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4篇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是社会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急能力的高低充分体现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是社会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急能力的高低充分体现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强弱。结合我国近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在阐述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我国政府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观念、立法以及实践层面提出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水平的建议与改进措施,以期助力于实践问题的有效解决。[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灾害防控 [中图分类号] X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053(2019)04—0061—05 2018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财经委员会①第三次会议就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制定了“九个坚持”②原则。此次会议不仅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更是今后一个时期逐步提升我国自然灾害治理能力的主要参照和重要遵循。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地震、干旱、洪水、台风以及暴雨的频繁发生致使自然灾害成为影响社会进步与生态和谐的重要因素。[1]在事关公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问题上,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在自然灾害的应对方面发挥其应有价值。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直接反映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执政水平,相关部门需要在预防、应急与管理过程中寻找最富成效的解决
方式,以带领全社会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同时提高政府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平稳、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
自然灾害的发生本质上是地球系统自然环境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的结果,自然因素和人类社会都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自然灾害兼具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其危害程度取决于自然因素的变异程度和人类社会承受或者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能力的大小。[2]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源于自然事件或力量,结果表现为生命的伤亡或社会、个人财产的损失。[3]综合上述观点,自然灾害应该是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危害的自然异变或者极端事件,其形成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
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一)我国的自然灾害概况 我国幅员辽阔,覆盖多种气候带和地形区,这些客观条件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种类较多且频率较高。如,2012年北京的特大暴雨、2013年四川的芦山地震、2014年的“威马逊”超强台风、2015年陕西山阳的山体滑坡、2016年江苏盐城的龙卷风冰雹、2017年山西、内蒙古的春夏旱灾等。2018年尤为突出,自然灾害发生不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7月江西的暴雨洪涝灾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10.1亿元;9月台风“山竹”导致直接经济损失53亿元。[4]为了更为直观地了解国内自然灾害的发生动态,笔者根据民政部和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整理了我国近三年间的自然灾害状况(见表1)。
数据直观、清晰地反映了自然灾害对我国人民生活、农业生产以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这种损失和伤害虽然很难通过“禁止”自然灾害发生的方式来解决,但可以通过加强自然灾害的预警、管理以及防控力度来降低各个方面的损失。
(二)我国现有的自然灾害管理系统 从法律层面来看,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我国已经陆续颁布了超过30部的法律法规,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
减灾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同时,针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属性,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制定了配套的专门法律法规,为各地的应急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就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而言,国务院早在2005年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并在全国各级政府建立了应急管理的职能部门,从而形成了一个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为了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新一轮国家机构改革2018年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同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并于4月16日正式挂牌,成为国务院26个正部级组成部门之一。应急管理部的组建为我国频发的自然灾害应对提供了组织保障,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作用。目前,全国大部分的市、县级政府已建立应急管理部门,并且还分别针对森林防火、抗震减灾以及防洪防涝等多个方面建立了专门的机构,职责分明地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这充分表明,灾害应急管理不仅仅是理念上的战略部署,更是实践中的具体改革,我国正在形成适应应急管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5] 2018年4月在减灾工作的开展方面,国家减灾委员会与其他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工作联系,以推动减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包括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以及国家海洋局等。同时,在“互联网+”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原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专
门开通了“国家自然灾害数据库”和“全国灾情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平台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灾情的报送和防控献计献策,这一举措的实施充分彰显了现代高科技手段在自然灾害应急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政府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灾害应急意识淡薄 在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控制方面,我国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着“被动接受、被动应对”的现象。不少工作人员对自然灾害的危机意识相对淡漠,极易导致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缺失和不足。近年来,尽管中央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不少努力,但落实到实践层面的措施无论在力度上还是效果上往往大打折扣。受我国传统政绩观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将经济增长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对于危机预防的关注不够,从而难以有效应对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有效管理与防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公众的应急意识。例如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灾害多发国家,但是日本政府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面具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出版了许多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包括《消防白皮书》《环境白皮书》以及《防灾白皮书》等,公民住房附近长期备有矿泉水、压缩饼干和相关应急物品等。韩国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全国防灾日”,在这一天举行全国性的防灾演练,并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向国民传授防灾的经验和知识。相比而言,我国在灾害的应急管理、培训以及演练等方面较多地停留于“喊口号”的阶段。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中,我国出现“抢盐潮”、“超级月亮”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
出公众灾害应急观念的缺失。此外,公众对于自救与逃生等问题并没有非常有效的应对策略,整体缺乏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自救互救能力。
