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卫生调研报告3篇基层公共卫生调研报告 关于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大全 关于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大全 今年年初,市政协八届二次主席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公共卫生调研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基层公共卫生调研报告
于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大全关于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大全
今年年初,市政协八届二次主席会议确定了“关于加快株洲城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课题,明确由张国浩副主席、余群明副主席牵头负责,文教卫体委员会具体承办,主要任务是全面了解株洲城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及其成效,分析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调研组先后深入市直 8 家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机构、城区 2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调研,召开了 15 次座谈会,听取了市、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编办的专题情况介绍,发放调查问卷 1000 份,回收723 份。同时,调研组还赴湘潭、郴州等地考察。在此基础上,经反复分析研讨,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及成效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工作,特别是 2003 年“非典”事件以后,加快了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精神病防治、传染病诊疗、血液供应、卫生应急等 8 大服务网络,公共卫生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目前,市本级设置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执法处、职防中心、中心血站、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 6 个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明确市三医
院承担市级精神卫生技术指导和管理、市二医院承担市级传染病定点治疗,市健康教育所加挂在市疾控中心,城区公立医院承担医疗过程中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城市四区设置了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保健所,未独立设置卫生应急指挥机构、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其职能由区卫生局直接承担。同时,按照“一街道一中心、一乡一院”的设置标准,城区设置了 2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乡镇卫生院、141 个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室和 124 个村卫生室。
(二)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1.服务体系基础建设提质有力。2003 年“非典”以来,利用国债资金等中央项目,先后完成了市疾控中心监测大楼、市二医院传染病区、市三医院急性精神病诊疗大楼建设,总投资达 5672 万元。2011 年,市委、市政府按照医改“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总要求,组织各区政府对 2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改扩建,总投入达 1.07 亿元,改过去的多种成分主办为全部划归区政府主办和管理,明确要求像抓义务教育一样办好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城市 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硬件居全省领先水平,其中有17 家已投入使用。同时,市、区两级财政投入 564 万元,在社区居委会设置了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室,提高了服务的可及性,深受居民欢迎,得到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据问卷调查,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总体评价满意度为 85.2%,有 80.8%的市民认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服务方便,有 76%的市民接受过所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10 次直接而主动的公卫服务。
2.服务机构保障幅度递增明显。市疾控中心、市职防中心、市卫生监督执
法处作为全额事业单位和参公事业单位纳入了财政全额预算保障,市妇幼保健院明确有了 50 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用于保健服务,市三医院、市二医院等其他医疗机构也通过逐年提高专项补助额度,较好地履行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2009-2012 年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共投入 13.06 亿(市本级投入达 2.02亿),其中疾病控制、职业病防治、妇幼保健、卫生应急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保障专项经费达 8496.84 万元,年均增长 26.89%。城市四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妇幼保健所落实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待遇。市政府出台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性为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编制部门按照湘编办[2008]5 号文件要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分别按照 0.8‰和 1.2‰的人员编制标准落实了机构人员编制。
3.服务任务保障力度逐步加大。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经费逐年提高,2009 年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城区的补助标准已由 2009 年的 15 元/人提高到了 2012 年的 25 元/人, 2013 年将达到 30 元/人。2009-2012 年市财政为此累计投入 1892.58 万元。
(三)重点任务有效落实
1.基本公卫项目基本到位。10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到国家要求,2012 年,城区居民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率达 69.12%,儿童预防接种接种率超过 95%,0-6 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 84.2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 91.94%,65 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 78.21%,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 49.46%,2 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 55.82%,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 84.95%。
2.疾病控制工作成效显著。甲乙类传染病自 1999 年以来未出现暴发疫情;无霍乱本土病例、白喉病例和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成功消灭了天花,消除了脊髓灰质炎;2008 年在全省率先达到血吸虫病疫情传播控制标准;慢性病得到有效防控,2012 年,XX 区成为我省首批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今年 6 月,XX 区又通过了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检查验收。
3.妇幼保健水平不断提升。落实了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2012 年,孕产妇死亡率为 19.51/10 万,较 2002 年下降了 42.62%;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87‰,较 2002 年下降了 58.32%。实施孕前期孕早期叶酸补服等重大妇幼保健项目,落实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等优生优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发生率,2012 年致死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39.27/万)较 2008 年(65.80/万)下降了40.32%。
