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新闻舆论的重要性9篇

新闻舆论的重要性9篇

发布时间:2023-05-04 11:25:06

新闻舆论的重要性9篇新闻舆论的重要性 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 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闻舆论的重要性9篇,供大家参考。

新闻舆论的重要性9篇

篇一:新闻舆论的重要性

习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

 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党的新闻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在这些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创新为要,创新是新闻舆论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方式。

 一、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

  马克思说:“随着每一次社会秩序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0 卷,人民出版社 1998 版,第 253 页)作为观念载体的新闻舆论工作,如果不能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改革创

 新,而是因循守旧地按照过去的老套路、老规矩办报办刊,自娱自乐、自说自话,千报一面、千台一腔,必然导致阵地萎缩、影响削弱,导致党的新闻事业失去生机活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的改革创新。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导《解放日报》改版,对当时的办报思想、方针及相应的业务进行全面系统调整。一方面,把原来头版为国际新闻,二版为国民党正面战场情况,三版、四版为解放区、边区报道的版面格局,改为一版为边区消息,二版为国内报道,三版为国际新闻,以充分体现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使报道内容更好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另一方面,大力改进文风,旗帜鲜明反对党八股、洋八股,杜绝长篇大论、陈词滥调、欧化句式等。这次改版影响深远,成为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我们党新闻理论和党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社会思潮多元多样,网络新媒体发展迅猛。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意识形态领域新态势、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推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守正中创新,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而迫切。

 从治国理政的新形势看,我们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发展越是进入攻坚阶段、转型时期,遇到的矛盾和风险就越多,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保持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论述中多次谈到要正确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风险和挑战。新闻舆论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帮助公众科学理性认识社会转型期医疗、教育、养老、房地产、环境保护等领域一系列问题,努力寻求民意最大公约数、画出民心最大“同心圆”。

 从传播格局的新变化看,互联网特别是移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据统计,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8.29 亿,普及率达 59.6%,较 2017 年底增长 3.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8.17 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 98.6%。伴随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信息空间和言论空间更加开放。国际国内、线上线下、虚拟现实、体制内外等界限愈加模糊,构成越来越复杂的大舆论场,大量社会热点信息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议题设置进入分众时代,载体多元、跨平台传播更深入。传统的我说你听模式实际效力明显递减,公众不仅要知情权,还要参

 与权、表达权、话语权,他们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主动参与话题设置,在新媒体上制造、使用、传播信息,进而更加自由、更加直接地参与到国家治理进程中。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要求新闻舆论工作更加准确把握传播技术发展趋势,要求媒体主力军迅速占领新兴舆论阵地,否则,就会有“掉粉”甚至“掉队”的危险。

 二、学习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社会舆论生态的一系列新变化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闻舆论工作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在 2018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重要论述,全面、系统、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重点领域和主要目标,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更好地占领全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制高点,牢牢掌握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

 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他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党新闻舆论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作出深刻总结,鲜明指出了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使命,体现了时代进步和实践发展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最新要求。忠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需要我们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全面准确把握职责使命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强化履行职责使命的担当自觉,创新履行职责使命的方式方法,提高履行职责使命的能力水平。

  (二)关于坚持党性人民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

 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些重要论述,从党的执政理念和新闻事业根本性质出发,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人民性原则,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同时,也为正确认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宗旨任务,以及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关系确立了科学基点。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需要新闻舆论工作者牢记社会责任,提高业务能力,转变作风文风,既吃透中央精神又密切联系群众,既宣传党的主张又通达群众心声,真正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三)关于新闻真实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新闻舆论工作既要在微观上追求细节的真实,更要从宏观上真实地把握和反映事物的全貌,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新闻报道应该真实、客观、公正,这是各国媒体公认的新闻工作准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的真实是事实的真实、总体的真实、本质的真实,客观是通过事实本身的力量来说服人、引导人,公正是站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而不是站在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立场。这些重要论述,从认识论和方法论

 的角度辨析了新闻真实性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核心要义。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只有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旗帜鲜明地宣传党和人民的立场、观点和主张,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才能够凝聚起全体人民改革创新、奋发向上的磅礴力量。

  。

 (四)关于掌握和运用传播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讲话中,他反复强调了掌握运用宣传规律、传播规律的重要性。集中体现为:一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二是动机和效果相一致,以时度效为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度量衡,做到引发共鸣而不是引发争论,形成共识而不是形成舆情;三是感性和理性相激荡,突出真情实感,增强报道的思想性,写出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四是大众和分众相补充,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避免千报一面、重复雷同,更好满足受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现代传播规律的精准把握和科学驾驭。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深入研究规律、善于运用规律,精准灵活把握时机力度效果,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真正达到润物无声、入脑入心。

 (五)关于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形势下,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新闻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舆论传播的着力点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随着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他反复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抢抓全媒体时代下新闻宣传和信息传播主动权主导权的重大课题。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传播的特征,准确把握了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内在规律,为构建现代媒体传播格局,进一步增强新闻舆论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指明了方向。做好互联网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使媒体融合发展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六)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

 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道理才能影响人的基本道理,系统阐述了对外传播中讲什么故事和怎样讲故事的基本要领,将对外宣传工作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成为我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加强对外宣传的新策略新思维。做好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需要我们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

  (一)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牢牢掌握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守正是基础,创新是关键。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把守正创新要求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二)创新正面宣传,不断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上,如果正面优质内容产能不足,虚假、错误甚至有害的东西就会满天飞。要增强议题设置能力。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对同一主题划分不同时段和不同专题,做到以我为主、分类施策、分项细化。处理好广和专的关系,善于运用各种传播技术和手段,让铁的事实、好的道理既面向广大群众,又影响关键少数,避免无效传播和数字游戏。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不搞大轰大嗡,不搞渲染过头,做到事实清楚、感情真挚、平实平和。要强化内容生产。融通历史纵深和时代视角,融通感性表达与理性思考,融通深层变革和直观感受,善于运用独特视角呈现创意传播,多推出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心中一动的作品,以优质内容催生共鸣、凝聚共识。要注重提升思想内涵。围绕重大主题和热点新闻,深耕细作深度报道和言论评论,突出高度、深度、精度,为新闻传播注入思想含金量。要创新表达方式。不断改进文风,倡导短、实、新,用百姓语言讲好百姓故事,让报道新起来、快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三)创新传播手段,抢 占媒体深度融合制高点。全媒体时代,媒体界限此消彼融,信息传播的时空尺度、物理尺度、主体尺度和功能尺度都在发生颠覆性改变,主流媒体只有在深度融合中才能转型升级,真正成为“主流”。

 要加强顶层设计。在科学指导、有效协调中把好媒体融合发展方向,切实解决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等突出问题。从放大媒体融合潜在优势、实现整合传播最大效应出发做好一体化设计、合理布局媒体,改变不同传播单元各搞一摊、各推一套、重复对冲的僵局。要加强政策资金扶持。把更多人财物投向互联网主平台特别是移动新媒体领域,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聚力网上、深入网上,用网络特有的方式,传播主流价值、彰显时代精神、引领道德风尚。要加强统筹指导协调。统筹处理好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下好全媒体传播生态“一盘棋”。

  (四)创新基层阵地,打通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基层基础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所在、命脉所系。当前,扎实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仅是改革任务,更是政治任务,解决的不仅是基层媒体生存发展问题,更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传播到基层一线,更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性政治问题。要坚持科学谋划、突出移动优先,把打造全媒体...

篇二:新闻舆论的重要性

现代传播 2018 年第 6 期( 总第 263 期)新闻舆论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的历史定位与时代价值*■ 林爱珺 陈瑞华【内容摘要】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在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完善新闻理论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脉络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工作指南,在推动革命和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更是高瞻远瞩,把新闻舆论提升到 “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战略高度。本文以史观视角回顾和梳理新闻舆论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分析新闻舆论的传播实践、理念创新与时代价值,探讨新闻舆论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机制,以期改进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词】

 习近平; 新闻思想; 新闻舆论; 治国理政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新闻舆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从未缺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逐渐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缜密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这是在传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充分体现习近平新闻思想的系统性、创新性与时代性。本文旨在梳理自建党以来新闻舆论在治国理政历史进程中的观念演变、实践经验,研判其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定位,以期改进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一、民主革命时期的新闻舆论( 1921 - 1949) : 我们的报纸是革命的报纸,是阶级斗争的有力武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推进源于对近代中国革命失败的反思。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在思考中国革命道路、革命对象、革命性质等基本问题,这构成民主革命时期主要任务。向反革命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在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青年》《劳动周刊》和《向导》等刊物非常注重新闻舆论在革命中的影响。其中,瞿秋白在《新青年》季刊创刊时指出: “继因社会现实生活的教训,于‘革命’的观念,得有更切实的了解,知道非劳动阶级不能革命,所以《新青年》早已成无产阶级的思想机关,不但对于宗法社会的思想进行剧激的争斗,并且对于资产阶级的思想进行同时攻击。”① 1925 年创办《政治周报》时,毛泽东指出新闻工作目的是为了革命,责任就是“向反革命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② 。把新闻用之于革命事业,为革命路线、方针与政策服务,鲜明的体现了新闻舆论作为革命斗争武器的功用。我们的报纸是革命的报纸,是阶级斗争的有力武器。随着革命进程推进,新闻舆论在政权建设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如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现实工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总结农会所做的十四件大事,其中包括以各种新闻形式进行的政治宣传,“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③ 。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亦强调了宣传工作的意义,“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实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④ 。在《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一文中,毛泽东提出: “《时事简报》是苏维埃区域中提高群众斗争情绪、打破群众保守观念的重要武器,在新争取的区域对于推动群众斗争更有伟大的作用。”⑤ 首次明确办报目的是发动群众,突显新闻舆论在革命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关于我们的报纸》一文中,张闻天亦指出: “我们的报纸是革命的报纸,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报纸,是阶级斗争的有力的武器”⑥ 。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在革命根据地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与反共宣传,中国共产党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前沿林爱珺 陈瑞华: 新闻舆论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的历史定位与时代价值*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十八大以来新闻舆论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16AZD051) 的研究成果。