(二)应急管理立法尚未健全 近年来,我国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十分重视,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条文。然而,这些法律规定主要以灾种进行划分,彼此之间条块分割、缺乏有效的衔接,全过程、各环节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难以兼顾,脱节现象比较明显。譬如,关于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的转变,目前法律对此存在空白,不利于灾害问题的全面综合治理。以地震灾害为例,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相继颁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虽然涉及灾害的预防、挽救和灾后恢复等问题,但是相当一部分规定依然不够明确,比如监督管理机制、相关法律责任的追究。同时,其中大多是关于单一灾种的应急管理,当灾害来临时相关责任被天然地分散到相应的责任部门,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从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来说,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是为了通过人的行动或决策达到防灾、救灾和减灾的目的。由于未能形成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灾害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在现实灾害来临时,各级政府处理灾害的方式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导致应急救灾工作随意性强,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比国外,日本在1961年就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①美国在1958年通过了《灾害救济法》,②德国在上世纪中期根据国家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类型
也建立了专门的法律制度并不断完善,上述国家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三)自然灾害的预案体系尚待完善 目前,我国自然灾害的预案体系缺陷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部分地方政府编制的预案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第二,不少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编制雷同。第三,现有预案缺失或不全,不足以应对灾害的发生。第四,预案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第五,预案缺乏协调性(预案之间的不协调以及预案执行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第六,预案演练以及修订不足。一般认为,一个成熟的预案要经过多次反复的演练才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并发挥其应有作用。以预案演练为例,有的省份在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应急演练结束后应该对演练进行全面总结和整体评价。”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种没有强制性的言语过于笼统,必然会导致应急演练流于形式。在灾害发生时,不乏一些应急预案出现未能涉及的情况,间接反映了对预案进行修订或者补充的必要性。然而,一些省份政府官网上公示的应急预案在发生现实灾害后并未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内容过于陈旧。因此,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必须重视预案本身,增加政府的重视程度和群众的参与度,增强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强化预案的协调性与配套性,使预案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灾害中的各方工作协调不到位
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在灾害来临时,通常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开展应对工作,有时甚至需要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动,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只要有一个部门“掉链子”,整个救灾系统就有可能面临瘫痪的危险。从我国近些年的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案例来看,集中反映出关联地区、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性与联动性,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协调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信息沟通不对称、信息沟通缺乏交互性、信息传递滞后以及信息发布不充分等方面。总而言之,现有的应急管理体制易于导致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救灾时产生协调不足问题,从而影响应急预案应有作用的正常发挥。
三、 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对策 科学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未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公众的灾害应急意识 自然灾害天然的不确定性、多样性以及巨大危害性,致使应急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对于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处理方法或者形式也应有所不同,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下应急管理的现实需要。新时代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培养公众对各类灾害的应急意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科普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把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相关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将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纳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当中。因为公众应急意识的培养除了日常的宣传教育外,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法定化的应急演习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学校、医院和社区开展防汛、防震以及防台风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通过公众应急意识的培养,让政府和人民群众具备突发灾害应对的基本常识,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可以做到基本的自我保护以及避免灾害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
(二)制定健全的灾害基本法 目前制定专门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灾害对策基本法》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国学术界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即完善自然灾害的相关法律制度,首先要制定灾害应对的基本法,其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投入、措施以及责任等方面。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较多涉及单个灾种的相关规定,关于综合减灾的规定或者意见较为缺乏,如果与大面积停水停电、城市交通瘫痪等复杂情况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混乱局面。因此,要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集灾前预防、灾害应对以及灾后重建于一体的《灾害对策基本法》,以此作为我国灾害防治的“根本大法”,调动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力求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各方面损失。
(三)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自然灾害发生前据其进行科学的工作部署,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所产生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价值,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并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地区设置的应急预案存在过多仿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的现象,地区特色并不明显,专门针对本地区灾害类型做出相关预案的情况比较少,“因地制宜”难以真正落实。从本质上讲,应急预案的设置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要切实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出较为详细的预案设计。尤其是对于地方而言,一定要充分考虑各项应急工作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因此,各地区在设计出具体的应急预案之后,有必要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以使预案中涉及到的部门都能及时了解紧急事件发生时本部门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去做,从而确保自然灾害发生时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可以严格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四)完善灾后的信息沟通渠道 一方面,建立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信息公开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信息公开作为实现公众知情权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促使公众了解更...
