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意义5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意义 教学信息2012年第20期235浅谈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发展意义邓智文(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意义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意义
信息2012年第20期235浅谈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发展意义邓智文(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摘 要】
当下,幼儿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将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同时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三维化、系列化的学前教育体系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借用陈老先生的话 :
幼稚教育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 。那么,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教育协调合作,就会对幼儿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 家庭教育 ; 社区教育 ; 发展意义【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0-0235-01一、合作共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1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学前教育是整个国民体系的重要组成吗,也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因为亿万儿童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因而,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就是要将幼儿园、家庭、社区三者结合作为一项造福社会的公共教育事业。21世纪的幼儿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幼儿园园内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社区是孩子的生活和成长的场所,幼儿园是专门化、专业化的幼教场所。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教育环境中的三大重要影响因素。合作共育问题的提出,能够使三者优势互补,有利于协调社会群体力量充分优化、整合利用各方教育资源,促进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西方许多国家,例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已将“幼儿园—家庭 --- 社区合作共育”列为学前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由此可见, ”三教合一“互相补合作共育是当今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二、家、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现实意义终身教育与大教育观的理念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将幼儿教育的空间从单一的幼儿园教育机构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并建立相关的合作关系。1999年,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和国际儿童教育协会在 “21世界国际幼儿教育研讨会上通过了《全球幼儿教育大纲》 ,指出儿童的发展是“家庭、教师、保育人员和社区共同的责任”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 (OMEP)
和世界儿童教育协会 (ACEI)
也认为:“幼儿的成长和教育是家庭、 教师、 保育人员和社区共同的责任。
”因此,关注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教结合,是我国学前教育走向世界的发展需要。
我国关于合作共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我国学前教育起步晚尽管发展迅速,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虽然《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要做好家庭、社区的工作,但在合作共育这一块内容不够具体、形式有待丰富。(一)
“三教结合” ,有利于各种教育资源的互补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它对幼儿发展起着无法比拟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幼儿的获得的生活及学习经验得到巩固、发展,运用及提升 ; 另一方面,家长、教师与社区之间建立起的伙伴关系有助于幼儿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因而,合作共育有利于幼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有效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各自不可取代的优势。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通过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育内容的复杂丰富与方法的灵活,这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发挥所长,合力教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然,家园合作也是家长和幼儿教师共同学习的过程。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者,是孩子最亲近和信赖的人,同时也是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人。但是对家长而言,他们缺乏幼教工作者系统和专业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如此,家园合作就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教《大纲》育水平的学习平台。在这个学习平台上,家长们将会收获教育子女的信心与成就,而教师在与家长的合作过程中也有利于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改进和完善。然而,仅仅依靠家庭与幼儿园的力量,并不足以为每位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机会。社区教育恰恰凸现了它不可比拟的优点,因为动员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资源,可以多渠道、多形式的提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幼儿教育,也能满足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从资源上看, 三者的合作共育不仅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还可以得到来自各方人员的积极支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设施及资源, 最大限度的为幼儿教育服务。因此, “三教结合”合作共育不仅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并且有利于各种教育资源的互相补足。(二)