 现代传播 2018 年第 6 期( 总第 263 期) 77行军事斗争的同时,与敌人展开新闻舆论战。毛泽东在 1928年 10 月召开的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共产党是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⑦ 。抗日战争爆发后,“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也成为新闻舆论的重点。1937 年 10 月 25 日,毛泽东在与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提出: “我们的( 新闻) 工作,是以不疲倦的努力,解释现在的形势,联合国民党及其他一切爱国党派,为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⑧面对国际形势的发展,毛泽东 1939 年 9 月 1 日对新华日报记者谈话时,批判了反动资产阶级的种种阴谋,以及帝国主义“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⑨ 舆论欺骗行为。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新闻舆论 ( 1949 -1978) : 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矛盾与执政环境均发生巨大改变,中国共产党既要对帝国主义军事威胁进行反抗,又要在政权、经济与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稳固新政权。毛泽东认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⑩ 。新闻舆论在巩固政权、恢复经济与维护社会安定方面,再一次发挥重要作用。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面对反革命势力的疯狂反扑,新闻工作继续坚持了舆论的斗争性。早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针对艾奇逊提出“有见识的、批评性的舆论”,毛泽东在《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中进行反驳,认为“艾奇逊们对于舆论的看法,混淆了反动派的舆论和人民的舆论” 瑏 瑡 ,其实就是被美国政府操作下专门说谎和威胁人民的宣传机关。在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小组会上,毛泽东鲜明指出: “首先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这是一般规律。” 瑏 瑢 毛泽东在《驳“舆论一律”》指出,“我们的制度就是不许一切反革命分子有言论自由,而只许人民内部有这种自由” 瑏 瑣 。1962 年 9 月,在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提及: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瑏 瑤 这充分表明政权建立初期的舆论重要性。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党报不能批评同级党委。随着党的政权巩固,新闻工作的重心逐渐由“斗争利器”逐渐转变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舆论监督。1950 年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提出“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瑏 瑥 。该《决定》阐释了吸引人民群众对工作展开批评的重要性,要求教育党员干部、报刊工作者对批评持正确的态度,同时亦规定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各项办法。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任意批评党委、损害党的形象的现象。例如,1953 年 3 月 4 日中共广西省宜山地委机关报《宜山农民报》在一篇社论中批评宜山地委,引起激烈的争论。广西省委宣传部就“党报能否批评同级党委”向中共中央宣传部请示。中宣部就此批示,“不经请示不能擅自在报纸上批评党委会,或利用报纸来进行自己与党委会的争论” 瑏 瑦 。1954 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总结了建国后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完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具体方法。《决定》特别强调“各级党委要经常注意,把报纸是否充分地开展了批评、批评是否正确和干部是否热烈欢迎并坚决保护劳动人民自下而上的批评,作为衡量报纸的党性、衡量党内民主生活和党委领导强弱的尺度” 瑏 瑧 。进一步指出党委机关报是党委的工作部门,强调党管报纸的原则,这是政治任务。以上两份文件,奠定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导向,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舆论监督的工作指南,并开创读者来信等多种新闻舆论监督的方式方法。揭露和批评仍然是必要的,但更要注意肯定和强调成绩。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需要讨论的新命题。新政权巩固,不仅要关注外部舆论环境,也要在国家内部创造积极舆论氛围。1956 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报告,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反思照搬苏联道路的弊端,提出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 年 9 月党的八大召开,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以来的成就,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加强执政党建设,指出“报纸在报道各方面的工作时,对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进行揭露和批评仍然是必要的,但更要注意肯定和强调成绩,防止批评的片面性和副作用” 瑏 瑨 。面对国内形势、阶级关系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毛泽东 1957 年 3 月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中提到,“现在我们要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不像过去搞阶级斗争( 当然也夹杂一些阶级斗争) ,心中无数是很自然的” 瑏 瑩 。这要求新闻工作在处理团结与批评问题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新问题。随后,时任中宣部长的陆定一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对新闻工作者提出要求,“敌我斗争,叫做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对人民内容矛盾,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才能解决” 瑐 瑠 。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十年动乱,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新闻为政治服务”,媒体成了炮制舆论的旗手。1968 年9 月1 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以“两报一刊编辑部”的名义,使陈伯达等人发表《把新闻战线的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文章强占新闻舆论话语权。从此,新闻媒体被各种势力所操纵,宣传个人崇拜,大鸣大放大批判,新闻舆论彻底沦为阴谋家的政治传声器与宣传工具。林爱珺 陈瑞华: 新闻舆论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的历史定位与时代价值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前沿

 78 现代传播 2018 年第 6 期( 总第 263 期)三、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舆论( 1978 - 1992) : 党的报刊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党面临的艰难抉择。面对各种思潮,邓小平大胆提出: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在思想多元而混杂的社会环境中,成为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改革开放初期,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的问题。邓小平多次提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邓小平指出,现行制度存在的弊端,主要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和特权现象,只有对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有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极其艰巨,“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是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 瑐 瑡 。“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瑐 瑢 。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 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瑐 瑣1979 年 9 月 17 日和 10 月 22 日,人民日报发表《切实解决上访问题》和《正确对待上访问题》两篇评论员文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邓小平由此强调“单单是报纸的舆论就可以发生这样大的影响”,“我们的工作一定要跟上,包括我们的舆论工具也要跟上。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主动向群众宣传和解释,做好工作” 瑐 瑤 。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文中,邓小平详细剖析国际国内形势,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新闻舆论要对此进行更多的思想上与理论上的宣传与解释,“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 瑐 瑥 。80 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邓小平指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继续巩固还是遭到破坏,是这次调整成败的关键” 瑐 瑦 。安定团结,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仍然是关键。邓小平在两次思想战线问题的谈话上强调,只有坚决保证党的统一和战斗力,才能有效完成党的任务。这要求改变新闻工作涣散软弱的状态和对错误不敢批评的倾向。重视思想战线工作,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培养纯朴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过程中,新闻舆论通过发挥监督作用以实现稳定团结的局面。1987 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详细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近期和长远目标,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十三大政治报告指出,利用各种现代化新闻宣传工具,加强对党务和政务活动的报道,以强化舆论监督的社会功效。相较于建国初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的舆论监督观拓宽了监督对象,更加明确了新闻媒体的监督职能。当然,新闻舆论监督仍然要以社会稳定为大局。邓小平反复强调,“控制局势要注意方法。特别要抓紧立法,包括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新闻、出版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控制是为了稳定,是为了更好地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 瑐 瑧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篇三:新闻舆论的重要性

0 9 年第2期( 总第133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Jo u rn a l o fQ in g h a iN o r m a lU n iv ersity ( P h ilo so p h ya n dS o cia l S cien ces)N O . 2 , 2 0 0 9G e n e r a l N o . 133论新时期媒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金青泰( 西宁电视台, 青海西宁8 10 0 0 0 )【摘要]当前社会舆情复杂化、 多元化, 媒体坚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 唱响主旋律, 弘扬正气, 凝聚人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同时这也是媒体自身履行职责, 不断发展壮大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新闻媒体; 舆论导向; 和谐社会; 职责[ 中图分类号】

 G 229 . 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0 0 - 510 2( 20 0 9 )0 2- 0 117 一0 4新闻媒体作为党、 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是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 路线和政策, 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社会意识整合和凝聚的最强有力的工具。

 在构建和谐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唱响主旋律, 弘扬正气, 凝聚人心,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是党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和任务。

 因此, 各级媒体必须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服务大局, 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一、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舆论导向的概念从传统新闻学的角度可以概括为:

 建立在新闻事实基础上的某种意见表达、 思想倾向或政治倾向, 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立场、 观点、 主张、 意图的表现、 放大和张扬, 它体现了传播者的主体意识、 道德主张、 政治观点和传播预期, 能对受众产生强烈的影响。

 他是对社会舆论的反映, 又把分散的社会舆论集中起来, 引导到某一方向上去, 从而形成无形而又巨大的力量。

 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自从无产阶级新闻产生后,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认为:

 报刊是党的阵地, 是舆论工具, 是政治中心, 是耳目喉舌, 报刊活动的目的就是要经常而深刻地影响舆论, 要成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者, 要与人民同患难、 共甘苦、 齐爱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 在结合实际, 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 都对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毛泽东同志一贯要求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 提倡要政治家办报, 他要求党的报刊要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与中央保持一致, 组织上则应服从党的纪律, 不允许任何同党闹独立的现象。

 这表明新闻宣传工作有一个立场问题、 世界观问题、方法论问题。

 邓小平作为我党承上启下的一代领导人,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指导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经济宣传和推动新闻改革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他提出的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党的新闻事业应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

 江泽民同志在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方面进一步丰富深化了毛泽东、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 强调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应当成为党、 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 收稿日期]20 0 8 —12—20【作者简介】

 金青泰( 19 7 2一), 男, 朝鲜族, 吉林长春人, 西宁电视台记者。一117 — 万方数据

 舌; 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他指出在坚持党性原则上, 不允许有任何的含糊和动摇,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 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20 0 8 年6 月 ,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

 “新闻报道要坚持原则性, 即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这与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一脉相承, 一以贯之。

 纵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讲党性,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的根本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支柱。新闻是重要的意识形态, 新闻事业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它适应生产力发展时, 它就维护和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反之则阻碍社会进步。

 因此, 正确的舆论导向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及时反映社会发展引起的变化, 用这种反映来向广大群众进行进行解释, 从而发挥说教作用, 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维护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二是舆论导向在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的同时,对社会发展前景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趋势, 做出前瞻性的预测, 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实践证明, 只有导向正确的新闻宣传, 才能适应社会存在, 促进社会发展, 才能体现新闻价值。

 因此。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努力追求新闻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最优化, 实现新闻舆论的有效传播, 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本质要求。二、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明确提出:

 “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新闻媒体要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宣传党的主张, 弘扬社会正气, 通达社情民意, 引导社会热点, 疏导公众情绪, 搞好舆论监督。

 ” 当前,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国内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 因此, 新闻媒体必须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高度重视舆论导向问题, 时刻确保舆论导向正确鲜明。第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世界范围内呈现出的一118 一政治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文化多元化的格局更加凸显, 西方敌对势力和法轮功邪教组织、 藏独分子等非法组织打着所谓“民主” 、 “人权” 的旗号, 不时对我国实施两化、 分化图谋, 对我国进行丑化或歪曲宣传, 制造不安定因素, 企图破坏我国安定团结、 稳步发展的大好局面。

 另一方面,西方反华势力鼓吹所谓的“新闻自由” , 企图干扰和破坏我们媒体正常的宣传工作, 引起社会的动荡。

 从媒体传播的性质来看, 新闻自由有其不同的阶级属性, 新闻自由是一种有组织的新闻传播社会活动, 要受不同的阶级、 政党或社会利益集团的控制, 与之相对立且又相互依存的是新闻纪律, 它们是辨证的统一体, 没有纪律的自由和没有自由的纪律一样, 理论上是荒谬的, 实践上是僵死的。

 自由不受法律限制, 必然成为社会的一种破坏力。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曾指出:

 “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自由观已经成为敌对势力西化、 分化我国的政治工具。

 他们竭力宣扬所谓“新闻自由” , 实质是否认新闻的党性原则, 要让我们放弃新闻管理, 改变新闻事业社会主义性质, 最终搞乱人们的思想, 搞垮我们的党和国家” 。

 我们遵循的是在国家法律、 法规容许的范围内, 在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恪守新闻工作者准则下的新闻报道自由, 发挥舆论监督, 促进社会和谐。第二, 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 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风险多发期, 经济结构、 文化形态、 利益分配、 就业方式多样化仍会继续推进, 人们的价值取向、 道德观念、 文化选择也必然会多样化, 再加之我国人口众多、 地域辽阔, 个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仍旧比较突出, 经济社会领域内的许多改革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 社会舆论作为各种思想文化的表现, 其多元化现象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明显和突出。

 面对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的趋势, 如何把握新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对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 执政方式、 执政目标进行行之有效的宣传, 在多元化中求整合和凝聚, 无疑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现实而又具体的要求。历史经验和社会实践表明, 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 靠雄厚的经济基础, 靠完备的制度和法治, 同时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和稳定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当前, 对新闻媒体而言, 宣传报道 万方数据

 工作中必须要在政治上、 思想上、 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自觉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 围绕中心工作, 营造有利于国富民强、安定和谐、 科学发展的舆论氛围。

 特别是在重大新闻事件的宣传中, 更加需要发挥媒体的作用,发布权威信息, 提高时效性, 增加透明度, 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 以确保建设和谐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主旋律的唱响, 在复杂的社会舆论中形成健康集中、 积极向上的主导舆论, 凝聚力量,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在过去的20 0 8 年中, 我们国家经历了冰冻雨雪灾害、 5・12汶川大地震等罕见的自然灾害, 3・14 拉萨打砸抢烧的严重暴力事件等突发事件, 同时我们也成功举办了北京20 0 8 年奥运会。

 在这些重大新闻事件、 重大活动中, 新闻媒体强有力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媒体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一个个真实的信息、 感人的场面, 极大地反映和激发了中华民族可贵的民族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营造了团结一致、 众志成城、 不畏艰辛、 奋力拼搏的良好氛围,发挥了媒体在特殊时刻传递信息、 澄清事实、 鼓舞斗志、 服务大局的作用。三、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体履行职责的生命线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体的第一要务, 是我国新闻媒体性质、 地位、 作用的根本要求。

 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灵魂, 是新闻媒体的生命线, 导向错误就谈不上舆论的引导力、 公信力, 更谈不上媒体的发展和壮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媒体在履行社会职责完成宣传任务的同时, 也要不断的发展壮大, 提高影响力、 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以互联网为主的一些新兴媒体的产生, 使媒体之间的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在一定意义上, 发行量、收视率, 是“贴近性” 的表现, 是受众或群众喜欢不喜欢、 支持不支持的反映。

 但市场是把“双刃剑” , 顺应市场是必须的, 但要一味迎合, 就会不可避免出现低级趣味、 庸俗甚至是反动的东西。如果媒体片面追求“卖点” , 就有可能惟利是图,并且可能唯恐天下不乱, 势必会导致虚假新闻、有偿新闻、 低俗新闻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这种后果是特别严重的, 它不仅是败坏媒体信誉, 损害公信力的问题, 更加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对社会和民族心理造成严重伤害。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E l报社时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公信力、 影响力, 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 深人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 加强舆情分析, 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 。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这是抓住了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和关键。

 对媒体而言, 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公信力、 影响力, 本质是提高媒体的竞争力, 这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媒体提出的新要求, 符合媒体自身的发展规律。

 因此,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要始终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 当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 自觉服从社会效益。

 一切向钱看, 忽视舆论导向作用, 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是要不得的。四、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重宣传的艺术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并不是不讲竞争、 不需要改革创新, 回到“空头政治” 、 “新闻八股” 的左的路线上。

 相反,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讲求宣传的艺术性, 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要通过改革创新宣传的管理机制、 报道手段, 不断提升舆论引导的吸引力、 感染力和亲和力。第一,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坚持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的宣传方针。

 “三贴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重要原则, 是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从而达到以正确舆论引导人, 牢固占领舆论阵地之目的的不二法门。

 就媒体而言, 坚持以人为本, 自觉履行“三贴近” 方针, 才能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 最大可能地占领舆论阵地, 充分履行好党和人民“喉舌” 的功能。第二,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不断创新宣一119 — 万方数据

 传报道的体制、 机制, 提升宣传效果。

 传播内容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内容为王” 已成为媒体发展的动力之源。

 增强新闻宣传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 就要在提高宣传质量、 提升引导水平上下功夫, 树立稿件精品意识、栏目品牌意识, 围绕筛选主题、 前期策划、 采访报道、 整合信息、 加工稿件、 审核把关等环节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 考核机制、 奖惩机制、 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等规章制度, 营造有利于打造品牌栏目、 精品迭出的环境, 不断推出特色鲜明、 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富有新意的报道, 使得舆论宣传深入人心。第三,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加强社会热点引导、 搞好舆论监督工作。

 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的显露,解决这些问题有一定难度, 但它们又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有的还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正确的舆论导向绝不是一团和气, 没有矛盾、 问题方面的报道, 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也是媒体的职责所在。

 在这一方面, 新闻媒体一定要坚持“尽职不包办, 干预不越位, 果断不武断, 帮忙不添乱” 的原则, 把舆论监督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放在澄清事实、 解决问题、 改进工作、 化解矛盾上。

 要坚守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原则, 摆事实, 讲道理, 避免片面性、 主观性造成监督失度的现象。

 同时要追求文风和谐, 避免言辞过...

篇四:新闻舆论的重要性

北 煤 师 院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一 九 九 五 年第 四 期正 确 发挥新 闻 舆 论 的 导 向 作 用张 秉 政以正 确 舆 论 引 导 人,是 当前我 国 新 闻 工作者 在 实 践 中 关 注的 重 要 问 题.拙 文拟 结合 新闻 宣 传 工作实践,就 如何 正 确 地 发挥新闻 舆论 的导 向 作 用 作 一些探 讨,以 就教 于 大 家.一、新 闻 舆论 的 导 向性 是 客 观 存 在新 闻 有多 种特 性,如新 闻 性、信 息性、导 向 性、实 用 性 等等,其 中最重 要、最 核 心 的一 条就是 导 向性.由 于 经 济 利益、政治立 场、价 值 观 念、思 想方 法不 同,人 们对社会 上有争 议 的问 题 的看法 自 然 不 同,就会表 现 出 不同 政治 倾 向 的 舆论 导向.我 们 常 说 的 新 闻 的 党 性 原 则,是 无产 阶级新 闻 区 别 于 资产 阶 级新闻 的根 本特 征.这 里,就提 出 了 新 闻的导 向性 问 题.不 管 承认与 否,新 闻的导向性 都贯 穿 在 任 何新 闻 活 动之中.二、把 握 新 闻 舆 论导 向作 用 的 意 义新闻 舆 论 是社会 意 识 的 一 种 现实 活 动形 态 的 信 息表 达,是 人 们 认识 主 客观 世 界、沟 通信 息、进行 信 息 交 往的一种重要 媒介.特 别是 在现 代社会,新 闻 传媒 反 映 并 引 导 舆论,成为影响 人 们 思 想 行 为 的 最 重要 方 式 和 手 段.我 们党 的 报 纸、广播、电 视等新 闻 舆论 工 具,迅 速 广 泛 地 把 党 的 政 策 和 部 署 转化 为 人 民 群 众 的 意 志 和 行动,起着 别 的宣 传 形 式无 法 替 代的 作 用.重 视 和 把握 新闻 舆论 导向 具 有重要现实意 义.我 们 党历来 重 视 新闻 舆 论 的导向 作 用.刘 少 奇 同 志 在 1 9 4 8 年 就强调指 出:“报 纸 办 得好,就能 引导 人 民 向好 的 方 面走,引 导 人 民 前 进,引导 人 民 团 结,引 导 人 民 走 向 真理.如果 办 得 不 好,就 存 在着很 大 危险 性,会 散 布落 后 的 错误 的东西,而且会 导 致人 民 分裂,导致他 们 互 相 磨 擦.”( 见 《 刘 少奇 选 集 》 上 册 《 对华北 记 者 团 的 谈 话 》 )1 9 8 0 年,邓小平同 志 在《 目 前 的形势 和 任务 》 的 报告中,也特 别突 出 强 调 了 新 闻 传 媒 的 地 位 和 作 用,提 出 了“要 使 我 们党的 报 刊 成为 全 国 安 定 团 结 的 思 想 上的中心”这 一 重要 观 点,为 我 们 深 化 舆 论 导 向 的 认 识 和实践 奠 定 了 思 想 基础.“以 正 确 舆 论 引 导 人”是 江 泽 民 总 书记 在全 国 宣 传 思 想工 作 会 议 上 对 新闻 界 在 社 会 主义 市 场 经 济条 件 下 提 出的 新 的 要 求,是对新 时期新闻 传 媒功能 作 用、根 本任 务 以 及 有中国特 色 的社会 主义 新 闻 学党 性 原则 的最 新 认 识,也 是对近 些 年来 新 闻 舆 论 导 向出 现正反 两 方面 效应 所 作 的 科学 总 结,具 有 很 强的 针 对性.人 们 交 流思想的渠 道、反 映 思 想 的 方 式 多 种多样,然 而最 为广 泛、快 捷、有力 的,莫过 于 现 代 报刊、广 播、电 视等 新 闻 舆论 工具.在 反 映 思 想、交 流思 想、指 导 思 想方 面,新1 50

