972 年公开发表了它的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指出地球资源将无法承受由过快的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消耗,人类的发展将在 21 世纪的某个时候达到地球的极限。巴里 康芒纳的《封闭的循环一一自然、人和技术》则认为,战后环境危机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增长本身,而在于造成这种增长的现代技术,要克服这种技术上的缺陷,必须树立生态学的观点。作者进一-步指出,要解决环境危机,人类要进行各种社会变革,采取有效的自觉的社会行动,“因为环境危机是社会对世界资源错误管理的结果,所以当人类的社会组织与生态圈取得和谐一致时,环境危机就可以得到解决,人类也就可以以一种人道的状态幸存了。”1 80年代以后,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深化和繁荣的阶段。1981 年,莱斯特 布朗出版了《建设-一个可持续的社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社会的概念。1987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由布伦特兰夫人主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界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作为一个人类可持续发...

篇二:生态环境治理包括哪些方面

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措施青海省海北州林业和环境保护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 著名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其巨大的水体环境与人文、 社会、 历史交织所孕育出来的丰富自然资源和地方民族文化是国内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青藏高原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其变化对青海省内东部湟水谷地、 西部柴达木盆地、 南部江河源区、 北部祁连山地等地区均有较大的影响, 青海湖流域内的巨大水体、 高山和草地是阻挡西部荒漠东侵的重要生态屏障, 对促进区域生态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自然调节功能, 同时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是水禽的集中栖息地和繁育地, 也是极度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着普氏原羚及重要水禽的生存和繁衍。

 保护和治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 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也有重要意义。一、 青海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青海湖流域具有重大的生态、 社会和经济意义, 集中体现为:①青海湖是世界著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

 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青藏高原生物的多样性、 代表性和特有性是其它湿地所无法呈现和替代的; ②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 是保护青海省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河湟谷地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③青海湖是高原高寒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源, 是青海湖周边及更广大地区的气候调节器; ④高原特色资源裸鲤的主要栖息场所; ⑤青海湖是特有的高原王牌旅游景点, 是青海省旅游开发和保护的重点地区; ⑥青海湖流域是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示范基地, 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依托。

 是保证该区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

 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加强民族团结。

 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出现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 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加大、 草地退化日趋严重、 草地鼠虫灾害频繁、 渔业资源濒临枯竭、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破碎、 湿地面积萎缩, 共和盆地的沙丘不断向青海湖推进, 柴达木盆地东缘的都兰察汗乌一香日德地区成为了近年来沙尘活动的新的诱发地, 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区域生态质量的锐减已直接威胁到青海省乃至西北的生态和资源安全, 同时也对黄河上游的水资源安全构成威胁。进而影响到西北人民的生活安全。

 因此, 对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保护和综合治理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o

 二、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 一)青海湖湖水萎缩, 水源生态系统退化青海湖水位下降, 严重影响了湖区的生态环境。

 研究表明, 青海湖水位从19 0 8 年的320 5m 降为19 57年的319 6. 57 m , 水位50 年下降了8 . 4 3m , 湖面面积则每年减少8 . 4 k m 2, 蓄水量每年减少8 . 2l亿m 3。

 根据青海省水文总站实测水文资料, 青海湖水位由19 57 年的319 6 . 57 m 下降到19 8 8 年的319 3. 6 9 m , 水位共下降了2. 8 8 m , 到20 0 0 年水位下降为319 3. 3m , 从19 8 8 - - 20 0 0 年共下降了0 . 39 m 。

 自19 0 8 —20 0 0 年的9 2年间水位下降了11. 7 m , 平均每年下降了12. 7 era , 累计亏水量14 8 . 13亿m 3, 湖水面减少了30 1. 6k m 2。

 根据青海省环境地质水文总站对青海湖水均衡计算, 每年地表水人湖水量为15. 19 亿m 3, 地下水人湖水量为6. 15亿m :

 。

 湖面降水补给为14 . 4 9 亿m 3, 而湖面蒸发耗水量每年4 0 . 39 亿m 3, 湖水每年亏损4 . 36 亿m 3。

 随着水位下降, 湖面萎缩, 湖水矿化度也在增加, 19 62年为12. 4 8 9 /1, 19 8 6年已达14 . 158 /1。

 湖水咸化趋势将随湖水量的逐渐减少而日趋严重。

 湖水下降的直接后果是湖面退缩后湖底泥沙沉积暴露, 成为湖区风沙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 不同气候类型下青海湖盈亏水量和湖面蒸发量是有明显差异的, 由此导致湖水位变化的不同。

