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2023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调查结果4篇

2023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调查结果4篇

发布时间:2023-04-24 16:30:07

2022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调查结果4篇2022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调查结果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调查结果4篇,供大家参考。

2022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调查结果4篇

篇一:2022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调查结果

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2022年-2023年最新

篇二:2022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调查结果

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就业本身就是我们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 ; 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 3 3 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学 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 7 17 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 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 0 580 份,实际 7 547 份,回收率为 94 、 3% 。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 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 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

 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 41、 、 76% 、28 、 57% 、 27 、 84% 。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 27 、 84% ,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 ; 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 ; 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图 评价中看出,见图 1 1 所示。

 22 、 92% 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 ( 2) 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 ( 见图 2) :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 66 、 54%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

 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 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 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 调查结果见图 3) 。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 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 36 、62% 、 26% ,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 4 4 、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 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 在就业过程中,有 44% 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

 巧”则各占 10 、 48% 、 10 、 34% 、 12 、 69% 。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 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 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 33、 、 07%和 和 30 、69%; 在学生 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 * 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 7 7 、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 ; 另 — 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 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 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 见图 5) 。

 (2) 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 48 、 96% 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 ( 详见图 6) 。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 键( (占 占 34、 、 21%); 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 ( 详见图7) 。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

 。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 ; 健康成才导航 ,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 ; 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

 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的是大学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分析失业的情况和原因,得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趋势的结论。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供求矛盾、市场缺陷。

 正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想 ” 就业 ” 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敏感的,我们大多数大学生读四年大学无非是为了以后能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我们有可能失业,这给很多大学生很大的打击,甚至有损我们读大学的积极性。记得我们社会问题研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是这样说的:“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难道真的是企业不需要大学生了吗”是啊,难道真的不需要了大学生了吗不是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大学生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结构性失业。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 ( 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 ) 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就业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二是摩擦性失业。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双方要求不一致导致毕业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的情况。

 三是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意是指由于经济衰退、总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业。我国目前经济持续增长 ,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对毕业生需求量增长速度滞后于毕业生人数增长,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那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原因有三:首先,“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X XX 年全国高校毕生 业生 5 115 有 万人,大约有 5 35 万毕业生就业时未找到工作 ;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 5 145 万人,未就业毕业生人数超过 0 50 万人X ;XX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 2 212 万人,预计毕业时未就业人数将超过 0 70 万人 1 1 。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和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数还将急剧增长。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促使毕 业生就业市场发生了新变化,毕业生就业逐渐从

 “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广大毕业生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下,毕业生作为人力提供方通过就业市场择业,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就业市场中选拔毕业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均衡,否则则会失衡,导致“就业难”。“供求

 矛盾”的表现主要有: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等不适应市场需求; ; 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等不适应市场需要; ; 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等等,这些矛盾的存在,导 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其次,市场缺陷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 ; 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但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 ; 市场规则不统一,部分市场甚至秩序混乱等等。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较高成本,影响就业。当前买方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会导致两种现象:一是部分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二是一些毕业生被迫退出市场,形成周期性失业; ; 市场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 ; 市场进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则可能会导 致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失业。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是市场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的直接体现。2 2

 此外,就业难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人力的充分流动。虽然这种现象随着人事代理等中介服务措施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距离由毕业生就业障碍转变为就业动力还有不小差距。

 那要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增强毕业生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的主要阵地,社会和市场 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导向。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

 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培养,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不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在就业市场上缺乏需求,形成结构性失业。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础,培养服务社会各级各类需要的多种人才。在培养中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这是解决大 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思路。

 第二:高校教学改革中应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岗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不一样。如果高等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千第 1 1 篇律,或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素质教育强调个人素质的发挥,因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克服摩擦性失业。

 第三: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 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在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技巧、择业技能差是导致摩擦性失业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科学地分析市场、客观地认识自己,有效地消除“供需矛盾”。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实就业单位。