篇二: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p>239
-2017.6(总第105期)
科技尚品 PREMIERE摘 要:应急管理工作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就河南神火铝业公司、电力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关键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问题;对策1 前言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事关企业稳定发展和员工生命安全的天字号工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的七项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应急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企业应把应急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的整体规划之中,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突出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做到有备无患。2 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因素不断滋生,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战略部署中,《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统一部署,企业在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将应急管理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企业始终坚持“领导干部在现场就是最好的预案”这一理念,各级领导干部历来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一是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二是不断健全应急管理组织,完善了应急准备、初级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的应急救援运作机制,落实人、财、物等保障措施,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保障。三是信息畅通,反应灵敏。公司设立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各类安全信息渠道畅通,同时严格落实各类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基本做到了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确保了企业的突发事件发现得早,处置得及时。(2)完善预案,精心演练。为了提高处置突发(事故)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和损失,企业每年结合安全生产实际,编制、完善了总体事故应急预案及30多项单项预案、处置方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形成,四级(公司级、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应急预案体系已经确立。针对每项预案,每年组织1~2次实战演习,确保在遇到突发(事故)事件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紧急情况。同时根据每次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针对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3)加强培训,提高能力。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应急队伍是成功抢险救援的重要保障。公司每年组织应急培训,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充分运用网络、宣传栏、内部刊物、板报等有效的载体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努力提升全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二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应急培训。每年邀请省、市安全专家对广大职工和应急队伍进行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组织参加行业和地方组织的各类安全培训。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技能专题培训,如火场逃生与自救、应急装备器材使用、医疗急救等技能的集中培训。(4)控制风险,超前防范。风险控制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企业重点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是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和管理方案,实行全天候监控和动态管理,杜绝了重大以上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严格执行班子成员带班、中层干部巡查值班、安全部门定责值班、安全管理人员24小时巡查的四级值班巡查制度。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和装备建设。结合企业安全设施建设的要求,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消防车、自动灭火系统,同时新购液压剪切器、应急照明、抢险救援服、帐蓬等应急器材装备,基本能够满足火灾救援、自然灾害抢险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需要,风险控制水平不断增强。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企业当前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看到形势对我们的要求和挑战。一是应急工作体系与上级、周边救援机构的衔接性还有待加强。二是应急救援力量、装备还有待提升。三是应急演练的针对性还有待提升。四是信息化程度低,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调度指挥通信设备落后,缺乏适应各类事故现场的救援通讯装备;五是企业自己没有建立专职救援队伍,只与周边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以上问题还有待于下一步工作中改进提高。3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在下一步的应急管理工作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健全安全生产应急体系的机构和制度,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与上级、周边应急组织的沟通对接,确保应急工作体系的有效衔接。(2)企业在制定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时,应覆盖事故发生、发展、处理的全过程。结合事故类型和事故规律,制定并落实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措施,限制事故影响范围及防止事故扩大的紧急控制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3)要按照职责分工和企业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工作,在事故处置紧急状况下,要确保交通、通信工具满足需要,抢险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刘东亚作者简介:刘东亚(1976-),男,本科学历,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公司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万方数据
-
240
-2017.6(总第105期)
科技尚品 PREMIERE物资及时供应,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和各项应急处置措施顺利实施。定期对本单位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完好性,准备情况等进行检查,做到有备无患。(4)各级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由制订单位及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构成种类要根据需要不断补充、完善,以确保与总体预案、上级预案的有序衔接,并报上级备案。同时各单位根据实际编制本单位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定期开展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和修订工作。(5)抓好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认真编制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方案,报当地有关部门批准,尽快组织实施,确保形成统一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6)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要按规定标准建立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国家法律法规对本行业没有强制性要求的,也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政府部门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7)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自身建设。