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9篇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 1英山县乡陶家河村红色美丽村庄 项目库方案 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财政厅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关于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9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
英山县乡陶家河村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库方案
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财政厅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关于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的通知》(鄂组通〔2020〕20 号)文件精神,结合陶家河乡陶家河村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 基本情况
陶家河村是陶家河乡政府所在地,位于大别山南麓,英山县的东北部,距县城 40 公里,东南与安徽省安庆市的岳西县古坊乡交界。全村 11 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 359 户,1346 人。耕地面积 890 亩,农户茶叶 320 亩,山林 4372 亩,版图面积8.4 平方公里。全村平均海拔 560 米,森林覆盖率 75%,独特的高山小气候适宜各类中药材生长,盛产天麻、茯苓等中药材。村内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众多,陶家河村郁氏宗祠是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所在地,安家老屋是鄂豫皖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所在地,红色资源十分丰富。陶家河村也是迄今为止全县唯一保留有“赶集”文化的村。
近年来,陶家河村大力发展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光伏发电站、红心猕猴桃基地,实施了“擦亮小城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小流域治理”等项目,村容村貌极大改善。
二、 主要内容及实施地域
依据县、乡两级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凸显红色文化传承,将我村建成红色教育基地、旅游休闲打卡地、口子乡商业集散地,宜业、宜居幸福生活地。
2 1、红色村庄环境整治:陶河村二、三组河边修砌石岸 750立方米,陶河文化广场安装休闲健身器材 6 套,长征大道安装路灯 40 盏,村一组企人石修建红二十五军集结门楼,高 20米宽 12 米。硬化拓宽一、二、三、四组 5 米宽连组公路 6 公里,新建围栏 700 米,安装路灯 40 盏。完成村内连组公路提档升级,实现绿化、亮化、美化目标。
2、红色资源修复利用:修缮、保护、改扩建郁氏宗祠是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安家老屋是鄂豫皖省委扩大会议旧址;修缮、保护红二十五军烈士纪念碑及无名烈士墓。完成遗址周边农户拆迁 23 户。
3、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在郁氏宗祠是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后面修建红色教育基地 600 平方米。扩宽文化广场 200 平方米,并对广场周边绿化 238 平方米,栽种绿化树木 60 棵,绿化、亮化广场。在六、七组流转土地 60 亩,新建药材产业基地(种植天麻、茯苓)及药材加工厂,引进药材加工机器,拉动当地群众就业,带动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具体见附表:
山县陶家乡陶家河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清单表 项目 名称 项目明细 计划投 入资金 (万元)
资金来源 建设标准 红色村庄环境整治项目 1.村落环境整治化(陶河村整体)
300.00 省级财政奖补资金 300 万元 村庄环境整治绿化、亮化、美化居住环境 2.绕村道路硬化扩宽刷黑(长征大道、沿河路、钟鼓大道)
250.00 统 筹 整 合 资 金250 万元 路面扩宽、刷黑3000 米
3 红色资源修复利用项目 1.修复牛背脊骨战斗遗址(牛背脊骨山)
100.00 统 筹 整 合 资 金100 万元 保护牛背脊骨战斗遗址原貌 2.修缮、保护郁氏宗祠遗址、安家老屋(陶河村四组、五组)
1300.00 统 筹 整 合 资 金1300 万元 遗址周边拆迁23 户、遗址修复及展览展示 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项目 1.修建长征文化主题公园附属基础设施(陶河村四组)
60.00 统筹整合资金 60万元 修红色教育基地 600 平方米。
2.药材产业配套建设(陶河村六组、七组)
140.00 统筹整合资金140 万元 建设药材种植园 60 亩,药材加工厂一间 3.改扩建红色文化广场陶河村四组)
50.00 县级财政奖补资金 50 万元 绿化、亮化及扩建广场 200 平米
合计 2200.00
三、 项目建设标准及工期
(一)红色村庄环境整治项目
1 1 、项目内容:①陶河村落环境整治化(地点:陶河村全村 8.4 平方公里)②绕村道路硬化扩宽刷黑(地点:长征大道、沿河路、钟鼓大道合计 3000 米)
2 2 、建设标准:休闲健身器材 6 套,6 套*1 万元/套=6 万元;做石岸 750 立方米*280 元/立方米=21 万元;仿古栏杆 700米*420 元/米=29.4 万元;路灯 40 盏*0.5 万元/盏,合计 20万元;陶河村一组企人石门楼 20 米*12 米*9316 元/平方米=223.6 万元;绕村道路硬化、扩宽、刷黑 3 千米,3000 米*834元/米=250 万元 3 3 、投资概算:初步测算 550 万元。
4 4 、资金使用:本项目使用省级财政奖补资金 300 万元,
4 统筹资金 250 万,合计 550 万元。
5 5 、运行管理:该项目负责人:徐正鹏(乡政府)、闵建新(村委会);项目工期为:2022 年 12 月 30 日前完工;项目具全实施和管护措施:按招标合同、图纸的质量要求进行施工,派专人负责,把好质量关,按期完工,扎实落实合同责任人管护。
(二)红色村庄环境整治项目。
1 1 、项目内容:①修复牛背脊骨战斗遗址(地点:陶家河牛背脊骨山)②修缮、保护郁氏宗祠遗址、安家老屋(地点:陶家河村四组及五组)
2 2 、建设标准:牛背脊骨烈士纪念碑及红军无名烈士墓,70 万元。修缮、保护郁氏宗祠遗址、安家老屋,涉及周边农户拆迁费 19*70 万元/户=1330 万元。. 3 3 、投资概算:初步测算 1400 万元。
4. 资金使用:本项目使用统筹资金 1400 万元。
5 5 、运行管理:该项目负责人:徐正鹏(乡政府)、闵建新(村委会);项目工期为:2022 年 12 月 30 日前完工;项目具全实施和管护措施:按招标合同、图纸的质量要求进行施工,派专人负责,把好质量关,按期完工,扎实落实合同责任人管护。
(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项目。
1 1 、项目内容:①长征文化主题公园附属设施(地点:陶家河村四组)②药材产业配套设施(地点:陶家河村六、七组)
5 ③改扩建红色文化广场(陶家河村四组)
2 2 、建设标准:修建长征文化公园附属配套红色教育基地600 平方米*1000 元/平方米=60 万元;陶河村六组、七组新建药材基地两处,共计60亩,种植基地土地平整240元/小时*480小时=11.52 万元,药材加工厂引进设备 2 套*1.24 万元/套=2.48 万元,购入药材良种 60 亩*700 斤/亩*30 元/斤=126 万元;改扩建红色文化广场硬化扩宽,200 平方米*140 元/平方=2.8 万元,路边石 260 米*100 元/米=2.6 万元;火烧板 150平方米*120 元/平方米=1.8 万元。绿化苗木 60 株*1200 元/株=7.2 万元;绿化花卉 238 平方米*130 元/平方米=3.1 万元;休闲围栏坐椅=3 套*0.5 万元/套=1.5 万元,战斗情形浮雕 500平方米*620 元/平方米=31 万元,合计 50 万元。
3 3 、投资概算:初步测算 250 万元。
4. 资金使用:本项目使用统筹资金 250 万元。
5 5 、运行管理:该项目负责人:徐正鹏(乡政府)、闵建新(村委会);项目工期为:2022 年 12 月 30 日前完工;项目具全实施和管护措施:按招标合同、图纸的质量要求进行施工,派专人负责,把好质量关,按期完工,扎实落实合同责任人管护。
四、 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预计投入 2200 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奖补资金 300 万元,县级财政奖补资金 100 万元,统筹整合资金 1800 万元,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
五、 项目执行保障
6 (一)明确组织领导。成立县委书记郑光文为组长,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春梅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童壁,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全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周锋,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贺志东,副县长王俊为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农业农村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湖泊局、县档案馆、陶家河乡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英山县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陶家河乡,徐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规划、设计、实施等工作,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做好项目的技术咨询、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指导等工作。
(二)明确项目管理。严格严格按照《湖北省美丽乡村试点村验收办法》《湖北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落实、落细工程管理,实行项目合同制,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及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做到专款专用,对项目资金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请第三方审计部门对项目质量进行审计验收。
(三)明确时间节点。
。2 月 15 日前完成试点村实施方案;3月份启动专家团队规划设计;4 月底前完成试点村红色美丽村庄规划编制;5 月底前,完成项目挂网及招投标工作,6 月中旬施工方进场动工建设;11 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工作;12 月底
7 前,项目进行初步自评,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做好整改,完善项目资料,做好上级验收前期准备工作。
六、 项目效益
(一)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更好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干事创业,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共建红色美丽家园。实现乡村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 20 万。创新管理理念,完善服务功能,促进旅游消费,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力。
(二)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保护和利用红色纪念设施,传承红色基因,改造好农村人民居环境,打造区域红色教育旅游,休闲旅游等上下游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和市场化进程。共建红色美丽家园,实现乡村振兴,共建美丽新陶河。
(三)生态效益
通过红色美丽乡村项目推进和实施,不断提升环境质量和品质,带动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面貌得到明显的改善,促进品质提升和土地升值,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发展,生态效益明显。
(四)示范效应
通过红色美丽乡村项目推进和实施,可以打造党建强、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红色村庄,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红色美丽村庄作为一种宝贵的红色资源、一部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对于展现红色传统、发展成果、时代风貌,
8 具有重要意义。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这些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标杆、榜样。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这些村庄同样应该走在前列,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典范,让这抹红色更加美丽、耀眼。
篇二: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
17 美丽乡村建设汇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安排和县政协2016 年工作计划,11 月下旬至 12 月中旬,县政协主席陈新宏、副主席史衍岭带领部分政协常委、委员,会同有关县直部门和镇街,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访问群众、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视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县从 2014 年开始,在继续深化和拓展、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重点培育、示范带动、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要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力争通过三年的“连片整治、滚动打造”,到 2017 年末实现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90%的村庄达到“三化”环境整洁村标准,40%的村庄达到“四好”生态文明乡村标准,10%的村庄达到“五美”美丽乡村标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县在大力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抓好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还同步实施了绿化亮化、路网硬化、村村亮、公共交通、文化惠民等一系列重点工程,集中打造了 4 大示范片区,
农村环境得到了质的飞跃,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今年,又提出以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示范村建设为引领,提速推进户户通、街街亮、村村净、家家美、处处绿“五个全覆盖”,聚力突破坑塘整治、片区创建、污水处理、集中供暖、广场拓展“五个新突破”,扎实深化“十大创评活动”,不断完善机制、提升标准、强化举措,全面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层次和水平。
(一)、健全组织,落实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了工作的推进机制,成立了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计划,搞好综合协调、督查考核。围绕“五大工程”分别成立五个推进组,每个推进组均由副县级领导干部牵头负责,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好任务分解、工程推进和检查指导。根据任务编制建设规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狠抓工作落实。美丽乡村建设,镇街是实施主体,村(居)是创建主体。各镇街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对各级确定重点建设的示范村、重点村,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工作力量,确保如期完成创建任务。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县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内容,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考核,作为划拨“以奖代补”资金的重要依据。对未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年度工作任务的镇街、村居,当年度的农村工作考核不得评为优秀。加强对美