“三教结合” ,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在时空上的有效衔接幼儿园—家园—社区的合作共育寻求着教育的连续性与一惯性,力使幼儿教育挣脱幼儿园教育的孤立状态的局限。我国学前教育法规要求幼教机构必须将家庭视作合作伙伴。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流程》指出了幼儿园要采纳家长对家园合作的建议,推动幼教机构积极与家庭合作。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 家长已然意识到这一发展, 积极在困境中探索出路。例如,幼儿园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过程,设置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在于幼儿园、幼儿的互动中共同教育幼儿 ; 设立家长学习日,有计划、分批次的安排各位幼儿家长入园专业、系统的学习与交流育儿经验 ; 积极倡导在一些发展较好的社区建立幼儿教育委员会、儿童玩具图书馆,如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路幼儿园通过走访调查后建立了幼儿园社区幼儿教育委员会,充分发挥了议教、助教、资教、参教的作用。富裕不忘教育事业,福建福州市黎明村用其发达的村经济为村内社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教育环境,现村内建起了儿童玩具图书馆,并聘请了幼教专家做顾问。风靡世界的意大利瑞吉欧 • 艾蜜莉亚的学前教育机构,被称为“全世界最好的学前班” 。纵观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其一就是儿童、教师、家长与社会的积极合作互动。由此,多种形式的合作共育是根据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幼儿园、家庭、社区发展情况不同而形式各异,但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幼儿园 - 家庭 - 社区的合作共育的成功案例向人们昭示了“三教结合”是实现幼儿教育在时空上的有利衔接。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幼儿园教育翻越传统、单一这道围墙已成势不可挡之势,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教合一,共同发挥与整合教育资源的功能优势。发展、 升化幼儿园、 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将使我国孩子拥有一个美好、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参考文献[1]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世界儿童教育协会(ACEI).全球幼儿教育大纲[J].幼儿教育.2001(4)[2]Reggio Emilio Preschool.US News & World Report, 1991.9.2[3]张丽琼.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思考及时间[J].科教文汇,2009.6
浅谈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发展意义浅谈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发展意义作者:邓智文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1刊名: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英文刊名: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
参考文献(3条)参考文献(3条)2012(20) 1.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世界儿童教育协会(ACEI) 全球幼儿教育大纲 2001(04)2.Reggio Emilio Preschool US News & World Report 19913.张丽琼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思考及时间 2009(06)
引用本文格式:邓智文 浅谈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的发展意义[期刊论文]-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2(20)
篇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意义
、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洪立勇 摘要:学校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教育配合。但针对当前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关键词:学校主导;家校互动;社会合作一、国内外现状述评及观点过去我们只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实,教育是一个社会开放系统,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教育密切配合,才形成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既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独立功能,又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家长、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全方位、多渠道的,如德国许多学者在研究了当代家庭、社会的巨大变化对学校的影响后提出了许多改进学校教育的措施,建立了种种学校、家庭、社区互相合作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所以学校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教育配合。但针对当前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因此,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架设互动桥梁,提高德育实效,以促进青少年道德成长生活化,促进学校德育再上新台阶。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素质提高的教育目的,成为现时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共同创造学生学习的环境,才能形成一个新的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向学生进行一致的教育。通过本课题研究,力求增强三位一体的思想德育教育实效,本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积极发挥三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三类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二、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联系中,学校教育要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本身就是个道德培养机构,学校德育教育在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创新,深挖各科教材德育教育因素,在学校传统德育教育基础上打造德育亮点。2.建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调关系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要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加强家、校的双向协调。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与学生健康专长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使家长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使家长在思想上真正与学校取得共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同时还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把对子女的爱融入到对学校的教育工作中。3.