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9篇

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9篇

发布时间:2023-04-25 17:15:07

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9篇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 教学研究·354·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汪雪重庆市北碚区天生桥小学,重庆400700 摘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9篇,供大家参考。

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9篇

篇一: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

研究 ·354·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汪 雪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桥小学,重庆 400700

  摘要:家校合作在青少年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越来越受到美国、 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重视,他们把家长参与教育,看作是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家长们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效,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地与学校合作;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 积极寻求合作方式,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以改进工作,更好地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政府也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家长对教育事业的参与。相比之下,我国的家校合作活动还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基本停滞在一般情况了解及沟通的较低层次上,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的高层次活动则很少。

 关键词:家校合作;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7)10-0354-01

 1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随意性强,计划性差

 家校合作活动计划是实现家校合作目的的基本保证。系统、周密、科学和具体的活动不仅是活动开展的指南,而且能对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促进作用。然而,有些学校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学校、年级、班级各层面上的家校合作难以相互配合,难以形成时间上的连续和效果上的强化。有些学校年级、班级层面上的家校合作无计划性,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才进行,许多情况下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缺乏活动记录、总结和专题研究。还有一些家校合作活动的目的性不强,准备不足,组织不得力,收到的效果必然微乎其微。这样的家校合作活动会极大影响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1.2 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

 家校合作是双向活动,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双方需要双向的交流沟通,这是合作的前提。然而,在具体家校合作活动中,有的教师只是采用简单灌输方法,如仅仅是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到黑板、墙报、宣传栏中,就算开展了家校合作活动。这些文章尽管具有说服力,但对每个家长来说,其针对性和实用性难免不强,加之缺乏教师深入浅出的说明,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教育子女的正确思想和自觉行动。

 1.3 阶段性强,连续性差

 在时间上许多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段进行,如学期初、学期末与节假日等,其他时间则偃旗息鼓。在内容上,由于缺乏整体的合作活动计划,随意性、盲目性很强,难以前呼后应。阶段性强,连续性差还表现在幼儿园、小学与中学的家校合作活动缺乏一贯性,往往是幼儿园、小学开展较好,而中学则有所淡化另外,缺乏三者一贯的、适合青少年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家校合作计划。

 1.4 相互挑剔多,彼此合作少

 由于家校双方对合作的目的认识不清 ,直接影响合作的态度和成效。个别教师认为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就是对自己工作“横挑鼻子竖挑眼”,是专门来“找碴儿”的,同时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罪到家长头上,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合作形式看成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只讲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却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家长也是如此看法,认为来学校就是监督工作,有的甚至将自己孩子出现的一切问题归咎于学校。这样一来 ,家校双方关系紧张、态度敌视,就像筑起了一道屏障。有了这层屏障 ,家校双方根本无法进行交流与合作。

 2 改进家校合作的几点建议

 2.1 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家校合作

 设立大到国家—省(市),小到学区—学校—班级等各级家校合作体系,各级组织中都必须有家长代表,从组织上保障家长参与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制订各级组织开展家校合作的实施措施,开发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合作计划,建立检查、监督、指导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使从幼儿园到中学教育阶段的家校合作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

 2.2 加强家校双向交流

 积极开展家校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是家校合作的基础。学校要多听取家长的意见,教师要多作些家访和调查,帮助家长们制定家庭教育计划,与家长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校方的重视与采纳,必然能极大地调动起家长们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贴近、关心、帮助和配合学校的工作,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充分利用家长教育资源

 建立家长资源库,组织家长给学生上课,有计划地邀请家长到学校介绍其职业特点、发展形势或个人的社会经历,让学生多方面了解社会,了解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习生存、实践、合作等书本外的社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以一个 50人的班级为例,只要能发动一半的家长在周末参加义务教育,每人一年只需上 2 次课,即可大大丰富学生的课外教育活动,而且这显然是可行的。

 2.4 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是有效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家长的素质差、教育水平低、便难以与学校达成共识,无法很好地参与制定学校的各项政策、教育计划。因此,建立家长学习制度,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家长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青少年身心发展、儿童保健、教育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家长参与教育的信心和能力,提高家长帮助孩子在学校和家庭里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雪莲,李双龙.试析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10(07). [2]杨荣明 .农村家校合作策略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7).

篇二: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

2)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 说明报告 一、统筹安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搞好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根据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的部署,东城中学认真开展了家校社共育工作。现将工作情况说明报告如下:

 二、工作开展 1.班主任、任教老师经常开展家访活动,用各种渠道与学生家长交流信息,及时提出有关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2021 年上半年组织家访 1521 人次,征询了 74条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学校改进了工作。

 2.发挥家庭基础作用。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发挥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家长委员会七年级 70 人,八年级 50 人,九年级30 人。家长同学校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学生思想动态,和老师一起纠正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认知,用正确的方式方法

 教育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参加校内校外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学校还及时建立和更新家长联系簿,定期召开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在家庭德育教育方面给家长上课,增长家长的思想道德教育知识水平,使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更科学、规范、有效。

 3.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2021 年 3 月份以来我们的家长学校实行网上家长培训,人员 3080 人次,截至目前网上家长学校共开展家庭教育课程 13 课时,志愿服务出勤率百分百,每周上放学 30 人值班,本学期召开了一次线上家长会。极大的发挥了家庭、家长的基础性作用。

 4.3 月 29 日学校要求各班邀请两名家长,共邀请 32 名家长代表参与“市级优秀学生”“市级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活动。

 5.自 4 月 10 号起,每周校级家委会主任编辑关于家庭教育的“东城寄语”,逐级下发到班级群,利用语言的魅力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和理念。

 6.4 月份,15 名初三家长志愿者和 12 名党员教师协助派出所为初二初三的学生办理身份证。

 7.五一假期 5 天的时间里,30 个班级各派 1 名家长志愿者同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一起进行水域巡查工作,把假期期间学生溺水机率降到最低。

 8.5 月 20 日,学校组织 1521 个家庭的家长观看“中国家长大会”线上直播,了解国家关于家庭教育的政策方针,

 学习优秀家长的育儿经验。

 9.5月26日七年级家长志愿者监督九年级学生体育考试流程,确保九年级体育考试做到公平公正。

 10.学校定期邀请了相关部门或学校主管安全的领导进行安全知识、法制知识、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爱国意识,拒绝违法行为,抵制不法思想的侵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生存意识和规则意识;2021 年我校邀请法制副校长讲课 1 次,消防大队人员讲课 1 次,让社会力量在学校办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教育效果明显。

篇三: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

姆林斯基曾说过:

 “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心愿。其中,家庭为孩子提供生存学习的条件,而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固然是主阵地,但离开了家庭的协同,这个目标也就难以实现。而为了推动和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的落实工作,教育部早在 2012 年就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将各地各级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作为促进家校合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

