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新闻6篇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新闻 20210619新闻周刊文字整理:神舟十二发射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打开《新闻周刊》。本周四,六月十七号的上午,很多国人再次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新闻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新闻
210619 新闻周刊文字整理:神舟十二发射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打开《新闻周刊》。本周四,六月十七号的上午,很多国人再次把关注的视线投放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这里神舟十二号点火升空,三名航天员前往中国自己的空间站,这是时隔五年之后,中国的载人飞船再次飞向太空,就在当天,神舟十二号快速地完成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进入核心舱,开始三个月的生活与工作。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人类怎样在太空中的新家?三个月,六个月,又或者更长,中国的航天员将怎样在空间站里生活与工作?
本周《新闻周刊》以特别节目的方式关注:太空新家
启
航
六月八号,距离预计神舟十二号发射还有九天,临近下午四点,总装测试厂房内吊车开动,包裹飞船的火箭整流罩缓缓上升,在历经大约九十分钟后,稳稳地被组装在火箭上端。紧接着,厂房内静候已久的陶艺塔被缓慢镶嵌在组合体顶端。直到晚上六点,神舟十二号完整地露出了它的容貌。
(声音来源:容易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长征二号 F 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遥十二火箭完成技术区的全部工作,发掘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声音来源:崔赢午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长征二号 F 运载火箭试验队员)我们下一步呢就要把这个火箭从技术区推到发射区,进行后续的发射前的准备相关工作。
(声音来源:崔霞总台央视记者)我们现在看到,火箭正在缓缓的走向它飞天的起点。从一九九九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一型试验飞船开始到今天,这条圆运路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在航天的一次次跨越和进步。走上这条一点五公里的转运路,神舟十二号并不会感到孤单,一路上众多航天人或与他相随,或合影留念,依依不舍的像是在送别某个人生阶段中一位重要的友人。行进了一个半小时后,组合体稳稳停靠在登天塔架上,三层回转平台将其包围起来。至此,神舟十二号在其中静候着起航时间的分秒临近,也在等待与他一路同行的航天员。
目前,天河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稳定,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互对接与航天员的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六月十七日九时二十二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成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从左到右,汤洪波、聂海胜、刘伯明。6 月 16 日本周三,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时间正式公布,飞行乘组整装集结。)
(声音来源:聂海胜)这次飞行任务啊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一次载人飞行,我们要把空间站核心舱啊这个太空家园治好,还要开展一些。系列的关键技术的验证实验。呃我想我和波明啊,我们三个人有底气、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好这次任务。
(飞船带着三位航天员,离开地面冲上云霄,前往已经在太空中等待多时的中国“太空之家”。)
六月十六号,本周三,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时间正式公布,飞行成组、整装集结,十几个小时之后飞船将会带着三位航天员离开地面,冲上云霄,前往已经在太空中等待多时的中国太空之家。而此时等待航天员光临的太空之家,正是由之前两次成功发射的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成的。
就在今年四月二十九号,长征五号 B 遥二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送入太空。这个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进入轨道的,它可以长期在太空中自主飞行,同时它也是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停留三个月之久的家。
白岩松: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是从 1992 年开始的,过了 11 年,2003 年神舟五号发射升空,杨利伟也成为所有的中国人留在记忆深处的第一个太空探索者,而在五年后,神舟七号的任务就让中国人完成了出舱行走的壮举。毫无疑问,在今年,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明显提速升级,从 4 月 29 号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到 6 月 17 号神舟十二号与它完成对接,中国的空间站正式开始了有人进驻的新阶段,这是一个怎样的开始呢?
天
宫
(航天空间站天宫,每名航天员都有一个独立的睡眠区,还有专门的餐厅和锻炼区,明年实验舱发射对接后,睡眠区将达到 6 个,可以保障 6 名航天员同时在轨生活工作的需求。)
(空间站内拆包裹,航天员的工作恐怕不像网友想象的那么轻松欢乐,光是天舟二号带来的 7 吨包裹,就得“拆到手软”。中国空间站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组装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能否为后续的空间站组建奠定基础,他们的担子可不轻。)
本周四,当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时,在距离地球三十九点三万米的太空中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的组合体早已在静静等待。神舟十二号在绕地球几圈后,要在茫茫太空中找到天和核心舱,其实并非易事。
(声音来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神舟飞船总指挥 何宇)一圈的话是一点五个小时左右,一般是前三圈,每圈做两次变轨啊就完成了六次变轨,然后就到达了离空间站大概五十公里左右的一个瞄准点。
全地段进行多次变轨的神舟十二号来到与天河核心舱相同高度的轨道,此后的对接过程与以往有所不同,神舟十二号不再像前辈们那样追上目标飞行器。从后面对接,而是超过天和河核心舱,再掉过头来与他的前向端口对接。
(声音来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神舟飞船总指挥 贾世锦)以前是相当于是一个追着对接,现在是要先追追到前面去,进到前面去之后向那个调出来再拦截你,再再对接,相当于这么一个过程。
随着神舟十二号和天河核心舱的靠近,两者出现在彼此的摄像机镜头中。天和看神舟,神舟望天和。天和与神舟在浩瀚宇宙中远远互望,其画面媲美科幻大片。而当神舟十二号停
在距离天和两百米的停泊点时,一个小插曲发生了,神舟摄像机的画面之中出现了上下两个天河核心舱的影像,有点懵的指令长聂海胜立即向飞控中心。
经过手动调光,镜头中的天河核心舱变得清晰。
要想成功对接,既要找得到,又要对得准,还得抓到牢。由于神舟飞船只有八吨重,而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重达三十五吨,巨大的质量差给对接带来新的难度。