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性 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现今社会,很多家长只注重言教,而忽视自己的“形象”,要知道家长的言行对孩子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无论它是有意无意,它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最正面、最经常、最深刻的,因此,家长必须提高修养,以身立教。学校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要鼓励家长讲究教育艺术性。如:抓住优点,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无定法,因人而异;抓住时机,适时教育;要顺其天性,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等等。4.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社会教育要具备长远的利益观念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出家庭,走出学校,走向广大的社会,必须依托于社会教育力量的支持,提供机会,提供条件,给予指导。近年来,随着课程教材改革深化,国防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等正逐步进入课堂,这样的教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大有裨益的,但学校要独立开展这些方面的教育往往有不少困难,而问题关键在于缺乏合适的教学人员。其实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社会参与是大有可为的,完全可以依靠社会资源,注意在学生家长和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中挖掘合适的师资资源,探索与社会各界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以充实学校的教学力量。这样,学校就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展开师资队伍的优化组合,促进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综合运用多种途径(文件、报刊、图书、网络、考察等)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一步理解三结合教育的有关理论问题,为研究和进行探索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研究的深度。3.调查研究法 通过学生学校生活与家庭、社会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在发现和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制订有效的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实验学校 536000)立足职高学生实际 提升语文教学质效?宋秀云 摘要: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成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不足,影响了其对语文学习活动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教学模式改进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出现的落差,也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了教学成效提高不快。这些方面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改进,全面提升教学成效。关键词:职高语文;学生实际;教学一、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了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中职语文教师而言,想要有效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全面把握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要求教师通过多个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有效把握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1.通过课堂教学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中职语文教师想要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而为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奠定基础。2.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等多种原因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观察并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只有在课余时间与学生有效交谈,才能找出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因素,进而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总之,初中语文教师想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多种途径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才能为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奠定基础。二、强化学生思想教育,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在职高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状态,这种现象的根源来自于学生生源组成的复杂性以及教学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也有的学生重视专业科目,对语文学习兴趣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了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自身发展以及未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向学生介绍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是从事任何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走入社会与人接触交流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增强学好语文知识的紧迫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具有重新的认识与定位,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语文学习之中。三、教学过程中紧扣语文能力培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语文教学实用性我们知道,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与发展,除其专业素质与技能起决定作用外,语文素养和基本技能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怎样成功应聘,怎样写自我推荐书,怎样与人沟通交流,怎样写报告,怎样写产品说明书等,这无一不是语文能力的问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语文教学,仅仅遵循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普遍规律还是很不够的,还应当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加强实用性,优化教学内容和训练目标,提高学生实用、实效的语文技能,为学生上岗就业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那么,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和训练目标,强化语文教学实用性呢?1.力抓“一字一话”训练不放松 能写一笔规范、美观的汉字和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必能使学生在上岗就业中“先拔头筹”,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要将学生的写字(钢笔字、毛笔字)训练和普通话训练常抓不懈,不仅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还可单列,专门开设写字课和普通话训练课。2.力抓“听说”训练不放松 口语交际能力是当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4 ·万方数据篇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意义
