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8篇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是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愈发显得举足轻重。纳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
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乡村旅游是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愈发显得举足轻重。纳雍县位于贵州西北部,其乡村旅游发展有自身的优势且同时存在一些不足。笔者主要通过对纳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遵循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贵州乡村旅游可开展的旅游活动本质上都是综合型的、参与性的体验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休闲类、度假类、农事与农业活动类、环境旅游及文化类旅游。纳雍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以休闲类与农业观光为主。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地资源情况、客源情况及进行分析,从一定程度上把握和判断当地旅游发展的状况。同时,如何有效合理地针对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发展意见是本文的探讨重点。
二、纳雍县旅游资源概况
根据马耀峰,甘茂主编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中所述,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各项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纳雍县旅游资源由地貌、水体、综合景观、历史古迹、古建筑、陵园、园林、社会风情等组成,类型多样化,资源呈现多层次态势。纳雍“全境多山,峰峦叠起,沟壑纵横,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较为发达,峡谷、溶洞、瀑布、地下河流各处皆有,是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除自然风光外,独有的文物古迹和民族文化也构成了纳雍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由于历史原因,纳雍境内文物古迹丰富多彩。如石棺群、彝文碑、古石桥、古生物化石、《水西玄通大书》等文献、宣慰使官邸、古驿道、古战场遗址、汉、彝文摩岩石刻及修路碑等。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及风情,有远近闻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民族文化内涵深厚,极具魅力。其中苗族芦笙舞蹈“滚山珠”,1989 年以来就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获得中央领导和国内外广大观众的赞赏。同时,景区分布形态呈现以县城为中心,其余零星分布,在区域发展中既有紧密集中的态势也有较为分散的特点。从旅游区域规划上来看,景区的密集性有利于旅游者旅游线路的
规划与安排,相对分散的景区也能让旅游者在短平快的旅游过程中再次选择不同类型的景区。
三、客源情况及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客源是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纳雍县自开展乡村旅游以来,旅游者不断增多,客观上提高了当地的旅游收入和整体生活水平,根据政府报告中关于旅游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次的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的数据中,笔者选取两个时间点来看,在2009年旅游年收入为2267万元,2014年为7485万元,在五年时间增长了 3 倍;客源人次方面,2009 年的接待人次是 8.256 万人,2014 年的接待人次是 17.913 万人,同比 2009 年翻了一倍。在旅游收入与旅游客源接待方面,呈逐年增长趋势。
根据《纳雍县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统计的工作总结》中数据显示,本地乡村旅游经营商有 1724 家,从业人员 1422 人,乡村旅游投资 6127.5 万,景点内农民人均收入达 12201.68 元,旅游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比重61.34%。总体来说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各个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建设。如门景、绿化带、休闲娱乐场所、饮食文化场所等设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使得纳雍县旅游经济得到加强和提升。
从乡村旅游的表现形式上来看,主要以休闲农家乐和生态观光园为主。据不完全统计,2008 年挂牌“乡村旅游农家乐”20 家,2009 年新增挂牌 5 家,2010年新增挂牌 25 家,并统一申报星级示范户 25 家。同时,纳雍县还将启动建设乡村旅游 A 级景区 1 家,授牌乡村旅游农家乐 25 户,新增乡村旅游星级示范户10 户。近年来,县政府通过政策支持,项目扶持,市场拉动等方式,已经在雍熙镇林场,沙包安乐、天星,维新镇总溪河等地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乡村旅游农家乐。由此可见,纳雍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基本模式已经形成。
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从整个产业格局发展来看,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小,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在旅游规划和统计体系方面尚存不足;单纯的以发展经济的思路较为主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乡村旅游的发展观念和居民意识的特定性,并由此增加了其原生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难度。在资金和管理方面缺乏一致性和协调性,分配机制及管理体制的缺陷,建设与投资的不匹配,景区规划的不合理性以及管理能力的欠缺导致的后续问题尤为突出。人均受教育程度低,专业从事旅游服务的人员匮乏也是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的制约因素。过度追求城市化,忽略以乡村本色和本区域内民俗风情为主要基调的环境建设,通过低层次的修建和对其他地区的追逐,求得短平快的经济回报,使得以“生态、绿色”为核心吸引力的乡村文化逐渐模糊,很难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这些是纳雍乡村旅游无法持续发展的主因。
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规划性,旅游产品的同质化、低级化、单一化同样难以适应市场新的需求。就目前状况而言,许多乡村旅游项目,没有做出自己的特色。农业、温泉、体育休闲、会议等旅游产品繁多,没有很好的整合,导致旅游区缺乏独特的主题,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因此,如何规划和调节在开发与持续精准发展的过程对当地乡村旅游的观念植入、资金投入、管理模式、优质旅游产品开发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在新的政策和形势下,纳雍县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力助推广大农村“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倡导和着力夯实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如何秉承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方式的旅游体验活动,如何将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精准扶贫和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合理建立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将这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逐步发展起
来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重点方向。
五、结语
乡村旅游反应了人们一种回归自然、渴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体验“天人合一”的追求。乡村旅游是渴望“回归自然”的一种欲望和需求,也正是这种欲望和需求推动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乡村旅游客源主要以城市旅游者为主,因此在开发和管理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保存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本身的核心价值和吸引力。纳雍县乡村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自然资源保存较为完整,景区层次突出,旅游环境得天独厚。政府的积极主导也使得纳雍县乡村旅游具备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同时,发展中所存在的资金投入、管理模式、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重视,建立和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保障。通过结合当地自身情况,有效利用本地资源,科学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对纳雍县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篇二: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
化和旅游局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新型乡村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县文化和旅游局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新型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安排依据要求,现将县文化和旅游局xxxx年工作总结及xxxx年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状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1.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文化馆、图书馆、抗战纪念馆持续开展免费开放服务,县图书馆接待读者 xxxx 人次,外借图书 xxxxx 册,举办展览 x 次;县文化馆开展群文辅导培训 xx 余场次,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完成惠民演出送戏下乡 xx 场次。李鑫故居、西山坡党史人物陈设馆主动抓好建党 100 周年党史学习教化服务工作,自开展党史学习教化以来共接待服务社会各界 xxx 批次,xxxx 人次。
2.多措并举丰富群众文化。圆满完成建党 100 周年献礼剧目演出及中国共产党 x 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主体文艺党课节目演出。
3.文物和非遗爱护工作有序开展。xxxx 年以来完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 xx 个,纳入县级非遗库 x 个,纳入市级库 x 个。完成 xx 抗日斗争纪念馆系列文物本体修缮
及消防安防工作及 xx 战役旧址革命文物遗址提升展示项目完成展陈大纲及布展效果方案评审等前期工作。
(二)重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xxxx年,文旅市场逐步回暖,全县接待游客xxx万人次,同比增长 x.xx%;实现旅游收入 xx.xx 亿元,同比增长 xx.xx%。
一是以品牌旅游目的地创建为目标。xx 县胜利创建成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xx 镇 xx 社区被评定为省级旅游名村。xx 掌景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已完成游客中心、标识系统、停车场等硬件设施的提升改造,相关台账资料正在完善收尾。xx 县运启黄龙玉博物馆创建 xA 级景区工作已申报完成,目前正等待市级验收。胜利引进佳途国旅成立 xx 有限公司,并与品斛堂景区合力打造的石斛展示区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用,与 xx 公司签订 x 万间酒店客房合作协议,与凯龙假日酒店签订 x 万间酒店客房合作协议。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加快推动 xx 旅游道路建设项目、三关温泉颐养新村、镇安温泉(二期)建设项目、镇北乡村振兴示范点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全县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完成全县 xxx 户涉旅企业的诚信评价工作,同时已上传至;一部手机游 x;后台,完成率达 xxx%。全县现有旅游厕所 xx 座,xxxx 年接着实施 x 座旅游厕所新建、改扩建工作;主动推动县域内各景区景点建设及配套的游客休息站、观景平台、自驾游营地等服务设施建设,协作
交通局完善 xx 县域内外环线高质量贯穿;协作 x 市完善航运基础设施,主动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投资发展龙川江、x 两个观光旅游带。
(三)深化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
围绕全市;世界高黎贡山·世界自然遗产—xx;核心主品牌,根据;康养福地、温泉城市;的定位,持续提升;中国 xx·宝地 xx;旅游品牌影响力,围绕;抗战文化、温泉养生文化、黄龙玉文化;三张品牌和;一山两江两带;,重点抓好以 xx、县城抗战遗址群为代表的抗战文化,以 xx 掌、石斛康养小镇为代表的温泉养生文化,以运启黄龙玉博物馆为代表的黄龙玉文化,加快旅游转型升级,推动建设 xx 成为滇西旅游主要目的地、漂亮边城。以半山酒店建设为突破口,加快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结合我县温泉、梯田、草地等资源优势,选取自然风光好、自身特点突出的项目地作为储备,主动包装推介 xx 个各种类型的半山酒店,招商引资工作正在主动进行。
(四)文旅市场管理有序推动
一是加强市场综合监管。全县目前有文化市场经营户 xx户,其中:网吧 x 户,消遣场所 xx 户,电影院 x 户。xxxx年设立审批 x 件;变更 x 件;注销 x 件;延期 xx 件;年检xx 件。进一步加强 xx 县旅游购物退货监理中心运营管理,落实 xx 小时值班制度,统一受理游客退货诉求,主动处理
线上线下各类游客投诉,xxxx 年以来,共受理举报、投诉xx 起,全县旅游购物退换货监理中心受理退换货 xx 起,涉及金额 xx.xx 万元,办结率 xxx%,有效净化了市场。强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大力开展日常巡查检查,今年以来文旅系统共出动市场检查人员xxx人次,检查各类文化旅游场所xxx家次,办理消遣场所违法案件 x 件,办结率 xxx%,有力保障了我县旅游市场正常运行。二是加强旅游平安管理。落实景区平安生产日常检查工作,结合疫情防控和汛期平安要求,指导旅游景区做好平安教化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涉旅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实力。
(五)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推动
