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如何做好生态安全6篇

如何做好生态安全6篇

发布时间:2023-05-03 14:55:07

如何做好生态安全6篇如何做好生态安全 中央党校政法部副教授各位学员,上午好!今天我们围绕生态安全问题和大家做一个探讨。 课程前言在课程开始,我们分享三段前言。第一段是从十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做好生态安全6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做好生态安全6篇

篇一:如何做好生态安全

党校政法部副教授 各位学员,上午好!今天我们围绕生态安全问题和大家做一个探讨。

 课程前言 在课程开始,我们分享三段前言。第一段是从十八大到今天,党中央一直强调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整合对内、对外事务。国家安全委员会从决定成立到正式落地,我们说最大的决策背景就是大安全管的建立。我们看到在十八大上一个重大的机构,就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由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担任国安会的主席。

 在 2014 年 4 月 15 日,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在今天这个历史时期,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因,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复杂和丰富,所以我们在观念上要有认识。

 第二段话就是习近平同志用十分精炼的语言,对于总体的国家安全关进行了概括,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七十一个字。“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新的这种总体国家安全观里面,生态安全实际上就涉及到这里面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而且不仅仅是内部的安全,也涉及到外部的安全,既有本国的问题,又有整个国际的问题。

 第三段话,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整个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了发展,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资源约束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日益严峻,也是我们的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就是这种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环境的日益破坏的这种趋势,两种情况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且十分严峻。所以,生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所以,总书记指出,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及解决思路 张学博

 全、核安全等为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也就是我们讲的十一个安全体系。明确的把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之中,并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有度有序利用自然,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这是我们在课程一开始和大家对于整个的国家安全关以及总书记提出的新的安全观,以及 11 种安全的理念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接下来我们就对生态安全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我们这一讲主要是从宏观的方面对于生态安全问题做一个探讨,具体包括四个问题:

 第一个是生态安全的含义和特征。

 第二个生态安全为什么要纳入总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第三个生态安全的思路。

 第四个我们以兰州大气污染治理为例,来说明生态安全解决的问题方法。

 一、生态安全问题的含义和特征 (一)生态安全的定义 首先,第一个问题,生态安全问题的含义和特征。第一点,生态安全这个单词是 20 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在英文中又叫 Ecosystem safety,如果从汉语的角度来解释,什么是生态?生态就是生物的形态,简而言之,一句话来解释这个含义,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及威胁的状态。通常来说,就具有两重含义:

 第一个是指生态系统自身的是否安全,也就是其自身的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功能是否健全,也就是我们讲的一个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性。

 第二个是指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对比两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对生态安全这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态系统自身的这样一种安全性,也就是我们讲的,自然这个环境,它的自身的安全性,可恢复性这种状态,这是一种静态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人与自然的环境,如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观点来说,就是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是否和谐,它能否满足人类的需要。

 所以我国在 2000 年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纲要中间,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在十八大报告里面,明确的把生态文明写入了报告,作为五位一体的思路首先提出,在五中全会又把生态安全作为总体的国家安全关的重要环节提出来,这是生态安全的定义。

 (二)生态安全的特征 (二)生态安全的特征。生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就表现为以下几个重要的特征:

 1、整体性。我们说生态安全问题和我们传统的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安全等等,表现为一个民主国家在一个区域内的这样一种特征。生态安全表现为一种整体性、系统性,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引发全局的生态问题,甚至会导致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我们以中国为例,在中国历史上每次黄河改道,就会对整个的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实际上在中国的农业文明里面,每一次大的生态危机就有可能导致政权的灭亡,比如在明朝每次发大水,就有可能对政权构成威胁,带来的这种天灾,就会产生重大危机,这是第一个整体性,它是一个连锁的反应。

 2、综合性。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使得生态安全的维护显得尤为复杂,也就我们说生态安全的问题有可能是自然环境自己造成,我们讲,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生物之间它会产生基因突变,对生物本身产生问题,但是更多的问题,是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来的,人类在战争等等重大的社会事件或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环境进行了大量的破坏。比如说我们在大跃进时期,对于大办钢厂,对于森林,包括湖泊大量的破坏,对生态安全就造成了重大影响,所以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这种复杂性使得生态安全的维护,显得尤其复杂。

 3、区域性。生态安全尽管呈现出整体性,但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对象,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比如说,在中国的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生态安全问题,表现为往往与东岸沿海地带,跟海外有关。比如说飓风、台风、龙卷风。在西部地区,青海——青藏高原,主要是表现为植被形态被破坏。在西北地区的草原地带又不一样,比如说:沙化的问题。所以,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对象,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完全不同。

 4、动态性。生态安全它会随着影响因素的发展,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我们说在传统社会里,主要的一个水灾,我们说一个长江,一个黄河,围绕这两条河,对于传统中国社会来说,就是两个重大自然灾害,明朝的财政力量,主要就是修河堤。但是,到了今天,我们说水灾虽然严重,但是也在今年——2016 年,南方的大水,虽然在历史上是较高水位,但是由于预防得当,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相反是在北方——河北地区,反而出现了一些突发事件。但是,今天更为突出的可能是我们说空气质量污染、大气污染,比如贯穿中国大中城市的雾霾问题,这是我们说的动态性。

 5、战略性。因为生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能今天

 损害的只是森林,明天就是破坏了整个环境,因为生态环境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而且它体现为一种代际的代价,比如说这一代的作为影响了下一代,我们今天的钢铁工业或者高能耗,上一代的高能耗企业对于空气的污染,它不是立竿见影,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机动车的排放,它会在后面逐渐的对这个生态形成恶化,比如水资源的浪费,对于土地、空气都会产生影响,所以这是我们说生态安全呈现出战略性。那么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态安全的含义和特征。

 二、为什么要把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把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我们说总书记讲的,必须在总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中来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呢? 首先来说,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深入影响。也就是生态安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迫切要求。从根本上来说,生态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很多的研究的发现,伦敦的雾霾,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雾霾十分严重,比我们今天北京要严重的多,但是它是什么时候解决了雾霾呢?它是随着英国的现代化的完成以及它的法制建设的推进,包括它的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占到整个它的经济的一半以上,逐步完成的这样一个体系。这些案例都足以说明了生态安全它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相伴随的产物,能否解决生态安全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社会问题。

 具体来说,第一点我们说为什么要把生态安全纳入总体安全?它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总体上来说,我们必须承认,资源环境与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逆转,而且呈现严重趋势,从我们接触看,我们亲身经历的大气雾霾,就在 2014 年,北京市委曾经表态说,我们要在三年之内,把北京的大气雾霾降到多少多少比例以下,但是今天我们看,目前来看,形势非常严峻,北京雾霾相比 2014 年应该说有所改善,但是远没有达到老百姓所期望的这个程度。资源环境还有我们讲的,水资源的破坏,土壤的破坏,这种资源环境的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生态安全也严重的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南方普遍出现了大旱,北京反而出现了大水,这都是一种不正常的极端天气的表现。