 在偏干年份湖水都是亏水的, 暖千年份亏水量和蒸发量最大, 湖水下降幅度也最大; 冷干年份湖水水位下降次之。

 在暖湿年份湖水水位大体保持稳定; 只有冷湿年份湖水有较大盈余, 使当年水位持平或约有升高。

 青海湖多年平均亏水量4 . 36 亿m 3, 而人为活动耗水量占亏水量的8 . 7 %, 仅占湖面蒸发量的1%。所以, 人为活动不是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原因, 长期干暖化的气候造成了湖水水位的不断下降。随着湖水水位的下降, 湖滨一些浅水地区逐步出露水面, 而裸露的湖底正是湖泊周围沙漠或沙漠化土地的主要物质来源地。

 此外, 湖面的下降, 已导致在湖滨、 三角洲及入湖河道下游两侧低洼地中的湿地资源逐步萎缩, 原沼泽主要分布于湖滨、 河流三角洲及湖边洼地, 约30 余处, 较大的沼泽分布于铁卜加湾、 甘子河、 泉吉河三角洲等地。

 19 8 6 年沼泽面积19 3k m 2, 比19 56 年减少了6 1k m 2, 已干涸有7 处。

 其中,沙柳河三角洲的沼泽19 59 年约50 k m 2。

 至19 8 6 年已缩小到20 k m 2。( - - )土地、 草场退化, 土地沙漠化强烈发展l、 草场退化、 土地沙漠化强烈发展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湖区森林植被几近消亡。

 同时草场面积及产量也有明显改变。

 相对优良的高寒草甸草场、 高寒灌丛草场、 山地草原草场、 疏林草场等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减。

 而相对较差的荒漠草场面积则不断扩大。

 说明了湖区草场不断退化的趋势。由于草场资源利用不合理, 湖区草场资源退化的问题也较为普遍。

 草场的退化一般表现为群落的平均盖度下降, 群落组成中优良牧草的数量和比例下降, 而杂草和毒草比例明显上升。

 在局部地段, 狼毒、 黄花棘豆等有毒牧草已发展成为群落的优势种, 盖度及产量均占有优势。

 此外, 由于草场超载, 过度放牧, 湖区牲畜品质明显下降; - - 十世纪五十年代, 湖区平均每只绵羊体重25k g ; 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下降到不足20 k g , 牲畜抗病抗灾能力减弱, 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风沙活动日趋加剧和沙漠化面积增加是环湖区十分突出的环境问题。

 活动范围由原来主要集中于青海湖盆地东北部和共和盆地塔拉滩而向整个环湖区域扩展。

 特别是青海湖鸟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十

 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鸟岛之一的蛋岛为四面环水面积0. 1lk m 2的小岛, 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 由于湖水位下降, 布哈河三角洲泥沙的堆积, 使得蛋岛及海西皮岛已与湖岸相连, 布哈河河口沿湖岸向北6 k m 以上的湖底全部暴露, 成为新的沙地, 鸟岛的鸟类生存环境大为恶化。根据青海湖东北岸大水淌剖面的研究, 在距今4 20 0 —350 0 年前, 湖区气候表现得较为暖湿; 距今350 0 - 27 0 0 年, 湖区气候转向干旱; 距今27 0 0 - - 10 0 0 年, 湖区气候曾一度转湿; 距今10 0 0 年以后。