xxxx 年以来,文化旅游项目工作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抢抓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重大机遇,围绕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三张牌;,共编报;十四五;、;xxxx;、中心预算内投资、专项债等 xx 个项目,其中,申报省重点文旅项目 xx 个,完成项目策划建议书 x 个,开展了项目立项(备案)、用地预审、选址、环评、可研等前期工作 x 个。完成 xxxx 年—xxxx 年实施项目的竣工验收 x 个。截止xx 月底,共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 x 个,累计完成投资xxxxx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全县文化和旅游工作虽然取得肯定的成果,但依旧存在
困难和问题,如文旅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内生动力较弱、文旅基础设施滞后、文旅项目推动缓慢等,详细表现为:
(一)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有差距。存在政策机制不完善、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旅游产业特色尚不明显、总体旅游形象不突出等问题。
(二)两馆建设项目推动缓慢。因资产转让、资金困难等因素制约,县图书馆、文化馆项目推动缓慢。目前文化馆、图书馆、民族文化工作队集中在西山坡老年人活动中心办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难以发挥。
(三)建党 100 周年献礼剧目经费不足。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xxx 周年,今年建党节期间,xx 县组织举办了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公演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但因经费问题,舞台剧未能走出 xx 县进行演出。
(四)项目落地落实有差距。xx 景区的建设和管理目前均由政府下属公司组织实施,尚无社会资本方实际进驻 xx投资,造成许多规划建设项目未能启动,且资金缺口大,工程推动缓慢,特殊是整个景区的市场化运作及 xx 小镇、两馆展陈推动严峻滞后;xx 子高地文物本体爱护修缮项目,上级拨付项目资金 xxx 万元,但被县级财政统筹,目前仅拨付xx 万元,建设总进度达 xx%,因后续资金无法拨付,导致项目后期无法按时实施,处于完全停工状态;xx 战役旧址董家
沟日军慰安所旧址、日伪县政府旧址、驻龙日军司令部旧址、日军军政班本部旧址修缮项目总投资 xxxx 万元,于 xxxx 年xx 月开工,xxxx 年 x 月完工,xxxx 年 x 月完成初验。现拨付资金 xxxx.xx 万元,未拨付 xxx.xx 万元,目前因后续资金无法刚好拨付,导致该项目无法进行终验。三关温泉颐养新村建设项目受用地指标、水田指标等因素影响,造成项目开工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
(五)xx 掌旅游度假区创建推动缓慢。因受疫情影响,xx 公司经营状况不佳,资金困难,业主追加投资提升改造意愿不强,致使须要完善的部分硬件设施得不到有效提升,有关工作推动困难。
(六)黄龙玉产业发展重视不足。受经济下行的影响,珠宝玉石行业遇冷,黄龙玉市场低迷,黄龙玉办又因机构改革撤销,加之各级关于黄龙玉产业发展出台的政策措施不足,市场主体投资动力不足,影响了黄龙玉产业的发展。
(七)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面对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面临着编制不足、引进人才和保留人才难的状况。特殊是执法机构改革后,执法队伍建设滞后,执法人员身份不一,执法领域不全,执法装备落后,执法经费保障不够。
三、xxxx 年工作安排
(一)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结合乡村振兴
工作,实施文化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和;国门;文化建设;仔细组织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全面开展免费开放服务;支持好文化遗产和重点文物爱护、管理和利用,支持好少数民族开展节日节庆活动;接着开展好文化惠民送戏下乡工作;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活力和素养。
(二)持续巩固旅游品牌创建。接着巩固 xx 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推动 xx 掌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工作,力争年明年初通过省级审核验收。进一步抓好 xx、xx掌、品斛堂等 A 级景区品牌运营工作,打造旅游精品景区。着力推动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中心等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抓产业融合,培育旅游产品品牌。充分发挥;旅游+;的潜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产业辐射带动。
(三)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充分挖掘旅游元素,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规划以抗战文化、温泉养生文化、黄龙玉文化为特色重点,依托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优先推动县 内 小 环 线 ( 县 城—xxx—xx—xx—xx—县城),连 接 xx 、 xx 、 x , 打 造 县 内 旅 游 大 环 线( xx—x—xx—xx—xx—xx—xx—xx—县城),串联 xx、xx 掌、品斛堂等
A 级景区以及乡村旅游特色村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
(四)着力推动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抓住全省创建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全市聚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机遇,根据;康养福地、温泉城市;的定位,谋划推介温泉石斛康养小镇、xx 县石斛体验馆和石斛主题餐厅等一批石斛康养产业发展建设项目。
重点提升品斛堂森林藏酒景区、品斛堂石斛科创园景区建设力度,协作佳途国旅推动石斛展示区、石斛酒店等建设,打造集生产、旅游、休闲、研学为一体的新型石斛文化旅游基地。
(五)着力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坚持精准定位、凝练特色、打造品牌,主动推动农旅融合,打造 xx 镇、xx 镇 xx 社区、xx 乡 xx 村、xx 镇 xx 社区等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特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和产品。
(六)扎实推动文旅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加快推动 xx 小镇、镇安温泉(二期)、三关温泉颐养新村建设项目(一期)、镇安镇北乡村振兴示范点、图书馆、文化馆、xx战役旧址陈设展示项目、xx 子高地文物本体爱护修缮等项目建设。
(七)强化文旅市场秩序整治。保持市场整治高压严管态势,结合疫情防控强化文旅市场督查检查,严厉查处涉文涉旅违法案件;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诚信评价及;双随
机、一公开;检查,持续推行;红黑榜;制度。根据国家、省、市、县;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统筹抓好政务服务改革相关工作,营造良好的文旅营商环境。
篇三: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
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10)全域旅游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江 文(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摘 要:该文简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意义以及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缺乏统筹规划、同质化现象严重、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专业化乡村旅游人才缺乏、营销推介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全域旅游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包括全域统筹,开发乡村旅游新业态;错位发展,深挖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创意营销,拓展乡村旅游市场等。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146-02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随后,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乡村旅游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乡村旅游对推动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环境、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1 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意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喜爱的旅游方式之一,市场需求旺盛,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内容日益丰富,游客接待量和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现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不仅拓展了农业、旅游业、农民就业的空间,还实现了城乡互动,拉近了农村和城市的距离,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推进农村美丽宜居、农业高效发展、农民就业致富、城市居民身心愉悦,形成多主体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新格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多年培育,乡村旅游发展业态层次不断丰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管理服务日趋规范,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2.1 缺乏统筹规划 当前乡村旅游缺乏整体规划设计,部分乡村旅游景点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与环境不协调,影响了整体美感,给人不伦不类、不城不乡的感觉,缺乏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的和谐之美。2.2 同质化现象严重 乡村旅游在挖掘文化、凸显地方特色方面做得不够,部分村庄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缺乏长远规划,急功近利,经营项目只是简单停留在农家乐,如赏花钓鱼、果蔬采摘、餐饮住宿等,同质化“千村一面”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屡有发生,缺少核心的乡土文化内涵,主题单一,活动内容雷同复制,或简单模仿其他地方的旅游模式,缺乏个性化和差异性,有些除了乡村名称不同,其他大同小异,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使游客产生“跑百家不如走一家”的感觉,难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发展后劲乏力。2.3 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推进,乡村地区旅游景点的公共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发展还不平衡。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还很落后,如村镇道路交通、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住宿餐饮卫生、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网络通讯等还很不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亟待提升。2.4 专业化乡村旅游人才缺乏 乡村旅游的家族式管理现场普遍,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经营管理能力有限,服务意识普遍不强,难以适应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也是制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瓶颈。2.5 营销推介力度不够 乡村旅游营销理念落后,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线上线下融合性较差,营销渠道单一,社会知晓度不高。有些地区乡村旅游虽然资源禀赋较好,但地处偏僻地区, “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做好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是关键。3 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3.1 全域统筹,开发乡村旅游新业态 倡导全域乡村旅游的理念,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推动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推动乡村旅游从青山绿水的“外在美”向蕴涵多元文化的“内在美”转变,打造和谐美丽的田园景观,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全域乡村旅游体系。统筹全域乡村旅游,遵循绿色、开放、创新、协调、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利用农田、山丘、湖泊、树林、草地、庭院等场地资源,融合旅游、文化、教育、科技、康养、作者简介:江文(1968—),女,江苏常州人,硕士,副教授,从事农业与贸易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收稿日期:2021-03-27146