要学习借鉴国家公安消防部队的先进经验,积极组织救援人员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尤其要在救援实践中培养、锤炼好的作风。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救援技术竞赛的机会,学习先进经验。要大力表彰奖励应急救援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激励斗志。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造就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应急救援队伍。(8)要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广大员工应急意识。要加强事故应急知识、自救互救技能教育培训,提升员工事故防范意识和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9)要按照国家、省、市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的要求,把预案管理工作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安全综合检查和评估。在组织的各类安全生产检查、督查中,都要注重对企业应急管理的检查,在各类安全生产评估和验收中也要把应急管理作为必查项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彻底或达不到要求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4 结束语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只有通过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努力提高防范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才能及时、迅速对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实施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危害程度,促进企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作者单位:河南神火铝业公司电力公司)染工程以及它们的运行与维护,例如建立引进新型污水处理设施、构建垃圾处理站、农村厕所改造以及维护排污设备等等。政府还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例如出台一系列有利政策吸引环境治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到基层工作,或者为农村居民配备一些能够自行处理污水废物的简单设施,优化农村资源配置。4.3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环保习惯政府在对环境进行了有效保护和治理的同时,还需要农村居民来维护。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发放宣传单、组织知识讲座等方式对农村居民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让农村居民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农户在进行农事的时候注意环境卫生,养成正确的环境保护习惯,甚至可以采取一些奖惩手段来鼓励农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5 结束语总之,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并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赵秀英 . 基于改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6(03):331+341.[2] 张成君 . 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J]. 农业与技术 ,2016,36(22):7.(作者单位:广东省揭西县环境监测站)工以后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去培养员工,造就人才。缺乏大学的完整教育,专业技能在企业的培养过程中能得到很快的补充,但是从业人员的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却不是短期,以及企业的工作模式下能培养出来的,这就导致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要改变这一现象,急需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加入,尤其是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4 结论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北上广等一线发达城市,在政策的影响下,汽车保有量处于缓慢增长的过程,但是对于黔西南这样西部地区,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出行方式正由摩托车向汽车转变,这就预示着黔西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的汽车保有量会处于高速增长过程,汽车后服务市场具有非常好的前景,黔西南急需大量高素质专业人员投身于汽车服务行业。参考文献[1] 李玉刚 . 战略管理研究 [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 王玉年 . 浅谈国内客车市场价格战及应对措施 [J]. 客车技术与研究,2006,28(1):4-6.[3] 石庆丰 . 中国汽车后市场综合服务体系的构建 [J]. 汽车工业研究,2009, (6):40-43.(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上接第231页)(上接第235页)万方数据
篇三: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应急管理工作对事故的处置显的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目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是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性自然灾害预测的科学研究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二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三是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未建立或健全;四是对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体系未建立或健全。
(二)信息上报、发布与核实问题 现代社会中隐瞒信息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时上报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诸如,不同的部门对某一事件信息的掌握会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时间进行核实;媒体的抢先报道与政府正式的新闻发布有时也会存在出入。
(三)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责划分的问题,诸如水利部门在防洪工作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在预防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协调,民政部门如何开展城市救灾以及全社会的减灾防灾工作等。二是资源整合问题,例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网络化有机结合等。三是程序规范问题,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应从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
(四)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以及军队、武警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关系问题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了以基层政府为主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但是目前基层政府的处置权限和能力都非常有限,不仅不可能及时有效调动本地区的部队应急资源,甚至难以调动本地区的中央企业资源。需要研究紧急处置权,包括授权程序、情况判断、法律责任等。
(五)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问题
