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5篇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 中小学校长的治校方略治校智慧—一中小学校长的治校方略口饶正慧学校管理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关键环节.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
小学校长的治校方略 治校智慧—一 中小学校长的治校方略 口饶正慧 学校管理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关键环节.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管理策略与管理方式,直 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校长负责制的实行,加大了校长的管理权限,但校长要确保正确有效地治校.首先要管好学校的 第一要素——人.笔者认为,要管好人,就必须在"法""德""情""学""薪"五个字上下功夫.即在加强 依法治校,实施以德兴校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情治"理念,注重以学治学的"学治"原则,恰当运 用经济杠杆的原理,形成依"法"规范人,以"德"陶冶人,用"情"感召人,凭"学"培养人,以"薪"激励人 的管理和用人机制. 一 ,治校的基础——法 "法",即以法为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 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 21 世纪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 1.依法治校的本质含义 所谓"依",是指依据和根据,是把法律作为管理学校的依据和最高权威之意,即作为管理者,要 体现一种法治精神.所谓"法",是指学校管理之法源,广义的"法"不仅包括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和 规章,如《教育法》,《教师法》等,还应包括《宪法》中有关学校教育的内容,同时其他与学校教育有关 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狭义上主要是专指有关学校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 治校所依之法,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的.所谓"治",是指管理,指在学校管理中能动地开展依法育 人,依法管理.不能把依法治校片面地理解为"以罚治校",法律除了具有惩罚,警戒,预防违法行为的 功能,还有评价,指引,预测人们行为,保护,奖励合法行为,以及思想教育等基本功能. 2.依法治校的内容和措施 根据学校管理的具体内容不同,依法治校可以细化为学校各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在教学,管理和 服务等方面依法管理.依法治校应注意以下五点: 一 是校长要牢固树立依法治校观念.学校管理者能否树立明确的法治观念,认清依法治校的必 要性和迫切性,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要注重教育法制宣传.目前我国有关教育发展,学校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为依 法治校提供了依据.学校应把教育法制学习与宣传纳人工作职责范围,大力开展教育法制宣传讲座. 三是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学校应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把学校法治能动地与学校内部规章制度 有机地结合起来.做一任校长,给学校留下的最好的"礼物"之一,就是建立一套科学完整,适合校情 的规章制度.把自己的办学思想,理念外化在所建立的规章制度之中,从而形成制度管人,制度用人, —治校智慧 制度留人的现代管理机制.
四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校长要以自己的言论和行为作为师生的行为准则和榜样,要求师生 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师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五是要赏罚分明,照章办事.赏罚并用的方略,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具体化.要注意的是赏罚 都不要逾度,要照章办事,赏罚分明,切不可亲疏偏废,因人而异,更不可随心所欲,专横跋扈. 二,治校的根本——德 "德"即在依法治校的同时,实施以德立校,以德兴校.以德治教,以德治校的教育理念,既是继承 我国的优秀传统,又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可或缺的.其内容包括两个 方面的含义: 1.校长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德服人 一 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二是要为人大度,心胸开阔.要为人才充分施展其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要作风民主,平等待人.要深入群众,尊重他人;要处事公正,赏罚分明. 四是要谦虚谨慎,务实肯干. 五是要勇于自我批评,敢于承担责任.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德育人 校长除了对教职 T 进行党的路线,方针等方面的教育之外,还要着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人生 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品德素养和敬业奉献精神,从而达到以德兴校的目的. 三,治校的活力——情 "情"即校长除了依法治校,以德兴校外,还要与广大教职工建立起亲密的感情,使其为情所感, 热情洋溢,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校工作,从而达到以情鼓舞人,以情凝聚人的目的.