27卷10期体育、艺术、娱乐等元素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多功能拓展和创意设计,开发乡村旅游新业态,满足游客多元化旅游需求。3.2 规划引领,生态优先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乡村生态保护为底线,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强化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高起点编制规划,确保建设有规可依,聘请高等院校、省城乡院等国内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编制规划,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为乡村旅游高水平发展提供保障。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力求在风貌塑造上体现乡村的“形”,在彰显特色上展示乡村的“韵”,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把乡村旅游打造成农业农村发展新亮点。3.3 错位发展,深挖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乡村旅游一旦缺少核心的乡土文化内涵,就没有了文化内核,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特色。依托载体,挖掘、展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工匠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姓氏文化等的内涵,提炼地域文化。只有把丰富的文化内涵赋予到乡村旅游中,才能留住更多记忆、承载更多乡愁。加强对老旧民宅、名木古树、民俗文化、文化遗产等的发掘和保护,形成处处有景观、村村有韵味的自然文化景观。以乡村地区节庆活动为依托,发掘当地民俗文化和节庆文化资源,办好各类农事节庆活动,使乡村旅游更具文化韵味。3.4 优化公共服务设施,落实长效治理 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突出服务设施可达性,使游客能高效、方便、快捷享受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需要多部门分工合作、协调联动。在保留村庄原有肌理和景观风貌基础上,实施乡村道路建设、绿化景观改造、河道水体清淤、生活垃圾处理、村民农舍修缮、生活污水处理建设工程,达到布局优化、空间绿化、水体净化、道路亮化、庭院美化的全域生态美效果,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驻足。在推进道路管护、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处置等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以绿色生态理念引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3.5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关键。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规范乡村旅游服务标准,提升乡村旅游整体服务水平。对现有从业人员开展接待礼仪、农艺知识、菜肴烹饪、乡土文化等多种类型培训,提高其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培养一批热爱农业、精通乡村旅游、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与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实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利用国家的对口帮扶政策,依托行业专家为乡村旅游出谋划策,通过多种渠道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人才基础。3.6 创意营销,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充分发挥公共信息体系的服务功能,综合运用“互联网+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农事节庆活动”等方式,通过新闻平台、微信、微博、社交平台、抖音直播等新媒体渠道,全方位、多层次推介乡村旅游,开展线上线下创意营销,发展电子商务,持续打造主题创意品牌,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独特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选择适宜时机,积极开展农特产品和旅游商品营销,举办农事节庆活动等创意营销推介活动,策划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例如,各地可以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园艺节、桃花节、梨花节、樱桃节、蓝莓节、杨梅节、美食节、茶叶节、茶道会、插秧节、丰收节、草坪节等农事节庆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聚集人气,增加效益,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做到以节促游、以节促销,同时将乡村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3.7 组建乡村旅游行业协会 各地应积极培育和组建农旅行业协会,为乡村旅游企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行业自律,增强行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规范经营行为和服务行为,建设特色明显、经营规范、安全卫生、深受游客喜爱的农旅融合基地,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4 结语我国乡村地域辽阔,各地旅游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推进乡村旅游建设进程中,应根据乡村不同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历史人物、民俗风情等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各地乡村文化内涵,打造特色风情、韵味各异的乡村旅游,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新格局,使乡村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参考文献[1]吴海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9(10):46-47[2]刘玉堂,高睿霞.文旅融合视域下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J].理论月刊,2020(1):65-66.[3]栗小丹上海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0(08):62-63.(责编:徐世红)江 文 全域旅游视野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147
篇四: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
0 智能规划NO.16 2019 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思路探索——黄埔村旅游规划陈达丽(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2)摘 要 :文章以新时代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研究对象,对黄埔村的旅游规范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以黄埔村旅游规划发展问题为切入点,说明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明确具体发展目标,确定区域发展策略的同时,从自然、人文、设施等多角度内容中,分析具体的发展应用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 :乡村旅游 ;黄埔村 ;建设规划新时期背景环境下,乡村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更多地集中在自然风光开发、民俗风情建设等人文生态建设内容中。作为发展中的典型代表,黄埔村为了能更加精确地定位自身发展优势,务必要从自身的旅游规划条件与基础内容入手,分析自身的旅游资源条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旅游发展策略,实现自身的系统化发展。1 黄埔村旅游规划发展现状问题黄埔村,归属潜山县黄埔镇管辖,地处安徽省境内,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年均16 ℃的温度下,在全年范围有246天的无霜期,形成了相对温和且四季分明的气候类型。在地质条件上,不仅坐拥山地丘陵地带,同时,形成了多样的自然风光。然而,在社会人文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在人口流失的同时,也使区域发展中出现了贫困问题。但从发展角度出发,以往的发展模式,过度强调城市化的发展特征,在模仿与学习的同时,降低了自身特色型农业社群与自然环境的优势地位,没有形成具体的应用优势。影响了自然与文化资源价值的有效展示,阻碍了乡村旅游的正常发展状态。2 发展局限性原因分析黄埔村的发展进程中,忽视自身的发展建设规律,在内容上,保持与城市化发展的相似性。而在此过程中,严重地影响了乡村文化环境的特异性构筑。而在应建设发展条件入口综合服务、林间木屋风情观赏、生态养生特色度假、药膳、禽畜乐。概念性规划设计如图5所示。图5 概念性规划设计4.2 内部低速联系,对外高效疏解度假区的交通组织应以“步行优先”为原则,在综合考虑滨水活动和生态廊道的基础上,结合人步行尺度的考虑而将度假区划分为若干个交通单元,作为交通结构确定的基础 ;交通单元内部以步行交通为主,车行交通组织应遵循安全方便、通而不畅的要求,采用内部环路和尽端方式;交通单元之间、特别是度假区与城市之间,在尊重步行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车行交通的效率。由主路构建度假区交通环,与城市主路及区域高速公路形成便捷联系。从而有利于本地区城市型功能的有效发挥。概念性规划设计轮阔图如图6所示。图6 轮阔图5 结语热带旅游项目的设置,高大上的项目是海南小区发展的盲点。初级阶段的海南詹州仍然是需要联系辐射区域发展自己的原则。同时海南国际旅游岛也是该项目的一个导向标。参考文献[1] 罗淞.浅析影响滨水旅游度假区规划的重要因素[J].中国房地产,2017(8).[2]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J].今日海南,2010(1):8-11.作者简介 :许丽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系景观规划。猴子岭水库生态养生特色度假区林间木屋风情观赏区主入口综合服务区药膳特色功能度假区滨水休闲区景区主入口通往西部高速
131 智能规划NO.16 2019 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上,虽然地区足够的自然景观资源,但在开发效果上,没有形成整体性的系统空间,无法在各自区组的特色化条件上,完成整体性互动区间构筑 [1] 。同时,在文化开放性的角度内容上,虽然展示内容与旅游资源足够,却没有形成对外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无法将旅游客源集中引到自身的旅游区域空间中,影响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展示,妨碍了乡村旅游内容的整体发展。另外,从建设性的角度出发,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度假景区等内容,已经成为各地旅游业发展的普遍性内容,在盲目开发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成长性的区域化特色内容,严重地影响了自身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本身就相对弱势的乡村旅游,形成了负面的影响效果。3 乡村旅游发展的整体建设规划策略3.1 开发人文社会资源,营造休闲度假景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就是对其人文社会景观中的原生态社群环境的开发。在迎合时代旅游业发展思路的同时,重点推出田园文化风情,通过异于城市生活文化环境的构筑,为游览的都市游客,创造属于自己的“田园乡村梦”。乡村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当以农业生态作为建设主题,在构建现代农业庄园的同时,使农业产业布局与旅游资源开发相重叠。通过片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地质科考、乡土人文景观、田园农耕等内容整合在一起。由此,在各个静态景观结构中,形成系统性的动态旅游空间,游客可以在不同文化体验的内容中,完成人文旅游资源的深刻体验,并在时间背景与空间转化的同时,收获高品质的游览经历,更好地强化休闲度假区与的旅游价值。3.2 灵活利用自然景观,创建风情旅游胜地自然景观的整合与重塑是保证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构建风情旅游胜地的同时,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价值,并在开发旅游资源社会与人文意义的同时,兼顾保存旅游空间中的自然属性,实现生态景观与区域环境的完美融合,为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黄埔村的旅游开发中,将西南地区的生态水体系统进行生态养生功能的开发,通过度假区域的设立,为区域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更加积极的吸引外来旅游资源,实现自身旅游条件的深度开发。又如,在山区丘陵地带的景区环境中,可以将茶文化与室外拓展结合起来,通过对于自然植物与复杂山地条件的开发,使自然风光可以更好地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呈现发展性的旅游价值 [2] 。3.3 加强基础设施假设,补充区域发展动力基础设置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可以有效地补充区域发展的动力条件。而在农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服务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可在原生态资源景观环境中,作出适当的补充与协调,在突出生态景观的同时,使得在特定设施的约束与引导下,成为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在不影响自然景观环境的同时,实现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黄埔村的基建工作,基于百箩水库的生态系统,在设置基础景区的同时,对环境中的自然景观进行适当开发。这其中,不仅设置基于森林环境系统的“林下SPA”,也在自然形成的步道系统中,建设了乡村马场、全民射箭场等互动性较强的区域旅游设施 [3] 。由此,将参与旅游活动的人群进行分流,通过自然景观中的互动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更好地提升乡村旅游环境的品质。3.4 建立网络信息系统,追赶时代资讯步伐时代背景环境下,信息化已经成为主要的社会资讯形式。在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信息传递优势,在实现基本旅游资源宣传的同时,形成自身的品牌化特征。由此可以提高自身的旅游景区形象建设,并将在身的特色化优势在发网络空间中放大,更好地吸引游客资源,增加市场环境中的资本关注水平与人才投入力度,补充自身的建设基础。理论上,构建旅游信息系统,可通过对公众号、微博的网络平台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并在活动创建与宣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品牌特色,在形成鲜活形象的同时,保证影响力的建设水平。同时,在这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也可以对农业经贸产品找到发展出路,通过产品的扩散,完成特色化旅游经济开发的整体发展。3.5 开发探索体育项目,强化地区发展动力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重成长性特征。在发展条件上,乡村旅游项目属于资源型旅游,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市场资本运转周期相对较快,会在不断消费与更新的过程中,将传统的资源内容变为市场的常态,逐渐地降低自身的旅游资源吸引效果。为此,
要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通过体育项目等形式,形成自生长型的旅游资源,保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自动更新状态,实现旅游的发展强化。尤其在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凭借地区自然风光的优势进行发展调整,例如黄埔村形成的自行车山地赛道。同时在开发运动项目的基础上,为各个年龄段的参与性提供了保证,实现娱乐型赛事的开发。另外,在基础设施的设计上,通过徐大屋、白石、南塘、余花屋等地区的“驿站”设置,将自然景观与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完成静态景观与运动的系统性结合,为乡村区域旅游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成长动力。4 结语综上,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须重点依托自身相对较为幽闭的社群文化与自然环境。在保证文化属性与自然景观独立性的同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系统,与外部城市空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并在多种形式的连通与发展中,定位自身优势,完成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参考文献[1] 韩大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信阳乡村文化发展路径选择[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68-76.[2] 陈雪钧,李莉.精准扶贫视角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以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337-341.[3] 李伟民,薛启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与困境:基于多元主体视角[J].农村经济,2019 (3):73-79.作者简介 :陈达丽,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乡村的未来发展 (未来乡村)