(声音来源: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载人飞船系统副总指挥 顾侧峰)对接目标的当量大了以后呢,对接的碰撞会更大就算你控制的比较好,对接目标碰撞会更大。所以说我们这对对接机构呢也进行了适应性的啊这个更改,就增加了可控阻力,就是说减少对大目标对接时候的一个碰撞的这样影响。
周四下午十五时五十四分,随着两个飞行器对接机构的牢牢锁死,神舟十二号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河核心舱。此时距离九点二十二分火箭升空只过去了六小时三十二分钟。
这大大缩短了神舟系列飞船此前约两天的对接时间,使得航天员不再需要在狭小的飞船内长时间的等待。太空之中一切都变得不容易。对接成功后,航天员要从神舟十二号走进核心舱,不过就是几米的距离,他们还需要先后打开四道舱门,花费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
(声音来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神舟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
高旭)我们首先要把这个对接通道呢进行复压,让它的压力与两边的飞行器舱内压力达到一个平衡啊,这样的话呢航天员就可以比较方便地打开我们轨道舱的前舱门,然后进入这个推介通道。我们载人上还有一把这个空间站的钥匙啊,他拿着这把钥匙呢去打开空间站的舱门,它是有一个比较大的手柄,这样的话呢能够降低这个开门的难度。
(空间站是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一个家。铁打的空间站,流水的航天员。未来它会迎来一批航天员的到访,来访的航天员里也包括职业航天员、驾驶员、飞行工程师,也包括非职业航天员、专家,还可能会迎来国际航天员。)
踏入空间站核心舱,三位航天员顾不上过多的兴奋,他们要尽快安装水箱、设置电解质的档位,整理睡眠区,解决基本生活的需求。周四这一天,他们早晨两点半就已起床,已经持续高强度工作了近二十个小时。还好他们不再像此前的航天员那样需要轮流值夜班,而是可以全员休息,坐上第一个空间站里的美梦。
(声音来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空间站副总设计师
柏林厚)之前为什么会有一个航天员不能休息?其实主要是确保平台是安全的,如果发生这种故障,这个不休息的航天员是可以进行及时的处置的。声、光电的这种报警系统,然后就算航天员在休息,也可以通报航天员然后进行处置。
(总台央视记者李长)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天河核心舱,它一共是有四个部分来组成的。小驻段啊,就是航天员生活起居的地方,可以这么理解,它就是一个带卫生间的卧室。
这是一个跟天河核心舱一模一样的地面空间站。在小驻段区域,每名航天员都有一个独立的睡眠区,还有专门的餐厅和锻炼区。明年实验舱发射对接后,睡眠区将达到六个,可以保障六名航天员同时在轨生活工作的需求。
(声音来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空间站副总设计师
柏林厚)如果说原来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提供了十五立方米的住楼空间,那么现在的这个空间已经接近了一百五十立方米,相当于有了将近十倍的这种增长。如果说原来的航天员是生活在一个标间里,那么以后的航天员就生活在一个别墅里。
进入空间站核心舱后,航天员如何布置这个太空新家?本周五他们的一举一动频频登上
新闻头条和网络热搜。
航天员今天干什么?装 wifi,航天员第一周主要搞装修,超爽。开箱,航天员要拆一百六十多件快递,一系列的小细节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下一批航天员上去前先问 wifi 密码是什么?果然新房入住的仪式就是先通水电再通往。这么多包裹要拆,是不是考虑来个开箱直播? 航天员的工作恐怕不像网友想象的那么轻松欢乐,光是天舟二号带来的七吨包裹就得拆到手软。中国空间站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组装、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能否为后续的空间站组建奠定基础?他们的担子可不轻。
(声音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实际上他们的任务我认为是非常艰巨的。对我们关键技术验证,这是这一个乘组的这个这个过程应该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要验证这个我们有几大关键技术在生保把技术,机械臂技术,还有出舱活动技术,这三项我们村组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们测试了机械臂,我们测试了我们的再次申报,但那都是在无人下的一个功能性的一些测试,真正考验这这些关键技术都要靠我们乘组去做。
中国空间站预计将于明年完成在轨建造,设计寿命十年。空间站命名为天宫,除了天和核心舱和天舟货运飞船,明年还将陆续发射对接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两个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共同形成一个 t 字型结构,这就是中国空间站建成后的基本结构。
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二零二二年要建设这个建成中国的空间站。现在大家看到对吧?这个是个一个核心舱、一个货船、一个载人船。下面我们会继续比如说我们下一个货船,下一个神州这个乘组,那么继续我们的关键技术的验证的工作。我们明年的这个第三个乘组呃要这个我们的实验舱一,我们的实验舱二要发起。就是我们的前面两个,我们是关键词验证。第三个乘组开始,我们使观念是建造,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事情。两个二十多吨的实验舱要相继发射。包括和核心舱对接这几个任务,你的准备还得必须高保准、高质量、高标准,确保成功。
白岩松:
这次公布神舟十二的三名航天员名单,大家首先看到的是熟悉的面孔,57 岁的聂海胜是第三次执行飞行任务,这之前只有景海鹏完成过三次太空飞行,55 岁的刘伯明在神舟七号的时候也亮过相,只有 46 岁的汤洪波是第一次开始飞行任务,也难怪飞船升空之后,汤洪波忍不住频频的扭头看窗外的天空,而为了这个任务,他已经一边训练一边等待了 11 年,这一次终于上演了老兵新传。其实我们国家现在具备飞行能力的航天员,包括杨利伟在内,一共是 16 名,在此之前,只有 11 名航天员执行过飞天的任务,但我们有了空间站,这样的机会就会大大地增加,老兵固然好使,新兵又将如何脱颖而出?
逐
梦
暗夜般的太空划过一尾明亮的航天器。搭载三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起飞后,指令长聂海盛向地面通报飞船内部一切正常。通过舱内的摄像头,三位航天员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家园的人们,而地面工作人员和观看直播的观众发现,位于画面右下方的航天员汤洪波频繁地看向窗外,与两位此前曾有过载人飞行任务的聂海胜、刘伯铭不同,这是汤洪波等待了十一年的第一次飞天任务,此前他很少出现在电视画面里。飞船发射前,记者采访了他和另外两位航天员。
(声音来源:汤洪波)我到航天中心来了以后,我就有一个决心,要从零开始重新学习,
但是没有想到十一年到今天是十一年十二天,特别漫长,在这个漫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挑战,比方说坐转椅啊呃什么、野外生存啊、然后七十二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些我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咬咬牙坚持这样去克服。但是没想到要坚持这么长时间,什么时候我才能施展我的抱负,实现我的飞天梦想?这中间一次又一次都是等待,这个过程其实需要的是坚持,很漫长,而且你还要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要调试好自己。
汤洪波在二零一零年五月经过层层选拔,入选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此前他是空军一级飞行员,飞行大队的大队长。进入航天员大队后,唐洪波一边训练一边等待自己被挑选。二零一六年入选神舟十一号备份航天员,曾是他距离飞天最近的一次,这之后又是五年的等待。
(声音来源:汤洪波)一步之遥没有飞天,到今天又是几年过去了,感觉时间过得漫长,但是又非常快。有一首歌不是叫十年吗?我的前面十年是为空军作为一名空军的飞行员,然后中间的十年我是作为一名航天员没有飞的航天员,一直在为了飞行做准备。
实际上我国载人航天。从一九九二年立项到现在,航天器越来越复杂,太空实验项目越来越复杂。每次载人航天任务对前一次而言...
