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10篇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132020.05提案内容摘编: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面对科技创新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2020.05提案内容摘编: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不仅可以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而且有利于助力科技体制改革,进而提高我国科技立异能力和国家竞争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我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信息需求不对称、成果转化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度融合。建议 :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加快高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完善产学研发展的整体规划,按照 “市场主导 + 政府扶持 + 内生性发展”模式,优化整合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平台载体,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加速创新要素聚集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环节和阶段,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完善延时评价标准,对科技成果在转化、生产以及进入市场后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准确、客观、全面 ;畅通从高校、科研院所到创新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动机制,让优秀科技人才在高科技企业能够留得住,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带着科技成果到市场上创业 ;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强化对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成长阶段的资金支持,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供金融保障服务,同时对企业竞争前技术研发给予扶持,鼓励有能力的创新高科技企业探索前沿无人区。科技部答复: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水平的提案》收悉。经商教育部,现答复如下。一、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科技部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强化科技计划管理顶层设计,统筹科技资源,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体系,引领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支持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企业组建 175 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 189 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百度、阿里巴巴等 5 家民营企业建设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支持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产学研各方培育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强化产学研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重大成果转化。二是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对于产业应用导向明确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鼓励行业领军企业牵头,联合科研机构和大学共同组织实施。目前,在已部署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 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相当一部分由企业牵头或参与组织实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企业牵头实施的项目已经超过 900 个,占全部项目数的 1/4,进一步推动了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三是支持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试点建设了 146 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汇聚了 5000 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承担相关科技项目、共同制定产业联盟标准、协同推进共性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下一步,科技部等部门将继续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企业在国家科技项目、创关于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水平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 伟2019全国两会回眸 议案提案追踪 Follow-up Reports on Proposals。
。. .。
。
14 2020.05新平台等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以企业为主体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二、健全支持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激励政策近年来,科技部支持企业培育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将来自企业的人才纳入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完善和落实人才配套措施,进一步推进成果评价、科技评价和学科评价体系改革,将考核评价与成果转化挂钩,加强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提升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一是支持企业科技人才培育与引进。科技部在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中专门设立 “创新创业人才”,每年支持人数约 200 名,全部来自于企业。2014 年起,教育部组织企业支持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2018 年全年累计有 1073 所本科高校(占所有本科高校的 86%)与 498 家企业合作立项 17608 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约 77.44 亿元。此外,科技部还依托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实验室、外国专家项目等平台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18年,支持引进外国专家项目 3873 项,聘请专家 3.4 万余人次。二是落实和完善科技人才配套措施。落实外国人才工作许可证制度和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实施办法。截至 2018 年,累计发放人才工作许可证 33.6 万份,发放人才签证近3000 张。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 号),加快推进减表、检查瘦身、信息共享等 7项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清理行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措施,强化对科研人员的创新激励。三是推进成果评价、高校科技评价和学科评价改革。2016 年,科技部废止《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探索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科技成果评价机制。2017 年,教育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高校科技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突出转化应用,将考核评价与科技成果落地能力相挂钩。下一步,科技部、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做好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国内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才服务基层等国家科技人才支撑体系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同时进一步深入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三、进一步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科技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发挥成果转化基金的引导支持作用,强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发挥成果转化基金的引导支持作用。综合运用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等方式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引导,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示范。截至 2018 年底,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已批复设立 21 支子基金,总规模 313 亿元,中央财政投入 75.5 亿元,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出资达 237.5 亿元,财政资金放大比例超过 4 倍。二是强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科技部制定了《关于技术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国科发创〔2018〕48号),发展壮大技术转移市场。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技〔2016〕3 号),设立技术转移相关专业,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力度,支持成果转化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2018 年,全国各类技术交易市场超过 1000 家,成交技术合同 41 万多项,成交金额近 1.8万亿元。三是支持地方各类创新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各地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支持和引导各地建设 1000 余家新型研发机构,将高校院所科研资源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在加快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扩散、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下一步,科技部、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技术转移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继续推动企业、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推进建立国家科技成果信息库,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19全国两会回眸 议案提案追踪 Follow-up Reports on Proposals。
。. .。
。
篇二: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08年第 29期 (总第 105 期 ) 现 代 企 业 文 化 MODE R N E NT E R R IS CU删R E NO. 2 9 , 2008 (CumulativetyNO. 105) 产学研一体化高等职业教 育体 系构建 刘 向红 (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济宁 272037) 摘要:文章围绕 “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 研结合的发展之路” 的高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解读 了 “ 产学 研一体化” 的内涵、特征及理论依据,遵循互利性、协调性、教育性三项原则,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五个要 素,提出了产学研一体化教育体 系构建策略。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企业文化 《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贝 》 中明确 指出:
“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结合 ,理论与 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 教育部召开的产学研结合经 验交流会,进一步凝炼出 “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 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 的高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 ,产学研合 作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必 由之路、立校之本 、育人之基、
发展之源。产学研一体化就是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 ,
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一、 产学研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 “产学研” 一体化,就是以 “产” 为方向, “学” 为 基础,
“研” 为纽带 ,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产学研一体 化教育体系突破校本位封闭单一的办学模式,寻求与行业 、企 业的紧密对接 ,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切入方式,以校企结合、
定向培养企业急需人才为结合点,既有针对性地培养极具企业 特征、极富实践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也更便捷地为企业提供各 类在职培训及人力资源和素质保障,更充分地发挥校企各 自优 势,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双赢 目标。
产学研一体化教育体系以 “ 政府搭台、行业参与、校企唱 戏” 为运行机制,以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为基本形式 ,以技术 型人才培养为根本 目的。其基本特征为:在 目标定位的适应性 上,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 点;在功能定位的互补性上 ,主要整合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 境和资源优势 ,实现间接教育环境与直接生产环境的融合;在 管理定位的效能性上,主要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 会,统筹协调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大事宜,开发更为务实的课 程与教材 ;在模式定位的延展性上 ,主要体现为产学研合作 、
工读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多种实践模式 ,
并注重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开放 性、多功能的区域性技术服务平台,为区域内行业企业的技术 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二、产学研一体化高职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产学研三结合是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 ,产学研结合的原 则是从高等教育提出来的,它的深层次意义在于,它不仅是高 等教育的方针、政策,而且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在现 代社会发展中,产、学、研都是不同的知识运行的形式。
学——传承知识。以学习已有知识为主的学,主要是知识 的传承,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求学习者有所创新,但主要 是教育者传授已有的知识给年轻一代;研——创新知识。无论 从事何种研究 ,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或开发性研 究 ,都是在进行知识的创新 ;产——应用知识。生产活动是把 已有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产出社会所需的各种产品。
因此,无论是产还是学和研 ,本质上都是知识运行的活动 形式。围绕知识运行,现代的产、学、研是相互依存的:
产——依存于掌握知识的专门人才,即依存于 “学” :产还 有赖于技术的开发 ,即依存于 “研” 。只有依靠专门人才与创新 的科研成果 ,才能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更新产品。因此,产离 不开人与科技 ,即学与研;研一门人才。研究的主体是人 ,需要学校培养科研人才从事研究 ;
其次,绝大多数科研的课题来 自生产和生活实践。有些科研的 课题,虽属于抽象的基础理论,包括最抽象的数学,实质上也 或多或少间接地反映了生产能力与社会生活提高的需求。因此,
研必须依存于 “ 学” 与 “ 产 ” ,才能有所创新 ,有所应用 ;
学——必须联系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实际,即平常所说的理论 联系实际,因此必须依靠 “产” 。同时,学要重视学习最新的成 就,只有传承最新的科技新成就 ,才能培养出生产、建设、管 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从上述意义而言,围绕着知识运行 ,产学研存在内在的本 质联系,在现代建设中,产学研是相互依存的。
三、产学研一体化高职教育体 系构建的若干原则 1.互利性原则。在产学研结合中,坚持互利、双赢的原则 非常重要。仅仅对一方有利的合作难以长久,因此,在合作中,
不是只考虑 自身的利益,而是相互关心对方利益,尽量使对方 利益最大化,使对方困难或损失最小化,力求做到平等、自愿、
互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2.协调性原则。在合作过程中,要共同找到最佳的结合 点。这就是 目标统一、内容明确、责权分明,各方受益。如果 确属不能同等受益,一方应主动对另一方提供适当的补偿。
3.教育性原则。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在校外或校内实训基 地参加生产劳动 ,都要坚持既能通过生产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结 合 ,学会生产知识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特别是职 业道德。在实训基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较为有效的;不 良的 生产环境对于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选择实训基 地时,除了看其硬件条件是否先进之外 ,更要考虑它的环境、
氛围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首先 ,依存于掌握知识的专 -267— —