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事业单位所属的救援队伍(如矿山、危险品、医疗急救等),分布最广的当属政府所属的消防部队。新的消防法赋予消防队伍很多新的应急救援任务,但消防作为专业的救灭火队伍,在一些急救专业技能方面还不能适应,主要体现在队伍不够专业,凭经验、凭主观能动性开展应急工作。受兵役法服役期的制约,消防战士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难以完成一些专业训练和稳定专业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对消防队伍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二、对策建议 (一)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培训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以政府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为课题 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培训都是为了提高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因此,学科建设的选题和培训内容的选择都应该以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学科建设和培训一方面要从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实际问题中总结、梳理、提炼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该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二)要逐步深化对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认识 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问题是一个很新的课题,可以说,至少在国内各方面的研究者对应急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都还处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应急管理学科的发展,还有待于我
们在对应急管理实践进行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深化认识。
(三)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应急管理培训的目的是要提高学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培训的效果要能够经得起应急管理实践的检验。要提高应急管理培训的针对性:一是要对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具有透彻的了解;二是要对培训对象面临的问题具有深刻的把握;三是要选择好适合培训对象特点的培训方式。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
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 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 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是增强超前意识。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谋”才能参在点子上,“助手”才能助到关键处。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强化服务理念,做深、做透、做好服务工作;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做到服务不越位;要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切实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勤政为民
办公室既是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执行部门,也是督促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监督部门。破除官僚主义,勤政为民应当做好“四件事”。
一是善于走进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破解“官僚主义”,依靠的依然是人民群众。工作中,要力戒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老爷”做派,多与群众接触,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养成问计于民的好习惯。
二是勇于解难事。务实从严,是每个党员干部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要把这种态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要戒除贪图淫逸、讲求舒适、怕吃苦、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的不良作风,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到为官一任,作为一方。
三是简化办事程序。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尽最大可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办事速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勤俭从政,效率为先。
四是接受监督。联系群众更要相信群众,加强民主更要多听民声。工作中时时处处应该考虑到群众利益,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工作开展得更有人气和活力。
(三)艰苦奋斗
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配备、公务接待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规定,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要结合“治治病”的要求,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边学边查边整改,对照镜子,深挖思想根源,净化心灵,摒弃享乐主义,坚持艰苦奋斗,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面貌赢取人民群众信任。
(四)廉洁自律 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群众本色不能变,群众情怀不能淡。要自觉加强党
性修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净化思想、洗涤灵魂、增强党性、明确航向。在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锻造健全和谐的心理状态、
篇四: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层应急管理面临的困难及对策董 恒 春应急管理 「作是一项新的事业 ,任务繁 重, 意 义重 大。现 阶段 , 我 国的应急管理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 但地市级以下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 值得 引起重视 。四是要构建统一指挥 、反应灵敏 、协调有序 、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完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 实现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 , 协调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 尤其是跨行业 、跨地区的特别重大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应 急 管 理 所 涉及 的部 门 与部 门之间分割 明显 , 各有关部 门相互间协调不足 , 处理突发公共事件难度加 大 。对策 一是 明确部门职责和责任主体 , 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 整合各方面应急资源和力量 , 形成统一的信息 、 指挥 、救援队伍和物 资储备队伍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 挖掘潜力 , 提高效率 , 实现各地 区和各行业信息 、 队伍 、装备 、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 , 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二是正确处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 。防范 、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 需要社会各方面 、各行业 、各部 门的支持和配合 。形成共同的协调和组织框架 , 避免来 自不同职权范围 、管辖地域或不同层次的部门出现扯皮 、重复工作和效率低下等现象 。三是各有关部门都要顾全大局 , 既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 又要做到分工协作 、密切配合 , 形成合力 。真正高效发挥联动机制作用 , 更加科学地积极应对 , 解决综合减灾问题 。条块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楚 ,有待 于 理 顺 。相 互之 间街 接 不够 紧密 , 多方协 同处 置突发公共 事件 的能力有待提高。对策 一是基层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 全面负责行政 区域 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的预防应对工作 , 要充分整合行政区域内的各种应急资源 , 建立起配合有力 、运转高效 的应急联动机制 , 实现预案联动 、队伍联动 、信息联动 、物资联动 , 形成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合力。同时 , 基层政府 、组织和单位要在落实责任制上下更大的功夫 , 建立科学有效 的奖惩机制 , 做到责权利结合 , 使责任区分到人 、区分到事。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 做到快速反应 , 协同应对 。