 湖区气候转变为冷干型的草原气候; 近百年来湖区气候出现明显的暖干化趋势。

 在这种气候环境变化的总体背景下, 湖水位不断下降, 湖面退缩, 湖底泥沙沉积暴露。

 青海湖东岸沙漠的形成是湖区周期性早化的产物,而鸟岛附近沙地的来源是近30 0 年来湖泊退缩过程中的河湖相沉积物。2、 土地退化、 土地覆盖度降低自19 8 7 年至20 0 0 年环湖区耕地面积增加了26 2. 14 k m 2, 其中旱地增加幅度较大, 12年间共扩大19 8 . 68 k m 2, 年均增长为16. 56k m 2, 水浇地面积扩展程度相对来说较为缓慢, 期间共增加63. 4 7 k m 2, 年均增长为5. 29 k m 2; 除耕地面积扩大外, 各类型草场面积呈缩减趋势, 大面积草场退化在全区内普遍发生, 在此期间各盖度草场面积共减少500. 82k m 2, 年均递减为4 1. 7 3k m 2, 其中高盖度草场退化最为严重, 12年来面积减少361. 25k in 2, 年均递减为30 . 10 k m 2; 沙地面积急剧增加, 区内土地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 12年来沙地面积增加了7 1lk m 2, 沙漠化发展速度很快, 扩展面积年均为59 . 25k in 2; 裸岩、 沼泽地变化不甚明显。

 环湖区内土地退化、 土地覆盖度下降除受控于区域地质地貌、 气象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外, 过牧、 樵采、 开荒等地方经济生产活动是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草场退化的直接的和最主要的因素。20 0 0 年环湖区耕地总面积为8 17 . 6 0 k m 2,其中高盖度草场有227 . 20 k m 2转化为旱地, 有34 . 7 8 k m 2转化为水浇地, 中盖度草场有56 . 30 k m 2转化为水浇地。

 但同时有29 . 7 4 k m 2旱地和16 . 7 2k m 2水浇地转化为高盖度草场, 11. 10 k m 2水浇地转化为中盖度草场, 除去弃耕和退还耕地为草地外由高盖度草场和中盖度草场开垦为耕地的面积, 即由草场转化为耕地的净增加面积约27 2k m 2。

 自19 8 7 年至20 0 0 年共有4 6 . 4 5k m 2耕地, 16 3. 20 k m 2中盖度草场和20 . 7 4 k in 2沙地转化为高盖度草场, 同时高盖度草场中有26 2k m 2被开垦为耕地, 233. 50 k m 2退化为中盖度草场, 8 1. 7 0 k m 2退化为沙地, 另外还有少量转化为低盖度草场, 沼泽及被水库淹没, 因此, 高盖度草场变化为中盖度草场的净退化量是7 0 . 29 k in 2, 转为沙地的净退化量为60 . 9 6k m 2, 高盖度草场退化严重。

 在12年期间约有12k m 2耕地被弃耕或退还为中盖度草场, 有4 7 . 10 k m 2低盖度草场和12. 34 k m 2沙地转化为中盖度草场, 同时约有57 . 8 4 1k m 2中盖度草场被开垦为耕地, 8 1. 4 1k m 2退化为低盖度草场, 9 3. 0 9 k m 2退化为沙地, 另外还有少量转化为沼泽及被水库淹没, 因此, 中盖度草场变化为低盖度草场的净退化量是34 . 31k m 2, 转为沙地的净退化量为8 0 . 7 5k m 2, 由此可见中盖度草场沙化甚为严重。

 低盖度草场退化为沙地的净变化量为7 6. 50 k in 2。环湖区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覆盖变化过程是草场退化, 各类型草场面积日趋缩小。

 其中除部分被开垦为耕地外, 大部分草场由高盖度向中、 低盖度逐步退化发展, 但在某些区域各类型草场退化速度快, 沙化严重。

 环湖区内沙地面积呈扩大趋势, 主要由草场退化而来。

 环湖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环湖区草场退化普遍发生, 土地沙化严重, 虽然沙地在局部区域有逆转, 发展为各种类型的草场, 草场盖度也在某些区域有了较大提高, 草场质量相对有些改善。

 但环湖区生态环境质量总趋势在退化。o

 ( 三)渔业资源濒I临灭绝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 海拔高, 水体含盐量已达到14 . 13m g /1, 湖区气候高寒干旱, 水体冷凉, 湖中的水生饵料生物种类少, 生物量低, 是典型的贫营养型湖泊, 水体中水生饵料生物所能提供的鱼产力很低。青海湖区的气候、 环境条件和水体条件孕育了独特的鱼类资源。

 青海湖及其附属的河流、 淡水湖泊水体中生长着6种鱼类; 即青海湖裸鲤、 甘子河裸鲤和4 种高原鳅( 硬刺高原鳅、 隆头高原鳅、 斯氏高原鳅、 背斑高原鳅)。

 其中青海湖裸鲤体形大, 肉质细嫩, 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 具有渔业捕捞价值, 成为渔业经济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捕捞开发对象, 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资源。