1.情治概念的提出 学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更为强调情感因素.因此,校长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充 分利用感情的空间,尊重教师的人格,理解,关心教师,与教师建立情感沟通的平台,极力营造和谐, 健康,互动互助,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2.情治的基本要求 一 是校长要重视和强调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 围,让校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现代社会里,人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而且由于教 师这一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对此,校长要树立 的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要经常反思和检验管理决策是否围绕和尊重了"人"这个第一要 素,是否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师放在了第一位,要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体现教师在学校管理 中的主体地位. 二是校长要做情感投资的主动者.校长要用情感架设与教师之间理解与信任的桥梁,在工作中, 要充满关爱之情,做老师的引导者,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朋友般的友爱之情, 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最大限度地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安心工作;在治校方针,决 策方面,要围绕教师这个中心,创设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与不断提高的学习环境. 三是校长要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人格.校长要使自己成为胸怀开阔,公正无私,谦逊谨慎,严 于律己,实事求是,作风民主,情操高尚的师德表率.在校长的人格结构中,谦逊求实
的态度和良好的 治校智慧 i 民主作风,是实现管理决策民主化的保证.校长要宽容对待教师,充分尊重教师,相信教师,最大限度 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政".校长要深入实际,耐心倾听广大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虚心学习,博采众 长,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作为管理决策的动力与依据. 一 个成功的校长是靠威望,靠自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勤业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靠自己的真诚 和大度,凝聚教师,培养教职工的认同感,使教师能够自觉地把校长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转化为具体 的教育行为,实现校长的办学理想. 四,治校的保证——学 "学"即校长要以学来治学,以学来兴校.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校长是组织,指挥学习的人,其自身 的学习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校长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要用自己的学 习精神来培养教职工,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同;通过学习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 构,使自己成为知识渊博,视野宽阔,胸怀坦荡,大度包容的人.一个好学的人不一定能当校长,但一 个校长必须是好学的人. 校长学习的策略也非常重要.一是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去学习,即有的放矢;二是把所学的新知识 运用到工作中去,即学以致用;三是要围绕办大事,思考大问题去学习,不能漫天撒网,平均用力.校 长的学习,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培养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德,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战略性,全
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凡事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 五,治校的动力——薪 "薪"即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的生活,福利待遇既是较强的激励因素,也是使教师队 伍长期稳定的重要保证.学校必须根据条件,适时地建立起客观公平的物质激励评价体系,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物质激励措施.因此,校长应尽最大可能利用政策,采取措施调动内外积极因素,提高教师 福利待遇,充分发挥"薪水"的杠杆作用.一是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二是建立起奖勤罚懒的激励 机制,力求让教师安居乐业,力求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在学校引入竞争机制,运用激励手段打破平均主义,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工 资,评聘分离.使能者上,庸者下;优者奖,劣者罚;勤者,多劳者多得,懒者,少劳者少得,既增强了学 校的凝聚力,又增强了职工之间的竞争力. 当前学校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质激励手段,打破平均主义, 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转换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总之,法,德,情,学,薪是校长科学治校的基本方法,五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是治校的基 础,"德"是治校的根本,"情"是治校的活力,"学"是治校的保证,"薪"是治校的动力.学校管理若将 法,德,情,学,薪辩证实施,即依之以法,导之以德,动之以情,笃之以学,辅之以薪,则我们的学校自 会欣欣向荣,我们的教育也将会蒸蒸日上. (作者单位:贵州遵义市汇川区教育局)
篇二: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 ——A Case Study of Som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G County,
Gan Su Province
Wen
Qian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论文题目 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甘肃省 G 县部分中小学为例 姓
名 温倩 学
号 2010210344 专业名称 教育经济与管理 答辩日期 2013-5-28 联系电话 15101317890 E_mail 412905595@qq.com 通信地址(邮编):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金建嘉园 19 号楼, 730050 备注:
目
录 摘
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A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 1 绪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研究缘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3 主要概念界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4 文献综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1. 5 研究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2 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现状调查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2. 1 校长的教学专业素养不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2. 2 校长基本能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但缺乏创新 . . . . . . . . . . . . . . . . .
16 2. 3 校长对教学活动的评估考核形式单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2. 4 校长教学监控能力不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2. 5 校长只关注学校教学文化表面的建设——硬件建设 . . . . . . . . . . . . . . . . .