4.职业病防治稳步发展。通过开展职业病现状调查,掌握了城区 500 余家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和近 3 万直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人群。通过推行用人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职业病防治成效明显,城区近几年已无新发尘肺病例报告。
5.卫生监督管理力度加大。近五年来,卫生监督部门狠抓“五小”行业整治,确保了公共场所未发生一起重大健康危害事故,创造了卫生行业“五小”管理株洲模式。加大了医疗机构执法检查力度,规范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 2012年,共检查医疗机构 2274 家,立案查处违法行为 154 起,取缔无证行医机构 46家,城区 95%以上的医院通过了环保型医院验收,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率达 100%,实现了不发生因医院感染导致病例死亡事件的目标。
6.传染病救治初见成效。市二医院传染病区设立病床 100 张,重症监护病床 4 张,2008-2012 年共收治住院传染病患者 8791 人,其中结核病 4651 人,手足口病 3130 人,艾滋病 152 人,完成了甲型 h1n1 流感、输入性霍乱等急性传染病的医疗救治任务。卫生部门对艾滋病、结核病的基本医疗实行新农合全免费报销,民政部门对艾滋病、麻风病等给予了大病救助保障。
7.无偿献血保持全国先进。截至目前,城区共建成 6 座固定爱心献血屋,15 个流动采血点。无偿献血人员由 2006 年的 22476 人次增加到 2012 年的 31997人次,献血量由 7.77 吨增加到 10.57 吨,已连续 12 年临床用血 100%来自无偿献血,6 次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8.卫生应急处置有力。成立了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立了 19支市级卫生应急专业机动队。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制定了 22 部总体预案和技术方案,开展了应急培训和演练,储备了基本的应急物资。2008 年-2012 年,全市共处置 32 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色地完成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任务。
9.精神卫生工作顺势起步。市卫生部门以医改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为契机,初步建立了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明确市三医院、各区疾控中心为市、区两级技术指导与管理机构。至 2012 年底,已完成 10322 例重性精神疾病摸底、排查、登记,其中城区系统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 2570 例。市三医院 2012 年完成精神病人住院治疗 1361 人次,其中“三无”(无钱、无家属、无证件)精神病人162 人次。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服务体系建设缺乏规划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由各级政府负责筹资建设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之一。但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中偏重于宏观调控医疗资源配置而相对忽略了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没有制定专项规划对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服务能力、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提出具体目标和措施。因此,各级政府对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标准不明确、不统一,对解决当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缺乏科学对策,没有建立公共卫生投入长效机制,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也未做到统筹利用,能力建设明显滞后。如在机构设置、能力建设、保障责任等方面随意性大,艾滋病、结核病、慢性病等重大健康危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投入不足的现实条件下定位不准确,甚至因趋利而影响其公益性质。
(二)保障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员总量不够。市、区两级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执行的仍是 2002 年以前的编制标准,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如疾控中心新增慢性病防控、精神卫生、口腔卫生、老年人健康管理以及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等职能后,其人员编制并未相应增加,城市四区妇幼保健所现有编制总数仅 33 人,远低于卫生规定的每 1.5 万人设编 1 人的指导标准。市二医院、市三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没有核定一个公共事业编。城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数仍是按 2009 年城市户籍人口 62 万人来核定的,总数为 499 人,平均每个中心不到 25 人。人员结构不优。据调查统计,市、区疾控机构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专业人员构成比例仅为职工总人数的 44%,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人仅有全科医生 0.74 名、公卫医生 0.21 名、中医医生 0.71 人,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每万人
应配备 3 名全科医生、1 名公卫医生、1 名中医医生的指导标准。
财力保障相对不足。一是公共卫生建设投入增长较慢。自 2009 年新医改推进以来,我市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预防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检测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经费总额年均增长率虽然达到 26.89%(主要用于人员及公用经费增长),但在公卫基本建设及专业项目开展等方面投入的增长幅度低于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投入增长幅度,导致医疗资源相对过剩,而公共卫生资本存量不足。二是基层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不足。市级妇幼保健、精神病防治、传染病区以及中心血站等机构没有纳入全额管理,基本靠医疗服务来维系公共支出;综合性公立医疗机构在承担应急救援、传染病诊疗和管理、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公共服务中的资金补偿没有完全落实。部分市区采取综合算帐方式,没有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办公等经费单独纳入年度财政全额预算,造成医疗机构普遍趋利以弥补经费不足。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受利益驱动,诱导居民接种收费二类疫苗,影响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的接种。三是公共卫生投入不够均衡。由于公共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再加上区级财力不尽相同,财力好的城区投入高于财力差的城区,造成城市四区公卫投入在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保障等方面的两极分化,甚至公共卫生机构同工不同酬。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市疾控中心监测大楼由于缺乏专业设计,实验室不符合生物安全要求,污水处理因地理位置所限而排放不畅、不达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不够,如水质检测项目仅能开展 40 余项,离国家规定的到 2015 年达到106 项检测标准相差甚远。市职防中心业务用房紧张且明显老化,设施设备陈旧。XX 区妇幼保健所仅有业务用房 243 平米,其中 143 平米还是租用的民居。市卫
生监督执法处至今无独立办公场所。市二医院传染病区座落在医院新院门口并与普通门诊大楼比邻,选址不合理,病房建设标准较低,防护设施差,存在生物安全隐患,近年来,该院有 4 名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肺结核,2 名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同时,该院传染病区救治设备基本靠自筹资金解决,救治能力较低。市中心血站因用房紧张至今未设置核酸检测、输血研究等科室。
部门联动尚不顺畅。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但目前我市联防联控机制并未真正建立,未能形成工作合力。如有的部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惜降低门槛,部分项目未经职业病危害评价,导致职业危害无法从源头得到治理,甚至引发职业危害事件。精神病病人管理存在部门职责不清,甚至相互推诿现象。
(三)重大公卫问题依然突出