 第四:加快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就业市场的信息化。充分而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场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节省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信息不充分是影响用人单位选材和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国家、地方和高等学校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

篇三:2022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调查结果

13卷 第 3期 2013 年 9 月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OURNA L oF DONG HUA UN IV E RSIT Y (Social Science) V o1.13,N o.3 S ept.2013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温 立 强 (东华大学 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上海 201620) 摘要:2012年世界经济整体下行,全球许多国家与地区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企业招聘人数相对缩减,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日益突出。针对当前经济放缓的状况和大学生 就业面临的困境,国家应出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中西部就业。高校的发展应与社会经 济的发展同步,加强就业队伍建设;改变传统培养模式,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真正为企业提供实用型的人才;对就业 困难的毕业生开展有效援助,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定位,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需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034(2013)03—0187—04 从 2010 年到 2012 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 4.0 、2.7 、2.2 ,呈现出明显的下滑态势[】]。2013 年 1月 18 日,联合国发布的42013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称,2013 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低迷,预计增 长率为 2.4 。世界经济的整体低迷使得我国外部需求下降,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 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 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出口、消费、投资“ 三驾马车”表现仍然乏力 。2012 年我国 GDP 增速为 7.8 ,为 1999 年 以来的最低年增速[2]。虽然 2012 年第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长 7.9 ,打破了连续七个季度的放缓趋势,经济企 稳回升,但总体上仍然严峻的经济形势,给毕业生就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2005 年为 340 万人,2013 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 699 万人。根 据高校学生司 2013 年 2 月 1 日调研的29 个省份 468 家用人单位看,2013 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降幅达 15 ,招聘规模在 300 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约有 55 计划招聘人数下降。有少数省份企业计划招聘岗位同 一< \ 一<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Ol 0 20 l l 20l 2 20 13 年份 图 1高校毕业生人数 收稿 日期:2013—04—08 作者简介:温立强( 1976一) ,男,山东省莱州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E-mail:shanghaiwlq@ 163.corn O O O O O O 0 O 0 鲫 ∞ ∞ 如 ∞ 如 加 m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3卷 比降幅达到 3O 以上_3]。从单位性质看,调查范围内的集体企业用人需求有所下降,降幅达 37.6 ;国有企 业下降 12.8 9/6;私营企业下降 27.1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和毕业生共同关注的热点。“新 职业” 网络调查显示 ,9O.7 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一般或严峻,9.3 9/6认为就业形 势较好。34.5 的毕业生 对 自身就业前景持自信乐观态度,44.9 9/6表示不太乐观,20.6 表示悲观或比较焦虑l_4] 。从调查结果看,毕 业生对就业形势严峻有一定的认识,择业观念有所转变,但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从就业地点来看,85 的研究生、68.7 9/6的本专科生首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这其中又集中在泛长江三 角洲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 、泛渤海湾区域(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等) 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区域 (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 ,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 的《2011 年 中国大学 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报告 ,2011 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区域在上述三个地区的比例分别为 26.0 o A 、24.5 和 23.1 。而在西部生态经济 区(包括西藏、新疆) 的就业人数最低,2011 年本科毕业生仅占0.6 ,2011 年高职高专毕业生仅为 0.5 9/6。

 从以上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偏好于在东部发达省市就业,而相对落后、亟待大力发展的西部地区却 鲜有大学生宠儿“安家” 。