丽乡村建设的督导检查,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评制度,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和任务。
(二)、规划在先,明晰目标任务。制订出台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金乡县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创评活动”推进“家家美”的实施意见》、《金乡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区(示范村)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金乡县 2014 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2016 年金乡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并且参考浙江省相关市、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组织人员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主题、总体要求、建设格局、建设时序及原则性、指导性的标准。创建镇街、村也对照有关文件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有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创建任务。镇街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详细规划,充分考虑与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各职能部门规划、各专项规划的衔接,明确工作重点、组织保障、实施步骤等,注重沿路、沿河、沿风景区一体规划,突出当地特色。试点村(居)编制美丽乡村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保护村庄生态环境、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塑造村庄风貌特色、提升产业特色为前提,明确每个单体项目的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规划编制完毕后报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规划部门牵头评审。
(三)、落实保障,强化政策支撑。首先,出台了奖补扶持政策。县财政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集中投入,重点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拿出专项奖补资金对美丽乡村建设、大绿化攻坚会战和城乡环卫一体化进行奖补。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政策,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生态文明村通过达标验收后,县财政将按照每个生态文明村 6 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各镇街打造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在通过达标验收后,除羊山镇和胡集镇两个示范片区外,县财政将按照每村 30 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今年拟安排胡集(大义)、鱼山进行“市级绿化示范镇”创建,凡通过市里验收的县里每镇补助 50 万元。继续对农村进村道路和村内主要街道每公里 21 万元、对小街巷每平方米 30 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其次,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项目实行整体策划、分口包装,加大了与上级部门的项目对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尤其是省市的“连片治理”、“一事一议”、乡村旅游、改水改厕、城乡环卫一体化等资金。三是强化市场运作。抢抓棚改、治污、河湖治理等政策机遇,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四是强化部门联动。进一步健全结对帮扶、包村联户机制,实行“周调度、月督查、季观摩”推进机制,凡成员单位部门争取的和在全县范围内重点推广实施的奖补政策、扶持资金、建设项目,均优先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四)、突出重点,建设初显成效。以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五大工程”为重点,尤其是突出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建设。今年又重点围绕“五个全覆盖”、“五个新突破”、“十大创评活动”进行打造,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差别大幅度缩小。“户户通”全覆盖: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实施村庄街巷硬化“户户通”拓展工程、乡村公路提升工程,建立“向上争一点、财政补一点、村居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2016 年计划奖补约 6000 万元,2017年计划奖补 3000 万元,全面完成“户户通”工程建设任务。目前, 2016 年任务的 433 个行政村达到了户户通要求完成了建设任务。“村村净”全覆盖: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将镇村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及处理委托给专业公司负责。全县共配备保洁人员 1532 名、设置垃圾桶 23000 个、三立方垃圾箱 242 只、快速保洁车 13 辆、皮卡车 13 辆、三轮车 1373 辆、洒水车 6 辆、清扫车 6 辆、垃圾清运车辆 35 辆,垃圾收集量增加到 420 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处处绿”全覆盖:持续开展大绿化攻坚会战不动摇,全党动员、全员参战,大搞乡村绿化、水系绿化、庭院绿化,做到无水不映绿、无路不荫绿、无村不掩绿,保证绿化增量同过去相比实现倍增。今明两年,将全部完成全县 4 个绿化示范镇和 28 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6 个生态文明村、237 个环境整洁村的镇村绿化任务。“家家美”全覆盖:
出台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创评活动”推进“家家美”的实施意见》,以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为主题,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十大创评活动”,积极引导各基层单位以及农村家庭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环境观和卫生观,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为建设生活舒适、环境优良、生态宜人的美丽乡村做出积极贡献。“街街亮”工程正在推进中。坑塘治理工作:2016 年全县先后完成了环境整洁村545 个村庄 981 处坑塘的现状调查,并对每个治理坑塘建立了电子档案,进行了典型设计、样板打造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县981 处坑塘已全部治理完毕。示范片区建设:为抓点连线成面,扩大示范效应,集中主要精力和优势力量,突出区域建设重点,2016 年着力进行胡集、羊山两个示范片区建设工作。利用省市政策,投资 1800 余万元,完成了羊山片区 8 个集中连片示范村的建设。胡集镇片区在投入 300 万元升级提升 7 个村的基础上,又投入资金 350 万元,新建了张堂、仇寺两个村。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需着力加以解决:
(一)要素制约有待进一步突破。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和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由于规划定位较高,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基础配套等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现在除向上申报项目,争取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外,其余部分主要靠县级财政及镇村投入,由于我县财政实力有限,而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个别镇街反映因为整治村多、整治任务重,资金配套压力较大,只好“看菜吃饭”、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基层和群众要求加快建设的愿望又很迫切,由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项目实施推进难度较大。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在目前的规划中很少突出各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特色,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存在“千村一面”现象。由于涵盖面广,整治类别多、现状复杂、受制因素多,包含规划、交通、建筑、林业、水利、环卫、文化、旅游等诸多内容,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工程建设推进难度较大。此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需要镇村、施工方进行配套和先行垫付,待项目完工验收合格后以“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补,结算周期较长、手续较为繁琐,镇街、施工方往往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配套项目资金和进行先期垫付。
(三)后续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落实。虽然目前我县实行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对农村地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有了专项资金保证,但只涵盖了保洁这一项,对于绿化、坑塘、路灯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养护等支出则不在保障范畴,只能由村级自行承担。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后,增加了许多景观和公共基础设施,村级相
应增加了大量养护开支,而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又有限,如果长效管理经费不能很好地解决,村级将背上沉重的包袱。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后续长效管理不及时跟进的话,就会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象,将带来很多问题和负面效应,美丽乡村建设已有的成果将前功尽弃。
(四)产业培植力度有待加强。
近几年来,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村庄面貌进一步美化,农村群众的生活观念和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在产业发展上,农村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引进力度还不够,农村产业的发展没有取得质的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尚缺乏持续有力的产业支撑。如何因地制宜指导各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发挥好产业基础、地域优势等,发展“一村一品一特色”,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五)建设缺少主动性。部分干部群众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模糊,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工作较被动。有的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行为,群众只是配合,存在“等、靠、要” 等依赖思想,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和发挥。还有不少农民认为土地、房屋是我的,我想在哪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谁也动不了、管不了我的一亩三分地,农民认识有待提高。也有的群众在村庄整治改建中涉及猪圈、房
前屋后的零星树木等个人财产时,难以积极配合极大地影响了工程进度。
三、几点建议
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战略目标任务,建议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宣传引导,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群众既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县级顶层设计理念、治污理念和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精神,深入广大农村干部、人民群众,积极采纳村民、党员代表的合理意见,既要保证村庄规划的真正受益者是广大村民,且能够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用效益激励村民积极参与规划建设中来。要利用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使村民从“要我美丽”向“我要美丽”转变;要培育乡村文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人的塑造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与乡村建设大马车“并驾齐驱、双轮驱动”。使广大农村居民能够了解和理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强化村民自治作用,引导广大农村居民积极、主动、全面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维护,自觉维护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二)、进一步拓宽渠道,多途径破解资金难题。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一是
县、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以奖代补额度,确保各项配套资金落实,我县财力有限,要整合有关部门涉农资金,做到“多个源头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渠道出水”,集中投入,发挥集成优势,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二是要按照建设目标整合资源,进行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申报各类项目争...
篇三: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
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新尼孙上村 创建“美丽乡 村” 建设项目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洪纳海乡 创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 镇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 1 项目概况 1. 1. 1 项目名称:
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新尼孙上村创建“美丽乡 村” 建设项目 1. 1. 2 项目建设内容:(1)
村内环卫设施方面:
购置环卫设备。
包括:垃圾箱40个; 果皮箱30个; 人力三轮垃圾车30个。(2)
村容美化亮化方面:
亮化、 绿化新尼孙上村, 新建步行街观光路灯100盏, 扩建风景树栽种1000株及绿化街道两旁。(3)
村内公共活动场所方面:
配套建设民俗旅游文化广场及商业街的健身器材1套及配套相关的休闲石凳。
民俗旅游文化广场旁建设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 同时铺设花砖。(4)
其他公共设施方面:
建设新尼孙上村生活污水排水管网、 小区供排水及供热建设。
新建水冲式厕所80户。
1. 1. 3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800. 0 万元。
其中:
申请县级配套资金 35 万元;
申请乡 级配套资金 5 万元;
申请村级自筹资金 27 万元;
申请援疆资金 148 万元;
申请乡 镇环境整治资金 10 万元;
申请供排水项目资金 50 万元;
申请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25 万元;
申请美丽乡 村试点经费 500. 0 万元。
1. 1. 4 项目承办单位:
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1. 1. 5 项目建设地点:
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新尼孙上村 1. 1. 6 项目建设负责人:
****(昭苏县洪纳海乡 乡 长)
1. 1. 7 项目建设期:
10 个月(即 2013 年 10 月至 2014 年 6 月)
1. 2 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新尼孙上村基本概况 (一)
自然环境
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新尼孙上村位于乡 政府 0. 5 公里处, 地处东经 81° 45′ 00″ 、 北纬 44° 35′ 00″ 之间, 东与农四师 75 团接壤,西与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民族乡 毗邻, 南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依山相隔, 北与哈萨克斯坦隔河相望。
境内森林、 矿产、 水力、 旅游、 农业、畜牧业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现有水利设施主要为夏塔河、 西水东调二分干渠及 75 团干渠水利工程。
夏特河总长 47. 5 公里, 河床宽 220米, 积水面积 927 平方公里, 年平均流量 18. 9 立方米/秒, 年径流量5. 96 亿立方米, 占全县总径流量的 17. 10%。
项目区属温带山区冷凉气候类型, 具有大陆气候的共性, 冬长无夏, 春秋相连, 春季升温降温迅速, 冷空气活动频繁。
年平均日照时
数为 24920. 5 小时, 太阳总辐射能为 136/千卡/平方厘米, 年均气温1. 5℃, 年极端最高温 32. 6℃, 年终端低温-39℃, 日温差为 17. 1℃。年均无霜为 78 天, 平均温度 67%, 冬季逆温现象很明显, 一般于 10月中旬开始, 翌年三月中旬消失, 最大递增率为每 100 米增加 4. 4℃。夏特乡 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东部多于西部, 山区多于盆地, 降水充沛,终年多雨雪, 受东部冷空气的影响, 年均降水量 500---600 毫米, 为全疆之冠, 降水主要集中在 4-9 月, 占全年的 84. 87%; 年均蒸发量为 1500mm。
年降雪量 100--150 毫米, 初雪日 10 月 20 日, 终雪日 4月 27 日, 年积雪 140 天左右, 积雪深度为 20-30cm, 最深的可达 63cm。冬季长达 160 天左右, 年均冻土深度 101 厘米。
(二)
经济概括 夏特乡 新尼孙上村种植业粮食作物以小麦、 油菜为主; 养殖业主要以养殖马、 牛、 羊为主, 旅游餐饮业主要以开办农(牧)
家乐为主,目前该村已开办农牧家乐 20 余户。
2012 年人均收入 9127 元, 2012年村集体收入 10 万元。
(三)
生产模式 夏特乡 新尼孙上村是夏特乡的安居富民整村推进示范村、 多次被上级授予“小康示范村”“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星级村党支部” 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 按照全乡发展总体部署, 新尼孙上村结合旅游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旅游业。
新尼孙上村特定的地缘及旅游资源优势, 鼓励农牧民群众开办农(牧)
家乐、 农家宾馆。
目前, 新尼孙上村已建成小二楼 40 户, 户均在 180 平方米以上, 已开办农(牧)
家乐 30 余户, 农家宾馆 1 户,农(牧)
家乐围绕柯尔克孜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 哈萨克族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 为全国各地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饮食; 同时乡 党委、政府出资 400 万元, 在新尼孙上村片区内建成民俗旅游文化广场及商业步行街, 已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演出、 奇石展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刺绣, 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刺激游客的消费, 为农牧民群众增收创出了新路子。
2013 年, 通过乡 政府大力建设, 打造新尼孙上村旅游观光、 农家乐、 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旅游带, 逐步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 改善生产生活水平, 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 扎实推进美丽乡 村建设。
1. 3 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新尼孙上村位于乡 政府 0. 5 公里处, 紧邻S237 省道, 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行政村。
区域电网覆盖全中心,交通、 通讯方便快捷。
该村有 222 户 1100 人, 由维、 汉、 哈、 蒙、柯等 5 个民族组成, 少数民族人口占 90%。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 农牧相结合的行政村。
全村有耕地面积 8251 亩。
2012 年人均收入 9127元, 主要以养殖业、 种植业、 旅游餐饮业、 劳动力转移为主。
种植业
以小麦、 油菜为主; 养殖业主要以养殖马、 牛、 羊为主, 旅游餐饮业主要以开办农(牧)
家乐为主, 目前该村已开办农牧家乐 20 余户。
1. 4 基础设施情况 1、 道路方面:
全村道路已实现柏油化, 共计 12 公里。
2、 水利设施方面:
支渠 20 公里, 已修成防渗 10 公里; 斗渠 30公里。
自来水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 100%。
3、 住房情况:
2012 年全村享受富民安居农户: 200 户, 2013 享受富民安居农户 22 户。
4、 卫生室:
新努孙上村有卫生室, 医务人员 2 名。
5、 电力情况:
全村整村用电, 无阶段性断电。
6、 通信情况:
全村 200 多户家中安装固定电话, 大多数农户家庭使用手机。
7、 广播电视情况:
安装“大喇叭工程” 广播。
村民可以正常收看电视, 电视信号相对稳定。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 一、 农牧民人均收入 2008 年底, 洪纳海乡 总人口 13047 人, 年生产总值达到 4116万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4525 元。
主要收入来源:
1、 第一产业收入为:
农业总产值 2100 万元、 畜牧业收入 980
万元; 2、 第二、 三产业收入 670 万元; 3、 劳务收入 366 万元。
二、 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 洪纳海乡 党委政府在小镇建设中按照“规划高起点、 建设高标准、 管理高水平” 的原则,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自 2006年以来, 在基础设施建设、 绿化、 美化、 硬化、 亮化、 净化和管理上狠下功夫, 成立了乡 规划办公室, 不断完善小镇建设基础功能, 有效提升环境保护工作质量。
(一)
突出特色, 合理布局 洪纳海乡 党委政府本着“合理规划, 有序发展” 的原则, 委托昭苏县建设局规划站编制了 《洪纳海乡 2006-2011 年小镇建设规划》, 对全乡 小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 为今后全乡 环境保护和小城镇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不断完善设施功能 近年来, 洪纳海乡 党委、 政府把加大设施建设, 完善建城区功能作为政府得民心工程, 提上党委、 政府重要工作日程, 不断加大建设力度, 成效显著:
1、 自筹 170 万元, 统一标准, 建设全乡 10 余条公路沥青混泥土路及配套设施绿化、 路灯、 电力、 通讯等, 实现绿化公路 14 公里。
2、 先后投入 160 万元, 对开斯克村、 吐格勒勤村进行了新农村建设风貌景观改造。
目前, 以上两个村被伊犁州评为州级新农村建设
重点村。
3、 洪纳海乡现有乡村医疗卫生机构 9 处, 其中乡 卫生院 1 处,个体诊所 3 处, 村级卫生室 5 外, 极大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 99%, 同时也为保障各族人民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洪纳海乡 目前有 5 所小学, 总占地面积达 400 余亩, 为了满足了当地群众的教学需求。
投入资金 200 余万元, 对全乡五所学校进行两基标准化建设通过国家“两免一补” 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当地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使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 100%。
四、 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 近几年, 洪纳海乡 党委、 政府紧紧依托国家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 先后于 2002 年和 2008 年共投入 450 万元在全乡 9 个村实施了人畜安全饮水工程, 其中铺设 12 公里的供水管网, 投入 80 万元建设供水规模 0. 078 万立方米/日和 0. 108 万立方米/日的供水站两处, 解决了全乡 13047 余人和万余只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 使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0%。
五、 建成区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洪纳海乡 建成区内生活饮用水源主要是地下水, 伊犁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2008 年对全乡两个水厂水源进行地监测, 饮用水各项检测指标全部合格。
六、 建成区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 2009 年 3 月, 该乡接受洪纳海乡 政府关于评价该乡 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评定及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处理情况的申请, 对该乡 9 个行政村农牧民家中的厕所及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检查, 该乡以国家沼气建设项目为依托, 在全乡全面推进农村家庭“五清五改”活动, 该乡 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已基本达到国家卫生乡 镇的有关标准,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是该乡 的一个难点, 目前指标偏低, 生活垃圾处理率 70%刚刚达标, 生活污水处理率 50%, 低于标准, 不过该乡已于近期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 相信污水处理的问题将于年内彻底解决。
2008 年底至 2009 年 3 月, 我乡 先后开展了 3 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对乱搭建, 乱停乱放, 乱丢, 乱倒, 乱挂等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规范店铺门牌设置 80 余个, 做到了坐商归店, 行商归市, 车辆停放有序。
建立了环境卫生秩序的长效管理机制, 树立了文明、 整洁、 优美的城郊乡 形象。
通过全乡上下的辛勤劳动, 全乡 创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 镇”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8 年全乡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 4525 元。
全乡 公共设施逐步完善, 农牧民生活用水卫生合格率达 95%, 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达到国家卫生镇标准地表水质量、 空气质量, 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森林覆盖率达 15%, 水土流失治理度 100%, 主
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 100%, 基本达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 的要求。
第三章
建成区环境 一、 地表水环境质量 洪纳海乡 地表水由永久性冰川、 积雪、 降水汇集而成, 水资源较丰富。
根据伊犁州环境检测站年检测报告显示, 我乡 地表水质量现状良好。
二、 地下水环境质量 洪纳海乡 地下水主要由河流和灌溉渗透而成, 无工业污染, 水质较好, 是主要饮用水源。
近年来, 洪纳海乡党委、 政府加大地下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
根据 2008 年伊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洪纳海乡 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报告, 表明洪纳海乡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Ⅱ 类标准, 总体水质为良好, 可作为饮用水水源。
洪纳海乡地下水检测报告 检测参数 检测结果 标准限值 单项评价 色(度)
<5 20 合格 浑浊度(散射浑浊度单位)
/NTU <1 3 合格 臭和味 无 无异臭、 异味 合格 肉眼可见物 无 无 合格 PH 值 7. 79 6. 5-9. 5 合格
铁/(㎎/L)
0. 04 0. 5 合格 锰/(㎎/L)
<0. 02 0. 3 合格 氯化物/(㎎/L)
10. 8 300 合格 硫酸盐/(㎎/L)
43. 2 300 合格 溶解性总固体/(㎎/L)
153. 5 1500 合格 总硬度(以 CaCO3 计) /(㎎/L)
103. 7 550 合格 砷/(㎎/L)
<0. 01 0. 05 合格 镉/(㎎/L)
<0. 001 0. 005 合格 铬/(六价)
(㎎/L)
<0. 004 0. 05 合格 铅/(㎎/L)
<0. 01 0. 01 合格 汞/(㎎/L)
<0. 001 0. 001 合格 氟化物/(㎎/L)
0. 11 1. 2 合格 硝酸盐(以 N 计)
/(㎎/L)
0. 7 20 合格 菌落总数/CUF(/mL)
6 500 合格 总大肠菌群/(MRN/100mL)
未检出 不得检出 合格 三、 空气环境质量 根据 2008 年伊犁州环境监测站对洪纳海乡 空气环境质量的监测结果, 表明洪纳海乡 环境质量低于二级标准, 质量功能属二类区。
四、 声环境质量 2008 年伊犁州环境监测站对洪纳海乡建成区、 文教区、 交通干线处环境噪声进行监测后, 其结果表明我乡 噪声符合 《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中二类混合区标准, 属于环境质量较好地区。
五、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洪纳海乡 在实施全乡 总体规划时, 将卫生建设工程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
1、 在 9 个村建成区主要街道设立分捡式垃圾箱 65 组, 垃圾桶
140 个, 购置垃圾清运车 2 辆; 成立了乡 市政规划办公室, 配备工作人员 9 名, 负责全乡 建成区的卫生保洁工作。
2、 鼓励农牧民群众修建化粪池,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将容易降解的生活垃圾倒入化粪池发酵后施入大田, 将不便处理的垃圾倒入安放的车载式垃圾箱, 运至昭苏县垃圾场进行填埋处理。
通过以上举措, 我乡 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0%以上。
六、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生活污水排放现状。
洪纳海乡 污水排放来源主要来自居民生活污水和农牧业生产产生的污水, 由于我乡 基础设施不健全, 没有排水设施, 生活污水主要排入居民自建的化粪池, 经与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发酵后施入大田。
没有向河域直接排放, 保护了生态环境环境。
地下排污设施建设已列入我乡“十二· 五” 发展远景规划。
七、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近几...