 所以,将生态安全纳入到国家安全体系,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促进资源与能源的高效利用,加大我国生态关键地区的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状况。因为,我们国家中西部的大量生态脆弱的这些地区,比如说,青藏高原,中西

 部大量的生态脆弱地带。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没有被列入生态保护区,导致环境不断恶化。所以,加大生态关键地区的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状况,缓解经济社会开发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和不利影响,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这是第一点,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个,把生态安全列入国家安全体系,它是深化国家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就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十分必要。我们政府采取的按照生态和资源要素分工的传统的部门管理模式,生态安全管理是分散在各个部门,我们国家,涉及到国土土地资源,它是一个国土资源部,涉及到海洋又是海洋局。所以分散在各个部门,在国家层面就缺乏统一的决策、统一监督管理的这样一种体制和机制,它是十分不利于国家对生态安全宏观调控,也就是我们讲,它是一个非常系统和复杂的这样工程,单靠某一个部门都无法得到解决。所以我们现在把生态安全纳入到国家安全管理框架,有利于整合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管理、生态保护等众多领域,协调各主管部门的职责与利益,建立起分工明确、协调统一的国家生态治理体系,促进生态治理的现代化。也就是说,把生态安全列入到总的国家安全体系中来,是对国家生态治理体系的准可,也是促进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一种表现。所以大家看到,十八届六中全会为什么要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领导核心,其实这个逻辑是一样的,就是在中国的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和政治领袖,他才能把分散的这样一种不利于整个宏观管理和调控的机制理顺。所以大家看到在十八大以来,很多的领域包括我们讲甚至网络治理、空间治理,网络安全等等问题上,都是由总书记挂帅,他就是为了解决九龙治水,分散管理,缺乏统一决策的这种低效状态。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原因,它是为了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说,生态的安全实际上是一个当代人牺牲后代人的利益问题,也就是慈禧太后经常讲的,我哪管死后洪水滔天,我只要我在位的时候,把现在发展好,不管后面的情况。那么生产安全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当代人你透支了后代人的资源,就是这个生态环境。这个环境是世世代代的人共同分享的,你现在把环境破坏了,追求到了你现在希望得到的经济或者生活。那么到后代人怎么办?所以,我们说要实现一个民族的永续的发展,必须要维护生态的安全。那么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各种极端事件表明,生态灾难影响民族和国家长治久安。比如我们看到前苏联、日本发生了一系列的核的污染泄露事件,那就对整个因素产生了重大影响。

 今年 6 月份,我们说全国各地发生了大量的极端天气事件,比如 2016 年 6 月,江苏盐城发生了龙卷风,这种龙卷风目前的经验条件下,很难预测,即使发达国家也只能提前 15分钟预测,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影响。2016 年的夏天,北方连续暴雨,邢台、邯

 郸大水,2016 年秋天,南方连续出现了大旱。四川广元白龙镇风景区发生的风翻船事件。

 另外就是世界各国都已达成共识,大量的由于工业化造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产生的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使得海平面上升,并产生一系列的重大的社会影响。如果温室效应继续提高,冰山最后有可能熔化,冰川一旦融化,就会产生全球性的生态灾害。这是我们说,为什么要把生态安全列入到总体的国家安全观里面,这是第二个问题。

 三、怎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接下来我们谈第三个问题,怎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怎么解决?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为此我们要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对人民高度复杂的态度全力维护生产安全。具体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就是要加强国家生态安全法制建设。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实现生产安全的必要...

篇二:如何做好生态安全

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 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xxx 市“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 市安〔20xx〕13 号)和《关于切实做好中秋、国庆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x 市安办〔20xx〕50 号)相关要求,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安全保障,现做如下工作方案: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20xx 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生态环境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市两级的重点工作任务,清醒认识维护当前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生态环境安全责任和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各县(区)要结合实际,认真做好辖区内的风险源排查整治的监管工作,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污水处理厂、尾矿库、化工企业和产出危险废物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对发现的环境风险隐患要及时整改,落实防范措施,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各类环境事件发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环境保障。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一要加大涉危险废物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将年产生危险废物100吨以上的单位、

 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三年内发生较大及以上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件的单位纳入重点监管范围。结合全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20xx 年以来危险废物专项治理基础上,以危废经营单位、产废重点企业及化工园区为重点,结合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检查工作,严格落实“六查”要求,深入排查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过程落实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情况,督促相关单位及时开展问题整改,压实企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

 二要扎实开展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相关县(区)要进一步加强对尾矿库企业的监管,推进尾矿库应急预案和污染防治方案的编制工作,加强对其落实情况的检查和调度,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对于长期停产及少数无主尾矿库的销库工作,要积极与应急管理部门对接,做好协调配合,加快推进销库进程。同时,要重点督促企业对在用、停用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开展全面自查,并组织执法力量,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对企业自查自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全覆盖、无死角,及时消除环境风险隐患,杜绝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三要加强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监督检查,督促医疗机构和处置单位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贮存及处置。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要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产生情况增加转运频次,力争日产日清。进一步落实好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制度,组织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医院、一级以上医院申请开设安徽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账户,依托安徽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台账,

 全面运行电子转移联单。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相应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医院统一在安徽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台账、申报登记医疗废物相关信息。各县(区)要将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结合实际设定抽查比例,制定抽查计划并实施,同时充分利用群众投诉、大数据平台等实施精准执法,对检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处罚。

 四要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排查化工、涉重金属等重点环境风险行业企业,尤其是饮用水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周边的环境风险企业和工业园区。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开展环境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并组织开展企业现场检查。重点检查企业风险评估、历次隐患排查问题整改落实、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落实以及关键岗位人员应急培训、演练等开展情况。全面排查生态环境领域涉及有限空间作业时的安全风险隐患,开展专项检查整治,强化对整治情况“全方位”检查督导,防范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发生。重点查处“散乱污”企业、污水处理厂、涉危废企业和工业园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群众投诉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扫除日常环境执法监管的盲区、死角,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确保我市生态环境安全。

 五要落实好“两节”期间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各县(区)要加强对“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动员部署。重点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化工企业、贮存易燃易爆危险废物企业等安全

 风险较高企业的检查力度,督促落实好各项安全应急措施。配合好应急管理、林业、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做好节日期间突发火情、交通事故等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制度,掌握工作主动性,及时、准确上报突发环境事件进展等情况,坚决杜绝瞒报、漏报、迟报、误报现象的发生,对贻误战机酿成重大损失的,将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结合各项业务工作制定安全生产检查计划,根据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全面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防环境安全事故发生。

 (二)坚持严查实改,力求工作实效。对发现的环境问题和隐患要立即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做到问题整治闭环管理,坚决防止隐患和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治理而引发环境事故;对于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任务的,要责令企业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对涉及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要及时移送应急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处理。

 (三)强化应急保障,提升处置水平。要加强应急值守,落实重要岗位 24 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发生事故,要在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处置,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规范。进一步畅

