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劳动教育地方课程8篇

劳动教育地方课程8篇

发布时间:2023-05-03 20:20:18

劳动教育地方课程8篇劳动教育地方课程 2022年版义教课程方案及标准解读(上)总第321期65一、研制背景与要解决的问题(一)研制背景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教育地方课程8篇,供大家参考。

劳动教育地方课程8篇

篇一:劳动教育地方课程

22年版义教课程方案及标准解读(上)总第 321 期65一、研制背景与要解决的问题(一)研制背景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劳动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 顾建军,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管光海,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劳动教研员。系统建设劳动课程

  落实劳动教育——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顾建军

 管光海*□

 劳动摘

 要:本文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研制背景、要解决的问题、主要的突破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从时代要求及劳动教育实施中的现实问题,述清本次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的缘起与主旨;从劳动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及其统领下的课程标准各部分设计,阐述了该版课程标准的突破;从劳动课程资源的利用、劳动项目的开发以及劳动课程师资的培养等方面,论述了劳动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与难点。关键字:2022年版义教课标

  标准解读

  劳动课程标准

  劳动素养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15(2022)01-0065-07

 662022.5( 上 )重要内容。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劳动教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实施渠道是开设劳动课程,并辅之以课外劳动以及与相关学科教学的结合。劳动课程的设置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这些经验的充分挖掘是劳动课程标准研制的重要前提。在此背景下,劳动课程标准研制组开始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研制工作。研制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研制工作的每一环节,将《意见》以及《纲要》的要求具体化、细化,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劳动课程开齐、开好,提高劳动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贡献率。(二)要解决的问题《标准》的研制要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并引领劳动教育的实施。一是劳动教育实施中的“窄化”“片面化”问题。构建完整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目标体系,解决仅以技能、过程或体验等某一方面作为劳动教育目标的问题。构建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课程结构,解决仅实施某类劳动的问题。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方式,解决把劳动教育窄化为上课等问题。二是劳动教育实施的“形式化”“表面化”问题。通过内容要求、素养表现、活动建议的一体化设计,以及提供劳动实践过程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摘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2022年版义教课程方案及标准解读(上)总第 321 期67指导建议,解决学生经历劳动过程但缺乏劳动价值体认、劳动观念培养、劳动品质塑造等“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二、研制的主要突破研制工作依据《意见》及《纲要》,挖掘劳动课程的育人本质,体现学校与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一)提炼了劳动课程要培养的学生劳动素养《标准》将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学生培养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为此,怎样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如何指导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提高,是课程标准研制亟需突破的问题之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要培养的学生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标准》从中央文件精神出发,结合认知基础、实践基础、行为与品格及三者有机整合的视角,提出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作为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阐释了劳动素养的内涵与构成,体现了基础性、阶段性、成长性。这四个方面既体现了劳动课程在劳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的独特贡献,又体现了对学生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性素养的培养。研制工作以劳动素养为统领,引领课程标准各部分:明确各部分的功能定位和价值追求,提出课程的目标、内容、劳动素养要求以及课程实施建议;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劳动实践活动,提出素养立意、切实可行的活动建议;树立正确的学生学习质量观,提出有序进阶、可测可评的学生劳动素养要求。(二)形成了与劳动素养相匹配的课程目标体系《标准》提出了课程要达到的总目标,包括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标准》还提出了学段课程目标,按照学段,围绕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各学段课程目标之间体现连续性、顺序性、进阶性特点,为各学段的劳动课程开设提供了目标引领。

 682022.5( 上 )(三)构建了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劳动任务群是将知识技能基础相近、功能相似、性质相同的劳动任务归纳在一起后形成的一组劳动任务。共设计了覆盖三类劳动,学段进阶安排、有所侧重的十个任务群。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小学中年级及以上每个学段都涵盖三类劳动内容,学校在任务群的选择上可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在每类劳动内容所涉及的任务群中选择实施。(四)研制了各学段劳动素养要求劳动素养要求是对学生在完成阶段性劳动课程学习后需要达成的素养表现的总体刻画。劳动素养要求的提出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明确不同学段劳动素养的具体表现特征,为资源开发、教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达到育人合力。(五)强化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标准》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和“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避免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避免缺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察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六)提出了可操作的课程实施要求与建议《标准》关注课程实施要求与建议的引领性、建设性、可操作性,在课程内容活动建议部分提供可实施的活动,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建议,在课程实施部分提出劳动项目开发、劳动过程指导、劳动周设置、学校与家庭、社区协同、劳动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建议。《标准》高度重视劳动安全问题,从理念到实施、从目标到内容,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和机制建设,注重课程实施的安全性评估,适时提出安全提示。此外,还附以适量的项目、活动实施与评价案例,力求使课程标准好用、管用。三、劳动课程实施的重点与难点(一)劳动项目的开发落实劳动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各任务