 0 3.1 毪誊凄 0 一≮毫一 \ |毒 强毪 强ll 毽薯蛰 、嚣静 0 蕞 l ::::. 、 、 \, 口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3.1% 固西南区域经济体8.6% 囡中原区域经济体7.7% 园泛东北区域经济体5.7% 曰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3.8% 目西部生态经济区0.6% 口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6% 口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24.5% 图 2 2011 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地的分布情况 口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3.1% 口西南区域经济体7.7% 囡 中原区域经济体9.2% 口泛东北区域经济体1.8% 日陕甘宁青区域经济体4.9% 口西部生态经济区0.5% 口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26.8% 团泛渤海湾区域经济体26% 图3 2011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地的分布情况 影响大学生就业 的因素分析 1.经济整体下滑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毕业生的需求 受经济整体下滑的影响,2013 年很多企业已经缩减了招聘规模,外资企业受外围因素影响更加明显,世 界经济走向的不确定性也给 2013 年外企带来很大的冲击,在过去几年来包括摩根士丹利、美银、花旗及瑞银 在内的大行均进行了规模不等的裁员。2013 年 2 月高盛集团(GS)计划启动新一轮的裁员行动。国有企业 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前期中石化解约 800 名应届毕业生,多家国有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企业受国际金 融环境影响,准备缩减招聘计划。在现实发展中缺乏合理的融资渠道导致民营企业发展不足,在一定程度上 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

 2.大学生的择业观存在误区,造成人才素质和岗位需求处于不对等状态 大学生在择业观上有很大的误区,大学生往往希望到工作环境优、待遇丰厚的单位就业 ,而不愿意 到农村基层 、中西部和艰 苦边远地 区就业 ,造成沿海 地 区人 员拥挤 和浪 费 ,而我 国中西 部人才 紧缺 ,尤

 第 3期 温立强: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89 其是基层高端人才 明显不足 。

 目前 大学生 的择业 目标 过高 ,包 括薪金 、待 遇等 超 出 自己 的现 有条件 和能力水平 ,却不考虑所追求的是否真正适合 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中国传统 的官本位思想根 深蒂固,根据网络问卷调查统计有 84.9 的研究生、63.9 的本专科生工作是首选 “ 事业单位” 、“ 国有 企业” ;而与之相反的是:随着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体制内就业渠道吸纳数量和比例 都在减少 。

 3.第三产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由于消费快速扩张,服务业迅速崛起,第三产业将逐渐取代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目前我国的第 三产业面临一个转折时期,据人社部公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只有 35.7 的大学生在第三产业就业,所占比例较低,而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都在 7O 左右。由于中小企 业在服务领域的独特优势 ,国内目前众多中小企业 由第二产业 向第三产业转移。这类 企业创业及管理成本 低 ,市场的应变能力强 ,就业弹性 高,具有 大企业无可 比拟 的优势,在 国民经济中 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据 2013 年统计 ,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同类企业 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 99 ,它们提供了大约 75 的就业岗位 , 是吸纳就业再就业的“ 蓄水池” ,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 的基础力量。可是 目前 的状况是 :一方面是大 多数大学毕业生要求较高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第三产业很多企业岗位人才紧缺,却没有人去 做。因此 ,中国经济增长拉动的就业 岗位增加也 只是处 于数字上 ,很难对大学生 的就业带来实质性促进[6] 。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从第三产业 的结构看 ,发达 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 、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 但我 国仍以传统 的商业 、服务业为主,新增就业也主要集 中在传统和低端服务性 岗位 ,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 的岗位则十分有 限,这类企业急需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创新 ,尽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 ,促进我国第 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4.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方式存在问题 ,人才供应和需求之问出现了错位 现在的高校教育及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重课堂讲授、重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忽视了学生实 践能力 、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即缺乏就业技能的培养。在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大幅调整和不 断升级的 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一些高校设置的专业滞后 ,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经济和产业 结构的升级 ,技术开发 、创新产业 、服务业等产业并没有随大学扩招的速度而发展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 的 高技能和复合型技能人才得不到满足,低技能的劳动力大量过剩,产业发展和人才供应之间出现了供求错 位[7] 。从而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难 以找到工作 ,同时很多企业又招不到满意 的学生。