 通 12369 环保投诉热线,鼓励公众监督,及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

 请各县(区)生态环境分局务必高度重视,落实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结合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认真填报危险废物专项整治 APP,并梳理在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形成整改台账,督促企业逐一开展整改销号。加快推进辖区内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医院、一级以上医院在安徽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上账户开设工作,于 10 月 15 日前填写上报附件 1;涉及尾矿库管理的县(区),要根据尾矿库环境风险治理情况,于 10 月 15 日前填写附件 2 上报相关工作进程;并结合近期工作,及时向相关企业宣传发放“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明白卡’”(附件 3),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篇三:如何做好生态安全

资讯2005年2月 第13卷第1期 中 共 成 都 市 委 党 校 学 报 Dec.2005 Journal 0f cllen  Muaidpal ny College 0fC.P.C.  Vo1.13.No.1 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毛正刚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人类社会进入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新时代。确保生态安全,比 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有良好的生态安全作保障。生态环境 安全中的问题主要是:耕地减少、淡水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人类健康生物物种威胁等。确 保生态安全的对策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站在循环经济的高度,以科学的发展 观为指导,强化宣传、健全法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建立健全国家生态安全危机应急处理机 制。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9(2005)01—0058—04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前,人 类社会进入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的新时代。发展经济、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确保生 态安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必须有良好的生态安全作保障。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项新内容。生态安 全主要由国土安全、淡水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 全等因素构成。长期以来,主导国家安全战略的领 域主要是外交、国防、领土、军事。随着信息技术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网络安全、经济安全等成为国 家安全的新领域。生态安全的提出则是由于生态 环境质量的恶化进一步加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 成了广泛和严重的威胁,也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经济 安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如果没有正常的生态环 境安全条件的支持,经济不可能获得长久的可持续 发展,经济建设的成果也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因 此 ,生态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新的重要组成部 分。 目前,我们生态环境安全中的问题主要在以下 几个方面: (一)国土安全 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是 【收稿日期]2o04—10—08 【作者简介]毛正刚,男,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教授。 58 全国耕地面积的2倍多,目前仍以每年2460平方 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年减少一个中等县的面 积。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并以 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我国沙化土地的 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 生存条件的恶化迫使一些乡村城镇不得不多次搬 迁。留给子孙后代的有效生存空间越来越少。另 外我国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也存在不 同程度退化。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问题也构成对 国土安全的威胁。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我国的 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5%,盐渍化土地面积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5%;1995年我国人均耕地仅 为0.08公顷左右,在全世界26个人口5000万以上 的国家中倒数第三位。由于对草地的掠夺式开发, 乱开滥垦、过度开采和长期超载过牧,全国草地面 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其中中度退化程 度以上的草地达1.3亿公顷,并且每年还以2万平 方公里的速度蔓延。尽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有所 增加,但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人均积 蓄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的生态功能严 重退化。 (二)淡水安全 我国有15个省(市、区)人均水资源低于国际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毛正刚  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上确定的严重缺水线。水污染和水利用率不高、浪 费严重并存。为满足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对水资 源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地方超采地下水、过度拦蓄 地表水和挤占维持生态平衡所必须的生态用水,造 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江河干枯断流、海水倒 灌、水体使用功能降低的严重后果。目前海河、辽 河、淮河水资源开发程度超过70%,远远高于国际 关于内陆河流40%的开发限值。2003年,409个监 测断面中,一至二类、四至五类和劣五类水质的断 面比例分别为:37.7%、32.O%和30.3%,各水系干 流水质好于支流,干流118个断面中,一至三类水 质占52.5%、四至五类占38.1%、劣五类占9.3%。 (三)环境安全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破坏臭氧 层物质的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一。据 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环境质量要求,二氧化硫和 化学耗氧量的排放量则要再分别削减4o%和 6O%.与此同时,难降解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 开始显现。此类污染具有持久性存在、长距离传 输、并能转移到下一代体内的特点,可在一个较长 时间尺度上引发生态和健康灾难,危害极大。我国 目前使用的农药中70%是杀虫剂,杀虫剂中70% 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中70%是高毒残留品 种农药。这样的农药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留在土 壤和水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和动物的生存繁衍与 生命安全。海洋环境也不容乐观,1999年我国近 岸海域污染严重,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已达46%以 上,其中污染最严重的东海海区,劣四类海水比例 高达53%。 (四)生物物种安全 我国动植物种类中已有15%一20%受到威 胁。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 的640个物种中,我国占156个。另外,饲料添加 剂、农药、化肥对食品的污染,以及转基因食品对人 类健康的影响,都极大地影响食品安全乃至生态安 全与经济安全。从生态安全的角度讲,生物群落是 重要的“基因库”,是构成生态安全的最重要的物质 基础,而生物物种的丧失对生态安全的破坏将是致 命的、无法挽回的。 (五)城市生态安全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中心。因此要特别提出城 市生态安全问题。2003年,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检测的340个城市中,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 标准(居住区标准)的城市有142个,占41.7%,比 上年增加7.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为三级的城市有 108个,占31.8%,比上年减少3.2个百分点,劣于 三级标准的城市有91个,占26.5%,影响城市空气 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仍是颗粒物,54.5%的城市颗粒 物浓度超过二级标准;有64个城市位于二氧化硫 污染空气区,二氧化硫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 4 0 .6%;有116个城市位于酸雨控制区,城市生态 安全问题正在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就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看,虽然我国的资 源和能源在总量上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很 少,如人均可耕地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 50%、水资源为32%、矿产资源为47%、能源资源 为39%、森林面积为14%。而且,还会随着中国人 口基数的扩大而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 化、土壤质量变差、耕地减少威胁着国土安全。据 近期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面积 7.42%,损失的肥力折合成化肥,竟然是全国年化 肥产量的一倍以上;流失的土壤淤塞河道水库。全 国已经有17.6%土地沙化,168.9万平方公里沙化 土地中有116万平方公里是目前技术和财力条件 下难以治理的。旧的难治好,新的还在不断地增 加,目前有9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处于明显沙化 过程;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 西长约4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的风沙带已 经形成;近5O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有三个海 南省那么大。据专家估计,每年土地沙化造成的直 接经济损失达54O亿元。这与中国快速发展经济 所需要的巨大的资源与能源供求有巨大矛盾,已在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生态恶化,影响经济,危害无穷。根据国家环 保总局组织的研究结果显示:1986年全国生态破 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值为831.  4亿元;“八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生 态环境破坏加剧,1994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 经济损失约为4201.6亿元,接近同年GDP的 10%。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测算只是生态破坏的直 接经济损失和部分间接经济损失,没有包括基因、 物种消失等许多难以测算的潜在经济损失。据联 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这种损失远大于生态破坏造 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为其2—3倍,甚至1O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的生态环境整体还呈恶化 趋势。 另外,生态安全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整体 性。生态环境是相连相通的,任何一个局部环境的 59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L正剐 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破坏,都有可能引发全局性的灾难,甚至危及整个 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二是不可逆性。生态环 境的支撑能力有其一定限度,一旦超过其自身修复 的“阀值”,往往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比如野生动 物、植物一旦灭绝就永远消失了,人力无法使其恢 复。三是长期性。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一旦形成,要 想解决它就要在时间和经济上付出很高代价。 上述生态环境安全中的问题,是我国未来社会 经济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危机风险因素。生态安全, 形势严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引起我们的高 度警醒。 中国是历来一个重视生态保护的国家。中国 历朝历代都把生态和生存问题作为“王者之本事”、 “人主之大务”来对待。近代上百年的列强掳掠,我 国的生态安全一次次地受到重创。建国以后,为了 快速推进国家工业化,生态环境问题仍未得到足够 的重视。巨大的人口压力又使我们在“征服自然改 造自然”的口号下与天斗与地斗干了不少违背自然 规律的事。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 保护,全民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环保投入稳步增加,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 于我们对一些重要资源的过度开发还没有完全禁 止 ;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在一些地方还在造成新 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某些政策,特别是一些地方的 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在对待生态环境问题上 还存在一些误区。上述原因导致环境安全问题是 在生产力不发达、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 的情况下产生的。总之,造成我国生态处于低度安 全状态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一 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和 管理,滥采乱挖,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和退化。二 是国家的决策失误。如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 大炼钢铁、毁林毁草开垦、围湖造田;80年代末国 家曾重点支持了部分有严重污染的产业,造成了部 分地区的环境破坏;近年城市化过程中的草坪热、 广场热、喷泉热、致使资源的过度破坏和浪费。三 是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导致严重的 环境污染。四是对外来物种进人中国缺乏有效的 监管。五是对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和 对转基因食品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等等。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保护和建 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 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我国要从全 60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站在循环经济的高 度,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保生态安全,建设合 乎中国国情的生态安全的风险防范体系。其具体 对策是: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安全意识 强化生态安全意识是实现生态安全的思想前 提 ,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 保护的宣传教育。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等多种手段,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深入进行环境生态 教育,不断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态 环境保护意识。要组织开展多途径的生态安全教 育 ,有计划地对各级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 以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和清洁生 产等为内容的生态环境保护培训。逐步扩大在中 小学开设环境教育课。各级党校和各类行政、管理 干部学院开展党政干部环保培训,学习有关生态环 境保护的知识和理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增强各 级领导干部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对生态环境保护。 要积极搞好社会公众教育,向公众普及生态环 境安全保护知识,唤醒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树立 环境安全观念。将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一切 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作为每个公民的行为 准则。鼓励动员各族公民参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跟踪报道生态环境 保护方面的“热点”、“焦点”问题,宣传表扬先进典 型,揭露批评违法行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 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加快立法,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依法行政,是推动生态安 全保护工作的法律保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环境 保护和资源管理的各级法律法规,坚决禁止和取缔 各种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非法开发建设活动,严 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逐步 完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依法行政,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要尽快 制定《国家生态安全法》和地区生态保护条例,要加 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 价制度,对有法不依,造成重大生态环境破坏的案 件 ,要严肃查处。 (三)加强领导,建立生态安全领导目标责任制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机制,必须切实 加强领导,建立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要按照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的要求, 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落到实处。层层推进各级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毛正刚  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政府任期和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要进一步 落实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把本辖区的 “生态安全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考虑,综合平衡, 保证各级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投入,要建立和完善生 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的各项制度,实行对重大经济 决策、发展规划进行生态安全环境影响评估、公示、 审议,健全重大生态安全风险处置机制。 要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生态 安全领导新机制。各级政府在开发建设活动中,要 明确资源开发单位及其法人在生态安全保护方面 的责任,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机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积极参与,主动为政府 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综合决策当好参谋。 贫困是生态破坏的动因与结果,治山治水必须与治 穷相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只有从生态环境建设 中得到实惠和效益,生态环境建设才能持之以恒, 并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因此,生态安全保护应与经 济建设紧密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 约型的社会。 (四)增加投入,完善生态安全的经济政策 生态环境保护是有着显著社会效益的公益性 事业,...