 青海湖中的渔业资源就是青海湖裸鲤资源。

 青海湖的裸鲤资源的增殖、 繁衍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受着生态环境条件和人类捕捞活动的影响, 也受到食鱼鸟类和天敌的影响。青海湖裸鲤种群是在青海湖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来的青海湖及其附属水体中特有的大型经济鱼类。

 鱼类种群由于其年龄、 生理发育阶段的不同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群体, 在湖泊和河流中觅食, 游弋、越冬或繁殖产卵, 构成了以觅食群体为基础的各种生态群体, 在湖泊的不同区域栖息:

 觅食和活动, 鱼群一直处在不停的运动中, 青海湖裸鲤即使在冬季也在深水区活动和觅食, 种群的增殖通过生长和繁殖两个过程来实现。

 水体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捕捞、 兴修水利、 污水排人等活动对青海湖裸鲤的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青海湖裸鲤在开发初期( 19 59 - - 19 62年)平均年产量为2. 1万t, 资源丰富, 捕捞群体中平均个体大, 产卵群体大, 根据用常规方法的测算, 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为7 . 5万t, 20 世纪6 0 年代初期的大规模捕捞使裸鲤资源急剧减少, 19 62年一19 64 年间对青海湖渔业公司进行了精简合并, 停止了群众性一切捕捞活动。

 只保留青海湖渔场的机拖捕捞作业, 鱼产量稳定在4 50 0 t左右, 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从19 7 5- - 19 7 9 年的连续观测和研究, 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其结果显示:

 青海湖裸鲤在7 0年代的资源量为5万t, 年可捕量为4 7 9 1t。

 19 63年一19 7 9 年的平均捕捞量为4 64 0 t。

 接近可捕捞量。

 这一时期青海湖裸鲤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 其主要原因是冬季全禁捕, 鱼类能在湖中安全越冬; 产卵场得到有效保护, 对产卵鱼群的干扰较小; 市场上裸鲤由水产供销部门专营, 价格较低; 捕捞生产单位少, 容易管理, 但渔获物平均个体重已明显下降, 产卵群体低龄化的趋势已经明显的表现出来, 后备群体的数量减少。

 影响到10 年后的鱼产量。

 19 7 9 m 19 8 0 年鱼产量的明显减少就是60 年代后期后备群体数量下降所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 水产品由专营调整为市场调节, 放开经营, 裸鲤价格上涨。

 由0. 48酏上涨到2. 40元Ik g , 最高价达到3. 6元/k g , 在价格上涨和利益的驱使下, 群众捕捞人数大幅度上升, 沿湖各州、 县、 乡和青海湖农场成立捕捞队专门从事裸鲤捕捞, 并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加以宣传推广. 使青海湖的捕鱼人数在冬季超过19 60 年的水平, 达到120 0 0 余人。

 机动捕鱼船增加到4 对, 集体捕鱼队达6个。

 加上渔政管理手段落后, 执法不严, 使湖区捕捞强度大大增强, 裸鲤产卵场得不到控制。

 产卵亲鱼大量被捕杀。

 资源增殖遭受严重破坏, 使资源急剧下降. 资源量不足2. 0 万吨。

 19 8 6年一19 8 9 年12月 的封湖育鱼对产卵场的保护收到一定成效。

 裸鲤资源有所恢复, 资源量在1. 2万吨左右, 后备群体在封湖期间有所恢复, 其主。

 要表现为进入布哈河及沙柳河、 泉吉河、 黑马河、 扁马河的产卵鱼群数量增加, 平均年龄上升。

 产卵繁殖亲鱼平均个体重有所增加。

 但裸鲤个体小型化, 产卵鱼群低龄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每50 公斤裸鲤的平均个体重继续下降, 19 8 5年为17 8 . 6 克/尾。

 进入9 0 年代以来。

 由于气候干旱化趋势加剧, 亲鱼产卵场进一步缩小, 特别是春夏之交的干旱灾害频繁发生, 使布哈河的水最大幅度减少, 到产卵季节大量亲鱼...