 2022年版义教课程方案及标准解读(上)总第 321 期69群中劳动项目的开发。劳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对目标和内容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劳动项目的开发要协调劳动项目的基础性与开放性问题,要把握不同学段的劳动素养要求,围绕《标准》提出的十个任务群,合理选择和确定实践项目内容,要避免内容随意化、片面化、简单化,同时又要防止忽视劳动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开放性,出现“一刀切”“千人一面”现象。基于此,《标准》给出了劳动项目设计的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制订项目目标、选择项目内容、确定劳动场域、明确项目过程、提炼项目操作方法等方面。在劳动项目的实施安排方面,提出依据三大类劳动教育内容及十个任务群在各学段的分布设计,总体体现整体规划、纵向推进、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原则。为解决劳动教育实施的“形式化”“表面化”问题,劳动项目开发要注重劳动与教育的有机统一。为解决课内外、校内外劳动有机衔接、相互配合的问题,劳动项目开发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紧密结合,向课外、校外劳动实践体验有效拓展。(二)劳动实践过程的指导劳动实践过程是劳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劳动素养形成的关键。劳动实践过程是学生从真实的劳动需求出发,亲历实践,出力流汗,完成真实、具体的劳动任务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与学生实践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劳动课程的目标、项目活动、学习支架、实践活动组织、实践活动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中渗透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示范等关键环节,让学生经历反思、体认、感悟、内化、外化等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促进劳动观念体认、劳动能力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养成、劳动精神熏陶。对此,《标准》从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准备、实施及反思阶段都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三)劳动教育路径的协同《纲要》提出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加以安排,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四个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1 。《标准》将劳动周作为劳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解决校内外劳动有机衔接、相互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学校与家庭、社区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建议。劳动周是指每学年设立的、以集体劳动为主的、具有一定劳动强度和持续性的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劳动周与劳动必修课不能相互替代。劳动周主要涉及如何设计、组织与实施的问题。《标准》从主题1四个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包括:1. 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2. 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3. 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4.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702022.5( 上 )选择、内容设计、时间安排、资源利用四个方面为劳动周的设计提出了具体建议,从周密计划和组织动员,劳动空间、内容和时段的衔接,劳动实践的内化,保障劳动安全四个方面给出了组织与实施的具体建议。学校在实施劳动课程时要积极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为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育人环境。要指导家庭协同开展劳动教育,提升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指导家长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家庭日常生活,将相关劳动内容作为家庭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家庭劳动教育与学校劳动课程建立关联,以使学生习得的劳动技能获得及时的应用和巩固。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企业、医院、农场等场所资源,以及劳动模范、具备技能特长的人才等人力资源,系统安排社区劳动,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四)劳动课程评价的引导劳动课程评价是劳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劳动课程目标的实现、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从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综合评价两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劳动课程的平时表现评价旨在通过了解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判断学生的劳动效果,以此调整教学实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其评价内容要紧扣课程内容要求和劳动素养发展要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劳动素养的表现水平。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有利于学习诊断和促进发展。劳动课程的评价方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可以采用劳动任务单、劳动清单、劳动档案袋等工具。劳动课程阶段综合评价是学期、学年或学段结束时进行的综合评价,反映学生劳动课程学习的水平和劳动素养的阶段性达成情况。阶段综合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可结合档案袋进行,结果性评价可采用测评形式,通过考查学生在完成测评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来进行。(五)劳动课程资源的利用劳动课程资源是实施劳动课程的必要条件,劳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要坚持素养导向,满足劳动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有利于加强劳动课程与地方经济文化的联系,强化劳动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拓展劳动课程的空间等。《标准》从劳动课程的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学校场地、设施以及环境、劳动实践室、社会劳动实践基地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劳动实践室是劳动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和重要保障。劳动实践室的类型、数量、器材配置等要有利于三大类...

篇二:劳动教育地方课程

教育

 劳动教育 2019·9·2 __________

 劳动教育 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

 劳动是什么 世界会变成另一副模样…… 如果没有劳动 劳动不生活密切相关……

 劳动与生活 丌付出劳动就丌会有收获……

 劳动的名言 01 02 03 04 目录

 劳动教育 劳动是什么 /01 劳动,是指操作,活动, 也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活动。

 劳动教育 劳动是什么? ? 劳动就是将种子育出丰收,将沙漠栽成绿洲,

 是把蚕丝纺作锦绣,是把谷物酿成美酒。劳动就是兵马俑

 身上的异彩流芳,劳动就是华山石阶上的凿痕尽现,劳动

 就是巍巍宝塔山上的片片绿荫,劳动就是腰鼓山上的块块

 青石。劳动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文明前进的工具。

 劳动是什么

 劳动教育 如果没有劳动 /02 如果没有劳动,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劳动教育 如果没有劳动,世界上就不会有机器的轰鸣声,也看不到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

 劳动教育 如果没有劳动,夜晚就没有明亮的灯光,马路上也不会有穿流如梭的汽车。

 劳动教育 如果没有劳动,田野里不会长出茂盛的庄稼,煤炭也只好永远沉睡在大地深处。

 劳动教育 如果没有劳动,世界上就没有报纸,没有书籍。

 劳动教育 劳动与生活 劳动不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3

 劳动教育 接下来,请从班级里选出两名劳动模范,说说他(她)们的劳动事迹吧

 劳动教育 谈谈你为班级做过的劳动

 劳动教育 劳动的名言 /04

 劳动教育 • 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 马克思 • 知识是从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晶。

 —— 宋庆龄 • 真理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人们前进和上升的道路上的阶梯,真理都是从人类的劳动中产生的。

 —— 高尔基 •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鲁迅 • 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惟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动、财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

 —— 蒙田 劳动的名言

 劳动教育 既然人必须劳动才能生活,不其在厌烦中劳动,丌如在快乐中劳动。

 劳动教育 Thanks.

篇三:劳动教育地方课程

2022 大学 《 劳动教育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劳动教育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课程代码

 学

 时

 6 16 学时

 授课时间

 第一、第二学期

  学

 分

 1 1

 适用 专业

 全体学生

 通识教育中心

 (综合 教研室 )

  《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劳动教育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中心综合教研室承担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总学时 16,开设时间为大专二年级第一、第二学期。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它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劳动教育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强调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劳动还具有突出的社会性,要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劳动更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一门必修的课程,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这门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问题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劳动的基本理论学习,学生能够深刻认识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深入理解劳动实践对于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深切感悟劳动实践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进一步明确我国工人阶级的劳动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所发挥的主力军作用,真正在思想意识层面切实认识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深刻道理及其重大意义,从而真正树立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

 造的意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课程育人优势。通过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加强劳动实践教学,从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方面出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设计思路如下:

 (1)

 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2)

 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

 (3)

 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

 (4)

 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四、课程教学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一)知识目标

  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二)能力目标

 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素质目标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 表 表 1

 教学项目表

 教学

 模式

 教学模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

 理论

 教学

 1 16 6 学时

 模块一

 立足时代 感悟劳动精神 掌握劳动精神的具体内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

 2 2

 模块二

 奋斗一线 弘扬劳模精神 掌握并理解劳模精神的内涵: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认真思考如何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践行与发扬劳模精神。

 2 2

 模块三

 精雕细琢 传承工匠精神

 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 5 个内涵(敬业、协作、精益、专注、五个创新),感悟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认真思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2 2