“三结合’’教育的作用 ●赤峰市松山区直属机关幼儿园 赵红曹 一、 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奠基作 用 “家庭是人 生的第一 个课堂”、 父母是弦子的第一 任教 师”,这话一点也 不错 。诚 然 ,家庭教育 虽不能像 幼 儿固教 育那样具有计 划性 、组织性和 系统性 ,但从某种 意jL上说却更具 有宴救性 。因此 ,家长在与子女共处的 日常 生活中更不可忽视 对弦子的 交往扎扭 、礼貌待人教 育厦文 明生活 、文 明行 为习惯的培养。
因为,尊老爱幼、 诚 实守信 、遵纪 守法、维护套德、热爱劳动 以覆 自主、自 立 、自理 、自治等方 面的教育 ,委 卖是一个弦子应具备的 基本品德。如果这最基本的要 求都做 不到 ,邵将 采 “成 才”恐怕 只是一 句空话= 二、幼儿 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主导作用 在对幼儿 实施做人教 育的过程 中,幼儿固通过各科 教 学和 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把 知识教 育和思想教育有 机地结合起来 ,使他们在玩 、学、做 的过 程 中受到 良好的 品德教 育 同时 ,还能针对新时期 、新彤势下面临的新情 况 、新 问题 ,结合弦 子们 思想 、行 为上 的新特点 ,实事求 是地做 出夸弦子们信服的解释 ,八情八理地解善弦 子们 提 出的各种问题 ⋯凡 此种种 ,就 定 了幼儿园教 育在 幼儿的成长 中起 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持样的 力量是无 穷的”。幼儿的思堆 以形象思堆为 主 ,持 样具有形 象性 ,易于为他们所接受 ,所 以,教师在 教 育弦子时 ,不仅要经常用生动形象的敌 事开启他们的 心智 ,还要 处处以 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模 范行为作弦 子们 的楷模。
三、社会教育在幼儿成长 中起辅 助作 用 幼儿要 学套做人 ,除了靠幼 儿本 身 自律 外,更要靠 社套公德去规 范他们的言行。
社套公 德是社 套每 一位成 员都 廿须遵守的行 为 准 剐 ,是社套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重要 内容 当代 .大众悻 1蝶 已为社套各界 广泛采 用,并且 日益 深八千 家万户 .它 车l所传递的社套信息、大众文化、思想道德、价值观念⋯⋯ 禽l对社套每一个成员,特剐是对幼儿的成长起着一定的辅 善l助作甩。这种“辅助”作用,只是相对于幼儿的家庭教育、 l幼儿固教育来说的,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同时,
由 l大众传媒又具有生动、形象、曼活、快捷等特点,对弦子 萋l们的影响比需要付出极大努力的课堂教育,不知大出多 譬l少倍。因此,我们应大力净化文化环境.为弦子们的健康 l成长创造轻松蝓悦、积极向上的良好社套氛目。
2002年 3期 由此看采 ,家庭 、幼儿目与社套教 育是 紧密联 系、相 辅相成 、缺 一不可的,任何一个方面失控 ,都套给幼儿的 健康 成长造成不可 弥补的损失,甚至骷误终 生。特别是 在当前改革 开放 、社套转型 、各种思潮 纷至 沓采的新形 势下,只有家庭、幼儿园与社套教 育形成舍力 ,在时 问与 空 闻上相互桁接 ,充分发挥 “三结合 ”教育的作用 ,才能 取得幼儿教 育的最佳效 暴。
师生同桌" 有事可做 ●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 秦惠华 数学课上,学生总是会有许多练习的机会 ,在复习 中、在例题教学 的尝试练习中 、在巩 固练习及当堂作业 中,可以说 ,学生的练是贯穿整堂数学课 的一条主线。
但是 ,在教学 中不 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由于学生知识 和能力水平之 间的差异 ,导致 了学生每次练习时同的长 短 不一 ,因此 ,“好生无事 可做 ,差生 (特指学 困生 )有事 不做 (因为他们不会 做),教师忙于巡视 ,来不及指导”的 情况时有 发生 ,而这 时 ,也正是教室乱哄哄 、闹腾腾的时 候。
怎样 改变课堂上这种涣散局面 ,让每位同学都 有 自 己的事做且乐此不疲昵?我的做法是 :根据学生知识和 能力上的差异 ,让好 、差 生结成 师生 对于 ,并安排他们 同桌坐,课堂上你教我学,你做我评 ,共同进步。可以 说 ,一张课桌就是一个互帮互学的小 场所 。
事实证明 ,实行 “师生 同桌 后 ,学生再也不会无事 可做 。每位 “小老 师”能有 目的地帮 助他的 学生 完成 练习.同时,教师对这些 小老师 ”们提 出明确 的要求 :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意义
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目录:一、 学校、 家庭、 社会三者地位与联系;
(一)
学校教育是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二)
家庭教育是重要环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三)
社会教育是基础和保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四)
学校、 家庭和社会紧密配合, 形成合力. . . . . . . . . . . . . . . 5。
二、 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一)
现代教育需要社会、 家庭、 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 . . . . . . . . . . . . . 5。
(二)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社会、 家庭、 学校必须形成合力. . . . . . . . . . . . . . . 6。
三、 着力教育资源整合, 构建学校、 家庭、 社会教育“三位一体” 实施体系
(一)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构建的原则:
. . . . . . . . . . . . . . . 7。
(二)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构建的策略:
. . . . . . . . . . . . . . . 7。
参考文献
摘要: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为己任, 以严谨缜密的体系向我们款款走来。教育的内涵很广泛, 而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 家庭和社会教育三方面。
其中, 学校教育是主体, 孩子自从进入学龄阶段, 便主要靠学校教育, 学校担负着教授孩子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孩子素质的重任。
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是孩子幸福生活的地方。
家庭教育是基础, 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
社会是重要的育人环境, 对孩子的思想品性, 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 学校、 家庭、 社会三种教育密切结合, 是提高孩子素质的重要途径, 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也是深入教育改革、 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任何一个人的发育成长, 都是学校、 家庭、 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新课程
教育学校
家庭
社会 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 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 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