四、产 学研一体化 高职 教 育体系构建须融入的要素 产业要素。产业要素主要体现两 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我围高等职业 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 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不同地区产 业布局结构、发展重点和支柱产业不 同,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上坚持 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强调地方性的 特点;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的产业发展往往会先于行业发展,这 就要求高职院校超越现有行业的局限 性,紧贴区域性的产业发展。积极为 区域先导产业发展服务。
行业要素。融人行业要素也包括 两方面要求,一是在运行机制上加大 行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强度;二是 在教学过程尤其是教学内容中,注重 行业发展的要求,包括行业对产品设 计、产品生产过程和产品交换活动的 相关标准 。
企业要素。更多地融入企业要 素,强化校企合作,这是世界各国职 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遍经验。
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主要有两类,一 是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例如德国 的 “双元制” 职业教育;另一类是职 业院校渗透企业要素,按照企业要求 培养人才,例如澳大利亚的TAFE职 业教育。在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制度尚
不完善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应不断提 高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积极吸引企 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主动将企业要 求反映在教学过程中。
职业要素。要多地融人职业要 素,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 目标 ,
就是让学生毕业后高质量就业。我国 高等职业教育明确了 “ 以服务为宗 旨、以就业为导向” 的办学方针 ,就 业导向不仅要体现在就业服务工作 上,更要体现在教学过程尤其是教学 内容之中,将 “工学结合” 作为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的切人点,使高职院校 的专业教学能够体现职业的工作过程 特征,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 , 改 革教学内容,加强 “双师” 结构的专 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能 力和就业质量 。
实践要素。更多地融人实践要 素,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所 规定的一个重要方面。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 质技 能型专门人才 ,就是在基层岗位 一268 一
和工作现场做实事、干实务、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人才,也就是专门面向 “一线” 的高等 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这种 “一线人才” ,不是单单依靠学历教育在学校里就能培养出
来的,他们必须也只有在生产和工作的实践中获得能力、提高能力。高等职业教育要有效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强化实训、实习、实验等实践环节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与工 作体系、工作过程的关联度。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必然要强调实践性,以提高学生 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 ,缩短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五、产学研一体化高职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 创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目标 ,借鉴CBE理论和DACUM课程开发方法 ,由校企合作进 行职业能力需求、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进而提出教学要求,创建独具特色的产学 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特色,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培 养过程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与生产及科研一体化、传授知识与训练能力 体化。围绕一条主线,以教学为主线,产学研一体化协调推进;建立一个体制,一个教 学、科研、生产真正融合、良性互动的办学体制;搭建一个平台,一个真正实现高素质高 技能培养的坚实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将受教育者置于其上,传授知识,培养和训练能
力;构建一个教学体系,一个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
1.确立明确的办学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坚 持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并举,实现学院规模、结构、质量 、效益全面协调发展,为区域经 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政校企、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主动服务地方经 济和社会发展,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进富有专业特色妁 工学交替式、模块式、项目式 、工作室式等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以能力为本位 ,融学历教 育与职业资格认证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
3.完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探寻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多种实现 形式,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能力化体系、专业课程模块化体系、实践教学标准化体 系、现代教育信息化体系及质量监控目标化体系。以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重点,努力 创建仿真、模拟、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与技术教育环境,增强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实践 性。
4.搭建一个实现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平台。在教育培养运 作形式、管理机制上,形成规模化 、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建设完整的专 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特色教育平台。
5.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模式,吸纳企业专家参与学院教材编写,将 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情境和 “ 四新” 知识直接融人教材,实现教材内容与生产 实际的 “ 无缝对接” 。
(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流程图) 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流程图
一相关企业 成 绩台格 组 成 :专业 建设 指导委 会、课程 开发机构 、专 蒹教学 团队 [
臣 区 ]
]
匝至堕 学 校 成绩 合格 毕业 证书 理 论 与 实 践 深 度融 台 理 论 载 学 其建 技能培 训中心 学 生 及 企 业员 工 职 业 认证 参加职业认证 二二[舍 格 二二] = =
职 业证书
台格 毕业 生
(二)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 重点和难点。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 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打破学科体系,建立 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体系,这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 取向,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课程改革的重心应突出 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 属于实践。要突出工作实践 (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 在课程中 的主体地位,仅仅对理论知识的深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而是 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正是职 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恰当载体 ,是校企深度融合的 重要表征 ,是实现 “教 、学、做一体化” 的有效途径,是产学 研一体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原则:以生涯发展为目标定位专 业、以工作过程为线索设置课程、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 计学习项 目、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
基 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范式 (三) 建立专兼结合的 “ 双师结构” 师资队伍 依托产学研一体化优势 ,提升师资队伍的知识、能力、素 质,兼顾资历因素、结构因素、实践因素,培养一批德艺双馨 、
理实双高、专兼结合的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科研服务意识强 的 “双师结构” 师资队伍。
对应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要求、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师德素 养的 “双复合” :德艺双馨。在专业能力方面做好教师、工程 师、培训师、鉴定师、技师 ;在为人师表、职业素养方面做好 学生的教练、导师、益友。教师下厂与企业科技人员联合开发 创新项目;承接行业企业特殊工种培训等标准开发项目;组织 完成行业企业委托的班组长、工段长、维修人员培训项 目等 ,
使教师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大幅度提升。
线是提升能力的源泉” 。支持专职教师团队打破传统的 教研模式,一方面有组织地安排下厂,一方面鼓励教师自觉利 用课余和节假 日深入到企业工厂 、车间、班组 ,做到 “ 四个 “一一”, 即:结交一个以上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为朋友;把握一套 现场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熟知一项生产现场现代化管理 方法;提出一个结合企业实...
篇三: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姓名:岳一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袁建明20061101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一一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摘要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产学研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90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是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途径。当前,在国家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区域创新体系的形势下,本文首先对产学研合作研究理论和本文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现状;并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采用PSESTN 法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重点分析了合肥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得出合肥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提出了建立公平的开放内部环境,由自组织的cel l团队、整合全校研发资源的虚拟研究院为主体构成的基于自组织创新的研发体系和统一对外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产学研促进中心的全新产学研整体解决方案。关键词: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制度创新发展对策
Research on M odel s& M echani smofU Ⅱi Versi ty- Industry Cooperat i onof U ni versi ti es:a caseof H efeiU ni versi tyofTechnol ogyAbstractU ni versi ty—IndustryCooperati oni sto m ean thecooperati on am ongEnterpri se,Col l egeand Academ e.It i s the certai n need of S& T andEconom yi n one.Infact,U ni versi ty—Industry Cooperati oni s to m ake use of el em ents i neffect toprom otetechno—i nnovati on andenterpri ses becom i ng thepri nci palundertaker of techno· i nnovati on.It i s the certai n need of S& T andEconom yi n one.N ow adays,Chi na’S nati onall ong—and- m edi um - termS& Tdevel opm entpl ani sputti ngi npracti ce.Chi na putsf orw ardsw el l i ng capabi l i tyof nati onalSel f- i nnovati on and bui l d i nnovati onnati on,tobui l d thenati onal & regi onaltechnol ogyi nnovati onsystemw hi ch i s undertakenby enterpri ses.Thi spapersum suptheori esandm odel sofU ni versi ty—IndustryCooperati on.Asa caseofH efeiU ni versi tyofTechnol ogy,anal yzi ngactual i ti es ofuni versi ty—i ndustry cooperati onandtaki ng PESTNanal yzi ngtheenvi ronm ent,i tsum suptheshortcom i ngsofuni versi ty- i ndustrycooperati onof H ef eiU ni versi tyofTechnol ogy.Atl ast,thi s paper gi vesa w hol e bl uepri ntto resol ve thatshortcom i ngs.The bl ue pri nti s m adeupof Cel l · teambased onSel f- organi zati on,Vi rtualInsti tute w hi ch i sprovi dedw i thpow erofi ntegrati ngR& Dresources,andtheuni versi ty- i ndustry cooperati on centerasadeputy of H efeiU ni versi ty ofTechnol ogy.Keyw ords:U ni versi ty—IndustryCooperati on,SystemInnovati on,D evel opm ent StrategyCooperati on of U ni versi ti es,M odel sof
图1.1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图3.6图3.7图3.8图3.9图3.10图3.11图4.1图4.2图4.3图4.4插图清单研究的基本框架⋯ ⋯ ⋯ ⋯ ⋯ ⋯ ⋯ ⋯ ⋯ ⋯ ⋯ ⋯ ⋯ ⋯ ⋯ ⋯ ⋯ ⋯ ⋯ 3指标关系图⋯ ⋯ ⋯ ⋯ ⋯ ⋯ ⋯ ⋯ ⋯ ⋯ ⋯ ⋯ ⋯ ⋯ ⋯ ⋯ ⋯ ⋯ ⋯ ⋯ ⋯ 24参加产学研问卷调查教师年龄分布图⋯ ⋯ ⋯ ⋯ ⋯ ⋯ ⋯ ⋯ ⋯ ⋯ 25参加产学研问卷调查教师学历分布图⋯ ⋯ ⋯ ⋯ ⋯ ⋯ ⋯ ⋯ ⋯ ⋯ z5参加产学研问卷调查教师职称分布图⋯ ⋯ ⋯ ⋯ ⋯ ⋯ ⋯ ⋯ ⋯ ⋯ 26参与产学研合作频数分布图⋯ ⋯ ⋯ ⋯ ⋯ ⋯ ⋯ ⋯ ⋯ ⋯ ⋯ ⋯ ⋯ ⋯ 26对产学研政策的了解程度分布图⋯ ⋯ ⋯ ⋯ ⋯ ⋯ ⋯ ⋯ ⋯ ⋯ ⋯ ⋯ 28合作参与形式分布图⋯ ⋯ ⋯ ⋯ ⋯ ⋯ ⋯ ⋯ ⋯ ⋯ ⋯ ⋯ ⋯ ⋯ ⋯ ⋯ ⋯ 30建立产学研合作途径分布图⋯ ⋯ ⋯ ⋯ ⋯ ⋯ ⋯ ⋯ ⋯ ⋯ ⋯ ⋯ ⋯ ⋯ 3l产学研合作中最关心的因素分布图⋯ ⋯ ⋯ ⋯ ⋯ ⋯ ⋯ ⋯ ⋯ ⋯ ⋯ 32参与产学研合作动机分布图⋯ ⋯ ⋯ ⋯ ⋯ ⋯ ⋯ ⋯ ⋯ ⋯ ⋯ ⋯ ⋯ ⋯ 34教师对产学研合作定位分布图⋯ ⋯ ⋯ ⋯ ⋯ ⋯ ⋯ ⋯ ⋯ ⋯ ⋯ ⋯ ⋯ 35合肥工业大学研究院组织结构图⋯ ⋯ ⋯ ⋯ ⋯ ⋯ ⋯ ⋯ ⋯ ⋯ ⋯ ⋯ 42cel l 团队结构图⋯ ⋯ ⋯ ⋯ ⋯ ⋯ ⋯ ⋯ ⋯ ⋯ ⋯ ⋯ ⋯ ⋯ ⋯ ⋯ ⋯ ⋯ ⋯ 42合肥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关系网络图⋯ ⋯ ⋯ ⋯ ⋯ ⋯ ⋯ ⋯ ⋯ ⋯ 44合肥工业大学产学研组织形式图⋯ ⋯ ⋯ ⋯ ⋯ ⋯ ⋯ ⋯ ⋯ ⋯ ⋯ ⋯ 44
表3.1表3.2表3.3表3.4表3.5表3.6表3.7表3.8表3.9表3.10表3.11表3.12表3.13表3.14表3.15表3.16表3.17表3.18表3.19表3.20表3.2l表3.22表3.23表3.24表3.24表格清单合肥工业大学2002- 2005年产学研合作项目与经费统计表⋯ ⋯ 18合肥工业大学2002—2005年专利统计表⋯ ⋯ ⋯ ⋯ ⋯ ⋯ ⋯ ⋯ ⋯ ⋯ 18论文及高水平学术著作业绩津贴标准表⋯ ⋯ ⋯ ⋯ ⋯ ⋯ ⋯ ⋯ ⋯ 22参与产学研合作情况( 年龄) 表⋯ ⋯ ⋯ ⋯ ⋯ ⋯ ⋯ ⋯ ⋯ ⋯ ⋯ ⋯ 27产学研合作参与概率表⋯ ⋯ ⋯ ⋯ ⋯ ⋯ ⋯ ⋯ ⋯ ⋯ ⋯ ⋯ ⋯ ⋯ ⋯ ⋯ 27参与产学研合作情况( 职称) 表⋯ ⋯ ⋯ ⋯ ⋯ ⋯ ⋯ ⋯ ⋯ ⋯ ⋯ ⋯ ⋯ 27参与产学研合作情况( 学历) 表⋯ ⋯ ⋯ ⋯ ⋯ ⋯ ⋯ ⋯ ⋯ ⋯ ⋯ ⋯ ⋯ 28对产学研政策的了解程度( 年龄) 表⋯ ⋯ ⋯ ⋯ ⋯ ⋯ ⋯ ⋯ ⋯ ⋯ 29对产学研政策的了解程度( 职称) 表⋯ ⋯ ⋯ ⋯ ⋯ ⋯ ⋯ ⋯ ⋯ ⋯ ⋯ 29对产学研政策的了解程度( 学历) 表⋯ ⋯ ⋯ ⋯ ⋯ ⋯ ⋯ ⋯ ⋯ ⋯ ⋯ 29参与合作形式分布( 年龄) 表⋯ ⋯ ⋯ ⋯ ⋯ ⋯ ⋯ ⋯ ⋯ ⋯ ⋯ ⋯ ⋯ 30参与合作形式分布( 职称) 表⋯ ⋯ ⋯ ⋯ ⋯ ⋯ ⋯ ⋯ ⋯ ⋯ ⋯ ⋯ ⋯ 30参与合作形式分布( 学历) 表⋯ ⋯ ⋯ ⋯ ⋯ ⋯ ⋯ ⋯ ⋯ ⋯ ⋯ ⋯ ⋯ 31建立合作的途径分布( 年龄) 表⋯ ⋯ ⋯ ⋯ ⋯ ⋯ ⋯ ⋯ ⋯ ⋯ ⋯ ⋯ 31建立合作的途径分布( 职称) 表⋯ ⋯ ⋯ ⋯ ⋯ ⋯ ⋯ ⋯ ⋯ ⋯ ⋯ ⋯ 32建立合作的途径分布( 学历) 表⋯ ⋯ ⋯ ⋯ ⋯ ⋯ ⋯ ⋯ ⋯ ⋯ ⋯ ⋯ 32产学研合作中最关心的因素分布( 年龄) 表⋯ ⋯ ⋯ ⋯ ⋯ ⋯ ⋯ 33产学研合作中最关心的因素分布( 职称) 表⋯ ⋯ ⋯ ⋯ ⋯ ⋯ ⋯ 33产学研合作中最关心的因素分布( 学历) 表⋯ ⋯ ⋯ ⋯ ⋯ ⋯ ⋯ 33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动机分布( 年龄) 表⋯ ⋯ ⋯ ⋯ ⋯ ⋯ ⋯ ⋯ 34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动机分布( 职称) ⋯ ⋯ ⋯ ⋯ ⋯ ⋯ ⋯ ⋯ ⋯ 34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动机分布( 学历) ⋯ ⋯ ⋯ ⋯ ⋯ ⋯ ⋯ ⋯ ⋯ 35教师对产学研合作定位分布( 职称) 表⋯ ⋯ ⋯ ⋯ ⋯ ⋯ ⋯ ⋯ ⋯ 36教师对产学研合作定位分布( 年龄) 表⋯ ⋯ ⋯ ⋯ ⋯ ⋯ ⋯ ⋯ ⋯ 36教师对产学研合作定位分布( 学历) 表⋯ ⋯ ⋯ ⋯ ⋯ ⋯ ⋯ ⋯ ⋯ 36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F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盒鲤』、业叁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敝储签名.,,苏’ :压签字嗍洲年屉月P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盒目B王些厶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盒艘王些盔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11i ) =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工彩年/2月8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忽新虢李捌签字日期:口莎年,≥月彦日电话邮编