 闻 舆 论 所起 作 用 可 谓举 足 轻 重.随 着 改 革 的 深化,新 闻 报二 l 4J、广 播、电视 事 业的 发 展,新闻 舆 论的导 向 作 用 跃 进 为 中 心 的 特殊 地 位.所 以 江 总书 记 在 19 9 4 年年初 的全 国 宣 传 思 想 工作 会 议 上 特别 强 调新闻 舆论 导 向 问 题.他 说:“在 党 的 基 本 路 线 指引下,掌 握 实 际 情 况,正 确 引 导 舆论,是 党 的 宣 传 思 想战 线非常 重要 的 工 作.目 前,我 国的 报 纸、刊 物 的 数量很多,广 播 电 视 网 遍 布全 国,每 天 同 广 大 群众见 面,随时 随地影 响着 群 众的 思 想 和 行动.舆论 导 向 正 确,人 心 凝 聚,精 神 振奋 ; 舆 论导 向失 误,后果 严 重.正 反 两 方 面的 经 验告 诉 我们,引 导 舆论,至 关 重要.”他 要 求 党 报、党 刊、国 家 通 讯 社 和 电 台、电 视台,都 要 积 极宣 传 党 的 主 张,在 正 确 引导 舆论 中 发 挥 主 干 作 用.三、正 确 地发挥 新 闻 舆论的导向作 用( 一 )、正 确 地发挥 新 闻舆论 导向 作 用,必 须 不 断提 高 政 治 自觉性.鉴 于 新 闻 传 媒对 引导 舆 论 工 作具 有 特 殊地 位 和 作 用,社会 主义 新闻工 作 者 要 自觉 坚 持新闻 舆 论 正 确 导 向.坚 持舆 论 正 确 导向 的 政 治 自觉性,来 自 对邓 小平 同 志 建设 有 中 国 特色 的 社 会 主 义 理 论的 学 习 和理 解.江 泽 民 总 书记就 正 确 地 发挥新 闻 舆论 导向 作 用 作 了 十 分 充 分 的阐 述.他指出,就 是 要 造 成 有 利 于 进一 步 改 革 开 放、建 立 社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发展社 会 生 产 力 的舆 论,有利 于 加 强 社会 主 义 精神 文 明 建 设 和 民主 法 制建设 的 舆 论,有利 于 鼓舞 和 激 励 人 们为国 家富 强、人 民 幸 福 和 社 会进 步 而 艰苦创 业、开拓 创 新 的 舆 论,有利 于 人 们分 清 是 非、坚 持真善美、抵 制 假恶 丑 的 舆论,有 利 于 国 家统 一、民 族 团 结、人 民心 情 舒 畅、社 会 政治稳 定 的 舆论.所 谓 正 确 舆 论 引 导,实 质 上就是 用 党 的 基 本 理 论 和 基本 路 线 以 及 方 针 政 策 为 引导,以人 民 群 众不 断 进 行 的 伟 大 实 践 为引导.认 真学 习 并深 刻 理解 党 的 基 本 路 线,才 能 宣 传 得 准确,才 能 自 觉行 动.坚 持 正 确 新 闻 舆 论 导 向 的 政 治 自 觉 性,来 自对 舆论 导 向 重 要 性 的 认识.1 9 89 年“六四”政 治风 波时 的 错 误 舆 论 导向所 造 成 的深刻教训,令人 刻 骨 铭 心.当前,我 国的 报 刊 等新 闻 舆 论 工 具 在 价 值 导 向上 主流 是 正 确 的.特别 是 党 召 开 全 国 宣 传 工 作 会 议 后,新闻 媒 体坚持 正面宣 传 为 主,高 扬 主 旋 律,弘 扬 爱 国主义,强 化 精神 文明建 设 宣 传,取 得 了 可 喜 的成 绩,徐洪 刚、叶 乔 波、张 鸣歧、孔繁 森等 一批新时 代英雄人 物 的 先 进 事 迹 和 高贵 品 质 广泛 传 诵,在社 会 上见 义 勇 为、助 人为 乐、无私 奉 献、艰 苦 奋 斗、廉 洁 奉 公 的中 国 传 统美德得 到弘 扬,形 成 了 一种 巨 大 的 精神 力 量,新 闻 舆 论发挥 了 行政力量 不 可 替代 的 特 殊功 能.新闻 舆 论 导 向 的 作 用 越 来 越 被 人 们 所 认 识,坚 持 新 闻 舆论 的正 确 导 向 已 成 为 广 大新闻工 作者 的 自 觉行 动.( 二 )、正 确 地 发 挥 新 闻 舆 论 导向 作 用,必 须 坚 持新 闻 事业的 党 性原 则.众所 周 知,我 们 的 新 闻工 作 是 党 的事业 的 一 个 重 要 组成 部 分,我 们 国 家 的 新 闻 舆论 工具 是 党、政府 和 人 民的 喉 舌.不 言 而 喻,作 为 党 达 到革 命 建 设 之 目的,实 现 为 人 民 服 务 宗旨的 新 闻舆 论 工 具,必 须坚 持 党 性 原 则,必 须 在政治 上 同中 央 保持 一 致.在 改 革 开 放 的 今 天,新闻事 业的 党 性原 则 有 以 下 几 方 面 的 特 征:首 先,在 思 想 上,积极 完 整、准 确 地 宣 传 党 的 理 论基 础 和思 想 体 系,以 党 的 指导思 想作 为 新 闻 事 业 全 部工 作 的准 绳,按 照 马 克 思列 宁 主义 的 方 针办 好新 闻 事业 ; 其 次,在 政 治 上,满 腔 热 情,认真负 贵1 51

 地 宣 传党 的 纲 领、路 线、方 针、政 策,使党 的 政策 变成 亿 万群 众 的 自 觉 行动 ; 第 三,在 组织 上,自 觉服 从 和 接 受 党 的 领 导,遵 守 党 的 组 织 原 则和宣 传 工 作纪律。坚 持 用 以 上 三 点 指导 新 闻 事 亚,也就 是 坚持社 会 主 义 新 闻 事 业 的 党性原 则.坚 持 正 确 舆论 引 导,为 建设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社 会 主 义 而 奋 斗,是 党 性 原则 的 内 在 涵 义.正 确 发挥 舆 论 引导,在 政 治 上 同中 央 保持 一 致,坚持 党 性 原 则,就 是 站 在 党、政 府和人 民 立 场 上,高 奏 主 旋 律,同 时 以 多 种 形 式,把 党 的 政治 观点、方 针 政策,准确、鲜 明、生 动 地 体 现 到新闻、通讯、言 论、图片、编 排 各 个 方 面 中去.( 三 )、坚 持 正确 新 闻 舆 论 导 向 必 须 把 握 大 局,宣 传 大 局,宣 传 主 流,把 准 基 调,客观事物、社会舆 论 是 复 杂多 变 的.新闻媒 体 把 握 正 确舆论 导 向 是一 件 很 不 容易 的事,不 是 单 一 的、简 单 的、短 期 的要 求,而是综 合 性、高 品 位、稳定性 的要 求。特 别 是 在社 会 体 制 转 轨 时 期,许 多 事情 带 有 探 索、试 验、过渡 的 性质,是 非 利 弊 均 在其 中,政 策 界限 有 仲 缩性,人 们 思想情 操、道德 观 念、价值取 向呈现多 元化,社 会舆 论 也呈现 出 异 常 活跃 的 特 点.此外,新 闻 媒 体 本 身 发 生 很大 变 化,报 道 容 量增 大,报 道 形 式多样,报道 的 力度加 强 等 等.所有 这 些 都 要 求 我 们 必 须 审 时 度 势,把 握 大 局,宣 传 大 局,紧扣 中 心。所谓大局,在 当 前 就是 中 央 提 出 的“抓 住 机 遇,深 化 改革,扩 大 开 放,促 进 发 展,保 持 稳 定”的大 局.所 谓 中 心,就是 经 济 建 设 这个中 心.新 闻工 作 者必须坚 持 从实 际出发,从 党一贯坚 持 的 实事 求 是 的 路 线 出 发,正 确处 理改 革、发 展 和 稳 定 的 关 系,科 学 地、正 确 地 分 析 形势,力 戒 片 面 性,反 对 形 而 上学 一 在 新 闻 舆 论 宣 传 工 作 中,要冷 静 思 考,不 刮 风,不 起哄,把 准 时 机,把 准 分 寸,把准 火候,讲 究 新 闻 报道 策 略.新 闻 舆 论 传媒 要大力 表 扬 先进的东 西,歌颂 美 好 的 事物,这 就是我 们 常 说 的 主 旋 律.必 须 从 总 体 上、本质 上把 握这方 面东 面.不 然,也 就不 能 正 确 发 挥新 闻 舆 论 的 引 导 作 用.( 四 )、坚 持新 闻 舆 论 的 正 确 导向,必 须讲 究宣 传 艺 术,加 强宣 传效 果.调查 表 明,读 者 对 报 纸 等 新 闻 传 媒 的要 求,已 不 满 足 于 形 式单 一、说教味 浓 的 宣 传,而更 喜读 贴 近 生活、体 裁 多样、内容 丰富,集 思 想性、知 识性、趣味性为 一 体 的 生动 活泼的 作 品.从 总 体 上 讲,我 们 新 闻 舆 论 界 较 好 地坚 持 了 正 面宣 传 为 主 的 方 针,新闻 舆 论 导 向是 正确 的。但 由 于 许 多新 闻 作 品 可 读 性 不 强,缺 乏吸引 力 和 感染 力,尚 不 能很 好 地起到“引 导人”的 作 用,以 致 于 削弱 了 宣 传效果.笔 者 认 为,提高 宣 传 效 果,正 确 引 导 舆 论,可 以 从 以 下 几 个方 面 努力:1、深人 实 际,深 人 群 众,调查 研 究,把握 社 会 发 展 趋 势 和 事情 来 龙 去 脉,取得舆论 引导 的 主 动 权.有关 京九 铁 路 的 追踪 报道 和“中国 质 量 万 里 行”专题 报道,就是新 闻工 作 者深 人实 际,深 人 现 场,高 扬 主 旋 律,主 动 出 击 抓“活鱼”的 范 例。这 些 报 道 指导 性、时 效性较 强,取得 了 好 的 宣 传 效 果.2、抓 住 大 家关 心的 问 题,即 热 点、兴 奋点,搞 好 正 面宣 传 报 道.我 们 正面 临 着历 史 上从 未 有过 的极 其 广 泛而 深 刻 的 社 会 变 革,由 计 划 经 济 走 向市场 经 济.这 必 然会 带 来观念 上的 更新 和 认 识 上的 变 化,也 会 带 来 许 多 新 矛 盾、新 向 题.人 们 对 现 实 变 革 中 的生 活 认 识 不一致,这 是 一 种 客 观 存在.不 能 回 避,又 不能 盲 目 宣 传.要 有 的 放 矢,积 极 主 动 引导,化解矛 盾,解 决 矛 盾,理 顺 情 绪,稳 定 大局.这样 做 宣 传 效果 自然 好.一 个时 期 以 来,对物1 52