 促进大学生就业 的对策 1.高校及主管部门要加强就业 队伍建设 高校及 主管部门要制订科学的培训规划 ,对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以便更好地服务就业 工作。要积极引导高校就业工作者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更多交流,到对方的单位挂职锻炼,掌握供需现 状 ,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要将就业指导教师纳人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范畴统筹考虑 ,稳定就业指 导教师的队伍。

 2.大学生要转变传统 的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要对 自身所 面临的就业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要根据专业 的市场取向适 当调整个人 的就业期 望值。毕业生应全面评估 自己的实际能力,根据职场变化,给自己合理定位,使就业意向和社会需求相吻 合[8]。大学生应该把就业视角更多地调整到新的就业项目上来,把就业 目标更多的设定为各类中、小微企 业。此外不要期望通过一次就业就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是分阶段由低级向高级理想工作岗位迈进,要先 就业后择业。

 3.高校及职能部门要强化信息服务 高校及职能部门要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拓展发现更多的岗位信息,持续开展各种行业性、区域性招聘活 动,进一步增加校园招聘场次,进而提供更多的信息。学校要积极进行网络平台建设,提高校园就业网的效 率,利用新型传播手段发布就业信息,实施网络招聘平台的对接,使单位的招聘信息能共享,并能及时有效地 传达给有需求的同学。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13卷 4.高校应改变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素质 高校的发展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大学教育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课程 设置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与时代需求相契合的专业,使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相匹配,根 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同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加 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5.高校和主管部门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中西部就业 高校和相关就业部门需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提高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同时要创造 良 好的就业环境 ,积极完善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提升基层就业待遇 。各部门应 主动关心到基层就业 的毕业生 的成长和发展,鼓励和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二、三线城市,投身到城乡基层,投身到中西部及边远地区 就业 。

 6.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高校要按照《普通高等院校创业基础课教学要求》,开设“创业教育基础课” ,加快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 育课程体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模拟创业等实践活动,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高校要 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指导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落实好大学生自主创业 的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7.高校和职能部门要对困难毕业生开展有效就业援助 高校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制订实施家庭经济 困难、就业 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计划 。掌握学校困难毕业生 实际情况 ,建立信息数据库 ,实施行之有效的帮扶机制 ,切实为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帮助 。

 参考文献 [ 1] 陈瑛,李艳.浅析全球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观念之争与就业需求结构之困EJ 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27. [ 2] 张仲权.促进就业的政府对策研究[J ] .人文天下,2013,(2) :151- 152. [ 3] 孙鑫.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J] .现代阅读,2012,( 12) :36- 37. [ 4 ] 朱晓鹂.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J ]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18- 19. [ 5] 郭浩文.试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 :162—163. [ 6] 孙志凤.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和评价EJ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 :73- 74. [ 7] 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6- 05) ~2013一O7—157.http://、)lrWw.gov.cn/gzdt/2012—06/05/con— t en t一 2 153635.htnL [ 8 ] 门矗.2010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47- 49.

篇四:2022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调查结果

1 - 景气指数持续下降,市场压力有所上升 ——2022 年二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 摘要:伴随局部地区疫情爆发对就业造成冲击,2022 年二季度高校毕业生 CIER指数为 0.53,继上季度以来,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全国 1.35 水平。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环比(0.71)和同比(1.52)均同时下降。从环比变动来看,本季度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上升 1%,求职申请人数上升 36%,CIER 指数下降 0.179;从同比变动来看,招聘需求人数下降 19%,求职申请人数上升 135%,CIER 指数下降 0.992。

 分行业和职业来看,本季度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 CIER 景气指数有所上升,酒店餐饮、旅游/度假等景气指数明显下降。分区域来看,本季度东部景气指数相对较高,中部、东北接近,而西部相对较低。分经济圈来看,本季度珠三角和长三角的 CIER 景气指数接近,而京津冀相对较低。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招聘需求和求职供给的体量仍相对较大,但由于 4~5 月局部地区疫情冲击,使得 CIER 指数较低;部分新一线城市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也在增加。分企业来看,疫情之下小微企业招聘需求受到冲击,大型企业需求缩紧,就业景气指数明显下降,毕业生求稳心态使得国企“内卷化”加剧。