致谢二年半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和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了导师袁建明副教授的悉心指导。无论从课程学习、论文选题,还是到收集资料、论文成稿,都倾注了袁建明老师的心血。袁建明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渊博的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受益匪浅。在此,特向袁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由衷感谢袁建明老师在学业指导及各方面所给予我的关心。同时,真诚感谢吴子稳老师和傅为忠老师在两年多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04级16班的同学们:感谢同窗孙正懋、王娆平、王敏和师弟袁道平、师妹曹超群、张薇、王芳对我的帮助;感谢发展战略研究所的所有老师和同学。深深感谢我的老师、朋友和家人!作者:岳一涛2006年11月16日
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1.1研究的背景与目的当今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日益重要。产学研合作将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纲要提出“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安徽省科技发展“ 十一五” 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建立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建立稳定、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服务安徽崛起和合肥国家创新城市建设,均把产学研合作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同时又提出了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的观点,并且与技术开发相关的所有政府研究项目必须以企业为主进行申报。⋯ ” 1本文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探讨如何建立一种既能满足大学更好地服务社会又能促进大学更好地培养人才和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产学研合作运作机制和模式。合肥工业大学作为一个有60多年历史的教育部直属,第二批“ 211”工程院校,学校规模位居安徽第一。多年来,为安徽和全国培养了大批各类人才,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通过产学研等方式积极支援了地方经济建设。学校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仍与教育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和兄弟院校有相当大的差距,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如何更好的通过推进产学研合作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对产学研活动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地层面分析产学研产生与发展的内、外在动因,寻找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内在机制,特别是高校在新形势下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合适模式和机制,通过对合肥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实际调查、研究,从学校定位与发展战略、政策制度、组织形式、实施措施等方面提出对合肥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的快速发展,为实现把合肥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创新型大学的战略居标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国内大学的发展和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本论文的选题来源于2005年11月,合肥工业大学科研管理招标课题《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我校参与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研究》和2005年安徽省公共政策咨询服务中心委托研究课题《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政策体系研究一科技政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国家“ 十一五”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1.1.2研究的意义产学研合作,有利于经济技术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有利于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全面提升国家的竞争力,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加快发展。产学研合作对大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明确学校定位,突出学校特色,充分发挥大学引导社会进步的功能。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大学必须在实践中实现这三大职能,必须突出特色,必须立足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而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很好的达到这一目标。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可以使学校科研能力、科研成果加速转化,更好地为社会、企业培育各类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学校对企业社会的贡献和知名度。2、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关系资源是企业经营和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增进了解,密切关系,增强依存度。一方面,学校加强了与生产实践的联系,有利于获取研发资金和设备,提升科研水平,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与利用,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使企业拓展了获取技术和服务的渠道,方便企业快速获得最新技术动态,促进企业开拓新事业。】.2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国内外的产学研合作历史与现状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资料进行搜集和梳理,在充分理解产学研的含义、历史、现状和趋势,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然后再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对产学研合作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大量合肥工业大学相关资料,认真查阅大量书籍资料,比较分析,总结和借鉴。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模式与运作机制进行总结。其次,对合肥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再次,运用经济学及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大学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架构和制度。最后,根据比较分析,提出与合肥工...
篇四: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研一体化运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讨 产学研一体化运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讨摘要:
材料工程类人才培养应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 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提高综合实力的最佳途径。
结合国内产学研发展的现状, 从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角度探讨产学研在材料工程类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实施措施, 并进一步提出未来一体化运作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产学研一体化; 人才培养; 实践能力培养; 校企联合;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9324 (2014)30-0217-02
一、 我国产学研一体化运作的现状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 社会对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中将人才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内容, 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 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 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
在 2010 年提出的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学校之间、 校企之间、 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 形成体系开放、 机制灵活、 渠道互通、 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
至此, 我国产学研一体化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各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之中, 成为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
我国的产学研合作主要是以高校、 企业及科研单位相互合作的模式为主。
在此合作过程中, 由于各合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导致合作方在资源和信息上的不对等, 致使企业缺乏必要的合作愿望, 同时相关政策的落后又使得合作双方缺失组织机构及激励机制, 从而造成高校产学研合作无法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
科研、 教学、 生产、 应用之间的脱节, 缺乏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化的利益机制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如何做好企业与高校的有效结合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亟需
解决的问题。
二、 产学研一体化在材料工程类人才培养中的实施途径
材料工程类人才培养需以“依据学科、 面向应用、 个人培养” 为宗旨, 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尽快适应社会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材料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要想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 应注重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只有掌握扎实全面的理论基础, 并且加以融会贯通, 才能够在将来实际生产中做到学以致用。
结合新科技的发展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在课程选择上, 除了必修的课程之外,可以针对材料类各专业方向的发展状况增加专业选修课的设置, 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 开拓学生的视野, 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在此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产学研合作的特点, 让企业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中。
企业可以结合当前工业的发展状况, 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提出意见和建议, 如培养模式的确定、 教学内容和方法、 实践性教学环节等。
同时, 积极听取企业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规划的意见与建议, 切实将实践与理论、 学习与创新、 应用丰富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方式。
2. 构建实验教学平台, 培养学生拓展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法。
注重实验教学,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动手、 爱动脑的习惯, 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 书本内容难免过于枯燥无味,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如果把实验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把上课地点由课堂转移到实验室,边讲、 边学、 边做, 遇到问题及时沟通, 就有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动性。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创新意识也自然得到了培养, 对专业学习的需求自然会提高。
以《材料测试技术》 课程为例, 与其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地介绍设备是如何装备如何操作, 不如带领学生亲自去实验室, 对应着设备进行解剖分析, 甚
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 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综合性、 设计性实验的设置。
与验证性实验不同的是, 综合性、 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对多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运用。
教师可以结合科研方向及企业课题选择实验题目, 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另外, 学校应加大实验室平台的建设工作,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资源共享平台。
同时加强与企业间的联合, 高等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 共建联合实验室、 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机构, 企业对高校专业领域技术创新进行持续投入, 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保证科研的连续性, 实现专业领域的不断进步。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真正实现校企联合。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人才, 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决于实践教学。
目前, 高校实现实践教学环节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校企联合,通过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就应该考虑学科知识的前后衔接, 合理安排实践的内容及顺序, 选择合适的企业, 实现真正的校企联合。
以实习为例, 材料专业可设置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大实践教学环节。
这三大实习有先有后, 需要合理安排。
毕业设计也是人才培养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
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可以结合教师的纵向、 横向科研项目来选择, 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方向选择。
对于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或有就业意向的同学, 则可实现企业和学校双向培养的模式, 允许学生到即将工作的单位结合该单位的实际生产情况, 选择合适的课题,真题真做, 可以更快地适应技术发展需要。
通过校企联合, 加强设计与实践的结合, 能更快地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去, 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 产学研一体化运作的应用前景
如前所述, 材料科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学科之一,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势必要引起各大高校的重视。
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但教育质量跟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2010 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其宗旨就在于促进我国由工程教学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 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
力强、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中, 应贯彻“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 培养应用型人才” 的宗旨, 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及激励制度, 建立牢固的长期的校企友好合作关系,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创建实验实习基地等。
如何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探索新的合作途径是今后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六一.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其动力机制的建构[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 (3)
.
[2]王新凤.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期待[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 (3/4)
.