篇四: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
17 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及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及 2018 年工作思路年工作思路 今年,我县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农业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年初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做了总体安排部署,确定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 26 个,美丽乡村建设 12 个县级示范村,1 个示范片,3个省级示范创建村的任务,基本做到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全县覆盖。并在省、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由市政协廖主席总牵头萱洲示范片建设,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大家主要负责人及 20 位县级干部分村牵头负责,乡镇主要负责人现场指导参与,市直单位和 99 个县属单位组成强有力的建设支持后盾单位,省、市、县、乡四级形成合力,上下联动。同时,示范村干群齐心协力,共建美丽乡村。使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呈现强势开局、有序推进、亮点突出、成绩斐然的崭新局面。一、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成效 今年,按照美丽乡村建设“28 字”总要求,结合县情实
际,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制定了“规划为先,产业为本,项目为纲,素质为魂”的美丽乡村发展建设方略,在总结已有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群策群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美丽乡村建设再掀新高潮。主要取得以下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科学规划起点高。
按照《衡山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规划为先的原则,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已经高起点、高标准完成村庄整体规划。其中萱洲示范片是由成都城乡规划设计院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在原来的良好基础上,为让示范创建村起到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对于今年的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一是进行了合理规划,总体布局。正在建设的美丽乡村县级示范村 12 个,示范片 1 个,省级示范创建村 3 个,基本做到了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全县覆盖,辐射带动周边村镇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二是各驻村工作队着眼长远、因地制宜认真编制了村庄布点、整治建设等相关工作规划,着力抓好了村情资料、规划编制、规划评审等基础工作,确保美丽乡村发展规划与村情民情互融互进。三是驻村工作队摸清村情后,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秉持以人为本,发挥优势,把农民增收放在首要位置,科学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具体规划。各示范村按照村庄规
划统筹建设和生产,通过以点带面和示范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有序铺开。规划先行的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打造良好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优势产业亮点多。
我县紧邻国家级 5A 景区南岳衡山,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多年来,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一直保持在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的行列,今年 8 月底,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现场座谈会在我县圆满召开。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利用现有资源,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提升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萱洲示范片引进华夏湘江投资达 33 亿元的国际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项目稳步推进。已建成 600 余亩的生态农业公园、2000 余亩的优质稻基地、300 余亩的花卉苗木基地、6800 余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区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综合广场等项目;示范片内落地了“萱洲国家森林公园、萱洲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康养示范试点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区”4 个国家级示范区,并成功申报了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在示范村开云镇双全新村,湖南辉广皇茶产业几千亩白茶基地发展势头强劲,作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现代皇茶有机茶叶产品黄金芽、黄金叶等远销海内外。今年又扩大规模新流转山地近 1000 亩,新解决就业 50 余人。今
年 4 月,省委副书记乌兰等领导到该村视察,对该基地的发展赞誉有加。此外,长江镇石桥铺村,总投资 3000 多万的特色金叶养殖已具规模;白果镇棠兴村,国丰水稻合作社流转土地 2000 余亩,形成水稻种植、收割、加工的集成机械化链条;福田铺乡福田铺社区,世外桃源旅游休闲项目、桃园、油茶林建设项目既创造了收益,又保持了乡村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二是以南岳衡山国家名胜风景区为依托,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白果镇棠兴村境内的西游洞天项目已计划投资 2 亿元,已完成投资 8000余万元,为衡山县旅游产业填补了 3A 级旅游景区的空白;境内的桃花港计划开发水上漂游乐园及湿地露营景区,该项目充分利用村内现有资源,走上综合立体发展的创新之路,并入选了湖南省 28 个 2017 年度全国旅游优选项目之一。位于示范村内的野莓谷风景区、雷钵岭景区、唐群英故居等景区建设逐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为带动乡村经济、生态、民风等方面发展的动力引擎。目前,我县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亮点纷呈,农业整体发展逐步趋优,全县农产品龙头企业达 25 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 3 家,市级龙头企业 22 家,四星级休闲农庄 2 家,三星级休闲农庄 1 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315 家。
(三)项目为民乡村美。
美丽乡村建设要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与
改善农民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农民生活宽裕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繁荣富强的必要条件。今年,我县切实转变政府和部门职能,在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狠下功夫。通过整合部门项目、财政以奖代补、农民筹资筹劳、激励社会投入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达 4000 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项目建设。一是加强了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等突出问题,给农业生产夯实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环卫基础设施,配强环卫保洁队伍,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宜居环境;圆满完成了 26 个村的人居环境重点整治任务。三是进一步对村庄进行美化、亮化、绿化,保护生态环境,把示范村建设成文明、和谐、富饶的美丽乡村。全年计划完成村组道路和主干道路硬化 38.5 公里,扩宽道路 8.5 公里,建设公路防护栏 8000 米;新修田间渠道 9500 米,水闸 3 处,电排 2 处,加固堤坝 800 米,维修加固山坪塘 21 口,修建渡槽 65 米;安装路灯 790 盏,绿化道路 29 公里;完善环卫设施 8 处,新建公厕 5 个,改厨改厕 800 余户;修建饮水井5 口,安装自来水 85 户;建设村级服务中心 9 个;完成示范村的全部电网改造。同时,我县不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完善“三农”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推进,为我县全面决胜小康社会起到了很大
的示范推动作用。
(四)基层创建效果好。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基层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党员队伍不断优化,农村党员带领农民致富能力不断提高,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一是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今年,全县 15 个(示范片含 3 个村)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率先完成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为积极实行基层民主管理起到带头作用。新当选的示范村村、支两委班子的执政能力、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同时,全县还积极推进村部建设,逐步完善村部各种硬件设施,改善村党支部、村委办公条件,建设农民休闲广场、活动中心等。今年的 15 个建设村中,已经对 9 个示范村的村部进行了维修和完善。二是经常性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革除陋习。村支两委带头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活动,充实农民精神生活,帮助农民过上健康、快乐生活,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今年广泛开展“文明好家风”、“星级卫生家庭”、 “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农民争创文明户、争当文明公民,树立文明新风。特别是传统佳节,如端午节,沿湘江河边黄周村、永丰村、永清村等村举行了浓郁地方特色的大型赛龙舟活动;如九九重阳,各村的弘扬孝老爱亲的重阳节活动更是异彩纷呈。各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较好地营造了积极向上、和睦亲善、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对加强民主管理和促进文明乡风建设收效明显。
二、美丽乡村建设具体做法 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央和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并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宜居乡村。按照中央、省、市文件精神的相关要求,我县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加强组织引导,强化责任落实,创造美丽乡村发 展环境。
一是强组织。为加快推进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今年年初,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就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在了议事议程上,明确了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整体统筹、注重特色、尊重民意、绿色健康、创新发展。并且对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强化责任,落实到人。确定了县委常委全体成员、县人大主任、县政府全体班子成员、县政协主席分别担任各示范建设村的联点责任人。由县委组织部选派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县直机关挑选优秀干部担任队员,将全县直属单位合理组建了 12 支建设支持后盾单位。通过一系列安排部署,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指导队
伍。二是强督导。为督促后盾单位和相关乡镇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我县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了年度绩效考核,权重分值 4 分;县委、县政府还多次召开会议调度推进相关工作。县新村办为加强队员管理,制定出台了《队员管理通知》山社新农发【2017】1 号文件和《年度考核方案》山社新农发【2017】3 号文件。在做好季度和半年督查的同时,不定期对全县 12 个示范村建设进行督导指导,及时协调各种矛盾和关系。由于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措施得力,为我县美丽新村建设有序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优势资源,夯实美丽乡村发展基础。一是增加了财政投入。在统筹全县财力的情况下,我县增加了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预算额度,对项目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并要求各职能部门的项目和资金向示范建设村倾斜,优先解决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各联点县级干部在现场办公会上提出,帮扶建设后盾单位和友好单位,要根据建设村的实际情况加大帮扶资金的支持力度。二是利用优势资源和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扶持发展优势产业,做到企业盈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多赢效果。三是坚持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作用,宣传发动农民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农民积极主动筹工、筹劳、筹资。通过整合部门项目、财政以奖代补、农民筹资筹劳、激励社会投入等多种形式,不断改善农村的
生产生活条件,夯实美丽乡村发展基础。同时,我县对各类资金的使用要求,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用到实处。
(三)加紧创新发展,突破重点工作,增加美丽乡村发 展活力。我县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在认真总结经验,借鉴学习先进的同时,抓好重点工作,寻求创新突破。一是抓基层队伍建设,更加突出农民主体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支两委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我县不仅从本地培养挖掘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头羊,还多渠道选拔交流热爱农村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基层一线。正是不拘一格的用人模式,加强了基层组织的力量,激发了农村活力,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突出,工作效果明显。二是抓特色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农村经济。生产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我县抓住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契机,着重抓产业转型提质,培植生态高效特色新型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抓住毗邻南岳衡山 5A 景区和植被丰富、地貌奇特的自然优势,扶持发展全域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既践行了绿色生态持续发展理念,又为三农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点,农民的收入相应提高。三是抓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新时代新的生活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是为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高。我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总体布局、逐步推进,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
以人为本,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新形式下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需要。四是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给农民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是美丽乡村的一张名片,乡村美不美,村容整洁是第一印象。我县以申报的26 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扎实抓好农村“三清五改”,积极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做到抓重点示范带动周边村镇,基本杜绝农村“脏、乱、差”现象。当然,我县在抓好创新突破,增加美丽乡村发展活力的同时,统筹兼顾,按“28 字”方针协调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
三、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今年全县 12 支驻村工作队的队长及队员全部兼任着扶贫工作的队长或队员,并且有 9 支工作队的同志所安排的扶贫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不同的村。上半年,我县的扶贫工作任务紧,工作量大,驻村工作队的主要精力放到了扶贫工作上,一些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只能兼顾,导致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进展缓慢。而我们的队员在繁重工作中,压力挺大,有个别同志甚至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二是项目建设资金紧张,制约工作推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的支持,再好的工作规划只是纸上谈兵,项目建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怎么样解决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资金是面临的一道难题。为解