疾病救治压力大。结核病依然位居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每年以 30%的速度递增,在政府仅能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和抗结核治疗的情况下,贫困患者难以承受诊疗负担。职业病和精神病患者群体已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隐患。如 XX 县某村 90 余名外地务工返乡的民工中有 70 余人存在明显职业性健康损害,但因务工未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企业破产倒闭而无法找到责任主体,不能享受职业病患者的保障政策,而职业病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很多贫困患者无力治疗。“三无”精神病患者因制度不健全,既无民政部门救助,又无医保部门保障,成为社会也包括医疗机构的沉重负担。
无偿献血保障难。由于无偿献血工作未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各级政府及部
门在无偿献血组织动员上力度不够,加上医疗用血采取收费制而其运行成本不透明,老百姓对“无偿献血、有偿使用”制度不理解,特别是“郭美美事件”之后,民众对无偿献血这一公益事业的信任度直线下降,作为临床用血唯...
篇二:基层公共卫生调研报告
健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经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经受了一场淬炼和考验,也暴露出了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短板经过反思“假如疫情在出现,我们该如何应对”这道大考题,既要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又要汲取教训、弥补不足,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大意义认识,建立健全决策支持机制。为进一步促进全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5 月底县卫健委先后赴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部分卫生室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听取各医疗机构的情况汇报,县卫健委基本掌握公共卫生体系的情况。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一、公共卫生体系的基本情况 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52 个,其中:医院 8 个,乡镇卫生院 14 个,村卫生室 110 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个,妇幼保健院1 所,其他 18 所。卫生机构床位数 1067,卫生机构技术人员 806 人,医师人数 412 人,注册护士数 394 人,全科医生数 28 人。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申报了 4 个关于提升防疫能力建设项目。
1.县疾控中心大楼 2.县中医医院感染科大楼 3.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大楼 4.县人民医院提升医疗救助能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医疗卫生队伍“招人难、留人难”,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目前,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在总体数量上不足,而且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况。同时,受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等影响,导致不少学历层次较高、综合能力较好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有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主动辞职。具体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地处农村,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因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不利于其发挥专业特长,上升空间有限,致使一些医学高等院校毕业生宁愿在发达地区打工,也不愿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身份”。
2.基层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亟待加强。全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总体上仍然相对落后。在医疗设备配备方面,一是检验和影像方面配备缺乏,一些疾病的确诊必须到大医院做检查。二是已经配备的中小型医疗设备,在精度上不够。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稀缺,导致其医疗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结果是,在县级医院,排长队挂号的现象随处可见,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而乡镇医疗机构则就医人员偏少,医患不平衡现象明显。
三、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规划 (一)多措并举,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做好“招、引、培、留”工作。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在招聘政策上适当放宽条件,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必要补助; 构建卫生人才留住机制,加强医疗机构自身建设,在薪酬待遇、平台搭建、职业成长等方面下功夫;
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医学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机制和政府投入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基层人才定向培养工作,重点为基层提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优化人才供给; 加强全科医师能力培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工程项目建设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疫能力提升: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是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的枢纽,是担负农村防病治病和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指令性工作的综合性机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现结合的实际,新建防保站 14 所,总建筑面积4000 平方米,工作用房 6-8 间,配齐科室办公设备及冷链设备等,每个乡镇建立独立的防保机构,接受县卫健委管理与指导。承担本辖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参与辖区镇村一体化防保工作管理。
2.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大楼改建项目:建设性质内装修改造及防控相关设备购置,改造检验科,建设地点在已开工的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建综合大楼内,项目总建筑面积约约为600 ㎡,新建医院信息化及远程会诊系统、全县妇幼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污水处理系统,购置 ct、dr、彩超、呼吸机、负压救护车及检验科相关设置等。
3.县智慧医疗能力建设:具体建设项目有:1、大数据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务小屋中医版;2、智慧村医健康扶贫乡村振兴工程大数据体验
馆; 3、慢病预防筛查中心第四代智慧健康服务小屋中医版; 4、中医慢病预防筛查中心系统集成。
4.县(社区)卫生防疫能力建设:按照每个村卫健室配备 5 万元健康管理和防保设备。
篇三:基层公共卫生调研报告