[3]黄瑞, 丁守成, 尹晓霈. 加强实验中心建设, 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12)
.
[4]项杨雪, 柳宏志. 基于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高校创新团队建构模式及运行机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3)
.
[5]沈豫浙, 王成军, 张东速. 机械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1, 32(5)
.
[6]王义全, 赵金洲. 以“产学研” 战略实现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可持续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
.
[7]张炼. 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0, (5)
.
作者简介:
郭晓斐(1980-), 女, 硕士研究生, 讲师, 主要从事材料学及实验教学工作。
篇五: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产学研一体化0前言的高 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术邓(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摘要:产学研一体化是近时期各个高校采取的较先进的培养模式,对培养复合型人才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运用文献法、专家调查法、因子分析法对产学研一体化产生良好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将影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分为三种,即基础因素、支持因素和刺激因素,并提出了改进产学研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的对策。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2l 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复合型人才更是应对竞争的必不可少的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合理的知识和智能结构、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这类人才具有两个明艟特征。一是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其表现为:主动性、进取性、独创性、洞察力、想象力、自信心和荣誉感。二是具有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知识和智能结构。其表现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渊博的学识: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德、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各种要素最佳组合.培养创新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产学研一体化已日益成为高校教育的教学模式.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包括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在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下成功地培养出大量的复合型人才.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1产学研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基于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要综合考虑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合作单位的影响.不能只孤立地看高校自身的影响因素。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有很多种类,这里只选择高校——企业合作模式来研究。综合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可以总结出影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因素主要有:高校内部因素、企业因素、宏观环境因素。目前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内部影响因素这一方面.具体的影响因素有: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教师队伍的优化建设、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高校政策支持等。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除了以上的影响因素外.还应增加高校的科研实力、建立“ 企业孵化器” 等因素。企业的因素包含有:企业的人才与技术的需求是否与高校的培养目标一致、企业领导是否重视.企业内员工是否支持.企业的经济条件是否支持等。宏观环境的支持主· 基金项I=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立项编号:2009-QN一096)收稿只期:2010一l l 一2lX12教师的创新人格X13教师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学生因素X14学生的学习能力X15学生的创新能力Xi 6学牛的创新意识X17学牛的人格企业因素 管理冈素Y1 企业高层管理者是否重视Y2企业员工是否支持和配合Y3 企业员.T的知识技术水平Y4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程度Y5企业需求是否与高校专业设置一致Y6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任程度Y7企业有配套的管理制度宏观环境 政府支持Zl具有支持的政策Z2具有配套的资金Z3支持科技园Ⅸ的建设z4有产学研合作的信息支持平台Z5对科技中介有支持政策PI oNEERl NG WITH SCI ENCE&TECHNOLOGY MONTHLY NO.2201 1 125斟技创业要P懈弧;r~“ ^《ImHn∞,“ 帆r2实证研究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2.1样本和数据为了研究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根据表l 的指标体系,制作了李克特的五级量表作为调查问卷.发给10个高校50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收回的调查表.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发出问卷50份。收回45份,回收率90%。其中,有效问卷42份,有效率为93.3%。笔者采用SPSSl 5.0作为问卷统计分析工具.主要分析方法包括因子分析及信度检验。2.2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主成份分析的推广和发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因子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浓缩数据.通过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寻求起决定作用的少数几个因子.来反应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运用这种研究技术.可以方便找出产学研模式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对问卷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以确定问卷的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检验相关性的方法主要有KMO样本测度和Bartl ett’ s球形检验。测试结果见表2。襄2 KMO与Bartl ett’ s检验衰3第二次因子分析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表4修正后的影响因素模型素.将原来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得到表4的因素模型。23信度检验采用SPs$15.0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见表5。从表5可知.所有因子的a系数都在0.7以上.均满足信度要求。量表可以接收。2.4结果分析经过因子分析得出三个影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基础因素、支持因Kai ser—Meyer-Ol ki n Measure ofSampl i ng Adequacy.0.715根据表2.问卷指标的KMO值为0.715.大于0.7,Bartl ett’ s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0.00l ,这说明问卷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宜进行因子分析。将原始数据标准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到因子载荷矩阵.结果发现X2、X4、X7、X8、X9、X14、X17、Y1、Y5、Z1、Z2、z4等因素不能被任何一个因子解释.所以去掉这些因素后进行了第二轮因子分析.得到结果见表3。结果中显示,抽取三个因子。这三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删除作用不大的因126科技创业月干0 2011年第2期素、刺激困素,下面包含17个子因素。通过调研和回访.可以对各因素一一做出解释.( 1) 基础因素是核心因素.是对培养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的最基本的因素.主要包含高校内部的因素.具体有先进的办学理念、配套的课程体系、教师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其中办学理念、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都是精神层面的.以先进的理念为主导.以创新精神为动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意识上的重要支撑。配套的课程体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人格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能力保证。( 2) 支持因素主要是指保证培养学生的基本的支撑条件和政策.主要包括影响冈素 子因素l 基础凼素Xl 先进的办学理念X5具有完备合理的课程体系Xl O教师的创新能力Xl l 教师的创新意识X12教师的创新人格X15学生的创新能力X16学生的创新意识2支持因素X6具有配套的实验设备Y2企业员工是否支持和配合Y6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任程度Z3政府支持科技园区的建设Z5对科技中介有支持政策3刺激因素X3高校有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X13教师有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Y3企业员工的知识技术水平Y4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程度Y7企业有配套的管理制度裹5每种因素的a系数配套的实验设备、企业及员工的支持、政府对科技园区和科技中介的支持。具有了学校、企业和政府的支持后.才能保证产学研一体化的顺利进行、提高培养效率和科技创新转化的效率.并激起创新的积极性.最终帮助高校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 刺激因素是激励学生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因素.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了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流于形式.能够对于人才培养的效果给予评价.并分析培养的效果因素.便于不断地改进培养措施。教师如果具有较高地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将会不断地将外部新的先进的知识引入教学中,让学生扩大眼界.提高知识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企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员工较高的知识技术水平保障了学生能在操作应用的第一线得到最有经验、最实际的指导,在操作中学习.能力水平将提高的更快。( 4) 在原来的因素中删去了12个子因素。其中,学校配套的管理制度( X2) 、完善的激励机制( X4) 这两个因素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 X3) 因素的内容基本一致。作用和效果是一样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的.所以删去这两个因素。先进的教学方法( X7) 、合理的职称结构( X7) 、教师的学习能力( X9) 这些都是每个高校具备的基本因素.对产学研一体化的影响不大.予以删除。学生的学习能力( X14)和人格( X16) 的影响也不大.因为能在高校就读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高.人格对学习的影响也不大.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还是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外界的刺激因素。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 Y1) 和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任程度( Y6) 因素的影响作用是基本一致的,企业需求与高校专业设置一致( Y5) 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Y4) 因素是基本一致的。政府具有支持的政策( Z1) 与Z3、Z5变量的作用一致。由于产学研一体化主要是高校和企业合作和驱动的.所以政府的配套资金( Z2) 和信息支持平台( z4) 的作用就不太大.只能起到很少的辅助作用.这两个因素也应该删除。根据以卜分析.得出影响产学研一体化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模型( 见图1) 。图1影响因素模型3对策与建议根据以上的因素分析.针对产学研一体化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提出一些对策以提高培养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1) 根据核心基础因素的影响.高校应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加强教师、学生、课程设置的建没。应以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复合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既讲求专业知识理论的深入学习.又讲求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以致用.从应用中学习,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对教师进行深造,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利用校外资源提高教师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并将这些外部知识转化为高校内部的显性知识.用以指导学生。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具有高创新能力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不断提高。并不断拓展思维。( 2) 根据支持因素的影响.需要高校和企业的配合、政府的支持.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高校应该具备配套的实验设备.开出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学完理论就能马上通过实验操作加强理论的学习.为在企业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企业以及其员工的支持和指导.让员T认真地将技术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实践知识。政府通过建设科学同区和支持科技中介的政策.便于快捷地将产学研产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但解决了产学研的经费『nJ 题。还能为高校和企业带来利润.更能激发教师、学生、科研人员的成就感和创新积极性,使创新进入良性循环。( 3) 根据刺激冈索的影响,学校应具备较完善的人才培养的质量监督体系.评价培养的效果和效率。这样才能使产学研避免流于形式.并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高校应该和外部单位合作.购买一些有较高研究参考价值的知识库.引入外部先进的知识.增强教师的外部知识的获取能力.才能为指导学生.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企业也应该提高员T的技术水平.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还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企业对产学研合作应该制定配套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使产学研合作能够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继续下去.4结论与展望通过对产学研一体化下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可The Research ofImpactFactors onIntegrati ngIndustryi ntoTrai ni ngofCompoundAbstract:Thetrai ni ngmode toi ntegrati ng educati on,researchsi ty,andthi s mode has a better functi on.Thei mpactfactors thatare f ound out:fundamentalfactor,sustai ni ngfactor,i ncenti ve factor.Then,thei ng mode.Key words:producti on and research i ntegrati on;compoundP10NEERI NG WITH