 价、社 会 治 安、治 理三 乱 等 问题 的 宣 传,均 收 到较 好 社会 效 果.中 央 电 视台 的“焦 点 访谈”、“东 方 时 空·焦 点 时刻”专 题 之所 以 受欢迎,其 原 因 就 是 抓住 了 老 百 姓最为关 心 的社 会 问 题,不 仅展示 问 题 而且解决 问 题.同时,老 百 姓直 接 参 与,群 众 感 到亲切,感 到 新闻 真实、可 信、可 感.3、不 断改 革 创 新,提 高 新 闻 报道 质 量.新 闻 舆 论 工 具 在宣 传 报道 中 如 何 把 指 导 性、可读 性统一 起来,是 新 闻 工 作 者 孜孜 以 求 的。不 少新闻 单 位 为提 高 舆 论 导向 的 实 际 效 果,在探 索中摸 索 出 一 套 成 功 经验,值 得 借 鉴。笔者认 为,提 高 舆论 导 向 实 际 效 果 可 作 如 下 努力:( 1 )、着 力 点 首先 放在 新 闻 上,特 别是 放 在消息 上,让 消 息唱 主 角,特别 是 让 精、短、新的 消 息 唱 主 角,从 而增 加 信 息量.其 次放 在 现 场 短 新闻 上,增 强 新闻可 读 性.( 2 )、改进 会议 报道.力戒程 式化报 道,从会 议 内容 中捕 捉 新 闻.( 3 〕、改 进言 论 写 作.要 用 有 血 有 肉 生 动 活 泼 的 语言,,阐 述党 的 方 针、政策,要 旗 帜鲜 明 地宣 传 改 革开放 取 得 的 新 成就,坚 持 四 项 基 本原 则,表 彰 先进,惩 恶 扬 善,褒 贬 分明.( 4 )、精 心 编 排,精 心 制 作,出 精 品.以图 文并茂 的 精 品 展 现 给读者 和 听 众,从 而 赢得广 大读者 和 听众,这也是对新 闻 工 作 者 在 正 确引 导 舆 论 上的要 求 和 希 望.当 然,提 高 新 闻 舆论 导 向 实 际 效果 的 方 法 很 多,不 再赘 述。正 确发 挥 新 闻 舆 论 的导 向 作 用,作为 新 闻工 作 者 还 要 努 力 提 高 自 身 素 质,积 极 参 加 新闻 改 革,研 讨 新闻 宣 传 的 重 点、难 点 和 热点,不 断提 高 引 导 水 平.(上 接 第 1 42 页 )5、组 织 图 书资料 检 索 经验 交流会,图 书 馆利 用 效 果 座 谈 会,读 书方 法 讨 论会 ;6、解 答 咨询.总之,这 种 综 合 的读 者服 务工 作,是 流 通、阅 览 等 读者常 规 服 务 水 平 的 提 高.如 果 能围绕 这 些工 作 内容,建 立 一 个 阅 读 指 导 的 工 作 机构,配 备 一定的 人 员 和 设备,生 动 活泼 地把工 作 搞 起 来,那 么,高 校 图 书馆 的 作 用 必 然 能够 得 到充 分 发 挥,有力 地促进 高 校 图 书 馆由被 动 服务向 主 动 服务的 转 变.1 5 3

篇五:新闻舆论的重要性

新闻舆论的功能及其意义张玲婧  王  巍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4  【摘 要】新闻舆论是社会舆论的表现者, 组织者, 引导者。它既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 也是传递民生民意的使者。其作为“上情下达, 下情上传”中介的特质, 赋予了它引导和监督的双重功能。两种特性相得益彰, 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新闻舆论 引导 监督 意义   一 、重释新闻舆论新闻媒体在传递这一国家发展战略思想给社会民众乃至国际社会的过程中, 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媒介使者”角色。新闻媒体无论是对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全面, 透彻的深度聚焦, 还是社会民生的关注报道, 都肩负着舆论引导和监督的双重职能。舆论和新闻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前者是后者在逻辑和时间上的前提及本源。舆论包含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自发的公众舆论和自为的新闻舆论, 是多种主导性社会意见的集合体。综合众多学者专家关于舆论的定义, 王雄认为:“广义的舆论是人们对于一切感兴趣的社会生活领域尤其是社会公共事务所产生的一切意见、愿望、态度、情绪、期待、评价和想象的公开表达, 是持续性与变化性、公共兴趣和个人兴趣的统一。”他认为新闻舆论是公众舆论和新闻媒体的乘积, 是两者博弈的结果。狭义的新闻舆论单指“媒体表达的意见”, 其意见表达主体是新闻媒体;广义的新闻舆论则是指“通过或经由媒体表达的社会意见”, 其意见表达主体是社会公众中那些“意见领袖”或具有参与和表达意识的活跃的人群。

 新闻舆论的主体即新闻媒体, 是社会正义和道德的守护者和引导者, 是社会监督的生力军。它的客体是那些已成为新闻事实, 并由媒体告知社会大众的有价值的社会事务。由此可见, 它的监督和引导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并由其本质决定。   二 、新闻舆论的引导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 坚持正确导向, 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巩固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 必须着力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闻舆论引导, 包含对新闻舆论的引导和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两层含义。对新闻舆论的引导不是本文考察的侧重点, 因为其主体作为受法律约束的社会媒体组织, 兼具党和人民政府“耳目喉舌”, 以及传媒产业链的一环节, 两种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因此政府除了通过法律手段, 还可以密切联系和沟通新闻媒体, 完善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等途径协同和运用新闻媒体形成对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舆论导向是衡量舆论引导正确与否的核心及根本。新闻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导向是客观存在的。江泽民总书记 1996年 9月 26日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 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 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 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可见新闻舆论导向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等于一味强调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成绩的正面宣扬, 和歌功颂德, 也要充分考虑到广大受众的心理感受。因此, 在秉承新闻规律和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 也要杜绝生硬说教, 提高舆论引导的艺术。   三 、新闻舆论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就是利用新闻媒介等传播手段, 对国家事务、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违反公共道德或法律、法规等行为进行揭露和批评, 从而借助舆论压力使这些不良、不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其实质就是一种议论的自由, 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无产阶级政权更是把新闻监督作为治国方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的自由。可见, 新闻舆论监督始终贯穿着一种自由的精神。新闻舆论监督有两方面的显著特点, 第一:它有明确的党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 其宗旨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第二:广泛性, 即监督主体的泛化, 即社会生活的各种民间组织, 乃至全体公民;监督客体涉及国家政治生活, 以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一切事务。当然也有其它的特点, 诸如及时性, 结合高科技的现代传播手段, 第一时间揭露一切社会失范行为, 造成社会舆论压力。再如表达形式的直接性, 能帮助底层百姓简化通过层层行政机关上访的繁复审核过程, 在节约大量时间, 精力成本的前提下, 取得满意答复和积极解决的办法。在开展新闻监督的过程中要坚持四条基本方针:第一是解放思想, 紧抓不放;第二是尽职而不越位;第三是实事求是, 报道准确;第四是注重效果, 讲求方法。坚持适度和客观原则, 新闻媒体的报道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法律为准绳, 防止 “一叶障目 ”产生的失度行为。双管齐下契合社会民生和党政意志, 对特定事件的报道要入木三分, 并能为相关部门领导的决策建言献策, 服务于社会和公益事业。   四 、新闻舆论两大功能的意义习近平在 2007年赴中央驻沪新闻单位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等上海各大新闻媒体调研期间曾指出,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一要处理好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的关系, 既要立足实际, 又要影响实际, 既要反映生活, 又要引领生活, 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增强社会责任感。二.处理好客观真实与价值取向的关系, 在客观真实的报道中积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代表的正确价值取向, 真正起到激浊扬清、匡正祛邪的作用。三要处理好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的关系, 坚持正面报道为主, 弘扬主旋律,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 实现新闻舆论的正确有效引导。新闻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两种功能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 它们密不可分难以割舍。以“三鹿事件 ”为例, 分析新闻媒体合理“调度”两大功能, 在成功平息国际国内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舆论纷争的过程里扮演的角色和互动关系。面对“三鹿事件”这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新华社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 对此事件的报道是迅速而全面的。危机发生之时, 新华社通过加强舆论监督, 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各方面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从而为维护社会的安定与正常秩序作出了贡献。