...
篇五: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
科学 1322020 年 12 月 01 浅谈园林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牛运芳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林业站,山东 济宁 272100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越来越重视,园林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绿化工程的意义;详细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中园林绿化遇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林业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建议。
关键词:园林绿化;美丽乡村;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当前农村建将美化环境纳入的农村建设计划中,以全面构建宏伟的蓝图,实现美丽的农村建设并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加强美化环境和建设美丽的乡村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美丽乡村建设绿化工程的意义
1.1 美化乡村形象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绿化工程可以改善我国新时代的农村人民生活环境。此外,随着季节的变化,良好的绿化可以带来不同的乡村景观。简而言之,美化环境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色彩的美感和乡村风貌,而且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美丽乡村的绿化影响了新时期农村建设的总体效果,提高了林业生产力和创造力,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美丽的农村绿化工程是一个系统性,包容性相结合的生产工程,内容涉及植树规划、森林保护、森林维护等相对广泛的领域。
1.2 改善生活环境
美丽的乡村建筑绿化项目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培养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通过实施绿化过程,生活在新农村中的人们肯定将能够与自然亲近并享受自然,人们将能够更加舒适地生活,生活水平将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需要改善人们的绿色环境。这样独特的绿色环境可以使乡村更加美丽,并营造出符合美丽乡村自然规律的和谐氛围。
1.3 带动新农村的发展
建在美丽的乡村中,现代乡村不可避免地生活在鸟、花和绿色的氛围中,每天都可以在氧吧中生活。这样的环境必将吸引居住在喧闹城市中的人们进行旅游,投资和商业活动。改变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此外,当地娱乐和当地旅游业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周围城市和乡村的整体经济效益,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 美丽乡村建设中园林绿化遇到的问题
2.1 缺少绿化植物
乡村房屋的建造基于个人的品味和愿望,村民对在建筑物周围种植绿色植物没有多大考虑。该村最常见的是房屋前后的一些小果树,例如柿子树、桃树和核桃树。因此,村庄的整体绿化并不乐观,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旧房屋现在已经破旧不堪需要重建。同时,由于老房子周围的各种树木被砍伐并面临被混凝土取代的风险,村庄的绿化率进一步降低。
2.2 村民的树木保护意识淡薄
由于村庄的房屋建筑缺乏规划所以相对杂乱无章,而且大多是个人,因此,由村民来决定是否种树,种植和砍伐是相对自由的。此外,农民的祖先几代人都依赖农业,他们不愿意让农民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种植绿色植物,而是愿意花时间种植农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针对这种情况,基层农村管理人员要提高村民的绿化意识,加强与村民农村绿化建设的协调,确保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总体建设工作,需要制定一系列计划。大多数村民饲养家禽,有些村民采用自由放养管理模式,将牛、羊等家禽引导到定居点并自由移动。这种行为对农村的绿化建设非常不利,特别是如果绿化植物处于苗期。在许多情况下,新鲜存活的幼苗、花朵和植物被动物破坏,被食用的植物最终死亡。
2.3 绿化植被选择不当
选择具有乡村特色的正确植被类型是建设美丽村庄的第一步。但是现在,一些村庄已经学会从其他相对成功的建筑案例中刻意进行自己的绿化建筑,因为乡村们通常是机械复制的,并且不与国家环境融为一体,最终的绿化效果达不到预期。另外,在种植和维护时,还存在诸如单一类型的绿色植物,低度绿化和低度绿化等问题,也降低了植被群落抵御自然灾害、美化环境和空气的能力。
2.4 绿化建设后期维护资金不足
建设美丽村庄的主要投资依靠政府补贴,而在这一领域的投资通常不多。然而,在树木短缺的村庄中,在美化项目的早期阶段需要种植大量的树木,花草,需要加强维护,并且需要大量资金。为了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并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绿化团队通常会管理维护成本,并雇用经验不足的经理来维护绿色植物。最终导致缺乏管理和维护不善,直接影响绿色植物的生存能力和生存,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改善,资金缺乏会越来越严重。
3 完善林业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建议
3.1 增强绿化意识
政府和政府官员需要采取各种广告方式,以降低农民对绿化的意识。他们可以使用纪录片,绿化演讲,特殊培训和基于家庭的广告来提高村民的绿化意识。另外,地方政府可以组织村干部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参观绿化得到加强的几个小组来了解绿化后村庄的现状。简而言之,社区需要使用所有可用的方法来提高村民对通过绿化改善集体生活质量的认识,以便当地居民能够真正认识到绿化的好处并充分展示他们的热情。
绿化美丽的村庄对于改善村民的整体生活环境非常重要,仅靠政府的投资和建设是无法有效完成的。这需要大多数村民的支持和回应。乡镇政府可以按照人们想听的方式,定期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利用知识讲座,家庭宣传和义务植树等方式,提高村民的绿化积极性。让村民了解绿色村庄的含义,并真正感受到美丽的乡村。园林绿色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良好的环境不仅仅可以改变当前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还能够对乡村居民的下一代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全民中形成“种绿、爱绿、保绿”的良好氛围,让村民们照看花草、树苗和草坪,从而减少任何拾取和践踏运动。
3.2 加强特色建设
当地人可以创造独特的乡村绿色景观,因此最好将此功能打造为吸引许多游客的精品旅游功能。同时,农村地区因此可以吸引外国投资,因此乡村们具有地方自治权,而不必完全依靠政府的资金来使农村绿化。在特色建设过程中,该地区还必须坚持先规划后行动的方针。没有基本计划,盲目建设是不可能的。此外,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将充分了解该地区的特点,以低成本和适合该地区气候的条件,尽可能多地引入苗木,并在种植期间进行单一种植,以在后期预防病虫。
园林绿化是一种综合性建筑,不仅包括绿化,而且还包括历史、人类和古代建筑。美丽的村庄绿化建筑反映了该地区的特征,发掘了传统文化,尽可能强调了自然的和谐。在进行乡村特色环境设计过程中,要对绿色空间的布局进行统筹安排,详细考虑当地的地形以及乡村整体的建筑风格与特点。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在乡村路边要种植各种植物,尽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自然科学 2020 年 12 月 01
133 做到均衡的布局,使乡村当地整体环境规划更加具有层次。不可能盲目地模仿城市的绿化,必须具有不同于城市的“美丽乡村”的特征。首先,在建设开始之前,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布置美丽的农村绿地。这允许村庄的内部和外部,村长和村民的庭院一起工作,以形成具有村庄特色的乡村空间。其次,为了在进行整体绿化美化的同时强调美丽乡村的绿化特征,将根据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和风俗习惯对原村和新建村进行绿化,应该有针对性的。
3.3 重视资金投入
在维护阶段,将指派专门的维护团队和人员来实施个人职责和人员评估机制。增加维护投资,以确保在绿化和维护方面表现出色,同时确保一定的利润,必须根据规则按时支付维护费用。完善的管理系统,增强管理水平,实施动态管理。定期检查幼苗病虫害,并尽快解决。有必要对园林绿化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同时要定期学习专业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清楚地了解新的维护和管理技术,新趋势和新趋势。要有效提高维护管理水平。此外,有必要向基层养护人员提供有关园林植物保护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指导,了解一般害虫和预防方法,并有效地改进专门的养护技术。有。绿化是一项长期任务,后续的植被维护,修剪和维护需要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绿色植物的健康生长。建设部门要有足够的资金,聘请专业的植被维护人员,组建自己的园林维护团队,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同时,我们将不定期巡视保存的植物,以实现对现有问题,病虫害的早期发现,早期响应和早期解决,并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可以将部分资金用于员工的专业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并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3.4 加强管护、注重后期养护
在绿化美丽的乡村的过程中,如果保养得不好,就会经常出现“即使我每年种树也看不见绿色”的现象。没有维护或者维护失败,现有的绿化不会出现预期的效果,政府投资也将没有结果。因此,绿色维护管理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环境效益。美丽的乡村绿化工作始终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对美丽的农村绿色建筑养护制度进行开发和讨论,履行管理和保护责任,开展绿色建设和长期养护。必须有机结合。为了改变“只种植或大规模管理保护”的现象,乡镇需要拨出专项资金进行绿化,所有种植的树木都承包给家庭或专户。它由各种人员管理和保护。考虑到维护树木是确保生存的关键,是美丽的乡村绿化和美化的前提,因此可以有效地实现美丽的乡村绿化,并建设土地以取得成果。
首先坚持计划,根据当地特点,土壤和气候合理分配绿化树种和管道,根据当地情况采取行动,制定适合树木和草木,花卉,植物的科学计划实现树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用低成本和高度适应性的本地树种。经过长期种植,本地树种最能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生长健壮,对病虫害具有很高的抵抗力,易于维护并具有良好的综合效果。是。它可以最好地指示位置。风貌。为了降低维护成本,优先考虑对疾病,干旱和贫瘠具有高度抵抗力的树木。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位置条件,设计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苗木规格。只有根据要求和合理种植才能保证幼树的成活。同时,管理人员要加强考核和监督,严格按照既定的养护标准管理养护标准,定期浇水、施肥、除草、治虫、逐步规范绿化作业。
4 结束语
建设美丽的村庄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在农村绿化建设中利用园林知识是造福人民的主要手段。加强美化环境,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经济利益,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村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磊.园林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J].园林设计,2019,11(2):188-189. [2]宋建国.浅析园林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J].城乡规划,2019,9(16):154. [3]王彦博.园林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J]. 园林设计,2018,10(15):38-39. (上接第 131 页)
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树立执法权威,切实达到保护资源、震慑犯罪、教育群众的目的。整合现有执法队伍,建立综合执法部门,真正实现林业综合执法。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实行内外监督、上下监督的林业执法监督体系,有力推动执法整体效能。
3.6 加大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力度
森林资源保护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生态环境关系到民生、民心、民意,各级政府要建立森林资源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领导干部盲目决策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损害的,实行终身追究责任。健全监督管理职责,完善政府主要负责人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强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组织领导,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建立完善森林资源政绩考核机制,进一步推动森林资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森林覆盖率、蓄积量、林地保有量、动植物物种保护等指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责任人,坚决实行责任倒查,依法追究损害森林资源的法律责任[3]。
3.7 制定森林火灾的应急方案
加强森林防火意识和积极培训更新灭火设备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森林火灾的概率,但依然无法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所以林业管理部门和所有的林业管理人员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积极制定森林火灾的应急方案,认真面对每一次的森林火灾演练,提高自身的救火意识和扑火能力。当森林突发火灾险情时,要立刻启动应急方案,迅速组成救火队,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现场并开展扑火工作,尽最大的努力降低森林资源的损失。
3.8 积极培训更新灭火设备
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根本不可能灭绝所有的火灾源头,所以想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就要加强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保证其高效有序地进行。因此,林业管理部门应及时加强林业人员的灭火技能培训,及时更新、维护灭火设备,与时俱进。另外,政府要适当拨款,大力支持林业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
4 结束语
总之,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工作任重而道远,森林的情况也错综复杂,林业管理部门在不同阶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管理层面也有所短缺,森林防护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为了保护宝贵的林业资源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林业管理部门应不断提高森林护林防火水平,查缺补漏,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及时止损。
参考文献
[1]杨志敏,杜仁学,杨志强,等.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1):65-66. [2]古育成.浅析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9):137. [3]曾凡霞,王传江.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10):169.
篇六: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
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乡镇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按照省、市、县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要求,我乡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目标,以“政府组织,部门负责、属地管理、全民参与”为工作原则,认真做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的安排部署,在许道、南徐等 17 个村集中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开展卫生环境治理、乡村绿化、美化、亮化、道路硬化等突出问题,努力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现将我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情况作简要如下汇报:
一、 迅速动员、周密部署
全县动员会后,我乡迅速反应,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一是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长和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负责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工作指导、协调和推进。二是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2015 年 4 月 10日我乡召开了有全体机关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参加的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誓师会,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我乡的尚宅村、前孙村以及韩集镇的薛堂村和南马庄村,通过参观,大家深受鼓舞,找到了差距,明确了工作目标。会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的意见》。文件要求各村建立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做