篇二: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新闻
22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神舟十二号凯旋,航天员回家!9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的返回舱顺利着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3 名航天员成功回家,中国“飞天”事业又一次开启新的篇章。相关作文素材如下:
(一)跟航天航空相关的名言
1.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2.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田中芳树)
3.中国人做了上千年的“飞天梦”,今天终于得以梦圆。
4.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
5.航天这门活,地面工作做透了,天上就不会出问题。(张履谦)
6.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齐奥尔科夫斯基)
7.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
8.过去已成历史,未来依然可期。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我们期待留下更多的“中国脚印”。
9.很难说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变成今天的希望,也可以变成明天的现实。(戈达德)
10.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黑格尔)
11.每一个航天人都是一颗耀眼的“航天星”,他们怀揣航天梦,勇攀高峰,用实干和创新实现中国航天一项项伟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二)跟神舟十二号相关的典例和观点
1.“中秋团圆啦!”
2021 年 9 月 17 日 13 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这是神舟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见证这历史性一刻,网友纷纷激动表示:“欢迎英雄回家”“中秋团圆啦!”(来源:环球网)
2.这次“出差”,意义非同一般
回顾这次“出差”,意义非同一般。三个月时间里,航天员们执行了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任务、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及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在多个领域创造了“第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来源:新京报)
3.神舟十二号只是精彩的“开篇”
神舟十二号“飞天”,还只是精彩的“开篇”,接下来还有更为激动人心的“续篇”。仅仅是今明两年,我们国家就将实施 11 次飞行任务,包括 3 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 次货运飞船以及 4 次载人飞船发射,2022 年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
太空实验室。“白手起家”的中国航天人,继承和砥砺航天精神,一次次将中国人的名字“刻”在外太空,一次次让五星红旗绽放在外太空,这是了不起的成绩,这是绝美的风景。( 来源:南方网)
4.脚踏实地向星辰
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从飞出大气层到航天员能够在太空驻留三十天,从在地球轨道建造科学实验室到可以将探测器送到月球,立足中国航天的实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前行,时间的标尺刻录下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不断丈量着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梦想。(来源:中国江苏网
)
5.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浩瀚的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伟大的成绩振奋人心,伟大的目标激荡人心。面向未来,中国航天事业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难翻的“大雪山”,难越的“娄山关”,这就需要航天人勇于攻坚克难,矢志探索创新,心怀祖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来源:天府网评 )
6.航天人的航天精神,照亮复兴之路
哲人说,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中国航天人正是那些征战星空、手摘星辰的英雄,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熔铸于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价值底座,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从家国天下、到人类命运、又到民族复兴,一
个个巨大的命题,在航天事业上交织绚烂,筑起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脊梁与民族品性。(来源:四川新闻网)
篇三: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新闻
战 2022 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点 热点 17 神舟十三号飞船神舟十三号,简称“神十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按照计划部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六个月。
2021 年 6 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也已整装待发,具备快速发射和应急救援能力。9 月 20 日,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成功对接空间站。10 月 7 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2021 年 10 月 16 日 0 时 23 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 582 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10 月 16 日6 时 56 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1 月 5 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执行第一次出舱活动。11 月 7 日消息,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行首次在轨紧急撤离演练;同日晚,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出舱活动。同日晚 20 时,据央视新闻消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已经出舱。
2021 年 12 月 26 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正在进行第二次出舱活动
一、单选题 北京时间 2021 年 9 月 17 日 13 时 34 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东风着陆场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部的内蒙古境内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地带,面积达 2 万平方公里,地形条件多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地点选择东风着陆场,主要原因是该着陆场(
)
A.地形复杂,隐蔽性强
B.地域辽阔,人烟稀少 C.河湖稀少,便于搜救
D.气候适宜,能见度高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当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昌与太原日出方位角不同 B.西昌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C.太原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 50° D.酒泉可能受气旋控制,秋高气爽 3.当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时,正在观看央视现场直播的小亮同学注意到校园内旗杆的影子刚好一天中最短,小亮同学所在学校可能位于(
)
A.黑龙江 B.北京 C.山西 D.甘肃 【答案】1.B
2.A
3.D 【解析】1.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境内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地带,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有利于返回安全着陆,B 正确;该地以高原为主,地形和缓,A 错误;在该地着陆的主要目的是考虑到地域开阔,C 错误;能见度高并不是选择在此着陆的主要原因,D 错误。故正确选项为 B。A、C、D 错误。
2.同一天,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方位角也越大,故太原日出方位角大于文昌,因此文昌与太原日出方位相同,但方位角不同,A 正确;9 月 17 日西昌昼长夜短,但昼渐短夜渐长,B 错误;太阳直射北半球,太原纬度低于 4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 H=90°-纬差,太原的正午太阳高度应大于 50°, C 错误;受气旋控制为阴雨天气,秋高气爽应为反气旋控制,D 错误。故正确选项为 A。
3.校园内旗杆影子一天中最短说明当地 12 时,此时北京时间 13:34,根据地方时的“东加西减”的计算原则,确定该学校经度约 96.5°E,可能在甘肃。D 正确;A、B、C 错误。
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于 15时 54 分与距地 400 千米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三名航天员预计三个月后返回地球。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时(
)
A.世界时为 6 月 16 日 1 时 22 分 B.当日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C.北京地区昼短夜长
D.黄赤交角接近一年中最大值 23°26' 5.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
)
A.会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会依次经过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C.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D.超过 50 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 6.中国空间站可能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有(
)