 2015 年 10 月,教育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如何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其细化为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等。一、家校共育是家庭与学校协同育人所谓家校共育,也就是家校协同育人。协同是表现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为实现系统总体发展目标,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态势。协同不仅强调几个要素在同一时刻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角色和不可替代的功能,而且强调这几个要素之间通过协调、同步、合作、竞争、互补进而产生新的结构和功能,以实现期望目标。而家校协同则是指学校教育子系统与家庭教育子系统作为学生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既独立运行,又相互关联。当关联作用占主导地位时产生协同效应,形成整个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和联合作用,这时的整体功能大于学校系统和家庭系统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即 1 + 1跃2 。因此要实现家校共育,就要完善相关机制,这里的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而家校协同机制是指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学校和家长的功能、结构及相互关系,通过机制的构建可促使学校和家庭实现功能互补、相互兼容,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协同教育理念是一套独特的、全新的理论与方法,是为了改变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长期无法解决的教育顽疾,可通过《班级公约》《家庭公约》《家校公约》《教师公约》《宿舍公约》等约定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很多教育名著里面也有关于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注重家庭教育的经典论述,那么今天的家校共育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古代儿童的成长主要是在家庭中的成长,是一个大的家庭和家长的概念。古代的学校实际上是很小的,面对的是极少数人,并且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校,而是准学校。所以说,古代教育是一个大家庭、小学校的概念。近代学校制度建立以后,我们把儿童的成长、儿童教育的责任委托给了学校。所以说,这个时候儿童的成长、教育主要是学校的责任。这个时候家庭的责任相对来讲就比较小,注重家庭教育的家庭和家长也不是很多。而近代有一个特别大的学校的概念,一般讲教育制度、教育系统,实际上讲的就是学校,学校约等于教育。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教育,都是从古代教育慢慢走过来的,有对学校功能的无限依赖、放大,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初心慢慢丧失。这部分养育的需要可能是家庭教育中最初就保有的,这可能也是中西方教育的一种共同期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在努力推进各个学科的同时,也在关注如何建立知识和生活的关系,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发突显。现在学校的教学更多的偏向于知识,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把知识抽象出来变成各个学科,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学科的发展、知识的迅速系统化积累,也有利于学生的接收。但是,知识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存在割裂的,这种割裂实际上是学校不能够取代家庭的重要理由。因此,目前很多学校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生活教育,如联合国倡导的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就是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里让学生面对复杂的任务、复杂的信息,然后做出选择。而家庭教育有几个关键词:一是交往,教育起源于交往;二是互动,实际上就是家庭的互动功能;三是生活。这说明学校也在往家庭“走”,两者之间相互交叉重叠的领域越来越多。交叉重叠的教育是家校协同育人的基本根据,因为有内容的重叠、方法的重叠,所以编者按:校园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制力,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服从管理;而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来说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同样不能忽视这部分的教育。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校共育理念的推出,能够让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学生,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本期将主要阐述家校共育的概念及重要性,下一期将具体论述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

 。. .。

 。

 才需要协同。目前,家校协同育人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二、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家校共育指的是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家校共育,学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同时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显特色的,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学校教育是学生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除了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时间的、复杂的工程,因此学校教育不可忽视。同时,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曾说过: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由于家庭环境千差万别,每位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但家长和教师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是相同的。而家校共育就是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互相配合,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孩子充分享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其次,家校共育与现代学校制度密不可分,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学校制度本质上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学校利益相关者的作用,重视学校与家长互动的制度。其与传统学校制度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充分考虑了家庭教育的因素。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长看法和社会舆论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很大,家校协同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发挥以家长为主体的外部评价的积极作用,其不仅能充分保障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而且能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优势,有效协调和整合学校与家庭教育力量,进而有利于促进学校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制度完善;有利于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达成一致,通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可以帮助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最大限度地协调与统一;有利于形成教育内容的互补,可以使双方的教育发挥出最大化效用,保证学生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有利于保证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可见,家校共育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能够使其健康成长。这种教育理念与形式可以较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情感方面的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因此,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切实为青少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要本着以教育、教学为生命线的办学理念,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家长要将社会上的一些教育建议带到学校,并将学生生活情况反映给学校,学校则应利用家长这丰富、有力的资源,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传统教育理念里,很多家长都认为只要把学生交给学校就可以了,学校有义务把学生培育成才,并且能够对一切情况负责。显然这种思想观念是错误的,很多家长认为学生的性格和行为出现问题都是学校导致的,却忽视了家庭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实际上,尽管教师教授学生知识,培养他们的品德,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比学校更大。家庭教育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性格养成这一点上,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构建一个和谐的家校环境正是新形势下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一种新思考,是本着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做出的一种教育改革。总之,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

 “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唯有将二者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不仅可以使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以便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还可以统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这样不仅可以在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更好地进行解决,家长也可以对于学校教育提出更好的建议,进而就可以促使双方获得更好的提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整理 / 康安莹。

 。. .。

 。

篇四: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

教育■管 理 理论探索【关键词】家校协同;家庭教育;共育【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20)23—0034—02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教育效果的论述中提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一样倒塌下来。”在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对学生个性特点、行为养成、学习习惯等方面影响最大也最直接。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第一粒扣子。”[1] 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教育,是一种系统、科学、普适、阶段性的教育形式,而家庭教育则更具针对性和连续性。两种教育取长补短、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高度概括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今后家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妇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学校,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2] 。为充分了解家庭教育及指导需求现状,笔者按照“核心区域学校、其他城市学校、城乡接合部学校及农村学校”在某区分组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涉及辖区21所小学1-6年级学生。通过问卷统计显示,55%左右的城乡家庭均表示比较需要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说明该区一半以上的家庭对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较强烈,家长有意愿通过学习提升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在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渠道方面,接近80%的家长倾向于学校等教育机构的专业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度、信任度和依赖度较高,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行动力尚不足。家校联系方面,有高达70%的家庭是由母亲与学校联系,联系的原因多为孩子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以教师要求后的被动联系居多,没有主动联系的意识。而其他家庭成员与学校联系甚少,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就算完成任务了,主动联系沟通的意识淡薄。家校互动的方式多为学校单方面的安排,问卷数据显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多采取学校定期通知相关活动的方式,活动次数每年1-3次为主,每次时间为1-2个小时,远远不能满足家长及时解决实际家庭教育问题的需求,且形式较单一,如讲座、专题家长会等,没有真正实现家校互通融合发展。二、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性1. 家校共育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儿童成长是在其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教育引导所实现的成人、成才过程 [3] 。面对颇有个性的00后、10后,很多任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常常反映压力很大,如果单单依靠学校有限的时间和教师有限的精力来教育孩子,效果微乎其微。儿童个体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两大教育阵地的影响。在家庭中,儿童的个性特点和性格习惯初步形成;在学校里,学生通过系统、科学的社会教育,进一步深化家庭教育成果。实现家校共育,要以促进孩子成长为目的,以尊重孩子在每一个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和孩子个体的独特性为基础,促进孩子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的完善,实现孩子个体的生命价值。通过家校双方努力,一方面能让儿童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感受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循循善诱,另一方面也能让其在严谨、有序的学校环境中,体验教师科学计划和严慈相济的教学引导。2. 家校共育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推进。在现实中,部分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就找各种客观原因,不做自我反思也不与学校沟通,矛头直指学校和教师,第一反应就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问题,或是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学科知识掌握不扎实、授课方式单一等,来自家长的要求多,学校压力大且“众口难调”。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此类问题往往是家长与学校缺乏沟通,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觉得已经尽到应尽的义务,把希望寄托给教师和学校,一出问题便推卸责任,矛头指向学校和老师。事实上,家长在做好学生衣食起居照料的同时,应主动助力学校教育,主动加强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现状,形成教育合力,发现问题及时配合解决。同时,家长要走进学校,亲身感受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感受校园文化,了解学校的核心理念,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多视角观察审视评价孩子,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客观、正确的引导,切实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进程。3. 家校共育有利于家庭教育水平提升。家庭是孩子第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初探○ 陈 茜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34