到“四有”,即有垃圾池箱,有垃圾集中填埋点,有专门的垃圾保洁队伍,有垃圾处理的长效机制,全乡上下形成了“环境整治、人人有责”良好氛围。三是乡村两级组织人员同驻村工作组一起走村入户、实地调研、深入宣传,了解村内在基础设施、乡村民居、绿化美化等方面的现状,提高农民对改造提升行动的认识,并听取他们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意见建议。
二、重点带动,全面推进
2015 年乡共安排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省级重点村四个,分别是南徐村、陈庄村、李长堤村、许道村。县级重点村十三个分别是:北村、冯洼、东许、黄道刘、西璋、东璋、前吉科、和里高、吴、孙、何堤口、刘庄、后孙。
1、村内建设方面。
今年以来,全乡各村共清理垃圾 4400 车,建垃圾池 85 个,购垃圾箱 380 个,清理残垣断壁 89 处,粉刷墙面 8 万平米。许道、李长堤、南徐、陈庄、刘庄、十四户西村、中村、东村、李窑、何堤口、孙、仉、吴、东许、李长堤共硬化村内道路 12000 米。前吉科、东璋壁、许道、西村修建排水沟 3400 米。如南刘庄村原先各户为了多占宅基,在自己房基周围都延伸出 3 米多宽的土台,严重影响交通和美观。村两委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形成一致意见,各户超占部分全部清理。经过 20 多天的努力工作,全村清理超占土方 5000 余方,清理垃圾 300 余车.路宽了,人心顺了,村容村貌变了,老百姓拍手称赞。何堤口村是乡甚至全县比较贫困的村,村主街道坑洼不平,东西障壁、
何堤口三个村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一到雨季孩子们趟着泥水上学,群众怨声载道,借这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机会该村修水泥路 1000米,解决了该村多年出行难的难题。
2、造林绿化方面。2015 乡共完成植树造林 2305 亩,圆满完XX 县委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其中完成南徐、东许、冯洼、陈庄、吕宅等 8 个村通道绿化 778 亩(包括新霞线、沧乐线补植补种),完成仉、十四户等农田林网工程 100 亩,完成北良、南徐等 8 个村水网水系造林工程 300 亩,完成尚宅、等 5 个村坑塘绿化 301 亩,完成李窑等 33 个村村庄绿化 746 亩,完成何堤口村片林种植 80 亩。另外,尚宅、南徐等五个村种植冬青、卫矛、女贞等灌木 8600 平米。如许道村作为 2015 年省级重点村内先后栽种香花槐 550 株,碧桃 470 株,家槐 340 株,白蜡 285 株,山柿子 300 株,法桐 300 株,金叶槐 160株,共计 2405 株。另种植卫矛等灌木 2 万余株。村外坑塘周围种植柳树、杨树 6000 株,公路两侧种植白蜡 3200 株。
3、特色种植方面。为响应我县“三点三线”和乡政府驻地环境整治和美化、绿化的总体要求,乡把沧乐线西侧,新霞线两侧和乡政府驻地规划为油菜种植园区,号召农户 2015 年秋在该区域种植油菜,其中新霞线两侧种植 1000 亩,乡政府驻地种植 1400 亩,沧乐线西侧种植 600 亩,现全部种植完毕,油菜苗长势喜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规模化种植也是我乡今后整体的工作思路。待到明年冬去春来,油菜花开,走在笔直的乡间水泥路上,站在水渠旁、柳荫下观水赏油菜花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到时,还欢
迎各级领导再次莅临乡参观指导。
4、基本农田建设方面。除村内面貌改观外,今年乡在基本农田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全乡新打浅井 97 眼,新建涵洞 46 座。修建沟渠护坡 2 段,位置在南徐及尚宅通往乡政府主干道上的原有沟渠两侧,各沿沟渠修 50m,共计 400m。新安装 50kva 变压器 45 台,100kva 变压器 3 台。新规划架设 10kv 高压线路 7.526km,架设低压线 75.246km,电力施工涉及 33 个村庄。新建田间道路共 76 条总长57.803 km,路面宽在 3m-5m 之间。其中砌砖路面田间道 57 条,总长41.092km;新修水泥路面田间道 15 条,总长 10.432km;新修柏油路面田间道 4 条,总长 6.279km。
三、创新驱动,强化保障
结合活动的开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挖掘典型,通过鼓励学习典型、模仿典型、超越典型,调动起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创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出全民动员打造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的同时,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引导农民投资、投工、投劳;三是强化项目督导,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期,不断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篇七: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
2022 年 年 x xx 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施方案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扎实推进全乡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xx 市农村人居环境“五治”专项整治行动方案》(x 办〔2021〕xx 号)、《xx 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无一全”标准》(x 农居办〔2021〕x 号)、《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建设 xx 美丽宜居乡村的工作方案》、《xx 市农村人居环境“五治”专项整治行动方案》(x 办发电〔2021〕xx号)、《2022 年 xx 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精心部署、集中行动、全民参与等方式,以创建“美丽集镇、美丽村庄、美丽团寨、美丽庭院、美丽公路、美丽溪河”示范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积极争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乡镇,奋力建设“净、绿、美”新农村。大力实施“个十百千”美丽创建行动,力争成功创建美丽示范村 2 个(苏宝顶村、水口山村)、美丽团寨 7 个(各村一个)、美丽庭院 21个。计划完成农村户厕改(新)建 102 个,完成无害化公共旱厕
改造 2 个。彻底改善我乡农村人居环境,使村容村貌明显提升,文明村规明约普遍形成,长效清洁机制逐步建立,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普遍提高,达到“六无一全”的标准。
二、整治提升内容及措施 (一)集镇 1 1 、及时清运垃圾。增加集镇保洁员,加强集镇环保力量,对集镇主要街道、背街小巷、河道等实行分区域包干到人全天候保洁到位,垃圾桶及勾臂箱专人管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开展河道平整工作,组织对集镇到 xx 村槐树脚河道进行清淤。通过全覆盖、拉网式的垃圾“清零”行动,对溪流、沟渠、卫生死角、积存垃圾等进行全方位的清理。加强宣传及巡查,杜绝垃圾、秸秆焚烧现象。
2 2 、规范污水排放。集中对集镇的污水管网和明沟进行完善,计划新建排水明沟 3 处,疏通暗渠涵管 2 处,确保无乱排乱倒乱流等现象。
3 3 、规范车辆摆放。按照集镇规范化建设要求,加大对车辆摆放秩序的整治力度,增设停车位。在 xx 中心学校对面及 xx 村部前(高速公路高架桥下)征地修建停车坪,规划停车位。同时,在集镇设置抓违章探头,对乱停乱放车辆进行违章处理。
4 4 、规范广告招牌。全面整治非法广告,组织人员对集镇现有“牛皮癣”进行全面清理。设置广告宣传专栏,做到不乱贴乱挂乱画,坚决根治“牛皮癣”。宣传动员集镇门店实行“一店一牌”。
5 5 、注重房屋内外清爽。对集镇五六十年代的破旧门店(产权归属 xx 村中街组)进行拆除,新建休闲广场。对集镇上的废旧汽车客运站进行改建,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换新颜。积极争取项目对集镇农贸市场进行改造,使农贸市场更加规范化。对集镇乱搭乱建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拆除集镇违规菜园围栏、拆除 xx溪流域河道乱搭乱建(鸡棚、鸭棚)。通过开展评比、宣传“门前三包”责任,引导集镇门店、住户对房屋内外环境进行清洁,将杂物堆放整齐,做到干净清爽。
6 6 、有效治理市场。对市场进行修缮,设立钢架棚。规划用地,市场区域设计为下面建市场,上面建房屋,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加大巡查力度,严禁出现占道经营,消除马路市场。加强市场卫生管理,实行归类分区管理,安排专人清理市场垃圾。
7 7 、确保道路整洁通畅。修整破损沥青路面,对道路两旁的杂草、排水沟的淤泥杂物进行集中清理。同时,对集镇居民的畜禽散养行为进行规范,做到畜禽集中圈养。
8 8 、做好绿化亮化环保。实施亮化环保:对绕集镇路、集镇中心和主要街道安装太阳能路灯;实施绿化:因地制宜,见缝插绿。
9 9 、保持厕所清洁实用。对集镇现有的公厕进行安排专人打扫,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确保集镇无一个旱厕。
10 、突出 x xx 特色。结合 xx 乡特色,争取项目资金,对集镇临街面进行风格统一改造,建设具有 xx 文化韵味的特色乡镇。
(二)村庄 1、开展规划编制专项行动 xx、xx 两个美丽示范村庄 4 月底完成《村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规划》编制,明确目标任务、项目重点、资金来源、建设时序。
2、开展露天粪坑、临时棚厕、农村旱厕治理行动 (1)大力推进农村改厕。一是按照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标准规范,积极宣传动员农户改厕,采取应改早改、愿改尽改,全面落实“首厕过关制”,实施厕屋黑灰水分离,开展旱厕清零行动,实现村内无一个旱厕。二是对公共旱厕做到应该尽改。
(2)落实厕所维护管理机制。一是对辖区户厕开展全面摸排,建立问题台帐,限期进行整改,实行销号管理。二是村公厕进行安排专人打扫,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
3、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 (1)开展河道治理行动。各村要组织两委干部、党员、河道保洁员及志愿者对辖区内河流进行定期清理。一是清理水面漂浮物,加强宣传,杜绝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溪流之中。二是对黑臭水体进行摸排整治,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小型湿地项目改造。三是对农户院落沟渠、排水沟进行硬化。四是开展禁止电鱼、网鱼行动,同时,投放鱼苗保护水域生态。五是拆除溪河流域河道乱搭乱建(鸡棚、鸭棚)。
(2)落实“河长制”管理机制。一是对村内所有小微水体环境综合整治纳入河长制监督管理考核责任体系,建立以驻村领
导为责任领导,挂牌整治的长效管理体制。二是建立“河长+河道保洁员”机制,由乡村两级河长带头开展巡查,尤其是向河道倾倒建筑垃圾、私自排放生活生产污水及私搭乱建违规占用河道行为立即制止,列出问题清单,限期整改,确保河流通畅清爽。
4、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及资源化利用行动 (1)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一是设立村庄“清洁日”,坚持集中整治和持续整治相结合,聚焦辖区内村组、道路、树丛、田地等重点区域,开展全覆盖、拉网式的垃圾集中清理整治,彻底清除卫生死角、积存垃圾,实现公共区域做到“六无一全”,农户屋内屋外做到“八个整洁”。二是对乡村道路进行全面整治,实现公路用地无堆放物、无障碍物、无垃圾。三是督促垃圾及时清运,同时,动员群众垃圾投入配备的垃圾桶中,不乱扔乱倒,杂物摆放整洁有序,基本消除房前屋后的垃圾堆、杂物堆。四是配置分类垃圾桶,宣传垃圾分类投放。五是加强巡查,严禁焚烧垃圾、秸秆。六是消除遗留的垃圾焚烧炉和清理非正式垃圾堆放点,确保无垃圾焚烧和长期未清运现象。七是每村选定一个建筑垃圾集中处置点,设立标识牌,引导群众不乱倒建筑垃圾,倒入指定处进行集中掩埋。八是定期组织对村庄、道路杂草进行清除。九是动员家禽圈养,道路、房前屋后无畜禽粪便。
(2)完善清扫保洁机制。各村对辖区内卫生区域(含勾臂箱、垃圾桶)进行责任细分,村组干部、保洁人员定点定人定责,严格落实保洁员考勤制度,开展好日常清扫工作。各村将村、组、户划分若干微网格,发动党员干部、热心群众、志愿者对人居环
境整治工作进行广泛宣传,督促各户做好门前三包工作,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大会战,高标准完成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任务。
5、开展农村废弃杂屋拆除行动。
(1)全面开展“房屋清爽”行动。一是对残垣断壁、废弃畜禽圈舍、废弃厕所、废弃仓库、废弃空心房等建筑物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实行销号管理。二是广泛动员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带头并发动村民对危旧房、闲置房、残垣断壁等有碍观瞻的“空心房”(有文物保护价值的予以保留),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坚决依法依规拆除,三是严格把住违规建房,从严管控切坡建房,严防一户多基。四是拆除违规农业设施用地,进行复垦复绿。五是拆除废弃杂棚和乱搭乱建。六是全面整治马路沿线及村庄外墙立面各种张贴、喷涂的非法广告、“牛皮癣”、废弃宣传标语、横幅。七是全面清理非公路标志标牌,对破损、不规范标牌进行拆除、维修或更新设置。
(2)着力提升村庄整体风貌。一是充分利用闲置空地进行绿化,实现村内无一块裸露泥土,能绿化的地方全绿化。二是河道溪流沿岸种植苗木,美化村庄。三是实施“亮化”工程,对村域太阳能路灯安装及使用情况进行排查,对损坏的太阳能路灯及时报修,对夜间照明不足的路段上报计划增设路灯。四是落实“雪亮工程”,在村主干道路口安装监控,建立环境整治智能管理。
(3)加强传统村落保护。采用地方本土元素,保护和延续村落风貌。一是保留白水洞和禾梨坪村落原生态风貌,注入旅游
元素,发展 xx 乡村旅游,二是保护 xx 古村落,弘扬梯田农耕文化。三是保护小溪“茶马古道”旧址,发展商道文化。
6、开展裸露泥土治理复绿行动 一是各村开展裸露泥土地块调查,建立治理台账。二是对乡村两级主要干道两边采取撒草籽、栽树、种花草等方式落实绿化、复绿措施。三是实行“门前三包”明确农户房前屋后的裸露土地由农户负责,公共区域、无明确责任主体的裸露土地由辖区街镇、村组负责。
7、开展畜禽圈养行动 一是苏宝顶村、水口山村引导农户合规搭建畜禽养殖围栏、场棚,实施畜禽养殖“归圈”整村推进,从农户居住集中区逐步推开,杜绝畜禽散养现象的;二是其他村在入村主干道、村部周围及人口集中区实现畜禽圈养。
8、开展乡风文明提升行动风 (1)开展文明新风宣传。一是召开屋场会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宣传。二是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等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组规民约》。三是过装订固定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栏、播放村村响广播、入户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作用,规范村民行为。
(2)开展文明评比活动。一是各村以户为单位开展“美丽庭院”“最清洁户”“文明家庭”“美家美妇”等评比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形成村美人和的农村新风尚。
二是以组为单位开展“最美村民小组”等评比活动。三是各村要针对评比结果召开表彰会,发放一定的物资奖励调动村民积极性。
9、开展村庄“微改造”行动 一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度拆、精致改、全面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竹木、土砖、鹅卵石等乡土材料,因地制宜对农村道路、沟渠、墙垛、栅栏及其他空间建立符合乡土风貌的微景观。二是加强村庄绿化、亮化工作,确保行政村内有一处以上公共休闲绿地可供村民时用。
10、开展“个十百千”创建行动 一是各村集中力量打造人居环境示范点,积极创建“美丽团寨”,xx 团寨、xx 团寨、xx 团寨、xx 团寨、xx 团寨、xx 团寨、xx 团寨。二是各村按照“六美标准”,积极引导农户创建“美丽庭院”。
三、保障措施 1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 xx 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 xx 任领导小组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xx 为第一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肖振宇兼任办公室主任,黄健强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干,负责日常事务。
2 2 、用好“一核四治”抓手。建设“一核四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核心”引领把准方向,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整治各环节;以“自治”提高责任性,将人居环境
整治纳入村规明约、组规民约,引导村民发挥自主性;以“法治”实现强制性,依托乡贤理事会会发挥“乡贤力量”推动环境整治,设立“乡贤基金”,进一步推动村庄道路提质改造、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美化、提升村容村貌等工作;以“德治”培养习惯性,依托乡风文明理事会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开展文明评选活动,激励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整治行动。以“智治”提升便捷性,发挥“雪亮村庄”监控环境整治。
3 3 、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微网格”。以“微网格”为重要抓手,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微网格,助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引领群众参与周边环境清理,网格划分做到连片到户,不留卫生死角。结合清洁日、党员主题活动日,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4 4 、常态化开展评比工作。积极开展比学赶超打擂台评比活动。乡对村重点检查人居环境整治责任落实情况,并根据细则现场打分。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严重滞后,经多次提醒仍无明显改观的村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责任人予以谈话提醒。村对组、户重点检查人居环境农户“八整洁”、“门前三包”责任落实情况,对“美丽庭院”、“最清洁户”等给予奖励,对卫生不达标的农户进行宣传劝导,督促整改到位。
5、保障工作经费。
(1)集镇:投入 xx 万元/年用于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2)村庄:除了市里下拨的人居环境工作经费外,乡里再从公用经费里拿出钱进行投入,其中,xx 村 xx 万元/年,其它
六个行政村各 x 万元/年。
6 6 、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村村响、微信群、宣传栏、宣传单、乡村两级会议等,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先进典型。注重发挥村级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心支持参与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格局。
7 7 、严格督促落实。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领导小组将按照“xx市 2022 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农村社区)考评细则”每月进行考评督查,对考评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整改。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将从严进行追责问责。
xx 市 2022 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农村社区)考评细则 序号 评价指标 分值 评分标准 自查 得分 考评 得分 1 规划编制专项行动 (3 分)
3 ...