。
篇五: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
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第一次工作汇报二零XX年XX月XXXXXXXXXXXX有限公司规划总则现状与形势总体发展思路重点发展项目规划乡村旅游分区规划发展体系规划重点项目规划规划实施保障0203040105060708目录 CONTENT XX 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总则1.规划目的2.规划期限3.规划范围4.规划依据01 |
规划总则 规划目的 规划期限为对接《XX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时间期限,并包含其中提出的远期规划内容,确定本次XX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对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三农问题的聚焦。响应重庆市出台的《关于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指导意见》对于乡村旅游扶贫的推进,深化XX是三五规划对于“文化景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基地”的旅游发展格局的构建,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XX区旅游发展系统。
规划总则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龙岗-棠香组团双桥-龙水组团玉龙镇珠溪镇邮亭镇宝兴镇三驱镇季家镇铁山镇高升镇石马镇拾万镇万古镇回龙镇金山镇国梁镇雍溪镇宝顶镇中敖镇高坪镇龙石镇古龙镇XX区政府 本次规划涉及范围为XX区全域乡村地区。主要涉及各镇建成区以及宝顶山、北山、龙岗山、石刻创意园、龙水湖旅游休闲度假区、莲花度假山庄等旅游开发景区核心区以外的广大乡村地区。
规划总则规划依据 规划依据 主要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10)《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11)《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12)《重庆市旅游条例》(13)《重庆市风景名胜区条例》(14)《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 重要文件法令法规(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2)《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3)《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4)《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5)《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7)《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06年)(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9)《关于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指导意见》(10)《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旅发〔2007〕14号) 相关规划(1)《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3)《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4)《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5)《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6)《重庆市旅游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7)《XX区城乡总体规划》(8)《XX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9)《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0)《XX区东西部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 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4)《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GB/T 26358-2010)(5)《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6)
现状与形势1.宏观环境及相关政策2.区域情况分析3.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评价4.乡村农业资源分类评价5.乡村旅游产业现状与评估6.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02 |
现状与形势宏观环境及相关政策 国家政策的推动 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区政府提出了以“世界遗产、创意文化、美丽乡村”,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品牌基地发展道路,以旅游基地为核心,做特XX乡村旅游。 2017年7月重庆出台《关于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指导意见》同时全市启动实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 XX十三五规划构建“文化景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基地”旅游发展格局
现状与形势区域情况分析 区域功能定位XX区成都重庆成渝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纽带成渝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的工业重镇、旅游重镇和重要交通枢纽。成渝两大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XX区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旅游商务休闲产业集群。距离主城80公里的成渝腹心地区,XX东距重庆主城80公里,西距成都200公里,同属“重庆1小时经济圈”和“成都1小时经济圈”。成渝高速公路复线提升其地位,成渝高速公路复线开通将凸显XX作为成渝中线核心节点的重要地位。近些年来,成渝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西部领先地位。自2011年成渝经济区域规划获批,“双核五带”的空间格局成为支撑成渝腹地二级城市大发展的空间构架,培育二级城市是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 -2020年)》中提出:XX应充分利用自身处于成都与重庆主城区连线之间的发展主轴以及纽带作用。利用成渝一体化带来的优势,依托成渝经济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形成富有特色的全域旅游,成为旅游业的先行者。
现状与形势区域情况分析 区域功能定位XX区重庆行政区划图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西地区承接都市功能及产业外溢的重要载体从重庆市域层面来看,XX位于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内,是重庆城市重点发展区域。近几年来,重庆主城区的扩散成为周边区县发展的重要动力。人口由中心城区的绝对集中向60公里左右的都市区范围拓展,主要沿交通走廊延伸,且成渝南线快于北线,而XX区就是承接着都市区功能和产业外溢以及承接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人口转移的地区之一。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城镇组群结构XX区
现状与形势区域情况分析 产业经济发展未形成区域发展一级XX虽处于成渝发展主轴,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重庆大都市区内的重要节点城市,但未有效利用成渝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未形成区域发展极核。产业选择同质化同时虽然XX自身资源特殊,但除了五金和汽车产业以外,其他产业与相邻县市产业具有同质性,未来发展易造成同质化竞争局面。。成都重庆缺少二级城市自身资源禀赋丰富,但产业模式单一,缺乏特色
现状与形势区域情况分析 生态区位重庆市域内生态资源非常丰富,生态现状格局为:(1)六丘三山一平坝XX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川中丘陵交接处,东临玉龙山巴岳山等条形低山,西接川中深丘,中部为低山广谷地带,形成“六丘三山一平坝”的地貌特征。(2)河道纵横,水网密集XX区分布有分属沱江水系与嘉陵江水系的众多河流,河网密集。沱江水系主要有濑溪河、窟窿河、珠溪河、高升河、响水滩河、化龙溪等,嘉陵江水系有淮远河、雍溪河、茨巴河、平滩河、太平河、塘坝河等。XX龙水湖是是重庆唯一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森林资源丰富XX区周边遍布丘陵低山,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资源丰富,区内有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宝林寺、白云寨 2 个市级森林公园。成渝城市群中部具有生态优势的城市XX在成渝城市群的生态区位
现状与形势区域情况分析 XX区域文化特色重庆唯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景点“北敦煌、南XX”,XX石刻是中国佛教五大石窟之一,与佛教四大名山以及亚洲其他重要佛教圣地构成世界佛教文化传播的中心。我国晚期石窟艺术史上的丰碑XX石刻造像先后开凿出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4处。宝顶山石窟是中国唯一一座整体构思、内容连贯的大型石窟, 宝顶山石窟不仅演绎出释典精髓教理,儒家孝道思想也是这座佛教石窟宣扬的核心思想之一。国际影响力弱XX石刻在世界文化申遗成功仅次于莫高窟,但国际名声明显较低,吸引力弱。石刻文化享誉全球
现状与形势区域情况分析 XX区域文化特色除此之外,XX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文化体系,包括:海棠文化、五金文化、庙会文化、鲤鱼灯舞、中敖火龙、 山水文化(玉龙山、龙水湖)、温泉文化、 田园文化等,它们不仅淋漓尽致的体现了XX人民的淳朴风俗也与石刻文化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一同形成了XX结构丰富雅俗共赏的文化体系。《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层面》( 2007- -2020年)指出:XX应以建设成山水都市观光休闲旅游为目的地为目标。在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上,认真贯彻“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在切实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作用,历史借鉴作用和科学研究作用,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合理发展旅游产业。乡土文化底蕴深厚
现状与形势 成渝经济圈内部的交通区位XX南站邮亭在成渝经济圈内部,XX具有优势区位——成渝重要交通节点城市,重庆面向西部的“桥头堡”——成渝“三高、三铁”交通动脉上最便捷的节点城市。 三条连接川渝经济带的铁路交通走廊中,两条经过XX,其中2016年通车的高速铁路在邮亭镇设XX南站,40分钟到重庆,1小时到成都。 三条连接川渝的高速中,两条经过XX,其中渝蓉高速公路被称为成渝“最快捷通道”,驾车自重庆主城40分钟到XX。周边的永川区、铜梁区、荣昌县等县区人口在70-110万之间,XX区与周边县市均有省道或高速公路连接,具有一定的交通辐射作用。随着成渝高速公路复线和三环高速的相继贯通,客运交通优势进一步提升。 市郊铁路,市郊铁路西环线走向为“重庆—合川—铜梁—XX—永川—重庆”,项目将进一步促进XX与其重庆及主城周边区县的联系。 XX登云机场军民合用改造项目:2015年4月,XX区政府已与驻足95605部队签订了《关于空军XX机场扩建用地协议》,机场合用将进一步增进XX与成渝以外地区的直接联系。区域情况分析渝遂高速成渝高速渝蓉高速 铜梁遂宁资阳内江XX乐至永川重庆成都邮亭“三高:三条高速公路通道”中最快捷的一条“三铁:三条铁路交通走廊”中最快速的一条XX在成渝城市圈的地位
现状与形势区域情况分析XX是成渝“三高、三铁”交通动脉上最便捷的节点城市,区域内部有多个重点对外窗口 成渝经济的主要对外窗口铁山镇:连接成都和重庆的渝蓉高速公路从XX城区穿过,至成都方向的高速公路经过铁山镇。作为成都进入重庆的主要镇区,是渝西的主要对外窗口。万古镇:连接成都和重庆的渝蓉高速公路从XX城区穿过,至重庆方向的高速公路经过万古镇。处于重庆三环高速公路与渝蓉高速公路的交汇处,是XX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雍溪镇、玉龙镇:位于连接渝南北的重庆三环高速公路边,是环重庆交通干道上的重点城镇。珠溪镇:S205(九遂路)经过XX区的城北和珠溪镇,连接江西九江和四川遂宁,珠溪镇是过境公路上的重点城镇。邮亭镇:成渝高铁和成渝高速公路从XX区南部过境,经过邮亭镇,作为XX区对外展示的窗口以及对外连接的主要节点,邮亭镇的地位相当突出。XX现状交通格局
现状与形势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乡村旅游资源基本情况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XX区古号“海棠香国”,境内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XX石刻,凝练岁月之精华,包融中外之文明,堪称石窟艺术史上的非凡代表。与之相辉映的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水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秀丽,怡情怡性。另有全国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万古鲤鱼灯与中敖火龙表演绚丽多彩,动感十足,精彩壮观。XX区域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据统计,XX乡村地区有山岳、河流、古树名木等自然旅游资源 79 项;有古建筑、古墓葬、摩崖石刻、历史文物、民族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 217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蕴育了境内丰富的多姿多彩和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为XX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现状与形势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表布局区域镇(街)地文景观 水域景观 田园风貌 遗址遗迹 建筑风貌 人文风貌玉龙镇玉龙山三清洞龙水湖鸡公岩水库禅乐寺 玉龙村、东兴村高升镇 芳香花海 静南县遗址 骑龙桥 太和村国梁镇 荷花基地 饶国梁纪念馆拾万镇 古柏林风景区 黄木沟水库 沃驰农业体验园洒罗公园、白云寨森林公园古龙镇 茶产业生态园 龙井湿地公园高坪镇 两岔河水库高峰寺刘家大院瓦店村季家镇响水滩水库东风水库豹子堂水库龙纲水库龙堂峡谷养生园妙高山壁崖造像新水村邮亭镇九滩基地十里沟水库西沟水库邮亭老街金山镇 古刹寺 金山村龙岗街道 观音岩 黄连水库 千米题字崖、宝林寺 老家-观音岩雍溪镇正觉寺、民用机场城隍庙三区镇 千佛岩 现代农业展示园石篆山石刻、石篆山壁崖造像中敖镇 北塔山 胜光水库 加福村产业 加福村龙水镇 濑溪河佛缘花海荷花村雷林竹海余栋臣故居、五金博物馆双桥公园盐河社区
现状与形势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评价龙石镇龙龟山千佛岩铁山镇 九岭岗西北水库钟家沟水库田园综合体、铁山古镇度假村、陶然村尖子山壁崖造像珠溪镇玉滩白银滩长滩村小滩村儿童趣味主题公园万古镇 通天河水库万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生态湿地农业公园宝兴镇窟窿河白云水库农家乐、杨柳养殖基地玉滩水库移民陈列馆回龙镇 龙头山胜天水库黎家坎水库红高粱基地 白鹤村、会源村石马镇 石门山跃进湖五马水库真原堂石门山石刻石门山摩崖造像宝顶镇 化龙水库 荷花山庄XX时刻基地、龙神寺、宝顶石刻区、观音殿、...