 同时结合国际国内视野, 官方、企业和普通民众的声音, 以及医疗专家的解疑释惑, 针对性的评论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使事件的发展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转化。在这场危机中, 媒体充分运用新闻舆论监督和引导的和谐互动关系, 促进了政府公共职能的发挥, 提高了政府危机管理的成效。符合新闻舆论监督要与以正面宣传为主的精神内涵相一致, 做到监督中有引导。并明确新闻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完善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 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从反面切入、正面出来, 引出积极的结果, 起到激浊扬清、匡扶正义、警示世人的效果。这本身就体现了对社会舆论的一种健康、正确的引导, 与以正面宣传为主的精神内涵是相吻合的。参考文献:[ 1] 王雄.新闻舆论研究[ 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12):8.[ 2] 王雄.新闻舆论研究[ 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120:14.[ 3] 朱旭晨, 关于新闻舆论引导的思考[ J] , 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3).[ 4] 陈婕, 新闻舆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J] , 学习月刊, 2007,(8).[ 5] 杨明品.新闻舆论监督 [ 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5):126.280百科论坛

篇六:新闻舆论的重要性

号:D261.510710-2017111044硕 士 学 位 论 文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陈倩导师姓名职称 周玉琴 副教授申请学位级别 法学硕士 学科专业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提交日期 2020年 3 月 30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20 年 6 月 4 日学位授予单位 长安大学

 Study on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NewsPublic Opinion Work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Candidate :Chen QianSupervisor :Prof. Zhou YuqinChang’an University, Xi’an, China

 I摘要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将其摆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极端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充分吸收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站在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和国际社会的全球视野下,部署安排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发展方向,并针对目前我国局势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等,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建设性意见,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基于此,为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本文主要从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基础、主要内容、特征、意义和实践路径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由绪论、正文、结语三大板块组成本文的完整结构。绪论部分主要分析了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对比了国外与国内专家学者对新闻思想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并对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文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做了介绍,奠定了本文的写作基础,为后期完善提供借鉴。正文第一部分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形成的国际和国内双重时代背景,以及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国领导人的相关理论基础、习近平从政的新闻实践基础三个角度出发阐述其重要论述形成的基础;第二部分从使命论、原则论、人才论、国际传播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此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是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完整体现;第三部分对其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具体阐述,彰显其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现实价值,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角度来加以分析;第五部分探究了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推动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指导工作。结语部分是对文章的整体概述和总结。对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和总结,可以丰富习近平政治思想的理论宝库,也可以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以便推进中国新闻事业在广度、深度上的发展以及提升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话语体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

 IIAbstract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have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news public opinion and placed it in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overall work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Especially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Comrade Xi Jinping stood on the basis of fully absorbing and inheriting the Marxistview of news Under the strategic height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nd the global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e have arrang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our country"s current and future press public opinion work,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scientific, rational and practical actions in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fac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effective and constructive opinions form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Based on this, in order to gain a deeperunderstanding, study and research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news publicopinion work, this article mainly conducts a system from six aspects of the formationbasis, main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meaning and practical path of Xi Jinping"simportant exposition on news public opinion Sort out and make up the completestructure of this article by the three sections of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the research on the topic of news public opinion work in the new era. It compares the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foreign and domestic experts and scholars onnews thought. It also analyze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article and somedeficiencies in the text. Introduced the place,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writing of thisarticle, 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later improvement. The first part of the main bodyexpound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its important discourse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dual era backgrounds that formed theimportant discourses of news public opinion work,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basis of absorbing classic Marxist writers and Chinese leaders, and the basis of XiJinping ’s political practice. The second part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mission theory,principle theory, talent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ory. This part is the

 IIIkey part of this article, and it is the complete reflection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exposition on news public opinion work.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ts importantexpositions are elaborated, highlighting the advanced and scientific nature of its theory;Part IV mainly expounds the practical value of important expositions of journalism, andanalyzes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t exploredhow the new era can better promote the important discourse guidance work of newspublic opinion work. The conclusion part is the overall overview and summary of thearticle.The research and summary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news publicopinion work can enrich Xi Jinping"s theoretical treasury of political thought and canbetter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of China"s journalism in breadth and depth Th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community forms a discourse system that matches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strength and contributes to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Keywords :Xi Jinping ;the New Era ;news public opinion work

 IV目 目 录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目的...........................................................................................................1(三)研究意义...........................................................................................................21.理论意义...........................................................................................................22.实践意义...........................................................................................................2(四)研究现状...........................................................................................................31.国外研究现状...................................................................................................32.国内研究现状...................................................................................................3(五)研究思路与方法...............................................................................................71.研究思路...........................................................................................................72.研究方法...........................................................................................................7(六)创新点与不足...................................................................................................81.创新点...............................................................................................................82.不足...................................................................................................................8一、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基础...................................................9(一)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91.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形成的国际背景...................................92.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形成的国内背景.................................10(二)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11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122.党的历届领导人的新闻思想.........................................................................13(三)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形成的实践基础.................................161.地方从政的经验.............................................................................................162.治国理政的实践.............................................................................................17二、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19(一)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定位.............................................................................191.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192.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203.充分发挥“五个事关”作用.........................................................................21(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211.新闻舆论工作的大局职责.............................................................................212.治国理政的大事意识.....................................................................................22

 V3.政治方向的正确把握.....................................................................................22(三)新闻舆论工作的方针原则.............................................................................231.坚持党性原则.................................................................................................232.坚持人民为中心.............................................................................................243.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原则.....................................................................25(四)新闻舆论工作的网络体系.............................................................................251.把握网络传播特点,确保舆论阵地可控.....................................................262.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263.营造健康网络氛围,关注舆论社会效果.....................................................27(五)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建设.............................................................................281.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282.舆论引导能力建设.........................................................................................2...

篇七:新闻舆论的重要性

把握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正确把握 舆论 导向并发挥其重要 作 用 ,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我们 每个 新闻工 作者 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 。然而 , 新闻 工作 者也 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 .必然也 受到这些变化的冲击 。为了获得 更好的 生存条件 , 难免也 随波逐 流 。当下 , 各省 市电视台 、甚至 中央 台都不 同程度地出 现了一些片面追求经济 利益 .不顾社会 效益现象 ,为迎合某些人 的低级趣味和 需求 而 制 作播 出了原 本 不该 播 出 的节 目, 这些行 为虽 可获取一些眼前 的名利 .

 但却 有损于 国家和 民族 的长远利 益 , 甚 至可能危及到 了孙后代 的福祉 。本文就 舆论导 向的重要作用及 正确把握谈一点 浅知拙见。

 一、 正确舆论导 向的重要作 用

 现代人对 信息的需求和依赖是 十分 巨大 的. 可 以说离开信息将无法 生存 。

 而 担负着特定 导向作用的舆论更是这些信 息中的核 心和重要成分 。它可 以引 导人 们 和社会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 ,进而影 响 人们 的行 为方式。舆论导 向指 向的方向 往往 就是人们关 注 、 崇 尚的方向 . 也 是人 们学习 、 追求 的方 向 , 正确 的舆论 导向会 引导形成 良好的社会风气 .成 为社 会发 展进步的强劲动力 ,错误 的舆论 导向则 会导致形成不 良的社会风 气 ,也会成为 阻碍破坏社会发展进步 的罪魁 祸首 。由

 于媒体的舆论导 向全部指 向了为人们所 深恶痛绝的官僚腐败 现象 、青年学生游 行绝食 的感人场 面、社会 大众踊跃支持 的 场 景 和 当时 国 际大 环境 下 导 致 的 国 内 资产阶级 自由化思潮 .而对于党和政府 对 官僚 腐 败行 为 坚 决斗 争 和打 击 的力 度 、对新 中国成立 以来人 民群众的地位 和生活水平 的提 高 、对国家在一穷二 白

 的情况下在政治 、 经济 、 科 技和社会 的方 方面面所取得 的成 就 、对党和政府为 了

 社会稳定 、 学生和 民众安全所 作的疏导 、

 Z活力 2012·7 马国忠 (鹤 岗广播 电视 台, 鹤 岗 154100) 【 关键词】

 舆论导向; 正确把握:

 方法 劝解 、 宽容和教育等工作置之不理 , 使人 们感到 中国是黑 暗独裁 、官僚腐败 的形 象 , 造成一种不理智 的愤怒行 为 . 最终使 一场爱 国忧 民的学生运动被别有用心 的 人 利用 , 造成 动乱 , 酿成 悲剧 , 使 国家 和 人 民遭受 巨大损失。

 再如 , 中央新一届领导 班子 。

 大力倡 导科学发展观 .以 民为本 .关注 弱势 群 体 , 弘扬各行各业 的英模精 神 , 这种舆论 导 向一改 此前 以 GDP 、 大 款 、 明星 、 超 女 等为重点的舆论导 向所形成 的官员不 顾 环境破坏 、不管长远利益 、忽视 民生民 利 、 政绩工程 和形象 工程到处开花 、 堂吉 诃德式地追求 GDP .整个社会则 道德 滑 坡 , 不择 手段地追 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 幻 想不 劳而获 、 一夜暴 富 , 靠 勤劳朴 实 、 任 劳任怨致富反成为人们 的笑 柄的价值取 向和行为方式 ,转而使 蕴藏 在人们内心 深处 的几千年 民族发展 所沉淀下来的各 种优 良传统 、 善 良本性如雨后春 笋 、 破堤 洪水 ,迅速被这个伟 大而优秀的 中华 民 族所 传承光 大 , 敬老爱 幼 、 互助 互爱 、 文 明礼貌 、 勤奋努力 、 礼义廉耻观念渐成思 潮 . 官员们在这种舆论导 向下 , 也开始不 得不放弃粗放 的管 理方 式 , 注重 环保 , 提 高经济发展质 量 ,以利于经济可持续发 展 , 同时 医疗 、 教育 、 政府廉 洁廉政 、 收入 分配向普通 民众倾 斜等利好消息不 断释 出 ,普通民众越来越多地享受 到改革开 放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利益 ,使 严重下 挫的党 和政府 的公信 力重新 大 幅提升 。