篇六: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与借鉴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生合作教育模式及其启示皮国苹孙进摘要: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考核评价、管理体制等方面介绍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生合作教育模式,认为这种“ 政产学研用一体化” 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现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等多主体参与.以及主体间协同合作和交互影响等特点,分析了该模式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启示。关键词:滑铁卢大学;研究生教育;合作教育模式;政产学研用;国家创新体系作者简介:皮国萃,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北京100195;孙进,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北京100875。创建于1957年的滑铁卢大学( U ni versi ty ofW aterl oo) 是一所公立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其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独占鳌头,成为加拿大高新技术的孵化中心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心,所有这些都得益于滑铁卢大学的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过去的三个学期中,滑铁卢大学累计有17300名学生在120余个合作教育项目中注册学习【” ,占学生总数的49.3%。滑铁卢大学是加拿大在硕士阶段开设合作教育项目最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专业包括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电气工程、管理学、统计学、机械工程、公共史学、英语语言学、政治学、物理学、社会学等;也是在博士阶段开设合作教育项目的四所院校之一,同时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英语语言学和社会学) 采用合作教育模式培养博士生的唯一院校[21。一、滑铁卢大学研究生合作教育项目的培养目标滑铁卢大学将研究生合作教育项目的培养目标规定为:通过帮助学生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工作方法等应用到实践中,使学生明晰自己所适合的工作领域和工作方式,从而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通过这种合作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在未来职场中的自我推销能力和竞争力,养成职场礼仪和行为规范,锻炼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接受新事物挑战的能力,等等【3】。统计显示,2012。2013学年度,合作教育模式培养的研究生的64就业率达到96%t41,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参与合作教育项目的研究生具有较强的求职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滑铁卢大学工程技术专业开创了加拿大合作教育的先河,并自始至终在合作教育上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即:鼓励创造和创新( creati vi tyand i n.novati on) ,让研究生通过合作教育项目与产业精英一同学习和工作。在合作性的、支持性的团队氛围中,将好的创意和想法转变成现实。同时获得职业上的发展[51。由此可见,滑铁卢大学研究生合作教育项目的培养目标主要并不在于传授广博精深的理论知识和培养高水平的学术科研能力.而是更侧重“ 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 .把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培养,以及个人终身发展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导向。二、滑铁卢大学研究生合作教育项目的培养过程1.报考条件与入学程序研究生合作教育项目要求申请入学者必须具备学士学位[61。在程序安排上,一般是从第二学期开始,由成绩优异的学生提出申请、递交简历,学校及用人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并择优组织面试,最终确定参与合作教育项目的人选。这里值得强调的有两点:第一.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负责合作教育项目的教师会对学生寻找、申报实习单位及面试等提供指导,必要万方数据撇研茄摩教育20/4.4"i 瘩较蓐借鉴时会开设培训课程进行系统辅导。第二,用人单位面试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学业成绩、工作经验、语言技能、写作技能、计算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生对合作教育工作的认同和承诺等。这说明滑铁卢大学的研究生合作教育项目在从申报到面试再到录取的全过程中已经建立起健全的竞争机制和保障机制。这种规范化、制度化的操作流程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们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这一申报录取程序体现了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三者各自的角色分工。从而使得滑铁卢大学研究生合作教育模式的开展从一开始就是三方协同安排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 校企合作” 或“ 学生实习” 。2.培养年限与学期安排合作教育项目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以“ 学期” 为单位,在学术学习和实践工作之间转换;另一种形式是以“ 学习日” 为单位,在学校和工作单位之间转换。滑铁卢大学采取的是第一种形式。其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行是以其特殊的三学期制为前提的。通常情况下。学生在每学年中有两个学期在学校上课,称为学术学期( Academ i c study term ) ,另一个则为工作学期( W ork term ) ,滑铁卢大学的研究生合作教育过程通常包括两个学期的“ 工作学期” [71。“ 工作学期是合作教育模式的核心程序,它不能被简单地视为脱离学校,而是学习过程的一种延续” 嗍。以滑铁卢大学公共历史学硕士项目( M A i n Publ i c H i sto.ry) 为例,学生前两个学期( 九月至四月) 在学校完成必修课程的学习;后两个学期( 五月至十二月) 是工作学期,可以在一到两家用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最后一个学期( 次年一月至四月) 用来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因此其研究生阶段历经了一个从课程学习到工作实践,再到论文写作的过程。3.培养途径与机制滑铁卢大学对参与合作教育项目的研究生有两条培养途径:一是通过学术学期为学生能够胜任合作教育任务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学术积累:二是通过与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为学生参与合作教育、顺利度过工作学期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学校提供全自动的网络支持技术,便于用人单位上传招聘信息和学生提交求职申请及个人简历。在根据需要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后,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合作教育合约,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开发合作教育课程。滑铁卢大学开发的在线课程“ PDl ” 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在进入第一个工作学期之前完成,以便于学生掌握获得合作教育职位的方法,以及使合作教育适应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在工程科学部。“ 工程科学合作教育基础” 课程包括了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两个部分,用来为学生有准备地参与合作教育奠定基础。参与合作教育的学生将会采取一种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学习模式来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业。通常情况下,学生需要在人学之前准备一份个人简历,入学后参与专业基础类课程和合作教育课程的学习,在历经提交求职申请、递交简历和到用人单位面试后,选择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相符合的单位开展工作学期的学习和工作。参与合作教育项目的研究生可以拥有多种行业的工作经历.从而有机会在更加多元化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也可以自始至终在某一个用人单位完成工作学期.以期全面深入地了解单位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学生们在工作学期还可以自由地选择以全职、兼职或志愿者的形式来到用人单位工作,但是所从事的工作一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和灵活创新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与自己的学术导师( studentadvi sor) 和职业导师( career advi sor) 沟通学校学习和单位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双导师制可以为学生高水平地完成学业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滑铁卢大学的合作教育模式使其获得了其他学校所无法比拟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并由于集聚效应而在其校园周边地区乃至滑铁卢一开琴那地区形成了科技园( ResearchandTechnol ogy Park),科技园不仅有信息、通信、金融、保险、汽车、物流、生物、食品等各个行业的企业,还有政府和其他机构。因此,承担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任务的用人单位的范围越来越广,包括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通过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开发课程,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增强其实践经验,确保工作任务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及职万方数据
。i攀lll{“ ;;jji童苎生壁:墨i:::ii鲨:.兰兰三望圭竺翌兰竺业规划相关。在工作学期中,用人单位会根据工作任务、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实际的工作情况支付报酬,并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考查和评价,从而以工作信息的形式反馈给学校,二者共同修订培养计划,改进合作教育模式。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滑铁卢大学研究生合作教育模式的内部运行机制进行抽象和简化,如图1所示:签订合约。制订计划.开发课程反馈信息,修订计划,改进教学滑铁卢大学研究生合作教育模式示意图图1三、滑铁卢大学研究生合作教育项目的考核评价滑铁卢大学对参与合作教育的研究生的考核评价分为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每期“ 合作教育课程” 结束。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和雇主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业基础知识、工作态度、业务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只有经过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考核合格,学生才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与其他大学和非合作教育项目的研究生一样.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项目的研究生也需要通过完成学位论文来结束研究生学业,而其学位论文的主体和基础即为“ 工作报告” 。滑铁卢大学通过“ 工作报告”( W ork Reports) 这种评价工具来加强课堂教学和工作训练之间的关系。尽管不同院系的工作报告会在目标、结构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是也会有一些共同的要求,包括:要求学生完成工作报告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工作报告的组织结构和内容框架;工作报告的评价者;用来评价工作报告的技术、工具和标准:雇佣者在工作报告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学生所提出的其他附加的要求等。各个院系对工作报告所制订的要求是在合作教育与职业服务中心( CECA) 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编写的。CECA在《学生工作报告指导语参考) >( W orkReport G ui del i nes:Student Reference M anual )【9】中指出.工作报告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展示能力、论述66能力、评价能力,甚至计算能力,说明自己对工作学期期间工作经历的个人理解。工作报告的内容框架大致包括:以标准的商务信函的方式书写的陈述.介绍雇主所从事的活动,致谢:报告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引言、主体、结论、建议等.要对报告的主体部分加以分析,根据报告的类型撰写摘要和概述。对于报告的评价者,CECA明确指出由各院系决定。CECA要求通过标准化评分表对学生的工作报告进行评价。通常分为七个等级,即:杰出的( O utstandi ng) 、优秀的(Excel l ent)、很好(Very Good)、好(Good)、合格(Sat—i sfactory)、不合格(Unsati sfactory)、不予通过(Unac—ceptabl e) ,被评为不合格的报告需要加以修正,并于当学期的最后一天重新提交。对于“ 雇佣者在工作报告中所扮演的角色” 和“ 对学生所提出的其他附加的要求” 。CECA没有作出明确的阐述,实际上也是将决定权交由各个院系。事实上,用人单位在合作教育培养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是相当大的。他们可以为学生选定工作报告的题目、确定研究范围、评价工作报告,并在工作学期末为学生填写“ 雇主评价表” ,对学生的工作表现作出评价.包括对以下指标的评分:对工作的兴趣、主动性、独立性、学习能力、创造性、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工作的质量、工作的任务量、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工作处理能力、交往能力、对指导的反馈、对自身不足所作的努力、适应能力,以及总体表现。四、滑铁卢大学研究生合作教育项目的行政管理体制滑铁卢大学研究生合作教育项目的行政管理体制分为三个层面,即国家,联邦层面、地方/省域层面和学校层面.这三者为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保障机制和服务机制。成立于1985年的加拿大合作教育与职业生涯协会( The Cooperati ve,Career,andW orkEducati on Associ ati O i lofCanada:A N ati onalVoi ce,CCW EAC) 作为国家/联邦层面的合作教育管理机构.旨在为各省区的合作教育协会、工作教育协会和职业教育协会提供支持和保障旧,其总体目标即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合作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具体运作目标包括:制订国家和省级的合作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政策、开发更多的合作教育和职业生万方数据
蔼钚童与研雾硅教育20t4.7i 鬻iiiij,曦辍毒霹岗暖和i囊i!iii!● 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 - ● 。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 。● ● 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____。■ ■ ■ ● ■ _。● i ■ 。● ‘__- _涯教育项目、搭建省域之间合作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管理者交流的网络平台、加强各省区之间合作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项目的经验交流及意见交换。除此之外.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 Canadi anAssoci ati onofCooperati ve Educati on) 作为一个全国性的非官方、非营利性组织。为政府、用人单位和学校从事合作教育的研究、协调、咨询、认证和宣传提供了一个平台,以一种中介组织的身份和角色来协调全国高校的合作教育工作【11】。在地方,省域层面。安大略省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高校开展合作教育。如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倡导实行董事会制,拉近高校和社会的距离,促进合作教育目标的实现;制定退税制度( Cooperati veEducati on Tax Credi t,CETC) ,鼓励和驱动用人单位接收合作教育学生:在高校办学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推动合作教育的深入展开等。安大略省合作教育协会( TheO ntari oCooperati ...