 模块四

 课堂演讲

  主题演讲“我对劳动的看法”,通过演讲让学生抒发对劳动的认识,人的伟大其实就在于会劳动、能劳动和爱劳动. 2 2

 模块五 学有所用 培育创新精神 学习并理解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具体内涵。感悟四者在劳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2 2

 模块六

 快乐奉献 投身志愿服务 理解服务性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参与服务性劳动的自主意识,熟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内容、类型和开展方式,并能够策划或者实际参与一次服务性劳动。

 2 2

 模块七

 防患未然 确保劳动安全 加强学习,了解更多生活工作中安全保护知识,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尊敬制度、遵守制度的规矩意识,牢固树立劳动防护自我保护安全意识以及劳动保护安全措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2 2

 模块八

 劳动作品展示 通过制作“剪纸”作品,提高学生的实际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自主意识,进一步理解新时代的劳动精神。

 2 2

  六、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精心设置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通过介绍丰富的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人物事例,加深同学们对于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理解。

 3.建立丰富的交流和反馈渠道,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教学 flash 动画、ppt 课件、小微课、小视频、智慧云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

 (二)考核建议 教学评价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体现形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遵循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客观过程,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和体验,从而成为一个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会劳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表 表 2 2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办法

 学期

 项目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出勤 10% 利用签到小程序打卡签到。缺一次课扣 5分,缺两次扣 10 分,缺 3 次(含 3 次)以上,课程不合格。

 利用签到小程序打卡签到。缺一次课扣 5 分,缺两次扣 10 分,缺 3 次(含 3 次)以上,课程不合格。

 课堂表现 15%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表现好的记录在册,酌情加分。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表现好的记录在册,酌情加分。

 七、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一)参考教材 1.《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编写组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柳友荣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相关附表

 《劳动教育》课程------理论教学方案

 模块--

 课前准备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15% 缺一次作业扣 5 分,缺两次扣 10 分,缺 3次(含 3 次)以上,课程不合格。学生如能按时较好地完成作业,记录在册,酌情加分。

 第一次小作业:搜集劳模资料,挑选一个喜欢的劳模,制作一个 10 张左右幻灯片的PPT,介绍劳模的生平,喜欢这个劳模的原因,有什么感想等。劳动课代表收集后,发到任课教师的邮箱。

 第二次小作业:参与一次公益活动,学劳模当校园交通、文明志愿者等,拍摄三张图片。劳动课代表收集后,发到任课教师邮箱。

 :

 第三次小作业:打扫一次宿舍或者校园卫生等。拍摄三张图片。劳动课代表收集后,发到任课教师邮箱。

 注:学生因身体或其它原因不适参加劳动课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经学院同意后,可减免小作业。

 缺一次作业扣 5 分,缺两次扣 10 分,缺 3 次(含 3次)以上,课程不合格。学生如能按时较好地完成作业,记录在册,酌情加分。

 第四次小作业:制作一个自己发明的东西。劳动课代表收集后,交给任课老师。

 第五次小作业:录制一分钟以内的劳动小视频。劳动课代表收集后,交给任课老师。

 第六次小作业:组织一次班集体包饺子活动。

 注:学生因身体或其它原因不适参加劳动课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经学院同意后,可减免小作业。

 期末实践 60% 参与形式多样,比如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剪纸),或者养的植物;以宿舍为单位选派代表在课堂上演讲,题目为“我对劳动的看法”,控制在 3 分钟以内。如果不参与,课程不合格。

 参与形式多样,比如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剪纸),或者养的植物;以宿舍为单位选派代表在课堂上演讲,题目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劳动的意义”,控制在3 分钟以内。如果不参与,课程不合格。

 总评成绩 前四项之和 前四项之和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

  《劳动教育》课程------劳动实践方案 实践项目

  教学目标

  基本技能

  劳动工具

  活动设计

 安全保护

  考核评价

篇四:劳动教育地方课程

撷英区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究与实践■陶玲华1王 欣2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劳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JCJYC20180162)研究成果。摘 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课程设计和统筹资源,探索如何根据区域特色构建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实践,小学劳动课程逐步体系化、规范化、整体化,学生已初步具备基本劳动意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提升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从区域层面推进劳动教育,不仅要开足开全劳动课,更要加强劳动教育与各学科的渗透,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综合育人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郑州高新区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区域劳动教育实践范式。一、整体架构,建设结构化的课程体系1.建立双主线结构模型郑州高新区根据《意见》和《指导纲要》中关于劳动教育总目标的要求,以劳动素养指导劳动内容的设置,以劳动内容实现劳动素养,建立劳动教育双主线结构模型。基于劳动素养、立足劳动内容,构建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2.形成完备的劳动素养体系图1 劳动素养体系围绕“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为中心,依据《指导纲要》和相关文献对劳动素养进一步细化,提炼出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等五个方面和二十个细化指标,形成“一个中心、五个方面、二十个细化指标”的劳动素养体系,如图1所示。3.构建“素养—内容”映射图谱图二 “素养—内容”对照图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体发育水平,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每个学段所占的比重。课题组提炼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每个学段的核心词,明确每个学段的劳动内容。建立20个劳动素养细化指标与核心词形成映射关系,体现出劳动素养的培养是进阶攀升的过程。劳动内容与劳动素养的对标最终达成了二者的有机统一。4.研制劳动教育任务清单根据细化的劳动素养指标与劳动教育主要内容的核心词研制出《郑州高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在《清单》里既有学校应该开设的劳动内容又有要达成的劳动素养标准。《清单》既规定了学生劳动素养的最低标准,又为学校提供了劳动课程弹性空间。二、系统设计,保障劳动教育扎根落实1.组建劳动教育师资团队根据区域的教育资源基础,确定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成立劳动教育研究中心,组建区域劳动骨干团队,确定每个学校的劳动专干和专任教师。同时依据“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分层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科学规划,构建由区级教研部门 — —学区教研共同体 — —校级教研部门组成的“三级教研共同体”,形成了“三级联动、校际合作、互助交流”的教研模式,推动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和发展。2.共享劳动教育网络资源郑州高新区为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智慧教育全面覆盖,建成了高新区智慧教育云平台、智慧教室、学情分析室、校园电视台等。借助云平台,构建劳动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体系,进而确保劳动教育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劳动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包含劳动教育专题资源、在线教研、同步课堂、课程评价等领域,其中劳动专题资源精选了60节劳动50。