 2020.23■管 理论探索理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持续性、针对性、多元性、全面性等特点,但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尤其当下, “4+2+1”模式的家庭居多,让很多孩子形成了自私自我的观念,熊孩子的“闹剧”屡见不鲜,这与不科学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教师经过完整规范的师范教育后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专业的学科素养,加强家校沟通时,教师可从客观的角度辅助家长合理地开展家庭教育。家长也应该主动参与学校教育,从“家门”走进“校门”,多角度观察了解孩子,重新审视改进自我教育方式,进一步引导孩子成长。另外,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聘请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根据提前征集的培训需求“点菜送课”,为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锦上添花。三、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策略1.构建团队,专业指导家庭教育。通过问卷分析可知,不论城市还是乡村学校的家长在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方面都涉及多个领域,包含“如何有效创设家庭学习环境” “生活与习惯培育” “社会性能力发展” “文明礼仪习惯培养” “安全与健康知识” “如何增进家庭亲子互动情感”等多方面的指导 。上述需求如果仅依靠学校的专任教师辅导,在专业性、实践性等方面都显得单薄无力。为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工作机制,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团成员由大学教授、骨干教师及学生家长组成,多领域人士合力参与,能进一步提升家校共育指导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讲师团立足“孩子入学、家长入校”的理念,不断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讲师团职能,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等灵活多变的援助形式,常态化开设家长学校大讲堂,定期分赴各学校开展各类家庭教育主题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个案分析等方式,主要从家庭教育基本理论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入手,结合实际案例,针对个人成长关键期的重要性,讲解不同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特点,阐述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不断推动家庭教育专业化发展。同时,依托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讲师团专家可有效利用QQ、短视频等新媒体与家长、教师沟通,定期推送网络课程、视频链接以及文字影音资料等,让家长坐在家里也可了解到科学实用的家庭教育资讯。2. 打通渠道,家长参与共同治校。秉承“人各其美、和以共进”的育人思维,弘扬良好家风,积极传播和引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深度体验实践的平台,让家长走进学校,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多视角观察、评价学生,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家委会、家长读书沙龙、亲子活动、微信管理、家长开放日、家校生三级联动等制度,通过有专业特长有授课意愿的家长在学校课堂或实践场所开设“微课”等方式,提高家长的参与热情,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深化教师对家长的了解,确保家校融合有序开展。定期邀请家长推门听课、主持班会或队会等举措,教师可征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传达学校对家长和家庭的希望和要求,促进相互理解,打造育人升级版,下实家校融合“一盘棋”,推动家校教育“抱团”发展,擦亮家校同频共振“名片”,有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3. 纵深交流,家校牵手协同育人。家校携手互动配合,共同促进家庭教育,共同教育引导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充分调研、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各学校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家校共育方案,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和合理的成长期待,形成教师、家长的共育策略。教师要加强家校沟通,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沟通技巧,尤其是年轻教师要提升业务素养,增强育人自信心,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加深互动,提升共育效果。学校在鼓励家长参与治校时,可通过开展“学校好家长” “最佳志愿者”等评选活动,让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到推荐环节中,在年终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将获奖者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一方面肯定家长治校工作,另一方面调动广大家长参与治校的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调研各校共育现状和需求,提供师资、资金保障,协调社会力量助力共育,做好服务工作。家长要通过多途径获取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关键节点,及时与孩子交流,同时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共育项目,变被动为主动,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家校互通互动的运行机制下,接受理念一致的教育,减少内心冲突,清晰认识自我,形成合理的自我期待,实现自我理想。参考文献[1]B.A.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5-35.[2]单志艳.建设家校学习共同体 构建家校合作新形态[J].人民教育.2019(22):17-20.[3]康丽颖. 给孩子提供精准的家校共育指导[J]. 人民教育.2019(22):13-16.编辑:陈富祥35

篇五: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

 案例背景

 1 1 、“协同育人”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协同育人”成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协同教育的一个整体,尤其是学校与家庭之间,承担着对孩子的直接教育责任。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家庭、学校教育是否密切配合、积极协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也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2 2 、家校“协同育人”理念不统一

 日前,有一位爸爸来到校长室抱怨班主任对他的孩子教育不力,质问校长为什么他的孩子进小学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当着班主任的面指责老师没有能力教育好他的孩子。这样的事例在当前已不是个别现象,家长对学校、老师的不信任也不在个别。

 要做好家校“协同育人”相当的不容易,首先表现在学校和家庭双方对于协同的认识不统一。从教师的角度看,目前 80 后的家长是第一代的独生子女,虽然文化素质提高了,但忙于工作和自己的享乐,将孩子交给父母,隔代教育现象日益增多。教师认为家校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家长配合学校,只要记住学校或老师的要求并照此执行就可以了。从家长方面看,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孩子的习惯和学习是老师教育的结果,家长管好吃喝拉撒睡就可以了。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有些家长对学校求全责备,对孩子护短,将孩子出现的一切问题归咎于学校,从而导致家校双方关系紧张、态度敌视。家长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学校老师和家长是一致的。

 3 3 、克服认识误区,架起有效的沟通桥梁,协同育人

 在家校沟通上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喜欢向家长告状。老师常常对家长反映“孩子学习退步了,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做,在学校又打人了”。老师往往只是陈述现象,不分析原因,也很少给出意见和建议。这样的沟通往往会以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或惩罚告终,孩子和家长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长此以往,必将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家长甚至会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家校都应该走出认识上的误区,重新定位家校关系,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家校友好合作,协同育人。

  二、具体做法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区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家长学校课程的构建,给予家长专业指导,提升育子水平。翔殷路小学通过家长学校,传播家庭教育理念,让家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从而实现家校协同,共同发力学生教育。与此同时,学校还定期举办家长沙龙活动,为学生家长提供一个交流教育经验的平台,最大限度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开设家长学校,树立正确的育子观

 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有计划,开设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全校家长会、家长沙龙等多种途径对家长进行培训与沟通。在全校家长会上学校邀请俞梅芳老师《做一个智慧型的家长》、韩凤鸣老师《让好习惯陪伴孩子成长》、汪桂萍《读懂孩子——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卞贤俊《创智教育,共享幸福》、毛剑玲《爱与规则》、陈默《家庭教育的三个问题与三个困惑》等讲座,提高家长对孩子家庭教育的认识,掌握育子方法。

 每学期的班级家长会,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向家长开设家庭教育微课堂 15 分钟,顾黎元老师的《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丁燕萍老师的《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董瑾《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彭睿芸老师的《和谐亲子关系—如何和孩子沟通孩子容易接受》、郑媛媛老师《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能够做好自己》等,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学校开设的“家长沙龙”坚持了四年,由从事心理工作的在校学生家长陈临女士主讲,一学期开展两次活动,如《认识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亲子深度游带给孩子心智的培养》、《作业拖拉和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等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不少好的建议。

 (二)参与实践

 1 1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

 为了更好更全面地让家长了解孩子,学校应为家长创造一切机会,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近学生,亲身感受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成长的快乐,聆听学生的心声。为此我校开展了相应的活动,请家长走进学校。开学典礼,学校邀请家长前来参加,请家长代表对学生们提出了新学期新希望。校园文化艺术节,邀请家长一同观看学生们精彩的演出,一起分享孩子们的喜悦与欢乐。“教学开放日”,学校把家长请进校园,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感受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家长通过反馈表等形式向学校提出反馈意见或建议。

 每年组织四年级亲子家庭参加杨浦区“快乐家庭阳光行”小学亲子户外活动,每年均获奖。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德育实效性。

 2 2 、请进走出结合,开拓教育资源

 学校组织开展“魅力爸妈进课堂”活动,共有 200 多位家长递交“爸爸妈妈课堂”家长志愿者登记表,运用丰富的家长资源,拓宽教育视野,丰富拓展课程,实现家校互动。家长走进课堂,关注教育,走近孩子,陪伴成长。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接受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事实证明,爸妈课堂受到了小伙伴们的热烈欢迎,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家长的特长,为家长和学校、同学之间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更促进我们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三、 案例的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学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而,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长有效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关系到学校育人环境的全面改善,也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协同育人

 1 1 、学校要勇于承担家庭教育指导的责任

 我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传统,家庭教育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道德形成的途径。因此,学校勇于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责任,建立健全机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 2 、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

 家校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运用中各有所长,学校根据学生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使其产生最大的育人效果。

 每年一次举行学校开放日,邀请新生及家长来校参观并体验特色课程,获得对学校认同感。学校邀请家长参加孩子入学、入团、入队、十岁生日、毕业典礼,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有了家长的参与,神圣的仪式感让学生、家长、教师在平凡岁月中的努力、奋斗,变成充满感动的细水长流。邀请家长参加学生运动会、情景化考章活动、古诗节、迎新游园会、庆六一、快乐阳光行亲子活动等,是增加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增进亲子感情的一种有效方式。

 3 3 、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家长会

 学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家委会,有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召开相应的家长会;让家长积极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家长畅所欲言,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例如有一班级的家长会,根据班中孩子责任心不强的问题,老师组织了“教子一得”论坛,老师设置了不少小岗位让孩子竞聘,家长都赞同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承担任务来培养责任心,家长要给孩子做负责任的好榜样。在家庭中也要给孩子设立岗位,并且要花时间训练孩子,慢慢形成习惯,有责任有担当。这次家长会为家长们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大家在交流碰撞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促进彼此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家长沙龙,协同育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 15 名孩子开设了“小学生注意力训练”团辅,在儿童时期能否及早治疗,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为训练和教育方法,会对他们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组织家长开展家长沙龙活动,向家长说明了注意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注意力的方法与步骤,家校一起关注孩子,一起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陪伴他们蜕变成一个成熟、独立、勇敢、冒险的孩子。