22 2. 6 校长缺乏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3 影响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因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3. 1 内在主观因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3. 2 外在客观因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4 提升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对策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4. 1 主观方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4. 2 客观方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5 结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附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 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I
摘
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作为教育之基的中小学教育更是不可避免地在变革的时代中迎接严峻的挑战。
在此情况下, 中小学校长不仅仅是执行上级教育政策和教育行政命令的被动管理者,而应该更多地担负着经营学校、 塑造学校和发展学校的重要责任。校长的领导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成功与失败, 而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领导力则是校长领导力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能力, 它不仅是校长职业区别于其他管理工作的根本, 也是衡量校长专业化水平提升的根本性指标。
根据对甘肃省 G县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呈现了教学领导力的相关论述和研究, 以及所调查的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现状和问题,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以文献探讨为理论基础, 以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以访谈检视个案, 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 分析了本研究的缘起、 意义、 目的、 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概念界定。
第二部分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 呈现了 所调查的甘肃省G县部分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现状和问题, 并对现状进行了讨论,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分析。
第三部分基于对现状的调查, 概括了 影响甘肃省G县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是基于上述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 分别从“校长自身”和“外部环境” 两个方面来有针对性的提出了 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中小学; 校长; 教学领导力
II
Abstract In the ear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change, education in China has been thoroughly reformed and improved. Therefore, as the basis of the educa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inevitably meets this severe challenge in this reform process. Under this situation the principal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re not only those passive managers who implement education policy and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commands from their superiors, but also those leaders perform responsibilities of managing, shaping and developing their schools. The leadership of a president directly connects with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one school. Since teaching is the centre of whole works of schools, one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ability of his or her abilities. On one hand it is the basic to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principal occupation and other batch process works.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indictor to judge the improvement of one principal’s specialization level.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G county, Gan Su province, this paper shows some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es on the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comes up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existed in those schools. And finally, the paper gives some targeted advices for those problem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es that discussed in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s that surveyed by questionnaires, the cases that viewed by interview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which analyses the origin, significance, purpose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study. And it also identifies some related conceptions. Combines with the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at have done, the second part shows those situations and existed problems about the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G county, Gan Su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rt analyses those problems and give a discussion about those situations. The third part analys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incipal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G county, Gan Su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showed in the second part and the factors analyzed in the third part, the last pate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II
improvement of the president’s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rincipal itself”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rincipal;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1 1 绪论 1. 1 研究缘起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作为教育之基的中小学教育更是不可避免地在变革的时代中迎接严峻的挑战。
近些年来,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以及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在这时代发展的大潮中, 不断发展、 不断变革、 不断创新, 而这一切正逐步影响着校长、 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同时,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网络化、数字化、 信息化等高科技正逐步影响着学校的环境、 秩序和发展等, 动态的市场环境正逐步溶解原有的传统型学校领导体制、 教育教学理念、 方式、 资源使用等方面。
此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加快, 如今世界上教育的行政管理都有走向均权化发展的趋势, 我国自 20 世纪末以来教育行政权力不断下放, 中小学办学自主权不断被加强, 学校的赋权带来学校发展及管理模式的转变将校长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在此情况下, 中小学校长不仅仅是执行上级教育政策和教育行政命令的被动管理者, 而应该更多地担负着经营学校、 塑造学校和发展学校的重要责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校长负责制的完善, 社会和公众对学校和校长的关注与要求越来越高。
无论是快速发展的时代、 纷繁复杂的学校变革、 还是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无不凸显了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航者的地位和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校长对学校的“灵魂” 作用, 取决于他的领导力。
校长的领导力, 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成功与失败,而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领导力则是校长领导力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能力, 它不仅是校长职业区别于其他管理工作的根本, 也是衡量校长专业化水平提升的根本性指标。
不断发展和提升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 是中国基础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 也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要求。
另一方面, 从当前教育现状来看, 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还存在一定问题,还需进一步明确和提升教学领导力。
如 2008 年 7 月, 教育部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情况抽样调查工作部署会曁《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 项目工作会议” 上, 李卫红指出, 近年来, 我国校长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各项制度不断建立与完善, 校长任职条件与要求进一步清晰, 但同时也
2 还存在校长发展专业标准至今尚未明确、 校长领导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等问题。
再如, 2011 年 5 月, 兰州市七里河区教育局组织了校长岗位能力大赛, 全区 45 岁以下的 90 名校长参加了综合素质考试, 从笔试统计数据反映出:
仅有 14 名校长成绩在 80 分以上, 约占 15. 6%, 大部分的校长缺乏基础理论知识。①此外, 一些中小学校长重行政事务工作, 轻教育教学工作, 缺乏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 缺少教学文化的建设, 缺乏对教学活动的有效监管等问题。
因此, 正确确定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内涵, 面对校长教学领导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效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 不仅是校长自身发展, 也是学校发展和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如果中小学校长缺乏卓越的教学领导力, 就无法准确地进行校长职责定位, 无法有效实施学校教学发展和变革的决策, 无法实现学校的教学发展和愿景, 无法迅速调整和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无法正确地为学校树立教育教学目标, 无法科学、 有效、 合理地评价和激励师生, 无法有效地发挥综合领导力的作用, 这一切均不利于中小学学校在新时代的竞争与发展。
正是基于这些缘由, 笔者...