篇七: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研服一体化:职业院校产学研的独特定位和逆向设计本期关注 杜保德约 4979 字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目前教育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温家宝总理 2009 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第 35 中学听课后的讲话,同样指出了职业教育的尴尬境地。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社会转变的 “双重转型” 时期,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一些产业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也给面向产业一线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带来了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学校教育如何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其意义十分重大。
下面笔者就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用服务之“桨”划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船”,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思考,与同行进行交流。
产学研服一体化的独特定位
以产学研服一体化带动学院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转型,培养与实践“零距离”的高素质人才,是学院试图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困惑中摆脱出来并走出自己独特之路的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存在 3 大困惑:一是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只是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层次而不是一种类型来看,导致了办学定位、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的混乱。二是“回归”不变向,目标迷茫、分散。职业教育要回归社会,满足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需要,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只是表面上的回归,思考问题依然是仅仅站在学院的角度,如 “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 、 “职教集团”等做法,仍然是更多地考虑学校的利益,造成了办学目标的混乱与模糊。三是评价标准混乱。一味用在校生的人数、论文数量、建筑面积等数据来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把职业教育的服务性即对社会的贡献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根据实际情况,学院通过产学研服一体化,坚持 “三个着重” ,确立了学院发展的独特定位:
1.在产学研结合的契合点上,着重进行应用性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
国家创新体系中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承担了科研的上游、中游的任务。在农业基础研究领域的代表有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而作为农业高职学院则处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终端和下游,主要面向农业一线岗位,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 应用性研究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2.在产学研结合的培养目标上,着重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必须与社会对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解决“所学”与“所用”的矛盾,实现高职教育任务。学院前身是北京市农业学校和北京农业管理干部学院,为京郊培养了大批乡镇干部和技术人员,原以培养学历型人才为主。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农村、农民对教育有了更高要求,我们只有投身服务三农,才能赶上形势的变化。
3.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着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专业建设
通过产学研合作,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矛盾。学院对产学研的定位,是基于对职业教育的独特性、 学院发展的阶段性和行业性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其宗旨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构建以人才培养为主线、科研为支撑、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三农服务为抓手的“四位一体”的学院发展机制。
产学研服一体化的创新与实践
近几年来,我们以服务理念和具体行动的创新,引导、 推动学院综合发展,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探索,取得了社会服务有声誉、科研转型有新路、师资培养有平台、实践教学有突破、制度管理有改进的初步实效。
1.发展理念创新—回归、用情、服务
确立了“在服务中办学,在办学中服务,办学与服务社会双赢”的核心价值理念。把学院
发展的价值、目标和行为从以学院自我发展为中心转向以社会区域发展为中心。
倡导“有机科研” 。反对脱离实际需求、闭门造车、自我服务、为科研而科研的“无机科研”,引导开展立足区域发展特色、立足职教发展特征、立足学院发展阶段实际、立足专业教师队伍现状的,有实践需求、有应用价值、有服务实效的“有机科研” 。
倡导“真服务” 。反对“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服务为价值导向的“假服务”,提倡以学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导向,真心服务三农、真情提供帮助、真能解决问题。
2.工作格局创新—开放、互动、合作
坚持“院政互动” 。工作的目标选择围绕政府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展开,寻求政府对学院工作的政策、项目、资金扶持。近年来,学院每年争取到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服务、培训项目 30 多个,获得的资金支持近 600 万元。
开展“院院合作” 。立足学院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过程中存在的人才、技术、设施、信息等优势和不足,开展对口合作,力求优势互补,提升学院的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
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科院、北京农学院等开展了科研、人才、服务合作。
实施 “院地共建” 。
连续 3 年,每年选择 20 名专业骨干,自筹经费 30 多万元送他们到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长,把学院内外相关资源聚焦到 50 多个村、企、场、户等服务点上,力争取得服务实效。
组织开展了对口支援项目,与安徽省金寨县、 山西省左权县两个革命老区和河北省尚义县、新疆自治区的一些地方政府进行合作,举办了 892 人次的地方干部进京培训。
开展 “三专合一” 集约服务。
倡导务实、 扎实、 持续的服务作风,综合开展专家调研咨询、专业技术推广、专题培训带动的贴心服务。
3.组织机制创新—联动、有序、集成
成立三农服务中心,建立产学研合作和服务工作的组织平台和协作机制,负责学院服务工作的整体策划、内外合作、管理、协调、督察、相关政策、办法的研究制定。三农服务有年度行动计划、重点服务折子工程,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
以项目为载体,组建项目团队。推动从“我”向“我们” 、从“小我”向“大我”的观念转变,促进以项目内容为导向的跨系部、跨专业及院内外的合作。
设立专业服务工作室,引导专业教师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把双师型队伍建设与教师的实践锻炼、开展服务结合起来。先后设立了新农村规划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农产品营销、培训咨询策划、法律咨询服务 6 个专业服务工作室。下一步将推动工作室向更专门化的方向拓展,建立奶牛工作室、生态养殖工作室、果树工作室、农产品市场营销工作室等。
4.服务模式创新—实效、特色、长效
“滴灌式”服务模式。解决以往的服务工作靠行政推动、 “大拨轰” 、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注重服务对象的针对性、内容的实用性、目标的实效性。形成“政府—院校—三农服务中心—骨干挂职服务—大学生村官、科技协调员—农企、农户、农场”的服务网络和通道,把技术和服务送到需求点上。
“孵化式”服务模式。依托学院的人才、专利技术、校办产业等基础和优势,规模化地推广、应用成熟的实用技术、管理经验等。比如,学院农业发展中心提供从雏鸡、饲料、管理、培训、技术服务等一条龙的“套餐服务”,召开全国性的商品代养殖技术交流大会和父母代养殖技术大会,集中培训农民 1,500 多人次,上门服务养殖户 4 万余户,发放养殖技术手册 12 万余份。配合专业教师在实践基地完成 7 项相关科研课题。中心下属的鸡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为社会、教学、科研提供服务,覆盖北京、山东、河北、河南、云南、四川、黑龙江等 30多个省市。
生态养猪技术从试验、 示范到推广,在大兴区建立了 20 多个规模猪场,辐射到安徽金寨县等地。
“链条式”服务模式。针对服务对象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多样性、差异性、动态性
的需求,发挥专业优势、组合专业队伍,提供多专业、不间断、跟进式的“链条式”服务,把服务落实在生产和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上。
5.制度系统创新—激励、引导、保障
目标统筹。
把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的 3 个目标统筹谋划,改变以往专业教师上课按课时费“挣工分”的做法,设立结构化的制度,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 3 个方面引导教师全面发展。
分类引导。针对专业教师资历、能力和特长的不同,引导教师向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服务型、科研服务为主型 3 个方向发展。
绩效考核。每学期对教师工作进行结构性量化考核。对挂职服务的人员采取自我评价、挂职服务单位评价、三农服务中心与教师所在单位联合评价的方式开展。
启示和建议
多年来,学院遵循“办学与服务双赢”的理念,不仅为首都郊区提供了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而且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了更多适应郊区发展的人才。笔者有 3 点感受和认识在此与大家共享:
1.只有把握职业教育的区域性特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学研才会找到目标
北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两轴、两带、多中心” 的功能划分和发展格局,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京郊新农村建设、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等过程中,面临着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组织化程度等一系列“瓶颈”制约,其多样化、差异化的复杂需求亟待满足。
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作为北京唯一的高等农业职业院校,虽然经历了 50 年的发展和积淀,具有相对的专业优势、三农文化、务实的工作作风等比较优势,但在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面前,充满了全新的挑战。
对此我们形成了 3 点认识:一是职业教育必须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最终导向和目标,主动、自觉、自愿地为之服务。职业教育只有深深地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发展过程之中,才能彰显价值、 发挥作用、 有所发展。
二是职业教育必须融合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之中,实现职业教育与实践“零距离”,使职业教育成为区域发展整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融合中出特色。三是职业教育的发展价值、目标选择和过程行为回归需求、回归实践、回归社会,实现教育与服务的融合、互动和一体化。
2.只有把握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类型和阶段性特征,才能明确产学研服的定位
长期以来,把高职教育仅仅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层次、一种补充的认识误区,使得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有先天的“基因缺陷” 。
人们对高等教育的疑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高等教育游离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需求,形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自我选择、自我循环、自我服务、自我评价的封闭状态。当前,这种影响仍在左右高职教育的目标和行为。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短,院校大多脱胎于以前的农林类学校或管理干部学院,学校文化、队伍素质、管理习惯等受到很大制约。对此,我们认为,一是要认同教育分工,倡导教育合作,明确自身定位,促进教育资源的社会效应最大化。二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应该走统分结合的模式。职业教育的服务性、区域性、职业性特征应该得到遵从并放大,从中寻求务实的、 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三是要履行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 科研、 社会服务 3 大使命,必须坚守职业教育的价值,如果邯郸学步,盲目效仿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肯定走不通。
3.只有以服务为切入点,把握职业院校产学研的独特定位并对产学研的目标、 方向和内容进行逆向设计,产学研结合才能有活力
服务是高职院校的活力所在、价值所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可以从开展扎实、有效的社会服务切入,通过逆向引导,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师资素质和技能,进而实现科研的目
标和价值转型、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学院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改革等一系列组合行动和系统创新,构建以人才培养为主线、科研为支撑、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三农服务为抓手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机制。对此,我们认为: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开展自我革命,加快在文化、观念、目标、制度、行为价值上的系统创新。要立足长远,不急不躁,夯实基本功,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内涵质量。
其次,政府要统筹,加强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领导、 指导和监督,把高职教育的人才、教育教学资源、技术、专业、基地、产业等要素纳入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中,推动职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补、互促和共同发展。应出台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倾斜政策。再次,要加强高职院校信息交流,让更多的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家庭了解、关注、支持和参与到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中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系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王 成]
篇八: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记者 杨良瑞“产学研”一体化,开辟校企合作新路径“产学研”一体化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及科研单位,在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不同优势,把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相结合,以有效缩小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产学研结合,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然而,这种结合若只停留在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参与指导学生实践等浅层次的合作层面,那在经济高速发展、市场逐步成熟的今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将很难实现特色办学。中国石油大学“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则开辟出一条校企合作新路径。校企共同做“导师”。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有效满足市场人才需求,中国石油大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联合企业共同做“导师”,促进企业深度参与人才选拔、培养、考核到就业的全过程。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协议,培育专业、复合型人才。2003年以来,石油大学与大港油田、大庆油田管理局等多家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的学生不仅能够在企业提供的实践教学场所实习,还能与现场专家讨论专业问题,有的学生还被企业派到国外实习,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除此之外,学校还与企业联合修订培养方案,通过增加课程、强化工程实践环节等措施,为企业量身定制工程技术人才。利用双方资源,助力共同发展。一是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践基地。石油大学与大庆油田等公司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由校企共同制定相关实践管理制度,签订校企联合指导实践协议书,以有效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生产单位的实际工作,有力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二是设立石油奖学金、助学金等。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让优秀学生有机会去相关公司就业,也为企业人才积累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共建科研基地。石油大学与多家石油企业联合建立相关科研基地,并由指导委员会负责相关科研管理工作。为提高运作效率,指导委员会由石油企业与学校领导层组建,共同指导科研基地的发展方向、项目选题、成果应用及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完善校企协同运行机制。1993年,中国石油大学便组建了石油大学理事会,探索校企联合办学体制,并不断予以完善。理事会立足推进合作办学,围绕创新机制体制、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办学质量等问题开展相关工作,为推动产学研结合建立了稳定的保障机制。理事会制度不仅为校企合作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发挥了指导、咨询、监督的作用,为学校服务行业、企业需要提供了保证,同时也推动学校与多家石油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合作领域涵盖科技规划、科技战略及应用领域等。——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39201512