 每个班都有情绪不能控制的孩子,孩子发脾气会伤害别人,甚至常常引发家校的强烈冲突,学校为此开设了绘画与情绪管理短课程。九名爱发脾气的学生报名参加了六次活动,老师带领孩子通过绘画来矫正他们的情绪控制不住的坏习惯,课后九个家庭半小时沙龙分析会,反馈在家校的表现,引导家长培养孩子“遇到不高兴的时候控制情绪”的习惯。

 厌学亦是当下的一个较为多见的现象,具体表现是做作业拖拉或不做作业。学校开设了两次家长沙龙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难题。家长沙龙活动“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题,家长认为,只有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天的作业,才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最直接方法。基于“习惯养成家庭教育应做些什么”开展了深入的讨论,总结出智慧的“爸爸妈妈教育守则”,家长沙龙实现了家校共赢,形成了教育合力。

 教育孩子是我们一生推卸不掉的责任,只有家校通力合作、交流沟通,逐步树立与学校一致的正确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让家校合作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将家校营造成一个共同体,协同育人

 对孩子的教育来讲,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各自起到的作用也是难以划分清楚的,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成为一个共同体,如果其中的一方有欠缺,那么另一方就要及时地加以补充 、纠正,以发挥重叠和互补效应。

 学校倡导“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学习,每天一起收看新闻,完成一小时的阅读量。学校每周安排一节午会课开展读书读报交流会,孩子们讲述在阅读、生活经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学校也建议家长在家中每天与孩子分享心得。这样的交流能让孩子、家长、教师体验到彼此的理解与认识,感受温情与爱意,实现平等互助、共同发展。将家庭与学校营造成一个完整、互助、互补的关怀共同体,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家庭与学校进行高质量的沟通和互动,让孩子从各个不同的生活空间里感受到相辅相成的关注与关怀,接受多元但本质相同的理念,帮助他们获得幸福与成功。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管理必须发动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来积极参与。就能消除“教不得法”现象,学校与家庭之间能做到足够的配合,学校在向家长传授一些家庭教育的经验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家长们的特长,与学校的教育工作相配合,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有效地拧成一股合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改善“教不得法”现象,我们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探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

 家校合作案例

 茂名市电白高级中学

 刘麦强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

 学校和学生本人三方面紧密合作才能提高效率。

 当然,作为客体

 的家庭和学校对作为主体的孩子的成才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的稳定和学校的教育和认

 可都会让孩子如同禾苗遇到温床,茁壮成长。

  林成山是我接触过的奇葩学生之一。

 他沉默寡言, 同学中知心的人几乎没有,

  学习比较

 刻苦但成绩上不去。

 他是从一个物理班转到我这个生物班的,

  当时我也没有多想他转班的理

 由,只是从领导处得知该学生和班主任不太和睦。

 之后我和他聊了几句,

 劝他把心用在学习

 上并和同学搞好关系等等无足轻重的话,也没有太多的关注。

 他调入我们班两周后就开始期中考试,

  考完立刻进行学生成绩分析。

 林成山同学从比较

 优秀的物理班来我们这个班,同学们虽然交往不多但都知道他是从好班来的,都想比一比,

  我也正有此意。

 拿到总分及单科成绩后我对他的成绩大失所望。

 在我这个普通班他都在很后

 的位置。我强压住自己的好奇心,

 过两天再找他分析了解情况,

 我担心太早找他会让他不安。

 两天后我和他开始第二次聊天,

 这次我发现他真的很寡言,

  几乎是沉默不言,

 问他家里有什

 么人?父母是做什么的?等等。

 他什么都不说。

 对此我真有点苦恼但又不甘心,

  我一定要“撬

 开”他的嘴巴。过了两天,一个秋高气爽的晚上,我带他去了操场边上的小凳上,我给他讲

  了我个人的一些经历和对人生的一些感悟,

  也讲了一些我家庭的情况,

 还讲了一些对社会的

 认识和看法 ,, 我滔滔不绝讲了两个小时。

  他刚开始一言不发,

 也不看我。

 当我说到家庭的

 时候,他有时点一下头。

 当我讲到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时,

 他有点憋不住了,

 否定我的看法。

 “嘿,有门。

 ”我心里一阵窃喜。然后我有意识的引导他讲述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和

  态度。

 他开始讲述自己对人生和社会上一些事情的看法。

 在讲述这他的观点总是很消极,

 前

 途一片灰暗。当我问他最崇拜的人时,他脱口而出,

 “马加爵”!我吓出一身冷汗。我了解到

 他的原因时,他尽然说“马加爵很正义,对那些宿舍的学生就应该处理”

 。我也和他来来回

 回探讨了一番, 但他固执己见,

 根本无法改变。我很高兴但也很忧虑。

 高兴的是他信任我并

 开始说话,忧虑的是他的人生观有很大的问题。

 我想和他的家长联系,但是他很不情愿,

 不过还好,他给了我他父亲的电话号码。

 我立

  刻就打电话,被挂断。过了一会儿,又打,没人接。过来半小时再打...

篇六: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

桌会 ■家校如何有效协同育人本期嘉宾 :刘利梅

 河南省实验学校英才国际

 小学校长景松峰

 郑州市二七区幸福路小学

 校长贾红新南阳市第十一小学校长

 王长喜温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田保用鹤壁市山城区第一小学校长

 主持人 :

 孙俭 ( ( 本刊编辑 )

 )导读 :家校合作一直都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

 题 # # 近期 , , 多地明文规定 , , 不得要求家长批

 改作业 , , 还有 “ 家长退群引发热议 ” ” 的新闻

 曝出 , 这不禁让我们重新思考当下家庭教

 育和学校教育的职能 、 边界问题 , 探求家校

 合作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 # 本期 《 《 校长圆桌

 会 》 以 “ 家校如何有效协同育人 ” 为议题 , 邀

 校长一起探讨家校如何形成合

 , ,

 有效协同育人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主持人:家庭 、 学校 , 对孩子的成长发

 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 。

 在当下的家校

 合作中 ,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 出现了

 学校

 与家庭教育功能的

 , 导致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

 那么 , 如

 何厘清家校教育的边界问题 , 请大家合

 自己的经历谈谈各自的看法 #刘利梅: 在家校关系中 , , 一定要遵循互

 相尊重 、 、 彼此包容的原则 。

 。

 尊重是一切礼仪

 规则的核心 , , “ “ 己所不欲 , , 勿施于人 ” ” 。

 教师

 尊重家长 , 是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

 的孩子学有所成 , , 不断进步 。

 。有的孩子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 教师

 一定要考虑好帮助孩子改进的方案 , 再请

 家长来配合 , , 这样家长是很乐意接受的 。

 。

 家

 长也要相信每一位老师的用心都是好的 , ,

 希望孩子越来越优秀 # #家

 要

 # # 家长不要

 老师的

 # # 家庭中 , ,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习惯培 , , 尤是

 习惯 、 饮食习惯 、 作息习惯 、 、

  习惯 … … 有的老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习好 , 就给家长布

 很

 , 让家长帮助孩子学习 # #这样不现实 # #

  的教师 :

 每一个孩子都是

 一

 的 , , 都有自己的

 # #的教

 的是 , ,

  一个学生都

 :学习 , ,

  , 断

 越自己 # #

  家校都

 自己的

 , 朿王长喜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

 上指出 , , 家庭是

 的第一所学校 , , 家长是孩子的一老师 , , 要孩子讲好 “ 人

 一课 ” , , 帮助好

 一

 子 。

 。教

 36

 规定 :

 :

 “ “ 学校在位 … … 形成学校 、 、 家庭 & &

 社会相互配合的

 教育体系 , 进学生养成良好的

 习惯 。

 ” ”《 《

  家庭教

 ( 修 订 )