 。. .。

 。

 课题撷英教育优质课以及最新的教学杂志、课外阅读等资料,为教师专业化的学习提供保障;在线教研为学区教研、校内教研、集体备课搭建平台,帮助劳动教师备好每一节课;同步课堂记录课堂点点滴滴,让教学成果一目了然;课程评价从课时落实、课程建设等维度对区内各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进行评价,并定期进行专项调研和反馈。3.探索劳动教育主题课程以建设“高品质创新教育”为目标,在高新区“行知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上,构建高新区中小学“三•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三”表示利用区域资源共建三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三门基地主题课程,分别是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发的智慧劳动教育课程,依托“郑大药学院”开发的中医药劳动教育课程,依托“网络安全科技馆”开发的网络安全劳动教育课程。“一”表示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实现课程“一校一体系,一校一品质”。区域特色课程是各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是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各校将区域特色课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三、评价督导,探索可视化的课程评价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劳动态度、劳动时间、劳动成果、劳动给学生带来的变化等方面。学校根据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劳动进行评价,将劳动评价记入学生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学生劳动实践能力进行考查。比如郑州大学实验小学结合少先队活动,设置了儿童劳动教育特色奖章,并配套设计了争章参考方案,从训练目标、达标要求、指导要点、争章内容及步骤方法等多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四、实践提升,促进持续化的课程发展1.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目前高新区在所属小学、初中、高中已全面开启劳动教育,学生转变了劳动观念,提升了劳动技能;磨砺了劳动品质,树立了人文情怀;增强了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2.劳动教育成果不断涌现在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对劳动教育有了更深理解,教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如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新时代背景下“四园联动”劳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高新区外国语小学《“主题劳动教育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相继在《劳动教育评论》中发表。2020年度郑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课程成果评选活动中,高新区共获8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成果丰硕。在2020年10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实验区劳动教育课程研讨会上,高新区科学大道第三小学“红领巾爱劳动”课程成果报告在会议上交流,受到参会人员的高度评价。五、结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学校劳动教育的规范、有序、高效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深挖课程育人的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创新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参考文献:[1]卓晴君,徐长发.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N].光明日报,2018-10-09(13).[2]曾天山,顾建军 .劳动教育论[M].教学科学出版社,2020.(备注:钱水征、于芳、张蔚杰老师也参与本课题研究与实践)(作者单位:1.郑州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研和智慧教育发展中心;2.郑州大学实验小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App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以滁州学院为例■虞佳慧基金项目:滁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0CXXL174)摘 要:近年来,社会上移动学习的热潮让大学生转向手机学习APP这种学习英语的新途径。本研究以滁州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 APP 的使用情况。旨在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需求以及APP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出适用于该类学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策略。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学习;APP使用前言: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将推动大批高等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而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则是应用型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社会上移动学习的热潮让大学生转向手机学习APP这种学习英语的新途径,该学习方式以其便捷性、个性化和交互性等特点,很好地满足了大学生不断更新信息与技能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差异化办学的基础上提倡因材施教,本文对于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运用英语学习APP,提升其英语学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二语习得,尤其是英语自主学习领域的相关理论发展。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相关研究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其成果几乎应用于所有教育领51。

 。. .。

 。

篇五:劳动教育地方课程

章劳动教育概论

 第一节高校劳动教育概述 《易经·系辞下》记载了神农氏炎帝教民使用工具,播种五谷的传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炎帝是中国远古时代教会先民进行农耕的农业先行者,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就是生产劳动教育,也就是最早的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认为,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 学者檀传宝认为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劳动素养(即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为谁培养

 人、培养什么人以及怎么培养人”是劳动教育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和受教育者自身的特点,通过教育与劳动的良性互动、互融互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价值观,增强劳动意识,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构建起健全的劳动人格,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高校劳动教育 高校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在高校的实践。高校劳动教育是教育者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根据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以劳动为载体,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劳动教育活动。高校劳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的劳动思想、劳动技能和劳动实践的系统训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增长专业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态度和习惯,全面提高大学生劳动素养。最终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幸福感、追求创新灵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校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劳动教育,从国家层面来说,“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从高校层面来说,关乎高校办学目标和办学方针,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从学生层面来说,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价值观、职业态度、劳动情感,影响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态势和可能取得的成就。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2020 年 9 月 15 日,外卖小哥唐先生按照订单将点餐送到安徽省某大学,给同学打电话,同学没接。外卖小哥遂上报系统【联系不上顾客】,然后去送了下一单。八分钟后,同学给外卖小哥打回了电话,让他马上回去,把点餐送到楼下。小哥说疫情管控不能入校,约定在学校门口拿餐。谁知同学拿完餐后,给外卖小哥发了一封短信,辱骂他是“底层猪”。

 请问:您是怎么评价这位大学生的,这个案例对高校劳动教育有什么启示? 我认为该同学太“懒”,劳动态度不端正,不尊重他人。职业无贵贱,普通劳动者也有自己的权利与尊严,由此,凸显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三、高校劳动教育的特征

 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关注高校劳动教育的特征。

 1.高校劳动教育具有职业性 高等教育是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最后一站,专业知识、能力、态度的培养,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无不饱含劳动教育的元素。高校劳动教育需要围绕学科专业展开,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使之能够融入日益精深的专业分工,引领未来的劳动形态创新。

 2.高校劳动教育具有系统性 大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相对成熟,人格品性等各方面趋于稳定,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接受的劳动教育应更加系统,不断拓宽学生在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态度和劳动习惯等方面的认知:使学生明白“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幸福”的真理;大力培植学生“热爱劳动与创造”的情感,树立“敢于做先锋,不做看客、当过客”的态度;让真抓实干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的行为方式。

 3.高校劳动教育具有创造性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是新时代对青年一代的新要求,创造性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

 量。新时代的劳动者除了具备必需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外,更应是具备创新能力,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人。