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 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 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 把学校、 家庭、 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 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 协调一致, 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 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
一、 学校、 家庭、 社会三者地位与联系 (一)、 学校教育是中心 几年来, 我除了每学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的教育外, 充分利用班级黑班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同时, 通过团队组织开展了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拓宽德育途径。
如:
开展“学雷峰、 学赖宁”、“讲公德、 守法纪”、“献爱心”、“纪律、 卫生评比”、“课外兴趣小组” 等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生动活泼的文艺汇演、 歌咏比赛、 演讲、 诗歌朗诵比赛、 作文比赛和各种知识竞赛, 这些活动培养了 学生热爱党、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的崇高思想。
同时, 学生养成了 关心他们、 关心集体、 助人为乐、 团结友爱、 遵纪守法等良好品德。
当前, 整个社会的电脑网络在不断发展变化, 社会上的各种“网吧” 迅速发
展, 吸引了 大批青少年, 但“网吧” 和网络都缺乏有序的规范、 管理, 学生在上网过程中, 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甚至还做出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这就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了 新的挑战, 也提出了新的德育科研课题。
去年我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有36%的学生上过网吧, 42%的学生家中有电脑可以上网, 26%的学生注册了 OICQ 网络寻呼号。
很多学生经常上网聊天, 既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又使他们在网上可以不责任地"聊天"乱侃, 甚至攻击、 侮辱他人。针对这种情况, 去年我进行了“网络上的道德与法制” 的专题教育活动, 发掘各种报刊上有关资料作为教材, 先后打印了《网上冲浪莫触法网》、《 “上网骂人被罚“感言》 等文章, 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学习、 讨论。
使他们认识到:
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但它也是一个公共的世界, 在这里同样必须遵守公共道德和社会行为准则。
由于这次教育活动比较切合学生实际, 同时通过利用一些案例对他们进行说理引导, 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
、 家庭教育是重要环节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 家庭中丰富的情感是学校教育所不及的。
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这是提高青少年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 众多家长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 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缺乏良策, 存在若干困惑与苦恼。
在与家庭联系中, 发现: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但在培养子女成才的观念上存在失误, 只重视检查子女各科学习成绩, 而忽视了 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教育。
有些家长平时过份娇宠孩子, 一旦子女做错什么事, 总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的艰辛、 代价, 一心为了养育孩子, 孩子不应做出错事, 因而采取了 简单、 粗暴的方法训斥孩子, 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长借口工作繁忙, 平时极少与子女交谈, 了解其思想情况, 而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寄托给学校。
然而, 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中, 绝大多数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误造成的。
我班一个姓陈的学生, 经常迟到, 多次缺交作业, 甚至于考试作弊。
其父母双方对他的教育就有严重失误, 一方是过分溺爱怜惜, 甚至包庇袒护其缺点错误; 一方是过分简单粗暴, 经常以打骂代替教育。
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不得不请其父母双方一齐到学校, 多次与他们座谈, 从分析该生存在问题入手, 指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的不协调造成的严重后果, 希望他们在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法,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协调一致, 才能有教育效果。
最后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 该学生有了明显进步。
这充分说明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在每学期召开的学生家长会议上, 都根据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种种失误, 专题讲述如何搞好家庭教育问题, 如:
家庭教育如何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应讲究科学方法; 家庭教育应注意能力培养, 加强良好品质的养成教育; 家长要关心爱护孩子, 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等, 努力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 社会教育是基础和保障 我曾在初三学生中以“中学生的社会意识” 为主题, 设计了 数十个问题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 富有冒险精神, 但又缺乏艰苦思想。
2、 敢于参予和创新, 但缺乏主动精神。
3、
内心存在自我矛盾意识。
4、
缺乏个性, 他们对成年人有很大程度上的模仿性。
5、
思想波动性大, 易走极端化。
6、 具有逆抗性, 普遍带有反传统心理。
7、 缺乏全面、 合理性的认识观, 过分强调自 我意识和过高估计自 己。
善于客观待人, 主观待我。
8、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又有强烈的自悲感存在。
9、 对社会的态度:
疾恶如仇, 反对腐败, 反对不健康的社会风气, 拥护和支持新生事物, 强烈赞同并参予好人好事行为。
但有时在真正面临问题时又成为一个旁观者。
10、 对家庭,普遍有一种过高的要求和不合实际的心理。
11、 崇拜英雄、 明星、 成功者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 追求时尚, 但常常带有盲目 性。
12、 早恋、 吸烟等。
从调查数据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中, 我认为, 中学生对社会现状和影响程度非常敏感, 而且在认识程度上也从单一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学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虽然有多半的学生对问题都有积极的选择, 但很多问题上近30%的消极反应也令人堪忧, 仅从负面的角度分析, 至少有四点:
对社会快速的发展感到不适应, 对未来前途信心不足; 学生接受教育的渠道受到多方面的干扰, 影响了正常的思维和行为判断; 过于现实和人本化, 理想与奉献精神淡化; 实践能力低, 缺乏生存竞争意识等。