 )

 》 冃出 :

 :

 “ “ 家庭教育是学教

 会教育的

 础 , 家庭教育重在教孩子

 。

 ” ”孩子的

 成长需要家庭 、 、 学 、 社会

 的共同努力 。

 在

 的

 , 家庭和学是一致的 ; ; 在职责方面 , , 家庭学

 是互补的 , 家庭更注重孩子良好

 [ 和

 学习习惯的培 , 而学校在

 先的前提下 , 注重学知识文化素

 综合素质的培 - - 从教育的专业性规律性等方面

 12河南教育 ! 基教版。

 。. .。

 。

 来讲 , 学校要起到主导作用 , 要为家庭教

 育提供培训 , 指导家长获取育人的方法和

 经验 。贾红新 :

 当前 , 家校协同育人已经成

 为一种教育发展趋势 , 然而在实践过程

 中 , 却出现了

 " 家庭教育学校化 、 学校教育

 家庭化 ” 的问题 , 因此 , 我们应厘清家校各

 自的教育边界 , 明确家长 、 学校 、 教师各自

 的职责和本分 。例如批改家庭作业这个问题 , & 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

 》 中明确要求 ,

 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要

 家

 长

 批改作业 (

 教育是学校的责

 任 , 学校教师应当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

 作 ,

 导家长

 确的教育

 ,

 确发家在学

 成作业过程中的

 、持与鼓励作用 )

 家长应该营造和提供

 -的家庭学

 ,

 成

 的学、

 、

 , 并通过陪伴和以身作则 ,

 的建立 、的养成 、 教的化 。的健康成长 , 既需要知识的教

 育 , 也需要

 的教育 , 学校和家庭应各

 责 ,

 ,

 、

 ,

 这是

 的家校共育 。田保用 :

 对教育来说 , 家庭和学校是

 一种分工合作的关 , 一

 " 学校以

 化教育为主 ,

 学

 同个性化教育 ; 而家庭

 是个体化教育 ,

 家长面对的是自的

 )

 家校教

 育的

 ,

 学校和教师应是教育的、

 、

 , 家长应是教育的

 "、

 、

 "学校要

 国家的教育

 和学

 的实

 ,

 学

 实

 的全面培

 ,

 个

 化发展 ;

 而家

 要

 合学校共同跟进 , 重

 关自

 的成

 长 , 巩固学校教育成果 。

 不管如何界定分

 工 , 家校教育应

 一致 、 念统一 , 终

 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景松峰 :

 一是家校要明晰法律法规赋

 予的权责边界 。

 比如 , 在学校教育中 , 未成

 年人保护法要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

 教育方针 , 坚持

 人 , 实施素质教育 ,促

 学

 全面发展 ; 教师法要

 教师应当

 为人师表 , 不断提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

 教学业务水平 ;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见

 定 , 对于违校规校纪的学 , 教师可以

 视

 教育惩戒 。

 在家庭教育中 , 未成年人保护法要

 家

 他

 护人应当学家庭教育

 , 接受家庭教育指

 导 , 创

 、 和睦 、 文明的家庭环境 。二是家校共育要遵循 “ 学

 成长为

 中心 ” 的原 )

 在家校共育中 , 要基于这一

 根本方向 , 遵循 “

 独 、

 尊重 、 优势互补 、 权责明确 ” 等基本原则 , 理把握

 家校合作的 “ 度 ” , 做到 “ 有所为 , 有所

 为 ” , 创

 一个理念一致 、 多元合作 、 动态

 平衡 、 合默契的教育环境 , 从而使家校

 之间随着双方合作的

 断调整 , 始终处于和谐状态 。主持人 :

 由于家校沟通渠道不畅通 、 全

 媒体时代 “ 人人都是传播者 ” 等因素 , 近

 年来 , 家校冲突事件越来越多地引起社

 会舆论关注 % 那么在新形势下 , 各学校在

 开展家校合作时有哪些创新的方式和手

 段 ?刘利梅 : 我们首先是成

 家

 学校 ,

 发放 《 家长成

 " 。

 手册中包括三个方面的

 :

 一是要家长了解学校的

 分

 ,

 二是

 优

 家

 的

 和

 度 , 三是要

 做的 50事 。次是要求家长参与 “

 24+12+2

 ” 节课

 2021 年第 2 期13。

 。. .。

 。

 的学习 , 完成每节课的作业 , 目的是家长 、

 老师和孩子一起成长 #

 24 节课是六年中不

 同的主题讲座 , 比如 :

 “ & 弟子规 》 中积极的

 心理学 ” “ 阅读的魅力 ” “ 数学中的文化 ”

 “ 科学饮食 ” …… 12 节课是每学期期末 , 各

 班针对本班学生情况举办的家长课堂 *

 2

 节课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课 “ 让孩子快乐

 地进入小学 ” , 六年级的最后一节课 “ 小升

 初的衔接 ” *最后是每次家长上完课后 , 都要完成

 听课记录和写心得体会 * 学校

 体家长一起

 *

 年 ,

 的家长学校

 一直都坚持得很好 , 一部分优秀家长 , 真正成

 校家长的

 *景松峰 :

 只有积极

 家

 学校

 的 “

 同体 ” ,

 子的全好的

 生

 *一是

 家

 *

 校

 家长

 , 家长学校

 课 、课

 课

 课

 *

 如每年新生入学 , 学校都会

 “ 新生家长

 I会 ” , 家长上好 “

 第一课 ” , 为家长

 的家

 理

 *二是进子

 * 学校非常注重组家长 、

 师 、 学生

 同

 学校

 级

 的

 ,

 和谐的子关系 * 如学校组织近 300

 家庭参加 “

 文化文明公约 ” 20

 子

 ,文

 ,

 一

 力

 边人 ,

 会 , 递

 量 *三是成立 “ 正需 ” 学生发展中心 * 为了

 推进家校共育融合发展 , 收到 T+1>2 ” 的

 显著成效 , 学校新性地成立了由教师 、

 家长 、 学生共同参与的 “ 正需 ” 学生发展中

 心 , 其职责是参与管理和监督学校各种社

 团的引进实施过 , 保障社团的健康 、

 可持续

 *四是

 激励机制 * 学校鼓励家长参

 与家校共育 , 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及

 回应 * 对积极

 与 、 家校合作付出努

 力或作出贡献的家长 , 给予不同方式的精

 神奖励并加以宣 *贾红新 :

 一是学校要与时俱进 , 做好

 教育培训 , 更新师的教育理 , 提升

 师的沟通技能 , 温和理性地去处理与家长

 沟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学校应组织举办家教经验座谈

 会或者家论坛 , 进家长

 过中反思提升家教水平 *三是

 并利好班级 、 年级 、 学校

 三级家委会 , 让家委会充

 挥作 , 成为沟通的媒介和桥梁 , 发挥家校联的特

 效职 *四是学校要不

 完

 心理家

 的

 业

 ,

 心理家

 座 ,

 做好

 ,

 家长的家

 , 除戒备心理和敌对意识 , 密切家长和学校

 的

 *是学校要密切关注班级 、 师和家

 长的

 , 保

 好的,

 要

 要

 老师

 家长提

 力

 及

 的 *田保用 :

 全媒体时代 , 学校要与时俱

 进 ,

 种

 式

 与家长进*

 可利

 、

 媒介平

 ,

 以

 及学校

 好

 ,

 得家长会对学校

 的

 同

 持 *

 如 ,

 校的 “

 ” ,

 是 “能量 ,

 成长 ” , 即家长 、 学校分别拍子

 学校 、 家

 、

 会上的

 量

 或

 ,

 、

 、 学校宣

 地进

 *

 的过中 ,

 力量 ,

 力 , 实家校

 效

 作 、

 同

 *主持人 :

 家长委员会建设是密切家校

 14河南教育 ! 基教版。

 。. .。

 。

 合作的重要途径 , 那么学校该怎样利用好

 家委会 , 让家长全方位地参与到学校管理

 中呢 ?刘利梅 :