 邪气被打压 , 正气 上升 , 被激 化的社会各 阶层矛盾逐渐得 以缓解 ,社会 动荡 日益 转向和谐 ,国家可持续 高速 高效发展 出

 现曙光。当然取得这样的成绩 , 党和政府 方针 、 政 策变化起 了更重大的作用 , 民心 所向也是这种改变 的强 大动力 ,但舆论 导 向的巨大推动作用 , 也是显而易见 的 ,

 不可或缺。从以上两个事例可 以看出 , 舆 论导向作用是 巨大的 , 不可忽视。

 二 、 怎 样正 确 把 握 舆 论 导 向 那么舆论导 向作用如此重大 ,怎样 才能够正确把握呢? 我们知道 . 任何 一件 事情 , 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当一个事情发 生后 , 我们看到其消极方 面的同时 , 还要 看到其积极的一面 ,这可 以给我们 正确 把握舆论导向提供依据 。

 例如 1998 年发 生大洪水时 .舆论导 向全部指 向党 和政 府亲切关怀 、 全 心全意指挥运筹 , 解放军 舍生忘死抗洪抢险 . 灾区群众和衷共济 、

 抗灾 自救 , 全国人民捐款捐物鼎力支援 .

 而 未将 造成 大洪水 的河道 疏导不 利 、 堤 坝年久失修 、因环境破坏 所导致的水土 流失 、 地方官员渎职不作为等作 为焦点 ,

 使 国家凝聚 了人心 .团结 一致 .共渡难 关 , 取得 了抗洪抢险 的伟大胜利 , 最大 限 度地减少 了国家和人民损失 。

 所 以, 笔者 认 为应把我们舆 论的导向集 中到为 什么 会发生这种 现象 .如牙防组这种半 官半 民组织 , 无正常资金来源 . 它又要完 成必 要工作 , 需要资金 , 这样就必然会在 法律 灰色地带寻找出路 , 继而 出现腐败。而相 关管理机关监督 不力 , 睁一只眼 , 闭一只 眼 , 得 过且 过 。

 不务实解决相关 问题 。法 律不健全, 或者说执法不力 。

 遍布 中国腐 败大气候等。使全党 、 全国人民的关注点 都 转 向认 真研 究 怎样 建 立更 有 效 的制 度 、 法律 , 预防这类 事情发 生 , 甚 至能触 类旁通 的解决掉其他 一些 漏洞 。这样就 可 以一方 面惩治 了个 案的腐败 ,更重要 的是可 以预 防腐 败 .后者要 比前者重要 千万倍 , 是真正的大仁政 , 而且可 以保 证 社会稳定 和谐 。这样的导 向不是掩 盖问 题 , 而是更好地解决 问题。同时这样的舆 论 导向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 的思 想观 念 , 正确认识世 界 , 更 好地改造世界 。

 口 ( 编辑 / 穆 杨 )

篇八:新闻舆论的重要性

16 .5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应 用 研 究一、舆论需要引导舆论是公众意见, “公众反映”,它是在一定社会范围之内,去消除个人意见与差异,集合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一种态度。舆论反映了公众情绪,所以舆论氛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广大公众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和社会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活在舆论氛围之中。马克思指出,舆论在社会中是一种“强制的、普遍的和隐蔽的力量。”舆论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是通过公众的口头传播的,所以舆论能通过穿透人们心灵来起到微妙作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无形而又强大。随着Wed2.0 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QQ等各种社交媒体的出现,丰富了传播的思想内涵,也从另一方面营造出了碎片化阅读和众声喧哗的语境,从客观上分裂了舆论场的变化。现在的我们处于一个信息不停传播“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拿起手机随时随地拍下来所发生的最新的新闻资讯,然后通过网络发到朋友圈微博上,一时间就会迅速地传播。它扩散的速度惊人。已经形成的一种情绪导向就很容易激发社会的整体情绪反应,这种大众的情绪往往被大众所认知。许多网民经常不了解事件真相,说风即雨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工具。那些正统、明亮和实在的信息却被碎片化,湮灭在这样一股又一股看似繁荣实则失控的舆论大潮中。一个社会想要进步,禁锢思想、钳制舆论是肯定不行,但是思想、舆论的杂乱无序也会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在众声喧哗的今天,需要加强舆论引导,才能让表达趋于理性的回归,让舆论呈现出公正的、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生活正常有序地运行,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更好地体现出社会的价值观。二、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重要性新闻传播事业自产生到现在,越来越重视受众。要搞好采访报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媒体是为受众服务的,只有满足受众的需求,才能把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办得越来越好。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分析当前形势,在公众中形成强大的舆论来和新闻媒体保持一致的高度,就要把公众的意识统一起来。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新闻媒介不可忽视的功能。报道新闻是新闻的主要功能,但是在新闻报道中要注意和新闻舆论引导两者结合起来。所以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是在报道新闻这个功能基础上实现的,而这个舆论引导也是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来做到的。新闻要建立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但新闻在报道时不可能单纯的报道信息。它在选择事实和报道事实的过程中已经融入了媒体的倾向性,体现了一种观点,所以它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就传播了一种思想,一种观点,这也正是它独特的力量所在。自报刊出现以来,在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视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断提高运用新闻传播媒介对各类事情发表意见。新闻舆论是以最新事态为内容,用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来引导舆论、传播舆论和形成舆论。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舆论作用。它对于社会舆论进行着干预、协调、引导和监督。新闻报道对新闻舆论进行引导,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实施引导。目前我国有几千家报纸,上万家刊物,几百座电台、电视台,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每天同广大群众见面,随时随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今年春节期间,央视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把家风这一突破口和切入点作为核心价值观宣传,让普通老百姓用朴实的语言诠释对家风的理解。报道一经播出后,说家风就成为千家万户的一个热门话题,广大网民一时热衷于“晒家风”,全国媒体纷纷关注和评论各种家风,学术界也出现一批专门阐述家风的优秀理论性文章。社会各界对这一报道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社会上产生了共振效应,成功引领了大众舆论,在整个社会中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了正能量。三、如何提高新闻报道对舆论的引导力(一)

 尊重新闻事实,注重报道角度,深度挖掘新闻价值新闻舆论是以客观发生的新闻事实为基础的。报道事实真相,要做到真实、客观、全面、公正,不得为了某种经济利益而放弃新闻真实的真相。但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原则下,可以选择不同的报道角度,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对外宣传报道中,要选择一定积极的有良好社会影响的正面报道,对消极不好的一面要严厉的指出批判。在日常生活动态的报道中,媒体的评论也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灌输影响,要把重点放在阐释意义上来,从而很好地引导新闻产生深层次意义的更高走向。(二)发出媒体自己的声音,加强新闻评论评论是媒体的重要旗帜、观点和声音,是媒体这一公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卢 静(郑州人民广播电台 河南 453400)【摘要】舆论在各个领域中的产生和传播,能在人群中产生强大的意识形成一股力量,去影响受众人群中的思维和各种观念。面对纷繁复杂的传播环境、置身于喧哗的舆论场,受众急需从新闻中了解全面的情况与专业权威的看法,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关键词】新闻报道;新闻舆论;舆论引导112

 2016 .5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应 用 研 究众展示新闻时必须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思考,除了要考虑新闻是否可以吸引受众,更要考虑其是否可以接受这样的新闻,接受的程度如何,以调查结果为指导对报道的形式随时做出调整,使得群众可以更加容易地接受新闻内容,也在第一时间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可以将方针政策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进行报道,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眼球,提升新闻的吸引力,使广大群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党的方针,进而实现新闻报道的目标。2.3 调整新闻报道的方式,便于群众接受从目前我国的新闻报道情况来看,新闻报道过于枯燥,过于单一,多半都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预期的稿件播报。一直以来,我国的新闻报道都是以这一方式为主,长期的接触必然会产生厌烦与抵触心理,甚至对其报道的内容不感兴趣,这就必然会降低新闻报道的意义,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基于这一情况,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根据需求调整新闻播报方式,增加观众的接受程度。随着中西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新闻人员开始调整播报方式,不再单纯的照本宣科,开始学习主持人与观众进行交流,形成自己独特的播报风格,吸引更多的观众,也可以产生明星效应。这样的播报方式对电视台与群众的沟通有一定的正面效应,可以保证沟通顺利进行。新闻播报员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可以从语言上进行调整,善于运用一些群众容易理解、便于接受的词语,利用一定的方式将新闻的主要内容呈现给群众,群众通过这样的报道可以更好的接受新闻内容,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播报员必须要注意语气的运用,正确语气的运用不仅可以保证群众自然地接受报道内容。这是目前很多主持人都采取的一种创新报道方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运用这一播报方式,播报员在群众面前更加立体,更加生动,不再是冷冰冰的,受众也就更加容易接受。另外,电视台也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加强播报员与观众的交流,使群众可以参与到新闻播报中,这样不仅增强群众对新闻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对新闻内容的困惑,传播效果也将更加理想。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新闻采编人员唯有不断地创新构思,不断地改变,才能实现新闻报道的目标。尤其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广大群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在新闻第一线工作的采编人员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便于群众可以更好地接受这一报道。这也是实现预期服务目标最主要的方式,是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面对当前的问题,所有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全力配合,不断深入研究,探讨出适合的新闻报道方式,进而创造新闻报道的美好前景。■参考文献:[1] 江作苏. 期待“久久为功”的传播[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6-03-24 (003)[2] 李靖. 从央视“你幸福吗?”街访看大数据时代下精确新闻报道[N]. 山西经济日报. 2015-02-04 (007)[3]罗桂全.哲学视角在新闻报道中的意义及方法[J].新闻界,2011(4).[4]胡卫卫.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现象合理性分析[J].新闻知识,2011(12)(上接第111页)众媒介提髙自身影响力的有利高地。在当今信息时代,受众缺少的不是信息的贫乏,而是信息权威的正确观点。受众需要在众说纷纭中分辨出主流意向和权威的声音,从而做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判断。这些所代表的是主流媒体的观点、立场形成了主流思想舆论, 增强了舆论引导力和媒体影响力。近年来各主流媒体纷纷强化了这一观点表达,各家报刊不断增加评论数量,而不以评论见长的广播、电视媒体也在逐步通过短评,在报道新闻的同时给受众呈现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观点。(三)