篇四:如何做好生态安全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浅论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姓名:

 王绍伟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

 姜大为20050501

 中文摘要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速, 人类刈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大大的扩展, 加之“先发展后治理” 的旧的发展模式, 因此, 生念环境同益恶化, 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 于是, 人类开始反思人类自身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 的观念, 本文即是就生态安全产生的原因、 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一些简单而浅显的论述, 意在抛砖引玉, 同大家共同探讨人类未来的发展之道。

 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 分别为:第一部分:

 生态安全;主要是概述生态安全的定义、 特征及简要分析一下为什么现在会出现生态安全问题。第二部分:

 当前国际主要的生态问题;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广泛而复杂的, 涉及到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佝方方面面, 这里仅简要列举了主要的七个方面, 分别为水污染、 水资源严重短缺; 荒漠化及沙尘暴;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高科技污染; 大气污染、 酸雨; 森林锐减; 垃圾成灾。第三部分:

 生态问题对国际安全的影响:主要的生态问题与安全的关系有人口问题与生态安全; 环境问题与国际安全:作用方式为直接威胁和间接威胁。

 主要的影响有对南北关系的影响; 资源冲突;跨围界污染冲突; 生态战争; 增大经济成奉等儿个方面。第四部分:

 国际社会解决生态问题的可能性及其方法:可能性有两个方面:

 即有了~定的经济基础、 技术基础利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方法:

 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词:

 生态安全/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A b str a c tW ith th ed e v e lo p m e n to f th e h u m a n civ iliz a tio n a n d e x te n sio n o f th esc o p eo fn a tu r a l r e so u r c e s u se db yh u m a nb e in g sa n d th e o u t d a te o f th ed e v e lo p m e n tm o ld o f“d ev elo p in gf irst, h a rn essin g seco n d ” . E co lo g ica le n v ir o n m e n tisd eter io r a tin gd a ya f terd a y ,w h ic hh a s th r e a te n e d to th e su r v iv a l o fh u m a nb e in ga n dits o f fsp rin g s. T h eref o re,a f terser io u sly r ef lectin gth e r ela tio n sh ip b e tw e e n h u m a nb e in g s a n de co lo g ica le n v ir o n m e n t, p e o p le p r o p o seth ec o n c e p to f ‘‘su sta in a b le d e v e lo p m e n t” . T h is e ssa yf o c u se s o nth ea sp e c tso fth e r e a so n s o fc a u sin gth ee co lo g ica l sa f e ty ,a n dp r e se n tin gth em a jo r e co lo g ica l p r o b le m sa n dca rry in go u t th eco n cep to fth e su sta in a b led e v e lo p m e n ta n d soo n , w h ic ha ima tth r o w in go u t a b r ic k a n da ttra ctin gaja d ea n d d iscu ss th ed ir ectio no fth eh u m a n ’ Sf u tu r e w itho th er s. T h ise ssa yis d iv id e din toeig h t ch a p ters.T h e f irstch a pter:

 eco lo g ica l sa f ety .Itm a in lyo u tlin es th ea n n o ta tio n , ch a ra cteristico fth eeco lo g ica l sa f etya n dsim p lya n a ly se sth er ea so n s th a tb r in g so u te co lo g ica l sa f ety .T h ese c o n dc h a p te r :