 4.高校劳动教育具有灵活性 劳动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式。一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共享型劳动教育资源数据库。二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灵活利用“慕课、翻转课堂、人工智能”等新型劳动教育方式,让劳动教育摆脱枯燥劳累的标签,变得生动起来。三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构新型互动机制。

 四、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 高校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主力军。我们需要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塑造专业品质与劳动情怀。

 五、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高等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是: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六、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在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离不开劳动,教育体系离不开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高校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意识,端正学生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劳动教育能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趋势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联系,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内化为个人梦,最终通过他们个人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有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时代,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社会思潮迅速涌入我国并影响着高校,部分大学生受其影响,出现了推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观念。部分大学生长期脱离劳动实践,处于“啃老”的生活状态。高校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二节 高校劳动教育理论溯源 大家都知道: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理论,从来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源头、根本就是生活,生产劳动实践。不过,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下面就让我们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探寻先贤智者的劳动教育思想精华吧。

 一、古代劳动教育思想 1.中国古代的劳动教育思想 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包括“文、行、忠、信”。其中,“文”强调脑力劳动教育,“行”突出体力劳动教育,孔子倡导一种文行合一、学思结合的体力劳动教育与脑力劳动教育并行的劳动教育理念。

 墨子重视劳动生产,“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认为要“兼爱”,推崇平等的劳动权利,墨子主张:“蚤出暮入”的劳动态度。墨家在长期的生产劳动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把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寓教于“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劳动教育的发端。

 2.西方古代劳动教育思想 在西方的古典世界里,劳动代表着辛苦甚至惩罚。不过,本尼迪克在他的法规中告诫人们“懒惰是灵魂的敌人”,劳动是一种修道的手段,认为“人人都要参与生产劳动”。莫

 尔在他的《乌托邦》中坚持乌托邦中的公平与平等,倡导全民的普遍劳动。

 二、近代劳动教育思想 1.中国近代的劳动教育思想 颜元是我国少有的重视生产劳动、重视农业知识与技术的学习、注重劳动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的学者。他说:“上至天子,下至庶人,皆有所事,夙夜勤劳。”“甘恶衣粗食,甘艰苦劳动。”他还认为劳动具有道德的价值,“偷安白食”是非常可耻的。

 2.西方国家近代的劳动教育理念 洛克是近代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的肇始者。裴斯泰洛齐认为“当我们把学校与工场结合起来,并在真正的心理学的基础上办学的时候,新的一代必然会培养起来”。凯兴斯泰纳鼓励学生通过“劳作”去认识事物本质、探究世界真相。他指出:“教育需要靠劳动获得。因为只有通过劳动,精神作用才全部形成,并且更有创造力,更有说服力,更能坚定的朝目标努力。只有在劳动获得中,思想与道德修养才得以锤炼和提高。” 3.马克思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思想

 马克思在深刻洞察到现代生产同科学技术的本质联系之后,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成为保障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重要实践基础”,“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三、现代劳动教育思想 1.中国现代的劳动教育思想 蔡元培认为“劳动是人生一桩最要紧的事体”。他非常重视劳动教育,1927 年,蔡元培在上海与友人筹备劳动大学,意图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劳心又劳力的劳动者。在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方面,蔡元培提出了“即工即学”与“工学结合”的主张。他还认为今后的世界毫无疑问是劳工的世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连接生活与教育的纽带是“做”和“活动”,表现为“劳力”与“劳心”的结合,这体现出,劳动教育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灵魂。劳动是获取真知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也只有寓于生产实践才能具有长久生命力。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奠基者。他认为职业教育是个人谋事、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而劳动教育是将知识与技能、动手与动脑完美结合的有效途径。

 2.杜威的劳动教育思想 杜威是实用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教育即生活”的本体论、“学校即社会”的价值论、“从做中学”的认识论这三大块。在杜威看来,一切教育都是关于职业的教育,职业教育将赋予所有学生“一种对有用工作的真诚尊重、一种提供服务的能力、一种对社会寄生虫的藐视”。杜威强调劳动的基础性,“人总得劳动,这是毋庸置疑的。人要生活,就得工作以供应生活的资源”。

 3.前苏联的劳动教育思想 列宁认为“为了使普遍生产劳动同普遍教育相结合,显然必须使所有的人都担负参加生产劳动的义务。” 马卡连柯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原则,强调教学应该和劳动并行、相互渗透,即教学应该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他提倡劳动教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还提出了创造性劳动与手脑并用的教育原则。

 四、中国共产党人的劳动教育理论 1.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 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而产生与发展。青年毛泽东于 1921 年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并开始了对劳动教育的初步探索。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方面,组织劳动人民在农闲之余参加夜校、识字班;另一方面,在革命根据地设立了工农红军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等干部学校。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1945 年,毛泽东在为《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一文中指出:“军队生产自给,不但改善了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并因而能够扩大军队”,生产运动还能增强劳动观念、增强纪律性、改善军民关系,这深刻地揭示了生产劳动的重要教育意义,标志着毛泽东劳动教育观的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

 2.邓小平劳动教育思想 邓小平非常重视劳动教育。他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劳动教育要从娃

 娃抓起。“要从小学开始,培养爱劳动、守纪律、求进步等好风气、好习惯”。“劳动也是教学,是政治思想课”。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参加什么样的劳动,怎样下厂下乡,花多少时间,怎样同教学密切结合,都要有恰当的安排。” 3.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 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主要包含于习近平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之中。