 策划事件,炒作舆论热点为在舆论引导中占尽先机,传播正能量,媒体主动出击,在社会生活中策划新闻事件,去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新闻策划可以确保新闻报道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它对新闻资源的发生、发展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充分地挖掘,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变现,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自2011年开始,央视根据群众当前最关心的内容,精心策划、推出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记者与基层群众一起吃住、欢度过春节。春节期间,央视新闻因“新春走基层”栏目,收视率大幅提高。2011年系列报道《回家的礼物》、2012年连续报道《万里回家路》、2013年系列报道《吾老吾幼》、2014年的《家风是什么》、2015年的《爱满回家路》、2016年的《“小儿科”无小事》等一经推出,便成为了热议的焦点,而且得到社会各界受众如此广泛的好评。新闻策划是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增强舆论引导效果的一个重要保证。经过策划的新闻比一般新闻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干预性,才更有说服力。四、结语新闻报道作为最大众化和最易被受众所接受的传播信息方式,在舆论引导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多元文化互相激荡,多元利益充分博弈,加强舆论引导非常有必要进行。新闻报道要多传播正能量,对舆论进行健康、有效的引导,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参考文献:[1]李希光.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研判和舆论引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年01期[2]焦阳.当今电视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导向作用的几点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4年01期[3]潘峰.社会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J].新闻知识,2009年12期[4]刘香.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新论[J].传播与版权,2013年07期[5]李宁、李放.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工作的根本任务[J].教育科学论坛,2014年04期[6]彭少健.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J].新闻实践,2007年07期113

篇九:新闻舆论的重要性

研究

 2014 年 9 月(中)

 276 浅议新闻评论在当今媒体中的重要性高君瑞(驻马店日报,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新闻评论有其独特的新闻价值,是新闻媒介的“ 旗帜” 和“ 灵魂”,从评论中可以体现出新闻媒体的主要倾向,没有评论的媒体是不完全的媒体,更不可能是有影响的媒体,写好新闻评论,是记者提升自我的需要,更是媒体的需要。

 关键词:新闻评论;舆论引导;策划

 谈起新闻评论,相当一部分记者会认为,写评论是专职评论员的事,记者应该主要写一线新闻。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可取的,写好新闻评论,不仅能够提高自我新闻方面的素养,更是做有影响力的媒体的必要条件。

 一、新闻评论在媒体中的地位 新闻评论有其独特的新闻价值,是新闻媒介的“ 旗帜” 和“ 灵魂”,从评论中可以体现出新闻媒体的主要倾向,没有评论的媒体是不完全的媒体,更不可能是有影响的媒体。在独家新闻越来越少、各家媒体上的新闻报道越来越趋于雷同的今天,新闻评论正好可以大显身手,张扬媒体的个性,显示媒体的水平,并以此种异质性吸引更多的读者,有效地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当好政府和人民的“ 喉舌”,更好地引导舆论和监督舆论。而且,评论素养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之一,胡乔木同志在 1991年 11月 5日约见新华社负责同志时曾说过:“ 培养名记者的一条重要方法是多写评论和述评,评论和述评是一种高层次的新闻报道。

 ”

 如今,打开每天的报纸,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尽管版面上登有各种不同体裁的文字,但总的来说,大体上不外乎两大类型,一是叙述描写类,如消息、通讯、调查报告以及各种文艺作品等;一是说理论证类,如新闻评论、各种理论文章等。不仅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传媒也一样,在整个信息传输中,新闻评论总是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

 在我国,新闻评论特别是代表编辑部意见的重要评论,往往是上级领导机关精神和基层工作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反映着媒体工作人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的深度,也体现着这家媒体同广大受众以及整个社会联系的程度,它最敏感最直接地反映出这家媒体的水平。因此,尽管评论在媒体上所占的篇幅较媒体报道为小,但在整个新闻传播中却起着主导和挂帅的作用。

 二、新闻评论的引导功能 新闻评论的引导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引导社会舆论、引导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为。

 1.引导社会舆论。当下,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人们的注意力也容易转移。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方面就不如新闻评论了,原因就是在行文过程中,新闻评论旗帜鲜明地赞成什么、批评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如此明示的观点会让人印象深刻。新闻评论在形成和引导舆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新闻评论的策划 2007年初, 中央电视台某主播发表题为《请星巴克从故宫里出去》的博文,对故宫里的星巴克店发出抗议,认为此洋咖啡店居故宫一隅开展商业经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帖子一发出,马上就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很多声音都表示“ 故宫里的星巴克”侵犯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义愤填膺者众多。2007 年 1 月 17 日,红网发表评论《别把商业经营 “ 意识形态化”》 , 文章前面六段,作者简洁地对事件做了分析,并引出自己的观点:不要把商业经营意识形态化。在后三段对论点进行论证,为受众打开了一扇看待此事件的新窗口——洋咖啡店出现在故宫和故宫管理方的商业运作有关,从而明晰化了事情的本质,让受众对此新闻事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疏导了群众亢奋的情绪,很好地引导了舆论。

 2.引导人们的思想。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涌动并相互撞击,人们的心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严重的会使人出现心理失衡,人们在思潮激荡面前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寻求一个平衡点。比如,汶川大地震让世人震惊,特别是灾后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他们虽然生存了下来,但灾难给他们带来了深深的心理创伤,究竟灾后应该怎么样应对灾难,怎么样去重建家园,他们会迷惑。2008年 5月 20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发表社论《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 ,文章没有说人们应该具体怎么做,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党和政府为抗震救灾做出的努力上,让人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还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可以依靠。

 “ 悲痛中凝聚力量”,就是这种不屈的力量,能缓减甚至消除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从思想和精神方面为人们注射了一剂强心针,让人们有信心,有希望来进行抗震救灾以及灾后的重建。

 3.引导人们的行为。新闻评论写作遵循着从概念到判断到推理的思维过程,其中的判断是“ 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它是在驾驭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传播学中,判断意味着对思考的对象事物有所断定和做出结论,这是人们行为决策的基础”。新闻评论的表态功能是新闻评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思考,它包括了对事物的判断,能让人们明晓真相,这样,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规范有了一个参照标准。比如某网发表的《拜金主义要不得》一文,针对物质享受思潮盛行于社会这种怪风而写,通过作者的层层分析,群众能认识到那样的思潮是病态的,虽然富裕了,也还是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任意一篇评论、一个评论专栏的成功都离不开精心的策划。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电视评论类节目的策划对报纸评论的策划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报纸评论要出精品,就必须充分挖掘、利用报纸优势,在读者的关注点、阅读喜好和习惯上下苦功,以树立良好的口碑,形成品牌效应,并扩大读者群,争夺更大的市场。

 1.从现实生活中选题。全国“ 范长江新闻奖” 提名奖获得者、 《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米博华在这方面深有体会,他说“ 选题的产生,主要来自交流、观察和思考。把交流所得、观察所见进行综合归纳,最终以题目显示出来的途径是思考。

 ” 日常生活中,评论选题的重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最新讲话精神,亟待进行舆论引导;二是现实生活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新人新事新风尚,亟待进行宣传倡导;三是当前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亟待进行正面疏导;四是人们共同关注而又疑惑不解莫衷一是的问题,亟待进行澄清;五是社会生活中一些违反科学又习以为常的种种言行,亟待进行唯物论教育。

 2.对突发事件的评论策划。

 在实况直播、时事评论中,广播电视更倾向于用声音和画面为观众呈现事实,其解说和评论则会由于策划时间的紧迫而呈现出少而浅的特点,其大量的纪实无法满足受众想要深入了解、重点剖析的需求。报纸评论的权威性、专业性正好能弥补广播、电视评论述而不评和报纸自身时效性较弱的不足。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国内各家报纸反应迅速,在不断跟进抗震救灾工作动态的同时,还纷纷发布灾难评论,不仅在情感上抚慰了受灾群众受伤的心灵,为全国人民提供了表达他们与灾区人民同舟共济的情感平台,还不断地满足了读者的期待,使报纸评论工作随着救灾工作的深入而愈见深度。

 3.评论专栏的策划。我国新闻史上记录着不少评论专栏的辉煌,早在 20世纪 20年代,著名报人邹韬奋就在其主编的 《生活》 周刊上开设了“ 小言论” 专栏,在当时颇有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的著名评论专栏有 《北京晚报》 的“ 燕山夜话”,上海《新民晚报》的“ 末晚谈”等。

 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评论专栏已经遍地生花。

 评论专栏的策划重在彰显个性, 其定位一定要准确,风格一定要突出。

 总之,不论从新闻评论在媒体上的地位作用看,从其功能看,还是从当前实际工作的需求看,作为一名记者,一定要重视新闻评论,提升自我新闻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浅议新闻评论在当今媒体中的重要性浅议新闻评论在当今媒体中的重要性作者:高君瑞作者单位:驻马店日报,河南驻马店,46300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

 引用本文格式:高君瑞 浅议新闻评论在当今媒体中的重要性[期刊论文]-魅力中国 2014(26)2014(26)

推荐访问:新闻舆论的重要性 舆论 重要性 新闻

版权所有:益聚范文网 2002-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益聚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益聚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20025462号-1