篇三: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
湖南省中小学“校长专业能力提升”工作坊研修 实施方案根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文件精神,围绕湖南省中小学校长在办学治校中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增强中小学校长专业素养,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强化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实现教育管理与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特制定中小学校长专业能力提升远程培训方案。
一、研修目标 1.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关于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理论素养; 2.开阔视野,更新办学理念,系统掌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必需的知识与方法,进一步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3.进一步把握教育管理规律,加强管理理论及实践能力,梳理办学治校的突出问题,理清办学治校的方向目标; 4.增强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意识,探寻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新思路,提高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力和引领学校发展的领导力。
二、研修对象
湖南省在岗的中小学校党政正副职和学校预备干部。参培者应具备上网条件和网上交流能力,培训期间平均每天不少于 1 小时的网络研修与交流时间。
2 三、研修时间
各市县区可根据培训需求,任选某时段组织培训,项目组提供 100余课时的网络课程资源(各地自选课时)。
四、研修内容
本项目培训内容从专业知识、专业素养、职业情怀、科学管理和专业实践等多个维度着手设计课程,提供丰富的培训课程资源,供学员自主选学。
五 、研修课程 模块
课程名称
学时
党的建设与 思想政治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 3 加强党的领导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 白衣执甲 慎终如始——增强党性修养 做合格共产党员 2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2 职业综合素养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2018—2022)》学习心得 3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解读 1 立德树人的知与行 4 校长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 3 校长成长过程中必备的职业素养 2 教育家成长 办学思想凝练 校长办学思想:内涵、形成与实现 5 教育家成长规律与校长成长 6 教育家型校长的特征与实践 2 校长办学特色与核动力提升 4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4 科学规划 学校发展 高品质学校战略规划与实践创新 2 学校党政工关系的认识与处理 6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4
3 模块
课程名称
学时
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 4 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者 1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 1 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活动的指导 1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校管理 1 课题研究驱动学校思维创新与管理变革 2 积极营造 育人文化 高品质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提升策略 2 压力应对与心理自我调适 2 学校文化:顶层设计与实践框架 4 学校文化建设思考 5 引领教师 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方法 3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 4 主动领导 课程教学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 把握学科本质
重建理想课堂 3 校长的教学领导 6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顶层设计 4 学校课程体系梳理与方案制定 4 使用部颁教材,改进识字教学——协同备课校本研修案例 5 系统优化 内部管理 学校高品质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 基于大数据的学校管理 4 “学校管理与发展”微研究主题 3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与诊断 5 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诊断与改进 4 学校管理者的执行力及其提升 5 依法治校与民主管理 4 准确调试 外部环境 调试外部环境的沟通艺术——学校发展共同体机制的建立 2 家庭和学校如何沟通抓紧孩子的教育有关问题 2 学校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 以“五个三”的家校文化为抓手 不断增强家校协同工作的实效性 3
4 模块
课程名称
学时
学校安全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 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风险管理 2 如何标本兼治应对网络突发公共事件 2
篇四: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
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办学理念(重要 思想 )中小学校长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更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的关键。现就从学校管理和提高质量的角度,对中小学校长的办学理念谈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中小学校长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校长们必须具备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服务师生的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校长,应该树立面向全体的育人观、质量第一的教学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严谨治学的课堂观、与时俱进的教师观、务实高效的管理观和依法治校的法制观,并将其真正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其真正发挥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和校长自身的成长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面向全体的育人观
“教书”和“育人”可谓是学校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如同并驾齐驱的两条铁轨,缺一不可,“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前提下,教会他们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并形成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这就是“育人”。然而,学生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和具有个性差异的人,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我们不能苛求把学生修剪成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苗木”,而应根据其性格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因材施教,张扬其个性和特长。所谓“全面育人”,也就是说,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即学习优异的学生主攻文化课、有才艺发展的学生参加兴趣班、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参加体育比赛等等。校长只有对全面育人理念有了深刻的把握,才能真正推动学校工作和发挥学校全面育人的作用。