 一是坚持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

篇六:劳动教育地方课程

 教学改革与创新新 课 程 导 学浅谈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益海实验小学

 陈辉榕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大纲》也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促进学生掌握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可见,抓好劳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反观家庭教育,一些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代办过多,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甚至有一些学生只会读书,不会劳动。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教材内容的局限、课程结构的单薄、授课教师的不足等,劳动课程的开展也不尽人意,劳动教育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为此,我校进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下面浅淡三方面的做法。一、立足校园实际,丰富劳动教育形式1. 与学科结合。注重劳动教育与各门学科教学的结合,根据各学科的教材内容、教法特点的个性与共性,挖掘内涵,找准结合点,将课堂教学与校内外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有自信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动脑思考、动手体验并收获感悟,进一步深入劳动教育。例如,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结合一年级语文天地中的“寻找春天”内容,布置学生回去自己种植一盆花草,引导学生播种、浇水、施肥等,以帮助学生感悟主题思想,同时激发学生劳动兴趣,让学生习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又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以及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主阵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年段要求、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系列的劳动教育活动。具体而言,可以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成最美的花”“我是能干的小园丁”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劳动教育课程的不足,辅助对学生的劳动教育。2. 与德育活动结合。例如:( 1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精心设计“劳动教育”长廊、班级种植角等,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成为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 2 )积极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劳动节”,开展劳动节宣传,组织开展家务周、劳动班会课、劳动拉歌、跳蚤市场以及劳动图片展等活动,评选出校级“劳动之星”和“劳动教育先进班级”。随后,再通过竞赛和展示活动,如“系鞋带”“穿针引线”“科技小制作”“田园小栽培”等,营造“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基础。实践证明,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劳动节活动,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劳动,体会了劳动精神的可贵。(3 )开展“洒扫应对”“日行一善”等主题实践活动。在主题实践活动中,通过组织学生整治校园卫生,让他们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关爱空巢老人和社区义务劳动公益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传递文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4 )开展一月一班一厨艺赛。学校厨艺室配备齐全,每月安排一至两个班在学校厨艺室进行比赛。(5 )把每位班主任都纳入到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当中,一个学期至少要在班上开展一次以“劳动”为主题的班会,评选“班级劳动之星”,组织“劳动主题手抄报”展示,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中。(6 )把学校中的绿化带、观赏花卉划分成不同区域,由各个班级认领照顾,学生通过定时浇水、施肥、除草等,可有效培养自己的劳动习惯。3. 与校外公益劳动结合。公益劳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有益的无偿的劳动,是德育途径之一。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要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如结合学校的“小雷锋社团”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每个学期组织几次校外公益活动,如打扫街道、社区服务,到邻近的“清莲庵”为那些孤儿们打扫房间、清洗被褥等,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便能有效拓展劳动教育的外延。二、依托教育资源,拓展劳动实践基地依托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并拓展劳动实践基地,是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环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劳动实践基地这一平台,实施以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的校本特色开发。1. 开展粮油特色课程。学校积极利用外部的帮扶力量,定期邀请泉州福海粮油的志愿者在周四校本课上为学生做有关粮油特色专题讲解,且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去福海粮油公司开展粮油特色课程和劳动实践活动。粮油特色课程涵盖食用油(面粉)加工的简单介绍、面食的神奇产生过程、粮油加工卫生安全维护等粮油系列加工特色教育,让学生在了解粮油的神奇产生过程中,体会粮油的来之不易,领悟劳动卫生、劳动安全的重要性,做到珍惜劳动、热爱劳动。其中,面食的制作课程让学生有了亲手操作的机会,故在制作中既体验了劳动的快乐,又提高了劳动技能。2. 开展植物种植特色课程。学校附近有一个由家长开办的苗圃,通过联系,我们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开辟一块实验种植场地,在基地开展劳动体验活动,针对选种、种植、施肥、除草、捉虫、浇水,小组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初步掌握科学种植的知识。这样的劳动体验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劳动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从小亲近自然,掌握基 本 的劳 动技 能,体 验 了 劳 动 的 艰 辛、收 获 的快乐。(下转第 92 页)万方数据

 92

 课堂教学与研究新 课 程 导 学复杂的现代化教学工具甚至会阻碍学生批判思维的形成。例如,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严重依赖电子书,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严重依赖多媒体或网上现成的制作精美的 PPT ,虽然教师的 PPT 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精美的图片和转换音效中,但也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到知识点的学习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倒是拖慢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教学工具没有必要复杂化,反倒是应该简约化,只需要使用简单的教学工具即可。另一方面,教学评价也应该简约简明化,不应该含糊其辞地使用“很好”“真聪明”之类的语言,而应该使用简洁的语言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让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解决。三、小学数学以生为本的简约化教学路径思考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复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不一定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反之,极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尽量使用简约化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小学数学简约化教学至少应该通过两种路径来实现:其一,明确课堂主题,开展针对性教学,推进学生学习进度。目前在复杂的教学模式之下,“减负”已经成为当下家长的共同呼声,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承担少一点的课堂压力。究其原因,正是课堂中烦琐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工具等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明确每一次课程的教学主题,随即开展针对性教学,这样才能有效简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推进学生学习进度。其二,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去繁去杂,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小学课堂时间是十分珍贵的,只有短短 45 分钟,如果在这 45 分钟的时间里教师没有教授给学生重点知识内容,那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损失。而复杂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环节都会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尽量简化教学环节或方法,使得教学环节、教学工具以及教学评价等都简约简明化,这样才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简约化教学对于师生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既能减轻师生的负担,又能真正提升教学效率,真正凸显了以生为本,丰蕴课堂文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通过明确课堂主题、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等路径实行简约化教学,实现理论上、实践上以及过程中的教学简约化,这样才能推动小学数学简约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注:本文系 2017 年度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转变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 FZ2017GH071 )。参考文献[1 ]文世全 . 小学数学如何在简约教学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J ] .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6 ( 6 ) .[2 ]张自武,唐源 . 试析小学数学课堂的简约化教学[ J ] .昌吉学院学报,2013 ( 2 ) . (上接第 48 页)