篇九: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编号:!""# $ %&!’ ((""&)"( $ """! $ "&产学研一体化: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选择!刘润忠(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连云港 (((""))摘要:
资源紧缺和闲置浪费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使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处于两难抉择的境地。
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传统的专业实验室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改革。
本文对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实验室的多种功能、实现形式、运行机制、限制条件和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产学研;实验室;建设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一、问题的提出高校特别是工科类高校的专业实验室 (含校内实习工厂和其他校内实习基地, 下同)
在教学与科研中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
然而,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很多高校往往会面临一个尖锐的矛盾:一方面,经费不足使专业实验室处于长期紧缺状态,难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另一方面, 用十分有限的经费建成的专业实验室却使用率不高,不同程度地处于闲置状态,此类实验室专业针对性越强、专业规模越小,闲置程度越高,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这种资源紧缺与闲置浪费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使学校处于两难抉择的境地。
在人才培养需要和办学条件规定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学校只能有所侧重地建立部分专业实验室,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学需要, 但长期闲置下的昂贵设备影射出的 “奢侈”,却难掩捉襟见肘的尴尬与无奈。
对于大多数经费紧张的学校而言,要么降低建设标准,建设以演示性、 验证性实验为主要内容的实验室,要么干脆不建, 这是一种以牺牲人才培养质量为代价的痛苦选择。解决上述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实验室,就是寻求解决上述矛盾有效途径的一项改革探索。二、功能厘定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实验室集教学、科研和生产经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首先,满足专业教学计划所设定的专业实验项目的教学要求,是专业实验室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
因此,时间、空间、设施以及规则等实验室要素,必须以实现教学功能为前提进行合理配置。
其次,专业实验室应具备某些专业科技项目的研发功能,尤其是某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及技术服务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有条件的实验室还应具备科研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功能,这一功能要求专业实验室承担科技成果产品化的中试基地的任务。
再次,专业实验室要具备生产经营功能,其产品既可以是由本实验室研发的并已经产品化了的科技成果,也可以是其它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技术服务。
其生产经营规模以实验室条件和经济效益而定。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实验室的各项功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
教学功能是专业实验室建立的出发点和落足点,同时也是科研功能和生产经营功能的专业导向。
科技研发功能不仅强化和深化了教学功能,而且也为生产经营功能奠定了科技基础,并始终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创新支撑, 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生产经营功能是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室有别于传统实验室的最重要的特征功能。
首先,生产经营功能为专业实验项目的教学提供了真实工程实践环境,从而拓宽和强化了教学功能, 优化了教学效果, 这是传统实验室所难以达到的;二是为科技研发开辟了产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实现途径; 三是为检验教学功能和科技研发功能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四是生产经营产生的经济效益使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室由设想变为可能, 这也许是此类实验室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第!) 卷(""& 年 ) 月第 ( 期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23 .4 56217/18218 9:;<16;23 =.33:8:>.3?!) @.?(-/1?(""&!收稿日期:(""& $ "% $ (’ 万方数据
素。由上所述,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室功能的拓展与强化,使实验室资源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功能互补,提高了使用效率, 消除了闲置浪费的弊端。
同时, 解决专业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途径也在上述设想中露出了曙光。三、实现形式如前所述,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实验室具有生产经营功能,而且此功能是基于持续的技术创新为支撑的,从而使其产品或服务始终处于较高的技术含量状态。
这种技术优势又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而较为丰厚的利润回报则是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然体现。
至此,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实验室投资机制的原动力已经形成。
毫无疑问,众多以利润回报为目标的投资者会理所当然地成为实验室的投资主体。
问题在于,一个集多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实验室,并不以纯粹追逐利润为其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目标。
因此,与多功能、多目标相匹配,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必需的。
那么, 作为以实现教学科研功能为目 标的学校则合乎逻辑地成为投资主体之一。
其他的投资主体则由社会法人和校内外的自然人来承担。
其投资比例,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学校可占三分之一左右。
这样,一个功能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产学研实体就基本形成了。在解决了投资问题之后,要实现专业实验室产学研各项功能,还应确定其组织实现形式。
考虑到其教学科研功能,在校内仍然可以保留其实验室的名称和建制,但是其产权关系和内 涵已经发生了 实质性变化。
对外,则需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并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 (或其它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使其具有生产经营的合法身份。
在制定公司章程时,必须把产学研各项功能列为公司活动的目标,并保证其实现。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一般说来,学校应相对控股,董事长、经理由校方担任,以确保教学科研功能的实现。
但是,公司经理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还应配备专门的生产经营副经理, 以确保生产经营功能的实现。四、运行机制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实验室的内部运行机制既不同于传统的专业实验室,也不同于纯粹的生产经营企业,但却兼有两者的功能, 而且各项功能还要相互补充、有机统一。
这就要求在各个操作层面上进行合理 万方数据运筹。
首先,在时间安排上, 要协调好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时段与受市场机会制约的最佳生产经营时段的关系,以追求教学科研和生产经营在时间上的优化配置,使其产生最优的互补效应。
二是在空间利用上,要适当划分教学科研和生产经营的功能区域。
这些功能区域既有相对独立性, 但更多的是交互性, 而且随着时间变化,其区域功能可以灵活转换。
三是在设备配置上,要以满足各项功能来配置主要设备。
考虑到实际生产需要,设备购置费用较之传统的实验设备会有所增加,但由于教学、 科研和生产在专业领域的一致性,费用增加不会太大, 应确定一个可接受的合理增幅。
四是在人员配备上,除少量专职管理人员和必需的生产经营人员外, 要最大限度地让专业教师、实验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科研和生产过程,这不仅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更重要的是使产学研结合得更紧密,综合效益更彰显。
五是在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方面,要把教学科研规章和生产经营规章进行有机结合,既要体现在公司章程之中, 又要细化在各个操作层面和环节之中,使之成为公司法人和各类工作人员的行为规则和制度保障。
六是在人财物的管理方面,应主要采用现代企业科学的管理办法。
在用人机制上,适当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实行自 董事会以下的逐级、全员聘用制;在分配机制上,采用按岗位效绩定薪的办法;财务管理则实行现代会计制度, 并设立对董事会负责的独立财务总监。应该看到, 作为一项涉及多个层面的改革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室在实际运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矛盾,上述几个方面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概括运行机制的方方面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五、限制条件对专业实验室进行产学研一体化改革的做法同样适用于某些校内实习工厂和其它校内实习基地,不过其产学研一体化的形式、功能比例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但是,并非所有的专业实验室、 实习工厂和实习基地都适合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改革尝试。
以下几个可预见的因素对这项改革的范围给出了限制。一是学科专业的限制。
基本条件是专业实践性要求高,必须开设相应的专业实验室; 而且该专业能够提供市场所需求的商品化了的有形产品或无形技术服务,这是生产经营必备的条件。
此类专业可包括工科类的机械、化工、僵筑、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农学类的园艺、种植、养殖等专业,应用艺术类的装潢、服装、电脑动画等专业。
反之, 某些人文类、 社科类专业就不具备上述专业特征,从而难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 $ 月
验室。
二是实验室类别的限制。
越是处于专业技术流程末端的实验实习项目,如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等实验实习项目, 越易于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改革。反之,居于专业技术流程前端的、以专业原理的演示、验证为教学目的的专业实验室,则较难进行此类改革尝试。
三是实验实习仪器设备的限制。
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或经过略加改造添置, 应该满足产学研各项功能的需要。
如果单一教学功能设备过多,改造添置成本过高,且新增设备与教学科研相关性过小, 则此类实验室就不适宜进行改革。
四是生产经营限制。这里首要的限制条件是经济效益,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是必需的,如果达不到理想的利润水平,就会使投资者望而却步, 从而产学研一体化也就无从谈起。
某些垄断行业或产品, 当市场障碍过大,进入成本过高时,也会使生产经营功能难以发挥。
除上述四个限制条件以外, 管理方式的选择、 管理人员的素质、市场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产学研一体化改革的水平仍至成败。
何况,任何一种选择都是有利有弊的。
因此,进行改革之前, 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加以认真评估并建立适当的避险机制是必要的。
但是,即使作了上述限定, 改革的范围仍然是广阔的, 改革前景是乐观的。
其后的分析将有力地支持这一判断。六、意义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实验室对于高校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 学校用较少的投入 (大约总投入的三分之一),建立起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并使实验室进行有利可图的满负荷运转,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仅此一条就基本解决了本文开始提出的经费不足与闲置浪费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但其意义却远不止这一点。
其二,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真实的生产技术实践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予教学、科研和生产活动,其工程技术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教与学的效果会有质的飞跃。
而这正是教学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此类实验室的建立为教学改革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这个意外的收获对于学校来说, 其意义决不亚于解决经费缺口来得小。
其三,为科技研发规定了方向, 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动力和现实条件, 加速了科技成果产品化、 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
其四, 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使学校直接面向甚至直接进入了 经济主战场, 为更宽泛、更紧密地进行产学研结合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其五,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打破了过去那种单一投入、 约束不力、效率低下的传统投入机制, 为运行机制注入了活力,强化了约束,提高了效率,同时也为在更高层面、更广领域里进行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改革积累了经验。
对学校来说, 这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
其六, 专业实验室的生产经营功能为包括学校在内的投资者创造了经济收益。
在初期,其经济收益对于学校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规模效益就会显现,就有可能对学校的发展提供举足轻重的经济支持。综上所述,对专业实验室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改革,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尽管在人们的观念、在制度层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甚至还隐含着某些不可预见的风险, 但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困难和风险, 都决不能与改革必然产生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等量齐观。
实事上,有些学校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探索, 已呈现出 勃勃生机,其正面意义正逐步显现。
因此,我们有理由坚信,这项改革具有广阔而美好的前景。
结论是:
产学研一体化是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选择。作者简介:刘润忠 (!"#$ % ),男,山东淄博人,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 )*+,-."/ +"# 0*%*+’,- !"&*/’+&.1"”:2" !341’&+"& 5-1.,* 16 74*,.+8 9+: 51"%&’$,&.1" ." 5188*/*% +"# ;".<*’%.&.*%&’( )*+ % ,-.+/(&01+2*+/1+/ 345-+0516 7.664/4, &01+2*+/1+/ 88899:, 7-0+1)2:%&’+,&:
&1;4 1+< 0<60+/ =1>?4 .@ A4>.*A54>, 1 B10A .@ >?A*5?*A16 5.+?A1<05?0.+ C1;4> ?-4 5.+>?A*5?0.+ .@ >B45016 61D> 0+5.664/4> 1+< *+0E4A>0?04> 0+ 1 <064CC1F G+4 .@ ?-4 4@@45?0E4 =12> ?. B*,,64 0? .*? 0> ?. A4@.AC ?A1<0?0.+16 >B45016 61D> ?-A.*/-0+<*>?A2, ?415-0+/ 1+< A4>41A5- 0+?4/A1?0.+F 3-4 B1B4A BA.D4> 0+?. ?-4 E1A0.*> @*+5?0.+>, A4160,1?0.+ @.AC, .B4A1?0.+16 C45-H1+0>C, I*160@051?0.+ 1> =466 1> ?-4 >0/+0@051+54> .@ ?-4 +4= ?2B4 >B45016 61D>F=*( >1’#%:
0+<*>?A2; ?415-0+/ 1+< A4>41A5- 0+?4/A1?0.+; 61D>; 5.+>?A*5?0.+ 万方数据・J・第 !: 卷第 8 期刘润忠:
产学研一体化:
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选择