1.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家庭主要是指父母亲;社会主要是指社区、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学生主要是指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每个成员,只有形成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儿童的强大合力,才能促使青少年儿童的身心朝着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方向发展。
2.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从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学校都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在育人过程中,学校尤其是校长应积极倡导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决不能“以分数高低论学生好坏”,一旦发现学生有进步,应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做人”是育人的重点。
3.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爱国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学校应积极搭建风清气正的校园育人环境,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使学生感受到“育人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倡导“活动育人”和“班级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使青少年儿童感受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榜样带动的强大力量,从而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与此同时,校长的教育理念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切实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初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又不能局限在知识的教育上,还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适应生存的教育任务。要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能力和心理素质,把他们造就成社会各个阶层合格的劳动者。
二、质量第一的教学观
1.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重心,
2 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在学校育人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学校工作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学校既要育人,又要让学生学好文化课知识。如果学生的文化课知识不合格,智育得不到长足的发展,则学校就缺少了立校之本。如何将文化课渗透在育人的各个方面,做到“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是各位校长不断思考的话题。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学好文化知识并形成生活技能将为他们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校长,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校长应该深入教学研究,千方百计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树立“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的教学理念,才能使学校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
2.教学应提倡因人而异
教学应该充分地张扬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培养,注重为每一个学生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发展目标等,积极引导其身心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充分地发展。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有不同形式的解答方法,积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使青少年儿童从小产生很多的奇思妙想。教学要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实行分层教学、分类辅导的原则,让能力强的学生“能吃好”,让能力中等低下的学生“能吃饱”。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促使学生“人尽其才”,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3.教学应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教学是育人的载体,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实践能力,在学习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1)道德素质,要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2)智育素质,要学会学习、学会技能、学会实践、学会创造。
(3)生活素质,要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审美、学会劳动。
(4)身心素质,要学会健体、学会休闲、学会乐观、学会生存。
三、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全面发展,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在身心上得到充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学生观认为学生的身心暂时处于较不成熟的幼稚阶段,他们的品行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期,需要接受各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中被塑造的对象和主体,具有可塑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学生处于客体地位,需要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施加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使青少年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结果,这是不容置疑的一方面;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的人,又有主观能动性,是教育活动中积极的参与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和主体作用,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
在学生的评价上,我们应该倡导多元评价和综合评价,“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切忌搞“一刀切”,树立每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的教育理念,用宽容的心态引导青少年向着自身特长发展。如我曾经教过学生陶亮,因学习成绩极差而面临辍学,但该生喜欢体育锻炼,篮球、田径是他的强项,为了不让该生辍学,学校鼓励他发挥自身特长,曾在麦积区中学生第二届运动会中取得了掷铅球第一名的好成绩,不但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四、严谨治学的课堂观
1.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效益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师要利用教育机智灵活自如地组织并调控课堂,创设问题情境,适时点拨引导,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过程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和积极
3 能动性的作用,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见解。要从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转变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重视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实现知识技能的顺向迁移。