 3. 与“三青”社会实践基地搭建劳动实践桥梁。每年学校定期组织五六年级的学生前往“三青”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劳动体验,学生在基地教官和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德育教育、科技实践、体能训练、生活技能、劳动实践、拓展训练六个种类的课程,封闭式的劳动与生活体验让学生做到事事躬亲,这就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生活、自主劳动的良好品格。除了以上谈到的劳动实践基地,我们将继续留意学校周边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通过手拉手合作形式,进一步拓展劳动实践基地,充实劳动教育校本开发的成果,期待能进一步着手创建小农场、小果园、小饲养场、小工厂等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这样便于学生展开实践、观察、实验和尝试等活动,进而充分培养劳动技能,调动劳动积极性,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和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三、利用家校联系,形成劳动教育合力1.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孩子劳动与技术教育最早的老师,小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是他们的重要实践“基地”。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影响,通过家长会、校园网站、微信等现代网络媒体宣传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重视并给予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的实践机会。与此同时,让家长通过 QQ 、微信群晒孩子家务劳动的情况,激励孩子热爱劳动。另外,还可利用元宵节、端午节、春节等传统节假日开展家庭劳动技术教育,如元宵节制花灯,端午包粽子、制香袋,春节贴春联、扫尘。因为学校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所以我们要求家长根据实际在屋前或屋后的空地上为孩子们留出一块“种植体验角”,并引导孩子们根据时令种上相应的蔬果或花草,从而让劳动教育实践走进学生的生活。2. 家长资源课开辟另一方天地。由于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所以我们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通过努力探索,成功开设了多个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有手工制作、烹饪、茶艺、泥工、十字绣、水果拼盘、模型制作类等。这类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感恩,获得幸福,得到激励。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如有源之水,给小学劳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浓郁、温馨的氛围。尽管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好。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们一直在路上!参考文献[1 ]孟娟,孟霞 . 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应用探讨[ J ] . 中国教师,2013 ( 24 ) .[2 ]杨晓峰 . 通往智慧彼岸与精神世界的劳动教育[ J ]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6 ( Z1 ) .万方数据

篇七:劳动教育地方课程

动教育1》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理论 课程属性

 必修 课程名称

 劳动教育1 课程英文名称

 Labor education1

 课程编码

 F23TB02A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无 总学时

 8 学分 0.5

 理论学时

 2 实验学时/ / 实训学时 / 实践学时/ / 上机学时

 实践学时:6

 二、 课程简介 《劳动教育1》是面向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是学校落实教育部有关劳动教育要求的重要举措。本课程为认识劳动篇,主要是认识劳动概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劳动观,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回归和创新。

 本课程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乎幸福人生的道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四、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及教学策略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人才培养规格指标点

 支撑人才培养规格

 知

 识

 目

 标

 目标1 1 :

 了解新时代劳动观,掌握科学劳动知识;知道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楚宿舍 内务卫生标准; 1-4:具有正确的劳动意识和敬业精神 1.思想道德品质 能

 力

 目

 标

 目标2 2 :

 具备必备的生活技能,能正确使用日常劳动工具,能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4:具有正确的劳动意识和敬业精神 2-3:具有较好的创新创业能力。

 1.思想道德品质 2.综合素质能力 素

 质

 目

 标

 目标3 3 :

 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实干精神,学会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

 1-4:具有正确的劳动意识和敬业精神 1.思想道德品质

 (一)理论教学 教学模块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与策略

 学习任务安排

 支撑课程目标

 专题一:

 认识劳动篇 2 重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劳动观以及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

 难点: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思政元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与策略: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线下对劳动概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劳动观进行讲授,课堂采用讲授法、案例法、互动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线上通过易班优课课群进行劳动模范故事拓展; 课前:交流劳动的必要性; 课堂:讨论劳动的意义 课后:易班优课学习劳动模范故事 目标1 目标3

 (二)实践教学 实践类型

 项目名称

 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

 项目

 类型

 项目

 要求

 支撑课程目标

 劳动实践 个人宿舍内务劳动 2 重点:培养个人宿舍内务劳动习惯和提升个人生活技能 难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思政元素: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训练 按照学生手册《东莞城市学院公寓内务卫生及纪律检查制度》的公寓卫生检查评分标准执行 目标1 目标3 劳动实践 校园服务劳动 4 重点:体验校园卫生清洁的困难 难点:学会理解劳动,尊重劳动 思政元素:培养实干精神 训练 楼道干净明亮,无污渍,无广告,楼宇四周及绿地无白色垃圾、烟头杂物等 目标2 目标3

 备注:

 校园服务劳动项目可根据校园实际需求调整 五、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及标准

 考核与评价是对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进行综合评价。在本课程中,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满分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占50%。学生完成学期规定学时并且考核成绩达60分以上者,获得相应的学分(即0.5分),考核成绩低于60分者,按学校规定进行重修。各项考核内容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一)平时成绩(50%)理论学习情况和劳动表现组成 1. 理论学习:采用百分制。包括课堂学习表现、线上理论拓展学习和交流分享完成情况组成,学习时长由系统自动记录完成情况,交流分享点赞率超过20的可获加分表扬,满分为止。

 2. 劳动表现:采取百分制。包括劳动出勤情况、劳动态度、劳动效果评分组成。

 旷课一次扣10分,旷课超过2次本课程0分,劳动效果采取小组互评方式进行。

 (二)期末成绩(50%)由个人宿舍内务评比和综合实践报告组成。

 1.个人内务(占总成绩的20%):采用百分制。个人内务卫生由任课教师组织小组评分,同时参考校自律会日常卫检成绩。评分标准按照学生手册《东莞城市学院公寓内务卫生及纪律检查制度》的公寓卫生检查评分标准执行。

 具体如下:① 值日表、卫生纪律制度表、财产登记表(10分)

 ② 地板(包括阳台、洗手间、走廊卫生)干净、玻璃、门窗清洁,无灰尘(20分)

 ③ 风扇清洁、天花板无蜘蛛网(10分)

 ④床铺、床底物品、行李、堆放整齐(20分)

 ⑤学习用品、书本、桌椅摆放整齐(15分)

 ⑥卫生间干净无异味、无污垢、洗漱台干净且物品摆放整齐(15分)

 ⑦公寓美化情况 (5分)

 ⑧被检查公寓对卫检人员态度

 (5分)

 总分(100分)

 2. 综合实践报告(占总成绩的30%):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的考核内容、题型和分值分配情况请见下表:

 考核

 模块

 考核内容

 主要

 题型

 支撑目标

 分值

 认识劳动篇 综合实践报告:分享本学期劳动实践体验的感受,并谈谈劳动实践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解决办法。

 综合实践报告 目标2/3

 30

 六、

 教学安排及要求

  七、选用教材 [1]卢璐,刘扬林,钟磊..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20.7

  八、参考资料 格式:张景林.安全学原理(第2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0年2月.