篇六: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
前言…………………………………………………………………………………………………1 第一部分 旅游发展条件分析.........................................................................................................3 一、 突出的区位与交通优势...................................................................................................3 二、 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乡 村旅游资源.........................................................................4 三、 巨大的客源市场依托.......................................................................................................5 第二部分 规划总则.......................................................................................................................10 一、 规划的范围和时限.........................................................................................................10 二、 规划依据.........................................................................................................................11 三、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1 第三部分 乡 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 一、 规划思路.........................................................................................................................12 二、 发展目标.........................................................................................................................13 三、 总体布局.........................................................................................................................13 四、 景观特色塑造.................................................................................................................13 第四部分 重点片区开发建设规划...............................................................................................14 一、 遂宁市城区.....................................................................................................................14 二、 大英片区.........................................................................................................................16 三、 射洪片区.........................................................................................................................19 四、 蓬溪片区.........................................................................................................................21 五、 安居片区.........................................................................................................................24 第五部分 乡 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26 一. 旅游产品存在问题.........................................................................................................26 二、 旅游产品战略.................................................................................................................26 三、特色旅游产品策划.......................................................................................................27 第六部分 农民新村建设规划.......................................................................................................29 一、 农民新村建设与旅游效能发挥.....................................................................................29 二、 农民新村建设要求.........................................................................................................29 三、 农民新村旅游开发要点.................................................................................................30 第七部分 乡 村旅游发展实施建议...............................................................................................31
2乡 村旅游, 是指以乡 村地区为活动场所, 利用 乡 村独特的自 然环境、 田园风光、 生产经营形态、 民俗风情、 农耕文化、 乡 村聚落等资源, 为城市居民提供观光、 休闲、 度假、 体验、 健身、 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经营活动。
早在 19 世纪 30 年代欧洲就开始了 乡 村旅游, 现已形成规模, 并走上了 规范发展的轨道。
而在我国乡 村旅游发展较晚, 自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回归自 然、 贴近自 然、 融合自 然的乡 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便应运而生, 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 逐步成为游客最多 、 人气最旺、 条件最方便的旅游目 的地。
“乡 村旅游” 成为一个品牌, 这是时代的产物, 也是历史的必然。
乡 村旅游现已成为推进城乡 基础设施和城乡 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载体、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转移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 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 其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 人与社会和谐相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实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重大命题, 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提到全党面前, 既为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 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也为乡 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注入了 新的活力。
尽管近年来遂宁乡 村旅游在发展中规范、 在规范中发展, 发展势头迅猛, 已经成为遂宁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总的来看, 仍处于起步阶段, 尚需进一步规划、 整合、 建设和发展。为了 促进遂宁乡 村旅游健康、 持续、 快速发展, 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新路子, 受遂宁市旅游局的委托, 特编制《遂宁市乡 村旅游发展规划》。
3
遂宁市位于四川 盆地中部, 涪江中游。
东临南充, 南与重庆、 内江接壤, 西与德阳相连, 北靠绵阳。
遂宁自 古为川 中交通枢纽, 涪江水运是连接重庆、 绵阳的黄金航道, 史书有“战船西出”、“盐出煤归”的记载。
现在, 遂宁已成为连接成渝绵经济圈的重要交通枢纽, 成为四川 省第二大交通枢纽。
遂宁突出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体现在:
1、 属于休闲度假 1. 5 小时范畴。
遂宁市城区距四川 口 岸城市成都市仅 1 小时车程, 距重庆市
, 至各县城也初步实现了“半小时”交通目 标, 遂宁将成为成渝绵经济区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 的地。
2、 构建形成公路、 铁路、 航空、 水路立体交流网络。
近年来,随着达成铁路、 成南高速公路的通车, 遂宁已形成了 以横跨东西的国道 318 线和达成铁路、 贯穿南北的省道绵( 阳)
- 重( 庆)
路和水道涪江为主要骨架的交通网络。
2003 年 1 月 , 中国西部第一条快速铁路遂渝段已开始动工, 该快速铁路将是四川“通江达海” 工程重要的快速通道。
此外, 规划中过境的兰渝铁路、 内 昆铁路遂宁段延伸线以及遂渝高速公路、 遂内 高速公路也在加紧做前期准备工作, 民航机场已列入扩建规划。
3、 遂宁将以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融入到以成都为起点的三条巴蜀精品旅游环线( 大九寨旅游环线、 三峡旅游环线、 三国旅游环线)之中。
4遂宁市地处四川 盆地中部的丘陵低山区, 溪沟纵横, 景色秀美。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呈波状缓倾。
最高海拔 674. 4 米, 最低海拔 215米; 气候温和, 光照较少,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 18℃,年降雨量 907—993 毫米; 森林覆盖率达 33. 5%, 是全省第一个绿化达标市, 生态环境优越, 是开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的旅游目 的地。
遂宁市以农业旅游资源为突出优势, 并且具有鲜明的特色。
农作物栽培复种指数为 260, 是四川 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小麦、 水稻、 玉米、 红苕等粮食作物单产列全省前茅, 棉花、 油料、 蚕桑、 麻类等经济作物在全省举足轻重, 发展纺织、 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尤其是观光农业和乡 村特色美食已经有很好的基础, 部分农作物已经成为在区域上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品牌, 如市中区盛产“菊花心白芷”, 为全国有名的“白芷之乡 ”。
目 前, 各县( 区)
陆续开展了 农家乐、 桃花节、 桂花节等农业旅游活动, 取得了一定效果, 也积累了 较为丰富的发展乡 村旅游经验教训。
遂宁市乡 村旅游资源系统见表 1-1。
资源系统 大类 亚类 基本类型 代表性景观 山景 峡谷 森林 灵泉山、 卧龙山、 高峰山、 金华山、 平安寨等 龙凤峡 西山森林公园、 平安寨森林公园等 珍稀动植物 水杉、 苏铁、 银杏、 鹅掌秋、 红豆树、 中华鲟、胭脂鱼、 大鲵等 市树、 市花 黄桷树、 桂花 赤城湖、 麻子滩、 跑马滩、 天保湖、 金湖、 螺湖等 河流 涪江、 渠河等 地文景观 生物景观 湖泊 自然旅游资源 水域景观
5宗教寺庙 广德寺、 灵泉寺、 高峰寺、 金华山道观、 东山寺、白牛寺、 龙泉寺等 古建筑 蓬溪奎阁、 太和古城墙等 古遗址 大英卓筒井、 陈子昂读书台、 龙潭寺摩崖造像等观音佛教 观音三姐妹传说、 观音道场广德寺、 遂宁香会节川 中大乐, 杂技, 龙灯舞, 桃子龙, 彩莲船, 车车灯, 狮舞, 腰鼓舞, 打钱棍, 打围鼓, 平台戏、三月 三、 龙舟节 旅游节庆 观音民俗文化节、 射洪桃花节、 船山区桂花节等红四季果园、 新桥生态农业观光园区、 凉帽山风景区、 桃花源风景区、 塘河渡假村、 桃花山、 天宝湖 蔬菜基地 玉丰镇新园村 畜牧基地 桃花源风景区、 塘河渡假村
“遂州 三绝” 旅游定点商品、 太和豆豉、 川 北凉粉、 遂宁冰糖、“五味和” 白 菜豆腐乳、 高坪“香叶尖” 茶叶、 蓬溪姜糕、 蓬溪夹缸醋、 沱牌曲酒、 射洪五香果汁牛肉、 遂宁小磨芝麻油、 何家坝柚子、 遂宁矮晚柚、 蓬溪熨斗糕、 维祥豆干、任隆粉丝、 吉星贡米、 高金食品、 美宁罐头、 白柠檬、 黄花梨等 特色餐饮 川 北凉粉及鸡、 兔、 鱼、 羊全席等 中药材 白芷、 麦冬、 红花、 丹参、 川 芎、 白芍等 工艺品 书画作品、 竹编工艺品、 高坪土陶、 常乐礼花 古建筑 古迹 川 中民俗 民俗文化 果园 休闲农业 土特产品
人文旅游资源 旅游商品
遂宁市乡 村旅游巨大的客源市场依托是:
成都平原经济圈、 重庆及遂宁本地为基本客源市场地; 南充、 内江、 德阳、 绵阳等相邻城市城市是重要目 标市场; 省内 及国内 其他地区市场为机会目 标市场。
1、 生态旅游 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成熟, 旅游者越来越追求绿色环保为特色的旅游项目 , 追逐阳光、 蓝天、 绿色植被、 清新的空气等, 对大自 然及环境保护的关切和兴趣增强, 进行生态绿色的旅游者大大增加。
1999 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确定的“生态环境旅游年”,2002 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态旅游年”,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旅
6游业发展的新热点。
遂宁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其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
2、 环都市休闲度假旅游 国内 外的实践证明, 度假旅游与城市化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随着成都平原经济圈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成都市区规模不断扩张, 周边卫星区、 县和其它六个中等城市的迅速发展, 城镇人口急剧上升, 城市中较高的经济收入、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压力巨大的工作以及对时尚的追求等,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增长十分迅猛, 在城市郊区形成的环城游憩带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主打产品。
遂宁市毗邻成都, 有西部地区最大的旅游口 岸城市作为强大依托, 建设都市郊区旅游度假区, 市场前景乐观。
3、 乡 村旅游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游客更多 地反朴归真, 追求乡 村体验为特色的现代休闲旅游项目 , 乡 村旅游正在形成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模式。
2006 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乡 村旅游主题年”, 成都市举行“中国乡 村旅游节”, 为乡 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创造了 良好的机遇。
因此, 利用 遂宁“静谧” 及其周围的“原生态”, 构建针对都市人群特色的乡 村旅游产品体系, 市场潜力巨大。
充分考虑形成客源市场的条件, 如经济发展状况、 居民收入情况、交通区位、 文化背景等因素, 对客源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成都市场是旅游区的重点目 标市场。
1)
人均 GDP 水平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观点:
某个地区人均 GDP 达到 2000 美元,该地区的旅游方式便开始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重镇, GDP 总值以每年超过 10% 的速度递增,持续位居国内 GDP 增长最快的十大城市之列...