 m a inin te r n a tio n a leco lo g ica l p r o b le m sa tp resen t,T h em a ineco lo g ica l p r o b le m sa tp r e se n ta r e e x te n siv e a n dco m p lica ted , w h ichisin v o lv e d inm a n y a sp e c tso f e n v ir o n m e n ts a n dh u m a n —b e in g liv in g , f o r e x a m p le , th ee c o lo g ic a lsa f eties c a u se db yp o llu tio na n dh u m a n —b ein g ’ Sd a m a g e.T h eth irdc h a p te ris c o n c e r n e da b o u t th ep r e se n tin gm a jo reco lo g ica l p r o b lem s.T h ep r e se n tin g m a jo r e co lo g ica l p r o b le m sa r eco m p reh en siv ea n dco m p lica ted ,w h ic hin v o lv e din th em a n ya sp e c tso fth e e n v ir o n m e n t a n dh u m a nlif e, sh o w in gin th ew a te rp o llu tio n , serio u s sh o r ta g eo fw a te rr e so u r c e s, d e se r tif ic a tio n , sa n d sto r ma n dth e d e c r e a se o fth e lif e f o r md iv e r sity ,h ig hte c h n o lo g y p o llu tio n , a ir p o llu tio n , a n da c idr a inth e d eclin e o ff o r est, a n du n c o n tr o lle dg a r b a g e.T h e f o u r thc h a p te rf o c u se s O il th ew a y so feco lo g ica l p r o b le m so n in tern a tio n a lU

 sa f ety .T h er ela tio n sh ipb e tw e e ne co lo g ica l p r o b le m sa n dsa f e tye m b o d ie s th ep r o b le m sb e tw e e np o p u la tio na n de c o lo g ic a l sa f e ty ,e n v ir o n m e n ta n d in ter n a tio n a lse c u r ity . T h ew a y so fe c o lo g ic a l p r o b le m so nsa f etya r e d irect a n din d irect th rea ts.T h e in f lu e n c e o fe co lo g ica le n v ir o n m e n tp la y sa nim p a c to n th e r ela tio n b e tw e e nS o u tha n dN o r th , th e r e so u r c e s, a c r o ssn a tio np o llu tio n , eco lo g ya n dth e in cr ea se o fth ee c o n o m ic a l C O S t.T h e f o u r thc h a p te rta lk s a b o u t th ep o ssib ilities a n d m e th o d s o fso lv in gth ee c o lo g ic a l p r o b lem s.T h e tw o k in d s o fp o ssib ilitieso fp eo p le’ Sc o n sc io u sn e ss o f th e e n v ir o n m e n tp r o tectio na r e th a t w e h a v e so m e cer ta inca p ita la n dhig ll te c h n o lo g ytoso lv in gth ee co lo g ica l pro blem s. T h em e th o d s a r e toc h a n g eth e tra d itio n a ld e v e lo p m e n tm o lda n dc a r r yo u t th ec o n c e p to fth esu sta in a b led e v e lo p m e n t.K e y w o r d s:

 e c o lo g ic a l sa f e ty ,d e v e lo p m e n t m o d e l, su sta in a b le d ev elo p m en t,h a r m o n io u sso ciety .111

 引言自从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 与此同时,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亦日益严重, 进入20 世纪以后, 特别是19 6 2年美国学者R . 卡尔逊的《寂静的春天》 发表后, 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环境保护主义和绿色运动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 虽然说环境保护主义和绿色运动的一些思想观念并不是从20 世纪后半叶才为人们所知, 比如说卢梭就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比文明社会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更为自然的状态。

 )他们从20 世纪7 0 年代开始对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念( 增长的崇拜)、 生活方式( 物质主义)与生产方式( 人对自然的掠夺)、 社会政治组织( 以生产的增长而不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等一切方面进行批判, 提倡人与人、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先后在美国和欧洲出现了大量以对于环境和资源的关注为中心的著作, 其中包括艾尔利希和汉默尔的《如何生存》 ( H o w to b ea S u rv iv o r, 19 7 1), 歌德史密斯等的《生存的蓝图》 ( B lu ep rin tf o rS u rv iv a l, 19 7 2), 联合国的非官方报告《只有一个地球》 ( O n lyO n eE a r th , 19 7 2)以及最有影响的, 于19 68 年成立的, 主要有科学家和产业界人士组成的世界性非官方组织罗马俱乐部( T h e C lu bo f R o m e)的著名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 T h elim its toG ro w th . 19 7 2)等等。

 11’由于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再加上其具有跨国性的特点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人们对安全的定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已经被定义为国家安全的一个方面即生态安全, 如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女性主义的女性观认为,如今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应是“发展安全” 和“环境安全” ; 安. 蒂克纳认为, 现在国际形势发生巨变, 摩根索理论已不足以反映以经济相互依存, 生态环境等全球问题为特征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2】

 格哈特・马利就把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分为四大类:

 安全相互依存、 生态相互依存、 经济相互依存和政治相互依存, 前两类关系叫人类的生存, 后两类的重点是国家的福利和政治的互动。

 Ⅲ随着环境保护主义和绿色运动对人类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批判, 与其相伴的

 新的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开始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本文在此即以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一、 生态安全( 一)生态安全的概念生态安全是指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基础( 尤其是可更新资源)处于良好的状况或不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

 它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是保护生态环境免受污染、 战争和人类的故意破坏, 是国家保持适宜的生存环境, 同时, 保持国家对必需的自然资源的获得和利用。

 即生态环境系统本身处在平衡和稳定的状态, 从而呈现出持续、 有序的演化与发展; 其二是在稳定与和谐的生态环境中, 人类将大大减少来自生态环境灾难的侵袭, 减少甚至避免因生态危机和生态灾难所导致的社会内乱和社会动荡以及国际对抗。

 此外, 生态安全也包括免收其他生物种类的袭击( 例如蝗虫和其他微生物等病虫害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 免受自然的各种报复( 洪水、 干旱、 饥饿等), 免受生态系统管理不当带来的经济灾难。

 [ 4 1( 二)产生生态安全问题的原因1. 工业革命后, 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加深及人类环保意识的淡薄“文明若是自发地发展, 而不是在自觉地发展, 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

 ” 这是马克思在10 0 多年前对人类突飞猛进的工业文明发出的忠告。自18 世纪发生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也大大的深化, 范围也迅速的扩展;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人类的平均寿命获得很大的提高, 死亡率大大下降, 因此, 人口数量迅速的膨胀, 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成倍的增长; 19 50 年以来, 较前几个世纪相比,人类对粮食的需求扩大了3倍, 海产食物消费提高4 倍多, 淡水需求量提高3倍,纸张需求量扩大6倍多, 燃料需求量扩大了4 倍。

 工业化过程在极大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1850一1990年全球森林面积减少

 了33%, 其中, 仅19 9 1——19 9 5年, 全世界森林面积减少1130万公顷。

 在过去的30 0 年星, 由于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 再加上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的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的减少,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30 %, 甲烷的含量上升了1倍多。