篇八: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
乡村红旗村经验材料范文(1)一、村庄基本情况 x 经济开发区 x 村位于开发区驻地西南 2 公里外,东临 x 公园,南至 x 小区,北靠 x 厂,西与 x 相邻。20xx 年村址占地原占地约 x亩,20xx 年 x 月改村建区,新区占地 x 亩,x 栋楼,人口 x 人,x户,党员 x 名,村民代表 x 人,村“两委”班子 x 人。近年来,村“两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村群众,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奋力开拓,全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整治村容村貌 ,美化亮化生活环境。近年来,胡里长屯村在实施村居改造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按照“五化”标准要求,进行美化亮化,深入开展道路硬化、楼前楼后绿化、环境净化、街道亮化和外观美化建设,道路全部硬化,铺设方砖 x 多平,楼宇间高标准绿化,种植小龙柏等绿化植物 x 多平,法桐国槐等 x 多株,安装路灯x 余盏,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同时,胡里长屯村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定期组织居民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群众爱护环境意识明显提升,村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打造高标准活动场所。20xx 年,村“两委”班子积极筹资 x 万元修建 x 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内设办
公室、服务室、活动室。同时,设立高标准三务公开栏,建立并落实民主议事、党组织生活、党员联系群众、等多项制度和村规民约。
三是以乡风文明为抓手,倡新风树正气。胡里长屯村把乡风文明作为村级工作的重要抓手,向村居民发放《倡议书》、道德规范宣传明白纸和道德规范,集中开展“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并在村公开栏进行公示,积极营造建设和谐家庭,友善邻里乡亲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节日慰问活动,村“两委”成员集体看望和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家庭,累计慰问困难群众 x家,发放慰问金 x 多元,解决实际问题 10 余项。
四是加强治安管理,维护稳定环境。加强村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设立村警务室,在村主要交通要道和路口设置监控探头,实现对周边主要道路、出入口、复杂场所、重要单位和目标全方位、全覆盖的可视监控。同时定期邀请司法所工作人员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认知,切实提高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
三、经验分享 一方面外表要“美”。村庄发展要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同时村“两委”班子要积极负责,认真执行村庄规划。
另一方面内在要“美”。村庄整洁、整齐的同时,通过开展乡风文明活动,倡树新风争气,村级要形成符合自己实际的村规民约,村民要形成自己的家风家训。
美丽乡村红旗村经验材料范文(2)
一、村庄基本情况 x 村位于 x 镇中心位置,全村共有 x 人,x 户,党员 x 名,耕地x 亩。20xx 年底,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10 万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亿元,企业固定资产达到 x 万元,实现利税 x 多万元,全村共有 x户有自己的致富项目,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 x 元。近 10 年以来,该村多次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经济发展强村,被县委评为红旗党支部,另外先后被省建设厅、人事厅评为村镇建设明星村,被省司法厅评为先进调解委员会,被市文明委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扭住一个关键,狠抓党建,提高素质。x 村党支部坚持狠抓党建不放松,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做文章,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工作中,党支部书记做到率先垂范,其他班子成员认真遵守,做到工作中互相支持,生活中互相帮助,共同开创村庄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同时,党支部组织党员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并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抓好村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村党支部的工作机制建设,促进班子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村级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全村的和谐稳定,形成乡风纯朴、村民团结、邻里和睦的良好风气。
二是围绕一个中心,为民服务,帮民致富。x 村先后投资 5 万多元,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整修,添置电教设备、桌椅黑板等,建成会议室、值班室、党员群众谈心室、党员远程教育培训等,农村
干部、党员星级化管理情况、党务、村务公开监委会制度等均实现图版上墙。
三是净化一方水土,和谐共处,民乐村安。“让群众更多的参与管理,让群众充分享受民主,通过民主管理团结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群众的事就让群众说了算。”这是该村党支部一班人“当官经”。经过群众认真推选,从全村选出 x 名责任心强、威信高的群众组成村民代表会。村里的大事,都由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把群众的想法和村里的决策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村“两委”决策的透明度,坚持每月把村里的财务和村务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这样,不但群众有知情权,而且提高干部威信。由于干部作风民主,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村党支部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三、经验分享 一是要党支部和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在构建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带头整治人居环境,进行“五化”措施,使村民们有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在生活中,都要讲正气,讲原则,讲奉献,虚心听取民众意见,重视民众的需求,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办公方法的新途径,不断提升办公效率。
二是积极深化乡风文明建设。要开展乡风家风建设,促进村民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训,有效调动群众创建美丽新生活的积极性,激励群众共同为美丽乡村建设而奉献。
美丽乡村红旗村经验材料范文(3)
一、村庄基本情况 x 村人口 x 人,全村耕地面积 x 亩,党员 x 人,积极分子 x 人。x 村党支部强班子带队伍,开展党员分类管理、创立巾帼志愿服务队、首创胡同长—街道长—网格长“三长合一”工作制,党员群众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在村美丽乡村建设、网格化治理、扶贫开发等各个领域积极发挥作用,使整村民风淳朴、向上向善。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清理空闲宅基,盘活闲置资源。本着群众“自愿、协商”的原则,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对全村 x 户闲散宅基进行全面清理,腾空后的土地由镇政府提供经济苗木并种植,党支部村委会和农户共同负责宅基树苗的日常管理。收益后,支部、农户二八分红,老旧宅基增绿换新颜的同时,破集体增收难题,目前已种植国槐、栾树等经济苗木 x 棵,林下苜蓿撒播 x 亩。
二是划分卫生网格,打造宜居环境。以村级胡同为单位,对村级网格细化,实现卫生网格“微管理”。由村干部担任主干道卫生管理员,对微网格内环境卫生进行巡查、监督,并发动群众对临近沟渠、房前屋后彻底清理,确保卫生管理不留盲区死角;开展胡同卫生评比,进行授旗奖励,使户户都争先进。现已开展卫生评比 x 次,评选“胡同标兵”x 人。
三是抓民生树新风,引领良好社会风尚。搭建文化载体,建设乡村记忆馆 1 处、文化活动室 2 处、兵乓球室 1 处、农家书屋 2 处。根据村自身实际,确定村规民约,设立红白理事会,确定适合本村的红白事标准。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好家庭”评选活
动,制作四德榜,做好四德传承。推进厕所革命,全村完成旱厕改造186 户,指定 1 名村干部担任管理人员,整体提升村民生活环境。
三、经验分享 一是支部引领,带动全民参与。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热情,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社风,通过“三长合一”工作制、党员志愿服务,带动群众人人经营“责任田”。
二是里子发力,打造宜居家园。坚持“清用管”三位一体推进工作法,让闲散宅基能清、能用,让宜居家园长期长效管理。
三是文明乡风,构筑精神家园。因势利导,编唱乡风文明“四德”歌传播正能量,浸润式引导广大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以文明乡风,结出硕果累累。
美丽乡村红旗村经验材料范文(4)
一、村庄基本情况 x 社区位于 x 县新盛店镇东南部,西临 x 国道,东靠 x 省道,距x 县城 x 公里。社区共有居民 x 户,x 人。总耕地 2400 亩,以种植小麦、棉花为主,人均收入 x 元左右。为给村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x 村以省级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使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社区规划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为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推进“两区同建”进程,提升农民幸福指数,x 社区于 20xx 年 x 月开
始进行新农村建设。通过村民自筹资金和上级财政转移资金共建筑二层楼房 x 栋,安置房 x 座。社区活动中心一处,文体广场一处,社区整体占地 x 亩。社区内道路硬化率达 100%,绿化面积达 x%,社区内主次街道和公共场所实现亮化,社区内全部实现水电网三通。社区布局合理、规范有序,干净卫生、美丽宜居。
二是人居环境明显提升。x 村扎实落实环卫一体化工作,实现“村收集、区转运、县处理”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保证“三堆”清理到位。村内严格执行保洁规章制度,村内、外湾坑、沟渠内无乱倒垃圾,村内垃圾清理及时彻底,垃圾桶配置合理到位,村内按标准配备 2 名专职保洁员,确保村容整洁有序;村内雨水、污水排放通畅;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无废品收购点;垃圾及时清运,村庄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要求;村庄严格落实秸秆还田制度,无秸秆焚烧情形。
三是村“两委”的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干部分工明确,舍小家顾大家,有效确保美丽乡村工程质量,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加强,更有效确保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齐全、运转正常,村干部严格执行坐班制度,有较强的服务群众能力;“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制度运行规范、落实到位。
三、经验分享 一是在家风村风 建设方面进一步深化。积极开展家风村风建设,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移风易俗工作得到积极落实。
二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建设乡村文明一条街,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新风尚。
三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有效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的积极性,引领群众知恩感恩,激励群众奋发图强,促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美丽乡村红旗村经验材料范文(5)
一、村庄基本情况 x 村位于 x 镇政府东侧,距离 x 县城 x 公里,距离 x 镇政府驻地1 公里,全村 x 户,x 人,党员 x 名,村“两委”成员 x 人,村务监督委成员 x 人,村民代表 x 人。今年以来,x 村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通过不断努力奋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初步完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四美”新面貌。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村“两委”通过多方筹集资金 x 余万元,通过拆除道路两侧违建等方式,对村内 x 余米长的主干道拓宽2 米,同时新建绿化带用于种植绿化石榴树和各种花卉等,并铺设花砖花池;铺设两公里地下排水管道,有效改善村中积水及污水排放问题,在村主干道两侧新建路灯 x 余盏,大大改善村民出行;建设村级x 余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一处,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是高标准打造村级活动场所。通过对党员活动室、村民服务室、阅览室等进行规范提升,为 x 村的党员干部群众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引导 x 村党员群众群策群力,共同致力于 x 村的建设与发展。
三是搭建平台,争做文明典范。x 村通过创新构建“关系在本村、活动在区域、奉献在岗位”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通过广泛发动、积极对接、入户办理等形式,引导在册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参加个人承诺和相关活动,与区域建立长期志愿服务联系。党支部和党员通过签订公开服务承诺书,对认领的服务岗位、服务事项、完成时限等做出承诺。党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做到“服务群众、共驻共建、共创和谐”。建立党员承诺考评制度。坚持一季一检查,半年一通报,将承诺兑现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把推行党员承诺制情况作为支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底对工作突出的党员进行表扬奖励。
三、经验分享 一是处理好规划引导与农民主体地位的关系。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通过民主议事、公开公示等形式将美丽乡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评判权直接交给村民。
二是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等多渠道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问题。坚决反对单纯依靠财政资金打造“盆景”,用面子工程包装美丽乡村,否则既不可持续,更无法复制推广。
美丽乡村红旗村经验材料范文(6)
一、村庄基本情况 x 镇 x 村,全村有 x 户、x 口人,村居面积 x 亩,耕地面积 x亩,是个典型的农业村。长期以来,由于群众“建新不拆旧”的传统习惯,加之城镇化推进,年轻人常年外出,宅基空闲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20xx 年以前,这个村的闲置危房、闲散宅基地占地约 x亩,全村约 x%的土地资源闲置,不仅成为影响村容村貌的“牛皮癣”,更重要的是造成农村土地资源大量浪费。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党员干部带头,清理闲散宅基。党支部经民主协商,形成宅基清理工作的“三必两不一不变”原则,做好宅基清理、使用和管理的顶层设计。由镇土管部门测量住宅用房和院所宅基面积,逐户备案登记,确保闲散宅基清理后群众宅基使用权益。在推进宅基清理整治行动过程中,x 村牢牢守住安全稳定这条底线 二是坚持“四化五治”,改善村容村貌。村里要发展,首先要有吸引力,硬件上得过得去。村容村貌提升成为主抓手。为确保环境整治工作有实效,推进整治工作“百日攻坚”,围绕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村庄面貌亮丽化、治理规范化“四化”建设,以“清”“拆”“改”“种”“建”“五治”为要求,抓好村容村貌提升工作。如今,...