①超强的紫外辐射②极光的干扰③耀斑的突然爆发④巨大的温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三名航天员工作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B.酒泉昼夜变化幅度先变小,后变大 C.北京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D.北极圈及其以内极昼范围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4.B
5.C
6.C
7.D 【解析】4.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计算世界时为 6 月 17 日 1 时 22 分,A 错误。当日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 正确。北京地区昼长夜短,C 错误。黄赤交角并非不变的,它一直有微小的变化,上次黄赤交角最小值约距今 2.8 万年,由于变化较小,所以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D 错误。故选 B。
5.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会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A 错误。中国空间站所处的高度是离地面 400 千米,还处在地球大气层的高层大气中,所以中国空间站还处在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之内,B 错误。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升高, C 正确。
对流层顶以上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 17~18 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 10~12 公里,极地平均为 8~9 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高度不是确定值,D 错误。故选 C。
6.中国空间站可能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有:①由于大气稀薄,有超强的紫外辐射,③太阳活动的耀斑会突然爆发;会射出高能带电的粒子流,威胁空间站,④没有厚厚的大气来起到削弱和保温的作用,有
巨大的温差。①③④正确。极光主要影响地球的两极,对空间站影响小,②错误。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7.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17 日 15 时 54 分进入天和核心舱,三个月后返回地球。在此期间地球经过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A 错误。酒泉昼夜变化幅度先变大,后变小,B 错误。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而太阳高度每天都经历变大再变小的过程,C 错误。6 月 22 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故这期间 北极圈及其以内极昼范围先变大,后变小。D 正确。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下降过程中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周围产生大量的等离子,包围了整个返回舱,阻隔了返回舱与地面的通讯,这个过程只有 10 多秒钟,在航天中,该过程被称为“黑障”,等降落到距地面 40 千米时黑障消失,通讯恢复。黑障区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空 35 到 80 千米的大气层。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黑障发生区(
)
A.多电离层 B.适合飞机飞行 C.多流星 D.无云雨现象 9.与黑障造成影响类似的地理现象是(
)
A.极光 B.磁暴 C.流星 D.日食 【答案】8.A
9.B 【解析】8.大气层由近地面到高空一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的厚度在 8-18km 之间,平流层为 18--55km 之间,而黑障发生在 35--80km,并且降落到距地面 40 千米时黑障消失,说明黑障位于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A 正确;适合飞机飞行的是平流层,B 错误;流星现象多出现在对流层,C 错误;高层大气密度很小,没有云雨现象,但并不是黑障发生区的主要特点,D 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 A。
9.黑障发生时阻隔了返回舱与地面的通讯,太阳活动引起地球出现磁暴时,电离层受到干扰,也影响地球上的通讯,因此两地理现象类似,B 正确;极光不会使通讯中断,A 错误;流星是外太空的小天体落在地球的过程中燃烧的现象,并不会使通讯中断,C 错误;日食不会造成通讯中断,D 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
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16 日 0:2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按预定时间精准发射,约 582 秒后,顺利入轨将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10 月 16 日 6:56,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神舟十三号“按预定时间精准发射”是为了(
)
A.寻求最佳发射速度
B.等待合适发射天气 C.确保径向对接成功
D.减少太空辐射影响 11.空间站在近地轨道绕地球运行,其 24 小时内可看到多次日出日落是因为(
)
A.地球对光线多次阻挡
B.在轨太阳高度角偏小 C.空间站自转速度较快
D.空间站绕地公转速度较快 【答案】10.C
11.D 【解析】10.火箭寻求最佳发射速度与发射时间精确关系不大,A 错误;天气变化虽然较快,但是等待适合发射的天气,没有必要将发射时间精确到秒,B 错误;“神州十二号”发射时间精确到秒,主要是为了载人飞船准时入轨,确保径向对接成功,与空间站准确对接,可以节省轨道对接能耗,C 正确;太阳辐射是相对稳定的,火箭发射时间精确与太阳辐射强弱关系不大,D 错误。故选 C。
11.地球自转周期是 24 小时,24 小时内只有一次昼夜交替现象,不可能是地球对光线多次阻挡,A 错误;空间站围绕地球运转,太阳高度不受纬度位置影响,太阳高度较大,B 错误;空间站自转速度小,C错误;空间站飞行速度较快,24 小时内围绕地球公转多周,多次经过昼、夜半球,D 正确。故选 D。
2021 年 7 月 18 日,世界最大天文馆——上海天文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天文馆占地面积约 5.8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3.8 万平方米,教育科普和天文观测功能兼具,共分为“家园”、“宇宙”、“征程”三大展区,“征程”展区中设有嫦娥五号探测器、祝融号火星车、天和核心舱的高仿真模型展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上海天文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当天,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①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方 ②次年 5 月 27 日前后与对公众开放当天昼长相近
③华北收麦正当时④索马里半岛沿岸渔业资源匮乏 ⑤船只行驶至好望角海域时风浪大 A.①④ B.③④ C.③⑤ D.②⑤ 13.天和核心舱站处于距地 400 公里高度,航天员出舱执行任务时需穿上采用多种新型材料特制的舱外航天服,这些材料主要功能包括(
)
①隔热 ②防辐射 ③防雨 ④防风 ⑤防火 ⑥防微陨石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 14.为充分发挥教育科普和天文观测功能,该天文馆应布局在(
)
A.城区中心区域内 B.城区学校集中区 C.城郊地铁站附近 D.城郊飞机场附近 【答案】12.D
13.C
14.C 【解析】12.上海天文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当天,为 7 月 18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因此日落时太阳
位于西北方,①错误;7 月 18 日为 6 月 22 日之后的 26 天,次年 5 月 27 日前后是 6 月 22 日前 26 天,两天与 6 月 22 日相对对称,因此 2021 年 7 月 18 日与次年 5 月 27 日前后与对公众开放当天昼长相近,②正确;华北平原是冬小麦,麦收时间为春末夏初时,③错误;索马里半岛沿岸夏季时受上升流的影响,渔业资源丰富,④错误;非洲南端好望角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是南半球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海域风浪大,⑤正确。综上所述,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13.天和核心舱站处于距地 400 公里高度,位于高层大气层,受太阳辐射照射较强,且存在电离层。需要具备隔热和防辐射功能;但是该层大气极其稀薄,没有水汽和杂质,不会有大风和云雨现象,不需要防雨和防风;由于大气稀薄,陨石到达该层时与大气层摩擦可能未燃烬,需要防微陨石;航天员在空气中保持一定速度运动,会与大气层产生摩擦,因此舱外航天服还要具备防火功能。综上所述,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区中心区域地价高,土地面积有限,不适合天文馆的布局,A 错误;作为教育科普建筑,其面向的对象不一定是学校的群体,且城区受大气污染、城市灯光等因素的影响,也不是较适宜的选址,B 错误;城郊的地铁站附近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有利于吸引人们参观,C 正确;城郊的飞机场附近的天文观测易受飞机起落的影响,不适合天文观测,D 错误。故选 C。
11 月 24 日(彝族年假期)早上,小明的一家驾车从雅安返回西昌,8:30 小明在车上打开收音机,听到了“嫦娥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的消息。9:30 左右汽车穿越泥巴山隧道,小明发现隧道两侧天气截然不同,进隧道前(北侧)云雾缭绕,过隧道后天气晴朗无云。由于山路弯曲,9:40 左右小明发现太阳时而在汽车左前方天空,时而在汽车右前方天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相比较,“嫦娥五号”选择在海南文昌发射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更低,同样的火箭发射航天器重量更大
②海南地势更低,发射初速度更大 ③海南地处沿海,更方便大型火箭运输
④文昌基地建设晚,技术更先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太阳出现在汽车右前方天空时,汽车的行驶方向是(
)
A.从北向南行驶 B.从西向东行驶 C.从东向西行驶 D.从南向北行驶 【答案】15.C
16.B 【解析】15.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相比而言,海南文昌纬度更低,自转线速度更大,火箭发射所获得的
初始速度更大,同样的火箭发射航天器重量更大。同时,海南文昌地处沿海,大型火箭的运输条件更为便利,①③正确;海南文昌火箭发射初速度更大的原因是其纬度更低,而地势低导致地球自转线速度小,②错;材料并无信息表明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技术更先进,④错。综上所述 C 正确,ABD 错误,所以选 C。