3.教学方法要由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的生硬灌输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式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大力倡导合作探究、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充满尊重。
4.教学组织形式要从强调整齐划一、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到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灵活多样地采用班级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分组教学、独立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师的乐教和学生的乐学。
5.教学原则在坚持传统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渐进性、直观性、系统性、因材施教、巩固性八大原则的基础上,更要切实贯彻落实在现代社会已逐渐形成的五大教育原则,即主体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和成功性原则。
6.教学手段要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即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包括传统的电化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教育活动效率、增强教育功能、减少教学难度等方面的作用。
五、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现代社会和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角色定位赋予了新的内涵。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摆正角色,转变教学行为,由“被动接受式”向“参与探究式”的教学行为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尽可能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知识的乐园,将枯糙乏味的知识变为开放、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人人参与、体验、交流、探讨、合作,让学生敢于说话、敢于发表见解。这样,师生的距离近了,学生尊敬老师,老师更爱学生,把封闭死教苦学的学习过程变成为一个愉悦合作、共同探究的过程。
教师除了角色定位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素养:
1.较好的教育科学理论功底。把中小学教师造就成为研究者,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未来的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自觉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与水平,这是与过去从事教师工作的主要区别。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支业务精、能力强、作风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2.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造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必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灵活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不是教育经费、教学设备,而是一支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3.较高的学习能力。在学习化社会里,任何人都需要不断学习,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教师要不断为自己“充电”,才能永立于教育潮头的风口浪尖,不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中小学教师只有不断更新和提高学识及技能水平,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和需要。
4.具备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魅力。在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时,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力量比教师自身心理和人格特质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广泛和更有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更加突出了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要塑造人,必须先塑造好自己。而面对日新月异为特征的新世纪,教师本身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重新塑造心理和人格的挑战。
六、务实高效的管理观
现代学校管理观是对现代中小学校管理的本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管好”才能“理
4 顺”,学校管理归根结底就是教育教学的管理。要办好一所学校,就应该体现管理的务实高效,必须遵循以下管理观点:
1.坚持方向性的管理原则。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大批的复合型人才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力量。坚持方向性原则,是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党的教育政策、法规的根本体现。
2.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在于归根到底是对“人”(教师与学生)的管理。即一切要以服务教师、学生、家长为根本,把师生和家长利益置于学校管理之上,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学校管理必须改变过去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既要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又要满足教师多方面、多层次的价值需求,从而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合一的和谐校园。
3.发扬民主的管理理念。校长在办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教职工的参政议政作用,广开言路,群策群力,虚心接受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使广大教职工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即做到:(1)从校长管理向教职工参与管理转变;(2)从教育行政管理向校长非职位权威管理转变;(3)从制度管理师生向师生自我管理转变。在民主管理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三公”政策,即公开、公平、公正,努力做到校务公开、财务公开、评优选先公开,切实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阳光透明,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形成务实高效的管理模式。校长的管理思想、教育理念各不相同,管理学校不但要体现“务实”的一面,即就事论事、真抓实干,还要体现“高效”的一面,即要能“管得住”,要管出成效。校长管理要在办学目标、办学思路、领导体制、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学校文化等方面有机的结合,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同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学...
篇五: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
校长学校管理经验交流材料-小学校长经验交流发言稿 3 篇小学校长学校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 小学校长经验交流发言稿(1 1 )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具有高水平的管理。我们##小学在学校教学管理方面一直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为宗旨,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为指导思想,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内容,在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我们的管理理念是:管理思想时代化,管理体制层次化,管理手段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以推行“先导后学再教”的教学改革为平台,大力实施课程改革,狠抓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提高教学质量之途径