二是协 同应对 、快速反应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 , 是一项涉及各部 门 、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 必须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和严格的组织体系。各级各部门不仅要加强本地区 、本部门的应急管理 ,还要做好协同配合工作 , 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 , 能够有效组织 , 快速反应 , 高效运转 , 临事不乱。三是加强基层 、全民参与 。加强基层的应急能力建设 , 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 是应急管理的基础 , 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坚持依靠群众 , 充分发动群众 , 特别重视城乡基一层和各项基础工作, 加强应急知识的教一育培训 , 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处置能力 。… 暇应 急 管 理 工作 还 没 全 面 推 开 ,体 制 、 机 制 、 法 制 尚 不 完 善 ,综合性风险评估比较薄弱。如何进行一突发公共事件调查评估 , 认识还不够一 到 位 。一 对策 一是加快建立高效适用的一应急平台 ,便于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协调和组织指挥 。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机制 , 加强应 急专业救援队伍建设 , 不断增强救援能力。加大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装备的经费投人和对应急保障物资的储备力度 , 做到需要时能够拿得 出 、拉得动 、用得上 , 防患于未然 。二是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体系 。这是落实预防为主 、预防与处置相结合原则的重大举措 , 是实现群防群控 、源头治理的有效途径。要对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 、危险一区域进行调查登记和风险评估 , 建立综一一合灾害风险数据库和防灾减灾区划体`卜 `应急怜理. . . . . . . . . . . . . . .系 , 健全灾害风险动态监管机制 , 加强检查监控。三是加强综合风险评估 , 提高抵御综合灾害的应对能力 。灾害往往是综合性的灾害 , 风险评估就要包含各种类 的灾害 , 比如发生了地震 , 发生了暴雨 , 洪水也来了, 滑坡也出现了, 四五种灾害是在同一时间过程发生的。这个灾害是多种灾害集中在一起的, 是多灾种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链条 , 这个链条是同时间过程 、 同地区过程发生的 , 把这些综合在一起考虑 , 找出这样一个风险图 , 对于综合思考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直接 。四是积极推进对突发事件 的调查评估 , 尽快建立起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机制 。不进行调查评估 , 就很难及时有效地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吸取经验教训 , 耽误改进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的最佳时机 。同时 , 通过评估发现应急预案法制 、体制和机制中存在的弊端 , 从而改进和完善应急处置工作 。五是评估过程中 , 要注重客观性 、独立性和发展性 。通过评估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存在的广泛争议的问题给出清晰的事实和明确的结论 。通过评估 , 可对事件的阶段性特征和处理工作带来经验教训 , 为之后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提供借鉴 , 并为 日后应急机构改革 、完善预案提供参考 。信 息 沟 通 共 享 不 足 。各 类 紧急接报平台并存 , 信息报告和发布不够 统一 , 还 不能 实现 信 息 互联 互通 、指挥灵敏高效、应急响应迅速 。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监测 、预测 、预报 、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 , 及时有效处置 、控制事态发展 , 掌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 。基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及时调配力量 , 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急调度汇总 , 确保指挥畅通 。各级气象 、环测等部门, 密切监视和监测各种突发事件可能影响的范围及动态 , 及时将预测 、预警信息向当地政府 、有关部门等, 进行通报 , 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 , 做到家喻户晓 , 人人皆知 , 进而避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是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做到又快又准 。特别重大或重大 突发事件发生一后 , 按照规定 , 省级政府 、国务院有关一部门要在 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 不得一迟报 、缓报 、 瞒报和漏报 。基层各级政一府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 制定出突发信息报告的工作程序 , 落实本辖区 、本部一 门相应的信息报告制度 , 把责任落实到一 岗位 、落实到人员 。一 二是要正确发布信,。。各类接,平一台应将接到的正确信息向社会有一个一正式的信息发布,特另。
是气象和环境方一面的事鼠牵涉面大,更需要注意。发布假信息和故意拖延信息发布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 四是建立综合性的应急指挥中心 ,, 实施信息的统一发布 。要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 将各类接报平 台接到的信息和有关部门上报的信息及时汇总一和研判 , 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正式发布 ,一避免重发、乱发和因信息发布不及日寸,舆论引导不得力导致处置工作的被动。五是拓宽信息报送 渠道。充分利一用主流媒体和掌握的情况 , 建立开放的一信息报告平台, 接受公众举报和情况反映 , 并注意从互联网上获取有关重要信息 , 同时积极探索在企业 、社区 、农村 、一学校等基层单位设立信息报告员,构建社会信息网络体系 。溉社会参与不足 , 公众的社会公共危 机 意识 不 强 , 普 遍缺 乏安大人民群众参加到应急管理工作 中。现阶段 民众防范意识较差 , 需要加大宣传 ,逐步强化民众的应急意识和防范灾害意识 。全面动员 , 全员参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 就是在政府 主导 、引导下 ,通过民间组织 、非政府组织等形式 , 来组织和动员群众 , 让群众更好地 、有序地参与到应急管理中来 。民间组织 、非政府组织可以在普及推广应急知识 、宣传 自救互救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帮助政府做许多有益的工作 。二是紧紧依靠群众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群众是各类突发事件 的直接受害主体 , 也是战胜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力军 。千方百计调动 、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的自觉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 提高他们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 引入市场机制 , 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 的积极性 , 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 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 。四是广泛开展预防灾害的知识普及和教育 。普及和提高群众救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减灾宣传的重要内容 ,救生知识和技能在灾害来临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要把普及应急知识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 推动应急知识进课堂 ,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 自救逃生演练 ,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和互救能力 。五是要加强对高危行业和领域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操作 和应急处理技能培训 , 把应急预案落实到生产环节 , 切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发现和应对处置的能力。暇全 防 范意 识 和 自救 互救 知 识 , 应 急 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大。对策 一是推进全面动员 , 全员参与 。全面动员 , 全员参与 , 就是要使广董 恒春 , 河 南省 商 丘 市人 民 政府 办公室主任科 员。
推荐访问: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存在问题 应急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