16.9:40 应为北京时间,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 1 个小时左右(成都经度约为 105°E,可参考记忆以便解题),此时当地时间约为 8:40 左右,此时太阳应位于当地东南方天空。所以当发现太阳出现在汽车右前方天空时,汽车的行驶方向应是自西向东行驶,B 正确,ACD 错。所以选 B。
下图是休斯顿产业转型演变图,其中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对休斯顿的产业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17.关于休斯顿的产业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源...
篇四: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新闻
点素材】“神舟十二号”(人物素材+ + 时评+ + 佳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 #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启程,向前所未有的高度。逐梦,星空刻下我们的印记。遨游浩瀚,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19 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 3 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的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
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一、基本情况
神舟十二号,简称“神十二”,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二艘飞船,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1 年 4 月,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船箭分批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6 月报道,根据规划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3 名航天员将成为 “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并在轨驻留 3 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
北京时间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二、发 射过程
2020 年 3 月,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疫情期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首次实现了与航天员中心的远程测试。据介绍,团队仅用一周时间便打通了从航天员中心到 AIT 大厅的多个网络传输环节,减少人
员交流的同时保证了任务正常进行,大大方便了疫情期间的工作。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团队还加强自动化测试模式应用,用机器代替人工判读,减少了现场三分之一的人员配置。
2021 年 1 月 29 日报道,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飞船以及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 F 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总装测试,将于 2021 年执行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2021 年 4 月 15 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载人飞船及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已分批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2021 年 5 月 18 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于 6 月份实施飞行任务。
2021 年 5 月 30 日报道,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已转入强化训练阶段,正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太空之旅。据了解,3 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 3 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杨利伟首先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的组成情况进行了介绍。
2021 年 6 月 9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1 年 6 月 16 日,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获悉: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稳定,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三、飞行任务
01 主要目的
2021 年 6 月 16 日,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获悉,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
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试(实)验;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 3 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02 四个方面
2021 年 6 月 16 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根据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总体安排,三名航天员在轨期间将主要完成四个方面的工作,计划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这四项主要任务:
#1 ■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
#2 ■要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3 ■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4 ■要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03
四大特点
2021 年 6 月 16 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作为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承上启下,十分关键。总体来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四大特点,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1 ■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改进后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 180 天在轨停靠能力,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2 ■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通过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 3 个月,考核验证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3 ■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
#4 ■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04 五个首次
No.1
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首次实施载人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在空间站不断调整姿态的配合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最快能实现发射后 6.5 小时与空间站对接。
No.2
首次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
在此次任务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交会能力得到加强,具有更复杂的交会对接飞行模式,具备与空间站进行前向、后向、径向对接口对接和分离的功能,并将在本次任务中首次开展绕飞和径向交会对接试验。
No.3
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在轨停靠 3 个月。为适应空间站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热流条件,神舟团队对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等热控方案,船站并网供电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使飞船具备了供电、热环境保障的适应性配套条件。
No.4 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在神舟十二号之前,载人飞船都从固定的轨道返回地球。空间站任务中,空间站为了节省推进剂的消耗,轨道位置会随着不同时间节点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长期停靠的要求。
No.5 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始终是神舟团队心中至高无上的信条,为了保证天上、地上都具有保护航天员生命,在紧急条件下接回航天员的能力,神舟团队开创了天地结合的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即携带两艘飞船进场,由一艘船作为发射船的备份,将成为遇到突发情况时航天员的生命救援之舟。
05 任务标识
2021 年 6 月 15 日,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实施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发布本次飞行任务标识。
四、飞行人员
飞出中国龙的轨迹 —— 聂海胜
他,承载着儿时的梦想,穿上了军装,飞上了蓝天。遭遇过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经受过生理与心理极限的挑战,有过忠孝不能两全的愧疚遗憾,但在追梦的路上从未停止过攀登的脚步。
当他和战友乘坐飞船进入茫茫苍穹,在从未有过的高度凝望美丽的家园时,他的内心涌动着骄傲和幸福。回首走过的路,他的心中充满感激,因为是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智慧、热血和生命铺就的通天之路,也托举了他两次向太空,也为中华民族的大国梦,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就是聂海胜!