 报告认为,6~7 月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保持就业促进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推进“毕业季拓岗促就业”行动计划仍显得十分重要。建议进一步推动企业与高校对接,通过汇聚优质企业资源和招聘岗位,继续为未就业毕业生,特别是困难家庭的毕业生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和精准帮扶等。与此同时,要鼓励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努力提升就业能力,以应对当前就业市场压力上升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2 -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总体情况 2022 年 5 月以来,国内局部地区疫情爆发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在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教育部等各部门协同施策下,我国经济保持稳步恢复态势,就业市场总体有所好转。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6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5%,环比下降了 0.4 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外来户籍人口、16-24 岁青年群体以及 31 个大城市的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5.8%、19.3%和 5.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以及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部分城市就业问题短期内依然突出。6~7 月份迎来高校毕业季,按照以往经验,该时期段青年就业将面临上升压力,有待于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市场政策加以应对。本报告使用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对 2022 年二季度高校毕业生的 CIER 指数,即该群体的就业市场就业景气程度的变化状况做出分析和研判。

 (一)2022 年二季度毕业生景气指数同环比均下降 图 1 为 2018 年以来,全国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指数的对比情况。结果显示,2022 年二季度高校毕业生 CIER 指数为 0.53,降至 2020 年以来最低点,并低于全国同期 1.35 的水平。与 2021 年二季度(1.66)和 2022 年一季度(0.71)相比,本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同环比均有所下降。

  - 3 -

 图 1 全国和高校毕业生 CIER 指数对比

 表 1 为 2022 年二季度供需端及 CIER 指数变动情况。从环比变动来看,本季度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上升 1%,求职申请人数上升 36%,使得 CIER 指数下降了 0.179;从同比变动来看,本季度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下降 19%,求职申请人数上升 135%,使得 CIER 指数下降了 0.992。

 表 1 2022 年二季度供需端及 CIER 指数变动情况

  - 4 - (二)2022 年二季度景气指数逐月下降 图 2 显示,在需求方面,2022 年度除了 3 月份与去年同期持平外,其余月份招聘需求均低于去年各月;从供给来看,本年度供给人数明显多于去年同期,往年 3 月之后供给下降,但今年由于局部地区疫情冲击,使得求职周期延长,供给人数不降反增;从 CIER 指数来看,不同于 2021 年在 3 月之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有所上升的情况,2022 年二季度景气指数逐月下降,这与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青年调查失业率上升一致,二者相互印证。

  - 5 -

  图 2 不同月份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情况及 CIER 指数变动 二、不同职业和行业 (一)2022 年二季度中介服务业景气较高,通信/电信运营 CIER 指数同环比上升 表 2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和较差的行业排名。本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最好的行业为中介服务业,为 5.78。此外,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咨询、仪器仪表及工业自动化等行业的就业景气也相对较好。本季度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业的招聘需求同环比均出现明显上升,主要得益于在产业数字化领域,随着各行业数字化需求的扩张,数字化平台能力提升、营收规模逐渐扩大,对相关产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需求扩大的作用。

 本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最低的行业为礼品/玩具/工艺美术/收藏品/奢侈品,CIER 指数为 0.09。此外,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旅游/度假、能源/

  - 6 - 矿产/采掘/冶炼、办公用品及设备等行业的 CIER 指数也相对较低。这些行业的就业景气相对较差,意味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也较为激烈。

 表 2 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和较差的行业

 (二)2022 年二季度分行业就业市场景气状况 图 3 展示了 2022 年二季度分行业就业市场景气状况。从需求来看,互联网/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咨询业、中介服务、房地产/建筑、计算机软件的招聘需求最多,前三行业需求集中度为 35.5%;从供给来看,本季度供给占比最多的行业为互联网/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咨询、房地产/建筑、计算机软件业、教育培训业等,前三行业供给集中度为 19.2%。值得注意的是,中介服务、通信/电信运营、基金/证券业的需求占比较多,但这些行业毕业生供给占比相对较少。