 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 , 要争

 取社会力量助教 。

 家委会成员的角色既是

 家长 , 又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纽带 " 有时 ,

 他们需要站在学校的立场上 , 在家长群中

 发声 , 帮助学校做工作 。

 有时 , 他们要站在

 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 , 及时和学校沟通反

 馈 " 家委会成员的入选条件 , 不仅要有时

 间 , 能够为大家服务 , 更重要的是有一定

 的协调水平 , 不怕吃苦 , 能够忍受委屈 , 乐

 于为大家服务 。每学期开学后 , 各班推荐家委会成

 员 , 学校

 家委会成立大会 " 在成立大

 会上 ,

 家委会成员

 学校

 学期的教

 教学

 和

 务 ,

 学

 学

 的和

 " 学期中 , 召集家委会成员参

 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 请他们将活动

 照片 、 小视频发布在

 的班群 , 听取

 其他家长的

 "

 能量的

 ,家委会成员及时反馈到群中 ; 只,

 学校和家长沟通 ,家长

 学校 ,

 和

 及时沟通 "

 , 学校家委会的作大 ,

 和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也王长喜 :

 一是要选好家长委员会 " 我

 校的家长委员会

 家长

 推荐 、 家长选、 学校推荐等多种

 组成 , 他们乐于奉献 、 于沟通 、

 能量 。二是

 、

 家长委员会 " 我们

 家长会 、 家长学校 、 家长委员会专题会

 种

 家委会成员和

 , 构建 “ 家校作共育共同体 ” , 让他们

 学校的

 学

 和

 学

 ,立

 。三是广开家校沟通渠道 , 做好互动沟

 通 ,

 家长委员会

 的

 见虚心采纳 。是真诚接纳家长委员会 " 在学校的

 指导下 , 家长委员会真

 学校管理 , 认真履行职责 。

 比如 , 校五年发展规

 划的制定 、 校园文化的设 、 大型活动的

 举办 、 放学路队分流方案的设计 , 大的工作中都留下了家长委员会的身影 ,

 家校合作

 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田保用 :

 一是定期召开家委会 " 学校

 从学校管 、 班教学 、

 模

 方面

 征求家长

 , 并做到有调查 、 有落实 , 让家委会成员感觉

 在学校设中起的重要作用 , 增强他们的代入感 , 从而

 力

 学校工作 。二是开展家校共建活动 。

 我们建立家

 校联系卡 , 开展亲子读书 、 亲子运动会 、 优

 秀家长课堂 、 家长

 活动 , 在活动中增进家校联系 , 达成教

 , 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

 "景松峰 :

 , 我校一直致力于家长

 学校治机制的

 " 学校成立了家委会领导机构 , 取学校 、

 、 班级家委会三级管理体制 。

 出台 《 学校规范家委

 会工作的实施

 》 , 实行活动小组制 、 班制 、 进校助学制 、 民主监督制 , 做到

 制度规范化 、 内容具化 。

 建立健全家长

 委员会治

 系 , 明确家长委员会在学校治理中的地位 , 拓展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

 途径 。

 家长委员会也切实成为家长有效参

 与学校决策 、 监督和评价学校的组织机

 " 例如学校订购校服 、 路队安全 , 推

 家长

 工作 ,

 家委会全决策 。我们

 认识到 , 当家长的付出得到认

 的时

 ,

 学校

 重家长的

 力的

 时候,这所学校就会

 张力和活力 。( 责编 帕拉 )2021 年第 2 期15。

 。. .。

 。

篇七: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

南北

 2021 年 4 月 1 期

 ·41·

 家校合作实施的建议与对策

 杨丰光 宾阳县大桥初级中学

  摘要:现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满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更加追求下一代的学习成长问题,现在孩子们的教育教学问题成为家长们最为重视的一点。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适合学校、家长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模式,那就是家校合作。

 关键词:家校合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沟通协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现代教育新兴的一个教学模式,家校合作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视野中,但是由于其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暂,还没有完全进入大众的视野中。那么什么是家校合作呢?通俗的来讲,家校合作就是学校与家长共同承担起学生学习成长的责任,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积极发挥联动作用,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劳逸结合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家校共育,目标就在“育”,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才能各负其责、同向而行。那么如何加强家校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建设,我们需要不断的在发展中进行完善,下面几条建议对策是我就研究目前家校合作的模式发展道路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查阅资料所进行的总结。

 1 注重 学校与家长们的 沟通,加强家校合作交流

 我们所需要的家校合作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把这个孩子教育好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潜能,培养成为能够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所以这样的话,现在的家校合作模式就更加显得尤为重要了。

 不过要确保家校合作模式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有一非常个重要的前提基础,那就是学校与家长双方都是自愿的,所以这个双方的自愿性是非常重要的,是模式下所有活动进行的前提。也只有在这个自愿的基础上,学校与家长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模式,使得学生在学校有老师的教育,家庭里有家长的发展引导,从而保障学生们的教育发展。

 我们都知道,现在学生们的教育不仅仅需要学校的教育,更需要的还有家长们的配合引导。对于孩子的学校教育,学校与家长双方都要认真负责。不仅学校的教学措施要科学合理,保证学生们的劳逸结合 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与此同时,家长们也需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家长在家可以配合好老师监督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辅导好学生的功课,为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添砖加瓦,尽量做到不给学校添麻烦,主动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发展状况,以便于调整教育计划。

 我们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学习发展,以后有更好的生活,所以学校与家长双方之间更要加强交流,学生的学习不能只靠老师的知识灌输,还要靠家长对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2 提高水平, 不断 丰富家校合作建设内容

 随着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为了孩子以后能有更好的生活不落于人后,使得家长们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更有很多家长把成绩看做孩子在校是否认真学习以及学习好坏的重要依据,而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了孩子学习不仅成绩最重要还需要全方位发展。在交流的过程里,许多教师与家长交流主题也是集中于学习成绩,所以说针对这个现象合理的解决措施应该调整为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孩子们在主动得学习中成长以及全方面的多功能发展这些方面来讨论。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这是以往百年来传统教育就凭借的依据,也是受到家长们所大力认可的。但是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多方面的资源,我们有能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所以说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条件,将教育与家庭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爱有温暖的学习中生活发展,在这过程中严格与慈爱相结合,做到科学地爱孩子,不腻爱也不严苛对待。

 现在,在家长对于学生的教学内容选择上面存在着各个方面的选择,而我们更应该采用有价值的内容对孩子进行学习、音乐、体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培养。此外,对于学校方面来说,在传统的教育内容上进行改革,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理念,指定合理规划,结合学生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兴趣的、能够确保孩子快乐学习的新课程、新目标。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模式简单单一,教育多依靠教师们的引导、背诵与思想灌输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短时间内让孩子接受更多的知识,但是由于教学缺少针对性,在一段时间后很多知识就容易忘掉,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同时实践表明,简单的思想灌输难以保证学生学习以及劳固知识的持久作用,如果过度灌输更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造成学习的反作用。所以说,在家校共同教育的教学机制下,我们要积极扩展教学模式途径,我们的建设方向也更要明确:让学生们能够快乐有效的学习,牢固掌握知识。

 3 放假不停学,假期里更充分发挥好家校合作教育

 尤其是现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了学生的安全不少学校机构停课,学生会就只能在家学习,但是停学并不能阻挡学生们学习得步伐。现在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里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参与、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即使放假在家学习也能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停课不停学,认真学习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

 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学习内容很多压力也很大,在假期里玩、放松是一方面,但作为学生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学生在家能否认真有效学习就是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4 结语

 学生学习的道路艰难而漫长,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携手同行,团结合作,给予彼此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好孩子。而在培养方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都是缺一不可的,学校多一点责任、家庭多一些耐心,这都会为孩子的充分发展以及家校合作模式的建设贡献非凡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丁林兴.苏霍姆林斯基与“书香校园”建设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7(3):32—33 [2]朱永新.营造书香校园重塑书香民族[J].中国图书馆协会 2014 年年会专栏,2015(4):123—124. 。

 。. .。

 。

篇八: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

合作 协同育人

 第一章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

 • (一)什么是家校合育• 家校合育是家校合作共育的简称,是以学校 为主导,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优化家庭和 学校教育功能为主要途径的协同行动。合作 是基础,育人是目的。目标的一致性和双方 的互惠性是合作得以开展的根本。

 • (二)家校合育的基本原则• 1.目标一致:育人为本,立德树人• 2. 功能互补:重智与重德,课业与生活,社会关系与血缘关系

 • 3. 资源共享:家庭情感、时间优势,学校专业集体优势、课程资源• 4.地位平等:法律地位平等,相互尊重协商• 5.学校主导:指导+组织

 • (三)家校合作共育的三个层次• 1.基本层面:家庭做好家庭教育,学校做 好学校教育• 2.法律层面:家庭和学校依法为彼此提供 支持与配合• 3.理想层面:家庭和学校依据各自的意愿 和能力为彼此提供支持和配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 49 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子女 或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 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被 监护人进行 教育。• 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教育指导!