 空气中的氟利昂这种纯粹人类工业文明的产物被越来越多的排放到大气中去。

 每个氟利昂分子要消耗掉10 0 0 个臭氧分子。

 因此, 到20 世纪末, 南极上空已经形成了巨太的臭氧层空洞, 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贪婪的需求, 正在使越来越多的动植物种类从地球上, 从我们的身边消失。

 据统计, 20 世纪已有139 种禽类从地球上消失, 平均每年有一种动物绝迹, 全球24万种高等植物中, 有1万——2. 5万种濒II每灭绝。

 [ 51而与此同时, 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却相当的淡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利益的追逐是资本的天性, 为了追求自己的私利, 人们在疯狂地, 毫无节制的掠夺森林、 矿产, 珍稀动植物; 丧心病狂的向我们人类共有的蓝天大量排放滚滚的浓烟,向人类本来就弥足珍贵的淡水中大量排放污水, 使我们人类面对着滔滔大河和波涛万顷的湖泊却无水可用, ……。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紧密相连, 休戚与共的循环系统, 人类的这种疯狂的无知行为, 这种对环保的淡漠, 如果再不及时得到纠正的话, 最终带来的将是人类自身的覆灭;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 恩格斯这旬在10 0 多年前对人类发出的警告, 人类应当时时铭记在心。2. 由贫困引起的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据联合国统计, 目前全世界有13亿人生活在赤贫状态, 仅最近20 年问, 发展中国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13就增加了4 0 %, 发展中国家的人13占世界总人口的7 7 %, 但却仅占世界总收入的20 %, 其中占世界人13半数左右的穷国的收入仅占世界总收入的5. 6%。

 世界银行行长詹姆斯. 沃尔芬森认为:

 现在确实有30 亿人每天挣的钱不到2美元, 而这些人中, 绝大多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矾。

 贫困使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沉重, 远远超出了其偿还能力, 因此, 为了垒i存, 为了偿还债务, 许多发展中国家靠大量出【:

 J农林产品、 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以偿还债务获得3

 外汇, 这又追使它们加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以木材为例, 地处热带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可从森林产品中获得7 0 多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在20 世纪8 0 年代, 世界农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下降了4 0 %用。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下降后, 发展中国家又没有可替代出口的产品, 就只能更加大量的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供出口获得外汇, 与此同时, 由于国际贸易中剪刀差的存在, 发展中国家靠大量出口初级产品和原材料所获得的外汇, 还不够解决国内的贫困问题和偿还外债, 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去, 再加上缺乏技术手段, 故发展中国家已陷入贫困与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之中。3. 人类不合理地、 片面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西方“人主宰自然” 的狂热的破坏性思维的结果。恩格斯说:

 “……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

 我们统治自然界, 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 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似的, ——相反地, 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 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 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 嘲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是不可分割的, 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转也是人类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出发, 为了不断提高人类自身的生活水平, 实现人的真正自由、 全面地发展, 人类需要不断地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 在这一过程中,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重要的条件, 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然, 认识自然规律, 并且真正把人类作为自然的一分子去考察:

 在此基础上, 才能做到正确的改造自然,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遗憾的是,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 人类并没有处理好积极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正确认识自然界这种客体的关系, 使主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发生了严重的扭曲, 导致了人的不合理的、 片面能动性的发挥。

 这种不合理的、 片面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点便是“人主宰自然” 这种狂热地, 破坏性思维的产生。按照环境保护主义和绿色运动的观点, 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之所以产生了这样一些严重的问题, 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传统观念中存在着一种根本的错误认识, 即人生来就是自然环境的主人和征服者, 而自然资源又是无穷无尽的, 可以供人类任4

 意消费。

 这种认识被环境保护主义者称为“以人为中心” ( a n th ro p o cen trjc)的观念。由于这种思想的影响, 人本身成为人们考虑的唯一对象, 占据了人类思想的都是个人、 阶级、 民族或者国家, 关心的是他们的自由、 平等、 公平和秩序等等,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被很典型地以洛克的方式被表达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 。

 19 】从自然界的角度来看, 由于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完美的循环系统, 因此, 如人类能够与自然界和谐的融合为一体, 则自然界所具有的潜力就是无穷无尽的, 就能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现在的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并不能说明自然界潜力的有限性, 而是人类在特定的时间内的总需求超过了自然界的供给和恢复能力;同时也只能说明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有限性和人类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片面性。罗马俱乐部主席奥尔利欧・佩奇在8 0 年代初就惊呼:

 “失去平衡就意味着大难临头!” [ 10 1摆正主体与客体, 主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 不打破自然生态系统的任何一种循环和平衡,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 积极主动地融入自然才是正确的发展之道。4 . 产生生态问题的政治原因从表面上看, 生态安全问题的产生似乎与政治并无多大的关系,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 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是由于入类在制度框架下进行的社会活动引起的。

 有什么样的制度框架, 就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 也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影响。

 当今世界范围的环境危机是与政府的政治决策紧...

篇五:如何做好生态安全

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武敏摘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文明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后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必须遵循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制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词生态环境安全现状措施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生态文明下的我省水资源保护问题研究报告” 的’ 阿卜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武敏,新乡学院政法系,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环境保护法。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 2014) 1· 169-02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一样,它处于基础性要素部分。目前,我国面临的社会现象表明,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人类的生存空间将会受到极其严重的威胁,并且对社会的发展稳定具有一定的反作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导致资源浪费,加剧粗放型经济带来的不利后果。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还会不同程度的引发自然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比较注重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安全,往往忽略了生态环境方面的安全。如果没有生态环境安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将不复存在,而其他方面的各项安全也就无从谈起了。重视生态环境安全,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和各个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一、生态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 一) 安全生态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生态安全包括土地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生物物种安全等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生态系统安全等方面:而狭义上的生态安全仅指的是生态系统和环境安全。一般意义上的生态安全我们只做狭义上的理解。在各种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中。水资源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如水体污染、水质恶化、河体断流、水资源枯竭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得水资源安全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加深。生态安全属于资源环境整体状况中的一种,这种环境状况它要求生态本身应该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环境之中,同时还强调资源状况要能够满足各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此同时,这种生态安全还体现出了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生态安全具有连续性与长期性,一旦出现生态环境恶化、与社会经济之间不协调制约、阻碍其发展,那就意味着生态不安全。( 二) 生态环境安全生态是指生物之问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有着紧密联系,出现了“ 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是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中的各个元素共同组成的。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接近,甚至有时容易混淆,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泛,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之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因此,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二、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现状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资源总量少,森林覆差率较低,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我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在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比较贫乏。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使得我国整体的环境质量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一些中小企业的排放物在排放标准上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但仍然隐蔽捧放、肆意排放,致使排放物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寸草不生,土质变差,原本肥沃的土地不在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目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污染物的超标排放,使得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大大减弱,一些主要的河流、湖泊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出现了变化,原本适合饮用的淡水现在不在适合,甚至有些水源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元凶,大多数河流中鱼虾数量骤减,水生生物群落逐渐减少,有的甚至消失。城市居民被日益加重的废气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危险废弃物、噪音等现象困扰着。农村地区居民的饮用水绝大多数均不合格。我国境内多数河流中的泥沙被人为偷采,致使河床塌陷,河道凸凹不平,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超过自身承受能力,高出169万方数据