1998 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备份;神六、神十,他两度飞天;如今,57 岁的聂海胜将在 2021 年 6 月 17 日第三次出征太空!他说:“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就会勇往直前,在浩瀚天宇,继续飞出中国龙的轨迹。”致敬!
这一次我的坐骑是火箭 —— 汤洪波 2010 年 5 月,汤洪波经过层层选拔,从飞行员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原以为很快就能“漂浮太空”的他,却足足准备了 11 年。在这期间,他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学习,无论是转椅训练还是沙漠野外生存等,他都一一咬牙坚持住了。
如今,46 岁新人汤洪波终将飞天圆梦,他说:“我等了 11 年,终于可以厚积薄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许许多多在背后默默努力训练的航天员,虽然没有机会上太空,但也是值得敬佩的!
3 13 年训练不停为再度飞天 —— 刘伯明
航天员刘伯明曾与航天员翟志刚、景海鹏执行神舟七号任务。在之后的 13 年里,他带着再次飞天的梦想一直坚持训练。
这是他第二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刘伯明说:“无论困难多大、风险多高、任务多重,我坚信有专业人员的地面支持,有我们乘组三位帅哥的默契配合,我们一定满怀信心迎接一切挑战。”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
梦想不论年龄
彼岸终将抵达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
中国足迹!
五、 时评
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四组神秘代号
来源:国家记忆微信公号
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开始,要从 1 51 年前,0 1970 年 年 4 4 月 月 4 24 日那个夜晚说起……
1970 年 4 月 24 日,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成为了全世界第五个有能力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中,有几组你必须知道的数字:“714” “863” “921” “507” 它们都代表着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 714 工程”1970 年 4 月 24 日夜晚,“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正是在这一天,位于北京城西的解放军工程兵招待所里,一场讨论会正在进行,讨论的中心议题只有一个:中国未来载人航天飞船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早在 1967 年 6 月,在钱学森的安排下,七机部第八设计院就成立了载人飞船总体研究室,3 个月
后,钱学森兴奋地告诉科研人员,中央已经给飞船取了一个名字——“曙光号”,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始研究与筹备。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 80 天后,国防科委的一份秘密报告送到了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办公桌上。报告中明确提出:即着手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并开始选拔、训练航天员。毛泽东在这份文件上画圈,表示同意。“曙光一号”至此有了一个秘密代号“714 工程”。钱学森作为载人航天的技术主帅,开始全面推进各个系统的研制工作。
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薄弱的综合国力让“曙光一号”研制工程举步维艰。根据实际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决定,“714 工程”暂时停下,先把地球上的事情搞好。钱学森在高层会议中了解到国民经济总体情况和诸多困难时,便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搞卫星、飞船要考虑国民经济总的形势,看来飞船要放慢一些,先搞一些技术储备。
身为航天技术主帅的钱学森,正是在这一时期,为后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再次起飞,构筑起完整的前瞻性布局:亚洲最大的风洞群、远洋测量系统、遍布全国的测控网,中国航天事业按照钱学森的构想一步步向前迈进。
“3 863 计划”1986 年 3 月,一份联名信被送到邓小平的办公桌上。在信中,四位科学家以急迫的心情建议中央尽快制定规划,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缩小与国际上的差距。邓小平迅速批复,“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 计划”。停滞了十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终于等来新的时代机遇。
很快,一个全国 60 多家科研单位、2000 多人参与的大论证开始了。经过反复筛选,五套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技术方案摆在专家组面前。在这五套方案中,四套为航天飞机,只有一套是载人飞船。论证中,“机派”与“船派”,成为了摆在中国人面前两条完全不同的路。选择从哪里起步?...
篇五: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新闻
必备素材:航天精神神舟出差,再探苍穹●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了解,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径向交会对接之后,停靠时间将由神舟十二号的3个月延长到6个月,执行180天组合体长期驻留任务,这将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将首次考核并验证空间站任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能力。
●中国航天“三大精神”●1.航天传统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2.“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3.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筋骨句:●1、担负使命,承载梦想。●2、遨游浩瀚,逐梦九天。●3、探索未知,延续传奇。●4、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5、中国梦连着科技梦,科技梦助推中国梦。●6、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7、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8、遨游浩瀚,探索未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筋骨句:●1、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2、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3、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4、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5、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高分题目:仰望星空的民族飞天梦,今朝圆千年天问,一朝梦圆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星空无垠,探索无限脚踏实地向星辰星空无垠,梦想更远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执着坚守,方能一飞冲天●揽星九天,星空灿烂●自信的脚步最有力●科技强国的生动注脚●航天,最硬核的浪漫●在太空写下中国梦●启程,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梦想与激情的产物,勇气和坚持的结果●天地对话,神舟、天和带你看太空
1.迎接挑战,共同守岁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6日发射,飞行乘组由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航天员组成。从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到神舟十三号发射,时间仅过去短短一个月。按照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进驻核心舱,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长达6个月的工作生活。这就意味着,相较于神舟十二号,此次太空挑战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员将在太空与我们共同守岁,迎接农历壬寅年的到来。(来源:宣讲家 作者:肖迪)2.圆梦飞天,见证了中国技术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史上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邓腊秀)
3.神舟十三号只是精彩的“开篇”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邓腊秀)4.脚踏实地向星辰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从飞出大气层到航天员能够在太空驻留三十天,从在地球轨道建造科学实验室到可以将探测器送到月球,立足中国航天的实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前行,时间的标尺刻录下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不断丈量着一个又一个的航天梦想。(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李群)
5.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浩瀚的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伟大的成绩振奋人心,伟大的目标激荡人心。面向未来,中国航天事业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难翻的“大雪山”,难越的“娄山关”,这就需要航天人勇于攻坚克难,矢志探索创新,心怀祖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来源:天府网评郭雪营))6.航天人的航天精神,照亮复兴之路哲人说,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中国航天人正是那些征战星空、手摘星辰的英雄,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熔铸于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价值底座,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从家国天下、到人类命运、又到民族复兴,一个个巨大的命题,在航天事业上交织绚烂,筑起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脊梁与民族品性。(来源:四川新闻网作者:段官敬)
满分时评:神舟再问天,奋斗是对太空最诗意的告白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并将在轨驻留6个月,这将再次刷新中国人在太空的驻足纪录。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到2021年6月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批航天员进入太空,中国人在太空“安家”的愿望正一步步实现。22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从弱到强的历史,社交媒体上的网友们也纷纷为中国航天点赞:“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了不起的中国,了不起的中国人”!