 第二章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

 • 一、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Ø 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 合育模式是开展家校合育工作的基本方式,是教育工作者与家庭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协同育人的工作路径。

 Ø 家校合育的主要内涵• “1”个根本目的:成就孩子• “2”个维度:• (1)指导服务家庭教育, 提升家庭教育能力。(2)加强改进学校教育,引导家长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意识与能力,主动配合学校,促进学校发展。• “4”项任务(能力):了解与研究家长、培训与教育家长、指导与服务家长、引导家长参与学校。

 Ø 家校合育的任务• (一)读懂家长• (二)教育家长• (三)服务家长• (四)引导家长参与学校

 (一)了解、研究家长• 1.了解和研究家长的重要性了解和研究家长,是保障家长教育权的基础,是家校合育工作的前提。

 • 2.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 (1)家长、家庭的基本情况• 1)家庭基本信息(人口、住址、关系、类型 ……)• 2)经济资本状况• 3)社会资本状况• 4)文化资本状况

 • ( 2 )家长教养方式(要求 + 回应)2)民主型4)放任型• 1)权威型• 3)专制型• 5)溺爱型

 • ( 3 )家长合育观念(责任 + 分工)• 1 )推脱责任型• 2 )我行我素型• 3 )全权委托型• 4 )良性互动型——尊重信任责任参与包容

 • 3.方法和渠道• ( 1 )基本情况登记表• ( 2 )调查问卷• ( 3 )访谈:家访、访校、电话、实地调研• ( 4 )日常交流(包括网上交流)• ( 5 )家长会• ( 6 )其他渠道

 • 4.类型• (1)一般家庭研究:某班(校)家庭 情况调查• (2)个别家庭研究:某某同学家庭情况调查• (3)带着目的和问题研究:欺凌学生家庭情况调查• 《家情:现代办学的基本依据》

 • (二)培训、教育家长• 1.家长教育的内涵• 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指导者以家庭教育主体(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为目的,以家庭教育知识、技能、情意、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培训活动,家长教育属于的成人教育活动。

 • 2. 根本目的:提高家长教育胜任力• 1 )家庭教育知识与技能Ø 关于儿童方面的知识技能Ø 学习目标与动力知识技能Ø 亲子沟通方面的知识技能Ø 学习指导方面的知识技能Ø 生活指导方面的知识技能Ø 家风建设方面的知识技能Ø 家校沟通方面的知识技能

 • 3. 培训内容:

 系统知识 + 专题内容• (1)相关政策:教育基本方针政策• 如核心素养• (2)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特色、课程特色教育理念

 • (3)儿童方面知识:身体、生理、心理• (4)家庭教育基本知识与技能:家庭建设、 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关系维护、社会 参与等。《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家庭教育应符合(一)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三)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 (5)专题:针对具体出现的问题而开展的针对性培训• 幼小衔接、习惯养成、学习辅导、社会性发展、家风家训、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升学与规划创新能力、亲子关系、抗挫能力……

 • 4.机制:正规+非正规• (1)正规培训:系统知识培训• (2)非正规培训:日常沟通、家访、家长论坛、沙龙、阅读分享经验分享(围绕某一主题)、家长手册、推荐 书籍杂志、自主学习

 • (三)指导、支持和服务家长• 1. 目标:指导和帮助家庭开展教育活动• 学校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根据家庭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建议、支持、帮助、指导和服务等。《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章总则第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 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

 • 2.主要任务• (1)家庭生活指导、环境建设(家风)• (2)为家长提供儿童在校基本信息• (3)为儿童在家学习(活动)提供建议• (4)为家庭策划合适的教育项目:亲子运动会、亲子共读、亲子旅游、亲子义工等

 • (5)为假期儿童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 (6)为家庭教育选择提供咨询• (7)为亲子活动提供条件• (8)为问题儿童教育提供系统诊断和辅导• ……

 • 3.指导和服务形式• 致家长一封信(建议书、倡议、要点……)• 家庭教育咨询热线• 家庭教育问题诊断与会商• 学情通报会(手册、专栏)• 家长(家校联系)手册• 假日家庭生活指南

 • 教育项目策划:亲子义工、亲子运动会、亲子共读、亲子作业• 家长(家庭教育)沙龙• 班级(年级)微信群• 家长互助中心 ……

 (四)引导家长参与学校1. 含义• 为提高学校管理与教学水平、密切家校关系,学校为家长创设一定条件,引导和组织家长,有效参与学校管理、教育 教学活动的过程。

 • 2.让家长知道参加什么• (1)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家长会、单独沟通、开开放日、学校亲子活动、开学(毕业、少先先队、节日)等各种活动。• (2)参与学校志愿服务活动:校内志愿服务、社会志愿服务。

 • (3)参与课程与教学• 1)课程开发:征求意见、提供资源、建言献策;• 2)参与教学:课程教学助手、独立承担教学、帮助完成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校科研、参 与评估。

 • (4)参与学校管理• 1)积极与学校沟通——配合调研,理性开 展对话,合理维护自己权益;• 2)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就学校发展规划、决策、日常工作提供建议;• 3)提供合理评价——客观、公正地对学校办学思想和制度提出善意的批评建议。

 • 3.提升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1)提升家长对参与学校的理性认识• 2)提高参与能力、提供条件• 3)转变家长的价值观4)唤醒家长自身组织力量

 第三章如何进行家校沟通

 家校沟通不应该是:Ø 互不信任Ø 互不尊重Ø 不冷不热Ø 气氛紧张Ø 缺乏理解Ø 互相埋怨Ø 批评告状Ø 挑剔指责Ø 推卸责任

 家校沟通的五禁忌1. 以自我为中心2. 习惯先入为主3. 情绪化处理问题4. 常常敷衍了事5. 使用强硬语气

 有效家校沟通的过程1. 建立信任关系2. 秉持积极心态3. 互通真实信息4. 明确主要问题5. 采用理性方式6. 协商处理方案7. 达成一致协议8. 巩固沟通成效

 家校沟通的基本要求1. 统一认识 协调一致• 目标明确 理念相同1. 设身处地 换位思考••互相信任 关系融洽真诚交流 情感通畅1. 尊重理解 支持配合• 明晰分工 形成合力1. 经常联系 防患未然

篇九: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

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2), 384-389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2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ass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2056

 文章引用: 张馨月. “双减”下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2): 384-389.