前面涉及的诸如此类问题成因很复杂, 有生理、 心理和思想素质的因素, 有环境因素, 有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因素, 但社会教育以及学校与社会教育二者关系的脱节是极重要的一环。
有人说:
现在学校老师把学生教育成才需要一个月 , 而社会上某些不良环境把学生教育成虫只要一天。“染于黄则黄, 染于苍则苍”, 这种说法不管是否夸张, 但是环
境影响的负面效应是公认的。
现在充斥于社会的非价值取向、 家庭情感危机、 市场经济浸染、 安全诚信问题、 不良文化因素等等, 均对学生构成了 严重冲击和危害。
由于涉及社会的综合各方面, 要消除这些现象有很大的难度, 加上学生家长们受教育的程度及素质有区别, 故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及效果也因人而异。
特别是现在的社会存在许多较复杂的现象和商品经济冲击下的新特征, 学生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可见学生的成长与以家庭、 学校和社会为特征的社会教育密切相关。
为此, 我经常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让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村、 工厂、 商店、 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查, 撰写调查报告,让学生亲身 感受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树立起为祖国四化建设而奋发学习的目的, 培养“爱国、 爱乡 ” 的信念。
(四)、 学校、 家庭和社会紧密配合, 形成合力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 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的一个更积极向上、 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 应充分发挥她的主导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所以,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视, 社会这个大课堂既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宽广的教育环境, 又决定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方向。
第一, 学校有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通过经常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议, 班主任进行家访或通过多种联系手段, 及时向家长们通报学校的各项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使家长们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意图, 协调好教育的步调及要求, 形成教育的合力, 提高教育的效果。
第二, 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学校、 班主任加强联系。
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 也希望家长到学校访问, 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 学校对学生当前的教育意图和要求等。
不论是学校教育, 还是家庭教育, 其目标都是一致的, 家庭教育只有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
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 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第三、 整个社会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只有努力构建好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二、 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
众所周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现代教育需要社会、 家庭、 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因为这是:
(一)
现代教育需要社会、 家庭、 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1、 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告诉我们, 无论学校、 家庭还是社会, 对青少年提出
的要求、 教育, 在方向上必须保持一致和统一, 共同的教育和要求会使学生努力方向更明确, 更有动力, 可以避免不知所措和犹豫徘徊。
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的要求, 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和要求, 当然在内容上, 措施上可根据各自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 家长要和教师沟通配合好, 不能各行其事; 社会教育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与学校携起手来, 使学生无论在家庭、 学校, 还是走上社会, 都感受到共同的期望和要求,目标一致, 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
2、 教育作用的互补性告诉我们,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 学校、 社会都各自 发挥着作用, 不管其作用大小, 勿庸置疑, 对学生都会有影响。
要使家庭、 社会、 学校的教育形成会力, 除了 统一要求外, 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 形成互补。
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使他们心情抒畅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健康成长; 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 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 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 创造成功的机会,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活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 标, 从德智体几方面培养学生, 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知识基础, 根据个人的特点, 还要因材施教, 使他们各自的才能, 特长都能得到培养和发挥, 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二)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社会、 家庭、 学校必须形成合力
1、 我国教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 提高人的素养, 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学习化社会, 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国历代领导人都很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
毛泽东主席生前曾语重心长地说:
“年轻人就象早上八、 九点钟的太阳, 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 但归根到底是属于你们的。”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 中指出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 家庭、 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只有加强综合管理, 多管齐下, 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
而目前教育中出现教育分力, 影响教育质...