篇三:生态环境治理包括哪些方面

W CARBON WORLD 2021/6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及措施研究胡金慧(广东中灏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云南 蒙自 661100)【摘 要】

 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内河生态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本文结合蒙自市梨江河、沙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案例,对城市内河生态环境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探讨与总结,提出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与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关键词】

 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治理规划;措施【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1)06-0070-020 引言通过开展城市内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仅能显著提高河道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河道环境质量,同时还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在进行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治理与规划工作期间,既要确保城市经济社会健康的发展,还要切实做好堤防、河道、污水收集处理以及生态湿地等相关工程的建设,有效恢复内河河网、水系以及河湖功能,有效提升内河生态环境质量 [1] 。1 工程概况蒙自市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地区,是红河州首府的所在地。本次项目的治理范围为:①犁江河响水河水库至长桥海水库 17.22 km,以及响水河上游的 8.18 km,共计 25.4 km 的流域范围;②沙拉河源头黑龙潭至长桥海水库 12.6 km 的流域范围。两河均发源于蒙自市东南方。两河流域是蒙自市重要的生态、文化、交通、经济廊道,通过做好两河环境治理工作,一方面能改善两岸植被状况,增加河道生态多样性,有效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开展内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还能起到改善土质的重要作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图 1 为蒙自市梨江河、沙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范围。2 内河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①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使河道出现了严重的季节性缺水问题。其中,犁江河、沙拉河非汛期水量较少,水深较浅,水面距两侧河堤顶部 2 m 余深,部分河道底泥已漏出水面;②河道存在严重的水质问题。据 2019 年监测结果表明,犁江河段总磷、总氮均值为劣Ⅴ类,生化需氧量为Ⅳ类;同时,监测结果显示沙拉河水质类别为劣Ⅴ类,主要是总氮为劣Ⅴ类,其他为Ⅲ类,这表明河道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③淤积问题较为突出。犁江河上游段不仅存在水土流失、河水混浊的问题,还出现河床裸露、河道淤积的现象。其中,中游段淤泥堆积问题最为严重。对于沙拉河而言,中、后段河道水量较少,淤积问题相对严重,河道内存在大量的淤积物,且杂草较多;④河道生态受到破坏。3 内河生态环境治理的措施分析为有效改善蒙自市犁江河、沙拉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急需开展综合整治工作。这一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堤防与河道整治;②污水收集处理;③建设生态湿地;④海绵城市建设;⑤补水工程与公共配套工程建设。3.1 规划治理原则首先,内河生态环境治理应坚持生态安全原则。在满足城市防洪排涝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当地自然景观。规划期间,要分析城市水网的类型、级别以及功能,进而打造生态水系新格局。其次,规划治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2] 。此外,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确保河流水系功能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协调,将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显著提升城市水网景观风貌。另外,治理工作还要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3.2 堤防与河道整治在开展河流治理工作期间,重点做好水土保持与区域绿化等工作,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犁江河灌排渠全长 17.22 km,生态河堤改造长度 14.17 km。灌排渠堤岸用浆砌图 1 项目范围节能环保70DOI:10.16844/j.cnki.cn10-1007/tk.2021.06.033