篇七: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
振兴下癿乡村旅游顷目觃划设计 完整斱案10 乡村旅游涉及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层面结构的重塑。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绝不仅仅是乡村旅游设施、旅游业态、旅游产品等旅游范畴的规划,它涉及到乡村产业、空间结构、风情风貌等各方面的再规划设计。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发展、旅游市场趋势等各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对国内外旅游与乡村振兴规划设计与开发运营学者论述的分析,乡村旅游本质上是一种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其对乡村社会的推动与当地居民收入的提升,都是基于旅游活动的副产品,只有厘清乡村旅游的“旅游”本质,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作用。因此,乡村旅游是指以乡风观光、乡野休闲、乡俗体验、乡居度假为目,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为基本载体的旅游活动。
规划设计方案遵循的背景和原则
前 言 每个亰癿心中,都有一庚城池,每个亰癿内心,都有一片田园。
一片山脉、一道山谷、一庚小镇、一条街、一殌旪兇、一个亰——成就了一种生活癿意境。迒就是我仧对弓 长岭顷目策划癿最基本定举,也是对弓长岭小镇最核心癿量化数捤。
昡,浪漫仙境中迒璞弻真癿生态斴渤;夏,近水遥山中净化身心癿养生福地;秋,茂枃浅溪中秱步换景癿庙 假天埻;冬,白山黑水中关丏风情癿文化体验。飘逸悠扬癿蓝天白亍、白雪皑皑癿玉龙雪山、醉亰心脾癿薰衣草 芬香、迓有那花田闱缓缓驶杢癿小蒸汽火车、老酒幹癿陁年美酒呾醇厚风情癿大茶会、以及弓长岭老农民癿那飤 经沧桑癿幵福微笑…… 迒便是我仧寻梦癿宧园——弓长岭斴渤小镇。
弓长岭 — — 镶嵌在中国大丏北癿一颗明珠:纯净、原始、自然、并袤。一种以原生态文化斴渤、养生宜居 癿新生活将要呈现在我仧癿面前。我仧以前瞻性高殌位呾大手笔癿思想为出収点,全力打造弓长岭环境友好型癿 文化斴渤小镇。迒也是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収展呾城镇化建设癿一个里秳碑,中国癿斴渤小城镇开収建设,将从此 翻开崭新癿一页。
3 弓长岭旅游小镇意象集萃
春——浪漫仙境 迒璞归真癿生态旅游
夏——迕山近水 净化身心癿养生福地
秋——茂林浅溪 移步换景癿度假天埻
冬——关东风情 白山黑水癿文化之旅
建设最美乡村旅游小镇
打造沟域经济产业典范
目 录 10 PART1 资 源 篇 PART2 不 题 篇 PART3 策 划 篇 PART4 规 划 篇 PART5 产 品 篇 PART6 保 障 篇
PART 1. 资源篇 11
一、项目概述 1、区位分析 顷目地坑位事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匙汢河新城西 侧西土路所在癿山谷,南邻汢河水库风景匙,丏接汢 河新城渢泉庙假匙。
顷目匙位优势突出,地处辽宁中部城市群癿中心 地带,一小旪城市圈覆盖了沈阳、鞍山、抚顸、本溪、 营叓、辽阳、铁岭等7个地级市呾4个县级市。亰叓总 量近2000万亰,2012年GDP总值超过1.6万亱。
2012年末全市总亰叓185.9万亰,全市地匙生产 总值1010.3亱元,比上年增长10.3%。2012年辽阳市 共接徃国内外渤客2142.2万亰次,斴渤总收入198.6亱 元,比上年增长21.8%。年末有注册斴行社38宧;国 宧A级斴渤景匙13个,3A以上斴渤景匙8个。年末星级 以上宪馆8宧,其中亏星级宪馆1宧。
辽宁中部城市群工业发达,是中国重要癿工业基地, 该地区硬实力有余,但软实力稍显丌足,城市休闲旅 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12
一、项目概述 2、交通分析 顷目距离本辽高速公路出叓5公里,递过本辽高速 丌沈大高速、沈丹高速、京沈高速相递。距离辽阳主 城匙距离25公里,鞍山主城匙48公里,本溪主城匙30 公里,沈阳主城匙110公里,距离沈阳桃仙国陂机场约
75公里。
顷目地坑西侧为南北向癿省道320,丌丏西向癿西 土线接轨。西土线贯穿整个顷目丏西,是返入本顷目 癿重要递道。西土线为县级公路,是连接弓长岭匙域 辽阳市、鞍山市主城匙癿必经丿路,也是汢河新城斴 渤路线癿主要递道。
西土线作为匙域内丏西向癿连接干道,吅旪迓承 担着过境交递癿职能。在景匙癿整体打造过秳中,西 土线将承担起交递主轴、串联整体顷目癿重要功能。
弓长岭具备优越癿交通优势,百公里都市圈,一小 时交通圈,半小时周边城市圈,都是对弓长岭癿崛起 既定首要基础。
13
3、自然环境 本顷目所处匙域为渢带湿润性季风气候,该类气 候主要形成事辽阳市丏部癿低山丑陆地带,包括辽阳 县癿水泉、甜水、寒岭、河栉、上麻屯、塔子岭、吆 洞峪、隆昌、八会、下达河等乡镇呾弓长岭匙癿南部。
气候特征是陂水较多,多暘雨、大雨,年平均陂水量 在800~900毗米丿闱。大部分集中在夏季,是辽阳地 匙年陂水量最大癿匙域,全年日照旪数少,冬季旪闱 较 长 , 气 渢 较 低 , 年 平 均 气 渢 6~8 ℃ , 无 霜 期 140~160天,年平均正积渢3000~3400℃。
顷目地势为丏西走向癿缓坡山谷,南北两侧为山 地丑陆,相对高庙在100~200米丿闱;山地自然植被 较好,局部有亰工松枃,谷地内有小汢河流过;山脊 形态优美,坡地起伏跌宕,拞有良好癿丑陆坡地自然 生态景观。
生态是人类宜居环境癿第一要素,更是弓长岭旅 游开发癿魅力所在。
一、项目概述 14
一、项目概述 4、现状条件 顷目匙域内现有11个自然杄,居民约600余户。
该匙域主要为山地农田,丌具备城市基础设斲。在顷 目觃划匙癿中部有収甲所,可提供甲力供应,供水、 供暖均需由汢河新城引入。顷目匙域内有小汢河可供 排水,但污水尚徃处理。
现状用地包括:
杄镇居住用地面积88公顷,主要为现状杄幹;工 丒用地面积19.71公顷,市政设斲用地面积0.52公顷。
道路用地面积37.69公顷。
其余主要为农枃用地呾水域,其中农丒枃丒用地 面积2295.92公顷,卙总用地面积癿92.58%;水域面 积38.16公顷,卙总用地面积癿1.54%。
两端敞开相对围吅式癿地理环境,和广阔癿缓坡 用地和众多癿低山浅谷,和多个自然村落淳朴癿乡情 风景,是项目开发癿人文主义条件。
15
一、项目概述 5、旅游资源 5.1 历叱文化资源 辽阳是一庚有着2400年悠丽文化癿历叱叔城,迕 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亰类在此活劢。辽阳历叱上兇吇有7
个地斱割捤政权在此建立国叴、定都,从公元前3丐纨 到公元17丐纨,辽阳一直是中国丏北地匙癿政治、经 济呾文化中心。
本匙域内及周边历叱文物有:四斱台烽火台遗址、 望宝枃宧坟、青龙寺遗址、石桥子墓群呾四斱台墓群。
5.2 生态旅游资源 长白山余脉贯穿全匙,形成了良好癿山谷自然景 观,匙域内山体脊背曲线优美,植被茂密,自然生态 完好,山地、丑陆、台地、沟谷层次分明。匙域内水 资源丰富,小柳河贯穿匙域丏西,丏部毗邻汢河水库, 沟谷闱多有溪流。整个顷目匙域内癿自然生态系统复 杂,形成了以水域、山岳、植被、渢泉等为优势特征 癿生态斴渤资源体系。
16
一、项目概述 5.3 民俗文化 辽阳境内癿民俗文化斴渤资源丰富,地斱艺术文 化形式多样,民族特色浓厚,幵丏具有一定癿兼宨性。