 生态警戒线30%-40%。流域生态协调功能失衡。华北平原出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一些原本肥沃的天然草场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出现了沙漠化、草场退化等现象。原本匮乏的森林资源由于人为砍伐严重,整体生态环境功能下降,出现了周边无人区、极端生物链等现象。( 二) 环境保护任务艰巨面临挑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我国也不例外。长期以来,由于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乎视,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在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小型的造纸厂、化工厂、冶金厂等捧放的废水废气导致水资源污染,居民生活垃圾等废弃物、污染物。电子产品的废弃物、建筑材料和室内装潢中的有害物质的品种和数量急剧增加;在社会消费转型其中,由于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增多,使得机动车尾气捧放的处理和治理难度加重,绝大多数城市都存在严重的雾置天气,空气质量不达标,严重影响着人们群众的身心健康。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出现了滞后,一些地下捧污管道因为常年没有人维护和检查,在污水捧放时出现堵塞等问题:大量的居民生活垃圾在投放是没有进行分类,使得有些能够循环利用的资源被白白浪费掉: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较高,而国家在对企业污染排放方面的治理力度执行不够,一些企业冒着受罚的危险也要捧污,一旦工厂搬迁,旧址周边的环境、土地等资源污染更加明显:我国长久以来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致使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雾、粉尘等污染物增多,加重了治理工作的难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速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发展的整体进度。土地使用没有休耕期,长年累月的耕种使得土质变差,不再肥沃。我国人口基数大,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降低耕种成本,农民往往会选择污水灌溉,并在不同的生长期给农作物施加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出现农产品农药超标等安全问题:转基因、新化学物质等新产品、新技术对环境保护和居民健康也存在着一定的隐形风险。小型养殖业在农村也比较普询,由于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一味只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小面积的环境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态势,不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将会使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要想恢复,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将严重抵消经济发展成果,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三、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解决的措施我们应该从本国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结构、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和目前的现实出发,遵循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有机结合与经济和社会系统的相互作用.制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 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资源浪费严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工业发展的新道路。加快信息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以此来带动工业的发展。在产品生产中,要注重增加产170品的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目的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强调低投入高产出,做到资源人力的优化配置,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走集约型发展的道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注重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能力,严把产品质量观,提高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我们要继续坚持走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道路,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杜绝一刀切现象。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坚持不懈的继续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奠定基础。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要实现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型发展的道路,调整投入比例,降低资金投入、优化人力资源方面的配置,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学技术实现经济增长。要想建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社会,就必须要进行节能减捧。一个社会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利用科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重视生态建设。要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坚决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争取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降低能耗方面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积极借鉴先进的经验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更好的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二) 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指公众及代表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参与一切与环境有关的决策活动。要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势必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为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创造条件。我国目前还未真正建立公众参与制度,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立法,来进一步明确公众参与的范围和途径,规定相应的程序以及法律保障体系,为其提供畅通的渠道,来确保公众参与决策权利的真正实现。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可以使政府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逐渐形成良性互动,最终实现水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研究生态安全的目的是为了要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安全,而要实现这种安全,就必须要做到对耕地、水源、森林、矿山、物种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系统整体的良性发展,维护生态均衡,使生态环境安全能够很好的满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避免因过度砍伐、浪费而导致的资源衰竭等问题。要特别重视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居民在生活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环境污染,减少环境退化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的负面作用。逐步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注重生态环境安全,努力使社会走向集约型均衡发展的道路。参考文献:Il 】周珂.生态环境法论.法}奉出版社.2001.12】曲格平.环境与资源法律读本.解放军出版社.2002.f3l 环境与安全目题的讨论应当引起我国的臀觉.国际王1=境参考.2001( 2) .14J 曾文革.余元玲.许恩信.中国水资源保护目题及法律对肇.堰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6) .万方数据

 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作者:武敏作者单位:新乡学院政法系刊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al System and Society年,卷(期):

 参考文献(4条)参考文献(4条)2014(1) 1.周珂 生态环境法论 20012.曲格平 环境与资源法律读本 20023.环境与安全问题的讨论应当引起我国的警觉 2001(02)4.曾文革;余元玲;许恩信 中国水资源保护问题及法律对策[期刊论文]-{H}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引用本文格式:武敏 我国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 2014(1)

篇六:如何做好生态安全

强自然保护

  维护生态安全

 2 2 月 20 日,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 正式挂牌成立。

 确立了 发挥生态功能、提供生态服务、维护生态安全 的基本定位。

  50 万勤劳智慧的林区职工群众,扎根 10.67 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林海,

 65年沧桑岁月和风雨征程。

  累计为国家提供了2 2 亿多立方米木材,上缴利税 200 多亿元,是国家同期投入的4 4 倍;森林面积、蓄积均居全国国有林区之首,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碳汇制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 习近平总书记 2014 年1 1 月 26 日考察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时指出, 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作贡献 。

 如今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阔步迈上保护自然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征程。

  这是一次全新而重大的转型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形势分析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思考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粗浅认识

 报告内容

 一. . 野生动 植 物保护的 形势分析

 

 野生动植物 是亿万年地球环境演化的产物,同时又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环境的缔造者与维持者。

 

 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共生、共荣、协同、循环、自生与再生、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整体。

 (一)

 野生动 植 物保护的 重要意义

 ( ( 人已主宰地球,如何对待野生动植物) )

  1 1 、保 护野生动 植 物 是维系物 种安全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保证 。

 ··············································································································································································································································· ·

  野生 动物  野生动物是重要的物质资源。

 已经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巨大价值 ,做出了巨大贡献。

  野生动植物支撑人类未来, 野生动 植 物资源是人类未来的财富,其价值难以估量。

 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物种一旦消失就不可复生,人类就永远失去了这些基因。(基因存储了生命信息,作为基因工程 的 原材料)

 贡献与支撑

  2 2 、 保护 野生动植物是维护生态安全 、 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 。

  野生动植物对环境退化反应极为敏感,与其栖息地如同“唇齿”。

 濒危物种的生存状态,是自然生态变化的“晴雨表”。

  野生动物是重要的生态资源, 是构建生态的基本要素, 是自然

 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和生态平

 衡具有重要作用。

 20 世纪 --- 虎的灾难世纪

 栖息地破坏、人类猎杀, 20 世纪初有野生老虎 10 万只,现在仅存野生老虎 3200- - 3500 只。

 ··············································································································································································································································· 9

   保护 野生动植物是 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

 (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的组成部分;生态是生态文明的本原和基础)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人类将历史挫折转变为历史智慧的重要里程碑。这种新的价值观要求尊重和保护自然,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关系,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

 @ @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重要决定。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0

 3、保护野生动植物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我国备受关注。

  物种加速灭绝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2014 地球生命力报告>, 显示: @ @ 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各项需求,造成了人类对栖息地的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过度猎杀。仅在 1970 ~ 2010 年 40 年中, , 全球野生动物的数量就减少了一半以上。