物换星移,岁月如诗。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这一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现实的征程却刻骨铭心。国庆期间,讲述父母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默默牺牲和奉献的电影《我的我的父辈》燃爆银幕,其中的一个章节《诗》,就是对中国航天的致敬——在戈壁沙漠做早期研究的峥嵘岁月里,身为火药雕刻师和航天工程师的年轻夫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在天上写诗的人。”在丈夫牺牲之后,妻子以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事业和家庭,这一幕幕感人场景让观众破防。如果说爱国是最深沉的情感,那么奋斗就是最长情的告白。为民族复兴、为航天事业躬身奋斗的身影,组合起来就是人世间的壮美诗篇。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诗,自在远方。”说到诗意,中国航天的名字,有着专属中国人的浪漫内涵。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空间站叫“天宫”、火星探测器叫“天问”……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无数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它们与中国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使得中国航天就此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把载人航天飞船取名为“神舟”,更是把美好的寓意碰撞个满怀。“神舟”与“神州”同音,当火箭升空时的地动山摇之声响彻在无数中国人心中,航天圆梦的自豪感已经涌动在祖国大地各个角落。既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带着这份文化自信和航天诗意向着太空之路去披荆斩棘,我们更能“击破万里苍穹”。
干的是惊天动地事,做起了隐姓埋名人,可爱可敬的中国航天人隔了漫漫岁月而来,他们让我们这个国家“手可摘星辰”。还是在今年国庆,一个“中国C位是怎样炼成的?”热搜刷爆社交媒体:新中国72岁生日之际,我们借助卫星从太空观察我们的祖国。由上海、嘉兴到江西瑞金、贵州遵义、陕西延安、河北西柏坡、北京,我们发现了一条中国人熟悉而陌生的脉络,它隐藏着中国百年来日月换新天的秘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轨迹,更是穿越百年的光荣之路,中国航天所擘画出的奋斗历程,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远不止是“星辰大海”。
神舟再问天,奋斗是对太空最诗意的告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现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宇宙,中国人已然从太空的“访客”变成“房客”——“身份”的变化,代表着国力的增强,这一份民族自豪感的油然而生,当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念兹在兹。就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太空前几天,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探日时代”的到来,更意味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延伸。中国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这份以国之名的诗意告白,最终将凝聚成“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谢伟锋)
钱学森●钱学森是个有杰出贡献的人,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坚持四条原则:第一,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钱学森成就卓著,却从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话题:淡泊名利、物质与精神、品质、个性)航天人物
●任新民●任新民,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破烂修理厂,他和小组成员,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4号发射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话题:艰苦奋斗、尊严、责任、爱国、活到老学到老)
梁守槃●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9年,年仅23岁的梁守槃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继续深造或工作,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话题:淡泊名利、爱国、责任)黄纬禄●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晚年的黄纬禄在家养病时,依然牵挂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他对探访者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话题:热爱事业、爱国)
屠守锷●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年2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1957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话题:爱国、敬业、奉献)
孙家栋●“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话题:奉献、敬业、爱国)
●王希季●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 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年10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话题:淡泊名利、爱国、敬业)
●梁思礼● 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5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话题:爱国、专注、投入、热爱)
●梁思礼● 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5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话题:爱国、专注、投入、热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出生于1996年的周承钰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1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而通往15层的路,是倾角接近90°的180级钢铁台阶,堪比“天梯”。周承钰被人称作敢攀天梯的“大姐”。②徐卓立,2019级的一名本科生,19岁的他于2020年2月2日晚间奔赴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参与设备安装工作,同父亲并肩作战,定位...