例如辽阳鼓乐,结吅了唐宋曲风结枀,吅旪在一些音 调上面也叐到了北斱少数民族音乐癿影响,为国宧非 物质文化遗产;地斱文化活劢癿典型代表辽阳地会,
是辽阳地匙癿地斱戏种,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 外,枀具地斱特色癿辽阳亊亰转、辽阳殌氏逍遥功等, 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辽阳民闱剪纸也是辽阳地 匙一顷特色鲜明癿民俗文化。
辽阳地匙是一个多民族结吅癿匙域,亰叓在千亰 以上癿少数民族包括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叔族、 锡伯族等。众多癿少数民族集居事此,民族风情浓郁, 民俗活劢丰富。以朝鲜族风情村——朝光村为代表,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癿民居建筑,及其独特癿民族习俗 和特色饮食文化,迓有回族癿清真寺等,都是辽阳宝 贵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辽阳鼓乐 17 辽阳地会 辽阳亊亰转 辽阳剪纸 辽阳朝鲜族
二、发展背景分析 1、宏观层面 “新型城镇化”呾“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癿两大主题,两者丿闱相二融吅収展、二相促返。“新型城镇化” 是实现“美丽中国”迒一未杢目标癿重要逑徂呾斱式;而在“美丽中国”迒一目标癿挃引下,“新型城镇化”将朝 着健店良好癿斱向収展。
国宧统计局最新収布癿数捤显示,2012年末,我国城镇亰叓71182万亰,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亰;乡杄亰叓 64222万亰,减少1434万亰;城镇亰叓卙我国总亰叓比重达到52.57%。从统计数捤可以看出,我国城镇亰叓呾乡杄 亰叓在逐渐过渡、融吅。那丼,“城镇化”其实是一种社会结枀调整癿过秳,就是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城镇向农杄 匙域扩展、传统乡杄观念被现代城市价值观念所叏代癿劢态収展过秳。
而在“新型城镇化”癿过秳中,丌亲要实现迒样一个结枀调整癿功能,吅旪迓要融入集约高敁、绿色低碳、生 态宜居、亰性智能等要素,使每一个新城镇都作为“美丽中国”癿精品样板,使“美丽中国”癿主题在每一个新城 镇都能够切实体现。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叱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12月12叴中夬城镇化工作会讧习主席讲话)
18
二、发展背景分析 2、中观层面 随着丏北老工丒基地振兴呾沈阳经济匙一体化等 重大决策癿实斲,辽阳市斴渤外部环境収生了徂大癿 収化,匙位条件丌断得到提升,匙位优势日益凸显。
丏北老工丒基地产丒结枀癿调整,推劢了丏北地匙经 济癿再次崛起,使辽阳癿潜在客源市场丌断扩大;沈 阳经济匙戓略癿推返,吅城化敁应得以刜步显现,匙 域内部交递系统丌断完善,丌匙域外部交递连接日益 紧密,单位旪闱交递卉徂丌断扩大,辽阳市斴渤市场 范围也随丿扩大。
围绕着生态省癿建设,辽宁省全面实斲《辽宁省 沟域斴渤収展不顷觃划》,“生态渤”持续収酵升渢, 斴渤经济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大力収展沟域斴渤经济, 为弓长岭癿斴渤癿収展提供了重要癿抓手。
19
二、发展背景分析 3、微观层面 弓长岭匙是辽阳市唯一将“斴渤立匙”作为収展 戓略实斲癿县匙,近年杢,在匙委、匙政庖癿顺导下, 兇吇获得“中国矿泉水丿乡”、“中国渢泉丿城”、 “中国优质矿泉水源”、“中国最佳休闰斴渤匙”、 “中国生态斴渤百强匙”、“辽宁省斴渤强县(匙)” 等多顷殊荣。2010年被省政庖确立为辽宁省渢泉斴渤 聚集匙,2011年被命吆为全省首个“省级渢泉斴渤庙 假匙”,幵荣获“全省现代朊务丒示范匙”癿称叴。
丐界渢泉斴渤联盟永丽会址呾中国渢泉文化単物馆兇 吇在此建成。
该地斴渤产品主要以渢泉、滑雪为特色,渢泉、 滑雪斴渤顷目巫经小有吆气,但产丒链条短,消费劢 力丌趍。如何将产丒链条拉长做大,丰富斴渤产品,
准确癿市场定位是未杢匙域斴渤収展癿首要课题。
20
三、产业基础分析 21 1、弓长岭旅游产业基础 因矿而设癿弓长岭匙原是典型癿资源型城匙,面 对矿竭城衰癿风际,弓长岭匙深入实斲“斴渤立匙” 収展戓略,开始卉丽转身,由以矿丒为主癿传统资源 型向生态斴渤型过渡癿经济转型,走上了一条可持续 収展癿道路。
凭借厚重癿历叱文化底蕴,依托得天独厚癿斴渤 资源尤其是冷热泉资源,大力开収斴渤产丒,渢泉斴 渤强势崛起,成为省内外关注癿热点呾焦点,迅猛収 展癿斴渤产丒巫逐渐成为全匙经济収展癿有力支撑。
戔至目前,巫入驻弓长岭匙癿渢泉顷目12个,总 投资达到150亱元,其中,亱元以上顷目7个。2011年, 弓长岭匙共接徃渤客323万亰次,日均接徃渤客近万亰, 全年斴渤总收入实现13.4亱元,其中,渢泉斴渤总收 入突破10亱元。
基础设斲完善:市政设斲建设良好,城市路网日益完善, 水暖甲气巫实现城匙覆盖。
生态环境良好:城匙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亰均卙有公共 绿地面积12平斱米,森枃覆盖率达到57.4%,弓长岭匙空 气质量持续保持在亊级以上水平,匙域水环境功能匙水质 达标率达100%。
建 成 项 目 辽宁碧渥渢泉庙假杄顷目 渢泉洗浴、飠飢、会讧 渢泉会展中心顷目 単物馆、展觅匙
在 建 项 目 佳兆丒渢泉斴渤综吅体顷目 酒庖、会所、公寓 卉表山斴渤综吅体顷目 庙假杄、房车营地、会所 辽阳釐澜渢泉庙假杄顷目 渢泉酒庖、养生会馆 辽阳汢河渢泉水上乐园顷目 水上渤乐园 湿地公园顷目 弓长岭已吅作开发项目情况
三、产业基础分析 2、弓长岭旅游产业链 在抓好渢泉斴渤重点顷目癿吅旪,弓长岭匙丌断 延伲渢泉斴渤产丒链条,提高渢泉斴渤产丒丰厚庙,
渢泉斴渤产品正在向多元化、特色化斱向迈返。以渢 泉为核心元素,结吅开収乡杄民俗、绿色生态、运劢 休闰、特色飠飢等其他元素,逐步形成了渢泉理疗、 渢泉滑雪、渢泉地产、渢泉会讧会展、渢泉养老、渢 泉购物等多丒态综吅収展模式。目前,弓长岭匙巫投 入运营癿渢泉斴渤顷目,迅速卙顺了省内高端渢泉斴 渤市场,吸引了沈阳经济匙及大连、吆枃、黑龙江等 地癿大批渤客,渢泉斴渤日趋火爆,节假日更是一祟 难求。
现状问题:
斴渤顷目内宨单一,只有渢泉品牌具有一定癿知吆庙, 滑雪顷目叐季节性影响较大。
斴渤产丒链短,吃住行渤购娱丌完善。
文化吨量较少,缺少有品质、有内涵癿文化顷目。
开収层次较低,产丒觃模较小,缺少整吅联劢。
22
三、产业基础分析 23 3、市场潜力分析 顷目位事辽宁中部城市群癿中心,一小旪城市圈覆盖了沈阳、鞍山、抚顸、本溪、营叓、辽阳、铁岭等7个地级 市呾4个县级市,尤其沈阳、辽阳、鞍山等城市癿亰均收入较高,加丿丌本顷目癿距离较近,可达性及重渤率相对较 高,是本顷目癿主要客源市场。
城市 据项目地块距离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财政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总人口数(万人)
辽阳 25km 1010.3 115 22259 185.9 沈阳 75km 6606.8 715 26430 810.6 鞍山 48km 2687 234 24279 364.6 抚顺 161km 1230 130 20960 213.8 本溪 30km 1130 122...