xx 市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xx 年监督工作安排,9 月 5 日至 18 日,以常委会副主任 xx 为组长的调研组,在听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先后到 xx、xx、xx,着重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服务项目、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并与相关人员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基本公共卫生是以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为宗旨的公共事业。“十二五”期间,特别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统筹推进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应急救治、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市现有三级医院 3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x 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x 家,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 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逐步加强。坚持以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慢性病、地方病防治、精神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重点,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为载体,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各项措施,着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传染病、重大疾病防控、慢性病等得到有效控制,免疫规划成果得到巩固,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开展,xx 市人均期望寿命为 78.89 岁(全省 77.6岁、全国 76.34 岁)。
2. 妇幼保健工作稳步开展。各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得到巩固,妇女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产前诊断、产后康复及儿童健康体检、心理保健、预防接种等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县级妇幼保健院全面落实孕产妇、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xx 年全市产妇死亡率为 15.15/10 万,新生儿
死亡率为 4.59‰,均达到“两纲”目标值(“两纲”: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值:16/10 万、7‰)。
3. 紧急救援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及时调整成立公共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出台 21 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将 xx 年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拨付 100 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卫生应急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质保障能力。
4. 卫生监督工作扎实开展。加大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传染病监督、放射与职业卫生等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xx 年全市医疗卫生案件共立案查处 49 件,罚款 20 多万元,没收违法所得 11.67 万元,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1 件,移送公安机关 1 件,通报工商部门 3 件,医疗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实施
1. 组织管理不断完善。一是 加强领导。及时成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项目实施相关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实施计划,提出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
二是加强督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情况已纳入基层医疗机构院长(主任)年薪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及院长年薪挂钩。市里在县级全面考核基础上,组织基本公共卫生技术指导组对年度项目工作进行复核、评估,并督促各地对复核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2. 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形式多样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政策、项目业务系统培训等,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二是探索服务模式。逐步探索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如梅列区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助健康小屋全覆盖,提高居民的保健和自我意识健康管理水平;沙县推行家庭保健员服务模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田县坚持医防结合、全员参与,以下沉蹲点、分片包干、包乡指导、现场工作会等方式,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提升乡镇公共服务能力。
3. 较好完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 xx 年启动至今,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已从 15 元提高至 45 元。全市除糖尿病患者管理率 29%低于省定 30%以上之外,其他指标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适龄儿童全程接种率、传染病疫情报告率、高血压患者管理率等重点项目,均较好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进一步增强
1. 加强建设和配置。“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入 xx万元用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增业务用房 10 万平方米,为 x 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了基本诊疗设备,16 个中心卫生院、x 个村卫生所配备了急救设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2. 落实财政投入。按全市常住人口 x 万,xx 年年人均40 元补助标准,全市共筹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 x 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补助 x 万元,市级配套 x 万元,县级配套 x 万元,xx 年实际支出 x 万元。xx 年年人均补助标准调整为 45 元,全市项目经费可达到 x 万元,至 xx 年 7 月已到位 x 万元。xx 年拨付 x 万元,落实我市定向委培本土化医学人才政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基础薄弱。一是人手少与任务重的矛盾比较突出。基层卫计人员相对紧缺,从事基本公共卫生的人员均为兼职,一方面要从事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参与保障基本医疗正常运转,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障,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落实。一些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只有 2-3 人,比如明溪县共 8 家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只有 26 人,有的因缺乏专技人员,一些常规项目的检查如心电图、B 超、X 光等都难以开展,造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相关项目缺漏。此外,村医队伍老龄化严重,整体素质不高,对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影响很大。
二是设施设备不足或不达标的问题比较突出。大部分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等普遍存在业务用房紧张、设施设备不足、不达标等问题。有的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药房设备设施比较简陋,一些药械存储必要的通风、防潮、温控等基本设施也不达标。
三是“重医轻防”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地方领导对公共卫生的公益属性认识不足,卫生发展理念与方式仍停留在“以医疗为中心”上,“重医轻防”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尤其是在没有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常被忽视。
(二)医疗卫生机构空编率与编外人员使用率高。目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 x 名,在编 x 人,空编 x 名,空编率达到 34.55%,而实际在岗人员达 x 人,其中编外人员 x 人,占 68.37%。大量使用编外人员,不利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三)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一是指导不够。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业务指导和协助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但在实际工作中,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联系不够紧密,对基