 [1]

 袁国,徐颖张,张功.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20.5 [2] 值林、罗嘉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8 [3]冯喜成,向松林.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九 九 网络资料 格式:中国JSP技术网站, [1]

 中国政府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致敬普通劳动者:19位职业人在快手直播“一日人生” 文章链接:

 [4]五一劳动节,最幸福的国宝铲屎官

 序号

 教学安排事项

 要

 求 1 授课教师 职称:初级以上

 学历(位):本科以上学历 其他: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 2 课程时间 周次:4-16 节次:周二56节、周三56节等 3 授课地点 √教室

  □实验室

  √室外场地

  □其他:

 4 学生辅导 线上方式及时间安排:易班优课课群和企业微信班级群实时在线留言互动; 线下地点及时间安排:第一次理论教学时间,地点各自课室

 [5]【榜样故事】立足本职岗位

 诚实劳动

  [6]归国投身无人驾驶研发,工程师边宁:未来的中国,大有可为!

  大纲执笔人:詹海都 讨论参与人: 张宏渝、惠梦瑶、敖谦、张鸣乐

 系(教研室)主任:

 学院(部)审核人:

篇八:劳动教育地方课程

教育 劳动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

  1 目 目 录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理念................................................................................................................................ 2 三、课程目标................................................................................................................................ 3 (一)核心素养内涵............................................................................................................ 3 (二)总目标........................................................................................................................ 4 (三)学段目标.................................................................................................................... 4 1.第一学段(1〜2 年级)............................................................................................ 4 2.第二学段(3〜4 年级)............................................................................................ 5 3.第三学段(5〜6 年级)............................................................................................ 5 4.第四学段(7〜9 年级)............................................................................................ 6 四、课程内容................................................................................................................................ 7 (一)第一学段(1〜2 年级)........................................................................................... 8 (二)第二学段(3〜4 年级)......................................................................................... 10 (三)第三学段(5〜6 年级)......................................................................................... 13 (四)第四学段(7〜9 年级)......................................................................................... 16 五、劳动素养要求...................................................................................................................... 20 六、课程实施.............................................................................................................................. 22 (一)劳动项目开发建议.................................................................................................. 22 1.项目设计................................................................................................................... 22 2.项目安排................................................................................................................... 23 3.项目开发注意事项................................................................................................... 24 (二)劳动过程指导建议.................................................................................................. 24 (三)劳动周设置建议...................................................................................................... 26 (四)学校与家庭、社区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建议.......................................................... 29 (五)课程评价建议.......................................................................................................... 30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4 (七)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35

  2

 一、课程性质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二、课程理念

 1. 坚持育人导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挖掘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2. 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根据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以学生经历体验劳动过程为基本要求,构建覆盖三类劳动,学段进阶安排、有所侧重的课程结构。

 3. 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课程内容选择应坚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注重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选择日常生活劳动内容;注重从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选择工农业生产劳动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现代服务业劳动内容;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适当引入体现新形态、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现代劳动内容。

 4. 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 劳动课程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倡导“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真实需求出发,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避免单一、机械的劳动技能训练,避免简单的劳动知识讲解,避免缺少实践、过于泛化的考

  3 察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5. 注重综合评价 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既要关注劳动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既要关注劳动成果,更要关注劳动过程表现。重视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

 6. 强化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 重视劳动课程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学生劳动安全意识的培养,注重劳动课程实施中工具、材料、流程及场所的安全保障,制订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并建立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确保劳动课程安全有序实施。

 三、课程目标

 劳动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1. 劳动观念 劳动观念是指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认知和总体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态度和情感。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能正确理解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人类发展的意义,懂得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能崇尚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 劳动能力 劳动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与个体年龄及生理特点相适宜的劳动任务所需的胜任力,是个体的劳动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在劳动实践中的综合表现。主要表现为: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能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体力,提高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3. 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习惯和品质是指通过经常性劳动实践形成的稳定行为倾向和品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学生具有安全劳动、规范劳动、有始有终等习惯;养成自觉自愿、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吃

  4 苦耐劳、团结合作、珍惜劳动成果等品质。

 4. 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指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劳动实践中秉持的关于劳动的信念信仰和人格特质。主要表现为:学生能领会“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感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培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总目标

 1. 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形成对劳动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基本道理;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劳动质量意识;具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情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 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 能从目标和任务出发,系统分析可利用的劳动资源和约束条件,制订具体的劳动方案,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发展基本的设计能力;能使用常用工具与基本设备,釆用一定的技术、工艺与方法,完成劳动任务,形成基本的动手能力;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经验解决劳动中出现的问题,发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团队合作。

 3.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能自觉自愿地劳动,养成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体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责任担当的品质。

 4. 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通过持续性劳动实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优良传统的积极愿望;弘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具有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奋斗精神。

 ( 三 )

 学段目标

 1. 第一学段( (1〜2 年级)

 )

 (1)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初步感知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喜欢劳动,具有主动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愿望。

  5 (2)完成比较简单的个人物品整理与清洗,居室、教室等卫生保 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具有初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3)关心、照顾身边常见动植物,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参与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初步学会规范使用相应工具。对工艺制作具有一定的好奇心。

 (4)参与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初步形成以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的意识。

 (5)在劳动过程中遵守纪律,不怕脏、不怕累,具有初步的劳动安全意识,初步养成有始有终、认真劳动的习惯。

 2. 第二学段( (3〜4 年级)

 )

 (1)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体会劳动光荣、劳动 无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认识到美好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的态度。

 (2)养成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认识常用家用器具,掌握家 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具有家用电器使用安全意识和初步的器具保养意识。主动分担家务,协助参与家庭环境卫生清洁,能制作简单的日 常饮食,初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形成生活自理能力。

 (3)初步体验简单的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规范地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了解常用材料的作用与特征,对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劳动,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初步体验简单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初步形成公共服务意识。

 (5)懂得在劳动中遵规守约,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养成有始有终、专心致志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6)在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不怕困难。

 3. 第三学段( (5〜6 年级)

 )

 (1)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来不得半点...

推荐访问:劳动教育地方课程 劳动教育 课程 地方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