1、健全常规制度,确保教学管理有条不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抓好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小学十分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创新,近年来,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在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小学小学教学管理细则》,关注
细节,强化教学管理。学校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制定了《##小学五项教学常规制度》,明确“备课、上课、听课、测试、辅导”各教学环节的要求,制定了《学生书写作业格式与要求》和《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规范和要求》等制度,这些校级的统一规定,更精细地给教师以指导,更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为确保校本研训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学校制订了《##小学教学管理细则》和《##小学教研组综合评估细则及奖惩实施方案》,对每个教研组进行考评,实行奖励,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学校建立了各专用教室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规范执行。我校还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性评价,科学评价学生,用好《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并实行检查制度。为确保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学校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督查,建立了校长室-教导室-年级组层层负责的教学管理流程。校长深入教学一线和教师交流,及时帮助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分到年级组、教研组蹲点指导,及时了解和反馈教学情况,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带头上示范课、调研课。
2、强化听课制度,促使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听课评课是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动态,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制定了严格的听课制度。每学期行政听课 30 节以上,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听课 15 节,组员听课 10 节,听课后行政、组长、及时反馈听课情况,对学校组织的重大教学活动,实行听课签到制度,期末对教师的听课情况作统计,并列入绩效考核。通过活动以评促研,浓厚了我校的教研氛围;以评督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也是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3、精细过程管理,力求教学常规落到实处
教学常规的精细管理,就是要抓住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过程。围绕“教学五环节”的基本要求我校重点抓实了教学过程的以下四个关键环节,确保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计划细化,领导蹲点
教导处每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学校领导班子人员蹲点到各年级深入第一线,进行全方位调查管理,做到责任到人。
(2)检查到位,反馈及时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教师备课,学生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检查,每月进行例行检查,由教研组长和教导处负责;期中和期末进行重点检查,主要由教导处和校级领导检查,检查结果发布在学校网站并列入教师的每学期考核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有效整改的精
细化教学常规管理模式不仅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3)监控检测,分析客观
我校不仅注重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平时的单元测试也是实行“一审二阅三分析”的模式进行。一审,我校对单元测试卷实行分管领导审批制度。主要针对试卷结构是否规范,试题内容是否符合本学科单元目标以及知识点,试题难易是否符合本年级的学科要求以及试卷是否有分层试题等方面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备课组长修改。二阅,各备课组实行流水阅卷、规范阅卷,加强了单元测试的集中管理。规范的批卷制度,对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大的促进作用。三分析,各位任课老师都要认真、准确地做好了单元测试质量分析,客观、全面地反思总结各自的课堂教学情况,总结教与学的成功与不足,成绩与问题,用多纬度的质量分析,有效地指导和改进了教学工作。
通过规范的单元监控管理,不仅提高了老师的业务能力,也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近几年来,我校的教学质量呈逐年攀升的趋势,特别是语文教学质量更是上了一大步。
(4)培优补差,帮教及时
##小学坚持“为每位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针对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缺乏,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成绩落后,学校围
绕“帮教结对”工作开展了“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实践活动,党团员与学困生结对,按照“一帮一”,“二帮一”或“多帮一”“一帮多”的原则,确立帮教机制,学生在教师精心的呵护下快乐成长着。
二、关注课堂教学实效,找准提高质量之突破口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含着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但是,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总是不能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这样往往会忽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为了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小学十分关注课堂教学实效。为了深入推进二期课改,聚焦课堂教学,全神贯注抓教学质量,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经验,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研讨活动。
1、家常课常规研究
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往往把眼睛投向示范课、评优课,却极少注重“家常课”的研究。其实,“家常课”才是最贴近教师上课,学生学习的常态课。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了解课堂教学信息。尤其是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制定了上常规课的研究制度:
其一,我校以课堂教学调研为抓手,善于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措施跟上,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健康发展。学校成立调研小组,
制定调研方案,规范调研流程,分析调研数据,开具整改处方,撰写调研报告,召开调研会议,反馈调研情况,追踪调研效益。由此,我们应运而生了“以课堂教学诊断为中心”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提升了##小学近年来教学质量。
其二,为了更好地提高家常课的有效性,我校规定了只能提前半个小时通知听课老师,让老师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又保持常态课真实的特征。