 <2016 地球生命力报告> 进一步指出: @ @ 人类正在使用 1.6 个地球的资源,人类活动将会造成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 1970 年到 2020 年的 50 年间减少 67% 。

 @ @ 有记录以来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最大威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合并造成的影响。

 @ @ 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保护。整体而言,在保护区种群数量减少的速度不及非保护区的一半。例如在尼泊尔,由于保护区的建设,近年来老虎种群数量是增加的。

 目前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过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 倍。有专家讲,现在全球正处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期。

  我国 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鉴于我国野生动 植 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多、受威胁物种所占比例高等特点,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土地开发、城镇扩张、道路铁路建设、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经济利用等活动给野生动 植 物造成的影响,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保护处置不当就常常引发强烈的国际负面舆论,直接影响到我 国 国际形象和声誉。

  保护野生动 植 物普遍受到了国际上政治家、科学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高度关注。

  @ 形成了 生物多样性公约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等多个公约, 把保护野生动 植 物提升到全球战略 。

  @2010 年圣彼得堡召开了老虎保护峰会。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2012 年6 月20—22 日,巴西) 通过的成果文件 《 我们希望的未来 》 。

 • 当今世界野生动植物跨国犯罪已被列为贩毒、军火之后的第三大国际犯罪。西方国家往往利用我国出现的乱捕滥猎、走私、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植物的个别事件,借题发挥,大肆渲染、歪曲、摸黑,并试图将影响引到政治、经济、外交领域,打压我 国 的国际空间,破坏我们的国际合作,诋毁我国的道义形象,弱化我们的话语权。这种国际政治的博弈带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国际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情况

 • 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 涉及物种:

 约 34000 个物种及产品国际贸易受 CITES 公

 约管制,其中在我国有分布的

 物种达 2140

 种;据估算,存在非法贸易的野生动植物

 种在 200 种以上。

 • 涉及用途:

 药用原材料、特殊皮革、宠物、食品保健

 品、花卉、木材等,近年来不正当获取遗

 传资源现象逐步上升。

 • 涉及范围:

 全球性,主体从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流

 向消费地区,涉及我国的包括象牙、红木、

 鱼翅、石首鱼鱼鳔等,涉及美欧等国的包

 括鳄、蜥皮革和热带鸟类、爬行类动物等。

 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国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

 • 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领域。

 • 2010 年 CITES 公约联合国际刑警组织、世界海关组织等成立国际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同盟( ICCWC )。

 • 2011 年美国时任国务卿的希拉里高调宣布关注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理由是: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已成为仅次于毒品、军火走私的全球第三大跨境经贸犯罪活动,不仅影响全球生态安全,并为非洲等部分国家反政府武装及恐怖组织提供了部分资金来源,构成区域性安全隐患。

 • 2012 年,美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打击野生动物走私工作简报;2013 年,奥巴马总统签署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行政命令;2014 年,美国发布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战略。

 • 欧盟等发达国家积极跟进,亚非等欠发达国家附和。

 —

 英国查尔斯王子倡议于 2014 年召开“打击野生动植

 物非法贸易伦敦会议”,欧洲议会于 2014 年1 1 月通过

 打击偷猎和贩卖野生动物犯罪的决议 …

 —

 肯尼亚率先于 2011 年7 7 月举行公开销毁象牙活动,打

 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于 2012 年列入欧非高峰会议

 议题,博茨瓦纳政府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于 2013 年12

 月召开非洲象保护峰会, 2015 年4 4 月非洲领导人通过非洲大陆首个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行动方案,越南于 2014 年2 2 月发布《加强控制和保护濒危稀有和珍贵

 野生动物的指导和执行措施》总理令 …

 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国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

 • 逐步上升到国际政治外交高层事务。

 —

 先后列入联合国大会决议、 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

 八国

 集团领导人公报、东亚峰会声明等文件,并成为国家领导人层

 面会谈的内容之一,列入中美、中英元首会晤成果文件。

 • 向多领域快速扩展。

 —

 CITES 公约牵头,国际刑警组织、世界海关组织、联合国毒品

 及跨境犯罪办公室联合成立 ICCWC 。

 —

 已列入联合国环境大会、 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大会

 议题等。

 • 国际组织与机构异常活跃,媒体舆论大肆渲染。

 —

 IUCN 、 UNEP 、 WWF 、 TNC 、 WCS 等国际组织均将打击野生动植物

 非法贸易列为重要业务内容,关注、参与该事务的各类国

 际组

 织、机构上百家。

 —

 媒体报道量快速上升。

 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国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

 • 专业研讨日益频繁。

 —

 遏制非法象牙需求国际研讨会( 2015 年1 1 月于中国杭州)

 —

 打击犀牛偷猎及非法贸易高官会议及部长级对话( 2015 年

 2 2 月于日内瓦)

 —

 国际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控制下交付会议( 2015 年3 3 月于捷

 克)

 —

 第二届保护非洲象峰会( 2015 年4 4 月于博茨瓦纳)

 —

 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卡萨内会议( 2015 年4 4 月于博茨瓦

 纳)

 —

 交趾黄檀非法采伐与贸易地区对话会( 2014 年 12 月于泰国)

 —

 第一次穿山甲分布国会议( 2015 年6 6 月于越南)

 —

 “对盗猎零容忍”研讨会( 2015 年2 2 月于尼泊尔)

 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国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

 • 摆出为资源国“打抱不平”和为全球生态健康及地区安全“勇于担当”的姿态,抢占道德高地,抹黑我国形象。

 • 将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作为公共外交议题,挑起部分国家公众对我国的反感情绪,离间或干扰友好关系。

 • 对我国重大外交战略,如“一路一带”建设或境外重大合作建设项目,暗设制约因素。

 • 借此影响、打压我传统文化、民族产业。

 意图分析:

 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国际事务的特点

 全球物种分布并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少数国家。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黑西哥、扎伊尔、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共 12 个国家拥有全球大约 60% ~ 70%的物种。

 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二)我国野生动植物的资源特征和保护成就

  区系起源古老 驯养动物品种和类群多 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为物种进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

 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未受第三纪和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影响 。

 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有高等植物 30,000 余种,占世界总种数 10% 。脊椎动物 6347 种,占世界总种数 14% 。

 特有种 多  特有属种多。脊椎动物中, 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 470 多 陆 栖脊 椎 动物是仅分布于中国的 特 有物种。

  我国是世界上家养及驯养动物品种和类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 1938 个品种和类群。

 物种丰富

 21 野生动植物保护成就

  早在1950 年就发布了《稀有生物保护法》,并于1956 年建立了第一批自然保护区,开始了拯救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 植 物的实践。

  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快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步伐,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强化执法监管、扩展国际合作、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多个角度,全面推进保护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

  世纪之交,我国又 实 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治荒漠化、湿地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 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 和生态恢复工程。

  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总体保持稳定 , 大熊猫、朱鹮、藏羚羊和扬子鳄等重点保护物种种群数量增长,基本摆脱濒危状态 。

 ···································································································································································...

推荐访问:如何做好生态安全 如何做好 生态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