篇十: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验 技 术 与 管 理ISS N 1002 - 4956 第 26 卷 第 11 期 2009 年 11 月 CN11 - 2034/ TE xperim 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 ent Vol .26 No .11 Nov .2009 海南省高校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室的发展思路李 雯1,邵远志2, 杨好伟1, 贾文君1(1.海南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 , 海南 海口 570228 ;2.海南大学 公共实验中心 , 海南 海口 570228)摘 要:热带高效农业是海南省经济 发展的 主导产 业。农业科技在海南 农业发展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 作用。结合海南省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农学类相关专业实验室建设的 状况, 对目前实验 室建设的 问题、产学研一体 化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及发展思路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产学研一体化 ;实验室 ;农业中图分类号 :G48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2-4956(2009)11- 0160- 02Development ideas of constructing learning-research-production integration laboratory in Hainan ProvinceLi Wen1, Shao Yuanzhi2, Yang Haowei1, Jia Wenjun1(1.College of Ho 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 H ainan University , Haiko u 570228 , China ;2.Center of PublicExperiment , Hainan University , Haiko u 570228 , China )Abstract:The tropical agriculture with high efficiency is the leading estates of economic developme nt in HainanProvince .Agricultur 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y a vital role in agricultural develo pment of H ai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proper t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 the current pr oblemsabout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 the necessity and development ideas of learning-research-pro duction integ rationlaboratory are discussed .Keywords :learning-research-production integr ation ;labora tory ;agriculture 中共中央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 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指出 :“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要加强产学研结合 ” ;教育部于 1997 年发出了《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 》[ 1]。产学研合作教育正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 。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室是高等学校 ,特别是农业类专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是顺应海南经济发展 、加速海南现代高科技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导产业 ,在海南经济 、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06 年海南全省生产总值 (GDP )1052 .43 亿元 ,其中农业增加值 287 .79 亿元 , 增长 19 .8 %。虽然海南农业发展较快 ,但在生产方式 、经营管理水平 、农产品质量等方面都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和国家 存在明显的差距。产生差距的原因很多 ,但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低 、科技转化水平低是海南农业落后的关键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 ,海南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 , 2006 年全省用于农业科技的投入仅占农业总投入的 3.91 %, 而发达国家用于农业科技的投入达到 40 %左右 。海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仅为 40 %左右 ,而发达国家为 70 %~ 80 %(海南省农业厅统计资料 )。科技水平低下成为限制海南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 海南省农业及农业科技发展的状况海南全省处在 北回归线以南 , 全年暖 热 ,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是中国最大的天然大温室 。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 ,给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热带高效农业已成为海南省经济发展的主收稿日期 :2008- 11- 28 修改日期 :2009- 02- 27基金项目 :海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热带园艺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及 重点学科建设 ”(xk xm0813 )作者简介 :李雯(1967 —), 女 , 新疆 阿克 苏市 人 , 博士 , 副教 授 , 研 究 方向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2 我省高校中农学类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 我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 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在高校中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实验室很多 , 包括热带作物栽培实验室 、热带园艺植物实验室 、植物组织培养室 、热带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 、土壤与农化实验室 、分析测试
李 雯, 等:海南省高校建 设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室的发展思路161中心等 ,许多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 不能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当地经济的发展 ,主要问题如下 :(1)实验室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多数学校因经费等原因而建设模拟 、演示和验证性实验室 ,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 , 只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 ,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这样仅从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出发而建设的专业实验室 , 最终结果是功能单一 , 投资大 , 浪费多 。(2)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 使用效益不高 。一些地区和学校在仪器设备配备方面缺乏全盘考虑 , 常重复购置 , 导致一些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 , 并且开放不够 ,造成教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3)实验室 设置小而 全。实验 技术人员 力量分散 , 实验设备 、用 房及经费投入分散 , 不利于规模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 阻碍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 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导致实验室的功能学生实验技能 、综合能力的培养 ,影响学科之间的渗透 、交叉深入发展 ,也不利于科研的开展和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提供学习 、认识 、实践的环境 。3.3 应用性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当地经济所急需的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 。围绕社会经济发展所需 ,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中心 ,而针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开展应用性科研 , 兴办科技产业 , 则是实现应用 型人才培养的 必要的手 段和途径[ 3]。通过这种 合作 , 一方 面, 对学 校师 资队 伍建设、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等改革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为学生参加科技活动 、增强创新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 , 还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 提高企业参予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 实现以合作教育为媒介的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它集教育 、科研 、开发 、生产 、经营 、服务诸多功能于一体, 并使学校和企业均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合作教育具有直接的 、现实的实用价值 。4 建设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实验室的意义4.1 有利于提高高校实验室的综合实力通过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实验室 , 使高校实验室不仅具有教学和科研的功能 ,还具有对外开放 、对外服务的能力 , 成为具有跨学科 、跨专业的综合型实验室, 并可积极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4.2 有利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等学校作为教育系统 , 具有高效简洁的优势 ,但它同时又缺乏真实意义的知识和环境 。产学研合作教育恰恰是完善学校教育功能的有效模式之一[ 4]。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实验室 , 为学生面向社会 , 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应用知识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 、思路提供了平台 , 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 又提高了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现实社会的能力 。4.3 有助于构筑地方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间的桥梁尽管地方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 , 但它与当地政府及企业的关系常常是松散的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实验室改变了这种疏离的状况 , 拉近了学校、企业 、政府的关系 , 使三者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共同目标下达成一致 。通过合作办学 、合作开发 、科技成果转让 、员工培训等多种途径 , 学校和企业可实现资源共享 , 互惠互利 。[ 5]3 建设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实验室的必要性高等教育中农业类专 业的培养目标 是为农业生产 、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专业技能强 、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实验是农业类专业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 也是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 。解决这些问题 , 需要建立一个科技含量高 、综合性能强的多功能实验室 , 即建立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综合性的专业实验室 。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实验室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3.1 高科技性对于农 学 、园艺这类应用型的 学科和专业来说 ,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校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和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对接 ;对于企业而言 ,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 几乎各个企业都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的问题 。这些问题聚集到一点就是急需具有现代观念和意识 , 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因此 , 现代意义上的合作教育是以科学技术为中介的产学研合作 。3.2 办学模式的开放性产学研合作教育改变了以往封闭的教育模式 。一是开放的环境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是在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中 , 学生接受的教育是全方位的 。让学生学会做人和做事 , 既要靠学校教育 , 更要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作用正在于为学生[ 2]5 发展思路5.1 努力实现农学类实验室的 “多功能”化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室建设应首先满足专业教学计(下转第 165 页)
吉东风 , 等:规范项目管理 , 确保 SR T 计划健康可持续发展165发表学术论文 88 篇 ,另有多项成果获得省级及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 。此外 , 学校每年提供专项经费 , 并配备指导教师 ,支持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 、大学生学科竞赛 、高等数学竞赛 、数学建模竞赛 、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各种科技类竞赛活动 。学校还设立了奖励 (创新)学分制度 ,主要用于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特别是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科技活动 、文体活动 、发表学术论文作品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经认定可获得 1 ~ 5 个奖励学分 。据统计 ,从 2003 年到 2007 年 ,共有 5797 名学生获得奖励学分 。理体制和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是项目 管理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实践 ,我们深刻体会到 ,只有规范项目的管理 ,才能保证 SRT 计划健康 、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蒋景华 .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创新人才特色做 法的分析研究 [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 2006 , 23(6):1-4.[ 2] 佟庆伟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及其培养途 径 [ J] .实验技术与 管理 , 2008 ,25(5):15-37 .[ 3] 仝兴华 , 刘衍聪 .探索柔性培养机制和创新人才培 养模式 [ J] .中 国大学教学 , 2006 (9):46-47 .[ 4] 李玉平 , 张帆 , 魏安智 , 等.高校 SRT 及大学生科研素质全程化培 养模式的研究 [ J] .江西农业学报 , 2008 (8):142-148 .[ 5] 杨慧 , 俞安平 , 恢光平 , 等 .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 比较研究 [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2003 (5):65-68 .[ 6] 童亚宾 , 李艳君 .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探析 [ J] .黑龙 江高教研究 , 2006 (9):126-127 .[ 7] 肖笑 , 陈笑 , 黄晶晶 , 等 .美 国本科生 科研训练 组织和 管理 机构相 关网站的作用 [ J] .中国农业教育 , 2006(5):57-59 .6 结束语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是专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种项目资助计划 。作为教学计划的补充 , 科研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及早进入科学前沿 , 了解社会发展动态 ,培养科研素质 , 启发创新思维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实效 ,避免形式主义 ,因此完善管(上接第 161 页)划所规定的专业实验项目 , 这是一体化实验室最基本的功能[ 6]5.4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积极开展对外服务充分利用实验室技术力量雄厚 、仪器设备先进的优势 , 积极开展对外服务 , 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对外服务 ,增加实验室的 “造血”功能 , 使实验室实现自我发展 、自主发展 , 同时有力地支持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 。。其次要对人才培养方案 、能力结构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 , 要抓住关键能力的培养 , 特别是技术含量高 、操作难度大的技能 。一些简单的操作可利用实习基地来完成 。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室建设应面向市场 , 为地方经 济和一线服 务。在设 计一体化 实验室时 , 应深入细致地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 , 瞄准市场和专业的需求 , 尤其要注重应用型项目及技术服务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5.2 重组资源 , 优化配置 , 实现集约化管理打破原有实验室条块分割 、资源分散 、规模小 、功能单一 ,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利用率低以及资源浪费 、各自为政的旧体制 。淡化专业 ,加强基础 ,寻求共性 ,调整结构 ,优化重组资源 。对人员 、设备 、用房等资源进行重组 , 实现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 ,进一步提高实验室队伍的素质和整体实力 , 形成规模效应 , 拓展实验室的发展空间和提升实验室的竞争力 。5.3 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积极推行实验教学改革 , 把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 , 减少演示性 、验证性 、单一性实验 , 增加综合性 、设计性 、科研性实验 , 把学生教学实验 、毕业论文设计与实验室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实验室充分发挥人才集中的优势 , 在确保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 , 要多承接国家 、省 、市下达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和横向课题 , 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 。6 结束语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实验室集教学 、科研和生产...
推荐访问: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意义 产学研 意义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