 DOI: 10.12677/ass.2022.112056

  “双减”下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馨月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22年1月12日;录用日期:2022年2月7日;发布日期:2022年2月14日

 摘

 要

 在“双减”政策影响下,家校协同育人面临着新时代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从学校走入家庭,从家庭走进学校,搭建家校共育平台,构建各方面联动配合的家校育人大格局至关重要,如何在“双减”背景下推动家校协同育人有待进一步明晰。本文中,笔者拟对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充分探讨,实现家校深层次合作,践行“双减”,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

 关键词

 双减 , 家庭教育 , 学校教育 , 协同育人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under “Double Reduction”

 Xinyue Zh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Jan. 12 th , 2022; accepted: Feb. 7 th , 2022; published: Feb. 14 th , 2022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home-school co-education is faced wi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build a home-school education system with all aspects of cooperation. How to promote home-schoo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clarified.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intends to fully discus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home-schoo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realize deep-level home-school cooperation, practice “double re-

 张馨月

  DOI: 10.12677/ass.2022.112056 385 社会科学前沿

 duction”, form educational synergy, and promote students’ all-aroun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words Double Reduction,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就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做出重要部署。“双减”有效落地难度最大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匹配,家长对“双减”的接受程度,决定着双减的效度,乃至成败。2021 年 10 月,国家紧跟“双减”政策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有力回应了“‘减出来’的时间去哪里、做什么”等问题,力求打好校外组合拳,促进“双减”有效落地。在此背景下,我国家校协同育人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下实施好“双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一新的时代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笔者拟从“家校协同”角度进行探讨以确保“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地。

 2. 家校协同育人面临的新背景和新挑战 2.1. 家校协同育人面临的新背景 回溯我国家校共育发展历程,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仍处于低水平层次,其最迫切的是需要政策的指引。2021 年,随着“双减”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我国家校协同育人面临着新的时代背景。国家推出“双减”政策,其实质是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而服务,这是教育本质和理性的回归,是对自然和生命崇尚、尊重的回归。从学校层面来看,该政策明确学校要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如何在减量的背景下增质是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升家校共育的协同度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尤为迫切。从家庭层面来看,学生因减轻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使课外时间更多回归到家庭,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以助力“双减”增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已迫在眉睫。由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家校密切友好的双边合作关系对于提升学校教育效率,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尤为重要。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无疑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更为促进家校合作的全面升级提供育人新契机和新的时代机遇。

 2.2. 家校协同育人面临的新挑战 在家校共育过去三十多年发展历程中,因缺乏具体政策条例的指导,其大多是经验性、自发性的,而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其实质是对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教育要在“低强度”学业负担下达到“高质量”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1]如何将教育这座“房子”建高建稳,其最重要的两个教育场所:家庭和学校,无疑对于助力教育的高质量Open Access

 张馨月

  DOI: 10.12677/ass.2022.112056 386 社会科学前沿

 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性形成的教育合力又会直接影响着政策达到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随着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家长能否落实好《家庭教育法》对其育儿所承担的主体责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双减”背景下,对家庭教育能否配合学校教育塑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3. 家校协同育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3.1. 家校育人理念的偏差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双减”政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健康第一的理念,其目的是使义务教育学段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严禁借助教育运作资本,改变学校、家庭、社会对教育高度焦虑的畸形观念。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家庭和学校的旧式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首先,从家庭方面来看,受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中国家长对于后代成才抱有极高期望,将成绩高低作为评判孩子是否优秀的错误育人观念助长着畸形育人风气,将自身对于后代成才期望的焦虑转移到孩子的日常考试、日常学习之中转化为孩子的考试焦虑、学习焦虑,这不仅会危害到义务教育阶段儿童身心健康,更对于新时代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现代科技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带来不利影响。其次,从学校层面来看,受应试教育影响,“唯分数论”扎根在教师心底,学校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标准进行考核评定,更多的对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时,为了确定其最终成就而进行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弱化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这种以提升学生学业成绩为目的的功利价值取向影响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在新时代倡导儿童本位、科学施教的教育观念上,诸如此类功利价值导向的传统育人观在“双减”呼吁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背景下急需转变。

 3.2. 家校共育意识的淡薄 “双减”背景下,要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势必须进一步提升协同共育的意识以提升教育效率,但目前家校双方仍在合作意识上有待进一步提升。首先,从家长层面看,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由于传统意义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蕴含养育学生生命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学生生命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从家庭位移到了学校,家长顺势将养育后代的任务交给学校,自己当“甩手掌柜”,极其缺乏家校共育的意识。其次,从教师层面看,一部分教师质疑家长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方法,不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起到的重要作用,工作繁忙的背景下更是缺少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从而缺少家校共育意识。

 3.3. 家校沟通内容和形式的单一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降低学生学业负担同时又不降低学业质量,家校建立有效的沟通是关键,但现实在家校沟通上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课后服务实施过程来看,家校时常存在沟通不充分的问题。如家校在学业安排上沟通不充分,在对教师访谈过程中发现,在学校课后延时服务过程中出现一些学生不想在学校完成作业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这类学生一般在校内完成作业后,家长担心孩子没有在校认真完成作业,回家后还会布置一部分作业让其完成。此类状况充分反映了家校在学业安排上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协同,其结果就是学生不仅没有减少学习负担,更会被迫接受家校两头的作业清单,增添学业负担,违背政策实施初衷。其次,从沟通内容来看,家校沟通内容单一。调查显示,只有 40%的小学生家长和 35%的中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经常或总是关注[3]。家校沟通内容主要聚焦在学生成绩上,对于学生劳动素养、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等对于学生具有长效性影响的特质培养却很少提及。

 张馨月

  DOI: 10.12677/ass.2022.112056 387 社会科学前沿

 最后,从沟通形式来看,我国家校合作一般以家长会、家访、学校开放日等方式进行,大多是学校单方面组织的活动,家长以被邀请者的身份参与到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其交流内容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不仅没有体现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角色,而且沟通的内容缺乏有效性和全面性,家长在此类沟通形式中主动性和积极性低,未能凸显其主体地位,致使家校共育效率低。

 3.4. 家校权责边界的模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4]在“双减”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相继出台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责任,厘清双方所在育人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尤为重要。但在现实中却频繁出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权责模糊、角色错位的现象。一是教师在家校共育中的越界行为。部分教师将本是自身的责任交给了家长,如替代教师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帮助学生打卡视频任务等,将家长变成了学生的“编外老师”,将一些功课辅导的任务直接交给家长,致使家庭教育学校化,加重家长的压力,将教学这一专业性工作交给家长削弱了教学质量。据统计,疫情期间,51.8%的家长认为自己“指导不了孩子的学习和作业”[5],就充分反映了学校教育对于教学责任边界的模糊不清。二是家长在家校共育的越界行为。部分高知家长不信任教师的教学水平,用个性化需求对学校进行施压,例如现实生活中出现一小学六年级家长要求学校必须更换英语教师,原因是教师太年轻没有教学经验,还通过家长委员会进一步施压,诸如此类家长越界的行为并不少见,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无疑造成严重干扰。三是家校责任不共担。一方面教师希望家长能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承担更多育人责任,另一方面家长也希望教师能全权负责孩子的学业问题,导致互相指责。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的越位,都是因家校对于合作共育的责任边界不清晰所导致,严重影响着家校协同育人的效果。

 4. 优化家校协同育人的对策 4.1. “双减”政策下急需扭转教育观念 家庭和学校要树立科学育人理念,“双减”意在转变当下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的不良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践行这一科学理念,学校、家长必须摒弃传统教育思想,在教育观念上与政策所倡形成协同才有可能真正营造出良好教育风气。首先,家庭教育要以更理性的方式回归,想让家长成为学校密切的合作者,需要对家长育人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和传输。学校可以搭建多种教育平台,如通过家长论坛、家长云课堂等方式传达科学育儿观,引导家长用更长远、开阔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帮助家长认识家庭的主体责任,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百米冲刺,人生的成功不是以学校时期的成绩作为评判标准,更重要的是在学生时期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根深爱国主义、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培养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优秀品德价值观和关键能力,帮助后代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在进入社会能成为一个有本领、有担当、有信念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摒弃“以分数论英雄”的狭隘评价导向,将新时代“五育融合”的人才教育观贯彻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摒弃“题海”战术,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双减”下,减“量”不减“效”。再者,学校要加快教育评价方式转型,坚持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品德发展、学业发展、兴趣发展”多方面指标取代“唯分数”评价取向,发挥教育评价这一“指挥棒”对于“双减”政策的正面影响作用。

 4.2. “双减”政策下需增强家校共育意识 学校要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师和家长协同育人的意识是关键。首先,学校可以为家长和教师

 张馨月

  DOI: 10.12677/ass.2022.112056 388 社会科学前沿

 开设“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对于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专题讲座,提升家校共育的意识,引导双方针对于学生作息习惯以及学习习惯进行交流和沟通,促进家...

推荐访问: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建议 育人 协同 建议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