层的指导不够。
二是不够规范。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还是结合日常诊疗活动,由接诊医护人员向就诊患者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真正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差距较大。
三是不够平衡。有的地方服务项目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任务完成不好,导致服务项目资金无法拨付,结余较大,比如明溪县 xx 年尚结余项目资金 150万元。
(四)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一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城乡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填写不够规范,更新也不及时。城乡居民高血压患者、2 型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管理服务工作还停留在材料信息登记和应付检查验收层面上,日常服务还没有完全跟上,服务均等化程度离目标值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慢性病随访形式多以电话为主,未能提供面对面的服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体检及一年 4 次随访等工作未落实到位;早孕建册率、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率低,孕产妇未能在基层卫生机构接收全程健康管理等。
二是信息共建共享薄弱。个人的健康电子档案未与医疗机构、医保机构等联网使用,档案信息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我市的糖尿病患者管理率低于省定指标。
三、几点建议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 8 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我市还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因此,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更加扎实推进健康 xx 建设,做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与医改工作齐头并进,不断提高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一)夯实基层基础。一要转变发展理念 。进一步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政府主导地位,切实提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克服“重医轻防”现状,实现医防并重。
二要加大定向培养力度。发挥 xx 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 xx 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的卫生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开设全科医生、公共卫生、精神、中医药等紧缺专业,每年定向培养一定数量急需的大专生,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时,每年安排一定名额,委托省市医学院校定向培养乡村医生,尽快充实乡村医生队伍,为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化专业人才。
三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县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等机构新建和改扩建,着力改善实验用房、业务用房、保障用房。加大现有一、二级医院对应帮扶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力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二)补齐人才短板。一要建立灵活机制 。建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编制常态化、动态化管理机制,确保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编制到位、人员机构合理;制定更好的政策和采取更加有效的办法,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编外顶岗人员过多现状;出台更有针对性、灵活性的人才引进使用机制,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才“招不进、留不住”问题;赋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更加自主的招聘机制,适当放宽基层紧缺人才准入条件,解决公开招聘生源不足和招聘难的问题。
二要调控聘用比例。适当提高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及工勤岗位的控制比例,让取得资格又符合岗位聘用条件的绝大部分人员都能聘到相应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要规范培训村医。切实采取继续教育、进修、带教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村级医生队伍的业务培训好、素质提升好,使之业务水平达标,工作能够规范开展。
(三)健全工作机制。一要加大宣传 。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对全社会公共卫生知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认知率、知晓度,增强认可度,让群众自觉参与、主动配合,形成服务提供方与接受方互动的良好环境。同时,要在机关、学校、社区、企业、乡村大力开展健康科普教育,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健
康环境。
二要加强督导。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切实履行对基层卫生机构相关业务的督促指导,落实相关责任,确保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项目任务落到实处,服务质量扎实可靠。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医医疗机构与基层卫生机构的协作机制,发挥其在宏观人群管理、疾病监测、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
三要加强协作。相关职能部门要协调督促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强同基层医疗机构的联系,对接好、协作好各项工作任务,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一落实。
(四)提升服务均等化水平。一要强化统筹管理 。坚持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考核内容;进一步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三五”公共卫生专业规划,优化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二要完善保障机制。围绕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市政府要逐年增加投入,合理确定服务项目的补助水平和补助方式,形成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同时要加强检查,督促好县(市、区)政府配套经费的落实,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面扎实。三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基本医疗卫
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智慧医疗”体系,实现居民健康信息在不同机构之间、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有效发挥居民健康档案在居民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等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城互认”。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项目服务管理、资金监管和绩效考核,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水平。
四要拓展服务内涵。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内容,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有机结合。比如根据居民的需求,医生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成为居民的家庭医生,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借鉴沙县模式,即开展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慢性病患者免费送医送药、推行免费家庭保健员培训,建立健康管理台账,提高服务真实性和准确性。
推荐访问:基层公共卫生调研报告 公共卫生 基层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