  - 7 -

 图 3 2022 全年分行业总体就业形势

  图 4 展示了酒店/餐饮行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供需及 CIER 指数变化。可以看出,2022 年二季度,酒店/餐饮行业的高校毕业生求职申请人数上升更为明显,但是招聘需求人数出现下降趋势。2022 年 3 月以来,全国局部地区疫情爆发,按照各地疫情防控要求餐饮经营场所暂停堂食,只提供到店自取、外卖订餐服务,这对酒店/餐饮行业影响较大。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来看,二季度酒店/餐饮行业 CIER 指数有较明显的下降,表明在“堂食关闭”趋势下,该行业就业已受到一定的影响。

  - 8 -

 图 4 酒店/餐饮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情况及 CIER 指数变动

  图 5 展示了旅游/度假行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供需变化。可以看出 2021 年二季度之后,旅游/度假 4~5 月份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在 6 月份景气程度有所回升。这是因为 4~5 月以来,全国各地疫情情况不稳定,人们对不确定因素仍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故选择减少旅行计划,而在 6 月份,随着高校学生放假和疫情趋于稳定,被压抑的旅游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带动了该行业景气有所回升。不过总体而言,该行业就业市场景气程度现仍处于低位。

  - 9 -

 图 5 旅游/度假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情况及 CIER 指数变动

  图 6 展示了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行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供需变化。可以看出 2022 年二季度之后,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等行业在政策引导下提供了发展契机,招聘需求明显增加,也进一步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景气回升。

  - 10 -

 图 6 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情况及 CIER 指数变动

 (三)2022 年二季度印刷包装景气上升,记者/采编等影视娱乐相关职业景气下降 表 3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和较差的职业排名。本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的职业为房地产交易、普工/技工、演艺人员/经纪人、销售顾问等,这些职业的 CIER 指数排名相对较高。但与上季度相比,除了印刷包装环比上升之外,其他职业均环比下降。当前,在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印刷产业在政策支持下,与传统市场加快融合,如合版、快印等;在技术升级推动下,如开发新设备、发现新需求、探索新模式等,在数字化的大方向下有了大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该行业需求,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差的职业中,记者/采编、广告、编辑/编校/作家等影视娱乐相关职业的 CIER 指数相对较低,并且从环比来看,这些职业的就

  - 11 - 业景气均环比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疫情冲击之下,影视娱乐事业迎来“寒冬”,就业机会大大减少。

 表 3 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和较差的职业

 (四)2022 年二季度分职业就业形势 从 2022 年二季度分职业就业形势来看,招聘需求最多的职业为销售顾问、普工/技工、客户服务、管培生/储备干部、房地产交易等;而求职人数最多的职业为行政、文员/助理、销售顾问、人事、管培生/储备干部等。以上数据表明,随着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会衍生出较多的普工/技工和机械制造设计岗位,但目前毕业生仍倾向于选择文职、行政等管理类职位,由此造成了一定的职业结构性矛盾,具体如图 7 所示。

  - 12 -

 图 7 分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情况

  从机械设计/制造职业来看,在趋势变动方面,2022 年二季度以来招聘需求逐渐增多;但是在 4 月之后,机械设计/制造的求职人数却在下降,存在较大缺口,机械设计/制造业招聘需求旺盛,就业景气程度相对较高。

  - 13 -

 图 8 机械设计/制造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情况 从配送理货职业来看,配送理货职业招聘需求和求职供给均有所增加,但后者增幅大于前者,使得就业景气程度有所下降。