其三,每堂家常课后,总是以教师说课—交流研讨—教后反思这“三部曲”展开研讨。针对比较有问题的课,我校实行由分管学科领导负责“跟踪听课”的方法,加强对相关教师的教学指导和课后交流,不让任何一位教师掉队。通过家常课的家常研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在不断地改进、完善,我校的教学质量也如雨后的春笋节节高。
2、教学开放课参与研究
每学年我们组织一年级学生家长半日教学开放日活动。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开放教学课的展示,让一年级学生家长了解二期课改,了解课堂教学,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们还通过讲座向一年级家长介绍了一年级新教材的特点,同时也征求了家长对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意见及建议,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来。
##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较多的退休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我校组织了题为“夕阳红与课改同行”教学展示活动,邀请退休教师
回校观摩课堂教学,征求他们对新课改的意见与建议。老教师们兴致盎然,他们的建议也更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打破小学教师自我封闭的教学格局,解决一年级新生的适应期时间过长,升入中学的预备班学生普遍心理不适应,学习方式不习惯等问题,在校长的引领下,我校又开展了与我们##幼儿园、##中学等学校的“幼小”“中小”衔接活动。每次活动总是开展互相听课,交流研讨、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师们也能更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对于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3、教学评比深化研究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强化内功,提高教室的教学能力,每学期我校组织各种类别的课堂教学评比。特别是每学期一次的“初级、高级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教学评比活动”,以教学评比为契机,以教研组为团队,由教研组长负责,开展“课例研讨”活动。每一节课都在组长的带领下经历了一个“研课”和“磨课”的过程,“课例研讨”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研究主题、定负责人,活动不仅给中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的舞台,还为学科课堂教学研讨提供了案例。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开阔了每位教师的视野,激活了每位教师的教学智慧,还加强了教研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创设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提高了教研组的凝聚力,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化了对新课程的认识。
除了课堂教学评比,我校每学期开展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如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说课比赛(“三字一话”比赛),学期末开展以学科为特征的教学技考核,如下水文比赛,当场撰写教学案例,看录像课写点评,当堂完成小学毕业班试卷等不同的形式的考核。比赛活动让教师进一步把握课程改革的要点,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认准提高教学质量之关键
1、分层指导,组建校本研训网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由学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又协同开展工作。校长是校本研训的第一责任人,主要是整体规划、构建学习型网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导处是校本研训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教研组长是校本研训的中坚力量,是广大教师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和示范者。同时校长、教导主任既是参与者,又是教师的管理者。
我校紧紧围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技能、课堂实践能力、人文与专业素养、理论与研究水平等五大模块,采取“专家引领、学科培训、名师带教、校际交流、教学展示、读书沙龙、基本功比武、专业化考核”等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快速成长。在青年教师培养上,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 1—5 年教龄青年教师“1+3”带教模式和“1、2、3、4、5”培养模式。“1+3”带教模式:“1”县级指导老师,“3”为
校级同学科指导老师、外聘指导老师和行政指导老师。“1、2、3、4、5”培养模式。“1”为第一年入门,“2”第二年磨练,“3”第三年亮相(上县级公开课或参加校际、县级教学评比),“4”第四年跟岗(跟随教研组长等提升能力),“5”第五年压担(让他们担任备课组长等或负责校内重要活动策划、主持)。
2、完善教研组(备课组)合作教研机制。
加强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每次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内容、定主持人”,各学科组紧紧围绕课题开展校本研训活动,形成了集体备课制度、学习制度、反思制度等,开展课堂教学研讨,通过创设新课程的课堂展示与研讨活动、教学观摩活动,在平等的合作探讨中相互学习借鉴,提升专业水平,共同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3、建立校际间的学习交流平台。
我校与幼儿园、中学中小衔接结对学校,加强中小衔接教学专题研讨。与县区学校做好联考统批,规范阅卷等工作。
我校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请县优秀教师来校指导、带教教师,教师外出听课,在四年内 15 年以下的教师原则上不少于 1 次外出听课,5 年以上 15 年以下原则上不少于 2 次外出听课,5 年以内原则上不少于 4 次外出听课(外出听课指出县)。通过教师外出教学观摩,借鉴兄弟学校先进教学经验,更快地培养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更为教
学质量的提高打实了地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细化的管理制度,精心的常规管理如同这源头活水,为我们这所百年老校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我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可喜的进步,近年来教学质量在全县总能名列前茅,教师、学生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较快的、健康的发展。成绩只代表过去,面对未来,我们将坚守住“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的指导思想,坚守住刻苦敬业的优良传统,寻找不足,迎接挑战,再创##小学的辉煌。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 小学校长经验交流发言稿(2 2 )
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细。”学校管理亦是由一个个细节所组成,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汐子镇 xxx 小学正是在学校管理上注重细节、形成特色、提升品位,从而使一所普通的山区三类小学,站在了素质教育的前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的奇迹。
一、重管理,讲规范,凸显“以人为本”
在学校管理,就人为因素而言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学生,另一部分是教师,而在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教师,他们上要对学校要负
责,下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和榜样。课改工作实施以来,老师们的思想不统一,有这样想的,也有那样想的,有溜堂的,有不写教案的,也有放怨气的??面对这种形式,必须加强思想统一,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因此,梳理教师的思想就成为 xxx 小学班
子成员的主要任务。
针对以上现象,学校班子结合本校实际,讲民主,重实效,从细节入手,以课改精神为学校发展的统一思路,切实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