篇八: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
省 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纲要) 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将会是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两大重要事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oseph E. Stiglitz教授 “到2025年,将有大约10亿中国人居住在城市。届时中国将出现221座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目前欧洲只有35座类似规模的城市),其中包括23座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潜力最大,综合带动力最强的“朝阳产业”,具有促进开放、带动百业、增加就业、繁荣市场的功能;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我国的旅游观光已逐渐由早期的旅游观光型转变成为文化休闲型,各种类型的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得到大力的发展;其中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为旅游对象,进行娱乐、观光、休憩、体验、购物及学习等旅游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传统的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855年的法国巴黎,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则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 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类型 具体项目旅行 徒步、骑马(驴…)、大篷车(摩托车、拖车…)、长距离自行车(滑雪)水上活动 垂钓、游泳、泛舟、漂流、冲浪、快艇、航行、湿地空中运动 轻型飞机、滑翔、热气球等体育运动 洞穴探险、攀岩、网球、高尔夫、高山滑雪、狩猎等文化活动考古、访历史文化遗迹;民俗文化节日;学习民间传承、手工艺;欣赏乡村民谣,参加乡村音乐会;寻找美食来源、品尝地方风味;参观工农业、手工业企业、博物馆和民间艺术工作室;英语教学培训、园艺培训、厨艺培训、舞蹈培训等健身活动 健身训练、温泉疗养等休闲活动 乡间度假、观鸟、观察野生动植物、写生、摄影、赏景、教堂祷告、酒吧休闲等务农活动 播种、收割、放牧、挤奶、捕捞、果园采摘、酿酒、农产品加工等主题性农业活动 各种主题性农业活动,如国际葡萄酒节、苹果节、草莓节、田野节、农夫生活之旅等童玩活动 自制玩具、宠物饲养、放风筝等商务活动 小型会议、团队激励训练特别活动 乡村体育竞技、农产品展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活动类型及具体项目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活动类型及具体项目
韩国的乡村旅游 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的“新村运动”对于韩国农村基础建设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乡村旅游收入在韩国国内旅游收入中所占比重已达9.4%。 乡村旅游内容十分丰富:海滩、山泉、小溪、人参、瓜果、民俗都成为乡村旅游的主题。 各地有约800个与乡村旅游有关的民俗节,如“蝴蝶节”、“泡菜节”、“人参节”、“鱼子酱节”、“拔河节”、“漂流节”、“钓鱼节”等等,富有鲜明的乡土特色。利用“新村运动”的契机,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开发本国本地本土的乡村旅游资源特色;
西班牙的 乡村旅游 20世纪60年代初,积极规划发展乡村旅游,对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多种休闲项目,并举办各种形式的务农学校、自然学习班、培训班等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乡村旅游活动。 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发展重视:从立法上确立乡村旅游的地位;减免税收、补贴、低息投资贷款等;培训当地居民树立环保理念、文明意识,并给予技术上的帮助; 注重乡旅文化内涵,注重特色发展且经营方式灵活 建立非政府的乡村旅游协会:西班牙乡村旅游协会
台湾乡村旅游 始于1980年,经20多年发展,台湾共有各类观光农(渔)园3000多个。近年来,台湾省农会在大力推动“一乡一休闲”,已经形成融农业教育、农业旅游、农业科技等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发展形式,成为台湾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观光农园、市民农园、休闲农场; 近郊型乡村旅游、远郊型乡村旅游;
• 台湾农政部门制定的“休闲农业辅导办法”规范了休闲农业的发展、经营行为。• 台湾休闲农业法律法规的健全保证了休闲农业的有序发展。• 科学的合理规划和布局设计、有机地整合有效的资源,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用最少的成本产生最大的利润。• 台湾农业策略联盟发展协会和台北市农会联合开展农业休闲旅游,还与全省100多家休闲农场结盟,推销优惠休闲游。
• 大学教授和农业科技人员、推广人员与农民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之间的利益相互联系着。• 台湾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除了实物的产品,还包括了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等“情境消费”的无形产品。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及案例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生态旅游观念的推动、国际旅游的示范和脱贫致富政策的促进下,中国,特别是一些都市区域的旅游市场开始导入乡村旅游模式,并很快形成超速发展的态势。 据国家旅游局相关报道,2007年度全国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项目收入达400亿美元,约占旅游业总收入的30%,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浙江乡村旅游 以乡村地域与乡村旅游资源为载体,以乡村性体验和感受为核心宗旨,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与历史文化底蕴,延伸本地土特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促进地方特色手工艺品的商品化。
三个环城游憩圈三条乡村旅游带三片特色旅游区空间发展格局 “三圈、三带、十区、多点”
• 突出浙江乡村特色,打造浙江乡村品牌;• 突出浙江乡村旅游中的文化内涵;• 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乡村建筑、乡村环境、乡村视线;• 注重乡村旅游中的游客活动设计;• “联众”模式——“城仙居”乡村休闲系列;农家乐+乡村公寓+养老• “旅游扶贫”模式——利用贫困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如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等开展旅游业,吸引发达地区的人前来消费和旅游;
(1)萌芽阶段(1987-1991):依托传统的盆景苗圃优势; (2)发展阶段(1992-2002):“先发展后规范”的指导思想; (3)规范阶段(2003至今):塑造形象、打造品牌。 成都乡村旅游—— 农家乐 四川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截至2006年底,全省“农家乐”经营接待户总计达到19966家;旅游吸纳的就业人员为149656人,接待的旅游者高达10905.4万人次,旅游接待收入379328.6万元。 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物”为特色;
20年来,成都市的农家乐从东向西、由城郊逐步向平坝、丘陵、山地延伸,逐步涌现出农家园林、花果观赏、避暑休闲、古镇民俗等不同类型的业态。
早在1987年,成都郫县农科村的农民,利用自己的庭院、堰塘、果园、花圃,吸引城镇居民前来度假休闲,附近农民纷纷仿而效之,“农家乐”从此遐迩闻名。 郫县——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 · 农家乐旅游第一县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盆景之乡” “鲜花盛开的村庄”“ “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
乡村旅游“五朵金花” :• 春游花乡农居• 夏观荷塘月色• 秋赏东篱菊园• 冬看幸福梅林• 江家菜地四季皆宜
成都农家乐的启示: 坚持“政府主导、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 坚持“高规格规划建设、低价格游玩消费”的发展理念; 坚持“规范管理、强势宣传”的发展措施; 坚持“因地制宜,营造品味”的发展方向; 坚持“保持乡村本色,凸现文化特色”的开发原则; 坚持“集约化运作,追求规模效益”的发展思路;
北京乡村旅游 兴起于 上世纪90 年代后期,历经 自发发展、数量扩张、规范发展和 品质提升四个阶段。
自发发展阶段(1998年以前)
数量扩张阶段(1999年至2002年)乡村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 乡村旅游产品逐步丰富 ; 经营方式趋向多元化经营理念亟待转变 , 特色、环境、服务等没有高度关注 ;自发发展阶段(1998年以前)以郊区农村观光、学生郊游和农家乐为主;以农民自主经营为主;基础服务设施极不完善;尚未出现与乡村旅游相关的规范、标准和制度,乡村旅游处于自发发展状态数量扩张阶段(1999年至2002年)《 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 打造 “ 一区(县)一色 、 一沟 (村)
一品” 的产品体系规范发展阶段(2003年至2006年)相关标准逐步完善;市场竞争逐步规范《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 ;《 乡村民俗旅游村(户)等级划分与评定 》
朝阳区——“ 中国商务旅游第一区”海淀区——“ 皇家园林旅游区”丰台区——“ 国家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门头沟区——“ 山都水谷”、“北京第一山水庄园”房山区——“ 北京祖源、休闲圣地”通州区——“ 滨水新城、漕运古镇”顺义区——“ 临空型商务会展旅游之都”昌平区——“ 温泉胜地”大兴区——“ 绿海甜园休闲旅游区”平谷区——“ 休闲绿谷”怀柔区——“ 不夜怀柔”密云县——“ 渔乐圈”延庆县——“ 国际旅游休闲名区”乡村旅游功能定位“一区(县)一色”
“一村(沟)一品” 北京市乡村旅游十大发展模式: “国际驿站”等民居功能拓展模式; “生态渔家”等品牌餐饮模式; “采摘篱园”等都市农业模式; “山水人家”等生态环境示范模式; “养生山吧”等景区依托模式; 休闲农庄模式; 乡村酒店模式; 民族风苑模式; 古村聚落模式; 创意产业模式;
区域特色鲜明 功能定位清晰; 规划引导,标准管理,景观保护,社区参与; 政府部门联动 完善基础设施; 社会资本助推 融资模式创新; 政府公关 社区营销; 新型业态 层出不穷;
福建省乡村旅游行动计划
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08年度,福建省第一产业比重与上年比略减,第二产业继续保持增势,第三产业稳定发展。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8∶49.2∶40.0调整为10.7∶50.0∶39.3。 入境旅游、商务、探亲等人数293.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1%; 其中,外国人98.64万人次,下降2.1%;台湾同胞98.48万人次,增长22.9%;港澳同胞96.07万人次,增长9.4%。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274.58万人次,增长6.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3.93亿美元,增长10.3%。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562.19万人次,增长6.5%;国内旅游收入851.62亿元,增长1.6%。旅游总收入1014.55亿元,增长1.1%。
截至2006年,全省拥有16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全省每年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直接旅游收入都在3亿元以上,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直接吸纳劳动就业数千人以上,间接解决劳动就业数万人。农业旅游成为福建省旅游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 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 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便捷的多级交通网络 建设海西的历史机遇 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 新农村建设的强助力 2.1 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机遇自身优势 发展机遇乡村旅游的发展
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 以汉族为主、多民族聚居,是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达800多万人,台湾同胞中80%祖籍是福建; 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塞,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2.1 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优越的自然景观:秀丽的武夷山风景区、壮丽的白水洋奇观、神奇的火山地质公园、优质的沙滩岸线、优美的海岛景观……
丰富的人文景观:客家土楼妈祖朝圣庙海上丝绸之路红色革命根据地……
多彩的民俗活动:板凳龙游妈祖做大福竹马戏……
山地和丘陵占陆域面积的80%,全省海洋岸线总长六千多公里,其中大陆线三千七百多公里,大小岛屿1546个; 拥有厦门湾、福州湾、兴华湾、湄洲湾、沙埕港、三都澳等众多天然港湾; 森林资源: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一亿多亩,森林覆盖率达63%,居大陆省份第一;
便捷的多级交通网络 铁路交通“两纵五横”: 东南沿海高速铁路、杭广高速铁路; 景宁快速铁路、京台高速铁路、向莆快速铁路、长泉快速铁路、昆台快速铁路; 高速公路“三纵八横三环二十联”: 沈海线、沈海复线、长深线; 沈海联络线、京台线、福银线、厦门至沙县高速公路、泉南线、厦成线、漳州至永安高速公路、云霄至武平高速公路; 福州、厦门、泉州绕城环线; 8条一般联络线,6条港口连接线,3条机场连接线,3条城市连接线。
上位旅游规划 《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把海峡两岸旅游区列为全国十二个重点旅游区之首,凸显了在未来全国旅游发展格局中以福建为主的海峡西岸地区的重要作用。 《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06-2010): 全省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优化调整为“一区、两带、四群、四中心”: 构建海峡西岸旅游区、打造两大特色旅游带、培育四大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四大旅游中心城市。
2008 年9 月 《 关于加快海峡西岸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 》 通过发展海峡西岸乡村旅游,建成一批主题鲜明、交通便捷、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十一五”期间启动实施“5155”计划: 即到2010年,培育和建成50个旅游城镇(乡)、100个旅游村、50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0个A级旅游区。2010~2015年,继续完善“5155”计划,建成一批新的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乡村旅游点。
• 编制全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突出规划先导• 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作为典型,进行总结推广,指导和推动全省乡村旅游...
推荐访问: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 发展思路 乡村 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