篇六: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新闻
dquo;神舟十二号”时政考点、作文素材、时评、名言金句汇总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一、新闻回顾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5时54分,神舟十二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是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十二次飞行任务,同时也是第七次载人发射任务。二、重大突破——五个首次1.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最快能实现发射后6.5小时与空间站对接。2.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交会能力得到加强,在本次任务中首次开展绕飞和径向交会对接试验。3.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在轨停靠3个月。4.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在神舟十二号之前,载人飞船都从固定的轨道返回地球,本次载人飞船返回高度从固定值调整为相对范围,提高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5.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神舟团队开创了天地结合的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即携带两艘飞船进场,由一艘船作为发射船的备份,作为遇到突发情况时航天员的生命救援之舟。三、乘组人员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其中,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汤洪波是首次飞行。四、航天员主要完成四项任务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二是要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四是要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五、工作流程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六、飞行任务1.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2.开展多领域的空间应用及试(实)验。3.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七、飞船构成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共有14个分系统,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
轨道舱配备了航天员在轨生活支持设备、交会对接敏感器等关键设备,为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做好充分准备;返回舱是飞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所乘坐的舱段,是飞船的“大脑”;推进舱则装配推进系统、电源等设备,为飞船提供动力,并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姿态轨道的控制。八、长征二号F火箭长征二号F是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的运载火箭。该火箭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火箭首次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和垂直运输的“三垂”测试发射模式。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这一标识采用大红底色,中央绘制有龙形“12”字样,以及空间站、神舟飞船、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体的手绘图。值得注意的是,图中还有出舱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白色的机械臂从“天和”核心舱伸展开,标志着本次任务将会有航天员出舱任务。
【课后练习】1.(单选)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首次实现了长期在轨停靠,预计将在轨停靠()。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
【答案】A。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在轨停靠3个月,为此研制团队对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的热控方案,船站并网供电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使飞船具备了供电、热环境保障的适应性配套条件。2.(单选)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身着灰色调外衣的前辈相比,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一身银闪闪的崭新“外衣”让人眼前一亮,这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历时两年精心研制的一款新型“()”。A.低吸收-低发射热控涂层B.低吸收-高发射热控涂层C.高吸收-低发射热控涂层D.高吸收-高发射热控涂层 【答案】A。这件“外衣”学名“低吸收-低发射热控涂层”,它是一种喷涂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热控制材料。它可以通过它自身对太阳辐照的低吸收强反射能力,大大减少飞船受太阳长时间辐照的内部温度升温现象,再通过它自身的极低的红外发射特性,在飞船处于背阳面时期减少辐射漏热,大大减缓舱内温度下降速率,起到保温效果。3.(多选)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船由()构成。A.返回舱B.轨道舱C.推进舱D.核心舱 【答案】ABC。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4.(单选)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下列不属于本次飞行乘组人员的是()。A.费俊龙B.聂海胜C.刘伯明D.汤洪波
【答案】A。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体交会对接。今天还有什么比神州十二号更让人心动的名词吗?下面分享今天各大媒体的报道。01神舟十二号将执行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6月16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宣布,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这次航天员要做什么? 计划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在轨期间主要完成4项任务 神舟十二号飞行中,飞行乘组将在轨完成4个方面的主要工作,计划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 4项主要任务,一是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二是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三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四是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季启明介绍,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计划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此次任务有哪些特点?
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同时,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包括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此外,任务还将开创两个首次: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太空生活环境咋样? 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可与地面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邮件。 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后,将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航天食品方面,配置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 “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季启明说,“此外,空间站核心舱还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包括电解制氧、冷凝水收集与处理、尿处理、二氧化碳去除,以及微量有害气体去除等子系统,能够实现水等消耗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 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约3个月后,将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02第三次出征太空,聂海胜——“这份荣耀,一生自豪!”《人民日报》(2021年06月17日第11版)
“24年间,3次飞天,平均相隔约8年。我的每一小步,都幸运地走在中国航天的一大步里。这份荣耀,一生自豪!”这是神舟十二号乘组指令长聂海胜的心声。
2005年10月12日到16日,费俊龙、聂海胜驾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出色完成了各项操作。此时,距他加入航天员大队,过了近8年。 1998年1月,聂海胜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聂海胜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那一次,杨利伟首飞成功。不久之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提上日程。聂海胜以优异成绩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乘组。 2013年6月,聂海胜作为指令长带领乘组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一道驾乘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轨飞行15天,圆满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医学试验等任务。距上次执行任务,又过了近8年。 航天员队伍里最年长的聂海胜,为了增强身体素质,各项操作技能训练和体质锻炼从未间断。他在航天生理功能的骨骼代谢、心肺和心血管功能等方面始终在优良等级。 今年6月,聂海胜再次作为指令长和刘伯明、汤洪波一起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这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距上次执行任务,恰好又过了8年。 聂海胜一直跟其他航天员一样,训练,训练,再训练。飞天之路不是浪漫的散文诗,每一步都倾注着航天员的心血。 对于空间站,聂海胜充满期待:“一定要把载人航天‘第三步’完成好,把空间站建好。”0313年后再飞天,刘伯明——“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人民日报》(2021年06月17日第11版)
“我非常期待站在机械臂末端,张开双臂,面向茫茫宇宙。”即将再度出征的刘伯明信心满满。
2008年9月27日,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任务。如今,刘伯明将再上太空。 在航天员大队公寓门口立着8个大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也是刘伯明的执着信念。 2008年“神七”任务中,当翟志刚将要漫步太空时,出现了两个小“意外”:一是开启舱门时遇到了麻烦,翟志刚用力拉了3下,舱门丝毫没有反应。此时,飞船即将驶出测控区,舱门必须尽快打开,否则出舱活动就无法进行,“神七”任务的核心目标就无法实现。这时,刘伯明递过来一把开舱辅助工具,他们清楚,使用辅助工具撬开舱门,有可能给舱门密封造成损伤。但无论如何都得出去,不能让全国人民失望。在刘伯明的协助下,翟志刚使用辅助工具,终于打开了连接浩瀚太空的舱门。 然而,紧张的心情还未平复。耳机里突然传来火灾报警声。刘伯明镇定地将国旗递给翟志刚,当翟志刚在舱外展示五星红旗时,他转身飘向轨道舱内检查火灾点。他压低嗓门平静地跟舱外的翟志刚说:“如果起火了,我们也回不去了。程序继续吧。”在他们脑海里,当时想到的只有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使命。 2019年12月,刘伯明入选神舟十二号任务飞行乘组。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远超以往历次载人航天任务。最辛苦的还是模拟失重出舱活动训练。人在加压后的训练服里,每次“举手投足”都十分困难。由于戴着头盔,只能通过腕部反光镜观察,脚隔着厚厚的鞋子没有触觉,更别说攀爬、拧螺丝等更高难度的操作了。 “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幸参与载人航天这个伟大的事业。”刘伯明说。04首次执行飞行任务,汤洪波——“飞得更高,飞得更远”《人民日报》(2021年06月17日第11版)
乘坐神舟十二号飞船前往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是汤洪波成为航天员11年后的第一次飞行任务。 一对剑眉透着英气,脸上挂着阳光般的笑容,这是汤洪波给人的印象。他常说:“我热爱飞行!” 1995年秋,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招收飞行学员的消息让汤洪波心潮澎湃,“我要守卫祖国的蓝天,像英雄前辈们一样,做点我能做的事!”他如愿以偿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保定分院。 2009年,我国开始第二批航天员招录选拔。此时已担任飞行大队长的汤洪波义无反顾地报了名。他向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经过多轮选拔,汤洪波以优异的成绩入选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队伍。航天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在4年左右的时间里,要完成基础理论、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
推荐访问: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新闻 神舟 地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