 图 9 配送理货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情况

  - 14 - 从电商运营职业来看,电商运营职业招聘需求变动趋稳,接近饱和人数,但求职供给增加明显,使得就业景气程度有所下降。

 图 10 电商运营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情况 三、不同区域和城市 (一)2022 年二季度东部就业景气指数较高,西部则较低 分区域来看,本季度东部 CIER 指数相对较高,为 0.47;中部、东北的 CIER指数接近,分别为 0.29 和 0.33;而西部相对较低,为 0.23。从同比变动来看,东部城市招聘需求下降了 8.7%,但中部、西部和东北城市招聘需求分别下降了25%、12%和 31%,而供给方面,由于本季度毕业生基数较大,加之毕业生求职投递时选择多个地区,使得不同区域城市的供给涨幅均有明显的增加。从环比变动来看,东部地区招聘需求下降了 2%,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需求都有一定程度的涨幅,分别为 9%、17%和 11%,而供给方面,各地区的供给均有明显上升。

  - 15 -

 图 11 不同行政区域高校毕业生 CIER 指数

 分经济圈来看,本季度珠三角城市经济圈、长三角城市经济圈的 CIER 指数接近,分别为 0.47 和 0.44;而京津冀城市经济圈景气指数相对较低,为 0.31。从同比变动来看,二季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招聘需求分别下降了 16%、7%和 2%,但各城市经济圈的供给涨幅也较为明显。从环比变动来看,京津冀的招聘需求下降 11%,而长三角、珠三角城市招聘需求分别上升 2%和 4%,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供给分别上升了 35%、48%和 65%,使得 CIER 指数也出现环比下降。

  - 16 -

 图 12 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 CIER 指数 (二)2022 年二季度新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景气指数环比下降明显,一线城市指数相对较低 图 13 中结果显示,分城市等级来看,本季度新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景气指数环比下降明显。具体来看,三线城市 CIER 指数相对较高,为 0.72;其次是二线、新一线城市,CIER 指数分别为 0.59 和 0.54;而一线城市相对较低,CIER指数为 0.38。从同比变动来看,一线城市、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招聘需求同比分别下降了 11%、12%、17%和 35%;从环比变动来看,一线城市的招聘需求环比下降 7%,而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招聘需求均出现环比上升,分别为 8%、10%和 2%。

  - 17 -

 图 13 不同城市等级高校毕业生 CIER 指数 (三)2022 年分城市就业市场景气状况 分城市等级来看,本季度招聘需求最多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成都、广州、上海;而求职人数最多城市分别为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杭州。由此可见,尽管一线城市的就业景气指数相对较低,但其招聘供求总量仍然较大,由于供给明显多于需求,因此使得就业竞争激烈。此外,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快速发展,诸如成都、杭州、郑州、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也在增加,这些城市的毕业生求职供给人数占比相对较多。具体如图 14 所示。

  - 18 -

 图 14 2022 年二季度分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的城市来看,排名靠前的城市为常州、大庆、中山、镇江、扬州等城市,除大庆之外,其余城市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或长三角地区;而排名靠后的城市为西安、贵阳、昆明、杭州、太原等中西部城市及部分新一线城市。从同比来看,常州、大庆、镇江等城市的招聘需求上升较多,其涨幅分别为 87%、47%、21%,但求职供给人数同比涨幅更多。

  - 19 - 表 4 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和较差的城市

  四、不同企业规模和性质 (一)大型企业就业景气较高,不同规模企业间差距缩小 图 15 列出不同企业规模高校毕业生 CIER 指数的环比和同比变化情况。本季度不同规模企业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均处于低位,其中大型企业的高校毕业生CIER 指数最高为 0.54,其次是中型企业为 0.30,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指数仅为0.28 和 0.20。从同比来看,大型、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招聘需求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大型企业的招聘需求降幅最高,为 52%。从环比变动来看,大型、中型企业的招聘需求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均为 13%,小型、微型企业招聘需求有所上升。随着...

推荐访问:2022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和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 大学生就业 现状分析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