 LOW CARBON WORLD 2021/6块石进行支砌,堤身净高 3.3~4.9 m。其中,红河学院至观音桥段(K7+124.9~K9+037.9)淤积较为严重,长度总计 7557.6 m进行清淤,清淤厚度为 0.2~1.2 m,合计清淤量 9.14 万 m 3 。同时,河道上新建刚闸坝 4 座、拦水坝 8 座;②沙拉河改造生态河道长 10.52 km;清淤 6.63 万 m 3 ;河道上新建钢闸坝 13 座,桥梁改造 1 座。沙拉河清淤厚度在 0.5~1 m。需要指出的是,犁江河、沙拉河清淤采用机械清淤为主,人工清淤配合的方式。对于淤泥中存在的氮、磷等污染物,在淤泥清除后运至临时堆场干化处理后,进入农田或林地回用。3.3 污水收集处理一方面,通过新建截污管道的方式,实现污水的收集与处理。犁江河沿岸改建截污干管为 5.7 km,军民渠新建截污管为1.5 km,新建五一沙沟雨污分流截污管道为 10.45 km、改建雨水渠为 2.54 km,农村截污主要为 62 个村寨污水收集处理。比如,对于新安所至观音桥段新建管道工程,在改造之后,管道直径为 DN600~DN800;新安所至红河大道改造为 DN600,红河大道至观音桥为 DN800。另一方面,新建莲花塘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规模为 4 万 m 3 /d;新建观音桥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为 2 万 m 3/d。3.4 生态湿地工程在本次的内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新建 5 个湿地,在响水河水库库尾处新建响水河湿地、在莲花塘污水处理厂上部新建莲花塘湿地公园、在观音桥污水处理厂上部新建观音桥湿地公园、在犁江河沿岸新建灵湖湿地、在犁江河沙拉河两河区域间新建梨莎湿地连通两河。其中,响水河湿地位于蒙自市响水河水库库尾,污染源主要为上游村庄的生活污水及农田退水,考虑地形条件,尽量结合自然坡度,采用重力流的形式,综合考虑防洪影响,选择更适合当地情况的塘—表人工湿地系统。其中,观音桥湿地总水域面积约 8298 m 2 ,共设计 6 处小岛,图 2 为生态湿地工程技术路线图。3.5 海绵城市建设为落实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增强河道治理效果并提高其质量,在进行海绵系统的建设期间,需要建设基础设施。同时,还要积极做好生态空间保护。一方面,在犁江河流域,新建绿色步道,长度达到了 11.15 km。此外,还建设了混凝土仿木栈道(长度为 3.93 km)及生态沟渠(长度为 5.38 km)。除此之外,犁江河流域规划建设雨水调蓄池 4 座。另一方面,在沙拉河流域新建绿色步道,长度为 18.76 km,建设 75.04 km 的生态沟渠。同时,沙拉河流域建设混凝土仿木栈道 1.10 km。为便于市民休闲旅游,沙拉河流域修建了生态停车场,面积达到1440 m 2 。3.6 补水工程建设犁江河、沙拉河补水工程利用在建工程进行补水,需要新建的引水管道总长度为 1450 m,补水流量 0.063 m 3 /s。通过上述补水工程的建设,年补水量能够达到 200 万 m 3 ,进而使得沙拉河得到有效的补水,有效改善沙拉河流域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期间,主要采用的引水管搭接点是菲白水库至小东山水厂管道方案,菲白水库至小东山水厂管道工程水源点为菲白水库,管道由头塘隧洞出口取水,管道沿山区的长斜坡段进入蒙自坝,最终到达小龙潭村。3.7 公共配套工程此次改造期间,犁江河城区沿河右侧规划水巷商业街一处,主题为展示红河州的文化,总用地面积 26 666 m 2 ,建筑总面积 17 009.25 m 2 。两河流域治理后,能满足人民休闲娱乐需求,商业街主要设工艺坊、快餐、展馆等,总用地面积 26 666 m 2 ,建筑总面积 17 009.25 m 2 ,其中地上面积 12 506.55 m 2 ,地下面积 4502.7 m 2 ,绿地率 23.7%,建筑层数 2~3 层。通过上述生态环境规划治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能够在2021 年末实现两河周边有效截污,河水达到基本清澈的目的,且全面消除劣 V 类水体。到 2025 年,可以全面有效地控制污染源,完善水生态系统,恢复河道自净能力,稳定达到Ⅳ类。其次,通过补水工程的建设,可以使犁江河补水量达到 1700万 m 3 ,对沙拉河补水量达到 200 万 m3 。此外,通过两河周边村寨截污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有效改善湿地、生态河道环境质量,提高河流水质。此外,通过生态湿地建设(占地面积 75.91亩、水域面积 53.14 亩、绿化面积 17.75 亩),能够有效缓解两河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提高当地整体环境质量。4 结语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与知识,而内河环境治理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内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期间,要不断优化治理措施,综合应用水利学、生态学、环境学、规划学以及园林学等多学科理论,积极改善河流水质状况,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李原园,杨晓茹,黄火键,等.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思路与对策研究[J].中国水利,2019(9):29-32.[2] 李淑玲.农业灌溉浑河冲污水量与水质污染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7):301-302.[3] 张俊,艾晨玮,朱志丹.泰兴市城市生态景观河道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水运,2019(10):136-137.收稿日期:

 2021-04-13作者简介:

 胡金慧(1985—),女,彝族,云南个旧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城乡与景观规划、水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图 2 生态湿地工程技术路线节能环保71

推荐访问:生态环境治理包括哪些方面 哪些方面 环境治理 生态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