篇九: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情况汇报(3 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
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我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有力抓手,深入开展整治工作,创建了都坡、老杨和新杨村等 3 个自然村融为一体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形成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依规实施、事后奖补”的西约模式,通过西约模式带动引领,全镇新农村建设实现稳步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基本情况
我镇下辖 13 个村(居)委,共有贫困户 444 户,贫困人口 895 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 178 户 559 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 266 户 336 人。其中光辉村、东约村、五星村、南约村和西约村五个相对贫困村,共有贫困户 236 户,贫困人口 498 人。目前,我镇省定贫困村 53 个自然村工程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竣工验收的有 49 个,5 个省定贫困村已完成区级示范性验收。我镇已支付乡村振兴省级资金 4280 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 100%。
全域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我镇非贫困村 20 户以上的自然村共有 66 个,其中,有 66 个自然村启动了“三清三拆”,有 40 个村完成“三清三拆”,完成率为 60%,已完成本年度任
务,有 51 个自然村成立村民理事会;清理巷道乱堆乱放 498处,清理房前屋后杂草垃圾 1599 吨,清理淤泥障碍物 13561.5吨;拆除旧房猪牛栏 1909 间,共计 83458 平方米;整治垃圾乱堆乱放 603 处。
主要成效
(一)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现村道硬化。我镇 5 个省定贫困村 20 户以上 53 个自然村基本完成村内道路硬化。二是生活垃圾处理有序进行。我镇 5 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53个自然村已按照每50户配置一个保洁员的标准配置了 59 个保洁员,已完成 140 个垃圾收集点的建设,建立了自然村保洁制度,实现高效率的 “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完成了文化设施建设,53 个自然村建设了文化广场项目,36 个自然村建设了文化室。四是实现雨污分流。我镇 5 个省定贫困村 20 户以上 53 个自然村已完成雨污管道铺设,实现雨污分流,并实现了人畜分离,已按照实际需求建设了 53 个标准化公厕。
(二)培育了乡风文明,促进村民团结。通过 5 个省定贫困村 20 户以上 53 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党支部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自然村民理事会发挥协调作用,带动外出乡贤捐资捐物,带动当地村民投工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提升村民凝聚力,促进村民团结,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三)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西约示范片区建设,
目前已超过 3 万人次前来旅游参观,农产品展销中心、农业产业体验中心等一批新型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后将全面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主要工作做法
一、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把“党员发挥作用在先”这一理念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各个环节。加强引导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自觉学习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清拆自家废弃房屋、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等环节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动员村中党员干部参与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把村民“要我建”思想转变为“我要建”思想。
二、点燃村民理事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解决村民“等靠要”思想。发挥理事会作用,实行理事会成员分片包户,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和群众发动工作。引导理事会成员主动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等,示范引领村民参与。引导理事会搭建起镇委、镇政府、村委和村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主动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向镇村反映研究,确保聚民智顺民意,实现建设贴切实际、村民热情参与、群众满意成果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规划引领,激发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让村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成效。要实行规划先行,一方面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
而行,避免脱离实际或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让村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愿景,增强村民参与的热情和信心。要充分发挥村民的建设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当中,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强化与外出乡贤的沟通联系,引导、鼓励外出乡贤通过捐资捐物、参与村民的宣传、动员、发动工作,让乡贤成为新农村建设一支重要力量。
四、融合新农村建设契机,逐步推动农村乡风文明、产业兴旺,让村民体验获得感和幸福感。结合宣传动员契机,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新农村建设观,逐步克服村民一些落后的思想意识和习俗。通过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和献言献策,把村民凝聚起来,增强村民对居住地的认同感、归属感。利用标语、宣传画,充分继承和发扬 “贤”、“孝”等优秀本土传统文化,利用建成的公园、广场、舞台等文化场地,倡导健康文明的农村文化娱乐方式,提高村民的思想信念、道德水平。充分利用建设成果,结合村中实际,发展民宿、农家乐、农产品超市等乡村旅游业,培育“看乡村景、呼乡村气、感乡村情”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目前的建设成效只是初级的成果,距离美丽宜居村的目标仍需动员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强建设。
二、村庄建设效果的维护及村庄日常的管护机制存在卫
生保洁效果不高,家禽放养的现象。
三、产业发展尚未形成高效持续性,仍需拓宽拓展,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下一步计划
一、要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整治项目。除了村庄基础整治项目(垃圾收集点建设,雨污分流建设,文化室、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村巷道硬底化,入口标志景石)。剩余项目(绿化美化、外立面整治、路灯)仍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将村庄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村庄建设的美观程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二、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成果管护机制,引导村民自觉维护建设成果,实现村容村貌焕发生机。要加强村民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环保意识。要实行保洁管护责任制,由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示范引领村民参与保洁管护,责任区域实行定期评比,让村民自己来监督,以他律变为村民自律。
三、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实现农村产业振兴。积极引导农户走“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专业合作社建设,通过鼓励龙头企业以及种养专业户开展“农超对接”、“农市对接”、“社企对接”,切实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加快农产品的流通,增加种养专业户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收
入。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篇:
一、基本情况
白泽湖乡位于长江北岸,三面环水,东临破罡湖、长风港,西接石塘湖,北与破罡湖毗邻,南相连大桥街道和迎江区龙狮桥乡。全乡总面积 68.23 平方公里,辖 4 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 3.1 万人。潜江路穿乡而过,城市外环北路横跨境内,把白泽湖乡分成“一城一乡”,因而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位于白泽湖乡乡以北 “四村一社区”,2015 年正式启动。
截止2016年9月,全乡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投资总额984.1万元,落实财政专项资金 79 万元,整合涉农资金 53 万元,完成 8.8 公里道路硬化,安装路灯 52 盏,建设 3 个村(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配置垃圾桶 635 个,清淤河道沟塘 21处,拆除和改造危房 2840 平方米,流转土地(耕地、林地、水面)4005 亩。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一个目标
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目标,努力打造“都市慢城、魅力水乡”白泽湖,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攥紧八大抓手
抓规划引领,提高美丽乡村建设
的效益质量。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五个村(居)文化生态资源优势,先后编制两个层次的规划。聘请安徽华成园林规划设计院和安庆规划设计院编制了 5 个村(社区)《美丽乡村村庄建设规划》,对环境整治、景观开发等详细规划要求;其次委托安徽农业大学编制白泽湖乡现代农业示范区专业性规划。《大枫社区村庄建设规划》已于 9 月 9 日通过市规划局城乡规划业务例会审议,黄石、芭茅村经过会审、专家评审、成果公示、复核,待市规划局审议批复。龙华、先锋村村庄建设规划于 6 月份委托安徽华成园林规划设计院编制,初步成果将于近期会审。
抓学习借鉴,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档次水平。主动学习先进地区,积极借鉴典型经验。一是近处学,组织乡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村(社区)监督委员会和村民理事会成员先后到周边的溪安、黄梅、杨亭、鲍冲湖等示范村参观,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短处,以创新理念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二是远处学,赴合肥庐江、池州以及浙江绍兴和乌镇等地,考察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学习外地好做法、好经验,结合乡情,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一村一品”发展路径。
抓组织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保障。白泽湖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适时调整充实乡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
人大主席任常务副组长,政协主任和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科干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推进全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从乡机关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四个协调组、五个指导组。各村(社区)相应成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选产生中心村村民理事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抓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步伐。白泽湖乡们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强化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手段,为完善乡村道路管理体系,全面改善村容面貌,建立了 “户集村收乡运区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实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同时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村民理事会与中心村农户签订承诺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自觉维护自家庭院和村庄卫生,全面提升村庄品味。
抓产业支撑,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考察调研充分论证,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产业来定位,依托五个村文化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种苗、市场信息,打造 基地,即优质特种蔬菜展示示范基地、蔬菜种植生产资料供应基地、蔬菜产业信息服务基地、蔬菜采摘与休闲观光基地、蔬菜产业科普服务及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积极申报注册芭茅小葱地名商标。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张悌
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和经济实力。
抓宣传发动,发挥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作用。为发挥农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调动村里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的积极性。在建设过程中,广泛采纳党员、组长、代表们的意见,共同谋划建设项目。乡美丽办每月不少于 2 期编撰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简报》,及时宣传典型做法,积极推广成功经验,通报工作进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序时进度;通过贴标语、拉横幅、树文化墙、建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效果,营造建设氛围,让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村民从冷眼旁观到积极响应,从思想上理解支持,到行动上积极主动。
抓常态管护,建立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白泽湖乡们坚持强化“三个落实”,执行“三项制度”。落实好管护力量,聘请稳定的卫生保洁队伍,及时收集处理周边垃圾;落实好保洁设施,配备合理的环卫设备;落实经费保障,一方面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向内挖潜,收缴保洁费用。在日常管理中,执行“一日一扫,全天保洁”的清扫保洁制度、“日产日清”垃圾清运制度、“日查周评月比”检查评比制度,保证了美丽乡村永久美丽。
抓督查调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进度。乡美丽办将建立月督查旬调度机制,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日常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乡美丽办编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
南》,对照目标任务责任要求、任务要求,落实具体责任人,规定完成时限,明确要求乡科干领衔驻村实地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村(居)美丽办专人办公,负责资料归档,信息报送,并制度上墙,挂图作战。乡政府每年从财政资金中预算安排 200 万元用于美丽乡村考核奖补资金。切实做到建设全程有督查,建设前后有对比,建设成果图文并茂。
(三)做实五项结合文章
一是结合文明创建促环境整治提升。
为促进文明创建工作,乡投入资金对道路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购置垃圾桶,沿各个村组道路摆放,收集村庄内垃圾,与沿路住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确保了全乡范围内的交通主干道卫生整洁,有利的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
二是结合八小水利促基础设施完善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集中资金,整合项目,将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塘坝清淤、河渠治理、泵站改造项等小型水利项目结合,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硬件要求,将水利设施项目建设成为美丽的乡村景观。
三是结合精准扶贫促农民生活改善
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扶持贫困户进行房屋改造,改善居住条件,提升村庄整体美观度,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公
司+农户”模式,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借助环境整治工作,筛选贫困户从事环卫工作,保障贫困户就业,从而实现脱贫,改善生活条件。
四是结合水毁项目促基础工程建设。
被列入水毁修复建设工程的项目,按照美丽乡村村庄建设规划“高起点、高标准”要求,科学制定修复建设方案,强化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结合涉农项目促建设资金整合
整合农村道路畅通、村庄环境整治、沟塘整治、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配套完善村庄道路硬化、亮化、污水管网铺设、环境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结合“一事一议”项目,全面整合社会资金和项目资金,扩大资金使用效率,保障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需求。
...
推荐访问:美丽乡村建设美化绿化亮化 美化 乡村 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