篇五: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意义
\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及其相互作用教育教学研究 王学红约 2411 字
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趋势日渐凸显的当今时代,社会日益开放,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在这种新形势下,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渠道应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教育网络,整体协调,有序运作,这对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促进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是与家庭同时产生的,它先于学校教育,也有别于社会教育,对青少年身心的成长,以及性格、意志、品质、情操与生活习惯的形成,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一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养成的最初环境,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家长的教育方式、 自身素质和家庭氛围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发展状况,所以家庭教育是奠定人生之路的最基础的教育。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师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学校应当担负起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责任,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教育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前提。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异军突起的时代,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多元化的世界观,他们此时需要的是家长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及时“过滤”社会信息,提高孩子认识事物、区别是非、增强拒腐蚀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才能有利于孩子思想、道德、学习、体育等的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更好地发展。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作用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
1.学校与家庭交流的内容较单一,家校合作表现为阶段性强、 连续性差。
很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父母,在要了解孩子的学业时才和教师联系。
教师的评估也以教师的教学成绩为主,以升学率为主,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关心的也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和教师对于孩子品德方面的交流,也主要集中于纪律方面,而这些所谓的品德方面的交流,也是在为孩子学习上的情况找原因,并非在真正意义上关注孩子的品德成长。
至于身体方面、 审美方面、 劳动方面的交流内容更是少有,即使有的家长、 教师对此比较重视,也是各行其是,甚至出现双方教育的对立现象。总之,学校、家庭教育交流的内容较为单一,而且缺乏协调、统一。
2.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过程中存在互不信任的状况。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合作的前提,共同的教育目标是家校双方合作的基础,然而当前双方在对孩子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分歧,并且相互推诿教育责任、 共育意识不强。
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方面有很大差异,大多数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全面发展孩子素质的重要性,而大多数家长则以孩子考高分、 上名牌、 找好工作为目的,可见二者在教育指导思想方面尚不统一。同时,有些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道德水平、业务能力等各个方面均持不信任态度。
(二)家庭教育如何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一般以集体教育为主,个别教育为辅,在统一的要求中,由于学生个性特征不同,接受教育的程度会有差异,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家庭必须配合学校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
家长要注重与学校的联系,主动与教师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了解孩子的动态,有的放矢地配合学校做有益于孩子成长的工作;
配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配合学校注重孩子的智能教育,等等。
开展家校合作,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最后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充。以此来形成教育青少年的合力,构建和谐教育。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个体社会化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共同目标,家庭、 学校及社会环境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协调合作,并有明确分工。家校合作,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能协调家校双方的力量并形成合力,避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效果的相互抵消。
个体成长的最终目标是要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目标,单靠学校或家庭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个体社会化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策略等,明确家校各自的责任,并在合作中切实地履行好各自的义务和功能。
寻求家庭与学校之间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是实现家庭与学校教育功能互补的现实途径,加强家庭和学校两大主体间的联系和互动,是提高二者配合度的有效措施。
(一)引导孩子进行正常的、健康的社会交往。
每个孩子在与社会接触中都有一般的人际关系,其人际关系的总和便构成自己的社会交往范围。学生在交往中,受交往群体的影响,产生和交往群体相协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形成一定的交往倾向,自由地选择交往对象。
(二)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
孩子生活在社会之中,各种社会风气无时无刻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要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社会活动,提高孩子正确认识社会的能力。
(三)引导孩子扩大社会视野。
当今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大了孩子的信息量,丰富了孩子的业余生活,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也为孩子提供了模仿的对象。电影、电视、文艺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也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教师和家长要指导孩子正确地欣赏先进人物勇敢、坚毅、自制、机灵及其它优秀个性品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同时,对那些阴险、狡诈、狭隘、自私等恶劣个性的品质,要予以抨击和批判,让孩子明辨是非真假,分清善恶美丑。
总之,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形成有极深的影响,只有学校、家庭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并与社会相结合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才能塑造具有优良素质的一代新人。
推荐访问: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意义 意义 家庭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